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5-07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集传卷一     元 毛应龙 撰
  天官冢宰第一
 宰者主治之名天下万事无一不出于天天有是事
 人有是官凡有职位皆所以代天治事冢宰总六官
 之事无所不统故称天官李氏曰古人位曰天位工
 曰天工职曰天职自有深意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5-0764b.png
 惟专辞也首称惟王示天下后世尊归天子之义刘
 氏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谓命之王也国王
 者所都刘氏曰能使四方诸侯朝宗觐遇奔走以听
 命者王者所以国也国中九里九经九纬之制即野
 中九夫为井之制一九夫为井之制即提封九百万
 夫之地之制四海之内放之而准国有体而野有经
 须立官以治民使民得其中正设官谓设天地四时
 之六官分职谓分治教礼政刑事之六职极者至极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5-0764c.png
 之义标准之名如北辰之为天极屋栋之为屋极常
 在屋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此所谓民极
 即诗所谓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洪范所谓汝极君牙
 所谓惟尔之中皆是也昔武王克商受命首访九畴
 迁九鼎以定都洛之大计成王周公嗣守文武大训
 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卿视土圭匠用水县昼参日景
 夜考极星辨方正位法天道也体国经野顺地道也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立人道也此周公制作万世不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5-0764d.png
 能越自惟王以下至民极凡五句六官之首同此序
 文何同乎此也尊王也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立者设其官使者授以职帅如子帅以正之帅邦王
 国也经中凡单言邦单言国者王国也连言邦国者
 诸侯国也王者之道有先后本末之序无远近之私
 近者治而远者不治非均也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所谓均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5-0765a.png
 也上云掌邦治尊得以统卑下言均邦国外可以包
 内王国所先侯国所后掌主为本均平为末六卿分
 任天地四时之官十二小卿应十有二月三百六十
 官之属上当三百六十五度周天之数下应三百六
 旬有六日成岁之功而皆统于天官冢宰郑注云象
 天者盖谓此也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5-0765b.png
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大宰者对小宰为文也如司徒以下各著大小二字
 于官名之上冢既训大若称大冢宰则文义复重又
 无缘以小宰为小冢宰宰者主治之名故止曰大宰
 小宰此经中变文之例馀各以尊卑为倍差 刘氏
 曰府掌治典之籍史掌治书之札王氏曰有藏则置
 府有书则置史有令之事则置徒有徒则置胥孟子
 所谓庶人之在官者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5-0765c.png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陈氏曰小宰中大夫治王宫之政令先王之治自内
 以及外以及朝廷及邦国自宰夫以下即叙宫正宫
 伯二官掌诸官府之在王宫者掌宫中之徒役掌贵
 游子弟宿卫王宫者 宫伯为宫正之贰正犹帅正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5-0765d.png
 之正伯犹伯仲之伯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
人徒四十人
 庖人膳夫之佐主辨名物故有贾八人辨名物者莫
 善于贾史之下次之以贾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5-0766a.png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饔有内外而皆统于膳夫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5-0766b.png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
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春献鳖蜃为互物之首故以名官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腊从昔从肉言肉久而乾也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能知五运六气以饮食之属养性养形却疾故在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5-0766c.png
 饮食官之间
食医中士二人
 食医掌调和饮食之齐当与膳夫为属谓为医也故
 次医师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若今之外科医
兽医下士四人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5-0766d.png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酒诰曰有正有事释者曰正酒正也事群吏之服其
 事者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酒人之下疑有阙文奚贱者之称唯其有宫中之役
 故有奄有女酒有奚下仿此 王氏曰奄者盖民之有
 是疾先王因择而用之与籧篨蒙镠戚施直鏄聋聩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5-0767a.png
 司火瞽矇修磬同(应龙曰籧篨本疾名晋语曰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镠弩眉)
 (也金之美者鏄钟鳞也/钟上横木木上金华)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浆人六饮言入于酒府者以酒正当奉之故也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女笾女奴晓共笾实之事者木豆为豆竹豆为笾瓦
