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98-02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鲁斋遗书卷二      元 许衡 撰
  语录下
心之所存者理一身之所行者分殊
为恶者气为善者是性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若能明德都总了尽心知性
静时德性浑全要存养动时应事接物要省察
知其性是物格尽其心是知至也先知其性然后能尽
卷二 第 1b 页 WYG1198-0288b.png
心非尽其心而后知其性
问朝闻道夕死可矣曰圣人之道也
问一元之气变于四时在人亦然人生四变婴儿少壮
老耄死亡先生曰此是邵先生所言岂止人万物皆有
四变
贪字有合贪有不合贪读书穷理学圣贤做底是合贪
声色臭味发于气人心也便是人欲仁义五常根于性
道心也便是天理
卷二 第 2a 页 WYG1198-0288c.png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来不乱物去不留用功夫主
一也主一是持敬也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天赋以德性虚灵不昧人皆有
之所以物我皆得求之即与之所得深浅厚薄分数在
人而其始本同是理一也云行雨施是施恩泽也在乎
理主乎气者是命也不在彼来求取与不与在乎天天
者君命也此说分殊也
心统性情者也性者心之体情者心之用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1198-0288d.png
人于患难间只有个处置放下有天之所为有人之所
为合处置者在乎人之所为以有义也合放下者在乎
天之所为以有天命也先尽人之道义内省不疚然后
放下委之于命也
浩然之气所以当养者盖说不动心由于无疑惧而惟
浩然之气乃是集义所生心无愧怍内省不疚自无疑
惧不是强排遣
人与天地同是甚底同人不过有六尺之躯其大处同
卷二 第 3a 页 WYG1198-0289a.png
处指心也谓心与天地一般又曰天下事只有二不是
自己事便是他人事学者当先己后人成巳成物是也
人将好物绫锦段子收敛入库藏若遇攴出来的却是
元收敛入去底好物怎生攴出陈榖烂麦来在人学亦

问邵康节先生诗云欲要为男子须要十分真须要先
了身曰十分真者尽其本然之性学到真实无人伪是
先了身者大学所谓明明德是也
卷二 第 3b 页 WYG1198-0289b.png
问乐善所以乐天也贫贱患难不忧所以知命也曰天
赋与万物无不尽善譬若父母养育幼子少与饮食衣
服多与饮食衣服皆是爱惜固是嗔责教训使之成人
亦是无不是底父母无有错了的天自古老天造化岂
有错了处只有人错了天与富贵福泽教人行善天与
贫贱亦教人行善是天降大任之说若父母爱之喜而
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顺性一于为善此是乐天者
也乐天者乐性中之善也知命者是天道流行之命不
卷二 第 4a 页 WYG1198-0289c.png
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有天命不敢违虽得贫贱患难
亦不为忧可谓以顺受也乐天便是知命知命便能乐
天此说君子之事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穷理尽性以
至于命圣人之事也
问开物成务传云物凡物也务事也开明之也成处之
也事无大小不能明则何由能处曰此是圣人之事也
在大学开物是知也成务是行也非但开发自己要开
发他人只要开发得是
卷二 第 4b 页 WYG1198-0289d.png
问穷神知化曰圣人之事也在大学穷神是知也知化
是行也穷尽天地神妙处行天地化育之功
问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传云精义积也致用施也曰精
微义理入于神妙到致用处是行得熟百发百中
可以为万世法者当学孔子虽学不至亦无弊也
象数莫过于邵先生义理莫过于程先生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在大学所谓物
格知至也是知到十分善处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
卷二 第 5a 页 WYG1198-0290a.png
天也在大学所谓意诚心正是也行到十分善处也存
谓操而不舍养谓顺而不害事谓奉承而不违也常存
养其德性而发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之情不使少有
私意变迁夫如是乃所以事天也或夭或寿一听天之
所为不敢有二心此则尽心知性之功至脩身以俟之
则事天以终身此之谓立命也
率性便是循理循理便是率性又曰圣贤以理为主常
人以气为主
卷二 第 5b 页 WYG1198-0290b.png
小学内明父子之亲此篇言凡为人子为人妇幼男与
未嫁女子皆当尽爱尽敬不敢自专事亲之道也
天下皆以阳者为天为君为夫阴者为地为臣为妇阳
尊而先下求于阴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夫先乎妇者合
