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八
              嘉定钱大昕
 题跋(二)
   跋汉书
汉书刊史记之文以从整齐后代史家之例皆由此出
史记一家之书汉书一代之史班氏父子虽采旧闻别
刱新意青出于蓝固有之矣然犹有未尽者如石奋传
不当以万石为题夏侯婴传岂宜以滕标目荆王贾燕
王泽之篇首不必称刘韩王信之传端当去王字万石
君两龚之号巳载诸篇中而复系之篇首非例也传冯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奉世而远述冯亭传扬雄而追溯伯侨若司马迁传首
不举姓名而叙谱系全取自序之文又非例也史记以
数人合为一传一篇之中首尾相应汉书则人各为篇
略以时代事类相从与史公合传之例固有别矣然多
承用旧文不加刊改史公作陈平世家附见王陵事今
陈王各为一篇而叙陈平事于王陵之后史公作张苍
列传附见周昌赵尧任敖诸人今张周赵任各为一篇
而叙张苍事于任敖之后在陈张之传则阙而不完在
王任之传则赘而无当以及窦田卫霍诸篇多沿斯失
于是史公错综变化之文皆龃龉而不相入矣大抵史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记之文其袭左氏者必不如左氏汉书之文其袭史记
者必不如史记古人所以词必已出未有剿说雷同而
能成一家言者也
   跋汉书古今人表
此表为后人诟病久矣予独爱其表章正学有功名教
识见夐非寻常所能及观其列孔子于上圣颜闵子思
孟荀于大贤孔氏弟子列上等者三十馀人而老墨庄
列诸家降居中等孔氏谱系具列表中俨然以统绪属
之其叙次九等祖述仲尼之言论语二十篇中人物悉
著于表而他书则有去取后儒尊信论语其端实启于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此而千馀年来鲜有阐其微者遗文具在可覆按也古
贤具此特识故能卓然为史家之宗徒以文章雄跨百
代推之犹浅之为丈夫矣
   跋后汉书
后汉书淳化刊本止有蔚宗纪传百卷其志三十卷则
乾兴元年准判国子监孙奭奏添入但宣公误以为刘
昭所补故云范作之于前刘述之于后不知志出于司
马彪彪西晋人在范前不在范后刘昭本为范史作注
又兼取司马志注之以补范之阙题云注补者注司马
书以补范书也自章怀改注范史而昭注遂失其传独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此志以非蔚宗书故章怀不注而司马刘二家之学流
传到今宣公实有力焉此本虽多元大德九年补刊之
叶而志弟一至弟三尚是旧刊于朓敬恒徵字皆阙末
笔而让勖却不回避知实系嘉祐以前刊本惜屡经修
改古意渐失然较之明刊本则有霄壤之隔矣
   跋三国志
陈承祚蜀人也其书虽帝魏而未尝不尊蜀于蜀二君
书先主后主而不名于吴诸君则曰权曰亮曰休曰皓
皆直斥其名蜀之甘皇后穆皇后敬哀皇后张皇后皆
称后而吴之后妃但称夫人其书法区别如此李令伯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陈情之表称蜀为伪朝承祚不惟不伪之又以蜀两朝
不立史官故于蜀事特详如群臣称述谶纬及登坛告
天之文魏吴皆不书而特书于蜀立后立太子诸王之
策魏吴皆不书而特书于蜀太傅靖丞相亮车骑将军
飞骠骑将军超之策文皆一一书于本传隐然寓帝蜀
之旨焉杨戏季汉辅臣赞承祚既采之又从而注之(注/中)
(引益部耆旧杂记王嗣常播卫继传/此裴氏注今刊本亦升作大字误)其于蜀之人物甄
录周详如此若魏之臣僚则芟汰多矣承祚于蜀所推
重者惟诸葛武侯故于传末载其文集目录篇第并书
所进表于后其称颂盖不遗馀力矣论者谓承祚有憾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于诸葛故短其将略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跋北齐书
北齐书本纪八列传四十二今惟本纪弟四列传弟五
弟八弟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十五
弟十六弟十七弟卅三弟卅四弟卅五弟卅六弟卅七
弟四十二凡十八篇乃百药元文其列传弟十八弟十
九弟廿一弟廿二弟卅二弟卅八弟卅九弟四十弟四
十一文与北史异而无论赞似经后人删改或百药书
亡而以高氏小史补之乎其馀纪七篇传十六篇大率
取诸北史库狄干传末附见其孙士文士文仕于隋代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不应入齐书盖钞撮北史之文而失于刊去此汉人所
讥作奏虽工宜去葛龚者也裴让之张晏之陆卬王松
年辛术皆失书本贯此亦钞北史而不知其宜增入者
当时校刊诸臣粗疏至此真令人绝倒也纪传中有史
臣论及赞及称高祖世宗显祖肃宗世祖庙号者皆百
药之旧其称神武文襄文宣武成者则后人取北史之
文以补之晁公武谓百药避唐朝名讳不书世祖世宗
之类不知百药修史在贞观初其时世字并不回避李
绩之名亦高宗朝所改也梁陈周书皆不避世祖世宗
