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潜研堂文集卷十七
               嘉定钱大昕
  箴
   名箴
下士逐逐惟位之荣上士汲汲惟名之矜臧谷亡羊其
失则均汝不兹悟而昧没以终身与今人争名命之日
躁人其嫉之与古人争名命之日妄天其忌之戒之哉
   文箴
文以贯道言以匡时雕虫绣帨虽多奚为博而孱守默
而湛思非法不服先哲是师窃人之言以为已词欺世
卷十七 第 1b 页
啖名为识者嗤文依于行若木有枝本实先拨枝其萎

卷十七 第 2a 页
  铭
   欹器铭
维古宥坐制器示形守中则正太满即倾天道益谦鬼
神害盈水溢而竭墙高且崩乐不可极智不可矜好胜
敌至多藏盗憎目不见睫勿谓视明讳疾忌医曷延其
龄哲人知几如𡳐薄冰鉴兹欹器拳拳服膺
   座右铭
无咎无誉多誉多惧
   又
不狂而狷以约失鲜
卷十七 第 2b 页
   竹镇纸铭
直以方守吾常静以镇去吾吝伊此君之德兮吾将以
为式兮
   书局砚铭
勿以率易为敏勿以趋走为勤亦详亦要有本有原吾
师乎古之人
   圆砚铭
怀孔之璧守老之黑
   笔管铭
母用汝锐可以百岁
卷十七 第 3a 页
   木榻铭
日长支颐坐夜久申脚卧天君泰然无不可
   佩砚铭
佩玉蕊兮不如端人之与友兮
   汉瓦当砚铭(文云长生无极)
西京遗刻淳古可式置之坐右世守无极
   张芭堂著书砚铭
非金星而粲不象眼而莹方直而不诎浑朴而无名是
可以究篆籀之秘而订金石之盟
   棋盘铭
卷十七 第 3b 页
国于蜗角斗左右径于羊肠争先后一弹指顷局已终
彼胜此负夫何有袖手莫下手谓之高手
   又
天九地十数之终一居中央四角同纵之横之八阵通
多算胜轻进凶持无咎征有功
   镜铭
人苦不自知母自以为西施贤哉镜机子直谅世无
比尔妍尔媸明以示尔问焉弗隐舍焉弗愠吾将就而
正之庶几有徵而信也
   双节门铭
卷十七 第 4a 页
乾隆二十有九年十有二月礼部言故淇县典史萧山
汪楷继妻王氏守节二十四年侧室徐氏守节二十三
年同志抚孤孝义兼备应如例旌表
制日可明年礼部移文浙江巡抚巡抚檄所属有司承
诏从事建双节坊于县东四十里大义村聚奎桥北大
昕时以学士司记注既大书两节妇姓氏于简越十年
其子辉祖成进士述母事状请予为之铭日
越之县八萧山居一村名大义汪氏群萃峨峨绰楔
诏表双节双节谁与曰王与徐王为楷妇继主井臼徐
实先归佐簉相依夫也饥驱客死番禺有姑白头藐焉
卷十七 第 4b 页
一孤柩前设誓有死无二内阋外侮百折万苦如风漂
摇弗毁故巢如木枯萎乃茂新枝我观大易画卦睽革
二女同居志不相得猗与王徐彼步此趋二人共贞以
保令名白璧出璞其名日珏皎皎素丝久而不缁永兴
之里得两女士高行足尚敬告刘向
   晋亿世兴人砖铭
两汉陶旊多作吉语典午未遥工用旧矩典人之官为
民父母亿世银艾希风卓鲁得之何所澉川海渚谁其
贻子吴子芸父
   古砖井字砚铭为萧山王畹馨
卷十七 第 5a 页
绠之汲以济人墨之沈以润身古瓴甋今瑶琨一勺水
万井春
  为瞿苌生作钮匪石所赠晋太康砖砚铭
三秦瓦三吴砖昔无闻今始传具区清浅古冢旁怀甓
一坚而光治为砚如截肪出泥涂左文章愿俛旃毋太

卷十七 第 5b 页
卷十七 第 5b 页
  赞
   朱文公三世像赞
孔孟巳远吾将安归卓哉紫阳百世之师主敬立诚穷
理致知由博返约大醇无疵山高海深日丽星垂浩然
元气入人心脾庆元党禁守正靡移立德不朽斯文在
兹感梦穆陵仿佛须眉荣及三世天章淋漓手泽依然
神灵护持勖尔云仍勿替守之
  钱氏先贤赞
   周泉府上士孚
地官泉府上士四人故书作钱先郑实云官有世功出
卷十七 第 6a 页
纳惟均锡氏启后枝叶敷纷
   宋太史令乐之
太史善算和声衍律三百六十当期之日范铜转浑应
晷不失星官之书三家合一
   宋孝子延庆
往投都门闻丧而回(去/声)在上苍天义不共戴手刃仇人
庾浦之埭束身士曹终见全贷
   陈散骑常侍永安县侯道戢
矫矫肃侯至行可师虽起姻旧进不以私讨异平纥拓
边振威功名始终茅土用垂
卷十七 第 6b 页
   唐右武卫将军巢国公九陇
臣为隶新生有侯相大剑长枪毛锥曷尚胙土二国山
陵陪葬仁者有勇其犹克壮
   唐考功郎中起
吾宗文学肇自仲文江上数峰清绝人閒右丞心许士
元差肩沈宋而后卓然不群
   唐吏部尚书徽
尚书清素义不苟取推毂同僚世称长者谠言却贡正
直是与江虢之治君子所许
   唐中书舍人珝
卷十七 第 7a 页
瑞文词宗实司制诰官职声名光远有曜明月襟怀野
云长啸巴蕉未展中心是悼
   唐六如象赞
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干驷以若浼拥万卷而自
荣狂士标格才子声名是将攀叔夜伯伦而尚友岂徒
引徵仲希哲为同盟
   程孟阳先生像赞
少微处士华阳逸民烟霞奇癖翰墨胜因消摇湖海傲
睨公卿不籯而富匪绶而荣针砭王李领袖唐娄词必
已出神与天游松陵鲁望溪南敬之谥日诗老斯无愧
卷十七 第 7b 页

  黄陶庵像赞
