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戴东原集卷弟十
 四库馆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撰
   古经解钩沈序
   毛诗补传序
   诗比义述序
   春秋究遗序
   考工记图序
   考工记图后序
   六书音均表序
   方言疏證序
卷十 第 1b 页
   屈原赋目录序
   屈原赋九歌序
   重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序
   孟子赵注跋
古经解钩沈序
士贵学古治经者徒以介其名使通显欤抑志乎闻道
求不谬于心欤人之有道义之心也亦彰亦微其彰也
是为心之精爽其微也则以未能至于神明六经者道
义之宗而神明之府也古圣哲往矣其心志与天地之
心协而为斯民道义之心是之谓道士生千载后求道
卷十 第 2a 页
于典章制度而遗文垂绝今古县隔时之相去殆无异
地之相远廑廑赖夫经师故训乃通无异译言以为之
传导也者又况古人之小学亡而后有故训故训之法
亡流而为凿空数百年已降说经之毙善凿空而已矣
虽然经自汉经师所授受巳𢀩违失次其所训释复各
持异解余尝欲搜考异文以为订经之助又广揽汉儒
笺注之存者以为综考故训之助顾力不暇及以语族
弟时甫方事于此书未藁就而吾友朱君文游以其友
余仲林之古经解钩沈若干卷千里驰寄前有天台齐
宗伯太仓王光禄二序既为之导其意嘉其存古之功
卷十 第 2b 页
文游复语余曰二公于子廿数年之知二公之所称许
是以余子又欲得子之一言也吾以仲林之为是书好
古而有师法然吾因之重有感也韩退之氏之言志乎
古必遗乎今彼所谓古特文词不类于近今者耳进而
语人以汉经师之业其沈蕴积久岂古文词比哉后之
论汉儒者辄曰故训之学云尔未与于理精而义明则
试诘以求理义于古经之外乎若犹存古经中也则凿
空者得乎乌呼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
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语
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
卷十 第 3a 页
其阶而不可以躐等是故凿空之毙有二其一缘词生
训也其一守讹传谬也缘词生训者所释之义非其本
义守讹传谬者所据之经并非其本经今仲林得稽古
之学于其乡惠君定宇惠君与余相善盖尝深嫉乎凿
空以为经也二三好古之儒知此学之不廑在故训则
以志乎间道也或庶几焉
毛诗补传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恖无邪夫子之言诗也而风有
贞淫说者因以无邪为读诗之事谓诗不皆无邪也此
非夫子之言诗也先儒为诗者莫明于汉之毛郑宋之
卷十 第 3b 页
朱子然一诗而以为君臣朋友之词者又或以为夫妇
男女之词以为刺讥之词者又或以为称美之词以为
他人代为词者又或以为己自为词其主汉者必攻宋
主宋者必攻汉此说之难一也余私谓诗之词不可知
矣得其志则可以通乎其词作诗者之志愈不可知矣
断之以恖无邪之一言则可以通乎其志风虽有贞淫
诗所以表贞止淫则上之教化时或寖微而作诗者犹
觊挽救于万一故诗足䝿也三百之皆无邪至显白也
况夫有本非男女之诗而说者亦以淫泆之情槩之于
是目其诗则亵狎戏谑之秽言而圣人顾录之淫泆者
卷十 第 4a 页
甘作诗以自播圣人又播其秽言于万世谓是可以考
见其国之无政可以俾后之人知所惩可以与南豳雅
颂之章并列之为经余疑其不然也宋后儒者求之不
可通至指为汉人窜入淫诗以足三百之数欲举而去
之其亦妄矣今就全诗考其字义名物于各章之下不
以作诗之意衍其说盖字义名物前人或失之者可以
详覈而知古籍具在有明證也作诗之意前人既失其
传者非论其世知其人固难以臆见定也姑以夫子之
