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礼集说 卷一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5-02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集说卷一
  总论
   天官
论看天官须是襟怀洪大
 横渠曰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甚
 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䆒凑合此心如是
 之大必不能得也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5-0279b.png
天官之职非大其心者不能为
 晦庵曰天官之职是总五官者若其心不大如何包
 得许多事且冢宰内自王之饮食衣服外至五官庶
 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头万绪若不是大其心者
 区处应副事到面前便且区处不下况于先事措置
 思患预防是着多少精神所以记得此复忘彼(叶贺/孙)
天官一篇人主正心诚意之学
 晦庵曰周礼天官冢宰一篇乃周公辅导成王垂法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5-0280a.png
 后世用意最深切处欲知三代人主正心诚意之学
 于此考之可见其实
周公以侍御近臣与三宅同说近臣关系君之身心最
切周官谨内朝亦此意
 杂说周公率百官以戒成王任人牧夫准人固是系
 天下安危若缀衣虎贲侍御仆臣何故与三宅同说
 大抵外朝之臣人君临朝方得入觐而人君又见其
 望高德厚待之尊严而不敢亵近惟此等人朝夕相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5-0280b.png
 与居若有彼谅直之人出入起居阴化潜移可到圣
 贤地位若有彼谗謟面谀之人朝夕相处定是失德
 何故此等人位最贱职最亲其系于人主身上最切
 是故善论治者必本于人主之身而善救正其君者
 必欲多引善类与之共处盖人君莫重于左右所与
 处者推此则天官一官可以见周公格心之事业永
 嘉陈君举曰凡饔飧田罟薪蒸之事医药之事酒浆
 之事幄帟次舍之事甚卑冗也甚烦辱也必用命士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5-0280c.png
 必皆领于冢宰若夫宿卫非宫正之群吏则宫伯之
 士庶子所谓执矛戈立阶戺皆冕衣裳者非若后世
 但以兵卫也昔周公作立政大抵汲汲于用贤而以
 虎贲缀衣趣马携仆列诸左右常伯三事之下常伯
 三事皆大臣也名位尊矣视趣马缀衣至不等而周
 公一槩言之何也诚以大臣进见有节敷奏有常而
 朝夕与王燕者则斯人也必以士为之则必公卿所
 自简除所自考课苟非命士则简除考课不出于朝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5-0280d.png
 廷其进杂而群枉至矣故冢宰之治特详书曰昔在
 文武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由此其
 选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鲁公之子伯禽卫康叔之
 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伯禽牟伋盖宿卫国
 子也他日能为显诸侯而成王与之处则相观而善
 之益多其后诗人刺皇父曰皇父卿士家伯冢宰仲
 允膳夫蹶维趣马艳妻煽方处以是数人者皆相从
 于女谒者也由此观之王之所与燕私得其人则太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5-0281a.png
 子见德而成王为贤君不得其人则女谒行而褒姒
 之祸作自后世子贤否系焉而周之兴亡从之如之
 何其不谨乎
宿卫服膳侍御之人最关人主心术
 东莱曰人徒见内外庭宿卫之士士之贱者也烹庖
 饔膳之事事之辱者也鱼腊酒浆醯醢之物物之微
 者也次舍幄帟裘服为末用也宦寺嫔御洒扫使令
 为贱役也不知夫三代以还所以蛊坏人主之心术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5-0281b.png
 侵夺大臣之权柄者往往皆是人为之盖公卿大臣
 其内外则有限其进退则有时不得日侍人主之左
 右前后也若夫侍御仆从之人备趋走使令之职而人
 主宴私玩狎之际无不与之同焉比其极也则变换
 其耳目感移其心志伺候以和其旨奢靡以中其欲
 小廉曲谨以示其信人主一堕其中则亦何所不至
 哉周公深智远虑有见于此是以乱萌祸机之所至
 无不究极是以古人辅相之事业皆格物穷理之学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5-0281c.png
 也
太宰领王之膳服嫔御
 朱晦庵曰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嫔御此最是设
 官者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答潘/恭叔)
王后之庖膳衣裘有司不敢会故领于太宰
 陈君举曰庖事酒事衣裘之事唯王及后有司不敢
 会既不会矣而必领于大臣何也彼贱有司诚不宜
 以苛细课校至尊唯大臣以道佐人主独得与人主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5-0281d.png
 可否是非故领之夫富有四海而一人之奉就使无
 节岁费几何方且嘉与大臣以自防检庶几过差不
 中九式之度虽有司不敢议而大臣尽规所以资启
 沃成敬畏也
 太平经国书云或问小宰宰夫推广大宰之法而耸
 动警饬百官府之治其于事则为宜于势则为顺矣
 至于王宫之戒令则自有宫正宫伯掌之王内之政
 令则又有内宰以治之今而复预内事何也曰先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5-0282a.png
 之制事权欲合于一而内外庭之势本不容于分也
 盖宫正宫伯虽曰掌王宫然不过宫中徒役之事子
 弟宿卫之职与夫诸官府之在内者耳其于后宫则
 无所预内宰虽曰掌王内又不过以礼仪教王后夫
 人与夫九嫔世妇凡女宠近习之在左右者耳其于
 王宫之徒役宿卫则又略不相关各掌其一而遗其
 二势既不能以相统而权亦不能以相临统而临之
 则惟太宰焉故宫正宫伯内宰皆𨽻于太宰而兼掌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5-0282b.png
 其事职虽列于外而通于内权虽分于二而揔于一
 自今考之曰建邦之宫刑曰治王宫之正令曰宪禁
 于王宫曰令修宫中之职事此王宫也曰凡宫之紏
 禁则王宫后宫无不在所掌也自其掌王宫也则兵
 卫即卫凡宿卫之人皆领之饮膳衣服洒扫启闭次
 舍幄帟凡供奉之人皆领之宫禁之袐藏王宫庶子
 之好用凡财用之司存者皆领之其间多寡丰约用
 舍去取天子始不得以自私而小臣始不得以自便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5-0282c.png
 矣自其掌后宫也则六宫六寝无王后之限九嫔九
 御无女官之别诏其礼乐正其服位禁其奇邪稽其
 功绪其间损益增减采择进御始有宴私玩狎之节
 而无侵窃撼移之患矣盖世未有家不齐而国可治
