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1197-02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文正集卷十九
             元 吴澄 撰
  序
   唐诗三体家法序
言诗本于唐非固于唐也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于唐
而止也于一家之中则有诗法于一诗之中则有句法
于一句之中则有字法谪仙号为雄拔而法度最为森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1197-0204b.png
严况馀者乎立心不专用意不精而欲造其妙者未之
有也元和盖诗之极盛其体制自此始散僻事险韵以
为富率意放辞以为通皆有其渐一变则成五代之陋
矣异时厌弃纤碎力追古制然犹未免阴蹈元和之失
大篇长什未暇深论而近体三诗法则先坏矣一鸠双
燕或者方且谦逊而落木长江得意之句自谓于唐人
活计得之眩名失实是时昧者之过耳永嘉尝有意于
变体姚贾以上盖未之思故今所编摭阅诵数百家择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1197-0205a.png
取三体之精者有诗法焉有句法焉有字法焉大抵皆
规矩准绳之要言其略而不及详者欲夫人体验自得
不以言而玩也
   春秋类编传集序
析轮舆盖轸而求车然后有以识完车之体指栋梁桷
杗而求室然后有以识全室之功车室非有假于分而
求其所以为完车全室不若是其详不可也子朱子曰
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1197-0205b.png
馀噫读春秋者其亦可以是求之矣春秋化工也化工
随物而赋形春秋山岳也山岳徙步而异状持一槩之
说专一曲之见恶足与论圣人作经之旨哉进贤陈君
某示予所著春秋类编析经以主传分传以属经创意
广例论类粲然盖有得于朱子之教者也眷秋非有假分
合于人也如是而求之庶几有以得其全耳夫属辞比
事春秋教也属辞所以合比事所以析不知比事是舍
轮舆盖轸而言车离栋梁桷杗而求室也知比事而不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1197-0205c.png
知属辞则车与室其亡矧于化工山岳乎何有陈君其
有以识是乎夫极其棈所以尽其大也不尽其大无以
得全体陈君其必有以识是矣
   元复初文集序
儒者以文章为小技然而岂易能哉能之不易而或视
以为易焉昌黎韩子之所不敢也且其为不易何耶未
可以一言尽也非学非识不足以厚其本也非才非气
不足以利其用也四者有一之不备文其能以纯备乎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1197-0205d.png
或失则易或失则艰或失则浅或失则晦或失则狂或
失则萎或失则俚或失则靡故曰不易能也学士清河
元复初自少负才气盖其得于天者异于人而又浸淫
乎群经蒐猎乎百家以资益其学增广其识类不与世
人同既而仕于内外应天下之务接天下之人其所资
益增广者又岂但纸上之陈言而已故其文脱去时流
畦径而能追古作者之遗正矣而非易奇矣而非艰明
而非浅深而非晦不狂亦不萎不俚亦不靡也登昌黎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1197-0206a.png
韩子之堂者不于斯人而有望欤余与之交也久今由
湖广参政赴集贤学士之召与余遇于江州出示近藁
三帙所得有加于前余非能文者喜谈文者也于斯时
也而有共谈之人如之何而不喜也虽然无迷其途无
绝其源愿共服膺韩子之言以终其身
   六经补注序
先圣王之教士也以诗书礼乐为四术易者占筮之繇
辞春秋者侯国之史记自夫子赞易修春秋之后学者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1197-0206b.png
始以易春秋合先王教士之四术而为六经经焚于秦
而易独存经出于汉而乐独亡幸而未亡者若书若礼
往往残缺惟诗与春秋稍完而已汉儒专门传授守其
师说不为无功于经而圣人之意则未大明于世也魏
晋而唐注义渐广至宋诸儒而经学之极盛矣程子之
