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卷第三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赋
  国子监石鼓赋(有序并跋)
石鼓在唐以前弗著其以为宣王时者始于张怀瓘然
张氏以为讽宣王而作未尝以为美也使其果讽恐其
不可勒之石矣韦应物以为文王诗而宣王勒之夫诗
中曰天子曰王果尔则受命改元之说信矣此又诞妄
之甚者也韩退之而下皆以为美宣王夫不问为美为
刺必不应雷同于车攻之篇董彦远程泰之以为成王
卷三 第 1b 页
则因左传国语蒐岐一案而依附之独孙汉公不取此
鼓而未有所以畅其词欧阳兖公则疑之而又以唐人
之故不决南渡以后郑夹漈以其合于秦斤秦权而以
为出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巩仲至又以为献公之
前襄公之后但读其诗亦不类秦音马荠堂以为北周
所造则研北杂志又辨之盖莫能有所折衷也杨用脩
初亦谓其伪以其文类小篆是巳乃其后反伪作东坡
本托言尚有完文是则老而耄者欤明末韩寄庵始力
诋之其作石鼓歌有曰古人制书法有六形声象意非
徒然及观此鼓殊不尔文繁意晦徒支骈是皆秦皇汉
卷三 第 2a 页
武代古籍焚灭成寒烟谬书伪器旁午出后人误信何
拘牵可谓独扫一切而顾亭林亦谓其词浅近不类二
雅有铺张而无意味万季野辨之尤力此可以确然知
非三后之物而予更有进者古者天子诸侯有畋无渔
观渔非可歌咏之事此尤不攻而破者也万氏主荠堂
之说予谓石鼓既伪则亦不必深考其何人何代因为
之赋
我来日下敬谒成均乃从戟门之侧得窥石鼓之文曾
闻昔人之歌咏以为石墨之奇珍或拟之虹绅结络或
比之琼树纷纶或叹为断钗覆釜或赏为切玉钩银精
卷三 第 2b 页
气旁孚臼科所不能毁寒芒夜朗济河所不能沦上应
黄姑之宿不推记里之轮列在三雍犹是灵鼍之遗制
以临多士不须桐木之多闻将尼父编诗之所失载熹
平刋石之所未甄填兼金以矜贵登内府而嶙峋四百
九十馀字佛龛留其遗迹二千七百馀载艺苑滋其传
闻然而仆窃有疑未敢漫云盖尝摩挲断简沈绎残觚
不特文讶其未合抑亦事诮其不符彼其序将帅导师
徒若华载路丛棘攸除左骖右骖王用三驱是谓大蒐
宜驾我车若夫鲂鲤稠叠杨柳纡馀泛新水求嘉鱼烹
鲜作供大陈菭菹是谓遂事由畋而渔夫度轨量而后
卷三 第 3a 页
讲事昭物采而后取材一步一趋史臣所纪不轨不物
大君弗怀是故三年而治兵军实以数四时而讲武农
事罔乖以修三品之资豆笾以备以作六军之气步伐
以谐斯狩猎所以不流于禽荒而夏官之职所必该者
也山林川泽之需委之下吏斧斤罔罟之用属之舆台
百金之材虽可张而取万乘之驾不可辱以来斯固在
不举之列而泽人之所独裁者也今也水陆并驰禽鱼
交践取材惟恐不多盈庖惟恐不腆其究也乘马以涉
而涨可虞并舟以归而途又远几好乐而或荒迨流连
而忘返贻君子之深讥违先王之令典彼略地而观鱼
卷三 第 3b 页
隐公尚以为腼臧孙抗论于中庭太史大书于汗简迨
泗渊之偶滥则里革之直言难免冬荐之期既过夏槁
之令未展曾是滈池之哲王乃恣情而游衍夫季冬而
射鱼勤天王之翠辇斯淮南时则之训所以駮而舛也
禽殚而中衰乃严渊之是犯斯扬雄羽猎之讽所以绞
而婉也而谓以尹佚史籀之徒亦复著声诗而勒贝碝
吾故以为雁鼎之传谁则信为景钟之选况乎二雅具
在大篆可追以视车攻吉日之作直是巴人下里之词
而史籀之遗法乃下邻于相斯质之秦权而字偶合按
之秦风而音又违斯则讹谬之昭灼阙失之繁滋进退
卷三 第 4a 页
失据凿柄不齐已见于前儒之所论不待于下走之所
疑至其缝五羊以为皮集千狐以成腋笑取材之纷拿
陋行文之割裂于水一方本之蒹葭之章为三十里见
之噫嘻之什剪伐勿加则甘棠之思也小大具来则泮
宫之列也彤弓矢以锡公侯不闻施之燕游相阴阳以
卜都邑不闻用之渔猎如斯者盖更仆而未完而非徒
蹈袭于东都会同之作今夫神禹岣嵝奇踪诡谲穆王
坛山遗字奇零司徒南仲之鼎延陵季子之铭纷流传
于后世盖强半其无徵然而见于金石之录者欲决然
其斥之而未能此嗜奇之结习亦好古之深情而况是
卷三 第 4b 页
鼓托于逸诗之帙驾以古文之名历唐宋以至今盖灰
劫之累更乃海枯而不澜犹完善而峥嵘彼访三钟而
叹息思九鼎而屏营固宜其对之而宝惜而不禁摩挲
于莓龙剥落之遗形也夫
宋张芸叟谓石鼓即车攻之诗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圣
人所取也其鱼维何以下所不取也胡致堂引之是即
欧公谓夫子于诗或删其章或删其句之说圣人固无
此武断但即如所云则车攻之诗其馀又自何来岂即
十鼓中所剥落者是耶则何以圣人所删者今反多存
而其所取者反多剥落耶抑别取他诗以足之耶是不
卷三 第 5a 页
必深辨也
卷三 第 5b 页
卷三 第 5b 页
  哈密瓜赋(有序)
哈密者唐伊沙瓜三州地也宋白曰肃州西南至瓜州
五百二十六里又西二百八十里至沙州又西北九百
里至伊州然春秋所云瓜州则唐沙州也其旧以瓜得
名予考瓜渎成川瓜洲成村瓜田成姓瓜之登于图谱
者多矣要莫若是瓜为最古亦最远前代曾登于贡物
故有御瓜之名其后中止今始复贡爰赋之
登三危之古山兮绵绵生之瓜其名著于春秋之录兮
戎子驹支旧所家黑水南来而入海兮是曰动地之流
沙北连伊吾之大碛兮龙勒高耸而嵯岈汇以蒲昌之
卷三 第 6a 页
巨浸兮有神马之窟曰渥洼盖冬日而闻雷兮土膏殷
殷如轰车亦六月而有雪兮浸淫成此天葩嗟敦煌实
录之无存兮谁釐夫匈奴月支之旧界列昆仑之障于
汉武兮承以东京之禾尉其时更番而遣戍兮或及瓜
而得代凉武昭王所起兮是亦十六国之都会宇文置
会稽为侨郡兮多吾乡寓公之行迈往事其茫茫兮聊
啖瓜以志槩有唐之置州兮实陇右之雄藩迨天宝而
日蹙兮乃匏系于吐蕃张曹所恢复兮终蔓摘于西夏
之荒残谁传回纥以是种兮得未有于萧翰年运而往
兮乃更夫哈密之名卫则兼安定曲先以错列兮部则
卷三 第 6b 页
合刺灰畏兀以纷争彼忠顺之历世兮胡见吞于土鲁
之兼并惟陜甘之最逼兮重资夫捍禦之长城且诸道
之朝宗兮皆出入之所经固非以是瓜兮而漫志于穷

圣朝威德之大同兮声灵无远而弗暨况属蕃之近落
兮固不殊于内地疆以戎索兮用羁縻于边吏渺兹时
物兮其敢少替谓前此固尝作贡兮今胡嘉菰之沈滞
爰浃岁而来王兮聊足昭其诚意尔乃傍芋区以为畴
布柔芳以辰月烹羊尾而劳耕夫磨新耜而试砺铁野
田熟而抽参胡桐雨而吐律盖转盻而有秋抚中田而
卷三 第 7a 页
成瓞速檀斋宿殊尤是掇负以明驼来升
天阙玉关阳关使车屈折遥瞻嘉峪斗柄所揭夫其备
职方之隆仪衷遗文于前史盖连辐而接毂亦不能以
殚纪彼夫晋昌草鼓其声清泚野马之革射侯所使寿
昌石棋布局如砥此先朝之方物也今则玉重六十斤
而有奇马行一千里而不止然而莫若是瓜佳瓤齿齿
试抓中而出汁兮乃食经之所指倘脯以泑泽之盐兮