 者未有国不治而天下可平者大宰之治所以兼统
 内外而小宰为始小宰之宫刑既已齐其家宰夫之
 朝法又已治其国然后大宰之邦典始可以治天下
 矣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5-0282d.png
后宫之政皆属大宰汉内治不听于公卿所以多乱
 陈君举曰尝读关雎知三代而上后妃极天下之选
 矣后妃母仪天下而慊慊然有不足配至尊之意当
 是时夫人嫔若干人世妇若干人女御若干人各以
 其职奉上所以共宾祭蕃子姓之官备矣后方恻然
 遐想幽深侧陋之间尚有遗贤宜配君子求而不得
 则中夜不寝辗转叹息庶几得之吾当推琴瑟鼓钟
 之奉与之偕乐而后无慊后得如此则宫掖之政一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5-0283a.png
 以听之所为奚不可者今乃内小臣而下凡阉官九
 嫔妇官下至于女奴晓祝者晓书者晓裁缝者必属
 之大臣则夫员数之增损职掌之废置禄秩之多寡
 赐予之疏数皆禀命于朝廷而后不与且使内宰得
 以稽其功绪而赏罚其勤惰掌治有司之禁虽天子
 不得自以为恩是故私谒不行而内政举古之所谓
 正家者盖如此而非屑屑然也今出房闼而方较是
 非于紊乱之后争予夺于纵弛之馀抑末矣汉大尉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5-0283b.png
 杨秉紏中常侍而尚书诘以三公统外安得越奏近
 臣盖内治不听于公卿久矣无怪乎后世之多乱也
大宰统宫阃之事
 朱晦庵曰五峰以为周礼非周公致太平之书谓如
 天官冢宰却管甚宫阃之事其意只是见后世宰相
 请托宫阃交结近习以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
 国平天下之本岂可以后世之弊而并废圣人之良
 法美意哉又如王后不当交通外朝之说它亦是惩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5-0283c.png
 后世之弊要之仪礼中亦分明自载此礼在至若女
 祝掌凡内祷祠禬禳之事使后世有此官则巫蛊之
 事安得有哉
大宰兼统六卿事权归一
 东莱曰成周之制三百六十属听命于六卿六卿听
 命于冢宰冢宰实三公兼之涣散分职之中又有比
 附联属之势自今职职而考之大史内史掌六典八
 法八则八柄之贰春官之属也而典法之政则在于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5-0283d.png
 大宰大仆掌诸侯之复逆小臣掌三公孤卿之复逆
 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夏官之属也而臣民
 之总则掌于宰夫司士掌朝仪之位夏官之属而治
 朝之位宰夫掌之泉府廪人仓人掌财用地官之属
 也货贿之出入大府掌之内外朝之冗食地官稿人
 之职也而宫正内宰则又均其稍食王朝之服饰春
 官司服之职也而内司服至屦人则又掌其服饰之
 用自宰夫之下夏采之上六十官之内三百六十官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5-0284a.png
 之职错综而互见焉并建六典并行六卿天下万事
 皆有关于理乱安危之大者则无不翕然在其掌握
 中也岂古者三公无官惟与天子坐而论道故设六
 卿以分主六典而三公实统之三公既兼冢宰则六
 卿之大典非冢宰而谁建耶此事权之所以一而周
 家所以无多门之政
天官统六卿兼把握天子左右亲近之臣
 杂说大宰兼行六卿之事故自宰夫下六十官之内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5-0284b.png
 其所职掌有系司徒之事者有系宗伯之事者或出
 于司马之职或关于司寇之刑凡系乎王之心术与
 国家之理乱兴衰者虽散在六卿不尽归冢宰而其
 要者则已皆总揽之矣大抵周公冢宰一职只是把
 握天子亲近之人自宫正已下是王宫之宿卫自膳
 夫已下是王之庖膳自医师已下是王之药饵自酒
 正已下是王之酒肴醯醢自宫人已下是王之寝处
 供帐自大府已下是国家经用王之玩好及赐予裘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5-0284c.png
 服自内宰已下是王之后官总看来第一项是宿卫
 之人二项是供奉之人三项是出纳财用之人四项
 是宫中使令之人此数项人周官所以把握者何也
 其为亲近天子易以亵狎内有宦者及女奚女酒等
 人他卿未必能制古者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
 士大夫为之故当人主宴私玩狎之际必因事进谏
 如泠州鸠内史过之谏是也自秦而始用宦者为之
 大臣莫敢谁何故周之冢宰所以兼行六卿事不为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5-0284d.png
 无意也
 晦庵曰周之天官统六卿之职亦是提其大纲至其
 他卿则一人理一事然天官之职至于阉寺宫嫔醯
 酱鱼盐之属无不领之
冢宰下兼六卿事统内外是以君心无所蠹后世相权
分而体统失自汉文武始
 官制曰天下之治最患乎体统之不正使上下无以
 相临人主之无所顾忌也夫大臣之权分裂四出而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5-0285a.png
 不在已百官有司随所宠幸而迭用事人主意向所
 在群臣觇影而疾趋之而为大臣者反低回畏忌以
 取容是无体统之为也体统既失大纲小纪始坏散
 而不可收拾尊名重分始颠倒而不相禁制高爵厚
 禄始轻滥而不复顾惜当是时也上下无以相临而
 致于相陵人主不惟无顾忌而至于有轻杀大臣之
 祸天下之多事而治道之日不隆其源流盖如此若
 昔大臣非不知论道经邦之任职重而业钜要不必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5-0285b.png
 亲群有司之细务而设官分职之际必权利害而择
 本末焉一职一事苟有关于国家之理乱而系于人
 主之心术者则翕然皆在于掌握之中使之比附联
 络受制于其已非厚集权势以自尊也体统之所在
 大臣不以为嫌而人主不以为专也每读天官治典
 而博观六十官之职事未尝不深叹古人智虑之深
 长而治道之有本也盖三公之尊下摄冢宰之职冢
 宰之尊下兼六卿之事天下万务无所不统而王朝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5-0285c.png
 之上内外朝廷之臣关节脉理犹为相应有如出纳
 之要职宿卫之亲人奉供之近习玉府财用之司存
 宫中使令之嬖密凡其布列于王宫之内外而迫近
 于人主之左右者一举而尽属之冢宰焉夫是以群
 士大夫之职业有所统而不敢自恣人主之心术有
 所碍而不敢自私纪纲不散名分不易爵禄不轻而
 左右前后之人侍御仆从之事宴安玩狎之际无敢
 蛊坏人主之心术而侵窃大臣之权柄者体统之正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5-0285d.png
 孰大于此悲夫后世之人不识此道也夺大臣之权
 而授之群臣散天官之属而归之百官出内庭之士
 大夫而置之外廷儒者又从而助之曰天子大臣当
 不屑于细务则又从而削夺之使之拥虚名于百官
 之上而为大臣者亦拱手清谈而不事事矣自汉以
 来变故备矣上不得以临其下外不得以制于内
 人主惟意所欲为而小人惟利是视君臣上下
 相与快意于法度之外于是乱萌祸基四面并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5-0286a.png
