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惜抱轩文集五
 题跋
  孝经刊误书后
孝经非孔子所为书也而义出于孔氏盖曾子之徒所
述者耳朱子疑焉为之刊误夫古经传远诚不能无误
也然朱子所刊亦已甚耳夫其书有不可通者非本书
之失后人离合其章者之过而文有讹失不能明也汉
艺文志云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三章其曾子敢问章
为三章夫孝之常在于事亲立身而其极至于严父配
天故曾子敢问章义与首章之说相备朱子中庸章句
卷五 第 1b 页
以孔子言子臣弟友之常为费之小以舜文武周公之
孝为费之大夫孝经亦犹是已举中庸之言孝以释严
父配天之义则知圣人论孝必极于是以人子自尽之
实则匹夫啜菽而不为不足以其行于天下之量则为
帝王制礼乐皆备于孝之中故日义相备也子言天地
之性人为贵至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其辞尽矣
其下故亲生之膝下至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
礼自为一章以申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义也自以
顺则逆民无则焉至其仪不忒又为一章言君子苟不
能自慎其威仪而但以虚辞训民民必逆之而滋为凶
卷五 第 2a 页
德纵能得志于民而已实无礼以临之君子亦所弗贵
是以君子慎威仪一章以申非先王法服不敢服非法
言不敢道义也艺文志分三章是也而章首各有脱文
又训误为顺儒者观其发句言故言以遂联属之而以
子日字寘父子之道天性及不爱其亲之上则失其所
矣孝经后章之文多以广前章之义但非必以经传分
其次亦不必拘拘比附也若其辞有同于左传者盖此
固曾氏之书而左传传自曾申刘向别录记之矣意戓
为传时取辞于是未可知也不幸孝经之文讹脱不具
朱子觉此文义之不完反不如左氏之可通遂疑为袭
卷五 第 2b 页
左氏也其病亦由混合为章者过也若其首前儒所分
为七章者朱子合为一章则说诚善无以易矣夫儒者
有德行有言语文学苟非亚圣之才不能备也德行之
儒或疏于辞若坊记表记缁衣之类每一言毕辄引诗
书文以证之閒有不甚比附而强取者矣亦洙泗閒儒
者之习然也子思孟子然后不为是习至荀子则亦有
之矣孝经引诗书亦颇有然知其取义有疏密则可耳
而节去之恐未可也
  辨逸周书
世所传逸周书者汉艺文志载之六艺略尚书中但云
卷五 第 3a 页
周书七十二篇不云尚书之逸者云孔子所论百篇之
馀者刘向说也班氏不取识贤于向矣然吾谓班氏辨
此亦未审子贡曰文武之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
小虽小而所传诚文武道非诬也诬则奚取哉周之将
亡先王之典籍泯灭而里巷传闻异辞盖闻而识者无
知言裁辨之智不择当否而载之又附益以已之私说
吾意是周书之作去孔子时又远矣文武之道固坠矣
庄子言圣人之法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
是也此如箕子陈九畴及周礼所载庶官所守皆不容
不以数纪者若是书以数为纪之词乃至烦复不可胜
卷五 第 3b 页
记先王曷贵是哉吾固知其诬也其书虽颇有格言明
义或本于圣贤而閒杂以道家名法阴阳兵权谋之旨
程寤太子晋篇说尤怪诞殆非儒者所道校书者宜出
之六艺八之杂家乃为当耳宜依其本书名曰周书虽
与尚书周书名同不害也不当曰逸云逸则附之尚书

  读司马法六韬
世所有论兵书诚为周人作者惟孙武子耳而不必为
武自著若其馀皆伪而已任宏以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入兵权谋班固出之以入礼经太史公叹其闳廓深远
卷五 第 4a 页
则其书可知矣世所传者泛论用兵之意其辞庸甚不
足以言礼经亦不足言权谋也且仅有卷三耳汉艺文
志吴起四十八篇在兵权谋尉缭子三十一篇在兵形
埶今吴子仅三篇尉缭子二十四篇魏晋以后乃以笳
笛为军乐彼吴起安得云夜以金鼓笳笛为节乎苏明
允言起功过于孙武而著书顾草略不逮武不悟其书
伪也尉缭之书不能论兵形埶反杂商鞅形名之说盖
后人杂取苟以成书而已庄子载女商日横说之则以
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版六韬然则六韬之文必约
于诗书礼乐者也刘向班固皆列周史六韬于儒家且
卷五 第 4b 页
云惠襄之閒或云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然其为周史
之辞若周任史逸之言无疑也非言兵亦无与于太公
