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卷第十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神道
  碑铭
顺治八年辛卯九月 大兵破翁洲太傅阁部留守华亭
张公阖门死之大兵入其家至所谓雪交亭下见遗骸
二十有七有悬梁间者亦有绝缳而坠者其中珥貂束
带佩玉者则公也庑下亦有冠服俨然者则公之门下
仪部吴江苏君兆人也有以兵死者则诸部将也亦有
卷十 第 1b 页
浮尸水面者大兵为之惊愕却步叹息迁延而退命扃
其门鄞之诸生闻性道时在随征府倅乔钵幕中闻而
亟往视之思为之殡顾满城鼎沸无所得棺公之故将
汝都督应元巳为僧补陀公前此曾托孤者也翌日入
城谒帅府乞葬故主诸大将皆怒曰汝主久抗天命以
拒天兵汝其馀孽也方窜伏不暇敢来葬此骨耶命驱
出斩之应元曰山僧本戴头而来得葬故主当归就僇
乞假命一日耳提督金砺悯之乃曰是出家人姑贳之
于是应元舁公尸出城性道与定之诸生谢归昌及补
陀僧心莲等募乡民舁公眷属及宾从等尸出城然卒
卷十 第 2a 页
无所得棺乃以火化之贮以三大瓮其一贮公骨其一
贮公四姬一妇一女孙诸婢骨其一贮仪部以下骨葬
于补陀之茶山茶山者应元所筑宝称庵以避人者也
时公尚有一孙茂滋遗命勿死以全宗祀以俘入鄞次
年十月始得放还茂滋将负公骨以归应元以道梗令
先载木主归祔瘗先茔而徐俟后期未几茂滋亦卒公
无后应元乃不复归公骨而身居宝称庵以奉公墓未
几应元亦卒宝称庵圯公墓遂没于榛莽间雍正丙午
予游补陀诸僧导予游故迹予槩弗往而先登茶山求
公埋骨之地尚有一石题曰张相国墓隐秀庵僧百成
卷十 第 2b 页
予宗人也谓予曰子既肃拜公墓曷为文以纪之其丽
牲之石吾当谋之以为山中之重呜呼荒山野冢非有石
麟辟邪翁仲之仪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则百成
之惓惓于此其亦重可感也予乃博考唐鲁二王野乘
参之明史折衷于茂滋所述论定其异同以为公碑按
公讳肯堂字载宁别号鲵渊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也
天启乙丑进士释褐知大名之浚县流寇方充斥河南
彰德等府𤇺火相望与大名秪隔一河公练民兵沿河
立堡团甲禦寇寇至举炮击之莫敢渡者大名守卢公
象升以为能令滨河诸县皆仿之因尽行其法于畿南
卷十 第 3a 页
其后所谓天雄军者也以考最擢御史崇祯八年流贼陷凤
阳皇陵震惊公疏劾阁臣且条上灭贼方略有五寻出按福
建时抚军沈公犹龙亦松产良吏也公与之同心剿抚海寇
闽氛稍辑力荐徐公世明之廉卒为安抚还朝掌河南
道疏言监司营竞纷纭意所欲就则保留久任意所欲
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以数
千程限稽迟多踰数月故有一番之更移者必多一番
之扰害帝是之十二年疏言裁练之法当以屯实练如
欲求练总练备之官先于卫所世弁求之而即属以清核
本屯之任欲得兵卒宜即于卫所官军馀子中选之而
卷十 第 3b 页
即令补其久虚之伍欲求兵饷宜尽查各卫所军产原
额复之而即课以开垦之事举一练务即可复一屯职
选一新兵即可还一旧饷河北山东地相错一方奏效
馀可迎刃办也章下所司当是时亡国之政莫甚于练
饷而屯田虽有二抚不过虚语使能以公言实力行之
可救其弊而为时巳晚终不能用杨嗣昌出督师逮熊
文灿公知嗣昌之必仍用抚也疏言文灿丧师辱国今
辅臣出贼又必以抚乞怜伺间而动请著为例自今有
为抚议者议出编氓行伍以奸细反间论议出道将绅
衿以通贼论议出督抚镇帅以误国论疏人嗣昌果大
卷十 第 4a 页
愠奉旨诘责十四年言嗣昌受事且二年贼势日横宜
解其权诏未报而嗣昌巳死是冬公言今讨贼之人甚
多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位号虽殊
事权无别今楚自报捷豫自报败甚至南阳失守祸中
宗藩督师职掌安在试问今督师者将居中而运以发
从指示为功乎抑分贼而办以焦头烂额为事乎今为
秦保二督者将兼领提封相为犄角之势乎抑遇贼即
剿专提出境之师乎今为抚者将一禀督师之令进退
惟其指挥乎抑兼视贼之急可以择利乎凡此肯綮中
枢冥冥而决诸臣愦愦而任至失地丧师中枢紏督抚
卷十 第 4b 页
以自解督抚又互相委以谢愆而疆事不可问矣下所
司详议于时天子忧劳殊甚颇成操切之治大吏稍不
当意辄置于理而荒残之地逋税至数十万征输愈迫
流亡愈多适大祲二京山东西河南陜西等处人相食
大吏以饷匮乏故令有司催科如故公疏言天灾可畏
宜行宽大之政今任茧丝之吏以求必不可得之粮弱
者转死沟壑强者啸聚山林是驱之为盗也长官一切
以法从事囹圄盈满而盗不可除其不为盗者皆以饿
致奄奄何以禦盗宜下肆赦之条捐逋欠招流亡赦过
误开自新庶几可以挽回天意会召旧辅周延儒入京
卷十 第 5a 页
公面陈要务延儒是公言捐粮五百馀万清冤狱以千
计皆公之力十六年疏请休复向来言事诸臣谓诸臣
率意敷陈罪止成于狂戆在圣明薄从降罚法姑予以
困横然夷考诸臣所言或议征求宜缓或陈刑狱宜宽
或紏行间功罪之淆或争朝端名节之重或紏巨奸于
气燄方张之日或诋近侍于威权思窃之时一腔忠爱
天日临之偶尔摧折便作逐臣虽盛世原无弃人何官
不可自效然使之回翔下位何如竟予赐环得旨俞允
于是原降科臣李清等皆得召用自公掌道凡所敷陈
不堕同时门户诡激之习皆其可见之施行者是年升
卷十 第 5b 页
大理寺丞寻以都御史抚福建时调闽师赴登需饷七
万公陛辞面奏言恐力难猝任于是大学士黄公景昉
助公请分其半于粤初下车平漳南大盗总兵郑芝龙
旧以作乱海上受抚官至大将颇倚巢窟跋扈芝龙招
大盗五十馀人报公欲为标下用公曰剿盗元戎职也
未有朝命而擅受降则不可以疏告于朝得严旨悉斩
之芝龙以此恨公南中称制遣部将周蕃帅师助防江
玺书奖谕汀州贼阎王猪婆营盘踞帘子洞南赣巡抚
李永茂告急公亲征之招抚数百人令知宁化县于华
玉率以勤王诏复用闽督学郭之奇为翰林且予超擢
卷十 第 6a 页
公力言其非而止南中失守芝龙弟鸿逵奉唐王至公
具启迎之王复书以两京沦没陵寝暴露怀枕戈复雠
之志而无其地流离蹈海几作波臣惟天南一片地先
生保障以待中兴高皇在天之灵实式凭之书至急以
书约漳浦黄尚书道周尚书故自浙入闽驰至芝龙意
颇犹豫而以其弟鸿逵所迎勉就约六月监国七月称
制晋公副枢再晋总宪公面陈恢复大计因言江干之
祸皆由罪辅马士英又加以弃主而逃今闻其在浙法
所不赦故唐王登极诏中即发其罪士英叩关自理七
疏皆不纳而芝龙力为之请诏令其恢复杭州始申雪
卷十 第 6b 页
于是士英竟不得入芝龙益恨王锐意中兴顾后曾氏
以知书又前同在高墙中食淡攻苦相怜颇参预外事
王临朝则后垂帘座后共听政公疏言本朝高文二后
皆有圣善之德助成王业然皆宫闱之中嘿为赞助若
