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198-02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小亨集卷六      元 杨弘道 撰
  文
   投赵制置第三劄子
具位某惶恐顿首再拜申禀制置大使龙学尚书先生
阁下某以不事科举而充府学学谕为名不正以名不
正而月费仓库钱米为素餐因愧心所激故凌晨投劄
愿系贱名于帐前求人之所惮为者为之盖欲既劳而
卷六 第 1b 页 WYG1198-0205d.png
后食则无所愧于其心所期不过如勘校兵书议事官
而巳也今蒙陶铸异恩特借补迪功郎差权唐州司户
参军兼州学教授既受制劄恍惚自失何哉出于本心
所期之外故也虽然司户之职掌仓廪出纳但夙夜公
勤供职身无贪私以率其下庶能免于罪戾夫教授学
者之师也学谕弟子之职也岂有不敢以名之不正充
学谕而敢冒居教授之职者乎故司户之职不敢辞教
授之职谨辞伏望钧慈俯从所请幸甚重念某之遇阁
卷六 第 2a 页 WYG1198-0206a.png
下可谓异常也阁下洗拔某出于泥滓亦可谓异常也
盖某来归本朝未满三载阁下之镇襄阳才数月尔某
不假一人之誉而挺然孤进阁下不之疑而特见录用
求之古人亦复罕有某虽无学术文艺敢不自重其身
立于无过之地以全其始终为心而报阁下陶铸异常
之恩也哉冒黩尊严至于再三无所逃罪右谨具申伏
候钧旨端平二年二月具位杨某劄子
   通镇江赵守(范/)劄子
卷六 第 2b 页 WYG1198-0206b.png
窃以孟秋槿月甘雨应期恭惟某官以天上星辰主江
边风月山川改观宗社发祥台候动止万福某久矣卑
栖眷焉高仰飞沉异势拜伏无阶兹审赐命帝宸升华
匠监大江之左正依玉节之光二浙以西更借金城之
卫岂但楚尾吴头之故有烦召父杜母之来知巳布于
教条敢敬陈于贺牍某官英姿霁月爽气澄秋读人间
未见之书为天下有用之学青油幕下正赓夜光之吟
赤白囊中忽报夕烽之警一鼓作三军之气十乘代元
卷六 第 3a 页 WYG1198-0206c.png
戎之行阴阖阳开孰策六奇之用风飞雷厉屡摧千里
之锋武夫悍将奉命以争先儒生学士动色以相贺陆
抗守边之略信不愧于伯言孝文前席之思欲亟见于
贾谊内遍仪于华贯外荐领于藩宣甫兹建台又尔易
地盖兵之可用古独称夫京口而谋之未寝今犹虑于
淮南望公之来真以日而为岁闻令之下皆涤虑以洗
心贪夫骨寒黠吏胆落乖争侵暴足知屏息于闾阎风
采精神信可折冲于樽俎愿益体古人恺悌慈祥之意
卷六 第 3b 页 WYG1198-0206d.png
以一洗积年愁恨叹息之声庶成保障之功即正枢机
之任某蚤以多病自弃明时再冒招延一无补报俛焉
耕凿免于饥寒一廛为氓幸遇滕君之仁政万间庇士
敢祈杜老之欢颜谨勒此代其身致敬于庭下意陋辞
拙且不娴彝式有乖事上之恭以度外处之幸甚
   投蓝田县令张伯直启(原注名德直/以称职复任)
十年避地事业从可知四海无家生理何劳问惟是心
存其恒德亦蒙齿录于高人初疑巳断之机便成弃置
卷六 第 4a 页 WYG1198-0207a.png
终悟不调之瑟犹可更张死灰有意于复然璞玉敢期
于再献少作既悔旧文尽焚欲营一亩之宫潜究六经
之旨志久未遂时难再来感落叶于清秋每临风而浩
叹萤飞庭户思披车胤之书雨霁郊墟空咏文公之句
伏惟某官学而入仕惠以临民交章荐而荣被新恩六
事修而与闻政事里闾和会吏卒欢迎草长讼庭尚收
曾留之犊风回春郭重开旧种之花窃闻有德可尊处
仁为智伏愿息肩馀荫拜手清尘身虽贫而累轻易足
卷六 第 4b 页 WYG1198-0207b.png
支消之计道既独而交寡断无请谒之私
   窥豹集后序
前朝起艮维据华夏进用南北豪杰之士以致太平百
馀年间民物殷富汉唐而下良法善政班班举行原其
始必有启之者也余生淄川不与前辈接山城非大都
