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卷第十三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沈甸华先生墓碣铭
沈先生讳兰先字甸华其后更名昀字朗思浙之仁和
人也曾祖某祖某父某世为学官弟子年十六受知于
提学黎元宽时蕺山刘忠正公讲学越中先生渡江往
听讲向来杭士有读书社小筑社登楼社皆以词章之
业为尚先生亦与焉至是始为正学而应先生潜斋和
之甲申之变年二十七即弃诸生其学以诚敬为本刻
卷十三 第 1b 页
苦清厉以自守推而至于事物之繁天地古今之变则
以适于世用者为主其言无一不切于人心力排佛老
曰其精者傍吾儒其异者不可一日容也闻四方之士
有贤者即书其姓氏置夹袋中冀得一见之然不肯妄
交于取与尤介授徒自给三旬九食以为常每连日绝
粒采阶前马兰草食之有闻之者馈米数斗先生不受
其人固请则固辞时先生饿甚宛转辞谢益困遂仆于
地其人皇骇而去先生良久始苏笑曰其意可感然适
以困老子耳尝展蕺山墓徒步来往西陵自是里中子
弟习知先生清节亦有好事者极意求为继粟继肉之
卷十三 第 2a 页
举而莫敢前以先生必不受也潜斋叹曰生平于辞受
一节自谓不苟然以视沈先生犹愧之以末世丧礼不
讲重辑士丧礼说荟萃先儒之言定其可行者以授弟
子陆寅又葺四子略五子要言家法论升降编言行录
居求编疏通简要不涉残明讲学习气蕺山身后弟子
争其宗旨各有烦言先生曰道在躬行但滕口说非师
门所望于吾曹也疾革门人问曰夫子今日之事何如
先生曰心中并无一物惟知诚敬而已夜半卒年六十
三无以为敛潜斋经纪其丧不知所出涕泣不食或问
之曰吾不敢轻受赙襚以玷先生也潜斋之徒姚生敬
卷十三 第 2b 页
恒趋前问曰如某可以敛先生乎潜斋曰子笃行乃沈
先生夙所许殆可也于是姚生遂敛先生而葬之于湖
上之某原子二毅中纯中皆承家学惟先生与潜斋皆
以淳心笃行师表人伦乃其风节尤为殊绝顾世或有
知潜斋者而先生沈冥更甚百年以来求其遗书竟不
可得万编修九沙谓予曰沈先生墓上之石未立杭人
知学者少斯吾子之责也予乃据所闻于前辈者为诠
次而系之铭曰
三年食薇饿死不悔胡奴之米麾之户外蕺山高弟心
传罔愧千秋宰木庇兹书带
卷十三 第 3a 页
  蜃园先生神道表
蜃园先生殁七十有馀年再绝世遗文散佚其从曾孙
锡桢始裒其丛残之作合为数卷乞表章于当世予惟
先生之大节在天壤无人不知顾生平颠末则未有详
述之者异日国史隐逸传将何所考乃略为摭拾篹文
一通使表之墓先生讳天植字因仲浙之平湖乍浦人
也曾祖某祖某父某父有隐德先生少而萧散其于世
事泊如也尝曰无欲则心清心清则识朗识朗则力坚
无欲则心真心真则情挚情挚则气厚时时以诲学者
亦颇耽清言登崇祯癸酉乡荐浦上之以科名起者自
卷十三 第 3b 页
先生始三上公车癸未其子诸生观卒自以为有隐慝
痛自刻责遂绝意仕进改名确字潜夫彭仲谋作先生
传以为国难后始改名者非也既荐遭丧乱遣妾遣婢
殆尽尚有田四十馀亩宅一区并家具一切分卑所后
子震与其女髡其发别其妻径入陈山自是足不至城
市训山中童子以自给其自署曰村学究老头陀居山
十年陈山之僧开堂先生避喧始返其蜃园复与妻居
卖文取食不足则与其妻为棕鞋竹筥以佐之时有好
事者约为月给供先生米力辞不受有司慕其高访之
踰垣而避其所赋诗皆吊甲申以来之殉节者蜃园者
卷十三 第 4a 页
乍浦胜地可以望见海市者也又十年先生益困不复
能保其园乃复以妻委之婿家而身寄食于僧寺戚友
怜之相与赎蜃园而归之于是先生复与妻居则年已
七十矣所后子震亦禀先生教弃诸生顾以谋食走四
方二老相对时时绝食叹曰吾本为长往之谋顾蜡屐
未能乘桴又未能至于今日悔之无及待死而已有馈
之食者非其人终不受或问以身后曰杨王孙之葬何
必棺也又十年蜃园但存二楹双耳失聪又苦下坠终
日仰卧客至以粉版相问答魏凝叔自江西来造其庐
相对而泣临别以银五钱赠之五反不受凝叔固以请
卷十三 第 4b 页
曰此非盗蹠物也乃纳之凝叔因属曹侍郎倦圃纠同
