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1252-06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篁墩文集卷三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题跋
   书诸葛忠武侯传后
右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宋南轩先生张宣公之
所订者板刻在南京国子监有甲乙两本皆残缺不完
文亦小异予尝携入史馆请阁本参校之手自钞补如
上而乙本残缺为甚不复成编矣然乙本有附录一卷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1252-0625b.png
得可属读者南轩先生论记赞诗四篇论虽复出而不
可芟也辄校以附甲本之后予尝见朱子有与何叔京
书及武侯赞跋卧龙庵诗多与南轩此传相发辄录以
附宋季有清江胡洵直者尝考订出师表中脱误数处
及补亡七字见芦浦笔记而人多未之知也又录以附
将寄南监补刻以传惟南轩先生以丞相忠献公之长
子当宋社之南力排和议倡复雠之举其心事实与武
侯同故惓惓订此传以见志且力非武侯之子瞻身兼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1252-0626a.png
将相不能力谏以去黄皓又不能奉身而退冀主之一
悟兵败身死仅胜于卖国者尔故止书子瞻嗣爵以微
见善善之长而馀固不足书也为法严立义精如此是
岂陈寿辈所能窥其万一至求其旨意所在直将以拯
天纲纾国难而不坠其世烈不挠于一毫功利之私则
去今虽数百载而读之犹有生气也非有得于圣门正
谊明道之说恶足以与此哉朱子以韩侂胄柄国杀赵
忠定公乃注楚词伤宋国之亡以蔡西山之窜决道之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1252-0626b.png
不行乃注参同契致长往不反之意皆大贤君子之心
事非得已者而世犹疑其长词华之习倡导引之端所
谓浅之为丈夫者类如此因并及之以见斯传之非徒
作云尔
   题明良庆会卷后
明良庆会一卷绩溪程氏之所藏也卷之为石刻者七
为真迹者一其石刻之第一纸宋理宗御制诗三首盖
和其先世祖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吉国文清公元凤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1252-0626c.png
者也楮尾识以御书之宝第二纸即公之诗盖宝祐丁
已禋礼告成公上此称贺故理宗用韵以答公也诗后
有公自序第三纸以后皆御劄其一当在景定庚申盖
公罢相后起拜观文殿大学士判平江故中有吴门为
股肱郡非股肱臣不足以居之语其二则答公辞免平
江召命故中有不必辞吴门之行以孤朕意之语二纸
皆在是年之八月其三则答公第三疏辞免者故中有
朕欲烦卿以政而非以是宠卿之语又引向敏中之事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1252-0626d.png
以况公当在辛酉之七月考之庚申五月方召贾似道
还朝拜右揆兼枢使故公三辞而后受命盖忠邪不能
并进从古然也其四则自平江召公为特进醴泉观使
兼侍读者当在是年之十一月故中有报政辅藩趣还
经幄之语其五则答公辞免侍读召命依所请提举临
安府洞霄宫者考之家传至此盖三疏矣故中有累诏
趣发辞则如初勉遂雅志俾奉外祠之语当在壬戌之
四月盖去年七月似道方进位太子太师为经臣首故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1252-0627a.png
公力辞召命奉祠而去观诸御札可见而史传于侍读
之召若曾供职然者误也纸尾皆有付程元凤四字加
以御押而旁复有四字与押皆同者外封也宋制凡群
臣有所陈乞就章后批之则谓之内批而不用宝别降
手诏或有御制诗文赐予臣下则谓之御笔其字内嫔
代书者则用诏书之宝或自书或代书者则杂用御书
之宝或亲笔则用押而不用宝此卷前三诗用御书之
宝后五札有押而无宝在当时必亲书而更代以来亡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1252-0627b.png
矣其三迹一纸则公在讲筵时所上备边劄子以朝请
大夫行右补阙兼侍讲系衔当是宝祐癸丑之五月考
之是时元兵方日攻汉蜀荆淮之地故公拳拳以方田
游击二事为言议论不回而区画有道盖凿凿乎可行
者终篇复引孝宗谓辅臣之语曰士大夫于家事人人
理会得至于国事则讳言之盖不特当时为然也劄之
后有墨书依字一盖即所谓内批考其时与事亦莫之
能用也宋制凡臣僚奏疏由都进奏院而上闻者谓之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1252-0627c.png
奏状面陈及径至御所者谓之劄子宰执两省及内外
官登对与夫帅漕郡守武臣有事涉兵机者许用劄子
馀则皆用奏状公之此劄盖所谓登对者也其结衔之
