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九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跋(二)
   书吴槎客所藏不全宋本汉书后
汲古所梓汉书当是据北宋本此疑是南宋本误字亦
少汪文盛本殆亦从此本出今世所通行者颜注尚有
脱落何论萧该子京三刘而此独全可宝也然余则谓
设使当世有重雕者其款式自当依此其文字有断然
知其误者不必因有宋人校语而反改不误者以使之
误在择而取之可也如是将使后人宝我
朝之本转胜于宝宋本多多矣余老矣槎客强力有馀
卷九 第 1b 页
当亟图之余亦当蠠没少佐其成焉
   竹书纪年统笺跋(辛未)
岁辛未余馆北平黄昆圃先生家先生门下士知名者
众顾独诧癸卯主江南试所得三人曰任翼圣(启运)
亦韩(祖范)徐位山(文靖)此三人者其学皆博而醇且日
人但侈榜中有状元孰若得一二不朽之士哉任既宦
达名益著陈徐亦并以经学徵陈老不至徐君年亦八
十五矣健独应徵此书乃其近著也一日徐君来先生
令余出见先生家多客而独徐见者此先生待余意不
薄也他日至其馆犹握三寸管低头著书不辍云此纪
年统笺者徐君所著书之一也纪年旧有沈休文注乃
卷九 第 2a 页
后人取宋书符瑞志附益之非注也今徐君始与之疏
通證明疑者得以涣然冰释然他书引纪年文自晋建
国以来以晋君始立之年为元战国时则以魏君始立
之年为元而今本皆一以周王之元为元疑后人改之
非其本真也然各本并同亦无由复其旧矣史记注中
又往往以年表为纪年非此纪年也昔谯周作古史考
以纠史迁之谬司马彪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
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今余方著史记续考證未竟
得此书以相参覆庶可无憾矣
   题越绝后(辛未)
此书为汉更始建武之际会稽袁康之所作又属其邑
卷九 第 2b 页
人吴平定之观其篇中离合姓名而知也而王仲任论
衡案书篇称会稽吴君高之越纽录向雄不能过越纽
即越绝君高即平之字无疑则以是书专属平所撰矣
其首篇乃托之子贡复托之子胥且以小艺之文未足
自称为言其所载略与吴越春秋同盖杂采诸书而成
故往往有异文驳义如伍胥又以为申胥逢同又以为
冯同类参错不一康行事无所考然由此书以想其为
人盖其生适当云集龙斗之时负其奇气欲有所试而
卒不为人用故无所表见于世乃借胥倪种蠡之事会
萃增益之以发抒已意云尔虽其自言欲窃附于春秋
而实不离乎短长家之馀习其文奇而不典华而少实
卷九 第 3a 页
且亦多庸猥烦复盖其辞又出国策下矣予偶得明张
佳嗣校椠本后又得吴琯本相参校吴本有脱文张本
皆就其阙补之至不能补者乃作一方围予意所脱必
不止是吴本仅空一字者乃转写既久失其所脱字数
故耳不当仅作一方围于中也 乾隆十六年五月三
日识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越绝外
 传记吴地传第三今本次第如是然案本事篇以越
 何不第一而卒本吴太伯为问其末篇又云始于太
 伯次荆平次吴人次计倪次请籴次九术次兵法终
 于陈恒是皆以太伯为第一案吴地首称太伯当即
卷九 第 3b 页
 此篇然今本次在第三其下次序皆不相应岂为后
人所贸乱欤
 其最无理者如称舜用其仇而王天下仇者舜后母
 也鄙倍至此他如论尧舜不慈孝皆不可训舜不闻
 有兄独此书称舜兄狂弟傲可以广异闻云(舜后母/下或当)
(有弟字但有庳之封在有/天下之后与所言亦不合)
   中兴馆阁录续录跋(丁酉)
古人居其官则思举其职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余
虽忝窃清华而当其时不能多购书若洪氏之词(家讳/改)