公之文章青天白日公之心地寒冰颢月壁立万仞发
引千钧渊乎有得蔼乎可亲成仁取义行所无事儒者
之勇可师百世
卷十七 第 8a 页
卷十七 第 9a 页
  杂著一
   策问
问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放心
者存心之谓也能存其心然后可以知性而明德矣礼
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天之所以与我者也知
德性之当尊于是有问学之功古人之学问将以明德
性也夫以孔子大圣犹日好古敏以求之又曰德之不
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天下岂有遗弃学问而别为尊
德性之功者哉若夫离德性而为问学此程子所讥为
玩物丧志者而先儒乃以是二者各分宗旨何邪曾子
卷十七 第 9b 页
曰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广大矣高明
广大不在于他在乎加之志而已矣与子思之言致广
大极高明者异乎否乎温故而知新此孔子之言而子
思引之先儒以为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也温故可
以知新颜子之闻一知十子贡之闻一知二非知新之
谓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
已知其所亡知新也无忘其所能温故也皆学问之事
也一以属存心一以属致知毋乃岐新与故而二之乎
其与论语文同而义异者果何在也愿闻其所以然者
问论语一书弟子所记孔子之微言间有出于诸弟子
卷十七 第 10a 页
者亦必尊其所闻而不戾乎圣人之旨者也后儒以其
不出于圣人而从而议之蒙窃惑焉子臣弟友之道孔
子自谓未能故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
有得圣人之先行而后文如此而贤贤易色一章独訾
其抑扬之过中可乎四海之内皆兄弟横渠所谓民吾
同胞也西铭一篇先儒谓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
则子夏之言何病焉若夫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之意也丧致乎哀而止即孔
子与其易也宁戚之意也孔子曰夫言岂一端而已夫
各有所当也求疵于一言之间六经之可议者多矣诸
卷十七 第 10b 页
生以为何如
问八卦方位坎离震兑居四正乾坤艮巽居四隅说卦
传详言之矣有定之谓位不易之谓方三古以来未之
或殊至宋而复有先天方位之名夫有天地然后万物
生焉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数之
后乎天明矣先天之义何取焉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
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孔子之所述也乾南坤北
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康节之所传
也后天之位在先先天之位在后而假伏羲之名以跻
乎其上又何取焉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以相对为义非
卷十七 第 11a 页
有方位之可言大传云夫易彰往而察来又云神以知
来知以藏往即数往知来之义也于先天图何与焉蔡
元定言先天图与参同契合然伯阳去坎离以推消息
之用与十二辟卦相表里先天图列坎离于东西则非
伯阳之旨也其所以合者何在若夫一奇一耦层累相
因以至于六十四所谓加一倍法也规而圆之㬪而方
之以圆容方纵横相应而其变不外乎八卦非精于易
者其孰能衍之意者图之源出于易而非易之所从出
乎周易本义前列九图王懋竑谓非朱子所作乃后人
依放启蒙为之又杂以已意而尽失其本指者也信乎
卷十七 第 11b 页
否乎其详列无隐
问九数之名古矣算术之书传于今者莫如周髀其云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又云方数为典以方出圆非即割
圆之法乎古人以勾股割圆取圆之一面递析之而求
周径之率然径一周三其术犹未密也祖冲之刱为密
率径一百一十三周三百五十五若径一丈则周三丈
一尺四寸不尽不尽之数立盈朒二限以约之后之言
圆率者莫能易也析圆之周曰弧截圆之径日矢而以
勾股法求弧背之弦古之所谓弧矢今之所谓八线也
八线之用视古之用三乘方者为密要岂能出于勾股
卷十七 第 12a 页
之外乎凡方直横斜之形皆可以勾股御之西法易其
名曰三角算三角者必依乎八线八线者大小勾股之
例也以有定之勾股御无定之三角三角相求特勾股
