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252-04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篁墩文集卷二十四   明 程敏政 撰
  序
   赠福建按察副使胡公序
浙江按察副使临江胡公希仁以服阕至京师陛见不
数日而有闽宪之命将陛辞矣监察御史陈君叔振合
闽之仕于朝者饯之以古者行必有言以赠乃因词林
旧谊来属之余初胡公以景泰甲戌进士授户科给事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252-0415b.png
中最以文学鸣两佥宪于广东一副宪于浙江皆奉玺
书提学有声今兹之闽也乃始莅提刑之任焉由是士
夫间有以释教养之劳而获考讯之权为公喜者余窃
以为不然经律之不相能于世也久矣吏之诋儒者曰
专经而迂儒之诋吏者曰任法而俗皆非也淑人之心
以求治与刑人之身以弼教其泽恒均二者盖相为用
而经者本也经明而馀无所难理者矣士君子安可轻
此而有取于彼哉余尝道浙江见胡公迪士之勤律士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252-0416a.png
之严阅士之公心爱重其人以为由浙窥之则广人之
所感慕可知矣然则胡公教成于两藩十馀年化行不
啻数千里经生学子之出而授政于中外者彬彬焉斯
不亦难乎为之难若是则乌有本立而末之不举者乎
闽自常衮兴学人知向方而宋之南渡也子朱子产于
其邦政教之说所以继绝学开至治者随其力之所及
而为之必效也遗言昭晰可举而行胡公亦既讲之数
矣矧加之通练之才英发之气推平生之学以副圣天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252-0416b.png
子之明命使闽人被政教之泽而士君子收儒吏之俊
功不在兹行也哉余于胡公尝获交往同议论知其人
盖深于经律者故窃以解提学之难而得提刑之易为
公喜也于是乎言
   赠钱挥使序
成化十九年冬五军大将伏阙言天下武臣子集京师
者请大阅之如令诏遣中外文武近臣往监莅之得隽
者若干人大同中屯卫指挥钱铎警时预焉凡与警时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252-0416c.png
有亲好者相率请余赠之一言警时之内余之从弟也
爱莫助之亦乌能靳不一言惟国朝之制武臣得世官
然自诸卫以上都司都府官虽尊而不克世卫自使以
下诸部属虽克世而非崇阶若服金紫食万户之禄而
世不失尊者惟卫使为然官及卫使官亦美矣世官之
功在洪武为开国在永乐为靖难其出于近代非一途
惟开国者上佐高庙却戎敌以清中原万世之功也功
预开国功亦俊矣世官之传或一再或止其身至于削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252-0416d.png
秩投荒者比比也有传其子若孙五世世其官若禄百
有馀年非其祖考积庆何以致之庆至累世庆亦弘矣
官之美功之俊庆之弘斯三者皆世之所难也而钱氏
则庶几乎钱之先凤阳临淮人自永宁府君以乡人子
仗剑从高庙渡江起虎贲幢主累官明威将军佥指挥
事南收吴楚闽粤北战山西辽东略地摧坚所向有功
而卒于闽葬懿文园特禄其长子于锦衣亲军未几继
逝而弟代之改大同中屯永乐初移戍河间从文庙北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252-0417a.png
狩卒于军而子代之子老而孙代之即警时之父也警
时年未三十而袭先世之美官承先世之隽功享先世
之弘庆又袖然得隽于天子阅武之场如此宜诸君子
歆艳之而思有以张大之也虽然今之号武臣子者坐
有先禄为著令其弊多骄人恃其先劳可自逭其弊多
玩法负其先殖以从事于声色其弊多虐下斯三者皆
有家之大忌也而武臣子恒甘心焉寡学故也古者文
武无二道俎豆櫜鞬动必相资非若后世之恝然两途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252-0417b.png
不相能也警时为人外和易而内廉隅喜读书严于奉
法无纨绮之习乐从贤士夫游伈伈若诸生先少保尚
书襄毅公暨仲父沈阳使君咸爱重之兹之还任也振
祖烈报国恩知三难之不易获而三忌之不可少徇也
益进修于问学而不与凡子伍以无负馆甥之心与诸
君子之厚望语位语功必有大焉者矣警时勖哉以无
忘于斯言
   赠南京太仆少卿唐君序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252-0417c.png
迩者圣天子以北人假息塞下数勤边吏以动京师诏
发兵击之而国马以时平多耗于是下令修马政而两
京太仆适以少卿员阙闻有诏吏部推择一二臣名以
上俟亲擢焉于是尚宝丞河间唐君章受简命之南京
士夫交庆以为得人有啧啧于傍者曰唐君起家经术
取进士历礼科都给事中职封驳者十馀年以才以能
佐台省长藩臬无弗宜者乃转丞尚宝屈为郎者数年
拔滞而通奋迹以兴足自慰矣乎余曰不然唐君岂遽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252-0417d.png
