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戴东原集卷弟四
 四库馆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撰
   荅段若膺论韵
   书广韵目录后一
   书广韵目录后二
   书广韵四江后
   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
   顾氏音论跋
   书玉篇卷末声论反纽图后
   书刘鉴切韵指南后
卷四 第 1b 页
   转语二十章序
荅段若膺论韵(丙申)
陆德明于邶风南字云古人韵缓不烦改字顾氏取其
说江慎修先生见于覃至凡八韵字实有古音改读入
㑴者元寒至仙七韵字实有古音改读入真者音韵即
至谐故真巳下十四韵㑴巳下九韵各析而二自信剖
别入微在此大著更析真臻先与谆文殷魂痕为二尤
幽与侯为二且悟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
韵遂以此断古无平仄通押去入通押书中自信剖别
入微亦在古音韵至谐之云然仆谓古人以音韵从其
卷四 第 2a 页
意言帝舜歌喜起熙二上一平音节自佳若并读平声
喜起转嫌于积韵夫音韵之谐密近而成节奏为谐稍
远而成节奏亦谐远而隔碍为不谐字异音同或积相
似之音亦不谐癸巳春仆在浙东据广韵分为七类㑴
巳下九韵皆收唇音其入声古今无异说又方之诸韵
声气最敛词家谓之闭口音在广韵虽属有入之韵而
其无入诸韵无与之配仍居后为一类其前昔无入者
今皆得其入声两两相配以入声为相配之枢纽真巳
下十四韵皆收舌齿音脂微齐皆灰亦收舌齿音入声
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辖屑薛合为一类东冬钟江
卷四 第 2b 页
阳唐庚耕清青蒸登皆收鼻音支佳之咍萧宵肴豪尤
侯幽亦收鼻音入声屋沃烛觉药陌麦昔锡职德分蒸
登之咍职德为一类东冬钟江尤侯幽屋沃烛觉为一
类阳唐萧宵肴豪药为一类庚耕清青支佳陌麦昔锡
为一类弓冯熊雄梦 等字由蒸登转东尤邮牛丘裘
紑谋等字由之咍转尤服伏鞴福郁彧牧㙁穋等字由
职德转屋而东冬转为江尤侯转为萧屋独韵字转为
觉阳唐转为庚及药韵字转陌麦昔锡音之流变无定
方而可以推其相配者有如是歌戈麻皆收喉音鱼虞
模亦收喉音入声铎合为一类以七类之平上去分十
卷四 第 3a 页
三部及入声七部得二十部陆德明所谓古人韵缓者
仍有取焉大著内第一部之咍第十五部脂微齐皆灰
第十六部支佳分用说至精确举三部入声谕其分用
之故尤得之其馀论异平同入或得或失蒸之职登咍
德一类如陾由之转登能由咍转登等由海转等及凝
从疑之属书内举得来为登来螟为螟螣證陆韵以
职德配蒸登非无见因谓蒸登与之咍同入此说是也
陆氏惟此类所分之韵多寡适同馀则或此分而彼合
盖陆氏未知音声洪细如阴阳表里之相配是以参𢀩
不均真谆臻(分为/三)(合为/一)质术栉(亦分/为三)文殷(分为/二)(合/为)
卷四 第 3b 页
(一)物迄(亦分/为二)元废月魂痕(分为/二)(合为/一)(亦合/为一)寒桓(分/为)
(二)(合为/一)曷末(亦分/为二)删皆黠山夬辖先齐屑仙祭薛一
类如寅由真转脂挥晖翚由文转微旂圻沂由殷转微
西由先转齐洗洒由铣转荠狝由旨转狝浼由铣转贿
敦由魂转灰窜由泰转换及吻从勿谳䡾从献之属书
内言第十三部谆文欣魂痕第十四部元寒桓删山仙
与第十五部同入是也而遗第十二部真臻先则于脂
韵字以质栉为入者及齐以屑为入有未察矣真巳下
分三部脂微诸韵与相配者仅一部又言第十一部庚
耕清青与第十二部同入殊失其伦第十一部乃与第
卷四 第 4a 页
卷四 第 5a 页
而为蘤再转而为今音及若婼惹作哑咋檴等字皆铎
之类平上去声见于麻马个祃数韵同类互转也陆氏
所分有入声及无入声之韵𢧵然不同惟歌戈麻与有
入者同与无入者异陆氏溷同药铎为一故失其入声
不知觉药一类铎又一类铎韵之襮乐栎凿鹤熇等字
当别出归于药而屋韵之熇瀑毣等字沃韵之沃翯襮
等字陌韵之翟搦等字麦韵之覈字锡韵之的趯轹溺
激等字古音皆与觉药为一类觉韵之朔斮簎等字药
韵之若著略郤臄碏斫缚矍彟等字当别出归于铎
一为阳唐之入一为歌戈麻之入不可溷也阳唐与萧
卷四 第 5b 页
卷四 第 5b 页
衣之里故有入之入与无入之去近从此得其阴阳雌
雄表里之相配而㑴已下九韵独无配则以其为闭口
音而配之者更微不成声也顾氏分古音十部入声仅
分为四部㑴已下如旧馀则以配其无入之韵其第五
部虽误以尤幽合于萧宵肴豪而分一屋之半二沃之
半四觉之半十八药之半十九铎之半二十三锡之半
为萧宵肴豪之入者独得之其第三部虽误转侯以合