 豆为豋笾宜乾物豆宜濡物 聂氏礼图云案士虞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5-0767b.png
 礼注云笾以竹为之有縢缘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
 枣栗梅桃菱芡脯羞膴鲍糗饵之属有巾 聂氏巾
 图说笾巾用绤被纁里圜一幅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5-0767c.png
十人
 刘氏曰宫人掌其修洁者亦用士人焉应龙曰古者
 燧人王而始庖割轩辕帝而始栋宇故饮食居处之
 事虽并陈而先后有序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5-0767d.png
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贾善辨物及蓄藏之事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
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贾知玉者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5-0768a.png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东莱吕氏曰自大府至外府掌府藏财赋自司会至
 职岁掌会计财赋故大府为府藏长以下大夫为之
 司会为会计官长以中大夫为之权势足相检括不
 得为奸利也欧阳谦之曰自大府至外府货财之所
 在而主藏者也若宋监左藏库官是矣自司会至职
 币货财数目多少之所在而主计者也若宋户部是
 矣后世通谓之九府岂考之不详而相袭以为说乎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5-0768b.png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岁主出岁者以岁断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
人徒二十人
 古文币与弊通谓事止功就而财有馀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5-0768c.png
 当是冬官裘氏之长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八人徒八十人
 王内官之长 陈君举曰尝读关雎知三代而上后
 妃极天下之选矣则宫掖之政一以听之所为奚不
 可者今乃内小臣而下凡阉官九嫔而下凡妇官下
 至于女奴晓祝者晓书者晓裁缝者必属之大臣则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5-0768d.png
 夫员数之增损职掌之废置禄秩之多寡赐予之疏
 数皆禀命于朝廷而后不与且使内宰得以稽其功
 绪而赏罚其勤惰苟违有司之禁虽天子不得自以
 为恩是故私谒不行而内政举古之所谓正家者盖
 如此而非屑屑然也今出房闼而方较是非于侵紊
 之后争予夺于纵弛之馀抑末矣汉太尉杨秉纠中
 常侍而尚书诘以三公统外安得越奏近官盖内治
 不听于公卿大夫矣无怪乎后世之多乱也欤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5-0769a.png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称上士者食其禄也曰内小臣者别夏官之小臣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刑人于守门则有之谓阍人则未详以地官司徒守
 国门者下大夫二人又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属岂宫
 门严近而无官有司之职乃属于刑人此于官名之
 下不见大夫士之官者当有阙文或是每门四人者
 为之长刑人者为之役也囿如王者灵囿之囿游游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5-0769b.png
 幸之所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
 嫔宾从之义
世妇
 郑锷曰名世妇者亦以广嗣之路
女御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5-0769c.png
 郑锷曰女御八十一人经亦不言数其义亦如世妇
女祝四人奚八人
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毛氏诗注曰古有女史彤管之法 郑锷曰古者天
 子有史官左记言右记动故为天子者不敢有过举
 王与后同体言动不谨则家道不齐无以举天下之
 内治故有女史掌彤管之职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5-0769d.png
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5-0770a.png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张氏曰周礼惟大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包罗
 记得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搏虎
 豹用心力看方可 建立也谓立国以来之典故也
 在朝廷曰经谓常所秉执以理天下也在邦国官府
 曰法谓常所守以为法式也其目则治教礼政刑事
 总言其书曰六典按六典八法八则九赋九式九贡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5-0770b.png
 九职大宰所掌大史所书司书所藏小宰司会有其
 贰他官各共所守不出乎六典之中佐者相左右也
 治者总教礼政刑事之法随事施宜或损或益故为
 六官之首大宰之事于氏曰宰者济其清浊和其刚
 柔而纳之中和者此之谓也 吕氏曰周官三百六
 十纲目尽在六典宰相之职乃天下事之总统会要
 处也 陈氏曰六官各有典夏书曰政典盖从来久
 矣傅有秩官九刑大司马法之类皆周六典也艺文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5-0770c.png
 志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初刘歆以入兵家班固出之
 以为军礼固之说是也今所存五篇 朱氏曰考工
 记即事典也 应龙曰礼典恐即是仪礼今仪礼相
 传为周公作韩子曰仪礼行之于今者盖寡然文王
 周公之法制粗在于是刑典如吕刑中所言是其槩
 也
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
 万民侯国之万民此三者治法之大节目有经则有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5-0770d.png
 纬陈大猷曰经如今机织家先立丝以为之经有纲
 则有纪司马温公曰若网之有纲若丝之有纪应龙
 曰经邦国者九服棋布于外经之使不易其常纪万
 民者细民丝纷于下治之而不遗其小言纪则于经
