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095-09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集传卷十四    元 毛应龙 撰
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
 陈氏曰总说金工之事故序于前 郑锷曰所制之
 器不同所用之齐亦不一故有上齐下齐之别焉齐
 如食医所谓食饮膳羞八珍之齐齐限量也所用之
 物各有限量无过不及也 削杀矢同居下齐之中
 记工之目以冶氏为杀矢而此言执上齐者盖戈戟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095-0960b.png
 居上齐冶氏所执实在于此所谓杀矢非冶氏正职
 乃先得制作遗文于秦之后传之或失其序而已且
 杀矢之制自有矢人记之故也
凫氏为声㮚氏为量段氏为镈器桃氏为刃金有六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095-0960c.png
 郑锷曰钟贵其声之清鼎贵其体之圆斧斤戈戟欲
 其锋之利金多则然也所以用上齐刃也削也杀矢
 也虽皆以利为上然金之用刃皆欲摩错使其光明
 莹照则知其色之青白矣惟锡多则然也所以用下
 齐又曰六金之工有桃氏有冶氏有凫氏有㮚氏有
 段氏有筑氏或为削或为戈戟或为钟或为剑或为
 量为镈独无为鼎为斧斤为鉴燧之工鼎亦钟之属
 可附于凫氏之官斧斤亦上齐可附于戈戟之列鉴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095-0960d.png
 燧独无所可附意者自有鉴燧之工乎夫以明水火
 之用于祭祀也大祝执之以号祝大司寇奉之以表
 人主之明洁其重如此比之斧斤戈戟削剑之类固
 不侔也削剑戈戟利用之物专设一官况鉴燧乎意
 有是工记者亡之尔不然则无工以作之司烜氏何
 所取而用之耶
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欲新而无穷敝尽而
无恶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095-0961a.png
 郑锷曰自开辟以来有制字之圣人而毫楮之制则
 未立也虽大事书于策小事书于简而简策所书者
 非笔也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者书于方而方
 策所书者亦非笔也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
 丹图而彝图亦非笔也然则如之何而名曰书盖为
 书刀而刻字于其上尔削也者书刀也其长一尺其
 博一寸可谓削小矣故名之曰削其为器甚微其为
 制甚易特立一官以掌之又先攻金之工而言之者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095-0961b.png
 何耶著古昔之惛惛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未有
 毫楮之传而书之所托者独在削所以记久者在是
 所以传远者在是将异其制用而不穷安得轻而易
 之耶此则设官之意而筑氏首六工之意也又曰取
 六削而周环以合之欲其成规取诸圜也盖削者曲
 刀也其形偃曲如弓之反张而为之也其形曲则过
 乎曲不可也不及乎曲亦不可也合六削而环然后
 其曲而得中此盖言其制作之法其度当如是尔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095-0961c.png
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
 郑锷曰冶氏执上齐杀矢金五而锡二殆下齐也戈
 戟为于冶氏杀矢为于矢人其工异也
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郑锷曰戈之状有曲而下垂者谓之胡有直而上达
 者谓之援其柄谓之柲柲之受胡者谓之内内所以
 受胡之入
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095-0961d.png
故倨句外博重三锊
 欧阳氏曰长内则折前折字恐当为不前对下文不
 疾字内长则援短以之刺人则拥之不能前去也内
 短则援长以之钩人则引之不能以速疾也 应龙
 曰按戈戟小支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又曰戟偏
 距为戈戈有四病详见或问卷中图解
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
重三锊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095-0962a.png
 郑锷曰此戟既有三锋胡直中矩援者乃其旁之直
 而达者刺乃其当中直前之锋也戟之广既减于戈
 广之半寸若不三锋则不得与戈同重三锊言合三
 锋乃如戈之重故言与刺三锊 应龙按此义亦与
 图不合 欧阳氏曰刺疑是鐏三锋当同一金不应
 别言中锋鐏则不嫌是别物谓之刺以其刺地言也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
茎围长倍之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095-0962b.png
 桃氏掌攻金以为剑而取名于桃者按典术云桃者
 五木之精仙木也 郑锷曰古者臣膳于君荤桃茢
 天子吊诸臣之丧则巫祝桃茢以先之开冰之时用
 桃弧棘矢皆所以除不祥也欲除不祥者必用桃木
 盖鬼神之所畏也剑者君子防身之具凡小大之以
 暴恶凶害乎人者亦不祥也用剑以防之殆亦用桃