乎理也其在下阴求乎阳止有二焉一则为臣在遭难
中不能自保者一则童蒙求师发蒙者除此皆不可言
求也
人处贫富贵贱如天之春夏秋冬天行春夏令人有春
卷二 第 6a 页 WYG1198-0290c.png
夏衣服天行秋冬令人准备秋冬衣服冬裘夏葛即其
义也天有命人有义虽处贫贱富贵各行乎当为之事
即义也只有一个义字都应对了随遇而安便是乐天
知命也
问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学得不错须
是学颜子曰从自己身上用力克巳复礼是矣
人欲分别人之是非须先用等秤称盘自己所忧处是
孔子所谓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
卷二 第 6b 页 WYG1198-0290d.png
改是为这几件为忧所乐处是孟子所谓父母俱全兄
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而王天下不与存焉是为这几件为乐如此得同然
后能辩人之是非也常人虽有父母昆弟俱存不似如
此乐自己差谬处极多怎辩得他人是非
问常人求进务要在人之上先生曰清者宜在上浊者
宜在下岂不见水清在上水浊在下虽挠之不分清浊
不多时必又清者在上浊在下更有易见者天清在上
卷二 第 7a 页 WYG1198-0291a.png
地浊在下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虚是本然之性气是气禀之性又
曰仁义礼智信是明德人皆有之是本然之性求之在
我者也理一是也贫富贵贱死生脩短祸福禀于气是
气禀之命一定而不可易者也分殊是也又曰性者即
形而上者谓之道理一是也气者即形而下者谓之器
分殊是也
祸福死生脩短虽有一定之分然其中有正命有非正
卷二 第 7b 页 WYG1198-0291b.png
命正命者尽其道而不立乎岩墙之下脩身以俟之乃
天之所命非人所为非正命者行险侥幸桎梏而死乃
人所自取非天所命也
人禀天命之性为明德本体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
事与尧舜神明为一但众人多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
本性不得常存或发出一件善念便有被气禀物欲之
私昏蔽了故临事对人旋安排把捉未临事之前与无
人独处却便放肆为恶故中庸教人存养省察盖不睹
卷二 第 8a 页 WYG1198-0291c.png
不闻之时戒慎恐惧以存之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
使之须臾离道此所谓致中也存养之事也人所不知
而已所独知者一念方动之时也一念方动非善即恶
恶是气禀人欲即遏之不使滋长善是性中本然之理
即执之不使变迁如此则应物无少差谬此所谓致和
也省察之事也
问克已复礼此一句有似闲邪存诚先生曰也似
为人臣者常存心于君以君心为心承顺不忘愿国家
卷二 第 8b 页 WYG1198-0291d.png
之事都得成就即是至公心可谓仁也于自己为臣之
分各有所当职常保守其分不教亏失可谓义也为人
子者常存心于父以父心为心愿一家之事都得成就
即是公心可谓仁也于自己为子之分各有所当职常
保守其分不致亏失可谓义也仁义之心不存非臣子
之道也或曰此即是心之所存者理一身之所行者分
殊否先生曰便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都知得痛
痒方是仁也
卷二 第 9a 页 WYG1198-0292a.png
格物是知底头诚意是行底头又曰醉者不是本性是
乱性
问一心可以宰万物一理可以统万事先生曰是说一
以贯之
问推已及人恕也以已及人仁也曰推字譬之身上有
些痛从上至下遍身寻觅掜著所谓推已犹自用工夫
仁者便知身上痛痒处不须寻觅
问不迁怒曰是圣人境界之事也如何便到得且自忿
卷二 第 9b 页 WYG1198-0292b.png
思难为始
问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曰胆欲大者勇
于义也心欲小者事事谨慎也智欲圆者知者乐水如
水之周流无凝滞齐人归女乐膰肉不至孔子行见几
而作是也行欲方者如君止于仁臣止于敬父止于慈
子止于孝各得其所止之道
天下皆有对惟一理无对一理太极也尧舜君天下所
命也德为圣人所性也故曰故大德者必受命受命天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98-0292c.png
也贤不肖人也然贤可学而命不可必
思虑未萌鬼神莫测鬼神无形而思虑尤无形
每事须要成人之事在己者虽不得可也今人只是成
已虽稍知自克终不能克也只要成已事他人事虽坏
了不恤也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已便成物
圣人所为又全别
茅愈锄治愈旺不治三年则塞死物有此理人之心力
亦然心常思则义理出力常运则百事可作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98-0292d.png
天下有道行有枝叶天下无道辞有枝叶愚谓有道则
人皆脩行无道则行实既不克必脩饰言辞圣人所谓
巧言鲜仁者与
前人谓得便宜事莫得再做得便宜处不得再去休说
莫得再只先一次已是错了世间岂有得便宜底理汝
