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具茨集 遗藁
具茨集 遗藁 第 1a 页 WYG1277-08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具茨遗藁
            明 王立道 撰
 论
  圣王贵以礼让为国
立经所以定分也守志所以明节也表行所以励俗也
覈异所以抑诡也经不立则争分不可得而定矣志不
守则爽节不可得而明矣行不表则慕者弛俗不可得
具茨集 遗藁 第 1b 页 WYG1277-0868b.png
而励矣异不覈则巧者饰诡不可得而抑矣然立经者
存乎古表行者存乎当时覈异者存乎后世而守志以
明节固存乎其人焉耳汉韦贤之薨也则国宜授之长
子弘者也弘以国系家人于是乎矫贤令而属国于玄
成焉玄成之拒而不受也守志明节之人也其友人侍
郎章谓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此
固表行励俗之说而君子复何议之有焉盖在玄成之
让则可学玄成而让者吾恐其未协于中不由其诚而
具茨集 遗藁 第 2a 页 WYG1277-0868c.png
徒以诡道教天下也则亦安得而无以覈其异哉夫传
子之说何始也传必以嫡以长其法又何以始也古之
圣人固有举天下而授之于素所非望者矣而奚必于
子也然犹虑天下后世之不能舜禹则争端且自我始
故不得已而定于与子焉韩子曰传之人则争未前定
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而其法又必以嫡以长长以
明其宗嫡以贵其出父也死则子也立子也死则孙也
立故微子虽贤不得代纣公仪仲子舍其孙而立衍檀
具茨集 遗藁 第 2b 页 WYG1277-0868d.png
弓之所为免也圣人垂之以为法而天下万世守之以
为经而卒无以易焉于是乎以私爱夺嫡者惧矣觊幸
者息矣强有智而欲窃位者释矣故曰立经所以定分
也然法之所制者常也而人之不能尽守者变也故或
取舍以爱予夺以贤贵贱以功废置以势顾不在其身
则在其身后而嫡庶长幼之分于是乎大乱矣然而侠
者图之贪者取之静者安之贤者守之而夷齐兄弟至
于终身饿死而不受孤竹之封岂非以其情有未安而
具茨集 遗藁 第 3a 页 WYG1277-0869a.png
其志不可夺哉其次则曹之子臧吴之季札是已子臧
之言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而札之
贤至于使其父兄三致国而卒不受焉此其与夷齐不
亦相先后哉尝观扶阳侯之病也固以弘之被系而念
之矣至其立玄成之命则贤初未之有也此其与夷齐
季札受父命于生前者又大不同矣玄成安得而有之
且兄以罪废弟以次立则仁心者其独忍之哉而世之
僭窃窥觊之人又孰不侥倖其兄之废黜而已代之哉
具茨集 遗藁 第 3b 页 WYG1277-0869b.png
其甚者又孰不设诈以陷其兄于罪而已代之哉盖玄
成之立大抵与子臧同而其拒而不受亦庶几为能守
节者故曰守志所以明节也然吾闻汉之法侯而无后
则废其国所以明彝典重嗣续止盗窃也弘既不可立
玄成复不欲立则扶阳之国汉其绝之矣然玄成之佯
狂而去也固非不知国之当绝也其意固欲知贤之贤
不可无后则有贤之子弘在或者宽其系而授之国也
不然犹或权其功罪薄其封而不泯其嗣也而何当时
具茨集 遗藁 第 4a 页 WYG1277-0869c.png
之弗谅也自御史以实不病劾奏之而玄成之望又绝
矣此章也所以有礼让为国之云也于乎旌别淑慝表
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岂圣人者以是为涂饰生
民之具哉正以风天下之不能发其慕心而变其污习
也故君好仁而民兴仁矣君好让而民兴让矣尚廉退
则志士益修崇名节则君子竞进昔人谓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其机系乎
上之所与耳故以玄成之让而欲一以律令从事正以
具茨集 遗藁 第 4b 页 WYG1277-0869d.png
嗣续之常绳以废置之法不然则司宪得而劾之又不
然则司封者得而绝之使玄成而不度于义不明其节
晏然嗣而侯之汉固将遂侯之矣侯之法也而何以励
天下也哉故枉一玄成之志而后世之为玄成者怠矣
故曰表行所以励俗也夫相嘘而为风相染而为俗一
人倡之百人和之其渐使之然也然人情多诈而挟伪
之习行焉故有始佯为之而终不然者其心欲之而外
为是以徼誉者知其获退让之名而终不失其利而为
具茨集 遗藁 第 5a 页 WYG1277-0870a.png
之者而天下之俗反以是薄矣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
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则知以介心于
箪食豆羹之时而为是让国之节以徼名者为不无矣
不然则或其气之所激情之所徇而不免溺于一节之
偏要亦未可以为吾道之中也故许由一让而卞随务
光者出焉申徒狄蹈于河矣徐衍负石而入海矣此非
几于有激而偏者乎故玄成既让而丁鸿刘恺兴焉二
子之让苏子瞻子由皆尝论之愚以为玄成之让有为
具茨集 遗藁 第 5b 页 WYG1277-0870b.png
而让者也且以弟鸿恺之让无为而让者也且以兄有
为而让诚也以弟顺也无为而让伪也以兄逆也吾欲
以让为高而胡为使其弟之义非分之获也弟而复如
我之让则将无故而顿令绝先人之国而谓孝子忍之
乎然则所谓贵礼让者适所以率天下于伪而已故曰
覈异所以抑诡也虽然天下之人自一介而上皆将役
役焉求之而况于一国之利乎而乃有一朝释而去之
而不寘吝色焉者亦难矣其清风高节至今犹足以汗
具茨集 遗藁 第 6a 页 WYG1277-0870c.png
贪人之颜而泚其颡而况于当时乎虽其气有所激情
有所矫而何夫人之不能皆然也汉以下寥寥乎二三
人止矣先儒有言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
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吁良有见哉
  一元文明之会
君子不取必于适然之运而取必于当然之理故或治
或乱一归之人而天弗与焉夫世之言治乱者莫不曰
人事亦莫不曰气化气化在天者也人事在人者也在
具茨集 遗藁 第 6b 页 WYG1277-0870d.png
天与在人者相为感遇而治乱生焉其治也气化之盛
也人事之得也而不然者反是若是乎治之不可独责
于人而天实为之也与哉非也气化其适然者也人事
其当然者也是故君子不取必于彼而取必于此不求
之天而求之人焉夫古今言天下之治之盛者莫如尧
说者谓其当一元文明之会意者天固有以相尧之治
而尧亦有以得天之时者乎夫元会之说何始也盖自
康节以数穷天地之始终于是乎皇极经世之书作焉
具茨集 遗藁 第 7a 页 WYG1277-0871a.png
有元以统会有会以统运有运以统世其元起于子究
于亥中于午尧之兴适于午之会故曰尧得天地之中
数此其治之所以为盛而古今以为不可及也夫邵子
之数吾不得而知也尧之兴果于午之会与否吾亦不
得而知也尝观诸日矣出于旦昃于夕而独盛于中天
焉尝观诸月矣明生于朔魄死于晦而其光独全于望
焉又尝观诸岁之时矣生于春收藏于秋冬而独长育
