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252-03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篁墩文集卷十八     明 程敏政 撰
  记
   徽州府婺源县重建庙学记
徽之婺源儒学重建庙学成学之师生相与走不佞请
记以诏来者谢不敢当请益坚则敛衽复曰自虞周建
学逮今馀三千年矣学记一篇尚见戴氏后世之纪学事
者孰加此哉徒见赘尔自尧舜以至孔颜又至周程而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252-0309b.png
文公朱子生婺源道化所渐比于邹鲁后世之课学本
者孰加此哉徒取僣尔虽然生朱子之乡而复其遗规
亦不敢不竭所闻为吾人诵之夫上之育才与士群居
而受之师者何学哉程子有言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
便以圣为志今之人有志于学圣者孰不谓之妄乎然
亦弗思尔士之希圣犹射之向的其中否存乎人恶有
舍的而从事于射者哉太极肇而两仪分五气布人眇
然得之以生者而圣人者独可参天地何也尽其性也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252-0310a.png
人失其性而后视所谓圣者不啻天渊然则上之育才
与士所以自养者舍性何以哉夫性之德具于心心之
为物也易放而其要括之一言曰学学之为术也易舛
而其要括之一言曰敬心非若异端之扫幻即空者也
必具乎寂感学非若俗儒之洽物守陋者也必兼乎博
约敬非若异端之一于摄念俗儒之工于稽狚者也必
贯乎动静凡此皆以复吾之性而敬也者圣学始终之枢纽
乎推而极之积而不已则其体天德其用王道用有小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252-0310b.png
大而吾之所养者殆无施不可也自尧舜以至孔颜又
至于周子其所谓学者盖如此乃吾穷圣性之原究心
学之妙而归宿于一敬则程子发之朱子阐焉实有功
于圣门而有大惠于来学者也生朱子之乡而为师者
以教为弟子者以学其志之所存亦将有出于斯焉否
乎执所业以应上之求者无阂也反躬践实加之意而
得失利害不挠焉庶乎此道之不孤而学校之兴为有
益哉避赘之嫌而不告人以老生之常谈惧僣之罪而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252-0310c.png
不勉人以希圣之大志自暴自弃者也儒宫鼎新共学
伊始窃愿与吾党之士乐成而究心焉若其学之兴仆
自宋以逮皇明具有记其仆则多以回禄之变莫甚今
兹今兹所建者大成殿十二楹戟门二十八楹两庑五
十楹神厨宰牲房二十四楹在西明伦堂十二楹门屋
二十八楹两斋四十楹在东三贤堂会馔堂藏书阁射
圃亭师生廨舍及诸庖廪祭器次第就绪缭以高墉悉
用砖石以备不虞肇工于弘治辛亥某月某日讫工于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252-0310d.png
是岁某月某日主兹役者提调学政监察御史王公鉴之
知府李公延寿承委者同知甘公昭而通判王公惟哲
推官李公珍皆协力焉府检校杨君忠绩溪知县高君
梁继署婺源咸与有劳今知县事常君济亦作兴是念
而前丞李君应钟今丞石君俊主簿曹君亮则受分委
者也奖助相成者清理戎务监察御史吕公某县人按
察司副使汪公进知府汪公奎通判孙公冠暨义民陈
原方等五人而乡贡进士汪嵩王寿暨耆民汪思立等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252-0311a.png
七人典其出纳尤谨用底于成请记者教谕姚君志仁
训导潘君绍朱君贞贞盖文公十世孙以特奏来职教
事兼奉祠云
   竹南书舍记
流塘去予南山不一二里而近予每行溪上见西南山
蔚然深秀有竹林高出若一岛然人辄相指曰此詹氏
世居也恒欲一径造看竹不果已而识其彦曰贵存中存
中喜问学尤善为古近体诗因相还往佳时良日命车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252-0311b.png
出游若断石村古城岩诸胜处率在流塘上下必存中
与俱倦则必望流塘抵宿酒酣论诗意甚乐也一日存
中指其屋后山上竹曰此植尝燬而益茂仆于众卉中
独爱之近为屋数椽山麓谓其在竹之南也以竹南书
舍名之仆乐游建阳每瞻礼考亭遗址窅然有高山景
行之思而建阳书产也益购古今图籍以归置斯舍中
展卷而长吟则此君之声戛然不已者若我和焉掩卷
而况思则此君之心洞然中虚者若我契焉盖仆之有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252-0311c.png
得于竹者如此幸夫子记之一言予曰不能也惟我先
世发迹篁墩而南山竹院子熟憩者近复得北山别墅
竹益蕃而吾曾不能吐一词以重此君乃欲为子记竹
南之居乎存中曰是有说焉盖闻之人情多不暇于故
常而有得于新见夫子无靳也则告之曰古之人有取
于物者岂徒充玩而已哉将藉以为辅尔夫竹节劲直
而不屈色青而不艳故比德于君子若其用之可贵则
小足以备器物大足以供简书调律吕非他草木可比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252-0311d.png
