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卷二十四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明太保倪文正公祠堂碑铭
尚书赠太保倪文正公本上虞人而居会稽今有司致
祀皆就近涖事于会稽而上虞反阙焉然会稽亦未尝
有特祠乾隆戊辰知府扬人杜君谓当建祠于上虞而
苦经费无所出时予方主越中讲席语君以上虞故有
书院何不即其中重新两楹以祀公古之释奠必于其
国之先师公岂非上虞之先师也与是甚合礼意杜君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明太保倪文正公祠堂碑铭
尚书赠太保倪文正公本上虞人而居会稽今有司致
祀皆就近涖事于会稽而上虞反阙焉然会稽亦未尝
有特祠乾隆戊辰知府扬人杜君谓当建祠于上虞而
苦经费无所出时予方主越中讲席语君以上虞故有
书院何不即其中重新两楹以祀公古之释奠必于其
国之先师公岂非上虞之先师也与是甚合礼意杜君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曰善因捐俸鸠工特具栗主以入祠而属予铭之因国
之季天下所称大儒蕺山刘公漳海黄公而公实参之
蕺山为公同里然其初人尚未尽知其学公与之语而
叹曰刘先生今之朱元晦也每见学者辄语之曰勿坐
失此大儒故年谱亦推原證人之学得公始光漳海为
公同年其在三馆最相倾倒甲申之难漳海哭之曰鸿
宝死天下莫能宗予也夫顾蕺山之学不甚合于漳海
而公则与漳海之学相近乃其于蕺山绝无间言遣其
弟朗斋从事證人之社而长子无功受业黄氏去短集
长不名一师斯其所以为大儒也与公之学尤邃于易
之季天下所称大儒蕺山刘公漳海黄公而公实参之
蕺山为公同里然其初人尚未尽知其学公与之语而
叹曰刘先生今之朱元晦也每见学者辄语之曰勿坐
失此大儒故年谱亦推原證人之学得公始光漳海为
公同年其在三馆最相倾倒甲申之难漳海哭之曰鸿
宝死天下莫能宗予也夫顾蕺山之学不甚合于漳海
而公则与漳海之学相近乃其于蕺山绝无间言遣其
弟朗斋从事證人之社而长子无功受业黄氏去短集
长不名一师斯其所以为大儒也与公之学尤邃于易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然所传儿易内仪尚非完书特其仪中之一种所云易
以者也尚有易之亦成书而未出其曰以者取彖传曰
之者取变卦也然又别有目云易像云易崇云易迭云
易知云易趋云易成云易定云易历云易律云易见云
易统云易序云易配一如内仪之分列者其书皆已起
例削草而未及卒业予曾求之其家得其易之二卷手
稿残断不完为之太息盖公说易大都在理数之閒天
门地户浅学未能窥其藩也公之直节在朝廷精忠在
天壤不特明史书之抑且五尺之童皆能道之独是蘋
蘩蕴藻之祀乃在讲堂则所当言者乃公之学且公之
以者也尚有易之亦成书而未出其曰以者取彖传曰
之者取变卦也然又别有目云易像云易崇云易迭云
易知云易趋云易成云易定云易历云易律云易见云
易统云易序云易配一如内仪之分列者其书皆已起
例削草而未及卒业予曾求之其家得其易之二卷手
稿残断不完为之太息盖公说易大都在理数之閒天
门地户浅学未能窥其藩也公之直节在朝廷精忠在
天壤不特明史书之抑且五尺之童皆能道之独是蘋
蘩蕴藻之祀乃在讲堂则所当言者乃公之学且公之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学即公之直节精忠所自出也诸生其能读公之书引
申其坠绪而得公不传之旨以见之力行者乎是则公
之所望也乃若蕺山官为总宪其清苦刻厉有布衣所
不堪者漳海亦然而公则颇极园亭池榭之胜衣云阁
之风流当时所艳称盖公先世故膏粱尊人四历二千
石亦行乎其素耳试观其立朝死国何者不同然后知
三先生之趋一也今天下士习之污极矣诸生游公之
祠予请诵公易之之说以相厉易之有云兑之朋友讲
习乾道也乾惕及夕志潜于习气跃于讲志气交发文
明日见是故作朋求友者天子之事也以五见二乃日
申其坠绪而得公不传之旨以见之力行者乎是则公
之所望也乃若蕺山官为总宪其清苦刻厉有布衣所
不堪者漳海亦然而公则颇极园亭池榭之胜衣云阁
之风流当时所艳称盖公先世故膏粱尊人四历二千
石亦行乎其素耳试观其立朝死国何者不同然后知
三先生之趋一也今天下士习之污极矣诸生游公之
祠予请诵公易之之说以相厉易之有云兑之朋友讲
习乾道也乾惕及夕志潜于习气跃于讲志气交发文
明日见是故作朋求友者天子之事也以五见二乃日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利见大人利见者此朋友也人有大人之德则可以朋
友天子天子不敢亢大人而臣所受教此飞龙所以无
悔而乾之同人即二之变也是言也自孟子以来未有
言之如此岩岩者殆当公为讲官之时乎顾公之言所
以讽天子而吾引之即以励学者夫必有大人之德而
后可语此其亦宜知所兴起日夕讲习自拔于犬马草
芥之中以雪江河日下之耻也已公之弟元瓒即朗斋
尝仕闽中为太子宾客子会鼎即无功尝官职方参漳
海军其后皆为遗民有高节应得祔祀予于公之主入
祠既已为之迎神送神之曲至是为之铭以复杜君其
友天子天子不敢亢大人而臣所受教此飞龙所以无
悔而乾之同人即二之变也是言也自孟子以来未有
言之如此岩岩者殆当公为讲官之时乎顾公之言所
以讽天子而吾引之即以励学者夫必有大人之德而
后可语此其亦宜知所兴起日夕讲习自拔于犬马草
芥之中以雪江河日下之耻也已公之弟元瓒即朗斋
尝仕闽中为太子宾客子会鼎即无功尝官职方参漳
海军其后皆为遗民有高节应得祔祀予于公之主入
祠既已为之迎神送神之曲至是为之铭以复杜君其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词曰
在昔元公晚徙庐山亦有朱子不返新安故乡香火永
矢勿谖大儒所生足重山川始宁岩岫色正芒寒三菁
仙草以当蘋蘩文正骑鲸来往其间诸生敬哉玩兹微
言
在昔元公晚徙庐山亦有朱子不返新安故乡香火永
矢勿谖大儒所生足重山川始宁岩岫色正芒寒三菁
仙草以当蘋蘩文正骑鲸来往其间诸生敬哉玩兹微
言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子刘子祠堂配享碑
子刘子正命踰百年有祀典而无特祠大府方宜田涖
浙以为言时予方主蕺山讲席谓是故子刘子学舍也
其生前尝自称蕺山长则祠之莫良于此且合乎古之
祭于先师者乃重新其堂奉栗主焉祠成帅诸生行释
菜礼因议配享诸高弟子顾其弟子之见于遗书者甚
多盖残明讲学即以为声气之藉未必皆真儒勿敢滥
也若其后人所称为弟子者又多不审如刘公理顺熊
公汝霖皆非受业者而滥列之乃谛定其学行之不愧
师门者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或反不甚为世所知
子刘子正命踰百年有祀典而无特祠大府方宜田涖
浙以为言时予方主蕺山讲席谓是故子刘子学舍也
其生前尝自称蕺山长则祠之莫良于此且合乎古之
祭于先师者乃重新其堂奉栗主焉祠成帅诸生行释
菜礼因议配享诸高弟子顾其弟子之见于遗书者甚
多盖残明讲学即以为声气之藉未必皆真儒勿敢滥
也若其后人所称为弟子者又多不审如刘公理顺熊
公汝霖皆非受业者而滥列之乃谛定其学行之不愧
师门者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或反不甚为世所知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者乃甫三月而予去先是宜田欲予校定子刘子诸遗
书因并撰蕺山讲堂小志至是不果则竟因予之去妄
芟去其中数人者诸生以为恨请予志之石以存之乃
仿家语弟子行之例撮其大略为文一通存之祠中以
志见知之统三十五人者曰海盐吴先生麟徵字磊斋
甲申殉难忠臣也详见明史初磊斋未识子刘子一夕
梦中闻其诵文信公山河破碎之句醒而讶之及见子
刘子讲学都门因问业磊斋死国诸弟子私相语曰妖
梦得无及先生乎盍请先生志墓以禳之子刘子流涕
日固应及耳何禳之有不一年难作曰顺天金先生铉
书因并撰蕺山讲堂小志至是不果则竟因予之去妄
芟去其中数人者诸生以为恨请予志之石以存之乃
仿家语弟子行之例撮其大略为文一通存之祠中以
志见知之统三十五人者曰海盐吴先生麟徵字磊斋
甲申殉难忠臣也详见明史初磊斋未识子刘子一夕
梦中闻其诵文信公山河破碎之句醒而讶之及见子
刘子讲学都门因问业磊斋死国诸弟子私相语曰妖
梦得无及先生乎盍请先生志墓以禳之子刘子流涕
日固应及耳何禳之有不一年难作曰顺天金先生铉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字伯玉甲申殉难忠臣也详见明史伯玉之学颇近禅
宗虽累论学于子刘子不甚合也而子刘子以其人雅
重之曰山阴祁先生彪佳字虎子乙酉殉难忠臣详见
明史祁氏世为巨室藏书甲浙中寓山园亭之盛甲越
中虎子少年豪士也自从子刘子折节心性之学乙酉
子刘子绝食会名王聘六遗臣则子刘子暨虎子并豫
焉虎子死子刘子已困不能语闻而张目颔之曰海盐
彭先生期生字观我丙戌赣州殉难忠臣也曰会稽章
先生正宸字格庵详见明史子刘子夫人之侄首从学
称山格庵崇尚气节不甚讲学力行者不在口说也六
宗虽累论学于子刘子不甚合也而子刘子以其人雅
重之曰山阴祁先生彪佳字虎子乙酉殉难忠臣详见
明史祁氏世为巨室藏书甲浙中寓山园亭之盛甲越
中虎子少年豪士也自从子刘子折节心性之学乙酉
子刘子绝食会名王聘六遗臣则子刘子暨虎子并豫
焉虎子死子刘子已困不能语闻而张目颔之曰海盐
彭先生期生字观我丙戌赣州殉难忠臣也曰会稽章
先生正宸字格庵详见明史子刘子夫人之侄首从学
称山格庵崇尚气节不甚讲学力行者不在口说也六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遗臣之聘格庵豫焉逃去起兵事败行遁为僧曰润州
叶先生庭秀字润山详见明史子刘子长京兆时方为
推官因问学丙戌官闽中至侍郎事败为僧以忧死曰
山阴何先生宏仁字书台在證人讲社中最深造予今
