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77-04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洞麓堂集卷二
             明 尹台 撰
 序
  赠黄子体行序
昔孔子悯世之学者求于外而勿思反也断然并趋之
莫知其害己也为之慨然兴惜焉曰古之学者为己今
之学者为人其言既深切而著明矣虽然以概今之学
卷二 第 1b 页 WYG1277-0445b.png
者不其益远耶夫其为人也固求之外矣要其志则利
禄不足以动之观今之学者其弊独外求己乎其所以
畔道戾德终其身不知反者独为人之害己乎利禄之
入其心则自始学至壮老期一得仕进之阶止耳父兄
之所为教子弟之所为学未有能越是者则亦何勿至
矣是故其己仕也即褫弃其学若弁髦视圣贤性命道
德之训藐然皆非吾有也则所谓为人而求外者果足
以尽今之学者之病耶儒者盖伤之乃复为之说曰古
卷二 第 2a 页 WYG1277-0446a.png
之仕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夫仕出于学者也仕而为
人则学不专于求己明矣然犹以为古焉吾不知今之
仕者所谓为己何物也盖时反覆其意未尝不为之大
息流涕嗟乎诚欲易今学者之志使挈然从乎古以庶
几为己之业则非有豪杰之士奋起而作新之身其教
以先天下欲人之向往于是难已余闻乡先生君子有
一峰罗先生者其学为己之方积而成其自立之实可
谓刚大不屈矣其教人汲汲乎慕外之严而深斥以利
卷二 第 2b 页 WYG1277-0446b.png
禄为志者之非今其言语文字固存可诵而由之者盖
鲜无亦为人之学为己之仕二者之习胶人而入之深
则其风之莫振有以也余在京师见有南城黄子体行
者朴毅无华近乎有为己之慕乃志汲汲然不欲以世
所趋竞者尚其身意今士如之者盖鲜间问其世则知
其先大公松崖太守尝游罗先生门盖其学有从出也
未几擢倅荼陵要余言为赠余自顾无以益体行久不
能塞其请兹归且二年询荼之人则称体行者勿绝声
卷二 第 3a 页 WYG1277-0446c.png
曰其行不皦皦矜名而上之人信之其为政不曲徇近
下而下之人鞠然从之噫可谓善推行罗先生之学也
夫仕同道学同业二者固相成不悖者也荼今守曾明
卿氏吾邦友之间特著兹为体行长僚旦夕所讲行其
无亦思扬素业必期以罗先生之学交剉揉务相与增
益其不能则所进庸可竟乎体行倘有得尚时而告我
勿忘所谓相益之道焉可也
  小水李氏族谱序
卷二 第 3b 页 WYG1277-0446d.png
吾永新诸大家惟李氏之族最蕃其𣲖分播徙不一地
然咸称唐西平忠武王晟之裔云小水之族盖出泰和
同陂同陂出袁宜春之白芒宜春之祖袁州刺史游则
实西平孙也以官留家其子孙散布诸郡邑簪绂相继
承藉藉矣小水视他族显仕大夫虽弗及然溯往稽今
代不匮闻人诗书礼义之泽若翔流而未己焉岂非西
平丰功茂德覆庇乎当时者足以食其报于无穷耶天
于李氏非私独厚之也乃李氏之谱诸族既咸备于是
卷二 第 4a 页 WYG1277-0447a.png
小水之彦廷兰惧世远而系独逸也谋诸众因往谱修
之求余言以序余闻李之先自虞咎繇以官肇氏其后
有食李以免于难者因易姓李则余欲告李氏之族也
请以李喻可乎民之始有族固若李之艺乎圃然夫其
圃同艺之时又同然使壅溉之或异则杲日所熯无几
而燋者半矣其勿燋者飘风所振又无几而折者半矣
乃或勿燋勿折而榛莽之交蔌蔌如椔蔹之蒙荟荟如
求其勃然兴翘然遂者即十百中不一二耳已而勃然
卷二 第 4b 页 WYG1277-0447b.png
兴者叶沃乎泽焉杲日熯之勿燋也翘然遂者枝离乎
繁焉飘风振之勿折也斯岂天之独偏殊哉其本盛而
不可夺物莫能残之也是故春之气达华则韡韡然布
矣夏之精凝实则累累然垂矣投地而种之易圃而艺
之无勿然者然使艺之诚良而斧斤相寻无以辞其伐
蚁螬相嘬无以遏其蚀吾未见枝叶之能沃繁而华实
之果布垂也故家大族承积厚于前显人壅溉之既至
则所谓本盛不可夺者非一旦夕之成矣是以废迁勿
卷二 第 5a 页 WYG1277-0447c.png
损其常理乱勿易其故则枝繁叶沃离乎飘风杲日之
患者也世久而支𣲖益盛裔分而声问弥大则华布实
垂禅春夏而勿损溘者也夫李氏之有今日是己非西
平丰功茂德所积流曷从而致之虽然余因是不能不
一思为李氏告也夫三代圣王拯民匡世其功德宏远
矣子孙称神明之胄者不能修敬承善继之道至颠覆
无以嗣守其先服岂功德不足为之蒙焘耶何其后之
难久恃也夫败度隳礼伐家之斧斤也偭义从欲蚀身
卷二 第 5b 页 WYG1277-0447d.png
之蚁螬也有一于是未有不陨坫以自蹶者王者失之
不可以有四海矧故家大族之后人乎于戏为李氏之
裔者尚慎惧而知戒哉廷兰余先太史外弟惇厚竞绍
足以树李氏之表臬矣其欲使余序是以告其族之人
也固不厌余言之厉也
  赠都御史任公抚治郧阳序
太史公称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
碣余以其言推天下形要信哉其善睹乎而凡欲立国
卷二 第 6a 页 WYG1277-0448a.png
制势成久安长固之道盖不可无察于此何者形要得
失国势重轻持焉守而修之斯存乎人尔顷成化初秦
蜀之间数告乱奸阻攻剽往往突出于深林峻壁荒原
长谷之中而皆依郧地以长阻险征师苦之于是计事
之臣因寇平始议升郧为府设抚治都御史督临焉凡
三省六郡亘延二千馀里间军民咸𨽻其统摄传符走
檄惟所制置徵发无敢慢自是数十年来盗不数扰动
即动𠞰处之甚易夫非形要既得之明效耶余尝因是
卷二 第 6b 页 WYG1277-0448b.png
按考凡郧斯设非徒仡然侈雄镇一方迹所筦辖实天
下大形要云是故其山川自汧陇以入河华表里秦晋
翼辅神京蟺蜒至碣石而穷非太史公所言首尾中国
者耶西擘岷嶓江汉所从出逦迤中州是兴桐柏诸山
河淮合注又即其支委矣然则北扼蓝峣大散经营商
洛以捍南阳固秦楚之门坫而汴宋之藩屏也西引褒
斜骆谷悬栈叠阁全蜀咽吭实于是乎寄息南府荆襄
当千里上游古今所计取而力争者又近在其襟衽下
卷二 第 7a 页 WYG1277-0448c.png