既多取了他人底便是欠下他底随后却要还他世间
人都有合得底分限你如何多得他便宜万无此理愚
鄙之人妄意寻便宜处做是无义命也又人道得便宜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98-0293a.png
是落便宜实是如此所得便宜无几而于天理人心欠
阙不可胜道天理也不容汝人心也放你不过外面事
不停当反而求之此心歉然于义理所欠多矣如何得
安稍能自思自反者此理不难见也其反报甚速大可
畏也可为爱便宜者之戒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志于仁则事有本故能立人而不
仁如礼乐何礼乐无所措矣无本不立
临卦大象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教之使知道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98-0293b.png
理容养保护使之安乐父母之于子不过是矣诗云恺
悌君子民之父母以此临民其有不安者乎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忠与爱当如此乃可世
间只两事知与行而已诲之使知劳之使行其忠爱无
穷焉爱焉而勿劳则骄易流于恶忠焉而勿诲则妄行
犯于过咎反有害乎忠爱矣为子为弟者当知父兄所
以忠爱之道
天下人类中有出众者便是第一人如棋博亦有国手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98-0293c.png
但不是大义中第一人似此等类何足效
同人于宗吝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同者几人则其所
失者多矣所以孤立无援人要与天下人同何必同宗
伯牙子期岂所谓同人者耶同人于宗所得盖少或有
乖异便失所同如孔子温良恭俭让与闻国政天下翕
然相从桓魋之害叔孙之毁盖一二耳不害其大同也
伊洛诸先生有同人于宗之弊其气类同者则推尊标
榜无所不至其不同者则摈斥不能合谓其同者皆善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98-0293d.png
类不同者皆恶人也宁有是理此所以百年孤立尝有
仇敌惜哉圣人不如此出门同人同人于野中间有三
五个违悖不合离弃者不能为多助之害当知此
尧知舜可禅矣知之审矣然不敢遽以天位授之者诸
人不能知之也不能知之遽授之必不安必反害舜故
历试诸艰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宾于
四门四门穆穆百揆时序烈风雷雨弗迷然后以大位
与之人不得而间也使尧以言喻诸人未必信也示之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98-0294a.png
以事则不言自喻矣毁人有过誉人亦招过众座上誉
一人众或不平谓其不举扬我之长而誉他人也毁誉
可不慎乎伊洛诸君子以其毁同道过当而蔑视诸人
故获罪于人尧之授舜以位未尝誉之也以行与事示
之而已矣人有寸长喜人称道可以得众必欲责备然
后称之所失多矣无求备于一人孔子所以称周公与
人不求备书赞汤之德如此宜知毁誉之机
天地间当大著心不可拘于气质局于一已贫贱忧戚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98-0294b.png
不可过为陨穫贵为公相不可骄当知有天地国家以
来多少圣贤在此位贱为匹夫不必耻当知古昔志士
仁人多少屈伏甘于贫贱者无入而不自得也何忻戚
之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金朝政如此有贬黜
之命亦必鼓吹不尔谓之怨上然一旦有土崩之势忍
于叛上而不顾也惟先王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人
感戴无已臣子除授有不愿者听其自便宋朝政如此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98-0294c.png
其不行于臣下似难看然颠沛之际不忍叛其上守节
死义不顾也德与刑其效如此之异君人者当知之无
为法家之所慁也
观之初六曰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先生曰此岂大人
长者所宜观者
小畜是阴畜阳柔畜刚妇畜夫臣畜君别于密云而已
终不雨也雨则反常上九既雨既处是合和而尚德载
无德不可居也妇虽贞犹厉月几望君子征凶阴疑于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98-0294d.png
阳到此更进则凶矣垂戒甚深到此极难处大人君子
亦不济也
天下事大扺只是阴阳刚柔相胜前人谓如两人角力
相抵彼胜则此负此胜则彼负但胜者不能止于其分
必过其分然后止负者必极甚然后复各不得其分所
以相报复到今不已故大易取象如大壮则止遁则退
此君子尚消息盈虚者也有深意存焉康节诗此意思
甚多大壮时便当知止遁时便当知退则无过咎矣大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98-0295a.png