志复为继粟之举且谋其身后徐昭法闻之曰李先生
不食人食听其饿死可矣俄而使至则言先生果坚拒
不受凝叔叹曰吾浅之乎为丈夫也呜呼信夫凝叔之
浅也但知为先生谋食而不知为先生谋施食之人夫
倦圃 新朝之贵人也先生肯食其食亦何待凝叔故昭
法之在吴中能食之者惟一退翁禅师馀莫能也昭法
闻凝叔之举而卜先生之必不食其可谓相知以心者
矣不数月先生死其时有郑婴垣者亦乍浦人也孤孑
绝俗与先生称金石交前数年冻死雪中而先生亦竟
卷十三 第 5a 页
以饿死仲谋又言先生能豫知死日赋诗而逝意以为
禅定之功也予谓先生披缁而未尝谈空盖其静极而
明何必从葱岭得力乎先生生于万历十有九年九月
二十八日卒于康熙十有一年二月初九日其年八十
有二娶黄氏葬于牛桥之西其所著蜃园集自震死乏
嗣十不存一惟续修乍浦九山志世间尚有传者其铭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叔之言先生不愧百年宰木护
兹遗蜕
卷十三 第 5b 页
卷十三 第 5b 页
  鹧鸪先生神道表
姚江黄忠端公有子五其受业蕺山刘忠正公之门者
三伯子即梨洲先生其仲则所谓鹧鸪先生者也叔子
曰石田先生梨洲学最巨先生稍好奇而石田尤狷天
下以三黄子称之鹧鸪先生讳宗炎字晦木一宇立溪
崇祯中以明经贡太学其学术大略与伯子等而奡岸
几有过之已卯秋试不售与叔子约以闭关尽读天下
之书而后出而问世画江之役先生兄弟尽帅家丁荷
殳前驱妇女执㸑以饷之步迎监国于蒿坝伯子西下
海昌先生留龛山以治辎重所谓世忠营者也事败先
卷十三 第 6a 页
生狂走寻入四明山之道岩参冯侍郎京第军事奔走
诸寨间庚寅侍郎军歼先生亦被缚侍郎之嫂先生妻
母也匿于其家又迹得之待死牢户中伯子东至鄞谋
以计活之故人冯道济尚书邺仙子也嘅然独任其责
高旦中等为画策而方僧木欲挺身为请之幕府道济
曰姑徐之定无死法及行刑之日旁晚始出潜载死囚
随之既至法场忽灭火暗中有突出负先生去者不知
何许人也及火至以囚代之冥行十里始息肩忽入一
室则万户部履安白云庄也负之者即户部子斯程也
鄞之诸遗民毕至为先生解縳置酒慰惊魂先生陶然
卷十三 第 6b 页
而醉隔岸闻弦管声棹小舟往听之寻自取而调之曰
广陵散幸无恙哉未几侍郎故部复合先生复与共事
慈湖寨主沈尔绪又寄帑焉伯叔二子交阻之不得丙
申再遭名捕伯子叹曰死矣故人朱湛侯诸雅六救之
而免于是尽丧其资提药笼游于海昌石门之间以自
给不足则以古篆为人镌花乳印石又不足则以李思
训赵伯驹二家画法为人作画又不足则为人制砚其
贾值皆有定世所传卖艺文者是也其词多玩世然壬
寅高元发之难浙东震动先生所以营护之者不遗馀
力不以前事怵盖其好奇如此先生兄弟于象纬律吕
卷十三 第 7a 页
轨革壬遁之学皆有密授既自放乃著忧患学易以存
遗经著六书会通以正小学雅不喜先天太极之说其
辨先天八卦方位曰邵子引天地定位一章造为先天
八卦方位谓天地定位者乾南坤北也山泽通气者艮
西北兑东南也雷风相薄者震东北巽西南也水火不
相射者离东坎西也夫所谓定位者即天尊地卑而乾
坤定之义何以见其为南北也山能灌泽成川泽能蒸
山作云是谓通气何以见其为西北东南也雷宣阳风
荡阴两相逼薄而益盛何以见其为东北西南也水火
燥湿违背然又有和合之用故曰不相射何以见其为
卷十三 第 7b 页
东西也盖邵氏所谓乾南坤北者实养生家之大旨谓
人身本具天地但因水润火炎失其本体是故损乾之
中画以为离塞坤之中画以为坎乃后天也今有取坎
填离之法浥坎水一画之奇归离火一画之偶如所谓
鍊精化气鍊气化神者益其所不是而离复返为乾如
所谓五色五声五味凿窍丧魄者损其所有馀而坎复
返为坤乃先天也养生所重专在水火比之为天地既
以南北置乾坤不得不移坎离于东西亦以日月之方
在东西也火中木水中金之说盖取诸此然而东南之
兑西北之艮西南之巽东北之震直是无可差排勉强
卷十三 第 8a 页
位置缘四卦者在丹鼎为备员非要道也奈何以此驾
三圣人之易而上之乎其辨横图曰八卦既立因而重
之得三画即成六画得八卦即成六十四卦何曾有所