则行远之所恃吾闻诸书之状瓜也蹄或如龙之蟠掌
或如虎之踞骹或如羊首或如兔或如桂支或如蜜露
热者曰㼍曰㼏甘者曰瓢曰瓠以观是瓜无之不具王
卷三 第 7b 页
瓜则逊其甜木瓜则嫌其酢其庞然而专车诱痴狐以
如骛贪所甘以深入遂濡首以不顾是盖穹隆之所降
精西池之所笃祜不待四劫而成长充
九重之赋仙童培之神女护之允归义之良材河西之
典故也于是
颁命太常分之臣子如副如华必稽典礼拜受以归既
多且旨不须酒泉臣心醉止抑闻长安之上苑兮蒲萄
之实离离移苜蓿以弥望兮皆侈心之所为物各有所
自出兮迁其地而或漓曷若任土之贡兮
玉食自致于彤墀亦愿诸酋之茂育兮永为世守之藩
卷三 第 8a 页
卷三 第 9a 页
  淡巴菰赋(有序)
今淡巴菰之行遍天下而莫能考其自出以其兴之勃
也则亦无故实可稽姚旅以为来自吕宋按淡巴者原
属吕宋旁近小国名王圻言其明初曾入贡有城郭宫
室市易君臣有礼但淡巴之种入上国其始事者亦莫
知为谁黎士宏曰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石马属/海澄)
然亦不能得其详爰作赋以志之或有博雅君子补予
阙焉
将以解忧则有酒将以消渴则有茶鼎足者谁菰材最
佳酒最早成茶稍晚出至于是菰实始近日凡百材之
卷三 第 9b 页
所成必报功于千古酒户则祖杜康茶仙则宗陆羽吾
欲考先菰以议礼盖茫然未悉其何人笑文献之有阙
将汜祭其何因原夫雕菰之始载在曲礼受种为茭结
穗为米紫箨为裹绿节为围于焉作饭绝世所希其在
尔雅更名水蒋芦中之族斯称雄长是菰实非其种也
或曰是即说文之所谓烟抑广韵之所谓蔫古尝志之
今广其传譬之屈骚之兰于今不振其争芳者崛起之
允迢迢淡巴非我域中僻居荒海旷世来同何其嘉植
不胫而趋普天之下靡往不俱彼夫河西之焉支夜郎
之邛竹当其倾国以相争良以易地而弗育而是菰则
卷三 第 10a 页
五沃之土随在而生满篝以穫有作必成不以形化而
以气融不以味餍而以臭通当夫始至尚多所怪其习
尝者半在塞外是以皇皇厉禁颁自思陵市司所至有
犯必惩而且琅琦督相视为野葛(吾乡钱忠介/公最恶之)梁溪明
府指为旱魃(见南/北略)黄山徵君明火勿污(歙人宗/谊事)赏心尚
少知已尚孤岂知金丝之薰足供清欢神效所在莫如
辟寒若夫蠲烦涤闷则灵谖之流通神导气则仙茅其
俦槟榔消瘴橄榄祛毒其用之广较菰不足而且达人
畸士以写情愫翰林墨卿以资冥助于是或采湘君之
竹或资贝子之铜各制器而尚象且尽态以极工时则
卷三 第 10b 页
吐云如龙吐雾如豹呼吸之间清空杳妙更有出别裁
于旧制搆巧思以独宣诋火攻为下策夸鲸吸于共川
厥壶以玉厥匙以金比之佩镌足慰我心是以茂苑尚
书雅传三嗜必不得已去一去二独爱是菰长陪研席
王马和钱更增一癖风流可即顾物兴思谁修菰祭以
公为尸(长洲韩慕庐尚书嗜酒及棋与此而三或问之/以必不得巳之说初云去棋继云去酒时人传)
(为佳/话)且夫醒可醉醉可醒是固酒户之所宜也饥可饱
饱可饥是又胃神之所依也闲可忙忙可闲是又日用
之所交资也而或者惧其竭地力耗土膏欲长加夫屏
绝遂投卑于不毛斯非不为三农之长虑而无如众好
卷三 第 11a 页
之难回观于仁草之称而知其行世之未衰也我闻淡
巴颇称乐土寇盗潜踪威仪楚楚独于史传纪载阙然
聊凭盖露以补残编
卷三 第 11b 页
卷三 第 11b 页
  葛仙来赋(有序)
是物产于岭外自来未有赋之者故掌故甚希东归话
别因作数言以示诸生
稚川子兮列仙儒留兹佳植兮罗浮之隅当年丹砂未
就兮暇日犹菑以畬比龚令之薤而弥洁兮视陶令之
秫而倍腴乃阻勾漏而弗赴兮借兹山以写清娱演郑
隐之密授兮引邓岳以仙刍亦有高弟若徐升兮一一
谱其秘书遗种遂传于五峤兮间或旁产于南服以与
与彼水耕而火耨兮其候参于纳甲以乘除斯旨邃而
莫究兮远通津于京虞(稚川五行纳甲/之法异干京房)餍道侣而忘餐
卷三 第 12a 页
兮遗滞亦为寡妇之糈独讶著录之未及兮翻抱朴之
编而阙如反不得伯仲于青精黄独之群兮或沦落而
次且阿侬耕砚田而不给兮诸生招我于扶胥谓羚峡
之沃土兮拟上农而有馀三菁二韭不必羡兮此足饱
山泽之臞更和之以带草兮亦离离其可茹倘从此得
导引兮何必不翩然其逃虚奈凡材之未禀夫灵气兮
叹南方之不可以久居瘴云乘之而悒悒兮长乞灵于
金匮而弗纾知稚川之道力不我扶兮虽有粟吾得而
食诸度台岭而言归兮访故园之樵苏忆吾乡之佳胜
兮亦有石臼之丹垆何莫非稚川之故迹兮岂无一陇
卷三 第 12b 页
之可耝携此种以播之兮或者慰我之饥劬况吾党之
小子兮不秀不实纷卬须何堪恝置之五千里之远兮
不亟赋夫归与恭惟
仁祖之博物兮考索不遗于草木之储嵇含状所不悉
兮乃耻一物不知之非夫方知蛮陬之味兮曾登
玉食之厨(见几暇/格物编)一百十六篇补其遗佚兮三百一十
卷贯穿其繁芜远之穷仙灵之奥术兮近之即为菽粟
之笺疏诸生读峤雅以旁徵兮倘亦多识之所需
卷三 第 13a 页
卷三 第 14a 页
  鲒酱赋(有序并跋)
吾乡贡物之最古者莫如鲒酱近则以为常供弗嗜也
并忘其为掌故中一种爰赋之
伊介族之绝奇禀太阴之精髓母以蚌而成筐子以蟹
而居里璅鲒其名悬埼其沚山以之而受氏亭以之而
垂址说文引汉律以成笺江赋援越志以补史班生所
详抱朴所纪陶山鄂州言之备巳盖尝推原先世载之
周礼庖人蟹胥青州最美暨其中衰浙东崛起是固勾
馀之名产而胡体物者之弗齿也今夫鲒之为物长不
数寸广不盈分然而吞吐呼吸上旁清旻晦朔弦望相
卷三 第 14b 页
为烟煴是以淮王有胎蟹之目埤雅夸珠蚌之珍(淮南/所云)
(胎蟹应月即鲒也蚌/珠多出于鲒之大者)三五而屈三五而申别字月蛣盖
非无因合体有如榆荚共生几疑孪人行者求食居者
栖身动者近智静者近仁乃缘二气而为互根以两故
化以一故神深藏高蹈绝类离群在山之麓在水之漘
斯其风味固宜深醇若其馀子尚难殚论或依蛎房或
寄螺门方兹稍劣未敢弟昆于是东部都尉乃命渊客
乃底江村取而醢之蚌白擘裂蟹黄涟沦酿之汨汨流
之沄沄参以紫蚢之属投以淡菜之伦膏爱其滑糁取
其匀彼天然之五味不假和齐斟酌而适均遂贡大庖
卷三 第 15a 页
上至尊虽四方玉食之云集未如此三斗之独陈也嗣
是以还滨海之产纷著食经水族有簿亥市惟腥四腮
之鲈吴鲙之特三月之鲚晋鲊之菁石首则有魫类玉
章柱则有距如丁王馀皓素社交缥青琵琶之绶成帔
鹦鹉之螺作觥䱥虽炎而可致蛤遇酒而解酲梅花之
蛎桃花之蛏车螯吐晕海月生明峨惠文冠以骈附枕
新妇臂以沈冥蚕三眠而虾鲝熟稻再穫而蚶车登河
豚以芦牙作偶江鳐用荔子齐声然而孰如此酱首重
南烹其法最简其格最清其来最远莫之与京彼夫江
南国主以供明馨惜其于法有所未精䤔䣸之患是以
卷三 第 15b 页
兢兢(见李后主/蚌酱帖)嗟乎惟远故艰惟少故贵彼四十万夫
之海错唐政之荒何如而五斤之鱼骨宋德之俭可继
今是酱也不复克鼎实之陈竟下同齑盐之味非失之
奢即伤于昧聊染翰以摛词庶不泯其资地