苑群书亦解组后所传录也今又得此书复校而录之
年六十有一矣玉堂天上余之徘徊慨想情有倍深于
卷九 第 4a 页
欧公者顾不能成一书以颂飏 本朝
列圣恩礼之盛常用内疚秀水朱竹垞氏有瀛洲道古
录亦未之见此书宜在所取材者也卷或脱亡篇第疑
亦有颠错无所取以补正游似杨万里之名自是本来
如此他人则有作似作万者而此二人独不尔可据之
以正宋史也
   书钓矶立谈后(丁酉)
此书南唐国亡后记其兴衰之概不知何人著或云是
史虚白其自序云叟山东人清泰中随先校书避地江
表父子皆不以进取为念书中有云山东有隐君子者
与韩熙载同时南渡以说干宋齐邱齐邱引以见烈祖
卷九 第 4b 页
擢为校书郎不能用其言也于是放意泉石遂卒不仕
此殆即其先人欤是书于忠佞功罪之迹可称实录徐
铉等撰江南录诬潘佑之死以妖妄叟虽未见其书而
疑其必有曲笔为书佑以直谏死使后之人不信其谬
悠其用意抑何至也序云得百二十许条今计之祗三
十条然要领巳无不尽且相传止一卷未必本书多于
此三倍也曹氏刻本多讹脱此本为何小山所传较完
善因传录之
   梦粱录跋(丁酉)
宋南渡以临安为行在所其后乃遂安于是也朝廷之
仪式与夫里巷之风俗日增月新殆将跨汴京焉是书
卷九 第 5a 页
为钱唐吴自牧著当宋社巳屋而为之追述其盛题云
梦粱意可见矣序无纪元而但书甲戌若在咸淳则故
都尚无恙也阅一甲子则当在元顺帝时斯时元之为
元不犹夫宋之季世也哉汴亡而梦华作其地巳沦异
域孟氏特仿像而得之今兹所纪则皆耳目所素习者
钟虡不移井邑如故凡夫可欣可乐之事皆适成可悲
可涕之端作者于此殆有难乎为情者焉浙江通志载
此书十卷者非全本今从苏州吴伊仲秀才(翊凤)处借
得此书二十卷乃足本令人录而传之脱误尚多惜无
别本参正云
   书归潜志后(丙申)
卷九 第 5b 页
此书记金源人物文雅风流殊不减江以南即一二谐
谑语亦多有可观读者皆知爱之余谓京叔际危乱之
时国亡之后幸而完归追述交游闻见以著为是书脩
金史者亦颇取裁于是乃其论一代之盛衰与其所以
亡者实为确当可为后来之龟鉴其言曰章宗政令脩
举文治烂然称极盛矣然文学止于辞章不知讲明经
术为保国保民之道又颇好浮侈崇建宫阙外戚小人
多预政大臣惟知奉承不敢逆其所好故上下皆无维
持长世之策此所以启后嗣之弱也噫金之盛衰相倚
之几此数语者实尽之矣又自言经丧乱后乃识温饱
安逸之味斯言也亦可以醒人人诚能知此则躁扰之
卷九 第 6a 页
胸可平而奢竞之缘亦无不可淡矣真阅历有得之言
哉录竟因为识数语于简末
   两汉刊误补遗跋(甲午)
曩余读汉书见监本所载宋人校勘语大率浅陋居多
甚有卤莽灭裂不考原委不究体势于本无可疑者而
亦疑之删改凭臆传布至今馆阁有考證之作驳而正
之未尽也余尝思前人岂无见及此者今得吴斗南两
汉刊误补遗读之而不胜跃然喜也吴氏自以后进不
欲斥言前辈名公之失而曰补遗不曰纠缪此其用意
良厚于刘氏离句之误则曰或传录使然盖虽辨驳之
中而仍不失谦退之意其所徵引凿凿皆有据依又可
卷九 第 6b 页
通于他书盖不仅史汉之功臣三刘之争友也惜重校
经籍刊刻时未及见是书故所载一仍监本之旧而于
此书未尝称引及之世之知此书者绝鲜余乃今见之
始知后人果不可轻量前辈也所借本多讹字余稍为
正之而后录之傥与我有同好者欲为传钞余不敢靳
至斗南出处已见秀水朱氏跋中兹不复及云
   新唐书纠缪跋(辛卯)
此书言新唐书之脩也其失有八诚后代作史者所当
鉴也中閒纠正书事不实体例不当处固难为欧宋解
然亦有率意抨击绝不细审其前后语意者今略举数
条于此如武惠妃谋陷太子瑛张九龄执不可时九龄
卷九 第 7a 页
巳为相妃故但讽以宰相可常处不云宰相可得也太
子之废在九龄罢相后故云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正
言终九龄在相位日太子尚不废也吴氏乃误解卒九
龄相如云卒以九龄为相又误截太子无患句不复与