字百药与思廉德棻同时何独异其例乎盖嘉祐校刊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诸史之时此书久已残阙而杂采它书以补之卷首神
武纪即是北史之文晁氏不加详审遽以为例有不一
其实非也
   跋南北史
新唐书之进表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予谓
事增非难增其所当增勿增其所不当增之为难文省
非难省其所可省勿省其所不可省之为难班孟坚之
于史记事增而文亦增增其所当增也陈承祚之于魏
略文省而事亦省省其所可省也李延寿之南北史则
事增文省两者兼有之矣然其事之增者如谓始兴王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浚为潘淑妃之养子谓宋后废帝杀孝武十二子谓临
川王宏私通武帝女遂谋弑逆谓陈后主通萧摩诃之
妻谓周宏正与周石珍合族谓萧韶为幼童庾信爱之
有断袖之欢谓祖珽饮酒藏铜叠二面谓辛德源与裴
让之相爱兼有龙阳之重考之率多不实是谓增其所
不当增文之省者如宋武帝纪先不书假黄钺而后书
奉送黄钺徐孝嗣传先不书齐受禅例除封爵而后书
以废立功封枝江县侯王琨传先不书左军将军而后
书降号冠军胡谐之传先不书赐爵关内侯而后书谥
肃侯是谓省其所不可省至如卫操之碑柳虬之书卢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辩之诰苏绰之大诰顾欢袁粲佛老之辨刘峻之广绝
交王劭之表符命此又可省而不省也
   跋唐书直笔新例
唐书直笔新例宋史臣吕夏卿撰今以新书考之殊不
合如书母条云非嫡则不书母子立然后书今考诸帝
纪无不书母者惟生母追尊称太后以别之昭宣之母
何氏系昭宗之后而纪书皇太后则又自乱其例矣它
如书即位书内禅书立皇太子书立皇后书宰相拜复
书命将征伐诸条以本纪考之无一同者又谓仆固怀
恩不宜立传当见于铁勒传李适之当附常山王传李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白杜甫当别立传不入文苑李宝臣当为张宝臣今皆
不尔杜甫之三大礼赋李白之明堂赋元结之中兴颂
柳宗元之方城皇武二雅史亦不载然则夏卿虽有此
议而欧宋两公未能尽用之也紫阳纲目褒贬之例与
此书多闇合然其閒一予一夺易启迂儒论辨之端欧
宋绌而不取其识高于夏卿一筹矣
   跋新唐书纠谬
吴廷珍初登第上书欧阳公求预史局公以其轻佻不
许及新史成作此书诋毁不遗馀力然廷珍读书既少
用功亦浅其所指擿多不中要害谓唐初未有麟州不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知关内之麟游河南之钜野武德初皆尝建为麟州也
谓独孤怀恩为隋文献后之弟不知隋文献后与唐元
贞后皆独孤信之女而怀恩则信之孙于后为侄非弟
也谓程昌裔名不同不知为史臣避讳谓覃王字可疑
不知覃即郯字避武宗讳而易之谓衡王憺字误考文
苑英华载封诸王制正作衡字其作衢者误也谓崔彦
昭逐李可及事不足信引曹确传为證按可及之承宠
在懿宗朝故曹确谏而不纳其失宠在僖宗朝故彦昭
奏而即逐前后本不同时可及贬窜之日确罢相已久
又何疑于彦昭之奏乎谓刘宏基等征薛举战没其地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当在高墌不在浅水原考薛举传云秦王壁高墌策贼
可破遣将军庞玉击宗罗㬋于浅水原战酣王以劲兵
捣其背是浅水原与高墌地本相近太宗壁高墌而败
贼于浅水原刘文静等观兵高墌而八总管败于浅水
原事正相类而吴妄纠之是未达于地理也谓崔瓘一
人而纪书团练使传书观察使不同考唐时节度都团
练都防禦例兼本道观察使节度团防主兵观察主民
各自有印史家省文于节度即不称观察于团防则但
称观察以节镇为重也崔瓘为兵马使所杀史恶其擅
杀长官故特书团练而不书观察若秦匡谋之或称观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察或称经略亦是以经略兼观察而吴皆讥之是未达
于官制也谓本纪漏书马元规死事考元规虽与吕子
臧同死而元规以迁延寡断自取败衄故纪止书子臧
一人吴氏讥其阙漏是未达于史例也犹为由嗤为蚩
古字也而以为误用悯作悯唐人避太宗讳也而以为
不经是未达于小学也新史舛谬固多廷珍所纠非无
可采但其沾沾自憙祇欲快其胸臆则非忠厚长者之
道欧公以轻佻屏之宜矣
   跋唐书释音
芃艽芄三文俱见毛诗而形声各别芃芃其麦从凡至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于艽野从九芄兰之支从丸陆德明之音具在不相混
也唐时有河阳节度使李芃董氏释音符中切而胡三
省通鉴注音居包翻如用胡音当从九不从凡矣今新
旧书通鉴皆作芃字古人名字恒相应芃字茂初则符
中之音为是梅涧于小学未甚究心如徐州之㟃峿镇
古书本作司吾后人增加山旁刊本讹㟃为峒遂读为
崆峒之峒失其义矣(史炤释文芃蒲红/切与符中切同音)
   跋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
右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十二卷归安沈徵士炳震撰
