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愿学集 卷五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a 页 WYG1294-01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愿学集卷五上
            明 邹元标 撰
  记
   圣像记
太和郭使君相奎督学蜀中寄余圣像一幅余肃将刻
于邑学宫盖余见名家子荡析离披说以眇论卒莫能
化长老乃悬其祖父像于庭南面临之其人潸然泪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b 页 WYG1294-0165b.png
怆然悔悟卒为善士今之学宫经义造士冀得醇儒阐
明圣真乃视为青紫荣禄之资既得志若刻冰镂脂无
当于用圣训谓何意欲使学者仰止而兴思也夫孝子
慈孙睹先世遗容必思其启处思其操存求无忝箕裘
洋洋兹像如在其上读其书淑其教当何如无愧圣门
矩矱圣门矩矱莫先于仁夫子自名曰为之不厌不厌
者仁也仁自孝弟始孟氏以孝弟括尧舜之道决机在
为不为之间人患不为尔为也而良心发越火燃泉达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a 页 WYG1294-0166a.png
谁得而禦之幼读赞圣诸词有以圣为天纵者我非生
而知之之说伪乎有谓生民未有者祖述尧舜之说诬
乎有以圣为绝德者圣人可学而至之说非乎心窃疑
之长闻大人之学至江汉秋阳之喻以为此足貌圣万
一近窥圣道本无染也何所于濯本无污也何待于洁
浑然无迹未始有洁白之见也夫子自名曰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曰空空如也愤故乐乐故空空此圣功吃𦂳
后人以为谦辞诬矣圣门得其宗者惟颜子仰钻瞻忽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b 页 WYG1294-0166b.png
亦既竭才卒叹曰从之末由学至于末由是岂以形像
窥圣奥者哉故曰颜氏之子其庶几乎又曰回也庶乎
屡空是谓见孔于卓学者从斯体究羹墙如见不然即
起夫子同堂比室其室则迩其人则远
   文江證道记
戊寅予寓贵阳有郁丞父过会稽曰令宜兴吴公子同
藉一言为吾儿地予谢曰流人为世忌讳不佞敢爱言
请益坚不得已肃一书往亡何得公报意直而壮视世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a 页 WYG1294-0166c.png
间巧宦阴阳其辞色者天壤予自遭贬后书可传者公
与南海王唯吾氏二人王名学曾官侍御光禄两以谏
罢予心严二君异众人言不足知人哉予起家公适起
调丰城往返江上得接公教公仪度丰硕望之知为钜
人言间凿凿先民风度虽在簿书中神超邃古往来论
心者吾师庐山先生吾犮定宇先生二先生器公甚远
以治行召入为御史一巡而归卧阳羡山中者十馀年
迩奉诏起家予私心安得借公为西江福利无几何果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b 页 WYG1294-0166d.png
得公予闻公至玉峡以小渔舲迓公江上坐谈甚具姑
记其大者公曰罗旴江作官皂隶亦讲学余曰此公精
神无处不到又曰闻旴江库不鐍官钱无纪任其散漫
予曰此传者过此老作郡县作两司所至民绾结如慈
父予尝见海内诸公为政赤身无世间相者此公一人新建
后发挥良知不落边见者亦此公一人世无知其学
路故妄传人耳此天人师也安可测量公曰然但今学
之流弊认欲为理以情为性以防检为桎梏以礼法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a 页 WYG1294-0167a.png
戏场滔滔江河莫知底止所以语悟者害人不浅若不
重修无有是处予稽首曰公言诚末世津梁中流砥柱
学诚当重修盘桓数日将别予告公曰后会难期敢爱
一言昨公语修悟双提世不可无此言若在公自度再
当有请公愕然曰何居予曰公行履笃实慥慥皓皓若
终日如此教人自有升堂者世间伶俐汉望鞭影者不
少夫天地间天自信天地自信地我自信我耳聪目明
手持足行心思睿知更有何事自堕地来何物不备无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b 页 WYG1294-0167b.png
故提一悟字已属谜语又提一修字亦属疑情夫道不
可造作也强造作之不可修持也强修持之世间有造
作有修持者即属形象有形象即有生灭凡人之审音
也必调弦之缓急而后音平能知无音之音琴可置又
奚调之有夫以调停之术为究竟实际则予不敢敢布
腹心同里俞定所公同年同盟幸出此證之邹生言有
当万一否姑为记以俟异曰
   太平府重修儒学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a 页 WYG1294-0167c.png
高皇帝廓清乾坤功冠隆古实肇基太平郡郡钱榖甲
兵疆域形势差杀各郡然风气淳庞圣善首及拟之汉
事则三辅股肱之邑云郡故有学创自青田刘公制颇
称善嗣凿池通桥地气宣泄规画加隆而岁久不无少
圮刺史陈公以名给谏出守是邦下车谒庙眺诸形势
慨然思复其旧苦力不支久之得窖中金若干公斥之
治城城完乃以羡更治黉宫实池夷洼隆左伏右后廓
前舒庙庑翼翼斋阁巍巍邦人士咏斯游斯歌曰我陈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b 页 WYG1294-0167d.png
公力也公欲诏诸人士以余固陋夙尝究心儒先糟粕
乃遣教官刘廷绶谒记于予予惟孔子至圣宪章文武
从周之训何娓娓言之不置盖忠质兼用周家道法最
为详盛故圣而孔子亦不能舍周他适余辈生当盛世
涵育圣化最久太平且为圣祖兴王之都余何庸援引
古谊树眇论以相高哉尝思我圣祖当戢戈橐矢之后
即以六谕训民曰孝曰敬曰睦曰训后曰安业曰无为
非大哉皇谟与往圣达德九经三物之旨相为彪炳即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a 页 WYG1294-0168a.png
诗书所称何加焉虽然达道有五行之者一也圣谕渊
涵郁而未发至肃皇始阐敬一之训揭之学宫实与六
谕相表里盖谓人心驰荡六飞难驭敬则定定则一一
则遇亲自孝遇长自敬遇邻自睦而训后安业无为非
一以贯之若网在纲珠在绳咸有条理非一一强而致
之也道化渐摩硕儒辈出河东主复性新会尚自然新
建以致良知为的而馀干则一于居敬穷理虽入门顿
渐不同要以味寻道腴上无负列圣菁莪之化远可溯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b 页 WYG1294-0168b.png
六经语孟之传则一今诸贤并列两庑元标尝恭诵今
上从祀之诏曰操修经济皆是实学夫非示人以为学
之的耶而世之学者尚操履视性命为幻妄谭性命鄙
伦常为赘疣家持坚白若聚讼然不相下不知圣人之
道如天如地无物不有亦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顾动
于意则昏耳若规规彼为得此为失安知伪得之中不
有真失乎彼为是此为非安知伪是之中不有真非乎
诸士弦诵其中宜思祖宗六谕之训敬一之旨先儒未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a 页 WYG1294-0168c.png
坠之绪一禀自然无动于意尊大明学术以翼我国家
鸿庞景祚于亿万斯年岂不休哉郡旧为太平路我朝
乃更置府宋儒云教人致却太平后某亦愿为太平民诸
人士顾名思义得无意是乎若曰吾言无甚高论而弁
髦之是孔不必从周而宪章为虚语也登孔之堂倍孔
之训是曰异学异学有高皇宪令在则吾岂敢陈公名
璧莆田人丁丑进士政追循良兹学政其大者
   弋阳县新建文庙并修儒学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b 页 WYG1294-0168d.png
弋阳在西江故绾闽越之交圭峰攒蹙溪水回环苞灵
挺秀代有奇硕盖居然文明胜区也邑学自嘉靖戊子
重修久且弗饬今上戊戌夏文庙忽颓诸学博屡请当
事者不得会司理江陵陈公以署篆至顾瞻庙宇鞠为
茂草不胜咨嗟乃召学博洎诸生熟筹之而终以诎于
力苦父老为过计会公并署郡篆廉郡藏羡金若干乃
意授诸生诸生请于守道汪公中丞夏公直指冯公佥
报曰可公遂领其事费不足则益以俸及锾金为役凡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a 页 WYG1294-0169a.png
五月而文庙告成事诸堂庑斋舍败者易旧者饬巍巍
峨峨民悦子来士歌棫朴盛矣予姻友胡君裘以孝廉署
邑教事及训导朱君某诸生某等书扺邹子曰裘不敏
无能以家学陶镕多士赖我陈公以教以式泽宫且用
是聿新诸青衿荷公德不敢忘愿子大夫记之予窃闻
古者建学不但导士以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仰之容
祭祀乡射养老之礼即政刑于是焉出盖民有两造咸
于斯质成诗曰在泮献囚正此之谓公典司肺石而先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b 页 WYG1294-0169b.png
德礼其亦有取于古人明刑弼教之馀意耶公可谓达
治本矣记曰刑者成也谓一成不可变又欲以成人德
达人才之谓也成周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曰六
德六行六艺故当时兔罝武夫足为王国腹心何其都
也我朝造士一仿成周懿范虽取士以言德行道艺之
士彬彬史册无论海宇即弋之先辈可睹记已盖弋之先
贤名硕淳深浑厚行即言言即行学即政政即学兢兢
一禀先民矩矱不敢越尺寸乃今时士所称茂颖者洸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a 页 WYG1294-0169c.png
洋变幻薄先圣之道为无当跳而越经常之外彼自诧
以为神奇使孟夫子而在其所谓诐淫邪遁生心害政
者不知何如或者谓为异教所乱徐取其言绎之彼教
家所不载大都从剽窃饾饤而入故处不足以缮性出
不足以致用所学谓何良足慨矣居今之时公私告匮
所至焦沸忧时之士不胜嫠恤予窃谓此不足忧惟士
习庞杂文词刺缪乱吾夫子之道政足忧耳夫吾夫子
之道如日中天庸德庸言无他奇也愚夫愚妇知能即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b 页 WYG1294-0169d.png
察乎天地赤子不虑不学即美大圣神知为入门止为
实地信之则不隔纤毫意之即相阻阂今之学以识为
知者有矣而晰于止之意者则寥寥焉陈公勖诸士者
得无有惕于是乎宫墙荒芜守土者之责今庙貌蔚然
圣道犹然榛塞纵其浸淫异说而莫之堤防则谁之咎
乎书曰庶顽谗说若不在是挞记恐后不在是者骋异
奇乱常典之谓即曰谗说古之人教专用严无非欲人
并生并育而近以一切苟简为务即士浸谗说上下相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a 页 WYG1294-0170a.png
蒙恬不为异提吾道之正衡纳诸士于皇路则胡君司
教者之责也其尚强勉率先诸士迪乃典常顺乃天则实
体愚夫愚妇知能何以察乎天地赤子不学不虑何以
即美大圣神优焉游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所谓大人之
学一旦恍然万物备我质千圣而不怍俟千祀而不惑
庶几无负公德意元标虽伏山泽乎夙仰三十二峰名
胜欲览葛溪馀风而诸士济济恂恂有能明先圣之道无
愧文节后进者岂独弋人士之幸亦斯世斯道之福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b 页 WYG1294-0170b.png
哉用记以俟
   南康星子县新建儒学记
星子故有学而近于市不称朝廷尊师养士至意刺史
闽中田公下车痛之乃捐俸谋更兹地学使汝虞朱公
闻而助洞租相其成庙堂斋阁聿然一新刺史日倡诸
士咏歌其中呼诸士曰士来夫自新建以擒濠功拂拭
兹土元勋讵不烂然宇宙哉顾其以良知树旌尔乡士
浸溺而不自觉斯不可无辨元晦山斗大儒包罗六经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a 页 WYG1294-0170c.png
搜剔百氏世禀承如蓍龟王氏一切弁髦之是操戈入
室也且知行两者譬之两轮阙一则毂不运耑耑曰知
是毂可无两轮也言甚辨诸士子镌布之余适赴南曹
公觞余开先寺理前说余质于公曰公以学者遵王离
朱之患哉顾世遵王者内鞬揣摩外缘见闻诘以良知
真宰茫然罔措彼所以学者非其真也使志而真诚一
禀良知不变晦翁复起当为揖让而世亦且赖之公是
余言余别登舟去邑令吴君某仰赞公志力任其事率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b 页 WYG1294-0170d.png
诸博士某诸生某俨然具衣冠谒余为记余少有志斯
道今跛蹩不能跬步其何以诏诸生终公卫道盛心第
余观今之志道者家珍素见人健私闻见闻不能协一
者群起攻之彼曰此异端此曰彼异端不知圣人之道
廓然大公此是乎彼非乎果且有是非乎圣人之道无
是也孟氏欲正人心曰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非有言
息之放之距之之谓也在明先圣之道故直指其要曰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夫大人巍巍荡荡人望而震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a 页 WYG1294-0171a.png
而赤子之心尽之盖赤子之心无思无为盎然天机不
事雕琢顺此者为大人为圣人存此者为君子为贤人
悖此者则其违禽兽不远程子曰人须是识其真心赤
子之心真心也学有得于真心千派万条若百川赴壑
恶乎同恶乎不同苟未明真心欲起而息之以言止言
譬抱薪止火亡益耳嗟乎真心岂外烁我哉一觉有馀
师焉诸士勉之无负刺史公猷念刺史性淳实而行端
确惓惓学校可谓急先务者昔田公锡出守睦州下车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b 页 WYG1294-0171b.png
建先圣祠兴学造士请颁国学群籍给诸生有诏褒答
史载以为美谈公岂其苗裔耶何政相类也
   星子县新迁儒学记
星子学故修于万历庚寅时方落成子以赴南比部舟
至田刺史率诸生请记去今廿馀年矣先是测景者谓
基弗宜诸生屡以闻当事者当事虑役重非得其人不
可迟回久之会楚王侯至诸生复申前请侯曰砥砺德
材诸生事也薪槱之责寔在司牧者昔文翁何如人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3a 页 WYG1294-0171c.png
而不佞敢自菲薄遂身其事相地得余家岭源自庐阜
蜿蜒而入前挹鼍州后枕五老皇祠郡庠峙于左右二
水㶁㶁汇入泮池由巽折而西崇塔巨浸适当其前居
然一奇观也地故属余太史旧宅后为陶司寇别业而
余闻盛举遂举以易旧址议成侯以闻郡大夫费公力
赞其成而守道葛公屺瞻遂捐二百金为倡工始于癸
丑冬至乙卯冬告成事自乐助外悉公捐俸并赎锾为
殿堂斋庑焕然一新诸生来游来咏曰匪我师侯不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3b 页 WYG1294-0171d.png
此则复相率遣予门人但孟皋等请记予忆昔记斯学
时田刺史剽剥新建甚酷而予以大人不失赤子一语
发之是时谓足以阐圣蕴万一近年老矣而觉不失之
义未尽详也夫不思不虑特为指其天然之妙然长而
情识参焉亦可语不失乎孟氏指四端在扩而充之始
足以保四海扩充者毫无情识之谓也故曰天地变化
草木蕃不然其不流为狂诞无忌者不少此不可为训
而矧曰治天下国家夫金出于沙经几炉冶始为精金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4a 页 WYG1294-0172a.png
玉出于璞经几雕琢始为良玉吾人真心经几动忍始
现全体指赤子发端则可而谓足以尽大人全体则世有
指一勺一沫以为全潮者不少此不可不绎也兹地为
周朱王三先生过化地予每入其境浑厚纯一之气烱
然心目故家遗俗衣冠在望西江求古之道兹郡其选
矣诸生之志于道本自天性而矧又有名贤酝酿之者
既深且久夫世每以科名多寡为盛衰此倒见也胡不
观俎豆两庑岂尽由科名起者倘有能植身缮性明吾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4b 页 WYG1294-0172b.png
夫子性与天道合一之旨文艺乃其馀耳豫章方藉以
为重奚论一邑登斯堂者开千古之目庶不负葛使君
费太守及令公德意始知予所告语者今昔无二意不
知有当否令公自幼服古有乡行起而服今官度田兴
废追古循良难更仆数兹学政其大者湖广麻城人
   新复巩昌府陇西县儒学记
南安郡邑学创者三百馀年会刘观察卑旧制湫隘乃
更万寿寺爽垲者时急于趋事郡狱蔽前鼓楼踞右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5a 页 WYG1294-0172c.png
暇深计以故自移学来无论科名寥寥即辟荐者不竟
用郡邑绅衿俱以为请先是闻于直指林公公欲从诸
士绅请而濒行会安成周观察至林公曰吾有念而时
不暇及易狱与鼓楼以新学使君责也亡何直指吉公
又临诸生如前请吉公又以属观察观察与诸郡邑守