会无所考究年二十九避地逾河关五十有二东归乡
里亲戚故旧无在者熟视田园不敢为巳有居岁馀移
家济南初识李善长尝出一巨编题曰窥豹集细书满
卷六 第 5a 页 WYG1198-0207c.png
纸乃其曾祖东平府君畴昔之所著撰也其祖灵石府
君求序于节使许公公为作序其说甚详就阅之若望
大水不见涯涘一日携其编来访曰某将版行先君文
集旅次乏力罔克备举请先生勘校拣选然后刻之馀
俟他日余辞以才识浅薄且老眼不能看小字间岁复
以中字誊录数册来请往反三四无懈色恳告余曰先
子欲以是集传世居平世而易之故因循至今某流寓
隐约闭眼不见后事若不竭力为之恐终泯泯也故不
卷六 第 5b 页 WYG1198-0207d.png
恤出息假贷以僦工幸先生勿辞余曰句之脱漏颇能
为子注字之颠倒颇能为子乙至于择而先之置而后
之子当自为也因得尽读其所编录上皇帝书几万言
所以立太平之基如太学登闻院提刑司常平仓兵卫
屯田之类皆载于书中前朝号称多士纲纪法度固非
出于一人而府君亦南北多士中数之一也感应论谓
善恶生于心心知则天知儒论谓秦不能使之刑名汉
不能使之杂霸以下数节其言凛凛纯正能悚惕警觉
卷六 第 6a 页 WYG1198-0208a.png
于人立言如此又逢时颇宦达然未尝闻人有道其名
氏者乃知孝友才俊之士潜德乱世沈寂其行实文艺者
多矣可胜叹哉可胜叹哉既毕还其集又请为后序因
以余之所见并感而欲言者书之善长遭大变革负窥
豹集跋步数千里无所失坠盖痛其曾大父之事业暧
昧无闻而常欲显扬之也客居历下母夫人在堂授小
学以奉甘旨其弟早世有妻有子母夫人之兄殁亦有
妻子合孤嫠数十指皆收养之当此时又能版行其文
卷六 第 6b 页 WYG1198-0208b.png
集以成父志若善长者可谓孝矣若李氏可谓有后矣
善长名德元善长其字也尝补父荫父讳谦亦以任子
入官昭阳单阏二月序
   变古乐府小序
元光正大间李长源王飞伯辈竞效乐府歌诗沿袭陈
烂殊无意味近有三篇以旧题为律诗道今日事前未
有如此作者因欲收拾古乐府尽入此格俾后之诗人
言此格自吾家始亦诗之一变也
卷六 第 7a 页 WYG1198-0208c.png
   云萍小录引
君子之心正平虚静无物我之辨闻一善言则志之见
一善事则述之故善之所在不必出乎已而善不可胜
用也云萍小录者有人已尝为之而其说曰进士及第
后作同年录以其同升于吏部也是则同而有不同者
焉观夫云行于天萍泛于水犹男子从事于四方也硕
德纯行奇才绝艺杂然与之相接可法可慕可喜可愕
固巳道同志同迹同事同有不胜其同者矣见之则心
卷六 第 7b 页 WYG1198-0208d.png
醉违之则梦思独可以不如进士同升于吏部而置之
乎其大意如此河中李钦用云吾兄钦叔喜其事可法
尝述为之因请余为引而欲继为之余曰云萍小录厚
之至也由其名而效之者必多矣苟非其人恐借以为
谄谀之具道非可尚而贵言无可取而富欲遂其私而
求媚其人焉因亦录之则非小录之本意也
   送王仲泽任宁陵县令引
二戴集礼列于五经其文字之多倍于易诗书而丧服
卷六 第 8a 页 WYG1198-0209a.png
几半之圣贤相与丁宁问答以明其制者得非礼主于
敬敬以立行行以孝为本孝以勉丧事为难乎宰我欲
期三年之丧孔子以为不仁于汝安乎之问责之甚深
呜呼去圣益远而安之者何其多也太原王君仲泽之
居母丧也擗踊至于既殡饘粥倚庐至于食菜果练冠
至于祥琴能率礼以终制难矣哉立行之本于流俗既
衰之后举礼之难于叔世巳坏之后移之可以事君推
之可以从政矣初宣庙以县令近民欲得其人也诏内
卷六 第 8b 页 WYG1198-0209b.png
外五品以上官各举所知以闻而用之他人之举者一
二人或三四人至于六七极矣举君者独三十馀人自
登进士第以青衫九品职应辟书居油幕者殆将十年
而人无言焉及丁母忧唐邓帅府又以前职檄起之盖