谓表所列官爵谥号或书或否或丞尉而不遗或卿贰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而翻阙或误书其兄弟之官或备载其褒赠之职厖杂
淆乱不足徵信固中欧史之病然唐人文集碑刻可资
考證者甚多东甫亦未能津逮也豆卢氏有后魏太保
襄城公鲁元一人东甫据魏书谓鲁元自姓卢氏与豆
卢绝不相蒙其说似是今考鲁元传曾祖副鸠仕慕容
垂为尚书令临泽公而表亦以尚书令临泽敬侯制为
鲁元曾祖制与副字形相似官与封号又同唯公侯字
小异则明是一人表但脱去鸠字耳周书豆卢宁传称
昌黎徒何人鲁元传亦称昌黎徒河人而慕容氏实出
徒何则鲁元为慕容之裔审矣魏初改慕容为豆卢氏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犹之改秃发为源氏其单称卢者必是孝文改代北复
姓时去豆存卢故魏收史因之宇文泰据关中悉复代
北氏族之旧故周书豆卢宁改从本氏亦犹乙之为乙
弗尉之为尉迟也东甫勤于考史而未悟及此乃知好
学而能深思者之难
   跋资治通鉴
胡身之于舆地之学深矣然亦不能无误姑举其尤甚
者如汉建安十九年刘备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军
师将军益州太守南郡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并署左将
军府事注以益州太守属上读谓此益州太守非汉武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帝所置之益州郡盖刘璋置益州太守与蜀郡太守并
治成都郭下也考蜀志诸葛亮传不云为益州太守惟
董和传云迁益州太守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信
而爱之此益州即汉武所置之郡非别治成都也和自
益州徵为掌军中郎将与亮并署左将军府事史文甚
明益州太守四字当属下句胡不得其句读而臆造此
说失之甚矣陈太建五年前鄱阳内史鲁天念克黄城
注引地形志谯州下蔡郡有黄城县东魏置谯州于涡
阳则黄城亦其属县子按陈本纪黄城既降之后诏以
黄城为司州治下为安昌郡又立汉阳义阳二郡并属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司州则黄城当亦齐之重镇隋志黄陂县后齐置南司
州后周改曰黄州又有安昌郡则黄城即黄陂城因后
齐尝置南司州故仍其名耳汉阳郡盖即后齐所置产
州义阳郡则隋木兰县地若下蔡之黄城与汉阳义阳
又何与乎当时北征元有两路吴明彻大军由寿阳趋
彭沛而周炅鲁天念辈别取江北蕲黄之地注家于此
欠分晓矣予尝有通鉴注辩正二卷于地理纠举颇多
非敢排诋前贤聊附争友之义尔身之一字景参见陈
著本堂先生集
   跋通鉴释文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自胡景参之注行而史氏释文学者久束之高阁近代
藏书家遂鲜有著录者西沚光禄偶得之诧为枕中之
秘顷袁上舍又恺从齐女门蒋氏假得宋椠本令小史
钞其副予因得寓目焉史注固不如胡氏之详备而刱
始之功要不可没胡氏有意抑之未免蹈文人相轻之
习且如秦之范雎本千馀切而胡改音虽唐之李芃本
蒲红切而胡改居包翻遂使雎睢莫别芃艽互淆岂非
以不狂为狂乎景参以地理名家而疏于小学其音义
大率承用史氏旧文偶有更改辄生罅漏予故表而出
之俾后人知二书之不可偏废云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跋通鉴总类
宋詹事沈枢谥宪敏撰通鉴总类二十卷分二百七十
一门嘉定元年枢之季子守潮阳锓版以行楼攻愧为
序之元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海陵蒋德明分省于吴
命郡庠重刻且令都事钱逵求序于周伯琦则至正二
十三年秋事也方是时吴中丁兵燹之馀日不暇给而
行省犹知崇尚古学惧故书之失传而表章之亦可谓
贤矣枢字持要安吉州人其事迹不见于史楼氏称其
扬历中外入从出藩年登九秩神明不衰此书盖其挂
冠后所为故以耄期称道不勌称之予所藏本则明万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历中苏杭等处提督织造乾清宫近侍司礼监管监事
太监三河孙隆所刊隆在朝尝以是书进御神宗欲镂
之尚方不果及出督织造乃刊之吴中云(沈枢官华文/阁学士见周)
(益公/集)
   跋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仁甫续资治通鉴长编世所传者仅建隆至治平一
百八卷顷年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钞得神哲两朝
长编自熙宁三年四月至元祐八年六月自绍圣四年
四月至元符三年正月仅廿六年事而卷帙转加于旧