上文相承遂讥云太子竟废死安得云无患哉此误纠
者一李栖筠传有方清阻乱一节吴氏讥云栖筠是时
为常州刺史且无讨伐之职而方清自是苏州土豪依
阻黟歙诏自委李光弼讨平与栖筠无所干预何为乃
见于其传乎此当载之光弼传也案此亦吴氏不细读
下文之过此段乃事之缘起非正叙方清也案栖筠传
诏李光弼分兵讨平之下云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
卷九 第 7b 页
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
筠浙西团练观察使图之此其所以载栖筠传也方清
之乱帝特使光弼分兵讨之许杲即其所遣之人矣光
弼并不自行何云当载光弼传乎此误纠者二又张孝
忠子茂宗诏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为子亲迎卒
于京师遗言丐成礼此情事本极明白吴氏乃误疑亡
者为孝忠前妻其入朝者为后妻旋又疑亡者未久而
孝忠不应即娶朝廷亦不应以妻待之史官亦不应以
妻书之谬悠可笑此误纠者三亦有因一字笔误过于
辞费者如李泌辞大学士云张说为之固辞至崔圆亦
引说为让而止此皆泌之言也引说误写引泌吴氏遂
卷九 第 8a 页
疑其脱字必多全不可考即明知其误如萧嵩代张说
因与李锐文相涉说字亦误作锐而吴氏纠之凡三百
八十馀字不太辞费乎然其论之正者则固未可没也
余初借得本其序文首一叶不知何人伪撰后又借得
完本乃从海虞赵开美校刻本影钞者序及表皆完然
末卷柳宗元传以下六条失其本文复杂取他卷中巳
见者缀其后余故薙之俟他日读新唐书案吴氏之目
以寻之或尚可得也 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庚申鬯庵
卢某书(后得吴中旧/钞本遂补全)
   咸淳临安志跋(丁酉)
始余之钞是书也不得善本求之他氏亦复然更一二
卷九 第 8b 页
年閒友人鲍以文氏乃以不全宋刊本借余向所阙六
十五六十六两卷独完然具备余得据以钞入虽尚阙
第六十四第九十及最末三卷然视曝书亭所钞则巳
较胜矣宋本前有四图但字巳多漫漶余请友人图之
其依俙有字迹而不可辨者余以方围识其处又校对
其文字异同始知外閒本删落甚多顾力不能重写则
以字少者添于行中字多者以别纸书之缀于当卷之
后且注其附丽本在何处庶来者尚可考而复焉噫世
閒之书若此者多矣书贾图利往往妄有删削以欺人
其流传甚易真本益微矣古人以读书者之藏书为最
善其不以此也夫
卷九 第 9a 页
   嘉泰会稽志跋(甲午)
会稽志二十卷以陆务观序考之当时郡大夫与乡之
人士共事于斯而始终之者通判施武子宿也务观亦
与焉余既钞得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因并钞是书为其
无别于后来诸志本其书成之年标其目曰嘉泰会稽
志犹临安志之称咸淳也武子尝注苏诗高出王龟龄
之上至今学者重之务观文笔尤为南渡宗匠此书详
简得中纪叙典核临安志尚有谄权奸扬己绩之失而
此无有要非施为主而佐之以陆不能鉴裁精当若是
武子尝知馀姚县脩捍海堤此当直叙其事使后来者
可图其继不可与自功者一视文弨先世由馀姚迁杭
卷九 第 9b 页
州故于此二志尤乡邦文献之所系不敢不惓惓焉又
梁国张淏有续志八卷今书后仅载其序而其书不可
得见仍当访求补录以还旧观此外郡之隶吾浙者尚
有九考之于宋志嘉禾者有岳珂志吴兴者有谈钥志
四明者有罗璿志赤城者有陈耆卿志东阳者有洪遵
志信安者有毛宪志新定者有钱可则志永宁者有陈
谦志栝苍者有楼璩其书或在或亡不可悉知傥或得
见犹当传录之近代所脩皆详于今而略于古则欲知
古者于旧志曷可少哉 乾隆三十九年岁在甲午冬
至前一日书
   蛮书跋(戊戌)
卷九 第 10a 页
蛮书十卷唐安南经略使蔡袭从事樊绰所录以上进
者也凡管内山川道里以及诏𧸘等种族事迹风俗物