 为详也官府者王国之官府治之所从起也先言邦
 国次言官府明诸侯国亦各有官也天子曰兆民诸
 侯曰万民举外以包内也
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5-0771a.png
 安者使安其分得其所教则授之以为治之意使之
 习熟于告戒然后施之事者无悖也扰如扰龙之扰
 驯伏其性而调顺之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谐如八音克谐盖八音清浊大小其音不同
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
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
 刑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禁止其恶驱而之善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5-0771b.png
 也纠割也察也刑百官如刑于四海之刑所谓士致
 百姓于刑之中也三山陈氏曰刑者特堤防之具尔
 郑锷曰万民有过惧其积小以致大必纠其纤微无
 使藏奸匿恶以致于乱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事者度地居民兴事造业民日用之生生不穷如十
 三卦圣人制器之类通变宜民卫文公务材训农通
 商惠工驯致殷富又曰周官一书全只以典为本理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5-0771c.png
 财虽以九式为要而九式亦不出乎六典之外
以八法治官府
 典法则式其义皆相附近典包法则式之事法则式
 各得典之一义以者施用之名八法者官属官职官联
 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官计也治者举辨会听经正纠弊
 也官府见上注又按诸解以此八法之目即小宰所
 掌六属八成之类名同而实非也小宰所掌乃此八
 法之贰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5-0771d.png
一曰官属以举邦治
 属者系属如物相系属则可举举者有所秉执而兴
 起之也书曰各帅其属凡建官则设属以佐之以小
 傅大以卑隶尊脉络贯通无不举者
二曰官职以辨邦治
 郑锷曰官虽设属必有分职之法则邦治可辨盖庖
 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尊俎而代之官各有职则责
 各有归治不患其无辨也应龙曰职专事治如目辨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5-0772a.png
 色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大宰统百官均四海故有官联以会官治联者总众
 异以为同会者合万殊而为一自有众贤肃和同寅
 协恭气象
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欧阳谦之曰官常一官之常职任一官之事者守其
 一官之职待夫事之属于本职者然后以其职而治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5-0772b.png
 之此所谓以听官治王氏曰八法惟官联官常曰官
 治者以官之联事官之常数特言一官尔故不言邦
 而言官也
五曰官成以经邦治
 经者一定不易之名事至视已成之式以成其事物
 至视已成之式以成其物谓之成宪有司依据而行
 者也
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5-0772c.png
弊邦治
 官刑即书所谓制官刑儆于有位纠者割制之使不
 为非察举之使不敢慢
以八则治都鄙
 法如衡之有权则如尺之有度三山郑氏曰法有变
 有通欲得其平则立为定式使之取则应龙曰稍地
 曰家邑(大夫/之采)县地曰小都(六卿/之采)畺地曰大都(三公/之采)
 邑以处大夫及王子弟之封邑视大夫者县邑以处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5-0772d.png
 卿及王子弟之封邑视卿者大都以封公及王子弟
 之封邑视公者家邑附内县都附外此八则者治都
 鄙之法也故秋官有都则之职掌都家之八则春秋
 傅曰有先君之主曰都谓其始封之君也 郑锷曰
 都鄙之于王国譬之一家户庭之于堂室也为父兄
 驭子弟之术不过立为准式使之取则王者之于都
 鄙殆亦然尔以其有先君之主故曰都以其在王畿
 之鄙故曰鄙其地不出王畿之外非如邦国诸侯得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5-0773a.png
 以自治其国故王朝立施设之则使之事事取则于
 此焉
一曰祭祀以驭其神
 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所食也大宗伯颁祀于邦
 国都家乡邑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此有其则不可
 以僣渎不可以怠废驭者驯而纳之于善谓调习之
 使各由其所当行之路而不出于法度之中也欧阳
 谦之曰驭盖制驭之意所谓驭其神非所以施之于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5-0773b.png
 神所以制驭夫都鄙之君所以事神之道
二曰法则以驭其官
 欧阳谦之曰有都鄙之主则有官属其属有其长得
 自除者有必待朝廷除者兼品秩禄廪之厚薄员数
 之多寡皆须为之定法乃驭其所以处官职之道也
三曰废置以驭其吏
 或因事而建置事毕省废皆不使至于冗滥故谓之
 驭吏群吏也庶人之在官者 欧阳氏曰都鄙之长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5-0773c.png
 虽曰畿内诸侯然犹王所自治如都宗人都司马家
 司马朝大夫都则都士家则家士皆王国自命之是
 其可不同夫内之官府察其人而废置之其权可不
 在王国乎
四曰禄位以驭其士
 禄田禄位朝位 欧阳谦之曰学士即卿大夫之子
 卿大夫即都鄙之长取其子弟之有贤能精学业者
 而擢用之此成周教胄子之本意也或问八则禄位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5-0773d.png
 以驭其士郑司农注士学士也其说似拘如何曰士
 以禄位言固难一槩论按夏官司士之职掌群臣之
 版贾氏谓群臣者畿内朝廷及乡遂都鄙诸臣故陈
 氏云凡以道艺仕于国者不以贵贱总谓之士始附
 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又按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
 凡在版者此所谓士乃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庶子
 王氏曰庶子国子之未仕者愚谓以士对庶则士为
 己命者也此经驭其士者都鄙之士也上文既曰驭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5-0774a.png
