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卷第十四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中条陆先生墓表
有明中叶以后上国风雅之枋递有所属而吾乡辄与
之桴鼓相应嘉隆之交张尚书东沙其最也神庙时则
屠仪部长卿天崇而后王涪州右仲杨尚宝齐庄陆舍
人敬身并长骚坛王杨遭革命之厄齿发已高旋下世
而舍人又以身任风雅之寄者二十年顾但以风雅目
舍人则尚为知其粗者而百年以来幽光未启虽邻比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中条陆先生墓表
有明中叶以后上国风雅之枋递有所属而吾乡辄与
之桴鼓相应嘉隆之交张尚书东沙其最也神庙时则
屠仪部长卿天崇而后王涪州右仲杨尚宝齐庄陆舍
人敬身并长骚坛王杨遭革命之厄齿发已高旋下世
而舍人又以身任风雅之寄者二十年顾但以风雅目
舍人则尚为知其粗者而百年以来幽光未启虽邻比
卷十四 第 1b 页
通家如予亦至今始知之故国有贞臣乃廑置之诗人
之列苟不亟为表章岂非里社后死者之过乎先生讳
宝字敬身一字青霞学者称为中条先生鄞之白檀里
人也陆氏为甬上四姓之一其家在细湖之西畔门施
棨戟者相望鄞人各以其房别之曰尚书房曰副使房
曰都御史房曰布政房曰榜眼房曰翰林房曰大廷尉
房曰给谏房则以先生尊人大参之官著而先生所居
有双桂皆藤本先生使工人环而结之其状如井络故
鄞人别称曰桂井陆氏先生贵公子其田园宅里甲于
甬上乃少即喜为诗屠仪部与沈尚宝云将为社集引
之列苟不亟为表章岂非里社后死者之过乎先生讳
宝字敬身一字青霞学者称为中条先生鄞之白檀里
人也陆氏为甬上四姓之一其家在细湖之西畔门施
棨戟者相望鄞人各以其房别之曰尚书房曰副使房
曰都御史房曰布政房曰榜眼房曰翰林房曰大廷尉
房曰给谏房则以先生尊人大参之官著而先生所居
有双桂皆藤本先生使工人环而结之其状如井络故
鄞人别称曰桂井陆氏先生贵公子其田园宅里甲于
甬上乃少即喜为诗屠仪部与沈尚宝云将为社集引
卷十四 第 2a 页
为小友先生本从王涪州受诗法而骤出与之齐名当
时称为王陆先生退避乃与杨尚宝并称杨陆以太学
高等授舍人典诰敕其时京洛诗人葛震甫汪遗民林
茂之唱和无虚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边事请缨
自效思宗下诏褒答刘侍郎之纶出师先生戒以莫
浪战侍郎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衄已而以母老乞养不
复出时杨尚宝亦家居乃紏合里中诗人李封若周农
半共为甬东诗括一书三百年之风雅始有所萃其后
杲堂本之以为甬上耆旧集盛行于时而诗括遂为所
盖然非诗括为之综罗于前杲堂亦无从得蓝本也有
时称为王陆先生退避乃与杨尚宝并称杨陆以太学
高等授舍人典诰敕其时京洛诗人葛震甫汪遗民林
茂之唱和无虚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边事请缨
自效思宗下诏褒答刘侍郎之纶出师先生戒以莫
浪战侍郎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衄已而以母老乞养不
复出时杨尚宝亦家居乃紏合里中诗人李封若周农
半共为甬东诗括一书三百年之风雅始有所萃其后
杲堂本之以为甬上耆旧集盛行于时而诗括遂为所
盖然非诗括为之综罗于前杲堂亦无从得蓝本也有
卷十四 第 2b 页
别业一在仲夏一在夏禹王庙前北里南馆绝不以家
事关怀会国难作倾家输饷诸督师皆援之入朝不赴
事去遁入仲夏而城居为◍来大将军所据马湩羊酪
杂遝其间先生匿景不还者五年幸大将军去得归及
行乡饮礼当事欲延之宾筵力辞不应年逾八秩诗逾
万首刲羊祭三百篇以来之诗人尽集同社诗人馂馀
曰吾不愧放翁之后矣次年卒先生之才名颇以素封
掩即以其诗已鲜有知其根柢者顾就令知之亦不过
以其诗而先生之志节又以诗掩盖先生之初集曰霜
镜次集曰辟尘三集曰悟香其馀别种独为小集尚数
事关怀会国难作倾家输饷诸督师皆援之入朝不赴
事去遁入仲夏而城居为◍来大将军所据马湩羊酪
杂遝其间先生匿景不还者五年幸大将军去得归及
行乡饮礼当事欲延之宾筵力辞不应年逾八秩诗逾
万首刲羊祭三百篇以来之诗人尽集同社诗人馂馀
曰吾不愧放翁之后矣次年卒先生之才名颇以素封
掩即以其诗已鲜有知其根柢者顾就令知之亦不过
以其诗而先生之志节又以诗掩盖先生之初集曰霜
镜次集曰辟尘三集曰悟香其馀别种独为小集尚数
卷十四 第 3a 页
十种唯霜镜盛行于时辟尘亦稍不著而悟香则虽开
雕而未尝以示世予观霜镜之诗出入中唐然尚未尽
免竟陵习气非其至者辟尘则诗已进步放笔直陈所
言皆有关系至于悟香乃当改步之后国事君雠惓惓
魂梦邓林心事颂言不讳故缄固深藏世皆莫得一见
近者先生后人丧失其家青毡故物遂无一草一木之
得保于是枣梨之属皆出而予始得见之乃与老友陈
南皋为之流涕而读读已长恸久之呜呼是亦眢井之
藏也矣先生藏书最富多善本吾乡之以藏书名者天
一阁范氏次之四香居陈氏又其次则先生南轩之书
雕而未尝以示世予观霜镜之诗出入中唐然尚未尽
免竟陵习气非其至者辟尘则诗已进步放笔直陈所
言皆有关系至于悟香乃当改步之后国事君雠惓惓
魂梦邓林心事颂言不讳故缄固深藏世皆莫得一见
近者先生后人丧失其家青毡故物遂无一草一木之
得保于是枣梨之属皆出而予始得见之乃与老友陈
南皋为之流涕而读读已长恸久之呜呼是亦眢井之
藏也矣先生藏书最富多善本吾乡之以藏书名者天
一阁范氏次之四香居陈氏又其次则先生南轩之书
卷十四 第 3b 页
也三十年来亦四散予从飘零之后摭拾之尚得其宋
椠开庆宝庆四明二志及草庐春秋纂言皆世间所绝
无也呜呼先生之志节至今日而始白然而论先生者
不当但以其诗而先生之所以至今日而得白者亦终
赖其诗司空表圣虽忠不读一鸣集无以知也韩致光
虽忠不读翰林集无以知也斯则立言之功所以在三
不朽之一也先生墓在夏禹王庙前游人皆呼为陆紫
薇坟今且华表翁仲俱不可问不特丙舍之荒也予乃
即其墓上梅园一片石勒志文焉庶几有见而惄然者
因为呵护而省视之乎是则所深望于有心者也
椠开庆宝庆四明二志及草庐春秋纂言皆世间所绝
无也呜呼先生之志节至今日而始白然而论先生者
不当但以其诗而先生之所以至今日而得白者亦终
赖其诗司空表圣虽忠不读一鸣集无以知也韩致光
虽忠不读翰林集无以知也斯则立言之功所以在三
不朽之一也先生墓在夏禹王庙前游人皆呼为陆紫
薇坟今且华表翁仲俱不可问不特丙舍之荒也予乃
即其墓上梅园一片石勒志文焉庶几有见而惄然者
因为呵护而省视之乎是则所深望于有心者也
卷十四 第 4a 页
忍辱道人些词
道人姓朱氏讳金芝字汉生乱后别署道人浙之宁波
府鄞县人也朱氏以好古世其家城南所称五岳轩书
画库者鼎彝金石无所不备而道人更喜讲学漳浦黄
公授徒大涤洞天道人从之游漳浦之学兼综名理象
数诸家其所谓三易洞玑者尤邃故道人于学极博而
亦以易为专门复社诸公争引重之至其挥洒翰墨则
先世所传之馀技也甲申道人方在北都遭逢大难削
发南遁流滞陪都又遇兵祸截江之役道人以隔绝不
得豫遂往来英霍诸山寨及太湖军中盖几死者数矣
道人姓朱氏讳金芝字汉生乱后别署道人浙之宁波
府鄞县人也朱氏以好古世其家城南所称五岳轩书
画库者鼎彝金石无所不备而道人更喜讲学漳浦黄
公授徒大涤洞天道人从之游漳浦之学兼综名理象
数诸家其所谓三易洞玑者尤邃故道人于学极博而
亦以易为专门复社诸公争引重之至其挥洒翰墨则
先世所传之馀技也甲申道人方在北都遭逢大难削
发南遁流滞陪都又遇兵祸截江之役道人以隔绝不
得豫遂往来英霍诸山寨及太湖军中盖几死者数矣
卷十四 第 4b 页
时故乡诸公力为海上扶残疆道人不知也董推官若
思者其亲家道人以书邀之令游吴楚间以观事会而
推官荅以海上之局劝道人归赴同仇道人始返里门
甫至而推官死于告变之手道人不为怵好事益甚未
几亦牵连被捕亡命深山久之喟然襆被长往有叩以
所之者则曰吾将排阊阖故先访三闾自是踪迹遂绝
其兄弟求之消息杳然或曰道人直抵辰沅客中湘王
幕中湘殉节不知所终或云曾入滇中崎岖扈从卒死
王事或云投郧阳山中为道士究之不可得而详也呜
呼漳浦门下死事如刘太仆振之姚太仆奇允华职方
思者其亲家道人以书邀之令游吴楚间以观事会而
推官荅以海上之局劝道人归赴同仇道人始返里门
甫至而推官死于告变之手道人不为怵好事益甚未
几亦牵连被捕亡命深山久之喟然襆被长往有叩以
所之者则曰吾将排阊阖故先访三闾自是踪迹遂绝
其兄弟求之消息杳然或曰道人直抵辰沅客中湘王
幕中湘殉节不知所终或云曾入滇中崎岖扈从卒死
王事或云投郧阳山中为道士究之不可得而详也呜
呼漳浦门下死事如刘太仆振之姚太仆奇允华职方
卷十四 第 5a 页
夏王评事家勤皆吾浙产其从死于南中赵职方士超
赖中书惟谨蔡秀才春溶则皆闽产毛通判玉洁吴训
导士绣则皆楚产其困守遗民之节以死如彭观察士
望涂上舍仲吉亦皆楚产叶侍郎廷秀则闽产董户部
守谕何秀才瑞图吕秀才叔伦则皆浙产尚有为闻见