不得已而后起也既而从吉从吉未满三月敕授宁陵
县令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若君者克自立者欤不
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若君者为可知者欤愚尝妄论
四科之长各述其所长非谓有其一而无其三也曰德
卷六 第 9a 页 WYG1198-0209c.png
行颜渊不能政事政事季路无德行可乎曰文学子夏
不能言语言语子贡无文学可乎故于君之赴宁陵也
唯述其能行三年之丧夫岂简君也哉
   送张景贤张彦远引
泮宫鲁之儒宫也泮水之诗曰顺彼长道屈此群丑又
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孔子曰我战则克是知文武非
二道而后世岐之至其甚也妄加毁訾故刘蕡曰首戴
武弁嫉文吏如仇雠伤后世惑之之词也若夫却縠之
卷六 第 9b 页 WYG1198-0209d.png
说礼敦诗祭遵之雅歌投壶元凯之射不穿札叔子之
轻裘缓带谓四子不知兵可乎哉余戆书生也学不足
以起身文不足以明道然而不为流俗之所惑者盖尝
深考古道笃信圣人之言故也自经丧乱身外无族有
子既冠远游未还年将四十被檄西来借一军职有名
无实若此而与夫啖腴饮醇者同责其畏避而不事事
不亦冤乎后世惑于流俗不知文武同方而失其所以
用人使贫贱之士进退狼狈而不知其所为悲夫因二
卷六 第 10a 页 WYG1198-0210a.png
君之赴省也爰书此以赠之焉
   送赵仁甫
帝尧在位以治天下老而禅于舜舜有大功二十亦以
禅禹孔子无尧之位无舜之功学者以为贤于尧舜何
哉愚尝闻孔子之前如列国汉魏诸家之说亦已有之
及乎删黜述修之后人文化成则诸说莫能乱盖二帝
行道于当时而孔子垂训于万世此其所以贤于尧舜
者欤嬴项既灭诸儒掇拾编简于灰埃之馀各以所见
卷六 第 10b 页 WYG1198-0210b.png
为说授受服习流分派别渐远其源隋唐而下更以诗
文相尚狂放于裘马歌酒间故文有侠气诗杂俳语而
不自知也方且信怪奇誇大之说谓登会稽探禹穴豁
其胸次得江山之助清其心神则诗情文思可以挟日
月薄云霄也于戏吟咏情性止乎礼义斯诗也江山何
助焉有德者必有言辞达而已矣斯文也禹穴何与焉
迨伊洛诸公乃始明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以致其知上
天之载无声无臭而主于静欲一扫历代训诂词章迷
卷六 第 11a 页 WYG1198-0210c.png
放之弊卓然特立一家之学谓之道学其纲目恢恢乎
而其用密哉德安赵君仁甫承学之士也士有穷达其
穷数也其达学也徵之赵君信然旃蒙协洽君始北徙
羁穷于燕已而燕之士大夫闻其议论證据翕然尊师
之执经北面者二毛半焉乃撰其所闻为书刻之目曰
伊洛发挥印数百本载之南游达其道于赵魏东平遂
达于四方著雍涒滩十有一月至于济南愚虽敬受其
书而所居僻陋不足以馆君因病止酒又不能与君对
卷六 第 11b 页 WYG1198-0210d.png
酌但日相从游听其谈辨而已于其行也先原仁甫之
所学次祝以敬慎威仪尊其所学视兼金之赆则有愧
其于送人以言则无甚愧焉耳
   送李善长序
济南士人唯余心苦而善长尤苦何以言之余老而还
乡封树先茔更期亲戚有在者田园得三之一一二故
人相与往来以慰馀生今亲戚无在者田园为有力者
所据一二故人以余贫贱疏绝不相往来故曰济南士
卷六 第 12a 页 WYG1198-0211a.png
人唯余心苦善长流寓于此戚属相依同食者殆十馀
口唯以小学为生生之资而复为军户故曰善长尤苦
岂不信然善长母老而子未冠不得已推其母之侄魏
氏子从军又恐伤母氏之心也故舍其朝夕之养生生
之资而与之偕行岁暮途远不敢告劳意者欲哀祈所