断夫三百者各推而论之用附于篇题后司马氏有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又曰诗三百篇大
卷十 第 4b 页
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初师传未绝此必七十子
所闻之大义也余亦曰三百篇皆忠臣孝子贤妇良友
之言也其閒有立言最难用心独苦者则大忠而托诸
诡言逊词亦圣人之所取也必无取乎小人而邪僻者
之秽言以与贤圣相杂厕焉时乾隆癸酉仲夏戴震撰
诗比义述序
诗之部分四风乡乐小雅诸侯之乐大雅颂天子之乐
而㷼飨群臣嘉宾或上取或下就著在礼经其后因旧
部而颇有附益于是目其定于周初制作礼乐时者谓
之四始若夫周官经大师教六诗继风之下曰赋曰比
卷十 第 5a 页
曰兴则存乎章句閒三百皆有所赋之事言非一端或
难径言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盖
立言之体有是三者非直赋其事则或比方或托物赋
直而比曲比迩而兴远兴既会其意矣则何异于比比
如见其事矣则何异于赋此涵斋王先生诗比义述之
所为有作也昔壬申癸酉岁震为诗补传未成别录书
内辨證成一袟曾见有袭其说以自为书刊行者不知
先生何由见震元书择其合于比义若干条俾得以名
附大著中先生之子㮚人与震同举于乡今为 朝廷
名御史震虽未获亲闻先生讲论而先生以是书远寄
卷十 第 5b 页
京师示震且属序之不得辞也易曰引而信之触类而
长之诗之比兴固如是举比以通赋与兴非刱自是书
也毛诗于樛木曰兴也宜以葛藟之附樛木兴福𡳐之
随君子巳耳而篇义曰后妃逮下也义取樛木下垂葛
藟得上蔓为后妃逮下众妾得亲附之比十月之交之
为直赋其事无疑也日月之行终古不变故交食一事
可以验推步之得失其有不应失在立法不失在天行
使天行有变必不可以得其准无从立推步之常法矣
而圣人警于天变者以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犹有蔽
亏人君可自谓无蔽不省于亏失乎日君象月臣象日
卷十 第 6a 页
失其明甚于月喻君之蔽亏甚于臣故曰亦孔之丑曰
于何不臧诗词显以比德非语祯祥帝王之尊兢兢惟
蔽亏是省是以德臻上圣仁覆天下视惧以灾异大小
不绝远乎篇内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曰言易位也
郑笺云君子居下小人居上之谓也亦据比义言之推
而至于隶用一字在六书假借引喻以明无非比也赋
者比之实也兴者比之推也得比义于兴不待言即赋
之中复有比义先生博采众说逐条以已所得为案语
足成之凡八卷欲学者引伸触类知德行达政体孔子
两许门弟子可与言诗意实在此然则是书为益岂浅
卷十 第 6b 页
鲜哉休宁戴震谨序
春秋究遗序
春秋一再传而笔削之意巳失故传之存者三家各自
为例以明书法不得春秋之书法者盖多何邵公杜元
凯诸人徒据传为本名为治春秋实治一传非治经也
唐啖赵陆氏而后言春秋者一变迨宋而废例之说出
是为再变桐城叶书山先生著春秋究遗一书更约为
比例数十条列诸端首考定书法之正然后以知变例
及异文特文等盖尽去昔人穿凿碎义而还是经之终
始本末先生之为书也有取于韩退之氏独抱遗经究
卷十 第 7a 页
终始之言震窃谓先生所得在春秋书法之先春秋所
以难言者圣人裁万事犹造化之于万物洪纤高下各
有攸当而一以贯之条理精密即在广大平易中读春
秋者非大其心无以见夫道之大非精其心无以察夫
义之精以故三家之传而外说是经至数千百家其于
春秋书法卒不得也春秋鲁史也有史法在古策书之
体其例甚严所以为礼义之防维而不敢苟此则鲁之
史官守之自鲁公巳来行事有常经鲁史记书法不失
者君子以为不必修也而修春秋自隐始则王迹熄而
诸侯僭乐坏礼肆行征伐诸侯之政又失而大夫操其
卷十 第 7b 页
国柄世变相寻行事为史所不能书于是书法淆乱非