谓四画五画十六卦三十二卦者四画五画成何法象
十六卦三十二卦成何贞悔之体何不以三乘三以八
加八直捷且神速乎焦氏之易传数不传理其分为四
千九十六卦实统诸六十四卦是一卦具六十四卦之
占非别有四千九十六卦之画也两间气化自有盈缩
阴阳或互有多少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造化之参差
义理之所由以立也如邵子是一定之易也非不可典
卷十三 第 8b 页
要之易也故曰邵子乃求为焦京而未逮者也其辨圆
图曰邵子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为已生之卦数往顺
天左旋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未生之卦知来逆天右
旋凿空立说分卦背驰数当以自一而下为顺今反以
四三二一为顺以自八而上为逆今反以五六七八为
逆又曰易数由逆成若逆知四时之谓然则震巽兑乾
无当于易是冗员也易道非专为历法而设历法亦本
无取乎卦气至日闭关偶举象之一节耳今必以六十
四卦配入二十四气则亦须一气得二卦有奇而后适
均也乃自冬至之后阅颐屯益震至临凡十七卦始得
卷十三 第 9a 页
二阳已是卯半为春分矣又阅损节中孚至泰凡八卦
始得三阳已是已初为立夏矣从此阅大畜需小畜而
为大壮之四阳是已半为小满矣乃阅大有即为五阳
之夬是午初之芒种即比连为六阳之乾是午半之夏
至六阴亦然何其不均也邵子盖欲取长男代父长女
代母之义以震巽居中震顺天左行自复至乾三十二
卦遇姤而息巽逆天右行自姤至坤三十二卦遇复而
息夫两间气运循环其来也非突然而来即其去而来
已豫徵其去也非决然而去即其来而去已下伏焉得
分疆别界如此其辨方图曰方图之说曰天地定位否
卷十三 第 9b 页
泰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意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
相射既济未济盖所谓十六事者但取老长中少阴阳
正对稍比诸图可观然何不确守乾坤一再三索之序
而演之为胜也且以西北置乾东南置坤又与先天卦位
故武不同何也其辨皇极经世曰邵子所云日月星辰
水火土石寒暑昼夜风雨露电性情形体草木飞走耳
目口鼻声色臭味元会运世岁月日辰皇帝王霸易诗
书春秋似校说卦为详然不知愈详而挂漏疏罔愈甚
其辨太极图说曰河上公作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
参同者也图自下而上其第一层曰元牝之门即太极
卷十三 第 10a 页
图之第五层也其第二层曰鍊精化气鍊气化神即太
极图之第四层也其第三层曰五气朝元即太极图之
第三层也其第四层曰取坎填离即太极图之第二层
也第五层曰鍊神还虚复归无极即太极图之第一层
也方士之秘在逆而成丹故自下而上周子在顺而成
人故自上而下夫老庄以虚无为宗静笃为用今方士
之术又其旁门周子之图穷其本而返之老庄可谓拾
瓦砾而得精蕴者矣但遂以为易之太极则不可也自
先天太极之图出儒林疑之者亦多然终以其出自大
贤不敢立异即言之嗛嗛莫敢尽也至先生而悉排之
卷十三 第 10b 页
世虽未能深信而亦莫能夺也先生酷嗜古玩癸未游
于金陵一日买汉唐铜印数百市肆为之一空乱后散
失殆尽犹馀端石红云研一宣铜乳垆一其后又得黄
玉笛一然终以贫不守叹曰夺我希世珍天真扼我然
入其室陶尊瓦缶皆有古色已而穷益甚守之益坚尝
翻澹归遍行堂集笑曰甚矣此老之耄也不为雪庵之
徒而甘自堕落于沿门托钵之堂头又尽书之于集以
当供状以贻不朽之辱门人有问学者曰诸君但收拾
聪明归之有用一路足矣尝解易离之三曰人至日昃
任达之士托情物外则自谓有观化之乐故鼓缶而歌
卷十三 第 11a 页
不然忧生嗟老戚戚寡欢不彼则此人间惟此二种皆