也今六韬徼取兵家之说附之太公而弥鄙陋周之权
曰钧不曰斤其于色曰元日黑日缁不曰乌晋宋齐梁
閒市井乃有乌衣乌帽语耳而今六韬乃曰斤曰乌余
尝谓周秦以降文辞高下差别颇易见世所谓古文尚
书者以他书事实證之其伪已不可逃然直不必论此
取其文展读不终卷而决知非古人所为矣盖古书亡
失多在汉献晋惠悯閒而好为伪者东晋以后人也唐
修隋书作艺文志不知古书之逸举司马法之类悉载
卷五 第 5a 页
之颜师古注汉书于六韬直以谓即今书此皆不足以
言识至韩退之乃识古书之正伪惜其于此数者未及
详言之也汉书刑法志所载古井田出车之法甚详其
文盖出于司马法与包咸注论语辞同也刑法志引其
文备故以六十四井出车一乘别以三十六井地当山
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合之则百井包咸引其辞
略故第言成出车一乘耳其原出一也作伪者其所见
书寡于为古文尚书者故举此及他经史明载之司马
法而并遗之
  辨贾谊新书
卷五 第 5b 页
贾生书不传久矣世所有云新书者妄人伪为者耳班
氏所载贾生之文条理通贯其辞甚伟及为伪作者分
晰不复成文而以陋辞联厕其閒是诚由妄人之谬非
传写之误也贾生陈疏言可为长太息者六而传内凡
有五事阙一吾意其一事言积贮班氏已取之入食货
志矣故传内不更载耳伪者不悟因汉诸侯王表有宫
室百官同制京师之语遂以此为长太息之一然贾生
疏云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已足该此义矣不得又别
为其一也夫天子母曰皇太后妻曰皇后诸侯王母曰
王太后妻日王后虽武昭以后抑损宗室终不改此制
卷五 第 6a 页
何尝为无别耶易王后曰妃自魏晋始作伪者魏晋后
人乃妄意汉制之必不可用耳若诸侯王相用黄金印
固为僭矣故五宗王世易为银印然吾以为此亦未为
巨害汉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银印青绶张苍以淮南
王相迁为御史大夫周昌以御史大夫降相赵高祖日
吾极知其左迁其时国相乃金印此正如随以来外官
章服官品虽崇而位绌于京职之卑品耳是亦何必为
太息哉要之汉初诸侯王用六国时王国之制故其在
国有与汉庭无别者若此若皇帝臣下称之曰陛下此
是秦制周末列国诸王所未有则汉诸侯王必不袭用
卷五 第 6b 页
秦皇帝之制而使其国臣称曰陛下而伪为贾生书及
之此必后人臆造非事实也真西山取新书是篇欲以
补贾生之疏吾是以为之辨若其文辞卑陋与贾生悬
绝不可为量则知文者可一见决矣
  读孙子
左氏序阖闾事无孙武太史公为列传言武以十三篇
见于阖闾余观之吴容有孙武者而十三篇非所著战
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
乘未有兴师十万者也况在阖闾乎田齐三晋既立为
侯臣乃称君曰主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是书所言皆
卷五 第 7a 页
战国事耳其用兵法乃秦人以虏使民法也不仁人之
言也然自是世言用兵者以为莫武若矣
  书货殖传后
世言司马子长因已被罪于汉不能自赎发愤而传货
殖余谓不然盖子长见其时天子不能以宁静淡薄先
海内无校于物之盈绌而以制度防礼俗之末流乃令
其民仿效淫侈去廉耻而逐利资贤士困于穷约素封
僭于君长又念里巷之徒逐取十一行至猥贱而盐铁
酒酤均输以帝王之富亲细民之役为足羞也故其言
曰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又次教诲之整齐之夫以无
卷五 第 7b 页
欲为心以礼教为术人胡弗宁国奚不富若乃怀贪欲
以竞黔首恨恨焉思所胜之用刻剥聚敛无益习俗之
靡使人徒自患其财怀促促不终日之虑户亡积贮物
力凋敝大乱之故由此始也故讥其贱以绳其贵察其
俗以见其政观其靡以知其敝此盖子长之志也且夫
人主之求利者固曷极哉方秦始皇统一区夏鞭箠夷
蛮雄略震乎当世及其伺睨牧长寡妇之赀奉匹夫匹
妇而如恐失其意促訾啜汁之行士且羞之矧天子之
贵乎鸣呼蔽于物者必逆于行其可嘅矣夫
  辨郑语
卷五 第 8a 页
太史公曰左邱失明厥有国语吾谓不然今左氏传非
尽邱明所录吾固论之矣若国语所载亦多为左传采
录而采之非必邱明也又其略载一国事者周鲁晋楚
而已若齐郑吴越首尾一事其体又异辑国语者随所
得繁简收之而郑语一篇吾疑其亦周语之文辑者别
出之者周自子朝之乱典籍散亡后之君子掇拾残阙
亦颇附会非实喜言神怪若周语房后为丹朱冯及是
篇龙漦之说何其诞耶夫褒姒之事郑桓公所亲见如
是篇史伯所述后世纪前代之辞非同时辞也郑桓公
周贤人也而谓寄贿诱虢郐取其地用小人倾诈之术
卷五 第 8b 页
且当西周时史伯恶能知周必东迁郑必从之哉此可