有圣人之达于权不知治变是以春秋义例不可与鲁
史记之例同条而论而废例之说知其益疏矣震尝获
闻先生论读书法曰学者莫病于株守旧闻而不复能
造新意莫病于好立异说不深求之语言之閒以至其
精微之所存夫精微之所存非强著书邀名者所能至
也日用饮食之地一动一言好学者皆有以合于当然
之则循是而尚论古人如身居其世睹其事然后圣人
之情见乎词者可以吾之精心遇之非好道之久涵养
之深未易与于此先生之言若是然则春秋书法以二
卷十 第 8a 页
千载不得者先生独能得之在是也夫时乾隆己卯孟
冬休宁戴震撰
考工记图序
立度辨方之文图与传注相表里者也自小学道湮好
古者靡所依据凡六经中制度礼仪覈之传注既多违
误而为图者又往往自成诘诎异其本经古制所以日
即荒谬不闻也旧礼图有梁郑阮张夏侯诸家之学失
传巳久惟聂崇义三礼图二十卷见于世于考工诸器
物尤疏舛同学治古文词有苦考工记难读者余语以
诸工之事非精究少广旁要固不能推其制以尽文之
卷十 第 8b 页
奥曲郑氏注善矣兹为图翼赞郑学择其正论补其未
逮图傅某工之下俾学士显白观之因一卷书当知古
六书九数等儒者结发从事今或皓首未之闻何也
考工记图后序
考工诸器高庳广狭有度今为图敛于数寸纸幅中或
舒或促必如其高庳广狭然后古人制作昭然可见不
则如磬氏之磬何以定其倨句㮚氏之量何以测其方
圜径幂韗人之皋陶何以辨其晋鼓鼖鼓又如凫氏之
钟后郑云鼓六钲六舞四其长十六又云今时钟或无
钲閒既为图观之乃知其说误也句股法自铣至钲八
卷十 第 9a 页
而去二则自钲至舞亦八而去二铣为钟口舞为钟顶
记曰铣曰钲者径也曰铣閒曰钲閒曰鼓閒者崇也曰
脩曰广者羡也羡之度举舞则钲与铣可知而钲閒因
铣钲舞之径以得其崇然则记所不言者皆可互见若
据郑说有难为图者矣其他戈戟之制后人失其形似
式崇式深后人疏于考论郑氏注固不爽也车舆宫室
今古殊异钟县剑削之属古器犹有存者执吾图以考
之群经暨古人遗器其必有合焉尔
六书音均表序
韵书始萌芽于魏李登声类积三百馀年至隋陆法言
卷十 第 9b 页
切韵梗槩之法乃具然皆就其时之语言音读参校异
同定其远近洪细往往有意求密而用意太过强生区
别至如虞夏商周之文六书之假借谐声诗之比音协
句以成歌乐茫乎未之考也唐初因法言撰本为选举
士人作律诗之用视二百六韵中字数多者限以独用
字数少者合比近两韵或三韵同用苟计字多寡而巳
宋吴棫作韵补于韵目下始有古通某古转声通某之
云其分合最为疏舛郑庠作古音辨仅分阳支先虞尤
覃六部近昆山顾炎武更析东阳耕蒸而四析鱼歌而
二故列十部吾郡老儒江慎修永于真巳下十四韵㑴
卷十 第 10a 页
巳下九韵各析而二萧宵肴豪及尤侯幽亦为二故列
十三部古音之学以渐加详如是前九年段君若膺语
余曰支佳一部也脂微齐皆灰一部也之咍一部也汉
人犹未尝淆借通用晋宋而后乃少有出入迄乎唐之
功令支注脂之同用佳注皆同用灰注咍同用于是古
之𢧵然为三者䍐有知之余闻而伟其所学之精好古
有灼见卓识又言真臻先与谆文殷魂痕为二尤幽与
侯为二得十七部今官于蜀地且数年政事之馀优而
成是书曰六书音均表凡为表者五撰述之意表各有
序说既详之矣其书始名诗经韵谱群经韵谱嘉定钱
卷十 第 10b 页
学士晓徵为之序兹易其体例且增以新知十七部盖
如旧也余昔感于其言五支六脂七之有分癸巳春寓
居浙东取顾氏诗本音章辨句析而讽诵乎经文叹始
为之之不易后来加详者之信足以补其未逮顾氏转
侯韵入虞江氏转虞韵入侯此江优于顾然顾氏药铎
有分而江氏不分此顾优于江若夫五支异于六脂犹
清异于真也七之又异于支脂犹蒸又异于清真也实
千有馀年莫之或省者一旦理解按诸三百篇划然岂
非稽古大快事欤时余略记入声之说未暇卒业今乐
睹是书之成也不惟字得其古人音读抑又多通其古
卷十 第 11a 页
义许叔重之论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夫六经字
多假借音声失而假借之意何以得故训音声相为表