 起而天下已不可为矣故自出纳之要职不领于大
 臣也而宰夫之官遂去为中书尚书之任中书尚书
 迭用事而霍光之权重恭显之事起尚书中书之形
 成矣自宿卫之亲人不领于大臣也而宫正宫伯之
 官遂去为光禄卫尉之任光禄勋之属日益亲而门
 下遂为省加官遂为司侍中遂为宰夫矣自供奉之
 近习不领于大臣也而膳夫而下掌次而上遂去为
 少府大常之任比其极也关内侯骑都尉之爵至及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5-0286b.png
 于烹庖乐工医师之职至鸣玉而曳组门下大仆之
 司至又分为殿中省为内诸司使矣以至玉府财用
 之司既非大臣之所与闻则房闼有制政之渐妃妾
 起诬诅之风阍寺擅废立之权夫谁得而制之嗟夫
 宿卫非小人也饮膳烹庖酒浆醯醢非微物也扫洒
 缝染非贱职也而幄帟次舍非细事也大臣制其权
 则小臣不得专其事天子不得快其私周公深见远
 识后世弗念厥绍而横流至是是则可恨也而䆒论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5-0286c.png
 其所自则始于陈平之自弃其权而武帝习见其事
 而遂举其权而授之群臣有司上下相临之势自是
 解散而不可复合矣方文帝以形狱问陈平而类以
 为得宰相之体而不知宰相之无权盖始于此夫钱
 谷之出入决狱之多寡国家之本而生民之命也宰
 相不与闻而顾使天子责之廷尉责之内史则凡九
 卿中二千石之事岂复与闻耶夫天下之事宰相不
 与闻而归之天子天子不能察而归之左右近习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5-0286d.png
 人国欲治可得乎而顾曰上佐天子理阴阳下遂万
 物之宜托此以为宰相职业是亦清谈不事事之异
 名耳自此以后郡国上计得自达于天子天下大柄
 尽归尚书武帝又以中大夫侍中视丞相为外朝而
 内朝之事宰相不得闻矣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决于
 丞相而外廷之事宰相又不得闻矣吏九百石以上
 调于尚书而天下之事宰相不得闻矣文墨小技之
 事一言之合意立取荣宠为天子私人气𦦨方张言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5-0287a.png
 听计从而宰相大臣反被屈辱摧折入则横议于内
 出则专行于外大臣之无权而小臣之横至此此岂
 复有纪纲名分也哉其后丙吉相宣帝于中兴之日
 而御史大夫不得亢礼似稍知重大臣之权矣而尚
 书决事诸将军犹领之而中书宦者遂乘间而用事
 至于四曹之置而自宰相而下悉关其中而尚书中
 书始表里为奸矣䆒论至此则天官一属横流纷错
 无复上下之名分外内之统摄其所由来久矣后世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5-0287b.png
 如欲复古以为治要当自周官始欲复周官要当自
 宰相始则体统正而天下之事可以次而举矣
成周官制内外一体汉初犹得相统自武帝后始不相
联属而东汉为尤甚
 太平经国书曰或问周官之制内外庭固一体矣继
 周如汉其制亦尝有近于周者乎曰岂惟汉近于周
 虽秦亦然秦人变古不道无复先王之旧制然至于
 内外庭之属其事则犹有可言者外之九卿如少府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5-0287c.png
 犹得置尚书在内主发文书而掌奏下诸事外之三
 公如御史大夫犹得置中丞在内受公卿奏事而举
 劾按章又外之三十六郡如监郡者皆是御史之属
 为之犹得以天下之私害径达于御史大夫而大夫
 径达于天子汉兴惟监郡之制变为部刺史若夫少
 府之尚书御史之中丞则一切因秦之旧而不改非
 因秦也盖因周也尚书中丞非周制而曰因周何哉
 秦人虽变周之名而未尝变周之意汉亦惟存周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5-0287d.png
 意而不暇复周之名以百官公卿表观之少府属官
 自尚书而下有符节太医太官汤官有东西织室有
 庖人三长丞有上林十池监以至中书谒者黄门钩
 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官皆属于少府又复以私
 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宦官分属于大长秋御史大
 夫属官有两丞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权尊势重与人主亲近事下中丞则中丞白之大夫
 大夫白之丞相丞相御史在外外得以统内也内领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5-0288a.png
 侍御史外督部刺史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治状黜
 陟能否以六条问事而奏事复上于中丞是部刺史
 在外中丞在内内得以统外也要之汉之官制三公
 九卿虽列职于外而皆有属以在内以周官之遗意
 求之则丞相犹大宰也御史大夫犹小宰也御史之
 中丞少府之尚书犹宰夫也少府之下又有大长秋
 犹内宰也大长秋属少府少府中丞属丞相御史是
 秦与汉之制皆近于周之制也不特此尔高帝之御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5-0288b.png
 史大夫周昌尝燕见入奏事见高帝拥戚姬吕后之
 世审食其为相监宫中如郎中令公卿百官皆因之
 以奏事武帝之世丞相公孙弘亦得数燕见上或时
 不冠此虽非体猊大臣之意然亦可以见其洞然无
 内外之限矣夫是以阉宦虽宠丞相犹得以檄召而
 诘责而大长秋中常侍犹参用士人为之(事见申屠/嘉传并百)
 (官/表)一自武帝晚年宴游内庭不出不复与士大夫接
 用宦者主中书而典尚书之章奏尚书之官于是废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5-0288c.png
 矣(石显/传)既以中书居中而管事又置诸吏居中而举
 法故当时奏下诸事自中书递送两府自两府下九
 卿自九卿下郡国而不由中丞中丞之官于是不得
 居中制事而内之侍御史外之部刺史并废矣将军
 列侯而下皆得带加官而丞相御史独不知名曰尊
 之而实疏外之于是丞相御史无复有至内庭者矣
 末年以霍光为大司马而领尚书事宜若内外合为
 一然已非丞相职任俨然号称内朝而并夺丞相御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5-0288d.png
 史之权昌邑之废丞相杨敞不及与议不惟不得
 至内庭且不复预内庭之事矣夫宦官典中书之
 任中丞无制事之权三公无加官之号大将军领尚
 书之职霍光告车千秋所谓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内
 外朝判然如此此汉治之所由以盛衰也宣帝中兴
 复遵汉初之制魏相为御史大夫外则遣丞相椽吏
 案事郡国而不遣使内则奏封事而不经尚书去副
 封而不令壅蔽加给事中而得数见言事是以霍山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5-0289a.png
 方秉枢机相乃讼其过杜延年居中用事相乃列奏
 其奸中外之政复合为一然犹未知复中丞之权元
 帝以来石显用事丞相之权复去而尽归于尚书哀
 平之际又归外戚纪纲散坏内外不足以相统而西