子之隐于此也读书求志而不思其用之在将来者当
何如是未为有得于竹者存中曰不然人之所为有立
于世者亦各循其分而已仆生于斯长于斯其见诸用
者孝弟之外何所事其行耕渔之外何所事其业哉若
吾竹之不生于市朝而生于山林与山林士结岁寒之
好而不渝者其迹一也夫子谓之何哉予不觉抚掌曰
姑试子尔虽然子喜为诗者也他日当结诗垒于竹南
刳新箨之粉临风击节与诸君子为存中赋之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252-0312a.png
   耕读记
宋硕儒竹洲先生吴文肃公家休宁商山其子孙率能
守故业而藏其遗编至于今弗坠若雷亨君则亦一人
焉君间以耕读自名其婿曰荪田程陆来请一言记其
事予谢再三曰耕读之说古矣乡先达若秋崖师山二
公所以为吾人发其义者尽矣余复何言哉陆请之不
置则告之曰夫凡世之以耕而读者为士之常乎则因
有偃然以孰为夫子讥之者矣有毅然以不如老农拒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252-0312b.png
之者矣夫若是则将恶乎从而后为得哉是或一道也
荷蓧丈人有激之词而夫子所以荅樊迟者陋其志也
岂谓稼之真不可学哉岂谓后稷阿衡之不足法哉所
处之地其所值之时有宜不宜尔君以诗礼之胄而生
治世获与击壤载芟之人诵先王之诗书礼乐有生于
畎亩以耕读自名宜哉陆又进曰君少涉江湖今老矣
伉俪无恙子孙有成且年皆六十矣仆将以是寿之何
如曰可也耕读之乐又何间乎若郤缺之相敬庞公之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252-0312c.png
遗安率见录于古之人为美谈则吴君夫妇联德偕老
而以是寿之不亦善乎或以为郤与庞公皆贫而耕读
者君富人也不得拟之然予闻君虽富而尚义秉礼思
自好以副文献之后君子人也夫若是安知其追而与
之同耶然则君之寘意于耕读者固将兢兢然杜其侈
靡之习警其非僻之念不特勤其身又将以示法子孙
尔岂必服袯襫如东皋之农而后谓之耕乎事铅椠如
兔园之士而后谓之读哉陆起拜曰是诚得吴君之所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252-0312d.png
以自名者且如先达之说未始不有发也请识于堂使
后来者有考焉
   李源书院记
李源书院在祁门邑东五十里今徽郡儒学生李汛彦
夫之所创置也李氏世居李源因姓其地源之人多业
儒至彦夫尤力学有声场屋其志盖不止此也乃于所
居之西百举步辟地为楼十二楹购古今图籍其上东
西两庑各八楹厅事十二楹花卉之属咸以位置前凿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252-0313a.png
小渠引活水其间种竹数百竿又前为碧照亭亭下随
地凿两半月池蒲柳交翠墙外引水环之为桥以通往来
者涧上曰镜山万木森然下照水中蔚有殊意亭因
以名亭右有圃圃中为莲池结草亭以供吟眺此书院
之大凡也彦夫以其父景瞻君尝给田二十亩资其学
不敢私作仓二储粟以膳其族子弟之可教者同志往
还亦取给焉彦夫以尝学于予也来请记其事予观天
地间无适非道亦无适非学学者徒溺于常骇于所不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252-0313b.png
可及其去道远矣水哉之叹鸢鱼之察庭草川花之乐
夫岂远于事而有所谓道哉诵说之与弦歌藏修之与
游息一也动静交养显微不二知道体之流行者无一
不备于已而大伦大法初不外是岂非善学者哉事佔
毕假聃竺而曰我学在是斯胡子之所谓非杂即陋者
也或曰无适非学固也然必有所从入敬者入道之枢
也今骤语夫道之大者而遗敬岂初学事耶此大不然
敬者主一之谓非终日危坐之恭而力不得自安者也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252-0313c.png
当弦歌而弦歌当息游而息游取足以制吾情养吾气
缜密而不拘优柔而不疏夫然后见诸诵说藏修者可
以精义焉可以育德焉积之恒而居之深理既穷而词
亦达其于道也几矣此善于持敬者也彼以冥晦入息
为非敬者非也敬何适而可离哉彦夫之书院美矣所
以广其考君尚学之心而为其族人子弟计远矣予恐
来者疑其多临观之乐而歉于专心壹志之功故语之
以此他日以所学起而取大科跻显仕未足侈也知道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252-0313d.png
在天地间无一不切已而不敢溺于常骇于所不可及
俾其学足以淑身而用世使人称曰是真紫阳夫子之
乡人其始无负于斯院也夫其亦无忘于斯言也夫
   重修仁王院记
我高庙混一初尝命官考正祀典而释老二氏之宫获
存者视前代不啻十之一二若徽之休宁计其额几以
百数而获存者四焉其严如此然又私以谓当时亦姑
欲损之云尔废者何咎存者何功比勘休宁故志而后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252-0314a.png
知令甲之非出于适然者也休宁所存者四焉其一为
仁王院在县北二十五里其乡安乐其山万松盖自唐
咸通六年释惟谅者始乾符中释道渊号正觉子悟国
师始请于朝得赐额曰护国仁王之院宋宝祐三年释
绍坚撤其弊而新之胜国元统中释静惠上智广铣者
以抚衢及徽郡僧官前后住兹山值岁旱祷而雨至正