盖年代弥近则见闻弥广故也然搜罗既博遂有一事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而重出者如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诏自今选人有罪犯
者铨司未得定入官资叙并具考第及所犯取旨云云
又见于九年六月此类殊不少矣其辨昭宪太后遗命
传位太宗无递传光美事又言光美非杜太后所生则
恐其有所讳避不如宋史之直笔也文献通考宋艺文
志俱云百六十八卷盖以一年为一卷也而乾道四年
四月进表称先次写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
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年计一百八卷写成一百七十五
册卷少而册多则有一卷而分数册者矣自治平至靖
康六十年当为六十卷而淳熙元年进表称二百八十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卷殆指一册为一卷耳吴门毕氏经训堂袁氏贞节堂
皆有钞本予得假读焉
   跋宋史
自史迁以经师相授受者为儒林传而史家因之洎宋
洛闽诸大儒讲明性道自谓直接孔孟之传嗣后儒分
为二有说经之儒有讲学之儒宋史乃刱为道学传列
于儒林之前以尊周二程张邵朱六子而程朱之门人
附见焉豫章延平非程氏弟子以其得程之传而授之
朱氏亦附见焉其它讲学宗旨小异于朱氏者则人之
儒林不得与于道学其去取予夺之例可谓严矣愚读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之而不能无疑焉夫刘彦冲胡原仲刘致中朱子之师
也而不与吕东莱陆子静朱子之友也而不与其意以
为非亲受业于程朱者皆旁支也不得以干正统也而
独进张南轩一人南轩非受业于程氏者也南轩与东
莱俱为朱子同志进南轩而屏东莱此愚之所未解也
程氏弟子首称游杨吕谢而与叔兄弟独不与以附出
大防传故也列传固有附见之例然南轩不附于父二
吕独附于兄一篇之中忽变其例谓非有意抑吕乎此
又愚之所未解也朱氏门人多矣独进黄干等六人而
蔡元定父子叶味道廖德明祇列之儒林夫蔡氏父子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之学自黄直卿外殆鲜其匹而屏之不与道学之例此
亦愚之所未解也邵伯温不附于康节传而张戬附于
横渠传此亦史例之未一而愚之所未解也尝闻之郑
康成云儒者儒也以先王之道能儒其身故儒行之篇
载于礼记庄子云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说者以为指孔
子也周程张朱之学虽高出于后儒方之孔子则有閒
矣谓之曰儒又何慊焉韩子云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
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自黄老之学兴其徒皆自号
道家马枢有道学传二十卷乃列仙集仙传之类尔谓
道学之名必美于儒林者非通论也虽然周程张朱之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学固高于宋诸儒矣史家欲尊之何如而可曰史家之
例凡道德文艺显著者各有专传其列于儒林文苑者
皆其次焉者也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史记未尝列于儒
林也汉之董仲舒唐之韩愈皆自有传元儒无出许衡
吴澄之右者亦自为传愚以为周程张朱五子宜合为
一传而于论赞中著其直接圣贤之宗旨不必别之曰
道学也自五子而外则入之儒林可矣若是则五子之
学尊而五子之道乃愈尊五子不必辞儒之名而诸儒
自不得并于五子彼修宋史者徒知尊道学而未知其
所以尊也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又
宋之官制前后不同元丰以前所云尚书侍郎给事谏
议诸卿监郎中员外郎之属皆有其名而不任其职谓
之寄禄官以为叙迁之阶而已元丰以后尚书侍郎等
皆为职事官而以旧所置散官为寄禄官故元丰以后
之金紫光禄大夫犹前之吏部尚书也银青光禄大夫
犹前之五部尚书也正议大夫犹前之六部侍郎也太
中大夫犹前之谏议大夫也朝请朝散朝奉郎犹前之
诸曹员外郎也元人修史者未审宋时更改之由其撰
诸臣列传也误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一槩存之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误以大夫郎为散官而多删去之不知元丰以前所云
散官不过如勋封功臣食邑之类徒为文具无足重轻
史家固宜从略其后改为寄禄以校官资之崇庳则亦
不轻矣若谓寄禄不必书则如尚书侍郎等在宋初亦
是寄禄之阶又何须一一具载耶愚意散官不必书而
寄禄官不可不书当以元丰三年为限断
   跋柯维骐宋史新编
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于正
