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197-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文正集卷四
             元 吴澄 撰
  说
   无极太极说
太极者何曰道也道而称之曰太极何也曰假借之辞
也道不可名也故假借可名之器以名之也以其天地
万物之所共由也则名之曰道道者大路也以其条派
卷四 第 1b 页 WYG1197-0060b.png
缕脉之微密也则名之曰理理者五肤也皆假借而为
称者也真实无妄曰诚全体自然曰天主宰造化曰帝
妙用不测曰神付与万物曰命物受以生曰性得此性
曰德具于心曰仁天地万物之统会曰太极道也理也
诚也天也帝也神也命也性也德也仁也太极也名虽
不同其实一也极屋栋之名也屋之脊檩曰栋就一屋
而言惟脊檩至高至上无以加之故曰极而凡物之统
会处因假借其义而名为极焉辰极皇极之类是也道
卷四 第 2a 页 WYG1197-0061a.png
者天地万物之统会至尊至贵无以加者故亦假借屋栋之名
而称之曰极也然则何以谓之太曰太之为言大之至甚也夫
屋极者屋栋为一屋之极而已辰极者北辰为天体之极而已
皇极者人君一身为天下众人之极而已以至设官为民之极
京师为四方之极皆不过指一物一处而言也道者天地万物
之极也虽假借极之一字强为称号而曾何足以拟议其髣
髴哉故又尽其辞而曰太极者盖曰此极乃甚大之极非若一
物一处之极然彼一物一处之极极之小者尔此天地万物之极
卷四 第 2b 页 WYG1197-0061b.png
极之至大者也故曰太极邵子曰道为太极太祖问曰何物最
大答者道理最大其斯之谓与然则何以谓之无极曰道为天
地万物之体而无体谓之太极而非有一物在一处可得而指
名之也故曰无极易曰神无方易无体诗曰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其斯之谓与然则无极而太极者何也曰屋极辰极皇极
民极四方之极凡物之号为极者皆有可得而指名者也是则
有所谓极也道也者无形无象无可执着虽称曰极而
无所谓极也虽则无所谓极而实为天地万物之极故曰无极
卷四 第 3a 页 WYG1197-0061c.png
而太极
   放心说
其体则道其用则神一真主宰万化经纶夫如是心是
为太极或已放去所宜收也于名于利于色于味妄念
纷扰私意缠滞夫如是心是为剧贼或未放下不宜留
也不可以放还家即次者欤不可不放解悬弃屣者欤
虽然放故不放不放故放二者相通而不相戾此学之
全知不放心不知放心二者相尚而不相同此学之偏
卷四 第 3b 页 WYG1197-0061d.png
虚豁豁地无毫发累常惺惺法无须臾离其放不放如
是如是吾会其全以救其偏在吾可圣在彼可仙于乎
至矣安得起邹叟蒙吏而与之言
   得一说赠传道士
道家者流以一为基而帝之者无有也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古之博大真人哉此庄氏所以赞其师无
有也者无名也天地之始也一也者有名也万物之毋
也故曰道生一庄氏亦云泰初无名一之所起抱一抱
卷四 第 4a 页 WYG1197-0062a.png
此者也守一守此者也泊兮未兆渊兮不盈慈俭不先
为之宝濡弱谦下为之表抱之守之之方也虽然中央
浑沌之帝初未尝视听食息也七者凿而一者离矣窍
开而窦塞窍闭而窦通至矣哉一之体乎妙矣哉一之
用乎正一师传君以得一名其已得之欤他日解后无
何有之乡密若无言相视一笑
   敬斋说
易书诗礼四经中言敬者非一训释家不过以敬为恭
卷四 第 4b 页 WYG1197-0062b.png
肃严庄祗慄戒慎之义至伊洛大儒始有主一无说之
说其高第弟子又谓敬者此心收敛而常惺惺也夫彼
异端者流于敬之一字盖不数数而其治心之法亦惟
收敛惺惺是务然则敬者圣学之要虽彼不能外也东
昌张侯汝弼敦厚详审来为抚州推官余视其威仪察
其政事曰恭曰肃曰严曰庄曰祗曰慄曰戒曰慎侯其
有焉名其宴居之斋曰敬非虚也虽然敬之用甚大异
端者之成仙成佛而吾儒之为贤为圣以至于参天地
卷四 第 5a 页 WYG1197-0062c.png
莫不由此侯其懋之哉昔卫武公年九十馀尚作抑戒
以自警一行一言兢兢惕惕诗人美之而尊之者曰睿