相昕夕卜度狱可移而鼓楼事重难遽议一日率诸属
雩于故学宫改为万寿寺者址故吉登高而望诸峰参
差而稍易向则群峰耸秀意罔决闻西安曾元卿者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5b 页 WYG1294-0172d.png
形家言檄而致幕下卜旧学果吉啻易其向前挹桦林
珠联星灿渭水漳流并汇襟裾诸人士咸谓地灵昔閟
而今开岂天以相其成乎观察于是命官庀材鸠工以
院道及部堂诸所捐助者为倡而复蠲俸襄其成工始
于万历年月中为圣殿左府学右为县学言言翼翼宫
墙数仞诸生来游歌棫朴薪槱者踵相接也观察以事
不可无记乃致书以属犮人邹子邹子曰夫今以科名
多寡概学盛衰者非也十室之邑有一士昂昂颙颙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6a 页 WYG1294-0173a.png
可谓非盛而世之巍科膴仕联袂接踵为世指名者亦
可谓盛乎予闻古圣神继天立极不但后学蓍蔡即千
圣亦且上师之盖宓牺是已夫非兹郡邑所钟灵耶其
精蕴泄于图画先儒曰图虽无文终日言之不离乎是
予悬于斋阁者数十年馀以求所谓精蕴者一言且不
可得矧曰终日盖以象求之不得以画求之不得以奇
偶求之不得至以奇偶间求不得一日思圣人仰观俯
察后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通圣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6b 页 WYG1294-0173b.png
夫然后归而反求诸身始觉奇偶动静阴阳不在画而
在我乾之健者我自健也坤之顺者我自顺也坎陷艮
止震动巽入离丽兑悦悉自性显现圣人不过模写此
性使后人深思而自得耳后之圣人始从而卦之彖之
象之辞之皆后天语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于
人乎况于鬼神乎后天去先天已远而世有探古圣人
之蕴又从后天言辞下上使其去周孔时又远伏羲之
精蕴日之所幸天之明命人人具足反求诸身揖伏羲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7a 页 WYG1294-0173c.png
几席间是诸使君新学望诸生之德意也古圣人精蕴
已明出而治天下国家将无所不辨诸生勉乎哉观察
揽辔滇南以一身全阖省生灵今通国士女尸而祝之
口碑具在兹复为群人士覃敷文教如营家舍此国之
纯臣世之真儒也部使侍御诸公力襄其成弦声四沸
要荒邹鲁异日必有歌文或为宪章以昭德意是役也
提督则知府某效劳于下某某例得并书
   景东府新迁儒学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7b 页 WYG1294-0173d.png
尹子学孔匹马为贵州幕时余方坐戍往还甚浃折简
尹子曰子无司税无视篆善事上官无以夷方故有厌
心尹子具如旨官声大振三年上用御史疏尹从事贤
升景东别驾余时方召入为给事中复属尹子曰六诏
夙称雄藩五马亦从大夫愿无自满尹子至益用淬励
既已度田得民和乃周游黉序睹旧制弊陋旁皇咨嗟
曰余虽不类业荷上命有帅师之寄邦人文无论不得
企中州万一即且出滇诸郡下百步之内必有芳妍吾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8a 页 WYG1294-0174a.png
敢以不敏辱多士乃为诸士择师训诲又躬自相视得
偃武亭隙地一区坦夷周旷襟山抱流遂捐俸修启圣
祠土守陶淞指挥陶仁冯钦诏乡缙绅及诸生皆闻而
叹曰此故盛典而辱使君使君俸入几何遂庀材鸠工
殿门斋阁创建一新学成尹子升王官去诸士子有泣
送数千里者尹子归道文江执币告曰小子官虽浮于
资职事实不浮于官余利东土者惟度田兴学二事最
久远度田业有纪惟先生一言为我记学政使遐方士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8b 页 WYG1294-0174b.png
有所兴慕焉余闻夫子欲居九夷而以何陋答或人之
疑说者谓君子所居则化余窃谓九夷不同者地也无
王国无四裔皆同者此真性也同此父子同此慈爱同
此夫妇同此和睦同此兄弟同此友于未见与中国异
也若欲以文明之习化之是璞而琢之丝而染之擢其
性也夫贲岂不称至文哉夫子系贲曰白贲无咎圣人
之心槩可想见矣景东古柘南地纯白有贲之馀意完
尔璞无务而斲之全尔素无务而染之庶几哉无负尹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9a 页 WYG1294-0174c.png
子作新至意彼蒙乐澜沧耸峙淳滀诸士沭浴日月泳
涵圣泽己久亦有悟圣人何陋之旨乎悟则见孔于卓
予所深愿也夫蜀僻在蚕丛自文翁过化郁为名区尹
子志不减文翁不知景人有庶几蜀士应运而兴者乎
必有记斯典无涯余言特为之前驱云
   许州新修儒学记
许之称名职方氏者自春秋时然哉汉有事兹土以功
名显著者曰长公次公则称循吏矣宋则司马先生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9b 页 WYG1294-0174d.png
吾家忠公是皆明德大儒不规规以吏事名者我朝则
有文庄邵公邵公以宿学名儒出典方州所擘画不为
一世计泽皆可垂久远碑李长沙记中今数十年而又
有郑大夫公临大夫文庄里人诸美政一一如文庄故
事朔日坐诸生明伦堂商略秇文引之于道间集诸缙
绅问桑麻订道术大不落时趣其志远矣一日睹学舍
殿堂斋庑不治且久遂捐俸斥所自理赎羡以义民某
等董其事自甲寅春正月鸠工至三月告成财出于公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0a 页 WYG1294-0175a.png
役不繁民称焕然矣大夫未临州先有学正苏君州俊
常以学与诸士人会而吾门人萧鸣凤梁克勤佐之兹
三君睹大夫嘉志于学也益不胜感奋以大夫德意不
可諠也率诸生安业卢观礼卢成德王民化等持币走
使求记予惟世非无嘉意学政者然其志大半为诸生
青紫计此自父兄子弟所争趋不暇无待于人大夫自
少志大人学盖欲推所自得者以迪诸生俾履兹地兴
羹墙之思耳善言夫子莫如子贡以夫子道譬之宫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0b 页 WYG1294-0175b.png
谓不得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今诸生济济
锵锵由门而入祭礼射读之仪讲诵歌舞之容一俛思
间果得门入耶所谓美与富何物耶又曰性与天道不
可得闻岂性与天道即所谓美与富者耶性天而离文
章则为虚幻文章而外性天则为粗迹隐即显显即微
此子贡悟后语欲使学者默识而自得之非终不可得
而闻也圣门善学夫子者惟一颜子曰卓尔曰末由不可
尚已继颜氏者惟孟子以不虑而知为良知不学而能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1a 页 WYG1294-0175c.png
为良能是皆抉千圣之统绪以俟千百世不惑者天祚
有宋河洛程夫子起予最佩服识仁一书直入圣域曰识
得此体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夫以防检而存必以不防
检而亡以穷索而得必以不穷索而失发圣人之蕴者
伯子也诸生由伯子所谓识仁者一究心焉始知美富
非外烁我也天之与我者本自具足焉始得其门羹墙
见圣不然日泳游其中去吾夫子何啻千里此非大夫
公所望诸人士德意耶多士勉之常思尔乡仲弓潜身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1b 页 WYG1294-0175d.png
颖中能动天象能感瑞应能化盗贼此必有精修密行
为之感格流贯不然盛服先生所不能得者而仲弓尔
尔或者又谓其不闻道嗟乎不闻道如是闻道者又何如予
敢谓之末学哉上广厉学宫玺书时时下顾三十年前
奉行德意者失之刻至士人不敢卬首信眉兢兢救过
不暇近者亦失之大宽学使数年不一临至有不尊轨
训而泛驾者说者曰谨庠序之教大宽则废予谓谨者
非以法整齐之必有深入其心使之渐渍其中不自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2a 页 WYG1294-0176a.png
者此救世之善物也大夫与诸学博图之大夫名某某
无锡人庚戌进士学博苏州俊起家孝廉山西曲沃人
萧鸣凤江西龙泉人梁克勤山西武乡人俱恩贡敬系
之铭曰
新泽宫 继往圣 前有邵 后有郑 集鸿雁 民
攸定 薪槱广 身所令 帝鉴兹 需嘉命 碑嵬
峨 标美盛 告千祀 式仁政
   新淦县重修儒学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2b 页 WYG1294-0176b.png
新淦与吉州俱属湖西而其邑群峰卓诡川光明媚君
子勤礼惇信义小人淳庞盖亦名邦也予尝登其金川
馆与诸士游问淦之义诸言人人殊或曰兹地故有紫
淦山又相传为仙人炼丹而沙有金色遂名然皆不可
考诘学故在邑城左其原自中皂山迤逦而为东山又
蜿蜒而为学宫前峰郁郁青青秀色可餐形家谓邑故
胜而学犹胜顾学自修于宣德间将作不供颓败日甚
有司者辄相向嚄唶若无可如何会番禺曾公以名进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3a 页 WYG1294-0176c.png
士来令兹土公故慈祥政惇大体民安士诵日晋诸生
训之睹其状乃呼诸生曰行之不修二三子责学之不
治有司者治之遂奏记当道当道报可乃捐俸及赎锾
数百缗一不以烦民若门若堂若殿阁斋舍废者兴败
者饰焕然维新诸民惊而告曰吾侪小人子弟肄业其
中成兹钜工民若罔闻知不义而诸士议于校者曰
吾师成我所不斋心负师教者如日于是教谕邓子宗
故与予同戚里遣门人某以告邹子为记邹子曰侯可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3b 页 WYG1294-0176d.png
谓端政本矣夫今有司多传舍其邑惟期会簿书是急
得旦夕释去为幸侯新乃学既厥心力为永远计此非
有志兴古人之学者未易能也古人之学详在大学在
明明德一语天下有一人不明其德引为已责阿衡一
夫不获时予之辜故惟欲以斯道觉斯民阿衡之觉即
大学之所谓明夫明匪于明德之外别有增益也即从
其日用所由者而觉之耳古之为教笾豆簠簋之有仪
乡射饮酒之有度周旋折旋之有则非故繁为器数正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4a 页 WYG1294-0177a.png
欲使士由之而悟其所不可使知者夫不可使知惟民
则然非所望于士者迨今惟训诂制义是急俗学业已
蔽锢而既登仕籍辄为名场羁绁心目不开一闻是语
辄迂而笑之由之不知甘与凡民同科夫士而无志
天下国家则已有志天下国家者不知大人之学是欲
适北而南辕也必无幸矣大人之学人人咸备物物各
足譬之杲日丽天蔀屋毕照反身而诚明德自在顾不
知从事者溺于习俗不肯以身为世鹄而知从事者又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4b 页 WYG1294-0177b.png
柴于意识以见与世阂夫与世阂也而又安能与世有
济也大人者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不知人之我我之人
通天下国家为一身夫是之谓明明德是谓圣学之极
侯为尔多士愿者意在斯乎侯为陈公甫先生里人又
为予友杨少宰贞复同志褆躬清真笃实兴利剔蠹可
与名令伯仲诸懿行未叙兹特记学政云邓君惓惓
不忘侯美又不以予腐言为无当欲讨而训多士此其
意皆非今人所能及也训导某某皆襄厥成事例得并书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5a 页 WYG1294-0177c.png
   重修袁州府儒学记
予昔过袁睹其山川秀郁泽宫宏远入其堂一读旴江
记窃叹曰谭泽宫者率艳称旴江一记未至其宫若神
游其庭焉此地后先彪炳未必非旴江一击之力入我
明来凡几修矣而以年久殿堂斋庑颓圮日甚诸生某
等上状太守汪公公慨然曰是吾责也复上状当道诸
使君而捐所自赎锾计百有馀缗于是颓者起旧者新
学宫焕然学博林子若企偕诸生某等将汪使君命谒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5b 页 WYG1294-0177d.png
记于邹子邹子惟旴江一文即善为辞者亦多披靡矧
元某腐儒其何能为役惟是忆旴江昔所讽谕多士以
治与乱衡言欲诸生值乱而死忠死孝陈谊非不甚高
或有所激云然予窃谓良师帅训子弟也如姆母爱其
女然姆母训其子也居尝限以重关饰以佩玉即寝则
絓结其身既字于人惟告之曰无违夫子及采蘩采蘋
诸事而已必未尝教以截发割鼻斩指之事盖父母爱
其子也道其常常者天地之常经也万一事穷时危盖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6a 页 WYG1294-0178a.png
出于情之所不容已而势之莫可如何虽秉大义者时
扬搉一二以厉世磨钝然亦非贞轨彰教者所忍言也
故上古曰校曰序曰庠总归于明伦伦有五君子惟道
其常以故歌咏有章进退有度陶镕有方藩篱絓结何
周以密皆所以兴其志意束其筋骨镕其躁心归于中
和内而修身缮性由家而乡而国而天下斯学之实也
夫以节自见历世而不睹一焉顾近世之所以为学者
平日视泽宫为赘庞足终年不一至号颖敏者多拮据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6b 页 WYG1294-0178b.png
以博青紫既得青紫视前语如刍狗不知生平所期许
者谓何间有知吾之所业者徒为利禄计视古人明德
亲民之旨未万分之一欲窃有志焉则又从而姗笑之
而古人之学日荒袁代有闻人无华丽以荡心娱志其
之于道也直反掌耳学而闻道则不虚生不虚生必不
虚死临难而不可夺乃馀事耳多士勖之哉刺史(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7a 页 WYG1294-0178c.png
 
 
 
 
 
 
 
   庐陵县学新建文塔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7b 页 WYG1294-0178d.png
庐陵多士卜旧学吉囧卿刘公谋之先令漳浦胡公复
之而今建宁陈公至又相其成业有记三公又以学左
为下流宜树之镇乃为塔金几千缗民罔闻知皆二令
公拮据赎锾羡金及观察宁波丁公太守云台张公司
理毛公佐之而囧卿心孳孳为一国计俱良苦矣塔成
强记邹子邹子未习青乌家然窥其术于学有可取譬
焉曰龙龙者隆也若隐若约或见或伏突然而一脉贯
通始可议基吾儒自千圣至今一脉相传流衍者何异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8a 页 WYG1294-0179a.png
是曰堂必蔓衍宽平四山环抱而后可言止吾儒学聚
问辨宽居仁行括以知止一言何异是曰下流宜高即
竖塔意旨吾儒之障颓波柱中流千万人吾往者何异
是斯义也易备言之矣圣人作易俯以察于地理曰观
地之宜即乾缊可绎思焉乾六龙潜见飞跃惕亢归于
群龙无首群龙无首变化无馀矣又曰时乘六龙御天
又曰首出庶物盖惟首出而后庶物尽出其下庶物出
其下而后能乘六龙御天不然者以眇眇之躬当庶物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8b 页 WYG1294-0179b.png
交攻其孰能不波波斯流流斯荡荡斯罔制今之士不
荡而首出者几人绣其槃帨[言*翕][言*翕]訾訾惟惧不谐俗韵
则孤立之难既得志华涂在前吏议在后毁觚刓方以
逢世资则不变塞之难间有一二慕古道者声闻意识
递相缠缚则独往之难圣人之于民也出乎其类拔乎
其萃可生可死可贫可贱可夷狄患难不以死生荣辱
毁誉动念而后可言首出兹或二侯及囧卿望一国人
士意乎盖尝思堂堂有宋三百年文物礼乐天下匪我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9a 页 WYG1294-0179c.png
信国回天浴日三百年养士及诸儒峨冠博带居尝谭
说者成卮词矣又尝思使濂洛诸君子丁其季当何处
岂亦效今儒曰圣人无死地窃明哲保身义鼠服鸟窜
偷生幸免者为知杀身成仁者为矫激为沽名为不通
性命乎此其说荡而为祸犹非浅鲜故性命一也首出
者是谓御天若信国是已呜呼多士不信予言请观今
学左屹屹昂昂壁立万仞干霄拂云不屈不挠亘千百
年不变者何物乎故曰可以喻学侯与囧卿公不以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29b 页 WYG1294-0179d.png
狂言请碑于塔之阴丁公名继嗣浙江人癸未进士张
公名鸣鹗杭州人己丑进士毛公名堪苏州人戊戌进
士胡公名廷宴漳浦人乙未进士陈公名圭建宁人戊
戌进士囧卿刘公名日升邑人庚辰进士
   临湘县新修棂星门记
临湘学门重新盖邑令文君尚宾经纪其事观察某公
蠲金佐之成者令君走使数千里属元某为记予惟令
君敦庞笃实津津向道所以诏邑人士者必详予可无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0a 页 WYG1294-0180a.png
言啻其意良厚予不能无言予惟圣人之道有室有堂
有门室言奥有精微之义堂言中有高明之象而门则
有从入之义勇如子路闻善必行夫子但许之升堂而
以所立卓尔之颜子犹云未达一间则室概可想见矣