于夏焉易曰相见乎离离南方之卦万物皆于是乎相
具茨集 遗藁 第 7b 页 WYG1277-0871b.png
见也尧之时语其德则荡荡乎与天同其大而无能名
矣语其业则巍巍乎其有成功而焕乎其有文章矣当
时虽朝野有所不与知史臣有所不及记其治化之盛
盖亦穷天地而一时者耳其上为黄帝为神农为伏羲
又其上为洪荒太古之世而已其下为虞为夏为商为
周又其下为汉唐而益无足道矣夫前乎此则未之或
至后乎此则无以尚之不犹日之中月之望时之夏而
易之所谓离乎是则尧之所以独得乎气化之盛而一
具茨集 遗藁 第 8a 页 WYG1277-0871c.png
元文明之会兹其时耳吾则以为天之道远而难知人
之道近而可见六经之论治者其言不可悉举而未闻
有一言诿于气化者岂非以人事既尽则虽气化之衰
不能使之乱人事既失则虽气化之盛亦不能使之治
耶时乎时乎亦存乎其人焉耳人徒知尧之治古今而
一时而未知尧之为君固古今而一人者也善言治者
其可求之天哉易曰圣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
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吾是以知文明之会意者
具茨集 遗藁 第 8b 页 WYG1277-0871d.png
天之不能违尧而非尧之必有得乎天也不然则天之
会人之事夫亦有不相期而适相遇者耳故有君如尧
则虽如周之衰如秦晋及隋之季之乱而文明之会可
还天时可复不然则唐虞之治亦且否矣其又如时何
哉其又如天何哉当尧之时洪水犹汎滥也民之巢居
而穴处者犹未安其所也百谷未播而民之阻饥犹自
若也逸居无教而民之远于禽兽者无几也使尧而徒
嘿然兀然一无所用心焉以坐待夫天下之治曰吾有
具茨集 遗藁 第 9a 页 WYG1277-0872a.png
得乎天之时矣则吾不知洪水孰治五谷孰播而五教
孰敷时雍于变之治又孰为而孰成之也则文明之会
固亦自成于天地之间耶故曰运不独亨时不独成有
舜则一元之会在于虞有禹则一元之会在于夏有汤
则一元之会在于商有文武则一元之会在于周天无
常人有定也是犹日必有中月必有望岁必有夏何独
至于元而疑之哉使必曰惟尧为得其中则吾恐天地
之会不可以常午而后世之治之不如古也亦天为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9b 页 WYG1277-0872b.png
而已故曰尽人事而后可以言天吾虑夫后之人主惑
于气数之适然而忘其人事之当尽也故不容于不辨
  识重亟反
论曰保天下之治存乎势制天下之势存乎变察天下
之变存乎几几者动之微而变之会势之所以为轻重
而天下之所以为治乱者也不知其几无以通变不知
其变无以制势势不制则其趋也莫之或禦而天下之
事将遂至于不可为其原始于不知其几而已故先其
具茨集 遗藁 第 10a 页 WYG1277-0872c.png
几而逆防之则虽常人亦易为力待其势之成而后救
之则虽圣贤亦竭力而莫能及也几之动其可畏哉易
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
渐矣又曰知几其神乎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盖所
以不俟终日者正所以辨之于早而速防其渐云尔周
子曰天下势而已矣势轻重也极重不可反识其重而
亟反之噫其知此哉昔尝怪夫有天下者其始莫不恬
然以安肃然以一相统纪于操纵予夺之中而莫敢有
具茨集 遗藁 第 10b 页 WYG1277-0872d.png
离遏者而其后乃至于涣散决裂溃败四出而不复可
收拾者岂天之亡人国其祸固有出于不意而非人之
所能为者欤木之生也有萌水之流也有源势之成也
有几松柏生于山林其长千寻其大百围先其未成则
一手足可以擢而拔蹶而绝洪水之来漂山荡陵而其
流固涓涓焉善图治者亦审其几而已几审则变通变
通则其势解势解则其重固尝在我而人不得以乘其
隙焉不然则持太阿而授之柄几何其不反中其锋也
具茨集 遗藁 第 11a 页 WYG1277-0873a.png
哉故曰权之所存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制其
势也又曰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更化则可
善治通其变也又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
无形审其几也故天下之势虽圣人不能使之常平而
其所以不至于甚重者审其几而速变之而已昔周之
有天下也并建亲贤藩屏王室宜若可以久安长治而
卒并于秦者秦得其势也然犬戎之难秦人尽取岐丰
之地八百里此其几之所在而周若罔知焉其亡不待
具茨集 遗藁 第 11b 页 WYG1277-0873b.png
赧王之入而后决矣秦有天下尽收其重其势与周大
异而反以二世亡者其重偏于内也然指鹿为马其几
已成而胡亥不能见其亡又何怪哉汉兴矫周之枉监
秦之弊其势之重常在朝廷故吕氏不能危七国不能
乱然而其势卒移于外戚者盖自武帝以霍子孟受顾
命自是大将军之权重赤凤五侯迭居更秉而汉遂失
其势矣此其几又岂无自耶光武中兴则又监西汉而
变更之者也然桓灵之世势归宦官卒以倾国中间以
具茨集 遗藁 第 12a 页 WYG1277-0873c.png
李杜诸人之贤欲收其重不能一措手而顾身不免焉
其几始于不任三公而郑众以诛窦宪功受封赏则尤
其轻重之分界也向使此数代者知其几之所在而亟
变之则虽至今存可耳故曰封建非能弱周周自弱也
宦官非能亡汉汉自亡也周书曰恶之易也若火之燎
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秦汉以下固皆待其势之
燎原而后救之者也而何能及哉善持势者亦审其几
而已虽然君不胜势势不胜道故重势不能危明君而
具茨集 遗藁 第 12b 页 WYG1277-0873d.png
昏庸之主则虽尽操天下之权亦无救于乱亡也故诸
侯之祸不起于文武成康之周而起于平赧外戚宦官
之祸不起于文景明章之汉而起于哀平桓灵盖可见
矣故欲制天下之势者虽以审几为先尤以自治为急
  圣人至公至神之化(会试/)
圣人有鼓舞之机以妙天下之感此天下之人所以日
入于善而不知而治功之盛古今以为不可及也夫天
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天下之民二亦善与恶而已
具茨集 遗藁 第 13a 页 WYG1277-0874a.png
矣圣人不能使天下必无恶而常有以消其恶不能使
天下必皆善而常有以作其善此其机之所在固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而莫知其所以然者而亦初非外民以
为之也圣人不能外于民以为之机而民亦不能外圣
人之机以妙其感此其一好恶一赏罚所以见圣人至
公至神之化言天下之盛治而不可加也盖尝论之天
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
事而无情若是乎圣人无情也又曰天地无心而成化
具茨集 遗藁 第 13b 页 WYG1277-0874b.png
圣人有心而无为若是乎圣人无为也今而好恶著则
有情矣赏罚行则有为矣以是而语至公至神之化则