中连旱邑人汪教谕一麟两奉檄祷立雨迹此观之则
当时所以存而不废者庸非出于斯乎自洪武以来院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252-0314b.png
日就圯天顺中释德善再起新之屋宇增崇像设又严
亦多出于乡人好善乐施者之助然未有纪之者今嗣
释明道恐久而迹湮乃诣南山勾予记夫佛学之得失
与祀法之应否在先正已详不必论予独见天下释子
之宫多据名山故佛乘其灵多显迹为其徒而食其所
出者多材士否则亦苟然而已盖山灵有等差而佛与
其徒随之为高下殆亦出于理之所有者非欤若仁王
之佛恒主兹山出云雨以泽吾民于艰食之秋功载郡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252-0314c.png
乘其存而不废固宜若惟谅绍坚与德善者居其地食
其所出其材率皆足以有为吾人或难之者其仆而屡
兴也亦宜或者闻予言以为佛一也而丝棼之山川著
于祀法而参之以佛无乃舛于礼乎是殆不然佛犹龙
焉龙固有能变化兴雷雨以泽物者亦有豢于人而为
其所醢者仁王之佛殆所谓龙之泽物者欤佛犹尸焉
古者夏郊以董伯为尸周公祀岱岳以召公为尸尸固
无常也仁王之佛殆可以为山之尸者欤或者以予言为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252-0314d.png
然曰子之说不独可以幸一邑之为佛者因书以畀明
道俾刻之庶后来之人嗣其业享其成知兹院出于高
庙所不废而著之令甲者其意主于济岁拯民而已凡
乡人预有劳费于兹役者悉附名石阴
   静轩记
婺源汪君坤字文厚以静名其藏修之轩盖顾名思义
而求副其父师之教也不鄙予授简俾发其意将揭之
以自警焉予闻圣人于易之乾明圣人之学于坤示贤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252-0315a.png
人之学其义广且大矣然坤之道可一言而尽曰静焉
尔履霜而不忽含章而不露括囊而不言内直而外自
方美中而文自见戒其亢争而利在永贞大抵多静之
义宜文厚之有取乎此而奉以周旋也欤虽然坤至柔
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疑静不足以尽坤之义而学之
偏胜也奈何是大不然动静不可相无而静者动之基
也静有所养而不昧然后见于动也有所恃而不舛乌
有置其心于纠纷胶轕之中而可以酬酢事变者哉故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252-0315b.png
周子曰主静程子以性静为善学学者乌可不首事于
静耶静之何如必从事于中庸之戒谨恐惧大学之诚
意慎独体之以柔而济之以刚方至于德成而业修则
所谓贤人之学而其积之也厚矣由是其行可以不疑
其出可以有终其处可以无咎其含弘可以成物其馀
庆可以裕其后之人谓其非静乎得之而克有是哉文
厚勉之汪世居婺源浯溪本越公之后至文厚之高大
父春坊司直贞一先生为国初名臣盖有志于圣贤之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252-0315c.png
学者文厚之父赠监察御史宗煴府君生四子其长子成
都太守文灿公复以忠言直道有声于时盖文厚于父
兄间得相师友靖重简默思淑其身以世其家如此予
子埙实太守之倩故于文厚亲且稔而记不以辞
   休宁县荪溪程氏忠壮会记
我先世祖陈将军忠壮公以禦菑捍难保境全民之功
在令甲则有祠在子孙则有会会之在休宁若荪溪程
氏其一焉会之约岁轮一人为之首以孟春望前二日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252-0315d.png
忠壮始生之辰合族人为位于家行奠献礼礼毕序长
幼饮福而散盖自其族之讳浩远者始浩远之子参亨
又将申定规立常贮为远图而具其事以记请夫祀之
有会莫知其所从起然易萃之象曰王假有庙用大牲
吉彖曰萃聚也会因放于萃之义而为之者欤礼立春
祭先祖儒先曰立春之祭以祫祫合也会固有近于礼
之所谓祫者欤祫之名通于诸侯及大夫而先祖之祭又伊
川夫子以义起则忠壮之会行于孟春固起于义而非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252-0316a.png
所谓僣者欤然则聚一族之精神以假祖考摄众志岂
徒豆笾之洁丰饮食之充溢而已哉是必有大焉者矣
睹先祏之巍巍后胤之蛰蛰与其勋猷德业文章节义
之表表见于谱而有光于忠壮者何如哉诵其言踵其
迹俾出者为闻人处者为良士与诸族相高庶斯会之
无忝也不然会之名虽佳而其实则藐焉未之有闻亦
何取乎会哉谱忠壮十四世孙沄唐御史中丞歙州都
知兵马使中丞三世孙迪宋休宁簿云二子长大公讳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252-0316b.png
硕次察公讳照同居邑之山斗硕生行仁行仁生诸四
再居荪溪而浩远去诸四则十六世矣成化中予作统
宗谱会者四十四房山斗子孙自祖其所自出而荪溪
以事不克会故泰亨奉其所藏至正谱请订于予予订
之良是因续其𣲖以合于山斗畀谱一编而又记其忠
壮之会如此呜呼世之人方宝田籍重逋劵或致礼于
非族之祀徼福于老子释氏之宫醵金鸠廪日遑遑而
不为怪也其有能究心力于世谱先祀若荪溪程氏者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252-0316c.png