东摭信阳截英六之徼隘江淮掎角中原所隐蔽由此
而执枢运毂因缓急为指使天下大势殆十举其六七
已而岂惟三省六郡所宜𨽻其统摄者哉虽然观地制
形相势立政要之不可废一也所谓守而修之存乎其
人者今百司序职海内乂安全盛之势方如豪宗巨室
垣墉备而扃鐍固自堂徂序无敢有玩易伺亵其侧者
要之必户庭内外老幼姁乐食寝无失其常然后家可
振而患变足禦焉间者川陜大饥汉中南阳流逋遍郊
卷二 第 7b 页 WYG1277-0448d.png
野江表诸郡征㩁师旅之赋日繁集所至闾井萧然矣
立国之势若此当事者独得无虑耶夫势一也而所重
异施由昔之势重在守形要以遏乱由今之势重在修
人和以保治善计国者审势所重轻以施之政而已任
公智足以识务仁足以附众才足以达变信足以结下
其声称著京兆已藉甚天子俾出践斯任三省六郡之
民庶几既迄有赖乎而岂惟是哉执枢运毂因缓急为
指使天下将仰之以无患非公蓄积之素者耶台幸从
卷二 第 8a 页 WYG1277-0449a.png
数君子后辱公之诲有年其谊非旦夕燕娱之相好已
也故兹赠公必择公所欲闻者而详说之
  送李君之训婺源序
昔先太史之业士校也李先生民牧暨其从弟先生民
望并受学焉先生谓李诸父曰二子其皆达乎兄也行
笃弟也才茂往出而应世必有所著见矣已而民望不
数岁果隮第为名御史显当时而民牧竟偃蹇诸生中
屡试有司不一售久之始占贡出然识不识犹咸以先
卷二 第 8b 页 WYG1277-0449b.png
君之言为固中非溢许云于是民牧贡京师连试宗伯
大宰拔上列而廷试则学士先生及诸翰林手其卷交
读之曰夫非佳进士耶士诎于所由之涂盖若此乃冬
十月铨司以训徽之婺源焉于是先生欲余一言以别
往余方冠游学官愔愔未有许者民牧一见所课文辄
愤然叹勿及同舍先生或笑之民牧愤曰此人不即先
诸君第吾眢吾目已踰年余举乡最后获从使命觐省
归民牧揖余传廨中相劳苦曰我言直何如夫民牧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1277-0449c.png
知余顾不犹先子之知民牧耶乃先子之言中民望迄
不中民牧而余谬窃幸于民牧之言之中也则吾三人
者其可豫信于卜稽之具同而中不中独异非命孰为
之故尝譬命之推行于物也犹风驰荡于江河也人值
焉以为得失利钝固舟楫之假风为逆顺者矣彼占名
位于才行徒中其人不必中其命其可谓画一乎哉百
尺之舵受胶于枉渚如云之帆不进于奔涛视夫扬舲
戛舷一瞬而千里所遭之逆顺远矣舟楫之利涉与否
卷二 第 9b 页 WYG1277-0449d.png
能自擅其力耶即吾三人者之后先殊揆可观矣盖民
望当先朝言事被杖谪及上召用遂振风纪于台中敛
其不施以彰孝德之光比于高舻大艑簸掉出风涛全
其货载维安流而中止焉斯器之善物不可尚者也余
以弱航轻苇溯洄十洲三岛之间十几年所谓蓬壶近
而风引去之者知何当于实用也乃民牧虽晚就然拟
之浮海之桴明堂𣏾栋千围巨材世所不能致者非此
莫登之则所职固不卑易矣即吾二人成至安睹其卒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77-0450a.png
有过之者民牧往哉夫婺源子朱氏之昌陬也士兴起
遗教以才行称天下要不鲜矣民牧又以笃信倡导之
庸讵知不有名世者奋乎其类以出哉若是则民牧所
成造殆不但余前所云意先君之言之固中也将或效
于斯乎独愧余久负民牧之知不能自立于远且大者
民牧则何以益之其尚因教学有相长者毋忘余告勖
则余虽不敏必有所复之矣
  赠镇山先生提学福建序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77-0450b.png
自余弱冠获与镇山先生游也今二十馀年矣中间并
试诸生先后成进士其试诸生也异邑而成进士也异
任然心之同好不以异者或左其去而离来而合远殆
五六年近不下三四年最睽逖者辛丑别京师戊申始
得交臂于吴下然每一觏集未尝不忻叹镇山之德益
茂而才益进也夫其伟然自树立称时名人所成非一
日之能几矣乃余私论镇山履行凡三变考其所底就
可述焉往镇山方丱角即翕然有声校序中既余辱友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77-0450c.png
从则见其精华敏布英果奋溢若三军之盛朝气海怒
八月之潮而众流为之逆簸也其张触于论说侈掉于
文辞批亢捣虚所击无前排山奔野汹决孰止寡觌肤
闻之士一受指南鲜不惊怵自废瞠然忽失其故存矣
其后回翔仕进之辙出长健邑入佐剧曹剉砺之以蓄
其材揉括之以更其智引曲通微迎画即中昭往析来
靡虑勿周而又博总于百家之记正信于六艺之文䌷
绎既富述作斯鬯故海内高流倾踵愿交以修言者慕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77-0450d.png
其辞以建事者钦其识亦信一时之耸动矣乃余觏承
于吴下也睹厥底孰知镇山屏意于前所称者久焉是
故其敛才也晦其遵德也谦其养辨韬识默而成之有
独至者也故取之于已侐侐然若无所持也群之于人
由由然若罔勿可与皆也虚融于人已物伦之间颛颛
若有所从事而不得顾其外也古有之为道日损为学
日益学至于为道则能损其所益凡世所矜羡者举不
足入其中取矣即虽践脩已及且迄不知所至足岂非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77-0451a.png
镇山之欲究竟者耶而余曷足以窥之兹出而提学闽
中长育多士转移成化之道求之岂复有遗事哉昔程
伯子得颜氏默识之学门人杨中立氏独受微指载道
而南遂开豫章延平之密绪至文公恢廓之盛矣今闽
固数君子论学讲业之乡也顷镇山皇皇求友于四方
亦欲绍明数君子之业以诏世兹行为此邦多士之师
举是以风之何啻冠宋人以章甫命鲁国之儒使逢掖
扬觯于宾射也其有不悦从者乎镇山即往哉今闽士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77-0451b.png
转移成化憣然悦慕数君子之学捐所益以反求诸内
骎骎不诡于圣人则吾于镇山是行卜之尔其尚溯思