以职之大小为戚欣者哉南京实祖宗定鼎之地兵备
不可一日阙而马者兵之本也圣天子不惜左右近侍
之臣俾往任夫攻驹考牧之事岂直以君劳而姑以厚
禄慰之者哉起废坠于积久之馀振事功于维新之日
此圣意所望于臣下者唐君其知之矣古者问国君之
富数马以对而大司马以马名官诚以马之增耗而兵
势之强弱国计之丰匮系焉其重如此今两京太仆之
臣终岁勤勤奔走四出非不求举其官而马不加多何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252-0418a.png
哉上临之以姑息下应之以文具虽天下之事常然而
马政又其甚焉者尔虽然恭俭惟德无载尔伪此有官
者之法守也如有能恭以奉职俭以律已上下一于诚
而不敢欺且肆焉天下之事可从以理而况马政乎迹
是观之马政之举不举亦存乎其人尔唐君辨博警敏
于天下事固尝论谏于廷又亲见圣天子赫然诘戎兵
以扬大烈兹之往也固将佐其长倡其属善于其职如
唐贞观开元之盛以副一时之慎选与士夫之厚望斯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252-0418b.png
非君之可庆者与若夫贰九卿于留都服金紫安坐以
食中大夫之禄虽君之荣而非所以慰君也君勉之南
京太仆治江北滁州盖出高庙所亲定谓其地沃衍宜
马故不与在京诸司相属先尚书襄毅公天顺中尝莅
之其后余省觐南归亦道滁过太仆治所望琅琊之深
秀勺酿泉之甘冽探醉翁醒心诸遗迹之佳胜立马道
傍徘徊不能去者久之盖至今往来于心犹一日也唐
君于余家同乡进同年又素为先公所器爱名位所极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252-0418c.png
将先后之而未可量也余故因其同寅诸君子之请序
其事以赠盖于上之所以用君与君所得于人余所望
于君者三致意焉
   赠冯君克远知建安县诗序
冯君克远世家徽之绩溪少以俊秀为儒学生业尚书
有功盖一乡之谈经者莫或尚之然以是经赴南畿秋
试辄不利最后以贡入太学始克以成化甲午举于京
闱赴礼部试又辄不利乃就吏部铨以甲辰夏廷授知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252-0418d.png
建安县事以去初君不利于两试而退修于家也以其
经授之徒盖不数年而举于乡者六人举进士于廷者
三人其馀待捷者又若干人故君之罢试也多以大器
晚成之说为君留者其入铨也又多以不与府佐州正
之列为君惜者君不色动曰是有命焉吾知安之尔由
是君子知君之所业久所得必精且深盖不独淑其身
及其徒而又将推之以泽民也与夫君子之学成已成
物而已成已难成物益不易而君则知志乎此矣矧建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252-0419a.png
安在闽中为壮县有先正徽国文公之寓宅在焉而君
又徽产也淳朴而靖恭硕大而疏通诵其诗读其书仰
其遗风而施令于其邦其所志将不伸于公乎传曰守
令者民之师帅帅所以长民师所以教人阙一不可也
以君之资而加之经术施诸其徒者既如此兹之往也
均赋以厚民生兴道以善民俗岁时俎豆进趋于乡先
正之庭而无愧焉则成已成物之效益大于前而名之
兴位之进不卜可知矣虽然君知命人也因其业而究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252-0419b.png
其成岂役志于名位者哉独以三百篇风雅之间所望
乎其人者非誉闻之淑则宠禄之光也岂不谓名者实
之宾而位者德之章乎君学徒胡进士光方裒诸君子
饯别之诗以余同郡人以序请故辄道君之出处与君
之志而致远大之望焉亦将使后之人乐君之政成而
相与取验于发轫之初者于是乎有考也
   赠崔君廷佩判归德州序
我高庙制报功之典文荫武袭著于令甲泽厚而礼均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252-0419c.png
将俾世守焉其后令格莫知所从起窃意当文庙渡江
后有司者不能以时建请之过与成化初始下建请者
议廷臣三品以上许一子入太学如例授官自盐山王
忠肃公而下三十六人圣明仁厚思还旧制以励群臣
预者感激闻者兴起戴恩图报之心惟恐或后岂非一
时之盛与盖于今十有八年矣广宗崔庄敏公嗣子珂
始获廷授判归德州事珂字廷佩在众中特醇谨无纨
绮之习种学绩文屡入秋试弗偶庄敏公训育之甚勤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252-0419d.png
公位冢宰总百官于两京兼赞留务责重望隆不得顾
其私于是综家政应宾客廷佩惟所命而不失公之捐
馆也奉襄事无违礼又翼成其弟璿请于上得中书舍
人之禄以守公祀孝友清白之风求诸大臣元老之后
若庄敏公者岂不鲜哉归德开封支郡也领县五有卫
兵杂处其间地大事殷号称难理判之上有守有贰其
下也有幕有属又时临之以藩臬大府之臣仰承俯御
而中处之必有道焉廷佩平日所得于父师者必熟宜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1252-0420a.png
无待余言者然余闻之礼以莅官不敬为非孝则廷佩
于此宜必有所从入乎夫公往矣公之盛德所暴白于