圣人之化得无几于亵乎噫是正不足以知圣人且不
足以知天也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
倾者覆之是故观诸天地之栽培倾覆而圣人之化可
识矣以栽培倾覆为非天地之化可乎今夫天下之人
之异齐也古今之所同也广谷大川异制刚柔缓急强
弱轻重异俗衣服饮食器械异宜然要其所归不过善
具茨集 遗藁 第 14a 页 WYG1277-0874c.png
与恶两端而已圣人者出树之风声分之物采陈之艺
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著之律度宣之话言
是故有会朝表著周旋行列之等焉有参伍殷辅陪台
之役焉有射乡食飨井田学校军师之制焉有亲疏贵
贱长幼之节焉凡所以虑民之心甚详而治民之道甚
备也使天下而皆如圣人之意则即是而守之固可以
不赏而劝不怒而威而吾圣人亦得以无为而治矣然
而天下不能皆如圣人之意也故其善与恶终有不可
具茨集 遗藁 第 14b 页 WYG1277-0874d.png
约之同归要之一致者而圣人之心于是乎戚然甚矣
于乎此好恶之情赏罚之制所以甚不得已于天下而
亦初非外于天以为之也何则天有生殖长育圣人象
之以制赏于是乎有车服之庸有宅里之表有名位章
物之旌而善用丕劝天有震曜圣人象之以制刑于是
乎有甲兵之威有斧钺刀锯之戮有梏拲鞭朴流放之
惨而罪用丕惩故书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
罪五刑五用哉夫命讨出于天子而皆以天言之吾是
具茨集 遗藁 第 15a 页 WYG1277-0875a.png
以知圣人之所以鼓舞乎万民者即天之所以鼓舞乎
万物而造化之妙所以非人之所能测也而亦何尝外
于民以为之机哉故其机之所动捷于影向机之所向
顺于风靡好一人焉赏一人焉而民莫不曰吾惟无善
善则上好之而赏将及矣恶一人焉罚一人焉而民莫
不曰吾惟无恶恶则上恶之而罚将及矣故不必其人
人而好之而恶之而赏之而罚之而机动于此诚动于
彼懦者起怠者奋乖戾者熙然其大和旧染而污者翕
具茨集 遗藁 第 15b 页 WYG1277-0875b.png
然其维新矣由是而皇极可建也大猷可秩也降衷之
恒性夫人皆可复也推而极之又将有顺则而不识日
迁善而不知为之者机之所感其妙矣哉圣人至公至
神之化其盛矣哉故尧用是机而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矣舜用是机而从欲以治四方风动矣禹用是机而政
乃乂黎民敏德矣成汤用是机而商邑用协四方用丕
式见德矣文武用是机而有德有造垂拱而天下治矣
是机也公而溥微而彰寂而能感何谓公而溥程子曰
具茨集 遗藁 第 16a 页 WYG1277-0875c.png
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是也何谓微而彰周子曰几
微故幽神应故妙是也何谓寂而能感张子曰无我得
正已之尽存诚妙应物之感是也是机之妙可以成变
化可以行鬼神用之于天地而范围不过也用之于万
物而曲成不遗也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也以言乎
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也皇之所以为皇帝之
所以为帝而王之所以为王也使圣人而安于无情乐
于无为而不用其机以鼓舞天下则吾恐善无所于劝
具茨集 遗藁 第 16b 页 WYG1277-0875d.png
而日益消恶无所于惩而日益肆而天下之治且隳矣
而何以成其至公至神之化也哉抑愚又有说焉董仲舒
曰天任德不任刑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
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地故古之圣人虽
好恶不偏赏罚并用而善善之意恒长恶恶之意恒短
故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传曰与其失善宁其利
淫此圣帝明王所以养忠厚之德以凝和平之福而享
夫雍熙悠久之盛者也而亦何妨于至公至神之化哉
具茨集 遗藁 第 17a 页 WYG1277-0876a.png
愚也敢并及之谨论
  帝王应天下之务
论曰天下之变无穷也人主欲以一身焉处之而使之
各得其当则固不外乎明理之功而已盖事之在天下
其变虽无穷而要之各有当然之理学也者夫固将明
理以治心以尽穷天下之变而善处之云尔然则君人
者可不以务学为急而其学又可不以明理为先也哉
夫人君以一人之微居天下之上言其地则曰万邦也
具茨集 遗藁 第 17b 页 WYG1277-0876b.png
言其人则曰万姓也言其事则曰万几也夫以其地之
广人之众几事之烦多若是而皆委诸吾身焉则虽圣
智亦日不足矣故一日二日纷至沓来则精神必有所
限而莫之尽贤否异人常变异时可否异势则心思必
有所遗而莫之悉憸邪以眩之谗䛕以逢迎之则聪明
必有所蔽而莫之通若是则天下之务无所于应而治
且隳矣而何以君天下哉学也者所以广其聪明启其
心思而扶植其精神者也古之人君其所以为学者何
具茨集 遗藁 第 18a 页 WYG1277-0876c.png
如也自孩提有识而三公三少即明孝仁礼义以导习
之则其教也豫精一以传心多闻以建事前言往行以
畜德则其具也大有终始之典有缉熙之益则其功也
勤盘盂几杖刀剑户牖莫不有铭则其防也密侍御仆
从皆正人旅贲官师瞽史皆有规戒则其辅也周故教
豫而渐之久具大而守之正功勤而得之深防密而习
之恒辅周而养之善夫是以物无不格知无不致意无
不诚心无不正而天下之务莫不于我应焉而裕然有
具茨集 遗藁 第 18b 页 WYG1277-0876d.png
馀矣尧舜之所以帝者此也禹汤文武之所以王者此
也商太甲高宗周成王之所以守成业致盛治而伊傅
周召之所以致其君者亦此也帝王所以应天下之务
者其果有外于学而帝王之学其果有外于明理以治
心乎哉然而世之人君夫孰无天下之务者而其善穷
天下之变而处之者又何其寥寥也噫吾知之矣大抵
不学之弊有三而学之弊亦有三何则庸君不知有所
谓学而明君有绝人之资者又以为无所事学中才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19a 页 WYG1277-0877a.png
君其性可导而上下者则又溺于声色田游之娱驰于
土木神仙甲兵之好而不能学此三者固不学之弊也
其或知悦学矣宜遂可以应天下之务矣然而黄老之
学惑于异端词艺之学类于文士记览之学近于儒生
斯亦何与于理何得于心而何关于天下之务哉故或
不得其要则学之弊正与不学等此唐虞三代之盛所
以不复见于后世也虽然其所以致是者大学之道不
明于天下而已何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皆大学修身
具茨集 遗藁 第 19b 页 WYG1277-0877b.png
之事而天下之务又未有出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
者此勉斋氏之有意于人君而体吾夫子之意以为说
也然则人君欲应天下之务者无他焉亦惟明乎大学