圣侯年七十矣而志不衰倦充其所到如武公可也人
美侯之德将有嗣淇澳而诗者贤而圣圣而天一皆敬
之功其法自心起而非腐儒蹈袭之常谈所可了也侯
其敬之哉
   素轩说
丝未染色曰素羔羊干旄之诗并托素丝以美其大夫
卷四 第 5b 页 WYG1197-0062d.png
之德素也者不苟悦乎新以改乎其旧不外假乎文以
增乎其质素位而行唯君子能之夫不安其素而悦乎
新假乎文斯须之荣不足以偿其终身之羞者有之矣
余于杜子美白丝行之作所以每三复焉而叹其深得
国风之意也清江范亨自京师来称太原白贲无咎之
贤皮溍亹亹为余道且言其以素名所居之轩余闻之
而惊异噫是殆庶乎其安其素者因为说素之义皮范
如京闻余说而喜请书以遗虽然白已仕皮将仕范未
卷四 第 6a 页 WYG1197-0063a.png
仕见贤而思与之齐一当以白君为师而于白丝行之
诗之意讽诸口识诸心其勿忘不然可黄可黑固墨氏
之所悲也而况不为墨氏者乎
   致悫亭说
墓焉而体魄安庙焉而神魂聚人子之所以孝于其亲
者二端而已何也人之生也神与体合而其死也神与
体离以其离而二也故于其可见而疑于无知者谨藏
之而不忍见其亡于其不可见而疑于有知者勤求之
卷四 第 6b 页 WYG1197-0063b.png
而如或见其存藏之而不忍见其亡葬之道也求之而
如或见其存祭之道也葬之日送形而往于墓葬之后
迎精而返于家方其迎精而返于家也一旬之内五祭
而不为数惟恐其未聚也及其除丧而迁于庙也一岁
之内四祭而不敢疏惟恐其或散也家有庙庙有主祭
之礼于家不于墓也墓也者亲之体魄所藏而神魂之
聚不在是以时展省焉展省之礼非祭也近代所谓祭
者乃或隆于墓而略于家夫伊川野祭古所深慨习俗
卷四 第 7a 页 WYG1197-0063c.png
之由来渐矣不有礼以稽其弊则虽豪杰之士亦且因
仍而莫之怪余尝适野见车马塞道士女盈盈于墟墓
之间少长咸集攀号悲泣彷佛初丧之哀未尝不嘉其
孝诚之笃而亦不能不叹夫古礼之泯也茌平梁润之
笃于亲者作亭墓侧朝之闻人为扁曰致悫或者又引
祭义以发明之俾梁氏孝思悠然而不能已其言岂无
助哉虽然祭义所云皆庙祭之事非可施之墟墓间也
梁之子宜国子伴读复请于予而予以古之正礼告礼
卷四 第 7b 页 WYG1197-0063d.png
有其义人之报本反始求之于有而不求之于无非达
鬼神之情状者未易语此京兆箫君曰为祠堂于所居
揭斯扁于斋室庶乎其可斯言也不亦善于礼矣夫
   静安堂说
静而安圣学之基也曾子授子思子思授孟子孟子之
后失其传焉历千五百年之久周子特起以主静为圣
人立人极之本上合大学静安之旨然儒者莫究其用
功之何如也大学之静在有定周子之静在无欲知有
卷四 第 8a 页 WYG1197-0064a.png
定无欲之不二者于静之功思过半矣王府掌书何君
以静安名堂其友赵侯徵辞于予予盖有意乎曾思孟
周之传学之四十馀年而未有分寸得也为之难言之
其敢易乎哉虽然诸葛丞相曰静以修身未宁静无以
致远又曰学须静也险躁则不能理性而庄生亦云宁
可以止遽立心处事惟宁毋躁是其所谓静安者乎此前
代贤相之所以行予就何君之所可及者而言非虚言
也如其言之虚也虽累千百言奚庸
卷四 第 8b 页 WYG1197-0064b.png
   静寿堂说
静静与曰否静寿与曰未请问曰静莫如山稽诸易山
艮象也艮时静时动曷尝一于静哉山地之隆起者地
坤象也坤静翕动辟曷尝一于静哉山块然静云雨不
作草木不生朽壤尔壤朽斯陁而奚寿焉夫人也如槁
木如死灰曰静可矣干遂枯火遂灭曰寿可乎养生家
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冰日月之明不息则久岂必一
于静而后寿哉仁者静仁者寿人知夫子之所已言不
卷四 第 9a 页 WYG1197-0064c.png
知夫子之所未言武仁夫以静寿扁斋居余为发夫子
未发之蕴仁在天地为元元无顷刻之不运贞下之元
静极之动也静根动动根静天地之机也天地之寿无
穷者以此人亦然体静而用动动宾而静主可相有
不可偏无故曰静而无动物也物也恶能寿静而无静
神也神也是以寿吾闻之周子云
   仁本堂说
天之为天也元而已人之为人也仁而已四序一元也
卷四 第 9b 页 WYG1197-0064d.png
五常一仁也人之有仁如木之有本木有本干枝所由