司置其弟于优处归以慰其母也闽人欧阳詹举进士
来京师将以有得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
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
卷六 第 12b 页 WYG1198-0211b.png
其志乐也昌黎先生曰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善
长南行何以异此或曰子为善长作序而先自序何哉
曰若不知耶唯苦心者能知苦心者也悲夫
   送房希白序
甲与乙俱论事甲之论质朴可笑乙之论閒远可谈静
而思之甲论如田父之务耕桑农工既毕具牲牢酒醴
以供祭祀以养父母以温饱其妻子乙论如学仙之人
逃父母不畜妻子道引服气如此数十年少无升举之
卷六 第 13a 页 WYG1198-0211c.png
验竟踣于空山尔甲乙之论善学者奚取焉方希白之
在樊城也朝不谋夕诵尧舜周孔不辍襄阳百万人独
以诗见寄某因谋以王氏之馆寓之他日枉顾尝切切
以治生语之亦何异甲之论质朴而可笑也延留浸渍
而后试补府学交游赵山甫韩景渊诸丈受知于南漳
县令杨君承寄诗之初但知高尚其事和而赞美之以
王氏为不可寓治生为不足语又何异乙之论閒远而
可谈也夫五音相合以成乐五色相错以成章故朋友
卷六 第 13b 页 WYG1198-0211d.png
不贵苟同而贵乎有以相济也闻希白应杨宰嘉招将
赴南漳于其行也书某所以为人谋者为之赠会袁大
本亦请以是观之
   裕州防禦使题名记
郡县废置视时之重轻立本图始必选世之望人以培
植之战国时方城重于楚逮汉唐之隆利尽南海其地
不过为四会五达之冲自是而后渐降而为县皇朝应
运兴灭继绝割淮之南以为晋故方城稍重于汉唐而
卷六 第 14a 页 WYG1198-0212a.png
为县仍旧泰和六年晋既渝盟沿淮上下增益屯戍于
是改曰裕州置刺史国制刺史职五品受约束于大镇
而不得专是州县之名虽殊其施为举措亦无以大异
今主上即位之四年有司再以为言乃更刺史为防禦
使首以某官莅之某官严干之名素著于中外故用以
培植本根俾后人乐其成而食其实也唐玄宗爱郑虔
之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
虔闻命不知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
卷六 第 14b 页 WYG1198-0212b.png
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
夫广文馆閒曹也以虔不事事故虽爱其才但以閒曹
处之名虽美而实不至岂若裕州防禦使自某官始之
为愈也其山川控带户口兵赋刺史题名记备矣此不
复云至大五年五月五日淄川杨某记
   甘白室记
人之生也厚厚者性之正也随其所习而善恶分焉记
曰甘受和白受采甘者味之正也和者味之习也投之
卷六 第 15a 页 WYG1198-0212c.png
以盐则咸调之以醯则酸白者色之正也采者色之习
也涂之以丹则朱污之以墨则黑人独异乎故习于善
则为君子习于恶则小人也昭昭矣余生不辰幼失恃
怙长失训导无养而不知所守无学而不知所择纵心
直前放而不收恐违善而之恶也故取甘白以名所居
之室而为之记将欲复性之正视其善恶而从违之而
议者遽谓余援引證据违失经义盖不知言异而旨同
也抑尝思之复之之说犹有未尽者焉夫易坏者味之
卷六 第 15b 页 WYG1198-0212d.png
甘也易染者色之白也易流者人之性也欲昏于内物
诱于外眩惑颠倒差之毫釐则失之寻丈矣若能学以
谨习养以归厚至于心正而意诚则应物而不乱事过