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
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朱文公之纲目虽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因温公之书无所增益而义例谨严犹能成一家言若
薛方山之续通鉴于宋辽金元四史尚未能寻其要领
况在正史之外乎柯氏宋史新编较之方山用功已深
义例亦有胜于旧史者惜其见闻未广有史才而无史
学耳后之有志于史者既无龙门扶风之家学又无李
淑宋敏求之藏书又不得刘恕范祖禹助其讨论而欲
以一人之精力成一代之良史岂不难哉
   跋陈黄中宋史稿
吴门陈徵士和叔宋史稿本纪十二志三十四表三列
传一百七十共二百十九卷其纠旧史之失谓韩琦与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陈升之王圭同传薰莸无别陈东欧阳澈与宋季一僧
一道士同传儗不于伦康保裔战败降契丹官节度使
事见辽史而以冠忠义杜审琦卒于天成二年而以冠
外戚凌唐佐本纪既书降金而又入之忠义李谷窦贞
固皆五代遗臣入宋未仕不应立传皆确不可易于奸
臣传进史弥远嵩之而出曾布颇与鄙意合若王安石
之立新法引佥人虽兆宋祸而本无奸邪之心郑清之
虽党于弥远其在相位亦无大恶和叔俱以奸臣目之
未免太甚矣此稿增删涂乙皆出和叔手迹然前后义
例不能画一纪传无论赞志无总序盖犹未定之稿较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之柯氏新编当在伯仲之閒耳
   跋隆平集
隆平集坊本字画俗劣妄加圈点尤为可憎予家所藏
乃董氏万卷堂刊本前有绍兴十二年赵伯卫序序称
曾大父淄王者讳世雄燕王德昭之曾孙也句容之茅
山有常宁镇宋天禧元年所置见于景定建康志予游
三茅尝至其地宋史地理志云句容天禧四年改名常
宁似改县名为常宁矣句容名县自汉迄今未之有改
此集郡县篇亦无改常宁县事不审史家何以舛误乃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跋宋太宗实录
宋太宗实录八十卷集贤院学士钱若水撰今吴门黄
孝廉荛圃所藏廑十二卷且有脱叶每卷末有书写人
及初对覆对姓名书法精妙纸墨亦古于宋讳皆阙笔
即慎敦廓筠诸字亦然予决为南宋馆阁钞本以避讳
验之当在理宗朝也其中与宋史互异如李从善伪封
郑王郑作邓年四十八作五十苏易简妻弟崔范作妻
兄刘遇沧州清池人作浮阳汉州刺史汉作溪蔚州防
禦使蔚作郁洮州团练使洮作应刘庭让浩州团练使
浩作涪陈从信年七十三作七十二皆当以实录为正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刘廷让避太宗讳改名宋史阙而不书亦当依实录增

   跋九朝编年备要
陈平甫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不载于宋史蓺文志唯
直斋陈氏尝著于录而又讥其去取无法近时秀水朱
氏乃亟称之予读其书有大字有分注略仿紫阳纲目
之例而以宋人述宋事不敢过为褒贬之辞且书成于
南渡之世故老旧闻未尽散失閒有可补正史之阙者
较之陈桱商辂辈诚远胜之矣至如唐主景北汉主钧
同为敌国而钧书卒景书死同一高丽王也而徽与运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书卒颙与俣书死此则义例之乖刺者又不能曲为之
讳也卷首有建安真德秀长乐郑性之直敷文阁林岊
三序岊字仲山福州长乐人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进士
开禧三年三月除秘书郎七月除著作佐郎以祖讳改
除秘书丞十月出知衢州见中兴馆阁续录
   又
予初于袁又恺斋假读此书病其末卷多阙字又借张
冲之手钞本校勘则所阙正同考宋史理宗纪端平二
年三月乙未诏太学生陈均编宋长编纲目补迪功郎
即是此书但经进时更其名耳而直斋书录犹仍旧名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书卒颙与俣书死此则义例之乖刺者又不能曲为之
讳也卷首有建安真德秀长乐郑性之直敷文阁林岊
三序岊字仲山福州长乐人淳熙十四年王容榜进士
开禧三年三月除秘书郎七月除著作佐郎以祖讳改
除秘书丞十月出知衢州见中兴馆阁续录
   又
予初于袁又恺斋假读此书病其末卷多阙字又借张
冲之手钞本校勘则所阙正同考宋史理宗纪端平二
年三月乙未诏太学生陈均编宋长编纲目补迪功郎
即是此书但经进时更其名耳而直斋书录犹仍旧名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盖未进御之前已刊行伯玉所见与今本当不异但今
本标题称皇朝而伯玉改称九朝何也据真郑林三序
似平甫别有举要一书今刊本编年之下空两格岂所
阙者即举要两字欤当访之知者
   跋大金国志
大金国志四十卷卷首有表题云宋端平元年正月十
五曰淮西归正人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阁宇文懋昭上