陈藏器志寄居虫一蟹一螺乃蟹之附于螺者与段成
式合粤东人言今万州有之海物异名记所云蛎奴则
蟹之附于蛎者予在海上亲见之若南越志称蟹子合
体共生则大蟹之中包小蟹者与北户录合皆属鲒之
别种鄂州以蛎奴即为鲒不知蚌之与蛎别也尚未确
卷三 第 16a 页
  十二雷茶灶赋(有序)
吾乡十二雷之茶其名曰区茶又曰白茶首见于景迂
先生之诗而深宁居士述之然未尝入贡也元始贡之
王元恭曰以慈溪车厩岙中三女山资国寺旁所出称
绝品冈山开寿寺旁者次之必以化安山中瀑泉蒸造
审择阳羡武夷未能过焉顾诸公但言区茶之精而不
知早见于陆氏茶经按陆氏云浙东以越中为上生馀
姚瀑布泉岭曰仙茗盖实即明州三女山之物特以馀
姚瀑布泉制之遂误指耳但十二雷者甚难致而近日
山人亦无识者嘉植沈沦甚为可叹予自京师归端居
卷三 第 16b 页
多暇乃筑一廛于是山之石门题曰十二雷茶灶将俟
春日亲穷其窔奥而制之因谋茶具甚备茶经曰是茶
有二种大者殊异其即三女之种乎予因乞灵于茶神
以求其大者先为赋之
四明四面兮俱神宫就中翠碣兮尤清空大阑峨峨兮
称绝险蜀冈旁峙兮分半峰其閒剡湖则西兮蓝溪则
东峰回溪转兮非人世酿为嫩雪兮茸茸百七日兮寒
食过廿四番兮花信终二百八十峰兮土膏动一万八
千丈兮云气浓时则小草兮珠圆长条兮玉洁双韭兮
挺生三菁兮秀出青棂兮吐丹白附兮结实插珑松兮
卷三 第 17a 页
篁竿缠缨珞兮萝阙彼避世之畸人各分曹以登眺盖
饱餍而有馀薄烟火以不道乃有茶仙经营茶灶爱兹
茶山烟岚窈窕入精篮兮偃息登古墓兮踟蹰(史嵩之/墓在西)
(天峰开寿寺/即赐院也)访旧文兮断碣吊高僧兮遗书(三峰寺在/资国寺南)
(十里有曹公放斋碑高/僧谓梦堂尝居开寿寺)彼人代兮巳远怅宿莽兮成墟
独新牙兮正茁几弥望兮山居于是撷之掇之吹之嘘
之蒸之焙之析之摅之都蓝之具于以储之彼近山之
瀑泉推化安为绝胜虽雪窦之飞湍拜下风于锦镜致
陆羽之传讹喜孙因之可證(化安瀑泉胜雪窦/见孙因越问中)来制良
材以慰幽兴其相则屈兮曲兮如鱼勾兮其色则皎兮
卷三 第 17b 页
峭兮蔑视绀緅兮其数则六律六同兮正一周兮太白
补陀未敢俦兮大小晦之茶坑逊十筹兮在昔茶户有
编茶场有使幸徐公兮惠民罢榷租兮世祀胡降臣兮
固宠开贡使兮贻厉自元初兮经始(范文/虎)历明代兮未
弛怪近世之希逢致消渴其何恃既尘鞅之可除窃山
栖以有志茶经一卷茶寮数事比邻可睦那须黄羊活
眼盈瓯司命是尝媚之不辱炀之无妨倘稍存夫本色
为我和以老姜
卷三 第 18a 页
  金峨山晚杨梅赋(有序)
长卿上林之赋任彦升之传江文通之颂太白之诗杨
梅所由著名也图经品其绝胜者莫如绍兴之萧然山
中而吾乡亚之不知吾乡之产其出自金峨山南者实
突过焉予尝以六月亲至诸峰红者紫者如火云白者
如雪一望垂垂盖奇观也居人或以姓谱其种有曰邵
家坞曰金家坞曰许家坞或以其形曰大荔枝或以其
味曰酪蜜而又有曰韩家晚者其种最后亦最佳淳祐
大儒袁正献公尝因广平舒公子之馈爱其名引陈文
节公诗勖公子以晚成之说深宁王礼部跋其尾以为
卷三 第 18b 页
前辈立言虽一果蓏不忘规箴若此今载入至正志中
是则吾乡杨梅之佳话诸方谱物者所未有也乃更申
其绪而赋之
吾闻南阳之韩以桐木尊盖一代之嘉树非凡卉之可
伦异哉其忽以杨梅之别种传也不争先以求售乃晚
出而倍醇嫣然抱其芳姿几却顾而逡巡为待夫侪辈
之将尽始独殿夫一军彼时物之被荐大率贵其早陈
人情习于数见固有取于维新胡是果之矜贵以后来
而空群岂大器之果别正不妨于积薪抑昔词客之品
目拟星郎之驾云(见贵/耳集)迨谢生之欣赏复拟之以丽人
卷三 第 19a 页
(谢在/杭)彼宁不忧其迟暮甘退处于后尘将无自托于十
年之不字或有待而得伸乃有格物君子凡三致意谓
兹微物足资簇厉由来毅氏之枣张公之梨江家之荔
好事者流艳而称之竞登载记然而祗充佳话靡关大
义伊朱实之离离禀炎精者最厚酿赤水以为浆宅丹
山以为囿谁其临之鹑鸟之咮当溽暑而落实涤蕴隆
以可口即或变色而皓衣要莫夺其中之所守夫太刚
则虞其易折而躁进则适以负疚此亦物理之常也是
以孕之以久而愈完养之以需而不苟庶渐底于和平
尚予人以可受乃若学以耄而惧其倦节以老而防其
卷三 第 19b 页
衰不见夫少年之行行或持久而渐乖曷若是果姜桂
之性愈厉桑榆之志不回是则始之蓄其力正以后之
成其材昔我先正微言可风是用作歌警于有众风人
闻之以当橘颂其于韩兮尚亦增重
鲒埼亭集卷第三终
卷三 第 1a 页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
           鄞全祖望 绍衣
 赋(三)
  土圭赋(限韵冯相致日以/辨四时/有序)
周官建都取地中之说先儒辨之备矣予谓当以大司
徒所载参之典瑞然后知其本非周官之文大司徒所
云测土深求日景即典瑞所云致日致月也大司徒所
云土地制域即典瑞所云封国则以土地也而大司徒
独于日至之景尺有五寸以下接以天地阴阳日月风
雨七句吾疑此七句者汉人之言儳入经文旧经必无
卷三 第 1b 页
是也况读其文乃类考工记句法五官中不概见从来
辨此者祇攻郑贾不知本文中明有之不指明经文之
错则郑贾乌可折也善哉唐志之言曰古人所以步圭
景之意将欲节宣和气辅相物宜而不在于辰次之周
径也词科诸公偶拈是题乃序其说于端
圣天子握五部秉七衡旸谷昧谷严其宅曲阿纤阿审
其程涖观台而树𣙗迎灵曜之著明六幕则地朔天南
之毕协九纪则箕风毕雨之俱平黍为实竹为筒固同
属黄牙之产璿其中玉其外亦均资孚尹之精埋葭管
之土灰或有崇而有庳悬玉衡于土炭时一重而一轻
卷三 第 2a 页
而究彼墨景之不爽盖别有元符之可冯乃命匠氏范
新型思极于毫芒之细用参夫神物之灵依工则劳司
徒之掌析圭则仿国瑞之名欲质诸天而罔渝虽苍璧
之享有弗若苟错诸地而巳可并白茅之藉亦弗营今
夫大圆者本高厚之浑成代明者或东西之殊向长日
短日之极牛井各著其垣日中宵中之平娄角迭呈其
象月主分而日主至其致之各以其时日主望而月主
弦其至也本同其量惟辨秩之最殷斯功成乎辅相必
其瑶光四布愆伏俱消玉烛长调阴晴无恙布四和以
求中舍震离兑坎之罔渝列四钩以问偏隅乾艮巽坤
卷三 第 2b 页
之相望然后春容帝座与八风之节俱谐肃穆天庭偕
庶民之星共畅然而地一定而不移天至神而难恃二
极则三十六度之隐见一出一入之位非易推四游则
万五千里之升沈假上假下之宫谁克既或行黄道之
外晷以稍进而移或行黄道之中晷以稍迟而退退者
或阴之嬴进者或阳之厉是虽化机流布所偶差抑亦
大均调燮所有事是以观四仲之命官宅明都而敬致
则度高而测深虽放勋其不废尔乃瑑则终葵之杼珽
原天子之笏杼以朝王笏以朝日上剡者锐其首四出
者舛其末旧属黄流之尊今为坤仪之率八神绕之俨
卷三 第 3a 页
众星之回环八表共之恍中星之突兀方 方案端拱
而居内规外规缜密以栗玉尺之布不假廷平玉轸之
