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抱经堂文集卷第五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序(四)
   新校说苑序(庚子)
汉禁中先有说苑一书而子政为之校雠奏上号曰新
苑余向阅文献通考疑新苑为说苑之讹及后得宋本
此书前有子政所上奏云臣向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
向书民閒书互校雠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更
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日新
苑皆可观然后知余向之所疑为妄也宋本自胜近世
所行本然亦多错误今取他书互證之其灼然断在不
卷五 第 1b 页
疑者则就改本文而注其先所讹者于下使后来者有
所考若疑者两通者则但注其下而巳此书之言治术
略备矣人主得此亦足以为治矣其中傅会浅陋者诚
不能尽无然非有害于治道也宋曾南丰讥其不能择
其所学以尽乎道之精微夫向之所事何主而可以精
微语之哉昔郢人有遗燕相书者误书举烛燕相得之
以为欲其举贤贤者所以为光明也于是任用贤者而
燕国大治以此观之虽其傅会浅陋者诚善用之安在
不可以为治而况其大经大法格言正论之比比而是
哉盖公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百谅夫若南丰
氏者可谓好为高论而不切于事情吾不知此书之外
卷五 第 2a 页
曾之所谓精微者何等也牛溲马勃良医兼收而待用
焉今必曰空青钟乳也不当其疾转以速死故夫南丰
之言不足以病子政也顾西汉之末外戚方盛而宗室
疏远至不合得给事朝省子政忼慨奏陈载在史册今
其书乃云秦信同姓以王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
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斯言
也不几于以水济水乎盖亦先所有者己以同姓之嫌
转不得而私削之削之恐小人益得以行其谗慝也且
以秦为信同姓亦未然此书第六卷中有蘧伯玉得罪
于卫君一条他本皆脱去唯宋本有之又按礼运正义
云说苑凡能字皆为而字余求之殊不多见盖为后人
卷五 第 2b 页
辄改者多矣校雠既讫略书其所见如此 乾隆四十
有五年正月十六日书
   惜阴录序(丙申)
江阴徐青牧先生笃学力行之君子也生平于易于书
于诗于春秋于三礼于四子书皆有注解而皆以惜阴
录名之今此惜阴录八卷者乃先生鞭辟进道之语閒
亦释经而不主于一经盖仿明儒薛敬轩读书录而为
之起于康熙十五年至十八年四年中之日记也观其
提撕警惕一念不敢自恕一刻不敢少堕实有见夫理
之不易纯而欲之不易净也故其词多危余读之𢥠然
盖常人鲜有能自见其过者日复一日如痿痹之人不
卷五 第 3a 页
复知痛其生也不知其所为生其死也又安知其所为
死大数将至奄然尽耳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曰
假我数年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无过惟圣人能
自知其过一毫与天地不相似是亦圣人之过也于无
过中见有过有过而能复之于无过斯然后可谓之闻
道闻道岂易易哉道之难闻也过之不易无也圣人犹
忧之况学者乎圣人之假年亦圣人之惜阴也学者苟
不求寡过则巳欲求寡过则恶容不惜阴先生常以理
欲之消长自体验功力之进退自程督恐惧惩艾之意
毕见于辞而世之泄泄然任岁月之如流而莫之省悟
者不亦大可哀乎先生之言视之若无甚深邃而要其