生也人有仁万善所由出也人而贼其仁犹木之戕其
本也木无本则其枝瘁而干枯人不仁则其心死而身
虽生也奚取论语一书无非教人以求仁读之而能知
之者鲜矣庐陵邓熙学可以仁本名其堂大哉名乎夫
立是名者盖欲既其实也既其实者如之何体仁之体
敬为要用仁之用孝为首孩提之童无不爱亲此良心
发见之最先者苟能充之四海皆春然仁人心也敬则
卷四 第 10a 页 WYG1197-0065a.png
存不敬则亡夫子之言仁以居处恭执事敬语樊迟以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语仲弓于此实用其力
焉本其庶几乎学可资质静重可与求仁者也其思所
以实斯堂之名哉
   中和堂说
吉水高根名读书之所曰中和堂而问其说于予夫室
屋以居此身也岂必有其名哉倘或名之亦为是声称
焉尔岂必究其实哉根之名堂也不取他名而以中和
卷四 第 10b 页 WYG1197-0065b.png
名大哉名也根之意殆异于人乎中和二字见于子思
子书之首章盖以状性之体拟诚之用也学而求诸性
情秦汉以下之儒所不知逮宋数大贤始及乎此而玩
绎其遗言践修其实功者甚寥寥也大率渔猎博杂之
书以为博饤饾浮浅之文以为工而已于性情之学其
孰留意根也因堂之名而有意究中和之实予也虽尝
从事于斯然未易为子言之也姑就子所当入之门所
当由之路而言其槩然则如之何其必慎动于人所不
卷四 第 11a 页 WYG1197-0065c.png
见之处而不然则动应之宜如天气之顺略无太温太
凉太寒太热之忒情之用庶乎不乖其和矣静而有主
心不外驰以至于无时而不然则静定之极如地形之
正略无少东少西少南少北之偏性之体庶乎不失其
中矣是其效也若其本则慎动在集义主静在持敬噫
此举世儒者之所不肯为而根欲闻之乎予于是诵所
闻以告根字良友大父讳君辙宋登仕郎史馆编校云
   收说游说(有序/)
卷四 第 11b 页 WYG1197-0065d.png
 收说者何遗番阳陈熙也游说者何亦遗番阳陈熙
 也作之者谁临川吴澄也
延祐丁巳十有一月饶乐平陈熙来山中言其先世以
家所藏书悉上送官得赐号清白处士处士之孙庆历
之间擢进士科卒大理寺丞致仕诗集中与范文正包
孝肃唐芥孙莘老诸公相往还仕进代不乏人熙之先
大父教授于家临终嘱诸子谨收吾书熙之父遵考训
扁读书之堂曰收至熙之子生亦名之曰收收之一字
卷四 第 12a 页 WYG1197-0066a.png
既以名堂复以名子示不志也予谓农之力穑而穫谓
之收井之汲水而上谓之收农之收以供食也井之收
以供饮也书之为世用甚如六府之有谷五行之有水
也收之者岂无所用乎哉收而不知所以用是犹储榖
于园仓贮水于瓶罂而不以食饮也然则用之将何如
在乎子孙善读之而已矣读而有所悟悟而有所得小
用之可以钓爵禄而荣其身而显其亲大用之可以跻
圣贤而泽被生民而道济天下书之用如此收之者有
卷四 第 12b 页 WYG1197-0066b.png
期于后者也用之者有光于前者也有收之实遂有其
名有收之名必有其用故予于陈氏之有书也不徒嘉
于祖父之善于收而犹俟其子孙之善于用云作收说
古无游士也修于家举于乡仕不出邦域之内其穷而
不遇者以先觉而耕于野以良弼而筑于岩苟非以币
而三聘以梦而旁求则终身岩野而已矣孰肯以游为
事自王政衰陵夷至于春秋至于战国生民涂炭孔孟
抱济时之具而时不用圣贤不忍恝然忘天下于是乎
卷四 第 13a 页 WYG1197-0066c.png
历聘环辙而当时洁身避世之士犹且非之倘无圣贤
救世之心而游焉则其非之也又当如之何哉七雄以
力相并吞冀得权谋术数之流不爱高爵厚禄以招致
游士游士因得大肆其意以傲世主然孟子比之妾妇
则其可贱甚矣汉晋隋唐以来游者不得如战国之盛
宋之季士或不利于科举而游入事台諌则内外庶官
畏之出事牧伯则郡县庶民畏之虽不能如战国之士
立跻显荣而挟其口舌中伤之毒亦可要重糈于人若
卷四 第 13b 页 WYG1197-0066d.png
夫游于今之世则异是上之人无所资乎尔下之人无
所畏乎尔于身既不可以骤升于财又不可以苟得叩
富儿门随肥马尘悲辛于残杯冷炙之馀伺候公卿奔
走形势侥倖于污秽形辟之地不过如子美退之所云
其可哀也夫而好游者诿曰吾之游非以蕲名非以干
利将以为学焉尔是大不然夫古之谓游学者不远千里
从师问道也盖如孔子者天下一人而已故远近翕然
