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85-00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后卷一
            明 王世贞 撰
  读庄子一
余读庄子而叹曰嗟乎世固未有尊老子如庄子者也
夫尊孔子者莫若孟子而孟子之尊孔子不过曰孔子
圣之时又曰吾所愿则学孔子而已其谈仁义辨王伯
探性善推不忍往往发挥所自得之蕴以成其书固未
卷一 第 1b 页 WYG1285-0004b.png
尝举孔子之文言而训诂之也庄子之所撰著虽极而
至于尊天而无怀葛天之治其究必宿于老子之谓无
名无欲无为无言以至无始之旨挫锐守雌和光同尘
绝圣智以应天下之法致柔守中抱一含䘒食母有精
有信虚极静笃以保一身之要与他所掊击失道失德
失仁失义之弊圣智之当绝弃展转反覆亡所不援引
或曲而畅之或旁而通之且咏言之嗟叹之必使老子
之道高出于尧舜之上其遗言下视乎六经而后已嗟
卷一 第 2a 页 WYG1285-0004c.png
乎庄子之尊老子不亦至乎抑不特尊之而已也而且
老子之忠臣夫忠臣者扬主之善而讳其短凡老子之
所称张与夺枉曲直骋坚用奇取大取小得志于天
下之故稍近术而为人所窥者则已逆料宋儒之见攻
而閟之彼且以为真閟之也而其辞之剽攘吊诡身先
陷于不韪矣夫书不可以多著也多著而至于十馀万
言而其旨不过数百言而已是以杂而不可竟复而使
人厌书不可以有意作也以有意而作之是以诞而不
卷一 第 2b 页 WYG1285-0004d.png
可信狂而使人怒嗟乎何庄子之忠于老子而不自忠

  读庄子二
太史公曰庄子蒙人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不窥然要其本归于老氏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
言作渔父盗蹠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苏轼
记其祠而谓为得老子之粗者庄子盖助老子特不可
为法而引楚公子操箠之仆隶其主而出之以为爱公
卷一 第 3a 页 WYG1285-0005a.png
子而不知事公子之法凡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
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訾诋孔子未尝不
微见其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釐彭蒙慎到关
尹老聃之徒以至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
之也至矣余谓太史公非识庄子之粗者轼乃识庄子
之粗而巧为之蔽者也当老子之时见天下之俗日趣
于薄以至诈力相矫思太古之朴一见焉而不可得谓
仁义之名实启之则不得不恶其名而归咎于文武夫
卷一 第 3b 页 WYG1285-0005b.png
既归咎于文武而追其自则谓尧舜之不能造极于无
为而以有为启之则不得不致歉于尧舜夫尧舜而至
流于周之未若有如老子所云者不知圣人不能为俗
能因俗而裁成之而已不然以老子之知之即无位而
不使东周之郭十里之巷若畏垒而日就纤狯以有仪
秦也庄子又后百年而生者也彼见夫仁义之日伪而
诈力之日深且其身儳焉而苦礼乐之拘累我谓孔子
实言之而其门人实广之且天下皆以为圣人彼又惧
卷一 第 4a 页 WYG1285-0005c.png
夫老子之教日不胜故于圣人之外立所谓至人以尊
老子又往往寓之一卮语于孔子而必持老子之说以
驾其表然又窥见孔子之真为圣而不可夺故间以一
二格言寓之意若曰孔子之未见老子一格也其得见
老子而受砭焉又一格也大意在尊老子而抑孔子既
抑之而又收之使为老子徒彼夫语道术而不列孔子
所谓邹鲁之儒非耶且何以见尊至轼所欲去让王说
剑渔父盗蹠四篇而以列禦寇之齐续于阳子西游而
卷一 第 4b 页 WYG1285-0005d.png
为一章则甚当虽然无救于所谓诋訾孔子也
  读庄子三
苏氏之欲去让王说剑盗蹠渔父四章而以列子前后
之续也无所据特以盗蹠渔父之排孔子甚而欲去之
夫内外杂篇何尝不排孔子也其排婉而深不若盗蹠
渔父之直而浅也然而吾于苏氏取焉所以取者何以
庄子之文得之也凡庄子之为文宏放驰逐纵而不可
羁其辞高妙而有深味然托名多怪诡而转句或晦棘
卷一 第 5a 页 WYG1285-0006a.png
而难解其下字或奥僻而不可识今是四章独让王犹
近之而太疑于正而是三章者故甚显畅而肤浅其法
类若礼经之所谓乐记儒行者意必庄子之徒托而为
之者也韩愈作读墨而谓子夏之后流而为庄亦无所
据而王安石引之吾以为不必自子夏氏若庄子者盖
尝受业于孔子之门而有得者也何以知其然也凡庄
子之所谈如君臣父子之大戒天机嗜欲之深浅六经
之用圣人之论议皆精切而尔雅即田子方荀卿之所