徽不须瑶瑟更无五采五就之繁何有同邸异邸之别
既去饰于韦衣但象形于中必于是二至二分计其时
一股一勾计其里八月不必满八日之期四时即以分
双曜之畤当夫亭午之漏初中天半之华方霁或赤龙
之气蠕蠕或黑乌之阴旎旎是则尺五寸而近为南辕
丈三尺有奇为北纪至若晨光熹微暮云徙倚或暂辞
东沼之轮或继照西崦之轨是则七尺三寸之攸同二
十四分之妄指是以窥天而知其和谬盈减不失其宜
卷三 第 3b 页
度地而知其中边增损各有所以彼大采朝日识地德
以凝承小采夕月虔天刑而纠拟斯天子所以参三才
之位袪四时之累也而要非推测之精曷以有此慨自
纬候诸书之支离汉唐群儒之污漫阳城浚仪因易代
而累移交阯金陵更参观而益远不知四方中土之说
无所据依千里一寸之文谁为质辨彼夫平阳放勋之
都蒲坂重华所践安邑则九鼎攸居亳京则五迁始奠
即在有周亦复安宗祏于西丰建行所于畿甸不过求
道里之适均取朝宗之所便安得阴阳风雨之会经百
世而不移帝王升降之区嬗累朝而弗变吾尝以匠人
卷三 第 4a 页
水臬之文比合于司徒土圭之例圭则司天者观化之
所需臬则营作者辨方之所自虽所司之不同顾致用
者无异原无预于宅中又奚有于卜地况岁差之难齐
安得土中之长峙岂有揆日之隆仪乃朝三而暮四至
若浑天既北斗之分过峻盖天亦南方之度不齐五寸
三寸之文莫定五岳五表之说难稽是以守敬舍六家
而弗道置四丈以审规岂知法先观象道在乘时苟刚
柔之适协参覆载以无私土应黄钟之德圭宣春气之
滋终始妙贞元之运弛张措文武之宜斯则又何有于
偏端之推步曲说之骈枝
卷三 第 4b 页
  衢尊赋
王者坐神府运道腴握斗柄流地符酒浆不挹而遍醴
泉随在而潴酿淑气以薰蒸微禽亦歌既醉播晴光为
膏沐小草共乐咸濡时则前朝穆穆后市愉愉明堂则
四门五室大田则一井九区表以靡华之九叶环以交
枝之五株窥夙夜之元神淡如明水溥寰方之茂育浓
似春湑五齐六清人人酩酊十酘九酝户户醍醐如渑
如淮如河如济争赴杜康之宅旁流仪狄之厨以故洗
爵而中逵早具奠斝而周道先储爰有一尊其名曰衢
是尊也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裒其多兮不为不足益其
卷三 第 5a 页
寡兮不为有馀执中同欹器建极似敛盂尔乃以筐曰
酾以籔曰醑纪则有甗鲁则有壶象以鼻而善吸牺以
背而能嘘蜃取其动䲭取其虚或金为饰或玉为枢然
而用各有地度不可踰卜夜之谏凛凛太康之箴瞿瞿
或一献而止清其渴或三爵而惟罚是虞或范昭酌之
而不免见彻或杜蒉扬之而愧其有渝至若在官曰库
在野曰垆家酿曰酝市酿曰酤而苟乞浆不得博醉焉
如目断天河之水府涎流道左之糵车斯空闻夫扬觯
究未免于向隅孰若斯尊不竭不淤其取之也无碍无
拘望总街兮如骛遵大路兮不岖抚黄目兮朗可拭溯
卷三 第 5b 页
缥醪兮清不污罔计多寡遑论有无抑不闻缊精之始
作曲之初也耶真宰以大顺宣说豫以太和化妪煦玉
烛之精以为酿具庶民之星以为酒徒明水大火以为
醴齐嘉禾瑞麦以为蓄租坐八风谷合百花莩而于是
天囷启天乳酥张素主觞旗官建旟始以空桑之饭终
以乌梅之醹以蚩蚩而来者昭其不速之敬以混混而
出者大其勿幕之孚其𥰡维何彼山之麓有笋蔬兮其
菹维何彼水之澨有菰蒲兮幕以圆盖如穹庐席以平
壤如大舆缶以土鼓以桴藉以茅荐以刍虽丁男大小
或分其户品流清浊或各有俱甘苦之种既别伯仲之
卷三 第 6a 页
行亦殊而要之左陶匏右康瓠见浅见深不至罄瓶而
罍耻一挹一注宁论石赢而斗输当是时四学横经士
乡资其觞咏三农负耒原田慰其辛劬市有醉人商不
复以为瑞关无酒禁旅皆愿出其途高贤以设醴而维
絷三军闻投醪而奋呼列仙借为容身之地荒外资为
难老之需纵卧瓮之有人不登新格即挈瓶之寡智亦
足欢醵可以十榼可以百觚可累而戴可负而趋既不
嫌于无算自共乐其于胥颂尧尊之德者亹亹鼓唐衢
之腹者鱼鱼盖衢以昭其推行之博尊以示其翕受之
敷井养而不穷者四海一家之量所以大鼎烹以为饪
卷三 第 6b 页
者十浆九馈之用所以舒是故后刑兮念室先惠兮天
渠筮易得大畜之上观星在黄道之墟岂犹夫一觞之
小施更何须三日之大酺
  石镜舞山鸡赋(有序)
予向疑刘敬叔异苑山鸡事以为特因罽宾孤鸾舞镜
一案而少变之况魏公子仓舒之言不见陈志与裴注
又似因巨象一案而附会之然即令果如所言亦甚不
吉非体物家所乐道也及读唐诗有石镜舞山鸡之句
始为恍然空山文石嵌空如镜幽禽乐之顾影自怜斯
则协静观之情状写咸若之性灵者也昔晋廷徵曲水
卷三 第 7a 页
故事摰仲治以所言不吉左迁后世之据异苑者得毋
类是今观唐赋亦祇于篇中略及不敢详其颠末殆以
此欤乃别为石镜舞山鸡赋以正之
有鸟翩翾秉重熙之淑气观元化于空山赋种则继离
之明炳烺应时则大夏之色朱殷星散璿玑之宿序逢
鹑火之躔偕晴霞而错落迎丽日而璘斑然而栖神云
岫匿影人寰问誉命虽偶作五工之氏爱羽毛或閒登
九贡之班要其幽贞独处耿介谁攀啄粟阴崖之黍同
心幽谷之兰岂意巨灵融结文石巑岏一片虚明之镜
千岩淡荡之天对古洞之寒泉而更澈沐危峰之飞瀑
卷三 第 7b 页
而弥鲜苔影染之而愈碧雾气浴之而倍坚清苍以为
玄锡沆瀣以为白旃时则山草吐菱花之艳山岚凝月
魄之圆山都遇之而惭其形秽山鬼望之而觉其神寒
于是山鸡过之四顾欣然纵令群侪之共赏未若寸心
之自怜乃回翔而谛视遂妙舞于转圜以健翮为长袖
之运以轻身比细腰之孱惟四时之产俱备斯八风之
节各娴生憎鸲鹆之眼未化差喜鹧鸪之翥同斑翠羽
迎风而䙚䙚赤翎浥露而仙仙问好逑则空中即是窥
真色则阿堵能传差池披其金粉宛转拂夫云鬟不羡
衣上华虫之𧰚不慕冕中赤鷩之妍当其矜疏趾夸朱
卷三 第 8a 页
颜下复上往复还知天机之自得识乐意之相关态以
乘虚而动神因遗世而閒或五粒之松偶集或百尺之
丝忽扳千仞凤辉遥接中逵鸿羽争先盖其幽情原寄
之天际尘障不染于世閒苟未逢夫徙北图南之会姑
长永其栖桐食竹之年肯浪迹以博如皋之笑抑献符
以随陈宝之肩用求知于冰鉴戒妄出于玉环方将见
彭篯而远举又何惑乎遇相高而孤骞斯幽园所以明
处士之志而三贽正以立贞士之闲也欤
  追琢其章赋(有序)
是诗之旨古序以为能官人也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卷三 第 8b 页
今入庙则奉璋瓒以相礼者有人行军则帅六师以从
王者有人作人之效于此盛矣欧阳公曰言文武之材
各任其事也夫是虽一时人材之盛要非文王之能官
人不至此故孙毓以为专美官人非称周地之多材盖
官人之术在作人而作人之功则于末章追琢金玉见
之朱子泛以为歌咏文王之德之盛而为人所归恐非
诗中之意而末章尤为未协然考康成以来虽皆宗古
序以为官人而于末章则亦如朱子所云王肃曰以兴
文王圣德其文如雕琢其质如金玉是与全诗绝无呼
应今本之古序参以曹放斋严华谷诸家仍主作人而
卷三 第 9a 页
言作追琢其章赋
惟天地之菁华日旁皇于川麓披沙而遇金捞石而得