则湛然何善恶之辨得置于其间耶亦犹味之甘者久
而不坏色之白者涅而不缁置盐醯于度外释朱墨而
不问余之道其庶几乎
   养浩斋记
余以正大元年监麟游酒税初识曲子安居县学为童
卷六 第 16a 页 WYG1198-0213a.png
子师项背微偻布褐委然目赤且湿苍髯模糊不见颐
颔县人云子安生乾州居此几三十年矣生理萧条自
始迄今衣食之奉如一一日谒余而进曰仆以养浩名
所居之室闻先生尝从事于斯文愿求文以记之余不
欲违其意亦不能从其请但笑而谢焉退而思曰孟子
圣人之徒也其论浩然之气曰难言也至大至刚以直
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夫名者实之华也故为是
名也必求有以副之养浩之名子安副之哉余平昔喜
卷六 第 16b 页 WYG1198-0213b.png
孟子之书修其天爵不肯枉尺直寻威武不能屈说大
人则藐之诵之于口著之于心事之以为行述之以为
文而自待其身亦已至矣以兵凶破产失其生生之资
乃俯首监差中亦孟子所谓抱关击柝者比也夫仕有
尊卑制禄之称今也仕之卑者不为制禄而斗米束刍
绳之以法举手蹈足辄挂罪罟折腰于里胥屈膝于县
吏平昔所养消沮殆尽于是昼惭形影夜惭梦寐饮惭
瓯盂食惭匕箸他日复见子安其形貌堂堂乎美丈夫
卷六 第 17a 页 WYG1198-0213c.png
也布褐鲜鲜然美衣服也气充乎其浩然矣因笑曰无
乃自视不足而所见者然耶
   窳庵记
蒲台王巨济少年读书为举子计及山东被兵更为权
谋武士事上党公亦尝有官大变革后奉身来归著道
士服筑室于滨州之市东榜曰窳庵居之余六七年前
尝过滨借宿于是庵巨济因请为记余亦新归乡里凡
谋为缪戾心扰扰未静曰他日当为作之庚戌再过滨
卷六 第 17b 页 WYG1198-0213d.png
乃为作记窳物病之名也巨济取以名庵盖比身于物
而且病焉余为巨济设问而问之曰非以读书无成而
为病乎非以尝有官旋失之为病乎非以投老无家著
道士服寄迹一庵为病乎余复为巨济解之曰为举子
计未及有成以兵荒去乡里更为权谋武士余但见得
随时之义非读书之罪也尝有官遭大变革失之非权
谋之罪也不幸丧家来归寄迹一庵非身之罪也巨济
能不怨犹复归罪于已而以窳名其庵夫粟菜果蓏食
卷六 第 18a 页 WYG1198-0214a.png
物之佳种也其或不熟非佳种之罪也土木金革用器
之良材也其或不攻非良材之罪也孟子曰七八月之间旱
则苗槁矣五帝本纪云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由
此言之巨济平生所遇如此而处之如此用心可谓平
恕矣岂非人情之所难乎
   秀野园记
洛南县治东南五六里陵阜曲接回抱忽断若门然谓
之窄口既出便得一川平演肥沃宜菽麦禾麻农家随
卷六 第 18b 页 WYG1198-0214b.png
山势散处总名曰章谷其间大抵多李氏之田也李氏
之先尝以文无害佐县治因倍蓰前世之业而始有仆
马婢妾之奉于是即其地为园以充其宴赏游观之乐
取东坡独乐园诗名之曰秀野引竹园谷苍龙潭二水
凿于其前面池起屋四楹植果树杂花于其后至大四
年六月余始来游望之青林蔚然既至其处怪其芜秽
不治岂以其时赋敛方重未暇及此而然耶易卦兑上
离下革革者变改之名也上六之象曰君子豹变其文
卷六 第 19a 页 WYG1198-0214c.png
蔚也李氏名革视其先子益收书诵习敬礼士人而有
革之道焉传曰学也禄在其中矣又曰无友不如巳者
苟是心不替又岂止仆马婢妾之奉宴赏游观之乐如
秀野而巳哉淄川杨某记
   题公孙长卿左氏韵语后(原注长卿/名昂霄)
运副朝列先生虽以文章名海内及见后学小生有片
善仅可录所以长育奖进者备至故某之不才亦蒙获
侍坐未坐定出示所著左氏韵语并其祖中散公行状
卷六 第 19b 页 WYG1198-0214d.png