垂帘之制非圣世所宜不可以示远人疏人曾后恚王
遂疏焉说者谓唐王在烈庙时有英察之称而溺于内
爱如此有以知其不能成大功也芝龙无意恢复亦恶
公之日以亲征劝王思黜之犹以翌戴功晋太子少师
官冢宰仍兼宪长而以其私人为巡抚夺其兵又令总
理留务造器转饷八月又遣监临秋试盖外之也寻诏
卷十 第 7a 页
以冢宰专掌院事而以铨事属之曾公樱丙戌正月公
累疏请兵诏加公少保兼户部工部尚书总制北征虽
奉旨赐剑抚镇以下许便宜从事而不过空言时公孙
茂滋家居方遣汝应元归省之而吴淞兵起夏文忠公
允彝陈公子龙为之魁汝应元者雄俊人也以公命奉
茂滋发家财助军闽中授应元御旗牌总兵官巳而兵
败徐公孚远浮海赴公而茂滋亦与应元至为公言吴
淞虽事不克而败卒犹保聚相观望倘有招之者可一
呼而集公乃请王自亲征由浙东而已以舟师由海道
抵吴淞招诸军为犄角所谓水师之议也曹文忠公学
卷十 第 7b 页
佺力赞之谓徼天之幸在此一举乃捐饷一万以速其
行且言当乘风疾发公请以徐公孚远朱公永祐赵公
玉成参其军皆故吴淞诸军领袖也周公之夔则故苏
推官旧与东林有隙者至是家居起兵报国甚勇且熟
于海道故公亦用之而以平海将军周鹤芝为前军定
洋将军辛一根为中军楼船将军林习为后军诏晋公
大学士行有日矣芝龙密疏止之以郭必昌将步卒先
公发而令公待命岛上必昌受命遂不出三关一步而
公以数舟入海徘徊岛上者半载朝事不复相闻邮筒
亦隔绝六月复下督师之命军资器械并饷三万巳为
卷十 第 8a 页
芝龙所取公自募得六千人七月闻王亲出师延平且
幸赣州方引领望消息而芝龙引大兵入追王及之公
痛哭誓不欲生时公屯鹭门其旁为东石即芝龙所居
也会鹤芝军至劝公以为封疆之臣封疆失则死之今
公奉北伐之命非封疆臣也不如振旅以为后图公乃
入其军鹤芝亦以盗起海上至大将然其人忠顺非芝
龙比故公之出师欲以为先锋时鹤芝为杨耿所紏公
请宥而用之及芝龙之降以书招鹤芝计事鹤芝会之
道遇公公止之鹤芝不信既至知其决降遂与公谋出
师破海口诸城 大兵势盛鹤芝度不能抗由闽入浙有
卷十 第 8b 页
周洪益者荡湖伯阮进部将也劫公于路踉当入翁洲
翁之总兵官黄斌卿者无远略虽外致隆礼馆公于参
将故署而公所言弗用也但谋据翁厚自封殖以偷安
海外鹤芝议乞日本师已有成约盖鹤芝故与日本国
王善故也斌卿沮之鹤芝怒入闽斌卿乃自遣其弟孝
卿副安昌王以行日本不见鹤芝师卒不出公不得志
栽花种竹于圃中作寓生居记以见志其词曰张子以
视师之役航海就黄侯虎痴于翁侯馆余参戎之署中
有旧池台焉张子葺治之踰两春秋稍成绪忽自咎曰
余何人也兹何时也不养运甓之神而反躬灌园之事
卷十 第 9a 页
余其有狂疾哉偶读本草寓生之木一名续断则又怃
然叹曰有是哉是木之类余也夫是木之植本也不土
而滋有似于丈夫之志四方其附物也匪胶而固有似
于君子之交有是哉是木之类余也虽然是木之自托
其生也甚微而利天下之生也甚溥余安能比于斯木
哉余也生世寡谐而姓名时为人指以故不能为有用
之用如楩楠栝柏之大显于时而又不能为无用之用
如拥肿拳曲之诡覆其短以至戴鳌三倾檠曦再昃疆
孤撑而群撼之蝥先登而下射之浸假而朝宁之上荆
棘生焉余因为沟断浸假而弃置之馀风波作焉余因
卷十 第 9b 页
为梗飘浸假而师旅之命汤火蹈焉余因为槎泛斯时
身萍世絮命叶愁山直委此七尺以几幸于死之得所
而吾事毕矣宁计海上有岛岛中有庐庐傍有圃又有
地主如黄侯舍盖公堂下孺子榻乎夫既适然遇之则
亦适然寓之而已闻之三宿桑下竺乾氏所诃而郭林
宗逆旅一宿无间焚扫予尝校其意趣以为竺先生似
伯夷盖视天下无寓非累而是处欲祛之者也郭先生
似柳下惠盖视天下无寓非适而是处欲安之者也今
余将空无生之累以就有道之安则文山之牵舟住岸
其视易京郿坞将孰险孰夷耶彼共荣悴于同臭之根
卷十 第 10a 页
而保贞萎于特生之干亦若是则已矣若夫死不徒死
必有补于纲常生不徒生必有裨于名教如兹木之佐
俞扁而起膏肓则余方以此自期世亦以此相责非兹
言所能槩也然而感慨系之矣又贻姚江黄都御史宗
羲书曰铜槃之役仆恶敢后顾飘梗随流安假黄鹄之
一羽皆指斌卿之擅命不肯与诸军协力而思据弹丸
以老也无何而张名振等奉鲁王至公力劝斌卿奉迎
不听诸军问罪于翁斌卿累败乃求救于公公为之上
章待罪请使之改心事君名振等不可斌卿遂死王入
翁以公为大学士辅政公虚所居邸以为王宫时从王
卷十 第 10b 页
至者太保沈阁部宸荃以公耆德宿望让为首揆宸荃
以疾请休公独相加太傅张名振之杀王朝先也公力
解之而不能得国事尽归名振公亦不得有所豫每飞
书发使不如意者十九则愤恨不食咄咄终日然老成
持正中外倚之翁人有欲纳女于王者公闻其已尝许
嫁于人疏谏王遽却之筑雪交亭于邸中夹以一梅一
梨开花则两头相接尝叹谓苏兆人汝应元曰此吾止
水也兆人对曰公死兆人必不独生公抚其孙茂滋顾
应元曰下官一线之托其在君乎应元曰诺于是应元
披缁赴补陀而兆人始终从公又二年而大兵至张名
卷十 第 11a 页
振奉王捣吴淞思以牵制大兵而以公为留守公遣荡
湖伯阮进邀击大洋风反师熸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
军刘世勋固守力竭城陷先一夕少保礼部尚书吴公
稚山至作永诀词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愁学圃閒
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君恩未报徒长恨
臣道无亏在克艰留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因集家属曰无为人辱及晨诸姬方氏周氏毕氏冢妇
沈氏即茂滋母也女孙茂漪俱先投缳诸姫姜氏投水
毕姫先登姜姬止之曰死亦当以序莫匆匆也公曰善
乃以序而上及诸仆妇诸婢之从死者公谓茂滋曰汝
卷十 第 11b 页
不可死其速去然得全与否非吾所能必也公投缳梁
尘甫动家人报苏仪部缢庑下矣公亟呼酒往酹之曰
君少待我复入缳九月初二日也茂滋狂号欲共死中
军将林志灿林桂掖之行甫出门而乱兵集茂滋脱去
志灿桂等以格斗死守备吴士俊家人张俊彭欢皆绝
脰死茂滋寻被执其得生也赖应元与鄞诸生陆宇燝
前户部董守谕董德称崇明诸生宋龙大名前乡贡进
士萧伯闇闽刘凤翥定海诸生范兆芝等救之以免详
见茂滋所著馀生录盖自天兵南下所向不血刃其以
一郡抗命者曰赣曰金华其以一县抗命者曰江阴至
卷十 第 12a 页
翁洲不过孤岛如黑子而竟相支拄多所夷伤至使诸
将皆以为南下所未有于二京殆有光焉则元老之所
以报国者良无愧矣呜呼公以经世之才牵丝则为循
吏入台省则为名谏臣抚军则为贤节度顾皆不久其
任未得展其用乃遭丧乱先翼戴于闽中事犹或可为
也而厄于悍帅及巳丑以后延残息耳方肃鲁定西平
西荡湖虎争之际公卿危于朝露赖以至诚宿望调护