 木以除不祥之意乎又曰剑之两旁皆有刃其广皆
 二寸半也又曰两从半之谓自剑脊而中分之两旁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095-0962c.png
 皆杀以趋锷其广则半腊之
中其茎设其后参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广而围之
 郑锷曰设大也腊广二寸半取而三分之去其一分
 用为首之径 欧阳氏曰茎长五寸中其茎设其后
 二寸半以后稍大也
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
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
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095-0962d.png
 茎长五寸言五其茎长者谓长二尺五寸并茎五寸
 为三尺也 按冶氏注三锊重一斤四两故知此九
 锊重三斤十二两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
 凫水鸟清扬而善飞周人以凫氏为声钟官盖钟之
 声贵乎清扬而能远 郑锷曰钟之制有鏄有镛有
 编钟编钟十六枚而在一簴小师正其位罄师教其
 击者也镛则当十二辰之钟者所谓镛也旁有两栾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095-0963a.png
 正有两面面皆有带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
 过石律度量衡于是而生其方则在西其音则尚羽
 实乐最大者也然其以凫名官何耶盖凫之为物轻
 扬而善飞没而不溺者也钟之制重厚矣其声则欲
 其轻扬而远闻钟为众乐之宗作乐者贵于无沉溺
 之过名官以凫既以见钟之所宜又因以为戒也
 欧阳公集古录曰景祐中脩大乐冶工拾铜更铸编
 钟得古钟有铭于腹因存而不毁即宝和钟也余知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095-0963b.png
 大常礼院时尝于太常寺按乐命工叩之与王朴夷
 则清声合初王朴作编钟皆不圆至李照奉诏脩乐
 皆以朴钟为非及得宝和其状正与朴同乃知朴为
 有法也 陈氏曰栾铣一物而二名也名曰栾者言
 其状如木之檀栾然也金之泽者谓之铣或曰铣小
 凿也钟栾谓之铣以其类铣然也然铣音洗则以其
 声生于此清扬不郁其净如洗然也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095-0963c.png
 郑锷曰于之上所击之处其名曰鼓言声之自作也
 鼓上谓之钲钲之为言正也左右上下此居正中焉
 钲上谓之舞者义取诸发扬其体者从此也 欧阳
 谦之曰以郑氏图考之钟体分为三最下一截为鼓
 是击处中间一截为钲最上一截为舞
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
 陈氏曰舞上谓之甬言若甬生出焉甬上谓之衡言
 若衡之适平焉 欧阳氏曰甬似金钟鼻连于钟体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095-0963d.png
 者衡似别一物用穿鼻以县钟者今二物皆谓之钟
 柄其意未明
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
 陈氏曰钟系谓之旋言其饰之盘旋
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
 郑锷曰数物者必以枚计日之光谓之景景则明而
 可观枚之数显然可数明著如日之景故曰景
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095-0964a.png
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脩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
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
衡围参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
 郑锷曰钟之制当应乎十二律律有长短之不同则
 钟之制亦宜异也伶州鸠谓周景王曰古之神瞽度
 律均钟盖言度律吕之长短以平其钟而和其声也
 审如是说则钟不可以立一定之制可知矣 欧阳
 谦之曰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径并钟体而计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095-0964b.png
 之也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谓之间
 除钟体自其空中而计之也铣连体十分钲连体八
 分铣之间八分鼓之间六分不言钲间意必与鼓间
 相若舞间四分此其上小下大之制意其长短之数
 亦与广狭不相异
厚薄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
 郑锷曰先王之制器也不说之理默寓于其中使后
 世之人观其制于法度之中得其意于法度之外故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095-0964c.png
 曰礼乐法而不说若夫钟者乐之大者也声出于形
 形得其度则声调不得其度则不调固有可说之理
 苟不说以诏后人则后世或妄以意为之求乐之和
 不可得矣故圣人不得不明告之以有其说也 欧