之道而已
  人君纳谏之本
人君欲有以来天下之言必先有以为受言之地而后
天下之言有所入焉夫人君以一人之尊临天下之上
其势严其威重盖不独人之视之以为凛然而不可犯
具茨集 遗藁 第 20a 页 WYG1277-0877c.png
而其自视亦甚异矣自视异则其中恒侈然自满而犹
欲责之以难挽之以所不欲其不以为谤已而卖直者
几希矣于乎此天下之言所以不来而人主所以孤立
于上也然其所以为受言之地岂有他哉要惟在于虚
已而已在书益赞于禹曰满招损谦受益盖所谓谦者
即虚已之谓而满固虚之反也在易益之彖曰自上下
下其道大光传曰益德之裕也盖惟虚已故能下下下
下则其道大光而所谓裕者在是矣夫曰益曰裕此固
具茨集 遗藁 第 20b 页 WYG1277-0877d.png
人君德之所进治之所资而一本于虚焉信乎纳諌之
本于是乎在而訑訑自足未有不距人于千里者也今
夫海非不茫然大也其东无东也其西无西也其南无
南而其北无北也震荡天地吞吐日月而不知津涯畔
岸之所在也然其所以能成其大者虚而已虚故能受
而凡天下之水微若畎浍大若江淮河汉流若川汇若
泽其来不一而一收之无遗勺焉其量定也故夫知海
之大者可以知人君之大知海之受者可以知人君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21a 页 WYG1277-0878a.png
受矣虚之道其善矣哉天下之言之弗一也犹夫水也
其理有显微其辞有逆顺其情有缓急而其人有亲疏
贵贱也惟夫不震以威不绝以势不穷以辨不蔽其路
而一以虚受焉夫然后下无匿情上无遗听君无蔽明
臣无隐忠而凡天下国家之大万几之烦民情物理杂
出而不穷者莫不知之明处之当而无有遗憾焉故曰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不宣无以通其来
不虚无以广其受受之不广则亦其中之未虚而已譬
具茨集 遗藁 第 21b 页 WYG1277-0878b.png
则沟洫焉雨倏然集则瀵然盈其量固然无足异也纳
谏之本其有外于虚哉今夫尧舜禹汤皆古所谓大圣
人者后世无及也而称之者则固曰稽众舍已也取诸
人以为善也闻善言则拜也从谏弗咈也噫是可以观
圣人之虚矣是可以知唐虞夏商之所以为盛治矣吾
故谓海之大也众水为之也圣人之大也众言为之也
距众言以为圣不犹之塞众川以为海哉况夫臣之于
君本以义合自非其性忠义而为国者鲜不因其君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22a 页 WYG1277-0878c.png
意向而逢迎焉古之人君赏以劝之罚以激之而犹恐其不
言也今也不谏者赏而谏者罚矣彼亦安肯以其身而自
试于不测之渊哉信乎纳谏之本之在于虚也虽然虚固无
弗受矣受之则或未必皆是也而将一施之乎曰非也虚则
明明则能择择而行之则是非固有所取舍矣舜所以执两
端而用其中也然则虚其纳谏之本欤明其从諌之用欤
  李斯谏逐客
甚矣辩诈之倾国也假忠益而饰身谋功利之惑人也
具茨集 遗藁 第 22b 页 WYG1277-0878d.png
徇近效而忘远害故巧说之士可以欺贪君而不可以
欺明主而善为国者未尝不黜一时之利而为千万年
久大之图也苟徒见其效而不见其害喜其有谋国之
忠而不察其情之自为也则其说行其诈售一时君臣
之间非不知各自以为得而不知酿成莫大之忧者于
是乎在矣可不戒哉昔始皇之世其臣有因国之间而
建为逐客之议者始皇闻李斯之谏而正史氏录其书
而归之功谓秦卒用其谋兼天下意若幸李斯之不去
具茨集 遗藁 第 23a 页 WYG1277-0879a.png
而信其言之酬者噫甚惑矣且善观人者不先辨其言
之是非而先察其意之向背斯之意其果为秦谋之乎
无也斯固客耳其所以历明用客之效要皆不过自为
之地而何有于秦哉尝观蔡归生之于楚木备道晋大
夫之贤析公雍子巫臣苗贲皇之所以去楚而谋之者
其言虽若为楚忠计而其实为一伍举言之故夫声子
假人之患以惧楚而李斯援客之功以啖秦斯之所以
得留者即伍举之所以得复也然以始皇之智而不免
具茨集 遗藁 第 23b 页 WYG1277-0879b.png
为斯之所欺则以功利之说有以动其心而惑之耳夫
内绍四君之功外明王者之德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
此诚始皇之所欲急闻者而岂悟其言之为大谬哉自
今观之秦之兴自缪公始再廓于孝公继盛于惠昭至
始皇而天下一矣其所以寖昌而寖大者繄客之功也
故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之属植其机商鞅张
仪范睢之徒踵其辙而后李斯者要其成人亦孰不信
客之真无负于秦哉吾则以为秦之衰自缪公始积微
具茨集 遗藁 第 24a 页 WYG1277-0879c.png
于孝惠昭而遂灭于始皇之世何也天之亡人国不必
其贫弱寡小之足忧而凡广之以疆宇厚之以凭藉增
之以势焰皆所以滋其毒而降之罚故仁积之谓富德
胜之谓强义行之谓威道隆之谓盛昔之所以世大其
业而因有天下于长久者用此道也不然则其所谓一
时之大邦者其根本元气已斩然消灭久矣而尚何以
有天下为哉昔者尝叹吴之有国僻在荆蛮已历数百
载矣至其末世因巫臣之来教之乘车使其子为行人
具茨集 遗藁 第 24b 页 WYG1277-0879d.png
以通吴于晋后又得楚人伍员者用之阖闾夫差之世
非不赫然盛也主黄池之盟且与晋争执牛耳然盟血
未入口而越已破其国杀其太子未几而吴沼矣越本
夏胤其封犹久于吴至勾践而有泄庸大夫种范蠡计
然之徒教之生聚教诲料兵蒐乘与吴竞强于夫椒槜
李之间卒兼吴国而有之修觐聘驰兵车以进于中国
文明之会曾不一再传而楚县之矣向使夫差勾践不
为伍员种蠡之所教界封疆而守之则泰伯夫馀诸君
具茨集 遗藁 第 25a 页 WYG1277-0880a.png
犹可延血食于殷久奚至于遽馁哉秦之为国犹不可
与吴越同日语始但邑西戎以保西陲后因犬戎之难
遂力战取丰镐尽有成周之故地传及缪献已数与晋
争衡要不待孝惠而后强盛也使数君而能屏游士却
宾客之言纵横者修仁义务道德拥雍州之地守殽函
之固则天下必不能与争而秦世世无患矣尝闻汉人
论建都之利谓山东虽乱秦地可全而有则知秦之处
势诚便守国诚固正使不能有天下犹可祀柏翳于千
具茨集 遗藁 第 25b 页 WYG1277-0880b.png
百年之后也况其势又非终为诸侯者乎不知出此而
乃听诸客之言惑功利之说刑争末事任为上图一时
算计见效若甚可喜孰知其国愈大其亡愈蹙其势愈
强而其祀愈不久也中间若百里奚由余颇贤然夷考
其事亦不出并国图伯而殊无一二及于仁义道德之
为卫鞅而下复何言哉夫以鞅之鸷酷仪之狡险睢之
阴贼得一人焉亦自足以夷秦之种而何必代有其人
也其强兵则坑屠掩灭至于杀十万人而不以为惨其
具茨集 遗藁 第 26a 页 WYG1277-0880c.png
聚财则辟地增赋箕敛头会至于尽坏先王之法而不
以为贼其峻刑则曹诛族铲膏流节离至于血波于道
刑黥师傅而不以为忍其自为利也则欺执诱杀至于
虏公子戕国君离亲戚废太后而况其淫狡暴厉又有
不可一一言之者哉孟子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
民贼若数子者其何啻民之贼也谓之国贼可耳斯而
为秦忠计者顾不明言用客之害而犹曰以客之功岂
非更为秦生一鞅也烹灭诸侯焚烧六经破坏井田要