卷五 第 3b 页
克治之严良有可警发后人者余是以录之将奉为针
石焉先生名世沐字尔瀚 鼎革时其父以布衣偕弟
兄咸死难先生时年十二作此录时年四十三矣后享
年八十馀乃终录当未竟而余之所见则止此岂其后
专于释经而于此遂不复有所庚续欤是书有其友张
德生点勘亦能贡直言今采择一二注其下卷数亦余
所分也乾隆三十八年
朝廷求访书籍江宁方伯吴兴闵公为钞其诸经解共
四十九大册进呈始知中有缺卷(周易惜阴录缺三十/二三十三两卷又周)
(易家讳义录缺第六一卷诗经/惜/阴录缺第五六七共三卷)问其家不知也是书以未
经整比故未及钞录同进
卷五 第 4a 页
   远异录序(己亥)
道一而巳如射者之有的焉如工师之有规矩准绳焉
故人之为学必先志于道志道则不为他岐之所惑望
以为趋俛焉日有孳孳死而后已其至焉者圣人也未
达一閒者大贤也或资力之所不逮举之莫能胜行之
莫能至而轨径勿失或远或近而皆有可造之理高明
中正与圣贤共此一途而决不为下流之归圣人自言
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学正所以志道也志乎此则凡动
静语默酬酢往来纵极境遇之不齐经权常变千形万
状而皆不离其宗否则学非所学即志非其志而显然
与吾道背驰而不悟或有推援比附似是而非而卒不
卷五 第 4b 页
可与入圣贤之路则终其身与道异趋矣异非独杨墨
也释老也差之豪氂谬以千里故圣人于古今之判君
子小人之殊似是而非之辨往往相衡互校昭昭然如
别白黑此其爱人之深指示真切唯恐其或蹈于邪致
终身沈溺而不能自反故明乎其异乃益见道之正之
所以可贵也顾道者与天无极终古而不变而异者之
情状又往往与时迁转几于不可胜穷故三代而上异
端惟杨墨三代而下释老之炽更甚焉至程子则曰古
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有词章之学有训诂之学有儒
者之学词章训诂则异于儒者矣朱子有杂学辨谓二
苏张吕也其时象山陆氏亦自以其学为学相抗而不
卷五 第 5a 页
下明以来则又有姚江之学江门之学此皆显托于吾
道而实则为圣学之蔀其不惑焉者盖寡若以近今士
习而论又似与古之异者殊焉不词章不训诂亦无所
专主以求必胜并亦不志于管晏之功利而或泄泄以
嬉或仆仆为役此亦主持世教者之所当隐忧也朱子
理斋守正之士也示我以所辑远异录一编条分缕析
證之以儒先之言灼然知异之不可为巳夫异者不能
禁其无异唯有志圣道者必亟思自远焉而异者亦将
以渐化焉故孟子则曰息曰拒曰放理斋自度其力未
可遽及此但曰远之而巳异者远则可以践圣贤之途
而莫吾梗者宁患其行而不至邪若夫世之自异者未
卷五 第 5b 页
尝不欲挽之而不可与之争胜于口舌之閒正身其本
巳由是以为教则惟使人知耻乃可以救之盖耻可以
鼓怠者而使之锐以进可以消竞者而使之缩然却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耻亡则国之一维失矣理斋之远
异岂将独善其身而巳乎吾故以此质之治人者即其
所以自治者也而又何让之与有
   李东升劝善书序(庚子)
国老庶老皆有教人之责者也教人则必以善以善欲
其从化夫欲使人从化则必取其易知而易由者人之
情莫不欲趋利而避害圣人知之故有易以告其吉凶
亦因其情而导之而未尝谓趋避之必不可也善者人
卷五 第 6a 页
所同好而天之所必祐也不善者人所同恶而天之所
必殃也以未定之天观之似亦有不可信者迨其或迟
或速而无定者卒归于有定故何以谓之吉善是也何
以谓之凶不善是也较利害而审其趋避时或至于相
反就善恶而定其趋避则万无一之或爽也为士者诵
诗读书必将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之言而
精思之以蕲至于无所为而为然非可以此槩之四民
也故中古以来劝善之书不一而就其约而易晓者往