求其书未得见也丙戌以后行遁如格庵然实令终而
江右魏禧志其事以为死节讹也书台以故侍御入桃
源完节而终何必死乃足重予别有辨曰关右董先生
标冯恭定公弟子也晚官兵马司使始从子刘子受业
读其问荅醇如也甲申前卒以上八先生皆执弟子之
礼而子刘子则但以朋辈待之者如蔡季通例故有疑
叶先生庭秀字润山详见明史子刘子长京兆时方为
推官因问学丙戌官闽中至侍郎事败为僧以忧死曰
山阴何先生宏仁字书台在證人讲社中最深造予今
求其书未得见也丙戌以后行遁如格庵然实令终而
江右魏禧志其事以为死节讹也书台以故侍御入桃
源完节而终何必死乃足重予别有辨曰关右董先生
标冯恭定公弟子也晚官兵马司使始从子刘子受业
读其问荅醇如也甲申前卒以上八先生皆执弟子之
礼而子刘子则但以朋辈待之者如蔡季通例故有疑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祁虎子章格庵非受业者讹也曰山阴陈先生尧年字
敬伯会稽章先生明德字晋侯山阴朱先生昌祚字绵
之服勤于子刘子最久者也敬伯居石家池在蕺山右
子刘子开讲首在其塾党祸之烈也子刘子子贞孝君
汋尚少托之敬伯曰子吾之王成也而明德为格庵群
从白马山房之会陶石梁弟子多异说明德辟之力绵
之居即在蕺山下其解吟轩子刘子讲堂也朝夕不离
杖履所造甚邃今轩为比邱尼所据予伤之欲赎之归
书院中不果曰馀姚王先生业洵字士美阳明先生之
宗也梨洲黄氏尝言子刘子开讲石梁之徒三及吾门
敬伯会稽章先生明德字晋侯山阴朱先生昌祚字绵
之服勤于子刘子最久者也敬伯居石家池在蕺山右
子刘子开讲首在其塾党祸之烈也子刘子子贞孝君
汋尚少托之敬伯曰子吾之王成也而明德为格庵群
从白马山房之会陶石梁弟子多异说明德辟之力绵
之居即在蕺山下其解吟轩子刘子讲堂也朝夕不离
杖履所造甚邃今轩为比邱尼所据予伤之欲赎之归
书院中不果曰馀姚王先生业洵字士美阳明先生之
宗也梨洲黄氏尝言子刘子开讲石梁之徒三及吾门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欲摇其说左右师席者士美元趾与予三数人则士美
亦證人之功臣也四先生皆以甲申前卒曰海宁祝先
生渊字开美乙酉殉难义士也详见明史开美受业归
即死难赠检讨曰会稽王先生毓蓍字元趾乙酉殉难
义士也详见明史赠检讨元趾先尝学于倪文正公曰
山阴潘先生集字子翔乙酉殉难义士也曰诸暨傅先
生日烱字中黄丙戌殉难义士也曰武进恽先生日初
字逊庵尝上书申救子刘子其风节近开美丙戌以后
累至山阴哭祭为之行状几十万言独于子刘子所言
意为心之所存有未然者故行状中略之尝为梨洲黄
亦證人之功臣也四先生皆以甲申前卒曰海宁祝先
生渊字开美乙酉殉难义士也详见明史开美受业归
即死难赠检讨曰会稽王先生毓蓍字元趾乙酉殉难
义士也详见明史赠检讨元趾先尝学于倪文正公曰
山阴潘先生集字子翔乙酉殉难义士也曰诸暨傅先
生日烱字中黄丙戌殉难义士也曰武进恽先生日初
字逊庵尝上书申救子刘子其风节近开美丙戌以后
累至山阴哭祭为之行状几十万言独于子刘子所言
意为心之所存有未然者故行状中略之尝为梨洲黄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氏诘难晚披缁颇以嗣法灵隐为世所讥然其人终属
志士也曰西安叶先生敦艮字静远笃行君子也予尝
谓三衢学者徐逸平称杨龟山大弟子是程学徐径畈
称汤晦静大弟子是陆学而静远则子刘子大弟子堪
鼎足既弃诸生能昌子刘子之教于里塾曰慈溪刘先
生应期字瑞当子刘子称其静密丙戌后以愤死曰山
阴张先生应鳌字奠夫服勤于子刘子最久者也南都
匆匆宵人尚赫奕邸舍作承平态子刘子署独萧然奠
夫一人侍之其人笃实自修之士也在南都作中兴金
鉴欲上之不果丙戌后尝嗣讲山中曰会稽董先生玚
志士也曰西安叶先生敦艮字静远笃行君子也予尝
谓三衢学者徐逸平称杨龟山大弟子是程学徐径畈
称汤晦静大弟子是陆学而静远则子刘子大弟子堪
鼎足既弃诸生能昌子刘子之教于里塾曰慈溪刘先
生应期字瑞当子刘子称其静密丙戌后以愤死曰山
阴张先生应鳌字奠夫服勤于子刘子最久者也南都
匆匆宵人尚赫奕邸舍作承平态子刘子署独萧然奠
夫一人侍之其人笃实自修之士也在南都作中兴金
鉴欲上之不果丙戌后尝嗣讲山中曰会稽董先生玚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字无休故倪文正公弟子也有高行晚披缁然有托而
逃稍与恽逊庵不同老寿手辑子刘子遗书曰山阴戴
先生易字南枝遗民中之奇者其葬吴人徐枋事最为
世所称然莫知其为子刘子门人也予晚始知之乃表
而出之曰鄞华先生夏字吉甫王先生家勤字卣一皆
由敬伯来讲堂归而筑鹤山讲舍以昌明子刘子之教
吉甫通乐律卣一精于礼卓然不与先儒苟同乙酉起
兵参江上事戊子二先生谋再举不克同死之曰馀姚
张先生应煜乙酉之夏子刘子绝食应煜劝以拥诸藩
起兵子刘子谢以事不可为曰然则是降城亦非先生
逃稍与恽逊庵不同老寿手辑子刘子遗书曰山阴戴
先生易字南枝遗民中之奇者其葬吴人徐枋事最为
世所称然莫知其为子刘子门人也予晚始知之乃表
而出之曰鄞华先生夏字吉甫王先生家勤字卣一皆
由敬伯来讲堂归而筑鹤山讲舍以昌明子刘子之教
吉甫通乐律卣一精于礼卓然不与先儒苟同乙酉起
兵参江上事戊子二先生谋再举不克同死之曰馀姚
张先生应煜乙酉之夏子刘子绝食应煜劝以拥诸藩
起兵子刘子谢以事不可为曰然则是降城亦非先生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死所也子刘子瞿然曰子言是也遽出城予过姚江求
所谓张先生后人莫有知者然即此一言不愧为子刘
子之徒矣曰会稽赵先生甸字禹功少极贫学黹以
养亲艺绝工时称为赵孝子长而游子刘子之门得其
学丙戌后有高节隐于缁时卖画以自给世所称壁林
高士画者也晚讲学称山子刘子少读书地也曰慈溪
张先生成义字能信有异材丙戌后起兵不克行遁毕
生不返莫知所终曰萧山徐先生芳馨字徽之通兵法
其论学则亦微于师门有转手者曰仁和沈先生昀字
甸华独行之士曰海宁陈先生确字乾初畸士也说经
所谓张先生后人莫有知者然即此一言不愧为子刘
子之徒矣曰会稽赵先生甸字禹功少极贫学黹以
养亲艺绝工时称为赵孝子长而游子刘子之门得其
学丙戌后有高节隐于缁时卖画以自给世所称壁林
高士画者也晚讲学称山子刘子少读书地也曰慈溪
张先生成义字能信有异材丙戌后起兵不克行遁毕
生不返莫知所终曰萧山徐先生芳馨字徽之通兵法
其论学则亦微于师门有转手者曰仁和沈先生昀字
甸华独行之士曰海宁陈先生确字乾初畸士也说经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尤谔谔详见梨洲黄氏所作墓志曰山阴周先生之璿
字敬可世勋籍證人之会或以敬可为右班官子弟忽
之不知其苦节过人也子刘子殉节敬可负其遗书与
贞孝同避兵中途累为逻者所厄敬可流离播迁谓贞
孝曰死则俱死不负吾师以生而贞孝护发未薙敬可
曰事急矣诡与贞孝披缁于兴福寺事定归家则田宅
尽为人所夺遂无一廛或劝讼诸官敬可曰吾不忠不
孝投死他乡何颜复搆狱于官府与恶少共对簿遂寄
食于贞孝家以死无子曰诸暨陈先生洪绶字章侯其
人以画名且以酒色自晦而其中有卓然者子刘子深
字敬可世勋籍證人之会或以敬可为右班官子弟忽
之不知其苦节过人也子刘子殉节敬可负其遗书与
贞孝同避兵中途累为逻者所厄敬可流离播迁谓贞
孝曰死则俱死不负吾师以生而贞孝护发未薙敬可
曰事急矣诡与贞孝披缁于兴福寺事定归家则田宅
尽为人所夺遂无一廛或劝讼诸官敬可曰吾不忠不
孝投死他乡何颜复搆狱于官府与恶少共对簿遂寄
食于贞孝家以死无子曰诸暨陈先生洪绶字章侯其
人以画名且以酒色自晦而其中有卓然者子刘子深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知之蕺山弟子元趾与章侯最为畸士不肯帖帖就绳
墨元趾死章侯不死然其大节则未尝有愧于元趾故
予定诸弟子中其有负盛名而不得豫配享而独于章
侯有取焉详见予所作传以上二十三先生皆卓然可
传于后者若馀姚三黄先生宗羲宗炎宗会同受业子
刘子之门其所造各殊而长公梨洲最大予为作墓碑
甚详次公晦木予亦有墓表泽望则见予所作缩斋集
序而梨洲之徒有曰鄞万先生斯选字公择其父户部
郎泰故尝游子刘子之门公择兄弟并从黄氏称私淑
其最有功于子刘子之遗书偕梨洲而左右之者曰公
墨元趾死章侯不死然其大节则未尝有愧于元趾故
予定诸弟子中其有负盛名而不得豫配享而独于章
侯有取焉详见予所作传以上二十三先生皆卓然可
传于后者若馀姚三黄先生宗羲宗炎宗会同受业子
刘子之门其所造各殊而长公梨洲最大予为作墓碑
甚详次公晦木予亦有墓表泽望则见予所作缩斋集
序而梨洲之徒有曰鄞万先生斯选字公择其父户部
郎泰故尝游子刘子之门公择兄弟并从黄氏称私淑
其最有功于子刘子之遗书偕梨洲而左右之者曰公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择纯笃邃密故吾于子刘子之再传不能遍及而独举
公择者以遗书也若子刘子之子遁斋即所谓贞孝君
者也则梨洲所作墓志备矣虽然诸高弟之死不过六
十年而山中讲堂其谁为诚意三关之学则亦无有乎
尔矣诸生登其堂能无汗出浃背也耶
公择者以遗书也若子刘子之子遁斋即所谓贞孝君
者也则梨洲所作墓志备矣虽然诸高弟之死不过六
十年而山中讲堂其谁为诚意三关之学则亦无有乎
尔矣诸生登其堂能无汗出浃背也耶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舟山宫井碑文
舟山何以有宫盖明亡以后监国鲁王一旅居焉故自
称曰宫也宫之井何以传志监国元妃陈氏死节地也
井以宫洌宫亦以井尊也予考甲申北都之难熹庙烈
庙二后死之其时文武殉难诸家新乐侯刘公眷属最
多而刘文正公马文忠公汪文烈公陈忠悯公成金两
忠毅公其母若妻若妾皆有死者其家居闻赴自裁则
王节悯公妻说者皆以为中宫阴教之隆致之也然是
犹涧槃逵葛之所聚舟山弹丸一区耳辛卯之役元妃
死之其文武殉难诸家亦有若定西侯张公眷属最多
舟山何以有宫盖明亡以后监国鲁王一旅居焉故自
称曰宫也宫之井何以传志监国元妃陈氏死节地也