天下后世者庄敏尔庄以律己而弗肆焉体之立也敏
以应事而弗滞焉用之行也二者不可偏废也大用之
则大成小用之则小成亦不可诿之为难能也廷佩勉
之下不坠故家文献之传上以答圣天子优崇耆俊勋
贤之典且使公卿家得相视其贤否为劝戒此余之望
也若官之内外职之崇庳岂君子所足计哉先襄毅公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1252-0420b.png
典兵于两京实与庄敏公同时又先后领留务交莫逆
余弟敏德入太学复于廷佩同斋馆联砚席通家之好
非一日也故于其别有爱莫助之之叹特序以赠之
   文昌坊程氏族谱序
文昌坊程氏族谱一帙为卷者九为图者二十有二为
诗若文附见者凡若干篇故湖口令叔武之所编今儒
学生昭之所续而儒士弁之所参订者也江南程氏莫
盛新安新安之程实出广平又上出安定安定之得姓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1252-0420c.png
以周大司马程伯休父广平之著望以赵忠诚君婴迨
新安则晋本郡太守元谭以其政显陈将军忠壮公灵
洗以其勋显姓益昌族益蕃而望益有闻于天下其详
则具于宋都官祁之世谱休宁为新安属邑程视他姓
为多市道之间村落之交若栉比然皆程氏而居文昌
坊者其一焉考其谱谓忠壮十六世孙粳周显德中为
东密岩将捍休宁有功定居临溪四世孙秦宋宣和中
避方腊之乱迁泰塘子康建炎初知泗州尝续都官谱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1252-0420d.png
中失于兵燹泗州三世孙克明生炜炜再世生应护通
谱于歙宗人丞相文清公此则叔武所据以为编者炜
弟烜生可绩迁麋村可绩四世孙叔恩元至正末避红
巾之乱又迁五都湖村叔恩生二子以安以善始定居
文昌坊以安二子长志远次宗远始以尚义得官子孙
复多游庠序间此盖昭所据以为续者二谱参订出于
弁而汊口宗儒隐预讨论焉要自以为覈矣志远子五
人宗远子四人皆淳谨有立志思亢其宗盖不踰时而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1252-0421a.png
良产华构将甲于一邑昭之兄景厚尝及见先尚书襄
毅公公甚嘉之故其昆季于余甚厚间以此谱相属而
为礼甚恭以勤则为之序曰谱之于人大矣然岂独以
昭门阀博昏宦以誇世俗如魏晋隋唐之际之所为哉
明昭穆以崇孝敬广恩义则虽无谱也奚患焉使有谱
而本之不立则虽贤圣之后人且贱之亦何贵乎谱谱
固不可无亦不可恃也昭兄弟知谱之足贵矣而不求
所以大斯谱者可乎哉读为良儒耕为良农出游而为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1252-0421b.png
良贾力其本焉弗怠使昭穆以明孝敬以崇恩义以广
则文昌坊之族将以德善名其家岂徒见重于文字之
间而已余不肖亦幸出忠壮后尝会诸房作统宗谱刋
布之惜此帙晚出不及会以溯其原而要其归又因以
念新安之程如文昌坊者计尚有之顾宗法不行于世
莫能尽其亲疏离合之由益可嘅也
   王同守赠行诗序
成化甲辰秋朝廷有事于北边议者请发畿内山东河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1252-0421c.png
南之粟以济师各责其上佐一人董之而同知广平府
事王君原常实预是行原常董其所部诸县之粟凡若
干石亲跨马属櫜鞬谨其茇次而抚其劳瘁出居庸以
达龙门又走大同致命于大司徒青神余公惟时余公
方受诏督诸路兵得专阃以便宜从事而戎装所需莫
良于陜择知兵者一人往办之而原常世居熙河为大
司马戆庵先生之子又特有是行焉过京师告别于所
还往得诗若干章而余为之序曰若原常之行可谓壮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1252-0421d.png
哉矣夫古者文武一道而士之有文事武备者其常也
中世以来始称横槊赋诗下马草露布者为难得盖士
之龊龊者不足语此而号儒者亦讳言兵士之失职久
矣原常以精悍出群之姿加以倜傥用世之才济以家
庭三礼发身之学所养既弘所阅既熟故一出而以书
生集难办之事以有司成佐军之功超乎等夷而无忝
于为士者如此诸君子壮其为人播之声诗以为行李
之华而备离筵歌吹之奏宜哉虽然董军储于北边预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1252-0422a.png
有贤劳以裨国计者臣道也治戎装于关西便途归觐
以寿双亲者子道也二者兼尽则忠孝之端也士之大
节不可一日而不求所以充焉者也戆庵先生以三朝
元老还政家居正色昌言闻者兴起况其爱子得于耳
濡目染者有素亦何藉于人言兹行也喜于暂会而乐
之必深念其遄归而诲之益切原常敬受而加勉焉壮
岁功名当不止此则是诗亦不可以不序而留以取验
于异时也先尚书襄毅公于戆庵先生为同寅交相孚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1252-0422b.png
而不比故通家之好余得以兄事原常而原常壮哉之
志则余瞠乎莫知其所从矣
   赠周君德中同知苏州府诗序