于鱼虞模又误以一屋之半二沃之半三烛四觉之半
为鱼虞模之入而不知此乃尤侯幽之入也其以十八
药之半十九铎之半二十陌二十一麦之半二十二昔
卷四 第 6a 页
之半为鱼虞模之入者亦得之其第二部虽溷淆不分
从而分之以五质六术七栉八物九迄为脂微齐灰之
入十月十一没十二曷十三末十四黠十五辖十六屑
十七薛为皆祭泰夬废之入二十一麦之半二十二昔
之半二十三锡之半为支佳之入二十四职二十五德
一屋之半为之咍之入此四者之平上去昔人溷淆不
分而入声有分顾氏因其平上去不分并入声亦合之
然顾氏列真至仙为第四部庚之半及耕清青为第八
部蒸登为第九部苟知相配之说昔人以入声隶于四
部者非无见则知入声当分为四知入声可隶于彼又
卷四 第 6b 页
可隶于此必无平上去分而入不分入分而平上去不
分则彼分为四此亦当分为四今书内举入声以论三
部之分实发昔人所未发然昔人以职德隶蒸登今以
隶之咍而明其同入于彼此相配得矣昔人以陌麦昔
锡隶庚耕清青今以隶支佳而讥昔人于音理未审则
于彼此相配未有见故耳昔人以质术栉物迄月没曷
末黠辖屑薛隶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今
独质栉屑仍其旧馀以隶脂微齐皆灰而谓谆文至山
仙同入是谆文至山仙与脂微齐皆灰相配亦得矣特
彼分二部此仅一部分合未当又六术韵字不足配脂
卷四 第 7a 页
合质栉与术始足相配其平声亦合真臻谆始足相配
屑配齐者也其平声则先齐相配今不能别出六脂韵
字配真臻质栉者合齐配先屑为一部且别出脂韵字
配谆术者合微配文殷物迄灰配魂痕没为一部废配
元月泰配寒桓曷末皆配删黠夬配山辖祭配仙薛为
一部而以质栉屑隶旧有入之韵馀乃隶旧无入之韵
或分或合或隶彼或隶此尚宜详审第九第十第十一
此三部之次观江从东冬流变庚从阳唐流变得其序
矣东韵字有从蒸登流变者而列为第六部隔越七八
两部尤从之咍流变萧从尤幽流变而以萧宵肴豪处
卷四 第 7b 页
之咍后尤幽侯前未知音声相配故耳支佳韵字虽有
从歌戈流变者虞韵字虽有从侯幽流变者皆属旁转
不必以例正转其正转之法有三一为转而不出其类
脂转皆之转咍支转佳是也一为相配互转真文魂先
转脂微灰齐换转泰咍海转登等侯转东厚转讲模转
歌是也一为联贯递转蒸登转东之咍转尤职德转屋
东冬转江尤幽转萧屋烛转觉阳唐转庚药转锡真转
先㑴转覃是也以正转知其相配及次序而不以旁转
惑之以正转之同入相配定其分合而不徒恃古人用
韵为證仆之所见如此盖援古以證其合易明也援古
卷四 第 8a 页
以證其分不易明也古人用韵之文传者希矣或偶用
此数字或偶用彼数字似彼此不相涉未足断其𢧵然
为二为三也况据其不相涉者分之其又有相涉者则
不得不归之合韵是合韵适以通吾说之穷故曰援古
以證其分不易明也江先生分真巳下十四韵㑴巳下
九韵各为二今又分真巳下为三分尤幽与侯为二而
脂微齐皆灰不分为三东冬钟不分为二谆文至山仙
虽分而同入不分尤幽侯虽分而同入不分试以声位
之洪细言之真之筠与文之云本无以别犹脂之帷与
微之韦本无以别也侯之钩讴与尤之鸠忧虽洪细不
卷四 第 8b 页
同矣犹东之公翁与钟之恭雍洪细不同也他如模之
孤乌与鱼之居于痕之根恩与殷之斤殷魂之昆温与
文之君煴(于分/切)豪之高𤏶(于刀/切)与宵之骄夭其洪细皆
然而据三百篇山有枢首章枢榆娄驱愉二章栲杻埽
考保南山有台五章枸楰耇后四章栲杻寿茂谓侯与
尤幽不相杂载驰之驱侯则谓其不连悠漕忧为一韵
生民之揄蹂叟浮棫朴之槱趣角弓之裕瘉则谓为合
韵仆谓审音本一类而古人之文偶有相涉有不相涉
不得舍其相涉者而以不相涉为断审音非一类而古
人之文偶有相涉始可以五方之音不同断为合韵今
卷四 第 9a 页
书内列十七部仆之意第三第四当并第十二第十三
亦当并惟第七第八及第十四江先生力辨其当分仆
曩者亦以为然故江先生撰古韵标准时曾代为举艰
鳏二字辨论其偏旁得声江先生喜而采用之后以真
至先皆收舌齿音㑴至凡皆收唇音其各分为二也不
过在侈敛之閒遂主陆氏古人韵缓为断上年于永乐
大典内得宋淳熙初杨倓韵谱校正一过其书亦即呼
等之说于旧有入者不改旧无入者悉以入隶之与江
先生四声切韵表合仆巳年定声韵考别十九铎不与
觉药通者又分觉药陌麦昔锡之通铎者为歌戈之入
卷四 第 9b 页
谓江先生以曷为歌之入末为戈之入者应改正杨氏
虽不能辨别药铎之异而以药铎配阳唐配萧宵肴豪
又以铎配歌仆因究韵之呼等一东内一等字与二冬
无别六脂内三等字与八微无别十七真内二等字与
十九臻无别十七真十八谆内三等合口呼与二十文
三韵皆无别真韵内三等开口呼与二十一殷无别二
十七删与二十八山无别二仙内四等字与一先无别
四宵内四等字与三萧无别十二庚内二等字与十三