井以宫洌宫亦以井尊也予考甲申北都之难熹庙烈
庙二后死之其时文武殉难诸家新乐侯刘公眷属最
多而刘文正公马文忠公汪文烈公陈忠悯公成金两
忠毅公其母若妻若妾皆有死者其家居闻赴自裁则
王节悯公妻说者皆以为中宫阴教之隆致之也然是
犹涧槃逵葛之所聚舟山弹丸一区耳辛卯之役元妃
死之其文武殉难诸家亦有若定西侯张公眷属最多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而阁部张公尚书李公朱公兵曹李公都阃吴公之家
死者不一其家居闻赴自裁则给事董公妻夫孰非笄
珈大节所感召与抑何其先后相合若符节也元妃为
吾宁之鄞县人世居郑丞相府大池之北其女兄归于
吾家佥事府君监国次于会稽张妃主宫政而妃以丙
戌春入宫会西陵失守监国自江入海保定伯毛有伦
扈宫眷自蛟关出期会于舟山道逢张国柱乱兵杀掠
拥张妃去妃在副舟中急令舟人鼓棹突前追兵不及
伏荒岛数日飘泊至舟山监国已入闽旁皇无所归吏
部尚书张肯堂遣人护之得达长垣监国见之流涕始
死者不一其家居闻赴自裁则给事董公妻夫孰非笄
珈大节所感召与抑何其先后相合若符节也元妃为
吾宁之鄞县人世居郑丞相府大池之北其女兄归于
吾家佥事府君监国次于会稽张妃主宫政而妃以丙
戌春入宫会西陵失守监国自江入海保定伯毛有伦
扈宫眷自蛟关出期会于舟山道逢张国柱乱兵杀掠
拥张妃去妃在副舟中急令舟人鼓棹突前追兵不及
伏荒岛数日飘泊至舟山监国已入闽旁皇无所归吏
部尚书张肯堂遣人护之得达长垣监国见之流涕始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进册为元妃在海上者三年风帆浪楫莫副山河之容
己丑黄斌卿伏诛始复入舟山先是张妃在会稽其父
张国俊颇豫事元妃叹曰是何国家是何勋戚而尚欲
尔尔乎至是亲族有至者悉遣之辛卯 大兵三道入海
监国以蛟关未能猝渡亲帅师捣松江以牵其势荡湖
伯阮进居守败死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军刘世勋议
分兵先送宫眷然后背城一战元妃传谕辞曰将军意
良厚然蛎滩鲸背之间惧为奸人所卖则张妃之续也
愿得死此净土乃止城陷元妃整簪服北向拜谢投井
而死义阳王妃杜氏宫娥张氏从焉锦衣指挥王相内
己丑黄斌卿伏诛始复入舟山先是张妃在会稽其父
张国俊颇豫事元妃叹曰是何国家是何勋戚而尚欲
尔尔乎至是亲族有至者悉遣之辛卯 大兵三道入海
监国以蛟关未能猝渡亲帅师捣松江以牵其势荡湖
伯阮进居守败死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军刘世勋议
分兵先送宫眷然后背城一战元妃传谕辞曰将军意
良厚然蛎滩鲸背之间惧为奸人所卖则张妃之续也
愿得死此净土乃止城陷元妃整簪服北向拜谢投井
而死义阳王妃杜氏宫娥张氏从焉锦衣指挥王相内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臣刘朝共掌宫事叹曰真国母也岂可使其遗骸为乱
兵所窥相与舁巨石填井平之即共刎其旁而死董户
部守谕为作宫井篇哭之乙未英义伯阮骏再下舟山
访得妃死状即其井封之立碑致祭而表言于监国加
谥贞妃丙申舟山又陷其碑被仆呜呼天下之善恶一
也景阳之辱高颎正法于青溪不可以为暴则舟山之
烈虽经易代而表章不可以为嫌当妃未死尝遣间使
至中土寄书讯其女兄历叙蛟关之掠长垣之困琅琦
之溃健跳之围操尺组而待命者不知凡几鬼火以当
庭燎黄蘖以充葛藟猿鸣龙啸以拟晨鸡苟延馀息荼
兵所窥相与舁巨石填井平之即共刎其旁而死董户
部守谕为作宫井篇哭之乙未英义伯阮骏再下舟山
访得妃死状即其井封之立碑致祭而表言于监国加
谥贞妃丙申舟山又陷其碑被仆呜呼天下之善恶一
也景阳之辱高颎正法于青溪不可以为暴则舟山之
烈虽经易代而表章不可以为嫌当妃未死尝遣间使
至中土寄书讯其女兄历叙蛟关之掠长垣之困琅琦
之溃健跳之围操尺组而待命者不知凡几鬼火以当
庭燎黄蘖以充葛藟猿鸣龙啸以拟晨鸡苟延馀息荼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苦六稔然到头终拟一死以完皎然之躯其节素定如
此向使当时史局诸臣达之
兴王之前岂有不动色矜叹附之二后传中者奈何并
此不食之泥湮没恐后是皆不知
圣朝旌厉幽冥之盛者也呜呼惟翁洲即前宋之厓山
也况元妃为鄞产是尤吾乡所最有光者宫可亡井不
可没矣乃议为勒石而附董户部之诗以当些辞
此向使当时史局诸臣达之
兴王之前岂有不动色矜叹附之二后传中者奈何并
此不食之泥湮没恐后是皆不知
圣朝旌厉幽冥之盛者也呜呼惟翁洲即前宋之厓山
也况元妃为鄞产是尤吾乡所最有光者宫可亡井不
可没矣乃议为勒石而附董户部之诗以当些辞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黄太傅庙碑阴
吾乡和义门之左有唐太傅刺史黄公晟庙甬上之祀
太傅者三此其一也庙旁报德观亦属黄氏太傅子孙
居鄞极盛自明以来官至列卿监司曹郎者不一故其
香火尤振予读深宁困学记闻甚不满太傅故其纪吾
乡五乱以太傅之据参之袁晁栗锽王郢之间而四明
七观讥前此志乘之曲笔堇山李侍郎祖之有是哉操
论之正而严也虽然窃尝平而论之历代当抢攘之际
乘时而起所在多有要当视其晚节为何如斯亦论衰
世人物者所不得已者也李克用之起事其亦大不道
吾乡和义门之左有唐太傅刺史黄公晟庙甬上之祀
太傅者三此其一也庙旁报德观亦属黄氏太傅子孙
居鄞极盛自明以来官至列卿监司曹郎者不一故其
香火尤振予读深宁困学记闻甚不满太傅故其纪吾
乡五乱以太傅之据参之袁晁栗锽王郢之间而四明
七观讥前此志乘之曲笔堇山李侍郎祖之有是哉操
论之正而严也虽然窃尝平而论之历代当抢攘之际
乘时而起所在多有要当视其晚节为何如斯亦论衰
世人物者所不得已者也李克用之起事其亦大不道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之徒而后此忠诚赫然君子从而予之太傅既守郡之
后保固乡里不随董昌之乱筑君子营以居避兵之士
建雉堞置浮梁临终封上仓库不令其子袭守其于兹
土固有深仁厚泽虽不敢望克用之鸿略要岂袁晁辈
所可同年而语也然则深宁之持论固有得于春秋之
旨而吾乡之庙食亦未为过事固有详审而后当者而
非调人之谓也乃若程积斋所纪太傅事则有诞妄不
经者和义门有蛟池在庙之东又有蜃池或曰蛟池即
蜃池也盖前人以潴水者吾乡阻江为固西南二道有
塘河之水入城东为三喉以注之江而其北塞焉故以
后保固乡里不随董昌之乱筑君子营以居避兵之士
建雉堞置浮梁临终封上仓库不令其子袭守其于兹
土固有深仁厚泽虽不敢望克用之鸿略要岂袁晁辈
所可同年而语也然则深宁之持论固有得于春秋之
旨而吾乡之庙食亦未为过事固有详审而后当者而
非调人之谓也乃若程积斋所纪太傅事则有诞妄不
经者和义门有蛟池在庙之东又有蜃池或曰蛟池即
蜃池也盖前人以潴水者吾乡阻江为固西南二道有
塘河之水入城东为三喉以注之江而其北塞焉故以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池蓄之当年池址甚广而后渐淤诸志言之备矣或曰
旧尝有蛟来居池中是乃燕说不足信积斋遂谓太傅
早年仗剑入江斩蛟除患是盖妄人因吕览荆佽非之
事而太傅尝官佽非遂为牵合甚至庙榜竟作荆佽非
字则谬甚矣积斋通人乃亦从而实之是可怪也事以
从其实为可信太傅在郡之功足以得祀欲藉此以为
重适见其愚也斩蛟之诬堇山已先我言之顾未详其
致诬之由故于是碑申其说使黄氏子孙知之
佽飞之官始于汉汉百官表少府属官有左弋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佽飞宣帝神爵元年发佽飞射士以讨西
旧尝有蛟来居池中是乃燕说不足信积斋遂谓太傅
早年仗剑入江斩蛟除患是盖妄人因吕览荆佽非之
事而太傅尝官佽非遂为牵合甚至庙榜竟作荆佽非
字则谬甚矣积斋通人乃亦从而实之是可怪也事以
从其实为可信太傅在郡之功足以得祀欲藉此以为
重适见其愚也斩蛟之诬堇山已先我言之顾未详其
致诬之由故于是碑申其说使黄氏子孙知之
佽飞之官始于汉汉百官表少府属官有左弋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佽飞宣帝神爵元年发佽飞射士以讨西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羌而元帝记佽非所掌为外池如淳曰佽飞具矰缴以
射凫鸭供祭祀故有池也佽飞荆人入水斩蛟勇士也
故名官则汉时佽飞之官本有取于吕览之说又因其
中有射士而时或发之为军至晋遂为军名而无复少
府掌池之遗意要之佽飞掌池之故事可以证汉唐命
官之由而必不可以附会于是庙之池佽飞本作兹非
其后兹变为佽而非亦通于飞
射凫鸭供祭祀故有池也佽飞荆人入水斩蛟勇士也
故名官则汉时佽飞之官本有取于吕览之说又因其
中有射士而时或发之为军至晋遂为军名而无复少
府掌池之遗意要之佽飞掌池之故事可以证汉唐命
官之由而必不可以附会于是庙之池佽飞本作兹非
其后兹变为佽而非亦通于飞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碧沚龙神庙碑铭
明道先生行状云上元之茅山有龙池其龙如𧋍蜴而
五色祥符间命中使取二龙至中途中使奏一龙飞空而去
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尝捕而脯之使人不惑及朱
文公之高弟滕达道为鄞尉文公尝叩以天井山五龙
灵迹之果否则文公亦疑之而未敢遽以为妄若吕忠
公来鄞力诋阿育王山龙井之诞盖大程子之绪言也
愚考唐白香山新乐府黑龙潭诗极言祀龙之谬已出
大程子之先虽然龙之为灵昭昭也其在经则见于易
其在传则见于春秋繁露诸书作云施雨不可以为诬
明道先生行状云上元之茅山有龙池其龙如𧋍蜴而
五色祥符间命中使取二龙至中途中使奏一龙飞空而去
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尝捕而脯之使人不惑及朱