初成化乙酉之秋安阳周君德中举河南乡试第一人
京师传诵其程试之文而叹曰中州奇才也然德中数
奇弗偶凡七上礼部退而好修不懈久之年几可以服
官政矣门生子弟多举于乡试于廷矣甲辰之夏乃入
吏部铨复举铨试第一人尚书以下覆其文而叹曰制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1252-0422c.png
科遗才也奏授同知苏州府以行于是荐绅能言之士
善德中者分韵赋诗以饯而余为之序曰士之负卓越
不群之才见用于时者其自待必重而君子亦必有以
嘉予之燕之以饮食赠之以车马而或贻之以声诗其
礼勤其意周然饮食以适口也车马以佚身也其予之
也浅诗也者所以作其气而感其心也其予之也深此
三百篇多赠行之什学者诵法之至今而莫之敢废也
今天下东南大藩莫如浙大郡莫如苏国家财赋所自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1252-0422d.png
出而苏以一郡敌浙之一藩剧可知矣德中一发解于
乡士再擢冠于选人其才亦可谓卓越不群者矣以卓
越不群之才佐财赋最剧之郡位相值而力相当其举
错之权出内之等利病之策所以厌人心纾民力而大
有为于句吴之区以增辉于古循良之传不有日哉矧
其家食之日长而学益精出宦之日迟而事益练其自
待之重久矣亦何俟乎人言然君子成人之美者爱莫
助之则礼勤意周而予之深者非诗亦莫能致之也况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1252-0423a.png
诸公之诗或颂焉或规焉亦安知其词之温醇意之忠
厚不有脱凡近而上得古诗人之风旨可传者乎德中
为故鸿胪卿拙逸先生之子江西左布政使德明之弟
今驸马都尉德章之兄门第之华文献之盛甲于一时
然贵而不矜富而不侈皆士之常不敢以是取足于德
中也故不著
   赠宋君廷贵知泰安县序
太学生宋君廷贵于国宾王公司言有乡曲之雅公因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1252-0423b.png
聘主其塾训其胤子焉余数过王公识其人盖君名在
吏部铨籍甚久将注官矣然君念有母八十在堂每对
人语及之必与涕俱一旦束行李告所知将往省于故
乡或沮之不可行且有日而吏部忽得请拣府佐县正
其法甚严君裒然在选中廷授知秦安县事以行闻者
啧啧曰舍宦鞅而急亲闱若宋君者孝矣哉天不负之
命与事会不徒一慰倚门之情而遂司百里之民社为
母荣得七品之禄食为母养计君之为心视毛义之喜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1252-0423c.png
殆有甚焉然使宋君前期而行则人必为君后时而悔
于是王公叹异而嘉乐之请余序其事以赠噫忠者孝
之推也而郁之久者发必宏君诚孝矣又所业者三百
篇之经上秋试十有一科不利于有司而学益充授之
以政宜其达矣而余窃有所进焉者今关中剧旱民饥
荐兴庙堂盖不能无西顾之忧勉哉宋君促驾以往拯
秦安之人于沟壑之中而措之衽席之上为诸邑先以
无负遴选之公昭宿学之成答故人之厚望不在兹行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1252-0423d.png
欤谅矣忠孝之相为用而士不可以偏废也先是有著
令勋戚大臣必进修于太学宋君尝与恭顺侯者联砚
席诸公亦相率友宋君而礼之故饯君以酒赠君以言
王公倡之而诸公悉附名其后云
   封奉直大夫知蓟州汪先生七十寿诗序
汪氏在新安六邑最盛率祖唐越公华而越公实始居
绩溪之登源故登源之汪尤盛曰裕清先生者仁厚人
也以儒医鸣其乡尝用荐为绩溪医学官以奉其父甚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1252-0424a.png
谨父安其养年九十有二及见五世孙无恙在堂而先
生亦今年七十矣先生训育其子孙甚力诸子曰溥起
乡进士守蓟州曰滢起进士尹玉山诸孙曰度继举于
乡而先生亦受诰命封奉直大夫如溥官矣奉耄耋之
亲于堂见曾玄之孙于家而又迭享牲鼎之养于官显
受纶綍之命于朝有一于此皆世之大庆而获备于裕
清先生之身亦可谓难矣颂声不作其何以昭世德而
风乡人于是其姻友上林苑丞程君京辈告诸搢绅播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1252-0424b.png
诸咏歌将寄寿先生而谓诗必有序以见作者之意爰
属之余余闻宣圣论寿必归诸仁易赞家庆必本于积
善盖不易之理也汪先生始以医起家寿其亲及其身
推之以活其乡党宗族甚众其仁之施善之积不已厚
乎而又两子竞爽为国家司民命于大郡名邑之间仁
声淑闻足以最考功之书膺宣室之召语善与仁益又
大焉则宜其寿开于先者将底于期颐几于人瑞而迓
续敬承其后者殆不可量也哉先生诞辰在岁之九月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1252-0424c.png
二十有二日张筵于庭长幼咸集称庆之际命童子歌
诸公之诗以侑觞吾知先生心益休体益康禄养恩封
与寿俱进乡之人顾瞻咨嗟又必以为仁人长者其所
获如是有景仰企慕之心则此诗于尚齿好德之劝不
既多乎余尝过绩溪访登源拜越公之庙而裴徊于丘