亦何可多得哉因并书之以告后来者其受谱之详别
见予所识云
   筠谷幽居记
朱君彦荣所居休宁城北松萝门下折南以西草径盘
回树林阴翳而竹尤盛盖虽迩阛阓而不闻喧当蕴隆
而不知暑因题其屋之楣曰筠谷幽居予时访君辄坐
语终日曰此非逸人隐士之所乐以终老者耶君一日
过山中请记予谢不能不可曰予之先世曰篁墩子之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252-0316d.png
所常居曰南山竹院又近得竹林清溪上善居竹者宜
莫如子矣请必无辞则告之曰竹之为物所以排风云
傲雪霜比节君子为昔贤之所爱而咏叹者不容赞矣
赞之徒见其赘尔亦何足以轩轾君竹哉君之先出宋
侍郎子渊之后尝获观其所受诰牒及赐葬处规制岿
然更代犹存盖徽国文公实同所出而侍郎显高宗朝
与韦斋相后先今所居犹宋第也阀阅相承不替益隆
过之者尤相指曰此侍郎家也顾君不以此相矜诩欿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252-0317a.png
然若不及享园林之胜而名之筠处城郭之中而号之
谷生轩冕故家有轮奂之美而于所居命之幽其高情
远识萧然有逸人隐士之风而不与驰骛者竞是诚宜
记哉昔文公所居有云谷谷之中有竹坞皆杖履所经
为藏修息游之地其见于记于诗者可徵也然则所谓
谷与筠者君家固有之有之而不副其实焉可乎视筠
之节以励已视谷之虚以受人视居之幽以习静而远
俗若是者以勖君何如君起谢曰可矣予从子垲委禽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252-0317b.png
朱氏故予得与君游嘉其志而记之又从而歌之歌曰
有绿者筠荫斯谷兮彼居之人媚幽独兮又歌曰有深
者谷蔽之筠兮孰与之居彼幽人兮君闻之喜而击节
和之三终遂命侍史书寘之壁
   壶天秋月记
叶君孟奇所居在休宁城北朱紫巷华搆新启甲于一
隅又取其直前隙地一方数亩周以垩垣中为一轩凿
池其下环之石阑因以壶天秋月名之祁门李生彦夫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252-0317c.png
雅善君为请一言记之予于孟奇亦善亦每过其轩盖
尝有诘君者曰壶天秋月之名美矣然不以日而独有
取于夜不以他时而独有取于秋无乃不广乎予曰不
然君子之所得不于其恒于其暂恒者其常暂者其变
也春草之梦夜雨之诗因一时之感而千古以为美谈
何哉善取其变而安常处故者不足以知之也君之与
客觞此轩也偶值夫凉秋永夕水空月明之时抚纤尘
之不惊奉一杯以相属金风徐来沆瀣交下天景划出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252-0317d.png
妙与心期有不知轩之为蓬壶方洲而遗世独立者矣
此其所以名轩而善取其变者欤或曰孟奇家号饶裕
又尝旅于四方盖日不暇给而又以专壶天秋月之名
为已有可乎予又曰不然君之所得不以其境以其人
不以其名以其实若孟奇者孝友之行孚于乡且倡其
族为敬宗修睦之举而周穷赈乏捐廪弗计也好客而
慎交遇贤人君子必延致请益不倦虽不有壶天秋月
之境而其人可书也虽不署壶天秋月之名而其实可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252-0318a.png
与也况兼其境与名而有之者乎虽然人身一壶天也
人心一秋月也达人观变有得于言表则所谓境与名
者固无待于外求亦何必取足于一轩而后为得哉或
者怃然曰夫子之言进于道矣请书之轩以寿孟奇俾
得览观焉
   梅竹轩记
临溪吴君尚质构新第于旧居之旁辟一轩以处轩之
前后梅竹森然君玩而乐之因以名之其婿程文杰者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252-0318b.png
予族子也为言君之为人尝与之赋诗矣心以为未足
请广其说予久不能为之辞盖梅与竹在江南家有之
非难致之物而其高标雅致出乎古之人爱重品题者
亦略尽矣君则何为有取乎是哉中世以来文胜俗靡
起居服食之间无不求异乎人者若轩斋堂室之扁其尤
也吴以丰硕名其乡至君益盛当华构鼎新之日宜有
佳称以自标榜而独于梅竹乎取之亦惟从其实焉尔
迹是观之则君之行已处家接人应事之际务实而不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252-0318c.png
求异于人岂不从可知哉虽然君之所谓务实者岂苟
焉而已实者吾所有之恒德而人之不克有者恒鲜观
于梅以自洁则有以愧夫世之污不廉者观于竹以自
植则有以愧夫世之懦不立者是虽谓之异乎人可也然
岂求异于人哉吾又见梅竹之经见者不以韵而以材
不以华而以实与后世诗人文史之论梅竹亦异盖其
大者必可以协箾招之奏供鼎铉之调而后足贵也岂
徒写烟梢雨叶之图吟水香月影之句取足以充玩适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252-0318d.png
情而已哉凡新居者必以颂古道也故窃意吴之后必
有兴者书以记之而取徵于是轩
   挹秀楼记
休宁邑南四十里曰荪溪荪溪有程氏自山斗徙而来
居三百年矣程氏之彦曰泰来氏尝建楼二十楹于居
之东虚其中以礼宾客高明爽垲雄冠一乡一日与其
友黄景初吴雷亨及其塾宾吴以杰冯虚四顾见山之