其间试读寓生亭记令人黯然神伤零丁惶恐之情形
如在目前其云死不徒死则止水之先忏也补陀为大
士道场顾儒者所弗信得公之骨葬焉海岛为有光矣
卷十 第 12b 页
而制府闻公有绝命词手迹悬赏募之一老兵得以献
制府赏之其人不受曰以慰公昭忠之意耳非羡公金
也闻者贤之公生平以用世为学不以词章自见及萧
寥岛上始稍有述作以遣日而高雅有承平之遗风惜
兵革之后所存无百一而雪交亭自乱后公所植一梅
一梨独无恙浙东诸遗民如黄公宗羲接其种于姚江
高公宇泰接其种于甬上至今二郡亦皆有雪交亭其
铭曰
小白华峰睡香翩翩兮海印池边玉盘盂如船兮缟衣
素簪足清欢兮遥望雪交南枝团团兮公乎骖箕游此
卷十 第 13a 页
间兮百年过者曰是唐宰相鲁公之阡兮
卷十 第 13b 页
卷十 第 13b 页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
唐颜太师撰宰相宋广平公神道碑别有神道碑侧记
盖即碑阴一种补碑中所未及者也予撰张太傅碑既
毕隐秀庵僧百城以苏仪部从公而死虽其事巳见于
碑中而未得其详请更记之予乃援广平神道碑之例
略序一通附于其侧苏仪部讳兆人字寅侯南直隶苏
州府吴江县人也诸生少师事太傅江南失守亡命海
上太傅相于翁洲荐授中书舍人寻晋仪部主事尝谓
大傅曰先生他日必死国事兆人当为先驱时江阴黄
公介子殉节或传其狱中诗至翁太傅和之曰生死蜉
卷十 第 14a 页
蝣一瞬过于今踵顶正堪摩三年碧酿千秋血方寸丹
排万丈魔比宿定知亲日月骑鲸犹觉劫风波六旬往
矣聊乘化无事空嗟老去何仪部亦和之曰人生若寄
易为过忠孝家传旧揣摩不改衣冠可为士误移头面
即成魔浮云过我空诸境止水澄心定众波就义从容
古所尚浩然正气去如何吴尚书稚山以下皆和之当
时海上诸臣晨夕聚首惟以一死相期而已及翁陷赋
绝命词曰保发严◍◍扶明一死生孤忠惟自许义重
此身轻书之衣上先拜太傅曰兆人行矣即缢于雪交
亭下太傅拜且哭以酒酹而后缢鄞户部郎董守谕作
卷十 第 14b 页
翁洲七哀诗其第一首为太傅第七首即仪部也呜呼
太傅于甲申以前已至开府负天下重望不死固无以
见鲁卫之士仪部甫受一命于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
于师门不亦大乎且太傅断无不死之理而仪部若惟
恐其不决者而以身先之较之生祭文山者更苦洛伽
山水清佳仪部长随太傅翱翔其间在昔文山幕府如
赵时赏杜浒辈同室同穴生死相从者鲜矣此可以为
太傅师弟渊源之乐事也
卷十 第 15a 页

鲒埼亭集卷第十终
卷十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
            鄞 全祖望 绍衣
 行状(二)
  华氏忠烈合状
在昔文章家无合状之体惟叶水心集尝为陈同甫王
道甫作合志盖出于史之合传予因援其例于状但古
人于夫妇之閒未有不以妇统于夫者今双举之何也
曰华夫人之烈非凡为妇者所可同也作华氏忠烈合

检讨华公讳夏字吉甫别字嘿农浙之宁波府定海县
卷十 第 1b 页
人也其后迁鄞少与同里王公家勤齐名同受业于始
宁倪文正公已又同学于漳浦黄忠烈公已又同参蕺
山之席已而同受知于新城黄公端伯华亭陈公子龙
浙东社盟所称华王二子者也是时检讨虽诸生而谔
谔有范滂陈东之风浙东资其清议以为月旦以恩贡
入太学乙酉六月浙东兵起首与董公志宁倡大议预
于六狂生之目其奉钱忠介公书入定海说王之仁使
返旆几陷虎穴夫已氏欲杀之而不克详见予所作忠
介神道碑已而论倡义功授兵部司务寻晋职方主事
皆不受请以布衣从军悍帅枋成诸经略皆不用然犹
卷十 第 2a 页
与陈太仆潜夫出战牛头湾弹从头上过如雨不退检
讨雅素劲挺忠介亦不能尽与之合遂谢去是为乙酉
之仲冬又七月而江上溃是时浙东未下者祇翁洲弹
丸地顾浙东之学士大夫以至军民尚惓惓故国山寨
四起皆以恢复为辞检讨谓人心未去也而钱忠介公
航海入闽连下三十馀城闽人告急于浙浙抽兵应之
浙之守备稍虚检讨曰此可乘之会矣谋之益急丁亥
乞师翁洲翁之故总兵黄斌卿无远略犹豫不应检讨
愤责而归未逾时慈之大侠以冯侍御京第海上往复
书泄牵连检讨捕之入狱或曰亦夫巳氏所为也囚中
卷十 第 2b 页
作生谢死谢罹械破械等诗家勤与董公德钦悉力营
救出之检讨不以为惩谒李侍御长祥于东山侍御曰
吾于会稽诸城邑俱有腹心一鼓可集但欲得海师以
鼓动声势检讨曰海师不足用也公何不竟以中土之
师速举侍御曰此閒人颇以海师为望因其势而用之
耳检讨曰愚以为海师必不可恃侍御曰子其强为我
行乃再乞师翁洲时冯侍御京第方在翁洲力劝斌卿
斌卿曰我军弱中土之助我者可得几何检讨曰布置
巳定发不待时将军何庸以寡助为忧将军之师入蛟
关范公子兆芝当以徐给事孚远柴楼之师会可得六
卷十 第 3a 页
百人将军之师至鄞江杨推官文琦当以王职方翊大
兰之师会可得千人王评事家勤当以施公子邦炌管
江之师会可得三千人张屯田梦锡当以大皎之师会
可得四百人而屠驾部献宸当以城中海道麾下陈天
宠仲谟二营之师为内应可得千人将军之师至慈冯
职方家桢当以其子弟亲兵会可得五百人将军之师
至姚李侍御长祥当巳下绍兴以迟将军其东山之寨
当有使者来除道以俟而张都御史煌言当以平冈之
师会可得三百人将军之师渡曹江章都督钦臣以称
山之师会可得二千人将军之师急移小亹合李侍御
卷十 第 3b 页
军西渡萧山尚有石仲芳寨可得千人将军以此众长
驱入杭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何庸以寡助为忧斌卿犹
不信检讨益恨而激之斌卿大怒奋拳击之曰吾今听
子言倘侍御爽约吾且取子肝以饷军然斌卿特强许
终无出师意检讨归乃复令杨公文琦往冯侍御等益
劝斌卿杨公曰累失期事且坏今十一月四日直指使
者之天台监司而下皆送于南渡可乘虚至也我当约
诸道毕集以侍将军之楼船东山之兵亦以是日入越
斌卿曰诺自检讨偕杨王诸公经营恢复事东西联络
飞书发使口无宁晷呕出心血数石至是以为功有绪
卷十 第 4a 页
矣而夫己氏乂告变夫已氏之欲杀六狂生以阻军也
自度不为清议所容及再降于
新朝益决裂刋揭自言其前此归命之早而为王之仁
所胁今幸得反正见天有日然卒不见用乃益思所以
徼功者广行贿赂遂得反閒之力中途赚取检讨所贻
大兰帛书尽得其详由分守道陈谟以告之直指秦世
桢直指乃诡期不出而密调慈水之兵以袭大兰定海
之兵以剿管江姚江之兵以捣东山三道之兵皆溃急
捕检讨得之届期翁洲兵入关直抵鄞城东之三江口
诸道兵无一至者海道孙枝秀严警陈仲二将军不敢
卷十 第 4b 页
发斌卿知有备亦不敢攻而去直指乃令知府大陈刑
具讯检讨究其党与检讨乃慷慨独承曰心腹肾肠肝
胆吾同谋也及问帛书所载杨王屠董诸人皆言其不
预知府再拷之检讨大呼曰太祖高皇帝造谋烈皇帝
主兵安皇帝司饷其馀甲申乙酉殉节诸忠范公景文