卷一 第 5b 页 WYG1285-0006b.png
不能及特不若其治老子之深盖游于吾圣教而中畔
之者也太史公谓申韩之学出于老子故与之同传唐
人祖老子而离之吾以太史公信也夫所谓学不必其
尽学也得一语而守之曰啬曰俭曰国之利器不可以
示人曰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此申韩氏之所贵也若庄子
则无是也太史公又谓庄子梁惠王齐宣王时人审尔
奈何不使与孟子见而一相究诘也庄子非告子夷之
比也其斗必若涿鹿彭城之战天地为之荡而不宁日
卷一 第 6a 页 WYG1285-0006c.png
月为之晦而不辨夫庄子败则逃之无何有之乡而已
然而不怒也孟子不败也败则怒
  读庄子让王篇
让王一篇或以为渔父盗蹠说剑皆非庄先生所作而
读其辞则若差畅而近古于道亦不至悖第中所称尧
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而亦不受
支父疑即巢父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而亦不受支
伯疑支父子也夫是三君子者不以天下易吾生者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1285-0006d.png
舜又让天下于善卷而亦不受此不以吾身殉天下者
也又让天下于石户之农而不受此以舜之德为未至
者也皆入深山蹈沧海而绝其迹者也汤克桀以让卞
随卞随沈椆水而死让瞀光瞀光沈庐水而死则何言
哉夫所贵于不为天下者为生也所以能近道者为削
名也为名而自残其身则不智居洁而显扬其污则不
仁许由巢父事多传之者或不妄其他或庄先生之寓
言或他人璅言之而庄先生为记之要之不足道特惜
卷一 第 7a 页 WYG1285-0007a.png
夫庄先生之自持论而自相悖者也彼卞随瞀光者巢
许五君子之罪人也而又何言也
  读列子
吾始好列子文谓其与庄子同叙事而独简劲有力以
为差胜之于鳞亦以为然而柳子厚故谓列子辞尤质
厚少讹作最后稍熟庄子始知列子之不如庄子远甚
凡列子之谈理引喻皆明浅仅得其虚泊无为以幻破
(阙/) 于肤膜之间而庄子则往往深入而探得其髓其
卷一 第 7b 页 WYG1285-0007b.png
出世处世之精妙有超于揣摩意见之表者至其措句
琢字出鬼入神固非列子之所敢望也吾意列子非全
文其文当缺而后有附会之者凡庄子之所引微散漫
而列子之所引则简劲疑附会之者因庄子之文而加
劘琢者也柳柳州列子辨独举刘向所称为郑穆公时
人以穆公在孔子前百馀岁而历举列子在繻公时与
其相驷子阳證其非夫列子引孔子不一而足是可知
己又何必别引子阳以为證且向宁不自知其非郑穆
卷一 第 8a 页 WYG1285-0007c.png
公穆之一字当由传录者讹柳州之辨其所不必辨尤
可笑也
  读墨子
墨子战国一贤士大夫也孟子辟之以为惑世诬民若
不可一日容于尧舜之世者而后世如韩昌黎辈尚尊
之以与孔子并称而上媲于神愚以为皆过也今读其
书大抵皆平治天下国家之道不甚悖于理如所谓入
国必择务而后从事国家昏乱则语之以尚贤尚同国
卷一 第 8b 页 WYG1285-0007d.png
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
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
语之兼爱然则墨子之言以救世主之药石耳非欲执
而为世主之准也独所谓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
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哭往哭来及从事乎衣食
若以为薄而无当者然此亦中产之下之常至今独不
能改而探墨子之旨大槩激于一时王公大人之为葬
埋谓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
卷一 第 9a 页 WYG1285-0008a.png
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必捶通垄辍民
之事废民之财如此而矫之以薄亦何不可且夫骊山
之藏不三载而焚掘殆尽即汉唐宋以还诸陵寝亡不
发者王公大臣贵家亡得完骨者厚葬之为失不唯损
天下之有用以归无用戕天下之有知以供无知其究
至于暴其亲之蜕以委草莽喂鸢犬而横开天下椎埋
劫杀之窍其罪加于薄葬者何啻万万倍顾不之訾而
徒墨子之訾何也且夫墨子之道行则世主必不能安
卷一 第 9b 页 WYG1285-0008b.png
宫室之侈与声音采色狗马田猎之奉卿大夫必不能
安赵孟韩魏之富而说客游士必不能安华阳碣石之
居与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其辞而辟之者盖不止
一孟子也吾故曰微孟子墨子固不能久且大也然而