之所未备者道人之耿耿不下其亦如谢皋父所云死
无所藉手以见信公而为此恝绝之行乎死于兵耶死
于饿耶死于缁黄耶要之不愧于师门其仁一也道人
所著有竹溪小记赈荒议湘帆集练川倡和集登楼集
汝南怀古集玉笙篇弹铗篇许可篇素心草瀫溪留别
赖中书惟谨蔡秀才春溶则皆闽产毛通判玉洁吴训
导士绣则皆楚产其困守遗民之节以死如彭观察士
望涂上舍仲吉亦皆楚产叶侍郎廷秀则闽产董户部
守谕何秀才瑞图吕秀才叔伦则皆浙产尚有为闻见
之所未备者道人之耿耿不下其亦如谢皋父所云死
无所藉手以见信公而为此恝绝之行乎死于兵耶死
于饿耶死于缁黄耶要之不愧于师门其仁一也道人
所著有竹溪小记赈荒议湘帆集练川倡和集登楼集
汝南怀古集玉笙篇弹铗篇许可篇素心草瀫溪留别
卷十四 第 5b 页
草八音草其有关于大节者曰恸馀吟则北中所作也
曰闻变诗则纪乙酉丙戌事也曰哭冯诗则挽簟溪侍郎
作也馀尚有捣衣落叶闻砧等诗笺共二十馀种多佚
不传道人无子孺人某氏以穷死其从弟曰廷试曰釴
皆有高节为道人葬衣巾而以孺人祔之今五岳轩已
衰圮图书散荡朱氏子孙无能言道人之大节者呜呼
茫茫桑海季汉月表之不作志士之理没盖亦多矣予
以其族孙德言之请为之志其大招之词曰
天南迢迢渺孤魂些滇王竹侯零落无存些汨罗于邑
空吐吞些祗馀江蓠犹映芳孙些杜鹃哀鸣促羁人些
曰闻变诗则纪乙酉丙戌事也曰哭冯诗则挽簟溪侍郎
作也馀尚有捣衣落叶闻砧等诗笺共二十馀种多佚
不传道人无子孺人某氏以穷死其从弟曰廷试曰釴
皆有高节为道人葬衣巾而以孺人祔之今五岳轩已
衰圮图书散荡朱氏子孙无能言道人之大节者呜呼
茫茫桑海季汉月表之不作志士之理没盖亦多矣予
以其族孙德言之请为之志其大招之词曰
天南迢迢渺孤魂些滇王竹侯零落无存些汨罗于邑
空吐吞些祗馀江蓠犹映芳孙些杜鹃哀鸣促羁人些
卷十四 第 6a 页
瘴云如墨莫判朝昏些故乡之乐曷云可怀些湖山湛
湛净尘霾些墓堂洁治双阙崔嵬些宰木纷披具百材
些域中莱妇目断夜台些我词酹君倘归来些
湛净尘霾些墓堂洁治双阙崔嵬些宰木纷披具百材
些域中莱妇目断夜台些我词酹君倘归来些
卷十四 第 6b 页
卷十四 第 6b 页
明故兵部员外郎蘖庵高公墓石表
高公讳宇泰初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晚年自署
宫山已而又署蘖庵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陜西巡抚
兼制川北副都御史斗枢之子光禄寺署丞 之孙广
东肇庆知府萃之曾孙而宋儒万竹先生元之之后都
御史以孤军守郧阳三禦闯贼语在姚江黄公所作志
铭公为都御史长子负才名性地尤忠醇乙酉六月之
役都御史尚在军而公辅钱忠介公起兵于鄞监国手
谕奖之以为不愧江东乔木版授兵部郎绾武选寻以
奉使过里门而江上陷其时都御史入陜陜已内附还
高公讳宇泰初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晚年自署
宫山已而又署蘖庵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陜西巡抚
兼制川北副都御史斗枢之子光禄寺署丞 之孙广
东肇庆知府萃之曾孙而宋儒万竹先生元之之后都
御史以孤军守郧阳三禦闯贼语在姚江黄公所作志
铭公为都御史长子负才名性地尤忠醇乙酉六月之
役都御史尚在军而公辅钱忠介公起兵于鄞监国手
谕奖之以为不愧江东乔木版授兵部郎绾武选寻以
奉使过里门而江上陷其时都御史入陜陜已内附还
卷十四 第 7a 页
郧郧亦内附旁皇无之念光禄公尚在家间道来归而
海上诸公方思挥鲁阳之戈以挽落日勾馀遗老呼吸
响应公父子辄豫之丙戌之冬蜡书自海至谍者得之
公首被捕戊子之夏华王事泄再随都御史囚系辛卯
几复株累廑得脱壬寅之逮尤为震撼虽幸得保而家
已破都御史诸弟斗权字辰四(后改/允权)斗魁字旦中皆遗
民之苦节者时人并公称为四高公虽累遭困折其于
故国之感不少衰尝自序曰在昔辛壬之岁里中诸名
士大会于南湖华王其执牛耳者而予亦以卧子先生
所许滥竽其间国难以来华王得追随范倪诸老游于
海上诸公方思挥鲁阳之戈以挽落日勾馀遗老呼吸
响应公父子辄豫之丙戌之冬蜡书自海至谍者得之
公首被捕戊子之夏华王事泄再随都御史囚系辛卯
几复株累廑得脱壬寅之逮尤为震撼虽幸得保而家
已破都御史诸弟斗权字辰四(后改/允权)斗魁字旦中皆遗
民之苦节者时人并公称为四高公虽累遭困折其于
故国之感不少衰尝自序曰在昔辛壬之岁里中诸名
士大会于南湖华王其执牛耳者而予亦以卧子先生
所许滥竽其间国难以来华王得追随范倪诸老游于
卷十四 第 7b 页
虞渊而子腼颜视息虽键户屏绝人事以期不负此初
监然以视亡友则可耻也志趣不齐菀枯随之向之同
社半己出山攘攘如也咸淳面目守之亦希不可悼哉
于是为梓乡耆会其豫选者甚严王水功林荔堂徐霜
皋之徒仅九人焉尝曰谢皋羽非易及矣然而月泉之
集何其会之滥也得无有妄豫其中者乎惜不起而问
之壬寅之在四也终日鼓琴有仁和令者亦解人也以
虑囚入闻琴声而异之及见其壁上所题诗皆危言叹
曰先生休矣顾左右曰为我具酒馌来既至拉公饮风
波亭上公固辞令曰无伤也是日遂剧饮至漏下相与
监然以视亡友则可耻也志趣不齐菀枯随之向之同
社半己出山攘攘如也咸淳面目守之亦希不可悼哉
于是为梓乡耆会其豫选者甚严王水功林荔堂徐霜
皋之徒仅九人焉尝曰谢皋羽非易及矣然而月泉之
集何其会之滥也得无有妄豫其中者乎惜不起而问
之壬寅之在四也终日鼓琴有仁和令者亦解人也以
虑囚入闻琴声而异之及见其壁上所题诗皆危言叹
曰先生休矣顾左右曰为我具酒馌来既至拉公饮风
波亭上公固辞令曰无伤也是日遂剧饮至漏下相与
卷十四 第 8a 页
赋诗而别是后隔一日必至及公事解遣人谢之竟不
往谒所著有雪交亭集雪交亭者张公肯堂翁洲所寓
树一梅一梨东西相接公爱之取以名其集盖自甲申
十九人以后分年为死节诸公立传而附诗文于末有
敬止录则甬上旧闻也考证最博如黄公林之讹黄姑
林大禹庙之讹谢女庙其后闻性道所改正者皆本之
公有肘柳集乃所作诗文诸种公生于某年某月某日
宜人某氏葬于某乡某原子某孙某其雪交集手稿予
从陆披云先生书库得之而肘柳集亦尚存于家独敬
止录残断不复传公之太夫人黄氏先侍郎外女孙也
往谒所著有雪交亭集雪交亭者张公肯堂翁洲所寓
树一梅一梨东西相接公爱之取以名其集盖自甲申
十九人以后分年为死节诸公立传而附诗文于末有
敬止录则甬上旧闻也考证最博如黄公林之讹黄姑
林大禹庙之讹谢女庙其后闻性道所改正者皆本之
公有肘柳集乃所作诗文诸种公生于某年某月某日
宜人某氏葬于某乡某原子某孙某其雪交集手稿予
从陆披云先生书库得之而肘柳集亦尚存于家独敬
止录残断不复传公之太夫人黄氏先侍郎外女孙也
卷十四 第 8b 页
故高氏于予家为重表而先赠公兄弟以遗民尤相睦
公之卒也墓上之文未傋至是予始为之铭其词曰
墓树垂垂枝指南朱鸟集之声喃喃有书早己出枯函
有铭聊以昭幽潜
公之卒也墓上之文未傋至是予始为之铭其词曰
墓树垂垂枝指南朱鸟集之声喃喃有书早己出枯函
有铭聊以昭幽潜
卷十四 第 9a 页
卷十四 第 10a 页
李驾部墓志铭
李驾部文缵字昭武一字梦公鄞人也学者称为礐樵
先生少以诗古文词受知尊宿天启丁卯年二十一为
叔氏封若先生作寒香阁赋杨高唐南仲见而惊曰轶
齐梁而上矣兼工书画时称三绝钱忠介公起兵诸生
最先从之者先生也授驾部郎疏附奔走其间已而事
去其中之悒悒卒不可化丁亥夏由天台故道入翁洲
因谋从王于闽翁洲诸公方倚先生以中土之事劝其
归于是连染五君子之难方难之初发所获帛书中人
自分必死降臣夫已氏亦思一网尽之赖华公过宜独
李驾部文缵字昭武一字梦公鄞人也学者称为礐樵
先生少以诗古文词受知尊宿天启丁卯年二十一为
叔氏封若先生作寒香阁赋杨高唐南仲见而惊曰轶
齐梁而上矣兼工书画时称三绝钱忠介公起兵诸生
最先从之者先生也授驾部郎疏附奔走其间已而事
去其中之悒悒卒不可化丁亥夏由天台故道入翁洲
因谋从王于闽翁洲诸公方倚先生以中土之事劝其
归于是连染五君子之难方难之初发所获帛书中人
自分必死降臣夫已氏亦思一网尽之赖华公过宜独
卷十四 第 10b 页
承其事而里中义士亦营救大行金帛故五君子外多
得免者然诸公廷讯不能不为逊词以求免而先生独
强项斩斩不挠华公叹曰君故文弱诸生耳不意骨力
若此先生在囚中日与同难杨公圆石分赋雁字诗一
月之中遂成卷帙未几司狱者尽取诸囚分系他所而
独留华公相传以为大吏将独杀华公而释其馀先生
独自请留伴之司狱者大骇乃怵之曰汝不畏死耶先
生笑曰白首同归吾亦何恨适评事倪公端木亦以蓄
发被首下狱三人共一狴户相与歌传奇中木公不肯
屈魔鬼锦缠道诸阕以为笑乐闻者益惊遂伴华公过
得免者然诸公廷讯不能不为逊词以求免而先生独
强项斩斩不挠华公叹曰君故文弱诸生耳不意骨力
若此先生在囚中日与同难杨公圆石分赋雁字诗一
月之中遂成卷帙未几司狱者尽取诸囚分系他所而
独留华公相传以为大吏将独杀华公而释其馀先生
独自请留伴之司狱者大骇乃怵之曰汝不畏死耶先
生笑曰白首同归吾亦何恨适评事倪公端木亦以蓄