谓诬善之辞矣秦仲居幽王时仅一附庸不足云小国
而何以云国大造饰之词忘其时之不合以邱明君子
必不取也若郑人为郑语宜载有郑东建国后之事子
产引郑书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司马叔游引恶直丑正
实蕃有徒然则郑固有语辑国语者卒未得邪
  跋夏承碑
自汉以来为书者有隶书或又言八分书说者欲殊别
之辨之愈繁愈使人茫然不得所据吾谓八分止是隶
书耳卫恒四体书势古文篆隶草书四者而已明八分
卷五 第 9a 页
在隶内也然隶书自有三种之别秦与西汉官俗所用
犹未有波磔然不得谓之篆止是隶书其字形亦殊不
正真所谓取便徒隶者也是为其一东汉及魏则波磔
兴矣然尚无悬针之体是为其二自晋以来皆法羲献
有悬针垂露之别盖创始于汉末而大盛于二王以至
今日是为其三其閒貌别形殊真所谓变化如浮云者
然一以此三者统之则尽矣其中不容八分别为体也
蔡伯喈嫌世俗隶书苟简谬误正之以六书之义取于
篆隶之閒是谓八分盖所争者在笔画繁简得失之殊
而不在体势波磔之辨其谓之八分者既为隶体埶不
卷五 第 9b 页
容尽合篆理略用其十七八耳亦如颜元孙所云尽法
说文则下笔多碍者也故余尝云蔡伯喈为汉八分颜
鲁公书郎可云唐八分此与论笔法体势者远矣卫恒
云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王次仲未知何时人
然当在伯喈之前楷法者止言笔法之工拙与八分论
字形之正不与六义离合者无涉张怀瓘书断妄以次
仲为秦人又谓次仲作八分若以八分在隶外为一体
者果若是汉书六艺志中载六体书何以遗漏八分耶
欧阳公集古录凡汉碑字率呼为汉隶盖伯喈惟书石
经当为世则字形必合典正故取于八分其寻常作书
卷五 第 10a 页
亦或有出入况他人所书碑石舛失之字多矣其中纵
有能为八分者谓之汉隶终不为误若俗体汉隶苟谓
之八分乃是误也齐梁以下至唐人往往言分书真书
其分书乃指波磔而不悬针者聊与二王等真书为别
异此皆沿俗失其义不若欧公称汉隶之善世反谓欧
公误以八分为隶书可谓倒易是非也赵明诚云尝出
汉碑数本示一士人何者为八分何者为隶士人卒不
能别不知八分本未尝别于隶体也此夏承碑中作字
有甚得六义近篆者亦有从俗舛误者然从其多者论
之固愈于汉人他碑作字舛俗极甚者即谓此碑是八
卷五 第 10b 页
分书亦可但未知是伯喈所为不耳至若郑侨所云汉
石经是隶体八分夏承碑是篆体八分此乃不知而妄
说所谓使人茫然者也
  书考工记图后
休宁戴东原作考工记图余读之推考古制信多当然
意谓有未尽者东原释车曰轸谓之收此非也记日轸
之方也以象地也盖轸方六尺六寸记日参分车广之
一以为隧盖以二尺二寸为舆后其前也其广如轸而
深四尺四寸以设立木焉是为收诗曰小戎俴收毛公
曰收轸也谓舆深四尺四寸收于轸矣非谓轸名收也
卷五 第 11a 页
古者之尺小鞍之战綦毋张寓乘韩厥肘之使立于后
晋师入平阴获殖绰郭最衿甲坐中军之鼓下使轸深
四尺四寸而已此非四尺四寸所容也故收非轸也夫
车邸之四边为轸后轸无立木人所由登也轸三面有
立木者谓之軓记曰軓前十尺而策半之此前軓也版
之前于前軓者曰阴阴一而已少仪曰祭左右軓軓有
三面也古大车辕上附舆小车辀下附轴其既驾也辀
附轴者上离舆七寸揉而升之踰軓及衡不及軓七寸
而揉始焉故记曰軓中有灂今图谓軓为阴而揉辀自
軓始抑误矣舆上以一木再揉而曲为三横居前日式
卷五 第 11b 页
其馀舆上巨木皆日较记曰参分式围去一以为较围
又其馀细木为棂旁者曰轵前者日轛故横木其高平
于式而当式后较也注家谓之輢士輚车其崇者輢而
已大夫以上饰车衷甸重较輢上二尺二寸而设重较
焉左右衡较皆二立较皆三短其一修其二记日以其
隧之半为之较崇谓重较也天子重较则为缪龙荀子
日弥龙以养威也今戴君谓较輢不重者失之矣凡戴
君说考工车之失如此其自筑氏而下亦閒有然者然
其大体善者多矣余往时与东原同居四五月东原时
始属稿此书余不及与尽论也今疑义蓄余中不及见
卷五 第 12a 页
东原而正之矣是可惜也
  书夫子庙堂碑后
虞伯施夫子庙堂碑无建立年月观其文内盖武德九
年十二月建庙次年为贞观元年仲春庙成释菜又称
述太宗有视膳问安及空山尽漠等语则知立碑必在
李靖俘颉利之后高祖未崩以前而为之也当武后称
帝之时磨去唐字改题曰大周孔子庙堂之碑故前署
司徒相王旦书碑额后复有长安三年太岁癸酉金四
月壬辰水朔八日己亥木书凡二十一字黄山谷见荣
咨道家所藏旧拓本如此然史言是年三月相王罢为
卷五 第 12b 页
司徒矣不知史误耶或山谷所记四月字非耶贞观立
碑年月是时既磨去及文宗时祭酒冯审又请琢去大
周字及武后年号而元建碑之年竟不能知如今本是
也欧阳公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皆以此碑为武德九