所谓塞路者何也贫乏失职之徒假其说以干世主用
之则贵且显即不用而可以希冀贤豪富饶之丐施一
廛一亩足以终其身而已此非墨子意也为墨子之徒
而私之者意也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85-0008c.png
  读尹文子
尹文子非伪书其言刑名者真能言刑名家者也所谓
智巧皆当与众共之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
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辨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以
征阵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
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
相弃则贤愚等虑此名语也他所证多诸家书颇覈而
不倍道故存之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85-0008d.png
  读孔丛子
孔丛子吾夫子之世家乘也徵献而文亦寓焉自子思
以后世世为诸侯师然而不能为其国救败辱焉无它
诸侯者能以礼夫子之礼礼其后而不能以(阙/)夫子之
道用夫子之后之言故也子顺所谋筴皆不悖于理而
最后欲令魏阴媚嫪毐以图苟全则大谬鲋之就陈涉
也以复焚书坑儒雠也即死难何累哉独叙世一章谓
琳子黄厥德不脩失侯爵大司徒光分所食邑三百户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85-0009a.png
请封黄弟茂为关内侯茂子子国子国生子卬子卬生
弘农守仲驩仲驩子立与刘歆友善歆故光同时人小
可二十年耳是立与六世大父行友也立子元元子建
仕王莽为建戎大尹亦似太速疑必有脱误
  读刘子
刘昼孔昭所作五十五篇其词虽骪骳爽健而不悖理
道识是非有布帛菽粟之致清神防欲知情韬光诸篇
苦李蒙庄之藩隐然若窥见者当六季之末而不堕月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85-0009b.png
露烟华亦足贵矣鄙名以后小露学问无关本真兹则
多生之馀习矣
  读子华子
子华子十卷自孔子遇诸剡而赠之以束帛于是著焉
刘向序其辞以为赵简子奉纁币聘之爵执圭而杀窦
鸣犊舜华子华子逡巡弗应简子大怒将胁之以兵子华
子去而之齐齐景公不能用也馆于晏氏简子卒而归
晋时已老矣遂不复仕以卒余得而读之阳城胥渠章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85-0009c.png
颇言阴阳之理亦有大致语而风轮水枢之说亦微近
穿凿其辨黄帝鼎成升遐事甚详然似是公孙卿以后
语驳郯子礼亦正然似是左氏以后语辞赵简子聘章
则摹檀左文也晏子之事景公也不治阿且其言阿则
烹与封之说也谓仲尼天也又曰辙迹病矣则门弟子
之说也大道章颇言身中之造化时时及养生北宫意
章则及医矣是岐黄之说也凡子华子所言理在春秋
时最近而文则广有所剽拟诵之可也采而益我可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85-0009d.png
然不可以为真子华子
  读楚语论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
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不违而道柳宗元非
之曰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
为道苏子复非之曰甚矣柳子之陋也赫赫楚国若敖
氏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陋
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85-0010a.png
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余则曰甚
矣屈建之忍也而苏子之好异也今夫取礼之轻者与
食之重者比奚啻食重然则礼而轻也当其身尚不以
废食而况于其亲乎哉从治命不从乱命恒也屈到之
命荐芰乱也否也且夫芰与蔬蔌等耳非若邕之痂长
孺之爪甲腥秽而不可登席又非若铜雀之伎之淫侈
也临穴之殉之酷也宗老言之建颔之撤一蔬可以易
益一豆不为多国人何所诵太史何所书而天下后世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85-0010b.png
何所知乎今以建之却之又不能为之讳而国人之媚