耕无别十二庚十四清内三等开口呼两韵无别清韵
内四等字与十五青无别十八尤内四等字与二十幽
卷四 第 10a 页
无别二十二覃与二十三谈无别二十四盐内四等字
与二十五添无别盐韵内三等字与二十八严二十九
凡三韵皆无别二十六咸与二十七衔无别其馀呼等
同者音必无别盖定韵时有意求其密用意太过强生
轻重其读一东内一等字必稍重读二冬内字必稍轻
观东德红切冬都宗切洪细自见然人之语言音声或
此方读其字洪大彼方读其字微细或其一方而此人
读之洪大易一人读之又微细或一人语言此时言之
洪大移时而言之微细强生重轻定为音切不足凭也
唐国子祭酒李涪撰刋误论陆法言切韵一条有云上
卷四 第 10b 页
声为去去声为上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法言平声
以东农非韵以东崇为切上声以董勇非韵以董动为
切去声以送种非韵以送众为切入声以屋烛非韵以
屋宿为切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涪去法言未远巳
读东冬如一中终如一讥其妄别矣又今人语言矢口
而出作去声者广韵多在上声作上声者广韵多在去
声李涪又云余今别白去上各归本音详较轻重以符
古义理尽于此岂无知音是今人语言与广韵上去互
异者非后代始流变在唐人巳语言与韵书互异矣韵
书既出视为约定俗成然如东冬中终之妄别不必强
卷四 第 11a 页
为之词也仆巳年分七类为二十部者上年以呼等考
之真至仙㑴至凡同呼而具四等者二脂微齐皆灰及
祭泰夬废亦同呼而具四等者二仍分真巳下十四韵
㑴巳下九韵各为二而脂微诸韵与之配者亦各为二
其配元寒至山仙者周南芣苢二章掇捋召南草虫二
章蕨惙说甘棠首章伐茇二章败憩三章拜说野有死
麇三章脱帨吠邶击鼓四章阔说五章阔活匏有苦叶
首章厉揭泉水三章辖迈卫害二子乘舟二章逝害卫
硕人四章活濊发揭孽朅伯兮首章朅桀有狐二章厉
带王君子于役二章月佸桀括渴采葛首章葛月三章
卷四 第 11b 页
艾岁郑子衿三章达阙月齐东方之日二章月闼闼发
甫田二章桀怛魏十亩之閒二章外泄逝唐蟋蟀二章
逝迈外蹶陈东门之枌三章逝迈东门之杨二章肺晢
桧匪风首章发偈怛曹蜉蝣三章阅雪说候人首章祋
芾豳七月首章发烈褐岁小雅采薇二章烈渴庭燎三
章艾晢哕正月八章厉灭灭(此章第二句结字非/韵乃四句见韵之例)小旻
五章艾败蓼莪五章烈发害大东七章舌揭四月三章
烈发害鸳鸯三章秣艾车辖首章辖逝渴括菀柳二章
愒瘵迈都人士二章撮发说四章厉虿迈白五章外
迈大雅文王二章世世绵八章拔兑駾喙皇矣二章翳
卷四 第 12a 页
栵三章拔兑(此章拔兑一韵对季一韵/下重季字及友字不入韵)生民二章月达
害七章軷烈岁民劳四章愒泄厉败大板二章蹶泄荡
八章揭害拨世抑六章舌逝烝民三章舌外发瞻卬首
章厉瘵(此章及后二章皆四句见韵次句惠/字非韵下四句疾届一韵收瘳一韵)二章夺说
召旻六章竭竭害周颂载芟活达杰鲁颂泮水首章茷
哕大迈閟宫五章大艾岁害商颂长发二章拨达达越
发烈𢧵六章旆(此字误荀子引此诗作载发说/文引作载坺发坺皆于韵合)钺烈曷
蘖达𢧵伐桀已上分出以配元寒桓删山仙之别于真
谆臻文殷魂痕仆初定七类者上年改为九类以九类
分二十五部若入声附而不列则十六部阿第一乌第
卷四 第 12b 页
二垩第三此三部皆收喉音膺第四噫第五亿第六翁
第七讴第八屋第九央第十夭第十一约第十二婴第
十三娃第十四厄第十五此十二部皆收鼻音殷第十
六衣第十七乙第十八安第十九霭第二十遏第二十
一此六部皆收舌齿音音第二十二邑第二十三腌第
二十四 第二十五此四部皆收唇音收喉音者其音
引喉收鼻音者其音引喉穿鼻收舌齿音者其音舒舌
而冲齿收唇音者其音敛唇以此为次似几于自然郑
庠古音辨分阳支先虞尤覃六部顾氏古音表析东阳
耕蒸而四析鱼歌而二故增多四部江先生古韵标准
卷四 第 13a 页
更析真元而二宵侯而二㑴谈而二故多于顾氏三部
今析支脂之祭而四故又多三部入声顾氏仅分屋质
药缉四部江君析质月锡职而四析缉盍而二故增多
四部今更析药铎而二顾氏铎并屋后而药铎有分江
君适未省照也顾以屋质药缉隶鱼支宵㑴江以屋质
月药锡职缉盍隶东真元阳耕蒸㑴谈又以屋隶侯质
月锡职隶支药隶鱼缉盍隶㑴谈而广韵歌戈麻取其
所分月之属曷末及药之属陌昔隶之盖江君未知音
声相配故分合犹未当知皆有入声而未知歌戈本与
旧有入之韵近因引喉而不激扬昔人遂以其所定无
卷四 第 13b 页
入之韵例之凡音声皆起于喉故有以歌韵为声音之
元者其同于旧有入之韵不同于旧无入之韵明矣江
君亦未明于音声相配此虽仆所独得而非敢穿凿也
仆以为考古宜心平凡论一事勿以人之见蔽我勿以
我之见自蔽尝恐求之太过强生区别故宁用陆德明