上带行字者盖阶高而官卑者谓之行阶卑而官高者
谓之守官阶相等则无之盖阶所以序品而官所以寄
禄也劄之前有二十八日未时七刻降九字者盖自御
所下之中书省省吏志其时日且著之籍以凭稽对然
后下其事于所司今此劄乃藏之于家盖有不可晓者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1252-0627d.png
岂公入相时自以为巳物因取而藏之乎公之七世孙
孟尝集公家传之类为一帙而好事者题曰明良庆会
录此卷盖蒙其文者录所载视此增御制诗凡四御札
凡三十有一奏议凡八盖杂得诸别集中而此卷则当
时石刻故本与真迹尤可宝也明良庆会予不知所以
名之意岂以理宗诗尾有𢋫歌之后可无诗之句故好
事者摘此四字以弁其首乎夫以理宗御翰及公之奏
议君臣词章□诸一卷之中固亦有若明良相遇者然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1252-0628a.png
以予观之则不然公之相理宗也仅十月而罢既罢而
起也向用之意虽勤勤焉见诸词翰之间然前则为丁
大全之所睨后则为贾似道之所轧故公终不能安于
其位以尽其所学遂翩然为长往之举考公之平生岂
不愿为良臣者哉古之明君任贤勿贰理宗其有合乎
甚哉明良相遇之不偶也公子孙皆居歙之槐塘而从
子浙西发运司主管机宜文字赠新安郡伯宏祖始分
处绩溪生元浙东宣慰副使相相生同知梅州燧燧生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1252-0628b.png
淳安簿景高虽更异代皆用公荫入仕而同知五世孙
太学生传实藏此卷来京师馆于予出以相示予与公
皆陈将军忠壮公灵洗后而传于昭穆当字予为叔因
题其后而归之呜呼传也尚无忝其所生者哉
   题续文章正宗后
浦阳郑相续文章正宗四十卷其去取精审虽不逮前
人亦不甚猥杂自胜国以迨洪武初凡名家世臣其文
之可见者盖不能无赖乎此也其后义乌王稌旴江张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1252-0628c.png
光启校而刻之因各入其私集遂为此帙之累观者病
之暇日辄命侍史伐去二氏所增诗凡二十三首文凡
八篇其中若王国博绅王赞善汝玉王学士英邹庶子
缉陈侍郎琏固皆一时文章巨家但不宜先置于此当
与方正学杨文贞诸公别为续集以附庶乎得之永乐
二敕原无代言者名氏今亦不敢登载云
   林月鉴江湖胜览卷跋
泉南林君谕精相术以荐为其邑之阴阳官凡三入京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1252-0628d.png
师矣每至而名益奇或以月鉴号之者间因武进陆君
廉伯以见予袖出一卷诗曰江湖胜览皆朝之名公卿
投君之好而予之者也予观世之达官贵人类能为君
以自重虽贤者以公务见至累日终以事辞者有之幸
一见或不交一语以退盖虽负天下之志者亦无自而
吐其尺寸焉惟挟风鉴禄命诸术者不独走门下即见
至折节倾倒惟恐不尽焉或闻其名而物色之不获则
怅然以为失士予以此盖窃羡夫负奇挟艺者之遇而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1252-0629a.png
亦不能不嘅夫为人上者其下士尽言不在彼而在此
也若林君之见遇于公卿岂不以其言之多中哉顾其
相予乃独以为异日当大显夫人岂不自知予以此又
窃惧其言之不中将自予始矣昔严君平卖卜各因其
势道之以善而言之中不中弗计焉今出入公卿间得
行其言者盖莫如术士林君往来江海之上岩穴之下
与夫边州僻郡目所经者将无遗才隐处守道履贞之
士而力不能自通者乎如见上之人语及之使天下之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1252-0629b.png
贤者或因君而有闻焉则予又将重嘅夫月鉴之名在
此而不在彼也
   题文公梅花赋后
文公旧有前后续别四集行世而后集亡矣此赋见事
文类聚中固后集之一也公九世孙永年丞楙出梅花
图相示因语及之遂请录置其上用补家乘之阙云
   题先世文清公赞御书儒硕字后
右宋吉国程文清公赞理宗所赐儒硕二字者也字与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1252-0629c.png
赞当时皆刻石于家而更代以来赞颇刓缺九世孙乡
贡进士传请名书者录之以配摹本之字间持示予因
敬诵一过而告之曰吾与子幸俱业儒以不失其世守
则夫君子小人之际如文清公所致谨者可不重加之
意乎
   跋宋嘉定十三年直学士院庄夏诰后
宋制凡公移则官高者居左制诰则官高者居右盖公
移乃官府往来之文具署名及观者皆南面故列衔得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1252-0629d.png
以左右为尊卑制诰乃臣下受之君上署名及观者当
北面命词在前故列衔者悉从其后也惟中书省牒略
与诰身相似而实不同在宋时已有误认之者矣而张
驾部汝弼复以是致疑予恐观是诰者因驾部而以为
赝故一订之
   题所校脉经后
走以先襄毅公赐葬恩自新安入谢道出淮阴会河冰