新令尹者以为不违道而书之太史传之天下后世是
扬先人之过者建之却也不在荐也夫不忍于一荐之
小礼而弃忘其父之嗜好其不孝小也急于扬已之名
而不讳其父之误其不孝大也夫建也挟左右广之甲
而欲无礼于盟主之上卿弃诸侯之信而不之顾此夷
狄也而何有于小礼也其父生不得志于鼎俎而又衔
建之骜桀故示微于宗老而建卒弁髦之宁不违道也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85-0010c.png
或云屈到之芰建可荐也建之不荐左氏可无称也左
氏之称柳子可无非也柳子之非苏子可无讥也苏子
之讥子可无衷也甚矣儒者之好持论也余无以对
  书赵世家公孙杵臼程婴事后
程婴既已脱赵孤而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之不得后
必且复索之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
立孤难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
易者请先死云云其后韩厥说景公与程婴谋而劫诸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85-0010d.png
将僇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宅如故赵武既冠为
成人程婴乃自杀以报宣孟与公孙杵臼或曰婴可以
无死死过也予则以为不然凡婴之所为存孤者诚难
而杵臼死诚易然天下之所睹者生死也所不睹者难
易也自赵孤之未立而婴所以生者为赵孤也婴故未
尝一日忘死也赵孤立而婴生则食赵氏之报婴能无
死也杵臼死而以生授婴婴生而以死还杵臼夫岂直
义至尽哉盖有馀仁矣虽然岸贾亦乌可非也盾以不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85-0011a.png
能讨贼失之终然其始事可亮也岸贾以不能匡雪失
之始然其终事可取也盾既为法受恶而未有能表岸
贾者也
  书伍子胥传后
伍子胥勇烈徇志丈夫也谓之尽孔子之道则不可谓
之悖孔子之道亦不可孔子之事鲁也几微不合辄去
之又曰父母之雠不共戴天不合而去有新君在矣不
以事新君为二心也孟子之言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85-0011b.png
视君如寇雠孟子过矣草芥其亲寇雠之可也草芥其
身寇雠之不可也平王淫太子之妇而欲废太子推忮
以僇其太子之傅而并及其兄即商受何啻焉受不僇
文王不僇太公父也何以斩烬馀之头而悬太白鞭尸
非过也情也亦理也吴王僚信子胥之言谋伐楚而光
阻之不以怨光而进专诸俾刺僚而夺之位盖审僚之
不能得志于楚也光为之破楚以伸志故竭力而事之
又为其子竭力而报越雠其必不赦越也欲以为奢者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85-0011c.png
为光而夫差弗信也社将徙矣力谏而死之知亡智也
能死忠也若子胥者于君臣父子之间可无愧也太史
公称吴以子胥谋西破彊楚北灭齐晋南服越人信哉
独所以彊吴之迹备于吴越春秋而其辞不雅驯使子
胥之志明而才不尽显以此少泯泯耳或谓子胥之托
子于鲍氏何居曰彼盖伤奢尚之线绝而强延之以孝
托也吾故曰子胥者不悖孔子之道者也
  书乐毅传后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85-0011d.png
乐毅之破齐凡五载而功不就至以谗间去天下惜之
独苏子瞻谓当其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
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
师攻两城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
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
不能无败愚以为苏子之论事势审矣独未能悉乐毅
也夫乐毅者夏侯玄之所谓仁人也彼非独仁人也而
又且智彼其合诸侯而击齐一战而大破之临淄下湣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85-0012a.png
王走死齐之重器奇宝悉输之燕中矣如是而不急攻
莒即墨者以为二城弹丸之地不足为吾害莒南近楚
急之则必借楚以为我敌即墨东近海死守虏耳急之
则多杀士卒而未即破而齐故数百年大国也其人彊
武而习兵且易以乱故必缓而用威德拊循之既久而
齐人皆为燕矣夫岂直为燕彼且以乐毅真吾主然则
毅之兵固未尝五载而尽顿于二城之下也以故新主
立而南面之间得行骑劫代之势不得不尽锐以攻即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85-0012b.png