具茨集 遗藁 第 26b 页 WYG1277-0880d.png
其所为不过袭鞅之故辙而尤加甚焉当时事势正如
大病之人其气垂尽又从而膺之以木索施之以箠楚
其不遂奄然绝者几希天下不胜其毒一旦起而乘之
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向应憯于谤议奋臂威
于甲兵不数年而秦无遗育者斯之罪顾不大哉夫混
一之乐不足以偿殄灭之惨南面之荣不足以洗系颈
之辱死而有知则数君者亦自悔于地下思其逐客之
不早也虽然秦之用客固足以偾其宗而客之用于秦
具茨集 遗藁 第 27a 页 WYG1277-0881a.png
者亦未有不反中其身覆其族姓者也睢之免犹赖蔡
泽仪以杀死鞅以车裂斯具五刑恶之甚其受祸亦酷
故秦既迄兹无闻家而诸人之后亦斩矣昔人谓不韦
以人易货扬子云曰以国易宗故愚谓李斯诸人亦若
是而已不然则数子辅秦之功可以比伊吕之在殷周
与国咸休也而胡为不克庇其身哉愚故并及之使后
为人臣无效李斯也
  隽不疑引经断狱
具茨集 遗藁 第 27b 页 WYG1277-0881b.png
善定天下之事者必先假一说以服人之心使之无敢
异议然后可以徐而处之以得其情而其义之合与不
合殆有所不及详矣夫事之在天下也未尝不败于狐
疑而成于决断况夫事变仓卒之时众志叵测不可以
逆防不可以详谕使无一说以徵诸大义而折服其心
则奸萌一兆天下未必无异议焉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矣盖尝观之经曰蓄疑败谋又曰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言事之贵乎断也传曰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言信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28a 页 WYG1277-0881c.png
存乎徵也子产曰夫从政有所反之言制事明民当有
权以解其惑而不能拘拘焉蹈其故常也敏以断之徵
以信之权以反之不疑之说春秋将于是乎在岂若彼
经生者流哉陈册牍操觚翰据时事首尾考诸义而精
取诸类而当以是从容议论几席间夫亦谁不可者而
可责备于应变仓卒之顷乎方在廷之臣左右顾愕莫
敢一言而首倡其说以消其阴图则其所称引亦不过
假是以济其变而已而尚及区区焉较择其经义之合
具茨集 遗藁 第 28b 页 WYG1277-0881d.png
与不合而后立之辞哉戾太子之事班史载之详焉可
覆也吾不暇多述独怪夫当昭帝之时男子成方遂因
舍人貌类之言而为诬罔之计犊车诣阙自称太子此
其心固侥倖于一时之富贵而非有深谋远虑以大有
所图自今事定之后观之畴不谓是烦一狱吏决耳然
而蒯聩盟孔悝以求国陈涉假扶苏以鼓众卫秦之乱
实由是基昭帝之在当时正田文所谓主少国疑大臣
未附百姓未信之日也犊车之入朝野变色天子诏朝
具茨集 遗藁 第 29a 页 WYG1277-0882a.png
臣杂识视而至者噤不一启口则安知其真太子耶其
非太子也安知不有踵秦人之故智而为之者其真太
子也安知不有左右之臣阴为之羽翼顾天子所以处
之何如而因以阶乱耶安知不有东宫旧人素知太子
仁厚惮少帝严明故召之入而欲为废立策耶数者有
一焉则汉之为汉且未知攸底而何暇谋为昭帝地也
昔晋耳立而吕郤焚宫郑子仪亹忽之乱傅瑕实外市
焉使汉而有如二三臣者亦甚可为寒心也已夫太子
具茨集 遗藁 第 29b 页 WYG1277-0882b.png
之死去是已数十年廷臣之疑无足怪者疑于是则虽
智者亦不知所处疑于非则又未能使之帖然无辞以
退也今也不斥其非而直以大义断之于是乎天子之
心释大将军以下之疑决而犊车男子之奸塞卒不能
措一辞焉以就廷尉非固不待言是亦无所冀数语之
间其狱立辨不疑之善断大事固如是哉或者咎其是
辙拒蒯聩为戾于春秋之旨于乎其于春秋之旨诚戾
也是果何时而暇为是裁度考据耶呼吸之间事机立
具茨集 遗藁 第 30a 页 WYG1277-0882c.png
异使尚可以从容安缓而图之则其真妄是非亦自有
说又何以引春秋为哉何则方遂之为是诈也实动心
于舍人貌类之言则知当时之识太子者未为无人也
天子一发明诏使内而掖庭太子宫外而朝廷又外而
及于京邑之民凡及见太子者莫不至至则求其肖而
别焉则众目攸萃情状莫匿其何说之辞此其一说也
不然则诘之曰泉鸠之匿拒户之经太子死有明徵矣
而何为者此又一说也又不然则诘之曰阙下之战三
具茨集 遗藁 第 30b 页 WYG1277-0882d.png
公自将先帝震怒有斩反者之诏矣既而壶关三老有
疏田千秋有言上心悔悟而江充族矣苏文焚矣归来
望思之台作矣其欲赦太子明甚而弗闻乎时胡不束
身归罪今焉自诣何嗟及也此又一说也又不然则诘
之以当时宫禁之事如皇后之所教卫融之所谮诉用
法大臣之所以不悦以至太子幼之所经历阿保乳母
壮之所通宾客以至江充之奸石德之计阙下之战任
安暴胜之之死之详使其是也周能言之使其非也则
具茨集 遗藁 第 31a 页 WYG1277-0883a.png
虽其甚黠亦必不能一一记忆况宫省事秘又有所不
及知者摘其一二矛盾亦自成狱此又一说也夫持是
数说以诘太子不出于此必出于彼宜若无遁情者然
反覆曲折非累千百言不可决以是处事吾恐口语未
终而肘腋生变议者不旋踵而社稷已移之他人矣是
可不深虑耶使其议已决矣太子其果非真矣而吾前
所谓是则愈不可处非则不能使之帖然无辞者是又
可不深虑耶吾是以谓不疑之能断大事也折诸经所
具茨集 遗藁 第 31b 页 WYG1277-0883b.png
以徵圣责之罪所以正法而其是与否一不计焉故能
不移时不废辞而其狱决矣吾是以谓不疑之能断大
事也而尚可以经术未精为之病哉虽然经术所以经
世务而春秋者尤圣人经世大法所在吾闻之董生为
人臣子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处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
事而不知其权其尤不可不究心尚矣然古之善经术
者不明于当事之际而明于未事之先盖其胸中事事
有定一旦有感而通则口如其心心如其经经如其事
具茨集 遗藁 第 32a 页 WYG1277-0883c.png
事如其义而动不失其当焉其宜其权惟吾之所处而
何尝有牵合附会之说是其所非非其所是以罔一时
之不知者乎然则论不疑者当如何取其应变之权置
其所引之经而无深求焉可也谨论
  陈平周勃
天下之事不可以幸而成也以幸成斯以不幸败古之
所谓大臣者当不若是机可以先图势可以逆制而直
依阿巽懦苟安目前侥倖以自定而后之人犹从而称
具茨集 遗藁 第 32b 页 WYG1277-0883d.png
之曰某之功某之功吾不知其说也尝观平勃之在汉
也奋身徒步际高祖之兴而景附之非内参谋议则外
应征代天下未定则设奇应变攻城掠地如彼其劳也
天下既定则诛乱制暴持危扶倾又如此其艰也吕氏
之乱微二人者其孰不为汉危之盖高祖安刘必勃之
语至今以为知人而二子所谓安社稷定刘氏后者亦
莫不以为能践其言也然吾闻之大臣之所以任天下
之事者非徒以其一时之权谲小数可以愚敌人之耳
具茨集 遗藁 第 33a 页 WYG1277-0884a.png
目亦非以其椎鲁朴鄙一无所事而徒以窃夫长者之
称而已也镇之以望本之以忠守之以义谋之以豫而