 汉遂趋于亡光武惩外戚之用事愤大臣之窃命于
 是取三公之官以为閒职而取尚书及中丞专任委
 之以为台阁之长以举法归中丞而以奏事归尚书
 二官虽复用事然疏外庭而亲内庭矣舍大臣而近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5-0289b.png
 小臣矣置三公而事归台阁矣变前后参用士人之
 制而专用奴仆薰腐之馀矣桓灵之季而御史之权
 尽移于尚书尚书之权又移于宦官尚书宦官合为一党
 而宰相疏隔于外御史缄默于内是以太尉杨秉奏
 侯览而尚书召秉椽属诘之曰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三公统外御史察内当是时也御史岂真得以察内
 耶事权之失已久小人徒借察内之名以自便耳盖
 自古内外之不相属未有如东汉之盛者而其源实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5-0289c.png
 始于光武极其源而论之则又始于武帝使武帝不
 改汉初之制以三公九卿在外而以中丞尚书在内
 内外相属而关节脉理相应则汉之制周官太宰之
 制也奈何快意于法度之外使内外事权分裂四出
 而不专领于大臣其末流遂得以至此极也盖尝观
 之出纳之要职不领于大臣也而宰夫之官遂去为
 尚书中书之任尚书中书迭用事而霍光之权重恭
 显之事起尚书中书之形成矣自宿卫之亲臣不领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5-0289d.png
 于大臣也而宫正宫伯之官遂去而为光禄勋之任
 光禄勋之属日益亲而门下遂为省加官遂为司侍
 中遂为宰相矣自供奉之近习不领于大臣也而膳
 夫而下掌次而上遂去为少府太常之任比其极也
 门下太仆之司又分为殿中省为内诸司使矣以至
 玉府财用之司既非大臣所与闻则汉鸿胪之卖爵
 唐琼林大盈之名库夫谁得而检之女宠近习之嬖
 既非大臣之所与闻则母后临政下令不出闺闼国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5-0290a.png
 命寄之刑人或享专土之封夫谁得而制之此其源
 皆起于武帝是以其流至于不可救其祸反至于杀
 戮大臣而无顾忌之心事权之不合于一此宜大宰
 之所拳拳而小宰宰夫之所以佐大宰而兼掌其事
 也兼则治散则乱合则盛离则衰自三代而下其治
 乱盛衰之变凡几见矣见其变而复周官以救之此
 为治之大原
汉自武帝置加官宰相不得统内朝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5-0290b.png
 太平经国书曰成周时有三朝燕朝内朝外朝汉兴
 彷佛古意只是周昌燕入奏事与樊哙排闼直入便
 见内朝未有隔绝此是未带加官时文景之后无复
 此矣自武帝置加官分内外朝如侍中中常待给事
 中列侯将军郎中皆带加官得入内朝丞相无加官
 所以在外朝卫青以大将军得加官故得出入禁闼
 上尝踞厕见之则李庄赵石之徒无缘得入只在外
 朝然霍光为大将军在内车千秋为丞相在外辅导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5-0290c.png
 幼主犹得以并受遗诏至于杨敞为相大将军废立
 内朝议定乃使人告丞相丞相疏远莫此为甚
周官沿革
冢宰一官后世分而为六
 官制曰冢宰之职自汉以来分裂四出不分收拾宰
 夫之职分而为尚书中书后来收拾不得遂为尚书
 中书省(按宰夫之职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群/臣之复万民之逆夫大仆傅令于宰夫宰夫)
 (日夕亲近于天子至于冢宰所以分领章奏内宣报/诰此即是汉尚书职事也然两汉尚书其见于表志)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5-0290d.png
 (皆属于少府何哉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文书号曰尚书汉则因之盖汉时宰相御史大夫在)
 (外不可至内廷遂亦置尚书侍中主公卿四方章奏/自武帝游宴内廷不出遂罢尚书官而用宦者主中)
 (书为中书谒者令以平尚书事天下事尽归中书至/武帝之末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尚书权)
 (甚重宣帝中兴因许伯白去副封以杜壅蔽当是时/尚书之权复归中书自是以后汉尝置领尚书事之)
 (官而中书实执其权成帝罢中书宦者皆复归尚书/尚书之权至于此而复重矣东汉之世遂省中谒者)
 (令官而尚书之官则如西汉之旧而稍肃其曹每曹/六人主作文书起草凡奏议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
 (事而已此外又有领尚书事遂以为常法宰夫之职/在西汉则分为尚书中书迭相轻重在东汉则有尚)
 (书无中书自此以降魏则始置中书省宋则始置中/书省铨选书判中书为重尚书为轻永康则尚书中)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5-0291a.png
 (书轻重起伏祥符则奏挡之事尽入中书尚书听命/而已省职至庶司皆并立轻重相伦遂为常法此是)
 (大宰一项/官出去矣)宫正宫伯之职分而为光禄勋卫尉后来
 收拾不得遂减门下省职(宫正宫伯分而为光禄勋/卫尉光禄勋掌郎卫即宫)
 (伯之职也卫尉掌兵卫即宫正之职也然兵卫但调/发之于外更番以充宿卫尔至于郎卫之官若三署)
 (以下无非卿大夫贵游之子矣此皆人主之所亵狎/最易以迁转者且如西汉百官表所载加官不曾有)
 (员数亦不曾各设为官司只是加与光禄勋卫尉下/面许多属官到东汉时光禄乃自别为三司如五官)
 (中郎将左右司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则以职属光禄勋至奉军都尉驸马都尉光)
 (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侍郎谒者则/文属光禄勋才说文属便见别为二司此正缘是五)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5-0291b.png
 (官中郎将至羽林左右监皆是外朝执戟宿卫之人/所以职属若奉车都尉至常侍郎谒者却与人主在)
 (里面谋议所以文属光禄勋既别为二司矣而向来/所加一项官又自各设为官司魏晋宋齐梁陈隋唐)
 (以来侍中给事中谏议大夫等官又自别为门下省/许多𦂳要自为一司不在九卿之数至其极也遂为)
 (宰相此无他只是当时为天子亲官为天子/所亲所以权重至此是大宰第二项官出去)自膳夫
 至腊人凡鸟兽鱼鳖烹炮之事自酒正至掌次凡酒
 浆醯醢羃幄之事分入少府自医师至兽医分入太
 常亦入少府自太府而下至掌皮内一项则分入少
 府外一项则分入大司农(按少府一项官自秦有之/当时何故置此官正缘周)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5-0291c.png
 (时冢宰制国用及是人主饮膳衣服宫中合用等物/既关由于大府而冢宰又皆得以撙节之人主不得)
 (自由故秦以山泽陂池之入自做天子禁钱令置少/府东汉光武时将少府禁钱改属司农自好何故都)
 (做不行只缘少府许多官司合有内庭支用处只取/之大司农大司农不能尽应其求所以桓灵之君常)
 (叹天子无私财于是开鸿胪卖爵后园自为私库使/宦者掌之章和以后宦者稍广无有能制之者齐梁)
 (以来少府许多官遂改属门下省炀帝时又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一项既在内庭)