易立言几与先圣并然自为一书则可非可以经注论
若论经注则朱氏诗集传之外俱不能无遗憾也后儒
于其既精既当者或未能哜味其所可取则于其未精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1197-0206c.png
未当者又岂人人而能推索其所未至哉予尝于此重
有嘅焉而可与者甚鲜也蜀儒黄泽楚望贫而力学往
年初识之于筠今年再遇之于江读易读书春秋及周
官礼记悉欲为之补注补注之书未成而各经先有辩
释宏纲要义昭揭其大而不遗其小究竟谨审灼有真
见先儒旧说可从者拳拳尊信不敢轻肆臆说以相是
非用功深用意厚以予所见明经之士未有能及之者
也晚年见此宁不为之大快乎楚望不轻以示人而德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1197-0206d.png
化县令王君乃为锓梓以传予叹美之不足因以谂于
学者盖于诸经沈潜反覆然后知其用功之不易用意
之不苟云
   事韵撷英序
昔欧阳公苏老泉王荆国诸人以黯然销魂惟别而已
八字分韵赋诗送裴吴江苏得而字其诗云谈诗究乎
而荆国就席拟赋二篇一曰风作鳞之而一曰两忘我
与而满座骇服宋以前和诗和意不和韵至荆国东坡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1197-0207a.png
黄山谷始以用韵奇险为工盖其胸中蟠万卷书随取
随有愈出愈巧故得以相矜尚也倘记览之博不及前
贤则不能不资于检阅于是有诗韵等书然其间往往
陈腐用之不足起人意江州路教授西蜀张寿翁所编
事韵撷英削去陈腐之字而皆奇险之韵荆国尝谓晏
元献公用事的切后见其类藁乃知其有自来纂辑之
书亦不为无功也寿翁此编可为赋诗用韵之助其功
不既多矣乎置一帙则人人皆用奇险之韵何异于王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1197-0207b.png
苏黄三钜公也哉
   活人书辩序
汉末张仲景著伤寒论予尝叹东汉之文气无复能如
西都独医家此书渊奥典雅焕然三代之文心一怪之
及观仲景于序卑弱殊甚然后知序乃仲景所自作而
伤寒诊即古汤液论盖上世遗书仲景特编纂云尔非
其自撰之言也晋王叔和重加论次而传录者误以叔
和之语参错其间莫之别白宋朱肱活人书括一本仲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1197-0207c.png
景之论书成之初已有纠弹数十条者承用既久世医
执为伤寒律令夫孰更议其非龙兴路儒学教授戴启
宗同父读书馀暇兼订医书朱氏百问一一辩正凡悖
于伤寒论之旨者擿抉靡遗如法吏狱辞只字必覈可
谓精也已然予窃有间焉谓以吾儒之事揆之由汉以
来大学中庸混于戴记孟子七篇侪于诸子河南程子
始提三书与论语并当时止有汉魏诸儒所注舛驳非
一而程子竟能上接斯道之统至章句集成或问诸书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1197-0207d.png
出历一再传发挥演绎愈极详密程学宜有嗣也而授
受四书之家曾不异于记诵辞章之儒书弥明道弥晦
何哉然则轮扁所以告桓公殆未可视为庄生之寓言
而少之也今同父于伤寒之书有功大矣不知果能裨
益世之医人乎
   脉诀刋误集解序
医流鲜读王氏脉经而偏熟于脉诀脉诀盖庸下人所
撰其疏缪也奚怪焉戴同父儒者也而究心于医书刋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1197-0208a.png
脉诀之误又集古医经及诸家说为之解予谓此儿童
之谣俚俗之谚何足以辱通人点窜之笔况解书者为
其高深玄奥也得不借易晓之辞以明难明之义也今
歌诀浅近世人能知之而反援引高深玄奥者为證则
是以所难明释所易晓得无类于奏九韶三夏之音以
聪折扬皇荂之耳乎同父曰此歌诚浅近然医流仅知
习此而已窃恐因其书之误遂以误人也行而见迷途
之人其能已于一呼哉予察同父之言盖仁人用心如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1197-0208b.png
是而著书其可也
   萧养蒙诗序
性发乎情则言言出乎天真情止乎礼义则事事有关
于世教古之为诗者如是后之能诗者亦或能然岂徒