凶道也君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卫武公之所以贤也
生平作诗几万首沉冤凄结令人不能终卷晚更颓唐
大似诚斋性极僻虽伯子时有不满其意者尝曰束发
交贤豪长者不为不多下及屠狗之徒亦或沥心血相
示虽然但有陆文虎万履安二人为知我耳先生虽好
奇字然其论小学谓杨雄但知识奇字不知识常字不
知常字乃奇字所自出三致意于六书会通乃叹其奇
而不诡于法也生于万历四十四年某月日卒于康熙
二十五年某月日前孺人徐氏后孺人冯氏子二葬于
卷十三 第 11b 页
化安山先兆旁先生忧患学易一书其目曰周易象词
十九卷寻门馀论二卷图学辨惑一卷自故居被火不
存并六书会通及二晦山栖诸集俱亡从孙千人以予
铭其大父梨洲先生之墓为能尽其平生之志请更表
先生之墓惟是遗书既不可见而耆老凋丧亦更无人
能言其奇节乃略具本末而详载其论易诸篇之幸而
未泯者以付千人使勒之墓上或曰先生晚年尝作一
石函锢其所著述于中悬之梁上谓其子曰有急则埋
之化安山丙舍身后果有索之者其子遂埋之而今其
子亦卒莫知所在非火也予因令千人祷于先生之灵
卷十三 第 12a 页
以求之呜呼先生好奇其独不能使遗书复出以慰予
耶其铭曰
逃剑铓以亡命兮保黄箭之馀生啖野葛几一尺兮犹
能据皋比以铿铿我过剡上兮如闻黄王笛之哀鸣嗟石
函其竟安往兮徒使人惆怅而屏营
卷十三 第 12b 页
  施石农先生墓志铭
石农先生姓施氏讳相字赞伯杭之仁和湖墅人也故
明诸生乙酉后弃衣巾为遗民杭有幽胜之地曰河渚
四面皆水所谓西溪者也法华诸山临之古梅数万本
夹峰相望花时舟行其下暗香疏影中时闻欸乃当宋
时为洞霄宫辇道所经顾未闻有名人居之明嘉靖中
甬上万都督鹿园丙舍在焉以故万氏子孙多守墓于
此其后有邹氏草堂则邹孝直避人处也招集诸耆老
觞咏其间河渚之名始著孝直卒草堂客散先生游其
地乐之筑豳居自城北徙宅焉徐先生狷石者故先生
卷十三 第 13a 页
之学侣来依以同居而万先生公择亦自甬上来丙舍
中三人相得驩甚于是溪上遂成讲堂公择乃为先生
首赋豳居二十四绝同志张止庵秦开地辈俱和之世
所称豳居唱和诗者也公择尝曰石农虽谢人事然其
中耿耿者未下伤曹桧之不振望西都之◍◍思深哉
非田园之音也先生论学不傍门户不标宗旨公择之
学出于姚江而狷石以应潜斋为友各有源流然先生
皆不相依溯独以所见自成其是狷石性孤梗谔谔多
所否晚而于潜斋亦间有紏绳顾独推先生故四十年
相依如一日先生有子云蒸亦贤杜门养父其事狷石
卷十三 第 13b 页
如父顾日益贫先生乃拉狷石返其故居父子迭出谋
食以养狷石未几狷石卒先生父子适皆出门人疑所
殡云蒸之妇曰徐先生大故焉有不于正寝者遂尽出
簪珥以成礼先生归而喜曰不愧吾妇未几先生亦卒
无以为丧故人或为禾中守或为苕中令各以百金来
致襚云蒸再拜谢之曰是非吾先人意也使者感叹良
久而去呜呼即先生之子若妇观之而平日之立身可
槩见矣先生之没已再世予属金观察江声求其遗书
既得之矣观察之家不戒于火先生之集亦遭其厄仅
存遗诗一卷年来豳居且三易主万氏丙舍仅馀一椽
卷十三 第 14a 页
并开地之暂栖阁皆成陈迹河渚木铎消沈殆尽予每
过溪上辄为神伤者久之吾友王瞿居湖墅予令其访
先生之轶事良久不得报乃据所知为文令纳先生之
墓瞿有事于杭之文献如先生者岂可听其脱落不传
乎醇儒高士任所位置予文聊以充豳居之掌故焉其
铭曰
匪风恻恻下泉骚骚志士梦周亦复徒劳花坞离离柳
泉滔滔我歌一曲以当大招
卷十三 第 14b 页
  祁六公子墓碣铭
顺治二年江南内附贝勒遣将东渡驻营萧然山下遣
使以貂参聘遗老凡六人其一为故大学士胶州高文
忠公时方寓山阴也其一为故左都御史刘忠正公其
一为故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祁忠敏公皆死节其一
为故大理寺丞章公求死不得乃起兵寻行遁去而二
人者竟降亦卒不得用于是别称为四忠祁六公子者
讳班孙字奕喜小字季郎忠敏第二子也其兄曰理孙
字奕庆以大功兄弟次其行故世皆呼曰祁五祁六两