发被首下狱三人共一狴户相与歌传奇中木公不肯
屈魔鬼锦缠道诸阕以为笑乐闻者益惊遂伴华公过
卷十四 第 11a 页
冬明年再讯先生再被拷终不屈而华公力辨之乃放
归先生叹曰过宜生我过宜之义我之惭也虽然我不
求生过宜自成其义耳呜呼过宜何曾死我虚生矣已
而杨公圆石亦死先生以其子骝娶其女因抚之追践
囚中之诺也已亥苍水长江之役间道归至天台先生
遇之途中时关津戒严以死士卫之得复入林门乱定
遨游四方以老皆仿谢翱为游录临终其子问遗言命
取纸笔则题曰众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先生学极博
生平露抄雪纂手录至三千馀卷上自星纬律历方舆
礼乐名物以至诗话丛谈无不具依稀宋儒王厚斋之
归先生叹曰过宜生我过宜之义我之惭也虽然我不
求生过宜自成其义耳呜呼过宜何曾死我虚生矣已
而杨公圆石亦死先生以其子骝娶其女因抚之追践
囚中之诺也已亥苍水长江之役间道归至天台先生
遇之途中时关津戒严以死士卫之得复入林门乱定
遨游四方以老皆仿谢翱为游录临终其子问遗言命
取纸笔则题曰众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先生学极博
生平露抄雪纂手录至三千馀卷上自星纬律历方舆
礼乐名物以至诗话丛谈无不具依稀宋儒王厚斋之
卷十四 第 11b 页
风及成公宝慈以戌来鄞先生从之讲学益深造自得
又私淑高忠宪公之学难后入秦尤与李中孚相契晚
年尚作小楷荟萃诸儒言其所著于三礼则有注疏诠
集于易则有舌存于春秋则有鲁书皆不肯苟同宋人
之学其诗古文词曰殖阁草曰跪石吟曰赐隐楼集其
缉孴诸编有三嵏听雪有石臼闲课有鹿溪新语有井
中录今皆散佚少传者惟鹿溪新语存先生之墓在城
东其曾孙某乞铭乃为之词曰
是为五君子之孑遗忼慨对簿而无咿唲天网恢恢以
护周之馀黎
又私淑高忠宪公之学难后入秦尤与李中孚相契晚
年尚作小楷荟萃诸儒言其所著于三礼则有注疏诠
集于易则有舌存于春秋则有鲁书皆不肯苟同宋人
之学其诗古文词曰殖阁草曰跪石吟曰赐隐楼集其
缉孴诸编有三嵏听雪有石臼闲课有鹿溪新语有井
中录今皆散佚少传者惟鹿溪新语存先生之墓在城
东其曾孙某乞铭乃为之词曰
是为五君子之孑遗忼慨对簿而无咿唲天网恢恢以
护周之馀黎
卷十四 第 12a 页
天多老人墓石志
天多老人姓杨氏讳秉纮字祁牧浙之宁波府鄞县人
太仆卿益美曾孙也明杨氏自文懿康简公以来宅望
为鄞第一老人于推官瑶仲兄弟为父行国难时共从
戎江上老人见事不可为不受官及推官兄弟娣姒六
人仗节死而老人以遗民力扶汐社为杨氏宗老老人
最多学读书不徇古人成见尤精考索里中后辈遥望
见老人曳杖来辄杂遝迎之听其谈故国事滔滔汨汨
以为异闻先公尝述老人言初年闻项仲昭误抺艾千
子文不自愧反陷之停科又抑陈大士而进李青妄以
天多老人姓杨氏讳秉纮字祁牧浙之宁波府鄞县人
太仆卿益美曾孙也明杨氏自文懿康简公以来宅望
为鄞第一老人于推官瑶仲兄弟为父行国难时共从
戎江上老人见事不可为不受官及推官兄弟娣姒六
人仗节死而老人以遗民力扶汐社为杨氏宗老老人
最多学读书不徇古人成见尤精考索里中后辈遥望
见老人曳杖来辄杂遝迎之听其谈故国事滔滔汨汨
以为异闻先公尝述老人言初年闻项仲昭误抺艾千
子文不自愧反陷之停科又抑陈大士而进李青妄以
卷十四 第 12b 页
为杨维斗及行赂于嘉定伯再入闱求雪耻而所得又
为陈名夏辄思唾其面及项亡命至慈水匿冯氏园慈
人捽其发投诸水复提而问之曰降贼者汝耶如是者
三而死是生平一快事又言阎古古劝史道邻清君侧
然观其所言兵事尚不足望辛幼安项背即用之亦未
必能扶危疆特其壮志则百死不折当是时老人雒诵
古古劄子如河注海又言近闻澹归晚节稍委蛇诸公
可为我审之如其果耶则其人可绝如其不然莫妄言
盖先公所闻于老人者极多晚年所记秪此然皆榷史
之助也老人自丙戌以后颓然自放所著书甚多其浙
为陈名夏辄思唾其面及项亡命至慈水匿冯氏园慈
人捽其发投诸水复提而问之曰降贼者汝耶如是者
三而死是生平一快事又言阎古古劝史道邻清君侧
然观其所言兵事尚不足望辛幼安项背即用之亦未
必能扶危疆特其壮志则百死不折当是时老人雒诵
古古劄子如河注海又言近闻澹归晚节稍委蛇诸公
可为我审之如其果耶则其人可绝如其不然莫妄言
盖先公所闻于老人者极多晚年所记秪此然皆榷史
之助也老人自丙戌以后颓然自放所著书甚多其浙
卷十四 第 13a 页
江水利考尤关于实用顾早丧其子文麟有孙如童
乌年十四而殇忽忽不自得踰八十更遭大火其书尽
焚偕其老妻匍匐烈𦦨中廑免叹曰我已无国无家今
又无书是天多我也因自号天多老人然神明尚不衰
常言苟得容膝之地衣食粗足自赡平生著述尚可一
一记出适有延之课子者老人以为如愿欣然而往既
适馆设崇筵于绛帐含杯未饮而卒呜呼老人之穷如
此遂无片词只字存于人间然则郑所南之沈井其
亦有见于此而豫裁之耶谢皋羽之殉葬幸免生前而
终忧其不保耶是则大造之酷有不可解者生于某年
乌年十四而殇忽忽不自得踰八十更遭大火其书尽
焚偕其老妻匍匐烈𦦨中廑免叹曰我已无国无家今
又无书是天多我也因自号天多老人然神明尚不衰
常言苟得容膝之地衣食粗足自赡平生著述尚可一
一记出适有延之课子者老人以为如愿欣然而往既
适馆设崇筵于绛帐含杯未饮而卒呜呼老人之穷如
此遂无片词只字存于人间然则郑所南之沈井其
亦有见于此而豫裁之耶谢皋羽之殉葬幸免生前而
终忧其不保耶是则大造之酷有不可解者生于某年
卷十四 第 13b 页
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娶某氏葬于某乡某原
今杨氏宗支衰落甚矣予为老人作志盖先公之意也
其铭曰
世所希天所多书可爇铭不磨
今杨氏宗支衰落甚矣予为老人作志盖先公之意也
其铭曰
世所希天所多书可爇铭不磨
卷十四 第 14a 页
钱东庐徵君墓表
郑高州寒村之殁也谓其子云吾有不了事二其一则
姚江黄先生墓文其一则老友东庐钱丈墓文也岁在
丙辰予为黄先生篹神道碑东庐先生仲子际盛见而
喜曰是足以毕高州之一憾矣惟吾先子之志子其并
为高州毕之予曰诺会连遭先人之变不及为而际盛
卒然其病中尚惓惓以此为属既除丧先生伯子中盛
又以其亡弟之言来速予曷敢辞先生讳廉字稚廉别
号东庐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明山东提学副使启忠
之子副使以讲学名于世世所称清溪先生者也先
郑高州寒村之殁也谓其子云吾有不了事二其一则
姚江黄先生墓文其一则老友东庐钱丈墓文也岁在
丙辰予为黄先生篹神道碑东庐先生仲子际盛见而
喜曰是足以毕高州之一憾矣惟吾先子之志子其并
为高州毕之予曰诺会连遭先人之变不及为而际盛
卒然其病中尚惓惓以此为属既除丧先生伯子中盛
又以其亡弟之言来速予曷敢辞先生讳廉字稚廉别
号东庐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明山东提学副使启忠
之子副使以讲学名于世世所称清溪先生者也先
卷十四 第 14b 页
生少孤副使之卒方三岁其丁国难方四岁当是时先
生之从兄太保忠介公举义已而航海家被籍太恭人
挈先生避兵武林依外家遂从外家之姓为高氏事定
始复姓长而励志读书以名节自任不屑为里巷曲谨
之儒副使之讲学在明儒中为蔡云怡黄海岸朱震青
一派颇参以宗门之旨及姚江黄先生讲学于鄞则申
明蕺山之传钱氏子弟多从之游而先生才气横溢思
为王霸有用之学以见于世故自象数兵法地险无不
推究遥接同甫稼轩一辈其于家学固为转手其于黄
门亦为别派也聊城师相傅公尝欲荐为中书舍人不
生之从兄太保忠介公举义已而航海家被籍太恭人
挈先生避兵武林依外家遂从外家之姓为高氏事定
始复姓长而励志读书以名节自任不屑为里巷曲谨
之儒副使之讲学在明儒中为蔡云怡黄海岸朱震青
一派颇参以宗门之旨及姚江黄先生讲学于鄞则申
明蕺山之传钱氏子弟多从之游而先生才气横溢思
为王霸有用之学以见于世故自象数兵法地险无不
推究遥接同甫稼轩一辈其于家学固为转手其于黄
门亦为别派也聊城师相傅公尝欲荐为中书舍人不
卷十四 第 15a 页
就耿藩之乱和硕康亲王提军至浙邺园李公为制府
邺园固出副使门下延先生问策先生授以秘传火攻
之法皆按壬遁支干行之师遂有功王命叙先生从征
功授官先生以母老固辞不赴邺园亦欲荐之先生中
夜遁去先生豁达伉爽笃于友朋之谊故郑高州寒村
曰管夷吾称鲍叔推财以我为贫吾于东庐见之性介
特姚江黄先生之卒先生素车往吊径哭其墓不见丧
主而返雅称契家子万承勋之才其后忽有不可斥之
甚至而承勋感先生之意愈厚有姊适杭许观察文岐
为子妇观察死难姊寡居无子先生迎养之终身副使
邺园固出副使门下延先生问策先生授以秘传火攻
之法皆按壬遁支干行之师遂有功王命叙先生从征
功授官先生以母老固辞不赴邺园亦欲荐之先生中
夜遁去先生豁达伉爽笃于友朋之谊故郑高州寒村
曰管夷吾称鲍叔推财以我为贫吾于东庐见之性介
特姚江黄先生之卒先生素车往吊径哭其墓不见丧
主而返雅称契家子万承勋之才其后忽有不可斥之
甚至而承勋感先生之意愈厚有姊适杭许观察文岐