经纬之以才然后可以折奸萌遏乱源动无不克行无
过举而天下国家之事于我乎济焉此固非有所侥倖
于适然者也今观平之在当时也臣魏事楚而卒亡命
于汉回节易行于数主之间受金之污亦且直任不愧
而勃固织薄吹箫之徒也此其素望之不能明矣及其
高惠继世吕雉擅命意欲贵其私戚而犹未敢公言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33b 页 WYG1277-0884b.png
也天下之事岂一孺子之所能知平勃顾因辟疆之言
遽推诸吕而王之度其意不过以太后哭泣不可止畏
其有图已之心而姑为是以顺适其欲不知夫周陈氏
安而刘氏危矣忠于谋国者顾若是乎哉故说者谓当
时以义争之陵既不可平又不可勃又不可则吕氏亦
必有惮而不敢而胡为乎既不能谏又从而导䛕之也
要之平勃于汉草莽相从不过以强弱定君臣之分轧
之以权势縻之以禄爵而初非诚有为汉之心一旦势
具茨集 遗藁 第 34a 页 WYG1277-0884c.png
殊事异则皆涣然离耳而欲以伏节死义责之不亦过
耶夫既不能正之于先犹宜深察其变而豫为之所当
时操兵柄典宿卫者悉为吕氏兄弟其不能使之帖然
于下必矣而乃优游以卒年岁寂寂而无一谋其平日
所谓秘策奇计者一无所见而徒燕居深念至于陆贾
直入坐而不知亦甚可笑也已盖平之才不过权谲小
数而勃者直一椎鲁朴鄙之人而止耳而何足与言社稷
之大计耶故当诸吕之发难也非朱虚侯章则其阴
具茨集 遗藁 第 34b 页 WYG1277-0884d.png
谋有所不及知非灌婴齐王襄连兵于外则诸吕之心
无所惮非平阳侯窋则贾寿之言无自闻非郦寄之绐
说纪通之矫节则太尉不得入北军而汉家之事于是
乎败矣迨其刘章诸人布置已定而勃犹未敢诵言诛
之左右袒之问其心盖尚业业也然则平勃固亦坐收
其成功而已而岂真有安汉之才者哉故愚尝谓二子
之成功实有四幸高后既殂一也人心为汉二也樊哙
早死三也诸吕皆愚人四也何则使高后尚在则虽其
具茨集 遗藁 第 35a 页 WYG1277-0885a.png
罪恶甚彰奸宄毕露而城社依凭决不可动不然吾恐
事未克而先就菹醢之地矣彼太后者其何有于平勃
耶沛公之有天下也剪除烦苛与民更始其德泽之在
人心久矣传一二世而吕氏乃欲窃而取之此固天下
之所愤郁也故绛侯以一节入北军一呼而士皆左袒
岂诚勃之能使然也哉樊哙之死苏氏尝幸之矣使哙
也后太后而死则乘之以僣窃之权而济之以雄桀之
气虽其妻吕媭之智亦自高诸吕数等终不能遂成大
具茨集 遗藁 第 35b 页 WYG1277-0885b.png
事易刘氏而帝之而汉已深受其弊矣其肯安然受刃
于诸将之手耶彼吕氏诸人皆庸奴俗子不过藉后势
以幸旦夕之富贵而非有雄才大计深识远图足与计
子孙者也故郦寄一绐遽欲解组而去之正如司马懿
之料曹爽所谓驽马恋栈豆者曾不思其主兵也何功
其享有汉氏之禄爵也何道其所以服当时之将相大
臣也何能独恃一太后而后则死矣而犹欲归封国享
富贵以为吕氏不拔之业噫亦太愚矣且诸老人亦尝
具茨集 遗藁 第 36a 页 WYG1277-0885c.png
有言其不便者使产禄当时仅得中人之识但据南北
军而不去则虽十勃百郦寄吾亦不知其何以措手故
曰平勃之成功亦幸而已大抵平之机诈有馀而忠正
不足至于吕氏之难则并其机诈而亡之谚所谓老将
至而耄及之者平之谓矣事变既平而雍雍文帝之朝
钱榖决狱之所弗与知以修宰相之度夫何难者勃之
木强有馀而才识不足观其就国之后执兵见守尉处
事犹周章若此而况于变故之顷乎渭桥之迎仓卒请
具茨集 遗藁 第 36b 页 WYG1277-0885d.png
间所谓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者器度当不若是也要之
二子于大臣之道均未之讲论其优劣则勃之重厚犹
可倚仗而陈平者特一巧诈小人而已奚其智奚其智
 表
  拟辅臣谢赐夏日同游诗表
嘉靖某年某月某日伏蒙圣恩赐臣等夏日同游诗若
干首者景际文明鸾簉徯观于龙御志同上下奎章纪
盛于宸游方惊睹乎贲文遽拜嘉于晋锡捧缄知重拭
具茨集 遗藁 第 37a 页 WYG1277-0886a.png
目生辉臣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圣人之情
见乎辞犹化工之妙著于物心存解阜徽音遐想于虞
弦戒切荒淫家法明徵于禹训六府三事修和之政可
歌天保采薇经纶之迹具在慨圣人之不作因删后以
无诗大风惟猛士之思劲草溢谏臣之美芝房天马纪
祥未数于休徵玉树后庭导欲徒彰于否德惟先王无
流连之乐必明圣乃述作之资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乾
健统天震明御极发孝思于明伦之典阐圣学于敬一
具茨集 遗藁 第 37b 页 WYG1277-0886b.png
之箴礼举耕桑复千年之旷典祀分丘泽决数代之疑
文治既切于时几道尤通于张弛朱明甫届释一日之
万几玉辂有来肃千官于群从君臣相悦泮奂尔游顾
惟鼎覆之徒亦与泰交之会仁覃茂对每先天而奉时
学有缉熙自因声以成律景随心畅乐与人同掞睿思
之春容飞云章之藻丽经纬乎天地之运炳焕乎日星
之明光烛宝奎香浮锦轴信乎陋唐宗苦炎热之句而
未与争驱视圣祖醉学士之歌而庶几媲美者也臣某
具茨集 遗藁 第 38a 页 WYG1277-0886c.png
等叨窃无能遭逢有幸翠华飞而臣扈已滥具茨之游
丛云起而帝歌共骇洞庭之奏臣敢不敷言是训传世
为荣捧观已眩于珠玑珍袭允同于琬琰忠惭召奭矢
诗未遂于卷阿志效袁丝讽谏尚悬于峻坂伏愿典则
丕承乎祖训怠荒时儆于圣谟武文为天下君永见尧
言之布游豫作诸侯度重兴夏谚之休受丕丕基建极
会归于一统惟明明后保历聿至于万年臣无任瞻天
仰圣忻戴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具茨集 遗藁 第 38b 页 WYG1277-0886d.png
  拟赐衍圣公孔彦缙宅于京师谢表(永乐二十二/年)
伏以道崇梁木爰推覆帱之恩眷及樗材曷罄涓埃之
报儒林有庆吾道增辉窃惟尼山毓将圣之英洙泗衍
斯文之统宫墙入望日月快瞻绥来动和神化功于俄
顷道德仁义作宗主于万年秩祜申锡于后人殊宠屡
颁乎前代褒成锡号汉尊孔霸之称文宣袭封宋下孔
宜之命虽屋乌之推爱自昔有闻而泽雁之究安于今
仅见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沉几先物英断若神文治焕于
具茨集 遗藁 第 39a 页 WYG1277-0887a.png
无为武功昭于不杀聪明尽下恭俭守成抑祥瑞以远
佞䛕购遗书以备省阅民流动念天变咎躬纳北狄之
降志存柔远罢西域之贡心恐烦民重诒谋必严宫臣
辅导之敕崇儒术既谨先师释奠之仪复延赏于后昆
遂滥恩于庇贱趣司徒以课后走缮部以鸠工是经是
营乃慰乃止俾当虞廷之肆觐无烦邹馆之假留环堵
之素分太踰夏屋之怀居已甚一朝盛典世羡为荣千
载奇逢人誇其美惟汉哀赐董贤之第祗示宠私若唐
具茨集 遗藁 第 39b 页 WYG1277-0887b.png
玄侈禄山之居徒资讥讪新宅以徙晏子景公尚昧于
卜邻殿材以赐魏徵太宗不终夫旧好崇德象贤光前
裕后未有如今日之命者也臣彦缙叨承圣后忝列儒
流过庭之训虽闻入室之功未致袭爵缪仍乎世命悚
恧已深赐宅俄出于新恩感思何既敢不勉图报效期
帝眷之莫辜益励学修求家声之弗坠道同时而俱泰身
与国以咸休伏愿治不下堂薄海际文明之盛身先建