壮而不知止则失其壮遁之时不知退则凶阴方长与
之力争必凶且如大风暴雨得岩龛避过可也天怒尚
可避况人恶何不可避遁之时义大矣哉毡能护炮两
人相角能避其锋乃胜遁之义类甚多
孔子不通于时只为欲尊君父当时鲁三家晋六卿齐
田氏僣逼如此孔子之道不能行也故笔之于经或曰
六卿之徒陵僣如此后嗣如何有国享数世何也曰在
二氏说便别在吾道只得言理易曰小人而乘君子之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98-0295b.png
器盗斯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斯伐之矣当时礼法废坏
上下如此故小人乘时夺取之君子不得也
临之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君子之于小
人当知所以教导之容保之如父兄之于子弟子弟虽
不善父兄讵忍弃绝之必也教导容保之而已只为君子
不能容小人小人便陷害君子教思无穷之义大矣教
之亦多术矣然必先容保之乃能教之不然以法治小
人未有能胜者也然亦非天道坤西南得朋阴方也乾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98-0295c.png
之道无不包坤则止于西南而已如君父夫无不亲也
臣子妻各有职分便有他管不著处在臣子妻地位而
专擅众务逆道也待遇小人当知爱之诲之有恻隐之
心是非之心知之端也只是知其是非而已不是要拣
择出不收拾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为其可羞恶而已亦
非弃绝之也只是以恻隐之心为主便能教思无穷容
保无疆
御吏接物只是爱敬两字工夫人事君亲亦然无这两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98-0295d.png
个字羞恶是非辞让皆无所措
人要宽厚包容却要分限严分限不严则事不可立人
得而侮之矣魏公素宽厚及至朝廷事凛然不可犯也
所以为当世名臣今日宽厚者易犯威严者少容于事
业之际皆有病
说趋竞曰此上之人有以召之也上之人喜于政柄在
手能进退人沾沾自喜曰我为某成就此事已得其名
人得其利及天下人翕然趋之却无所措置所以一人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98-0296a.png
得进百人生怨政柄是造命之所君主当专之人或窃之
不祥莫大焉作福作威岂凡人所专者景帝谓田鼢曰
卿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此凶道也作福作威凶害随
之必不得已在此地位一切当归之君主如王者用刑
赏亦曰天讨有罪天命有德犹归之天如何窃威福之
柄为己私乎宜限以辟举之法不称则罪举主以革趋
竞之弊
易四爻近君六四便顺九四便不顺知为臣之不可专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98-0296b.png
也九五六四便顺六五九四多凶理如此也
草木到秋精气展尽里头缩故风霜亦摇落之人精神
耗散故疾病侵之到德行亏时便患难及之人若德行
充实虽过祸患不害也祸患自外来中间充实无受患
处如何有害孟子有浩然之气只是德行充实里头缩
一分外面侵一分福自内积祸由外来人当积实无亏
欠人有召祸之由则凡物皆能为祟难防备
福自内出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祸自外至不仁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98-0296c.png
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其理甚明当体认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伊川传理甚详民
志不定天下之争未已也古时公卿大夫以下位称其
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称德则君举而进之士脩
其学学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预于己也农工商贾勤其
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以治后世自庶士
以至公卿日志于尊荣农工商贾日趋于富侈亿兆之
心交骛于利天下纷然虽英明之君有不得而理者矣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98-0296d.png
此趋竞之风不可遏其君子则志欲无厌其小人则放
僻邪侈无不为已尝谓中国之俗必土著有恒产使安
其居乐其俗土田种树父子兄弟嬉嬉于田里不知有
利欲之可趋也民志一定则治道可行也孟子说王道
便说明君制民之产使足以仰事俯育其旨深矣后世
之人岂必皆无恒心以安其分限亦上之人区处不明
有以驱之也
论语说操存涵养处多孟子说体验充扩处多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98-0297a.png
或人托梯媒求进曰今日用人者只是五六等人得进
用汝在此五六等数中乎在则得进不在则不济也其