古人韵缓之说后以殷衣乙及音邑五部字数过多推
之等韵他部皆止于四等此独得四等者二故增安霭
遏及腌 五部至若殷乙及讴更析之则呼等不全于
三百篇以合韵之说通其穷者必多凡五方之音不同
古犹今也故有合韵必转其读彼此不同乃为合韵如
卷四 第 14a 页
载驰之济閟抑之疾戾此不必改读而自谐者也閟属
六至济属十二霁在去声本一类即读入声如五质之
珌脂旨至质真轸震质相配共入亦无不谐疾属质韵
戾属霁韵亦然特以质栉屑专隶真臻先使真臻先不
与谆文殷魂痕通以脂微齐皆灰与谆文至山仙共入
不与真臻先共入而济戾二字便将脂微齐皆灰及术
物迄没诸韵字牵连而至割之不断矣揄趣苟驱附奏
垢裕之互相牵连亦然顾氏于古音有草刱之功江君
与足下皆因而加密顾改侯从虞江改虞从侯此江优
于顾处顾药铎有别而江不分此顾优于江处其郑为
卷四 第 14b 页
六顾为十江为十三江补顾之不逮用心亦勤矣此其
得者宜引顾江之说述而不作至支脂之有别此足下
卓识可以千古矣仆更分祭泰夬废及月曷末黠辖薛
而后彼此相配四声一贯则仆所以补前人而整之就
叙者愿及大著未刻或降心相从而参酌焉
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馀字以义相统今作
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声相统条贯而下如谱系
则亦必传之绝作也
诗经韵分若干部表群经韵分若干部表合并为古韵
分若干部表每部作四条曰诗经韵曰群经韵曰古本
卷四 第 15a 页
音曰古合韵似省两阅亦免群经韵内字有列于古本
音古合韵两条者离在两处
诗中上下句相閒为节奏者以下句韵为正上句本可
不用韵故多假借近似之音十月之交四章士宰史氏
桑柔三章资疑维阶四章慇辰东五章毖恤热淑杂
用氏疑热相近之音及东淑至远之音此等乃相閒成
节奏非用韵之正俱不以为韵亦可
六月首章饬服炽急国盐铁论引我用是戒戒备也义
优于急不特于韵得也炽字亦不当略之
月出三章正月十一章抑十一章此三处惨字皆懆之
卷四 第 15b 页
讹懆愁不安也傪毒也以义考之亦作懆为得今于月
出作惨以为合韵于正月略之抑作懆应合考
匏有苦叶二章应是轨字轨车辙也谓道路中车行之
辙迹济虽盈于道路两不相涉故云不濡轨与雉鸣求
其牡意相反对不必泥于车前軓也毛传不可从既曰
济盈则必濡軓车不可行水中矣引起下句之意不知
所属雉鸣求其牡讥求非其牡者耳援前侯以證前軓
而读軓如阜太迂曲(段玉裁案轨非车辙之专名毛诗/传本作由辀以下为轨是以车之)
(高下言之高诱注淮南览冥云两轮之閒为轨是以车/之广狭言之礼记车同轨当兼高下广狭两说毛传以)
(下误作以上唐人遂妄改轨字为軓/合韵读如阜之说今已改附正于此)
卷四 第 16a 页
小旻三章古韵标准以厌集为韵似得之
女曰鸡鸣三章赠字江先生谓贻字讹为赠不必以改
字为嫌而读来如凌也
疧释文作疧都礼反则此字非唐人避讳所改明矣然
不必非字之讹也
诗中第四句始用韵者甚多如生民首章民嫄江汉五
章卣字之类不必以为合韵
绵首章瓞漆穴室为韵节奏自合盖绵绵瓜瓞一句其
意巳足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两句一气读其意始足诗
中用韵使语止而有馀音此类甚多今以瓞生为韵穴
卷四 第 16b 页
室为韵反遗漆字似未允
正月十二章邻云慇乃真文殷不可分之證非合韵
宾之初筵首章第三句始用韵三章第四句始用韵三
章之第一句承首章起句发端偶与下韵同耳秩字恭
字不必以为合韵
载芟篇载穫济济一句其意巳足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两句一气读其意始足故积字非韵
书广韵目录后一
切韵之大要有三双声一也区别呼等二也声类异同
三也所谓声类异同者就二百六韵之次第考之亦不
卷四 第 17a 页
远东冬钟一类也(刘鉴切韵指南/别之为通摄)江则古音同东冬一
类今音同阳唐一类(切韵指/南江摄)支脂之微一类也(切韵指/南止摄)
鱼虞模一类也(切韵指/南遇摄)齐佳皆灰咍一类也(切韵指/南蟹摄)
人有韵之文支脂齐佳两类通用齐韵与支韵几若无
别考其呼等并同者支韵为赀雌斯在齐韵为赍妻犀
自有区分而五方语言齐韵字往往张口出之比支韵
之微敛唇吻固殊佳皆咍三韵古今音尤弇侈不同如
釐来古通作一字今来字必转其读方合于古其为二
类𢧵然在古音犹江之于东冬钟麻之于歌戈鱼虞实
合为一类真谆臻殷文魂痕一类也(切韵指/南臻摄)元寒桓删
卷四 第 17b 页
山先仙一类也(切韵指/南山摄)唐宋韵谱次弟元在魂痕之前
或因文殷元同为三等魂痕寒桓同为一等以等列之