求其声音采色之似而已哉萧养蒙年少才老诗清而
后知其可以语上矣故以上上语语焉
   省心诠要序
道家者流任永全携书一编至曰省心诠要予观之可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1197-0208c.png
以警悟人心可以扶树世教蔼然君子之言也书无作
者姓名溯其所自谓和靖处士林浦君复之书也处士
当宋盛且皎然肥遁禄利不怵于中其在逸民卓行之
科乎今人不过诵其诗语之清而已昔范文正公造庐
而赠以诗有风俗因君厚之句及其终也犹以遗藁无
封禅书自喜夫异时身闻东封之事天书矫诬虽堂堂
名儒不免阿徇盖弗之取而难于言微寓其意于临绝
之音奚但以司马长卿为耻哉行如此识如此言之可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1197-0208d.png
传也固宜然予未能必其果出于林也以其书之有益
而能尊之信之以垂世淑人者诚可尚乃为识其篇端
永全升人也字玄静少学于儒是以能然
   清江黄母庆寿诗卷序
清江镇黄伯原母年七十八举觞寿其亲远近见闻其
事者咸作诗以颂夫人子孰不喜其亲之寿然七十之
年世所常有年高而多男男多而又贤世所难得也鲁
论述周有八士说者以为记善人之多夫才子八人在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1197-0209a.png
昔有八凯矣有八元矣记者独注意于八士何哉盖八
凯同出高阳氏八元同出高辛氏而各有父母非一人
所生也八士则一母而八子是为可贵耳旧友蔡仁杰
示予黄母庆寿诗卷予固喜其多年寿而尤喜其多贤
子遂为题其卷端亦鲁论记八士之意云虽然七十而
八十八十而九十九十而期颐母之寿益高子之贤益
进乃可谓之无忝所生
   书传辑录纂注后序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1197-0209b.png
自乐经亡而经之行于世者惟五诗礼易春秋虽不无
阙误而不若书经之甚也朱予尝欲作书说弗果门人
尝请断书句亦弗果得非读之有所疑而为之不敢易
邪订定蔡氏书传仅至百官若帝之初而止它篇文义
虽承师授而周书洪范以后浸觉疏脱师说甚明而不
用者有焉岂著述未竟而人为增补与抑草藁粗成而
未及修改与金縢弗辟郑非孔是昭昭也既迷于自择
而与朱子诗传文集不相同然谓鸱鸮取卵破巢比武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1197-0209c.png
庚之败管蔡及王室则又同于诗传而与上文避居东
都之说自相反一简之内而前后牴牾如此何哉召洛
二诰朱子之说具在而传不祖袭之故切疑洪范以后
始非蔡氏之手笔也番阳董鼎季亨父治圣人之经学
朱子之学详稽遗语旁采诸家附于蔡氏各条之左名
曰辑录纂注有同有异俱有所裨西伯戡黎其国盖在
黎阳之地而非上党壶关之黎武王伐商兵渡孟津道
过黎阳先戡黎而后至纣都如齐桓伐楚先溃蔡而遂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1197-0209d.png
入楚境也辑录引董铢叔重之问谓吴才老以戡黎为
伐纣时事召诰三月甲子周公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
伯多士篇即其命庶殷之书也而旧注云多士作于祀
洛次年之三月纂注引陈栎寿翁之说以此三月诰商
士为周公至洛之年周公居东二说兼存不以蔡之从
郑为然也略举一二端则季亨父之有功书经多矣澄
于此经亦尝因先儒所疑而推究其所可知往往不能
悉与旧说合观所辑纂其间乃有与予不异者季亨父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1197-0210a.png
笃行信于乡里年六十八而终子真卿来游京师出父
书以示嘉其穷经有特见而无党同护阙之蔽于是为
识其卷末
   大元通制条例纲目后序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言治天下不可以无法也法
者政之在方策传之于后世为成宪为旧章者也古圣
人治天下之法商以前弗可考已经制大备于周而推