垄亭榭之隅崇山复岭秀拔环峙大溪水经其前盘回
百折而后出窃以为地灵所钟必有异人况盛德之后
实家于此庶几见之以为快乎盖今得汪氏而后知人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1252-0424d.png
境之足以相当也是为序
   户部郎中官君挽诗序
平度官君汝清与余同治尚书就天顺壬午之试君魁
山东余亦缪魁畿北盖相闻而未相识也既举进士成
化初先妇翁太师李文达公卒君以工部主事受命往
治葬于南阳始识君而未悉其人也戊戌岁大侵君以
户部主事奉玺书赈河间余亦得请省觐还新安乘传
而南适与之遇见君规画举措不遗馀力所活数万人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1252-0425a.png
心窃异之既又访余公馆听君言弭灾六事凿凿可行
其一论水患尤切云河间界滹沱中堡二水地最下有
九河故道疏其委以入于卫河河道久而淤为腴田则
民据之或举而归之贵近勋戚之家知利而不知害也
由是水无所泄加以霖潦则四溃浸淫以坏民田岁以
为常诚使水有所归则岁入当倍且疏浚视赈贷其费
不啻什一而议者或病于难集盖世之乐因循而惮兴
作者常多也余家中世自新安寓河间尝考图籍询故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1252-0425b.png
老按形势得其说而莫可语者闻君言为之惊喜曰吾
人自是其有瘳乎君亟草奏言于朝而议者果以为难
事竟沮然畿北人感君纾国之心裕民之策口之不置
而有遗憾焉余既遭先少保襄毅公之丧与君契阔甚
久癸卯夏始上京师道诹君出处则已进郎中再奉玺
书督储于蓟其所建白益多声望益振余方觊其再见
相与倾倒而君不幸已矣呜呼悲夫世固未始乏才而
求夫好古之学经世之务可以备将来大用之选若君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1252-0425c.png
者盖屈指可数奈何其年之弗永才之弗究而余亦安
能不为世道之惜也哉君捐馆时年四十有一有弟曰
贤亦学于乡长子曰熙载方为儒学生能收君之遗文
状君之遗行又告哀于所还往得挽诗若干章奉以视
余余既悼君之早世又幸君有佳子弟足以引其有馀
不尽之泽而益长也序而归之俯仰今昔有不胜其泫
然者矣
   赠叶君茂卿通判广平府序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1252-0425d.png
成化甲辰冬十月叶君茂卿得入吏部铨廷授通判广
平府事凡同出新安而寓京师者相与荣之又从而饯
之俾余有言以重君余于君交久势不可以无说乃谂
于众曰世率以地南北异宜人驯悍异性治之所施者
宽猛异法若君之行何如哉君生江南𦕈然一儒者筮
仕而佐大郡于北方将孰不以为难乎余则曰否夫难
者势也而有不难者存理也学足以明理则举措之间
无施不可其何有胶于一偏而不相能者哉广平古晋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1252-0426a.png
赵之境号漳河间一都会风气刚劲士多义侠若程杵
之忠廉蔺之烈望诸君之风槩清河崔氏之孝友遗风
习俗千载犹新而例以北方为难驯欲一切以猛从事
亦乌可哉君学道三礼于王制之详民志之辨皆已素
定又数屈于礼部齿益健学益邃人情世态阅历之益
多兹之往也将大展其所蕴佐其长率其属绥迪其士
人地之北犹南也民之悍可驯也宽猛相济而政无不
成也矧君以歙人莅广平皆帝都辅郡何南北之不相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1252-0426b.png
通被仁义礼乐之泽最先何驯悍之不相化政令之颁
建白之上朝发夕至何宽猛之不相为用而私忧豫计
之哉窃有所告于君者比岁以来暵荒民饥江以北为
甚广平其一焉虽圣天子忧勤屡有明诏问民所疾苦
而有司奉行力不力恒均也若是者将谁之责欤夫建
官以为民也民不被其泽而安居以享禄食循资以待
迁擢儒者之耻也君学术老成宦途云始举而措之将
必有出乎常情者哉愿与乡人共拭目焉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1252-0426c.png
   赠平江伯陈公还镇诗序
平江伯合肥陈公志坚将漕运兵十馀岁矣岁一朝京
师以为常乃成化甲辰冬上书乞解印就第优诏不许
于是节钺还镇有期凡搢绅内交于公者咸赋诗赠之
推余为序惟我朝文庙徙都北京国计悉仰于东南特
遣文武重臣建牙淮水之阳以经制之而公之曾大父
恭襄公首膺是任论者以为中兴计臣第一人其大功
盟于册府其遗爱存乎庙食者不替益隆也公以元勋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1252-0426d.png
世胄起而继之兵强食足为诸镇之冠而又识达政体
每有建白利病之策昌言于朝以是主上嘉其忠勤慰
谕勉留而搢绅怀忧国爱士之心不能已于言者如此
余窃观召虎征淮南之夷而周人有江汉之思李愬平
淮右之贼而唐人有方城之雅传之后世以为美谈今
国家承平两淮晏然非叔季可比虽连丁岁侵得公坐
镇其地拯之辑之不遗馀力休兵恤士以收足国裕民