 阳氏曰震动所谓发见也形之厚薄其发见必异声
 之清浊其所从出必有自形之侈弇其必有以形于
 声厚薄之所震动石播是也清浊之所由出大而短
 小而长是也侈弇之所由兴柞郁是也言厚薄而不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095-0964d.png
 言石播言清浊而不言大小长短言侈弇而不言柞
 郁而终以有说作文之法也
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
 郑锷曰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此所以说夫震动之
 由也体失于大厚则声如石而不发石之为物坚实
 而无声也体大薄则声涣散而不聚播如播种之播
 布散而不聚也
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095-0965a.png
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
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欧阳氏曰鼓间之数居铣间十之六钲间之数经不
 著窃意钲间必差小于鼓间也
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
 郑锷曰遂即攠也又曰取其厚之一分为之深则击
 处当深六分之一而已深而又圜所以受击宜圜故
 也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095-0965b.png
㮚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
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釜
 栗本作㮚郑锷曰为量名官曰㮚何也㮚之为果最
 坚而实者也故言玉之坚则曰缜密以栗言风之急
 则曰栗烈妇人之贽用栗取其谨饬而坚守也量所
 以量多寡摩于物者其敝必易故必改煎金锡以为
 之使缜密而坚实然后磨而不磷坚而不耗用而量
 则常得其平焉又曰为量欲其坚实而可久故煎金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095-0965c.png
 锡则必改更而煎之既煎之又再煎焉消湅之精则
 不复减耗也煎而又煎则消融者去而尽矣其所留
 者皆其精而不复减耗者矣于是称其轻重既权之
 矣然后准之者虽已知其轻重又欲平其多寡用准
 以平之矣然后量之则量其多寡而各纳于模范之
 中矣此文不止为一量也如为一量则不必权其轻
 重平其多寡矣惟不止于一则恐大小不等始有量
 之准之之法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095-0965d.png
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釜
 郑锷曰孔子于公西华之母请粟曰与之釜及左传
 所谓豆区釜钟即此所作之釜尔诸家说其所容之
 数皆不一焉晏子则谓六斗四升为釜管子则谓百
 升而成釜为左传说者则谓五升为豆四豆为区四
 区为釜则釜八斗也康成则谓四升曰豆四区曰釜
 为六斗四升以下文观之其臀一寸其实一豆豆当
 为斗釜之臀一寸而容一斗则釜之内方一尺而容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095-0966a.png
 十斗无可疑者十斗则百升正管仲所谓釜也康成
 谓四升为豆每四而加故自区至釜而六斗四升彼
 殊不考之于梓人也梓人为饮器爵一升觚三升献
 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而一豆矣夫一献则一
 升也三酬则九升也以一合九非十升为豆而何而
 康成谓四升为豆失之矣或者以廪人万民之食而
 疑其数盖谓人四釜上也三釜中也二釜下也若以
 十斗为釜岂其一月能食米至于四釜也殊不知谓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095-0966b.png
 为一月之食米者亦康成之失也且廪人掌九榖之
 数以岁上下诏榖用非谓米也凡榖二而米一则四
 釜之榖为米二釜尔月无二釜之米何足谓之丰年
 哉则釜之数宜以百升为正即今所谓斛也量金锡
 以纳模范而为釜其深一尺其内一尺而其形方其
 外则圜焉其实可容一釜故其名谓之釜也
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
 郑锷曰覆釜用底深一寸可容一斗尔耳谓釜之两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095-0966c.png
 旁人所挈举者也
其声中黄钟之宫槩而不税
 陈氏曰圣人之制器也不止一端每名为之说以广
 其传使后世有失焉可即此器以求之若璧羡以起
 度量声中黄钟之宫者是也 郑锷曰槩平也量所
 以平物之多寡非特公家之用而已民咸用焉使得
 咸用而不取其税此所以民皆乐用之
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095-0966d.png
厥后兹器惟则
 郑锷曰古者作为铭文皆所以诏后世非苟炫文以
 为工此铭量之人自谓是铭之作非苟作也乃思索
 古人制量之法允信乎至于法之极也后世有作者
 无以加也是故作是铭文以铭此量非苟为之铭盖
 深思精求所以制作之道知其为是量也允信乎臻
 于至极制器以为用至矣尽矣立法之妙后世不可
 复加矣是宜为文辞以铭之也观如中正以观天下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095-0967a.png
 之观是量既成可以观示四方之国使四方之人则