新城王尚书贻上谓是宋人伪造予读其词称蒙古为
大朝曰大军曰天使而于宋事无所隐讳盖元初人所
撰其表文则后之好事者为之而嫁名于懋昭者也钱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遵王举其直书差康王出质详列北迁宗族以为无礼
于其君而讥端平君臣漫置不省今考志所载指斥之
词尚有甚于此者即其以大金为称亦可知非当时经
进之本矣
   跋元名臣事略
予始读元史至四杰事喟然而叹曰甚矣文辞之不可
已也四杰之在元初其功等尔独木华黎有家传有碑
故史载其事首尾完具博而术博尔忽二人则以子孙
有显者托于阎复元明善之碑史犹能书其氏族世系
赤老温则泯然失其传矣史家以为早死无后以予考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之非无后也赤老温之后仕宦固未尝绝而不能述先
人之勋阀托于文词以不朽虽有后亦与无后等也后
读秘史述赤老温之父锁儿罕失刺翼戴元祖于微时
泰赤乌之难微夫人之力几不免继又读虞文靖黄文
献两公集乃知逊都思氏之文献非尽无徵特明初修
史诸臣于实录之外惟奉苏氏名臣事略为护身符其
馀更不采访遂使世家汗马之勋多就湮没尔厥后金
华窜死乌伤非命母亦作史之孽欤
   跋元秘史
元太祖刱业之主也而史述其事迹最疏舛惟秘史叙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次颇得其实而其文俚鄙未经词人译润故知之者鲜
良可惜也元之先世谱系史亦缺略据秘史乃知太祖
之大父葛不律始自称合罕史称葛不律寒寒当为罕
方与它文一例葛不律殁遗言以叔父之子俺巴孩代
领其众是为泰赤乌氏即史所称咸补海罕也俺巴孩
为金人所杀诸部又立葛不律之子忽都刺为合罕此
皆元史所未详也太祖少与泰赤乌有隙为泰赤乌所
执欲杀之太祖伺守者隙逃去锁儿罕失刺匿之家乃
得免锁儿罕失刺者赤老温之父史既不为赤老温立
传而锁儿罕失刺之事亦不著于本纪亦阙漏之甚者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也蔑儿乞部故与烈祖有怨闻太祖在不儿罕山袭掠
之虏夫人宏吉刺氏太祖求救于克烈王罕王罕资太
祖兵与札木合合兵击之悉收其所掠太祖遂与札木
合合营札木合者太祖之疏属太祖幼时同嬉戏称安
荅者也居岁馀札木合复疑之乃乘夜去诸部多弃札
木合从太祖者遂议立太祖为成吉思合罕纪皆不书
而忽书麾下搠只与札木合部人构怨一事系于帝方
幼冲云云之下此大误也当太祖幼时势甚微弱赖王
罕札木合二人假以徒众羽翼渐成始立名号纪但云
丙寅岁群臣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不知成吉思罕之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号盖已久矣其后遣使诮责按弹火察儿等谓昔者吾
国无主汝等推戴吾为之主者正指此事也先称合罕
者一部之主后称皇帝乃为群部之主岂可略称罕一
节而不书乎纪又云哈荅斤部散只兀部朵鲁班部塔
塔儿部宏吉刺部闻乃蛮泰赤乌败皆不自安会于阿
雷泉斩白马为誓欲袭帝及汪罕宏吉刺部长迭夷恐
事不成潜遣人告变帝与汪罕逆战于杯亦烈川大败
之其下文又云宏吉刺部欲来附哈撒儿不知其意往
掠之于是宏吉刺归札木合部与朵鲁班亦乞刺思哈
荅斤火鲁刺思塔塔儿散只兀诸部会于犍河共立札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木合为局儿罕盟于秃律别儿河岸誓毕驱士卒来侵
抄吾儿知其谋以告帝帝即起兵逆战破之札木合脱
走宏吉刺部来降据秘史则此两条本是一事当时从
札木合者实有十一部立札木合为罕将以拒王罕与
太祖也而乃蛮泰赤乌之败则在札木合等散去之后
纪所书颠倒复沓皆不足据论次太祖太宗两朝事迹
者其必于此书折其衷与
   跋元圣政典章
此书题云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凡六十卷首诏令次圣
政次朝纲次台纲次六部书成于至治之初故称英宗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为今上皇帝也其后又有至治二年新集条例三册仍
冠以大元圣政典章之名前后体例俱准旧式而不分
卷第予初至都门闻一故家有此书往假读之秘不肯
示后十年吾友长洲吴企晋以家藏钞本见赠纸墨精
好如获百朋追忆往事不胜独孤东屏之叹
   跋元氏略
考氏族于辽金难矣而于元尤难辽惟耶律萧两族金
虽有白号黑号之别然皆系姓于名犹不至混淆元之
蒙古七十二种色目三十一种但以名行不兼称氏读
史者病焉秀水万孝廉循初撰元氏略汪吏部康古亟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称之予假观殊不逮所闻如罕禄鲁即哈刺鲁北庭即
畏吾唐兀即西夏循初皆析而为二泰定后八八罕氏
本瓮吉刺氏非别有八八罕氏姚燧撰阿里海牙碑云
妣夫人独坚呼突卢夫人帖力阎复撰广平王碑云夫
人抄真夫人秃忽鲁皆称其名而误以为氏又阿刺瓦