史公可法而下皆同谋也知府三拷之终不屈而是日
也谢昌元亦为人所告下狱初谢氏欲害五君子以求
用于
新朝不料枝秀之𧰚其富也欲并杀之而取其室乃使
人上书告之又使人密语检讨曰谢氏汝冤家可力引
卷十 第 5a 页
之当为汝报仇及共讯检讨曰咄嗟此乃反面易行首
先送款之人也而谓其不忘故国吾死不瞑矣谢跪旁
搏颡谢曰长者长者检讨在狱中鼓琴赋诗如平日自
称过宜居士或问之曰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何有于某
戊子五月初二日行刑直指谓曰非不欲生汝柰国法
何检讨曰事成吾不汝置事败汝亦不吾置也绝命有
白光一缕冲天而去监国还军翁洲赠检讨门人私谥
曰毅烈生平著述最多乱后散佚仅存过宜言八卷其
狱中所订操缦安弦谱泗水鼎乐府对簿录藏于高武
部隐学家今惟对簿录尚有存者
卷十 第 5b 页
检讨夫人陆氏有隽才而性贞且孝检讨被难夫人绝
粒七日不死或曰有姑在何可死也乃日进一餐检讨
正命夫人亲诣市纫其首于尸负以归既殓复绝粒其
姑垂泪劝之复日进一餐已而有令徙诸家妻子于燕
检讨之友高文学斗魁急过语曰夫人当自为计夫人
曰诺愿得褒衣以见先夫子于地下斗魁即以其妻所
有予之次晨起对镜叹曰天乎吾不得终孝养矣视其
盎中尚有米亲扫臼舂之舂毕跪于姑前曰妇不随郎
去恐终不得事姑也姑其强饭自爱以保天年语毕其
姑哭夫人亦哭邻里闻者聚观如堵墙皆失声哭夫人
卷十 第 6a 页
徐起投缳堂中既上而绝者再时方盛暑汗涔涔下邻
人或以杨梅一盂进曰愿夫人尝此而后死夫人亦渴
甚啖之尽以巾拭汗复易缳而绝而检讨次子凛咫夫
人于前数日密托检讨之友林评事时跃窃出匿之但
以瘽儿闻其家莫有知者夫人之慷慨从容既克从死
又克保孤时人以为巾帼中奇男子云其后凛咫竟育
于林氏年二十始复姓详见予所作评事阡表有谢寅
生者亦义士也素与检讨不相还往至是忽讯之狱中
曰吾愿以女配公子检讨许之寅生乃分以田宅而成
立之谢氏之为枝秀所陷也亟行赂于直指发其贪墨
卷十 第 6b 页
事枝秀遂罢官谢亦多方下石以报之而刋揭自暴其
前此告变之功并为枝秀所陷之屈然卒不见用呜呼
皇朝应天顺人同轨毕附检讨欲以精卫之力填阏海
波亦何可得即令是时所图得遂浙河如破竹亦岂足
延西崦之祚乃一掷不中至再至三卒以丧元可谓愚
矣又况重瞳受病一往疏防不密失身宵人抵隙竟漏
多鱼之师坐而受缚同盟骈首仇雠快心言之可为浩
叹者也然而欲存君臣之义于天地之閒则小腆虽顽
终贤于筐篚壶浆之辈至于身经百鍊终不为绕指之

卷十 第 7a 页
皇朝杀其身未尝不谅其心矣若乃夫人之凛然大节
故国故家均为有光而临终妙用才反出检讨之上又
一奇也彼反覆如夫巳氏到今亦安在哉
  杨氏四忠双烈合状
鄞镜川之杨以文懿公大其弟康简公冢宰碧川先生
并起五世中有四开府三翰林两台谏四监司而守牧
以下无论也时人为之歌曰半壁宫花春宴罢满床牙
笏早朝归以荣之又六世而四忠双烈出焉遂以收三
百年世臣之局迹其一门被歼不可谓不惨然而为故
国增重矣
卷十 第 7b 页
四忠者长监纪推官赠兵科都给事中文琦字瑶仲号
楚石次职方郎中文琮字天璧其第三弟文瑛早卒次
监察御史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瓒字赞玉号圆石
次都督府都事文球字天琅太仆卿美益之玄孙泽州
通判承龙之曾孙诸生德迈之孙监纪推官秉鼐之子
秉鼐字公鼎能守文懿之教以名节勖诸子里中以杨
太公称之推官尤喜交当世豪杰以引进其诸弟然家
贫甚推官娶沈氏御史以举崇祯已卯科始娶于杭之
张氏而以其妇装为职方娶李氏截江之役太公亲帅
诸子从军御史初入台力言浙闽宜合不宜分即使主
卷十 第 8a 页
上屈节于天兴将来无损于配天之业时方争开读礼
多不以为然而同里张公苍水尤出揭力排之御史乃
入闽思文召对又力言当联络闽浙以为同仇不当启
争端闽强而浙弱莫若输闽饷以助浙自足以服其心
思文然之即赐食撤御前灯送至邸丙戌春以温陵饥
按视疏发帑金三千赈给归而陈四难十失诸奏疏皆
名言也思文特用为云南巡抚力辞请如前旨得领饷
入浙中以图会师郑氏尼之不果乃命以掌贵州道扼
防建延三关便宜行事召募义勇而浙东亡仙霞告急
思文出走方思文命御史之温陵问知其有兄临轩试
卷十 第 8b 页
之对言今日宜作马上天子未可狃承平积习思文奇
之以明经上等即授惠安训导寻加监纪推官视惠安
诸军至是来就御史商所向而太公挈家至初张夫人
尚居杭已而道断夫人最多智略叹曰干戈载道吾当
从夫以死耳其家力阻之不得潜自小亹渡江时两军
列戍夹岸钲鼓朝夕震中流交斗每日数合飞鸟不得
过而夫人忽脱兔至皆以为从天而下也会江干事已
不支乃谋奉太公入闽留职方居守以都事从甫至推
官御史适他出乱兵突过之夫人走伏草閒贼执太公
以去索万金不则烹都事散发狂号于路路人怜其孝
卷十 第 9a 页
不数日得金数千缗赍入砦贼以数不足欲杀之都事
对父长恸贼亦感动令奉太公以归俄而推官兄弟返
避地于泰顺之竹园欲求思文消息以谋扈从卒不得
乃返甬上时浙地止翁洲未下而宁绍台山寨大起遥
相首尾于是有五君子之难推官与大兰寨主王翊最
善故在五君子中独主西南一道张夫人谓御史曰翁
洲黄将军未可信宜慎之御史亦以为然不意翁洲未
尝愆约而华公过宜所致大兰帛书中途为人所得密
揭告变并列推官御史名旁及都事而独遗职方时推
官兄弟四人方谋于野闻变或劝之逃推官曰吾以义
卷十 第 9b 页
动而临难不赴且将陷父于辟安用义为然偕死亦无
益吾独承之因遣御史都事入闽御史不肯乃独遣都
事变服走推官就讯忼慨无卮词但言御史不预谋请
释之以养父而自请速死华公时已先在囚中闻之泪
涔涔下而太公因橐饘传语谓一日未死当一日读书
推官以诗答父闻者益叹太公之贤御史亦与同难李
公昭武唱和不辍初华公已独承帛书中事欲尽脱诸
同难以故同难亦多不承者而推官独不可于是当事
议坐推官而释御史推官遂与华公同死既殡张夫人
谓御史曰难犹未止可速去职方亦曰弟但去有我在
卷十 第 10a 页
御史犹豫未决夫已氏复以贿请于当事必杀之乃复
逮之御史太呼高皇帝不绝以死夫已氏尝与太公同
学少相好长相密也及其反覆两朝之閒推官兄弟不
复以父友事之故祸最烈张夫人负御史尸纫其首吮
其血哭尽哀忽曰杨郎死忠分也何以哭为因治棺衾
皆双具召画师至写双影语家人曰吾死矣然吾宗刺
史文人也乞之为杨郎兄弟作传吾死瞑矣刺史者前
高唐牧德周也年老畏祸逡巡不敢执笔夫人乃书遗
戒曰杨郎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国家偷生一载有为而
然妾今从之亦可无愧于杨郎所遗二女杨郎在囚中
卷十 第 10b 页
巳为择婿矣闻者皆哭夫人拜谢于太公之前投缳被
救不死怒曰将隳我节耶杨郎迟我久矣乃饮药少选
毒不即发复投缳而绝夫人之父季初故孝子夫人少
时亦尝割臂疗父病夫人之母亦烈妇也其渊源有自