之功视虎与愬殆无愧焉矧江汉之诗必举公奭方城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1252-0427a.png
之雅亦颂西平视公之于恭襄又将以济美并称于百
代之上盛矣哉世臣之足为国重有如是者然则诸搢
绅之作虽比之江汉之诗方城之雅亦何让哉公少承
其父庄敏公之训喜问学隆师亲友迨今不衰每士夫
道淮必礼接之或就而问政有古儒将之风故人乐与
之言而余交公尤稔辄为道所以作者之意虽然出入
均劳盛世所以优大臣也公之劳于外也久矣上下之
属望于公者厚矣不日召还留卫天子建封侯之业以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1252-0427b.png
增辉于家乘史册之间诸搢绅嘉予之者又将不止乎
此协声律被管弦以鸣国家之盛岂特公一身之荣而

   怡云钱翁六十寿序
先民之寿大率以百二十岁为期六十则寿之始也出
而仕于朝五十服官政六十则指使处而饮于学五十
者立六十者坐示将以渐而致其隆焉盖先王所以优
六十之人如此而况子之于亲乎当喜惧之交而致夫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1252-0427c.png
耄耋期颐之祝固情之不能已邪无锡有怡云钱翁者
本吴越武肃王之裔自其祖父伯叔以来世以尚义闻
至翁益笃于孝友尽父之丧隆母之养推让田宅以与
两弟而又屡矜其不立三抚其遗孤虽已产藉是以日
朘而不恤也方且延师以诲子捐粟以济饥辑其先世
遗文为袭庆编以传世而翁亦年六十矣于是翁三子
因余所善户部赵梦麟主事以请曰愿有言焉以为翁
寿余不及识翁而得观其所谓袭庆编者又及识翁之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1252-0427d.png
从子所谓鸿胪君楷者知翁上显其宗祊而下成其子
姓不遗馀力盖孝友人也语不云乎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仁则寿矣翁虽不仕而以尚义恩授承事郎又
以德善重其乡乡之为介为宾且自兹始迹是观之其
心休其体豫由六十而底于上寿不庶几乎虽然蘧伯
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进德之功不以老而倦也岂惟
六十哉莱子年七十而孺慕申公伏生皆年八九十而
传经张苍年百馀为汉计臣多著述古之人年弥高德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1252-0428a.png
弥劭者如此翁思古之人益策其所未至而不强其所
不能使年与德俱进祝以渐而致隆将有不一之书余
言则其兆也翁名会字孟津别号怡云始生在嗣岁之
元旦后八日其配长洲徐氏少翁十岁贤而偕老三子
曰本相干皆孝谨克世其家云
   吕母太夫人寿序
走少以童子执洒扫之役于嘉禾吕文懿公先生之门
先生以清德正学辅英宗退而执经以授今天子盖蚤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1252-0428b.png
莫汲汲毕力于公而弗顾其私凡区画家政一出于太
夫人徐氏太夫人淑慎之姿贞静之德贤明之行可方
古人盖一时卿大夫家率自以为弗如也走获与及门
之士从公子今主客郎中秉之以岁时升堂拜舞为寿
太夫人推爱子之心以及诸生由是诸生自幸为得所
依庇率事先生如父事太夫人如母迨今几三十年而
先生不可作久矣太夫人居嘉禾故第无恙在堂而春
秋亦六十馀矣及门之士或显或隐多以星散而走于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1252-0428c.png
秉之得侍同朝笃世讲焉虽无复向时展敬修谒之勤
而此心盖未始一日忘慈煦之泽也成化己亥春走自
新安省亲还朝过浙始获拜太夫人于堂癸卯夏复自
新安起复而来又获拜焉凡再见而太夫人体益彊德
益劭内政益修而明僮仆益恪而严盖不以老而怠其
家者如此然独念秉之不置曰庶几王事有间乎其遂
迎我我将从之抚诸孙以为乐乎人以是知太夫人之
慈走之至三月秉之果以太夫人故力请檄而南将便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1252-0428d.png
道奉板舆北上遂天伦之私而不废乃公人以是又知
秉之之孝夫慈与孝皆出于天而性于人顺之则为福
斁之则为盭若太夫人之慈歆其子之孝而有不获福
焉者寡矣吾知其心之廓如身之胖如将寿之隆如不
可以言赞也走之先尚书襄毅公于先生为同年母夫
人于太夫人有娣姒之义方迎养于京闻秉之之行喜
不可遏知二母之相见有日而获伸其私也辄先序其
事以贻之请为归寿之献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1252-0429a.png
   骢马行春诗序
成化乙巳春监察御史姑苏奚公克新奉命出按于南
畿搢绅大夫作骢马行春图赋诗赠之而以序属余余
窃观国朝著令每岁必遣宪臣分行天下以饬吏事恤
民隐其责最重而在南北两畿者为尤甚盖畿内郡县
地逼而事殷地逼则毁誉易达事殷则举措不遑诚非
一藩省远外之地可比奚公少以明经领天顺已卯乡