产一一可考其书久失传四库馆新从永乐大典中钞
出以行世乃得见焉尝谓夷蛮为患未有不由中国失
抚驭之所致也绰以一从事而明目张胆敢历举前政
之失以上闻可不谓忠于为国者哉其言日自大中八
年安南都謢擅罢林西原防冬戍卒以致洞主李由独
为蛮所诱乘衅而起又言李象古李涿相继诛剥令生
灵受害又言数年之閒当州镇釐革南诏入朝人数邮
传残薄以致入寇本使蔡袭全家并元从悉殒贼所绰
亦中箭携印浮水渡江其长男韬及家属皆陷蛮陬绰
卷九 第 10b 页
之进此书也实望庙堂鉴前辙而筹长算焉实亦后世
之所当奉为蓍蔡者也此书多脱误虽略为是正而无
别本可对意终歉焉然如閤罗凤之世次则可以正新
唐书之误云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八日坐可怡亭书
   书西藏见闻录后(甲子)
西藏古吐蕃地也唐宋迄明叛服不常独向化于我
朝最早百四五十年来恭顺不普
列圣之所以攘其寇害恤其患灾而休养生息之者虽
在万里若门庭然雍正閒惩准噶尔之扰使大臣良将
镇抚之峡江萧君名腾麟以韬钤成进士宦川北乾隆
二年以副戎移驻其地之所谓槎木多者盖西藏之门
卷九 第 11a 页
户也治军暇为详纪其土地物产风俗之殊异为二十
门以括之名曰西藏见闻录令嗣锡珀梓行于世顷以
示余昔汉班勇威行西域而其所记诸国事迹范史即
本之以为传君之书其不然乎然余独于书中见君泽
及枯骨一事为之怃然感肃然颂君之仁焉其俗人死
刳剔之屑和之以饲犬此犹必有财者方能使人为之
贫者则弃之沟壑君至募番人拾二十馀簏瘗之高阜
以后月一行之在镇五年所瘗不知其数始则土人相
骇以为异事君导以天性之爱耸以律法之严久之其
人意恻恻亦若有动者迨君之去若失慈父母然于戏
君不以异俗难化鄙其民而欲以王道渐移易之此其
卷九 第 11b 页
运量为何等也军旅之治斥候之谨不足以尽君即文
墨之兼优者亦岂足以为君誉哉尝思人性不甚相远
而每囿于其习苟能动之以天良示之以礼教不必圣
人而始化也在昔边徼之地若交趾九真之在汉时固
亦不知礼法自锡光任延为之守而俗一变史以为领
南华风自二守始君以武臣能上体
圣天子仁覆罔外之德意引其孝慈恻隐之善性而阴
消其鸷害犷悍之萌此其识甚大而远而绥辑厎定之
功乃在于无形也使当二守之任岂不能为二守之所
为哉余故表而著之使来者知所慕焉
   水道提纲跋(丙申)
卷九 第 12a 页
此书天台齐息园先生所著也先生名召南字次风乾
隆元年中博学宏词科入词林
命课 诸皇子读坠马骨几折以礼部侍郎致仕主浙
江敷文书院讲席最久以族匪连逮讯明释归未几卒
此书二十八卷先海而次及诸水于诸水先经流而次
及支流之巨者至支中之支则附见焉自畿甸暨天下
郡县藩卫凡声教之所通者罔不寻源讫委秩然具列
兼以度之东西极之南北较其差数则尤为易考也昔
郑渔仲谓志地理者必以山水为主以郡县可更而山
水不易也然水之性容有不常者加以名称古今各别
非确然有證者固亦不能定其为即古之某水也是书
卷九 第 12b 页
支分条析丝联绳贯有證者实之无證者疑之人以为
先生第取各郡邑志而辑缀之然其中亦有正郡邑志
之误者则历代之史与夫诸家地理之书罔不参考可
知也至其兼天以言地则更出于渔仲所见之外矣第
台湾在闽海外而先生叙次稍不如粤东琼郡之详则
亦似尚有当补者至于蒙古部落等名新有更定先生
不及知之矣他如僧哭勒河当为僧枯勒河哭路鄂模
当为库路鄂模谐音取字宜有趋避不便袭用旧文至
书中有岙字当即岙字之省文集韵有岆字又有 字
当即站字之俗体岙字亦字书所无古但作奥而今吴
越闽广閒或加山或加水见于名人著作者不一而足
卷九 第 13a 页
故今亦不得而削之今人名传置之处日站亦非古训
然 字实未经见字更有或脱或讹以余所知者增正
十馀处是书刊于其门下士浦江戴君兄弟殿海殿泗
以其本贻余故得而卒读焉若戴君者可谓不负其师
者与
   书徐霞客游记后(丁酉)
霞客游记杨文定公有手钞本余前在江阴其家以临