里故训明六经乃可明后儒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
解以诬圣乱经吾惧焉段君又有诗经小学书经小学
说文考證十七部古韵表等书将继是而出视逃其难
相与凿空者于治经孰得孰失也乾隆丁酉孟春月休
宁戴震序
方言疏證序
案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三卷汉杨雄撰晋
郭璞注汉魏晋巳来凡引是书但称方言者省文也雄
卷十 第 11b 页
采集之意详见于荅刘歆书考雄为郎在成帝元延二
年时雄年四十三汉书传赞所谓初雄年四十馀自蜀
来至游京师是也刘歆遗雄书求方言则当王莽天凤
三四年閒未几而雄卒荅书内所谓二十七岁于今传
赞所谓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是也荅书有云语言或
交错相反方复论恖详悉集之如可宽假延期必不敢
有爱然则方言终属雄未成之作歆求之而不与故不
得入录班固次雄传及蓺文志不知其有此至应劭集
解汉书始见徵引称杨雄方言其风俗通义序又取荅
书中语具详本末而云方言凡九千字今计正文实万
卷十 第 12a 页
一千九百馀字岂劭所见与郭璞所注传本微有异同
欤歆遗雄书曰属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语
以为十五卷雄荅书称殊言十五卷郭璞序亦云三五
之篇而隋经籍志方言十三卷旧唐书作别国方言十
三卷其并十五为十三在璞注后隋巳前矣许慎说文
解字张揖广雅多本方言而自成著作不加所引用书
(四库馆校方言序有云魏孙炎注尔雅莫貈螳螂蛑/字引方言案叔然于释诂耇老寿也下引方言云㷼)
(代北鄙谓耇为梨释言腼姡也下引方言云楚郑或谓/狡狯为姡释器金镞剪羽谓之鍭下引方言云关西日)
(箭江淮谓之鍭释虫蚻蜻蜻下引方言云有文者谓之/螓释鸟鸤鸠鴶鵴下引方言云鸤鸠自关而东谓之戴)
(胜舒雁鹅下引方言云江东呼为鴚鹅/也引书名可考者于郭注前共得六事)魏书江式传式
卷十 第 12b 页
上表曰臣六世祖琼往晋之初与从父兄应元俱受学
于卫觊古篆之法仓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
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杜预注左传授师孑焉曰杨
雄方言孑者戟也孔颖达疏云杨雄以尔雅释古今之
语作书拟之采异方之语谓之方言盖是书汉末晋初
乃盛行故应劭举以为言而杜预以释经江琼世传其
学以至于式他如吴薛综述二京解晋张载刘逵注三
都赋晋灼注汉书张湛注列子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其
子骃注史记及隋曹宪唐陆德明孔颖达长孙讷言李
善徐坚杨倞之伦方言及注几备见援摭其后独洪迈
卷十 第 13a 页
疑之谓雄所为文尽见于自序及汉志初无所谓方言
则并传赞内自序二字结上所录法言自序者未之审
又未考雄之文如谏不受单于朝书赵充国颂元后诔
等篇溢于雄传及蓺文志外者甚多而轻置訾议岂应
劭杜预晋灼及隋唐诸儒咸莫之考实邪常璩华阳国
志于林闾翁孺杨庄并云见杨子方言李善注文选引
张伯松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亦直称杨雄方言
曰可證歆雄遗荅书附入方言卷末已久宋元巳来六
书故训不讲故鲜能知其精覈加以讹舛相承几不可
通今从永乐大典内得善本因广搜群籍之引用方言
卷十 第 13b 页
及注者交互参订改正讹字二百八十一补脱字二十
七删衍字十七逐条详證之庶几汉人故训之学犹存
于是俾治经读史博涉古文词者得以考焉
屈原赋目录序
汉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自离骚迄渔父屈原所著
书是也汉初传其书不名楚辞故志列之赋首又称其