 而用之也又曰非特以观四国示当年而已矣又可
 用此永以开迪后世之子孙使之常法则于兹器则
 为之铭以诏后世宜矣启如启迪我后人之启古者
 器用皆有铭惟汤之盘铭载之记量之铭载于此汤
 欲日新其德则载其铭者所以为后世人君脩德之
 法考工载制作之度而特载量之铭盖其制器可为
 后世之防制作法尽于是矣何则量所以出内者也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095-0967b.png
 使四国之人不法乎是则多寡不均五尺之童适市
 而欺之者至矣虽然是犹可忍也若夫后世有天下
 者不能则乎兹器则弄柄之人或因出纳以市恩敛
 怨天下之乱由是生也此所以特载于铭使用量者
 观铭而知所警垂诫之意远矣厥后齐国之君不识
 乎此执政之臣如田氏者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陈氏之量豆区釜钟各加其一民讴歌之而齐国为
 田氏所有岂不信哉 陈氏曰以此示之使彼观焉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095-0967c.png
 以观四国使同其用则虽有私智无所施矣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
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郑锷曰欲铸金为器先消湅之以求其精消湅之精
 粗必观其气候气候者消湅之烟也五行木生火火
 生土土生金然则金者禀气自东方之木托形于中
 央之土青者木之色黄者土之色木犹金之父土犹
 金之母而白者西方之色乃金之本质也黑浊者阴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095-0967d.png
 阳不辨之气也始而煎之则黑浊之气生盖金锡相
 杂两者交战于烈火之焰故其气之上达者当然也
 是气既竭则黄白次之盖金土之气始见也及其久
 也黄白之气竭则所以托形为母者尽矣然后青白
 次之是则受气之父与本质皆见矣久而青白之气
 竭而青气独见则其本质之气亦不复留惟所以受
 气者独存则其反本复始归于其初将百铸而不能
 耗矣如是乃可铸也古人之制器也非徒制作之巧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095-0968a.png
 而销镕金锡之法亦如此此其用心盖将以为万世
 之计也
段氏(阙/)
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
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
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长为之围凡
甲锻不挚则不坚已敝则桡
 属音烛郑锷曰函人为甲欲周营而包护之使人勿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095-0968b.png
 伤也故曰函如遍覆包函之义惟甲所以周人之身
 是乃所以函之也玉篇曰犀似豕形如水牛黑色三
 角一在顶一在额一在鼻亦有一角者兕似牛一角
 青色重千斤说文云兕如野牛其皮坚厚可制铠又
 曰属连缀之义上旅下旅以札相续曰属取其连属
 也犀皮不甚坚故七属盖札短则以七属相续而成
 兕皮则坚其札长故以六属相续而成至于取兽之
 皮去其里以二皮之表相合为甲则其坚也极矣其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095-0968c.png
 皮坚其札坚故五属而成可也
凡察革之道视其钻空欲其惌也视其里欲其易也视
其朕欲其直也櫜之欲其约也举而视之欲其丰也衣
之欲其无齘也
 郑锷曰锻革之熟则革之里必平易而无败秽故视
 其里欲其易易者治之精而无秽也与孟子百亩不
 易为已忧之易同朕谓革之理也如兆朕视革文理
 则欲其直而不曲盖革朕已直则其制而为甲也必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095-0968d.png
 正
视其钻空而惌则革坚也视其里而易则材更也视其
朕而直则制善也櫜之而约则周也举之而丰则明也
衣之无齘则变也
 陈氏曰甲以自营戎事所先先王于此尤致意焉谓
 不如是则所存乎我者未善何暇乎胜敌之事哉故
 书曰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甲也胄也干也
 所以自保者尤所当急故既言善矣又言吊也即是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095-0969a.png
 三者言之甲又在所先焉函人所记之详得无谓乎
鲍人之事望而视之欲其荼白也进而握之欲其柔而
滑也卷而抟之欲其无迤也
 应龙曰锻革而至于极则握之必柔顺而滑利也
 郑锷曰戈之邪于车上谓之迤则此亦当为邪出之
 义卷皮革者多邪而突出
视其著欲其浅也察其线欲其藏也革欲其荼白而疾
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引而信之欲其直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095-0969b.png
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
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之也必自其急者
先裂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
 郑锷曰著所附著之处也铺著之处虽厚如薄故谓
 之浅
卷而抟之而不迤则厚薄序也视其著而浅则革信也