玉或三品之最尊或五德之具足或堪庀饬物材或能
庇荫嘉谷经百鍊而愈刚遭烈焚而不燠盖堇子之铜
未可伦而岐山之珉不足录然其初也金则尚胎玉则
尚璞閟于滇海之涯韫于昆冈之谷如太极之方含疑
先天之初伏又似混沌未分鸿濛未副虽其光则旦旦
熊熊而其神则浑浑穆穆既耻炫其珍奇遂自甘于寂
寞神物不可以终晦哲匠于是乎挺生谓是秉乾道之
刚健得天气之清明盖六府之所秘百物之至精五百
卷三 第 9b 页
年而始产一万镒而犹轻推原夫九牧之作贡以志夫
一代之钟灵况夫金之萌也有苗有秀玉之长也有华
有荣亦几历夫氤氲之妙始得萃为特达之英虽成材
巳落其实而利用未成其形是故不追则光不著不琢
则器不成夫质之陋者巧无可施才之薄者文无可饰
纵切磨之空加要闇然其无色盖外袭者非光辉而中
乾者乏润泽乃兹希世之珍岂意应时而获于是椎凿
是营刀锯并力砺以羊头之钢攻以他山之石模范各
制其宜肉好不渝其则从革不妨于纡回瑕瑜无嫌于
别白迨夫雕镂成攻冶息其声铿鈜其气英特奂如者
卷三 第 10a 页
可远观瑟若者可近识北斗之芒宵寒白虹之气昼射
夫文以质而足重质以文而备昭匕鬯陈而春容樽俎
之上旌节动而辉煌矢石之交金镛玉瓒以致孝玉戚
金戈以示豪是以居则为介福之助出则为禦侮之寮
缅周王之寿考灿文治于重霄秉中和以建极萃瑰瑰
于盈朝宜诗人之比物示百世之斗杓乃泰阶之盛事
历千载而非遥御中天之离照举一世而甄陶秉金声
与玉质收乾符与坤苞行见麟趾之中皆周虢兔罝之
内有颠天祭则膺神祉战则服天骄小臣方将效铅刀
之一割敢自甘朽木之不雕
卷三 第 10b 页
  宵雅肄三赋
盖闻道德一于太学教化垂于先师是以鼓箧而入释
奠有仪爰进蘋蘩之菜导以皮弁之司济济有瞽皇皇
声诗其诗伊何宵雅之葩始于鹿鸣终于皇华原夫三
诗所用于古实誃交聘则肆夏文王迭奏乡饮则南陔
嘉鱼并夸一编之材七十四兮斯其纲正声之作二十
二兮斯其冠其在入学之初尤为定志之撰桑弧蓬矢
兮堕地所期桐阴竹实兮生平所愿舍是三诗孰当乐
玩彼夫草茅出于环堵天阙远于九重虽芹曝之欲献
望阊阖其难通巷可遇兮不屑牖欲纳兮何从斯则咷
卷三 第 11a 页
笑所以莫卜歌泣所以未融圣主乃开公道以布诚心
本深情而将厚意大燕衎以笙簧宏赉予以帛币纵严
肃者堂廉而感通者志气惟鸣鹤之音既孚斯羔羊之
节益励当其时也酒旨且有物多维偕有他之虞弗作
不富之邻无猜赓歌成而为谟诰笑语洽而非俳谐岂
以夸丰亨而耽豫乐将以佐乾度而佑泰阶若夫身将
许国公且忘私寒暑饥渴之不惮东西南北其奚辞乃
或恋晨昏以致叹陟屺岵而兴悲怀白华兮岑寂怅彩
服兮暌违而义巳割情忠能移孝即令生前致舍肉之
诚身后极椎牛之报甘脆遍于慈筵宠荣贲夫墓道脉
卷三 第 11b 页
脉此情悠悠谁告岂期下吏衷情早入大君窹寐瞻周
道兮有怀望征夫兮长喟谓此子职之疏实系官箴所
累不烦告劳之歌巳谅望云之泪至若周物者其智遍
物者其仁惟一人之首举巳包举夫八垠犹于简书之
使备求闻见之陈博采于亲礼事难旁搜于谋度咨询
所以旌节远行輶轩四出非徒夸长驾远驭之规乃以
收明目达聪之术用不遗于一刍一荛地讵分于在原
在隰倘所至兮不虚则有英兮必掇然则凛训词之惕
厉敢任意于壮游送以礼乐责以谟谋必访善兮为咨
必秉忠兮为周斯可以见泰山之不辞土壤河海之不
卷三 第 12a 页
择细流夫婚姻不备兮贞女不行恭敬不至兮贤士不
处斯体群臣之所以列于九经者也然则学古入官委
身事主徒为温饱之图莫副弼谐之举斯不亦负国家
而羞侪侣欤大学之官其始也当其幼学之日期以有
用之材将使之昕夕吟咏神动志开固宜辟雍之多髦
士乡国之皆俊才于以辅寿考作人之化而侔云汉之
昭回者欤
  观雾淞赋
雍正癸丑冬十二月乙卯京师夜气如雾重之以霜凝
于木上熠熠有光旦起视之飞满空堂良久始化亟呼
卷三 第 12b 页
童子辈共赏之盖自渡江而北数千里无梅花说者以
为皆变而为杏也今木上所成令人大有月落参横之
胜是日客有过访者曰嘻是于五行家为何祥也曰客
不闻夫东人之谚乎霜淞打雾淞穷汉置饭瓮兹之漙
枝泫叶睹阳不晞一望莹然委素成脂正所谓雾淞也
古人之言雾者谓其为百族之殃本于地而应于天以
阴冒阳然而太平之世浸淫被泊则有不塞望之祥故
其为冻洛也苦寒而出见晛乃消岁将顺成此实其招
稽之于古则有若曾文定公之诗园林初日静无风雾
淞花开处处同记得集英深殿里舞人齐插玉笼𩮰所
卷三 第 13a 页
以描画雍熙之象者宛然在目盖其本一时天地清明
之气而非积水之上溢故其出也不为冥氛而为丽景
其会合于冲融之运而非穷阴之郁冱故飘扬而不整
然则其乘晴霞迎朝爽御淳风而灿烂于高旻者岂偶
然哉夫乾苞通而甘露至坤符流而醴泉见斯固太平
之庆然不若丰年之足羡也固不必登于符瑞灵徵之
志而后为洪范春秋之所善也乃者五日风十日雨休
和磅礴遍及六宇而宵衣旰食时如负疚偶有微祲修
省恐后是以薰蒸酝酿辉兹尧天荣光不夜以报有年
谚云丰年谷俭岁玉客而知此祥也其可贺矣苟不然
卷三 第 13b 页
者山林拂戾或为木冰五行列之以为灾青吾亦将与
客抱𣏌人之忧愀然长啸安得留连光景志其游傲客
曰善于是春酒初熟南荣之日正曛林閒残馥淹润软
尘民有脱羊裘而嬉者长老以为昔所未有予亦陶然
竟醉信笔赋之
  半夏赋(有序)
南讹正永暑气渐厉閒吟时训静按卦气主人方惊陨
𣏌之自天欲决苋而未逮但见带草森森绕我阶砌乃
有半夏一丛嫩绿无际托木槿为同岑作王萯之后辈
主人方抚而玩之忽为过者所薙曰是有毒不可近也
卷三 第 14a 页
噫亦深虑矣乃抽毫而写意
是其茁于微邱之野盛于槐里之川厥名地交别署守
田水玉志洁和姑表妍著之农帝之录载在不韦之编
匹练比白列钱同圆谓宜映榆荚于神州大社之座伴
蓂茎于明堂太庙之閒以为芍药殊其甲以为旁 异
其酸彼群疑为堇葛之难制岂知益以姜芥而始完今
夫百物之产与时偕行春枝八千岁而犹茂冬花十二
月而长青独夏日之可畏盖触目而神惊是草也当春
半而花巳吐迨秋半而实始盈惟其中气之秉适应蕤
宾之声盖正符乎咸章之会犹守以含章之贞仅仅乎
卷三 第 14b 页
十分而得五巳虞其太刚而莫婴时则六乾巳过一巽
方受羸豕之行莫牵包鱼之荐有臭彼晏阴之巳成胡
炎火之尚骤嫣然兹草偕时而茂鹿解角以来眠蝉鼓
翅而相覆彼爱之者方思仿薄夜之粉以重罗拟十旬
之曲于醇酎子仪之尝药所不遗紫灵之和丸所幸遘
然而自托幽芳漫夸独秀纵掩身以自理终垢角之有
咎小草虽微远志具在合八能之乐而五日可期验八
神之表而中天可会比之煮梅将以调大官之羹蓄兰
将以纫王者之佩谁当登黍之期乃犯刈蓝之戒将无
剪伐所加资材有待或因陶铸而成或俟和齐而备吾
卷三 第 15a 页
窃恐夫白鹊之成馀辛更倍扪舌可虞挽肠滋碍平仲
之诗略闻梗概终难充夫药笼之需祇应付之经师之
载者耶
  曼陀罗赋
盖尝邂逅丰台之花径有客赠予以曼陀罗之英骈叶
外包有藉者袭捧心内美用晦而明萧晨半开以迎曙
色薄暮暝合以听宵征有缟其蕊有碧其茎一枝挺挺