秀而蔚然以峙者如揖水之秀莹然以环者如带烟霏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252-0319a.png
出没鱼鸟泳翔林峦高下一览可以尽得之于是三君
者举酒相属曰壮哉斯楼请以挹秀名之越翼日托以
杰来请记予曰是未可记也俟好天良日驾巾车访
荪溪之上登其楼览观其胜槩而后执笔焉可也会予
有召命则语以杰曰吾不获登斯楼寻盟山水间求一
日之乐矣然记乌可已哉夫山川之以秀名者物产不
足以当则钟之人盖得其清淑之气者为才行为文学
为艺能得其长厚之气者为寿康为富硕为多胤理势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252-0319b.png
必然不可诬也休宁邑南数山水之秀者荪溪与焉而
程氏实钟之程氏居栉比鳞次于山之椒水之澨而斯
楼独擅之则斯楼之以秀名也将以昭程氏人物之盛
岂独挹之而已哉泰来之父浩远亦智士有子六人泰
来行七孝弟有闻知尚义秉礼之为贵而产益充泰来
亦有子六人率负干局分综其门务之劳而泰来丰颐
伟髯老而益健非钟其山川长厚之气久且多而克有
是哉虽然山川之所以为秀者不但此也泰来之孙曾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252-0319c.png
宜数倍于今兹则所谓清淑之气当不有钟其人而显
于世烨然为斯楼之光与山川相峙而高者乎景初家
五城雷亨家商山于泰来有姻戚之雅而荪溪之程予
同姓也故记以贻之若其山川之美厌饫之馀临风赋
之者必盛当悉置楼壁以俟予晚岁乞身南归与诸君
登而评焉
   时习斋记
国学郑君万里自以其名鹏因号二溟东人间谂于予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252-0319d.png
予曰不可是庄生之寓言尔非吾党所宜自命也君请
更为时习习者鸟数飞也其义于鹏亦近则又谂于予
予曰善哉是可居子矣君因名其斋而以记属夫鲁论
二十萹首学之一言然必继之时习者岂伸其佔毕而
已乎盖朱子之所以释此学者炳如而人莫之省也夫
学以复性性者受之天具于人之一心心苟放焉则虽
效于人而妙似之亦何益于我哉出入无时而操存舍
亡于瞬息反手间可畏如此此学所以贵时习而中庸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252-0320a.png
之戒慎孟子之收放心其说一也故善学者必首事于
言动加谨于念虑内外交养而穷理以辅之力行以终
之则天之所以相畀者向虽不能不敚于外诱一旦炯
然来复于我善益充学益熟其中心之喜何啻楚弓之
获赵璧之完而已哉朋来而乐世不我与而不愠斯为
君子人矣积而进之体备用宏而纯亦不己之妙亦可
驯致焉岂非时习之极功也哉或曰时习者穷理事也
在大学为格物致知子何得反之呜呼是心学之晦而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252-0320b.png
诵朱传之不审也古者小学之教严人生而为治性养
心之地者盖什八九矣故大学以格致为始教俾因其已
知者而益明之以求致乎其极云尔小学既废则人之
为性早已凿矣而遽先之格致是犹水之原未浚而汲
其流木之本未培而撷其实未有不涸而瘁焉者也然
则后世之学岂不勤勤于时习之训自以为劳且得哉
高者堕于训诂卑者梏于词章而古人所谓性学者微
矣老佛之说乌得不横流于世而幽闇高明者胥为之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252-0320c.png
陷溺哉郑君与予家同郡元师山先生之裔孙其学有
源负气节恒思以圣贤为师故因其请而毕其所闻愿
相与共勉焉
   古城书屋记
应氏居淳安县西半里曰古城土僻而境胜有园池之
乐无轮蹄之扰盖可居之地也应之产曰惟善君者构
屋数十楹命子顾藏修其间榜曰古城书屋当是时顾
之孟兄颢历官南京大理丞而惟善君亦受恩命封御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252-0320d.png
史矣其诸兄焕焞暨熔或长区赋或综其家之有政岿
然钜宗为邑之望顾其族日繁其旧之居日隘至不可
容而惟善君亦捐馆矣顾遂与熔议即古城书屋徙而
居焉时丙申季冬也于今十有八年矣而顾以太学生
授山东陵县司训以其昉居古城而有开业起家之责
于将来不可无纪乃以记属予观世之人凡卜居者或
喜近城市而取便于贸易或乐就林亩以求足于收穫
皆以为其子孙忧而图永利者也然商有时而斁农有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252-0321a.png
时而歉则所以为永利之图者反失其故业往往有之
若孟母之迁必近学宫书以肯堂肯构责人之子岂非
后世当法者哉今应氏之父以书屋居其子而子定居
之是固有得于孟氏之遗风而能以堂搆为志者欤吾
知应氏之居此者以经史为菑畬以道德为长府出为
才官处为良士老有养少有教无商斁农歉之足虞则
所以保此书光此屋者宁有既乎斯干之雅著于诗轮
奂之颂善于礼盖凡有所定居而落成者诚不可以无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252-0321b.png
纪也矧淳安与吾徽接壤顺流而下瞬息可至他日南
归当拿舟访古城下求其先之遗书而阅之凡应氏佳