作赋以风有恻隐古诗之义至如宋玉已下则不免为
词人之赋非诗人之赋矣余读屈子书久乃得其梗槩
私以谓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二
十五篇之书盖经之亚说楚辞者既碎义逃难未能考
卷十 第 14a 页
识精覈且弥失其所以著书之指今取屈子书注之触
事广类俾与遗经雅记合致同趣然后赡涉之士讽诵
乎章句可明其学睹其心不受后人皮傅用相眩疑书
既藁就名曰屈原赋从汉志也
屈原赋九歌序
九歌迁于江南所作也昭诚敬作东皇太一怀幽恖作
云中君盖以况事君精忠也致怨慕作湘君湘夫人以
己之弃于人世犹巫之致神而神不顾也正于天作大
司命少司命皆言神之正直而惓惓欲亲之也怀王入
秦不反而顷襄继世作东君末言狼弧秦之占星也其
卷十 第 14b 页
词有报秦之心焉从河伯水游作河伯与魑魅为群作
山鬼闵战争之不巳作国殇恐常祀之或绝作礼魂
重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序
唐国子司业张参五经文字初书于屋壁日久剥坏乃
更土涂以木版关其背使负墉相比而书其表语详刘
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及开成二年国子监九经石
壁成翰林勒字官唐玄度复拾补参所略为九经字样
二书即列石经之后今石刻具存字多损阙末有庸妄
人补字乾隆戊子冬曲阜孔君体生谓拓本不能家有
其书遂雕印成袟又详加考正别自为卷附焉前此祁
卷十 第 15a 页
门马氏新刊版本识诸末云旧购宋拓石经中有此因
依样缮写雕版于家塾庶广其传孔君语余曰马氏本
虽完善然以石刻校之有字画尚存而其本改易者岂
石刻有异欤不然矣又其本脱去睪字注十有九字盩
字并注凡八字馀亦时涉讹舛余闻而知孔君用心之
审慎其留意于小学也好之深是以能辨之详如此方
汉熹平初议郎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奏请
于朝得诏正定六经文字立石太学门外史言观视及
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陌唐制则国子监置书
学博士立说文石经字林之学而张参为司业病夫人
卷十 第 15b 页
苟趋便五经正文荡而无守故其作书推本说文助以
汉石经虽未尽协六书要主于远绝俗谬也自宋已来
学者于小学不讲朱锡鬯云五经文字独无雕本为一
阙事然周广顺三年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献
印版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奏称臣等自长兴
三年校勘雕印九经书籍是此书雕本在印版书甫刱
之初巳有之而绝不传闻盖此学废弃久矣孔君好古
而知所从事能去取实于世之所不讲余读是本覈
订精审不徒有功小学而巳治经之儒先欲识字其必
自此书始
卷十 第 16a 页
孟子赵注跋
吾友朱君文游出所藏校本二示余一有虞山毛扆手
校印记称引小宋本元本抄本又有宋本又或称廖氏
本而逐卷之末多记从吴文定抄本一校何屺瞻云毛
斧季从真定梁氏借得宋椠本影钞今未见其影钞者
而此本尽心下惟梓匠轮舆章有章指馀并阙一为何
仲子手校之本末记云文注用旰郡重刊廖氏善本校
而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一章孔子登东山巳下三章尽
心下吾今而后知已下七章并阙章指二校本各有详
略得以互订外有章丘李氏所藏北宋蜀大字章句本
卷十 第 16b 页
毛斧季影钞者并得赵岐孟子篇序于是台卿之学残
失之馀合之复完亦一大快也乾隆壬辰春正月休宁
戴震识
戴东原集卷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