往谊教学有相长勿忘吾同好之勖
  赠司训刘士贤序
语有之观士必于其乡余自童丱托游里姻娅中得兄
事刘氏之贤者二人焉其一前宁武令舜卿其一令高
邮学训士贤也舜卿彊项质果守官事上絜絜信已无
他肠持朴直自好迄褫其职不悔士贤温恭姁厚虑事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77-0451c.png
详朗曲中临利便皭然不苟近其居家罔异在邦邑也
二人皆不涉洿俗之末流可谓笃行君子者耶余初为
诸生时士贤已翕然著声校序中又其经专春秋士业
之者独鲜人咸言高第可立占无难虽士贤亦心易之
乃今迟回数十年隃艾龄始仅获一贡以出受今官盖
孔子所谓命者非欤乃士贤能终安之于于诩诩不知
其有拂也斯非笃行之有本乎哉余闻之学官者职痹
而任崇禄薄而责厚今天下不治由士道之舛也士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77-0451d.png
舛由教之不立也学官思抗之表以称其所崇作之模
以副其所厚其必于已取之矣夫剽括为奇演滥为博
文不当其实舛也偃倨自高谄诎自降仪不衷其度舛
也儇狡乱智谲变乱谋才不律其行舛也是三者沉涸
于士之身而日安乎其师友之接不俟察索可知也然
有一于是皆足以伤民化而蠹国经乃今士固往往蹈
是莫耻焉高邮扬大州也其民黠于通贸机利而蔑义
士因之以敝其嗜尚三舛之縻浃于心孰制之士贤往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77-0452a.png
慎哉以笃行之本抗之表而作之模则所谓任崇责厚
者庶几其有振乎余往与舜卿议兴社教以淑我里中
蒙士其要在导之有本必可使人心回易兹高邮岂异
我里中人性耶欲教行则唯推此道进之尔他日训高
邮有成请告舜卿即以施吾里社中则一乡蒙士不昭
然有开哉是余谆谆所勤望于二君者也
  送河南提学副使徐君孔霖序
古之为学者其学果今之学乎上之人所以作而成之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77-0452b.png
者其教果今之教乎士不以三代之道自待其身也久
矣世之豪杰君子恻然思悯而易之然终莫能使之易
焉教学之失其本欲士相先于三代之道犹却其行而
道之前也是故徇外而内愈遗趋名而实益眩古道之
不可易今也非其果然耶夫古之学也以义今之学也
以利古之教也以成德今之教也以成艺执途之人皆
能指说之矣至语其本之所在天下莫或辨焉故吾尝
叹今之时诚使士皆易其所学而在上者皆易其所教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77-0452c.png
犹然无进于三代之道也何者其本之未能明耳闻之
先正学莫先于尚志教莫大于明术以是察其本而善
求之则义利德艺之不相侔何啻较然若黑白也夫尚
志明术始学之士能言之而学者教者反之身以求其
实则诵焉勿知所择而诏焉勿知所率者童及白纷皆
是矣本之胥亡岂非其渐积乎今天下提学官盖职专
教士者士业庠序间所学各异非提学无与作振而一
之然则为提学官亦难乎称已以古道易今习使士知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77-0452d.png
相勉于三代之业术不先本之辨焉欲开正所从适之
路得乎乃今河南提学副使徐君孔霖吾十数年前校
试南宫幸读其文而识其贤于众人中今孔霖所自立
既挈然信天下凡士无贤愚莫不以为豪杰君子也则
所云尚志明术者孔霖盖学之而能择教之人而足以
有率矣往践斯任其不能以古之道易今乎哉夫河南
天地之中三代所更都王教流行历千数百年未泯也
士生其邦气灵性正相与兴起三代之教学甚易孔霖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77-0453a.png
取尚志之学自择以成其教明术之教率修而益励其
学则记言教学相长察于务本而可以为人师者不在
孔霖耶同志君子重孔霖之行谓余不可无言也余知
诸君子之期孔霖欲其必以古道易今不惑于流俗以
自溺也故聊举辨本之说相质焉盖虽知孔霖所已至
而吾犹无厌其渎告者也
  赠太守沧溪黄公序
有可行乎古而施之今焉则盭政之所以欲因时也有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77-0453b.png
可治乎内而推之外焉则窒法之所以欲揆势也政不
因时故令咈而民疑法不揆势故罔密而奸愈不胜二
者之弊于治也岂其政与法之过哉天下有不可以政
一者求之已而能正则不必其令之加而导之自无不
从矣有不可以法制者协之人而能顺则不必其禁之
及而止之自无敢犯矣故曰政原未立之先法详已示
之后苟非其人不足与议于政法之本已乃今观之吾
郡太守沧溪公之为治也其效殆章章可考信焉公始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77-0453c.png
方莅郡时簿书之积盈乎几未见其日程而旬督也人
曰公盖不欲鳃鳃于政邪然而坠怠者无勿起矣狴犴
之奸塞乎堵未见其首束而尾絷也人曰公盖不欲斤
斤于法邪然而匿伏者无勿谪矣是故不期岁之间盗
息奸屏赋平而讼以抑民不知公之治郡公亦自忘其
郡之所以治也惟公宽仁而有制敏辨而无苛处身之
洁澹然若鲜与于物而不为皦暴以自著守官之慎皇
然若恐失其所循据而不为钩察以自炫故举之和而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77-0453d.png
无所迫也损益从时由由以出之于是政媞而人易遵
振之速而无滞也伸缩顺时持持以安之于是法简而
人易信夫其养之深故取之浑极而莫穷其立之也固
故建之坚久而不拔此岂偶试而袭得之也哉其所以
为之本者具也吾郡界江岭之交俗庞人碞自昔称悍
忏难驯前是长吏当推代执政者必慎择诸司之良不
敢以忽视也故后先名守之多非他郡可俪然自余耳
目所睹闻数十年来未有能及公之贤者也所谓其本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77-0454a.png