为子妇观察死难姊寡居无子先生迎养之终身副使
卷十四 第 15b 页
有妾叶氏随任江西后为尼先生归骨祔葬之盖自明
万历以后东皋钱氏一门奇节伟行靡所不有而先生
当丧乱之后克溯流风独殿一军顾惜其以有用之才
不肯出而施之而隐约于东庐以老先生生于明崇祯
庚辰六月十二日卒于康熙戊寅五月初八日娶陈氏
副使绍英之女继翁氏知县叔朗之女继陈氏经师同
亮先生妹也葬于太白山之吴公岙子三中盛际盛德
盛皆能承其家风际盛先卒女二一适万编修经一适
黄户部廷铭孙男十孙女四所著东庐集若干卷又辑
钱氏诗文在兹集若干卷盖纪善以来之文献也予文
万历以后东皋钱氏一门奇节伟行靡所不有而先生
当丧乱之后克溯流风独殿一军顾惜其以有用之才
不肯出而施之而隐约于东庐以老先生生于明崇祯
庚辰六月十二日卒于康熙戊寅五月初八日娶陈氏
副使绍英之女继翁氏知县叔朗之女继陈氏经师同
亮先生妹也葬于太白山之吴公岙子三中盛际盛德
盛皆能承其家风际盛先卒女二一适万编修经一适
黄户部廷铭孙男十孙女四所著东庐集若干卷又辑
钱氏诗文在兹集若干卷盖纪善以来之文献也予文
卷十四 第 16a 页
于高州无能为役顾以通家子弟之谊颇悉先生之学
术风节是为表
术风节是为表
卷十四 第 16b 页
卷十四 第 16b 页
南岳和尚退翁第二碑
南岳和上退翁者名洪储字继起扬之兴化县人也其
姓李氏早岁出家师事三峰为高弟其后十坐道场而
苏之灵岩最久退翁父嘉兆志士也甲申之变贻书其
子曰吾始祖咎繇为理官子孙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
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贼乃李氏吾忍与贼同姓乎
吾子孙尚复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寒石耻与贼同
姓上书请改理氏嘉兆未之知也而适与之合天下传
为二理退翁虽出家然感其父之大节时时思所以继
之丙戌以后东南之士濡首没顶于焦原相寻无已而
南岳和上退翁者名洪储字继起扬之兴化县人也其
姓李氏早岁出家师事三峰为高弟其后十坐道场而
苏之灵岩最久退翁父嘉兆志士也甲申之变贻书其
子曰吾始祖咎繇为理官子孙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
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贼乃李氏吾忍与贼同姓乎
吾子孙尚复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寒石耻与贼同
姓上书请改理氏嘉兆未之知也而适与之合天下传
为二理退翁虽出家然感其父之大节时时思所以继
之丙戌以后东南之士濡首没顶于焦原相寻无已而
卷十四 第 17a 页
吴中为最冲退翁皆相结纳从之者如市退翁才厚重
不泄其为人排大难最多世不尽知也辛卯竟被连染
诸义士争救之久而得脱好事如故或以前事戒之则
曰吾苟自反无愧即有意外风波久当自定又曰道人
家得力正于不如意中求之又曰使忧患得其宜汤火
亦乐国吴中高士徐枋叹曰是真以忠孝作佛事者也
枋所居涧上草堂正当灵岩之麓生平少所可宁耐寒
饿不肯纳人一丝一粟之馈顾独于退翁有深契自称
白衣弟子退翁时其急而周之无不受尝曰退翁是竺
国中所谓大人者也故仪部郎周之玙亦吴之良也临
不泄其为人排大难最多世不尽知也辛卯竟被连染
诸义士争救之久而得脱好事如故或以前事戒之则
曰吾苟自反无愧即有意外风波久当自定又曰道人
家得力正于不如意中求之又曰使忧患得其宜汤火
亦乐国吴中高士徐枋叹曰是真以忠孝作佛事者也
枋所居涧上草堂正当灵岩之麓生平少所可宁耐寒
饿不肯纳人一丝一粟之馈顾独于退翁有深契自称
白衣弟子退翁时其急而周之无不受尝曰退翁是竺
国中所谓大人者也故仪部郎周之玙亦吴之良也临
卷十四 第 17b 页
终脱然谈笑而逝退翁独沉吟曰是恐非故国遗臣所
宜闻者瞿然禾人吴锄雅有大志一见退翁叹曰军持
中有此老吾辈宁不愧死一日登堂说法忽发问曰今
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众莫敢对退翁潸然而下退
翁既久居吴明发之慕老而不衰乃筑报慈堂于尧峰
以祀其父同人为上私谥曰孝敏晚以南狱之请主讲
福严寺吴人惟恐失之复迎以归壬子卒于灵岩年六
十九其出家年四十所著有灵岩树泉集孝经笺说退
翁之在沙门闳畅宗风笃好人物大类三峰海内皆能
道之而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观其每年三月
宜闻者瞿然禾人吴锄雅有大志一见退翁叹曰军持
中有此老吾辈宁不愧死一日登堂说法忽发问曰今
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众莫敢对退翁潸然而下退
翁既久居吴明发之慕老而不衰乃筑报慈堂于尧峰
以祀其父同人为上私谥曰孝敏晚以南狱之请主讲
福严寺吴人惟恐失之复迎以归壬子卒于灵岩年六
十九其出家年四十所著有灵岩树泉集孝经笺说退
翁之在沙门闳畅宗风笃好人物大类三峰海内皆能
道之而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观其每年三月
卷十四 第 18a 页
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挥涕二十八年如一日是何为
者年来灵岩香火日微吾友长洲陆锡畴每为予叹之
因请重为之碑以表其塔文献脱落弗能详然略为言
其大节则琐屑可置也易姓之交诸遗民多隐于浮屠
其人不肯以浮屠自待宜也退翁本国难以前之浮屠
而耿耿别有至性遂为浮屠中之遗民以收拾残山剩
水之局不亦奇乎故予之为斯文也不言退翁之禅而
言其大节仍附之诸遗民之后以为足比宋之杲公殆
庶几焉退翁法嗣满天下而最贤者曰故大学士嘉鱼
熊公开元从亡不遂自蛮中归闻退翁名往依之为执
者年来灵岩香火日微吾友长洲陆锡畴每为予叹之
因请重为之碑以表其塔文献脱落弗能详然略为言
其大节则琐屑可置也易姓之交诸遗民多隐于浮屠
其人不肯以浮屠自待宜也退翁本国难以前之浮屠
而耿耿别有至性遂为浮屠中之遗民以收拾残山剩
水之局不亦奇乎故予之为斯文也不言退翁之禅而
言其大节仍附之诸遗民之后以为足比宋之杲公殆
庶几焉退翁法嗣满天下而最贤者曰故大学士嘉鱼
熊公开元从亡不遂自蛮中归闻退翁名往依之为执
卷十四 第 18b 页
㸑退翁一见曰是非常人也既而有识之者曰是熊公
也其后居华山名正志曰故监司宣城沈公寿岳子麟
生监司死节深抱王裒之痛依退翁说法其后居姚江
名大瓠曰归安故诸生董说经学极博隐居浔溪辛卯
之难寺中星散说独负书杖策入山以是尤为时所重
其后居尧峰名南潜
鲒埼亭集卷第十四终
也其后居华山名正志曰故监司宣城沈公寿岳子麟
生监司死节深抱王裒之痛依退翁说法其后居姚江
名大瓠曰归安故诸生董说经学极博隐居浔溪辛卯
之难寺中星散说独负书杖策入山以是尤为时所重
其后居尧峰名南潜
鲒埼亭集卷第十四终
卷十四 第 19a 页
卷十四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四
鄞 全祖望 绍表
祠堂碑
淳熙四先生祠堂碑文
吾乡远在海隅隋唐以前儒林阙略有宋奎娄告瑞大
儒之教遍天下吾乡翁南仲始从胡安定游高抑崇赵
庇民童持之从杨文靖游沈公权从焦公路游四明之
得登学录者自此日多然其道犹未大也淳熙四先生
者出大昌圣学于句馀閒其道会通于朱子张子吕子
而归宿于陆子四明后进之士方得瞭然于天人性命
鄞 全祖望 绍表
祠堂碑
淳熙四先生祠堂碑文
吾乡远在海隅隋唐以前儒林阙略有宋奎娄告瑞大
儒之教遍天下吾乡翁南仲始从胡安定游高抑崇赵
庇民童持之从杨文靖游沈公权从焦公路游四明之
得登学录者自此日多然其道犹未大也淳熙四先生
者出大昌圣学于句馀閒其道会通于朱子张子吕子
而归宿于陆子四明后进之士方得瞭然于天人性命
卷十四 第 1b 页
之旨四先生之为海邦开群蒙者其功为何如哉四先
生立身居官大节岿然如峨眉天半固无庸以多述惟
自后世纷纶于德性问学之门户而所以论四先生者
并失之虽然是乃世人不读书之故耳予尝观朱子之
学出于龟山其教人以穷理为始事积集义理久当自
然有得至其以所闻所知必能见诸施行乃不为玩物
丧志是即陆子践履之说也陆子之学近于上蔡(此语/本之)
(黄氏/日钞)其教人以发明本心为始事此心有主然后可以
应天地万物之变至其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是即朱
子讲明之说也斯盖其从入之途各有所重至于圣学
生立身居官大节岿然如峨眉天半固无庸以多述惟
自后世纷纶于德性问学之门户而所以论四先生者
并失之虽然是乃世人不读书之故耳予尝观朱子之
学出于龟山其教人以穷理为始事积集义理久当自
然有得至其以所闻所知必能见诸施行乃不为玩物