察其线而藏则虽敝不甐
 郑锷曰能不迤者必其厚薄有序均一无差故尔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095-0969c.png
韗人为皋陶
 郑锷曰鼓椌以板合成其中空成如陶然皋如鹤鸣
 九皋之皋水旁之深长处曰皋鼓木其中如陶深而
 直长寻四尺皋鼓一丈二尺以长谓之皋与此皋之
 意同 应龙曰陶字当从革按韵𩋃通作陶
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
一上三正
 欧阳氏曰穹者三之一若以鼓四尺一面计之三之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095-0969d.png
 一计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并鼓四尺穹者计五尺
 三寸三分寸之一郑氏以鼓木二十版每版中央则
 合二十尺围三径一合计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
 是以合鼓两面而计之得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之
 数并鼓面四尺总计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故穹者
 三之一必倍其数也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为皋鼓长
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良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095-0970a.png
鼓瑕如积环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
其声舒而远闻
 郑锷曰皋鼓之制其长一丈二尺其面四尺而其中
 围则不穹一倨一句如磬之折焉异于他鼓故特以
 为皋鼓言之倨言其直勾言其曲如磬之折则其中
 曲不三正也其名曰皋皋者长也缓也惟长故缓用
 民之力不欲亟故长其鼓之形欲其声之缓此则用
 之于役事也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095-0970b.png
韦氏(阙/)
裘氏(阙/)
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
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
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郑锷曰自阴阳判为五行五方之位正而五色遂章
 左氏所谓天有六气发于五色是也然各奠其方各
 色其形固未足以为文采之美惟画缋之工取五者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095-0970c.png
 而杂错之然后其文为可观东震位也震为木木始
 生其色青南离位也离为火火炎炽其色赤西兑位
 也兑为金金色白北坎位也坎为水水色黑天位乎
 上观之苍然不可得而名也谓之玄者以其远而最
 微所可见者玄而已玄者黑色之尚微乎地位乎下
 土壤不齐不可得而名也谓之黄者以其近而最微
 所可见者黄而已黄者赤色之尚微乎凡此六者取
 上下四方色之著者而名之也故皆以谓之为言盖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095-0970d.png
 所以指名其方位之色者不能逃乎此也天地四方
 有自然之位有自然之色所以正其名也画缋之事
 取其自然之色而合之先后次第各有所宜青与白
 宜相次东西定位之色也赤与黑宜相次坎离相交
 之色也玄与黄宜相次乾坤配合之色也一行不偶
 无以相生五行不剋无以相成前言四方自然之色
 言其相生也此言合而相次言其相尅也东方之青
 次之以白金尅木也南方之赤次之以黑水尅火也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095-0971a.png
 至于天地则欲其如夫妇之相偶所以奠其尊卑之
 位也其相尅乃所以相成欤画缋虽一技尔然而杂
 四时于五色无非阴阳之妙理寓焉然则先王一代
 之色各有所尚以表盛德之所在岂无意哉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
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
 陈氏曰刚柔杂于东南而为文故青与赤谓之文至
 西南而事成故赤与白谓之章乾位西北其道主断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095-0971b.png
 故白与黑谓之黼艮位东北阴阳各止于其所而辨
 故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则缋阳而绣阴阴
 嫌于不备也故特以名之不然缋岂不备五采乎
 欧阳谦之曰缋主用色故但言色绣主用采以刺于
 裳非但以色施之故言五采备谓之绣
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
 郑锷曰土者地也地不可得而画黄者地之中色故
 画以黄易于坤之六五曰黄裳元吉祭地用黄琮皆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095-0971c.png
 取其色之中也又曰天不可得而画也惟天以一气
 运而为四时四时之在春为青在夏为赤在秋为白
 在冬为黑故画天时则随时变其色而已