同相附近而未辨于其类在三百篇用元韵字必与寒
桓一类通而绝不通魂痕用魂韵字必与真谆一类通
而绝不通元(痕韵字/未见诗)二百六韵之谱次弟虽疏部分不
淆唐人奏合而用之者详议未审遂致自唐已来用韵
戾于三百篇论古者莫之或觉也萧宵肴豪一类也(切/韵)
(指南/效摄)歌戈一类也(切韵指/南果摄)麻一类也古音半同歌戈一
类半同鱼虞一类(切韵指/南假摄)阳唐一类也(切韵指/南宕摄)庚耕清
青一类也(切韵指/南梗摄)蒸登一类也(切韵指/南曾摄)尤侯幽一类也
卷四 第 18a 页
(切韵指/南流摄)㑴一类也(切韵指/南淡摄)覃谈盐添咸衔㘙凡一类也
(切韵指南咸摄/凡十有六摄)今音盖十五类古音十三类上去入统
乎此音之流变有古今而声类大限无古今郑樵通志
内外转图覃已后八韵移唐阳之前蒸登移㑴之后于
十五类不相谬颜元孙干禄字书覃谈在阳之前蒸登
在盐之后吴棫韵补刱立古通某韵及古转声入某韵
之注今人韵目下所注古通转本之郑庠古音辨分六
部明顾炎武音学五书考證古音分为十部按之声类
俱疏舛未为得也
书广韵目录后二
卷四 第 18b 页
隋陆法言定切韵五卷凡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宋景
德中重修增多万四千三十六字自隋仁寿元年辛酉
歫宋景德四年丁未四百七年明年大中祥符元年戊
申敕改名大宋重修广韵法言书今不传广韵卷首犹
题云陆法言撰本长孙讷言笺注盖二百六韵实法言
旧目广韵上声二肿湩字下云此是冬字上声盖昔人
论韵审其洪细为一二三四等列如平声二冬十一模
十五灰二十三魂二十六桓全韵皆一等合口呼十六
咍二十四痕二十五寒六豪七歌二十二覃二十三谈
全韵皆一等开口呼十九臻五肴二十六咸二十七衔
卷四 第 19a 页
全韵皆二等开口呼二十文全䪨皆三等合口呼二十
八严二十九凡全韵皆三等开口呼三萧二十幽二十
五添全韵皆四等开口呼上去入大致准此馀韵或主
辨等兼合口呼开口呼为一韵如十一唐十七登及十
四泰一等四江十三佳十四皆二十七删二十八山十
三耕及十七夬二等八微十二齐二十二元三等一先
十五青四等并兼合口呼开口呼上去入准此或因字
少不烦别出则兼数等为一韵钟韵兼三等四等肿韵
之三等四等字为钟之上声惟湩𪁪二字属一等为冬
之上声以字少不别立部目又臻栉二韵无上去声字
卷四 第 19b 页
者其上去声字在隐焮二韵内臻韵栉韵并二等欣韵
迄韵并三等惟上声隐韵去声焮韵兼二等三等其二
等 龀等字即臻栉二韵之上去也亦以字少不别立
部目然则欣隐焮迄宜改文吻问物之前而真与谆臻
欣通轸与准隐通震与稕焮通质与术栉迄通斯于四
声无所觤戾不当如宋人之改文与欣通吻与隐通问
与焮通物与迄通使欣隐焮迄相隔绝此唐宋韵所可
详议者顾炎武音论曰唐时二十一殷(宋时避宣祖庙/讳改殷为欣)
虽云独用而字少韵窄无独用成篇者往往于真韵中
閒一用之如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用芹字独孤及送
卷四 第 20a 页
韦明府答李滁州二诗用勤字是也然绝无通文者而
二十文独用则又绝无通殷者合为一韵始自景祐去
声问焮亦然惟上声今本目录十八吻下注云隐同用
其卷中十八吻十九隐又各自为部不相连属而其下
各注云独用友人富平李子德因笃以为目录误又考
唐人如李白寄韦六孙逖登会稽山杜甫赠郑十八贲
诗皆以隐韵字同轸准用其不与吻同用明矣顾君于
殷隐二韵辨之甚详后有吴下张刻宋本广韵文注欣
同用吻注隐同用曹刻宋本广韵同皆景祐礼部韵略
颁行后涂改之本非广韵旧注也张刻曹刻注文完善
卷四 第 20b 页
别有注文删整者余曾见大小二本及顾氏刻惟顾刻
去声队注代废同用馀皆队下注代同用废注独用即
顾氏音论中列广韵韵目亦与各本注同而所刻独违
异此正朱人改并之一顾氏考唐宋韵谱异同遗而未
举盖其疏忽处也曹刻入声目录物注与迄通而卷内
各注独用与各本注同上去声末六韵各本改从礼部
韵略集韵而于注仍改之未尽小本注文删整者上声
琰注与忝同用无俨字目录下注忝俨同用曹刻去声
酽虽移陷鉴之前而艳注㮇同用酽注梵同用陷注鉴
同用犹属旧注未改目录艳第五十五注㮇酽同用酽
卷四 第 21a 页
第五十七注鉴同用鉴第五十九注梵同用盖旧次陷
第五十七是以有鉴同用之注酽第五十九是以有梵
同用之注景祐后涂改陷鉴酽三字而注未改也吴才
老韵补上声五十二豏五十三槛五十四猃可證广韵
旧次去声亦同礼部韵略集韵矣宋初徐楚金说文解
字韵谱(今人以李焘说文解字/五音谱为徐氏书非也)序称取叔重所记以切
韵次之后序称又得李舟所著切韵殊有补益其閒有
说文不载而见于序例注义者必知脱漏并从编录疑
者则以李氏切韵为正殆无遗矣是书在广韵前上声
豏作湛而湛第五十二槛第五十三俨第五十四去声