而思之曾孙阿合马与奸臣传之阿合马本二人而误
以为一且其取材自正史而外不过滋溪苏氏南村陶
氏两家盖草刱而未及成书者也
   跋通典
杜岐公撰此书于贞元中故称德宗为今上而州郡篇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书恒州为镇州且云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此后人附
益本书于恒字初不避也刑制篇十恶六曰大不恭注
云犯庙讳改为恭按唐诸帝无名敬者前卷即有大不
敬字读此一条乃宋人传写添入非本文也州郡篇改
豫州为荆河州或称蔡州改豫章郡为章郡括苍县曰
苍县皆避当时讳今本或于荆河下添豫字又有直书
豫州豫章者皆校书之人妄改也书中虎牢皆避讳作
武牢而州郡篇汜水县下直书虎牢且有获虎字又如
韩擒虎或作擒武或作擒虎(俱见州/郡篇)仕宦不止执虎子
或作兽子(卷五/十四)或作虎子(卷廿/一)皆后人妄改又改之不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尽也
   跋唐大诏令
予读唐书十一宗诸子传嘉王运贞元十七年薨而德
宗纪贞元十七年文宗纪开成三年两书嘉王运薨疑
其必有一误古称三占从二则以为贞元者或可信兹
读宝历元年南郊赦文有云亚献嘉王运终献循王遹
各赐物一百匹则敬宗时嘉王尚无恙其薨年必在开
成而断非贞元可深信而不疑矣史传中重复舛讹若
此者甚多顾安所得唐人文字而悉为疏通證明之耶
此书凡百有卅卷缺弟十四至廿四弟八十七至九十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八四库书目所缺正同世閒盖无足本矣
   跋皇祐新乐图记
皇祐新乐图记三卷朝奉郎前尚书屯田员外郎轻车
都尉赐绯鱼袋阮逸承奉郎守光禄寺丞充国子监直
讲同详议修制大乐胡瑗奉圣旨撰总叙诏旨篇弟一
律吕图弟二黍尺图弟三四量图弟四权衡图弟五镈
钟图弟六特磬图弟七编钟图弟八编磬图弟九晋鼓
图弟十三牲鼎图弟十一鸾刀图弟十二每图系以说
皆标臣逸臣瑗名宋史蓺文志但题逸一人而已乐志
皇祐五年九月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台谏省府推判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官观新乐并新作晋鼓乃以瑗为大理寺丞逸复尚书
屯田员外郎盖此书进御之后瑗由光禄丞转大理而
逸亦叙复前官也儒林传皇祐中驿召瑗逸与近臣太
常官议兴作乐事岁馀授瑗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乐
成迁太常寺丞与乐志异太常殆大理之讹与
   跋大金集礼
大金集礼四十卷周漪塘黄荛圃两家抄本皆云卷十
二至十七元有阙文又卷廿六卷卅三元阙今捡弟十
弟十一两卷系夏至祭方丘之仪篇中有云如圆丘仪
则此两卷之前巳阙圆丘仪矣其目录次序恐未足信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此书虽无序文不知纂辑年月要必成于大定之世故
于雍字称御名而不及明昌以后事独补阙文一叶有
明昌承安泰和及世宗庙号盖后人取它书搀入非集
礼元文也
   跋职官分纪
富春孙逢吉彦同职官分纪五十卷盖因杨侃职林一
书而广之虽为四六家隶事而作然所载元祐官品令
亦考官制者所宜采也秀水朱氏潜采堂钞本今归吴
门周漪塘氏辛亥秋借读一过恨当时钞手不精乌焉
亥豕之讹难以究诘第三十八卷内错简予以意改正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几于天衣无缝不觉拊掌称快邢子才云日思误书更
是一适非虚语也
   跋宰辅编年录
宰辅编年录二十卷起建隆庚申讫嘉定乙亥首尾赅
备永嘉徐自明所撰宝祐丁巳子居谊知永福县镌板
县学序之者宝章阁学士陆德舆龙图阁学士知西外
宗正事赵◍◍集英殿脩撰陈昉福建转运判官章铸
凡四人予家所藏则明万历戊午河南督学副使吕邦
耀刊本也自明字诚甫号慥堂官太常博士终零陵郡
守予读都氏练川图经载南宋知县有金华徐自明与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诚甫同姓名而籍贯异计其时代亦稍后盖别是一人
犹之知嘉定县者有钱塘杨万里非诚斋也知平江府
者有永嘉陈均非平甫也知南海县者有晋江王应麟
非厚斋也
   跋翰苑群书
洪文安公翰苑群书于唐宋学士题名搜访几备所阙
者唐僖昭以后三十馀年宋熙宁以后六十年若淳熙
以后则留以待后人之续入者也予曾于永乐大典中
钞得中兴学士院题名则自淳熙至嘉定卌馀年閒词
臣拜罢姓名悉具当取以补此书所未及唯熙宁至靖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康宝庆至德祐纪载阙如考诸正史稗官及名人文集
尚可得什之六七假我数年当补缀成之以备玉堂故
事聊附数言以当左券
   跋麟台故事
宋时翰林与馆职各有司存钱文僖之金坡遗事李昌
武之翰林杂记洪文安之翰苑群书何同叔之中兴学