兵后得于坏壁间者先以勿辞要之俾题卷尾夫毁之
则辞溢丑誉之则辞溢妍是特未识毁誉之正使行学
之实不能尽信于人由辞之溢也诗三百五篇其义庶
矣孔子以一言蔽之曰思无邪何必尽其风赋比兴之
理遍数其禽兽草木之名哉故立言者贵乎简而正也
况碑志传记题评赞序传信之文也岂辞之尚哉大抵
得中散公行状于坏壁之间者孝感也著左氏韵语撮
传中事无一二遗者笃学也孝感行之至也笃学志之
卷六 第 20a 页 WYG1198-0215a.png
诚也以是蔽之可乎某师心孤陋学无根底谬妄之说
不自知其是非必有能辨之者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先生当尊严其道不宜以成才之礼待后学小生愿先
生接某辈如韩文公之视李蟠不愿先生如孔北海之
友祢衡也
   题重刻离堆记后
鲁公之德之艺咸为当代及后世之所推重盖公以忠
义为德以翰墨为艺二者初不相资以成名也德成名
卷六 第 20b 页 WYG1198-0215b.png
随之艺成名亦随之正使公不能书而忠义之节当与
日星争辉如或不遭奋励之地有以自见而翰墨之妙
亦当与金石不朽矣故张巡之节不待艺显李斯之笔
不以人废虽然有德以发其艺有艺以华其德虎之文
炳然豹之文蔚然宜乎后公数百载大人君子据德游
艺爱之而不置也公尝作离堆记书而刻之石壁上字
径三寸比他书尤瑰奇元符三年唐子西祠堂记已有
崩坏剥裂之语元符距今又百馀年邓元帅漆水郡公
卷六 第 21a 页 WYG1198-0215c.png
虑其崩剥不已寖及完处公门下客安常尝以篆𨽻待
诏翰林亦能以朱蜡摹书不失其真适官于南阳某人
寻某复善刊字公乃出家藏离堆记石本置其点画缺
损绝不可识者馀悉重勒之石凡几百几十字典型具
在唯读之不能成文为可惜也呜呼鲁公之书取譬则
火也离堆之石取譬则薪也火传于薪薪灰而火无尽
故离堆之石可坏而鲁公之书不可泯成德之艺大矣
哉懿夫大人君子之事可以为教于斯世也据德游艺
卷六 第 21b 页 WYG1198-0215d.png
大人君子之事乎孰谓元帅公重勒鲁公之书于石非
大人君子之事也欤非可以为教于斯世也欤至大六
年杨某题
   题山谷帖
山谷寄成伯秘校书云道一而巳圣人之道均于治性
改过平居之心恬淡平愉更无委曲大概不为人作便
近妙道此数语与二程之学亦何以异而当时分蜀洛
之党其不相悦也如此何哉成伯不知其氏族公和寄
卷六 第 22a 页 WYG1198-0216a.png
惠鸡距笔诗云李侯掉三寸满堂风拂拂成伯盖姓李

   题黄鲁直书其母安康太君行状墨迹后(原注/张左)
   (丞家/藏)
以为子者尚其孝以业文者尚其辞以学书者尚其法
传之子孙为三师
   志道字说
周人讳名男子冠而字所以代名也名则命于父师亦
卷六 第 22b 页 WYG1198-0216b.png
有自以其意而为之者字虽朋友可也某人讳古尝以
其名请字于余余时闭户退藏守铭背之戒以其请之
坚也曰子之名父师之命欤抑自以其意而为之其义
柰何曰某性至拙不能与时俯仰屈而不信故为是名
也余晓之曰古岂拙之谓哉古人今人之师也古之君
子志于道不志于利故善始令终子孙逢吉今之人不
顾道义惟急于趋利寅而兴卯而作午不见其利则心
巳迟之殊不知以趋利为始将何以令其终乎子无以
卷六 第 23a 页 WYG1198-0216c.png
古为拙志于道而已矣请以志道代子之名子以为何
如系辞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子
姑安之久而当知余言为不妄
   四箴并序
    有过行有不逮则如之何曰改之而已勉之
    而已如斯而已可乎曰改之则无过勉之则
    事治于斯二者何有作四箴以自警云
    浮躁箴
卷六 第 23b 页 WYG1198-0216d.png