公子初忠敏夫人商氏尝梦老衲入室生公子美姿容
卷十三 第 15a 页
白如瓠而双足重趼颇恶劣日堪行数百里又时时喜
跏趺娶朱氏故少师滇黔制府忠定公燮元女孙都督
后府都事兆宣女也忠敏死未二旬东江兵起恩恤诸
忠而忠敏赠兵部尚书理孙赐任祁氏群从之长曰鸿
孙者故尝与忠敏同讲学于蕺山至是将兵江上思以
申忠敏之志而公子兄弟罄家饷之事去公子之妇翁
戒之曰勿更从事于焦原矣不听祁氏自夷度先生以
来藏书甲于大江以南其诸子尤豪喜结客讲求食经
四方簪履望以为膏粱之极选不胫而集及公子兄弟
自任以故国之乔木而屠沽市贩之流亦兼收并蓄家
卷十三 第 15b 页
居山阴之梅墅其园亭在寓山柳车踵至登其堂复壁
大隧莫能诘也慈溪布衣魏耕者狂走四方思得一当
以为毫社之桑榆公子兄弟则与之誓天称莫逆魏耕
之谈兵也有奇癖非酒不甘非妓不饮礼法之士莫许
也公子兄弟独以忠义故曲奉之时其至则盛陈越酒
呼若耶溪娃以荐之又发淡生堂壬遁剑术之书以示
之又遍约同里诸遗民如朱士稚张宗道辈以疏附之
壬寅或告变于浙之幕府刋章四道捕魏耕有首者曰
苕上乃其妇家而山阴之梅墅乃其死友所啸聚大帅
亟发兵果得之縳公子兄弟去既谳兄弟争承祁氏之
卷十三 第 16a 页
客谋曰二人并命不更惨欤乃纳赂而宥其兄公子遣
戌辽左其后理孙竟以痛弟郁郁而死而祁氏为之衰
破然君子则曰是固忠敏之子也当是时禁网尚疏学
古塔将军得赂则弛约束丁巳公子脱身遁归已而里
社中渐物色之乃祝发于吴之尧峰寻主毗陵马鞍山
寺所称咒林明大师者也荐绅先生皆相传曰是何浮
屠但喜议论古今不谈佛法每及先朝则掩面哭然终
莫有知之者尝偶于曲座上摩其足而叹曰使我困
此间者汝也癸丑十一月十一日忽沐浴曳杖绕堂曰
我将西归入暮跏趺垂眉久之既又张目久之始卒发
卷十三 第 16b 页
其箧所著有东行风俗记紫芝轩集且得其遗教欲归
祔乃知为山阴祁公子自关外来者于是得归葬公子
性终好奇其东归也留一妾焉及披缁时亦累东游东
人或与之谈禅受其法称弟子尝曰宁古塔蘑姑足称
天下第一吾妾所居篱下出者又为宁古塔第一令人
思之不置东人至今诵其风流孺人朱氏者工诗其来
归也与君姑商夫人姒张氏小姑湘君时相唱和商夫
人字冢妇曰楚纕字介妇曰赵璧以志闺门之盛公子
被难孺人尚盛年朱氏哀其煢独以侄从之遂抚为女
孤灯缁帐历数十年未尝一出厅屏也其所抚之女后
卷十三 第 17a 页
归杭之赵氏是为吾友谷林徵士之母谷林兄弟聚书
之精其渊源颇得之外家谷林之子一清每为予言公
子大节有光于忠敏矣而骆丞行遁之踪世多未谂请
为文以表之聊据所闻志之使勒之墓前呜呼自公子
兄弟死淡生堂书星散岂特梅墅一门之衰抑亦江东
文献大厄运也其铭曰
呜呼是为邓林之石不磨不泐杜鹃过之有咮焉食我
歌大招旌兹幽宅
鲒埼亭集卷第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三
           鄞 全祖望 绍衣
 庙碑
  羊府君庙碑铭
吾乡牧守之祀莫有盛于羊府君者每岁八月其趋祀
于府君庙下者远郊近郊相望也呜呼何其流泽之水
一至斯欤府君之事不见于唐史亦不见于图经祇黄
府君晟墓志载其一节谓刘文自台来寇府君击走之
其馀党据奉化府君遣晟以兵败之则府君良有保障
之功得祀宜也唐自僖昭而后四方绎骚浙东虽远在
卷十三 第 1b 页
海隅兵争之患亦所不免但据黄氏墓志谓府君卒官
钟季文继守唐史中和元年纪季文陷州事则是府君
即应卒于是年而宝庆庆元志引赤城志中和二年有
明州刺史刘文则是钟氏陷州之后刘文旋夺而有之
钟氏尚未得据其地其后明州卒归钟氏不知更在何
年唐史不及刘文或由于阙佚若黄氏墓志不应有误
然要之刘文之陷郡其在府君卒后无疑而宝庆志以
刘文置府君前者谬也愚意刘钟二人并窥明州特以
府君在不得逞及其卒也遂迭争之而钟氏先得之刘
氏夺之钟氏旋复之刘文殆未受朝命或受之不久而
卷十三 第 2a 页
遽失故晟遂以钟氏为主前此吾乡一乱于裘甫再乱
于王郢皆不过数十年之中至是而节使如刘汉宏董
昌之徒非能奠安属郡者府君以一人力支拄之府君