云沈夫人噭然而哭曰吾姒烈矣吾后之哉或劝之叹
曰昔陈同甫之传烈女其姊不屈而死其妹畏死卒受
辱诸君将陷我为畏死之妹耶亦自经监国还军翁洲
皆赠官而都事之入闽也钱忠介公已卒乃谒刘阁部
中藻于福宁阁部曰祝君为王元德之弟仲德则老夫
幸甚令参幕府军事时都事尚未娶阁部欲婚之曰谢
卷十 第 11a 页
三宾雠首未县未可也阁部益重之次年福宁不守都
事死之初张公苍水以争闽事不喜御史至是自海上
贻书谓杨氏一门忠节如此当日悔其参辰并以诗吊
之职方乃閒行谒张公把臂痛哭托以联络中土事自
是职方每岁往来海上不绝太公亦弗以前祸为戒勉
以善成家风而海上之局日削职方悲愤益甚癸卯太
公卒是年有降卒自海上言职方将引海上将赵彪为
患逮至钱唐叹曰吾父以天年终吾可死矣且吾固雁
行中漏网也赋绝命词扼吭而卒李夫人先卒杨氏自
戊子以来家经再籍寸丝粒粟无复存者庶弟文珽文
卷十 第 11b 页
玠暨诸侄皆以职方故遣戍毙于道一门遂尽职方之
死葬于杭西湖之南屏其遗意也又十二年而御史之
同年前太仆石门曹广葬推官父子兄弟十棺于镜川
惟都事无骨可归招魂以附之详见予所序杨氏葬录
推官兄弟俱有集御史尤多其奏稿鸟史虫史俱不传
诗稿惟落花吟一卷犹存推官狱中诗职方绝命词皆
仅存者
  屠董二君子合状
呜呼古今殉国之士至于唐睢阳之六忠烈矣然观张
公所以语南八者惟恐同事诸君之死之不决而许公
卷十 第 12a 页
死于偃师稍晚遂起张公之疑向非后死者力为表之
将竟不免于议论矣惟段公倒用大司农印如岐如刘
如何各不相引而卒之各相报以死伟哉残明吾乡戊
子之难过宜华公为之魁顾华公所纪对簿录颇若不
满于屠董二君子而独推楚石杨公之慷慨予详考之
华杨之抗词不屈良不愧张公而屠董之心亦未尝有
愧于许公特其形迹之閒有须暴白者遂不得比于段
岐一辈为可惜也予既为华公夫妇合状又为杨公兄
弟娣姒合状偶翻对簿录惧屠董大节之有晦也乃更
作二君子合状世有韩退之或采予文以当于嵩之考
卷十 第 12b 页
證未可知也
驾部屠公献宸字天生鄞人兵部侍郎大山之曾孙推
官董公德钦字若思鄞人兵部侍郎光宏之孙二家并
以甲第雄于甬上称世臣天生与若思皆负高才讲气
节江南之亡也若思纳衣巾于文庙恸哭时鄞之义师
尚未动天生西向萧山探行省消息闻潞王降而归道
出姚江则孙熊二公已举兵天生杖策谒军门二公奇
之留参其军事次日过宜华公等亦与若思拥钱忠介
公起兵于鄞会师江上忠介执天生手慰劳之曰君可
谓先平阴之役而鸣者也天生募义从为小营军于瓜
卷十 第 13a 页
沥之龙王堂前寻授车驾主事若思亦以招军输饷功
在六狂生之亚授监纪推官不受已而江上事坏并角
巾归里先是故尚书慈水冯公邺仙兄弟门下多奇士
至是多在大帅幕中天生欲因其力以有所图客颇许
之天生之居故侍郎第也北来诸将夺其半以为署有
海道中营游击将军陈天宠仲谟者北人也冯氏诸客
瞰知其有异微说之二人乃亲诣天生密室屏左右言
曰吾二人故史阁部麾下也当江都失守阁部垂死遗
言属我辈必无负明室吾二人敢忘之哉将有所待而
为之以报阁部也吾观公非凡人且一切来往踪迹吾
卷十 第 13b 页
亦稍觉之公若弗疑愿效死力天生闻之大喜天宠等
即从衣领中出史阁部牒示之曰倘城下有警吾缚备
兵使者以予公矣于是过宜频乞师于翁洲内外合约
以复浙东用少牢祀史阁部于天生家陈仲二将军预
其盟会过宜以慈水大侠牵连被逮入狱若思与王评
事石雁悉力营救出之已而翁洲许过宜以师期遂欲
合诸道之师大举而天生以二将军之师为内应若思
曰诸军既入城吾请任其饷乃尽斥卖其家赀以待先
期而夫已氏告变诸道兵皆为大军所截不得进祇翁
洲师次城下陈仲二将军秣马犹思应之海道孙某登
卷十 第 14a 页
陴以望骇曰敌兵翘首望城上而不发矢望内应也即
调城守营兵分镇诸门居民敢有出衢巷瞻眺者即击
杀之陈仲二将军不敢发翁洲知有备次日遽去而城
中亦莫敢有追之者惧内变也天生与若思走天台初
五君子之聚谋也过宜忼爽而疏天生与若思皆戒之
曰同里中有外托气节之名内实阴贼不可信者宜防
之过宜不甚用其言至是泄之夫已氏者果其人也海
道遣人大索追及天生等于天台执之过宜之入狱也
已独承其事谓天生等皆不与谋及大讯甬之诸义士
聚议亦以过宜为戎首必不得活而天生等皆尚可免
卷十 第 14b 页
况过宜既独承则天生等不妨养身有为乃私为之行
赂于直指而密以书告天生等令弗为过激之语天生
与若思诺之独楚石杨公不可于是直指坐华杨以死
亦欲免屠董而为夫已氏所持不克天生坐狱中谓若
思曰过宜不用僖负羁之言以至此也若思最与过宜
厚至是亦颇咎之过宜虽巽词以谢而不能无拂于中
故述二君子对簿之语稍稍以畏死诮之于是高公宇
泰遣人谓过宜曰过宜极欲同志得全卒成王事今何
其不广乎过宜谢之呜呼天生若思不过明经茂材耳
非有析圭裂土之宠于前代必当濡首没趾以相报于
卷十 第 15a 页
焦原者也可以不为而为之则其判一死亦可知矣其
时之不欲遽死者不过欲图后效以万一得当上以为
故国下即以慰死友非贪生也今但取过宜对簿录中
语诚足见楚石之壮而不谅天生若思之心长逝者之
屈其有穷乎予详过宜前后之言而暴白之亦犹李翰
之例也天生等既不得免卒与过宜同日死临刑过宜
欣然谓曰吾与二兄当共成长虹矣而陈仲二将军周
旋天生于难中甚力论者贤之监国还军翁洲赠天生
大理寺丞若思兵部郎中天生夫人朱氏贤而文其姥
恐其殉也守之夫人好言如平日而潜赋绝命词伺姥
卷十 第 15b 页
之归自经以从
  王评事状
戊子五君子之祸同日死于鄞者四而王评事石雁死
于杭其为夫已氏所中尤甚焉评事讳家勤字卣一别
字石雁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雅持风格博通四部棱
棱不可一世其师友渊源皆与过宜华公同其子即华
公婿也黎学使博庵曰华文苍邃王文简净华静穆而
色宏肆王博奥而格庄坦华重锤鍊王尚冲夷至崇经
酌史不眩于诸子则朴学均也华如泰山千仞壁立嵚
㟢王如昆冈之玉温润缜栗至悃愊无文恂恂不能语
卷十 第 16a 页
则潜养均也冯尚书邺仙之主中枢也延评事在幕中
奏疏笔札尽出其手报王称制以选贡入太学乙酉六
月拥钱刑部共起兵预于六狂生之目江上召为大理
居官甫期年而丧职于是诸遗臣义士日夜谋所以复
故国者而职志所归呼吸传致则惟华王二家时议分
道集兵华氏主中甄而屠驾部以内应之兵佐之冯氏
主西甄而李侍御以东山之寨相援杨氏兄弟主西南
甄则大兰之师也评事曰吾愿主东南甄乃踰姜山至
管江管江之豪施邦炌杜懋俊等招姜山之死士得三
千人资粮屝屦无不毕具评事屠牛酾酒刺血誓师约
卷十 第 16b 页
以翁洲水师入关则由陆路自城下会之诸道所集兵
未有若评事之盛者已而夫已氏告变直指遣谍者入
管江评事曰耳目有异搜谍者得其檄遂斩之鸣鼓会
众将由大嵩以入海定海大将军常得功已遣水师扼
其入海之路而以轻兵掩管江施杜请据险格斗别令
死士护评事趋翁洲中道被执评事之自管江出也有