不能去借宿驿中居郁悒病痰从淮医朱鉴借书得王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1252-0630a.png
氏脉经十卷盖元泰定隆兴翻刻宋熙宁阁本也有宋
长乐陈孔硕序序称脉诀出而脉经隐比之俗儒知诵
时文而不知诵经史切中近世之病自泰定及今馀百
年此书复亡淮进士毕君舜修始得钞本刻之然其间
脱误尚多驿舍无事取朱本参校终卷勘其误凡二百
六字补其脱凡十七条因畀舜修使刋正之以便世之
慈孝者
   题钱尚书为刘御史作奉思堂记后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1252-0630b.png
监察御史高唐刘君士元出奉思堂诗文一册以示予
为之哽咽而后诵之终篇曰呜呼若吾士元可谓孝矣
士元起家春秋奉廷对为名进士出知赣榆卢龙两邑
有遗爱为贤令尹既入宪台按两淮及按吴中皆以风
节闻为才御史古人所谓显亲扬名者士元盖庶几矣
矧有恩命焉足以光父于地下荣母于堂上有禄焉足
以具生者之养供死者之祭而又何憾虽然奉之则求
有以乐其心志祝其寿考思之则求有以谨其封域守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1252-0630c.png
其训言此士元之所为名堂者与走与士元同年友也
不幸先襄毅公近弃诸孤而亦幸母太夫人无恙其心
事盖与士元同故有感焉不能自巳而题其后
   题唐张旭草书真迹
鄙性最劣于书凡古人墨迹往往莫能别其真赝甚以
为恨思学之而未能也此卷为吾友李武选贞伯所藏
武选博学好古而尤以词翰妙一时其所鉴定必真迹
与是可宝也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1252-0630d.png
   书怀古录后
怀古录一编毗陵谢应芳子兰之所辑也子兰当元末
避地中吴得晋侍中顾元公荣之墓于吴城之东言于
县令封表之又复其祠之侵于杂祀者又辑史传及诸
赋咏以为此编夫晋名士出中吴者多矣子兰独惓惓
于元公何哉子兰盖有微意焉惜人之弗知尔永嘉之
乱广陵陈敏据江表以叛自称楚公封十郡加九锡兄
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元公亦尝受其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1252-0631a.png
官爵既乃与诸义士画策改图诱而诛之抚定六州以
资东晋之兴考元公一生勋猷盖无出此至正之乱不
类永嘉张士诚之叛不类陈敏而士诚又非广陵之产
乎当时三吴之士从士诚者岂无元公其人而无元公
之举此子兰之所为拳拳者与夫怀古所以悼今之不
逮也或乃谓子兰徒以桑梓之故表章之至谓元公出
处有可议者而不必录皆非知子兰者子兰他所著述
其言实而不靡正而不挠自讯而不惑盖布衣中奇士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1252-0631b.png
也由此录观之则其志有弗伸者焉吴人朱性甫将校
刻之稍加釐正间奉以视予予窃窥子兰之意如此又
因以知古人作事非徒云尔不可以不白也
   题沈生作时感乌卷
养口体之孝乌之仅同于人者而人有弗能者焉非不
能也弗为尔若养志之孝乌乌能之人能之而弗为则
失其所以为子者矣沈生勖哉吾于是乎有感
   题宋李龙眠白描渊明图后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1252-0631c.png
右歙人朱克绍所藏宋龙眠白描渊明图图凡十有二
此其一也渊明之事有程朱二夫子定论后学宜无所
复置喙者吾友翟少卿廷光忽大书一跋并和归去来
辞欲自学孔子而以不仕无义责备渊明予读之为之
大骇夫渊明自以晋朝世辅耻复屈身刘宋故始终托
诗酒以自晦而人莫之知也朱子纲目大书晋徵士陶
潜卒于南宋之朝可谓得渊明本心于千载之上者矣
渊明平日诗最冲澹至于咏荆轲则激烈之气奋然如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1252-0631d.png
不可遏以秦谕宋也平日与物无竞至于檀道济馈梁
肉则峻却之以道济事宋为心膂也此其心事当何如
哉而以孔子不仕无义讥之大失言矣朱子楚辞深罪
扬雄而右渊明雄之罪正坐以孔子自任而误认不仕
无义之语遂失身于莽尔惜吾友生程朱之后而为此
言故不得不一订之
   题宗老学可所藏元人卷后
此卷自虞文靖公伯生汪文节公叔志达忠介公兼善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1252-0632a.png
状元陈公祖仁而下率皆知名之士诗中称杨公志行
乃翰林待制杨刚中其子翮字文举以文名尝主休宁
簿故吾郡之人多从之游鲍伯原歙人名深仕为紫阳
书院山长程文婺源人号黟南生字以文仕为礼部员
外虞揭亟称其文汪克宽祁门人字仲裕号环谷有春
秋纂疏传学者皆吾郡一时宿儒朱德润吴人字泽民
有文集行世徐舫严州人字方舟以诗鸣宋潜溪铭其
墓他如张公纯仁端木公孝思皆尝仕于吾郡风流文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1252-0632b.png