士院题名此翰林故事也宋匪躬之馆阁录罗畸之蓬
山志程俱之麟台故事陈骙之中兴馆阁录此馆职故
事也馆职亦呼学士乃侪辈相尊之称如武臣例称太
尉耳非真学士也翰林掌制诰馆职典图籍班秩不同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职事亦异然馆职之名亦再变宋初沿唐旧以昭文国
史集贤为三馆昭文有学士有直馆集贤有学士有直
院有校理史馆有修撰有直馆有校勘学士不常置自
直馆以下皆馆职也太宗时又建秘阁设直阁校理校
勘与三馆并列故有馆阁之称元丰改官制罢三馆职
事归之于秘书省其官曰监曰少监曰丞曰秘书郎曰
著作郎曰著作佐郎曰校书郎曰正字自丞郎以下皆
为馆职矣若元丰以前校书正字著作但为虚衔其秩
甚卑州郡幕僚与知县皆得带之非若后来之清要也
前后官称既改后之言官制者漫不能辩因读此书为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略叙之唐时尝改秘书为麟台故北山以名其书
   跋中兴学士院题名
唐时翰林为掌制之地选工于文学者以它官入直无
不除学士者其久次则为承旨学士职要而无品秩当
时但以为差遣非正官也宋初亦沿唐制太祖太宗朝
閒有以它官直学士院者然不常设元丰改官制以后
学士之名渐重于是有直学士院权直学士院翰林院
权直之称南渡以后真除学士者益鲜矣新唐书云学
士无定员然白居易诗已有同时六学士之句五代会
要载开运元年敕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旧分为两制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各置六员是唐五代皆以六员为额也宋初学士亦六
员至和初刘沆为相典领温成皇后丧事以王洙同其
越礼建明员外用之其时学士遂有七人南渡学士不
轻授多以它官直院然在院不过二员或三员其员额
不审何时裁省史家失于讨论亦疏漏也后读洪文安
翰苑遗事称元祐元年七月诏从承旨邓温伯之请学
士如独员每两日免一宿候有双员即依故事则其时
学士之员已不多矣
   跋两房题名录
两房题名录者真定梁维枢所撰明时部院寺监诸司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皆有题名碑内阁在禁地故题名阙焉维枢始考而录
之又以阁臣之属有中书舍人有翰林典籍亦有以它
官入办事如徐叔明归熙甫者故以两房该之云中书
舍人在唐宋为词臣之荣选与学士对掌内外制谓之
两制明太祖罢中书省而别设中书科主书写诰敕秩
正七品其后又有文华殿中书舍人主书写扁联武英
殿中书舍人主绘画而内阁亦有中书舍人若古之省
掾盖其时称中书者凡四而中书科则三甲进士以选
授大臣子弟以荫授举人有军功者亦閒授焉四者之
中较为清选两殿舍人则考授者少纳粟者多而武英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之选尤轻内臣得而统属之两房则有撰文办事之分
举人监生译字生皆得考授而进士亦閒有授者嘉隆
以后阁权重而中书亦或倚以作奸由于出身之滥也

朝康熙初始专用进士举人试而后授由是资望出中
书科之右而跻九列登方面者彬彬然盛矣大昕以
召试登薇省从前辈卢召弓假得此书钞而存之因题
其后
   跋元统元年进士题名录
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各官衔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名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馀皆失之矣是年
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
尔元自延祐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加
无及百人之额者是科增至百人史家以为科举取士
莫盛于斯者也廷试进士例以三月七日是年顺帝以
六月即位故廷试移在九月三日此亦当书于选举志
者得此可以补元史之阙是榜蒙古色目五十人汉人
南人五十人右榜弟三甲弟十名字彦辉而名残缺末
笔似歹字曳脚以元史忠义传證之当为塔不台台与
歹元人多通用辉亦与晖同也李齐贯保定路祁州蒲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阴县匠户而史云广平人丑闾贯昔宝赤身役唐兀氏
而史云蒙古氏皆当以录为正榜中有两丑闾两脱颍
敏安达尔与明安达耳音亦相同盖元人不以同名为
嫌故其时秦王伯颜方专政而进士亦有伯颜也此百
人之中元史有传及附见者凡十人余阙月鲁不花李
齐聂炳塔不台明安达尔丑闾皆以忠义彪炳史策而
成遵之政绩张桢之谠直宇文公谅之文学亦卓卓可
称此足以徵科举得人之效矣
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八 门人袁廷梼校字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