文公之高弟滕达道为鄞尉文公尝叩以天井山五龙
灵迹之果否则文公亦疑之而未敢遽以为妄若吕忠
公来鄞力诋阿育王山龙井之诞盖大程子之绪言也
愚考唐白香山新乐府黑龙潭诗极言祀龙之谬已出
大程子之先虽然龙之为灵昭昭也其在经则见于易
其在传则见于春秋繁露诸书作云施雨不可以为诬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妄而造物之变化亦有不容尽以儒言斥之者此类是
也夫阴阳愆伏而为旱阴阳和而为云雨以常理推之
其故皆由于二气藐兹庶物何能操其权然而诗人之
嗟旱也则归其咎于魃魃果何物遂能致旱及考之图
谱诚有所谓魃者非虚假之言也谓魃尚能致旱而龙
不能致云雨则固矣夫感天和恤民隐苟实有如成汤
者岂畏乎魃亦岂藉乎龙然有中和位育之功则尽人
性以尽物性不祥之魃退听而至灵之龙效命正不必
谓其无也不然则古人雩祷之礼皆可废而诗所
云靡神不举者不亦谬耶特愚民惑于此而妄以徼福
也夫阴阳愆伏而为旱阴阳和而为云雨以常理推之
其故皆由于二气藐兹庶物何能操其权然而诗人之
嗟旱也则归其咎于魃魃果何物遂能致旱及考之图
谱诚有所谓魃者非虚假之言也谓魃尚能致旱而龙
不能致云雨则固矣夫感天和恤民隐苟实有如成汤
者岂畏乎魃亦岂藉乎龙然有中和位育之功则尽人
性以尽物性不祥之魃退听而至灵之龙效命正不必
谓其无也不然则古人雩祷之礼皆可废而诗所
云靡神不举者不亦谬耶特愚民惑于此而妄以徼福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则有如白氏之所讥者或曰然则其得取而脯之者何
耶曰天下无不灵之龙而未尝不为人所豢故亦未尝
不为人所醢古有之矣然因此而谓龙之非灵则不可
也即以吾乡天井之龙言之有求于山者或得蛇或得
蜥蜴或得蛙皆能有验顾前明太守林梦官祈得蛙不
雨手刃之而雨是殆即变置社稷之说而究之得雨则
未可谓其于旱潦无豫也碧沚龙祠即阿育王龙神之
行馆浮屠以为护塔之神此妄言也若其灵之著足以
庇民则见于旧碑多矣顾予家在祠右每入祠见座中
衣冠像设殊为不根天下亦岂有龙而人者乃与里社
耶曰天下无不灵之龙而未尝不为人所豢故亦未尝
不为人所醢古有之矣然因此而谓龙之非灵则不可
也即以吾乡天井之龙言之有求于山者或得蛇或得
蜥蜴或得蛙皆能有验顾前明太守林梦官祈得蛙不
雨手刃之而雨是殆即变置社稷之说而究之得雨则
未可谓其于旱潦无豫也碧沚龙祠即阿育王龙神之
行馆浮屠以为护塔之神此妄言也若其灵之著足以
庇民则见于旧碑多矣顾予家在祠右每入祠见座中
衣冠像设殊为不根天下亦岂有龙而人者乃与里社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诸公议以木主代之而为之铭其词曰
南湖白龙轻去其乡兮西湖灵蟃来洋洋兮寓公涖止
城中有光兮育王金沙时携将兮五龙更番降神幢兮
作云施雨嘉惠敢忘兮伐鼓考钟十洲沧茫兮南湖白
龙轻去其乡兮曷归乎来同翱翔兮不见渊灵香火未
央兮
南湖白龙轻去其乡兮西湖灵蟃来洋洋兮寓公涖止
城中有光兮育王金沙时携将兮五龙更番降神幢兮
作云施雨嘉惠敢忘兮伐鼓考钟十洲沧茫兮南湖白
龙轻去其乡兮曷归乎来同翱翔兮不见渊灵香火未
央兮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宋兰亭石柱铭
姚江黄子曰古兰亭在崇山下其去今亭二里而遥皆
为农人垦之成田顾流觞之迹隐隐犹存明万历中徐
贞明立石柱以表之余因黄子之言叹曰是亭之迁徙
多矣水经注之所志初在湖口继移水中已而移于天
柱山上山在湖南百年之中三易其地而自刘宋以至
赵宋其兴废不知又几度顾不可考若以天柱山之道
按之其去今亭三十里而唐人兰亭联句诗已明言非
故址然则是石柱者宋兰亭非古兰亭也盖自天水诸
君嗜翰墨始有天章寺以护此亭开庆以后吾家三世
姚江黄子曰古兰亭在崇山下其去今亭二里而遥皆
为农人垦之成田顾流觞之迹隐隐犹存明万历中徐
贞明立石柱以表之余因黄子之言叹曰是亭之迁徙
多矣水经注之所志初在湖口继移水中已而移于天
柱山上山在湖南百年之中三易其地而自刘宋以至
赵宋其兴废不知又几度顾不可考若以天柱山之道
按之其去今亭三十里而唐人兰亭联句诗已明言非
故址然则是石柱者宋兰亭非古兰亭也盖自天水诸
君嗜翰墨始有天章寺以护此亭开庆以后吾家三世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连戚畹(一慈宪夫人一福王/妃终之以仁安皇后)而先太师徐公之薨赐葬
于斯故邀恩命以天章寺旁地尽赐先少师盖尝苞亭
而有之至元甲午东平王俣按越以为是乃永和修禊
之地而反阙然欲于其地筑祠以祀右军其时先少师
托瘖疾杜门已久王俣以书来先少师命其子即以亭
址入官乃置书院设山长以招诸生河南狄甲继俣至
其肖右军之像适成于三月之元巳遂修曲水故事人
探一韵剡源戴氏为作游兰亭序者也其后楚人汤垕
为山长复修其祠并为疏山麓之淤水重摹石本兰亭
于壁而浚墨池焉剡源为作临池亭记者也盖是时亦皆
于斯故邀恩命以天章寺旁地尽赐先少师盖尝苞亭
而有之至元甲午东平王俣按越以为是乃永和修禊
之地而反阙然欲于其地筑祠以祀右军其时先少师
托瘖疾杜门已久王俣以书来先少师命其子即以亭
址入官乃置书院设山长以招诸生河南狄甲继俣至
其肖右军之像适成于三月之元巳遂修曲水故事人
探一韵剡源戴氏为作游兰亭序者也其后楚人汤垕
为山长复修其祠并为疏山麓之淤水重摹石本兰亭
于壁而浚墨池焉剡源为作临池亭记者也盖是时亦皆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误以为古兰亭嗣是以还暨于明之嘉靖且二百年而
宋兰亭又被迁其迁也视昔为近而崇山之址已莽为
蔓草之场斜日荒烟樵牧之徒踯躅其间仅此石柱兀
然无恙盖陈迹之消沉者多矣抑闻宋之初亡也戊寅
六陵之难遗民鬼战呜咽流泉护双经于竺国在斯寺
也其时先泉翁尚未迁杭其于唐林诸公固吟伴也冬
青之地主即在吾家而今总莫之能徵矣(泉翁乃少/师之从弟)然
则过斯柱也不知者徒屏营太息追溯右军之高风而
不去而余则又加以先业之感怀焉是不可以无述也
乃勒其词于柱更为诗以系之其词曰
宋兰亭又被迁其迁也视昔为近而崇山之址已莽为
蔓草之场斜日荒烟樵牧之徒踯躅其间仅此石柱兀
然无恙盖陈迹之消沉者多矣抑闻宋之初亡也戊寅
六陵之难遗民鬼战呜咽流泉护双经于竺国在斯寺
也其时先泉翁尚未迁杭其于唐林诸公固吟伴也冬
青之地主即在吾家而今总莫之能徵矣(泉翁乃少/师之从弟)然
则过斯柱也不知者徒屏营太息追溯右军之高风而
不去而余则又加以先业之感怀焉是不可以无述也
乃勒其词于柱更为诗以系之其词曰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永和暮春山南九日祓水潭潭相与呜咽白日可烂吾
铭不灭
铭不灭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宁波府儒学进士题名碑
宁波府学宫重修之岁观察使者西凉孙公谛考历科
进士以备题名盖以昭甲科之盛事将使观光者鼓动
其志气也予既遍览其间作而言曰夫近世取士之法
不逮于古而士亦忘其所贵于己者三复朱子建昌军
进士题名记可为太息者也是以琴山傅氏尝奉大对
葛郕公期以首选而不果琴山曰场屋之得失穷达不
与焉终身之穷达贤否不与焉郕公叹为名言吾乡由
南宋以暨于今抡大魁者不一流传既久即其子孙或
不知为何等之人若后辈则已有昧其姓氏者彼其生
宁波府学宫重修之岁观察使者西凉孙公谛考历科
进士以备题名盖以昭甲科之盛事将使观光者鼓动
其志气也予既遍览其间作而言曰夫近世取士之法
不逮于古而士亦忘其所贵于己者三复朱子建昌军
进士题名记可为太息者也是以琴山傅氏尝奉大对
葛郕公期以首选而不果琴山曰场屋之得失穷达不
与焉终身之穷达贤否不与焉郕公叹为名言吾乡由
南宋以暨于今抡大魁者不一流传既久即其子孙或
不知为何等之人若后辈则已有昧其姓氏者彼其生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前荣进之阶几如飘风好鸟之过虽欲藉此以望九品
之下中或不可得而七百馀年以来独广微先生长在
人耳目虽三家村老学究罔不敛容肃拜以为是淳熙
正学之宗子嘉定之人师也盖自有进士一科其以理
学大儒膺此选者横浦玉川与广微而三屹然相望于
三江千里之间而吾乡获居其一斯则枌榆之嘉话也
若夫省元则有习庵词科则有厚斋庶几角立焉吾读
东发两朝政要有为宋史之所未备者言广微最荷理
宗之眷而所值时相皆乡人前后无一语阿私者其于
史弥远言其老当还政于郑清之言其履亩害民于史
之下中或不可得而七百馀年以来独广微先生长在
人耳目虽三家村老学究罔不敛容肃拜以为是淳熙
正学之宗子嘉定之人师也盖自有进士一科其以理
学大儒膺此选者横浦玉川与广微而三屹然相望于
三江千里之间而吾乡获居其一斯则枌榆之嘉话也
若夫省元则有习庵词科则有厚斋庶几角立焉吾读
东发两朝政要有为宋史之所未备者言广微最荷理
宗之眷而所值时相皆乡人前后无一语阿私者其于
史弥远言其老当还政于郑清之言其履亩害民于史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嵩之言其不可为相尝因边遽条指时务无不切当李
宗勉荐其可以大用理宗方欲相之会以病终习庵与
广微同朝亦阨于史氏厚斋则更非其时矣然而所造
不以穷达与也况彼科名何加焉广微少沐过庭之教
辟咡剑负之时已有会于本心之旨乃其成进士也慈
湖尚以其年少瞿然告以千里生民之业是则父兄之
教克先必不至为时风众势所局有如朱子之云者是
又希风先正者所当留意者也总之士不闻道即不免
为浮名所动故宋人津津及第之荣以为将兵十万克
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无以相过而同甫晚年不
宗勉荐其可以大用理宗方欲相之会以病终习庵与
广微同朝亦阨于史氏厚斋则更非其时矣然而所造
不以穷达与也况彼科名何加焉广微少沐过庭之教
辟咡剑负之时已有会于本心之旨乃其成进士也慈