极敷天同归仰之诚天下为一家永示建瓴之势春秋
具茨集 遗藁 第 40a 页 WYG1277-0887c.png
大一统恒固宅中之基臣无任瞻天荷圣激切屏营之
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拟文华殿新造九五斋恭默室成廷臣贺表(会试/)
伏以日新圣学昭龙德之正中天启宸居仰明哲之作
则大人已孚于利见良弼冀协于旁求欢洽臣民光昭
海宇臣等诚欢诚忭稽首顿首窃惟宫室之营实系国
家之重诗歌筑室书美肯堂礼谨月令之居易兆栋隆
之吉禹卑宫而民悦文作台而子来顾后王之汰无穷
具茨集 遗藁 第 40b 页 WYG1277-0887d.png
而离宫之营益广未央壮丽昭俭德以何裨仁寿纷华
敝侈心于无用惟一人之立极以四海而为家动必有
成书皆可法恭惟皇帝陛下德懋重华道隆峻极阐孝
思于明伦之典邃帝学于敬一之箴礼举耕蚕复千年
之旷典祀分丘泽决数代之疑文爰观土木之兴每见
时几之敕无逸有殿心存稼穑之艰豳风有亭义昭风
化之自顷于文华之殿复新斋室之营轩辕草图羲和
练日罄玉石于陇阪空瑰材于潇湘梓人效审曲之能
具茨集 遗藁 第 41a 页 WYG1277-0888a.png
司空董绳直之役美兼轮奂户列西南匪徒为即安之
谋抑以寓藏修之益虹梁云绕揭九五以名齐螭柱星
罗采恭默而扁室心罔安于上治志常切于交修期进
德修业之及时求多闻建事以永世庸言之信庸行之
谨已徵健法于天行汝惟舟楫汝惟盐梅会见思通于
帝赉臣等官联禁省学愧通儒启沃无能恒怀忧于夕
惕遭逢有幸每倾望于云从爰观鼎建之成益喜泰来
之会伏愿懋商宗有获之学体周文未见之心龙飞溥
具茨集 遗藁 第 41b 页 WYG1277-0888b.png
出震之功两仪耀德虎变协继离之照三极呈祥梦兆
熊罴衍百男之鸿庆化行麟趾诒万叶之燕谋臣无任
瞻天仰圣欣跃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拟重修大明会典进呈表
伏以尽伦尽制宏猷远酌于百王载笔载言大典继明
于昭代人存政敏君举必书述作信明圣之徵摩编效
臣工之职政由俗革治以道同窃惟尧言存舜典九功
之叙可歌武烈继文谟六典之文具在惟太祖之御极
具茨集 遗藁 第 42a 页 WYG1277-0888c.png
暨列圣之承宗治定而功成已见重熙于千载议礼以
制度式存会典之一书纂成肇始于敬皇润色再廑于
武庙上自洪武戊申之岁下迄弘治壬戌之秋法始正
家俯陋仙源之讲恩终怀远下嗤王会之图夏典明明
而可徵周文郁郁乎大备顾自书成之日已几数十年
中间法制之殊何止二三册前规虽在近事靡徵兹盖
伏遇皇帝陛下舜孝烝烝文心翼翼道则天而同大德
与日以俱新敬一有箴远妙传心之法明伦有典丕昭
具茨集 遗藁 第 42b 页 WYG1277-0888d.png
嗣服之心谓兹会典之成实出先朝之志离明继照绍
述远发于宸衷巽命重申续纂上承于手札臣等草茅
贱质樗栎散材学不足以知今文非善于记事勉勤铅
椠缪正金根特书屡书事曲尽于当代识大识小道岂
资于在人爰摅终岁之功用尘乙夜之览伏愿对扬光
训法近守于祖宗率由旧章动必徵诸方册自家而国
而天下恒享和平之休曰寿与福与多男永膺祚胤之
盛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以重修大明会
具茨集 遗藁 第 43a 页 WYG1277-0889a.png
典随表上进以闻
 策
  问成帝罢中书宦官高宗遣天竺方士归国何如
有可法之善者君子不能泯其迹无为善之诚者君子
不能掩其非盖政之所行固有善否之殊而事之所由
尤有诚否之别由于已者诚也虽明君不是过也不由
于已者非诚也虽善政无足取也此汉成之罢宦官唐
高之遣方士君子所以存其迹而著其非欤请因明问
具茨集 遗藁 第 43b 页 WYG1277-0889b.png
而复之古今论小人之害国者必曰宦官也方士也盖
宦官以阴柔蠹国政方士以左道荡主心其术不同而
同归于乱古今论人主之善政者必曰不任宦官也不
信方士也故君身为之强固君德为之清明其善不同
而同归于治君子是以善成帝高宗之举也夫宦寺之
设昉于周公观周官分职太宰司徒宗伯之属皆有所
谓奄人然而其事微其势甚不得已也浸淫于春秋至
秦而祸极矣伊戾以坎盟杀宋痤寺柳以炽炭蛊元公
具茨集 遗藁 第 44a 页 WYG1277-0889c.png
阍人之状戴吴赵高之贼二世皆是物尔自汉言之则
如武帝之英明而弘恭石显犹得以窃其权焉故宋人
论奄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首吁亦可畏
矣彼成帝者乃能一朝罢而去之此纲目所以有罢中
书宦官之书也方士之说昉于周穆观今传记所载得
八龙骑之西游与王母宴于瑶池之上然而其年耄荒
其国亦几失也崇信于秦皇至汉武而其惑甚矣新垣
候日于再中少君夜祠以致鬼五利之斗棋公孙卿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44b 页 WYG1277-0889d.png
仙迹皆是物尔自唐言之则如太宗之神武而娑婆昧
者犹得以售其术焉故汉人论神怪之说听其言洋洋
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然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吁亦
知言矣彼高宗者乃能一朝遣而去之此纲目所以有
遣天竺方士归国之书也然以二君之政无一可书而
伟然此举远非武帝太宗之所能及君子是以疑于其
故焉何则中官外戚相为低昂此势盛则彼势衰当其
时赤凤秉枢机五侯越政轨成帝之不能有为明矣故
具茨集 遗藁 第 45a 页 WYG1277-0890a.png
宦官之去正恐其与已分权事在元舅而不在天子也
罢一宦官任一宦官君子谓其乱则均尔汉祚之移于
王氏其祸不基于是哉长生淫欲相为出入彼念去则
此念专当其时才人长发于尼寺昭仪煽艳于房闼高
宗之迷于情欲甚矣方士之遣正恐其妨于淫欲事在
女后而不在天子也遣一方士惑一方士君子谓其害
尤甚尔唐祚之移于武氏其兆不萌于此哉于乎不纳
叛人其说非不正也而莒仆之黜季文实因是以执鲁
具茨集 遗藁 第 45b 页 WYG1277-0890b.png
柄焉不用外戚其事非不善也而穰侯之罢范睢实因
是以得秦权焉二事亦甚类矣善观人君之政者先观
其所由可也
  问王苏德学何如
君子之律人也以道而其取人也以长律人以道则其
辞不得不严而凡一言一行之不合于圣贤者皆在所
必黜取人以长则其论不得不恕而凡一言一行之能
自立于天下后世者皆在所必与何则道固不可以少
具茨集 遗藁 第 46a 页 WYG1277-0890c.png
假而无求备于一人则先王之所以存忠厚之道于天
下也知乎此斯可与论王苏二公之德学矣夫事之成
败莫不有已然之明迹而善探本者不遗其始而徇其
终人之是非亦莫不有已然之定论而善原情者不观
其显而释其隐故世之论二公者吾尝闻之矣病天下
者莫如新法而荆公信以为可行于是青苗均输纷然
变其祖宗之旧而熙丰之政乱矣坏国家者莫如小人
而荆公恃以为可用于是惠卿李邓显然布于执政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46b 页 WYG1277-0890d.png
地而绍圣之祸基矣任王韶以开边而百万之生灵歼