 (外庭更无缘得知此是/大宰第三项官出去矣)自内宰至司服以下凡宫中
 使令之人分入大长秋只冢宰一官自分而为六矣
 (按西汉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属有家丞/率更家令等汉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5-0291d.png
 (秋大长秋皇后卿也本名将行景帝更为大长秋或/用士人或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中宫出则从)
 到得本朝则自膳夫庖人而下尽收入御前供奉官
 自医师食医而下尽收入御药院自宫人掌舍而下
 尽收入修内司自玉府内府而下尽收入内藏库大
 扺先王所以亲近士大夫在宫中者自汉晋以来稍
 稍出在外至天子服食之掌于外朝者稍稍在内以
 周礼通典考之大略可见矣
秦分冢宰之职欲夺其权西汉丞相不统九卿东汉九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5-0292a.png
卿遂居辅相
 杂说冢宰掌邦治统百官而六卿分职各率其属秦
 人恶其权重于是分冢宰之职为数四而取馀卿之
 属若不相关者而别立大司马冢宰之职有宫正宫
 伯秦改为郎中令卫尉大府而下改为少府大农内
 宰所掌改为大长秋取出大史别立御史大夫取出
 大仆别立一司取出大行人别立典客自是丞相奉
 行文书而九卿因亦失职原其改周制之意不过欲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5-0292b.png
 夺冢宰六卿之权耳而九卿亦不得行其职大抵天
 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而小臣赵高之信任者即
 得以执其权汉承秦旧无所因革彼见周有三公又
 有六卿于是有丞相御史实不行九卿之事不知此
 乃秦人之私意安足用也虽然汉法之所以无改于
 秦者在于丞相不统九卿而其所以贤于秦者以丞
 相九卿各得行其职也自东汉以后不惟丞相失职
 而九卿亦失职矣不惟九卿失职而已而九卿之属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5-0292c.png
 遂居辅相之职
天官六十属序官之意
 疏曰自宫正以下至夏采六十属随事缓急为先后
 故自宫正至宫伯二官主宫室之事安身先须宫室
 故为先也自膳夫至腊人皆供王膳羞饮食馔具之
 事人之处世在安与饱故食次宫室也自医师以下
 至兽医主疗疾之事有生则有疾故医次食膳也自
 酒正至宫人陈酒饮肴羞之事医治既毕须酒食养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5-0292d.png
 身故次酒肴也自掌舍至掌次安不忘危出行之事
 故又次之自大府至掌皮并是府藏会计之事既有
 其馀理须贮积或出或纳宜计会之故相次也自内
 宰至屦人陈后夫人以下内教妇功妇人衣服之事
 君子明以访政夜以安息故言妇人于后也夏采一
 职记招魂以其死事故于末言之也
天官之属皆微官以天官得以临制而无逼上之患
 杂说周礼天官一书皆微官而为中大夫者无几盖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5-0293a.png
 其事虽切其职则微使天官得以临制之也以卑官
 近人主则无逼上之患汉之九卿所以终不能制内
 庭而其职遂分者以周之三公尚以微官𨽻之恐不
 足以压镇之况九卿乎
大宰制国用后世离为数司纷不可考
 杂说古者大宰制国用制其出也夫财用冢宰制出
 司徒制入自汉丞相以钱榖出入为非已任则均节
 会计之职散之九卿盖经用属司农禁钱属少府会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5-0293b.png
 计属尚书郎廪假属仆射右丞然犹有统摄不相侵紊
 光武归禁钱于司农归水利于少府归盐铁于郡国
 然意善而法不精章和以后改大司农之平准为中
 准列为内署而取少府之掌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
 考工诸曹别作监悉用奄人主之而二卿之职又分
 魏置度支尚书而户部自此始梁置太府而太府卿
 自此始盖离析为数司矣其他如仓人至魏为仓部膳
 夫至北齐为膳部内府至魏为金部而尚食诸官别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5-0293c.png
 入殿中监暴染诸官别入少府监大官别有光禄供
 帐别入卫尉凡周礼之节比联者纷不可考矣
司徒敛财惟货币毕入于冢宰之府
 杂说凡赋皆司徒敛之谷粟角羽茶炭则掌之于其
 属唯货币毕入于冢宰之府盖凡百官府之禄各从
 其长均之宫正则均凡在宫之人内宰则均凡在内
 之人故大府授式法而各分给之其馀则即藏焉而
 不必输达若货币易输则多奸必冢宰之属亲授受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5-0293d.png
 之亦可以见财分职而不相辞制国用有要而不烦
 供赋者亦不难为力矣
冢宰掌府库司徒掌仓廪
 杂说天官大府而下地官廪人而下皆掌钱谷而两
 项分属冢宰似难相统盖财用府库皆由天官若钱
 谷等物固生于地以此供入朝廷耳仓廪到处有难
 一体以宰相统之
  总论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5-0294a.png
   春官
仪与礼不同
 左传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
 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
 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
 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
 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5-0294b.png
 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
 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
 内外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以
 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
 民畏忌以类其震耀杀戮为温慈和惠以效天之生
 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
 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
 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5-0294c.png
 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
 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简子曰甚哉