雅谈者尚之噫元季至今百五十年诸废毁澌尽者何
限顾夫书史字画犹为好事者珍惜何哉重其人焉尔
然则人岂可不力于善哉善固有出于书史字画者矣
予过宗老学可获观是卷因跋而归之卷内虞公书名
模糊不整盖虞得罪毁目后凡制作多门生代书惟自
署其名示不伪尔观者悉之
   书亡弟克宽所赠族侄贡士佐时诗后
亡弟克宽旧与佐时同学相得尝同试丁酉京闱而佐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1252-0632c.png
时先捷故赋此赠之未及录也佐时恒语予不能忘因
请书入卷俯仰今昔为之泫然成化壬寅春正月晦日
篁墩志于保复堂
   书赵松雪千文帖后
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书字者浑然不啻如天成锓梓刻
石者亦浑然不啻如已出则两者之难恒均赵松雪每
有所书刻石必付茅绍之盖事有相辅而后可传者如
此吾乡锓梓刻石必归之歙仇村黄氏黄氏之彦曰文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1252-0632d.png
敬尤以此得名予刻先茔碑及锓贻范集皆文敬率其
子弟为之因获见此帖惜文敬生今之世未有若松雪
者鉴赏其人使与绍之并称也
   跋绩溪仁里程氏谱
右绩溪仁里程氏所藏宋都官程氏世谱三十卷考其
所自序谱初成东南族人辄传钞之家有一册而都官
后来复加修改往往与旧本异又有续谱一卷旧本亦
多失之予所见本三十卷既终独吴门房一支盖续谱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1252-0633a.png
之首也惟此本系吴门开化二支其后亦有脱简视其
纸墨当出于宋末元初之交比诸本犹号精的予之为
统宗谱有取于此本为多仁里之程分自歙槐塘槐塘
大显者有宋丞相文清公仁里之祖则文清之从子也
今乡贡进士传方以经术致身于时其弟儒尤博学能
文佐予为统宗谱甚健夫人能尊祖敬宗而保有其手
泽皆孝之大者予以是嘉之为书其谱后
   书汊口宗家承德堂后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1252-0633b.png
右吾休宁汊口宗家之先在元有以举德名堂者至其
子以承德易之所得一时名公诗文甚富发辉其先德
者甚详不容复赘也中更兵燹失之其孙曰志端力学
好古访求之累年以次缮写卷以复完呜呼是亦可谓
克承者矣夫名贤之制作先德存焉诚不可不加之意
也然宝其言践其行岂不益有光于斯卷也哉
   题族祖宋端明公所为范可起字说后
予会宗谱于南山庵有范生福臻者实预缮写之列间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1252-0633c.png
诹其家世则知博村人其先曰器之者为吾宗宋端明
殿学士赠少师洺水先生之姊之夫因居汊口至生九
世矣器之子震端明尝字之曰可起为说以勉之说凡
四十一言其真迹故在也乡先生如胡云峰唐筠轩辈
皆有跋盖不容赘矣而福臻必请予言予观端明公以
可起望其甥者其意甚远然可起卒隐居求志以终疑
若未副端明之望者是大不然人之所以起家者岂必
簪缨轩冕之足贵乎可起之族自宋以来敦尚诗礼以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1252-0633d.png
不失故家文献之风在元有寿明者为医学提领与胡
长孺诸先达游在国初有平仲者从学朱枫林赵东山
汪蓉峰三公以荐至工部主事为时宿儒今生之祖父
昆弟亦皆袭其遗芳诵诗读书为里塾师而不从事于
管商不胥沦于流俗不澜倒乎鱼盐关市之业则可起
之兴家固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彼簪缨轩冕之贵或兴
于前不能保其不仆于后视吾所谓诗书之泽取之不
穷享之而莫吾争也以彼较此将孰多乎生质美好学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1252-0634a.png
所以亢宗于异时者或在于此尚勖之哉
   跋婺源环溪宗家思家录后
右思家录一帙婺源环溪程氏之所藏也环溪程氏本
朱韦斋先生母家其后允夫先生复以中表从文公先
生游允夫弟冲夫六世孙本中当元季之乱以陈有定
方为元守八闽乃避地依朱氏于建阳不能复返桑梓
手书家事三十四条授其子文仁俾归婺源凡祀先睦
族持身保家之说既详且密盖非学力精到者不能有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1252-0634b.png
此然考其时当在国朝已定江南之后方是时邓愈王
克恭前后以勋戚开府新安居民按堵流亡复业本中
盖可归矣而不归卒以客死观者不能无憾焉然吾于
此则深悲夫仁人志士之见各有所在盖之死而不悔
也初元季红巾盗起婺源人汪同建义保乡闾一时贤
豪多起应之本中之兄敏中实与共事又有子女姻戚
之好未几天兵下新安愈执同送金陵高庙壮而释之
俾还守婺源以克恭监其军事久之同北走燕复受元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1252-0634c.png