年立盖失之是碑宋初已毁坏为王彦超再建文内及
金册斯误及字误为反荣光幕河幕字误为莫盖再建
时摹刻者失之耳石既非旧加又刓敝至今执是以论
伯施书法之妙远矣闻今安徽巡抚闵公家藏古拓残
文自集其字为纂言孔继涑为钩本勒石以一本赠余
余观之尚不如此石本伯施书虽浑厚而有锋锷王彦
卷五 第 13a 页
超摹刻山谷固云不厌人意矣若孔刻乃弥失之摸棱
尔但未见闵藏本不知究如何也曩时陈紫澜宫詹见
语云某王府有唐拓庙堂碑后进入 大内果然亦可
与山谷所见荣咨道家者抗行也
  何孺人节孝诗跋后
昔孔子删诗鄘风首柏舟之篇盖春秋之时礼教衰风
俗敝女子若共姜者鲜矣故圣人亟与之也其后风俗
益偷若鲁贞女淮阳陈孝妇之伦閒称于世及宋时儒
者申明礼义之说天下宗之至于今日女子皆知节行
之为美若柏舟之贤者多矣是何士大夫之德日衰于
卷五 第 13b 页
古而独女子之节有盛于周之末世也乾隆十五年礼
部议从江苏巡抚奏以天下为节妇者众不可尽予旌
表乃别定为格如格者乃旌表而女子之行或出于人
所难能不乔不及格有终不与于旌表者矣然其实足
以存教化美风俗君子乐得咏歌而称道之不系乎旌
与否也凤阳何太孺人少寡守节育其遗弧不乔孤子
夭自投于井家人救出之为立嗣嗣子长而又死卒抚
孤孙今武清令何君也与鼐为同年友京师士大夫以
孺人节行尤异多作歌诗以美之何君以视余诗曰无
忝尔所生夫孺人高行明节可以张之以风乎天下之
卷五 第 14a 页
士君子而况其子孙也哉然则孺人之遗教远矣
  刘念台先生淮南赋跋尾
右山阴刘念台先生淮南赋盖为宝应刘练江先生作
诔者也两先生之于为儒皆所谓笃行好学守死善道
者也其相为友有不仅直谅多闻之为益者矣当万历
中纪朝廷政治大坏念台先生方出而练江先生告归
于家然皆内进修其德而外系心于天下之事欲援手
以救斯民者念台先生以行人出使过䢴方欲见练江
先生而先生已没故其痛尤深次年使还又过䢴不胜
其悲私谥之曰贞修而作此赋因自书以贻其家人此
卷五 第 14b 页
卷是也乾隆乙酉秋练江先生之六世孙台拱携来江
宁出以示鼐读之使人感怀悽怆不能自已又念先六
世祖汀州府君与念台练江两先生皆万历辛丑进士
卒皆为名臣俯以通家之情仰增敬慕用敢识词于其
后云后学桐城姚鼐记
  方拗堂会试朱卷跋尾
乾隆三十六年会试余与南康谢蕴山编修并为同考
官蕴山得诗四房余得礼记二房皆居西序东向坐最
近时每共语得佳卷或持与观赏之今观察历城方君
坳堂出于蕴山之房余获读其文最先及填榜始知其
卷五 第 15a 页
名其后余病归久之来主江宁书院时蕴山既外授迁
河库道去江宁三百里坳堂观察亦来江南则居江宁
日夕相从出其会试朱卷见示余再读之因忆昔者兀
坐终晷握管披卷时欣时厌及获于诸贤聚居言笑之
状宛在目前计去今二十二年矣当时考官三人诸城
刘文正公长白观补亭尚书武进庄方耕侍郎皆已亡
同考官十八人及今存者余与谢观察外复四人而已
是科得才称最盛而当时登第烜赫有声若程鱼门周
书昌孔荭谷洪素人林于宣孔撝约辈今率已殒丧况
岁月悠悠又自是以往者乎因与坳堂语及怆然坳堂
卷五 第 15b 页
才行逾人不负科名是卷固宜为后世所宝贵而余顾
尤念者今昔之情也同考官旧制用蓝笔是科以
 皇太后万寿恩科易之以紫循用数科 升祔
之后复改从旧又是时试帖诗题在第二场房官以五
经分卷今则诗题移于第一场而房官无五经之名是
皆二十年中科场仪制之小变并记于是俾后考求故
事者知之
  十一世祖南安嘉禾诗卷跋后
先参政公当明中叶以给事中出知南安惠泽下流祥
嘏上应成化二年属县大庾有嘉禾之瑞一时文士多
卷五 第 16a 页
为歌咏凡数十篇而大庾蒋君铭为之序参政公既集
而刻之石又以其真迹藏于家阅今三百二十七年矣
所藏閒有零失弟壮亭收辑重装之凡得诗十六首仰
思先人仁贤清白之风无忘后嗣夙夜继绍之志然则
是卷也抂昔者为国祥抂今玆为家庆夫岂特文章翰
墨之事哉子孙其世宝诸
  梅二如古文题辞
吾郡潜山有张立斋先生者为人纯白清介举世閒埶
位利禄之事无以动其心者一以饬身稽古为事困而
不改耄而不倦真所谓君子儒也宣城梅文穆公第三
卷五 第 16b 页
子珍字二如学于立斋矫然以节行自持其人品盖似
其师立斋颇好为古文见二如古文喜以为胜已梅君
中庚午科副榜与鼐为同年然初不及相知君后从文
穆公居江宁乾隆四十三年鼐偶以事至江宁其时文
穆已薨于人家坐上一遇君而心重之然囱囱别去又
后十馀年鼐来主钟山书院则君已丧数年矣江宁人
每为鼐述君之贤思今不可复得也乾隆五十九年八
月见君弟继美始得君文读之果有高格清气异于世
之为文者然君不自意其早亡为文不自收拾继美钞
于散佚零乱之中得二十馀篇鼐取其尤善者别钞以
卷五 第 17a 页
付其家鼐家去潜山百二十里而不获见张先生唯其
文自先生存时已雕板得见然终以不遇其人为恨君
家世有德行文学自定九先生及文穆公所著书及文
集行于海内鼐具读之矣若君年四十而丧既无立斋