往能令民鼓舞踊跃震动恪恭而不自知其旨不悖于
大道而化民之效或更捷于诗书礼乐之为功是即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之掸人象胥也何可废也
卷五 第 6b 页
吾里有李翁东升者善人也今其年跻大耋矣是古之
所谓庶老坐于左塾而以教里中之子弟者以翁当之
无愧色矣翁平日既乐于劝人为善玆更择劝善之言
最切者板而行之盖欲使人人易知而易由也吾知从
化者必多矣夫不求一身之适而勤勤𢡆𢡆欲率人而
同出于善是即圣贤之所子而亦官师之所宜旌者也
使读是书者而皆若翁也则善之量于是益推衍于无
穷也巳因敬书其端如此
   砚北杂录序(辛未)
晋傅休奕有言年八十而不倦于书籍者吾于胡孔明
见之蜀志亦称向巨达年踰八十手自校书刊定谬误
卷五 第 7a 页
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
不千时事载籍中如此二人者不恒有吾乃今得见之
于昆圃先生先生今年亦当胡孔明向巨达之年矣而
其学亦无不相似吾窃于先生之行事而知先生之学
非近今之所能及也先生任山东提学时于潜德绩学
之士亟亟表章之唯恐不至若安邱刘直斋(源渌)之读
书日记济南张稷若(尔岐)之仪礼句读邹平马宛斯(骕)
之绎史皆宇宙不可少之书今皆盛行于世而其源则
自先生发之又尝主江南试副者适以忧归先生一人
入闱合通场万馀卷而遍阅之初得任翊圣(启运)卷若
不可于意巳从分校者请取而覆阅乃亟称善卒拔之
卷五 第 7b 页
至今人士以为美谈噫此非识之精而中之虚者能然
乎夫识不精中不虚则是非鲜当而有固执之患学虽
博君子亦奚取焉先生师友皆当世名流然或各持一
意格不相入而先生独能不执一见唯善是从是先生
之学之博皆先生之识之精中之虚为之而非夫人之
偶有一得沾沾自喜者所得而并其美也今诸老先后
徂谢而先生独岿然健在优游岁月恒手一编是诸君
子之菁英不尽泯灭于斯世者皆于先生是赖然则天
之独昌其年于先生者岂无意哉适先生属文弨编校
砚北杂录竟遂漫缀数语于馀简云
   新刻金薤琳琅序(戊戌)
卷五 第 8a 页
宋考据金石文字者其传有欧阳氏赵氏洪氏董氏凡
数家之所證引其疏密短长今姑无暇衡榷而论其大
体要必以番昜为最善盖三家或偶举一义或偏撮数
言而唯隶释之作则全写其文亦悉摹其形阙者具著
其所阙多寡之数虽灼然可知其为某字者亦勿之益
后之人抚其遗文而读之则时代之升降文章之淳漓
字画之正变事迹之详略体式之异同虽去其人千载
之远而其面貌若可彷佛而得但谓可资以质正史传
此犹属一隅之论也明人南濠都元敬氏亦著一书名
日金薤琳琅所录一以洪氏为法而以所及见者为断
盖都氏生后于洪又数百年愈远则剥泐愈多固其理
卷五 第 8b 页
也尝见薛尚功郑渔仲所载石鼓文班班可读岂当时
果能完备若斯哉又如瘗鹤铭邵兴宗张子厚之流亦
各以意属读故彼此差齵而莫能相一竞逞私智妄为
附益则何以取信于后识者病焉都氏固无此失所微
不足者其点画不悉依本文而每易以近体且閒有不
审致讹者故诸家徵引其书而亦不恕其误吾乡汪子
荻江家有此书惜其致力之勤而以微眚为累于是取
所藏石刻自猎碣而下字字比校一还其本真亦有洪
氏阙而今本有者吾始亦疑之复取其榻本参对果不
诬盖榻本容有精觕之不同而且一经剪裁并先后亦
有不能尽合者今则取而悉正之且明著其说甚矣汪
卷五 第 9a 页
子之为功于都氏者非浅浅也世所传铁网珊瑚亦云
出自元敬近年以来有为之板行者顾谬加改易舛讹
颠错至不可读于所集赵希鹄何良俊盛世泰诸人之
书复一概抺摋而以为都所自著盖余所见雕本之书
无有若此之荒唐者夫同一都氏所著而其谬若彼其
精若此殆有幸有不幸焉古云传之其人信乎传之不
得其人犹弗传也若汪子者信其人也夫刻既成弁数
语于首实为是书庆所遭云
   庚子销夏记序(辛巳)
庚子销夏记者北平孙退谷先生评骘其所见晋唐以
来名人书画之所作也钩元抉奥题甲署乙足以广见