知足以知圣人之子贡曰得门者或寡故不睹宗庙之
美百官之富然不指美与富者何物它日但曰文章可
得而闻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岂所谓美与富者即文
章而不可得闻者即不得其门者耶夫子贡得圣人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0b 页 WYG1294-0180b.png
依归犹致外望之叹予侪去圣人数千百年徒于典籍宫
墙间见圣亦末矣其必有憬然而兴思者颜赐后愿学
孔子者惟一孟子其言曰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元某
谓善发圣人之蕴者惟孟子予欲一言以复令君予不
可得而言非不欲言不容言也诸君睹斯门一阖一辟
进之而堂又进之而室回思孰启之而孰由之可使由
之亦可使知之欤有知之者见吾夫子羹墙间矣
   泰和县重修明伦堂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1a 页 WYG1294-0180c.png
西昌故吉儒邑无论文献甲海以内即明德巨儒代不
乏人岂非巍然名区哉学故有堂旧额曰明德文信国
手泽存焉后更为明伦堂久圯弗治会司李宁波刘公
来署邑篆徘徊堂序叹曰是恶足居多士所得赎金悉
出鸠工更为新计明年宁国张侯觐归复叹曰此固司
牧事而廑使君猷念恶用令为又复斥赎金佐之先后
约费五百馀金未几刺史杭州张公至复捐半年俸以
助帑不由公役不烦民盖迄五月而告成事诸博士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1b 页 WYG1294-0180d.png
诸青衿走吉水谒记邹子邹子曰公与侯德意有目者
见之无俟缓颊顾汲汲新斯堂者其义可绎思焉书曰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
哉曰典与礼惇与庸与生俱生非外烁我也明伦者明
德在身我固有之也明庶物察人伦至舜极矣轲氏曰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夫顺性而动由仁义行者也作而
致其情行仁义者也明伦者明所谓顺性而行者耳盖
夫子尝云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知即明也然圣人不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2a 页 WYG1294-0181a.png
其不可使知遂已也党庠术序教之有地司徒宗伯教
之有人劳来匡直辅翼教之有方礼履之乐和之刑成
之其义归于使人自得而已盖善教者如春风披拂物
不知其然而然然后足以使人继其志而矫其偏夫圣
人岂故好为是不自逸哉圣人为子孝矣天下人有一未
能孝圣人曰是予不孝也乎况人性本自孝也圣人为
臣忠矣天下人有一不忠圣人曰是予不忠也乎矧人
性本自忠也圣人为弟恭交犮信矣天下人有一不恭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2b 页 WYG1294-0181b.png
不信曰是予不恭不信也乎矧人性本自恭与信也众
人以已为身而圣人以万物为身众人以一腔为心而
圣人以天下为心故曰圣人人伦之至也伦性也圣人
知性者也有一人之不协于极皆性之馀歉也有世道
之责者夫独能已于忧乎嗟乎是道也天地以之位日
月以之明江河以之流星辰以之丽鬼神以之幽而其义
本庸庸常也又经也上自天子以及庶人内自中国以
及蛮貊率未能有越是道者在天谓之命在人谓之心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3a 页 WYG1294-0181c.png
众人由之为道圣人修之为教皆是物也予独怪夫圣
人之教庸德是程大经是经而世之学者往往跳于经
常之外游情溟涬脱略名教自以为逃世网解天韬知
者谓之乱常谓之拂经夫拂经乱常者是曰邪慝圣教
所不容而德之贼也兹公与侯之所忧而新斯堂之义
也或曰爱亲敬兄盖自孩提之知已然果可为明伦乎
邹子曰赤子之心真性也长而因物有迁矣盖不与物
迁者圣人之尽性也缘情起识者众人之罔觉也今而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3b 页 WYG1294-0181d.png
有明所谓不因物有迁者乎予所愿学焉元标幼而肄
业斯堂长愧未践厥旨敬本父师生平之习传者以复
博士诸生之命而司李公与侯之属望诸士人或有当
万一云尔是役也董其事者邑楚府纪善郭君尚璿淮
府教授曾君文光思院副使陈学聪县尉鄢尚卿巡司
郭天仁而相其成者学谕应君某文君某桂君某诸生
康敏刘纯臣刘若庚胡坤萧景绍欧阳一举刘公名某
浙江宁波人张公名某泾县人俱壬辰进士诸德政别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4a 页 WYG1294-0182a.png
纪兹特载学政云
   清江公署新刻六经正义记
圣人尽性者也六经圣人尽性之书也性有体用体微
而用显微则动静往来之神未易以研几显则万事万
物之理未易以成务圣人通神明之德成天下之亹亹
得之心宣之口笔之书后世述之为经经常道也在天
谓之命在人谓之性由之为道修之为教父子亲君臣
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爱曰仁宜曰义履曰礼知曰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4b 页 WYG1294-0182b.png
信曰信皆是物也如日月丽天无所不照如江河行地
无所不流焕乎备矣圣真既远后儒辈出不得圣人之
心各以其意测圣人之言而圣人之道益晦山东民部
宋某氏笃志正学曾订学予乡李子某李子告之曰圣
人之道至平至易至简为注疏所晦惟刻六经正文诵
之其义自见今缙绅崇信异学至委吾道草莽反经谓
何宋君感其言敦请金陵同志李子某考订精覈遂捐
俸付剞劂流传海宇学者朝夕于斯始知圣人之言至平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5a 页 WYG1294-0182c.png
也无务以险测之至易也无务以难阻之至浅也无务
以深求之超然自得书言象意之表凡父兄所不能诏
师犮所不能授者豁然贯通如冰之融无复窒碍之患
矣宋君将代事去板留公署惧久而佚致书同予友冯
子某问记邹子俾后人无忘兹意邹子赧然者久之六
经炳若丹青予言又安能为后人地况世有勒金石名
琬琰者久且与草木澌灭殆尽竹简非有加于金石琬
琰而欲长存难矣凡天地间有形有象物也物则有成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5b 页 WYG1294-0182d.png
有坏无形无象性也性则无生无灭贯六经流行万古
惟此性尔吾党欲六经常明乎惟自明其性常存不息
而已闻先正云匹夫匹妇胸中自有全经夫易者易也
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吾倏而视倏而听倏而言动思虑
孰为之哉即易之变化也书言政事诗咏歌三礼之敬
春秋之褒贬其义虽宏演奥深然友于兄弟是亦为政
思而无邪可概三百吾心之肃即为礼吾心之是非即
为春秋所谓具有全经者非耶故曰夫妇愚不肖可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6a 页 WYG1294-0183a.png
知与能者性也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不知不能者性
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学者以经视六经开卷茫然以
身视六经万理咸备凡鼓如雷霆润如风雨代明如日
月错行如四时鸢飞鱼跃花卉瓦砾皆六经也皆我也
顾人日用不知耳日用不知经未尝亡予独怪寥寥数
千馀载一杂于注疏再夺于制义中有欲寻坠绪于万
一者则又横之以意见夫道为公道学为公学执一意
见以概道是何异从户牖而窥二曜之明执盆瓮而欲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6b 页 WYG1294-0183b.png
汲江河之深哉轲氏恶执一害道此又读六经者所当
知也宋君当舟车辐辏钱榖冗沓间加意正学其趋操
诚远生平师友切劘者愚言有当于心否乎宋君名某
山东镇海卫人己丑进士
   仁文书院记
县庠水流而东汇为鉴湖汪洋停蓄左有地隆然高阜
相传为盐仓岭续名东义仓仓徙入官创文江书院万
历庚辰江陵尽毁天下书院市地归民间海宁陈侯令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7a 页 WYG1294-0183c.png
兹邑谓余居湫隘以俸易而归余癸未余滥麈省垣以
复书院请上报曰可余折简归其地于侯已侯升比部
去兰溪石楼徐侯至余申之曰此故辱名礼让之场荆
莽蒙蘙久矣开兹堂奥以待来学其侯今日事乎幸无
让侯乃筮日庀材鸠工以义官娄世洁董其事为屋三
层缭以周垣翼以重廊视昔倍加壮丽名曰仁文书院
谓吾邑仁峰崒峍文水潆回馆介其间又取曾子辅仁
会友之旨令多士知所取裁侯甚盛美余谨握管为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7b 页 WYG1294-0183d.png
记记曰粤稽上古学校庠序上无异教下无异学樵钓
屠贩即人而道在即地而学寓书院古未有也有宋诸
大儒出阐明圣绪如白鹿鹅湖石鼓岳麓皆其过化名
区后踵其迹者书院遂遍域中亦仿党庠塾序馀意辅
学政之所未逮云盖学政废弛士师之所督责父兄之
所期盻子弟之所传颂惟佔毕是习稍一谭正学群相
讧哗以为是不利进取至书院非齐明盛服不临非仁
义不谭泳斯游斯有不赧然内愧勃然神悚回心向道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8a 页 WYG1294-0184a.png
者非夫也夫学难言矣夫子以正学为七十子依归得
其宗者莫如颜子观其问仁曰克已复礼为仁其自叙
曰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曰言仁则未尝及文曰博
文则未尝及仁兹得无岐而二之乎虽然夫子所谓仁
者非枯槁寂灭之谓义礼知信皆仁也宇宙之至文在
焉所谓文者非泛滥词章之谓视听言动皆文也吾心
之至仁生焉仁也者即性也礼也文之枢纽也三代而
下善学颜子者莫如程伯子曰学者先须识仁又曰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8b 页 WYG1294-0184b.png
须防检不须穷索存得便合有得而世之识仁者以穷
索为妙悟以防检为戒慎而仁逾远嗟乎非神明默识
之君子仁未易言矣汉高祖围鲁鲁诸儒讲诵弦歌不
辍故曰齐鲁文学自其天性余吉彬彬海内称为邹鲁
往学禁方炽独余吉不少变仁为己任继往开来吾于
诸君子有厚望焉元标进未得行斯学于朝退愿得行
斯道于野俾乡子弟孝友忠信雍雍翼翼庶上不负圣
天子明盛之世下不负良有司振作之美余眷眷欲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9a 页 WYG1294-0184c.png
斯地之意庶几其不孤也欤
   崇儒书院记
抚州海内名郡也其先多明德大儒如王荆国曾文定
陆文安伯仲吴草庐康斋诸先生者醇学粹行斯文岱
宗遐荒远裔且私淑而俎豆之矧其乡乎先是明水陈
公以学为郡人士倡曾祀象山二吴于临汝已旴江近
溪罗公至每会讲禅刹月馀别去诸缙绅继峰舒公愚
所陈公儆默曾公若士汤公后先议曰吾抚在宋黄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39b 页 WYG1294-0184d.png
斋氏创有南湖书院以开来学是时人材彬彬家有弦
诵今吾等寄迹招提谓先训何屡图恢复而议弗克就
顷侍御督学怀鲁周公归读礼暇时集诸耆硕究心名
理学博李公惟本布衣周子某徐子吉甫告于公曰昔
人谓工必有肆书院吾儒之肆也南湖淤塞不可复矣
临汝稍远东城闉下桥禅林方圮其东隅隙地背岘台
而面青云灵谷汝水金堤百雉回环左右几席间迹左
隅而宫之庶几复还有宋遗风乎周公乃告邑明府吴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0a 页 WYG1294-0185a.png
公吴公曰予以不榖牧兹土常惧无以化诲诸人士阐
幽迪后吾责也遂与周公捐金为倡周公复首捐田以
助来学郡刺史张公司理程公力赞其成暨缙绅诸生
咸乐从事聚材鸠工兴役于七月其规制临孔道为门
门东折而南为大门直甬道而上为堂后为祠甬道东
西为号舍悉南向左为阁为桥江水如带帆樯下上面
北为亭为圃池塘晻映竹树蔽亏顿还南湖伟观颜曰
崇儒书院夫以廿馀年不克就者不三月告成则吴公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0b 页 WYG1294-0185b.png
与学使之所感人者深也诸公将涓吉祀诸先生于堂
徐子吉甫持明府吴公侍御周公书及学博李公所志
书院颠末走吉水谒邹子元标为记元标怀古有志目
长足短方执笔徘徊间偶宿禅龛松风谡谡明月在天
忽梦肃刺迎一儒冠者面古眉庞曰吴康斋先生予请
曰伊周事业先生能否先生曰老矣惟启沃主德尚能
效力一二心喜而觉曰予方有事崇儒之委末就神交
名儒岂无意乎谨为之记记曰夫道一而已矣无圣无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1a 页 WYG1294-0185c.png
儒语体也有圣有儒语造也孟轲氏曰终条理者圣之
事也曰大而化之之谓圣曰终条理则必有所以始者
曰不可知则必有善信美大为之基者非圣学之正宗
欤夫子诏子夏为儒提衡君子小人二语儒本为君子
而复有小人赝出其间何哉圣道如天天体圆圆则不
可端倪儒学如地地体方方则不无廉隅盖常论儒至
有宋盛矣其弊至摸仿形迹之似卤莽自得之义象山
氏出直指本心不假修證足醒俗学之支离圣学至象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1b 页 WYG1294-0185d.png
山明矣其弊至以情识为性而放荡礼法之场康斋氏
出严毅方正师道自任足挽末俗之颓波乃世儒之宗
圣者一曰吾心明矣迹涉有为皆足以障性而碍道一
曰吾行敦矣语涉心性未免逃儒而入佛则意之过也视
二先生之教何如哉二先生者抚产也其知则圆其行则
方翊先圣而开来学功灼灼如是生其乡不知其教可
乎虽然圣其的也儒又希圣之梯也予读礼至儒行篇
其懿美未更仆数然曰自立曰特立曰独立曰刚毅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2a 页 WYG1294-0186a.png
执圣人语自立特立不一而足命儒之意槩可想见他
日又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象易之恒曰君子以立不
易方则立诚儒者居身之珍也夫所谓立者戴仁而行
抱义而处非礼弗履可贫可贱可生可死而不可辱六
七先生者其于圣体所见或全或微虽不能尽同然居
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不淫不移不屈则一而已圣人者
与乾坤而合德诸先生得易之恒者也恒其德洵足信
今而传后苟不恒其德恶足以共学而适道登斯堂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2b 页 WYG1294-0186b.png
愿勉旃哉知欲圆而崇效天行欲方而卑法地若儒行
阔略藉口圣真彻藩篱而毁廉隅无论不足以入圣而
害政害事良非浅鲜亦非诸君子重道崇儒之旨矣或
曰三陆孝友二吴笃实南丰有功六经粹然无疵独荆
国史有遗议何耶邹子曰荆公儒而无欲者也拜相之
日矢寒山以自老罢相之后托颓垣以终身徬徨尘垢
之外逍遥无为之业斯其人可得而磷淄耶当时为诸
人攻者惟新法耳新法之行荆国固失之骤新法之罢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3a 页 WYG1294-0186c.png
君实亦失之激急于罢者若以为弊政不可一日有而
今一一以为良法公固儒而有为者也身未执政天下
誉之不加信及既执政天下毁之不加阻彼其心视毁
誉如浮霭之往来太虚公又儒而自信者也六先生享
有令誉如无瑕之玉公犯众怒群猜如百炼之金其趣
操何后先殊焉且麟经绝响是非无凭久矣九原有作
执鞭吾所忻愿焉子于公又奚疑乡缙绅乐相厥成者
则瑞泉伍公龙津陈公谷南高公春江刘公养和谢公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3b 页 WYG1294-0186d.png
文台吴公望坪祝公念庭周公念初聂公继疏吴公诸
生某等予昔侍诸君子同官于朝今复同栖于野诸君
子慨然先哲示我周行可谓一世盛事予迂儒也于诸
先生学术徒啜其糟粕亡能有所发明谨为述其崖略
如此忆昔登太华望金临诸峰龙跃霄汉允矣仁贤都
会于他日当斋心而来跬武法席謦欬德音增所未闻
诸先生许我乎是为记
   匡山阳明先生书院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4a 页 WYG1294-0187a.png
葛使君屺瞻以邃学名儒由仪郎起拜浔阳观察提饬
纲纪吏民向风顾使君所殚精者在千古正学欲以此
自迪迪人一日由会城归式道州祠徘徊庭阶思元公
在宋为开钥大儒而我明文成学绍元公且昔擒逆献