之寿以大著其名而文又未刻鼐苟非后至江宁乌知
君行之详及文之善哉君文太少似不足名集然世固
有钞取汉魏以来名人文数首辄以某集称者然则即
以君集刊行亦可也
  孙文介公殿试卷跋尾
武进孙文介公万历二十三年殿试对策卷公官礼部
卷五 第 17b 页
时自取出以藏于家嘉庆四年余于公从七世孙渊如
观察处得觐之贤哲翰墨虽寸纸足贵况其身所由始
仕而陈辞慷慨切直忠荩之志已见于此焉者乎文介
书法为世所称董华亭亦尝推之方其登第时年三十
一书犹未为甚工盖暮年笔力转进又踰于少壮之迹
然如公德修节立不愧始终书小艺不足论纵不能加
益于其少时亦何害乎卷内每行作三十二字凡乡会
试卷皆有横直朱丝行殿试卷但有直行而已推立制
之意盖以备士对策文有长短则字从而疏密无不可
者今时相习书殿试所对率行二十二字失为法之本
卷五 第 18a 页
卷五 第 19a 页
卷五 第 20a 页
卷五 第 1a 页
惜抱轩诗集五
 古体廿六首
  夜读
篝镫每夜读古人皆死矣而我百代下会其最深旨吟
讽至往复欲罢不可巳安得与之论谓我能知彼今世
缀文者异世亦如此念此衷悽恻泪下如铅水顾思文
载道筌蹄徒寄耳陋哉执此爱束缚作文士汝闻天籁
乎飘风满空起
  题汾州张太守墓庐图
三代重庙祀墦祭礼所略义谓迎精返宫室专神托藏
卷五 第 1b 页
欲弗得见岂事大兴作所以脩防封孔圣涕陨落邃古
墓不坟于义讵为薄自从秦汉来閟宫礼销铄厌祭不
迎尸同堂废特礿庙轻墓乃重阡表极华爚所以上陵
仪造自汉都雒仁孝既属玆福祐亦攸酢七略载相墓
魏晋称管郭大儒子朱子于焉颇采获固欲先灵安匪
系俗见缚张君少孝养节母处帏幕板舆迎入越风木
痛寥廓佳城犹未卜霜露走岩壑秉义谅无愆神感助
求索面势峰棱秀种树柏枞错郁郁气佳哉腼想幽灵
乐窀穸中妥依丙舍外营度在晋陶士行元功表衡霍
少日居浔阳牛眠藏父椁谅知神报德阴相启穷约期
卷五 第 2a 页
君功业隆异日登名爵善绩史备书墓庐事不削
  送胡豫生之山西赵城将访乃翁旧知
䢅朝雨歇石城水一挂江帆几千里邀君小立白门前
往事回头四十年章江寒渚丹枫落乃翁共坐滕王阁
诗情酒态天下豪旅舍生儿始绷缚汤饼众客閧登筵
硕果惟余迟入椁渥洼种卒成权奇见尔文章继翁作
贫交令我惭叔孙骏足怜君无伯乐承家弹铗向风尘
有母尸饔尚藜藿小仓亭户拓玻瓈败荷落桂沈秋泥
主人昨日会宾饮绿尊满捧青蛾低美人北士各有思
随众欢笑中含悽况到霜风河北岸襆被只馀僮仆伴
卷五 第 2b 页
太行地脊天下雄汾水秋风古来叹晋中小邑犹万家
往往车马能豪华贤令声名有遗思郎君憔悴宜矜嗟
我悲乃翁今不见衰盛人情孰无变男儿精金须百鍊
勉走尘埃莫辞倦岂有美若陈平乃贫贱
  书乐志论后
大功济一世富贵当崇高运会苟不逢引身入蓬蒿良
田及美宅诚免苦身劳既非先世遗求致宁非叨吾鄙
乐志论陈酒烹豚羔虽愈乾没徒未为肥遁豪不见陈
元龙床下卧此曹
  阙口阻风
卷五 第 3a 页
一出金陵郭两日北河口翻翻钟阜云背我逝苍狗试
曳市廛杖回饮王生酒墨香发笈外古色盈座右吴画
夺造化黄字耀星斗(上河王养中家观所藏书画甚富/吾尤爱山谷道人书子建诗及吴)
(仲圭夏/村图)乃知此淹留风伯意良厚自是饱挂帆卯行尝
及酉离家百里外故山当船首正及湖水阔忽起西风
吼引领吾徒羡衔尾来舸走停棹入菰蒲系缆向榆柳
老翁昼梦醒试一凭船牖遥山纷冶丽下水亦清浏鱼
艇夕阳边枫叶零霜后虽乏古墨妙景物亦希有行止
要不碍愠喜两无取默坐独成诗横肱进吾糗
  次日又阻风
卷五 第 3b 页
暮风声巳厉入夜尤汹汹有如九渊底怒起千斗龙吾
舟系树本几欲拔起从一夜枕席间镗 如金钟晨兴
无日晖四野云逢逢树叶下如雨栖鸟无复容岂必大
木窍空响自相舂吾舟一长年拥袖衣蒙茸小舟自后
来所受可百钟笑傲舞两棹踊跃升斜篷此怯岂非夫
彼勇诚可庸吾知任事难坐谭第恣胸假令吾操舟畏
葸恐更慵天道不能久既盈还当冲飘风明决止朝暾
望东峰迟行一日耳何必责犯锋吾取老聃言挫锐万
物宗
  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二首
卷五 第 4a 页
此身未作龟藏六扰扰人閒同一局春水常乘东下舠
霜林每引西还毂论材真似蒿蔚卑学道不如荑稗熟
先生伯仲才峻崇两角去天几一握文高万士喑无声
德盛千豪书可秃固应厮养皆人豪却愧雕镌加朽木
笥河巳叹火传薪使君今作凶年粟我从竹马试迎车
但觉谦衷弥粥粥咳唾小且出千珠事业闳宜安万屋
独思旧梦五十年那得从容发还绿
北临颍尾南灊六寿春邑据东南局英布倔起逮刘安
豪杰兴亡如转毂列仙曾授鸿宝方下客犹吟楚词熟
山川极盛在一朝钟离帝起乾符握自是萧条英俊无
卷五 第 4b 页
草木八公皆赭秃惟馀㬥桀多劫人每犯刑科俾荷木
先生欲革小人面上书先请调均粟夜犯霜风走旆旌
往问饥寒散饘粥诗书犹且待陶甄桴鼓岂教惊井屋
邻邦扰攘此安居淮甸麦丰桑柘绿