湖尚以其年少瞿然告以千里生民之业是则父兄之
教克先必不至为时风众势所局有如朱子之云者是
又希风先正者所当留意者也总之士不闻道即不免
为浮名所动故宋人津津及第之荣以为将兵十万克
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无以相过而同甫晚年不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惜枉道以求合又恶知巍科大第固自有以人重者乎
观察曰是言也今世所希闻也抑亦吾曹为有司者所
当共知曷笔而记之吾将勒诸石因次其语以呈之
鲒埼亭集卷第二十四终
观察曰是言也今世所希闻也抑亦吾曹为有司者所
当共知曷笔而记之吾将勒诸石因次其语以呈之
鲒埼亭集卷第二十四终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四
鄞 全祖望 绍衣
序(二)
公是先生文钞序
予尝谓文章不本于六经虽其人才力足以凌厉一时
而总无醇古之味其言亦必杂于机变权术至其虚憍
恫喝之气末流或一折而入于时文有宋诸家庐陵南
丰临川所谓深于经者也而皆心折于公是先生盖先
生于书无所不窥尤笃志经术多自得于心所著七经
小传春秋五书经苑中莫与抗故其文雄深雅健摹春
鄞 全祖望 绍衣
序(二)
公是先生文钞序
予尝谓文章不本于六经虽其人才力足以凌厉一时
而总无醇古之味其言亦必杂于机变权术至其虚憍
恫喝之气末流或一折而入于时文有宋诸家庐陵南
丰临川所谓深于经者也而皆心折于公是先生盖先
生于书无所不窥尤笃志经术多自得于心所著七经
小传春秋五书经苑中莫与抗故其文雄深雅健摹春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秋公谷两家大小戴记皆能神肖当时先生亦自负独
步虎视一时虽欧公尚以不读书为所诮而欧公不敢
怨之世或言先生卒以此忤欧公今稽之墓志始知其
不然也然闻先生垂殁戒其弟公非先生毋得遽出吾
文百年后当自有知之者故其家藏遗集不肯轻以示
人其后东莱水心始极口称之列之欧王之閒先生之
言似乎验矣乃自元以来文章之道日衰先生之文复
束高阁而并其集俱不完然则不特以经术为文之难
即取经术之文而知好之者亦难也先生春秋其传于
今者三种与七经小传皆盛行总集七十五卷明文渊
步虎视一时虽欧公尚以不读书为所诮而欧公不敢
怨之世或言先生卒以此忤欧公今稽之墓志始知其
不然也然闻先生垂殁戒其弟公非先生毋得遽出吾
文百年后当自有知之者故其家藏遗集不肯轻以示
人其后东莱水心始极口称之列之欧王之閒先生之
言似乎验矣乃自元以来文章之道日衰先生之文复
束高阁而并其集俱不完然则不特以经术为文之难
即取经术之文而知好之者亦难也先生春秋其传于
今者三种与七经小传皆盛行总集七十五卷明文渊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阁巳无足本相传常熟钱氏尝有公是公非仲冯三集
而燬于火若吾乡天一阁范氏江都葛氏昆山徐氏皆
不过有原集之什一后得临川侍郎李丈穆堂本则视
诸家倍之时方从永乐大典求前辈遗文得所未见者
颇多因与侍郎合钞订为二十四卷而命之曰文钞从
其实也先生尚有弟子记五卷乃学者答问之言皆有
关于经学今亦不存其偶见于诸书所引者今为编入
附录将以次缉公非之作并及仲冯虽未兔泰山豪芒
之叹然犹愈于并此而失之也
唐说斋文钞序
而燬于火若吾乡天一阁范氏江都葛氏昆山徐氏皆
不过有原集之什一后得临川侍郎李丈穆堂本则视
诸家倍之时方从永乐大典求前辈遗文得所未见者
颇多因与侍郎合钞订为二十四卷而命之曰文钞从
其实也先生尚有弟子记五卷乃学者答问之言皆有
关于经学今亦不存其偶见于诸书所引者今为编入
附录将以次缉公非之作并及仲冯虽未兔泰山豪芒
之叹然犹愈于并此而失之也
唐说斋文钞序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唐台州说斋以经术史学负重名于乾淳閒自为朱子
所纠互相奏论其力卒不胜朱子而遂为世所訾方乾
淳之学初起说斋典礼经制本与东莱止斋齐名其后
浙东儒者绝口不及盖其以公事得罪宪府而要人为
之左袒者遂以伪学诋朱子并其师友渊源而毁之固
宜诸公之割席而要人之所以为说斋者适以累之可
以为天下后世之任爱憎者戒也详考台州之案其为
朱子所纠未必尽枉说斋之不能检束子弟固无以自
解于君子然弹文事状多端而以牧守刻荀杨王韩四
书未为伤廉其中或尚有可原者况是时之官非一跌
所纠互相奏论其力卒不胜朱子而遂为世所訾方乾
淳之学初起说斋典礼经制本与东莱止斋齐名其后
浙东儒者绝口不及盖其以公事得罪宪府而要人为
之左袒者遂以伪学诋朱子并其师友渊源而毁之固
宜诸公之割席而要人之所以为说斋者适以累之可
以为天下后世之任爱憎者戒也详考台州之案其为
朱子所纠未必尽枉说斋之不能检束子弟固无以自
解于君子然弹文事状多端而以牧守刻荀杨王韩四
书未为伤廉其中或尚有可原者况是时之官非一跌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不可复振者也说斋既被放杜门著书以老则其人非
求富贵者不可以一偏遽废之是吾长于善善之心也
予少时未见说斋之文但从深宁困学纪闻得其所引
之言皆有关于经世之学深宁私淑于朱子者也而津
津如此则巳见昔人之有同心说斋著书自六经解而
下共三百六十卷文集又四十卷今皆求之不可得近
于永乐大典中得其文若干首诗若干首钞而编之以
备南宋一家之言因为论其人之本末或言说斋自矜
其博尝诋朱子不识一字故朱子劾之或又言说斋不
肯与同甫相下同甫搆之于朱子此皆小人之言最为
求富贵者不可以一偏遽废之是吾长于善善之心也
予少时未见说斋之文但从深宁困学纪闻得其所引
之言皆有关于经世之学深宁私淑于朱子者也而津
津如此则巳见昔人之有同心说斋著书自六经解而
下共三百六十卷文集又四十卷今皆求之不可得近
于永乐大典中得其文若干首诗若干首钞而编之以
备南宋一家之言因为论其人之本末或言说斋自矜
其博尝诋朱子不识一字故朱子劾之或又言说斋不
肯与同甫相下同甫搆之于朱子此皆小人之言最为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可恶要之说斋之被纠所当存而不论而其言有可采
者即令朱子复起或亦以予言为然也
鄮峰真隐漫录题词
史忠定王鄮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天一阁范氏藏本也
是在诸储藏家俱未之有至予始钞而传之吾乡宋人
之集由忠定以前亦皆无传当以是集为首座矣忠定
深于经学所著尚书周礼论语诸种予皆从永乐大典
中钞之而惜其不完也独是集无恙至其直翁外集则
不可得矣忠定最受横浦先生之知故其渊源不谬其
为相自属贤者特以阻规恢之议遂与张魏公参辰然
者即令朱子复起或亦以予言为然也
鄮峰真隐漫录题词
史忠定王鄮峰真隐漫录五十卷天一阁范氏藏本也
是在诸储藏家俱未之有至予始钞而传之吾乡宋人
之集由忠定以前亦皆无传当以是集为首座矣忠定
深于经学所著尚书周礼论语诸种予皆从永乐大典
中钞之而惜其不完也独是集无恙至其直翁外集则
不可得矣忠定最受横浦先生之知故其渊源不谬其
为相自属贤者特以阻规恢之议遂与张魏公参辰然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忠定蓄力而动不欲浪举不特非汤思退沈该之徒亦
与赵雄之妒南轩者不同而梅溪劾之其言有稍过者
不然忠定首请褒录中兴将相之为秦氏所陷者而乃
自蹈之乎至其有昌明理学之功实为南宋培国脉而
惜乎旧史不能阐也忠定再相谓此行本非素志但以
朱元晦未见用故勉强一出耳既出而力荐之并东莱
象山止斋慈湖一辈尽入启事乾淳诸老其连茹而起
者皆忠定力也其于文人则荐放翁其家居则遣其诸
子从慈湖絜斋讲学又延定川之弟季文于家以课诸
子故其诸子率多有学行可观者其不驯者止同叔子
与赵雄之妒南轩者不同而梅溪劾之其言有稍过者
不然忠定首请褒录中兴将相之为秦氏所陷者而乃
自蹈之乎至其有昌明理学之功实为南宋培国脉而
惜乎旧史不能阐也忠定再相谓此行本非素志但以
朱元晦未见用故勉强一出耳既出而力荐之并东莱
象山止斋慈湖一辈尽入启事乾淳诸老其连茹而起
者皆忠定力也其于文人则荐放翁其家居则遣其诸
子从慈湖絜斋讲学又延定川之弟季文于家以课诸
子故其诸子率多有学行可观者其不驯者止同叔子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申耳吾考嗣是而后宰辅之能下士者留公正赵公汝
愚周公必大王公蔺皆称知人而忠定实开其首忠定
之功大矣彼夫王淮之徒以私眤阻正人创为学禁贻
庆元以后之祸等量而观岂不相去悬绝欤今读忠定
之集其资善堂诸文字所以启沃孝宗于潜藩者也其
两府文字则即吹嘘诸老不遗馀力者也其归田以后
文字所以优游林下举行乡饮酒礼建置义田者也中
兴宰辅如忠定者盖亦完人也巳其诗文春容大雅有
承平之馀风所谓庙堂钟吕之音也鄮峰真隐者忠定
家居时所署因筑观于月湖之南最称佳胜即竹洲也
愚周公必大王公蔺皆称知人而忠定实开其首忠定
之功大矣彼夫王淮之徒以私眤阻正人创为学禁贻
庆元以后之祸等量而观岂不相去悬绝欤今读忠定
之集其资善堂诸文字所以启沃孝宗于潜藩者也其
两府文字则即吹嘘诸老不遗馀力者也其归田以后
文字所以优游林下举行乡饮酒礼建置义田者也中
兴宰辅如忠定者盖亦完人也巳其诗文春容大雅有
承平之馀风所谓庙堂钟吕之音也鄮峰真隐者忠定
家居时所署因筑观于月湖之南最称佳胜即竹洲也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明中叶后始废先宫詹以为别业去吾家不百步耳然
则是集又吾湖上之文献也
广平先生类藁序
舒文靖公之学得于其妇翁童公持之故杨文靖公高
弟也文靖未成进士又受业于张公南轩因遍求益于
晦翁东莱而卒业于存斋四先生之中莫若文靖之渊
源为最博其行亦最尊其生平所著诗说礼说皆为经
学之宗广平类藁则其文也宝庆志云嘉定初朝廷革