丧志是即陆子践履之说也陆子之学近于上蔡(此语/本之)
(黄氏/日钞)其教人以发明本心为始事此心有主然后可以
应天地万物之变至其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是即朱
子讲明之说也斯盖其从入之途各有所重至于圣学
卷十四 第 2a 页
之全则未尝得其一而遗其一也是故中原文献之传
聚于金华而博杂之病朱子尝以之戒大愚则诋穷理
为支离之末学者陋矣以读书为充塞仁义之阶陆子
辄咎显道之失言则诋发明本心为顿悟之禅宗者过
矣夫读书穷理必其中有主宰而后不惑固非可徒以
泛滥为事故陆子教人以明其本心在经则本于孟子
扩充四端之教同时则正与南轩察端倪之说相合(此/语)
(见朱子/语录)心明则本立而涵养省察之功于是有施行之
地原非若言顿悟者所云百斤担子一齐落地者也是
以广平兄弟骤有所省而广平曰学非可以一蹴而至
聚于金华而博杂之病朱子尝以之戒大愚则诋穷理
为支离之末学者陋矣以读书为充塞仁义之阶陆子
辄咎显道之失言则诋发明本心为顿悟之禅宗者过
矣夫读书穷理必其中有主宰而后不惑固非可徒以
泛滥为事故陆子教人以明其本心在经则本于孟子
扩充四端之教同时则正与南轩察端倪之说相合(此/语)
(见朱子/语录)心明则本立而涵养省察之功于是有施行之
地原非若言顿悟者所云百斤担子一齐落地者也是
以广平兄弟骤有所省而广平曰学非可以一蹴而至
卷十四 第 2b 页
也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其亦可以弗畔矣则广平方且
以顿悟戒学者定川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闻过自
讼不敢苟安其刻厉如此乃由艰苦而成者慈湖斋明
严恪非礼不动生平未尝作一草字固非恃扇讼一悟
以为究竟也絜斋教人以自得而谓吾心与天地相似
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其全功可知矣(四先生中/慈湖稍近)
(顿悟特其立言之偏至其制行/则大醇当略其言而观其行)世之学者未尝窥见前
辈之根柢即其流传之失实者妄施议论其恶乎可朱
子谓浙东学者皆有为已之功持守过人而微嫌其读
书穷理有未备其实不然慈湖于诸经皆有所著垂老
以顿悟戒学者定川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闻过自
讼不敢苟安其刻厉如此乃由艰苦而成者慈湖斋明
严恪非礼不动生平未尝作一草字固非恃扇讼一悟
以为究竟也絜斋教人以自得而谓吾心与天地相似
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其全功可知矣(四先生中/慈湖稍近)
(顿悟特其立言之偏至其制行/则大醇当略其言而观其行)世之学者未尝窥见前
辈之根柢即其流传之失实者妄施议论其恶乎可朱
子谓浙东学者皆有为已之功持守过人而微嫌其读
书穷理有未备其实不然慈湖于诸经皆有所著垂老
卷十四 第 3a 页
更欲修群书以屏邪说而未就絜斋谓为学当通知古
今学者但慕高远不览古今最为害事广平经术深于
诗礼而尤为吾乡说诗大宗定川与东莱兄弟极辨古
今闳览博考晚年虽病中不废观书是四先生皆以持
守为本而从事于择识以辅之其致功之次第历然可
考也总之古人为学其途径所发轫或不能尽同然究
竟则必无相背而驰者朱子尝自言目前为学缓于反
已反以文字夺其精神其惟恐流于口耳之弊如此所
以不堕于支离也四明之学正不敢于方寸澄然之后
怠其致知格物之务此所以不流于顿悟也然则其殊
今学者但慕高远不览古今最为害事广平经术深于
诗礼而尤为吾乡说诗大宗定川与东莱兄弟极辨古
今闳览博考晚年虽病中不废观书是四先生皆以持
守为本而从事于择识以辅之其致功之次第历然可
考也总之古人为学其途径所发轫或不能尽同然究
竟则必无相背而驰者朱子尝自言目前为学缓于反
已反以文字夺其精神其惟恐流于口耳之弊如此所
以不堕于支离也四明之学正不敢于方寸澄然之后
怠其致知格物之务此所以不流于顿悟也然则其殊
卷十四 第 3b 页
途而同归者总所以求至于圣人而已吾乡湖上旧有
四先生祠明嘉靖中所立也予尝偕同学诸公舍奠其
中而为讲会焉薛学使方山旧有碑其文未足以发乃
更勒石以记之
四先生祠堂碑阴文
尝读宋史于陆子传中祇推四先生能传其学而凡槐
堂之子弟不豫以四先生能得陆子之学统也顾四先
生皆导源于家学其积力已非一日及一见陆子即达
其高明广大之境相与神契而无閒閒尝考之慈湖之
父通奉公(讳庭/显)以处士为后进师广平尝自序其学曰
四先生祠明嘉靖中所立也予尝偕同学诸公舍奠其
中而为讲会焉薛学使方山旧有碑其文未足以发乃
更勒石以记之
四先生祠堂碑阴文
尝读宋史于陆子传中祇推四先生能传其学而凡槐
堂之子弟不豫以四先生能得陆子之学统也顾四先
生皆导源于家学其积力已非一日及一见陆子即达
其高明广大之境相与神契而无閒閒尝考之慈湖之
父通奉公(讳庭/显)以处士为后进师广平尝自序其学曰
卷十四 第 4a 页
南轩开端象山洗涤老杨先生琢磨老杨先生即通奉
也广平尝切磋于晦翁讲贯文献于东莱而自序不及
焉直以通奉鼎足张陆则其学可知矣陆子铭通奉墓
亦云年在耄耋而学日进当今所识杨公一人而已融
堂谓通奉与物最恕一言之善樵牧吾师省过最严毫
发不宥至于泣下是慈湖过庭之教所自出也定川之
父签判公(讳/铢)学于焦先生公路以传程氏之学史忠定
王称其忠信质直容止庄敬衣冠端严造次必稽孔孟
之言是是非非无曲从苟止孝修于家行尊于乡面箴
人失退无后言其高弟舒烈作行状谓签判之事焦先
也广平尝切磋于晦翁讲贯文献于东莱而自序不及
焉直以通奉鼎足张陆则其学可知矣陆子铭通奉墓
亦云年在耄耋而学日进当今所识杨公一人而已融
堂谓通奉与物最恕一言之善樵牧吾师省过最严毫
发不宥至于泣下是慈湖过庭之教所自出也定川之
父签判公(讳/铢)学于焦先生公路以传程氏之学史忠定
王称其忠信质直容止庄敬衣冠端严造次必稽孔孟
之言是是非非无曲从苟止孝修于家行尊于乡面箴
人失退无后言其高弟舒烈作行状谓签判之事焦先
卷十四 第 4b 页
生极恭其后诸生所以事签判一如之虽已极贵然莫
敢隳签判家法是定川过庭之教所自出也广平之父
通直公(讳/黻)最与童公持之讲学相睦陆子铭其墓谓其
温恭足以警傲惰之习粹和足以消鄙吝之心盖亦学
有原本者童公故龟山弟子也遂为广平妇翁絜斋之
父通议公(讳/文)予曾见其瓮牗閒评一书特说部耳至其
折节忘年问道于定川因使絜斋严事之则知其从事
于躬行之实非徒洽闻者流也然则四先生自其始志
学之时已早得门内之圭臬而由之况又亲师取友遍
讲习于乾淳诸大儒而去短集长积有层累及其抠衣
敢隳签判家法是定川过庭之教所自出也广平之父
通直公(讳/黻)最与童公持之讲学相睦陆子铭其墓谓其
温恭足以警傲惰之习粹和足以消鄙吝之心盖亦学
有原本者童公故龟山弟子也遂为广平妇翁絜斋之
父通议公(讳/文)予曾见其瓮牗閒评一书特说部耳至其
折节忘年问道于定川因使絜斋严事之则知其从事
于躬行之实非徒洽闻者流也然则四先生自其始志
学之时已早得门内之圭臬而由之况又亲师取友遍
讲习于乾淳诸大儒而去短集长积有层累及其抠衣
卷十四 第 5a 页
陆子之门遂登首座固其所也夫师明道兄弟者必推
本于大中论康节者上及古叟宗建安者不遗韦斋则
四先生之所自出可以置之不问乎爰语同学诸生令
别治栗主于后堂而祀之而稍为捃摭其言行之大略
镌之碑文之阴使后之人有考焉
巾子山张太傅祠堂碑
厓山三大忠臣祠倡议于罗一峰成于陈白沙而任之
者陶自强也吾乡候涛山东巾子山为当时张太傅自
临安入海驻营之地而未有祠并志乘亦不载其事何
其阙也况太傅之在是山非偶一驻营于此漫不足为
本于大中论康节者上及古叟宗建安者不遗韦斋则
四先生之所自出可以置之不问乎爰语同学诸生令
别治栗主于后堂而祀之而稍为捃摭其言行之大略
镌之碑文之阴使后之人有考焉
巾子山张太傅祠堂碑
厓山三大忠臣祠倡议于罗一峰成于陈白沙而任之
者陶自强也吾乡候涛山东巾子山为当时张太傅自
临安入海驻营之地而未有祠并志乘亦不载其事何
其阙也况太傅之在是山非偶一驻营于此漫不足为
卷十四 第 5b 页
轻重者比范文虎以伯颜军至皋亭山太傅请移三宫
入海而与文丞相合背城一战陈丞相以议和阻之太
傅遂提兵东渡由庆元抵昌国营于是山其意盖已办
闽广再造一局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卞彪故
降将太傅以为反正而来从巳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
彪从容致国英旨太傅大怒断其舌磔之山中军士感
愤泣下誓共求宗室以谋恢复于是太傅探得杨驸马
以二王至温陈丞相出会之陆侍郎苏统制俱赴之遂
出蛟关沿海入觐共豫定策事而二王之局以成文丞
相指南录虽于太傅不尽谐然于闽广再造则以为太
入海而与文丞相合背城一战陈丞相以议和阻之太
傅遂提兵东渡由庆元抵昌国营于是山其意盖已办