命至两淮经略南事为张士诚所招死姑苏赵东山先
生为同立传以比汉关圣盖确论也然则本中之不归
殆以是欤不然何其当归而不归也考之本中素与箬
岭宗老礼部以文先生及歙郑师山先生友善其避地
于闽又与尚书贡公师泰秘书揭公汯友善本中先尝
捐田五百亩建遗安义学师山记之后燬于兵而贡公
为之跋其言曰治平有日尚当拭目盛事本中祖母死
贡公铭之而揭公为之跋其言曰俟四方之宁归而刻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1252-0634d.png
石呜呼观诸君子之言则夫海桑之感黍离麦秀之悲
在当时必有不病而呻吟者矣此本中之所以不归也
载考史及传记师山死于歙贡公死于闽以文死于浙
揭公死于燕皆凛如秋霜皎如烈日至今读其事想其
人竦然发竖肃然心警而本中皆获与之相游处听其
论议矧又出为大贤君子之姻党薰陶渐渍之有素则
其所养之深所得之粹从可知己惟我高庙之兴应天
顺人削平区宇其功虽武王诛纣汉高灭秦盖不是过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1252-0635a.png
然有为元尽节而死者必嘉予之所以励臣节为世劝
而夷齐之饿两生四皓之隐亦不能无焉则夫天理民
彝之在人心固有不依形而立不随死而忘者此吾于
本中之录为之三复不能已也
   题王太守所和宗侄逸民诗后
此新安太守王公而勉所和休宁耆儒程君逸民诗四
章夫逸民一介之士耳以诗倡其守而勉二千石之贵
也以诗和其民皆近世所偶见者噫有所挟而不能以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1252-0635b.png
礼下人有所徼而不知以道自重此古风所以不复而
俗益浇也易曰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先正所谓孟
献子忘其势乐正裘牧仲忘人之势若而勉之于逸民
殆庶几乎予故两贤之而题其后使观者有所考且有
所警也而勉名勤武邑人逸民名隐与予同宗
   书程氏统宗谱后
噫谱之成难矣凡预宗盟有自百里之外者有自千里
之外者裹粮来会有一再往返者有五六往返者正订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1252-0635c.png
异同有一再易稿者有三四易稿者参考稽对有居月
馀者有居数月者鸠金刻梓有捐十馀两者有捐数十
两者夫然后乃及其成以板计之馀七百以字计之馀
三十万以白金计之几二十斤噫谱成之难如此岂有
所强之而然有所利之而然良皆出于一念尊祖敬宗
睦族之心故有不约而同者凡各族得谱之后祀先扫
墓之时宜相觉察不昧其本不杂其流则庶乎祖德不
坠而宗盟可续也或守奉弗虔而失之或贪慕势利而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1252-0635d.png
鬻之为族长者声其罪于众追还原本乃罚白金二十
两入忠壮行祠或始迁祖祠或膳茔公用不服者声其
罪于官追还原本付族长收执而黜其名于谱生不得
入先祠没不得入先墓有能悔过自新者族长录其善
于众而迁之呜呼立法之严者立爱之深也凡我族人
敬听毋忽敏政书于南山堂会谱处
   书苏氏古史朱子漫记所载程公孙立孤事后
按程公孙立孤之事见司马迁史记刘向新序而苏辙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1252-0636a.png
古史以左氏不载辞而阙之朱子亦疑子华子为赝书
而立孤之事颇见其中由是二公危忠苦节几不白于
后世甚可惜也夫左氏失之诬而苏氏专用之以驳史
迁固已不能无偏听之蔽矣敏政近读邵子皇极经世
书而后知苏氏之果于不审也经世书谓赵朔以屠岸
贾之乱而死于前赵同赵括以庄姬之谮而死于后本
两事也而史迁误书为一若分而书之其事自明经世
书乃朱子所信重者惜当时偶未之深考尔观其载此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1252-0636b.png
之事以漫记为名则固出于一时偶尔之说岂若苏氏
手为信史而无辨订之力反疑忠贤之妄者哉然苏氏
之可憾者不特此焉象谋舜益避启皆出孟子之口而
一切辨之以为无有则其他尚何责哉金仁山通鉴前
编专主邵子抉擿愈明而仁山则朱子之正传也观者
自是可以释然无遗憾矣呜呼是岂独以慰同姓之亲
凡读其事想其人慨然有感于斯而兴其爱君死友之
念其于伦理世教岂不大有所补哉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1252-0636c.png
   书方虚谷所撰先太守墓碑后
噫徽之一郡六邑之人及我同姓之亲无不知忠壮公
当侯景之乱越国汪公当隋末之乱忠壮十三世孙岩
将公当黄巢之乱各有保捍州里之功相与传诵之不
忘而不知我太守公之为烈也夫大业之乱固不过于
永嘉而侯景黄巢之贼虐亦岂若鲜卑胡羯氐羌之为
甚哉公当是时奉艰虞之主守臲卼之郡抚疮痍之民
乃能使下之人爱恋其生而攀挽其车马上之人悼惜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1252-0636d.png