于兵刃逐韩富以专国而三朝之旧臣委于外藩其所
以蔽主而蠹民者要未可一二数而苏氏则无之此其
已然之成败是非固未有不罪王氏而释苏氏者也殊
不知二公心事无大悬殊而其谋猷论议固相出入生
财之说苏氏亦尝言之非荆公为之先发则新法之祸
在苏氏而不在王氏也用兵之说苏氏亦尝言之由荆
公为之首倡故熙河之败在王氏而不在苏氏也亲少
具茨集 遗藁 第 47a 页 WYG1277-0891a.png
游之徒则所与者皆浮薄訾程氏之党则所崇者非正
学其所以不贻祸于天下者要亦当时之不大用而已
此其隐然之成败是非又未可释苏氏而罪王氏也所
以然者盖由二公于圣贤之道均未之讲故虽所为或
可知或未可知而皆无以逭乎君子之讥耳然人之所
为失于彼者未必无得于此而有所短者不可遂掩其
长君子于是乎每取节焉何则以荆公之行言之则其
不爱官爵固远过于富贵利达之徒而不溺声色亦诚
具茨集 遗藁 第 47b 页 WYG1277-0891b.png
可为清正修洁之士故先儒尝谓公之素履与温公大
略相同使其政事不大谬焉诚亦未易得矣以坡公之
文言之则其自谓如千里之驹御以王良万斛之泉随
地而出盖信然也故当时其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得
与欧阳氏并称于世使其学术稍以正焉诚亦不多见
矣惜乎功利词章有以没溺二公之心而终不悟也噫
  问陈蕃荐五处士诏徵皆不至夫五人者之行果
   有可称者欤其不至岂各有所见欤
具茨集 遗藁 第 48a 页 WYG1277-0891c.png
见贤而举者大臣为国之公见几而作者君子保身之
哲何则妨贤病国不免于徇私意而忘公道入乱居危
将至于蹈险地而履祸机由前言之则不忠由后言之
则不智不忠非大臣也不智非忠臣也吾是以知见贤
而举大臣之所以为其国见几而作君子之所以保其
身也请因明问而复之汉自光武再兴鼎迁东洛九传
而至桓帝运且否矣幸而人豪如陈蕃实维持之处困
亨屯为国柱石扩好善之心广进贤之路推毂士类侧
具茨集 遗藁 第 48b 页 WYG1277-0891d.png
陋俱扬当时膺其荐者在豫章则为徐稚在彭城则为
姜肱在汝南则为袁闳在京兆则为韦著在颍川则为
李昙而是五处士者则皆匿以为高往而不返崇廉靖
之真守退让之志白驹皎皎空谷遐心虽安车玄纁之
徵嚣嚣不顾略不为汉一屈而为蕃一出焉夫无知荐
陈平常何荐马周皆为其有可用之才山公之启事王
旦之疏名皆为其有可取之实则知荐人者当于其行
而不可沽举善之美名陈蕃荐五人而五人者其行果
具茨集 遗藁 第 49a 页 WYG1277-0892a.png
足荐欤如广汉杨厚之来则陈汉三百年之厄江夏黄
琼之至则有明习政事之称而李固以直言举又尝以
尚书之非人为对则知为士者当行其志也不可负见
举之美意五人者之不至其见果何居欤今以五人考
之如徐稚则业勤耕稼而自食其力恭俭义让而人服
其德行何懿也姜肱则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友爱诸弟
感悔贼寇行何良也身居土室而以耕学为业则袁闳
之行为足称隐居教授而为三辅冠族则韦著之行为
具茨集 遗藁 第 49b 页 WYG1277-0892b.png
可取以至遭值少孤家贫力学继母严酷事之惟谨则
李昙之行之优又可见矣是蕃之荐为能荐其所当荐
矣非有为国之心而能若是乎以当时言之则国步多
艰根本已蹶四海横流非砥柱之所能遏三纲将坠岂
一木之所能支党锢杀戮之惨已于是而可以睹其机
中官专恣之恶已于是而可以窥其非故郭有道既明
且哲以保其身申屠蟠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观魏桓对
其乡人所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之言则知其时之
具茨集 遗藁 第 50a 页 WYG1277-0892c.png
不可以有为而五人之不至亦各有见不失为可以处
而处矣愚不佞敢以此为献惟执事其与进焉
  问程朱之门人众矣愿详其行义而推其善学者
传道于先正者或得其一偏或得其全体君子不可不
究其实而别其优也盖不究其实则行义之详无自而
知不别其优则善学之士又何自而可见哉故或得其
一偏或得其全体传道虽同而造德各异君子其可以
弗辨哉执事发策下询而以程朱之门人为问欲有以
具茨集 遗藁 第 50b 页 WYG1277-0892d.png
详其行义而推其善学者愚请掇拾其一二以为复盖
自夫五星聚奎宋启文明之运诸儒继出身当道统之
传诲人存不倦之诚而立教有因材之笃在洛有如二
程夫子焉明道德性宽大规模广阔伊川气质刚方文
理密察此其有得于道者也而门外尺雪师道尊严座
上春风意象浑厚当时门人宁无可言者乎是故纯粹
宏深简易平淡而为老师俗儒所推先则杨时其人也
问学日进政事绝人而为公卿大夫所尊信则游酢其
具茨集 遗藁 第 51a 页 WYG1277-0893a.png
人也才识颖悟则有若李端伯力排异端则有若朱光
庭苏季明德性纯茂强学笃志吕与叔修身好学行如
古人范淳夫资质平正谢显道行学可师吕和叔任道
担当风力甚劲而深潜缜密不及与叔张思叔穷理造
微鲜能及之而持守工夫不及和靖周恭叔持身严苦
块然一室贵娶瞽女爱过常人侯师圣安于羁苦守节
不移经术通贯不穷时事纤微皆察志在行道如马伸
虽勇于为义而耻以钓名也资质鲁钝如尹焞虽持守
具茨集 遗藁 第 51b 页 WYG1277-0893b.png
有馀而格物未至也程子之门人其行义之可见者如
此在闽则有如朱子焉豪杰之才足以折群疑于百家
格致之学有以集大成于诸子此其有得于道者也而
广信鹅湖之寺从游者多长沙敬简之堂依归者众当
时门人又岂无可言者乎是故进学可畏处事不苟则
有若李燔义所当为勇不可夺则有如张洽黄直卿明
睿端庄造诣纯笃㬊亚夫进学意气颇多激昂陈才卿
一室萧然有以自乐工夫精进尤为可喜蔡季通有精
具茨集 遗藁 第 52a 页 WYG1277-0893c.png
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穷之辩陈安卿论
颜子卓尔之说甚善论大本达道意甚备郑可上说易
中庸甚孜细论人心道心益精密方宾王亲切的当不
失乎为学之序蔡仲默注书明范不愧乎父师之托学
有根据而为政能举先王之典以活无告之人者寥德
明其人焉身在都城而能味众人之所不味以至卒究
大义者辅汉卿其人焉朱子之门人其行义之可见者
又如此然而升堂济济莫非一时之俊彦论道侃侃率
具茨集 遗藁 第 52b 页 WYG1277-0893d.png
皆天下之英材伊欲推其善学者而表章之则愚得以
折诸当时同列之所称与者矣何则和靖尹氏之言有
曰河南二程夫子以孔孟绝学为天下之倡而升堂睹
奥者三人曰广平游定夫上蔡谢显道龟山杨中立是
已则知三人者之于程子可以为善学矣勉斋黄氏之
言有曰季通于先生之门可谓杰然者则知季通之于
朱子可以为善学矣夫曰行义者论其槩也曰善学者
举其尤也行义或得其一偏而未尽乎程朱之妙善学
具茨集 遗藁 第 53a 页 WYG1277-0894a.png
则得其全体而可续夫道统之传若夫诸门人之浅深
高下则予岂敢以轻议哉敢执此以为明问复
 
 
 
 
 
 
具茨集 遗藁 第 53b 页 WYG1277-0894b.png
 
 
 
 
 
 
 
 具茨遗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