 其官驭其吏此又曰驭其士信乎为都鄙言之则士
 者公卿大夫之子而已
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九赋敛财之则九贡制用之则都鄙以十一之法赋
 于民以四之一参之一之制贡于王而后得用其馀
 而其用度亦又有则 欧阳谦之曰赋即邦县邦都
 家削之赋是也贡即闾师贡其物之类是也都鄙之
 地食其公田之入即所谓赋然岂无山林川泽可以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5-0774b.png
 税取者乎是所谓贡周人之法征其米粟征其布缕
 征其力役惟关市有泉布及无职者出夫布宅不毛
 者有里布外此未尝取民以钱也孟子亦谓有布缕
 之征力役之征而已而郑氏解九赋专引汉法以为
 口率出泉不知所考而云夫泉布者官所自铸非民
 之所有也周人制赋惟以民之所有不责其所无若
 角人齿角之物羽人羽翮之政掌葛絺绤之材者皆
 使之以当邦赋是可见也至关市有泉以交易则或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5-0774c.png
 征之其宅不毛与凡田不耕与无职事者稍征其布
 以困苦之而使无舍本趋末而已非征赋之本意也
 讵可以后世之横取而诬先王之仁政哉
六曰礼俗以驭其民
 节文必因乎人情好尚不违乎礼制
七曰刑赏以驭其威
 郑锷曰当刑而刑当赏而赏必循吾赏罚之则应龙
 曰刑赏忠厚之至洪范曰惟辟作威盖此都家之狱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5-0774d.png
 必上于国所以制为所得用之刑赏而有其则尔
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田畋狩之总名役师徒之总名散而居曰民合而兴
 曰众古者诸侯田不过三祭祀宾客充君之庖役不
 过三凡一夫岁用其力三日上农夫食九人可用者
 家三人所以立为之限制使循吾田役之则也郑锷
 曰田役合民而用之故曰众驭其众则彼不敢非时
 而用众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5-0775a.png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
 大宰八柄大臣之事与内史八枋有司之事不同大
 臣之事有揆度有司之事奉法而已 郑氏曰柄所
 秉执者王氏曰言操此以为用也应龙曰驭者驭而
 纳之于善群臣受命于上有职位者大宰之职如六
 典八法八则之属凡不言诏王者皆佐王所施行之
 事如八柄八统之属凡言诏王者皆冢宰常行之事
 但以其目诏告于王也周官有官府有群臣有群吏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5-0775b.png
 皆谓之臣官府则备一官为卿百官有司统焉群臣
 则命士以上者之称群吏掌于小宰乃庶人之在官
 者府史胥徒之属
一曰爵以驭其贵
 一命以上不与凡民齿贵也郑锷曰以爵为贵其柄
 在我乃所以驭之也
二曰禄以驭其富
 有爵则有田赋吏民所以赋也郑锷曰以禄为富其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5-0775c.png
 柄在我乃所以驭之也
三曰予以驭其幸
 郑氏曰予者赐予也郑锷曰幸者人臣一时之遇也
四曰置以驭其行
 置者特有所建立之名行谓德之可见于行事者也
五曰生以驭其福
 王制弗故生也亦此义
六曰夺以驭其贪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5-0775d.png
 夺者绌爵削地收其田里之名此禄以驭其富之反
 也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
 统犹纲也举于上而下自从焉
一曰亲亲二曰敬故
 亲谓父母兄弟宗族故谓旧老成人亲亲仁也敬故
 义也亲敬二字便是诏告于王以统驭万民之体要
 处论语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5-0776a.png
 不偷
三曰进贤四曰使能
 进者推举而登进之使者称其能而任之贤者能者
 凡民平日所景慕而从之者也
五曰保庸六曰尊贵
 以其尝有功于民能保民者故保安之尊贵者天下
 有达尊三爵一是也此二者民之望也
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5-0776b.png
 达先之也吏有司也语曰先有司吏者承流宣化道
 民情者也书曰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宾异于常人
 者以礼礼宾之如先代之后及故旧先哲把宋与箕
 子商容之属 考大宰职首至以富得民又当分两
 节看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是掌邦治之事为一
 节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是制国用之事为一节
 上一节六典为要其𦂳处在八统下一节九式为要
 其𦂳处在九两八统九两皆归宿于民民者邦本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5-0776c.png
以九职任万民
 万民诸侯国之万民举外以见内陈君举曰天之生
 民未有无能而养者能其事而后可以养无事而食
 众之殃也故圣人制天下之民各从其能以服于事
 大宰既任之职闾师又责其功故曰无职事者出夫
 布也王制瘖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后之游民作无益以害有益者可胜计哉正义曰器
 能也因其各有所能供官后使以廪饩食之如晋文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5-0776d.png
 公问八疾胥臣对云侏儒扶庐聋聩司火之类各以
 器食之扶庐持戟柄也司火主然火也
一曰三农生九榖
 九榖黍稷稻粱麻大豆麦菰也周以农事开国故八
 政以食为首九职以农榖为先三农亦曰上中下三
 等之农
二曰园圃毓草木
 毓养也载师以场圃任园地因园圃之民而用之以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5-0777a.png
 养毓之职则草木得遂其性矣草葵瓜之属木桑枣
 之属
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山林川
 泽之职有联事也作者作兴凡国家用度需材山泽
 之产为多虞衡掌其政令识其可用之材作而兴之
 如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以至蒯纻菅葛染草之
 属无弃物也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5-0777b.png
四曰薮牧养蕃鸟兽
 凡鱼雁狼鹿之属生薮麓之间牛羊六畜之物在牧
 养之数薮则大薮小薮虞人任其事牧则牧人及养
 鸟兽之官任其职 郑锷曰薮牧之民而任以养蕃
 之职则鸟兽不可胜用矣
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工者审曲面势饬财辨器之职饬者致力以治之化