墨而又以新将故不识地利而恣为暴燕人失毅而离
齐人失毅而振盖不待火牛出而燕之败形成矣且诸
侯之所以不窥燕者自有说夫以齐举宋而伐之燕举
齐而不伐非独妒齐而厚燕也谓湣王之不若昭王治
也谓湣王之待诸侯倨而昭王之待诸侯恭也谓湣之
举宋而暴宋不若毅之举齐而拊齐也且骑劫败而诸
侯犹偃然以此知苏氏所论误也不然使毅而有可訾
则惠王必不悔而召之召之不归而何以封其子高帝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85-0012c.png
异代主也毅之后何以无功而封孔明三代才也何以
自比毅而人犹未之许也若苏子者真所谓以成败论
者也
  书司马穰苴孙武传后
司马穰苴孙武天下之言兵者归之穰苴兵法不可见
所见独孙子十三篇其精切事理吾以为太公不能过
也而太史公独称穰苴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
能竟其义如其文若尔穰苴其尤胜邪然太史公于穰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85-0012d.png
苴则仅详其斩庄贾于孙武仅详其斩爱姬而已以为
用兵之道一赏罚尽之矣虽然以穰苴之善用兵而使
燕晋之师得脱而罢去追击之仅收所亡境内封地耳
不能大有所摧败也景公尊为大司马而委之政其时
亦可以有为何不脩桓公之业而廓大之卒见摈于高
国以死至于吴之彊伍员力耳柏举之战虽能乘胜入
郢而班处其宫使秦师得用其救再合再败而后归又
不能预防夫槩之为内孽安在其为武也太史公又称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85-0013a.png
其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恐亦附会之过当其时武必先
死矣不然而槜李之败绩会稽之许成舍腹心之越而
从事于石田之齐武胡为不谏救也太史公亦云能行
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盖颇见微指云穰
苴之兵法大约威王使膑忌辈增饰之晏子春秋亦一
及其拒景公宴游事亦略可证
  书吕不韦黄歇传后
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无如吕不韦之秽且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85-0013b.png
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筴皆凿
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固自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至于御倡而知其孕必取三月进之子楚又大期而始
生政于理为难信毋亦不韦故为之说而泄之秦皇使
知其为真父而长保富贵邪抑亦其客之感恩者故为
是以詈秦皇而六国之亡人侈张其事欲使天下之人
谓秦先六国而亡也不然不韦不敢言太后复不敢言
而大期之子人乌从而知其非嬴出也黄歇之为奸大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85-0013c.png
类不韦而行之于为相之后尤不义第其始之脱太子
虽若钓奇然甚勇而忠史固称其博学洽闻睹所上秦
皇书不下韩非子以一富贵之而积虑处事若虺蜮
然亡身灭家而不觉岂不可悲也哉春申君不当称四
公子贱谋贵疏间亲与文信侯并而称可也
  书蔡泽传后
蔡泽以唐举一言之激袖手而入秦乘应侯之自危出
不穷之辩杜其口伏其意安然而据其相位若承蜩然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85-0013d.png
智者以为蔡泽之用应侯然不知应侯之用蔡泽也夫
穰侯者秦太后之懿戚而四十年之信臣也应侯以一
亡命扼掔而夺之此非特乘穰侯之瑕其材必有以大
胜之者夫应侯相而穰侯日见短则应侯之相日益固
应侯之相日益固则穰侯终不振当应侯之为相也窃
君以行威福专意以酬恩怨人主非不知之特欲伸其
所大欲耳武安僇郑安平叛王稽见法人主之大欲不
尽酬而应侯且无以自解盖尝彷皇而左右顾求其人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85-0014a.png
以托税驾之地而不可得既而微知有蔡泽者游学干
诸侯小大甚众而不遇其困甚矣泽之与应侯又非有
相知之素也其曷鼻魋颜蹙齃膝挛非能长富贵者也
与之语颇明消息盈缩之理而非有捭阖操纵取天下
之深计者也夫困极则易为德非知素则深见恩不能
长富贵则无与谋倾人之计筴者明消息盈虚之理则
必不忍蹈前辙无捭阖操纵之深计则必无以见其长