素具非邪是岁之春公守郡既周三年故事当报最京
师乃郡士民惧公之即去其境也合词请于二台及诸
藩臬太史于是公果疏留不得行人皆忻忻自庆若烦
疴获苏醒而洒焦燠以清风也吾邑之长冯侯符辱公
成诲之久谓余谬尝知公者谒言以道其私感余惟冯
侯治邑毖勤真能不负公之教矣邑人幸禔福悉公之
为赐也公兹留郡虽知不可以岁月淹久然举熟御之
车趯然驰行于夙谙之涂使之踆足轨不失王良造父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77-0454b.png
之步辙若冯侯之在我邑也凡诸邑布列之吏能皆由
此道以不忒则其政之足以宜民而法之足以信众上
下相成不啻和鸾鸣而六马齐以并致古循良之绩奚
难焉吾郡各邑之咸理不庶几往牒所称载矣哉故因
冯侯之请举余所尝知信者诵公而次第其言若此虽
然余敢自谓能识也哉
  赠太守松溪都君序
镇江丹徒令王仲行余礼闱所校士也以书来讯而盛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77-0454c.png
颂其郡太守都松溪君之贤曰同伦仕不知方惧治邑
无以逭官常之谴也蚤作夜思求政之勿眊愦于理者
乃久益茫乎其莫获焉退而执牍考业问所经要于太
守公之庭则忽若发矇振聩炳炳然视听不逆于心矣
夫揆故知今稽往识来太守公之训诏诸邑实宏多同
伦愧未能究施之行事虽然敢不思勉所未至以蕲无
负太守公之德闻又曰太守公仁我属而亲之也有子
姓之爱焉导我邑政而愿成之也有傅师之教焉引其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77-0454d.png
初欲冀其终灌其根欲食其实所以勤相而默牖之者
盖更仆不能悉数矣夫古有祈祝之辞多出于怀感报
者之心若同伦非其类也夫惟是秋八月某日实太守
公悬桑之辰幸先生惠畀一言俾同伦持献之傧筵赞
几之间得因少寓其申引傥于义或不诡邪余手其书
曰不亦善乎夫古之义不概行于今也固久乃仲行独
能及之可以观都君之政矣盖守治一郡之政以仪率
诸邑之吏是故郡辖诸邑犹之家联乎众室也守视郡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77-0455a.png
以家则自堂徂序不可使有一之不辨矣郡总诸邑之
政犹之身摄乎众体也守视郡政以身则自首至趾不
可使有一之不顺矣夫合郡县为一家故大小无勿举
之务通守令为一身故伸缩无勿祛之易所谓上下交
而其志同者推是道也以往将治天下无难况一郡邑
之事哉然余观今之为利者苟足于已庸恤乎所治之
吏是故郡视邑则简弃之若椓毁垣焉撒罄其址未睹
成之者之劳也守视之吏则扼揵之若束湿薪焉担竭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77-0455b.png
其力未睹任之者之艰也夫是以政人相宣之情睽而
理化相成之效微欲天下庶几于治得乎都君守股肱
之郡惠化流行江甸之表比岁倭扰充斥氓业剽播君
所属邑无不被其毒螫然井里虚而仍聚室庐烬而更
完君且和其令晏晏以出之媞其政由由以行之民若
忘菑孽之日荐罹也非诸邑之吏能受君之意指讲问
施行不失次第故其效易致而其民易瘳也邪斯岂独
诸邑利之丹徒𨽻郡轨辙中朝夕得于效法之近宜仲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77-0455c.png
行怀感报之心独至即丹徒而诸邑之效足稽也故曰
可以观郡君之政矣盖吾闻古盛时上下之交不以截
然相严之礼易其欢然交悦之谊故志意通而无壅情
爱结而不解此诗人祈祝之辞所由以训者也乃今则
孰举之夫古之义无行而仲行独能及焉余是以乐序
其事以传诸世
  宋国簿黄四如先生文集序
宋国簿黄四如先生仲元闽之莆田人今江西佥事文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77-0455d.png
炳之九世祖也佥事以尊人木斋公命重校刻其文于
浙中余得而读之叙曰唐人有言文非深于斯道有暴
至焉者不能也夫自秦而下作者世胡可胜纪求其慕
道有至殆邈焉寡觌已盖凡能言之士方挟所长奋肆
掞述于一时固将蕲后世之知我也而无几姓名湮灭
若翔霞惊电过者不复念之岂非文不涉道于教鲜所
裨流则人勿美爱而传之者寡耶闽之文唐以先无著
者自欧阳行周以其辞崛兴建中贞元间而当代名流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77-0456a.png
若昌黎陇西辈咸游扬而张侈之厥后叙其集者盖称
其文大振耀闽越之乡不知有他人也则行周信闽文
之开始者欤乃余诵其撰著固于道概乎未有闻也行
周之后闽之文寖彬彬盛域中余不讫论在宋绍靖之
际龟山杨中立氏肇以程氏之学倡建南闽人闻其风
而向慕之庶几一变至道其后艾轩林光朝氏起莆而
龟山之学东矣艾山之学一再传复有网山林亦之
乐轩陈藻氏其师友相劘切要非汲汲乎言语文字之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77-0456b.png
徇者然世称艾轩之文上迫檀弓谷梁下不失与昌黎
并驱而网山一言一句欲明周公之志乐轩笃信守道
不以穷阨动其志其文亦旷然无怨恨不平之思盖三
君子之志于道也其趋同故其文异于世之徒以辞艺
骋者与今观四如先生说学明道其去就终始之节不
少渝易于世乱物改之后可谓毅然自立无愧三君子
之俦矣故其文本事揆物类艾轩之深奇稽古训今类
网山之博达流离益信其守艰贞勿夺其志类乐轩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77-0456c.png
浩乎自得说者以先生上接三君子之传信知言乎先
生之学得其父独不公之家授而微言邃旨则多出于
瓜山潘柄氏复斋陈毖氏由是上溯考亭尽括其指归
故其于道殆若水寒火热饥渴而食饮之者也其文之
美传岂宜求于其辞乎夫以辞而已矣则闽自行周以
后作者宜微啻数君子而况若先生其不懈而及之者