俘率诸士勒石纪勋遗响犹振林木兹地不得一荐明
德景行谓何于是从浔阳南薰门下地得爽垲者名曰
小匡山为堂三中祀先生左曰讲堂右曰习堂翼以号
舍中为甬道前为门二台以眺远亭以昭旷五老群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4b 页 WYG1294-0187b.png
争逞奇于几筵间者目不暇接费不繁民役不踰时焕
然一吾道坛坫矣工始于壬子秋落成于癸丑夏诸生
肄业其中有晋而问新建学术事功优劣及太极良知
孰为同异使君所以剖晰其原于一者纚纚甚具复念
邹子腐儒伏首蓬蒿久于先生旨或有所测窥走使受
简为记予窃惟使君功在斯道千秋自有歌谣者兹役
无足以尽使君而先生教行海宇豫章人家尸户祝亦
不以兹祠为重轻使君意盖曰豫章祖述先生学者十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5a 页 WYG1294-0187c.png
而九兹地岂无闻知者在祀而思思而感发兴起彬彬
有闻亦吾道之休使君心也嗟乎学从则效影响入者
非真性也男儿七尺堕地天与真性烱烱不昧无凡无
圣无古无今百姓既不知而仁知者又失之过总由不
识自性不识自性由无真志无真志则真性不显真性
既显孰圣孰贤孰愚孰不肖凡所谓良知一脉直追元
公立跻圣域者不可言喻矣此又使君心也或曰上往
年从祀人于新建学唯唯否否何耶予曰此难口舌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5b 页 WYG1294-0187d.png
也先生学从刳心槁形中来不以知知不以识识易曰
乾知大始曰乾纯乎天则不藉人力坤犹二之矣乃世
肤儒未睹全潮徒向孤州野岸以一波一流谓可以尽
全潮之大有是理乎或又曰新安学在格物穷理先生
学似与之异何耶予曰晦翁所云穷至事物之理岂以
一身遗事物外而不之省究意盖曰直达天德上知有
几姑假筏以为人度夫以言识见解入者皆筏也其由
筏而能舍筏与否以俟知者此晦翁意也二先生宁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6a 页 WYG1294-0188a.png
异乎谨以复使君倘以为然请勒之碑阴与同志共扬
㩁焉忆予丙戌年谒道州祠池莲青青宛坐太极图中
时赋诗有乾坤负荷者谁子独立庭阶有所思之句今
虽老何年一俎豆匡山有闻使君教而毅然负荷二先
生之统者乎则使君之志不孤矣地不百里巍祠相望
诸人士何幸亲逢其盛必有赋薪槱荅使君者愿有闻
焉使君名寅亮字(阙/) 别号屺瞻浙江钱塘人辛丑进士
   郑溪书院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6b 页 WYG1294-0188b.png
今有人焉啼饥必与之食一不得食则毙有人焉号寒
必与之衣一不得衣则仆此人人所易知也倘有人语之
曰人不闻道不知学必有甚于饥寒者尔知之乎则人
之应之也唯唯否否惟真知学宁可饥寒而死不可不
闻道而生闻道即一日千古一息万年不闻道即百岁
亦与草木澌灭殆尽故曰逸居无教近于禽兽今人之
异于禽兽止此几希此几希之性与天地并垂与日月
并耀四时并序鬼神并吉凶上之为圣人次之为贤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7a 页 WYG1294-0188c.png
君子又次之为一乡善士皆此物也人知吾里贤哲彬
彬即一命士出而有为孰知得于学者深哉先是永新
少原余侯倡明新会于禾川诸在座者曰宁与永新兄
弟之国冠带之盟惜不得与其间众佥谓其邑人物淳
庞山川卓诡必有明德君子应时起者乃不久而今侍
御紫海龙公起公禀质清淑操行醇粹自为令以至巡
方皆以其学与士民相为煦沫金华西秦横渠六君子
之里士民之闻学也耳根既深未易感动咸服公无间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7b 页 WYG1294-0188d.png
言公之学可知已会公报命还朝乞归日与里父老子
弟游察其朴而易入也与之语学诸父老子弟听公教
指相率捐金助公创谭学馆于郑溪之墅万山崒峍一
水潆回雅称盛地明府某力襄其成申闻当道以为盛
事咸报可又率其子弟属予记予谓谭学于素所习闻
之地人非溺于意念则柴于见闻其入也常难谈学于
郑溪无意念见闻牿其天真其入也常易男儿戴天履
地天聪天明䀭而存焉为仁由已于已取之而已先儒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8a 页 WYG1294-0189a.png
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已认得为已何所不至诸君勉
哉真知不闻道有甚于饥寒者在必闻道而后为不虚
生非愧耻则志不奋非默识则神不潜非困心衡虑则
入不深学如大明处惇淳俗出为荩臣入其乡者如游
化国侍御之开来明德千万世与金华西秦横渠六君
子流风愈久愈新徵侍御之学出与处皆一致矣
   重新岳麓书院
司理陈君某署郡篆且期年士诵民悦政馀思岳麓先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8b 页 WYG1294-0189b.png
贤过化地诸名公时式临焉柰何任其颓圮而不治恐
无以继先志开来学乃捐俸及自理赎金庀材鸠工于
是祠宇前后庙堂斋舍焕然一新君思此役重恐将来
者委德意于草莽走使求邹子为记予忆庚辰辛巳间
江陵在事有诏尽毁天下书院诸凡先圣贤遗像捆而投
于江者盛服先生嚬蹙言曰祸及斯道吾道非耶予语
之曰子忧道之废耶夫道先天地而不老后天地而独
存者凡覆载雨露日月星辰人物礼仪威仪周旋进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9a 页 WYG1294-0189c.png
皆道也穷乡委巷边鄙瓯脱无一息不与道游岂以一
祠宇为兴废重轻有所待而兴必无所待而废岂道之
谓欤先生曰子之言道固尔尔然人之于道仁者见曰
仁知者见曰知百姓则日用不知圣贤不忍其陷于不
知也故多方以诱诲提撕之凡可以使之景从而触其
真心者将无不致其情如睹人之饥溺必思引而出之
安全之地然后其觉世之心始遂不然天之生圣贤也
视斯世一无足以动其心而上天生之之意孤矣予拜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49b 页 WYG1294-0189d.png
而服其言会予癸未起家备官掖垣奏言旧毁天下书
院伤道化蔑名教非所以维风淑世上报可而岳麓则
首报可中予归田且廿馀年常思率二三子徘徊兹地
寻朱张二先生遗迹于往训略一振起焉而又以世多
畏途无由亲睹其盛为歉而不知其倾颓若是倘非陈
君有千古之志即明诏许复竟与昔时境象何殊焉君
父子兄弟世以正学为箕裘其所佩服诸儒者深且笃
矣宜是典之重光也可为吾道庆矣予又忆当议复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0a 页 WYG1294-0190a.png
予谒大宗伯语曰天下诸名书院如岳麓白鹿嵩阳睢
阳诸胜境今幸一新然所以主张斯文不可无人愚意
从近郡邑年轮学博一人典其事而礼各邑有道术者
如昔周允升彪德美吴德夫诸君子辈岁挈诸弟子讲
肄其中春秋凡二祀则斯典可垂之永永不然吾惧莓
苔长狐鼠夜嗥也且宋时不有山长例乎大宗伯曰子
言良是会宗伯去不果今岂无司教者得尸其事乎予
并以系之记末读予文必有留心世道而不负陈君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0b 页 WYG1294-0190b.png
曰之举者元某虽老于兹地犹若梦寐见之冀与诸君
子一下上其间振二先生之泽于无涯也是役也主张
于上则有观察某公续至太守某公协力襄成则有二
守某公别驾某公皆以斯文为己任者例得并书
   正学书院记
灵壁即古虹州予门人钟叔和氏拜是邑长予折简曰
邑与洙泗伊迩我圣祖龙飞地涵泳圣涯浸灌深厚而
俗固质直右儒以子淳衷古行稍一振铎必有闻风而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1a 页 WYG1294-0190c.png
兴者叔和懔懔不溺于职事上下交孚声名畅茂稍间
从诸士请捐俸及锾金辟馆罗诸士肄业其中颜曰正
学书院中祀先师左右为号舍诸水汇池巽峰耸峙转
东南创文昌阁诸士来游来泳若身亲洙泗之境而与三
千七十子游于惟盛矣虽然以正学名馆得无意乎夫
正者邪之对有正则有邪今天地间何者为邪世儒必
举而归之二氏二氏书具在微辞奥旨皆洞抉性命之
精柱下片言夫子犹有取焉我圣祖亦谓其扶翊国运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1b 页 WYG1294-0190d.png
助流世教非浅眇以邪目二氏则束于教第吾儒中千
溪万径有不容不辨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识其真
心既得真心言皆糟粕乃有取陈言而俎豆之若射者
审的然虽亿则屡中入海算沙徒自困惫万物皆备于
我物岂外乎心岂内乎至一生瘁心格物视心与物犹
二之也间有惩逐末之弊曰致虚立本曰良知不知所
谓虚者即未发之中即天命之性非人力得而与其间
人力得而与其间窒而不灵矣所谓良知者不落知识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2a 页 WYG1294-0191a.png
不堕生灭不著意念以知是知非求者是生灭根也
嗟嗟正学不明久矣非学不明以意承之者之过也
先民不作吾将畴归乎昔夫子生周末尝宗尧舜宪
章文武矣书诵尧舜曰克明峻德诗诵文王曰缉熙
敬止大要以明明德于天下国家为极致天下人有
一人不明其德以为已之德未明也其心切故其责
重一生辙环鲁卫曹滕之墟皆此志也予少闻宋儒
有天地立心生民立命语未竟其旨研磨之久叨天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2b 页 WYG1294-0191b.png
之灵始知天地无心以生民之命为心天地心无所
寄故不得不举而归之人人非此无以为学非圣学
无以开太平中庸论中和必归之位育而至诚尽性
必以尽人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为极致然俯仰乾
坤今古几人近䌷绎我圣祖御集不觉手舞足蹈即
我夫子复生舍圣祖孰为祖述孰为宪章乎忆自有
元以来教化废弛大道晦而弗彰赖我圣祖皇纮再
整日月重新为生民立命即尧舜禹汤当为揖让仁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3a 页 WYG1294-0191c.png
孝卫道之训炳若日星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
而不相悖视诸儒暖暖姝姝守一家自鸣者径庭矣学
者大人之学非一身一人能私道者天下万世之大道
非一世一家能私今诸士生斯萃斯入孝出弟谨言慎
行随其分量所及不忍以一念一事伤天地之和隘吾
明德之量实见天壤间惟此道为最大无有对待亦惟
此学为最乐无有移易昔人云羹墙见尧即几席见我
圣祖何难焉是谓正学殊不负钟君造士德意予久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3b 页 WYG1294-0191d.png
田亩无所用之生平于此学不敢视为赘疣他日策杖
来听弦歌诸士得无以正学勖我者乎用记以俟落成
年月及督工人员别有记
   明新书院记
禾川余侯嘉与邑人士黾勉明德吉郡诸缙绅先生知
学者侯皆礼而致之丁酉春予始获偕诸长老同盟至
是日簪裾云集歌咏盈野盛矣会罢各充然有得谓昔
兴文馆僻而不便来学请更诸爽垲者侯乃以旧黉宫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4a 页 WYG1294-0192a.png
隙地新辟公馆者分其一请于当道当道报曰可颜曰
明新书院侯意盖曰当兹大明盛际真儒辈出一洗俗
学而我新民获闻所未闻有不争自濯磨以耀于光明
者非夫也从兹愈明愈新浸昌浸盛上溯列圣之传迩
继刘甘尹颜乡先达名儒遗风处为纯儒良民出为荩
臣弼士兹吾司牧者属望尔新人士深意乎侯乃以书
问记邹子邹子茫无以应侯属之坚邹子非不欲言吉
学之难言久矣谭学寡见眇闻之地则惺然听久之瞿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4b 页 WYG1294-0192b.png
然顾化谭学于吉譬之海游者归而诧巨海奇观于江
滨之叟叟执其河以为常拒而不信忘其海之大也盖
尝论先儒诱人入道偶施筏以渡迷津而宋儒曰体认
天理致知格物明儒曰主静曰致良知皆欲人由筏登
岸非谓筏即岸也吾吉在宋诸儒无论我明自新建一
倡良知传诵十室而九叩其所谓良知不过曰知是知
非而已即有深造者曰胸中烱烱是已今而诘之曰何
以明何以新不过曰不昧良知是已呜呼彼方自以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5a 页 WYG1294-0192c.png
是吾谓其非则必与吾角其不入宜也不知知是知非
识而非知也烱烱不昧生而复灭也夫悬象著明孰踰
二曜而万物新故相因生者生化者化造物之明与新
如是诗人欲形容之不可得但曰于穆不已不已者是
何物乎诸君欲自明自新知所以明与新者又何物耶
吾即欲以口语之倘未语则无闻矣吾即欲以手示之
倘未示则无见矣夫理由色显是假借也机由人发非
真修也真修者不以有人而作不以无人而辍不以独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5b 页 WYG1294-0192d.png
而隐不以显而彰有人于此身苦冻凓望火室止足焉
虽寒有济然所止既去寒凓依然故凡有所假借于外
于人者是望火室而热非自明与新者也能知万物皆
我反身而诚身承千古之绪而不堕言识者有其人乎
某且下拜心师之矣姑记以俟知者某生平困衡学无
驻足自知甚晰然生平不敢逐队良知影谭以眯心并
以眯人聊述崖略如此诸君岂无俾元标之明且新者
乎侯以学为政即明即新即新即明身且有之复捐俸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6a 页 WYG1294-0193a.png
置学田若干另勒碑阴兹特载其大者侯名𢡟衡字持
国婺源人壬辰进士
   凤池书院记
予宗兄元忠氏拜增城令过予留都衙斋谭令事曰予
啻闵闵修其职事罔敢徼名钓誉苟利于民即上罔知
吾何伤不过弃簪绂归耳宁损乃公心乎予闻而壮之
君令且五六年两以计过予文江得闻君令状大都如
所自语君最喜谈者泽宫造士及书院讨多士而训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6b 页 WYG1294-0193b.png
则喜见眉宇乃绘图而示予曰斯龟峰铺遗址隙于学
左有年而诸士苦肄业无所予乃捐俸而辟之计所费
数百缗大都蠲羡及锾金而诸上司所助修者十之一
耳中颜曰凤池书院左为敬修轩右为尚犮轩飞甍连
础巍巍峨峨每邑人士来游来诵咸各有攸居君之所
以勉邑人士可谓详且尽矣世之为吏者大都徼上意
以为的其庸者期会簿书最下则与民角利为囊橐计
如君者可谓世之循吏非耶虽然世以作士为名高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7a 页 WYG1294-0193c.png
尽教之以媒青紫为后日地而君颜其堂曰作圣曰斯
文千古则所以期诸人士者非词章诵读之末青紫温
饱之图已也盖曰邑人士岂无掇巍科跻膴仕其人然无
异草木飘风好音过耳百世之下至有入其里不知其
姓名以是知学固自有真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万世
之下闻其风犹使之兴起是恶可弗学哉功崇惟志缉
熙惟敬君复以崇志敬修名轩宛然示诸生以入圣之要
矣诸士勉之志非激昂之谓也先儒曰今古几人有志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7b 页 WYG1294-0193d.png
敬非勉强之谓也先儒曰天地之道敬而已嗟乎志与
敬岂世儒以知识情识当者可比论哉弘嘉间以学为
海内嚆矢者东越与增城东越曰致良知而增城曰随
处体认天理说者如两持然不知知之与天理致之与
体认同耶异耶夫外天理而为良知知必不良外良知
而言天理理属于人后之学者是皆以意窥二先生之
奥者也诸生登斯堂者有能觉天理之绪馀有湛先生
其人者出于其间斯不负吾家作士之意而斯地亦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8a 页 WYG1294-0194a.png
有荣矣夫元气之布濩于天壤者何地无贤必有相续
于无艾者予谨拭目以俟矣落成年月及督工人氏别
有纪
   同仁书院记
督学刘达可氏吉郡人也其尊人刺史公寓潜遂居潜
自滇归惟以明道为事捐俸辟馆时集同志颜曰同仁
且学且教屡有书文江之滨属邹子为记邹子盖尝与
达可同官爽鸠氏以学相勖谊不可辞谨为之记曰昔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8b 页 WYG1294-0194b.png
夫子设教多术矣有言孝者有言性者有言敬者其说
不同独言仁之旨不一而足后世儒者遂以夫子之学
惟仁为宗至宋儒辈出曰识仁曰体仁曰求仁皆兢兢
遵洙泗遗矩而不敢悖尺寸不知夫子所谓仁者欲人
自得其本心耳苟得本心侔六合通万古千圣之心皆
我之心仁不必言不得其心曰识曰体曰求未能以巳
合彼去仁之旨愈远达可其旨在斯乎以我之仁同于