既殁刘钟相继而入自是明州之刺史无复受命于唐
室者追思夫式遏之勋何其伟哉史志虽见遗而民之
永矢弗谖春猿秋鹤世世以之其亦足以酬矣府君名
僎不能详其世系里居黄氏墓志作羊而吴越备史作
扬按拓跋魏有羊衒之亦或作扬衒之盖出自晋大夫
扬食我之后本为羊氏故其后多互用者其庙在今江
浦属县中亦多有之耆老相传是城之筑刱始于府君
卷十三 第 2b 页
而黄晟踵而成之者也更为之铭以系之其词曰
府君先世晋之太傅梁侍中兮镇抚荆土拒守台城俱
丰功兮府君来明外攘内抚一刘一钟兮指挥方略筑
斯凿斯成崇墉兮五朝云扰文献凋残谁折衷兮赖有
祠坛神灯灵旐长映堇封兮
  节使钱康宪公大人堂碑
吴越奉国军节度使判明州钱康宪公祠在鄞县治北
之横河其曰大人堂者图经以为康宪从子惟治来继
任故尊称之祠已久废别祠在奉化县北山广化院者
亦圯予以康宪于吾乡有遗爱不应乏祀而鄞西南二
卷十三 第 3a 页
湖洲岛之盛导源自康宪今西湖之南蓝即康宪当日
廨舍也则移大人堂于湖上为更宜乃议即南蓝义塾
之屋以祀之横河之祠旧尝有高宪敏公碑今亡矣公
初事忠献时已以谏铁钱有名及其由丞相出判州也
以胡进思之党钭滔谋叛狱辞相连故外补盖踪迹危
疑之时而进思诸子又来居明忠懿心知公之无预故
使之久镇海疆而绝无所嫌疑是固其兄弟敦睦之盛
而公臣节之纯要亦可见矣公以乾祐二年来以乾德
五年卒其时它山堰坏几不可治公跪祷于王长官之
庙遂以重完浚广德湖增补陂塘万二千丈有馀内和
卷十三 第 3b 页
民兵外靖海国以简静致治安前此钱氏至亲镇此州
者元珦元珬皆不以功名终而公独为君乡名节度生
荣死哀国人久而思之白石之幽堂(康宪墓在奉化禽/孝乡白石里之原)
其与南蓝之朱邸均为遗爱所勿谖岂不贤哉况公亦
不特明州称保障也显德三年周人攻江北使浙人攻
江南以应之丞相吴程败于常州忠懿谋再举大括境
内士卒东西二道为之劳扰公手疏切谏罢之岂非有
见于唇亡齿寒之虑而不欲劳吾赤子以结怨于强邻
乎吴越自武穆以来世世能守此意不肯轻与邻藩搆
难斯其所以保世绵祚而于十国兵争中独享无事之
卷十三 第 4a 页
福公之见及此也仁人之利溥矣祠中附祀有阚氏里
人因讹呼阚相公祠而以阚璠当之胡梅涧引入通鉴
注中高兵部敬止录谓开运二年璠来守是年璠即被
诛岂有立公祠而反以前此之逆臣祔之者予谓阚氏
慈水之旧姓也璠虽被诛或其子弟有从公于幕府者
及祀公而其人以元随得祔理应有之不知者遂误以
指璠耳临安衣锦之乡至今游人凭吊其閒而中吴之
金谷元璙之风流所寄也南蓝继起而争光益以叹钱
氏宗室之多贤也夫
  裴府君庙碑铭
卷十三 第 4b 页
东钱湖之东有裴府君庙宋淳祐中所建即所谓宝庆
庙者也又有裴将军庙盖亦府君之神而其馀里社祀
府君者多不胜举志乘不详碑版皆灭访之父老则皆
云观察府君肃是也予考唐开元而后明州八乱天宝
中吴令光之掠明也河南尹裴敦复平之栗锽之乱府
君平之王郢则节度裴璩平之三裴皆有戡乱之功而
独祀府君其功殆有独隆者耶贞元十有二年栗锽以
镇将作乱刺史卢云遇害招诱山越攻陷郡县山越之
名见于孙吴国志大抵皆在丹阳近境而吾乡则未之
闻胡身之曰鄞县慈溪之南奉化县之西北有山越种
卷十三 第 5a 页
以今地里质之当为鄞之傅霸河慈之钟乳山潘屿奉
之箬坑等地次年府君讨平之禽栗锽于天台送至京
师伏诛然则湖东居民之奉祀盖必府君当日师行所
过能捍贼锋而不扰民力故相率报之独是府君之捣
贼巢在天台则其过军自奉化应泛甬江历长汀若由
湖东以入万山错互反为迂道而行亦甚艰意者山越
为梗故取閒路以出贼之不意未可知也夫以大军往
来所过绎骚乃居民不以为苦反志遗爱焉而历世庙
食其亦贤矣乃数十年以来有妄指为祀晋公者不知
何所据依晋公于吾乡无涉历不应得祠当以府君为
卷十三 第 5b 页
是于是祠下父老惧其流传日远遂为非奉之祀乃乞
予为碑以纪之府君济源人也其官由常州刺史迁盖
以进奉得之故唐史多贬词然其定乱之功则有不可
没者更为之铭其词曰
神之来兮东湖东前挟槊兮后持弓犹有当年甲胄容
越邹溪兮度管江甘棠夹道兮被神幢萧萧鸣马绝吠