顾氏子者随之行亦被执其人盖狂且也夫已氏旧识
其人密以赂入令顾氏子进之评事劝其多引荐绅人
望以自免评事斥之顾氏子乃私填一𥿄如高都御史
父子冯职方家桢李仪部棡范公子兆芝等以与狱吏
卷十 第 17a 页
而衣冠之祸大作外人皆传以为出自评事华公闻而
惊曰石雁宁有此讯之乃知顾氏子所为也夫已氏私
谓人曰王卣一沈静渊默猝不能窥其际是非华子之
疏衷者比也必不可活未几直指移评事之囚于钱唐
或以为有生望矣评事曰吾亦何望为覆巢之完卵哉
华杨施杜不可负也及累讯瞠目不复一语遂以六月
二十日死焉门人私谥忠洁呜呼忠义之名之难居也
以同心一德如五君子累蹶累起履虎尾而不顾白首
同归乃屠董稍与华公隙末评事亦几遭不白之诬彼
其播弄皆出于反侧小人之手百世而下犹令人欲食
卷十 第 17b 页
其肉然而忠义之人皇天后土鉴其心曲所谓留吾血
三年而化为碧者海枯石烂不可磨灭予作五君子状
发明沈屈其庶足慰重泉之恨也夫评事著书满家尤
长于经诸经皆有说不肯苟同前人颇过于好奇今散
佚殆尽惟周礼解予曾见之其静远阁集亦无存者
 是役也谢氏第一揭帖为董公志宁董公德钦王公
 家勤杨公文琦兄弟屠公献宸第二揭帖为华公及
 慈溪冯公家桢冯公荛李公文缵第三揭帖为高公
 斗枢父子李公棡父子定海范公兆芝董公志宁与
 杨公文球急逃得免二冯以其子弟行赂得免李公
卷十 第 18a 页
 文缵以过宜力辨其不预得免而第三揭帖中人皆
 免董公志宁李公文缵范公兆芝予皆尝表其墓合
 观之则戊子之难本末了然(陆夫人讳玉辰/张夫人讳玉如)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终
卷十 第 18b 页
卷十 第 18b 页
卷十 第 1a 页
全谢山先生经史问答卷十 馀姚史梦蛟重校
  诸史问目答董秉纯
(问)梁书刘之遴传今本汉书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
武五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帙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
下在陈项前其次序以谁为是
(答)所谓古本者伪也外戚传以元后传与莽接有深意
焉则必无升在列传首卷之理外戚传不列于陈项之
上则诸王传亦不次外戚也盖陈项是群雄其不为诸
王屈也是史法也之遴妄信而仍之
(问)樊哙破河间守军于杠里河间在秦不列于三十六
郡之目是何守也
卷十 第 1b 页
(答)秦之三十六郡无河间固明文也即令有之河间时
已属赵项章钜鹿之军隔于其间不得至中原也杠里
一见于高纪再见于是传注家虽不能确指其地然高
纪由阳城至杠里由杠里至东郡成武是传由成武出
亳至杠里由杠里至开封则其地在梁周之间非河间
之所部也是其为误文不待言也以地按之或是三川
守之军则近之
(问)樊哙传虏楚周将军卒师古以为周殷先生非之必
别有所见
(答)周殷是时守九江巳以军降汉会击阳夏则此别是
一人矣项氏诸将尚有周兰
卷十 第 2a 页
(问)东发先生谓邓陆朱刘合传之不伦是否
(答)诚哉是论但东发贬叔孙通似太过通晚年有争易
储一大节虽前此为佞而在汉则不可与朱建并贬矣
窃谓郦食其画策守敖仓刘敬请都关中陆贾招降尉
它三臣功皆大而随何亦当增入为同列合之以叔孙
通至朱建当黜之附辟阳传中
(问)淮南王安传言安以武帝一曰晏驾大臣必立胶东
王不即常山王何也
(答)景帝十三王而出于王美人者此二王也王美人者
王后之妺于武帝为从母之弟尤亲故云
(问)蒯伍以息合传亦似不伦
卷十 第 2b 页
(答)亭林尝言蒯伍只合附见于淮阴淮南二传最是要
之蒯生尚可伍则下矣江则更下矣息则无赖耳原不
合作特传
(问)直不疑传将河间兵击吴楚先生谓是击赵何也
(答)河间是赵之分国是时赵方同反安得踰赵而东征
误也
(问)如淳以冯敬即冯无择子宋祁据功臣表曰非也而
先生谓秦汉之间有二冯无择疑亦有二冯敬愿闻之
以解如宋二说之纷
(答)秦本纪冯无择是秦将军冯敬是其子初仕魏王豹
者也文帝时为御史大夫者相去不远故如淳有此言
卷十 第 3a 页
功臣表别有汉将军冯无择吕氏之私人其子亦以吕
氏诛宋祁之所本者此也而不知如淳所指是秦之冯
无择则祁误矣惟是冯敬以御史大夫共废淮南据百
官表不详其以后之事若如贾生语则是为淮南所刺
死所谓匕首已陷其胸者也淮南王长已废谁为之报
仇刺杀敬者且刺杀三公非小事而绝不见于他传尤
可怪者冯奉世传出自冯商之手详序其先世乃但及
无择不及敬岂有以敬之位三公死国事而不一及之
者故愚又转疑别是一冯出自别望殆非冯无择子也
然则宋祁固误如淳之说亦尚自可疑也若景帝时又
有雁门太守冯敬死于匈奴则又是一人矣
卷十 第 3b 页
(问)史汉皆以爰晁合传先生谓其失史法窃意是不过
以其同争七国事而合之耳非以其人同道也
(答)晁错虽以急切更张蒙谤杀身然其料七国则非过
也爰盎直是小人之尤以私怨欲杀错而使汉戕三公
以谢过于逆藩即令七国之师可罢而流极之势将使
诸王成唐末镇将之悖害国是何等其罪一也况又料
事不明卒不能罢吴师其罪二也奉使不能结约计惟
慷慨责吴楚一死以谢错乃抱头鼠窜辱国不一而足
其罪三也幸而景帝护前得以不问不然盎赤族矣观
盎之生平巧诋绛侯面折申屠嘉相总欲掀大臣而夺
之位故淮南王长之事亦劝文帝诛三公直是小人之
卷十 第 4a 页
尤其引慎夫人席及争梁王事不足以赎其大罪史法
但当附见之晁错传中错则功罪固自不相掩也
(问)史记以张冯为一传汲郑为一传汉书合之东发先
生尝谓汲郑不应合传矣不知张冯何如
(答)汲长孺在汉时无伦辈郑庄固不敢望况庄有引桑
宏羊之罪乎张释之是名臣而亦非汲之侪冯则并非
张之比矣张可与田叔作合传而冯附之汲当作专传
郑应附韩安国儿宽一辈传中大抵史记习气但就一
节纽合张晚年不用于景帝冯亦老困故合之汲郑亦
以其失势后之寂寞
(问)邹阳上吴王书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刘仲冯曰青阳
卷十 第 4b 页
吴地是否
(答)青阳即长沙始皇诏书所云荆王请献青阳以西是
也仲冯误矣
(问)史记窦田为一传附灌夫韩安国自为一传汉书合
之是否
(答)史记固非汉书尤为不合窦田薰莸相去远甚窦本
不以外戚得封自以七国时功而争梁王争栗太子其
大节甚著在景帝时当与条侯作合传晚节不善处进
退之间自是无学术然安得谓之凶德而使与田鼢同
列田鼢特𥪡子无一可称晚有交通淮南之大逆只合
黜之在外戚传史公生平习气喜道人盛衰荣枯之际
卷十 第 5a 页
以自写其不平而不论史法故以灌夫之故强合窦田
为一传汉书则因韩大夫在东朝与议窦田之狱而并
牵合之尤非也安国祗应与郑庄辈合传