人是分我所有与之不知人自有也以人之仁同于我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9a 页 WYG1294-0194c.png
是分人所有以与我不知我固有之也以爱之理为同
仁爱仁之一端也以万物一体为同仁世借一体之说
而卑论侪俗者不少也然则将何说之归夫子曰仁者
人也识仁即人人即仁则海以内海以外千百世之上
千百世之下无知愚无贤否无贵贱恶乎同恶乎不同
其说尝辨于易书矣易之同人曰于野亨利涉大川利
君子贞于野者无然畔援空洞无涯之谓也君子者正
也故曰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至同人于门于宗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59b 页 WYG1294-0194d.png
郊而一曰无咎一曰吝一曰志未得则以其有域也书
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
主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非
知仁者不足语此盖必如是而后可语同仁之旨登斯
堂者门耶宗耶郊耶作好作恶耶偏耶党耶反侧耶可惕然
思矣楚故有岳麓石鼓诸院有先贤之遗迹在焉予盖
将次第访之而及同仁谨书肤见勒之碑阴以当请事
 愿学集卷五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愿学集卷五下
            明 邹元标 撰
  记
   泷江书院记
泷江自宋欧文忠出而显至文山先生大显入我明刘
文介钱文肃彭王二殿撰张兼素而重光入其乡群山
岞㟧插霄一水潆抱三狮雄踞江介渔人驾舴艋入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0b 页
武陵桃源不复知有人间世也者接其人皆负气岸腹
便便谭古先事如数家珍问其俗孝弟力田皆矜重阀
阅故吉邑推礼教信义惟是乡最予过而美之问今昔
隆替状乃晋诸生言曰夫尔乡先辈名重千秋其灵倘
有知乎所盼望后学者不浅今尔尔非学之不懋则振
厉者无方乃进诸父老曰夫美玉不琢不成文彩诸士
为美玉者济济而父老任其学不督责间督责不示之
的使知所宗亦恶所称善教愚意仿古社遗意祀诸大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1a 页
儒其中令诸生肄业岁序祠祀其间俾知所师承可乎
诸父老曰此予夙志也遂庀材鸠工不期告成事祀日
冠裳济济即三代威仪不加此矣诸父老曰惟先生一
言记之俾后学知所向往邹子谨拜手而言曰风之不
振吾等之责学之不懋则谁之责欤夫学难言矣一变
而注疏再变而制义而学愈漓语以制义外有正学彼
必不吾信而今诸士之至止也入必由门门必至堂堂
必入室夫学亦有门有堂有室而知其入门也宗庙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1b 页
美百官之富其堂奥也曰入室则非达天德未易语此
夫子三千之徒惟恐有闻如由止升堂而未入室所称
入室仅仅一颜子颜子之学一则曰如愚一则曰卓尔
愚与卓尔是何物哉盖可以心悟不可以言传余故曰
难言也余乡前辈多尊濂洛七闽为矩矱近新建一倡
始知糟粕前闻不知新建所谓知盖经兵戈抢攘百折
而证之今之所谓知者特其入门端倪而所云良知犹
属对封有对封则落知识落知识则有生灭有生灭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2a 页
不足以言室去新建之旨亦何远夫以拟议影响推测
为知则又不如濂洛诸儒矩矱犹不失先圣礼传万一
是乡故崇礼教倘有由礼卑而溯知崇知成性存存者
固予所愿见而诸先辈及予属望尔等绍述之意亦不
虚矣诸佐助姓氏具别碑
   黟县天中书院记
黟故新安岩邑建馆以学则自韩子梦鹏李子希士汪
子宗讯寔纲纪之给諌德兴祝石林至而颜之曰天中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2b 页
书院时为阳月节届天中又南当午午文明象祝子意
在此越数年黟人士偕汪子宗讯求予记予晋汪子语
之曰祝君属望邑人士意良殷哉言人必本之圣言道
必本之天天而曰中九纮八埏悉会于极子试言天义
何居汪子起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曰为物不二不
二足以尽天予曰不二者何物子试语来汪子默然乃
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生与行足以尽天予曰
寒暑灾祥憔悴枯槁有时不行不生者天乎汪子又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3a 页
能荅予乃晋汪子曰天难言哉谓时行物生天无言可
谓为物不二天有言亦可天道非远降监于人故曰天
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能知自视自听可知天矣
而世有戴盆望天者语以盆之上有天拒不信设有语
之曰去其盆见天矣有坐井窥牖以望天者语以井牖
外之天拒不信设有人语之曰出户越井天自广大矣
嗟乎世之学子矜庄严哆辨博自矜一知饰一行誇一
见皆戴盆坐井居牖之流有能超然常伸首出庶物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3b 页
乎诸士勉之时至丰盛矣而丰蔀丰沛谁则蔽之见斗
见沫去天益远丰之不可恃如此当硗瘠之乡无纷华
靡丽荡其心志之道也甚易新安夙以素封闻处丰豫
之地虽欲不自丰不可得也语云以约失之者鲜约要
也又简也约则濯濯皓皓无以尚之之道也直反掌耳
不然聚族谭道犹堕世趋以身为壑不知寘于丛棘允
无昂首之期即天日临之沉埋自如予虽未与诸公面
嘉诸君勃然有兴故以质言进亦以见天之可畏也馆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4a 页
成于某年某月计费金若干缗效劳乐助诸钜姓及同
志别有纪
   兴安岑阳书院碑记
兴安故为镇自肃庙时始创为邑后先莅兹土者视为
瓯脱民苦无因浙孝丰郎侯来一振起而新之民用大
悦三年议移泽宫成而复捐俸更辟岑阳书院后枕危
峦前挹翠峰平原膴膴清流㶁㶁绕庭户诸都讲至者
咸颂侯明德侯意盖曰豫章以学鸣海宇其于道也自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4b 页
其天性独奈何吾邑不得耀于光明且兹地故与鹅湖
相望前哲绵邈遗响犹存夫使诸士得续先儒芳躅亦
吾师帅者与有荣施焉乃属同志惇友张子道充来请
记夫侯澡躬慈心深入士民口碑具在无俟颂述意无
非欲子一言以开来学子阅侯会心集刳心捐形较诸
从隙光睹天日者大有径庭予即言能加于侯哉圣门
颖悟莫若子贡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不可得而闻
即不可得而言也夫谓性天而有离于文章则文章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5a 页
粗而性天为精道无精粗可闻者即所不可闻者在人
善悟不耳颜曰卓尔曰从之末由孟曰跃如能者从之
曰卓尔曰跃如者何物曰从之从者何事诸君至止于
斯必有事耶无事耶有事若无事耶宜有以自得矣昔
江陵为政诸名贤祠馆芟夷殆尽元某疏而请复白鹿
鹅湖石鼓天真天中诸院顿还旧观今日盛服先生所
在宾宾学子人不以为忌讳如畴曩者上之赐也元某
得请归农常欲秉烛末路以报上恩而资钝功疏蹉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5b 页
岁月姑纪侯加意斯道如此若欲张颜树颐别有宗趣
恐成画饼他日有继鹅湖起者始知道在无言任仁由
已天假之缘请事有日亦有相视莫逆于心者乎记以
俟之异日郎侯名文焕字景愚浙孝丰人文章政事世
称名儒落成助工员役另有纪
   重修阳明先生祠记
庚寅秋予赴铨曹舟过池阳望群峰昂霄耸壑郁郁青
青问之则九华峰予乃蹑蹻而登僧来亨指山隈为阳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6a 页
明先生祠导予游予至祠前荆棘莽蘙堂户倾圮不可
为礼予赋诗寄慨属秦令君新之令君唯唯会以迁去
留金俟后来者而继秦者为蔡君君履其地慨然曰毋
论先生勋贤弥宇宙即吾里先哲流风讵可令澌灭草
莽间为遂捐俸大加修葺堂额门庑仍旧而祭有田田
有志备矣复遣僧来亨者问记邹子以邹子故窃闻先
生绪馀予执笔茫然者累日忆余幼从乡先生游言必
曰先生心窃疑之而实嗜文清所为读书录也者故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6b 页
必有录然于先生学未尝置念也及戍贵竹留心格物
之学语人人殊独于先生致良知事事物物之间格其
不正以归于正之语有入因叹曰往儒博物理于外先
生约物理于内夫博约不同趋内外不相谋已久约而
反求诸身者端本之学也然盘桓日久知与事相持正与
不正相敌因读先生戒慎恐惧语曰戒慎恐惧是功夫不
睹不闻是本体又曰不睹不闻是功夫戒慎恐惧是本体
曰合得本体是功夫做得功夫是本体恍然曰功夫即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7a 页
本体本体即功夫离本体而言功夫者是妄凿垣墙而
殖蓬蒿也然心虽自信而于所谓本体者若犹有端倪
可即于心未有当也年华浸盛至道无闻每一念及潸
然泪落遂时时反观自讼一旦有契于先生所谓无善
无恶心之体者遂跃如曰先生盖已上达天德非肤儒
所能窥测然元标从事先生之学盖三变矣盖尝论先
生之倡道当时如清风披拂诸君之齐心服刑如群鼠
饮河各得其性之所近而已有谓知必锻鍊而后良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7b 页
则不虑而知之说非乎有谓必揭良能始足该括者孩
提知爱知敬之说非乎夫知爱知敬者知也能爱能敬
者即良能也有谓必归寂而之感者不知良知之体无
寂感无内外而分内外寂感者是二见也有窥生机盎
然日以畅愉为得力者不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未必
非生机也夫此于先生之学皆具一体然于世亦各有
补予独怪夫万物一体圆融无碍之说倡而学浸以伪
也夫良知理一也而分则殊体圆也而用则方先儒之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8a 页
体也合天下以成其身后儒之一体也借天下以济其
私先儒之圆神也本之方以知后儒之圆神也流于诡
与随藉口交道接礼之说无论宋薛齐七十五十百镒
皆可受矣藉口委曲行道之说辙环列国栖栖依依为
是不脱冕而行非矣藉口猎较犹可之说和光同尘为
是先簿正祭器非矣藉口中庸之说乡愿德贼味道模
棱皆所不计矣藉口泛爱众之说孔子不必瞰亡于阳
货孟子不必示默于王驩矣神出鬼没朝更夕易夫岂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8b 页
先生之教端使之然哉说者曰良知醒而荡非良知荡
也赝儒荡也荡非良知也或曰圣贤立教各因其时当
时注疏训诂牿我性灵学者昧反身之学孳孳矻矻老
而无成先生一破俗学如洪钟之醒群寐其群而趋之
也如百川之赴壑今流弊若兹司世道者宜易其涂辙
以新学者心志予曰此非予所能测也孔孟不尝言仁
义哉流弊至于为我兼爱则仁义亦可废耶圣贤言语
无非欲人识其本心耳本心既明即良知亦虚谭也而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9a 页
何必复为更端曰然则先生之教卒不明耶予曰先生
所谓良知者通天地亘古今彻昼夜一死生贤愚同共
非推测影响之知也先生以全体为知而世儒以推测
影响为知其去先生之教益远矣良知本庸勿厌常而
喜新良知本淡勿吊诡以博名良知本实勿慕虚而谭
高子臣弟友慥慥皓皓即圣人复起能易先生教哉大
学曰先致其知宋儒曰进学在致知是知非自先生倡
之圣贤已先诏之矣先生之祠所至增修而先生之旨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69b 页
不明则谁之忧乎予等与有责矣祠始议于予师大中
丞鉴塘朱公予同年操江元冲张公二公皆当时名臣
赞成于下则予同年兵宪玉峰侯君都谏文台吴君太
守沧南何君蔡君下车未几首先兹典可谓知所重矣是为记
   归仁书院记
汤仪部义仍以词赋鸣一代其子伯开锐志圣学一日
贽而谒予澹如也予语之曰尊公从旴江游深有契于
象外之旨顾性不受羁常托迹以游于世世鲜有知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0a 页
深者子起而绍明光大之尊公明德有光矣伯开起而
言曰不肖之不敢自陨坠也实家大人耳提之力而不
肖常惟学必聚友聚友必有地近搆一居业地后为阁
祀先圣其中前为堂又前为门凡数楹颜曰归仁诸耆
硕秀彦欲商订疑义共式临焉惟吾师一言语之予曰
善哉子颜归仁之义若何曰开远以学在明德明德在
亲民曰亲骨肉肝胆形神不分真有天地变化草木蕃
气象世之卑者相害相贼日寻干戈以倳人而高者固执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0b 页
我相物而不化夫即贤且知矣天下不贤知者皆吾与
也而何以岐为此不肖之意也惟先生教之予曰斯义
奥且宏非一时所能竟姑与子浅言之而子姑听之予
常受学长者长者指予曰子心慈而性多忽忽生慢慢
生傲傲必至于败乃德斁乃度遂为世戮民而子不自
知予拜而泣下曰先正以傲乃谦之反予今请事于谦
长者曰孺子何易言谦也谦者若无若虚成德之称子
今欲益之以谦必始于学学方知非知非而后能自讼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1a 页
自讼而后能知仁知仁则不知人为我我为人常以
身为百谷王而人之归也谁能禦之予复拜长者微先
生言不自知迷谬至此所不矢心改玉以负先生者如
日然今老矣其不负长者教道几何渣滓未化天地悬
隔此亦惟老而自知之请即以语子子谓何伯开曰谨
受教予又进伯开曰归仁之语自吾夫子一提而孟夫
子再发之以民之归仁犹水就下兽走圹水就下者水
之性也兽走圹者兽之性也惟仁是归者民之性也学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1b 页
必知性而后能尽性尽性而后能尽人物之性赞天地
之化育不知性日与甡甡者游一膜外皆秦越矣此岂
饰一知矜一行者能承之子勉之哉伯开别予执手送
之曰予初为子喜今为子危夫子以一少年毅然无前
真吾道贲育予能无喜然子见有学道而立于百尺竿
者乎昔有一人问道老僧老僧曰子当从百尺竿头进
步其人望百尺竿并力而升至于巅大喜曰异哉吾所
见或问曰何居曰吾见吾山若培塿见长江若覆盂见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2a 页
人物若野马絪缊吾身与九天之上者游匪吾师孰道
我乃须臾风起竿仆其人坠地人复问曰何见曰吾见
吾山水如旧目前与游非亲则故知也吾身在平地矣
虽无前者奇观然视臲卼状则大相悬殊子今登高而
招其望加远得无似登百尺竿者乎愿子需之时日与
予言实地事此归仁之旨也其以闻之尊公曰予两人
年相若彼此冉冉老矣木落天空栖泊何所父子间自
相师友而又集以良朋真生平奇缘切无令仁者在侧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2b 页
笑予辈老无所归也因伯开请次第其语为之记
   依庸堂记
子友顾叔时归里偕诸君子某某倡学于是辟龟山先
生东林故址而搆居焉堂颜曰依庸以书抵友人邹子
为记意邹子能悉庸义邹子谨按庸义有二庸恒也有
久而不变之义又平也有适中之义惟中斯平惟平斯常
惟常斯不变凋三光包万汇绥九有皆是物也易之恒
卦刚上柔下震巽相与而取义于夫妇夫妇之道不可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3a 页
以不久也故曰常夫抱隋珠和璧者终朝腹枵不如菽粟
之一饱也艳山龙火藻蓝缕号寒不如缊袍之蔽体也千
奇万状㤯心骇目不如一庸之悠久也虽然庸依人乎亦
人依庸乎有庸可依是二之也吾人自有生以来目视耳
听手持足行自少至壮至老死有异乎无异也无异即庸
也性也如父子夫妇朋友兄弟友恭慈信自童稚至老死
有异乎无异也无异即庸也性也圣人者顺性而行者也
贤人者守此性不失者也众人者则迷此性而牿亡之者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3b 页
也顺性而行者不见庸之可依未尝作而致其情也守性
不失者有庸可依反身而诚者也牿之反覆者不著不察
庸之体自在也夫子发愤忘食归本下学上达下学庸之
谓也或曰子思发挥中庸中有三达德九经三重谆谆详
挚一庸恶足概之曰庸斯知斯仁斯勇非庸恶足为达庸
斯通诸天下达之国家不庸恶足为九经庸斯为礼为度
为文不庸恶足本诸身徵诸庶民故守约而施博者皆庸
也曰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今诸君子皆以邃学醇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4a 页
儒栖迟山林者久不可谓不遁矣悔焉亦未耶曰悔者
心有所系吝悔亡者毋意必固我之谓遁之上九曰肥
遁无不利无所疑也遁而曰肥又曰无所疑是不以知
知不以识识不以见见其指深且远元某束发向道而
疑情隐隐老而弥笃视无疑之域尚远敢曰不悔诸君
子自信而自知之谨摅愚衷为记并系之铭以谂来学
铭曰