钞副本畀余置之箧中不暇竟读也今年徐之族孙筠
(镇)刻成十大册各分上下又以贻余余老矣无能遍
游宇内名山大川聊以此作卧游是不可以不䜋霞客
性好奇诚未免太过而能见重于黄石斋有某乡官欲
卷九 第 13b 页
与之相见知其魏阉党也避不往莫酋据归顺镇安两
土司之地而慨当事之姑息贻患又睹缅甸之强有深
虑焉则其负性直介而又非全阙经世之务徒为汗漫
游者比此记所游历直书即目非有意藻绘为文章也
知言者亦正以其真而许之然大约类形家者言为多
霞客之游裹粮无多屡濒于困而迄获济疑若神助其
记巡按官一游洞而居民受科敛之患费金二百山水
之趣诚非高牙大纛者所可兼而有此又在位者所当
闻而知戒也筠峪合诸本相雠校洵善矣而绣梓尚未
尽工致也卷之前元本閒有揔叙其所历以为提纲者
今刻本去之似少眉目鸡足山志中诸诗及石斋诸公
卷九 第 14a 页
之诗凡钞本所有者似亦非后人所当削也削之则仍
非全书矣余故仍以杨氏所贻之钞本为善本云
   城东杂录跋(丁酉)
吾杭人也既冠即客游不能久居于杭亲炙乡前辈之
馀论又无暇网罗遗文坠事以备一乡之典故今忽忽
老矣意殊慊焉此城东杂录二卷乃厉樊榭徵君之所
辑也徵君居东园在杭城之东故所录亦因以为断吾
祖居在东里坊其北则艮山门其东南则庆春门于东
园最相近桑韬甫先生之居在焉先君子从幼往来里
人有双先生之称后之人有续录者亦可以为东城重
矣吾祖居即所谓数閒草堂者也今吾弟居之而吾终
卷九 第 14b 页
年旅羁宅犹未卜忆曩从韬甫先生客中读杜诗至过
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之句恍然即东园风
景也故乡殊可念倘有惠我买山赀者吾其就东园以
终老乎
   书录解题跋(丙申)
直斋陈氏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四库馆新从永乐大典
中钞出以行其持论甚正如颜氏家训以其崇尚释氏
之故不列于儒家又以前志取乐府教坊琵琶羯鼓等
书皆充乐类与圣经并列为非当入于子录杂艺之前
又言白玉蟾辈何可使及吾门其人殆棱棱岳岳识见
大有过人者不独甄综之富考订之勤也陈氏名振孙
卷九 第 15a 页
字伯玉湖之安吉县人尝倅莆田宰南城守嘉兴台州
端平中为浙东提举治会稽是书中一一可考见马贵
与既取其书以入通考而不用其言颜氏家训仍列儒
家乐府杂录羯鼓录仍列经部而目录一门又不将陈
氏此书载入其能免于纰漏之讥乎乾隆己卯余读礼
家居友人见示此书仅自楚辞别集以下而其他咸缺
焉乃秀水朱氏曝书亭钞本也今距曩时十八年而始
见全书殊为晚年之幸陈氏未尝入馆阁仅据其所见
以为是书故卷数或多或少不必尽合于国史又晁氏
读书志有袁本衢本之异通考所载乃衢本而海宁陈
氏所梓者乃袁本又通考有元至大閒本 本朝有武
卷九 第 15b 页
英殿本两者皆胜他本今校者似但据俗閒本也余客
居钟山幸以课读馀閒少为补缀几自忘精力之不逮
前矣
   新订书录解题跋(戊戌)
此书外閒无全本久矣四库馆新从永乐大典中钞出
分为二十二卷余既识其后矣丁酉王正复得此书子
集数门元本于知不足斋主人所乃更取而细订之知
此书唯别集分三卷诗集分两卷而其馀每类各自为
卷虽篇幅最少者亦不相为联属余得据之定为五十
六卷元第诗集之后然后次以总集又章奏又歌词而
以文史终焉其他次第并与馆本无不同者其杂艺一
卷九 第 16a 页
类校馆本独为完善余遂稍加订正而更钞之余自己
卯先见集部元本越十九年而更见子部中数门则安
知将来不更有并得经史诸类者乎取以證吾所钞者
庶有以明吾之不妄为纷更也巳
         弟子仁和王崇本复初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九
卷九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