周官六典犹可见六者又亡其一五者虽存特其大纲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1197-0210b.png
耳当时必别有细目而不传于今也姑以春官秋官言
之礼典必有三百之经刑典自有三千之属况典礼威
仪纤悉乎三百经之外上下比罪贯穿乎三千属之中
其浩博为何如哉礼经三百仅有仪礼十七篇内之十
四礼刑属三千已无其书律十二篇盖其遗法自秦以
来官府之所遵守吏师之所授受而各代颇有釐革者
也李唐增修视前加密柴周续纂比旧尤精所因据古
律正文所损所益或附敕令格式敕者时君之所裁处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1197-0210c.png
令者官府之所流布格式者各代之所造设也与律相
参归于允当宋建隆间命官重校号称详定刑统而云
周显德律令后不行夫不行者谓不行于周显德所纂
之本非谓不行历代相承古律之文也皇元世祖皇帝
既一天下亦如宋初之不行周律有旨金太和律休用
然因此遂并古律俱废中朝大官恳恳开陈而未足以
回天听圣意盖欲因时制宜自我作古也仁宗皇帝克
绳祖武爰命廷臣类集累朝条画体例为一书其纲有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1197-0210d.png
三一制诏二条格三断例延祐三年夏书成英宗皇帝
善继善述申命兵府宪台暨文臣一同审订名其书为
大元通制颂降于天下古律虽废不用而此书为皇元
一代之新律矣以古律合新书文辞各异意义多同其
于古律暗用而明不用名废而实不废何也制诏条格
犹昔之敕令格式也断例之目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
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
曰断狱一循古律篇题之次第而类辑古律之必当从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1197-0211a.png
虽欲违之而莫能违也岂非暗用而明不用名废而实
不废乎宋儒谓律是八分书而士之读律者亦鲜吾郡
张绍渐渍儒术练习法律为律吏师通制未成书之时
编录诏条及省部议拟通行之例随所掌分𨽻六部题
曰大元条例纲目枚茎朗例采拾该遍由初逮今垂四
十载功力勤甚绍已自叙于前而予嘉其可以辅通制
之书故又为之后叙于以推尊而符古律志于究律学
者其尚慨想于斯焉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1197-0211b.png
    何养晦诗序
何养晦儒家子清介朴愿无世俗不正之好可与游乎
方之内其诗亦洁淡明慗非谩作者噫未易多得也然
少孤且贫寄迹老子法中不肯如其同类之混混于垢
秽志在游乎方外故以天游名其诗可尚矣哉噫未易
浅期也游有三有苏相国之游有司马太史之游有南
华真人三闾大夫之游相国之游欲界之游也太史之
游色界之游也超乎无色界者其惟南华真人乎南华之游真游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1197-0211c.png
也三闾知之言之而已请问所安
   颜子序
考汉艺文志孔门诸弟子惟曾子有书其十篇今见大
戴礼记而小戴礼记曾子问檀弓祭义等篇亦述曾子
之言宋儒备论语诸书所载合大戴记内十篇为曾子
书又粹子思所言为子思子书于是有曾子有子思子
而颜子无书也盖颜子虽孔门第一人然既不得年又
不授徒故其言无所纪录夫子尝谓吾与回言终日不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1197-0211d.png
违又谓于吾言无所不悦又谓语之而不惰由是观之
夫子平日与颜子言者多矣而泯泯无传惜哉论语中
颜子之自言者仅一章夫子之与言者亦仅一章夫子
言而颜子答者二颜子问而夫子答者二其馀则皆称
美追忆之辞耳河北文安李鼐江南高安李纯仁各仿
曾子子思二书例而为颜子书先之以论语中庸大传
附之以诸子传记杂语二人编纂小有不同其用意则
一也纯仁广览博闻而朴厚端谨固具可至颜子之资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1197-0212a.png
因书之言学颜之学必也于所知之理无所不知于所