岂少耶余闻先生当乱世凡欲究之业困勿竟遂者固
多梦笔一记反覆史家义例慨然有感于获麟以后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77-0456d.png
作者大哉志乎可以嗣河汾而兴起矣或疑先生自志
若窃窃不忘细能隐善者夫孟氏著书不遗辞金出吊
之浅事观先生之道不推其细且隐者后世何式焉则
自志宜不可无作也余叙先生之文特详及乎是惧鲜
识者求先生于辞尔于戏由余言以考先生之世庶几
其不谬尚论也夫
  封御史马蕙坡先生七十序
先王养老之政行而民莫不知兴于孝敬夫老者之得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77-0457a.png
其养也由上所礼厚之者常至耳是故自家而及于乡
以进齿乎天子之学其尊视之无勿同则教之所渐积
也久矣盖娱其耳目心志之适顺其游行出入之好凡
老者之养于家微独鼎俎尊豆之陈冠帻杖履之撰不
懈乎其子弟已也履行无敢并其式止息无敢肩其位
凡老者之养于乡微独献酢升降之仪徒御歌咢之节
不隳乎其比党已也飨之于上下之庠食之于东西之
序非无庖宰之羞矣然必亲袒而割明所重不在牲牢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77-0457b.png
也非无百有司之供矣然必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明
所崇不在器物也则凡老者之养于天子之学其致饰
乎深燕缟玄之衣侈文乎宪行乞言授几行糜之数先
王以为斯特有司之常节其慎且备如此焉夫是以老
者咸忻遂其天年而孝敬之化由之以日兴其治之盛
可推也后世养老之政不修老者无仰藉于上也则不
得不择行以养其身少者无所观视以通其孝敬也则
致养不得不竭其力之能具由是乡士大夫之养其老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77-0457c.png
者有非众庶可慕望者矣余于今封君马蕙坡先生考
其所自择养于身与其令子通政君之能致养于先生
则匪惟时所鲜觌即三代善养老之世比论其全固当
不数数见焉吾是以思张之俾为天下训劝也盖吾闻
先生少孤弛学尝恨先世儒业不襮振于是饬躬砥行
期以所闻六艺指要勉禔之践修盖其持已也刚故人
知惮畏自艾其遇物也仁故拯施穷阨必极其心之所
欲至其训通政君于少日朝夕惟德义之勖迄大成名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77-0457d.png
以跻显仕视古称一乡一国之老所操施可概推矣生
长钱塘盛丽之邦日与诗书章缝名俊相嬉游徜徉湖
山烟月之际亦自足娱适而顺其好矣年踰指使宠拜
章服之光华通政君左右承养于是群海内素封之君
探奇咏胜雍容京社遗熙朝之雅事视昔高年但严事
其家与乡者名实之相较何如也夫古国庶之老养之
天子之学虽极上尊礼然飨献之加多或强其筋力之
难任而馈酳之将未必皆衰迟耄倦之所悦矧历视五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77-0458a.png
学岁无尝举则老者固不皆恒与其典乃先生所侈乐
事慠然取之已而不竞于时充极其效有足风天下人
父之能成子名者而通政君之善以其官荣致养视传
记所称能承亲之志其优劣可辨抑何叹古今人之不
相及哉吾于是深慕敬先生之贤以所择用足辅近世
养老缺政盖于理化为有助不但可考见通政君之孝
谊尔也今年六月二十有六日实先生悬桑之旦通政
君数过以寿言请余嘅先王之政其废坏不修于今者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77-0458b.png
众矣然最莫如学校养老之失政乃今学士文儒往往
鲜言涉之宜孝敬之风益衰故因先生稍及焉异时有
举行先王坠政求国庶之老于卿士大夫之父兄必先
生其推首乎诗曰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夫举先生所择
养于身者既足为祉寿基本其永锡难老岂俟众人祈
祝之而后获哉故余并略之而特以此复通政君云
  赠宪副西谷李君序
大丈夫当树羽扬旌横行荒沙广汉之外为国家建万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77-0458c.png
里奇勋此在躬居侧陋之士怀慷慨功名之志者莫不
思幸一出以其所能自表见矧彯缨垂绂膺四方经营
之寄其有不欲勉相奋竞乎然余观今凡称慷慨功名
士所挟持固亦可相推耳平居不当事任抗负嵬放激
讦之气施于谋议非不足动竦众人之听闻也将谓韩
彭英卫之俦复作事功必无大相远者扼狂敌之颈褫
旃裘而笞其背殆指顾可即成矣乃或一受事权之托
临小利害仅若毛发比即遂回计改思幡然欲徇其身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77-0458d.png
图苟所受迄不获免未有不怨怒愁嗟指向时委托之
人为挤阱甚或出讪讥以宣泄其忿恨不平之情若是
之类盖多矣夫事固有难成者非吾人孰当之平居无
他患变袭故常以塞官守乘马从徒谈笑簿案计书之
间此碌碌无所短长之人能效之而何待乎慷慨功名
之士彼慷慨功名者临利害必不肯自徇其身图故是
能毅然当难事而无怨则大丈夫行事不大可推见矣
乎吾友河南宪副李西谷君盖其人真有合乎是者也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77-0459a.png
君与吾游十数年自顷以文字相知信及今乃益详其
事实平居恂恂不为嵬放激讦之论故其慷慨功名之
志人莫能一一测识之然自历数藩臬大僚所与同事
任者咸推其志气才猷足为国家建非常之勋不愧大
丈夫行事比岁敌数窥边郡震吏民迩三辅诸臣因檄
重吏督劲兵为卫三河简练之兵李君今提之二年矣
驰驱山谷矢石之间劳苦百倍于众人未尝一见其忿
