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197-02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文正集卷二十一
             元 吴澄 撰
  序
   存古正字序
正书之变三俗书之变二正书者何黄帝时仓颉所造
也后世谓之古文别出者谓之古文奇字历数千年而
周宣王之时变为大篆又数百年而秦始皇之时变为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197-0224b.png
小篆古文大小篆三体略有改更实不相远也故于六
书之义无差殊俗书者何秦时所作𨽻书也当时取便
官府吏文而已人之情喜简捷而厌繁难自此以后公
私通行悉用𨽻书而古初造字之义浸泯后汉许氏叔
重为之嘅况距今又千载乎𨽻变而楷则惟姿媚悦目
是尚岂复知有六书之义哉六书之义不明则五经之
文亦晦何也五经之文古人之言也古人之言而书以
后世之字字既非古则其训诂名义何从而通苟欲率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197-0225a.png
天下之人而废俗书复古篆势固有所不可惟于世俗
通行之字正其点画之谬讹偏旁之淆乱则虽今字而
不失古义昔临邛魏公华父盖尝有意乎此而于字未
能悉正也至元之季于金陵识先达李君仲和父精究
字学所辑稽古韵深契予心后三十年其孙桓示存古
正字一编又因稽古韵而约之者也凡华父所未及正
者仲和父悉正之其有功于字学大矣而予之尊其书
也非特以其与已同好也仲和讳旬金宋淳祐庚戊进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197-0225b.png
士出身官至承直郎淮西节制司属官
   篆书序
秦𨽻兴而篆书废汉四百年莫有能者观于汉代碑刻
可见矣三国六朝间亦无闻焉唐三百年李当涂一人
而已自秦丞相逮于宋初盖千年而仅有徐骑省以能
继当涂自许何斯学之寥寥也宋人能篆书者颇多于
唐蜀魏文靖公至今为人所称陈伯英魏公乡人也游
艺之暇及此所书千文字体整洁其可上晞文靖者夫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197-0225c.png
陈之先世少师公于苏文忠公如大父行参政公当朱
南渡之际以诗名家咸淳季年别院省试春秋第一人
伯英季父也一家文学之传不绝伯英名瑛受朝命为
郡教授
   𨽻书存古辩误韵谱题辞
自三仓之篇既亡仅有许氏说文解字为文字一家之
宗而其义不尽得夹漈郑氏略正一二未悉正也近时
永嘉戴氏之书出六书之学始大备然俗书行世虽为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197-0225d.png
士者鲜究文字之本原况非士者乎夫古之圣人作书
契以代结绳所关系岂小哉秦人苟简之政取官府之
便易而有𨽻𨽻也者𨽻辈所书尔未尝以此律士甘于
降为𨽻而从其书士之不尚志也由汉逮今循袭已久
𨽻不容废而偏旁之讹谬当正就𨽻之中稍革讹谬而
不全失颉籀斯之意其可也番昜吴正道儒官名家志
在正俗书之非尝辑傍旁讹误子固嘉之今又增广其
书为辨误韵谱此书倘行庶几无不识字之士矣予自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197-0226a.png
少有志于斯然术业非专攻心力有不暇见有人能为
予所欲为而不及为者是以喜之极而为之题辞焉
   经传考异序
金溪余国辅辑经传考异以予之亦尝用力于斯也俾
序其首予少时读经书疑其有误字错简处必博考详
订而是正之一日有先生长者见其一二叱责曰圣经
如在天之日月千古不易何可改耶汝何物小子而僣
妄如此予鞠躬谢过曰父师之教敢不承乎第古书自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197-0226b.png
秦火之馀炎汉之初率是口授五代以前率是笔录口
授者宁无语音之讹笔录者宁无字画之舛语讹字舛
为经之害大矣不订正而循袭其讹舛强解凿说不几
于侮圣言与予之订正也岂得已而不已者哉况一一
皆有按据曰某本作某字或先儒曾有论议曰某字当
作某字未尝敢自用己意点窜也先生长者不领予说
予亦不能从其言而遂止然于此每兢惕谨审而不敢
苟国辅老成之儒顾亦同予少时之癖而所去取不悉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197-0226c.png
与同何当聚谈细细商略以归于至当之一
   陶诗注序
楚三闾大夫竭其忠志欲强宗国怀王信谗疏之国事
日非竟客死于秦襄王又信谗放之江南原不忍见宗
国骎骎趍于亡遂沈江而死韩为秦所灭韩臣之子子
房自以五世相韩散财结客为韩报雠博浪之椎不中
则匿身下邳以俟时山东兵起从沛公入关立韩公子
成续韩后秦亡而楚霸王沛公于汉又杀韩成良乃辅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197-0226d.png
汉灭楚而后隐去诸葛孔明初见昭烈已知贼之必亡
汉而劝昭烈跨有荆益图霸业复帝室后卒偿其所言
晋陶渊明自其高祖长沙桓公为晋忠臣及桓玄篡逆
刘豫起自布衣诛剿又灭秦灭燕挟镇主之威晋祚将
易既无昭烈可辅以兴复又无高皇可倚以报复志愿
莫伸其愤闷之情往往发见于诗盖四贤者其遇时不
同其为人不同而君臣之义重则其心一也子房孔明
得伸其志愿者屈陶二子抑郁无聊因其情每托之空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197-0227a.png