 者因形移易以成之八材金本羽革骨角玉石如饬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5-0777c.png
 金则化为钟斧之属尔雅曰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
 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镂革曰剥羽曰析今本珠作骨
七曰嫔妇化治丝枲
 郑锷曰嫔有夫者之称书曰嫔于虞虞舜夫也妇有
 姑者之称春秋书伯姬来逆妇伯姬姑也 应龙曰
 枲麻属治丝而化之以为帛治枲而化之以为布
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聚者收之于此敛者取之于彼疏粗也疏材未饬治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5-0777d.png
 之材(郑锷曰疏百草根实可食者材薪刍之/可委积者此说虽本注疏之言此不取)
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职事
 閒民閒隙之民任已职之外有馀閒可以执他人之
 事所谓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者 或问九职任万
 民刘说亦善刘氏曰九职者任天下之民以九事也
 颁其职之事则大司徒主之任其民而徵其赋贡则
 闾师掌之大宰之所掌者域万民用九职以为业则
 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无异业之民所以均四海统万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5-0778a.png
 民故无左道以惑众者无游手以失职者无夷风以
 乱华者莫不系于乡闾由于礼义而用中于五品者
 焉是故无遗一民毋弃一物无缺一用于天下以九
 职域其民故也秦汉以降其民不入于九职者多矣
 求建其极不亦劳乎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
 赋者自上取下之名其别有九财贿与货贿同
二曰四郊之赋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5-0778b.png
 按四郊去国四面各百里
三曰邦甸之赋
 按四丘为甸出车一乘
四曰家削之赋
 王昭禹曰家削家邑稍地
五曰邦县之赋
 邦县五鄙为县
六曰邦都之赋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5-0778c.png
 邦都四县为都方五百里
七曰关市之赋
 关市市必有关见司关之赋
八曰山泽之赋
 名山大泽不以封山师川师掌其政令
九曰币馀之赋
 欧阳谦之曰凡财之入于官者皆谓之赋而官货财
 物之出入其籍各异其出而为用也既载于出财之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5-0778d.png
 籍矣则用馀而复入于官也岂可不又载之入财之
 籍乎既载之入财之籍安得不谓之赋哉 徐筠曰
 此载师任地所征之赋也郑氏曰赋者口率出泉后
 之算民钱或谓之赋又曰币馀谓占卖国中之斥币
 二说皆非经义岂有九赋而出钱者
以九式均节财用
 均平也节为之防范使无过不及之差九式有一定
 之常目为不易之经制以之均财为有道以之节用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5-0779a.png
 为有礼无有馀之浩不足之暴无丰年之奢凶年之
 俭当时皆别其书郑锷曰节其一而不节其二节于
 此而不节于彼非均节也凡事各有式以为之节是
 之谓均所谓式者为之书以记其多寡也
一曰祭祀之式
 郑锷曰祭祀有天神人鬼地示之殊应龙曰祭先血
 腥祀尚气臭其大小有制丰杀有数
二曰宾客之式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5-0779b.png
 宾客先代之后朝聘之礼有亲远新旧
三曰丧荒之式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有轻重缓急郑锷曰丧有赙赗
 视其爵等之高下荒有赈救视其灾势之轻重
四曰羞服之式
 羞饮食也服衣服也有尊卑贵贱曲礼曰庶羞不踰
 牲燕衣不踰祭服
五曰工事之式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95-0779c.png
 器物必中度量有精粗广狭如考工所记是也
六曰币帛之式
 式谓有名物数制
七曰刍秣之式
 草曰刍榖曰秣有劳逸远迩
八曰匪颁之式
 王所分赐群臣之礼如分宝玉颁祀颁禽归脤之类
 有亲有贤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95-0779d.png
九曰好用之式
 好与为好也玉府曰好赐此如燕劳群臣兄弟明友
 赐玉赐器之类有功有故郑锷曰燕好所用者虽至
 尊用财不可以有司之法拘之亦不可过制焉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贡者下奉上之名庶民有田则有赋诸侯有国则有
 贡贡亦出于赋故致者至也使之自致而已不可以
 徵而求也周官制为九贡之法令五等侯国各守常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95-0780a.png
 职以贡其所有以为王国之用度其不在九贡之法
 者上弗受也下弗进也欧阳氏曰致邦国之用乃朝
 廷所须以为用而出于邦国者则不致其无用之物
 可知矣
一曰祀贡二曰嫔贡
 郑锷曰祀贡祭祀所贡凡可以交神明之物
三曰器贡四曰币贡
 镠镂石磬丹漆之属凡可以为用器兵器礼乐器之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95-0780b.png
 物
五曰材贡
 郑氏曰材贡櫄干栝柏筱簜也应龙曰按集韵杶亦
 作櫄夏书杶干栝柏
六曰货贡
 郑锷曰货如金玉龟贝之类
七曰服贡
 絺纻玄纁纤纩织皮之类凡可为服之物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95-0780c.png
八曰斿贡
 斿者郑司农以为毛羽谓旌旗之末为斿也康成以
 为燕好珠玑琅玕之属谓囿游之为斿也或曰司常
 斿车载旌以田之鄙以斿为田猎巡幸之名如所谓
 取于相土之东都以待王之东蒐者之类也应龙谓
 此当阙疑
九曰物贡
 如山泽各以其物贡是也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95-0780d.png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
 周官九两之法使两两相系有彼不可无此虽天下
 之广万民之众体势联属若系无间然也
一曰牧以地得民
 牧者牧民之官王制建五等诸侯五国以为属属有
 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
 一十国以为州州有牧各有分地故曰以地得民郑
 锷曰五等诸侯皆有地独言牧何也盖牧者诸侯之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95-0781a.png
 长诸侯虽有其地苟非八命之牧修方伯连帅之职
 使之大小相维亦无以保其地何以得民哉
二曰长以贵得民