子弟习诗礼而志堂构者必益众吾将以是卜斯居之
吉而后赋颂之是为记
   香山永安禅寺观音阁重修记
西山之刹以数百计香山号独胜层楼叠屋翚飞岌立
于林峦紫翠中若昼图然观音阁据寺东隅视诸阁尤
峻凭阑四顾令人毛发森耸如将脱尘氛而与造物者游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252-0321c.png
真天下之奇观也阁久渐圮寺主左善世定皑东白尝
语中贵诸公拟募修之计兹役之不易举也太监李公
兴陈公冕为之上闻诏赐内帑白金彩币倡之远迩闻
者咸乐为助乃以弘治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启工以明
年某月某日竣事观音之阁巍然复完财力所馀不敢
私有凡所居之狭者辟缺者葺敝者新由是香山之刹
视昔益胜东白以是役之本于上赐与众力不可泯也
具始末请记予观浮屠氏与诸公贵人生太平之世受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252-0321d.png
国异恩往往能捐重赀以举大役思以祝上釐造民福
事虽邈乎不可致诘其心则亦出于爱君之常无事乎
记独其所以奉观音大士疑久无发之者恐其徒亦未
有见解则不可无一言夫佛之为说宏肆演迤莫之可
竟也惟观音号圆通其法以为身之圆者弗通通者弗
圆独尔根圆通可以普济非若目之所极有限而不足
以尽宏慈至愿也佛之说如此然西山先生真氏则直
以为寓言作一转语以利欲炽然为火坑贪爱湛溺为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252-0322a.png
苦海一清净烈焰可以成池一警省觉舡可以抵岸灾患
缠縳随处而安无怖畏将如械自脱恶人侵凌待以横
逆无忿嫉将如兽自奔西山之言如此则后之登是阁
保是役者即寓境而思寓言所以祝上釐造民福将不
有得于堂构轮奂之外而恍然自失者乎是殆不可无
记东白常熟人宏慈禅师玉涧清公再传之弟子也季
方昙公与讲经古仪缙公皆主是寺古仪以传东白东
白以传左觉义宗銈咸以兴教赡徒为已责而东白读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252-0322b.png
儒书习词翰宪庙时尝被选入内廷率众书佛经受赉
赏独优盖一时缁流号有材局者必曰东白云
   敕赐广惠寺记
崇文关之东十里而近曰深沟实都城孔道凡中外官
僚之出入与计偕之士输贡之吏兵民之漕𨌔商旅之
走集往来之所必经顾其地也下霖暑不时则泥淖转
甚行者苦之道傍古刹曰观音庵莫知所从起天顺初
有释宗喜来葺茅居之浚井以济渴服衲茹澹节缩其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252-0322c.png
所有则具畚锸以崇其基施衣钵而易可食之田馀二
十年矣司礼太监黄公司设太监覃公尝奉诏有事于
外过焉相与健其志而悯其成之艰也乃各捐金相之
拓其地宏其规召工庀材而遣人董其役中为大雄殿
八楹后为大士殿八楹左右为伽蓝祖师之堂十有大
楹前为天王殿八楹钟鼓楼各四楹在中门之外方丈
八十楹分峙于西东巍然翚飞烂然绮错辅之长廊缭
以大墉为山门三为石梁二凡位像之设经幢之饰香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252-0322d.png
灯之供法所宜有者咸备罔缺不踰时而得伟观于荒
墟灌莽之间困者有憩渴者有饮祝圣釐而祷丰岁者
有归其缮之精成之亟视出于公者反有所弗逮盖民
之宜佛如此于是覃公具其事以闻宪宗皇帝可之赐
名广惠寺俾宗喜为住持又以释宏义为僧录司右觉
义兼住持实成化丁酉春二月八日也宗喜既即世其
徒惠清嗣之始以记请予闻佛之为教非一端其大要
则觊以普济为事盖凡可以救燔溺而拯疾苦虽捐其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252-0323a.png
生弗恤故后世罹灾负屈者澜倒归之其教至数千年
不替益盛于虖博施济众之说尧舜之所病也而况为
瞿昙氏之学者哉追惟先帝大圣至仁恩浃海宇虽一
寺之建亦宠嘉之至以广惠为义其欲使天下之大无
一物不获其所从可知也是不可无记黄公覃公在帝
左右富贵尊荣而能推利济之心捐所有以成兹举则
申其功以告来者亦宜黄公名赐延平人终于南京守
备覃公名文广右人今掌御药房兼惜薪司仍督上林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252-0323b.png
苑及南海子为国老成委任益隆宗喜尝居西山崇化
寺有戒行而惠清淳谨能继其业图昭其师于四方事
得附书
   禄养堂记
翰林编修蒋君敬之将请假于上省其母太孺人于湘
源乃前期告予曰冕不佞官史局侍讲帷三年获推恩
老母受显封而圣制有永绥禄养之言拜稽奉诵感激
无已敬摘以名我奉母之堂幸执事为记之将归寿以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252-0323c.png
献固让再三踰岁矣而请益力则嘉叹曰禄天子所以
养士士资以养亲恒典也敬之乃独以之名堂何哉岂
非侈上恩昭母德而不敢以恒典例视之哉敬之于是
知所重矣太孺人出镇南陈氏归河西令蒋公壸内之
行号称贤明不幸中岁而寡殚力茹苦以成诸孤敬之
其中子也年十四举岭右乡试第一人擢进士入翰林
为庶吉士授今官以文名四方其有兹禄也无歉太孺