人遂止所谓得进者预私行贿权势相临母党妻党昵
近效力吾无势以临之虽固托之亦不济也今日岂有
道义相亲者乎岂有以才德为用者乎
世间事一壁静便能一壁动俱动则困惫随之且如平
地行不困沙里行便困是如何只为举足时所立处不
稳故也人行事只要一壁极静故动而不困人精力要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98-0297b.png
使在当用处于不当用处用了殊可惜也且如人能提
精力都在拳头上射弓时精力都在指爪上精力所在
期于必中苟能移此精力于所当用则圣人贤者之地
为不难也
横渠教人以礼使学者有所据守程氏教人穷理居敬
然横渠之教人亦使知礼之所以然乃可礼岂可忽耶
制之于外以资其内外面文理都布摆得是一切整暇
心身安得不泰然若无所见如吃木札相似却是为礼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98-0297c.png
所窘束知与行二者当并进
尧舜桀纣皆有好恶有用舍有举措但尧舜好忠良所
用皋夔所举十六相纣所好奸邪所用廉来所举皆凶
类下及士君子与学者所好恶趋舍亦皆然君子小人
之所以分在此知而为之是不仁不知而为之是不知
所以君子必务学要知义理之所在举措趋向之际可
不慎乎
禹平水土契敷五教稷播百榖子孙皆有天下天之报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98-0297d.png
施如此是皆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于天有功故天之报施如此后世法术功利与异端之
教贼天明乱圣法行之者殃及其身于子孙福泽无有
也而怪诞之士继踵不绝以欺世惑众如武帝凡诛数
人而来者犹不止可哀也谬妄如此而后世犹惑之可
哀也士君子当以圣道为心有补于天地生灵斯可矣
不然亦天地鬼神之所不与也其受祸非不幸也法术
如申商纵横如仪秦兵法如孙吴欺诞如方士惑乱如
卷二 第 21a 页 WYG1198-0298a.png
异端皆非所以为学也君子慎所学
坎不盈祗既平旡咎言人到忧患时如水还未流得满
然后行过去少间流既满过去不得所以要弘毅坚重
如舜事瞽叟只得竭力供子职负罪引慝而已到底豫
时是坑坎才满然后流得出天下事到行不得处皆如
此寸步也进不得只得动心忍性以待不敢怠躁到见
几而作不俟终日时却便不得如此浚井完廪皆不敢
稍怠不敢少违到不告而娶却便自处圣人行事皆当
卷二 第 21b 页 WYG1198-0298b.png
其可易此则悖义伤教不可胜言
顽字最不好顽到合忍时却便成了大事如舜事父母
与待其弟非坚忍负重安得如此之久敏字最好然有
不合敏处亦多败事大抵百行皆用当其可得以成事
此圣门所以汲汲要格物致知不然则仁慈礼让孝友
恭默亡国败家者皆是也可不务乎大抵圣贤成事只
是将好恶黜陟杀生予夺布摆得是上下顺理桀纣只
是布摆得差了其心亦不欲至覆宗绝祀也
卷二 第 22a 页 WYG1198-0298c.png
安处善乐循理世间要安乐无如此者晦翁以此释富
而好礼欲求安欲求乐无如此者舍是或有可苟安者
不旋踵忧危及之矣人能循理为善则与天为徒虽君
父命令亦有不必从者盖时少有误也惟又理善道岂
有差误岂有误人者哉政恐信之不笃积之不实若能
积久物无不动事无不行今事有不能行者物有不信
化者只是不曾积实释氏有所谓如意宝珠有所欲为
无不如志此正指德性而言天理在是善道亦在是苟
卷二 第 22b 页 WYG1198-0298d.png
于此焉真积力久其所欲为无不如志者反身而诚乐
莫大焉每事是实理无一点人伪间杂安得不乐书生
入大学以工课不及人受人薄贱及一旦赶上人便宽
行大步下得一盘好棋赢了人犹快活况此真实道理
应事接物一切如志其乐为如何哉
反身而诚是气服于理一切顺理而行气亦是善岂有
损于其间强恕而行是气未服顺理当西而气于东必
勉强按服必顺于理然后可也
卷二 第 23a 页 WYG1198-0299a.png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件件事至诚恻怛
做将去其心安其气舒俯仰无愧其乐可知此天下广
居也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事为之际或远于理气未得平
必勉强其气以从于理人之不善未合于理亦在容恕
未庸遽与之争也在事必勉强在人必容恕苟在事不
能强于为善在人不能容其未善则吾之仁远矣故能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所谓万物皆备于我试以斯二
卷二 第 23b 页 WYG1198-0299b.png
者体之则世间何事不备于我在君臣为义在父子为
仁无不可者正所谓如意宝珠也反身而诚是气与理
合为一强恕而行是气与理未合须是用力按服他至
功深力到则与反身而诚一矣
或谓人依道理行多不乐故不肯收敛入来放旷不循
法度却乐多只于那壁去了以故为学近理者少而多
喜于自恣放言自适如李太白诸诗豪皆是也此何故
曰天下只问是与不是休问乐与不乐若分明知得这
卷二 第 24a 页 WYG1198-0299c.png
壁是那壁不是虽乐亦不从也如大家有诸子一子服
田力穑以堂搆为己任一子荒纵饮宴市楼若论乐与
不乐力田之苦诚不如市楼之乐为其父祖者爱力田
者乎爱荒纵者乎使诚知服田力穑之为乐无穷也则
于荒宴不肯一朝居矣彼诚不知耳苟能知之必不如