 以官府则有长大事从之尊朝廷莫如尚爵尚爵者
 古今天下之达道也故曰以贵得民
三曰师以贤得民
 师者民之模范也有德行贤于民民从而师之通贵
 贱以至四民九职必皆有师服勤至死为其贤也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95-0781b.png
四曰儒以道得民
 儒通天地人之称有行谊能传道解惑引民由是而
 之者 师与儒二者在朝廷则有师氏保氏之官在
 闾里则有左右闾师之职 郑锷曰古之致仕而归
 于乡里者谓之师儒
五曰宗以族得民
 宗宗子也
六曰主以利得民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95-0781c.png
 利者其都邑之民利赖之也泉府曰都鄙之民从其
 主国人郊人从其有司又大夫之家亦称主欧阳氏
 曰民大夫之臣𨽻也大夫之家臣呼其大夫曰主左
 傅曰事吴敢不如事主
七曰吏以治得民
 吏治其赋者国人郊人从其有司是也
八曰友以任得民
 郑氏曰友谓同井相友助者郑锷曰急难之际能相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95-0781d.png
 保任则民不忍弃之
九曰薮以富得民
 泽无水曰薮有大中小三等虞人掌之郑锷曰泽中
 水去草生包藏孕育者多民欲其富而不去应龙曰
 先王之制于薮有虞掌其政令为之厉禁则其间所
 生之物充牣繁庶而民足以致富利重而难迁惟土
 物爱厥心臧也王次点曰财散则民聚故牧长主吏
 师儒宗友之后以薮富终焉善治者当务识其大体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95-0782a.png
  应龙曰九两大意与八统相似上一莭论治体不
 以八统驭之则徒法不足以固民心下一莭论财用
 不以九两系之则务财不足以得民聚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始和读连下句正月者以是月为十二月之长和如
 四方民大和会百工播民和周书常用此和字周礼
 以岁终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至王
 正元会大宰以是日为始和布治法于天下夫治法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95-0782b.png
 之在邦国都鄙固有一定而不可易者然古人平在
 朔易革故从新其事实繁方一岁之首岂无所当改
 易害则除之利则兴之民之所既倦则不以困民民
 之所未安则不以强民将与时偕行新新而无穷也
 按周以建子为正此是正月元会所行在唐虞三代
 虽未见元会之文而考之载籍自有正月上日之文
 以来莫不从用此日可推而见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95-0782c.png
 乃者承上文起下义此正岁建寅之月也县垂也治
 象前所布治之象也又从而画象其事以明其法也
 象阙雉门外东西两阙也象者谓祖宗以来垂象于
 此也魏者当道高巍巍然也挟日从甲至甲十日一
 周浃也考周官之法并以建子之月谓之正月以正
 时王受命之纪而以建寅之月为正岁以正天运四
 时之序凡计月之一二必以正岁为一月也大宰掌
 邦治既于正月建子之月以其典籍布之邦国都鄙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95-0782d.png
 藏在官府有司守之以时奉行矣又于孟春寅月四
 时之首万民毕出之时以前所布之治法画象其事
 垂之双阙之下使臣民皆得观见其法之形象县之
 高则无不见敛之速则无玩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
 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谓其均平洞达无不备也正
 岁见下小宰文 或问郑氏以正月为周正之月正
 岁为夏正之月是一年有两正月而集傅各从其说
 何也曰周虽改正朔而未尝改时月周以建子为正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95-0783a.png
 凡大朝会大建立行之于建子之正所谓时王之正
 也然春夏秋冬乃天运四时之正凡十二个月从古
 至今未尝易考之书前乎周者以建丑为正其书始
 即位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以见月未尝易考之史
 后乎周者以建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
 以见时未尝易故周礼经文有正月又有正岁互见
 于大宰小宰盖小宰所以佐大宰者也大宰布治法
 于建子之月所以明一代时王元会之正故谓之正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95-0783b.png
 月小宰帅属观治象于建寅之月所以明一岁天运
 时序之正故谓之正岁今以周之时月考之七月周
 公陈于成王之诗也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则成王时
 月未尝改也六月宣王诗也而释者曰盛夏出兵则
 宣王时月未尝改也四月幽王诗也而曰四月维夏
 六月徂暑则幽王时月亦未尝改也朱子曰所谓改
 正朔者以是月为岁首耳月固不易也盖改正朔为
 岁首者时王之正而月固不易者岁有四时所谓十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95-0783c.png
 二月之序则不可紊也故尝谓自尧典定时成岁之
 后不特三代无改时易月之事如四时十二月之序
 乃百世不能改者惟改正朔系于时王之典各用所
 改之正以为正初不嫌于谓正月或者执朱子不改
 月之说遂疑郑氏解周礼正月之吉为周正月则是
 改十一月为正月而建寅又为正月是一岁有两正
 月不思朱子固尝曰三代之正不同夏用人正商用
 地正周用天正以此推之商用地正则十二月商之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95-0783d.png
 正月也周用人正则十一月周之正月也既曰正矣
 何嫌于以十一月十二月为正月乎至于一岁两正
 月之疑以周礼考之经文所以特谓之正岁此固可
 见按史唐武后天授元年十一月朔日南至改用周
 正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武后是时改唐为周取法周正则在周十一月不嫌
 于称正月而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凡此者
 安知武后非据周而改作乎况周礼正月大宰布治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95-0784a.png
 法于邦国都鄙至正岁而后小宰率属观治象而徇
 以木铎以先后次序考之正月正岁之分固已可见
 兼经文尤有明白可信者如乡大夫职云正月之吉
 受教法于司徒下文云岁终则令六乡之吏会政致
 事正岁令群吏考法于司徒以退各宪之于其所治
 又州长职云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下文
 云岁终则会其州之政令正岁则读教法如初故尝
 谓世儒泥执一偏之见率以大宰正月始和为夏正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95-0784b.png