怨不平之色尽已所当为不以功名成毁易志职所宜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77-0459b.png
受不以任托难易择而事往时敌内犯盖数穿白羊诸
塞口以入故今言要阨之守必先焉李君再岁历诸险
乃今秋截遏白羊之功尤伟甚盖吾闻谋边陲者不患
无三军之勇重关之壮患无任事之人以当居守耳今
西北万里之塞敌所蹂躏无虚地诚皆得李君其人制
之敌岂能飞踔绝徼纵其长技以相陵突也此不足为
今之慷慨功名者励哉李君既竣事将还归其同年太
仆少卿何君光禄丞刘君辈谓余不可无一言为赠余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77-0459c.png
知李君独深久故特表著其实焉诚观君能毅然当难
事于今日则信异时建国家奇勋不诡大丈夫之业者
必在此而不在他也
  寿太宰三渠先生王公六十序
古今论大臣材品其章章在传记者果皆以名行功业
之焯著哉夫名行功业非诚足弃简也其本实所从出
要自有先重者存耳夫秦穆公显霸西土春秋不侈其
贤乃殽师再辱始知悔创蹇叔之谏趯然思黄发之良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77-0459d.png
以为截截谝言适足危人之邦国故任用改辙迄睹终
猷之罔愆此其智鉴不大有加人数等乎哉故仲尼叙
四代之书录其誓载之讫简而曾氏特援以證大学终
篇之义若深有味其指不以霸辞贱黜之也则世之第
大臣材品者举所先重殆可考镜其得失已台自壮齿
入翰林从诸先达后揆摭言议稽行事凡出流俗所耸
尚要非名行功业莫竞校故以掞㩁当时之务振耀历
纪之闻迄无裨于邦国之质用夫截截谝言易以感人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77-0460a.png
之听从霸者犹厌斥之乃世或辞艺谋辨之矻矻期以
希幸名行功业之就将不阔远于仲尼曾氏之训矣乎
故台历选今卿辅大臣独以我太宰三渠先生王公为
难能其所蓄存远于流俗之推拟矣是故望其仪观旷
乎其若夷觇其襟度冲乎若无竟极也贤者由然欲亲
之非有所结而不自解不肖者闇然思掩其情无所严
而莫敢与狎词艺溢于广受迫而出之其富不藏也谋
辨晦于默成挫而守之其锐不可括也故台每觌公未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77-0460b.png
尝不惝然自失蹶然慕伏而不能已嗟乎秦誓所思断
断无技休休有容之贤臣非公孰可当者公岂今世大
臣材品足概论哉初公解宫谕西归台适请告屏居多
年友人罗公赞达夫数言公之为人是时某未知所以
事公也顷谬从公出入宫府禁林前后十数岁侍公引
诲既久则识公之智愈深睹公行事既详则信公之贤
益至盖秦誓推柄用得人之效谓实能使邦家黎民被
受久利于不穷公真其人矣哉丙辰之春公以宫保大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77-0460c.png
宗伯学士秩偕二三首臣直西内会属微疾请告上念
公劳苦乃改畀南太宰以逸之而仍领二秩若故其冬
某亦谢翰篆出佐公于铨省公忘年进某为知已朝夕
相与上下其评骘视昔所云不啻若自口出者殆过焉
引而浚之思决其行之达灌而壅之欲望其实之成某
何以报公之德厚耶既滥获考绩别公去明年正月十
日公周六十之辰某逖阻相违不能持一觞献颂公寿
乃四曹长二杨子守鲁等谓台宜预有言以导宣众志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77-0460d.png
某闻古之纯臣虽其身寄天下之重然不以介毫自与
故名行殊而志则一功业所成不必咸相似而其休休
之度断断之诚固更千百世无以尚之是以家国天下
仰其年以翼辅历祚之永长庸但为一人私寿已哉故
书称天寿平格保乂有殷而南山之诗歌君子万寿无
期必诵其为邦国之基非虚取义于祈祝也公立朝四
十年率履不懈既媲美秦誓之称一个臣其惠效家国
天下之广将无若诗书所咏述俾左右一代之盛矣乎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77-0461a.png
夫平格成陟配之功寿考作邦家之基其事固不独吾
二三僚属之愿效祈祝于论述已耳天欲我国家亿万
年灵祚远引不匮则公之寿其必迈殷周耇老之佐为
卜矣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在公宜莫可辞其任者
请以是致天下之公祝焉
  寿大司成东廓先生七十序
古之君子其盛德必有名著而不可掩者是故风之所
动逌然及乎久远不独当时知诵慕之后世咸取其行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77-0461b.png
事为极则焉孟子称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奋乎百世
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彼非其德之明著何以
能著久远感从之若是是故贤人君子之成德尚论其
微即古之高智绝识之士不足以推究之乃其章章乎
行事不可掩者则小夫孺子固咸能睹传而稽信盖其
实志积存不以顺逆变化而夷险易故德之驯造日以
盛大光明久之信天下而仪后世由有此具耳兹夷惠
所以为百世师能使鄙薄寡懦之夫旷暇皆有所渐靡
卷二 第 33a 页 WYG1277-0461c.png
岂诚抑强之致然也哉吾郡大司成东廓先生少以高
才振一世既冠南宫践词垣节行文章海内豪杰士莫
不倾伏以为不可及顷之闻阳明先生说学憣然若有
独获于心往从之游遂以其道推行昭施于天下门人
学子遍四方凡宗先生者无异多士之在阳明先生时
也台曩侍先生最深久夷想其气度言论取以朝夕自
勖劘则恒叹先生之大为难成夫古之人与其不可传
者往矣六经之训二氏之指揆诸本原几微之相去其
卷二 第 33b 页 WYG1277-0461d.png
失不能以毫釐而究其底成何啻千里盖本异而末未
有能同者纷岐多说求不畔于圣人之道也鲜矣偏者