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
 郑锷曰画龙所以表水也然十二物中有龙而已不
 画水也殆亦记时所见乎
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郑锷曰画缋之事能取四时五色相杂以章明之使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095-0971d.png
 文采粲然可观是之谓巧作之自于圣人创之自于
 智者能彰施五采亦惟巧而已故曰谓之巧 欧阳
 氏曰此经结上经而言之也上经言天地四方之位
 青赤白黑之次山水禽兽之象是各有其义而已至
 其铺叙布次之而使有文采之可观非巧者不能也
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郑锷曰设色文也文必因质而后著素功有质然后
 可以施画缋之文画缋之文其在素功之后乎故记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095-0972a.png
 曰甘受和白受采孔子曰绘事后素皆是意也
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
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郑氏曰钟聚也或谓尧舜之世羽畎有夏翟徐州贡
 之周时岂非耶设官以染羽何哉有虞尚质而未文
 虽用羽而犹寡后世日趋于文以周制考之后之衣
 服则用羽车与容盖则用羽国之旌旗则用羽舞者
 所执则用羽其他用为衣服之饰多矣况以爱物为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095-0972b.png
 心者不忍多杀也于是有染羽之法取其可染者染
 而用之后世以翠为饰者出于天地之极南必欲制
 之以为用至于一羽之微其价千金微物亦不得以
 遂其性命之理岂知先王之制哉钟氏掌染羽名曰
 钟何也为羽不受色其染尤难至于久然后其色聚
 焉故名官曰钟钟者聚也欲其色钟聚于此也又曰
 既浸丹秫三月之久又沃而渍乎羽则知羽之受色
 为难可见也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095-0972c.png
筐人(阙/)
 设色之工五画缋钟筐㡛今以天官染人考之春暴
 练者其㡛氏欤其职所谓涷丝湅帛是也夏纁玄者
 其钟氏欤其职所谓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虽不言玄而郑氏谓玄在缁緅之间是也若夫秋染
 夏虽不见于考工而经有五采备之文不然其筐人
 之职乎
㡛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㬥之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095-0972d.png
 陈氏曰凡涷无他湅其生者熟之而已
昼㬥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郑锷曰以七日七夜为度欲其得阴阳之气一于平
 也
湅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
而盝之而挥之而沃之而盝之而涂之而宿之明日沃
而盝之昼㬥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郑锷曰上文湅丝记水湅之法此文湅帛记灰湅之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095-0973a.png
 法 陈氏曰渥淳其帛以灰沃帛而熟之也既曰渥
 淳必有水焉非特灰而已 郑锷曰实于泽器欲其
 不遽以乾熇也淫之以蜃淫与善防水者淫之之淫
 同谓粉蜃以淫其上 欧阳氏曰蜃若今石灰周礼
 共白盛之蜃古者盖取蚌壳以为灰以为白盛之用
 也以栏木灰煮其帛使熟又以蜃灰淫之使熟盛而
 白也
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095-0973b.png
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
躬圭伯守之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天子用全上公
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郑锷曰天子执镇圭者执以朝日也执冒圭者执以
 验诸侯之瑞也当朝觐会同之时执圭而来者天子
 则以冒圭而冒之盖诸侯之邪刻其圭之上而天子
 邪刻其冒之下以验其合否名之曰冒者以明天子
 之德足以覆冒之也与书所谓丕冒海隅出日之冒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095-0973c.png
 同
继子男执皮帛
 欧阳谦之曰案史记曹相国世家初封参为执帛注
 孤卿也后迁为执圭注诸侯伯执圭以朝位比之三
 代之制诸侯虽去其籍未尽亡也而犹彷佛可见者
 岂有不可泯没者若此夫
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
 郑锷曰四圭尺有二寸以璧为邸盖径六寸总三尺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095-0973d.png
 与大尺又等
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土圭尺有五寸以
致日以土地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