  酬释妙德
阇黎信耆宿貌古神清完如尚处榛狉未入今世间与
之论俗情钝若椎刺穿几昧马几足况识机械干见人
辄谈法不视憎喜颜科判舍经本诵解波澜翻剖晰义
微妙贤首及慈恩古说久蒙晦光明兴舌端乃知其中
利凛然持太渊闻者无愚知悟解增悲欢嗟我尝脩心
卷五 第 5a 页
勤在此生前自从一念失漂转来尘寰譬若乘蜀舟东
下三峡关迅忽造海壖矫首求西还溯流青天上得不
劳且艰爱师秉直心启子三昧门师亦喜我意不谓鄙
且顽相从宜不厌勿论暑与寒不待盛言说目击道巳

  许秋岩太守问耕图
先生伏首诸生日深耕疾耨惟研笔先生彯缨登玉堂
铺棻垂颖皆文章秉麾出作江东守欣戚时时念农亩
阴雨膏惟恐后期非种锄还去为莠男儿起任天下事
问舍求田非所志不恤四体昏作劳固将九域蒙吾利
卷五 第 5b 页
一朝回首望丘园岁见成功惟树艺君不见伏波将军
不世才中兴事业光云台营军瘴雾沈鸢地苦忆平生
季弟哀又不见北宋盛时君子达韩范富欧同禁闼偶
闻鹎鵊数声啼忽念陇头耕晓月此图有士何美髯丰
玉饥谷兹身兼系君节钺与华衮那容短褐从腰镰感
事抚躬成一叹写图非戏非为幻无人得喻使君怀官
舍把图时自玩我谓才难自古然士如麟角偶一焉教
民树艺且一事只今百务须旬宣慷慨建树穷岁月譬
如穮蓘亦有年志业精勤信诸已淮退早暮从诸天或
图麟阁或归田请君置此中情牵周公未遂明农志何
卷五 第 6a 页
况纷纷后世贤
  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王养中藏后有友仁自题/七言诗)
万山欲驾云飞去风雨江声挟东注波翻雨横客登楼
天地浑茫不知处藤厓高下县太阴霾雾冥濛露江树
飒飒风漂劲柯动急雨小停江浪涌低昂岛溆数舟行
寂寞鱼龙暮天恐楚江晴甸亦苍茫况值萧条风雨凉
山鬼含睇帝子怨海洲忽近吴天荒破墨氤氲载元气
胸前突出山川势不须惨淡拟形模元是分明出层次
君不见阿章早许元晖继楚山已进先皇秘此图卷末
复题诗南朝又见颠翁字父子峥嵘书画学江山慨叹
卷五 第 6b 页
迁移事五百年来江自流江城余亦澹淹留借来宝墨
流虹卷且慰无憀风雨秋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
我于江宁城始接冯君䫉萧静有古韵当座展圭瑁固
知其中异清绝远尘淖而今对此图睇视目增眊审知
为子真指说赖前告写真自古难神艺有深造点晴加
颊豪用意孰能到后世图太多往往杂仁暴卷轴纷牛
毛题咏乱蝉噪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昔贤缣素遗
穷辨极窔奥仓卒命俗工胡亦同众好想处山泽仪局
以入黉校士有笑吟披奠乃分臂臑学舍小如舟请邻
卷五 第 7a 页
仍祀灶谁知旷世怀天宇大哉謷抑郁无与言写图寔
寄傲工拙固勿论似否亦弗较譬若影罔两等是无持
操又若太虚云约略状旌纛与古写真意迹本不同蹈
此理如不然姑纵吾言耄雨霁天欲霜候迫风落帽邀
子野鹤态试鼓青溪棹一醉酬廪秋相对蘧然觉
  王麓台山水
幽谷苍苍拥烟树树底明流沙石布画中取势作低平
巳是人閒最高处倚谷崖石千万层嵚崟仰映天光澄
猿攀兽顾不可登石根砰隐谷风响崖后别盘幽径上
峰回径转山仍开畎有禾黍林松梅结构精舍当其隈
卷五 第 7b 页
更贯倒景出高嶂鬼神所会腾云台若凭绝顶眺万里
脱屣人间何有哉侍郎起家入华省贵仕何由造玆境
染豪兴至成此奇乃知妙悟通神领我昔孤藤极幽险
湿云常与襟裾染穷山或至绝赍粮日取溪毛供一啖
呼吸琼楼碧汉通近郭山溪皆可贬一往真当绝世尘
却来平地望高旻春秋郊野杂众宾此图于我情独亲
卧游虽慰平生意欲策衰慵更问津
  潇湘图(王宸画)
云霁出枫林烟深停水驿来往石崖间迷离竟朝夕欲
画猿啼声寒峰数重碧
卷五 第 8a 页
  赠孙雨窗
秋风吹荡秦淮白老翁独行成落魄故交死丧新知少
晚逢公子敬爱客牙签玉轴绫缥湘贯虹妙墨千金藏
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我如落叶枯桐峻
寒声时起无妍润莫愁湖上可怜春花柳宜君美才俊
何事爱我诗句奇往往耽吟烛花烬谓当四海同一情
更召木工急雕印桂花落尽黄花开我为扶筇时一来
念子严君连帅首心悯民忧走群部公子闭门止读书
不近少年亲老叟异哉公子今安有古有名家继前后
最子以方报琼玖
卷五 第 8b 页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余将渡江留书与之成六
  十六韵
敦牂岁三月桃李群飞花东望钟阜云风帆待江涯欲
发不能决挢首背负髽吾堂子昔登寒梅照檐牙子去
岁几何三见青草芽俄闻子将来笑口成喎斜望子翔
雁初祓稧今鸣笳敝庐长掩阖不闻扣马檛岂以积雨
多㰚舍限泥涂抑或恋厕牏日侍欣清嘉戒徒久易期
卒未成巾车吾行不可留子来日犹赊閒阔终不逢顾
念深咨嗟闻子官舍中弦管谢呕呀夜诵或鸣鸡昼披