闽广再造一局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卞彪故
降将太傅以为反正而来从巳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
彪从容致国英旨太傅大怒断其舌磔之山中军士感
愤泣下誓共求宗室以谋恢复于是太傅探得杨驸马
以二王至温陈丞相出会之陆侍郎苏统制俱赴之遂
出蛟关沿海入觐共豫定策事而二王之局以成文丞
相指南录虽于太傅不尽谐然于闽广再造则以为太
卷十四 第 6a 页
傅一人之功盖陈陆诸公虽素秉忠赤而非太傅以宿
将重兵握其枢则其事不可集顾太傅之所以鼓三军
之气而扶九鼎之丝者莫过于巾子山之一磔能使皭
火重照死灰复然当是时赵孟传以宗室子举庆元献
册籍句馀城郭黯然无色岂知金鳌背上尚有人焉大
声一呼白虹贯日是丹山赤水所以洒辱而二王一线
得延之自也而袁清容纂延祐志以其父为元之降臣
于太傅之遗踪略焉至今未有及之者谬矣呜呼国家
不能长存而不亡忠臣志士成者一而败者九顾其所
以长存而不败者此配义与道之气塞乎天地之閒太
将重兵握其枢则其事不可集顾太傅之所以鼓三军
之气而扶九鼎之丝者莫过于巾子山之一磔能使皭
火重照死灰复然当是时赵孟传以宗室子举庆元献
册籍句馀城郭黯然无色岂知金鳌背上尚有人焉大
声一呼白虹贯日是丹山赤水所以洒辱而二王一线
得延之自也而袁清容纂延祐志以其父为元之降臣
于太傅之遗踪略焉至今未有及之者谬矣呜呼国家
不能长存而不亡忠臣志士成者一而败者九顾其所
以长存而不败者此配义与道之气塞乎天地之閒太
卷十四 第 6b 页
傅之精魂如行地之水无所不至而况厓山宫阙与是
山堑寨尤其神明之所惓惓者乎予乃与蛟关父老议
立祠以祀之而勒文于石巾子山者与候涛山对双阙
如门障蔽洪涛其下有洗马池宋高宗航海时多葬侍
卫军卒于此者也其铭曰
桓桓太傅来自临安兮手磔降人投之蛟关兮展转东
瓯逐日维艰兮侯官一隅扶坠天兮踉跄东港而浅湾
兮崎岖谢峡而碙川分沉香千两焚厓山兮平章港口
瓣香残兮赤坎之村埋血殷兮忠魂骑鲸任往还兮时
来此閒闻长叹兮卞彪之骨化为老鳏兮春网登之荐
山堑寨尤其神明之所惓惓者乎予乃与蛟关父老议
立祠以祀之而勒文于石巾子山者与候涛山对双阙
如门障蔽洪涛其下有洗马池宋高宗航海时多葬侍
卫军卒于此者也其铭曰
桓桓太傅来自临安兮手磔降人投之蛟关兮展转东
瓯逐日维艰兮侯官一隅扶坠天兮踉跄东港而浅湾
兮崎岖谢峡而碙川分沉香千两焚厓山兮平章港口
瓣香残兮赤坎之村埋血殷兮忠魂骑鲸任往还兮时
来此閒闻长叹兮卞彪之骨化为老鳏兮春网登之荐
卷十四 第 7a 页
豆笾兮
谢高士祠堂碑
四明洞天之胜自谢高士遗尘著而山中未有遗尘瓣
香之地南宋时史丞相直翁归老湖上营真隐观于竹
洲即摹九题之胜于观中而请御书洞天之额以宠之
乃特立遗尘之祠遗尘未尝居湖上然既摹九题则祠
之亦所不容已者也四明东七十峰之脉散布于城外
而实以湖上为壑飞泉伏流俱归于此澄波凝碧遥接
蔚蓝之山色以相茹吐遗尘有知其亦顾而乐之矣顾
自真隐观既圯而祠亦废志乘中皆莫能详其事何其
谢高士祠堂碑
四明洞天之胜自谢高士遗尘著而山中未有遗尘瓣
香之地南宋时史丞相直翁归老湖上营真隐观于竹
洲即摹九题之胜于观中而请御书洞天之额以宠之
乃特立遗尘之祠遗尘未尝居湖上然既摹九题则祠
之亦所不容已者也四明东七十峰之脉散布于城外
而实以湖上为壑飞泉伏流俱归于此澄波凝碧遥接
蔚蓝之山色以相茹吐遗尘有知其亦顾而乐之矣顾
自真隐观既圯而祠亦废志乘中皆莫能详其事何其
卷十四 第 7b 页
漏也予读直翁集始得其槩惟竹洲之归于先宫詹公
尝欲复九题之胜而不克易主之后遂为菜园今竹洲
复归于予予之力不特不足望直翁并不足望先宫詹
公而欲以惭振之乃先为小屋三閒以奉遗尘盖祠存
而九题之胜可溯也夫遗尘固世外寂寞人也以直翁
之平泉而为之祠广厦高轩朱帘翠幕或未必当山泽
臞之意今以予之穷撷荇菨荐昌阳反足增湖上一佳
话也予读宋人张武子郑中卿九题之作以及放翁四
明洞天诗皆与直翁唱酬而成乃湖上之掌故非真四
明山中之景也近修四明山志者不加考證牵连混入
尝欲复九题之胜而不克易主之后遂为菜园今竹洲
复归于予予之力不特不足望直翁并不足望先宫詹
公而欲以惭振之乃先为小屋三閒以奉遗尘盖祠存
而九题之胜可溯也夫遗尘固世外寂寞人也以直翁
之平泉而为之祠广厦高轩朱帘翠幕或未必当山泽
臞之意今以予之穷撷荇菨荐昌阳反足增湖上一佳
话也予读宋人张武子郑中卿九题之作以及放翁四
明洞天诗皆与直翁唱酬而成乃湖上之掌故非真四
明山中之景也近修四明山志者不加考證牵连混入
卷十四 第 8a 页
(山志载直翁青棂之作/而又讹其名为史洸)山灵贻笑至今齿冷尝欲别辑
竹洲真隐观志以记湖上洞天之颠末而未果也故因
祠碣而并及之
闻尚书祠碑
明故吏部尚书闻庄简公以减广德湖田之税湖民德
而祀之其祠盖与副使陈公之祀同时而起呜呼湖田
之厉起于楼异甚于仇悆今湖上尚有楼太师丰惠庙
而悆亦得食于学宫果尔则闻陈之祠不必立也尚书
生平颇不为吾乡士论所重几几与慈水赵尚书并称
以为严氏之私人至今虽三尺童子皆能道之予尝考
竹洲真隐观志以记湖上洞天之颠末而未果也故因
祠碣而并及之
闻尚书祠碑
明故吏部尚书闻庄简公以减广德湖田之税湖民德
而祀之其祠盖与副使陈公之祀同时而起呜呼湖田
之厉起于楼异甚于仇悆今湖上尚有楼太师丰惠庙
而悆亦得食于学宫果尔则闻陈之祠不必立也尚书
生平颇不为吾乡士论所重几几与慈水赵尚书并称
以为严氏之私人至今虽三尺童子皆能道之予尝考
卷十四 第 8b 页
之明世庙实录旁稽野乘则固有不尽然者尚书在朝
时不能廷争其咎固无可辞而谓其阿附屈节如慈水
则无之至实录且言尚书于严氏继多龃龉以此卒去
其位然则尚书特不能挺身与严氏抗而固多不遂其
意者非果俯首其门下者也而里社流传遂多已甚之
词论世者不可无以别白之同时吾乡大老祇张文定
公与先侍郎可无疑议屠简肃而下如东沙如东明皆
不能无濡足于严氏以君子守身之义言之均当引咎
无辞而尚书蒙谤独甚其亦不幸也夫虽然尚书之于
乡里能减徵以舒困以视仇悆之但知加税以媚国而
时不能廷争其咎固无可辞而谓其阿附屈节如慈水
则无之至实录且言尚书于严氏继多龃龉以此卒去
其位然则尚书特不能挺身与严氏抗而固多不遂其
意者非果俯首其门下者也而里社流传遂多已甚之
词论世者不可无以别白之同时吾乡大老祇张文定
公与先侍郎可无疑议屠简肃而下如东沙如东明皆
不能无濡足于严氏以君子守身之义言之均当引咎
无辞而尚书蒙谤独甚其亦不幸也夫虽然尚书之于
乡里能减徵以舒困以视仇悆之但知加税以媚国而
卷十四 第 9a 页
不顾民患者则天渊矣西成报蜡尚书之祀当与白鹤
诸公同为湖上笃祜是不可谓非明德之馨也先宫詹
当日尝为尚书清神道之荒芜予之为此碑也固不敢
有溢词然于尚书之定论窃自以为得之
旌忠祠碑
世祖章皇帝定鼎褒恤前明甲申殉难文臣十有九人
浙中得其六而吾乡陈恭洁公其一也礼臣遵奉
明旨各建祠于其里春秋祀祭特拨地七十亩赡之于
是有司即公之别业旧所称娑罗园者为祠以时夫人
祔而丽牲之石至今未备予自髫年拜谒祠下其后奔
诸公同为湖上笃祜是不可谓非明德之馨也先宫詹
当日尝为尚书清神道之荒芜予之为此碑也固不敢
有溢词然于尚书之定论窃自以为得之
旌忠祠碑
世祖章皇帝定鼎褒恤前明甲申殉难文臣十有九人
浙中得其六而吾乡陈恭洁公其一也礼臣遵奉
明旨各建祠于其里春秋祀祭特拨地七十亩赡之于
是有司即公之别业旧所称娑罗园者为祠以时夫人
祔而丽牲之石至今未备予自髫年拜谒祠下其后奔
卷十四 第 9b 页
走风尘久未过之会罢官归诸陈多以碑铭见属又恶
敢辞陈氏为宋元祐党人文介公裔衣冠极盛其最著
者四传而为文定公槩又数传而为大儒习庵先生埙
至明而为漕运侍郎濂至明亡而公出焉甬上世家之
盛所未有也公生平颠末已见于明史传中予不复述
董户部守谕哭公之诗曰惟其不好名杀身乃独真旨
哉言也不特可以知公投缳之心事并可以尽公历官
之心事者也三垣笔记言公自川中反命归里将赴京
夜梦抠衣于文山祠下文山趋而掖之曰公乃我辈中
人也邀之同坐公不敢当文山固掖之醒而以为异事
敢辞陈氏为宋元祐党人文介公裔衣冠极盛其最著
者四传而为文定公槩又数传而为大儒习庵先生埙
至明而为漕运侍郎濂至明亡而公出焉甬上世家之
盛所未有也公生平颠末已见于明史传中予不复述
董户部守谕哭公之诗曰惟其不好名杀身乃独真旨
哉言也不特可以知公投缳之心事并可以尽公历官
之心事者也三垣笔记言公自川中反命归里将赴京
夜梦抠衣于文山祠下文山趋而掖之曰公乃我辈中
人也邀之同坐公不敢当文山固掖之醒而以为异事
卷十四 第 10a 页
时国事巳不支公戒行有日忽延画师写真容峨冠褒
衣客或问之曰何匆匆中作此公叹曰是叱驭而行之
日也生还其可望耶盖公已知庙社之必亡成仁取义
素定胸中故志壹动气而文山之精爽临之其时同难
吴太常公磊斋亦尝梦中闻蕺山刘公为诵文山零丁
诗句卒成先兆而公则更亲接之是又何须太人之占
而后了然哉公之遗文乱后尽失林高士荔堂求得其
滇中草一卷盖司理任中所为也忠臣固不必以文传
而滇中之一峰一洞公品题之殆遍又何其多情也今