而形吾短故幡然而荐之天下皆以应侯能用贤而应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85-0014b.png
侯之过自是无以闻于昭王者蔡泽而称邪昭王固贤
应侯其不称邪则益以贤应侯谓亡有能及之者自是
而据金印拥高赀而老死于东第无患矣彼荀卿之于
黄歇韩非之于李斯一以师一以同学而材皆胜之固
歇与斯之所畏而不欲用者也宜其困且累死也
  读黄石公
黄石公素书六篇至为浅显孔老荀卿之所雅言者岂
别有不传之秘以授子房而此则约其凡为可示人者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85-0014c.png
哉不然当报雠大索之后跪而进履于圮桥与夜半不失
约子房已思过半矣何用是素书为也
  书项羽传后
吾少时阅书至夜分而困欲寐辄取项羽传诵之即洒
然醒以为非羽不能发太史公笔非太史公无以写羽
生气羽之罪其大者在弑义帝坑秦卒二十万人僇降
王子婴耳其恶不待言然彼皆有以致之义帝亦了了
者第不免儒而腐夫一牧羊子耳王于项梁之手见梁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85-0014d.png
败而不羽之恤遽夺其军而又不使之入关其救赵也
又使之为次将而所听令者羁旅庸奴之宋义彼其心
固已怏怏于帝杀宋义而楚卒属之矣刎王离破章邯
而诸侯属之矣破函关而秦属之矣其目中固已无义
帝矣犹貌而使人请命帝但委之于籍且犹不能免而
曰如故约籍能无恨也夫岂独恨也当疑其与沛公结
而图籍义帝拥空名于上欲以承平之君臣而御怏怏
之悍霸倒授太阿之柄而触其锋能不立碎也虽然义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85-0015a.png
帝者腐而不失其正者也新安之坑子婴之僇盖天道
也彼诸侯之卒积数世而其首皆纳于秦庭凡在者皆
秦卒之刃馀也又皆其子孙也幸羽一甘心焉孰不为
之挥戈者子婴之降自降沛公耳非降羽也六王之身
有屠而死者有囚而死者有饥而死者夫负刍非羽故
君而燕及梁非祖父邪谁能忍之故曰有天道也至楚
汉之为讼则羽之负汉者一而汉之负楚者三羽之负
汉不王关中而王巴蜀而已当羽入关与沛公兄弟也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85-0015b.png
又皆楚臣何必拒而不纳其负一也鸿门之会不杀而
封之巴蜀甫就国而兵东向其负二也然犹有可言者
至太公甫脱烹俎盟血未乾而反戈尾其后其负三也
羽自得罪义帝耳不得罪高祖高祖死何以见羽地下
哉余故友宗臣每酒间大呼吾宁不成而为羽不能成
而为高祖且谓高祖易与耳余笑曰若言高祖易与则
过高祖遇羽而拙故思以拙胜之若固见其拙以为易
与耳不然彼章邯黥布岂碌碌者何以取之若寄哉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85-0015c.png
  书苏子范增论后
苏子之论范增甚奇而其为书生于事体则甚闇夫卿
子冠军何人也以一言之偶中而怀王拜之为上将军
其智勇未闻也章邯既破项梁而杀之楚人之胆夺矣
移兵而渡河以大破赵人赵人之胆夺矣赵举而秦彊
夫以已破之楚胆而当方张之秦势且皆半菽之饥腹
而冰霜不完之指唯有解甲而逆溃耳义送子相齐盖
欲以为遁穴而侥倖于目前之未战乃佯为大言以压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85-0015d.png
项籍籍不杀宋义赵必下楚必溃楚之溃在呼吸之间
而无他术可以解为籍计者何以不杀义也增于此时
去籍则秦追僇亡楚之末将而族之必也籍胜则恨增
以为宋义之党而先去以为三军之望族之亦必也即
两俱免族而当叛臣偾将之名为增计者何以去也夫
增奇策士也岂惟不去而已当与籍谋而杀义不然何
杀义之后事事日取增计而尊之为亚父也然则增不
当去乎曰有坑秦卒二十万人失仁失仁法不足以取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85-0016a.png
天下一当谏也违义帝之约而王汉王楚失信失信法
不足以取天下二当谏也弑义帝失义失义法不足以
取天下三当谏也谏不从则去之去之而无忿懥之迹
以完其身可耳若杀卿子冠军何以去也
  读陆子
陆贾纵横者流耳而所撰十二篇皆浅显无甚俶傥之
见而亦不诡于道或谓非贾书不然也使后人伪为之
则必诡其理雄其辞而张皇其事矣贾固时时近儒者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85-0016b.png
高帝不读书故骤而叹其雄博其意不在马上治故徐
而益有入焉彼其他所以拊尉佗和平勃皆正论也是
故幸以富寿怡乐终而不为食其之烹蒯彻之(阙/)也说
固有道矣
 
 
 
 读书后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