卷五 第 9b 页
闻而益神智其鉴裁精审古人当必引为知己余尤爱
其有恬旷之怀萧閒之致虽今昔聚散之慨所不能无
而亦不至吝情太甚以视赵德父之欲求适意而反取
憀慄者固不同哉曩余于黄昆圃先生家见退谷手书
畿辅人物志稿数十帧秀劲可喜此书自云晚得米襄
阳墨迹始悟晋法其书之工宜也退谷万卷楼藏书今
大半在黄氏昆季家而记中所载之缣素卷轴又不知
散归谁氏其所著书如格致录学典崇祯山书天府广
记皆在刊本之外此书余当时未之见或偶遗之未可
知也庚子岁为顺治十七年退谷是时年几七十矣既
耄犹能以好古著书自娱又岁一周而为王子当康熙
卷五 第 10a 页
之十一年更为尚书作集解隐然以伏生自喻论者虽
不之许然与退谷同时人有初亦矫矫自附正人而垂
老颓放惑以丧志犹复吁嗟愤怼进退无据徒贻后人
之嘲嗤者其贤不肖相去何如也鲍子以文媚学好古
汲汲如恐不及其搜集先哲遗文甚富得是记校雠完
好郑子弗人雅有同志读而爱之相与谋寿诸梓既成
请予弁其端余惟退谷负当世盛名居 辇毂之下四
方士大夫多乐从之游故能致天下之奇珍秘宝以供
其题品其后吾乡有高澹人詹事供奉 内廷日久得
见秘阁之所储而未及记迨家居以其所寓目者辑为
江村消夏录亦此书之类也士之欲网罗旧迹摩娑玩
卷五 第 10b 页
赏以振发其耳目者何限而力不能如二公但据所云
云者观之犹当有所会焉且以金石之坚也有时而刓
而泐况于楮墨绢素之戋戋者然则古人之名笔或不
尽传而是书得传其亦古人之精神所寄矣是二君刻
是书之意也夫
   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序(乙未)
宇内事不胜知也山川都邑不能以尽历也必身亲之
而后知则其遗知也多矣是故与委巷之褐夫语所得
几何不若之乎通国大都接搢绅先生之馀论始足资
其闻见也与牖下之鲰生语其所知不过闾井之閒一
旦见宦游而至者与夫行贾于四方者奉使于绝域者
卷五 第 11a 页
道其所经风土习俗人民物产纤悉备具则了了焉与
身至其地无异况乎聚千百年之名公卿学士各举其
生平所得力耳目所触发以相为赐而曾不少靳朝擩
暮染左采右获人之神智有不益浚见识有不益扩学
问有不益充实而贯通者乎则昔人丛书之刻为嘉惠
于学者至也虽然亦有反以为病者真伪不分雅俗不
辨或删削而非完善或脱误而鲜校雠就数者之中不
完与不校之为弊更甚以余所见论之如风俗通本十
卷仅刻四卷华阳国志之第十卷本分上中下今仅刻
其下卷而遗其上中方言之前不载子云与刘子骏之
书赵后外传之末不载伶子于之语拾遗记不载萧绮
卷五 第 11b 页
之录甚或虚张名目而所载不及本书十之二三或本
一书而䤨离之为四五为六七此皆足以疑误后人后
人将何由得睹其全乎至若校雠不精之弊更不可以
枚数吾常以谓必得深于书旨而有馀力者始足以任
此事择之必其精如三坟端木诗传鲁诗说素书忠经
天禄外史之类勿录也取之必其雅如百川学海百家
名书所辑之繁芜猥杂者勿录也而且勿惜工费一书
必使其首尾完善勿加删节至于校雠之功如去疾焉
期于尽而后止如此古人之精神始有所寄而后人之
聪明亦有所入则丛书之刻始为有益而无弊或问余
日子所属望者今岂有其人乎余日必吾友鲍君既荅
卷五 第 12a 页
或人然未以语鲍也今鲍君果有斯举先以其目示余
凡百有二十种皆善本无伪书俗书得閒厕焉其校雠
之精则其曩时尝刊销夏记名医类案等书巳有明徵
不待言巳昔宋吴明可尝言传书为极难当官事易集
而无暇自校子弟方为程文不便以此散其功委之他
人孰肯尽力转以误人不如其巳观于斯言益知吾之
有取于鲍君者正以其深于书旨年力方富而无他事
之累又不因之以为利其书之成必优于陶九成商浚
屠隆吴琯胡文焕诸人所集可知巳噫自唐以来说部
之流传于今者盖寡矣安得天下多生鲍君其人而使
前人之著作有所藉而不至澌灭也与
卷五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