 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
 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
 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
礼文制度以昭君德
 臧哀伯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照临百官犹惧或
 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5-0294d.png
 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
 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琫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
 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
 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照临百官百官于
 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古者礼有等差莫敢踰僣后世礼制不修遂无定分
 程明道曰古者冠婚丧祭车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95-0295a.png
 踰僣故财用易给而民有常心今礼制未修奢靡相
 尚卿大夫之家莫能中礼而啇贩之类或踰王公礼
 制不足以检饬人心名数不足以区别贵贱既无定
 分则奸诈攘夺人人求厌其欲岂有止息者哉
 陈氏礼书先王之治以礼为本其宫室衣服车旗械
 用有等其冠婚丧祭朝聘射御有仪即器以观礼无
 非法象之所寓即文以观仪无非道义之所藏使人
 思之而知所以教守之而知所以禁奢者不得骋无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95-0295b.png
 度之心俭者不得就苟难之节奇者不得以乱常邪
 者不得以害正此上下所以辨而民志所以定也晚
 周而下道散于异政之国法亡于殊俗之家君子不
 得以行礼小人得以行非礼故两观大辂朱干玉磬
 天子之礼在诸侯塞门反坫表衣朱襮诸侯之礼在
 大夫由是先王之制浸以扫地天下学者亦失其傅
 故随武子不知殽烝孟僖子不知相礼范献子不知
 问讳曾子不知奠方鲁不知尚羔卫不知立市则时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95-0295c.png
 之知礼者盖亦鲜矣汉兴叔孙通制礼仪徒规当时
 之近功而其法失于大卑齐鲁二生之论礼乐必期
 百年然后兴而其言失于太高贾谊有修礼之志而
 困于绛灌曹褒有定礼之议而沮于酺敏傅咸极论
 于晋时而诮于流俗刘蕡发策于唐而弃于一时由
 汉以来千有馀载其间欲起礼法于其上者非一君
 欲成礼法于下者非一臣有是君而下之人不足以
 副之则礼之道终不明有是臣而上之人不能任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95-0295d.png
 则礼之事终不能行此庞政薄俗所以继作而唐虞三
 代之治不复见也
礼者在于爱敬
 袁宏曰礼也者在于爱敬自然发于心诚而畅于事
 业者圣人因其自然而辅其性为之节文而宜于礼
 物于是有尊卑亲疏之序焉推而长之触类而伸之
 天地鬼神之事莫不备矣
乐音可以见民之情性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95-0296a.png
 乐记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
 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
 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
 民慈爱流僻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是故
 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
 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95-0296b.png
 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
 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大
 小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
 女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身心皆正而后可以作乐
 乐记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
 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95-0296c.png
 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
 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
 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
 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
 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
 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
 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
 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95-0296d.png
 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
 宁
乐者人情所不免先王以雅颂之声道之不至于乱
 乐记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
 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
 此矣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
 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
 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95-0297a.png
 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
 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