是也所以大学要致知
或问道学之目不可如此标榜所以多谤议曰不然此
二字庸何伤道也学也天下之大事也但问上之人好
卷二 第 24b 页 WYG1198-0299d.png
尚如何耳贱工末技一日崇尚尚且掀然于天下况圣
人大公至正之道以此为学庸可议乎
纣天命未改只得为君一日天命改便是独夫天地阴
阳人物都是如此精气行到他处便得为君为长到去
了却只是匹夫人有人神所在处不敢犯亦犹是也古
法能按摩人血气使去疾病如人能参天地赞化育代
天工以成天下之务到此胸怀眼目真是大
学仙长年一说世所决无决不可得世间万事有样子
卷二 第 25a 页 WYG1198-0300a.png
可做只此无样子古仙者不可见长年者亦无有看谁
做样子今富贵者见有样子其所以取富贵者又皆可
学可效仿然终身尽智力有不可得况侥幸无可效仿
者乎
张侯论为世所贵则张禹之学过于萧望之韦贤辈何
晏集诸家之书则又贤于禹然视其所为乃尔则圣人
之道当真知当践履当求之于心章句训诂云乎哉
南轩意于行字上责得重谓人虽能知不能行也程门
卷二 第 25b 页 WYG1198-0300b.png
取人先论知见次乃考其所为伊川自少说话便过人
常言人专论有行不论知见世人喜说某人只是说得
行不得正叔言只说得好话亦大难好话亦岂易说吕
原明谓二公远过众人者皆此类
先儒说出体用尝谓孔孟未尝言此及子细读之每言
无非有体有用者如忠告而善道之忠告体也善道之
用也虽有善为说辞者无忠告之心则不可虽有忠告
之心不能善道之则犯于讦直不能入又如居上不宽
卷二 第 26a 页 WYG1198-0300c.png
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宽敬哀其体也体立而后用行无
此三者则夫所行之得失与夫繁文末节皆无足观矣
如周子太极邵子先天图等书皆是这个体面程子谓
学者当以论孟为本论孟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圣人所以作经之意必有定见然后沛然无所疑非后
世牵合勉强所可拟也程子于论孟中反复致意其旨
深矣有本有文有体有用圣人之言无所偏滞传之万
世无弊先儒读书精察见圣人立言之意
卷二 第 26b 页 WYG1198-0300d.png
天理不可诬圣言不可忽非是圣人姑为一等绳墨之
语约束人天命人心当然之理不容己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贵贱位矣在上者必尊之然后事
可得而理为君长敬天地祖宗鬼神为百执事敬事君
长此不易之理也舍此便逆便不顺今有人曰无天地
鬼神无君长父兄尊在我而已虽极力自尊终必败亡
盖无从你自尊之理祖宗以来传授到你须有祖考神
灵在上如何得从你自尊如三家僭越当时自尊如此
卷二 第 27a 页 WYG1198-0301a.png
不旋踵为家臣所制而三桓子孙微矣君父岂可不尊
公室岂可削弱公室弱则无所依以自存其为不智甚
矣不智便不仁便无君父无长上自尊便败亡
明道诗四时佳兴与人同谓四时运行都于兴况浓处
行将去人厌寒便思煖处行如要长养要收成要闭塞
要发达都于兴况浓处行其景色亦然人于四时之气
其兴况亦自新自新不穷其意味诚可乐也又不能私
于一已圣贤乐处如此
卷二 第 27b 页 WYG1198-0301b.png
世俗有名利之说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疏于利
也颜子无伐善无施劳不求名也晦翁谓施劳如张大
其功劳者然则二子岂名利所能动者乎道不同不相
为谋今与贪名利者游而曰吾于名利非所好岂能相
(阔/)  与世疏阔矣
先生作室或顾役者曰以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其烦劳若是因谓老氏贵简静亦是厌繁文末节之多
也平日观周家制度何其细碎若是先生曰不如是易
卷二 第 28a 页 WYG1198-0301c.png
象恒杂而不厌惟其杂陈于前故无厌斁古人简古亦
行不得八索九邱亦是黄帝以来行不得底且如老氏
之清净无欲谓民自正民自化在今日视之只自家口
管不得更说甚理天下他也立官府有统权者聚敛者
有设施者其馀节目甚多所谓清净无欲已自行不得
至如山林枯槁之士亦岂能久于其所天地二气相推
迁故恒久到今日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羊肉之美者也亦不能单食之必杂以菜蔬盐酪乃可
卷二 第 28b 页 WYG1198-0301d.png
久食古今恒久之道只如此不如此皆偏滞者也读伊
川恒卦注脚看来亦渐无著落凡物兴盛时是下面人
捧拥里面人和睦相推尊故兴今彼下面渐无人尊信
里面人自不相信不相推让此是衰谢气象易下卦属
内凡物在下者皆属内每兴造功业者皆由下起由内
顺此理皆然
韩文公原鬼虽义理未当亦见其不惑神怪高出诸人
远甚世岂有所谓仙人武帝诏书自悔其狂悖可知也
卷二 第 29a 页 WYG1198-0302a.png
人寄天地间每有生死变较大故以为异要之亦常事
也一消一息常理如此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能文之士必蔽彼将天地间文理都于纸上布摆成文
则事物之当文者所阙多矣甚至于不识父子之亲愚
谬不可胜道天地间文理物物有之此多则彼少自然

唐宋科目甚多词赋一科为四六者设经生多不能此
因设此一科既及第便掌诰命入金马玉堂故因之相