文弊选前辈之文以范后学舒文靖公实冠编首世知
文靖之理学而不知其文为当时宗仰若此当文靖时
则是集又吾湖上之文献也
广平先生类藁序
舒文靖公之学得于其妇翁童公持之故杨文靖公高
弟也文靖未成进士又受业于张公南轩因遍求益于
晦翁东莱而卒业于存斋四先生之中莫若文靖之渊
源为最博其行亦最尊其生平所著诗说礼说皆为经
学之宗广平类藁则其文也宝庆志云嘉定初朝廷革
文弊选前辈之文以范后学舒文靖公实冠编首世知
文靖之理学而不知其文为当时宗仰若此当文靖时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巨公元夫甚多乃以其文冠者盖其心气和平而议论
质实足以消诡诞之习俗尝闻诸清容之言以为淳熙
以后多窃取国策庄周之词事遽起而辍语未毕而更
断续钩棘荒唐变幻沦胥而莫能以救斯其所以亟取
于文靖之文也夫六百年以来遗藁脱落康熙中同里
万先生充宗求之其家得其奇零不完者四卷南雷寄
之诗曰甬上舒公有旧文邮筒千里特相闻是也时南
雷方辑宋儒学案为撮其论道之精者以及常平义仓
盐法茶法保长学政诸科可以见之施行者其辑宋文
钞亦录其尤予乃更釐定之是虽不足以尽文靖之文
质实足以消诡诞之习俗尝闻诸清容之言以为淳熙
以后多窃取国策庄周之词事遽起而辍语未毕而更
断续钩棘荒唐变幻沦胥而莫能以救斯其所以亟取
于文靖之文也夫六百年以来遗藁脱落康熙中同里
万先生充宗求之其家得其奇零不完者四卷南雷寄
之诗曰甬上舒公有旧文邮筒千里特相闻是也时南
雷方辑宋儒学案为撮其论道之精者以及常平义仓
盐法茶法保长学政诸科可以见之施行者其辑宋文
钞亦录其尤予乃更釐定之是虽不足以尽文靖之文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然而其得存者亦幸矣昔我有先正其言明且清虽残
编要可宝也行状称文靖于举主无称门生者今观其
谢荐诸启皆引古谊以相规大儒风节不肯少屈如此
是岂可以区区文字目之哉四先生之后裔舒氏为盛
明嘉靖中建正学于府城者舒氏之后人也近巳颓矣
予方谋重为补葺而舒氏之后人复新之予喜其不忘
先生之学统也乃劝以是藁付之梓人而序其首
二袁先生文钞引
淳熙四先生之遗文惟慈湖之集尚完广平则近世始
得其残编而絜斋先生父子与定川皆不可得予于永
编要可宝也行状称文靖于举主无称门生者今观其
谢荐诸启皆引古谊以相规大儒风节不肯少屈如此
是岂可以区区文字目之哉四先生之后裔舒氏为盛
明嘉靖中建正学于府城者舒氏之后人也近巳颓矣
予方谋重为补葺而舒氏之后人复新之予喜其不忘
先生之学统也乃劝以是藁付之梓人而序其首
二袁先生文钞引
淳熙四先生之遗文惟慈湖之集尚完广平则近世始
得其残编而絜斋先生父子与定川皆不可得予于永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乐大典中见二袁集大喜随见即钞意谓可得还其足
本而未及遍览左降出都因念玉皇香案遥隔蓬莱未
知他日尚得辍业焉否也乃即所钞而先编次之附以
吾乡志乘所载共得九卷絜斋居其五蒙斋居其四不
犹愈于定川之无有耶二公之文颇相肖较之慈湖则
平正而视广平又畅达焉其在南宋亦名家也清容居
士在元文中为眉目接剡源之文统予观其集源流颇
自二公而出清容之祖卫公絜斋之徒也卫公得师而
不能传其学至为史氏之私人而清容亦仅传其文惜
夫
本而未及遍览左降出都因念玉皇香案遥隔蓬莱未
知他日尚得辍业焉否也乃即所钞而先编次之附以
吾乡志乘所载共得九卷絜斋居其五蒙斋居其四不
犹愈于定川之无有耶二公之文颇相肖较之慈湖则
平正而视广平又畅达焉其在南宋亦名家也清容居
士在元文中为眉目接剡源之文统予观其集源流颇
自二公而出清容之祖卫公絜斋之徒也卫公得师而
不能传其学至为史氏之私人而清容亦仅传其文惜
夫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黄南山先生传家集序
南山先生遗集五十六卷藏于天一阁中予读而叹曰
是先正之绪言也先生所著之书为仪礼戴记附注中
庸脉络大学旨归经书补注道德经附注阴符经附注
四明文献录宁波简要志含山县志其杂记为海涵万
象录予所见者二礼道德阴符之注四明文献录简要
志而巳最后得是集据其孙存吾之序凡五编始就而
其前此之散失者巳不可收拾即存吾所编云卷末附
以经书补注含山志而今无有成化四明志又载有参
同契纲领孙子纲领而今无有著述之不能保其必传
南山先生遗集五十六卷藏于天一阁中予读而叹曰
是先正之绪言也先生所著之书为仪礼戴记附注中
庸脉络大学旨归经书补注道德经附注阴符经附注
四明文献录宁波简要志含山县志其杂记为海涵万
象录予所见者二礼道德阴符之注四明文献录简要
志而巳最后得是集据其孙存吾之序凡五编始就而
其前此之散失者巳不可收拾即存吾所编云卷末附
以经书补注含山志而今无有成化四明志又载有参
同契纲领孙子纲领而今无有著述之不能保其必传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如斯也明儒自成化弘治以前大率笃实醇懋脱尽粉
饰如月川敬轩康斋皆有躬行君子不激不随之风至
白沙出而气象为之一变先生之于诸公其伯仲也故
读其集信笔直道其胸之所有勤勤恳恳藻采尽落而
以理胜其论大学古本武成诠次以及中庸三重之旨
何尝不异乎朱子而未尝有意为异正与后来诸公立
意争奇者迥然故先生虽不自预于能文之列而读其
文者不当以文观之盖皆其心之所自得而非浮虚剽
袭之言顾世之所尚者文而巳矣是以四百馀年以来
泊如也存吾所编尚属草本其中舛错甚多予为校理
饰如月川敬轩康斋皆有躬行君子不激不随之风至
白沙出而气象为之一变先生之于诸公其伯仲也故
读其集信笔直道其胸之所有勤勤恳恳藻采尽落而
以理胜其论大学古本武成诠次以及中庸三重之旨
何尝不异乎朱子而未尝有意为异正与后来诸公立
意争奇者迥然故先生虽不自预于能文之列而读其
文者不当以文观之盖皆其心之所自得而非浮虚剽
袭之言顾世之所尚者文而巳矣是以四百馀年以来
泊如也存吾所编尚属草本其中舛错甚多予为校理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而出之太羹腥鱼之味非甘口腹者所知大帛大布之
冠衣非侈文绣者所悉也先生由台谏而为监司皆以
刚正清白有声最后触忤都御史李实左降含山致仕
筑南山书院以讲学享年最高顾先生之闻道少时巳
见其端其代父行役燕中也富室委产而不受力辞大
贾托女之嫌见者皆严事之而先生曰吾幸识理趣于
稚年者皆吾师遁翁先生之教遁翁名彦予族祖本心
先生子也本心传慈湖之学以世其家遁翁为洪武中
徵士辞不就而传其学于先生故予读先生之文未尝
不三叹于吾家之学统而茫然于弓冶之莫继也
冠衣非侈文绣者所悉也先生由台谏而为监司皆以
刚正清白有声最后触忤都御史李实左降含山致仕
筑南山书院以讲学享年最高顾先生之闻道少时巳
见其端其代父行役燕中也富室委产而不受力辞大
贾托女之嫌见者皆严事之而先生曰吾幸识理趣于
稚年者皆吾师遁翁先生之教遁翁名彦予族祖本心
先生子也本心传慈湖之学以世其家遁翁为洪武中
徵士辞不就而传其学于先生故予读先生之文未尝
不三叹于吾家之学统而茫然于弓冶之莫继也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荥阳外史题词
明广信教授郑先生千之所著荥阳外史一百卷吾乡
之以文章擅名于洪武时者也甬上文统自楼宣献公
始为大家而王尚书深宁继之深宁之徒为戴户部剡
源剡源之徒为袁学士清容其与剡源并起者为任山
长松乡是称宋元五家迂斋本堂又其亚也暨于明初
即推先生郑氏自德仲求斋以来一门以文献世其家
其与深宁之孙遂初砥砺最切先生兄弟并能文而先
生之文益昌其时杨徵君廉夫以文章起越中先生从
之学文然杨氏之文奇而葩先生之文质以厚其于师
明广信教授郑先生千之所著荥阳外史一百卷吾乡
之以文章擅名于洪武时者也甬上文统自楼宣献公
始为大家而王尚书深宁继之深宁之徒为戴户部剡
源剡源之徒为袁学士清容其与剡源并起者为任山
长松乡是称宋元五家迂斋本堂又其亚也暨于明初
即推先生郑氏自德仲求斋以来一门以文献世其家
其与深宁之孙遂初砥砺最切先生兄弟并能文而先
生之文益昌其时杨徵君廉夫以文章起越中先生从
之学文然杨氏之文奇而葩先生之文质以厚其于师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门稍为转手盖先生最留心经学尝及见草庐吴文正
公问道其文平正通达而不求异于时此自宋乾淳而
降儒者之文皆然而杨氏所传反称别派故先生虽讨
论其门而其文不甚肖先生尝为裴氏作著存堂记宋
学士潜溪叹曰使我执笔不能过之裴氏固请潜溪卒
辞不作姚江赵古则于同辈尤服先生春秋之说其为
巨公心折如此先生所辑四明文献至今流传而其集
希有朱检讨竹垞求明人集谓安得荥阳外史读之者
也予求之天乙阁范氏则在焉顾集本称一百卷而成
化郡志祗称六十卷今范氏藏本则七十卷盖其孙假
公问道其文平正通达而不求异于时此自宋乾淳而
降儒者之文皆然而杨氏所传反称别派故先生虽讨
论其门而其文不甚肖先生尝为裴氏作著存堂记宋
学士潜溪叹曰使我执笔不能过之裴氏固请潜溪卒
辞不作姚江赵古则于同辈尤服先生春秋之说其为
巨公心折如此先生所辑四明文献至今流传而其集
希有朱检讨竹垞求明人集谓安得荥阳外史读之者
也予求之天乙阁范氏则在焉顾集本称一百卷而成
化郡志祗称六十卷今范氏藏本则七十卷盖其孙假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之于人而失去不完予乃重为诠次而序之明文莫盛
于初年其酝酿于根柢者大率皆深厚而又恪守高曾
之规矩所谓典刑未替者也其后渐衰渐支而别体错
出而不一彼其作者之心孰不有矜厉自高蔑视前人
之气而岂知其日趋而下也读先生之文不禁为之三
叹
吕语集粹序
洛闽递兴而后正学昌明语录讲义之书列屋兼车而
明儒为尤多其所发明皆各抒其所自得也然而浑涵
平正一种或疑其为正心诚意公家之言不足以竦发
于初年其酝酿于根柢者大率皆深厚而又恪守高曾
之规矩所谓典刑未替者也其后渐衰渐支而别体错