祠中之蔚然而秀者乃公平日觞咏优游重之以
衣客或问之曰何匆匆中作此公叹曰是叱驭而行之
日也生还其可望耶盖公已知庙社之必亡成仁取义
素定胸中故志壹动气而文山之精爽临之其时同难
吴太常公磊斋亦尝梦中闻蕺山刘公为诵文山零丁
诗句卒成先兆而公则更亲接之是又何须太人之占
而后了然哉公之遗文乱后尽失林高士荔堂求得其
滇中草一卷盖司理任中所为也忠臣固不必以文传
而滇中之一峰一洞公品题之殆遍又何其多情也今
祠中之蔚然而秀者乃公平日觞咏优游重之以
卷十四 第 10b 页
圣朝之大典虽桥山碧血左右龙髯而枌社所在岂遽
忘情陟降之灵陈氏子孙其敬之哉
王节悯公祠堂碑
王节悯公祠祀旧肖像于荆公重恩阁及天封寺予谓
是以寄公草草将事也乃议为别立祠于湖上而附以
公子驾部之栻呜呼节悯父子再世死国世所稀也其
再世知吾鄞县而死国则世尤稀然节悯之死褒崇荐
至而驾部之死则世多讳言之者愚窃以为不然夫死
忠一也节悯死于甲申则以为忠而恤之驾部死于丙
戌宁竟以为逆而弃之说者以为节悯死于闯贼而
忘情陟降之灵陈氏子孙其敬之哉
王节悯公祠堂碑
王节悯公祠祀旧肖像于荆公重恩阁及天封寺予谓
是以寄公草草将事也乃议为别立祠于湖上而附以
公子驾部之栻呜呼节悯父子再世死国世所稀也其
再世知吾鄞县而死国则世尤稀然节悯之死褒崇荐
至而驾部之死则世多讳言之者愚窃以为不然夫死
忠一也节悯死于甲申则以为忠而恤之驾部死于丙
戌宁竟以为逆而弃之说者以为节悯死于闯贼而
卷十四 第 11a 页
圣朝逐贼即加恩于死节诸公则驾部之抗命为过是
又非也夫所以加恩于异代死节之臣者以教忠耳是
驾部必不负故国而后不负其父必不负其父而后不
负
圣朝盖节悯得驾部而其被恤愈无愧然则其附祀也
亦何嫌疑之有驾部讳之栻字瞻卿节悯公次子也少
随侍在吾乡节悯最爱士凡鄞人之秀者咸出入其门
驾部多与之厚故白下不守驾部东走来鄞截江之役
监国令以墨衰任车驾主事知鄞县事其制词曰以汝
父之遗爱望厥子之世忠驾部哭而受命已而见江上
又非也夫所以加恩于异代死节之臣者以教忠耳是
驾部必不负故国而后不负其父必不负其父而后不
负
圣朝盖节悯得驾部而其被恤愈无愧然则其附祀也
亦何嫌疑之有驾部讳之栻字瞻卿节悯公次子也少
随侍在吾乡节悯最爱士凡鄞人之秀者咸出入其门
驾部多与之厚故白下不守驾部东走来鄞截江之役
监国令以墨衰任车驾主事知鄞县事其制词曰以汝
父之遗爱望厥子之世忠驾部哭而受命已而见江上
卷十四 第 11b 页
事不可为辞去入闽闽人仍令管车驾事而闽事亦坏
复返鄞阁部朱公守金华以檄招驾部乃为之练兵于
武义兵败入山中谋再举被执死之驾部之在吾乡五
日京兆耳然吾乡以节悯之故甚爱戴之闻其死也皆
泣下每祭节悯必以驾部配其后耆老渐丧始阙其礼
而并知其事者稀矣呜呼碧梧翠竹乃与甘棠之爱并
成故国之乔木节悯之泽为何如哉伏念
圣朝之脩明史自丙戌以前死者皆得录则驾部固应
登于节悯附传又何害于附祀节悯之事已备详于明
史故不纪但纪驾部事以补史阙
复返鄞阁部朱公守金华以檄招驾部乃为之练兵于
武义兵败入山中谋再举被执死之驾部之在吾乡五
日京兆耳然吾乡以节悯之故甚爱戴之闻其死也皆
泣下每祭节悯必以驾部配其后耆老渐丧始阙其礼
而并知其事者稀矣呜呼碧梧翠竹乃与甘棠之爱并
成故国之乔木节悯之泽为何如哉伏念
圣朝之脩明史自丙戌以前死者皆得录则驾部固应
登于节悯附传又何害于附祀节悯之事已备详于明
史故不纪但纪驾部事以补史阙
卷十四 第 12a 页
尚书前浙东兵道同安卢公祠堂碑文
明故兵部尚书督师同安卢公讳若腾字牧舟尝持节
巡守浙东兵备驻节吾乡迁去需次次年而北都亡南
都命以都御史抚凤阳未行南都又亡闽中晋独座逾
年又亡公飘泊天末以一旅思维国祚卒死绝域天之
所废莫能兴也公家闽中之同安而二十年栖海上邱
园咫尺掉头不顾深入东宁几如陈宜中之死暹罗蔡
子英之投漠北故乡坟墓且如此况吾乡特其幕府所
在能必其魂魄系之也哉虽然忠义之神明固如地中
之水无往不彻者也而况吾乡之遗爱尤有不可泯者
明故兵部尚书督师同安卢公讳若腾字牧舟尝持节
巡守浙东兵备驻节吾乡迁去需次次年而北都亡南
都命以都御史抚凤阳未行南都又亡闽中晋独座逾
年又亡公飘泊天末以一旅思维国祚卒死绝域天之
所废莫能兴也公家闽中之同安而二十年栖海上邱
园咫尺掉头不顾深入东宁几如陈宜中之死暹罗蔡
子英之投漠北故乡坟墓且如此况吾乡特其幕府所
在能必其魂魄系之也哉虽然忠义之神明固如地中
之水无往不彻者也而况吾乡之遗爱尤有不可泯者
卷十四 第 12b 页
公驻宁时以天下方乱练兵无虚日已而有雪窦山贼
私署年号潜谋引东阳作乱之徒乘机窃发公不大声
色授方略于陆太守自岳而定之故婺中涂炭而甬上
晏然其抚循罢民尤为笃摰稍暇则与士子雅歌投壶
论文讲业迄今百年浙东人思之不能忘而吾乡尤甚
初合祀于蔡观察报恩祠中寻卜专祠奉之方公以思
文之命抚军永嘉甫至而事势已瓦解徘徊镇下关尝
浮海至翁洲因閒行入大兰诸山寨吾乡父老壶浆上
谒公垂涕而遣之及海上之局同袍泽者吾乡巨公最
盛阁部则钱公止亭沈公彤庵列卿则冯公簟溪张公
私署年号潜谋引东阳作乱之徒乘机窃发公不大声
色授方略于陆太守自岳而定之故婺中涂炭而甬上
晏然其抚循罢民尤为笃摰稍暇则与士子雅歌投壶
论文讲业迄今百年浙东人思之不能忘而吾乡尤甚
初合祀于蔡观察报恩祠中寻卜专祠奉之方公以思
文之命抚军永嘉甫至而事势已瓦解徘徊镇下关尝
浮海至翁洲因閒行入大兰诸山寨吾乡父老壶浆上
谒公垂涕而遣之及海上之局同袍泽者吾乡巨公最
盛阁部则钱公止亭沈公彤庵列卿则冯公簟溪张公
卷十四 第 13a 页
苍水陈公逋庵台省则董公幼安纪公衷文皆以中流
击楫之踪与公最睦诸公沦丧殆尽晚岁独与苍水同
事最久尝见林门有閒使至寄声问曰贺监湖边棠树
生意得无尽乎然则甬上之为桐乡固公身后之所勿
谖也呜呼公膺六纛之任盖在国事既去之后虽丹心
耿耿九死不移更无可为前此一试于吾乡者不足展
其底蕴也而已足垂百世之去思故曰亡国之际不可
谓无人也明史开局以来忌讳沉沦渐无能言公之大
节者聊因祠记而发之
翁洲刘将军祠堂碑
击楫之踪与公最睦诸公沦丧殆尽晚岁独与苍水同
事最久尝见林门有閒使至寄声问曰贺监湖边棠树
生意得无尽乎然则甬上之为桐乡固公身后之所勿
谖也呜呼公膺六纛之任盖在国事既去之后虽丹心
耿耿九死不移更无可为前此一试于吾乡者不足展
其底蕴也而已足垂百世之去思故曰亡国之际不可
谓无人也明史开局以来忌讳沉沦渐无能言公之大
节者聊因祠记而发之
翁洲刘将军祠堂碑
卷十四 第 13b 页
大兵之下江南也望风而靡所向几不血刃其最难下
者江西之赣州江南之江阴泾县吾乡之翁洲即 大
兵亦皆以为出于意外赣州以杨万二督师联络诸省
援兵犹足以支久江阴泾县则难矣然尚与江湖声息
相近也岂若吾翁洲之弹九绝岛哉然而残明一线实
寄于此其关系至与厓山等斯亦奇矣翁洲文武死事
诸公极多可考者二十七人而城守之力则刘公世勋
一人任之为尤烈初 大兵之分道下也定西侯张名
振以蛟关天险数舟扼之即不得渡故令荡吴伯阮进
邀击于大洋以将军城守而自奉王扬声捣松江以牵
者江西之赣州江南之江阴泾县吾乡之翁洲即 大
兵亦皆以为出于意外赣州以杨万二督师联络诸省
援兵犹足以支久江阴泾县则难矣然尚与江湖声息
相近也岂若吾翁洲之弹九绝岛哉然而残明一线实
寄于此其关系至与厓山等斯亦奇矣翁洲文武死事
诸公极多可考者二十七人而城守之力则刘公世勋
一人任之为尤烈初 大兵之分道下也定西侯张名
振以蛟关天险数舟扼之即不得渡故令荡吴伯阮进
邀击于大洋以将军城守而自奉王扬声捣松江以牵
卷十四 第 14a 页
制之定西甫去天忽大雾 大兵乘顺风径渡无知之
者荡吴急出兵用火攻而返风竟自熸 大兵遂直抵
城下
圣朝之得天固非人力所能施也将军料简城中步卒
尚五千麾下死士五百居民助之乘城而守屡攻屡却
八月二十六日开门诈降内伏大炮受降者争先入伏
发击杀千人 大兵愈怒急攻然终不克先是城中别
将邱元吉金允彦密约为内应顾不得閒二十八日遂
缒而出降且言将军严守状乃再益兵九月二日大炮
如猬城雉尽坏将军乃朝服北面望海拜谢自刎呜呼
者荡吴急出兵用火攻而返风竟自熸 大兵遂直抵
城下
圣朝之得天固非人力所能施也将军料简城中步卒
尚五千麾下死士五百居民助之乘城而守屡攻屡却
八月二十六日开门诈降内伏大炮受降者争先入伏
发击杀千人 大兵愈怒急攻然终不克先是城中别
将邱元吉金允彦密约为内应顾不得閒二十八日遂
缒而出降且言将军严守状乃再益兵九月二日大炮
如猬城雉尽坏将军乃朝服北面望海拜谢自刎呜呼
卷十四 第 14b 页
烈矣翁洲一城之流血以将军故而居民至今趋其祠
春兰秋菊禋祀恐后夫非其精忠之所感欤将军字胤
之南京人也解褐自右科进士历官都督佥事助防翁
洲累陈雄略黄斌卿不能用监国驻师进安洋将军平
居好史籍娴吟咏称儒将云
桓溪全氏祠堂碑文
吾全氏出自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
于全据国语隗姓之分亦有潞洛泉余满五氏然全氏
之所出非隗也或曰全之本姓为王汉元后之族属以
避新都之乱易姓如辅果或曰殷王高宗之后为全先