其死而惠锡其子孙则其绥辑之功防禦之策子谅岂
弟之政必有大过人者史失书之无以尽见此仁人志
士所为永嘅者与独其一坏之土百姓守之至今名宦
之迹郡志尊为第一非其功德之烈则固不能有此拜
扫之际窃诵虚谷此记而有感焉敬书其后以告夫观
风者使即墓所为专祠以示四方守牧之劝系百年父
老之思其于风教岂不大有所补也哉
   书先忠壮公赠诰后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1252-0637a.png
按黄墩之名敏政既复黄为篁其后观世忠庙所藏宋
诰凡五通皆称黄端尤莫知其所谓载考婺源谱乃知
宋光宗讳惇故当时以端易之然则此名不独复篁而
并复墩也惜记中未见此意因附著之
   书元吕中丞所撰藏山祠记后
按山西通志藏山在太原府孟县北五十里春秋时程
婴公孙杵臼谋藏赵氏孤儿于此故名其藏处岩垒环
堵淮镕旁有圣水出焉每遇旱祷雨辄应以记文不述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1252-0637b.png
藏字之义因附著之
   书宋嘉定中请立忠壮公祠状后
按此段出绩溪仁里宏祖房所藏都官旧谱中当时槐
塘宗老文实先生刻世忠事实源流录意必见之而漏
书也今会统宗世谱得之于宏祖七世孙传儒兄弟而
又于诸谱中考其出处名字谨录于右所称知录旂者
丞相元凤之叔父主簿旌之弟而旌之孙瞻祖卒祖实
与宏祖之后同居绩溪者也内翰珌即休宁汊口程氏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1252-0637c.png
枢密卓太卿覃皆休宁会里程氏掌书璋将仕瑜皆休
宁陪郭程氏俯仰今昔将三百年诸房子孙复会宗盟
于此岂偶然哉惜枢密之世已绝太卿之后今居湖州
而掌书之后亦无传矣将仕公十一世孙敏政谨志
   书先忠壮公封王宣命后
按旧谱忠壮公宣命封忠烈显惠灵顺善应王近于琴
川壶溪谱得其全文乃封忠烈王汉字及蒙古字分行
书之考宋元制凡封赠诸神祠五等之爵以次而进其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1252-0637d.png
封号自二字加至八字而止忠壮初累封至八字侯遂
累加封至八字公至元始封二字王而旧谱云即封八
字者盖因宋封八字公而牵连误书也又按敕牒与宣
命所施不同此本敕牒而谓之宣命疑当时可以并行
亦犹宋制拜使相者或降麻或止用制之意云
   书先辅烈侯赠诰后
按越国汪公隋末据新安称吴王以弟铁佛天宝为左
右相休宁程富为太尉歙任贵为总管盖越公保有六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1252-0638a.png
州多四人之力故唐初送款高祖特降敕褒谕而越公
庙食亦与享焉考陈留谱富为忠壮公五世孙新安之
程皆其后也
   书先太守公及忠壮公夫人长子忠护侯追封
    三诰后
按建昌谱称新安太守元谭公追封忠佑公婺源谱称
忠壮夫人董氏追封惠懿夫人黄墩谱称都督文季公
追封忠护侯然皆失其诰牒敏政编贻范集尝会诸谱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1252-0638b.png
亦无所见近乃得于琴川壶溪谱中如此又考世忠事
实忠壮公庙从神二左曰孙璟右曰赵铭亦云当时俱
有侯爵其来历诰敕年远无考因附著之
   书李北海所撰先长史府君碑后
按李邕此碑作于开元十六年而林宝所著姓纂在宪
宗元和之际相距百有馀年尔不见此碑碑称重安侯
向即忠壮之孙向向生育育生皆皆生弘弘生大辨而
姓纂乃谓大辨居中山虽言五世祖忠壮而不知其所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1252-0638c.png
从出疏脱如此郑夹漈谓宝不自知其姓之所从来其
不深考无足怪者宋太宗厌馆阁所贮六朝暨唐人文
集浩瀚无统命学士宋白等选为一千卷赐名文苑英
华其间所取李邕之文甚多而此碑在焉下至仁宗至
和初上距太宗之朝不过七八十年而欧阳公作先文
简公父冀国公碑止据姓纂不见此碑又下至哲宗绍
圣间上拒太宗之朝亦仅馀百年而宗人都官祁撰程
氏世谱三十卷其定著中山谱亦止据姓纂不见此碑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1252-0638d.png
虽曰文苑英华在当时卷帙太多人所难致编选未精
人所厌观然欧阳公辨博考索之功亦容有如刘原甫
之所少者彼其定著欧阳氏谱与唐世系表本出一手
而自相矛盾则亦何有于他人哉至于祁之世谱上下
千有馀年凡程氏之见于载籍者错综而附丽之事靡
或遗而文足以发其辨博考索之功要以为难顾乃妄
为忠壮公五世孙名以著于谱而忠壮五世孙名载于
邕碑而未亡者反不之见则其馀所定著又可知矣独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1252-0639a.png
以此碑沉埋閟伏数百年当其本朝如林宝者号通姓
氏之学而不及见当宋之时如欧阳公者以谱牒名家
而不及见如都官祁者定著一宗信谱果于必传而不