尨庙门兮嵯峨靖山越兮晏海波迎神之曲当凯歌
  增定广德湖白鹤庙祀典碑
吾乡城外水利资于三湖小江湖广德湖在西钱湖在
东小江湖之为功虽由于王长官之堰而其湖道则固
卷十三 第 6a 页
天作地成绵延至镜川二十馀里非若广德湖钱湖之
开自人力也故历久尚易支广德湖三面平坦堤防尤
难故卒为楼异所塞钱湖之欲塞者多矣仅而得存今
不旱则已旱则东管尚恃钱湖以无恐而西管必失穫
小人苟且以图一切之利其害无穷如此湖口有望春
白鹤二山当湖未塞即山为庙一以祀神之主斯湖者
即望春之灵波庙是也一以祀守令之有功于斯湖者
即舒信道诗所云人指白鹤祠殷勤窃有请衣冠俨群
公一一画真鲠斯人岂可作庶用荐遗秉是也塞湖以
来灵波之庙尚无恙而群公香火则仅存一椽矣呜呼
卷十三 第 6b 页
愚民知有田可种之利而不知其害群公当日之功今
已澌灭则民之忘其祀也固宜甚至丰惠有额蓬莱有
观塞湖者反世享焉王正巳之强辨况逵之记宁有念
及前人之良法者夫湖之不可复也亦明矣然吾以为
湖虽不可复而庙必不可绝何也盖神祇之享庙食固
有因其功长存而世世祀之者亦有其功止一时而卒
莫之废者群公之有功于湖民实足左右夫灵波之神
其不当因楼异而斩祀也明矣况其英爽不与湖俱澌
灭则未必不为湖民庇也故议重新其庙增定而列祀
之湖兴于魏晋之閒其始事者无考矣可考自唐大历
卷十三 第 7a 页
中吴府君谦鄞令储侯仙舟贞元閒有任府君侗大中
閒已有谋废湖者持之者为李府君敬方时奉使来验
不挠民以趋利者为御史李公后素五代时大增湖塘
者有节度使钱康宪公弘亿宋淳化閒釐正湖界者有
邱府君崇元已而有苏府君耆天禧閒增湖塘湖堤清
湖界者有李府君夷庚景祐閒又有请废湖者持之者
为李府君照奉使来验不挠民以趋利者为从事郎张
公大有康定閒治湖者有主簿曾君公望庆历閒则王
荆文公安石熙宁閒有张侯珣望春白鹤之祠即张侯
所建也元祐中有马府君珫又有虞侯大宁段侯藻已
卷十三 第 7b 页
而复有请废湖者持之者为叶府君棣未几而楼异至
矣惟吴府君于故九里堰旁有专祠至今尚存南渡而
后力请复湖者则李庄简公光虽非吾乡守令吾亦并
请以祀之呜呼前辈于楼异之庙祀欲毁之者多矣方
湖上之祀异也即在灵波庙中其后始别建今吾增定
白鹤之祠则其当毁更可知也抑将使今之为民牧者
瞿然知遗爱之所在虽其陈迹已亡而尚有思而报之
者则彼欲废东钱湖而田之其亦可以返矣湖之塞也
西管之田远资小江湖之水虽不能遍及然庶几焉而
今不治已甚洪水三坝仅存其一不问水旱溪流入江
卷十三 第 8a 页
者十之七梅梁淤入沙中不可复见不知是谁之责也
吾之为是举也抑将使今之为民牧者瞿然知遗爱之
所在虽不能使广德湖之复兴或不至坐视小江湖之
废而莫之救将广德湖尚可波及焉则是祀也其可以
谓之无补哉灵波庙神盖旧时湖中之龙居于山下者
也舒信道谓湖中时尝有光采如海市者其龙之灵欤
桑田既变神物亦去然其英爽则犹有存者成化府志
妄引里俗之言以为齐梁閒人伪造姓氏以实之则慢
神之尤者爰附正之于丽牲之石
 吾乡水利报功之祀惟广德湖上二祠最为详协至
卷十三 第 8b 页
 若小江湖专祀王侯东钱湖专祀陆李二公其实后
 来守令有功者不应槩置小江湖则吴越钱康宪公
 弘亿宋监船唐君意虞侯大宁秦府君棣陈府君垲
 判府吴正肃公潜元阮侯申之明沈侯继美魏府君
 复琦沈侯犹龙里人则宋张签幕必强龚宣议行修
 魏泉使岘王尚书应麟安吏部刘元潘教官某皆应
 配享遗德庙者东钱湖则王荆文公安石主簿吕君
 献之张府君津魏王恺姚侯枱程府君覃胡府君矩
 陈府君恺元县尉王君世英明黄侯仁山寇府君天
 叙沈侯犹龙里人则先侍郎先宫詹董户部守谕陆
卷十三 第 9a 页
 副使宇𤐣皆应配享嘉泽庙者至于城中双湖始自
 唐王侯君照其既如吴越钱康宪公宋李府君夷庚
 钱府君公辅刘府君俶虞侯大宁唐监船意刘府君
 珵张府君津判府吴正肃公明张侯伯鲸城中万户
 资以得生尤不可以无报也今但于水则亭祀正肃
 亦未尽
  射龙将军庙碑
定海桃渚之滨有射龙将军庙焉将军之神宁波卫指
挥万公文也将军以永乐十有五年率舟师逐倭寇战