卷四 第 21b 页
酽作醶(注云俗/作酽非)而陷第五十七鉴第五十八醶第五十
九尤足證唐人旧次如是纪学士晓岚曰惟徐氏此书
及明嘉靖閒朱氏石金石韵府皆于下平声二仙内分
出三宣岂明时人亦本李舟韵乎余曰朱氏书未知本
何韵丰坊为作序云取夏竦道参薛尚功杨桓诸编增
其文按四声列之此言其字之所本不言韵所本今考
其书上声槛俨范三韵及去声酽韵适无字不列而平
声严在咸衔之前入声业在洽狎之前宋景祐巳后乃
有此次视徐氏书之足證唐韵旧次者迥异矣
书广韵四江后
卷四 第 22a 页
隋唐二百六韵据当时之音撰为定本至若古音固未
之考也然别立四江以次东冬钟后似有见于古用韵
之文江合于东冬钟不入阳唐故使之特自为部不附
东冬钟韵内者今音显然不同不可没今音且不可使
今音古音相杂成一韵也不次阳唐后者撰韵时以可
通用字相附近不使以今音之近似而淆紊古音也惜
不能尽从斯例如七麻当分为二韵一次鱼虞模之后
一次歌戈之后五支当分为二韵一与支脂微附近一
与歌戈附近十虞当分为二韵一与鱼模附近一与侯
幽附近一先当分为二韵一与真谆臻殷文魂痕附近
卷四 第 22b 页
一与元寒桓删山仙附近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之字当
别出古与尤侯幽通者为一韵次尤侯幽之后十二庚
十三耕十四清当别出古与阳唐通者为一韵次阳唐
后十八尤当分为二韵一与脂之微附近一与侯幽附
近二十二覃二十三谈二十四盐当别出古与㑴通者
为一韵以次㑴后上去入准此分之定韵时廑廑明于
江韵馀诸韵则在明昧之閒不能𢧵然分别宜乎好古
者讥其论韵之疏欤古音之说虽近日始明然郑康成
氏笺毛诗云古声填寘尘同及注他经言古者声某某
同古读某为某之类不一而足是古音之说汉儒明知
卷四 第 23a 页
之非后人刱议也唐陆德明毛诗音义虽引徐邈沈重
诸人纷纷谓合韵取韵叶句而于召南字云古读
为敷于邶风南字下云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是陆氏已
明言古韵特不能持其说耳宋吴才老刱为古通某韵
及古转声入某韵之说戴仲达则有古正音非协韵之
说明陈氏近顾氏考證益详而古韵今韵究未得其条
贯盖隋唐诸人辨声之功多考古之功少吴氏陈氏顾
氏则又考古之功多辨声之功少也
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
余少时得顾宁人氏所校刻广韵后又于友人处见大
卷四 第 23b 页
版广韵与顾刻无异殆即顾君所据之书也朱锡鬯为
吴下张氏重刻宋本广韵作序有曰曩昆山顾处士炎
武校广韵力欲复古刊之淮阴第仍明内库锓版缘古
本笺注多寡不齐中涓取而删之略均其字数所称中
涓取而删者未知其审而序端言周颙以天子圣哲分
四声则已误举周舍对梁武帝语归之颙此本无从得
其刻书年月注文亦既删整者矣韵自淳祐末刘渊并
后几莫复识别二百六韵之旧明内库犹取广韵锓版
事属希有讵旋有刻此本者欤抑此本实在前为宋时
详略兼行去其繁重者欤上声目录十八吻注隐同用
卷四 第 24a 页
而卷内仍各注独用不使连属去声代废连属于队注
通用目录队下注代同用废注独用上去之末六韵俨
酽列豏槛陷鉴之前连属为二与平声入声连属为三
者违异而五十琰注与忝同用无俨字目录下注忝俨
同用此宋景祐宝元已前所决无有也其閒或云某同
用或云某通用或云与某同用参𢀩不治如此当景祐
中修礼部韵略以贾昌朝请韵窄者凡十三处许令附
近通用于是平声合欣于文合严于盐添合凡于咸衔
上声合隐于吻合俨于琰忝合范于豏槛去声合废于
隧代合焮于问合酽于艳㮇合梵于陷鉴入声合迄于
卷四 第 24b 页
物合业于叶帖合乏于洽狎毛大可臆为之说曰其所
云窄者如冬臻殷痕山谈添衔凡等何弗之考也后人
不睹广韵善木即吴下张氏所重刋注文完好而二十
文下注欣同用十八吻下注隐同用及上去之末六韵
与平入龃龉皆自礼部韵略施行检广韵者依见行新
例加涂乙遂致舛谬幸其参𢀩不治改之未尽苟寻求
䡮迹古书所由舛谬之故章章具存复阅数十百年旧
本荡然泯灭学者将益茫如岂不愈可致惜乎哉卢公
雅才闳博今之笃古君子也余从假此本因志数言而
归之
卷四 第 25a 页
顾氏音论跋(癸未)
右三卷考论韵之原委盖欲据唐人正宋巳后之失据
古音正唐人之失意甚善也隋陆法言唐孙愐之书不
可得见顾君所见止于宋陈彭年丘雍所刋益名广韵
者耳广韵巳无善本致使唐宋用韵沿革异同莫之或
知以顾君之精博而犹覈之疏他人无论矣方开皇初
法言同刘臻萧该颜之推等八人论难后十数年八人
或亡或存法言独自屏居乃定为切韵五卷唐仪凤二
年长孙讷言为之笺注歫仁寿初法言撰韵时凡七十
有七年其后郭知玄更以朱笺三百字越七十有五年