逮昏鸦裁为五色文烂若开䢅霞元年求孝廉 诏纸
卷五 第 9a 页
颁南衙郡举尚遗贤有才为兔罝孑孑处士中灿灿金
居沙射宫万辟易一矢行拔靫我老又多疾析若枯苍
葭兀尔默终日短榻支僧跏食案废脱作毛羽哀刳𠜲
嘤闻求友声一一皆频伽唯有文字习痒不禁搔爬仰
惟圣有作岂以文矜夸奇丽光至今乃逾初日茄其中
矩矱存已足范奇邪后贤但有述敢拟作者姱譬若镂
之而画绘鸟兽蛇巧工弃常度拙工艺反加一失外形
体岂复中精华在昔明中叶才杰蹈高遐比拟诚太过
未失诗人葩蒙叟好异论舌端骋镆铘抑人为已名所
恶成创痂众士遭丰沛皎月沦昏蟆我朝王新城稍辨
卷五 第 9b 页
造汉槎才力未极闳要足裁淫哇岂意群儿愚乃敢横
疵瑕我观士腹中一俗乃症瘕束书都不观恣口如闹
蛙公安及竟陵齿冷诚非佳古今一邱貉讵可为择差
所贵士卓识不受众纷挐朗然秉独鉴岂必蓬生麻我
虽辨正涂才弱非骐骅愿子因吾说巨若瓞引瓜吾舍
倚龙眠青岚压闉阇中有太傅坟昔是公麟家子来我
虽去风景犹可誇试停行道骖拄策探㟏岈诵我前日
诗酌彼新焙茶清啸发岩中大胜谐筝琶吾曩游南昌
钜邑观闳奢显庆帝子阁西山明列娃去之四十年题
字行涎蜗子家有旧园吾迹荒蔓遮子往定忆吾北望
卷五 第 10a 页
天垂霞吾非山斗伦不诋排释迦颇与同好奇结友宜
仝叉秀句成见寄岂不珍朋蚆日月两驰轮形骇一栖
苴何暇竞一世口大身如椰卮言聊一放闭口终毗耶
耿耿遗子志母嫌吾道洿
  题谢蕴山方伯苏潭图
南昌山色如青玉下照澄江千里绿倚江都会贤俊居
各起亭台带修竹先生小园堂数弓聚书万卷花萼红
四方名士春秋同举觞吟啸于其中游赏年年情未足
世推丰玉兼饥谷使节东领黄河堤法冠北上太行麓
独于钱塘治绩多来旬再莅西湖曲杭州前后瞻苏公
卷五 第 10b 页
先生事与东坡同小园旧以苏潭命或疑前定天所通
谶占小数何足道先生本忆南康好因怀苏步作苏潭
更著新图写昔抱君不见安石东山在越中金陵亦托
东山号当时曾治循海装中原事定思一航威仪山泽
百世芳远述祖德何能忘功名卓越人间事自古男儿
悲故乡
  吊朱二亭(筼)
吾年垂七十四海故人少东望每思君如立云霞表往
昔朱子颍豪才起燕赵向我道君才五言几谢朓子颍
贫无食子亦家集蓼相从邗沟曲吟和觞清醥我时隔
卷五 第 11a 页
京师想见姣人僚丙申至江都遂得访窈窱其时子颍
贵冠盖颇丛绕君顾无所干陋巷闭门悄扣阖就谈诗
但觉风袅袅舟乏仲举同书绝巨源嬲独荷时见阿累
投珠玉皛惜哉近子舍摄提仅三肇我归子颍罢旧迹
如逝鸟一别二十年中未脱尘扰澄怀实愧君高与秋
旻杳子出谅不能吾游尚可绍行当一相就帆挂横江
淼昨得郎君书巳设韬练旐岂但悲友生问道苦不了
君疾正月初一榻儿女绕呼与告逝期屈指七日劋届
时一笑亡何尝贰寿夭衔哀远吊君谅为君所小那复
弄毫翰繁词报刘沼
卷五 第 11b 页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
侍郎诚意之子孙亦统御史风宪存自从弱冠登金门
湘东才子弟与昆拭砚濡毫书 国恩岂似犁眉少遭
乱晚逢真主犹忧烦诚意江南旧门阀侍郎四执江南
节研吐云霞霄汉间笔驱风雨蛟龙窟四海文章见师
表累代风流推继述内侍宁誇金氏貂传家惟奉郑公
笏竣使重当入金殿装橐依然藏一研 圣人前席或
咨猷史官舍墨裁佳传侍郎德业垂无穷砚也既久从
有功却顾江南老秃翁猥称当代一文雄岂知心气今
摇落况复逃禅文字空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
卷五 第 12a 页
自封
  登天平山观白云泉
万木塞㟏岈环岩抱秋静澄泓中一池导源仰幽夐压
顶累穹石侧足折微径略可半亩平深隐小潭莹酌口
识清甘烦虑豁开醒僧窗启绝壁远纳湖光净腼彼支
远智属此鱼鸟性谁与送归途松风澹遥听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
  上也
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矫
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灵隐
卷五 第 12b 页
古名寺所处实山跗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中空四
穿达立距疑神扶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造说固诡
异度形疑非诬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我从湖尾来
横𢧵乃西逾日薄桑阴閒舍舟入篮舆遂造飞来峰凿
刻多佛图题名自元丰指顾杂贤愚秋壑见子中(飞来/峰有)
(林希贾似/道等题名)想亦加邪歈发我一长叹舍之入僧庐琳宫