及见沿至于今上距此碑世愈远而言愈湮如敏政孤
陋本无所知而乃于馆阁之下获见于翻阅之顷是岂
独文章之显晦固自有时而家世之真赝遂由此决谓
非一宗之大幸不可也谨拜手而识之其馀曲折已辨
谱图下者兹不赘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1252-0639b.png
   书旧唐书横海藩镇列传后一
按宋都官宗人祁据元和姓纂及唐书为两谱谓大辨
为中山房谓元皓为沧州房敏政少读之则已疑大辨
之孙皓与此元皓者当为一人盖定州即古中山郡而
元皓之子日华特仕于沧尔其实家定州安喜未可全
举其族以归之沧也其后考唐代宗德宗实录于日华
小传曰父皓为定州刺史始居定州于史朝义小传曰
朝义既死其伪署定州刺史程元胜等悉举其地以降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1252-0639c.png
乃知皓与元皓果一人而修史者不审徒见定州有两
程刺史遂误以元胜之事移属于皓而又更其名为元
皓也迹是观之举八州之铁不足以铸其错矣所最幸
者新旧史于日华本传俱曰元皓于朝义本传俱曰元
胜有若天诱其衷而不泯其迹以为后人寻疑勘误之
地使其改而从一则岂可以复正哉左传田恒与阚止
争政田恒杀之而阚止实字子我太史公作孔子弟子
列传遂言宰予与田恒作乱夷其族孔子耻之使非后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1252-0639d.png
贤因事考言以订太史公之失则宰予蒙恶名于千载
之上不可雪矣元皓之事何以异此敏政因定著家谱
而为之说非独以幸一宗亦使当著作者因之而有警

    二
按执恭一也旧传以为怀直之子新传以为怀信之子
通鉴考异从新传而今谱定著从旧传者盖尝闻之旧
唐书之例凡将相大臣书其出入年月寿岁短长与其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1252-0640a.png
子孙承传典礼褒恤者皆据当时所上碑志而修入之
者也故其法详其不书者则止据所存案牍与得诸传
闻而修入之者也故其法略考怀直之传谓其贞元九
年因畋猎为怀信所拒遂入朝既而怀信死怀直子执
恭知留后事乃遣怀直归沧州十六年卒年四十九废
朝一日赠杨州大都督执恭代袭父位苟非据怀直碑
志则固不能致详如此以别传证之可见矣此旧传所
为可从者也至于实录但见当时藩镇父死子继习为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1252-0640b.png
故常因以执恭为怀信之子实未足为据考异谓怀信
既逐其父安肯复授其子则亦以事势度之而未究其
所以然者夫横海二州地狭军寡非若三镇之强相传
四世皆籍朝命以为之重若怀直被逐而德宗始终优
礼之者实念怀直之父日华当三镇拒命之际独挈一
军以归朝廷而怀直既领父众又愿析两县置景州请
除吏时河朔刺史不廷授三十年德宗深嘉其忠以徐
申为景州刺史特升横海为节度首以怀直为之而怀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1252-0640c.png
直自请入朝德宗宠遇踰等且有大第宫女之赐其后
怀信以疏属而逐之德宗于此盖未始不为之畜怒焉
第恐启衅纳戎姑容之尔观其以虔王为节度使而以
怀信佐之意可知矣然则怀信既死遣怀直归镇而擢
用其子必皆德宗之意考异疑之殆不审之过矣或者
又疑今所定著之谱于元皓之事方以实录为可据于
执恭之事又以实录为可疑是大不然凡论事惟视理
之所在何如尔一书之中固有此得而彼失亦安知无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1252-0640d.png
此失而彼得者若胶于一而尽废之非善于读史者矣
   书韩义宾所撰先别驾府君墓志后
按此志出赵明诚金石续录考明诚与都官祁实同时
而明诚集此录数千卷在当时最名博雅祁不相闻乃
用他书杂定宗谱而无取于是录失之矣予得此志而
据以订祁谱之大失者有三志云君讳士庸定州安喜
人高祖皓定州刺史曾祖日华横海军使祖怀直归诚
王皇考权邢国公而末云子岩孙秀秀即文简公太中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1252-0641a.png
两房之所自出者也是足以證秀虽出于皓而非荆杞
之子等而上之又足以證皓即元皓而非元胜以裨唐
录又足以證权父怀直而非怀信以佐旧史然此志在
明诚录中考其跋语实不以文为足传亦不以其事为
可采特以其间字与今异者三十有四姑存之尔然有
关于吾宗则甚大故欧阳公集古录跋尾恒曰集此非
以备玩好其间往往足以订史之阙殆谓是欤考新旧
史程氏兄弟子侄在朝列宿卫者三十馀人而士庸乃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1252-0641b.png
仕于乡禄秩微甚窃考邢国公开府沧州赐第关中子
孙必多官爵必显而士庸者岂支子或庶孽受命北归
以奉茔墓而守桑梓者欤又文简太中两房并起中山
迁河南举目署其籍曰博野而此志云家定州安喜而
葬博野先茔考历代志博野或属定州或属深州程氏