中之一术而说者谓勾股不能御三角岂其然乎言天
度者曰三百六十五有奇以日所行命之也唐时九执
术则云三百六十度无馀分今回回泰西法皆同九执
出于西域则泰西之学其亦有所自乎古之布算以筹
策而西域以字书亦始于九执也然九执未行于唐而
利玛窦诸人独行于近代意其术实有可补中土之所
未备者乎试略言之
卷十七 第 12b 页
问三代以前事迹茫昧太史公书唯共和以后乃有纪
年而汲冢古文与皇甫谧皆推至黄帝又互有异同今
世依邵尧夫金吉甫说与谧亦不合夫孔孟所未定史
迁所不书后人何能知之或宜存而不论乎且古人不
以干支纪年而太岁又有超辰之法以东汉推西京即
有一年之差况上世乎尧在位百年或云九十八年舜
年百岁或云百有十岁夏商历年诸说亦各不同试别
白言之
   原孝上
古之孝者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扬名者扬
卷十七 第 13a 页
己之名也父母之乐莫乐乎有令子而人子之善莫善
于为圣贤身为圣贤而父母即为圣贤之父母古称大
圣惟周公孔子周公之父圣也孔子之父未必圣也而
其为圣人之父则叔梁与文王并称无愧焉何显如之
后之君子不务立已之身而务饰亲之美予见近人家
传行述日繁一日学必程朱文必韩柳诗必李杜书必
钟王究之皆妄说也夫过情之声闻君子耻之子孙而
以无实之名加诸先人是耻其亲也欺人而人不信欺
亲而亲不安以是为孝何孝之有论语廿篇尝言鄹人
之子而不言鄹人行事孟母之贤见于它书而七篇略
卷十七 第 13b 页
不及焉岂孔孟之欲显其亲不如后之君子哉显亲之
道在乎立身亲果有善何待子孙言之子孙言之徒使
后人疑之恶在其能显亲也亲之名听诸公论而已之
名可以自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其斯以为孝乎
   原孝下
孟子论幽厉之暴日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夫使幽
厉之子孙而仍有天下也倚天子之势钳天下之口憪
然举幽厉之谥而改之岂非孝慈之大者孟子何以末
见及此曰尊亲者一人之私也是非者天下之公也祖
父有恶子孙不忍言之而不能是之宋人云天下无不
卷十七 第 14a 页
是之父母斯言也施于家则可施于国与天下则不可
何也父母未有不爱其子者子之于父虽有拂意不敢
疾怨所以安人子之分至于政事之得失自有公论是
非之心人皆有之幽厉之子孙其可以幽厉为是乎改
其名不能改其实高洋之暴也而谥文宣蔡确蔡卞之
奸也而谥文正谥虽美徒增其丑而已宋神宗之新法
改于元祐而复于绍圣崇宁以熙丰为圣不得不以元
祐为奸奸党之目恶其扬先朝之失也章惇蔡京自以
为忠哲宗徽宗自以为孝而宋祚不旋踵而亡有天下
者不贵小忠小孝而以引君当道为忠安社稷利民人
卷十七 第 14b 页
为孝若乃违道以徇已取快于一时贻祸于家国此宵
人之所谓孝圣贤所不道也
   正俗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
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
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
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
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
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
心病狂无所忌惮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多矣又有此等
卷十七 第 15a 页
书以诱之曷怪其近于禽兽乎世人习而不察辄怪刑
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中于人心风俗者
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有觉世牖民之责者亟宜焚而
弃之勿使流播内自京邑外达直省严察坊市有刷印
鬻售者科以违制之罪行之数十年必有弭盗省刑之
效或訾吾言为迂远阔事情是目睫之见也
   辨名
天下府州县名相同者如江南广西俱有太平府山东
云南俱有武定府(云南之武定/府今改为州)顺天江南俱有通州直
隶云南俱有赵州直隶贵州俱有开州江西甘肃云南
卷十七 第 15b 页
俱有宁州山西广西贵州俱有永宁州直隶河南俱有
唐县陜西湖北俱有咸宁县福建湖南俱有永定县江
苏陜西俱有山阳县浙江山西俱有山阴县山西湖南
俱有宁乡县山东广东俱有海丰县江西四川俱有东
乡县江西山西俱有乐平县山东贵州俱有清平县直
隶广西俱有宣化县江西广东俱有石城县河南广东
俱有镇平县山东广东俱有海阳县江苏甘肃俱有华