关闽之学 粹于龟山 渊源伊洛 吾道以南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4b 页
近接周程 远宗孔颜 流风既远 隐怪是奸
既反中庸 大道漫漫 末路如斯 孰当大观
繄我顾公 力肩正学 洎诸君子 奕奕先觉
东林故区 罔或不悫 颜曰依庸 如水不泶
庸之一字 义苞玄邈 精金在矿 良玉在璞
洒扫应对 即圣即神 知者曰知 仁者曰仁
日用不知 是曰凡民 慥慥皓皓 厥惟圣人
圣徂神伏 浇朴散淳 寥寥千古 谁识其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5a 页
忆我夫子 发愤真修 下学上达 不怨不尤
疏食饮水 曲肱忘忧 浮云富贵 性外何求
心通万古 教垂千秋 一心一德 卒岁优游
继孔学者 颜氏心斋 箪瓢陋巷 其乐无涯
所立卓尔 如果初荄 欲从末由 撒手玄崖
匪言可亿 匪识可猜 德由天运 绝鲜安排
亦有曾氏 号曰得宗 真积力久 默识心通
一唯之下 水尽山穷 丰蔀尽彻 旭日融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5b 页
递相传授 忠恕为功 忠恕匪它 吾性本庸
彼耽奇者 绝根务华 瞻彼名园 千叶万葩
朝荣夕悴 观者徒嗟 惟此常德 宜身宜家
穷居不损 大行不加 谁其直领 以障狂邪
标兹正宗 与众共持 熙熙穆穆 坦坦怡怡
游鱼呴沫 栖鸟噪枝 何思何虑 不识不知
我无君诳 君无我疑 勿谓无奇 万古如兹
登斯堂者 顾名思义 人生泡影 浮萍斯寄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6a 页
匪镞且砺 胡成伟器 从兹竖立 慎彼立志
始信先觉 呼醒群寐 勿参以三 勿二以二
吾道平平 真如嘉谷 精光灼烁 明珠在匮
放之六合 敛之一掬 敢告同侪 自求多福
一阳初动 天心乃复 景哲无謇 亿万交勖
   觉轩记
余既拜是官都宪月林丘公时向公卿间呼余为明镜
云诘其义曰照一照磨一磨公卿闻之大噱余因自省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6b 页
曰照者即吾心之觉悟也磨者吾心之克治也仕而有
学之义焉私自悔曰吾年且三十馀吾学且十馀年矣
觉也果通昼夜乎克治也果终食不违乎思及此未尝
不汗流接踵又因自庆曰吾处遐荒六载功可并而依
门分念时有隙而饥寒动心且谭笑之间媒孽者众一
日之内讹言踵至虽时常杜门而死生祸福藏于衽席
其负良时者多矣兹行也天其闵吾学之未就而俾之
有成乎遂因以告于公卿曰诸先生无哂丘先生良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7a 页
见吾请以觉易镜之名乎比部有司吾将以觉轩易之
诸大夫不复哂虽然余居此官六月馀矣登堂暇每澄
神反观不能无绎觉之旨焉夫人有迷觉有似觉有大
觉斯道晰之虽入玄冥迩之不越眉睫乃好奇者忽庸
行无当外身以求之是迷觉也迷觉者当食而忘味也
似觉者相揣以意相测以识谭之虽若近似探之实非
家宝是凿壁邻光非无窦明终随邻光而生灭也大觉
者如二曜丽天万象悉涵静而常照动而常定无动无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7b 页
静乃凝于一吾愿学而未之能也思君恩之隆重念名
教之陨坠爰绎其义县之高轩冀朝夕省览焉昔长安
有鬻古镜者精彩逼人问其故则阅千百年而始见何
者深藏不久则精光不发夫吾儒之学凝聚不深则觉
性不显吾愿与吾轩终身从事可也同寅二三君子过
余曰子所职者磨算簿籍已耳兹名也何居曰朗鉴高
县明烛须眉伊尹任天下之重不过以斯道觉斯民夫
余患不觉耳余而果觉达之天下可也于吾职何有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8a 页
乎世之剽窃口耳辄以学为迂谈是犹瞽而无相无惑
乎伥伥莫知所之也是为记
   滁州太仆寺丞厅慎独轩记
囧丞厅旧有慎独轩同年友丁右武以侍御直谏左迁
是官乙酉夏予以职方郎偕给谏钟道复侍御田道徵
阅兵池河予往访右武时右武独宿轩中睹额名拱手
为右武贺曰夫人之宰割万有者非才不达弥纶六合
者非气不充然所以有才而不为才所使有气而不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8b 页
气所移者则学其本也以君之才气投之艰钜何施不
究从事斯义焉是玉以琢而益润金以鍊而愈坚予将
睹君日异而岁不同矣君韪吾言而莫逆也诘予慎独
之旨余曰夫独亦戛戛难言哉有志问学孰不曰慎独
慎独窥其精神祖学究之常谈而真知独者未之见也
夫峨冠博带必信必果致饬衣冠言动之间者可曰慎
独乎知道者观之千叶繁花朝荣夕瘁是所谓本之则
无如之何也夫反观内照默坐澄心揣摩意识思虑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9a 页
间者可曰慎独乎知道者观之万转流波递兴递仆是
所谓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真知独者天地万物而非
显见也不睹不闻而非隐微也语独而慎在其中语慎
而独在其中邹轲氏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长斯慎独之旨也君以为然否右武曰余未敢遽以子
之言为当然是轩故无记请书之与四方愿学者就正
焉子忘其固陋欣然书之必有豁然而启予者
   操存轩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79b 页
职方司管操厅故无额余扁之曰操存其命名之义同
年袁子寿氏识之矣虽然其义固难言焉操则存舍则
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此孔子之言而孟
轲氏引之以为养心者證也然所谓操存者非有一物
规规然固而执之为己有也在识其所以存者为何物
耳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不已者天之操存也而天固冲
漠无朕尔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者文王之操存
也而文王固不显惟德尔善法天者莫如文王诗咏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0a 页
曰不显亦临无斁亦保善法文王者莫如孔子观其言
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孔门之学
传得其宗者惟颜子得一善拳拳服膺正卓尔之地非
所谓捧而著之心胸之间者也乃世之胶胶扰扰既茫于
不知所底止即有志之士徇生执有正程伯子所谓以
已合彼终未有之又安能乐者安在其能操存也呜呼
弊也久矣然则道果有可操存乎曰神无方而易无体
有而未尝有也道终无可操存乎曰通昼夜之道而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0b 页
体物而不可遗无而未尝无也通于有无之间者斯知
操存之义矣愚故曰操而存者是得其门而入者也不
待操而自无不存者成性存存者也易曰成性存存道
义之门厥旨渊矣嗟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学者必有不可夺之志而后能绎操存之旨
   重修临汝书院增祀五贤祠记
临汝书院故创自淳祐戊申常平使者冯公去疾祀子
朱子其中已毁于火自庚申至辛巳凡两修元末明初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1a 页
兵燹之后鞠为茂草嘉靖戊午郡守王公著鼎建南湖
之滨而久且圮桐城刘侯某来令是邦慨然以倡道维
风为己任请于郡太守翁公及督学蔡公观察王公欲
一新之咸报曰可侯乃筮日鸠工捐俸饩及赎锾几二
百缗役不烦民越月告成楼祀象山草庐康斋三先生盖
仍旧三贤祠遗意而敦请故学博李君董教事诸士来
游来泳不胜羹墙之思已进于侯曰吾郡诸儒若象山
先生学窥其大真与孟夫子相上下不可尚已草庐康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1b 页
斋则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崇祀允宜顾吾郡代不乏
贤以诸生睹记则有故仪部郎陈公九川初以谏南巡
杖而谪既起复以诖误戍大节凛凛始终无愧则又有
故少司寇吴公悌为名令为名御史清风泠泠初终一
心总其学陈新建高足吴自御史即荐王泰州以倡正
学懿范可步二吴仰溯陆子虽精粗浅深不同其为火
传一而已夫司世教者譬之射然射有的祠其圃也陆
先生的而巧二吴先生望的而趋陈吴二先生则又望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2a 页
三吴持弓审固者并诸先生一堂令后世步而步趋而
趋吾道幸甚刘侯然其言复以闻于刺史及两使君复
韪侯议而祀典告成事侯乃命诸生李某来徵记予惟
斯道在天下犹元气在人身人身有一毫痿痹则不仁
不仁不可以为人诸先生吾道之元气也作之前者慥
慥皓皓继之后者文质彬彬绳绳相继侯之为临汝张
元气树标的者远矣盖尝论斯道本诸身必质诸鬼神
无疑然无疑最难言自信其心而后能信天下人之心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2b 页
信天下人之心而后能信千万世之心苟毫发彷佛疑
似未能灼然无疑即已且不自信而矧曰人一世且不
可矧曰异世今诸先生上自观察郡邑守相及缙绅大
夫下至里巷无遗议必无疑也可知虽然孟轲氏溯道
统五百馀岁论见知闻知寥寥不数人盖其慎也语云
千里得一贤若比肩然临汝幅员不数百里上下不数
百年名儒林立大都诸先生从淡从困衡百折来盖淡
为德基而困则德之辨者世倘有入闻吾道而悦出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3a 页
纷华陨志者乎则有诸先生芳规在
   明学书院五先生祠记
明学书院予友曾直卿胡(阙/)忠曾德卿刘文光王君锡所
与里人茂正其德而厚其性者也久之诸君议曰不有
烝尝则涣不萃不有先觉后胡以观我里文山先生以
只手丹心沐浴开辟以来宇宙此千万世师也次则有
文忠胡公铨十年岭表文忠周公必大独持斗杓沛县
颜公以身殉难此皆人伦标表忠节煜烨宜祀诸君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3b 页
然己又有进而言者当李唐时词章溺人端明罗公起
而力承正学匡山一席地实为有宋诸大儒前茅祀宜
诸君议合遂择日置木主其中计幅员不数十里更世
三朝五先生如泰山乔岳有目者望而知其昂霄耸汉
信乾坤间自有至人诸瞻拜庭庑者咸咨嗟叹息且曰
不图今日复睹我先辈精爽洋洋在前也祠成诸君子
命孝廉胡某诸生曾某刘某请记予尝谓以文山先生
虽祠遍海宇然倘在圣门岂仲由所敢雁行即从祀孔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4a 页
孟亦礼之常迂儒又从而绳之则学必外忠孝而后可
矧先生崎岖波涛风浪万死一生中于性体未尝不呈
露也难言矣如周益国独证心宗端明之恪守残经如
胡如颜正气犹生此其神必上为日月星辰下为川渎
河海岂以一祠为重轻而诸君必以是为重者盖曰夫
学岂有他从君臣父子昆弟朋友为基若五先生有一
不尽道其间乎悬祖父像于庭者拜而必潸然泣下有
不泣下者必非肖子慈孙五先生吾里祖父也貌而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4b 页
感而敬敬而思夫感所以兴也敬所以肃也思所以齐
也不感则痿痹不敬则惰慢不齐则无仪其义何则焉
此诸君子意也或曰里名贤后先班班五公恐不足以
竟仰止之思曰前之哲范已得其宗后之徽猷方新未
艾天地之数五位相得有合成变化而行鬼神吾敢以
五先生概兹地也或又曰学在明明德诸先生大者以
忠节显吾闻天德不可为首于义何居曰明德如明镜
然万象听其自取诸先生亦偶因其所至迫而应之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5a 页
心非必以忠节显名于来兹也诸君惟究所谓德者何
物明明德何以明实有诸己即穷而抱独以老达而寸
心无疚其死生进退时而出之浑然无迹是即所谓无
首也诸先生遭时之难以地以时以义不得不尔而后
儒复求之深则所谓圣人无死地者斯言真欺人哉为
吾道害甚大予因诸君子命敬为述其崖略虽然诸先
生精神洋洋上下左右若或见之予惧骏奔执事者精
神不足对越万一而暇为诸先生措一辞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5b 页
   前云南左布政诏赠光禄卿波石徐公前给事
    中尚宝司卿兼监察御史孺东徐公祠堂记
盖信州贵溪有两徐公其一为滇左辖死事赠光禄卿
徐公㧔其一为前给事中尚宝司卿兼监察御史徐公
贞明此二公者皆人杰也光禄公少即抠趋新建归依
泰州而学大明仕而学大行官左辖睹土酋鉴之不臣
也身先请缨冒锋镝死无尸裹革有魂归葬遐方人士至
今悲之少卿公幼禀水部家学为循良名令官给事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6a 页
护忠谏谪既起忧东南民力漕挽之困西北水利当兴
胼胝畿内外者数年而未竟饮恨卒视民饥溺尽瘁以
终海内人士至今悲之元某常待罪黔竹一日有黔州士
述光禄开讲时闻鸟鸣问诸生闻否诸生曰闻既鸟声
息又问诸生曰不闻光禄语曰若是是以境闻不闻也
元某惕然有省如侍函丈既接少宗伯孙文恭乃公所
造士口公教不忘而符卿在都门时元某得接铜梁张
太保张自塞上入掌大司马曰孺东圣贤中品予曰何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6b 页
曰予睹其晓夕栉风沐雨崎岖泥泞蓁莽中者手不停
指挥口不停画诺而露处招提古庙饥饿者为常予每
一见之辄心折泪下二公元某得之闻且见如此先是
侍御安节吴公还朝请谥光禄公而元某谓符卿意欲
为国家开粒食之原其功未成其志可念宜褒恤光禄
谥不报符卿公赠得旨而未行元某常念及信州辄以
世无有心人二公淹淹泉石矣天启我邦丹阳姜公以
参知来署督学政显微彰幽下令郡邑曰吾闻死勤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7a 页
者祀劳定国者祀两徐公一为封疆死一为国计死又
皆皭然不淄即不死宦绩表表寰宇纪在太常奈何以
桑梓廑此明禋报典非所以彰忠节树来范乃捐家囊
中金为倡郡守某公邑令某公各捐金佐其成祠成命
教官吴某请邹子为记邹子曰公斯举也盖备救世之
善物焉当光禄公誓欲灭贼时有守土臣利贼赂泄军
机于鉴有备而光禄公遂殁符卿公闻传御史下狱徒
步护御史已侦者至问主名诸人鸟兽散独徐公曰圣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7b 页
朝无杀言臣礼上如问请以徐贞明对人臣职在封疆
则死封疆志在经纶则死经纶二公诚得死所矣回首
受赂鸟兽散安在哉且光禄公丕阐师传符卿克承家
学是可以作孝可以劝忠可以愧贪鄙地下过二公祠
者可以兴矣或曰光禄当沉几深谋不当轻身挑敌符
卿议论凿凿施行未竟不知使六诏雄藩至今奸宄潜
消光禄一死之力今畿辅粒食如东南恨无有人继徐
公志者谁之赐哉故翩翩鸿鹄暗于燕雀蹇蹇王臣短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8a 页
于宵人从古然矣非我参知其谁开万古之眸而揭吾
道之轨宗欤参知功在斯文者不可世计矣为迎送神
二章俾歌以祀
   徐公迎神曲
月有光兮凤有翔坎坎击鼓辰之良威武不屈楚臣乡
时不我与心孔伤下与浊世扫欃枪为国深忧计且长
奠桂醑兮㪺椒浆歌以迎神神税驾云为车兮风为马
灵剡剡兮其双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8b 页
   徐公送神曲
凫在亹兮鸾嘒嘒公尸来兮燕无既载德音兮何秩秩
风锵锵兮鸣琫鞞赤心鼎鼎贯天心用告虔兮礿唯祭
金奏琅琅礼已备歌以送神神贶崇永流洪庆出无踪
唯所驾兮驶云龙
   兵部左侍郎诰赠南京工部尚书许敬庵先生
    祠堂记
自东鲁振铎济济云从至战国而始有子舆氏提仁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9a 页
以悬衡宇内说者推尊孟子功不在禹下峄山绝响而汉
而唐虽有董韩二子言大近理而若灭若明未能使吾
夫子之道如日中天天开皇宋周程张朱陆杨夫子辈
出阐绎圣真当是时其说各不相下周之太极程伯子
识仁陆子先立其大杨子发明陆子其与伊川朱张之
绪稍稍分驰然由朱张而步趋者各严关键饰藩篱人
无得而间之我明功令独揭朱子示的盖其意若曰宁
使学者有所持循不失之过无使学者驰骋高远流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89b 页
无穷顾朱子格物一语以随事格物为解未免弃内殉
外之弊河东馀干确守前说至陈新会氏坐证阳春悟
自然之宗天下士向之若赴又最后有王馀姚氏起困
衡龙场悟良知之窍大旨宗陆子而雄锋朗畅足以发
舒其蕴始与朱子大相径庭维时诸元老宿儒始闻其
说而骇各著书争之力最后有二三元夫力宗其说然
其功行又足取信天下而诸所夙闻习见稍稍见诎然
使皆如二三元夫功行足取信天下何说之与有顾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0a 页
流至阔略躬行于是人群而哗曰新学故如是而湖州
许敬庵先生生馀姚后数十年始而从唐一庵先生学