卷二 第 29b 页 WYG1198-0302b.png
尊尚焚香礼进士撤幕待经生天下翕然归之后来于
此科取人材多出将相由用四六起人于富贵尊荣士
多用心故此科转盛
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言非必格言至论也但与
彼同心则其臭便如兰圣莫如尧舜周孔然其言难与
庸夫愚儿道或嗤鄙戏慢至市井俚谚同心则必惬意
入耳矣天下之言无美恶但此与彼相投便其臭如兰
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矣
卷二 第 30a 页 WYG1198-0302c.png
尧典一篇只四件事一明德二爱民三用人四处变自
稽古帝尧至黎民于变皆明德事也自乃命羲和以下
皆敬授人时事也授时不可缓此爱民之至情也先儒
只说天象非圣人定书意也明德爱民二事君道之大
纲也如四时纂要只是顺时育物而已命羲和只是如
此四岳谓胤子朱启明帝谓嚚讼可乎又共工方鸠僝
功帝谓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此是尧知人用人处丹朱
必俊辩共工必材干常人论人所见只是俊辩材干便
卷二 第 30b 页 WYG1198-0302d.png
是人才尧不如此却只于言行上考察言忠信行笃敬
此圣人取人法也杨国忠理财赋人十日不能了已一
日了之此其材为如何然大误天下处乃在此尧以其
子不肖故求天下之贤圣禅以天位付以天民此岂常
人所能而尧能之此所以为大圣人到事行不得处须
看道理顺天命常人便用智力圣人则一顺天命
因霜降曰天道二气此一气消缩彼一气便发达此一
气来彼一气必往无俱往并发之理阴气方长阳便伏
卷二 第 31a 页 WYG1198-0303a.png
又严霜以肃之使阳气必伏
元者善之长也先儒训之为大徐思之意味深长盖不
大则藩篱窘束一膜之外便为胡越其乖隔分争无有
已时何者所谓善大则天下一家一视同仁无所往而
不为善也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
即咒其爷娘令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其愚如此
与世人何以异世人只顾已便宜与否不恤他人也他
虽死丧患难不顾也已安而已矣安知所谓大之一字
卷二 第 31b 页 WYG1198-0303b.png
彼得所则已亦得所矣
或言有一兵众辱其尉尉欲怒一老胥即止之曰是必
有故尉当自思尉怒即解凡人无故为人辱者必我有
可乘之隙也我无衅也人不敢易也君子求诸已
金欲悔宋之和遣使以必死辱高宗高宗不动徐拒其
使曰闻卿北方名家何必乃尔殊不动声气金伏其机
使我必蹈而高宗处之若此其过人远矣
才之不可以已或馈生雁长鸣欲飞不能也有志无才
卷二 第 32a 页 WYG1198-0303c.png
故也圣人称才难不其然乎人贵有才
如何恶人欲害善人只为善人疾他恶人故致如此圣
人说不如此故曰疾之已甚乱也又谓以善养人然后
能服天下
天地只是个生物心圣人只是个爱物心与天地心相
似百端用意只是如此礼乐刑政皆是也刑法家说便
不如此便失了圣人本心便与事物为敌一切以法治
之无复仁恩
卷二 第 32b 页 WYG1198-0303d.png
后世臣子谋于君只说利害若如此以利害相恐动则
利害不应时都不信了或者于上前说旱灾可畏税课
害人为害不细后皆无损再有便难说后来虽因此坏
了天下也说不得唐懿宗为谏骊山事曰彼叩头者何
足信此其验也人只当言义理可与不可当与不当且
如天道福善祸淫有时而差是祸福亦不足信也颜之
贫天蹠之富寿人岂可为蹠之恶岂可以颜之贫天丧
其为善之本心乎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人只得当于
卷二 第 33a 页 WYG1198-0304a.png
义理而已利害一切不恤也
两刚则不能相下两柔则不能相济物理是如此阴阳
亦如此事之初智勇者相合相资事既定则相忌到后
来勇与怯者合智与愚者合又两雄难并居久则忌卓
茂为大傅理应如此功臣多难全不知时也
夫子哂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大抵礼不是强生出
来束缚人只是天理合有底行将去后世所谓礼近于
法束缚禁忌教人安行不得非圣人所谓礼也子路不
卷二 第 33b 页 WYG1198-0304b.png
因人情之所固有便要硬做将去尧舜之治天下因人
情而已非有所作为也三代以后人材多是硬做如孔
明尚不免圣人不如此
唯仁者宜在高位为政必以德仁者心之德谓此理得
之于心也后世以智术文才之士君国子民此等人岂
可在君长之位纵文章如苏黄也服不得不识字人有
德则万人皆服是万人共尊者非一艺一能服其同类
者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1198-0304c.png
两物相依附必立一个做桩主动也静也圣人定之以
中正仁义而主静以静为主内外也上下也本末也皆
然无物不相依附者辨方正位体国经野是正外以正
内也今夫席不正不坐事其大夫之贤友其士之仁外
面检束使不致不正这是从外以及内却有由中以正
外如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此内外交相养也
亦必相辅成德然必以心为主
养老须酒食之精者老人宜少食精粹不宜多食粗粝