亭县江苏陜西俱有甘泉县湖南广东俱有会同县江
西湖南俱有安仁县浙江湖南俱有石门县江西福建
俱有德化县奉天广东俱有广宁县直隶江苏俱有清
卷十七 第 16a 页
河县江苏湖南俱有桃源县安徽山西俱有凤台县安
徽浙江俱有建德县安徽云南俱有太和县奉天浙江
俱有宁海县浙江广东俱有昌化县直隶贵州俱有安
平县陜西甘肃俱有安定县陜西广东俱有三水县山
西四川俱有大宁县直隶广东俱有龙门县直隶江西
俱有广昌县浙江江西俱有新昌县江西山东俱有乐
安县江西浙江俱有龙泉县陜西四川俱有石泉县直
隶广东甘肃俱有西宁县福建湖北广东俱有长乐县
湖南甘肃贵州俱有安化县直隶河南广东俱有新安
县顺天湖南广东俱有东安县安徽四川云南俱有定
卷十七 第 16b 页
远县安徽甘肃广西俱有怀远县江西河南四川俱有
永宁县江西四川广东俱有长宁县湖南四川广东俱
有新宁县直隶山东浙江江西俱有新城县安徽浙江
山西四川俱有太平县数年前有条奏当改者皆格于
部议不行然考之汉书有上曲阳下曲阳东武阳南武
阳之名泰山郡有东平阳山阳郡有南平阳别于河东
之平阳涿郡有南深泽别于中山之深泽则因其旧名
加以区别古人固有行之者矣至如广西为省会之名
而云南又有广西州(旧为广西府乾/隆三十五年改)云南既为省会之
名其首府曰云南府而大理府又别有云南县此则于
卷十七 第 17a 页
体制有嫌不若易以它名之为善也
   读大学
大学一篇汉唐诸儒未有分为经传而易置其先后者
宋二程子始有改易而所改次序又各不同其析经与
传而二之则始于朱子而朱子所改移复不同于二程
子又谓传有阙文而取程子之意以补之然检之二程
书中元无此说故后儒于补格致章多有未慊然者董
文清移知止而后有定二节合之听讼节以为格物致
知传文最为后人所称然前既少所谓致知在格物句
后又多此谓知本句亦不免补缀之病窃意古书相传
卷十七 第 17b 页
已久母庸以意增改古人文字前后相应变化不拘讵
有经传之分此谓知本句文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云
云相属而义亦相承先儒移之它所而目为衍文非果
衍文也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知所先后之知
自天下国家言之则修身为本而修身又以诚意为本
知本末之先后而先其所宜先此之谓知本此之谓知
至也诚意者修身第一切要工夫故经先申言之次乃
申言修身为本之旨修身所以明明德也民之不能忘
由于盛德至善曰克明德曰顾諟天之明命曰克明峻
德言古之有天下国家者皆以自明其德为先也新民
卷十七 第 18a 页
之本在于明明德而明德之极即是至善仁敬孝慈信
皆修身之事也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已备民之无
讼国治之极也而使无讼者由于身修孟子谓天下国
家之本在身大学云修身为本其义一也故重言知本
而即以所谓修身承之也盖大学一篇无可补亦无可
移先儒之说与经文有不安者信先儒不如信经之愈
也馀姚王氏安溪李氏皆尊古本者也安溪笃信朱学
非馀姚比而于此篇亦不能强同尊经崇古之心所由
高人一等矣
   又
卷十七 第 18b 页
古之有天下者言德而不言财舜命九官无司货财之
职周礼冢宰之属有大府玉府诸官专司财用而次于
庖人疡医酒浆醯醢宫舍诸司之后圣人之不重货如
此以理财为治天下之先务而傅会周礼之文以欺人
主者王安石之邪说也大学之言平天下也其本归于
修身其用主于同好恶其戒极于务财用初无一言及
于理财朱氏章句亦无理财之解而俗儒乃以理财与
用人为平天下之目亦可谓弗思之甚矣夫天地之财
祗有此数聚于上者必夺于下故大学有生财之道无
理财之术言理财者皆聚敛之小人也小人得志未有
卷十七 第 19a 页
不娼嫉君子者君子退而小人进则人君之所好者在
小人所恶者必在君子好恶拂乎人之性而失众失国
之形成矣三代之制取民不过什一而国用未尝不足
用之有节故也有小丈夫焉惧上用之不足而巧为聚
敛之术夺士农工贾之利而致之于君人君乐闻其言
谓真可不加赋而足用也由是弃仁义违忠信任好恶
长骄泰而壹其心力于财用之间民力日以竭人心日
以坏国脉日以促而菑害日至以即于亡宋之亡始于
安石之新法终于朱勔之进奉此长国家而务财用之
效也春秋之世诸侯多聚敛以病民故大学终篇深恶
卷十七 第 19b 页
聚敛之臣极陈以利为利之害为天下万世虑至深且
远而儒家复以理财之说窜入之其亦得罪于圣贤矣

   论子思子
礼记出于汉儒而后世尊之为经与易书诗春秋列而
为五以其中多圣人之微言七十子之徒所述也沈休
文云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乐记取公孙尼
子休文去古未远其说当有所自宋儒以中庸出子思
氏特表章之而不知表记坊记缁衣三篇亦子思氏之
言也或谓缁衣公孙尼子所作按文选注引子思子曰