一庵躬行士也既而偕诸四方宗宿学先生于诸学且
信且疑终而与王学又若分而驰先生自得不可得而
窥然予尝有云学无可见见之于行先生禔躬自少壮
至白首确守先程郎铨部晋京兆少司马浸浸显矣而
所至以方正龃龉归方其龃龉也天下人忌之既而复
用也天下人信之今先生没也乡之人群思而祀之可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0b 页
见先生之真而人心之同矣或有疑先生学少滞方隅
不知易之道有员而神者有方而知者先生其方而知
欤不必言论一一与馀姚合然馀姚学不可无先生谓
先生有功馀姚从此上追关闽以溯邹鲁也故宜先生
诸门人思先生功德创祠祀先生以邹子故尝荐先生
于朝又叨同志属邹子为记邹子谨述其崖略如此然
先生生平懿美善政悉未详姑载其有关道术者如此
落成岁月别有纪敬系之铭以谂来学铭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1a 页
星聚奎朗 天祚皇明 代有耆儒 应时挺生
猗欤许公 岳渎钟灵 哕哕九苞 来仪于廷
筮仕水部 惟慎惟清 蔚有令闻 言司铨衡
归依子舍 朝夕二人 权臣撼之 尼公于行
宪公五岭 克诘戎兵 公曰往哉 岂惮遐征
鹾司囧寺 迹寄如萍 量移午曹 旋领专城
刺史督学 名实益宏 特简京兆 人庆泰亨
而急友谊 遂谢簪缨 再起再陟 持斧八闽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1b 页
吏惮民安 海徼敉宁 入领廷尉 议谳惟平
南北枢垣 藉公匪轻 资深望重 为世名卿
修谨端严 日朗月澄 而公高蹈 屡疏辞荣
优游林下 葆粹含贞 门盈綦履 麟振凤鸣
卓彼新建 良知度人 如彼舍筏 以度迷津
公惩其溺 潜心于冥 吾斯未信 匪曰吾争
言必规矩 行必准绳 上知可知 后学可承
孜孜矻矻 宁获我心 操存匪懈 不缁不磷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2a 页
世有操戈 宁固吾闳 吾闳既固 谁其敢撄
儒门家督 王氏忠臣 功在斯文 希踪关闽
朝之蓍蔡 世之典刑 名重东山 伫膺弓旌
云胡弗造 一夕而倾 士民无禄 王国失祯
济济诸子 用想德音 创祠肖貌 苕霅之滨
言采蘋藻 朝夕荐诚 公形虽往 公泽惟新
图书永閟 庭草时春 流风懿则 千载不泯
琢辞铭石 以昭道真 高山仰止 来者服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2b 页
   南溪萧氏总祠记
繇泰和三十里至武山山畔田畴膴膴云树蓊郁居址
绣错十馀里是为南溪萧氏其宗代有元夫如少师公
辅弼熙朝给谏侍御郎署郡邑诸公表著者数十人即
布衣博带士以孝友著称者亦累累读五荆骈义二传
可镜已语云根茂实繁夫萧之林林总总以绂緌诗书
为郡邑甲族者岂偶然哉萧故各有祠然各祀高曾祖
三代者而始祖大承事公则未有祠昔少师及诸君子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3a 页
欲祀始祖议弗克就予友希高萧大夫官白下时语予
曰予归乎予将有事始祖祠而何以官为是时公以雄
才伟略当路交章推毂持钺塞外予特谓公寓言耳不
谓公明年果拂衣归又明年春公扁舟告予曰予徼天
之幸一举念族从者如云祠成有日矣子为我记予未
之应也秋予访公登公祠会闇夫氏以易魁省闱诸族
众咸集耆硕青衿雍雍循循觞予本始堂上予阅之后
为寝室明有尊也左右有别序昭穆也中即本始堂堂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3b 页
五楹又东西为长廊又前为门颜曰南溪萧氏总祠规
模宏壮言言翼翼后枕锡岭面挹鹤岗武姥玉华楼冈
严岩左右回环晨夕云物争奇献彩盖天欲炽昌其祚
故兹地若为之效灵也者亦奇矣予觞罢进诸长老言
曰诸公知本始之义乎夫萧之子孙蕃衍硕大大承事
公固其本始矣夫相沿世数不知其几诸公忽聚族有
本始之思斯举也则孰为之本始乎予闻先正云有本
也者有未始有本也者能知未始有本斯可以语本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4a 页
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能知未始有始斯可以言始
盖所谓未有本始也者何思何虑天然自有非作意而
为之也凡作而为之者久必衰意而为之者涣必散即
以倡一人且不可况聚族乎希高氏以不容己真心为
族之人倡族之人亦以不容己真心为希高氏应自承
事公迄今日直一息耳诸长老曰然复进诸青衿言曰
人力强壮气息周流血脉畅洽及稍有间隔而壅阏随
之人之睦族也亦然夫尔宗之所以通其气息畅其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4b 页
脉则大夫之以也大夫出而流芳誉中外归而广孝思
祖考仁哉大夫无负于学矣继大夫有作者则诸君之
责也夫登斯堂也须倡所谓宗人者事亡如生孝思之
意俨然如在诸君倘不心大夫之心思吾身所自始者
共以培其根而达其枝脱有壅阏之患即三家市且不
能理矧曰天下与国又恶所称诸人士诸君勉矣仁天
下与国自家始诸长老跃而言曰子大夫之言有当也
请书之将勒之碑阴予遂退而述其语以毕大夫命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5a 页
捐赀助修及落成岁月别有纪
   经德堂记
昆阳萧公为诸生时方假寐梦一翁白衣长髯盘空而
下告以贵徵且告以居处四野旷朗松竹郁葱心窃喜
而觉亡何以壁经中省元及踰数年令粤以军功显蒙
上赏将赐金购隙地辟芜芟榛符梦中所见公益神其
事乃为屋数楹后为宝纶楼前曰经德堂负震抱兑澄
江淇塘武姥双华萦洄耸峙居之左右者目不停披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5b 页
堂成而问记同舍郎邹子邹子进公而语曰公家先世不
治居室欲后人师其俭者而公以是名堂其有说乎公
曰予家世书余独有味于经德秉哲之旨盖自余潦倒
一经攻苦食淡艺不售于有司贫见诎于遍谪而不敢以
贫贱陨吾志焉已仰禄为令席未温旋奉檄监军崎岖
山岚瘴雾抢攘干戈旌矛而不敢以夷狄患难二吾心
焉予治斯堂盖上不敢隐君之赐下欲使后人世守秉
哲不变之义余乃揖公语曰公所谓不变者亦知水与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6a 页
金乎水之赴海排龙门触三峡汨汨滔滔澒洞无涯所
经者几千百折卒不变者水之性本下也金之在镕或
方或圆或为尊罍或为盘盂卒不易者金之性原刚也
夫德岂异是哉可贫可贱可患难可富贵卒不变者德
之性本一也故曰君子无入不自得德者得也非外烁
我也虽然是德也散之为万统之惟一书曰德惟一动
罔不吉知一则所谓曰知曰仁曰圣曰义曰中曰和者
皆一之所流也而世之论德者吾惑焉鞬内者窒外鞬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6b 页
外者窒内于吾夫子所谓合内外之旨若两持然甚至
援大易直内方外之说以增其解不知先儒云以敬直
内内斯不直以义方外外斯不方坤之六二曰直方大
不习无不利夫由习而利者其得浅不习无不利者其
得深浅者由人深者以天非知德者孰信之余与公同
舍公常语及生平所经至欲涕泣而世方倚办甚急其
艰钜之寄未涯也兹惓惓斯义吾知不至六二不习无
不利之域不已矣余阅士缙之家父初为儿也口不饱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7a 页
糠籺身不蔽裋褐居跔蓬藋及其显也而其子口厌粱
肉衣厌纨绮至以雕梁为虚舍彼岂其无所经者乎善
乎书曰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而韩昌黎氏训子曰殷
勤数十年始有此屋庐夫韩氏山斗大儒岂以一居为
念者哉厥意微矣登斯堂者尚念公缔造艰辛而咸有
一德斯于堂构之义不虚也夫
   思亲轩记
西昌萧闇夫氏颜其燕处曰思亲轩过予曰道光不幸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7b 页
十二龄而失先石柏府君又五年而失先慈妣刘孺人
盖子先君幼授一经垂成而病遂督家政然以孝友著
闻乡里事惟府君言取衷旧令山阴祝公遴乡有行谊者
四人为里正优以殊礼府君与焉先府君虽弃儒而喜
儒凡族子课文艺必亲为赞襄喜见颜色至子夜不休
人曰得无疲乎曰此吾家箕裘不疲也族儒人人乐附
君曰是夫也不于其身于其后矣临终目道光曰孺子
可教惜不视其成已目先妣曰得儿服儒衣拜墓即死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8a 页
若生遂卒母盖吾邑世家先府君卒督道光学益急乃
不幸又卒临终惟瞋目曰愿子为好人吾与尔父瞑矣
道光是时闻父母言泣而失声然未知言之痛也独抱
遗经伶伶俜俜每对斯轩如吾父母存焉嗟乎日月悠
悠我思难泯愿先生一言记之予进闇夫氏曰君名籍
贤书尊先君亦爽然冥漠子无得过忧闇夫作而言曰
夫一贤书足以报先府君进而道光心愈戚耳邹子闻
而喜曰善哉子之言也士方穷阨时则忧忧则思思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8b 页
远恒情大抵然也履富贵而不忘亲者我思古得二人
焉子路重茵列鼎不忘负米之情梁公式瞻白云遥增
亲舍之悲此二君子者今古以为纯孝然二君子学有
本原勋揭海宇非廑廑以思亲显也子路得闻圣教为
百世师梁公反周为唐回天浴日功烈烂然倘二公者
业学无足表见即思亲庸何益乎夫子曰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子不忘亲乎则愿愈力此学进之而事君又进
之而使民不忘亲即不忘君不敢薄其民使百世之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9a 页
知石柏君有子为名儒而融忠孝为一致是轩与由之
堂狄公之云何先后殊耶子幸图之闇夫起而谢曰道
光不敏敢不请事先生书之用永孝思
   彭泽舣舟记
予癸巳五月端阳前一日至彭泽母太安人舟泊大江
相去十馀里予舟泊邑城取夫会郡丞署篆他之邑簿
尉相次谒予心惧母舟野泊欲亟得夫辞簿尉不见渠
不无少望去其夫见而星散走入山自卯至午予计无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99b 页
复之乃持尺牍呼尉至而厉词诘之须臾夫集舟行予
家童喜谓不厉词则不惧不惧则夫不集而舟不行予
退而深自惭悔呼尉至以好语慰劳之遗祥刑要览一册
然子悔不能已先正云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彭泽吾桑
梓地奈何以尉而遂忘恭敬心乎予学素以理性为主
兹词暴气粗恐不可令知者见也且不过谓尉可欺耳
万一尉有如陶彭泽其人者束带以去予遂为世戮人
怒可轻视哉或曰圣贤处此何居曰圣贤宁从容以俟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0a 页
不忍以一事而戾中和记之以昭吾过不然与家童有
喜心者何后先焉
   池州竞渡记
予癸巳四月廿日至池州使入城取夫有竞龙舟者母
太安人窥而喜予取鹅酒劳之去复再至母心嗛前劳
未足予再取银劳之舟人浸浸大喜去官舫里许亡何
报舟覆予视之人头与波上下有抱鼓与波浮者有扳
舟者各渔舟争救得廿馀人覆者凡九人须臾起不可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0b 页
生矣予退而思之是予之过也夫见利而趋获利而满
此庸人常情予以利劳之安知不动其盛满心乎夫履
盛满而知惧者惟有道者能之彼既不能则惟有殒身
而已池州守何君旧同寅出拜留酌予愁闻江上哭泣
声别去嘱何君曰宜厉禁之何君曰前舟覆而后舟跃
然往彼岂以是为死所乎明日之安庆龙舟蔽江竞江
心三十里而返数近予舟观而不旌盖予恐待之有情
而惧天地以无情应之也人待之无情安知天地不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1a 页
有情应之乎虽然厉禁之为民父母宜尔或曰故以是逐
疫不则民艰孔棘嗟乎此俗相仍耳予之郡邑丛山复
岭多矣遂不逐疫耶此邪说宜绝之为是
   明赠承德郎南京刑部员外郎显考双崖公圹
    记
先府君自前岫迁葬白沙在万历丁亥巳酉月时元标
方以吏部郎请告家居庚寅夏奉诏起原官元标以十
月赴任调文选司忽奉旨调南该部以职方请不允再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1b 页
以仪制请又不允奉旨著于刑部用给事馀姚杨公文焕
御史顺天何公选争之落职太保石公星言元标不当调
南得严旨公卿愕不知所从元标懔懔天威依栖南刑者
二年己推大理丞尚宝卿光禄少卿应天府丞陜西督学
俱用陪者给事宁国颜公文选言某当重用谪外任遂以癸
巳报满归是时例得恩典赠府君元标知阴忌我者正锐
恐从中梗进退维谷遂以病请奉旨准沿途调理再以
乞休请部覆不允未得旨元标遂坚卧家山矣戊戌季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2a 页
春妻江氏安人卒越九日母太安人罗氏长逝元标昏
迷中蒙恩升南京刑部郎中旋推大仆少卿奉旨另拟
元标遂以考满逢升例请得赠府君承德郎南京刑部
员外郎旦夕营营惟宅兆未卜广延诸善堪舆者佥谓
原葬太昂而露兄弟协谋遂于己亥仲春壬申日丑时
再改葬视原穴窝而藏乾亥山巽已向仍之嗟乎先府
君弃元标兄弟春秋忽忽廿七年以府君沉修名儒有
子从大夫后府君不得沾一禄养元标腐心雪涕常思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2b 页
得一当报国竟府君志以赋性伉俍不谐仕途三仕三
黜府君自幼以忠勖元标谓何不孝不忠如元标擢发
难数虽然腐儒寸心决不以升沉易态兢兢恐负府君
庭训或可赎不孝之愆万一且今日得再安府君地下
者孰非国恩与明君之赐也感今追昔系进退之悰如此
   明敕赠显妣罗氏太安人圹记
先母罗太安人以万历戊戌三月十七日终正寝元标
昕夕皇皇惟大事是图偶漕坪张氏出山图求售予按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3a 页
图蜿蜒环汇遂捐俸易之诸形家咸以为善元标兄弟
以己亥六月中旬丙申日奉母葬焉山前即张氏左草
溪项右朋方朱人烟鳞集鸡犬声相闻其乡多庞眉古
衣冠醇如也元标念邑城去兹地百里而遥乃更徙居
廿五都水田可半日至自岁时拜扫外犹得数瞻视焉
呜呼吾母精诗书通大义元标远摈九裔人情汹汹吾
母气不可夺类伟丈夫及蒙诏赐环数年忧悲挫辱毫
无芥蒂此虽素学问知义理者或未之能又性慈见元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3b 页
标出语伤人辄教戒婉谕之生平不忍伤一人害一物
有饥寒而来诉者周之则喜违则怒母氏圣善无愧古
大家独元标兄弟学行不力不能俾母有闻耳母亡三
月元标升郎中得请敕赠为安人制曰盖以菽俎而致
亲一日孰与国恩而致亲千祀乎故溯源于荻画必徼
宠于芝函尔罗氏乃原任南京刑部广东清吏司署员
外郎事主事邹元标之母心通图史动守箴规育尔嗣
人慈而能诲尔子以直言蒙难尔无戚而怡尔子以司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4a 页
谏起官尔无喜而惧惟曰其保终誉其迪吉康今兹姱
节修名其谁非令母之教也是用赠尔为安人片言华
衮虽玄扄其犹贲承之盖殊恩也夫以二十馀年所得
奉吾母者徒以愚闇所至龃龉捧读王言潸然泪下吾
母英爽无间幽明不孝馀恨或可释万一云尔谨抆泪
书圹内尚俟名世大贤以彰母德地在三十五都名飞
凤形壬山丙向兼亥巳
   敕赠安人贤妻江氏圹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4b 页
此吾妻江安人圹也吾妻弃予在戊戌春己亥正月蒙
敕赠安人盖殊恩云李献吉志妻左氏及结肠篇读者
击节左氏相献吉以户部下狱及浔阳对簿时事献吉
下狱未几即蒙孝宗敬皇帝释放督学宪臣与御史相
阨纵不直不过罢官耳而献吉思其妻至欲结肠又杨
用修太史夫人寄永昌诗海内闻而酸辛夫相门冢妇
思夫戌非从夫于征者此二妇视吾妻只身偕予茹荼
虫蛇草露中生死难易何如也李杨二公以雄词高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5a 页
代故两贤妻懿芳流播宏远予藻思不逮二公又秘不
以语人负予妻矣北门大夫入而遍谪呼天自矢予妻
事予如死生如贫贱如患难忧戚二十年雍穆如一毫
无后言予得以一意径行无纤毫墨怀抱又往睹南都
新镌烈女传诬以吾妻为周予曰此诬妻闻而晓予曰
即不诬何益予闻其言较之古截发短衣与夫并耕藏
名者何先后殊圣人而作即以吾妻继国风亦无沗矣
嗟吾妻温惠淑慎樛木之仁宜有后永年乃产一男夭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5b 页
年仅四旬世之悍者妒者躁戾者发白垂垂儿孙济济
岂天所与者在彼不在此故有所靳耶是皆不可晓予
每思之辄不欲生同年罗给谏一日晓余曰吾辈出世
岂一人一事便了此生予韪其言辄不敢念及今吾妻
葬聊为书圹中之石如此其详具载行状志铭中墓在
五十六都小陂飞凤形子山午向虚左穴为予藏骨所
安人讳坤芷生嘉靖己未六月廿六殁万历戊戌三月
初九葬万历己亥十二月十八葬之日宣扬制词肃将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6a 页
皇命则毗陵周侯名士龙起家戊戌进士同至者署教
谕事举人杨君开泰抚州人贡士训导施君寄庐州人
县丞唐君一恭义宁人主簿邵君璟鄞县人典史卓君