既巍杰巨镬中容车不识饭千僧中有龙象无万竹绕
一径登陟方萦纡幽谷微风来泠然寒肌肤俯视群山
卑乃知所立殊内湖而外江惊潮见天吴苍然浮数翠
未得其名呼略辨浙水东僧言萧山区仙人遗丹灶聊
卷五 第 13a 页
一窥其窬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徘徊未忍去曦影
俄西晡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怅怀幽兴极写托天
云孤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云栖寺作
万树纳幽光峰顶日初到寺楼人始启四岭鸟群噪钟
磬隐虚堂蔬水荐僧灶门与道人别径有脩篁导邅回
将出谷阴森犹入奥返瞻昨履地木末一峰冒玆生入
世网空王实先觉岂不被声闻所病无持操是以云栖
门坚持一佛号要取同趋归非谓异宗教眷焉顾其室
喟然发中悼焚和从一念系物沮高蹈既厌流俗靡岂
卷五 第 13b 页
耽山水乐终辞弱丧情属为知者道
  次韵荅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
我如行云向九州飘然一往不可留东南烟水一千里
挂帆曲转枫林秋西湖绝景四面好北客拄杖十日游
夜月披襟倚湖槛晓烟听橹摇湖舟朅往山深友麋鹿
归从水宿同凫鸥两君丰采古贤伯亦邀宾客探奇幽
孤山处士余所慕香山玉局君之俦四贤祠前共游舫
鱼蟹菱芡新登篝恪官事异元丰世岂开鱼钥贪林邱
斜阳欲尽旌旆返野人朝亦生离愁从来佳处不可尽
安用万壑穷两眸主人虽贤客当去径买轻舸随北流
卷五 第 14a 页
两君各示七言妙扣缶讵和编钟璆使君文章配旄节
漫士踪迹同漂沤敢期一事嗣前古培堤去葑仰令犹
想公更游水深阔倒浸南北山僧楼
  惠山寺观
御赐寺内王绂溪山渔隐卷歌
秋阴细雨梁溪前停舸往酌第二泉石岩偃仰神所窟
密林寒邃风泠然泉东穿过惠山寺我从拄杖寻幽异
山僧手持王绂卷语我前年寺中事火烬竹垆山房图
吏传 天府琳琅赐晃曜日月升虹霓山僧室内瞻
御题次看王画果神妙清深意境穷天倪山长水远合
卷五 第 14b 页
气势人家渔艇从幽栖武林溪口落花出西塞山外斜
阳低岂徒画师今莫跻盂端自喜非常蹊三处题诗两
番记宜升秘笈同璋圭我闻贞观天子求僧室闇槛兰
亭一朝失英主嗜好乃如此岂如缃缥宫庭出翰墨风
流异代情 明廷故实村氓述况记此间迎 翠华寄
畅园蒙频 驻𨆅不贤识小宜作歌大政元存史臣笔
  青华阁帖三卷绍兴御刻皆二王书后有释文余
  颇辨其误复跋一诗
苍颉始作书巳闻夜鬼哭官民信治察淳朴存有几何
况尚草法几牖骇蛇虺笔势取奔趋形体杂叆霼多寡
卷五 第 15a 页
乱马足左右错丁尾假如羲献存翰墨矜有斐试钳文
上下自读口亦悱儒者厌草书所识讵不韪伤哉宋南
渡国有存陈唏铁马苟临江所忧杭一苇柰何耽安燕
宫苑艳禯卉近拟大观年取法寔比匪镌工聚乐石名
帖启籯篚帝后各擅书亲释文如蚁吾今适无事旧册
陈几棐颇亦从俗嗜骧腾震瑰玮默对淹永日错昧暾
与朏旧释或得失吾说亦葑菲古帖残阙馀谁能诵娓
娓盍各陈小辨聊于博弈伟若夫大雅才自命则吾岂
  方天民(独觉)次韵余少在京师与朱竹君王禹卿
  酬和长句见赠又示病起五言用其病起韵荅之
卷五 第 15b 页
大哉天地化纵视忘形拘耳目乃可遗况识肥与臞将
适汾水阳首谒冰雪肤径淩天地度衽拂扶桑株俯短
龟鹤龄讵与蜉蝣殊圣凡本无隔妙道藏顽躯圣门讲
六经抑或营废居若论微言绝二者皆可吁陈鱼取乙
鬣顾己遗腴膴吾幼耽文章矻矻不知愚二十入京师
两汉希闳模斯文有先骥朱王骋高衢扬班以见待并
谓诩匪诬洒墨疾风雨往复竞裁觚投老自悯惜雕虫
稚子俱我弃良晚矣子取非过欤少小同研席里闬多
欢娱秋燕匹故人室存形影徂独君卧冬巷久病幸一
苏短日发长咏走馈逾苞苴我诵雪窗前意骤兴絷驹
卷五 第 16a 页
终愿超言象共子游虚无呵毫罢一笑升暾煌八区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
圣人不可作遗经启蒙愚大义乖复明实赖宋诸儒其
言若澹泊其旨乃膏腴我 朝百年来教学秉程朱博
闻强识士论经良补苴大小则有办岂谓循异涂柰何
习转胜意纵而辞诬竞言能汉学琐细搜残馀至宁取
谶纬而肆诋河图从风道后学才杰实唱于以异尚为
名圣学毋乃芜言多及大人周乱兆有初彼以不学敝
今学亦可虞嗟吾本孤立识谬才复拘抱志不得朋嘅
叹终田庐甥有吾家性礼部方升书才当为世用勉自
卷五 第 16b 页
正所趋矻矻校遗经用意宁投虚盛夏示我卷秋叶今
零株至道无变更景物乃须臾伪学纵有禁道德终昌
舒试观宋元间士盛东南隅以视后世贤人物诚何如
愿甥取吾说守拙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