卷十七 第 20a 页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引子思子诗云昔吾有先
正其言明且清今其文皆在缁衣篇则休文之说信矣
坊记一篇引春秋者三引论语者一春秋孔子所作不
应孔子自引而论语乃孔子没后诸弟子所记录更非
孔子所及见然则篇中云子言之子曰者即子思子之
言未必皆仲尼之言也仲尼已往七十子之徒惟子思
氏独得其传汉志有子思二十三篇唐宋之世尚存七
卷今已邈不可得独此数篇附礼记以传而其词醇且
简与论语相表里此固百世而下有志于圣贤之学者
所宜讲求而体验者欤子思之学出于曾子曾子书亦
卷十七 第 20b 页
不传而其十篇犹见于大戴记小戴记有曾子问篇檀
弓杂记祭义内则礼器大学诸篇俱引曾子说曾子子
思之微言所以不终坠者实赖汉儒会粹之力后之人
诋諆汉儒摘其小失屏斥之得鱼兔而忘筌蹄其亦弗
思甚矣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
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
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
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
卷十七 第 21a 页
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
鲜当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
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弈喻
子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
为不逮已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
客己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
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
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
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
卷十七 第 21b 页
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
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
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
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
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
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
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两马
主人有两马一赭白一青其齿相若调良又相若也试
之行而校其里数则赭白者日赢二十主人才之被以
卷十七 第 22a 页
黄金鞍锦障泥异槽而饲之出入射猎必以从青马惟
驮水刍而已阅二年而赭白死欲乘青马鞭之不前乃
舍勿乘更二十年终于枥下主人曰是凡马也而寿于
赭白意者造物忌才乎将修短有定命乎其夜青马见
梦于主人曰子以吾真不如赭白邪吾与彼皆凡马也
力之所不及吾能安焉黄金鞍锦障泥于吾何益吾故
不肯穷极其力以殉之彼强其力以求胜故不久而伤
其天年然自主人乘赭白惊而蹶者岁率二三而吾未
尝一日贻主人忧子柰何优彼而劣吾主人觉以告厩
吏厩吏曰是非知命者彼知生之可乐而不知荣之可
卷十七 第 22b 页
乐也以凡马而冒神骏之名而享其利赭白之所得视
彼多矣若夫惊而蹶主人受其咎而未尝以咎马则赭
白亦智矣哉
   记生朝
予生之年正月七日戊午今五十八岁生朝丁巳日距
始生二万有八百一十九日实周三百四十七甲子矣
古术以十九年为一章五十七年为周至第五十八年
与第一年闰分相同干支亦将更始今法用定朔定气
则朔闰稍有前却而差亦不远如今年立春在前岁十
二月二十四日而雍正戊申立春在岁前十二月二十
卷十七 第 23a 页
五日似差一日而丁未十二月大甲辰十二月小实则
相同故惊蛰同在正月十日也
潜研堂文集卷十七 门人吴嘉泰校字
卷十七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