大族在当时必有赡茔之田析居之子故安喜之后无
闻而博野之后反盛也欤载考唐季定州属义武军节
度王处存之所治也深州属成德军节度王镕之所治
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1252-0641c.png
也是时两军辑睦邻境无虞其下之人各得以保丘垄
结姻媾故志后书士庸之婿梁公孺乃成德军内中门
枢密使而子岩则义武军都知兵马使也公孺之名间
见于史而欧阳公集古录载其碑且云枢密使本唐内
侍之职其后藩镇僣置于此见之岩之名亦一见于史
后梁乾化元年云晋王李存勖使大将周德威会成德
将王德明义武将程岩合兵攻刘守光如此而已志称
韩义宾撰并书篆者义宾乃丞相魏公五世祖实事成
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1252-0641d.png
德军为判官魏公家集有修复茔域记考其时与事亦
正与此合志尾称某年月日重立石者盖此志铭士庸
殁时已瘗之圹中其后子婿并显乃复树之墓上也考
岩之爵位应得赠典而此不书或另有石刻或附载碑
阴盖未可知而今则不可考矣又按士庸谱误作世庸
今订于此
   书唐人所撰先都知府君碑后
按此碑见唐朝类苑考其事与金石录所载别驾府君
卷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1252-0642a.png
志尾具衔相合且中有懿尔岩哉之语尤足为證谨录
以附别驾志后而考其详以谂观者云都知兵马使在
唐与押衙先锋为节度使将校之职皆其所自置其序
进官位如银青之阶柱国之勋县伯之爵尚书大夫之
贴职则皆请于朝而后命之大约如今之总戎自选其
坐营把司之类而指挥千百户之官则非有朝命不得
擅进也持节诸军亦谓之建节自藩镇专制之后多以
其将校分典之盖义武所领易定两州此时为节度使
卷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1252-0642b.png
王处直即碑所称太原王也赵王乃王镕为成德节度
使领镇冀深赵四州贼温即梁王朱温起宣武节度使
纂唐称帝燕寇乃燕王刘守光为幽州节度使领幽蓟
诸州晋乃晋王李存勖为河东节度使领泽潞诸州天
祐唐哀帝年号此时梁已纂唐改元乾化矣惟河东及
成德义武三镇犹奉唐正朔朱子纲目予之可考也史
乾宁三年朱温遣兵攻定州节度使王郜奔河东兵马
使王处直力战拒之温不能克反表为处直求节钺诏
卷三十六 第 35a 页 WYG1252-0642c.png
以处直为节度留后故碑称贼温构乱朋毒中夏王越
在东土受制宇下而碑称公敷闻帝庭奉若元命帝曰
休哉正侯良哉厥使则处直为留后实遣公入奏于朝
而得之初不系温之请也自天复元年以后温取河中
杀王珂又取河东沁泽等州遂举兵大梁逼帝如凤翔
取华州还攻晋阳未几进图凤翔取鄜坊挟帝还长安
杀宰相崔胤迁洛阳竟弑帝太子即位是为哀帝故碑
称越兹元恶明肆虐群大侮王度擅杀无辜薄三川威
卷三十六 第 35b 页 WYG1252-0642d.png
五长缙绅管管不自即乃工者也碑称王势在厉阶罔
弗祗命命我亚旅咨我近藩归于本朝朝廷嘉茂功者
意必处直尝访于公因遣公入觐故有尚书大夫之命
所谓亚旅近藩皆指公而言盖兵马使乃节度将校故
谓之亚旅义武节度治定州公分守易州故谓之近藩
也天祐四年温篡唐改元开平而碑不著者意方镇隔
越不得其详且恶温故削之而特以天祐纪元与晋赵
合兵则其志可知也庚午乃天祐七年即梁开平四年
卷三十六 第 36a 页 WYG1252-0643a.png
是年温遣兵攻成德军处直与镕共推存勖为盟主以
拒之明年梁将王景仁进军柏乡存勖自将东下处直
遣将将兵五千以从至赵州与晋将周德威合屯于高
邑相拒踰月遂薄柏乡破梁将军河朔大震故碑称温
益逞凶自汴袭赵殍轶殚宝虔刘暴骨公乃赞王辑睦
尔邻推功于晋屯高邑鏖柏乡执忠奋威罔敢加害者
也史称处直遣将而不著其名以碑證之即公也史称
是岁刘守光僣称燕帝出兵寇易定存勖及镕合兵救
卷三十六 第 36b 页 WYG1252-0643b.png
之晋将周德威与赵将王德明义武将程岩会于易水
攻燕祁沟关下之围涿州守将刘知温降梁主救之大
败走还晋遂克幽州执守光诛之镕乃与处直共推晋
王为尚书令置行台故碑称贼臣守光与温济恶伺间
来寇公请于王合从晋赵会王师于易水之上破祁关
下涿鹿二𥪡偕遁执其大丑馘于军门请偕六州允奉
于晋證之于史无不合者公在此时与周德威王德明
其事以拒梁燕其功名盖已不小而独一见其名于史
卷三十六 第 37a 页 WYG1252-0643c.png
馀无闻焉则史之阙略可知也呜呼唐之季世方镇擅
兵盖偃然不复知有君臣之义上下之分而义武一军
地狭人微独依晋以自立而公适当其时赞辅其主帅
以尊主复雠为志观碑之所载首以君臣为言而温与
守光则声之为贼凛然天经地义之不可僣而公又于
朘剥杀戮之馀养民救荒不遗馀力论一时之纯臣良
将公盖有焉此易之人所为感之而有勋德之颂欤然
则斯碑也实足以备史之阙而不当以䛕词例视之矣
卷三十六 第 37b 页 WYG1252-0643d.png
敏政于公实同所出故不敢以一家之私文为嫌而论
著其大者如此
 
 
 
 
 
 篁墩文集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