其上亭亭予不识也问曰请举其略客曰是盖登之帝
座皇华之录为北斗使者星槎之手拎又如苍颉书成
之所雨为佛王说法而降精布以牵牛之种洒以天女
卷三 第 15b 页
之灵握节者爱其骈葩之古拄杖者疑闻落叶之零今
夫阆苑之松花盈石祗林之金粟满籯玉洞则仙麻不
老慈云则紫竹常青各有树蓺未克合并曷若兹花释
老均称斯其所以矜贵而莫京与予曰否否夫异说之
荒唐无稽弗听空花之诞谩非予所馨彼山茄之佳植
底妄锡以二氏之名信斯言也固宜其为恶客而见憎
吾独怜其酝膏实而醴具芳心载之酒经笑而采者令
人笑口之绰约舞而摘者令人舞腰之娉婷半酣而动
有引必应樊素见之而颐解小蛮遇之而神倾当是时
二豪在侧如蜾蠃之与螟蛉客曰善哉夫子之言乃如
卷三 第 16a 页
见夫花之情也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终
卷三 第 16b 页
卷三 第 1a 页
全谢山先生经史问答卷三 馀姚史梦蛟重校
  诗问目答张炳
(问)正乐正诗或分为二或合为一先生谓正诗乃正乐
中事盖正乐之条目多有正其僣者如宫悬不应用于
诸侯曲悬不应请于大夫舞佾歌雍皆是也有正其有
司之失传者如大武之声淫及商是也有正其节奏之
紊者如翕纯缴绎之条理是也有正其声而黜之者如
郑卫齐宋四声以及北鄙杀伐之响是也有正其容者
如大武之致左宪右是也有正其器者如歌韶必以首
山之竹龙门之桐是也有正其名者如大武之乐据泠
州鸠语别有四名疑其不可为据是也而最大者在雅
卷三 第 1b 页
颂之失所此最为详尽曲当唯是雅颂之所先生历举
左传大戴投壶并石林叶氏竹村马氏以及毛传异同
幸科分而条晰之
(答)今人所共知者如左传宁武子之湛露彤弓其一条
也叔孙穆子之肆夏文王其一条也是皆雅之失所者
也大戴礼投壶篇凡雅二十六篇八篇可歌鹿鸣狸首
鹊巢采蘋采蘩伐檀白驹驺虞也又八篇废不可歌其
七篇商齐可歌也三篇閒歌按投壶之文最古故列于
经而其说不可晓二雅之材一百五而以为二十六不
可晓者一也白驹是变雅今列之正雅不可晓者二也
八篇之中鹿鸣白驹一正一变狸首据康成以为曾孙
卷三 第 2a 页
侯氏之诗则亦在雅而鹊巢四诗是南乐亦列之雅不
可晓者三也伐檀则直是变风亦列之雅不可晓者四
也就中分别言之南之溷于雅犹之可也变雅之溷于
正雅不可也变风之溷于变雅犹之可也遂溷入于正
雅不可也至若商齐七篇不知是何等诗据乐记商者
五帝之遗声则康成以为商颂者谬齐者三代之遗声
是皆在雅颂以前何以投壶亦竟指为雅诗不可解者
五也是非雅之失所者乎固不仅如左传所云也考之
汉晋之世尚仍投壶之说用之庙堂是孔子虽曾正之
而世莫知改可叹也若石林叶氏之言尤前人所未发
者吴札观乐以大雅为文王之德以小雅为周德之衰
卷三 第 2b 页
犹有先王之遗风则是所奏之小雅皆变雅盖并板荡
等诗凡变雅皆误合之以为小雅所奏之大雅皆正雅
并鹿鸣伐木等诗凡正雅皆误合之以为大雅是失次
之尤者也此盖本于刘炫以正杜预之谬而以解雅之
失所最精袁清容曰小雅而曰周德之衰是歌六月至
于何草不黄矣鹿鸣至于菁莪皆美诗何言乎周德之
衰乎大雅诚文王之德矣然民劳至于召旻刺乱也何
文王之德乎故可以合乐者小雅至菁莪而止大雅至
卷阿而止按清容似未见石林之说而适与之合然诸
书所言皆是雅之失所若颂之失所则石林亦颇鹘突
愚以毛传考之丝衣绎宾尸也而高子以为祭灵星之
卷三 第 3a 页
尸则必是时有用之灵星者楚庄述大武之三章曰赉
六章曰桓卒章曰武而今所传则桓先于赉武又先于
桓故杜预曰是楚乐歌之次第是皆颂之失所也而尤
善者竹村马氏之言谓穆叔不拜肆夏以为是天子所
以享元侯夫肆夏颂也而何以溷入于雅天子取以享
元侯乎是必旧时沿习如此故穆叔虽知礼不知其非
穆叔尚然况其馀乎盖鲁以禘乐享宾则凡颂皆以充
雅而用之燕礼至孔子始正之夹漈曰南溷于雅犹之
可也颂溷于雅不可也
(问)然则商齐之诗何诗也
(答)竹村尝言康衢风之祖也喜起南风雅之祖也五子
卷三 第 3b 页
之歌变声之祖也是皆商齐之遗也以是推之即放斋
所云太始天元之策包羲罔罟之章葛天之八阕康衢
之民谣古诗所始者也皆商声也盖商声有正而无变
齐声则有正变二者大传所云大训大化九原六府皆
禹乐章而九辩见于山经统之则九功九德之九歌也
吕览所云晨露是汤乐章皆雅之祖也五子之歌以下
变声日多如麦秀如采薇如微子之闵殷如祈韶皆变
声也则皆齐声也其中或多依托故夫子不录
(问)然则程文简公泰之谓诗除雅颂南豳之外皆不入
乐顾亭林力宗之而先生不以为然何也
(答)古未有诗而不入乐者是乃泰之谬语也特宗庙朝
卷三 第 4a 页
廷祭祀燕享不用而其属于乐府则奏之以观民风是
亦乐也是以吴札请观于周乐而列国之风并奏焉不
谓之乐而何古者四夷之乐尚陈于天子之廷况列国
之风乎亭林于是乎失言况变风亦槩而言之卫风之
淇澳郑风之缁衣齐风之鸡鸣秦风之同袍同泽其中
未尝无正声是又不可不知也清容曰亦有非祭祀告
神之诗而谓之颂者敬之小毖振鹭闵予小子诸篇是
也按此非颂而附于颂者以其不类雅之音节也试取
诸诗读之可见
(问)野处洪文敏公曰卫宣公父子事毛诗左氏皆有之
但宣公以隐公四年十二月立至桓公十二年十一月
卷三 第 4b 页
卒凡十九年姑以嗣位之始即行烝乱而急子即以次
年生势须十五年然后娶既娶而要之生寿及朔一能
救兄一能夺嫡皆非十岁以下儿所能办也然则是十
九年中如何消破野处之言如此何以解之
(答)是在春秋孔疏中巳及之盖宣公乃庄公之庶子而
夷姜则庄公之诸姬也庄公卒长子桓公在位十六年
方有州吁之难而宣公立则烝乱之行当在前十六年
之中有子可以及冠鱼网离鸿即宣公嗣位初年事也
其年足以相副矣虽然愚尚有以补孔疏之遗者桓公
在位则先君之嫔御自尚在宫中宣公方为公子而谓
出入宫中烝及夷姜公然生子则宫政不应如此之淫
卷三 第 5a 页
荡也桓公当早被鹑奔之刺矣故此事毕竟可疑史记
以夷姜为宣公之夫人而毛西河力主之亦因此疑窦
而求解之然凡史记与左氏异者大抵左氏是而史记
非且此等大事左氏不应无据而妄为此言惜乎孔疏
未及也是亦但可阙之以为疑案者也
(问)唐风杨水诸诗序与史记合华谷严氏以为不然考
之左氏则似华谷之言为是朱子仍依序说盖华谷后
朱子而生未得见其诗缉也先生以为然否
(答)曲沃自桓叔至武公祖孙三世竭七十年之力而得
晋皆由晋之遗臣故老不肯易心故耳是真陶唐之遗
民而文侯乃心王室之馀泽也诗序史记之言俱谬今
卷三 第 5b 页
以其曲折次之平王三十二年晋大臣潘父弑昭侯迎
桓叔桓叔将入晋人攻之桓叔败归晋人诛潘父立孝
侯由是终桓叔之世不得逞此一举也四十七年庄伯
弑孝侯晋人不受命逐之而立鄂侯是再举也桓王元
年庄伯伐晋而鄂侯败之乘胜追之焚其禾此事不见
于左传而史记有之曲沃惧而请成是三举也二年庄
伯合郑邢之师请王旅以临晋鄂侯奔随而晋人立哀
侯以拒之是四举也三年晋之九宗五正复逆鄂侯入