言然楚骚二十五篇解者莫能名其心自朱子作集注
而原之心始得白于千载之下陶之诗人亦莫能名其
心惟近世东涧汤氏略发明一二不能悉解也吾里詹
天麟遍历庐阜之东西南北则即柴桑故居访渊明遗
迹考其岁月本其事迹以注释其诗使陶公之心亦灿
然明著于千载之下盖其功与朱子之注楚辞等予既
悲陶公之志而嘉天麟之能发其隐秘也故为序其卷
端呜呼后世有厚于君臣之义者必有适读是诗而流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197-0227b.png
涕者焉
   陶渊明集补注序
予尝谓楚之屈大夫韩之张司徒汉之诸葛丞相晋之
陶徵士是四君子也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时也不同而
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义而已欲为韩而毙吕殄
秦者子房也欲为汉而诛曹殄魏者孔明也虽未能尽
如其心然亦略得伸其志愿矣灵均逆睹谗臣之丧国
渊明坐视强臣之移国而俱末如之何也略伸志愿者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197-0227c.png
其事业见于世末如之何者将没世而莫之知则不得
不托之空言以泄忠愤此予所以每读屈辞陶诗而为
之流涕太息也屈子之辞非藉朱子之注人亦未能洞
识其心陶子之诗悟者尤鲜其泊然冲澹而甘无为者
安命分也其嘅然感发而欲有为者表志愿也近世惟
东涧汤氏稍稍窥探其一二吾乡詹麟若麒因汤氏所
注而广之考其时考其地原其序以推其意于是屈陶
二子之心粲然暴白于千载之下若麟之功盖不减朱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197-0227d.png
子也呜呼陶子无昭烈之可辅以图存无高皇之可倚
以复雠无可以伸其志愿而寓于诗倘使后之观之者
又昧昧焉岂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见楚之亡而先
死陶子不幸见晋之亡而后死死之先后异尔易地则
皆然其亦重可哀已夫晋兴宁乙丑岁渊明生越六十
有三年而卒自昔丁卯至今丙寅九百年
   古学权舆序
曲礼三千今不可得而见矣小戴记首篇之首所引四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197-0228a.png
言先儒以为古经之遗也句止三字意欲童幼之便于
口诵也欤然礼篇中亦犹有三字为句者庐陵士刘我
缀辑之附益戴记篇首之四言视陈淳安卿五字句礼
诗尤驯雅并取朱子所释弟子职及一二蒙训通作一
编其文易诵其事易行真古学之权舆矣夫
   毁曹操庙诗序
夫篡逆之贼虽去之千载见其姓名犹起人恶怒庙而
祀之何居山南江北道宪司巡历至夷陵毁除冀牧曹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197-0228b.png
操庙甚快人意当涂转凶悖炎精遂无光朱子尝有诗
愤叹矣而斯议自掌书申屠駉发之申屠之父御史君
击奸嫉恶有声駉又好读书讲闻乎义理故能启其长
为是举也诸君子喜谈而乐道之宜哉
   苍山曾氏诗评序
宋末江右之能诗者若章贡若庐陵若临川若盱江若
清江皆有人焉所入所造虽殊而各有可取其学识则
章贡曾子实为诸诗人之冠诗评一篇乃其同乡之士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197-0228c.png
黎希贤所辑可与朱子答巩仲至一书相并而又发其
所未发备评诸家诗未有若是其的切周悉者也得此
不惟可以见前辈观书之眼目抑真可以为后进之阶
梯子实讳原一居宁都仓山之下三贡于乡又以平寇
功免文解四试礼部不偶朝臣列荐授官官至承奉郎
知南昌县诗文有集没六十八年矣希贤名文明宁都
东韶人也天质敦厚自少攻诗其志于羽翼诗道者乎
   学则序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197-0228d.png
周官三德之教一至德二敏德三孝德至德者何能知
能行明诚两尽德之极至者也敏德者何知有未遍行
无不笃德之敦敏者也孝德者何百行之中莫先于孝
庸德之行专务其本者也盖知行兼该者上也二者不
可得兼则笃于行而知未逮者抑其似也夫行之而不
知有矣知之而不行未之有也知之而不行者未尝真
知也果知之岂有不行者哉故行而未知者虽未为至
德亦可为敏德若徒知而不行虽知犹不知也是以不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197-0229a.png
得与于三德之目然所行非一端而已苟未能一一纯
备先务其大而有孝之一德者又其次也朱子以至德
当河南程伯子敏德当司马文正公孝德当节孝徐先
生善夫莘野王德新君实事亲以孝闻养生致乐送死
致哀州里称之出而在官也处而在乡也他行悉无玷
焉由孝德而达于敏德者也一日见其所述学则二篇
为之惊异何也异其读书之审析理之精也以昔者所
闻力行之实既如彼而今者所见致知之实又如此其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197-0229b.png
不造于至德之盛乎虽然夫子圣人也汲汲然好学之
功无终穷也君实之所得异矣不以其所已得自足进
进而未止所得遽可限量也
 
 
 
 
 吴文正集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