卷四 第 25b 页
为天宝十载孙愐增修改名唐韵天宝末集贤注记称
上以自古用韵不甚区分陆法言切韵又未能釐革乃
改撰韵英仍旧为五卷旧韵四百三十九新加一百五
十一合五百八十韵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七字分析至
细而南部新书天宝时有陈廷坚撰韵英十卷然则注
记所谓旧韵四百三十九殆廷坚之为欤所谓仍旧为
五卷者殆仍法言卷祑欤自天宝末又二百五十三年
为宋景德四年而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九经书
例颁行明年大中祥符元年改为大宋重修广韵法言
韵凡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孙愐自序侈列其前后引
卷四 第 26a 页
据入注中诸书总加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言晁公武
误以为增加字至是其多非也集韵韵例曰先帝时令
陈彭年丘雍因法言韵就为刋益盖二百六韵实法言
区分旧目故广韵卷首犹题云陆法言撰本法言韵既
经郭知玄关亮等九人增加更有诸家增字至宋合集
共勒成一部是以改广韵之名而字数止二万六千一
百九十四孙愐亦九人者之一耳宝元集韵就广韵刋
修新增字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合新旧字凡五万三
千五百二十五当景德中诏𣪫中丞丘雍重定切韵也
龙图待制戚纶复承诏详定考试声韵于是略取切韵
卷四 第 26b 页
要字备礼部科试谓之韵略其同用独用例未改后三
十有一年为景祐四年更刋修广韵韵略以贾昌朝请
韵窄者凡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是年四月奉诏修韵
六月即以所修礼部韵略颁行今广韵上去声末六韵
与礼部韵略集韵同而与平声入声龃龉前此不宜尔
也吴才老韵补上声五十二豏五十三槛五十四俨犹
旧次去声亦同集韵盖由习于景祐通用例合俨于琰
忝合范于豏槛合酽于艳㮇合梵于陷鉴遂迷失乎旧
顾君严辨广韵礼部韵略之异同于广韵上去声末六
韵弗省于礼部韵略合废于队代遗而未举所举二书
卷四 第 27a 页
同用独用例异者八处不知并是而十有三处犁然可
考而唐宋用韵沿革之大节目实存其閒巳上音论中
所失考暨考之而疏足以滋惑余故书其详补正之至
如三百篇古人之音用元韵字与寒桓删山先仙通而
必不通魂痕用魂痕韵字与真谆臻殷文通而必不通
元唐人用韵乃溷而通之顾君泥于陆德明古人韵缓
不烦改字一语不复致考且于二十八山及一先二仙
内字有从真谆一类流变而入者不复知其古音也音
论载六书转注一条所是者萧楚诸人臆说所非者裴
务齐郑渔仲诸人之谬误古之所谓转注汉许氏之所
卷四 第 27b 页
传槩未之有闻焉余别有辨正见荅江丈论小学书兹
不具论论其尤关音韵者
书玉篇卷末声论反纽图后
朱元巳来为反切字母之学者归之西域归之释神珙
盖由郑樵沈括诸人论古疏漏惑于释氏一二剪劣之
徒眠娗诬欺据其言以为言也今珙之反纽图具存其
自为序曰昔梁沈约刱立纽字之图然则珙所为图远
在沈休文后祖述休文者也彼夫竞指珙为北魏时人
始传西域三十六字母于中土徒因世俗言休文始造
韵欲追而上之以前于休文为中土之有反切韵学本
卷四 第 28a 页
乎西域左證耳释氏之徒举凡书传所必资窃取而学
之既得则相欺相诞以造为西域之说固不足指数独
怪信之者之数典不能稽远又笔之书以惑后人噫其
陋也况珙序内并及元和韵谱自齐永明梁天监下迄
唐宪宗元和閒三百二三十载珙更后乎元和而移其
人于四三百载之前而莫之或辨何哉珙图无所谓字
母者惟五音声论列字四十而不曰字母与今所传三
十六字相与龃龉王伯厚言玉篇卷末附以沙门神珙
五音声论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考珙自序不一语涉
及五音声论殆唐末宋初或杂取以附玉篇末非珙之
卷四 第 28b 页
为故列之珙反纽图前不题作者姓氏玉海有三十六
字母图一卷僧守温撰吕介孺曰大唐舍利刱字母三
十后温首座益以娘床帮滂微奉六母然则字母三十
六定于守温在珙后者也虽唐之季巳有是而其学不
著故终唐之代以迄宋初绝不闻字母之称今经传字
书所有反切仍魏晋齐梁隋唐相传之旧方汉时崇治
郑康成氏尤为世所宗其后乐安孙炎受学康成
之门人称东州大儒颜之推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张
守节史记正义皆曰孙炎刱立反语崇文目序曰孙炎