春兰秋菊禋祀恐后夫非其精忠之所感欤将军字胤
之南京人也解褐自右科进士历官都督佥事助防翁
洲累陈雄略黄斌卿不能用监国驻师进安洋将军平
居好史籍娴吟咏称儒将云
桓溪全氏祠堂碑文
吾全氏出自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
于全据国语隗姓之分亦有潞洛泉余满五氏然全氏
之所出非隗也或曰全之本姓为王汉元后之族属以
避新都之乱易姓如辅果或曰殷王高宗之后为全先
卷十四 第 15a 页
公考正世谱谓二说皆无据全氏之著名于旧史者自
东汉桂阳太守柔始其子大司马钱唐侯琮以勋伐起
孙吴尚主于是江左戚里莫如吾家大司马兄子卫将
军永平侯尚以王舅诸子镇北将军都亭侯绪以东关
破魏功临湘侯怿以袭父业都乡侯吴以国甥其馀如
端如翩如缉如靖如祎如仪如纪如熙皆以侍郎都尉
典兵宿卫既而孙綝擅政寿春失援临湘与诸弟诸子
入魏永平诛权臣不克遇祸全氏始衰至刘宋而光禄
大夫孝宁侯景文继之至陈而水部郎缓继之孝宁以
前多用功业起家水部始以经术为易诗宗虽七录有
东汉桂阳太守柔始其子大司马钱唐侯琮以勋伐起
孙吴尚主于是江左戚里莫如吾家大司马兄子卫将
军永平侯尚以王舅诸子镇北将军都亭侯绪以东关
破魏功临湘侯怿以袭父业都乡侯吴以国甥其馀如
端如翩如缉如靖如祎如仪如纪如熙皆以侍郎都尉
典兵宿卫既而孙綝擅政寿春失援临湘与诸弟诸子
入魏永平诛权臣不克遇祸全氏始衰至刘宋而光禄
大夫孝宁侯景文继之至陈而水部郎缓继之孝宁以
前多用功业起家水部始以经术为易诗宗虽七录有
卷十四 第 15b 页
吴太史令范亦著风气占法诸书然方技非儒林也临
湘之入魏也诸子弟皆封爵故河北全氏不下江左其
后高齐有黄门侍郎元起唐末有雄武节度使中书令
师朗王蜀之勋臣也 有金州防禦使师郁仕孟氏世
为商洛豪宗旧谱指北史诸泉(泉企/父子)为临湘之后谓其
改姓不知全氏之由泉而改非泉氏之由全也入宋而
商洛之族阻兵被夷而江左全氏复盛盖自吾始祖侍
御府君上溯之至桂阳其世二十有七府君讳权仲衡
其字宋太平兴国中进士累官侍御史知青州以其太
夫人于氏忧遂不复出府君之父中书令大贤吴越时
湘之入魏也诸子弟皆封爵故河北全氏不下江左其
后高齐有黄门侍郎元起唐末有雄武节度使中书令
师朗王蜀之勋臣也 有金州防禦使师郁仕孟氏世
为商洛豪宗旧谱指北史诸泉(泉企/父子)为临湘之后谓其
改姓不知全氏之由泉而改非泉氏之由全也入宋而
商洛之族阻兵被夷而江左全氏复盛盖自吾始祖侍
御府君上溯之至桂阳其世二十有七府君讳权仲衡
其字宋太平兴国中进士累官侍御史知青州以其太
夫人于氏忧遂不复出府君之父中书令大贤吴越时
卷十四 第 16a 页
掌国政至是尚存府君奉父由钱唐迁居鄞之桓溪娶
相氏生二子长鼎次俎而鼎为明州学录故府君来鄞
其卒也葬于溪上之沙渚其时府君弟兴亦迁越之东
浦无子以俎为后越六世为宋理宗之母家追封曾祖
以下则有若太保唐公安民唐公子为太傅越王份越
王子为太师申王大中太师徐公大节徐公即宋史所
称保长者也申王子为太师和王昭孙是为度宗元舅
徐公子为少傅节度使周公纯夫少师节度使清夫和
王子为太尉参政允坚周公子为太府卿槐卿而福王
之妃亦出于全其时推恩诸眷溯源自鄞大赉官爵而
相氏生二子长鼎次俎而鼎为明州学录故府君来鄞
其卒也葬于溪上之沙渚其时府君弟兴亦迁越之东
浦无子以俎为后越六世为宋理宗之母家追封曾祖
以下则有若太保唐公安民唐公子为太傅越王份越
王子为太师申王大中太师徐公大节徐公即宋史所
称保长者也申王子为太师和王昭孙是为度宗元舅
徐公子为少傅节度使周公纯夫少师节度使清夫和
王子为太尉参政允坚周公子为太府卿槐卿而福王
之妃亦出于全其时推恩诸眷溯源自鄞大赉官爵而
卷十四 第 16b 页
吾桓溪诸祖不欲攀外戚之宠以邀恩泽相约不出有
司高之乃署其居旁之碶曰鹊巢以表焉是后桓溪族
姓分为八派曰前宅后宅东宅西宅中宅田宅皆府君
第五世孙琚之后也曰南宅北宅皆府君第五世孙礼
之后也其既于今历年八百有馀孙枝二十四叶而溪
上之居未散代有显者吾乡言世家者未有若此之永
者也府君之明德远矣祖望考唐宋之制世家巨室皆
许立祖庙于京师今则无矣而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
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
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吾家宗祠累修累圯
司高之乃署其居旁之碶曰鹊巢以表焉是后桓溪族
姓分为八派曰前宅后宅东宅西宅中宅田宅皆府君
第五世孙琚之后也曰南宅北宅皆府君第五世孙礼
之后也其既于今历年八百有馀孙枝二十四叶而溪
上之居未散代有显者吾乡言世家者未有若此之永
者也府君之明德远矣祖望考唐宋之制世家巨室皆
许立祖庙于京师今则无矣而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
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
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吾家宗祠累修累圯
卷十四 第 17a 页
乾隆戊午重择地于沙渚而建焉自府君以后八世而
八宅始分故自八世以前暨八宅之别子皆列于祠昭
一本也其后则不能尽登伹以贤而有德贵而有爵才
而有文者列之其有爵而无行或玷其宗者不豫呜呼
导山有脉导水有源吾宗人其讲求敦睦之行交相勉
以亢宗也则府君之所厚望哉
东浦全氏祠堂碑文
会稽东浦全氏吾鄞之小宗也全氏自大司马以后世
居钱唐给事中孝宁侯显于宋水部郎名于陈唐世颇
不甚显而中书令府君枋政吴越中书之子侍御府君
八宅始分故自八世以前暨八宅之别子皆列于祠昭
一本也其后则不能尽登伹以贤而有德贵而有爵才
而有文者列之其有爵而无行或玷其宗者不豫呜呼
导山有脉导水有源吾宗人其讲求敦睦之行交相勉
以亢宗也则府君之所厚望哉
东浦全氏祠堂碑文
会稽东浦全氏吾鄞之小宗也全氏自大司马以后世
居钱唐给事中孝宁侯显于宋水部郎名于陈唐世颇
不甚显而中书令府君枋政吴越中书之子侍御府君
卷十四 第 17b 页
仕于宋与其弟卜居会稽浴龙桥旁已而以其长子为
明州学录来鄞遂家桓溪其弟无子府君以次子为之
后故东浦一支亦府君之裔孙也七传为太保唐公安
民八传为太傅越王份九传为太师申王大中太师徐
公大节特进大声徐公即宋史所称保长者也申王子
为太师和王昭孙徐公子为少师周公纯夫少师节使
清夫和王子为太尉参政允坚周公子为太府卿槐卿
是时理宗之母度宗之后福王之妃皆出全氏而申王
再从子泉翁以诗鸣为月泉社中巨子宋亡后节尤高
当是时桓溪之全不显而东浦贵盛无比有明以来稍
明州学录来鄞遂家桓溪其弟无子府君以次子为之
后故东浦一支亦府君之裔孙也七传为太保唐公安
民八传为太傅越王份九传为太师申王大中太师徐
公大节特进大声徐公即宋史所称保长者也申王子
为太师和王昭孙徐公子为少师周公纯夫少师节使
清夫和王子为太尉参政允坚周公子为太府卿槐卿
是时理宗之母度宗之后福王之妃皆出全氏而申王
再从子泉翁以诗鸣为月泉社中巨子宋亡后节尤高
当是时桓溪之全不显而东浦贵盛无比有明以来稍
卷十四 第 18a 页
觉衰谢万历中副使府君始登监司而其馀不过以明
经著而已虽然吾于东浦之宗以为将来必有达者流
庆其未艾也徐公之于穆陵戚畹姑所不论以潜藩之
功言之非徐公不至此当时食拥戴之报者史氏两宰
相一执政其姻宣绘袁韶皆以此登两府次之为郑氏
次之为余氏莫不专权秉国以吾全氏之力若有意于
此岂出诸家之下而竟无有其自周公以上皆身后追
赠者度宗在东宫册妃节使府君主昏尚以待制守宁
国其后仁安皇后会礼推恩始加节钺而端明陈公犹
言太骤节使即累疏乞休迨参政之入东府则国事已
经著而已虽然吾于东浦之宗以为将来必有达者流
庆其未艾也徐公之于穆陵戚畹姑所不论以潜藩之
功言之非徐公不至此当时食拥戴之报者史氏两宰
相一执政其姻宣绘袁韶皆以此登两府次之为郑氏
次之为余氏莫不专权秉国以吾全氏之力若有意于
此岂出诸家之下而竟无有其自周公以上皆身后追
赠者度宗在东宫册妃节使府君主昏尚以待制守宁
国其后仁安皇后会礼推恩始加节钺而端明陈公犹
言太骤节使即累疏乞休迨参政之入东府则国事已
卷十四 第 18b 页
去岂非循分畏天克守满盈者乎盖穆陵之得国以吾
全氏而其亡国以贾氏相对而观则戚畹之所关者亦
可见矣今子孙虽隐约而诗书之泽未艾家法整然消
息菀枯其有时也乾隆已未宗人修治祠宇而请文于
予予乃为述祖德以勉之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四终
全氏而其亡国以贾氏相对而观则戚畹之所关者亦
可见矣今子孙虽隐约而诗书之泽未艾家法整然消
息菀枯其有时也乾隆已未宗人修治祠宇而请文于
予予乃为述祖德以勉之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