 月其意岂非谓正岁之文见于小宰而大宰乃县治
 象之法本文原不曾有正岁二字因以郑注为非却
 不知地官乡大夫州长二经皆于上文云正月之吉
 于下文岁终之下又云正岁如此观之经文三节极
 为明白要知正月即周正之月以十一月为岁首也
 岁终即豳诗曰惟改岁之月以十二月为岁终也既岁
 终矣又云正岁则是以夏正建寅为得一岁四时之
 正凡周人岁首之事又于此时重申之故观乡大夫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95-0784c.png
 职云正岁宪之于其所治之国则大宰乃县治象之
 法其在正岁为可知也观州长职云正岁读教法如
 初则所谓如初者即是如正月始和之初为可知也
 不然经文上下同此一职既曰正月又曰正岁既言
 受法于司徒又言考法于司徒既云属其民读法又
 云读法如初此岂同一时之事哉后世儒者于周礼正
 月例以夏正为拘者但参以经文则是是非非不辨
 而明矣 或问周礼正月之吉与春秋王正月同乎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95-0784d.png
 曰正月者周正之月二书所称其义固同也尝考春
 秋书元年春三字是一截书王正月三字又是一截
 左氏传曰元年春王周正月此说最为明白不可例
 以传不可信非之程子曰周正月非春也只此一言
 已足以袪千载之惑故观程子之说有所谓周正月
 则知周礼经文称正月之吉是周之正月无疑尝观
 胡文定公谓春秋以夏时冠周月其意盖谓冬不可
 以为春而误认程子假天时以立义之说遂谓春秋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95-0785a.png
 行夏时以系年故以春之一字冠于周正月之上则
 是春者夏时之春也不思周以十一月为正而未尝
 以十一月为春若以夏时之春为周正之月则似以
 冬为春此决不然盖周自东迁以后鲁用鲁历国自
 为政时亦寖紊以圣经书法考之则以十一月为春
 者鲁之元年也何以言之鲁隐公即位之岁则周平
 王四十有九年也在春秋书法当云王四十有九年
 正月而书曰元年春王正月以元年春系之隐公以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95-0785b.png
 正月系之王其义昭然可见圣人之意若曰元年者
 鲁自改元之元年非王之元年春者鲁自以为春非
 王之春故曰元年春独正月则王之正月尔故曰王
 正月要知圣人因鲁史修春秋书隐公元年春者乃
 因鲁史之旧文而寓王之一字于元年春之下者乃
 出夫子之特笔此说信为攧扑不破近世儒者以建
 寅之月为气候始温和遂以周礼注疏释正月建子
 为非徒执泛泛一偏之说而未尝合前后经文参考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95-0785c.png
 而䌷绎之故尝为之说曰商以建丑为正周以建子
 为正而皆用夏时数月则以十一月十二月为正未
 尝改月者固也然未知春秋书王正月则以尊时王
 之正朔周礼云正月之吉则以出岁首之政令二者
 皆建子之月此不易之论也或又问前说始即位书
 元祀十有二月始建国书元年冬十月以證历代改
 正不改月是矣独周公作六典夫子作春秋乃以周
 十一月改书正月何也曰元祀十二月元年冬十月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95-0785d.png
 史官书法之当然也史以年系月固不可易月以紊
 四时十二月之序若周公制礼于每岁举行元会之
 仪授时饬典以建子为十二月之长故大宰于是月
 布治所以昭时王之正则不得不称正月至夏正建
 寅之月乃四时之首为一岁之正则不得不改称正
 岁小宰于是月师属观象徇以木铎此正有合于夏
 书孟春木铎徇于路之事夏书徇铎下文所举政典
 先儒谓政典乃六典之一周之六典盖因于夏则周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95-0786a.png
 礼正岁徇铎宣令实遵夏之旧典考之是月在夏曰
 正月在周曰正岁其为孟春则一也至若春秋所书
 王正月寓王之一字于元年春之下圣经所以著鲁
 公无王之罪其义昭然 或问周公于周礼改建子
 之月为正月而以正岁表建寅之月然凌人又云正
 岁十有二月何耶曰于此见周用夏正数月而先儒
 月未尝改之言信矣正岁者谓夏之建寅为正十有
 二月建丑乃冰坚腹厚之时按豳七月诗云二之日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95-0786b.png
 凿冰冲冲朱子诗传谓周礼正岁十二月令斩冰是
 也考之凌人正岁经文故书正为政郑司农云凌人
 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于义亦通然以经文上下推
 之若以凌人掌冰政为句绝而下句以岁十有二月
 为文则不见周虽改正建子而用夏正数月乃历代
 不易之制故杜子春谓政当为正以正岁向下为义
 是以注疏皆不能易其说也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95-0786c.png
殷置其辅
 乃亦更端之辞也典六典也牧牧民之官监监守也
 王制天子使大夫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梓材王启
 监厥乱为民吕氏曰黄帝立左右监监视万国建者
 始初开创之名立者继有植立之义合三人之益曰
 参叶五人之助曰伍傅者上下相附著也殷众也谓
 众士也陈则旅众一体置则可自署置王制大国二
 卿五大夫 或问正月始和每岁布治县象以示更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95-0786d.png
 新而所谓牧监以至殷辅亦皆每岁建立设傅陈置
 之何若是之纷更与曰先王之时其修明法度督责
 臣下最为周密故凡正月布治县象于典则法之不
 宜者既有以变而新之矣经下文又曰乃施之于邦
 国都鄙官府此非他有所施也正所以督责夫推行
 于天下之人盖谓布于此者欲其施于彼若夫玩法
 而不治之人大宰已得于岁终受百官致事之时至
 是岂可恬视而不为之变置故不得不继之以建立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95-0787a.png
 设置之事也大宰于岁终诏废置彼自牧长至于殷
 辅凡不在所废者则皆在所建立设傅陈置矣牧非
 世牧也九牧之牧取诸侯之有功德者为之非若有
 国之诸侯得以世其国者监则监诸侯之国者其禄
 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
 地凡此皆有升黜改易待正月而举行之大宰岁终
 与公卿共饬国典以待来岁之宜者此皆其事也
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置其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95-0787b.png

 长都鄙之长兼二人之力曰两
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

 凡为各官之长皆正也凡为各官之倅贰者皆贰也
 考稽也如今官府必有稽考炤点磨勘之职或曰宰
 夫乡师肆师之属凡任稽考之职者皆谓之考馀同
 上又按此以上三条曰施典施则施法是布治之大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95-0787c.png