晋使与哀侯分国而治其不忘故君如此十二年陉庭
召衅哀侯被俘晋人立小子侯以拒之是五举也十六
年曲沃又诱小子侯杀之而周救之晋人以王命立哀
卷三 第 6a 页
侯之弟是六举也于是又拒守二十七年力竭而亡而
犹需赂取王命以胁之始得从然则以为将叛而归者
岂其然乎当是时曲沃岂无礼至之徒而要之九宗五
正不可以潘父及陉庭之叛者槩而诬之是则华谷之
言确然不易者也故近日平湖陆氏曰素衣朱襮从子
于沃盖发潘父辈之阴谋以告其君使得为防也彼其
之子则外之也
(问)朱竹垞曰刘向所述皆鲁诗未知果否其亦有所据

(答)刘向是楚元王交之后元王曾与申公同受业于浮
邱伯之门故以向守家学必是鲁诗然愚以为未可信
卷三 第 6b 页
刘氏父子皆治春秋而歆巳难向之说矣安在向必守
交之说也向之学极博其说诗考之儒林传不言所师
在三家中未敢定其为何诗也竹垞之说本之深宁然
以黍离为卫急寿二子所作见于新序而先儒以为是
齐诗则不墨守申公之说矣
(问)往近王舅南土是保朱子曰近辞也其义颇不可晓
李厚庵曰往保南土王舅是近亦是强为之词严华谷
训作已皆难通幸明示之
(答)华谷之释即朱子之释也盖毛传本训作已康成曰
近辞也声如彼记之子之记孔疏叹而送之往去已此
王舅也近已其声相近陆氏释文近读作记是华谷与
卷三 第 7a 页
朱子本同也按诗彼其之子之其一作记亦有用本字
者园有桃诗也有转作忌字者大叔于田诗也有转作
近字者是诗是也往近犹云往矣也朱子用其解而遗
其音以致后人不晓而厚庵则不知而漫释之
(问)蒹葭之诗序曰刺襄公也朱子曰不知其何所指厚
斋则曰感霜露也近日李天生以为秦人思宗周在水
一方指洛京也竹垞称之谓前人所未发而先生曰亦
曾有道过者敢问所出
(答)天生秦人以是归美秦俗之厚在天生固属自得之
言而魏仲雪早尝及之其曰秦人不复见周室威仪而
隐然有美人之感也然则以序参之曰刺襄公者亦是
卷三 第 7b 页
盖试读秦风急公勇战之意固其招八州而朝同列之
兆而寺人媚子亦属景监赵高之徵先王之有勇知方
者不若是也诗人以是益眷怀于故国也朱谋㙔曰是
故老之遁迹者刺襄公不能招致之亦互相发也厚斋
之言更蹈空
(问)南轩于渭阳之诗何责康公之深也
(答)宋儒每多迂刻之论而宣公最少若此条则犯之矣
令狐之役晋负秦秦不负晋也康公之送雍曰文公之
入也无卫是以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卒依然渭阳
之馀情也晋人乞君秦人答之有何觊觎而以为怨欲
害乎良心则似不读左传矣如宣公言将晋人召雍而
卷三 第 8a 页
康公留之不遣乎以是为论世则不可谓非一言之不
知也巳
(问)左传楚子之言以赉为大武之三章以桓为大武之
六章以武为大武之卒章杜元凯曰不合于今颂次第
盖楚乐歌之次第孔仲达曰今颂次第桓八赉九按毛
传八九之次未闻
(答)仲达盖取三十一篇合数其所告于武王者而次第
之皆以为大武之乐昊天有成命第一(毛传不以为兼/祭成王之诗)
时迈第二执竞第三(毛诗不以为兼祭/成王康王之诗)有瞽第四载见
第五武第六酌第七桓第八赉第九也然以序考之则
似止以于皇武王一篇为武并赉与桓皆不以为武也
卷三 第 8b 页
况酌即是勺别是舞名见于内则则不在大武之内而
昊天执竞二诗确是康王以后之诗则是三六之次固
非八九之次亦非也且武在第六何也是所当阙者也
(问)溱水有三而见于经者惟郑之溱先生以为祗二溱
郑之水当作溱是据说文不知他尚有所證否
(答)溱水在说文以出桂阳之临武者当之而水经注汝
水篇亦有出平舆之溱所谓二溱者也郑之水说文本
作溱水经亦作溱说文引诗亦作溱水经引国语亦作
溱以是知古文皆不作溱也故陆氏释文亦疑焉今以
其音为溱而遂溷之尽改诗及春秋内外传并孟子之
溱皆作溱误也故水经注虽多讹谬然不可废者此类
卷三 第 9a 页
是也溱水一名郐水故桧国也程克斋因此以为一名
浍水则又非也浍水在河东见水经注汾水篇而灌水
在淮南亦一名浍以溱为浍岂可乎克斋精于释地不
知何以失之
(问)亭林先生谓薄伐猃狁之太原非尚书之太原按朱
吕严三家皆以为即今阳曲而亭林力非之是否
(答)亭林是也周之畿内自有太原故宣王料民于太原
若以晋之太原当之则踰河而东以料民于藩国有是
理乎尔雅广平曰原公羊传上平曰原尚书大传曰大
而高平者谓之太原盖太原字义原不必有定在春秋
说题辞高平曰太原斯平凉一带所以亦有太原之名
卷三 第 9b 页
先儒所以谓太原为阳曲者孔颖达曰杜氏谓千亩在
西河之介休则王师与姜戎在晋地而战按左传晋文
侯弟以千亩之战生则千亩似晋地也而九域志古京
陵在汾州宣王北伐猃狁时所立则亦以太原为晋阳
也予谓周之畿内盖亦别有若千亩者非即西河之介
休其时晋人或以勤王至畿内战于千亩而成师生亦
未可定盖千亩乃籍田亦应在畿内不应渡河而东卜
地于介休是皆当阙如者也
(问)漆沮二水禹贡与诗并有之然其说不一汉志右扶
风有漆县漆水在西东入渭阚骃十三州志亦同是漆
水也水经沮水出北地郡直路县东入洛是沮水也王
卷三 第 10a 页
厚斋曰据此则沮自沮漆自漆而孔氏引水经沮水俗
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水此则名称相乱诸家以为扶
风之漆与北地之沮当为二扶风是漆水北地是沮水
之一名漆沮水者盖扶风之漆至岐入渭在丰水之上
流而尚书渭水会丰会泾之后乃过漆沮则漆沮乃在
丰水之下流是书之漆沮非诗之漆也诗之漆沮是二
水而书之漆沮是一水即诗之沮也然水经之沮入洛
而尚书之漆沮入渭孔安国谓漆沮一名洛水则漆沮
即洛也又何入之有当阙之以俟知者以厚斋之精于
释地顾终不能定此惑不知先生之说诗说书说水经
何以和会而折衷之
卷三 第 10b 页
(答)漆是漆沮是沮洛是洛三水各有源流无可疑不得
混而为一然漆入沮故世有呼沮水为漆沮水者漆沮
皆入洛故世有呼漆沮水即为洛水者段昌武严粲之
说所由疑也段氏竟谓漆沮有二一在上流一在下流
非也程泰之曰沮水按宋氏长安志自邠州东北来至
华原县南合漆水入富平县石川河石川河者沮水之
正派也漆水按宋氏长安志自华原县东北同官县界
来南流入富平县石川河是漆沮会合之地而洛水出
自北地归德县临戎夷中至冯翊怀德县入渭怀德者
今同州之衙县也然则漆在沮东至华原而西合于沮
沮在漆西受漆而南遂东合于洛洛又在漆沮之东至
卷三 第 11a 页
同州而始合泰之所言视厚斋为了当前人疑入渭入
洛之异者不知入洛则由洛以入渭矣杜岐公曰谓漆
沮为洛者以三水合流也此最足檃括若张守节曰漆
沮二水源在雍州之西其名洛水者源在雍州之东此
实段氏严氏之疑所由出不知洛水本在漆沮二水之
东其后由东而西遂合为一又何害乎唯是洛水之名
始见于周礼职方氏泰之以为秦汉时始有此水则不

(问)道元于漆水篇引禹本纪之文云导渭水东北至泾
又东径漆沮入于洛其言与禹贡悖