 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
 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
 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
 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
 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
 习其俯仰诎伸容猊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95-0297b.png
 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
 周濂溪曰古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
 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
 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
 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
 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95-0297c.png
 也后世礼法不修政形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
 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道欲增悲不能
 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
 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
 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乐者宣畅民之和心
 周濂溪曰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
 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95-0297d.png
 而大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祇格鸟兽驯
 永叔曰礼乐之制盛于三代而大备于周三代之兴
 皆数百年而周最久始武王周公修太平之业画天
 下以为九服上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法度方其郊
 祀天地开明堂以会诸侯其车旗服器文章烂然何
 其盛哉及幽厉之乱周室衰其后诸侯渐大然齐桓
 赐胙而拜晋文不敢必请隧以礼维持又二百年礼
 之功亦大矣下更战国礼乐殆绝汉兴礼出淹中后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95-0298a.png
 戴诸儒共为补缀得百馀篇三郑王肃之徒皆精其
 学其说或不同夫礼极天地朝廷宗庙凡人之大伦
 可谓广矣虽百家殊说岂不博哉自汉以来沿革之
 制有司之傅可以览焉三代礼乐自周之末其亡已
 多又经秦世灭学之暴然书及论语孝经得藏孔子
 之家易以卜筮不禁而诗本讽诵不专在于竹帛人
 得口以傅之故独礼之于六经其亡最甚而乐又有
 声器尤易为坏失及汉兴考求典籍而乐最阙学者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95-0298b.png
 不能自立遂并其说于礼家书为五经流别为六艺
 夫乐所以达天地之和而饬化万物要之感格人神
 象见功德记曰殊时不相沿乐所以王者有因革制
 作之盛何必区区求古遗阙至于律吕黄钟圣人之
 法虽更万世可以考也
  纲领
   夏官
兵不可去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95-0298c.png
 左传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
 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
 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
司马虽掌兵军旅大事五官皆与
 杂说司马虽为掌兵之官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长
 咸有事焉冢宰征师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万民而
 治其政令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司寇泣戮于社
 胡康侯曰昔成王将崩令大臣相康王方是时亲掌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95-0298d.png
 兵者大公望之子伋也宰臣命仲桓南宫毛取二干
 戈虎贲百人于伋以逆嗣子伋虽掌兵非有宰臣之
 命不敢发也召公虽制命非二诸侯将命以往伋亦
 不承也兵权散主不偏属于一人可见矣此周公之
 制见诸行事者也
  纲领
   秋官
礼乐刑政所以同民心出治道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95-0299a.png
 乐记曰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
 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也
用刑当尽心不可轻易
 王制曰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
 不听附从轻赦从重凡制五刑必即天论邮罚丽于
 事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
 之意轮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95-0299b.png
 致其忠爱以尽之疑狱汎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
 大小之比以成之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于棘木之下大
 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
 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制刑凡作刑罚轻无赦刑
 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刑法不可轻制
 左传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疑于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95-0299c.png