 纲曰邦国都鄙官府是施行之次序曰建牧建长建
 正之属是分职之大概郑锷曰上言布治谓治道随
 时之宜每岁有更革所以通其变此又云施典施法
 施则者邦国都鄙官府所守一定之制久而不易者
 也
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
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凡者其目不一发凡于此岁首布治施之于彼者岁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95-0787d.png
 终受会以待之于此典必合于典则必合于则法必
 合于法也官成在八法礼在六典民则邦国都鄙皆
 有民而有閒田公邑之民王者使吏治之者不在典
 则之中而在官成之法宾客者先代之后王以宾礼
 接之虽其治法同在邦国之典而待之之礼则异于
 诸侯群臣故二者别出之 又按周宫职文盖载未
 尽者皆于后称凡以总之诸称凡之例始此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95-0788a.png
 五帝五方之帝春官兆五帝于四郊是也大昊炎帝
 黄帝少昊颛顼食焉誓戒其所当戒者具者牲牷器
 皿之属脩者饬治扫除之类掌者掌其法而其事则
 有司者治之秋官条狼氏之职凡誓执鞭以趋于前
 且命之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
 鞭五百誓师曰鞭三百誓大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
 此上文誓戒目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95-0788b.png
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
 赞助也亨熟之也及纳牲受亨之时赞迎牵杀献之
 事毛血烂腥熟之等
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
 自视涤濯已下至此所谓具脩也
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玉几玉爵
 玉几所以依神天子左右玉几宗庙献用玉爵特言
 玉几玉爵者天地五帝不用不用者何无饰也无亵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95-0788c.png
 也
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大丧赞赠玉含玉
 会无常期谓若诸侯有不顺服者其顺服之国皆以
 师来助王讨之而曰会也同者谓如王即位始建诸
 侯及王十二年不巡守则诸侯皆来朝而曰同也
 郑氏曰赞助也玉币诸侯享币也(玉者圭璋璧琮琥/璜币者马皮帛锦)
 (绣/黼)玉献诸侯献国珍异亦执玉以致之(如来献其琛/之类足也)
 玉几立而设几优尊者也(凡大朝觐王位设黼扆前/南乡筦筵缫席次席设左)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95-0788d.png
 (右玉/几)玉爵礼诸侯之酢爵王朝诸侯礼之于阼阶上
 (谓上公再祼而酢侯伯一/祼而酢助王所受之爵也)应龙按朝觐会同之礼其
 事则大宗伯相之其细者司仪大小行人等掌之大
 宰惟助王受此四者而曰大朝觐会同此非常之礼
 也 朱氏曰觐是正君臣之礼较严天子当依而立
 不下堂而见诸侯朝是讲宾主之仪天子当宁而立
 在路寝门之外相与揖逊而入
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95-0789a.png
 国有大事若军旅之事之类戒饬百官有司则助王
 为教令若书曰周公以王命诰郑锷曰作者创始而
 为之赞则助之以言叙述王意以启迪之也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
 听听断也四方之朝王出巡狩诸侯于方岳之下及
 六师在外亦有视朝听断之事
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
 凡者其事不一总括不尽故言凡以该之例始于此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95-0789b.png
 六典言佐王八柄八统言诏王此治之大者非大宰
 之所得听也惟邦之小治冢宰得以专决四方宾客
 之来其治之小者亦得以自待之 郑锷曰治之大
 者不禀于王则嫌于专朝廷之权治之小者不听于
 冢宰则无以重大臣之权姚崇为相常于帝前叙进
 郎吏帝以为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
 崇顾不能重烦我耶此亦以重其权也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95-0789c.png
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岁终十有二月百官府非特治官之属凡百官有司
 皆在焉治者有司之职会者宰夫司会之事听者大
 宰之法废置者王所柄执之权按废置二义一为官
 职一为政事盖布治所以端始正治所以成终此月
 令天子与公卿共饬国典之时也一岁之终将会计
 之先先戒令之使凡百官府各自正处其治状各从
 有司者会之会之而致其功状则听而平断之以告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95-0789d.png
 于王而行废置之法明始终之条理体统之崇卑周
 官之制自县象至正治受会皆先事而教有忠厚之
 意无不戒视成之暴周官凡所施行皆如此 又按
 三岁则积岁终之会者三听者三废置者三而大计
 之三有功而不怠三有过而不改则诛者诛赏者赏
 此不言诏王者岁终诏王则三岁之大计可知按虞
 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至成周时其事寖繁而
 其法亦详矣 或问周官岁终受会三载诛赏较以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95-0790a.png
 唐虞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得无责效之太速与曰考
 课之法急之则诈伪生宽之则功实见待之以久则
 在职者安心展布以见其能此唐虞三考之法固善
 也而亦由当时朝无倖位百僚师师故可须之以久
 所谓考绩不过时加警策以作其怠尔至若三考黜
 陟则流放止于四罪而皋陶稷契皆终其官不徙其
 在所陟者亦惟爵服之加而已此唐虞广大气象与
 王者固不同世降而王才不逮古夏商官倍至周而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95-0790b.png
 才益难若不皆得其人必待九载而黜陟则贻害多
 矣此成周岁终受会三岁计治所以为百代不刋之
 典然周公之制不徒受会而必诏废置不徒计治而
 必行诛赏岂若后世具文故事受成于岁终考满于
 三载奸人得矫饰以肆其欺善人不得积久以精其
 职徒见夫指瓜以待熟循级以俟迁要以如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