 郑锷曰杼上杀削其上应龙曰王所搢大圭搢插也
 插之绅带之间以其搢于衣带同于衣服故以服言
  林氏曰王执镇圭又执此以副焉则非圭之正也
 故又谓之介圭介之为大有所副而已服之则所谓
 搢之也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095-0974a.png
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
 郑锷曰用缫所以见文德之外也
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
 欧阳谦之曰璧本九寸肉六寸好三寸今好三寸不
 改其度而左右之肉减六寸而为五寸上下之肉增
 六寸而为七寸度量其寸数使足于一尺则以是而
 为度矣
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095-0974b.png
 郑锷曰以璧为邸旁有一圭圭以五寸为度者五盖
 天地之中数所以象三光运行乎天地之中也
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
 郑锷曰璧天也九阳之极数也天子如天而为阳之
 极也故享之以璧琮九寸下文有瑑琮八寸诸侯以
 享夫人则此不当言琮诸侯之享天子用璧则用琮
 所以享后兼言琮者举尊以见卑之意也
榖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095-0974c.png
 郑锷曰七寸者少阳之数天子而用七寸盖男下女
 之义也不言和难则以榖圭以聘女为主欤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
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郑锷曰宗庙祼用圭瓒以象阳之用也山川祼用璋
 瓒以象阴之成也此大璋中璋边璋皆祼山川之器
 言大言中则知边璋为小边如边际之边则小可知
 用三璋者于大山川则用大璋于中山川则用中璋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095-0974d.png
 于小山川则用边璋山川则阴气之聚故用璋以象
 阴也剡出者四寸所以贯勺也
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頫

 郑锷曰亦如之者亦如边璋之制以七寸为度天子
 用榖圭七寸诸侯下天子故用大璋七寸天子宜用
 十二诸侯宜用九今也皆以七寸为度则降尊以从
 卑也且表其下女之义也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095-0975a.png
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林氏曰中璋牙璋之小者盖军有小大所用之璋亦
 异然璋所以象阴之成事而牙有噬嗑之用焉故以
 起军旅以治兵守
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
 郑锷曰天子之后谓之宗后宗尊之之辞权者铢两
 斤钧所由生宗后以组系五寸之琮以为权盖用之
 于内也献茧称丝其以此欤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095-0975b.png
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郑锷曰王法天之大数后与王同体故皆以十二寸
 为度欧阳谦之曰天子之后谓之宗后盖一宫之所
 尊宗宗之也天子之后宫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
 世妇八十一御妻皆所以偶于天子也其可以无嫡
 庶之分而失正妾之别哉为正为嫡则可以正位于
 内而为一宫之所宗也所谓宗后盖后嫡室元妃之
 云者欤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095-0975c.png
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
 欧阳谦之曰其数器一其度量同权之轻重当出于
 一也而宗后驵宗五寸以为权天子驵琮七寸以为
 权得无轻重之不等乎意者铢两斤钧其轻重固有
 定数也而五寸七寸其数之所起有不同者若宗后
 之权或起于斤天子之权或起于一斤有半欤
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瑑琮八寸诸侯以享
夫人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095-0975d.png
 聂氏图曰两圭五寸亦宜于六寸璧两边各琢出一
 圭俱长二寸半博厚与四圭同 郑氏图曰两圭邸
 琮两圭五寸天地之中数也
案十有二寸枣㮚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
以劳诸侯
 郑锷曰案饰以玉所以明凭恃以为安后之于宾客
 有劳之之礼者如王致酒则后致饮然夫妇相成之
 意 欧阳谦之曰皆九皆五亦所以言案之数也诸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095-0976a.png
 侯皆九不别于公侯伯子男之君也大夫皆五不别
 于公侯伯子男之臣也经本言饰案之玉而遂及于
 劳诸侯之具孰谓考工止工匠之事哉
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郑锷曰观圭璧两圭皆五寸以为制则璋邸亦五寸
 可知
楖人(阙/)
雕人(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