为之事有所不为勉勉循循有进无退则不迁怒不贰
过三月不违仁自可驯致而得其所乐殆有难以语人
者夫如是其于颜子也直可睎其人非但辑其书而已
予将有俟焉
   周圣任诗序
丰城周圣任客于皮南雄之门其议论精悍其辞章俊
拔予数与语而嘉其能今其子粹其父之文为一帙而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1197-0212b.png
南雄之子平江判官溍持以示予予读其文如见其人
而叹圣任之不可复作也书此而还其藁
   萧独清诗序
诗也者乾坤清气所成也屈子离骚九歌九章远游等
作可追十五国风何哉盖其蝉蜕污浊之中浮游尘埃
之外皭然不滓于楚俗为独清故也陈拾遗感寓三十
八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超然为唐诗人第一李翰林
仙风道骨神游八极其诗清新俊逸继拾遗而勃兴未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1197-0212c.png
能或之先者非以其清故朱子论作诗亦欲净洗肠胃
间荤血腥膻而漱芳润故曰诗也者乾坤清气所成也
道家者流物外之翛然独清者也今世道流其浊秽乃
或甚于凡庶而万安道士萧独清不然观其诗莹莹如
冬冰瀼瀼如秋露湛湛如石井之泉泠泠如松林之风
岂意道流中之有是诗也又岂意道流中之有是人也
噫不有是人何以有是诗哉故曰诗也者乾坤清气所
成也虽然独清将为诗人乎抑为道士乎因诗悟道因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1197-0212d.png
道成诗阶有名之清跻无为之清至是则诗其天矣乎
若今之诗清则清矣而犹未离乎人也独清名复清云
   州县提纲序
天子者天下之人牧治之不能编也于是命州县之官
分土而治其民其责任不亦重乎而近年多不择人或
贪黩或残酷或愚暗或庸懦往往惟利已是图岂有一
毫利民之心哉呜呼何辜斯民而使此辈鱼肉之也吾
乡姜曼卿录事仕于闽忍贫自洁遇事必究底蕴恻然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1197-0213a.png
惟恐伤于民前脩所编州县提纲一书手之不置盖与
其意无一不合故也章贡黎志远复为锓木以广其传
呜呼州县亲民之官人人能遵是书而行之民其庶几
乎曼卿之持身固谨而志远之用心亦仁矣安得如此
持身如此用心者布满天下州县哉
   黄定子易说序
易之道广大悉备学者各以其所见为说然亦各有义
焉盖易之道无所不包故也以理言易者王辅嗣胡翼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1197-0213b.png
之王介甫至程子而极以象言易者虞仲翔朱子发近
世有丁有范博极诸家兼总众说搜括无遗矣然或失
之凿或失之泛俱未得为至当也夫易之取象或以三
画正体或以三画互体或四画为一体或五画为一体
或以六画全体或以六画复体卦变则刚柔相易一往
一来者也爻变则一画变与五画变而一画不变者也
惟旁通飞伏之说不可取尔友人黄定子委安之用功
于易也有年专以一画变一画不变者起义盖与春秋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1197-0213c.png
左氏传沙随程氏说及朱子启蒙三十二图皆有合也
而浅识或莫晓其所以然予嘉其用意之勤取义之密
故书篇首以晓观者俾知其说之未可轻视也非特喜
其同已而已
   陆宣公奏议增注序
三代以后人臣论事未有能如陆宣公者盖其学正其
识精其气和其辞达故其所论深切著明如此虽以德
宗之彊愎自任猜忌多疑然览所奏未尝不心服也夫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1197-0213d.png
以眉山苏氏文章之敏妙新安朱氏义理之精微至于
奏篇必效其体岂非百世人臣告君之楷式乎庐陵钟
士益博综群书喜读奏议各疏事迹始末于每篇之下
其所援据亦皆附载继之以诸儒之评广之以一已之
说因郎氏旧注而加详焉凡公之言或用于当时或验
于他日莫不了然易见其可谓有功于前训有补于后
贤者矣
 吴文正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