宗之如百川之赴海世无孔子其孰可师如欲为学私
卷四 第 14a 页 WYG1197-0067a.png
淑艾于古圣遗言可也不求之于此而求之于游怅怅
欲何之乎司马子长世掌文史父子授受而负杰然不
羁之才虽使终身不出门户亦自有此雄健之笔岂得
于游哉谓子长因游而有史者谬也信其说者惑也乐
平陈氏家世收书而熙也气清才俊可以得志于今进
之可以尚志于古将游于四方予劝之息游而归读祖
父所收之书作游说
   愿学斋说
卷四 第 14b 页 WYG1197-0067b.png
宜黄邹圣任少日尝受学于予其从弟之子世贤学儒
而旁通医家之说名其斋曰愿学以谂于予予曰医之
学虽有高下浅深然一是以济人为务无他术也儒之
学则不然昔鲁号多儒遍国中皆儒服而达者笑之以
为鲁国之儒一人耳曷谓多哉予观夫子诲子夏已有
君子儒小人儒之分而近世大儒直指记诵辞章为俗
儒然则儒之名一而儒之实甚不一也岂可槩谓之儒
而不谨所择乎今之愿学者所愿何学所学何如试自
卷四 第 15a 页 WYG1197-0067c.png
择焉倘或告予当必有以相长也
   仁寿堂说
仁者寿非圣人之言乎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
寿最久圣人之仁如天地亦惟上古圣人之寿最久人
所禀受有万不齐岂能人人如圣人之仁哉夫人之全
德固未易全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而非仁者得
三百三千之一亦可谓仁则亦可得寿矣予尝执此观
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
卷四 第 15b 页 WYG1197-0067d.png
者寿猊之重厚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
宽洪也重厚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
厉残忍褊狭轻薄浅躁者之所能及也合阳杜翁年八
十有二而寿数正未艾一乡称善人名其所居之堂为
仁寿予虽不识翁之面其必温和者与其必慈良者与
其必宽洪而重厚且简默者与五者有其一已宜寿况
或有其二三四五乎至治三年秋识翁之子辉卿于京
师获见时贤所赠仁寿堂记诸作于是推仁者寿之理
卷四 第 16a 页 WYG1197-0068a.png
而为之说以附焉
   诚求堂说
医家之术视其说听其声问其食味切其动脉以知人
之病而小儿医乃不尽然男未龆女未龀一呼吸间脉
八九至而脉未可切也口不能自言其所嗜而味不可
问也脉未可切味不可问则听声视色而已辨啼有诀
相面有图审其声若何察其色若何而名其病之为何
病其方之所载其师之所传有成说有定法的确可验
卷四 第 16b 页 WYG1197-0068b.png
而毫釐靡差凡学医者类能之故婴儿虽不能言而其
病洞然于医者之耳目此无他医之术然也母之育子
平日曷尝习知医家审声察色之术哉然因其啼笑于
外而辄能揣度其中何也爱子之心真实恳切而求其
所苦所欲者以诚也诚可以感神明贯金石诚于捕鱼
虽厚冰可卧而开诚于畏虎虽坚石可射而入岂有慈
毋之诚而不能测识其子之意彼不通医术而诚之所
求能若是况医有其术又有其诚宁不百求而百中乎
卷四 第 17a 页 WYG1197-0068c.png
其或有医术之医而反不若无医术之毋诚与不诚之
异也夫医之于人子一如毋之于已子而后可谓之诚
求求而有所觊则重用其心而昏求而无所利则轻用
其心而怠求而自恃其能则处之以易而忽或昏焉或
怠焉或忽也俱不诚也噫医者人之司命也而可不诚
也耶庐陵曾仲谦儒流而通医术其术不止小儿医也
若扁鹊然随所在而显一伎人以诚求二字号其贮药
之堂盖取大学如保赤子之义噫仲谦岂特于赤子之
卷四 第 17b 页 WYG1197-0068d.png
病而诚求之若丈夫若妇人苟有所治无所不用其诚
也诚也者圣神之用心也医家亦以闻声而知之为圣
望色而知之为神行医家所为圣神者之术而求之以
儒家所谓圣神者之心仲谦之医讵可与族医同日而
论哉
 
 
 吴文正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