(答)禹本纪乃太史公所不采然是亦必非禹本纪之文
卷三 第 11b 页
以禹时尚无北地之洛水也即以职方而后之水道言
之洛入渭不闻渭入洛禹本纪安得为此言道元好采
异闻以示博而不审真妄尝有此失
(问)据道元则浊谷水亦谓之漆水而又引㭍渠水之入
岐者以存疑然则漆水自不止一水也
(答)漆水或有同名者固未可定然尚书及诗所指漆则
皆是一水不必援他小水以乱之
(问)厚斋不特谓漆沮二水有二并谓洛水有二其说亦
本之括地志不知是否
(答)是非括地志之谬也乃张守节之谬也括地志曰洛
水出庆州至华阴入渭即漆沮水而张守节辨之曰非
卷三 第 12a 页
古公所度漆沮厚斋因本之引易祓曰汉志冯翊之怀
德荆山在其县西正洛水之源也是即禹贡之漆沮又
一洛水出庆州洛源县有白旋山洛水所出因以名县
东南流至同州澄城县其去怀德亦近则大谬矣洛州
出于庆州之白旋山至怀德之荆山而入渭今以荆山
别为一洛之源岂非呓语厚斋谓雅诗瞻彼洛矣之洛
是雍州之洛是矣而忽有此失不可解也
(问)先生谓郑之溱水古文作溱秦之沮水古文作 皆
本说文按今水经溱作溱而沮不作
(答)旧本亦自作今误耳小司马索隐引水经 水出
北平直路县是唐本之不悖于说文者也说文曰北地
卷三 第 12b 页
水虘声汉中沮水且声其了了如此盖沮水有三一
是沔汉之沮一是沮漳之沮亦作雎一是灉沮之沮而
地志元氏县下沮水是坻水之误文不知尚书毛诗史
汉水经何以一变而关中之皆尽误而为沮
(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序曰刺康公用兵也诗无刺意
其说固非朱子引苏氏曰秦本周地故其民犹思周之
盛时而称先王此盖以小戎诸诗之意申之其说似胜
于序而先生曰穆公之诗何所见与
(答)读诗则所谓王者是指时王非先王也苏氏之言未
覈况其曰与子是明有同事者盖当襄王在泛穆公师
于河上将以纳王其曰与子指晋人言之也故曰同袍
卷三 第 13a 页
同仇同泽同裳穆公是举最佳不知何以竟为晋人所
辞而中道归去晋人固谲欲专勤王之勋而穆公拙矣
然其心则固可取也予尝谓穆公生平之事惟此举足

(问)唐风杕杜章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其与魏风彼汾
章彼其之子殊异乎公行疑皆是讽晋之无公族也先
儒曾有言之者否
(答)东莱吕氏尝言之盖晋人亡国之祸远在二百馀年
之后而实兆于此晋自桓叔不逞弑宗国之君者五而
后有晋其心惟恐宗室之中有效尤而出者故献公今
日杀富子明日杀游氏之二子寻尽杀群公子以士蔿
卷三 第 13b 页
为密勿之功臣而不知转盼间骊姬杀申生矣逐重耳
夷吾矣诅无畜群公子矣乃又转盼间三公子之徒杀
奚齐矣杀卓子矣夷吾立几杀重耳矣重耳杀圉矣以
重耳之贤不能革此淫诅四散其诸子转盼间争国乐
死矣雍逐矣黑臀继灵周继厉俱自外至于是以六卿
之子弟充公族是彼汾之诗所为刺也而要皆献公启
之启献公者桓叔也春秋之国如楚如卫如宋如郑皆
得宗卿之力鲁之三家虽不道然终未尝篡国晋用六
卿而先亡齐用田氏而先亡岂无他人之谓也或疑唐
魏之诗无及献公以后者则甚不然变风终于陈灵何
以唐魏二国独无乎
卷三 第 14a 页
(问)顾亭林谓唐叔所封以至翼侯之亡疑皆在翼不在
晋阳然则燮父何以改国号曰晋乎唐城毕竟安在
(答)既改唐曰晋则其在晋阳可知然亭林之言亦自有
故难以口舌辨也括地志所述唐城有二一在井州晋
阳县北二里是太原之唐城一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
里是平阳之唐城相去七百馀里而史记晋世家谓唐
叔封于河汾之东则当在平阳张守节亦主此说若太
原则在河汾之西矣故亭林疑唐叔本封在翼者以此
故也但燮父之改唐曰晋以晋水则自在太原而诗谱
明曰穆侯始迁于翼则史记所谓河汾之东者未可信
矣而平阳亦有唐城者盖必既迁之后不忘其故而筑
卷三 第 14b 页
之知后此之所谓故绛新绛二绛异地而同名耳至于
晋自唐叔以后靖侯以前年数且不可考何况其他则
其中必累迁而至翼亦必无一徙而相去七百馀里也
亭林于括地志之唐城引其一遗其一则稍未覈也
(问)竹村马氏曰三百五篇惟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
为祭祀之诗小雅鹿鸣以下彤弓以上诸篇为宴享之
诗此皆其经文明白而复有序说可證者也至于周南
以下十五国风小雅自六月而下大雅自文王而下以
至鲁颂之四篇则序者以为美刺之词盖但能言其文
义之所主而不能明其声乐之所用矣左传所载列国
诸侯大夫聘享赋诗大率多断章取义以寓已意如秦
卷三 第 15a 页
穆公将纳晋文公宴之而赋六月季武子誉韩宣子嘉
树宴之而赋甘棠盖借二诗以明赞讽之意又如荀林
父送先蔑而为赋板之卒章叔孙豹食庆封而为赋相
鼠盖借二诗以明箴规之意它若是者不一而足皆是
因事寓意非曰此宴必合赋此诗也独仪礼所载乡饮
酒礼燕礼射礼工歌閒歌合乐之节及穆叔所言天子
享元侯与两君相见之礼则专有其诗然考其歌诗合
乐之意盖有不可晓者夫关雎鹊巢闺门之事后妃夫
人之诗也何预于乡宴而乡饮酒燕礼歌之采蘋采蘩
夫人大夫妻能主祭之诗也何预于射而射礼用之肆
夏繁遏渠宗庙配天之诗也何预于宴饮而天子享元
卷三 第 15b 页
侯用之文王大明绵文王兴周之诗也何预于交邻而
两君相见歌之以是观之其歌诗之用与诗人作诗之
本意盖有判然而不相合者不知其何说晋荀偃曰歌
诗必类今如仪礼及穆叔所言则类者少不类者多若
必就其文词之相类则乡饮酒礼所歌必伐木行苇之
属射礼所歌驺虞而下必车攻吉日之属天子享元侯
所歌必蓼萧湛露彤弓之属方为合宜竹村之疑前人
所未及也何以晰之
(答)以古礼言则必每乐各有所歌之诗但今不可得而
尽考以春秋之世之礼言则容有断章而取义者原未
必尽合于古此虽于经传无明文而可以意推而得之
卷三 第 16a 页
者也但乡饮酒礼所歌亦正不必伐木行苇之属射礼
所歌亦正不必车攻吉日之属则以其义之所该者大
陈晋之曰乡射升歌鹿鸣诸诗所以寓君臣之教笙奏
南陔诸诗所以寓父子之教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
嘉鱼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所以寓上下之教合
乐三终歌二南诸诗所以寓夫妇之教然则因一事而
兼群义有不尽泥其事者矣其与春秋时赋诗之礼又
自有不同者不必如竹村所疑也但虽不必泥其事而
未尝不专有其诗以司乐者各有所属故也若赋诗言
志如荀偃所云不类盖指携贰之词耳
卷三 第 16b 页

经史问答卷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