不足以语中狭者不足以示之广微先生之大求以易
其偏而平其狭务折衷乎异同之归使圣人之学无牴
牾人知其勿能已惟先生成德之行不专一善成名故
小夫孺子即睹闻咸知信慕而高志绝识之士欲出私
是以少加先生之大卒莫不惝然自失久之果见其无
以踰也故稽索古始不足以效其博抉擿幽险不足以
卷二 第 34a 页 WYG1277-0462a.png
钩其奇控揣无际不足以举其高穷掘渊泉不足以极
其深夫然后知先生之大积之乎无以累而出之乎不
能自止其成立之行信非习勉之能至拟度之可窥求
矣先生以今年正月某日周七十南都缙绅大夫士旧
游先生之门者勤然欲抒其愿寿先生之志以台在先
生乡党后进中为特爱宜有言台观凡物之所受既大
未有不自立于久长非待取之外而足也故日月之光
周八极则能久照而不息江河之流浸九野则能久行
卷二 第 34b 页 WYG1277-0462b.png
而不匮贤人君子本成德以致其大无异日月之盛其
光江河之沛其流即久长尚不托假于年数岂吾人之
可以言祈祝哉惟先生之人殆出天之所独成台愚不
能知徒取小夫孺子所咸睹述者强名焉则诚远于高
智绝识者之究推然举先生成德概诸夷惠之间因信
古之人所以能师百世者宜有在彼浅薄宽懦之夫犹
能兴起乎旷远矧吾人求先生行事自艾淑举而施之
其有朝夕耶谨持是往寿先生
卷二 第 35a 页 WYG1277-0462c.png
  吴江沈氏族谱序
吴江沈贡士伟余柄试南畿所校士也为人好古笃修
自其兄弟相师友有轶然拔出乎流俗者吴人士故多
称之顷卒业太学尝以兄位所纂族谱来问序会余病
久未之应也今秋位从诸生试京兆谒余复请之余读
其谱嘉其志之不诡于世闲盖吴世家鲜及焉乃进语
之曰若于谱既得其数矣抑尝闻谱之义已乎夫谱也
者普也普吾一心以协家族举而训之载牒欲其义可
卷二 第 35b 页 WYG1277-0462d.png
推行于天下斯谱之由作也故本吾所自始则溯一人
以逮千万人而系于是焉稽矣推吾所自同则合千万
人并出于一人而世于是焉列矣著而遗之无穷则以
始之同聚后之异使久远无失伦而义例于是焉述矣
凡皆自吾一心以协而普之由家族而施之天下不可
远间近忽者也昔者先王之世宗子之法序于家而天
下无不比之族氏族之籍藏于国而天下无不知所自
出之姓乃上所谓示极敷训又无一非伦化之周浃夫
卷二 第 36a 页 WYG1277-0463a.png
是以小大相亲上下相固孝弟之教易施而仁让之风
足兴行盖先王普天下为公之心举之身而措之政事
如是民信从若流水推之无勿顺而导之无勿效其固
有由然耳后世宗子法坏故下无所统一不可以比其
众于家氏族之籍不考修故上无所据持不可以收其
涣散之势于国乃上所以为之政令者一切取法术束
持之先王普天下为公之心几何其不澌灭也哉是以
世之君子忧之思即姓为之谱以救其所敝是故谱以
卷二 第 36b 页 WYG1277-0463b.png
溯系而宗子之法可因诏于家矣谱以列世而氏族之
籍可以辨于国矣谱以伦化昭义例而孝弟仁让之风
可寖兴行于天下矣故曰谱者普也普吾一心以协乎
家族则训之载牒久且推行不废先王普天下为公之
心庶几其犹一二仅见乎位之为斯谱也以溯系则直
而不诬以考世则质而不僿以论述明义例则仡仡乎
有矜世悯俗之思又恒慨然于先王宗子法之坠推本
其说欲见之政理不疑于迂阔难行其殆可与究斯义
卷二 第 37a 页 WYG1277-0463c.png
也夫
  赠大司空砺峰康公序
三代之世上之养士周矣然其任之也恒不为过求士
之自成其材全矣然其受上之职委也恒颛焉不移于
他慕抑其时庸独士所立尔耶兔罝之夫可为公侯干
城卒不废中林之椓杙执籥秉翟之人非乏公卿大夫
之器能乃终其身甘猥贱卑伏之业不辞夫先王之教
入人深而及之远故士欲自效其材以称上所养之实
卷二 第 37b 页 WYG1277-0463d.png
不随俗迁化而上任使之不过亦计士所自立未可陨
穫于方行其相成皆非后世之能及也我国家养士学
校既咸师用三代之制其取而程之政也度材试事无
重沾沾之名积资叙庸必贵闇闇之实上不过求乎士
士亦无所施其外骛之志即一二简擢之异特出于伦
类千百中者则固以待天下非常之材其抑三代所宜
有乎夫我高皇帝并建豪英顾独优崇翰林之选拔之
草泽倔然跻班乎禁近即素亲信之臣受显知而被渥
卷二 第 38a 页 WYG1277-0464a.png
眷者恩礼殆莫或过之列圣遵承其事故每数岁一抡
简进士之良收置馆阁授以中秘坟典欲俾励学以广
其材宠数之加若此士荷被其遇不以非常之绩报上
恶可与比乎臣列哉又况因上所任不过求一切托为
苟简自傲厌避其不欲就者以为翰林本侍从文墨是
职他吏事程督若非其宜究取焉此不几择便遂高诡
华仕而蔑实任大负上甄举之隆矣乎吾友闽莆田砺
峰康公与余同第进士偕读书翰林馆中已乃并领史
卷二 第 38b 页 WYG1277-0464b.png
职先后陟学士柄院事暨今同官此都交与垂三十年
相视既亲久其后公以少宗伯晋秩大司空分长南六
曹中而或言其省务交杂嵬琐故甚若非翰林所尝据
者乃公但退然谢勿堪未尝一少慊于心也嗟乎儒者
之道古人尝耻一事之勿效矣矧立国大政若水土工
虞之饬修关梁屯卫之讥设皆掌治于司空士欲稽儒
者之效非此孰奋策哉康公学于六艺百家其要微无
不总统出之为文经纬宏密有深远不穷之思充其材
卷二 第 39a 页 WYG1277-0464c.png
抑何施而不恢恢也夫大司空之官在唐虞盖兼大禹
伯益之任故汉世以尊显三公耆旧之臣兹诚儒者极
荣非康公其谁能优之抑士养于翰林之久出受上任
使之盛平生志气宜在今日徵信吾知公所暴闻于天
下者必是其效之矣余碌碌愧从公后学不益加而志
无所成故窃羡公斯柄任足振儒者功施将迄为吾党
光茂不敢附和流俗人之论私以缺缺于公也诗不云
乎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公盖真足
卷二 第 39b 页 WYG1277-0464d.png
以辨是者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余得不以之特厚望于公哉
  赠侍御毅所黄君屯政考绩序
儒者言三代之政所必不可行于后世者其惟井田乎