书久之举成化壬辰进士有起家之学筮仕知青州乐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1252-0429b.png
安县凡三年有及民之政受荐而入为御史尝奉敕理
盐法于河东又奉敕综边务于居庸诸路有奏最之绩
兹之往也固将有所罢行而适于缓急之宜有所纠荐
而明于贤不肖之察使七郡之吏民畏而怀之非议不
兴而废政毕举如是则亦何责任之重之足虑哉昔
为御史时人有行行止避之谣盖予之也鲍宣为司
𨽻时人有三入再入之歌盖期之也今送公之诗多出
名卿才士之口予之深期之远亦皆本于善善之公可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1252-0429c.png
以附古风人之义而传者行台净深职事有暇时取而
讽之固将惕然思有以副之而莫能已乎不日还朝风
裁益增而名益振天子益宠嘉之将有进擢之命以比
迹于桓鲍且有徵于是诗俾一时号良宪臣者曰有奚
公焉岂不韪哉
   赠守禦沧州正千户赵良玉诗序
沧州为河间支郡古燕齐孔道而其境东极于海擅鱼
盐之利盗出不时盖尝宿重兵委将吏号横海军节度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1252-0429d.png
使国朝既一海内于沧州罢兵置牧专莅其民民相安
而莫相恃者馀百年矣成化乙未朝廷始用议者言徙
河间卫一军于沧州号守禦千户所以渐复前代之旧
有牧以养有兵以卫民有所恃以无恐而益安盖修废
之良策经始之远图也维时武进赵君恂以正千户将
其兵以行至则画疆界立营垒开屯田而建牙于州中
不遗馀力以成伟观庶几一时良武弁乎而间以劳役
得未疾久之弗瘳乃遣其子瑛请代于朝许之瑛字良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1252-0430a.png
玉余季父之婿也其为人通颖而识事谨愿而好文余
尝器之而爱莫助之也青宫直讲之暇为请于同官得
诗十章以华其行且序而告之曰守禦之官诚美矣顾
知夫朝廷所以不惮徵调之烦规措之费者何哉凡以
为民耳夫兵民一体势若辅车政捍则上之毁生情否
则下之怨兴而亦何有于守禦之设哉如使莅民者曰
兵所以卫民也吾民不可以不劳典兵者曰民所以养
兵也吾兵不可以不戢如此则情相孚政相济而为沧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1252-0430b.png
人之庆也大矣良玉自曾大父以来预有开国靖难之
功载于册书而其父又以老成膺选择首事于沧州者
也良玉继之而年甚壮志甚勇他日不有以迈前烈拓
后效以答世将之宠而无忘于搢绅大夫与进之盛心
是岂所望于馆甥者哉然则良玉亦安肯取足于是而
不加勉与
   张氏世美集序
涪人有云庵张先生者以易名家尝魁正统辛酉乡荐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1252-0430c.png
有捷高科取显仕之地而先生念失其父也早独赖母
守节训之成欣然就乙榜以去又援就禄之令而得蜀
之广安学正自署其堂曰荣养齑盐之乐不必钟鼎也
既而亲终改陜西华州九年升山东济南教授凡三主
师席门生多列官中外而先生亦年才五十一耳毅然
引疾西归或署其堂曰恬退盖先生之出也可以励禄
养之子其去也可以励患失之臣岂非一时忠孝人哉
今兵科都给事中本谦其长子也本谦世其经举成化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1252-0430d.png
丙戌进士官琐闼久之受貤封之宠且得请归觐于涪
维时张氏子弟以输粟赈饥而为义官者三人以执经
入学而为儒生者四五人或署其堂曰恩荣而先生未
尝以喜本谦奉玺书覈边廪于湖广贵州两藩袪宿弊
杜私谒竟为哗者所诬讼谪判陜西耀州将署其堂曰
遂休而先生未尝以戚盖先生饬其躬以淑诸人而施
诸其家有如此者本谦惧弗克承之将取四堂所得名
公记序诗歌类为巨编刻梓以传或者为题曰张氏世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1252-0431a.png
美集间以序属余久无以应也会本谦上疏伸雪荷特
恩进今官而母讣又适至则是编之托余岂可以无说
哉惟古人号世济其美者盖有之矣而美之小者不足
言若忠孝则美之大者然亦必不以外至者为戚欣而
后能之若云庵先生殆有见于斯乎先生通经学古且
闻道于至人往往有脱屣世尘之意宜其芥视轩冕进
退从容而先立乎其大者如此勖哉本谦尚以平日所
闻于家庭者充大而光扬之使功名焯焯于盛时上报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1252-0431b.png
天子知遇而下昭先生之德于无穷他日所以世其美
者将比迹古人而无愧当世名流所以嘉予之者亦宁
止乎是哉先生名玄字成功封兵科给事中云庵其别
号本谦名善吉余同榜进士云
   赠知婺源县事董君序
知婺源县事董君惟和既受命将之官而婺源之仕者
大理评事汪君守贞合一郡之人在京师者往饯之而
以赠言托余余亦素相还往其何言之赠而为有益于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1252-0431c.png