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王伯厚曰世谓仓颉制字
卷四 第 29a 页
孙炎作音沈约撰韵为椎轮之始此唐宋人论反切字
音咸溯源叔然也逮乎末失则谓出神珙出梵僧矣反
语之兴不啻七八百载而后竞传守温之字母近儒乃
莫有能言叔然者吾故书此以见经史字音儒生结发
从事勿迷失其师承也
书刘鉴切韵指南后
世之传书论字母等韵者多不本所始何欤其法以唐
之季释守温为断称之若无足徵信然流俗惑于字母
之云疑声音文字谅由母滋生况其又假古人所谓宫
商角徵羽自文以取重哉前乎守温有辨字五音法凡
卷四 第 29b 页
十字五音声论凡四十字皆与字母三十六参互龃龉
而宋时之以三十六分隶唇齿喉舌牙与近所传复违
异刘士明是编独有取于金韩道昭五音集韵次成十
六通摄辨其开口呼合口呼其谱之也横为字母三十
六从为平上去入暨一二三四等列一等洪大二等次
大三四俱细而四尤细其以配五音也牙为角舌为徵
唇为羽齿为商喉为宫方未有四声之前就用韵比类
区分拟于五音魏书江式传言吕忱弟静放故左校令
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
也齐永明中周颙沈约始以平上去入制韵平声字繁
卷四 第 30a 页
釐为上下徐景安乐书乃曰凡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
为入徵为上羽为去逮宋人竞传字母则讥江左撰韵
时识四声不识七音近又或析等列之四成五谓五音
乃在是者于是五音之说岐而傅会诚无施不可余以
谓皆非也虞夏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
之所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者非以定文字音读也凡
一字则函五声诵歌者欲大不踰宫细不过羽使如后
之人胶于一字谬配宫商将作诗者此字用商彼字用
宫合宫商矣有不失其性情违其志意乎惟宫商非字
之定音而字字可宫可商以为高下之节抑扬之序故
卷四 第 30b 页
作者写其性情而诵之者宛转高下以成歌乐语言文
字其音读本乎师承者有定而及夫歌以永其言大而
为宫细而为羽无一定也学病于后人皮傅乌呼此古
义之所以流失其本欤
转语二十章序
人之语言万变而声气之微有自然之节限是故六书
依声托事假借相禅其用至博操之至约也学士茫然
莫究今别为二十章各从乎声以原其义夫声自微而
之显言者未终闻者已解辨于口不繁则耳治不惑人
口始喉下底唇末按位以谱之其为声之大限五小限
卷四 第 31a 页
各四于是互相参伍而声之用盖备矣参伍之法台余
予阳自称之词在次三章吾卬言我亦自称之词在次
十有五章𢧵四章为一类类有四位三与十有五数其
位皆至三而得之位同也凡同位为正转位同为变转
尔女而戎若谓人之词而如若然义又交通并在次十
有一章周语若能有济也注云若乃也檀弓而曰然注
云而乃也鲁论吾末如之何即柰之何郑康成读如为
(乃个切案集韵三十八个云如乃个切若也书曰如/五器卒乃复郑康成读今尚书音义无此盖开宝中)
(所删丁度等据未改释文有之毛诗柔远/能迩笺云能侞也侞字当亦音乃个切)曰乃曰柰曰
那在次七章七与十有一数其位亦至三而得之若此
卷四 第 31b 页
类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是以为书明之凡同位则同声
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
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更就方音言吾郡歙邑读若摄
(失叶/切)唐张参五经文字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已然歙
之正音读如翕翕与歙声之位同者也用是听五方之
音及少儿学语未清者其展转讹溷必各如其位斯足
證声之节限位次自然而成不假人意厝设也古今言
音声之书纷然淆杂大致去其穿凿自然符合者近是
昔人既作尔雅方言释名余以谓犹阙一卷书刱为是
篇用补其阙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
卷四 第 32a 页
之说经之士搜小学之奇觚访六书之逸简溯厥本始
其亦有乐乎此也时乾隆丁卯仲春戴震撰
戴东原集卷弟四
卷四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