(问)韩安国为梁内史说长公主以免梁王于诡胜之祸
见梁王传亦见邹阳传而安国之传则分为二其说长
公主乃为中大夫时梁王僭用天子警跸致帝怒事在
诡胜入梁之前及安国免官复起为内史诡胜杀袁盎
致祸则安国不过劝王杀此二人而未尝更用长公主
之力也三传相矛盾
(答)梁王用警跸未尝干景帝之怒及杀袁盎始得罪则
是安国之劝杀诡胜复营救于长公主以免祸盖是一
卷十 第 5b 页
事其分为二者误也
(问)长沙定王传应劭注王以舞得益地信否
(答)是妄言也武陵桂阳并未尝属长沙而零陵至武帝
始置郡安得如劭所言
(问)卫青冢象庐山师古无注庐山是何地之山
(答)但以祁连山例之则是塞外之山胡梅涧曰扬雄所
谓填庐山之壑者也按匈奴中有奚苻卢山见赵充国

(问)杜周为执金吾治桑卫狱亭林先生谓卫太子狱在
周卒后四年桑大夫狱在周卒后十五年班生之谬一
至此乎
卷十 第 6a 页
(答)周为金吾正是武帝作沉命法时当是以此见长而
至三公而史误以桑卫之狱当之
(问)戾太子传以宾客多异端归咎于博望苑之立盖以
为巫蛊张本也巫蛊既是江充之诬则于戾太子何与
乎异端之说似乎成败论人矣
(答)戾园始终不见有宾客生事者其后起兵亦祗一石
德主谋石德谓之不学无术则可谓之异端则非也此
为史臣之附会无疑通鉴载戾园处疑畏之中极其详
悉乃知戾园固无过而武皇亦尚未失父道天降厄运
生一江充以祸之但通鉴此条绝不知其何所出考异
中亦不及西京事除班书外唯褚先生补史记偶有异
卷十 第 6b 页
同而荀纪则本班氏温公不知采之何书大足改正班
史而惜胡梅涧亦未尝一考及也
(问)东方朔传何其言之庞也
(答)史汉皆喜于文字见奇诡而不论史法汉书校史记
略减然如司马相如东方朔传仍所不免以史法论朔
之斥吾邱麾董偃戒侈奢其生平大节三者巳足何得
滑稽之娓娓乎其实文字亦不尚此秽语
(问)班氏称梅福继嗣封事合乎大雅信耶
(答)子真早犯王凤晚逃王莽斯为孤飞之鸿而谓封二
王之后足以得继嗣则其言失之于愚成帝之荒淫岂
以二王无后故绝嗣乎班氏称之抑又愚矣
卷十 第 7a 页
(问)以霍光为霍叔苗裔得非附会
(答)班氏如此谬语最多以韩增之贵盛为本于周烈以
杜延年之贵盛为本于唐杜世禄以霍光为霍叔后可
谓无耻之言褚少孙以为霍太山之灵生光可嗤一也
(问)王贡合传东发先生谓其不应次之四皓郑严之后
固巳但王贡亦似不类于龚鲍而龚鲍尤不屑同群于
纪唐班氏合传岂非太舛
(答)王贡二人本异王之风节高而贡乃石显之私人盖
韦元成匡衡一流也但以弹冠一事合之则王受玷矣
王宜自为传移贡于韦匡传中龚鲍合郭蒋薜方等为
一传纪唐但应附见莽传中则得矣李杲堂先生尝别
卷十 第 7b 页
撰西京忠义传四卷首以王章刘向继以何武鲍宣王
安辛氏三子翟义张元皆死莽者又继以彭宣王崇梅
福邴汉陈咸逢萌龚胜龚舍孔休薛方郭钦蒋诩栗融
禽庆向长苏章蔡勋皆不仕莽者而诸刘之死者并刘
宣另为一卷其末卷则李业王嘉王皓谯元皆不仕莽
而其后死于公孙述曹竟死于赤眉足以补班氏之遗
(问)翼奉劝迁都成周之说亦似不切时务
(答)奉乃术数之士盖见洛都之有王气而有此言而不
知元成哀诸帝不足以当之也所以术数之士未必竟
无所知然不足恃向令是时果听其言庸足救西京之
亡乎
卷十 第 8a 页
(问)厚斋先生曰魏相以易相汉能上阴阳之奏而不能
防宦戚之萌匡衡以诗相汉能陈关雎之义而不能止
宦寺之恶义门谓魏不可与匡并论然否
(答)魏匡自是截然二等魏有得有失匡则小人而已汉
人原无能以经术为宰相者魏亦安敢曰以易相乎厚
斋讥魏由许氏恩馀之臣以自通以致末流不能止宏
石之恶义门谓魏之由平恩盖以发霍氏之奸未可深
咎其说亦是但宣帝以刑馀为周召而魏无一言则厚
斋之责备固难免矣义门虽欲为之左袒安可得乎若
匡又何讥焉
(问)王商史丹傅喜合传先生议之愿求其故
卷十 第 8b 页
(答)王傅可合史不可合世但读史丹本传盛称其拥戴
成帝之功遂以为贤者不知附会王凤以排王商实皆
史丹为之魁也史高排萧望之刘向于先丹排王商于
后班史不能写出此一层故史丹但宜入外戚传
(问)翟方进传以翟氏之亡为坏鸿隙陂之报其言近于
附会然否
(答)方进坏陂自是不合然以此为其灭宗之所自则忠
臣志士自此气短非君子之言也方进生平极丑不应
有此佳儿若以坏陂得此报则所以报之者反荣之矣
总之班氏贱守节故于王章传载其妻牛衣之语而末
又述其合浦采珠之事甚陋李杲堂曰王章之妻庸人
卷十 第 9a 页
遇班氏庸史而传龚胜传载老父天年之语亦害大道
杲堂曰老父与草木同腐天年虽永何益至论翟义为
不量力尤悖
(问)美新投阁或以为谷永或以为刘扬而以扬子年祗
七十有一不逮天凤五年是否
(答)是皆爱莽大夫之甚而曲为之脱者盖扬子年四十
馀而入京成帝方郊祀甘泉是永始四年也次年而王
根秉政荐之是确凿可据之文也由永始四年至天凤
五年计三十年扬子以四十馀入京又三十年正七十
一何年数之不符也今必欲讳其莽大夫之耻以为不
逮事莽乃自成帝建始元年数之则移扬子入京之岁
卷十 第 9b 页
在二十年前自可从而为之辞矣夫建始初元王凤秉
政非王根成帝并未祀甘泉扬子枮坐京师二十年以
待王根之荐乎故为扬子辨者不甚读书而徒费此苦
心也若谷永则死于王根之世有明文而又移而后之
二千馀年之故鬼为诸公颠倒寿算悲夫
(问)义纵以扬可为乱民此事甚可传
(答)酷吏传中二人颇当洗雪郅都无一事不可传只为
凌逼临江王致死遂入酷吏义纵无一事不当死只有
诛扬可宜入名臣论世者不可不知也
(问)史记货殖传详及周秦货殖诸公宜也班氏断代为
史何以不去
卷十 第 10a 页
(答)此先儒所巳言者但颇不然班氏之文自传首以至
陶朱子贡等六人因及秦汉之制富家计然之略通为
一篇是叙次货殖之缘起非传也至程郑卓王孙始是
本书之传今本误割裂之以六人皆各为一传则直与
史记复矣非班氏本书之叙次也钱塘施太学廷枢善
考古亦以予言为然
(问)西河漕中叔以游侠为王莽所恶捕之卒不能得斯
其人殆非凡儿也
(答)游侠至宣元以后日衰日陋及巨君时楼护原涉之
徒无足称矣中叔得罪于莽殆是何武鲍宣之客而又
冥鸿远去不为甄哀等所罗织其本领甚高惜乎班氏
卷十 第 10b 页
序之不详要之足称朱家剧孟后一男子
(问)据水经注丁姬墓不甚毁而史言周棘其处以为世
戒何也
(答)莽所最恨者傅后也元后所最恨者亦傅后也丁姬
则无之故周棘者傅后之陵而丁姬得末减不过取其
太后之玺绶而巳史槩言之误矣
(问)丁明为大司马与傅晏同时世无称焉而先生进之
何鲍诸贞臣之列愿闻其说
(答)丁傅当时并称其实擅权者傅氏而丁氏无闻焉细
考之则丁明乃贤者史称其为大司马能任职与丞相
王嘉善见其死而怜之又恶董贤而卒之为贤所排则
卷十 第 11a 页
明之贤可知莽将篡国时明在侯国而莽杀之当时虽
贤如傅喜尚不为莽所忌而独忌明则明之贤可知盖
莽于丁傅二后恶傅不甚恶丁而于二后之族则恶丁
反甚于恶傅可以知明之正色立朝矣愚序李氏西京
忠义传始表章之以补班氏之遗