董君哉虽然则尝闻之矣为政者必悉其土地人物而
后可与言治不悉其土地人物而惟吾意之所如其治
之有成者鲜矣徽之为郡也领县六而婺源独于前代
尝为州五岭奠之其峻极天水之东出者为浙源西出
者入鄱湖山川相带风气孔完其土地沃矣忠贤之臣
史不绝书节孝之坊门巷相望而子朱子之阙里岿然
中处道德之泽万世一时其人物伟矣夫惟其土地之
沃则有所资给而民易足其人物之伟则有所渐被而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1252-0431d.png
民易化使为县者知其然易足者安之而弗朘易化者
导之而弗尼如是而吾治之弗成者亦鲜矣董之先盖
浙之鄞人永乐初方占籍北京鄞山水之胜甲东南计
与婺等而君又喜问学负才力从礼部尚书箐斋周公
游周公器之中成化辛卯乡举举进士凡五不偶年益
壮学益成阅历益多且熟筮仕而得婺源其治之有馀
地也可必矣董君行哉履其山川而考其题名前代之
为县有去思与人所弗录者为谁奠于先正之堂而服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1252-0432a.png
其遗书求夫为令者之所当勉与所当惩者何在切问
近思而无待于外求则其举错之宜好恶之审事上抚
下之节必有可观以无愧于为士其较夫走阡陌翻案
牍而役精神于仆仆之间者相去远矣窃诵所闻以答
诸搢绅致之董君以为少益而终听之则庶几婺人之
庆也哉
   赠麻城县丞张君序
故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南阳李文达公中子锦衣户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1252-0432b.png
侯士敬尝求塾师而未得以语国宾易水王公司言王
公怃然曰吾友太学生成都张君孟诚其人也哉士敬
即日礼于其庐而致诸赐第之塾中以教其二子镛铨
焉张君学颛而行驯二子者受教惟谨士敬之兄曰尚
宝公士钦每语而器之曰此殆蜀才之遗者乎久之当
上吏部遂以成化乙巳春廷选为湖广麻城县丞士敬
过余曰子独可无一言以惠张君之行哉惟不佞执经
文达公之门且托有姻好凡所以爱厚君者盖与士敬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1252-0432c.png
同顾夫平日饮燕过从之间有会必俱服官行已之方
亦略倾倒矣又何俟乎离觞缱绻之际而后有所譊譊
哉虽然士敬之请坚矣则亦无已而为之说曰子之欲
得良师与民之欲得良吏一也是故师不良而子无所
成者一家之忧也吏不良而民无所仰者一邑之仇也
出处仕学之道乌有二乎哉夫丞佐令者也过则有犯
分之嫌不及则有旷官之议而麻城又故楚之剧县境
多秀民尤长于春秋非其人政之公行之廉求有能足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1252-0432d.png
乎一县之望者鲜哉张君之大父子英以布衣被徵为
蜀府宝贤堂训读父宗器以乡进士历官同知河东转
运司然则君得诸家庭深且久矣处为良师出为良吏
以弗坠其先烈有馀地矣余言不足以辅君君行哉不
自足而益求尽夫在我者固君子之志也欤
   赠监察御史汪府君孺人江氏挽诗序
新安诸汪共祖唐越国公其居婺源浯村者在国初有
春坊司直蓉峰先生号最盛诸汪皆莫之及江氏祖梁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1252-0433a.png
宗室云梁亡避地更姓今不能复而独署其族曰萧江
以自别于土著所居曰江湾皆硕宗也汪府君宗煴出
浯村六岁丧母十岁丧父能自立以不坠其先而振其
后配江氏出江湾又能佐其夫拓其田宅而训成其家
人贤翁姥也府君卒年七十有二江氏卒年六十有七
当升平之世而偕老获全归之乐其生也府君赠文林
郎监察御史江氏赠孺人受天子之宠命于身后足以
发潜德昭令名其终也长子奎举进士职风宪出按于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1252-0433b.png
两淮七闽皆有声尝抗疏论天下事不以利害动闻者
壮之馀三子坦圻坤亦相与承其父兄之志力善而无
弗肖者长妇为太师徽国文公世孙诸妇亦皆出良家
其后也府君夫妇之丧告哀于远迩远迩之人无不䀌
伤有奠有挽联编累帙上足以劝人之亲下足以励人
之子其德之徵也夫其生于硕宗动有师法而无过举
故其累行之贤由一身以及一家名一乡至于如此而
人言之可徵者固不可无述也不佞获与今御史君同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1252-0433c.png
年进士有交承之谊盖尝过江湾入浯村望其山水之
胜而敬吊府君夫妇之贤读其哀诗窃有感焉故因其
请而不辞有说以告来者尚德之义也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1252-0433d.png
 
 
 
 
 
 
 
 篁墩文集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