卷二 第 34b 页 WYG1198-0304d.png
盖气弱而不服粝食故也古人于饮食必谨慎气体系
焉不得不谨食不饱则气不充气不充则体为之弱古
人以养老为大事
教之一字为人伦生如本末字为木设源流字为水设
而后世皆通用之教之一字亦犹是也学者当知教之
所自不知学之所以设则差之岂但千里之远哉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所以观为子也此意大抵为
父道有阙为子者当始终敬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卷二 第 35a 页 WYG1198-0305a.png
谓孝矣在三年时方以恻怛哀慕为心不暇改也此以
仁字为主三年丧毕视其所阙徐而正之以合于义此
以义字为主天地间事如四时五行各有一件为主其
他皆相辅以行每事须观在何时便当以一件为主其
作文题目亦如此又曰德性用事则自然所施中节非
有安排做造人欲用事则当哀而不哀当改而不改学
者但当杜绝私蔽无害德性则所处皆得其宜
德行是学问中大节目不可须叟离也圣人言论句句
卷二 第 35b 页 WYG1198-0305b.png
是尊德性有一失坠万事隳败如道千乘之国便不说
制度如何只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
用五事五事便下敬字貌言视听思便次五行其次才
数七者圣人与天道于此可见以此知大节目与天地
同流颜渊问为仁之目夫子告以视听言动而已凡人
行事大乖忤大和合利害成败无非在于气槩容色之
间于此少有忽焉则祸有不可胜言者朱子谓脩身之
卷二 第 36a 页 WYG1198-0305c.png
要为治之本寔在于此或曰论性非所急此不知者也
文之一字后世目词章为文殊不知天地人物文理粲
然不可乱也孔子称斯文也岂词章而已矣三代圣人
立言垂训皆扶持斯文者也君臣父子五教人文之大
者也下至事物皆有文人有事不顺者曰错了既曰错
是文理差舛故也既文理差舛则事不成矣先天图俱
相对六十四卦是三十二对如乾坤是也三百六十四
爻是一百九十二对如潜与亢对见与飞对夕惕与或
卷二 第 36b 页 WYG1198-0305d.png
跃对夕惕是忧危或跃是勇敢如栋桡栋隆老夫女妻
老妇士夫藉用白茅至慎也过涉灭顶至不慎也甘节
苦节不节若则嗟若与安节之类皆是也世间只有一
个感应大事小事虽秋毫未尝无对人为不善便有凶
祸相对
德不孤必有邻处事接物只要于德性上发出不要气
血为主既是德性上发出则无不善此既善则彼善亦
应无所往而非善德不孤矣一有不善于血气上发出
卷二 第 37a 页 WYG1198-0306a.png
则彼亦动其血气以不善相应沦胥于凶祸而不悟也
未有我为善而彼以不善报之也感应之理如此
先生言德性用事物欲不行能随时变易以合于道在
楚汉时便能为子房伎俩在孝文地位自能寒心销志
恭俭渊默几致刑措
天赋与之德性父母生之体发百骸完具物理皆备今
而暴弃则不肖悖天逆理为甚今者尊长有所赐与心
敬而受之宝而藏之至如果肉不敢弃核与骨则人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1198-0306b.png
所受于天地于父母者至贵至灵有不可形容者反慢
而易之不知顾惜是何心哉弗思尔矣
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又曰事孰为大事
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此孝子仁人之心也人当
知所本当知所尊敬
或一篇文字将前世败而成功者说了又将胜而轻敌
以致败亡者说其文雄赡读者称叹以成为败之理信
如此不知几千年中有此数事耳大抵皆胜而成败而
卷二 第 38a 页 WYG1198-0306c.png
亡者也汤武以来皆是也读者不究所以然便以为真
如此苻坚一败涂地以败而亡者皆是也皆当究所以
然之理无为一时文章所惑
许世子事欧公论只是法吏断手非圣人意也又论传
不可信不然或无所据如传所云圣人书之为万世虑
也其防微杜渐有功于世多矣孟子谓始作俑者其无
后乎虑其流弊之害世也当求圣人意是如何
为人君止于仁天地之心仁而已矣麟凤为羽毛鳞介
卷二 第 38b 页 WYG1198-0306d.png
之长中国夷狄君子小人俱要得所隋炀辽东还见市
人尚众而讶此岂君人者耶故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
天下
尧舜文武事天事祖宗事亲礼文严敬非是圣人作为
勉强在理当如此凡在上者清在下者浊天气清明日
月星辰灿然文理光彩人面目清明皆萃焉又且日日
洗涤人在万物之上故灵明鸟兽便污浊非圣人妄意
欲如此整肃天道人事当如此大人君子自当严敬岂
卷二 第 39a 页 WYG1198-0307a.png
可如小人之为亵渎也
春秋大一统在天下尊王在国尊君在家尊父这三件
起来便治这三处失位便乱在人身尊德性德性用事
便治才性用事便乱圣人汲汲说忠信孝悌仁义只是
为这几处说
说知命不是术数家言命亦非二氏福孽之命是天之
所赋尽力行去至于死生祸福贫富寿夭委之于天而
已当其可为而为于其不可为而止不必问今岁如何
卷二 第 39b 页 WYG1198-0307b.png
明岁如何假令今岁命快或无可为之事当如何
 
 
 
 
 
 
 鲁斋遗书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