出而不一彼其作者之心孰不有矜厉自高蔑视前人
之气而岂知其日趋而下也读先生之文不禁为之三
叹
吕语集粹序
洛闽递兴而后正学昌明语录讲义之书列屋兼车而
明儒为尤多其所发明皆各抒其所自得也然而浑涵
平正一种或疑其为正心诚意公家之言不足以竦发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灵机而语涉微奥者或不兔出入二氏且非细参不足
以见其妙也宁陵吕先生新吾明隆万閒醇儒也所著
有呻吟语一书其言立身行巳处事接物以及居官行
政之道各明其生平所得力之处即身说法洞彻乎物
理人情能使迷者醒醒者惧惧者安如斯人及身疴痒
之相关而怡然有所即安也不以泥古者伤今复不以
宜今者背古问学经纶一以贯之盖所谓先行其言而
后从之者而非世之张皇门户哆陈颊舌者伦也予尝
读姚江黄氏明儒学案言先生少时甚鲁读书不能成
诵乃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豁然自是遂过目不忘
以见其妙也宁陵吕先生新吾明隆万閒醇儒也所著
有呻吟语一书其言立身行巳处事接物以及居官行
政之道各明其生平所得力之处即身说法洞彻乎物
理人情能使迷者醒醒者惧惧者安如斯人及身疴痒
之相关而怡然有所即安也不以泥古者伤今复不以
宜今者背古问学经纶一以贯之盖所谓先行其言而
后从之者而非世之张皇门户哆陈颊舌者伦也予尝
读姚江黄氏明儒学案言先生少时甚鲁读书不能成
诵乃一切弃之澄心体认久之豁然自是遂过目不忘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有是哉从事于口耳之无益而深造嘿成之神也先生
扬历中外宵人多所不悦加以闺范图说之谤而世莫
之信至诚足以自白也睢州汤文正公最爱读此书博
陵尹公因采其粹言梓为四卷予爱之乃更勒于粤中
以广其传先生之自序曰呻吟者病语也病语狂择其
未甚者存之予观先生之论道体曰道无津涯非圣人
之言所能限事有时势非圣人之制所能尽后世苟有
明者出发圣人所未发而嘿契圣人欲言之心为圣人
所未为而吻合圣人必为之事此固圣人之所深幸而
拘儒之所大駴也又别录曰明道之学盖有得之佛老
扬历中外宵人多所不悦加以闺范图说之谤而世莫
之信至诚足以自白也睢州汤文正公最爱读此书博
陵尹公因采其粹言梓为四卷予爱之乃更勒于粤中
以广其传先生之自序曰呻吟者病语也病语狂择其
未甚者存之予观先生之论道体曰道无津涯非圣人
之言所能限事有时势非圣人之制所能尽后世苟有
明者出发圣人所未发而嘿契圣人欲言之心为圣人
所未为而吻合圣人必为之事此固圣人之所深幸而
拘儒之所大駴也又别录曰明道之学盖有得之佛老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者康节之学盖有得之庄列者然二公能奴仆四氏而
不为其所用亦非深于四氏者不能知此意也如斯二
条其殆先生之所自以为狂者乎今尹公之所采则无
一语不近人情者而予复引此二条于题词中以见先
生之所自以为狂者其实亦未尝狂也
稚山先生残集序
稚山先生殉节翁洲其遗集在补陀三元寺中浮屠敬
中藏之以故𥿄反书磨糊汗漫不可识别万农部履安
求而手钞之共四册农部身后归于叔子褐夫先生九
沙编修之父也顾世未有得见者予不及侍褐夫先生
不为其所用亦非深于四氏者不能知此意也如斯二
条其殆先生之所自以为狂者乎今尹公之所采则无
一语不近人情者而予复引此二条于题词中以见先
生之所自以为狂者其实亦未尝狂也
稚山先生残集序
稚山先生殉节翁洲其遗集在补陀三元寺中浮屠敬
中藏之以故𥿄反书磨糊汗漫不可识别万农部履安
求而手钞之共四册农部身后归于叔子褐夫先生九
沙编修之父也顾世未有得见者予不及侍褐夫先生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而九沙以忘分忘年之交待予最厚尝请借钞之九沙
许诺顾以南北往来未及践约而九沙家被火是集遂
归天上农部之得是集于补陀也尚有稚山丛谈四册
其閒过从杂沓之言纪闻纪梦靡所不载虽出率笔未
尽成文而颇有关系者十之六农部未及钞身后归于
少子石园先生予亦尝得见之尝语石园之子欲借归
摘钞其中之可存者附之集后亦未及得而其子死家
书荡尽不知所之又尝闻稚山先生在翁洲辑文史一
书其中皆同时诸公之作足备桑海以来之史料者其
部帙甚侈钱退山侍御兄弟曾及见之此尤胜国之宝
许诺顾以南北往来未及践约而九沙家被火是集遂
归天上农部之得是集于补陀也尚有稚山丛谈四册
其閒过从杂沓之言纪闻纪梦靡所不载虽出率笔未
尽成文而颇有关系者十之六农部未及钞身后归于
少子石园先生予亦尝得见之尝语石园之子欲借归
摘钞其中之可存者附之集后亦未及得而其子死家
书荡尽不知所之又尝闻稚山先生在翁洲辑文史一
书其中皆同时诸公之作足备桑海以来之史料者其
部帙甚侈钱退山侍御兄弟曾及见之此尤胜国之宝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书而今亦不可问呜呼兵火之际忠义之翰墨往往难
传其幸而存者盖百之一顾先生之集幸而传者几及
百年而复失之为可恨也先生之殉节积薪文庙抱先
圣之栗主赋诗自焚浩然之气复还太虚又何有于遗
集顾后死者之不能广其传于谁是问则予之罪也夫
今予家尚有先生诗文集一卷乃高隐君辰四物而先
赠公得之者又有岁寒松柏录一卷乃陆隐君春明物
而先子得之者予乃合为二卷序之而题曰稚山先生
残集呜呼此广陵散之仅存者即令断曲单词皆可起
爱而起敬也序成令钱君浚恭钞一副本浚恭之尊公
传其幸而存者盖百之一顾先生之集幸而传者几及
百年而复失之为可恨也先生之殉节积薪文庙抱先
圣之栗主赋诗自焚浩然之气复还太虚又何有于遗
集顾后死者之不能广其传于谁是问则予之罪也夫
今予家尚有先生诗文集一卷乃高隐君辰四物而先
赠公得之者又有岁寒松柏录一卷乃陆隐君春明物
而先子得之者予乃合为二卷序之而题曰稚山先生
残集呜呼此广陵散之仅存者即令断曲单词皆可起
爱而起敬也序成令钱君浚恭钞一副本浚恭之尊公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太保乃先生门下而先殉者先生所录文史其收太保
之作最多皆今钱氏所无也浚恭钞此集其应同此欷
歔也巳
吴少保文藁序
予钞稚山吴公残集惜其非足本五年之后得其文藁
一卷于砌里李君甘谷其中尚有公之手笔焉喜其足
以审證史事也为编之集中而沈太保宸荃冯侍郎跻
仲诸公所与公书亦附焉呜呼海上之事残断者十九
矣即以是卷言之闽人周侍郎之夔早年故与东林殊
趣及亡国后皆言其殉难今读公请恤疏则侍郎扼防
之作最多皆今钱氏所无也浚恭钞此集其应同此欷
歔也巳
吴少保文藁序
予钞稚山吴公残集惜其非足本五年之后得其文藁
一卷于砌里李君甘谷其中尚有公之手笔焉喜其足
以审證史事也为编之集中而沈太保宸荃冯侍郎跻
仲诸公所与公书亦附焉呜呼海上之事残断者十九
矣即以是卷言之闽人周侍郎之夔早年故与东林殊
趣及亡国后皆言其殉难今读公请恤疏则侍郎扼防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三山劳瘁而卒是其晚节固不可谓不善然非殉难也
歙人方侍郎端士本与孙熊诸公起江上最有勇钱忠
介公谓其能上马杀敌下马吟诗相传其曾出师江上
大捷惜诸营无继之者今读公疏乃知其亦从亡海上
在闽以都御史抚上游在浙以侍郎副戎政至巳丑以
后始不见盖不知其所终矣禾人谭太常贞良挈家入
闽举兵漳南以病卒今读公请恤疏则其子吉璁是时
亦赐乡贡进士为中书舍人而其后讳之皆异闻也沈
督师廷扬赠户部尚书以其本户部侍郎也然则今明
史以为兵部者非马阁学思理谥忠宣曹尚书学佺谥
歙人方侍郎端士本与孙熊诸公起江上最有勇钱忠
介公谓其能上马杀敌下马吟诗相传其曾出师江上
大捷惜诸营无继之者今读公疏乃知其亦从亡海上
在闽以都御史抚上游在浙以侍郎副戎政至巳丑以
后始不见盖不知其所终矣禾人谭太常贞良挈家入
闽举兵漳南以病卒今读公请恤疏则其子吉璁是时
亦赐乡贡进士为中书舍人而其后讳之皆异闻也沈
督师廷扬赠户部尚书以其本户部侍郎也然则今明
史以为兵部者非马阁学思理谥忠宣曹尚书学佺谥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文忠王太常恩及谥忠襄皆出于公之所请李侍郎长
祥亦从亡健跳然则野史以为越中败后即行遁者非
至如郑彩之子以已丑尚郡主读之令人愤恨孙尚书
延龄家属尽为 大兵絷于健跳读之令人流涕更有
大者监国以丙戌为元年故野史皆于庚寅书五年辛
卯书六年及读公集乃知王自健跳入翁洲以诸臣之
请更用庚寅为元年有奉敕撰上诏书此所当为表出
者也公之请休在庚寅而是年尚有疏恳恳以王忽有
内降之旨不由阁票正词力谏可谓大臣矣呜呼陆秀
夫之日记邓光荐之填海录后世惜其不可得见公书
祥亦从亡健跳然则野史以为越中败后即行遁者非
至如郑彩之子以已丑尚郡主读之令人愤恨孙尚书
延龄家属尽为 大兵絷于健跳读之令人流涕更有
大者监国以丙戌为元年故野史皆于庚寅书五年辛
卯书六年及读公集乃知王自健跳入翁洲以诸臣之
请更用庚寅为元年有奉敕撰上诏书此所当为表出
者也公之请休在庚寅而是年尚有疏恳恳以王忽有
内降之旨不由阁票正词力谏可谓大臣矣呜呼陆秀
夫之日记邓光荐之填海录后世惜其不可得见公书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虽不完要亦考索之资也乃更为之序
四明文献录题词
吾乡自郑教授千之辑四明文献集其于乡先辈著述
所存甚为有功其后李处士孝谦预修永乐宁波府志
毕父为四明文献录以续千之之绪其书精博张制置
之图经非是录几不得传然其书尚未分卷次盖垂成
之作也予钞自天一阁范氏重为釐而次之自图经后
别为二十四卷处士之至行见于旧志予不具录其读
书则历尝受业于胡舜咨戴九灵杨彦常吴主一揭伯
防远有端绪其生平所著尚有经书问难通鉴考證许
四明文献录题词
吾乡自郑教授千之辑四明文献集其于乡先辈著述
所存甚为有功其后李处士孝谦预修永乐宁波府志
毕父为四明文献录以续千之之绪其书精博张制置