人寿几六十亲教子而享其成其有兹养也无愧若是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252-0323d.png
者诚君子之所予也而以之名堂示不忘宜哉虽然编
修今从官所受者古中士之禄也君子予之非谓其子
职之称而亲享之足乐哉使实与名盭才不副其官则
上之人虽加以殊礼禄之万钟徒足以贻其亲之不韪
尔纶綍在堂湛恩汪濊敬之时奉一觞拜起为寿曰此
太孺人之教也太孺人亦将冁然尽觞而喜曰吾诚安
汝之养哉登蒋氏之堂者企敬之之孝而仰太孺人之
慈行贤者益兴不及者益勉则一堂虽小而系风教于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1252-0324a.png
一乡亦大岂直归荣而已耶敬之才器清粹志识冲远
其功名日新禄日荣则其母寿日臻养日丰诚有如圣
制之所期者矣鄙文恶足以重斯堂独念敬之相与深
不可无纪太孺人长子升与弟同年举进士为南海令
以循良被旌异当召季子冔治经儒学亦有声场屋间
堂搆之业盖未艾云
   保翠堂记
凡宇中以晚翠名者在植物为松范鲁公所谓郁郁晚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1252-0324b.png
翠者也在峙物为山子朱子所谓翠屏晚对者也故世
之人有矜晚节介晚福者必以是拟之而吾友金君希
杰乃以保翠名其堂岂自以其家特殷盛思保其所有
于晚岁者耶金君世居邑南为巨室好义秉礼乡人亟
称之至君而产益拓族益华岿然一邑老成人尤审交
畏事以豪侈为不足道也乡饮行有议及宾位者人必
曰金君有司尝署耆民听一邑之讼议可当者人又曰
金君君每固巽谢不能人必群起言部使者部使雅君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1252-0324c.png
行义亦每固强之君终辞耆民退处于家其高风远识
如此年七十谢家事付两子而以保翠名有以夫君间
以记属予予盖尝登君之堂指其轮奂之美而叹曰盛
矣当不思所以保之乎既而目其堂之颜则又与客颂
曰是诚知保之矣夫仁者乐山故寿而君子之节非松
莫能媲之也故松之后凋载于圣训山之不骞诗人颂
焉既节而寿在古为难金君思有以保之将何如其保
之耶毖言行而使其名之不隳也啬起居而使其身之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1252-0324d.png
不疵也夫其名之不隳则可与励世之贪得冒进者矣
其身之不疵则可与警世之忘生徇欲者矣然则后之
登斯堂也行其庭有松焉其翠蓊然可抚也望其门有
山焉其翠矗然可仰也人以物高物以人胜则安知夫
松之为君乎君之为松乎又安知夫山之为君乎君之
为山乎盖至此而知保翠之义可以名乡闾宪子孙矣
予雅与君厚善故记之又从而歌之歌曰有晚翠兮松
之坚兮君子保之德履安兮匪保其翠保其节之凌寒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1252-0325a.png
兮有翠晚兮屹彼山兮君子保之福履蕃兮匪翠是保
保其寿之不骞兮是为记
   天津重修涌泉寺记
我文庙入靖内难自小直沽渡跸而南名其地曰天津
置三卫以守则永乐甲申也都北以来兵备加严地重
事殷无所责成乃弘治辛亥置按察副使一人奉理置
司天津巴渝刘公首被推择而来适百度之弛也久公
悉厥心以次修举爰先事城橹次及阅武场次及学宫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1252-0325b.png
不四三年皆告厥成公以每岁圣旦令节及元会长至四
大礼必先习仪于所谓涌泉寺者寺止旧堂十有二楹
庳陋弗称且其前地狭容仅百人讲肄礼文多不能如
式方岳入觐者前期集此或拜于舟中展敬而已莫可
致力公惕然曰是亦在我乃募工鸠材拓地若干步值
他寺在令甲当废者三悉撤而用之涌泉一为正殿一
为前殿一为伽蓝殿而移旧堂于后为具服所僧舍则
听筑于垣外由是习仪之际阶墀高广宫宇靓深仪卫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1252-0325c.png
具陈冠裳就列俨乎若六龙当御八佾在县典谒者有
所藉而周旋入觐者咸得与事而免于苟简观者啧啧
知礼之当肃也若此于是三卫具寮书来京师请记惟
公治天津总一道兵刑之任而无利权可展布乃能节
缩浮费修城浚隍简戎器创楼橹兴文教使櫜鞬之士
兼俎豆之习屹然京师一巨屏又以其暇日修兹梵宫
示人以礼其施之有序为之有法恶可不书之以告来
者俾谨嗣之而毋忘斯役之所自哉或疑释子之宫非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1252-0325d.png
吾人所当起废是亦不然彼徼利而千鬼神破吾民之
力为异教者倡是诚舛矣今所葺者特藉此宽閒清寂
之境伸远臣敬上之至情其奚不可之有昔韩子谓浮
屠氏有慕吾之道者拘其法而未能入今即其地与其
廷修礼乐之容明上下之等设赞相拜起陟降进退之
即秩乎粲然先王之制而昭代之所因也安知不有如
韩子之说可化其徒使归圣人之教者哉是亦可书公
名福字天护起进士甲科屡更中外以公勤练核著称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1252-0326a.png
一时其功名当益有大焉是役也董之者指挥周棨千