(问)陈咸避莽事详见于范史陈宝传谓咸以莽未篡时
巳去尚书之任莽篡以掌寇大夫召之不应通鉴采之
而莽传则咸巳在掌寇之任但不久而去其事不同
(答)范史所据者殆是陈宝家传或推崇其先世而过美
其词恐是莽传为得实如范史所言风节固极高即如
莽传亦不失为见几补过之君子可以附之龚鲍之后
卷十 第 11b 页

(问)何武公孙欲排莽于平帝之初互自相举武竟死国
而禄晚应莽之徵则庸人耳武之举禄误矣
(答)二人欲排莽而互自相举便自贻人口实只此可以
见其无才即令为大司马亦不能辨莽也盖何武是德
优而才短若禄更不足言矣李杲堂曰高舂馀景俯首
伪庭内负宿心外惭良友名言也
(问)谢承后汉书豫章太守贾萌讨王莽而死太平御览
引安成纪谓萌与安成侯张普争地而死而莽传则萌
以九江连帅为莽拒汉而死谁是
(答)恐是莽传为是倘如谢书则翟义之流矣莽之九江
卷十 第 12a 页
即汉之豫章而连帅即太守也
(问)尉它之地自大庾而西奄有七郡盖尽得南荒矣水
经注亦载其以次子婿安阳因并其国安阳即交趾也
而先生以为尉它祇得东粤之地稍及于西粤而此外
非其所有愿求所据
(答)水经注之事甚诬不足信盖是时尚有苍梧王赵光
乃它弟则自苍梧以西即非它有是它尚未尽今东粤
一省之疆域也而功臣表有南粤桂林监则它之地固
有犬牙错入西粤界中者矣它之地不过西至桂林而
桂林以东尚有在苍梧国中者安得并交趾日南九真
而属之乎盖是时苍梧以西号曰西瓯别有国族它于
卷十 第 12b 页
上汉文帝书中明言之它特臣服之而已非能并有其
地也且交趾是时国名西干明见功臣表不鄜侯黄同
以击斩西干王功封则交趾别自有王之明文矣何尝
名曰安阳乎汉平南粤因以兵乘势并取诸国故牵连
叙之而遂以为是皆它之地误矣
(问)汉宣帝初严延年劾霍光厚斋困学纪闻引沙随谓
延年女罗紨为昌邑王妻生女持辔惟汉人风俗之厚
故不以为嫌先生以为失言按沙随多学大儒厚斋尤
精于论古而此事明见昌邑王传似无可疑者何所见
而以为非也愿闻其说
(笞)是时有二严延年其劾霍光者时为侍御史后为太
卷十 第 13a 页
守坐诛汉书有传字次卿其以女适贺者乃执金吾也
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字长孙故昌邑王传特称其长
孙之字以别之二先生之多学非后人敢窃议而于此
事则失之
(问)荀氏汉纪并无增加于班史之外者独文帝纪中言
韦孟尝为御史大夫并不见于班史韦贤传敢问所出
(答)此荀纪之妄也百官表中文帝四年有御史大夫圜
意者荀纪所误据与文帝时以庶寮至三公者自冯敬
始前此皆功臣也
(问)说苑诸御巳陈楚庄王曰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
此别是一子家羁也然庄王以前楚安得有并陈之事
卷十 第 13b 页
(答)说苑中若此者不胜诘直不足诘陈何尝有子家羁
而庄王以前陈尚从齐于九合楚安得遽并之春秋唯
陈之贤臣最少女叔原仲亦无甚事迹泄冶邓元一死
一去而邓元亦不见于左传今忽以子家羁为陈产中
垒之移东接西漫无考证遂至于此
(问)陆贾新语今世所传无完书汉志置之儒家则是可
与荀况肩随当必有说
(答)汉志儒家收得最杂如刘敬朱建皆在焉不但陆郎
也但论衡引新书曰天地生人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已
所以受命则顺顺之为道此数语颇有儒者风今本无

卷十 第 14a 页
(问)七录数九主以为劳君最上终以寄君其说不伦似
非中垒之言然否
(答)以禹稷为劳君自足称上然无为而治者将不更在
上乎其言法君等俱无义以授君为禹之授益子哙之
授子之尤背是何相比之不伦也张南漪曰秦隋二帝
并劳君岂亦谓之上耶
(问)子华子世皆以为赝书而水心先生笃信是何说也
(答)水心讲学虽不合于朱子然其卓然之见不可谓非
魁儒至于极口称子华子则好奇之过矣
(问)孔丛子世亦以为赝书然否
(答)不敢谓其为西京之书亦并不类东京之书然东发
卷十 第 14b 页
先生有言其文笔虽卑弱而义理颇醇
(问)广东新语以韩瑗为粤产见否何以与本传不合
(笞)黄门之非粤产断然无疑据宰相世系表其先在汉
时居赭阳是楚产据本传则唐时巳为三原人是秦产
而黄门为颍川公仲良之子即袭其爵颍川为后周三
水伯褒之子当宇文时五峤阻隔安得粤人北仕者然
则何以有此传闻也曰黄门得罪之后谪其子孙于广
州意者后人留居岭外遂以成讹也
(问)安成侯窦充是汉文帝窦后父迁固皆失其名乃见
于唐史而别乘以为窦消不亦妄乎
(答)迁固皆不志窦侯之名自是无考若唐史则一见于
卷十 第 15a 页
宰相世系表再见于窦建德传此本之窦氏世谱而不
足为据按决录志窦长君之名为建而不及其父使有
可考则决录不应遗之矣唐人早巳造窦侯之名而宋
之图经又别为之则甚矣其不学也
(问)韩氏宰相世系表四人瑗为一族休滉父子为一族
宏为一族祇应三表而今有四何也
(答)是欧公之误也退之一支其家无作宰相者而今亦
入之故有四篇宰相世系表之误甚多如刘氏则失去
幽求之世系而韩氏不应有愈之世系又官爵名字多
出六朝谱系之造作盖不可以缕陈也
(问)五代史郑遨传遨故与李振善后振仕梁贵显欲禄
卷十 第 15b 页
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视按李振传
无南窜事
(答)据振传在唐时尝自金吾将军出为台州刺史非以
罪窜特是左迁然亦未尝之任而即以其时去投梁今
云仕梁之后尝南窜则谬也
(问)尹洛渊源录以范正献公淳夫为程子弟子朱子亦
疑之而仍存之先生始言其决非程门何所据
(答)以淳夫为程门本于鲜于绰然淳夫集中绝无可證
淳夫但于温公称门生伊川则未之闻也其荐程子疏
并不言是师弟而陈默堂集有答淳夫后人书曰以某
所闻于龟山乃知先给事之学与程门无不同观此言
卷十 第 16a 页
则非师弟可知矣
(问)淳夫之谥宋史不见未知定于何时
(答)淳夫谥见于魏鹤山集当是乾淳中所赐元城先生
谥亦在此时紫薇言淳夫为人极肖妇翁吕申公而身
后之谥与之同想当时议谥者亦采紫薇此段公案也
(问)退之谓荀扬为大醇若是班乎抑其中又有差也
(答)荀子醇疵相间然不可谓非孟子而下一人故史记
孟荀列传可谓有见扬子之学出于老氏其源流本各
殊而粉饰之以孔氏故荀子之参差于孟子自是其病
而正亦是其本色所在不肯附会扬子摹拟诸经乃是
其摹拟司马相如作赋之馀技其中无得盖扬子之学
卷十 第 16b 页
其于老氏亦浅须知得老子之道者汉初莫如张良是
以老氏之学成经济次之则汲黯是以老氏之学成气
节又次之则东陵侯盖公之徒是以老氏之学善其进
退存亡于一身最下斯为扬子其流极便是冯道何可
与荀子争轩轾也
经史问答卷十终
卷十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