之图经非是录几不得传然其书尚未分卷次盖垂成
之作也予钞自天一阁范氏重为釐而次之自图经后
别为二十四卷处士之至行见于旧志予不具录其读
书则历尝受业于胡舜咨戴九灵杨彦常吴主一揭伯
防远有端绪其生平所著尚有经书问难通鉴考證许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心百忍箴注急就章解长律英华中林集而今不可得
见矣其是录之馀亦别有四明名贤记今亦不可得其
后成化閒黄佥事南山亦有四明文献录盖因张太守
之请而作则祗文种以下四十馀人之赞而巳不比是
录之精博也
四明雅选题词
明少参南江戴氏四明雅选三卷所辑吾乡诗老五十
七人盖广宋高士宏之之集而为之者也先是郑千之
有四明文献集李孝谦有四明文献录皆兼言行而记
之是后未有继者宏之为弘治中诗人乃专辑洪武以
见矣其是录之馀亦别有四明名贤记今亦不可得其
后成化閒黄佥事南山亦有四明文献录盖因张太守
之请而作则祗文种以下四十馀人之赞而巳不比是
录之精博也
四明雅选题词
明少参南江戴氏四明雅选三卷所辑吾乡诗老五十
七人盖广宋高士宏之之集而为之者也先是郑千之
有四明文献集李孝谦有四明文献录皆兼言行而记
之是后未有继者宏之为弘治中诗人乃专辑洪武以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来诗二卷而署之曰四明雅集嘉靖中李侍郎堇山既
缉四明文献志以接二公之传又思选诗而未就少参
适得高士旧本乃令沈山人嘉则更论定而增多之共
得五十七家更其名曰雅选其书未开雕而逝张尚书
东沙从少参侄士光得之复增之为四明风雅则所增
者更数倍自东沙之选行而前此二本皆无称矣予从
范侍郎东明家得雅选钞本乃知其前二卷即宏之之
集也其后一卷则少参之选也诗閒有评盖综罗辑孴
亦具见前辈之留心于表章焉椎轮为大辂之始则是
书也讵非吾枌社之所当珍重者哉爰诠次其原委而
缉四明文献志以接二公之传又思选诗而未就少参
适得高士旧本乃令沈山人嘉则更论定而增多之共
得五十七家更其名曰雅选其书未开雕而逝张尚书
东沙从少参侄士光得之复增之为四明风雅则所增
者更数倍自东沙之选行而前此二本皆无称矣予从
范侍郎东明家得雅选钞本乃知其前二卷即宏之之
集也其后一卷则少参之选也诗閒有评盖综罗辑孴
亦具见前辈之留心于表章焉椎轮为大辂之始则是
书也讵非吾枌社之所当珍重者哉爰诠次其原委而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题之卷首
康熙宁波府志作少参传谓少参于杨知州茂清得
其父尚书碧川先生所辑先辈诗而增订之考之少
参所自为序无此语盖误也少参又有四明文献今
亦不传
永乐宁波府志题词
成祖诏天下府州县皆修志书时方修永乐大典天下
之志皆入焉诸书皆以为十七年所修考大典成于永
乐六年则志之修亦在六年以前也书专为大典而作
既贡书局未尝付梓故今天下之传永乐志者最少吾
康熙宁波府志作少参传谓少参于杨知州茂清得
其父尚书碧川先生所辑先辈诗而增订之考之少
参所自为序无此语盖误也少参又有四明文献今
亦不传
永乐宁波府志题词
成祖诏天下府州县皆修志书时方修永乐大典天下
之志皆入焉诸书皆以为十七年所修考大典成于永
乐六年则志之修亦在六年以前也书专为大典而作
既贡书局未尝付梓故今天下之传永乐志者最少吾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乡志书其为吾家所藏者自宋以下无一不备所少者
永乐志耳及钞大典始得之是志也里人纪徵士宗德
李处士孝谦为之其书体例绝佳生平不喜袁清容志
谓其党仕元之匪人没前宋之遗事得此书以补之真
大快事也成化中杨实所修未见此书故过于略今而
后枌社之志毕具矣
钱忠介公葬录题词
予少时读汉人平陵黄犊之谣以为此一时义士生不
能救死而谋葬之之作也若王子珩死诸义士有请尸
之书有窃尸之举温公皆纪之通鉴文宋瑞死而张毅
永乐志耳及钞大典始得之是志也里人纪徵士宗德
李处士孝谦为之其书体例绝佳生平不喜袁清容志
谓其党仕元之匪人没前宋之遗事得此书以补之真
大快事也成化中杨实所修未见此书故过于略今而
后枌社之志毕具矣
钱忠介公葬录题词
予少时读汉人平陵黄犊之谣以为此一时义士生不
能救死而谋葬之之作也若王子珩死诸义士有请尸
之书有窃尸之举温公皆纪之通鉴文宋瑞死而张毅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夫亦以此垂名呜呼是所谓附青云而显者矣钱忠介
公之葬也诸义士合力营之其时闽南未尽底定海师
尚在岛中故丰碑幽诔以及启攒祭告哀挽之作极盛
亡国之大夫所未有也公既葬之数年闽之制府陈经
征海道出黄檗尝亲往祭于墓下是非人心是非之公
有脱略于忌讳者欤葬录中人物之著者大学士刘公
沂春忠介所荐同升相位者也都御史徐公孚远忠介
旧交也定西侯张名振平彝侯周鹤芝仪部纪许国忠
介旧同事也尚宝叶进晟文忠公之孙海上曾改官翰
林姚翼明曾官职方而是时为僧即所称独耀上人也
公之葬也诸义士合力营之其时闽南未尽底定海师
尚在岛中故丰碑幽诔以及启攒祭告哀挽之作极盛
亡国之大夫所未有也公既葬之数年闽之制府陈经
征海道出黄檗尝亲往祭于墓下是非人心是非之公
有脱略于忌讳者欤葬录中人物之著者大学士刘公
沂春忠介所荐同升相位者也都御史徐公孚远忠介
旧交也定西侯张名振平彝侯周鹤芝仪部纪许国忠
介旧同事也尚宝叶进晟文忠公之孙海上曾改官翰
林姚翼明曾官职方而是时为僧即所称独耀上人也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葬事出于叶姚二公之手最力闽僧预其劳者亦多俱
详录中予尝读故都御史林公茧庵集载甲午庄烈皇
帝忽降神于浙所降之家惊问帝从何来则曰吾往临
故大学士钱肃乐之葬其家讶之巳而闻公果以是日
葬其事颇怪抑或忠臣所感信有之乎初公之卒也同
里纪侍御衷文故公弟子江上从公幕下丙戌以后隐
太白山中键户久矣至是忽失所在阅十旬始归叩之
则会公之丧也时侍御意欲为公谋葬而不克公弟侍
御肃图官翁洲时亦尝乞墓铭于大学士张肯堂未及
作而翁洲陷闽中道梗至甲午而尚宝诸公卒成之吾
详录中予尝读故都御史林公茧庵集载甲午庄烈皇
帝忽降神于浙所降之家惊问帝从何来则曰吾往临
故大学士钱肃乐之葬其家讶之巳而闻公果以是日
葬其事颇怪抑或忠臣所感信有之乎初公之卒也同
里纪侍御衷文故公弟子江上从公幕下丙戌以后隐
太白山中键户久矣至是忽失所在阅十旬始归叩之
则会公之丧也时侍御意欲为公谋葬而不克公弟侍
御肃图官翁洲时亦尝乞墓铭于大学士张肯堂未及
作而翁洲陷闽中道梗至甲午而尚宝诸公卒成之吾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闻纪侍御之集家藏无恙其会丧之作有足以附之此
录者行当访而补之康熙丙子吾乡陈公汝咸令漳浦
闻忠介墓田多被人据贻书古田令清釐之绘图以归
钱氏予谓浚恭使皆附入葬录中而并纪其颠末焉
钱忠介公年谱引
钱忠介公事迹自乙酉六月以前皆谱以年乙酉六月
以后至戊子六月皆谱以月盖此三年中事迹繁多但
谱以年不能尽也史记年表之外别有月表今援其例
即于年谱之中寓月谱焉戊子六月以后无所用谱矣
而直引之附记其诸弟殉节之年及同事诸公殉节之
录者行当访而补之康熙丙子吾乡陈公汝咸令漳浦
闻忠介墓田多被人据贻书古田令清釐之绘图以归
钱氏予谓浚恭使皆附入葬录中而并纪其颠末焉
钱忠介公年谱引
钱忠介公事迹自乙酉六月以前皆谱以年乙酉六月
以后至戊子六月皆谱以月盖此三年中事迹繁多但
谱以年不能尽也史记年表之外别有月表今援其例
即于年谱之中寓月谱焉戊子六月以后无所用谱矣
而直引之附记其诸弟殉节之年及同事诸公殉节之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年以接于立后之年至丙戌盖叹忠介至是始有后亦
幸其至是终有后也一线之寄浚恭其勉之矣
杨氏葬录序
杨氏四忠之丧谋其葬者始于王水功太常而不克卒
成于石门曹给事远思为功甚巨竟其局者林太常茧
庵与先赠公杨氏之族子始终有功于是举者诸生式
传也葬录一卷成于式传述其事甚详予少时求之式
传之后人不得岁在戊午因撰李舍人昭武阡表昭武
之曾孙贫甚困于屠顾能以表章先人为念为之起敬
问以昭武遗书则散佚无有顾独以杨氏葬录来予惊
幸其至是终有后也一线之寄浚恭其勉之矣
杨氏葬录序
杨氏四忠之丧谋其葬者始于王水功太常而不克卒
成于石门曹给事远思为功甚巨竟其局者林太常茧
庵与先赠公杨氏之族子始终有功于是举者诸生式
传也葬录一卷成于式传述其事甚详予少时求之式
传之后人不得岁在戊午因撰李舍人昭武阡表昭武
之曾孙贫甚困于屠顾能以表章先人为念为之起敬
问以昭武遗书则散佚无有顾独以杨氏葬录来予惊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喜盖楚石先生与昭武同被囚昭武狱中与楚石弟圆
石为儿女姻故是书存于李氏呜呼杨氏兄弟死义其
家靡有孑遗而远思以圆石同年贡士地之相去八百
馀里乃推爱于一门十棺同葬以同里诸公所未能者
一人任之高义孰与京哉吾闻乙酉之夏远思预于禾
中城守之役慬而得免其后累以蜡书致海上频遭不
测盖平日素同臭味非一时慕义强仁者比也呜呼古
今贤愚总随大化以俱尽即镜川之坏土今亦鞠为荒
邱惟是殉国之大节闵忠之古道天荒地老终于不朽
读斯编者其尚有感于斯文
石为儿女姻故是书存于李氏呜呼杨氏兄弟死义其
家靡有孑遗而远思以圆石同年贡士地之相去八百
馀里乃推爱于一门十棺同葬以同里诸公所未能者
一人任之高义孰与京哉吾闻乙酉之夏远思预于禾
中城守之役慬而得免其后累以蜡书致海上频遭不
测盖平日素同臭味非一时慕义强仁者比也呜呼古
今贤愚总随大化以俱尽即镜川之坏土今亦鞠为荒
邱惟是殉国之大节闵忠之古道天荒地老终于不朽
读斯编者其尚有感于斯文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四终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