户唐玉佐之者指挥倪雄黄溥吕昂装绘梵像者士人
张俊民等而主是寺者释某也法得附书
   义冢记
山东按察副使太原陈公奉玺书饬兵备于临清一再
期境内辑宁盗讼衰鲜政益精明而有馀力乃令于州
曰临清南北之冲也兵民杂居商估大集四方之人就
食日滋不幸而死无主者有漏泽园以葬其有主而无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1252-0326b.png
地或客死无所归者往往寄榇释老之居岁久若忘甚
之有畀水火者暴骼露骴行道嗟悯冤秽所蒸上干时
和自吾之来莅于兹也得罪人所上公楮甚富既以之
籴粟赈吾人之生者馀八万有畸其令知州事张竲易
亢爽地河东西岸各亩二十缭以崇垣井画之井方广
以丈其隅对树所宜木四而中葬其一栉比棋布使无
相乱置籍以记死者岁月竖石以识其姓名州邑俟迁
改焉各创屋八楹召僧二以守立坊表之曰义冢亦庶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1252-0326c.png
几足安吾人之死者乎其为之毋怠张君闻命奉行惟
谨悉本公志不日告成居者兴感闻者加额谓公之固
存恤亡虽古仁人何以踰此于是张君使来请记惟周
六典大司寇之属曰蜡氏掌国之骴禁有死于道路则
令埋而置楬书其日月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
待其人盖先王仁政必穷民是先故死远外者主维周
恤若此其至恒惧一夫之或失所也而后世缺焉治不
逮古岂一日之积哉陈公起名进士历监察御史司刑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1252-0326d.png
外台能职思其忧修复周公之遗法广圣天子仁政于
一州其贤于人远矣古之君子观人也由一事而占之
得其大焉夫公楮不留以自殖而捐之人俾生有养死
有藏廉也死者且矜恤之而况其生有不获焉者乎明
法训兵以刺贪刻戢奸盗俾枉者平危者安勇也廉以
基之勇以出之非志仁者恶足语此而陈公有焉是可
无书以告后之人而为受诏分司者之义倡哉公尝以
是楮费重建州学宣圣庙甚伟又造公宇六十四楹养
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1252-0327a.png
壮士五十配以名马授之甲胄弓矢日肄其间而亭之
曰蓄锐浚卤井得甘泉而亭之曰漱玉士马沾足旁可
及家食者殆惠泽之徵也以非与冢事不详著公名璧
字瑞卿慎操履喜问学屡有正论闻于朝更践所至不
为势怵懋勋硕画在异时有丞辖之望焉张君河阴举
子自知新乐来为州能副公托以成兹举亦一时良有
司法得附书
   董子祠堂记
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1252-0327b.png
周衰道否极于秦至汉中叶乃有董子董子生孔孟之
邻封自其少时力学至三年不窥园遂究极斯道获有
闻于坑焚之馀西京诸儒不及也盖其论道之大原出
子思分义利伯王合孟子对天人三策又有得于孔门
体立用宏微显不二之义致君三代比迹伊吕诚有其
具焉顾武帝方喜征伐求神仙相公孙宏等而乐诙俳
词赋之士有道如董子者恶能舍所好而致之用哉斥
之以相王国于下邑俾不得妨吾之有事岂世运使然
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1252-0327c.png
亦斯民之不幸耶尚论其人虽两程朱夫子未始不推
尊之以为度越诸子采其绪言为法于学者可考也至
元道否甚秦我高庙龙兴文运复盛洪武乙亥即从行
人司副杨砥请以董子侑食宣圣庙廷宪宗又用辅臣
言追爵广川伯董子之道益显而广川实其故乡旧属
平原平原今德州也有书院在儒学东久废正统辛酉
知州事韦景元得石碣于庙廷东庑下大书深刻董子
读书台五字急询其故址复焉继知州事王缙及分督
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1252-0327d.png
庾事户部主事毕孝创祠堂八楹于台后合乡贤以祀
名之曰聚贤则成化癸巳也今山东参政林君按察佥
事钮君行部德州以旧宇圯陋且位大儒于丛祠非便
请于巡抚都宪熊公以命济南府同知王从鼎俾为专
祠八楹寝堂十有二楹门楼八楹前后厢屋十有二楹
仍筑台树故碣于寝堂下作亭覆之肇工于弘治乙卯
孟夏踰两月落成凡工料所需皆出规措不以烦官舍
菜之日士民大悦以为盛举不可无记于是两君入贺
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1252-0328a.png
京师诣走以请走以谫学辞不获谨书之俾生于斯学
于斯者嘅乡邦之先哲当暴秦绝学之后独为其难者
我乃优游暇豫弦诵之区可致力斯道而忍自负于盛
世耶勖哉其未达如董子之志毋燕游废业其既达如
董子之策毋曲学阿世又因以进于程朱上窥邹鲁以
副我列圣主张斯道之盛心庶新祠之成不止于洁豆
登美轮奂而已道泰之徵由一州而占海内可知焉两
君之功顾不大欤林君名元甫戊戌进士历吏科左给
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1252-0328b.png
事中钮君名清辛丑进士历监察御史并以才行推择
起为方岳观此举可知其政而得其人是为记
 
 
 
 
 
 篁墩文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