轻发曰浮欲速曰躁事既不达动贻怅懊是以君子沈
思庄靖治剧以简处动以静悔寡事治心和气融安乐
寿考咸集于躬
    懈怠箴
身体好安心情欲恣安逸懈生荒恣怠至日复一日万
事不治安不可常恣不可充心乎蒙昧身乎困穷勿谓
有命罪在汝躬地不产衣天不雨粟鬼不输智神不赐
福不治不修塞心馁腹勤则不匮学则能通能通则显
卷六 第 24a 页 WYG1198-0217a.png
不匮则丰既丰且显乐在其中
    妒忌箴
他人有能可尊可师不知出此反妒忌之不妒如之何
近乎无志不忌如之何安能有为匪妒他人妒巳之不
习匪忌他人忌已之不思思之斯得习之以时文学中
积声闻外驰汝亦多能妒忌奚施
   十二字铭
熄暴怒毋戏言辟损友塞祸源
卷六 第 24b 页 WYG1198-0217b.png
   陶之瓶赞
陶之瓶杜之囊深秋晦日诗人肠河之水流洋洋岁寒
松柏在高冈
   祭刘副总管文
维端平元年岁次甲午三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襄
阳府府学谕杨某拈香酹酒告于故权京西副总管刘
君之灵惟君之先贵重于辽辽亡入燕袭爵百载必有
道也绍定癸巳以邓来奔越明年改元端平正月己酉
卷六 第 25a 页 WYG1198-0217c.png
王师克蔡乙卯疽发背卒无后亦必有道也呜呼哀哉
某所以祭且吊者武仙执迷不复唐州不知天命诖误
而死者不知其几何如邓民穰穰咸获更生以武仙唐
州方之实亦有赖于君焉此众论之公也某寓邓六年
蒙君以客礼待燕游乐乐无不与焉此一巳之私也苟
无公论不敢遂其私魂而有知庶几听之
   为节妇尼醵粮疏
故邹平主簿王宏道先生学为人师行作世范词赋造
卷六 第 25b 页 WYG1198-0217d.png
乎二李济南谓之三王迨桂枝入手之年正戎马生郊
之际俗儒买服而觅举尝丁继母之忧赤尉托事以逃
差代赴危城之难生全忠孝道合神明悼子息之不存
悯室家之犹在挺守贞之高节遂寄迹于空门行年七
十度日艰窘效释迦氏乞食舍卫之城似苏源明忍饥
浮云之巘凡曰识面宁不愧心但当称其有无故可助
之薄少载思共伯哀吟守义之诗无使孝标忿作绝交
之论
卷六 第 26a 页 WYG1198-0218a.png
   优伶语录
坚白子居于般溪之上不慕荣利喜为文章田食井饮
与世淡然蕞尔山城再罹大兵鸡犬不闻四郊草荒一
官不调未获禄食亲旧离散无所假贷祇服避地之训
岁九月而有汴梁之行所以赴铨调访亲旧也传曰适
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生业既失安在其
能三月也行次济水之阳有同途者亦欲踰大河之南
不负不荷若有馀赍言语轻杂容止狎玩怪而问之曰
卷六 第 26b 页 WYG1198-0218b.png
我优伶也且曰技同相习道同相得相习则相亲焉相
得则相恤焉某处某人优伶也某地某人亦优伶也我
奚以资粮为言竟自得之色浮于面闻之有感于余心
者夫人之所贵乎为士者为其道存焉耳仁义道之本
欤仁以安人义以利人使人利而安之相亲相恤者近
焉优伶世之弄人也而有是哉而有是哉因且自念修
身慎行读书著文几年于今矣独无所同然乎哉侧闻
某官大夫名德之日久矣未尝望清尘拜下风得接粲
卷六 第 27a 页 WYG1198-0218c.png
花之论今也路出东原(原注兴定元年东平/府录事雷晞颜名渊)欲致谒于
左右疑而未敢进也俄而自笑曰何期大夫之浅耶仁
义之道在彼而不在此乎或曰为其同乎大夫决巍科
驰令闻自致于青云之上汝身不显于世名不称于人
沉滞碌碌穷于逆旅果同乎坚白子曰辕下之驹德不
配骥然亦马也谓之非马可乎或者不能对因录优伶
之语以为献伺候门外进之麾之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