 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
 争心也犹不可禁禦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
 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
 刑罚以威其淫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
 以务使之以和涖之以彊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
 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
 而不生祸乱民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则徵其
 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啇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95-0299d.png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
 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
 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
 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
 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
 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
 必多制其此之谓乎
有德礼则政刑在其中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95-0300a.png
 龟山杨氏曰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冇耻且格夫礼乐刑政四达
 而不悖而王道成矣先王非用政刑也书曰德惟善
 政则以德为政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则以礼用刑有
 德礼则政刑在其中矣兹其所以不悖欤
古人化民以德而不忍用刑后世则专用刑而不以德
 郑景望曰古之化民纯任德教刑虽设而圣人常有
 置而不用之意不幸而施于一人亦迟回惨怆不忍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95-0300b.png
 是人之独入吾刑也而况于多乎于是有迁民之法
 夫其迁之也盖别其顽弗友之民而即之礼义之邦
 薰之以教化已成之俗而变其朋类污染之习使枉
 者终以直恶者卒以善以并生于天地之间是圣人
 之心也舜之分北三苗周毖商顽民相去千馀载间
 其道盖出于一后世任德之论微不复有此政矣惟
 峻刀锯厉斧钺熟于民之耳目而奸愈不可胜则益
 不胜其忿至群聚而剿之举城邑而屠之馀忿犹未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95-0300c.png
 平曰是草木鸟兽之不若必将根薙而种狝之斯亦
 不仁甚矣夫以一性之善岂有不可化之理天为民
 而立君亦曰使无失其性彼冥然无知顽然不可训
 者岂其初固然哉是必有以致之矣圣人于天下之
 恶所以不敢忿疾而致其哀矜善救之方而孟子性
 善之论亦以救不人之祸也哉
先王用刑之意本欲生民
 张南轩曰孟子曰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先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95-0300d.png
 明刑法以示民本欲使之知所趋避是乃生之之道
 也而民有不幸而陷于法则不得已而加辟焉固将
 以遏止其流也是亦生道而已又况哀矜忠厚之意
 薰然存乎其间其为生意未尝有间断也若后世严
 刑峻法固不足道而其得情而喜与夫有果于疾恶
 之意一毫之萌则亦为失所谓生道者矣
典狱之官系民生死须是无一毫私意
 东莱曰大扺典狱之官民之死生系焉须是无一毫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95-0301a.png
 私意所言无非公理方可分付民之死生天德所谓
 至公无私之德到自作元命地位命是命令所制刑
 之命皆是一个元善不可复加之命方可后世多以
 典狱为法家贱士民之死生寄于不学无知之人和
 气不召乖气常有所以不能措天下于治盖掌刑之
 官代天行罚天讨有罪天所以整齐天下之民元不
 是自家事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敬五刑是专敬天理
 三德是或当用正直或当用刚克或当用柔克各得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95-0301b.png
 其当若不敬天命为害所逼为利所诱用刑必差须
 是置祸福于度外专敬天命刑无不得其当则民有
 措手足此所以培养根本故三代得天下以仁
狱者天下之命所以收人心召和气
 杂说立政周公说不可误于庶狱庶慎周公到此又
 说狱者盖狱者天下之命所以文王必明德慎罚收
 聚人心感召和气皆是狱离散人心感召乖气亦是
 狱以前说大抵事最重处只在狱故三代之得天下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95-0301c.png
 只在不嗜杀人秦之所以亡亦只是狱不谨惟是于
 用狱之际养得一个好生之德自此发将去方能尽
 得君德
 张南轩曰狱重事也钦恤之义著于虞书其命皋陶
 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盖古者刑罚之设教化未尝
 不存乎其中圣人之心固期于天下之无刑也孔子
 亦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使之至于无讼
 者其必有道矣周衰先王之意不传而其法日坏故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95-0301d.png
 又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夫得其情矣而继之以哀矜而勿喜则反本之虑深
 忠厚恻恒所以涵养斯民者为如何哉嗟呼推是心
 也使之至于无讼可也
刑施于德教之所不及
 黄氏曰先王之德使人畏而爱之畏之则寓于刑爱
 之则寓于教然而先王非欲使民畏之施于德教之
 不及而已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95-0302a.png
 
 
 
 
 
 
 
 
周礼集说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95-0302b.png
 
 
 
 
 
 
 
 周礼集说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