于桃渚大捷明年六月出哨象山之锯门夜见双灯远
卷十三 第 9b 页
至熊熊闪闪以为寇也遽发劲弩落其一炬俄而黑风
大作一军尽覆将军溺焉乃知其为龙也将军时年二
十有二先是万氏自将军王父以佐命死滁阳其父死
逊国其兄死交趾三世皆以死勤事招魂葬于西山至
是以将军衣冠祔焉桃渚居民遂称为射龙将军而立
之庙夫龙之为物至灵也其嘘云降雨大造之元气凭
焉然而其质出于血肉之精则尚未离乎物于是人得
而豢之亦即使人得而醢之而掀天揭地之能事有时
而困吾闻之海上人以为龙既落其目忽变相为人就
医医家为之傅药稍愈适其女从户隙窥之则傫然鳞
卷十三 第 10a 页
虫也惊呼其父而龙自是不复至目亦竟不疗又言龙
既病目尝直入东钱湖深处养疴虽其言诞不足信然
大造之变化无所不有姑存之而不论焉可也然则将
军之庙食其何以安是龙曰不然夫龙之宅于海口天
帝将使之弹压鲸鲵以靖海波者也将军之误中于龙
亦以生灵故耳则龙虽创巨痛深事定之后必能谅将
军卫民之心出于无他而将军殁为明神徒御之往来
自有与龙解释旧怨以公谊相平者相与左提右挈佑
兹东海吾言盖决之于理而不妄也古之善射者曰射
日曰射石曰射潮而将军以射龙参之其技亦神矣哉
卷十三 第 10b 页
  竹洲晏尚书庙碑
吾乡六县世家右姓其为南宋寓公之后甚多盖山海
之閒足以避地而其时又近行都为畿辅也吏部尚书
晏公敦复亦当时寓公之一尚书晚年以忤权臣悒悒
而死太夫人尚在堂汪庄靖之父太府公时时周恤其
穷语在史丞相所作太府行状今吾乡不闻有晏氏盖
其后卒归西江惟慈水三峰浮图中尚存尚书所作石
碑则大贤流落之毫芒也吾乡宋元诸旧志登载漏略
其中更有不可解者如中兴执政王次翁可谓下流所
归而反为之立大传顾于尚书则阙焉不亦拂人之性
卷十三 第 11a 页
也耶夫大贤踪迹所至其山川亦为生色盖其所存者
神故其所过者化其化不泯则其神长留名德如尚书
百世之斗杓也苟表章而出之岂不足以廉顽而立懦
哉今世俗所称晏公庙者最多乃道家之祀也赤章青
词殊为可恶吾乡湖上之竹洲亦有之竹洲盖尝归于
先宫詹公欲去之而未果寻易主矣今复归于予予乃
改以为尚书之祠而率后进之士荐涧毛焉东望为友
恭堂之故址即太府所居也太府亦以忤权臣被斥盖
尚书之同志湖光明瑟先正之魂魄相与招邀过之姜
桂之风裁旁皇乎其可接焉
卷十三 第 11b 页
  大金夫人庙碑铭
今东越人盛传所云大金娘娘之祀里俗凡以巾帼成
神者即呼之曰娘娘盖前督师孙公硕肤部将都督章
公钦臣之夫人金氏予故改称之曰大金夫人而其为
之碑也则以友人陶变之请初孙公于改步之际思为
即墨之守驻师江干与同里熊公汝霖宁之钱公肃乐
沈公宸荃及观察巡也于公颖称五家军都督即侍郎
正宸之宗也而在孙军孙公欲以火攻下钱唐故有别
营司火攻事而以都督领之已而江上破都督散军亡
命其后卒以起应山寨军败见执死之夫人例应没入
卷十三 第 12a 页
旗下将发遣夫人慢骂不屈问官始恐之以斩再恐之
以磔夫人曰死则死耳吾不可辱问官大怒竟磔之而
行刑者见夫人饶姿色不无亵语夫人骂愈甚刑毕而
其人暴死夫人遂时时降神东越居民尸祝之余礼部
若水为之传王詹事遂东之女玉映为之诗吾闻都督
被执时问官怜其忠也欲令巽词求兔而已为之道地
都督亦思留身有为将从问官之意而夫人力争之遂
死呜呼都督良非爱死者而留身有为之说常足以误
人此张中丞所以戒南八也夫人之见卓矣顾都督之
问官仁人之有心者也夫人之问官则天下之妄人耳
卷十三 第 12b 页
然都督之问官识者或忧其误志士于一篑而夫人之
问官适以成其烈斯则天之所以有待而愈显也更为
之诗当迎神之歌其诗曰
越水汤汤曹江之濑兮越山峨峨南镇之寨兮孝娥死
家烈妇死国兮孝娥死于波臣而烈妇死磔兮二千年
来遥辉映兮女星之墟芒寒色正兮孝娥烈妇庙貌相
望兮祇惭黄绢莫能相尚兮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三终
卷十三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