余窃叹其过矣井田之制历六七圣人递相敬修无敢
坏其效章章载之千数百年间孰谓后世之必不可行
也独其法破灭久远非创业之君举一世更变之不足
与议其成耳何由知之以近代屯田之事知之夫屯田
卷二 第 40a 页 WYG1277-0465a.png
肇自中季以来其始因征伐四夷人徒众而馈饷勿继
故散兵列屯取地于敌使之耕食相伺此盖即边邮所
弛遗之利蕲以得志于中国非夺吾民之有为饶益者
也后遭天下苦乱内地田畴斥弃不耕者众于是英雄
往往据以成创造之资斯渐乖其始事焉要之括田籍
卒诲亩而均授之阴施寓兵于农之术盖亦髣髴井田
之遗然试之者累绩用其效不概可睹推哉夫三代圣
人公天下以周万民为之画井分界使匹夫咸有世业
卷二 第 40b 页 WYG1277-0465b.png
相养上无一毫私利其中者揆之屯田经营于争战纷
扰之际其事讵可同日语乃方兴事耆功民莫敢一訾
议其非便卒之推行久而施利多相沿其法莫可变何
也开创之君举一世更变之苟志之定事孰勿成既事
之成民孰勿守假令其时有以屯田之法兴井田民岂
不趋从若流水哉乃言其必不可行悖已虽然政固因
人立者也屯田之法虽不可比匹三代公天下之制然
后世每得人治之其事效班班流载籍夫使兵自食其
卷二 第 41a 页 WYG1277-0465c.png
力以省吾民供输之困烦则虽无与于民实固利民之
大者在昔我高皇帝艰难百战深思立国久长之谋不
可一日废兵而养兵足食其势不能不及于民故屯田
近易之法修之大业甫定之日抑知民苦干戈朝夕无
暇顾恒业矣田不授兵危民岂有息肩时耶盖理天下
斥弃之田俾养必不容已之兵故屯田一兴计遂以宽
民赋于不匮推之三代制井田厚民之心要未可差异
观也则举斯心以行一切之政岂非小大任事之臣所
卷二 第 41b 页 WYG1277-0465d.png
宜斤斤自竞思祗承德猷于不懈者乎今边屯之政其
故牒多泯没无考豪右擅侵掊孰相诃禁军国之需益
廪廪于是边吏恒告急岁索金内帑为常校增请至数
倍前时项计臣屡上言天子赫然思振举使者望于道
迄莫有出善画相裨助者所谓得人立政之难非耶南
京畿辅之屯最名捡㩁无漏籍其敛散殆庶几开国始
制而议者言利屯莫大乎恤军夫军勿加恤即田孰与
耕治矧其本固在足兵耶侍御毅所黄君按修其政三
卷二 第 42a 页 WYG1277-0466a.png
年属仍岁东南大水负江之屯多垫没赋无与蠲省又
往时屯军治业必先农种而后蒐阅故训练惧妨害其
耕耨之时近事或稍易矣则吏士寖以溺职君悉心咨
谋务去害而存其利屡疏豁坍决之赋赈蝗旱之灾刬
其浮蠹专乃督成要厥从事盖未始不先军士疾苦而
后及屯赋之盈积者也兹将上其最天曹同官诸君子
咸来谒余言为君赠夫古称任事在知权有能推昔先
王用心以行令政则政未必真古今异也若屯田之视
卷二 第 42b 页 WYG1277-0466b.png
井田虽不同条共贯然苟以三代厚民之心行之其究
何大相远余感是不能无悼于边屯之政矣诚得黄君
其人往殚心讲修焉去害存利以大悦边人之志抑何
患其不振举若畿辅也哉黄君宽和有志刚果而不自
用其按屯美政未易以更仆数傥由此加之重任令试
他难事即三代所未举良法自可取其意类充之故余
因屯田特及井田之说盖即世所言难兴者例之于其
易抑见古今之无异道耳黄君其不以余言为迂僻乎
卷二 第 43a 页 WYG1277-0466c.png
则愿更推施于所未效矣
  寿大司寇卢公七十序
古今论大臣材品岂非以质行为先本哉观诗书所称
三代名德之辅其才猷绩业非不烺烺耀当世矣乃其
人类多畏慎自将敦让而不伐抑又何志念深远也降
及春秋列国之贤卿大夫往往能逖稽先正询求往哲
思斤斤不诡其行事盖犹三代笃厚之遗足使邦国仪
法焉故秦穆悔殽之败感其断断无技休休有容之风
卷二 第 43b 页 WYG1277-0466d.png
以为子孙黎民安利之托尚终久赖之孔子有味其言
取以列书之终篇而记大学者推用人镜要勤然绎述
之不置则古今所训大臣之道其先重可概识矣汉去
古未远廷择公卿必尊选名德深厚之人即未若诗书
所称然视后世受柄任者矜奋其才猷绩业以与众士
争一技之长不尚相左盭耶余以是校睹于今大臣中
未尝不敬慕南大司寇后屏卢公之为人而私叹其难
能也公起家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历通政都御史入
卷二 第 44a 页 WYG1277-0467a.png
拜大廷尉佐司空之政遂总陪台风纪绩三十馀年至
今官宦绩扬布中外奕然既光显矣乃固不探奇炫异
终始一德踆踆若无能人至其受难重之任治繁剧之
务施之恢恢乎有馀然不以才猷先物也举之凿凿乎
效成事然不以绩业著能声也其论列臧否指刺贤不
肖正直忠厚未尝一徇情于偏讦故天下诵公盖魁然
深厚长者其负含若高山大川人莫能测视其底止即
忽焉投以危大可使镇定不惊扰其效默引之久长必
卷二 第 44b 页 WYG1277-0467b.png
能致浇薄之回易公真不愧古大臣之风其庶几秦誓
所谓断断无技休休有容者耶今年四月二十有三日
公周七十之辰同寮少司寇吉阳何公言公将上疏请
致其事志在归老而索余言为之寿余谓公质行大类
石丞相之孝友醇谨其博大容物出入军旅刑狱之任
无勿优称则又似文潞公之蓄德深厚处事潜密者焉
二公在汉宋时亦尝以年至求去而当时因慰勉任用
之不衰今天子兴脩化理简毗老成如公宜召还政省
卷二 第 45a 页 WYG1277-0467c.png
俾默襄大治于有成左右大臣其肯听公去不为之赞
尼使公无行耶虽然中世士大夫能全君臣之义于进
退从容之际者其人固不多数矣公金声玉振岿然一
时卿座中之望而寿考福履迄与荣名相周旋无坫缺
盖天所以表邦家治业之盛其效非独在公之一身而
已昔诗书所称大臣固有告老而同官留之望以平格
保乂之事者也抑有年过九十为周卿士犹作抑戒自
警且惓惓诏于庭曰毋以耄老而弃我者然则余欲寿
卷二 第 45b 页 WYG1277-0467d.png
公以其大者孰若此道之进即公欲自处古大臣之列
又岂汲汲告老求佚之足慕无亦思以此道亹亹焉益
竞勖于不匮也哉余故特以是代祝他世俗之词可略

 
 
 
 洞麓堂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