宗海莆田人
   三节坊记
圣人作易曰顺性命之理则无之不顺可矣乃又曰易
逆数何耶由巽自坎艮而至于坤坎陷也进之而战则
乾矣阴阳数穷万形凋落造物几于灭息又进之而坤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6b 页
坤以长养为义天地生生之意始絪缊于不穷盖造化之
数以逆而极以极而养以养而盛不逆则其含也不弘
而其发也不光且大故逆者顺之徵也夫造化且不能
违况于人乎予于阳羡三节母有徵焉三母者其一为
御史吴公达可母屠氏礼部主事吴君正志之祖母也
其一为封御史汤公钟寿母王氏御史汤君兆京之祖
母也其一为封知县陈公一经母邵氏今礼部主事陈
君于庭之祖母也皎皎冰霜天日为昭劲节同遗庆舄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7a 页
奕冠緌蝉联启后同帝命斯皇璀璨王纶诏旌同阳羡
弹丸地耳一时幽节朋植馀芳纷映凋草木之色而閟川
渎之祥如木难拱璧骈产昆崙之墟亦奇矣粤稽诸古
有形捐而后蔑有闻者求与母匹休者未之前闻考之
载籍惟列圣系节义可绎思焉节前三爻曰不出户庭
不出门庭曰不节之嗟悔吝种种三母当日一死酬夫
者以之后二爻曰安节吉而承上道曰丼节吉而往有
尚聚顺咸宜圣人无一凶词侍御仪制今济济致身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7b 页
家者以之盖三母在险中如一苇洪涛罔知攸济圣人
不得不忧其危厉诸君子在险外如霁日融蔼百卉皆
春圣人不得不嘉其盛际曰上九亦出乎险矣圣人又
曰苦节不可贞叹其道穷何耶曰此圣人嘉其盛而追
忆其苦节者言也易道尚变不穷不变不变不通不通
不久三母或断发毁形或持刃明心或颈血溅地穷矣
变矣变斯通通斯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宜哉三母化
逆为顺茹荼如饴以母道而兼父道诸君子顺不忘逆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8a 页
徇国忘家以臣道而光子道非深于节者不及此观风
宪臣当顺境中风厉母行为天下后世芳瞻不独徵母
仪亦可励臣节矣嗟乎吾人参天地光日月惟此真心
耳是真心者金石不得比坚松柏不得比固不以色夺
不以声移不以世味汩三母有目不知有色有耳不知
有声身若枯株而不知有世味默默独全性命之精使
为伟丈夫任道履危其深造建竖不知何似吾侪睹斯
坊巍峨当翼而趋俛而思曰日享百顺得无有丛孽深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8b 页
慝者隐伏其间而困穷拂逆中吾性与命安在有逆而
能顺顺而养且盛出坎而入于坤则斯坊助流风化良
不浅鲜若三母弁髦生趣安有千载一楔有无何足重轻元
标宁以世间语为母颂承诸君子远命为记聊为发其
大致其以觉世之具有真心者诸公名姓及落成日月
另列碑阴
   问津书院记
夫圣人之道无微弗暨虽俎豆遍天下一游憩处犹切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9a 页
羹墙之见人心不死夫子万古如生也即一问津处可
见已兹地自元宋来代有祠久而圮明虽有祠而湫隘
不称顷侍御彭公昆仲及诸生萧继忠等入而举祀事
四顾愀然曰此非可以妥吾夫子之灵谋新之诎于力以
告郡太守王公太守曰此司土者责遂捐俸为倡司李
许公及郡邑佐之侍御黄公吉士适在里捐重金佐之
成后为殿祀先圣中为堂前为门左为祠祀诸有功兹
土而右祀诸有道乡先生至止者颜曰问津书院岁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09b 页
祀罢群诸缙绅及弟子切磋于斯甚盛举也走使问记
吉水邹子邹子半生泛浪堕落迷津不知凡几而何能
有所发明以复诸君子惟是思吾夫子觉时之心甚切
问津之意隐而不发而长沮以夫子为知津亦不言夫
子何以知津子路又不究长沮何以知津许夫子乃再
问桀溺溺以避人避世为言其见去长沮远甚夫子不
得不明言吾非斯人之徒谁与则直示天下以通津而
亿万世不出此彀中也夫人在盖载中乾父坤母民胞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0a 页
物与故曰仁者人也天下宁有孑立之圣贤哉夫既
无孑立之圣贤穷而亲师取友以明斯道达而济济师
师以公此道皆吾儒分内事此彭黄诸君子之重兴斯
地而皆以竟吾夫子津津觉世之意也诸君至止其思
我夫子当时与子路依依栖栖不得行其志于天下一
师一弟周旋不舍乃托之乎沮溺穷而无聊之情可悲
也又思一片榛莽地今郁为文明之场缙绅结辙吾夫
子精神如聚一堂可幸也又进而思夫子于时有显教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0b 页
有密教显教如问官问礼之类是也问津一语则密教
矣上接精一之传下衍一贯之绪所谓曲而中肆而隐
者也往过来续越津者不知几许独许夫子知津其必
有所指而不可以言说意相求者可参也聚而问问而
思思而知津涂不远举足便是诸君子开兹堂奥之意
不孤矣昔鲁哀公问夫子鄙谚莫众而迷今寡人与群
臣虑之而国愈乱何也夫子对举国尽同季氏与之同
辞是一国为一人君虽尽问境内犹不免乱也夫问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1a 页
也哀公问而愈迷夫子知而不迷莫迷于鲁莫迷于天
下可知知楚之津知天下之津可知长沮犹溪涧之水
尽足自澡夫子如海溟以藏疾为旷以含垢为大以九
围共溺并识归涯为壑予尝谓长沮接舆荷篑三人者
深知夫子一以凤称一以有心叹一以知津许长沮之
知夫子可知特其道不同故不相为谋耳兹地去黄百
里许二水萦回书台墨池颜港车坡遗迹烂然在望先
是耿恭简公每至辄徘徊不忍去欲有所创不果久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1b 页
荒雾中一旦濯而新之非王公及彭黄诸君子为政谁
复能识其大而开来学哉王公名某字某号回溪浙江
永康人辛丑进士
   正宗会馆记
晋吾王公为孝廉时力肩斯道一日偕友人之赤壁叹
曰苏公两赋与山川争雄斗奇来游者风流萧爽荡人
心目然吾儒有向上一事昔人谓吟风弄月三三两两
在舞雩间正当于此研究东山皓月宁少酸儒片席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2a 页
从左隅得地名水月湾相传为修玄洞外隐中旷可数
十丈湖光荡漾山色映眸与赤壁同即苏子谓水落石
出磳磴若虎豹垂萝百尺客不能从是也先是有结庵
礼佛其中者王公易之斤莽披榛为楼一祀濂溪周公
及二程先生盖曰濂溪楚产二程则产于黄陂者颜曰
正宗会馆馆始辛丑春落成丙辰夏诸君子来游来泳弦
诵洋洋盛矣王公属邹子记其事予惟道无方无体从之末
由未始有宗此见道语也入道者必先定其宗如人之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2b 页
有祖祢子孙必曰某吾宗也仁孝之心生焉周子特起
舂陵开有宋道学渊源二程师周子而光大之正楚宗
也太极一图或者谓周得之彼时辨者蜂起然予谓主
静无欲二语即千圣不能易程子识仁定性书希圣津
梁亦俟之千圣不惑微但为楚正宗盖直接尧舜孔孟
之宗矣学者肯从无欲主静识仁诚敬存之之语一凝
神焉始知吾宗之所昭垂者如天如地如日如月虽欲
不为孝子慈孙以振其宗不可得矣或者谓兹山以苏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3a 页
氏显洛蜀角立之指不无异同不知苏氏亦非流连光
景者比盖其生平崎岖瘴烟蛮雨中亦洞朗豁彻起超
玄箸特不欲为礼法所绳耳不知程子所谓诚敬存之
之语正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之谓苏氏未窥程之深而
角立者亦门庭之过也昔也角立于朝今而合并于黄
云屋相望蘋藻荐馨风恬波澄当一笑而俯仰人代悲
沧桑之何常證人我之无著矣登斯山者何洛何蜀天
之与我本自广大本自高明有不以身肩千万世之正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3b 页
宗哉人亦有言无形者物之大祖无音者声之大宗其
子为光其孙为水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
毁即周程苏子同此光也同此水也吾侪与周程苏子
亦同此光也同此水也此亦万世之一大宗也予昔同
恭简及诸寅入朝恭简曰此一行也独则跬步为劳众
则瞬息而逸甚矣得朋之乐也晋吾兹举得恭简之意
黄人士其思以共衍火传无令晋吾王公有独复之嗟也
  碑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4a 页
   澹台祠碑
夫陶冶人群淑世轨物孰有踰学哉学者觉也懵然罔
觉者则以不学之故天不忍斯世斯民罔觉也常生仁
人君子以肩其责仁人君子视斯世斯民有一人不觉
曰吾之责也必思范围曲成之而后已伊尹欲以道觉
世怀一夫内沟之耻彼非哆言也其所觉者大也豫章
中丞王公自下车守南昌至今官二十馀年矣所至清
风凛凛民则而象之顷自滇抚来不动声色民在春台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4b 页
玉烛中者六年一日时与诸士师弟子以所自得者诲
若家人弟子然诸士师弟子就公如冬之日不忍一时
不闻公謦欬公察其可与语也乃檄诸士师弟子曰豫
章文献名区开其绪者实澹台一人祠旧祔墓侧甚不
称崇先尊贤至意巡东观察别署废且久密迩宫墙宜
祠祀澹台其中以崇仰止于是檄郡邑创祠凡三楹后
为寝室主祀澹台中为堂前为门廊缭以周垣言言翼
翼公复虑会无资也又为计费年可得百馀金而岁请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5a 页
有道术先辈者为政法制纤悉备具无遗诸士绅走而
告曰夫公加意斯道尔尔我辈不齐心沦衷以光公盛
举者如日于是月有会四仲则举大会会之日诸藩臬
使君至郡邑大夫俱临肃公主盟焉公至即矢言曰佐
不佞不足塞诸君厚望然于此学素不敢用奇诡出一
危论骇世惑俗窃尝观先贤之论学曰贤贤易色事君
事亲交友兢兢何详挚也理即实理事即实事未尝谭
虚袭空以为抉千古秘藏诸友处而敦实行出必效实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5b 页
用斯不负此会真意夫阐明性体究晰渊微岂不纚纚
听闻然上达天德孔门自颜子下不多见焉今颜氏何
众多也且吾夫子不尝答问仁问政问孝乎各随其性
之所近引之未尝执一切示初学而教之躐等不然言
无极足矣何以又言太极言图书无文足矣何以云言
之不尽盖无极无文所不得言也不得言者俟人之自
悟耳言甚辨诸士绅恍然如从蒙雾中睹青天之划然
朗也各欣然得所欲去退而曰二十馀年在公宇下以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6a 页
公能君我父我今公复以正学示我默而成之不言而
信存乎德行惟公有焉同志以公泽不可諠也属邹子
碑邹子曰公之言真吾道之蓍蔡也夫昔元某弱冠歌
鹿鸣即逐队入豫章会既入仕复偕数君子为心膂交
当时聪明才辨者何啻数百家然求可师百代者数君
子外无闻焉何也彼谭虚也虚不可执也谭空也空不
可抟也湛湛长天虚空无象而四时行者行生者生人
俱从行者生者游衍不能从虚空处厝一语吾耳目所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6b 页
习见习闻以为虚灵劵者惟子臣弟友慥慥皓皓为证
故能饰之昭昭不能饰之冥冥惟掩王公大人一时之
耳目不能欺里闾愚夫愚妇千载之真心匪我公其谁
揭斯道之正鹄哉世所称澹台者卒未能得其解也曰
行不由径径非小路之谓盖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径者
如多闻多见饰一知矜一能以自誇于世之谓也澹台
学见其大一禀性灵行天下之大道故曰不由径世慕
大道者多忽小节澹台公事必见是不忘情民隐以削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7a 页
迹为高矣惟公事乃见是不染尘情以逢迎为驩矣广
大精微政子游所取夫子所嘉不然不托迹由径谢绝
偃室世岂无人哉此公新祠觉世之意也豫章于道虽
自天性然在宋信州有鹅湖南康有鹿洞吉州有白鹭
青原皆自周程朱王四夫子倡之今兹祠以公倡明于
上坛坫相望居然东南邹鲁世公之泽宫亭匡阜掩映
无极矣它日火传无尽孰非公之赐哉公名佐字(阙/)
号大蒙万历癸未进士浙江鄞县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7b 页
   奉政大夫吏部文选郎中云浦孟公墓碑
夫学已以内事修之身其德乃贞修之家与乡其德乃
信修之天下其德乃大故曰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
之行也不见之行不足以为成德而世以二三之见谲诡
败行涂饰人耳目不可以欺三尺竖儿矧曰天下后世
盖余自癸未入朝心素严师者吾师朱鉴塘先生友则
王聊城洪阳外所称二孟先生张宫谕赋二孟行者是
已孟先生茌平人业志其墓而云浦先生下世久远在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8a 页
中州束刍亡由常窃自恨表弟王铉令新安拜而属曰
此我友也真儒也护其图书视其后裔是念未几而先
生弟以墓表见属此予志也先生讳化鲤字淑龙先世
关中合阳人洪武间移新安遂占籍高祖真曾祖聪祖
伦世有隐行伦生秋号双台隐行具盛太史志中赠南
京户部主事母卫氏封太安人梦日如斗以嘉靖乙巳
闰正月廿四日生先生于儒学东长而修伟美髯望而
知为有道人也自幼即知虚心下问诸长者曰此谁家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8b 页
子必成大儒十七补邑弟子员念人生如沤露波波一生
不可为人西川尤先生力行古道往就学焉读拟学小
记曰濂洛真传具见今日遂归而与里人敦行不怠诸
督学不但奇其文冠中州即行亦以为濂洛衣钵应贡
第一人廷试第二人入太学同郭司马青螺孟尚宝我
疆黄宫詹慎轩莫逆最后仕而与我疆联轸尤密庚辰
成进士辛巳授南京户部主事管银库出𣙜河西务公
痛革夙弊殆尽付税银县收支目不睹一钱惟与士民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9a 页
讲圣谕六语中藉发明正学行之日士民肖像祀江干
过客题祠曰司农𣙜税潞河边绝胜山阴取一钱共说
橐中金百镒何如生像祀千年丙戌奉命赈河北散赈
有方全活数百万人犹加意于善人即布衣委巷知学
者必致礼焉将还朝改考功主事丁卫夫人忧起补稽
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公念以人报国本自素志乘可
致而复走私门所学谓何孤立行一意所推毂必海内
共以为贤者所摈斥必走权门屡为关说者中涓辄请辄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19b 页
尼疏起都给事张栋上业令票旨政府封还阴阳其词
于上前上遂以忤旨调外任时正当大选先生星夜治
文书完跨蹇驴归两都交章不平先生意气自如诸方
面郡邑投一刺不可得津途问选君何往而先生已遁
去矣归而旧弟子候于黄河续旧盟者数百人歌声洋
洋声振林木盛矣初先生谒西川归而大倡会西川曰
圣学盛行于西矣乃先生谢铨事视昔益宏以昌岂天
欲以斯文柄付先生而不欲先生尽施之行事耶新建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0a 页
之学北地诸君子多疑而不信笃信不惑西川与茌平
迨先生而三然诸君子故不能不疑新建之言而不能
不信先生之人其事双台公卫安人聚顺无违两尊人
谢世公以不得视含殓为恨朔望必搏颡二弟曰彼代
吾送终视二弟即吾亲也里遭荒歉启双台公发廪济
人贫不能偿者折劵弃责里中人以为严师以为慈父合
家乡国而徵诸行者如此盖隐显一致矣或以先生未
得大行为憾不知国之大事理财用人其巨者先生初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0b 页
试民部大挽贪墨之末流再试铨曹欲开拔茅之广路
亦足行矣不尽行者天也时予与先生同舍两人各有
肝胆咸被逐去既而赵高邑顾无锡邹云梦王淄川亦
皆不竟其志予党不能事人故不能用人惟不能随时
故不能有裨于时然使时知铨曹自有正路吾道自有
正法能屈吾党一时者官不可夺吾党千秋者志则所被
一时者小之乎云尔史臣至此宜何如叹息焉嗟乎二
程先生当宋盛时皆位不称德今炳炳日星为万世师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1a 页
先生何必以位显伊洛渊源千古如生可也两台荐公
名续伊洛后而以专祠祀先生允宜先生没万历廿五
年正月享年五十三配龚氏封安人男一诫邑诸生娶
董氏女二一适梁允济一适王亲贤皆诸生十月十三
日葬于邑东函谷之北原铭曰
真主更弦 时际一清 蔼蔼吉士 言司铨衡
吉士宅心 媚于天子 孤介狷洁 耻为权使
尼于要人 并弃其身 日渐月累 山谷沉沦
愿学集 卷五上 第 121b 页
皎皎我公 吾道冠冕 退则循循 进则蹇蹇
世事日非 言赋归来 惟二三子 藉公以裁
一人振铎 万夫齐往 河洛之间 藉公振响
伟矣我公 克绍二程 公其步趋 吾道丕明
不落阶级 不堕见解 独握其要 先立其大
流风馀韵 百世之师 天未丧道 斯文在兹
 
 愿学集卷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