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52-02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篁墩文集卷十七     明 程敏政 撰
  记
   浙江湖州府新置孝丰县记
湖州在前代号吴兴郡废置不一常领乌程归安长兴安
吉德清武康六县元季地入张士诚我高皇帝龙兴拯
生人于溃乱首命将伐取其安吉长兴二县久之下士诚
湖州归职方复领县六盖百三十年于今矣成化中王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52-0288b.png
君珣受简命知府事数年令行惠孚每行部辄进其县
之耆老以询政焉耆老言安吉县辖十六乡为里九十
有五地险远人习于不善尝有弄潢池之兵者至勤王
师而太平金石广苕浮玉天目鱼池孝丰零奕兹八乡
者为里四十馀中有汉原乡废县城岿然存焉长兴县
辖十五乡为里二百六十有四而零顺晏子荆溪兹三
乡者为里二十有七去长兴甚远去安吉甚近如析安
吉之八乡置一县辖之而割长兴之三乡𨽻安吉则地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52-0289a.png
之远近适宜民之群不逞者昜渐以变殆永利哉王君
闻其言亟是之且博询舆情考按图牒手疏以闻诏下
户部户部请覈实上状而布政使张公敷华按察使毛
公鸃皆以王公所奏便状上得请因其乡名予县额曰
孝丰降印除吏置令丞簿史各一人仍领天目松坑二
巡检司事下王君与分巡参议李公昊躬往相地创官
府立城郭开衢巷分市廛营庙社儒宫画一而定有若
天启业恢计宏落成之日欢声被野力殚而不以劳财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52-0289b.png
费而不以困盖王君不贻艰于后人以一身任兴利起
废之责藩臬之臣不以事非己出挠经野惠民之功故
议克合而足以有为若此于是王君使来求记其成予
尝待罪史氏窃窥高皇帝之疆理天下矣盖自戊申改
元洪武以来因革增损不遗馀力然于湖州属邑犹或
有不尽焉者何哉岂有悯于长兴安吉久戍且劳故当
伪吴之平也即以内属俾少遂其生养不忍再釐正之
以勤其人于疮痍未复之秋与顾王君创置一县分𨽻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52-0289c.png
三乡之请实在戊申今天子改元弘治之岁岁律一再
更矣分符治理之臣乃能补其遗规而成此钜美事岂
偶然者哉春秋之法凡城某方戍某处皆谨识之为民
也而况肇永利于制定之馀弭后艰于承平之日事可
不书之使官于斯学于斯生长于斯者相与心王君之
心保兹成迹伊始自今以图无替焉而为望邑于天下
哉王君曹县人成化己丑进士历知太康信阳二县有
治行召擢监察御史于南京至今官复以政迹卓异被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52-0289d.png
荐得一赐诰进阶而后此名兴位崇实未艾云
   翕乐堂记
东南之人虽大家巨室以析产为故常然亦有析产而
相睦者要以为难也析产之馀相斗讼至于老而不相
能者亦往往有之乃若同居友善如祁阊邑南康志高
处士岂非千百之十一哉处士性仁厚而诚悫少失怙
恃能奉其兄志仁志忠甚恭抚其弟志英甚笃既娶于
方家渐饶裕而一钱尺帛未尝私也有子三人从子八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52-0290a.png
人犹共㸑无间言乃搆一室为弟兄子侄怡乐之所其
从叔亚卿用和为题其上曰翕乐而处士年七十矣五
月二日初度之辰也其邑子饶君棨汪君机与处士之
子佑从子价有芹頖同游之好将以是日奉觞斯堂为
处士庆来休宁请予记之于戏家之兴衰系于兄弟之和
盭尚矣然和而兴者什一盭而衰者什九故常棣之诗
著于经为大戒而世之人克举其义者恒鲜焉则何幸康
氏之近出于吾乡也哉夫以一家之和播而为一身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52-0290b.png
吉此得寿之道也吾知处士自兹以往由七十而踰八
望九以底于期颐之域体益康寿益增白发苍髯埙唱
篪和日甚一日有司必将礼于其庐俾正乡饮宾僎之
位为桑梓光子侄之贤者又将进与计偕承颜养志以
扬处士之德善见者兴起闻者感慕益笃友恭之风而
以阋墙紾臂为耻斯堂之名将不焯焯于时而为祁阊
山水之光也哉予不及识处士且病后文萎不足以尽斯
堂之胜然诸君子尚齿好德之心不可孤也辄书之为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52-0290c.png

   蕲水县南门浮桥记
天下事有可已而不已者有不可已而已者皆非也可
已而不已则厉民不可已而已则隳事君子之莅政也
必酌其中以为制使民不厉事不隳而足为吾人之永利
斯可矣若今蕲水县之所谓浮桥者吾有取焉初蕲水
有渡在县之南门当驿路之冲每入冬驾木为桥春涨
作则桥坏而济以舟舟不胜载堕溺随之秋水涸而滩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52-0290d.png
碛露则桥不时成舟不即达岁费白金几十斤责以渡
夫六人而民恒病涉为岁滋久莫或究心焉婺源潘君
珏以成化甲辰进士擢知蕲水县事尝祇谒宣圣庙进
其师生与语而前教谕周同伦训导杨复初周宽暨诸
生王泰等首以是为言盖渡当儒学前故悉其事而君亦
首肯心计曰是必为浮桥使守者敛放有时庶可久也
岁连歉不克如志会巡抚都宪马公来有令诹郡县兴
革事君跃然以状上报可即亲往行水令耆民游泰度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52-0291a.png
河面之广狭以丈计者六十可当四十艘而君惧民乘
河饱急济以蹈不虞减其数为二十六计岁造之常费
不足以给募之富民得毕铨等捐金以佐官而君又惧
吏之有朘削也亲往视役命僧会悟智市材铁集工力
肇工于成化丙午七月讫事于十月每艘纵若干尺衡
若干尺砌以巨板系以铁维长与河等岁益夫四人水
平则放以渡涨起则敛以俟东西往来若履坦途行者
歌呼居者庆叹以为永利实始自今非贤令君之究心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52-0291b.png
民事节其劳而纾其费莫与致此于是宽与今教谕傅
楫训导徐贤暨诸生毕鹏等具其事以请记于戏此非
所谓事之出于不可已者哉惟事之出于不可已则所
为者皆义而非利言于上听之而不挠倡其下应之而
不哗谋之同行之果而成之亟利之大有如此者彼无
所酌于事之中起则或坐而任其事之隳或起而为其
民之厉又何择乎义利之说而遑恤夫君子之讥哉矧
学校公论所自出乃亟称潘君之贤虽桥梁一事亦首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52-0291c.png
得于先王拯溺济涉之遗规则其他政之从善可知矣
异时名位鼎升责任益隆天下事所谓可已而不已不
可已而已者固当大明乎义利丕见于勋猷而蕲水固
其所发轫也然则是桥也将有甘棠之思系焉岂可无
述㦲君字玉汝生于朱子之乡而诵其遗书甚力且于
予有讲习之雅故嘉其筮仕未久有惠及民而又知所
先务如此俾后来者有所考且有所劝以嗣经久之图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52-0291d.png
   松岩记
宗人贯用本者世居祁门善和里盖长史孔著之子方
伯用元之弟进士昊之父也长史没已久而方伯以壮
岁卒于官进士亦早世用本恒怛焉莫能为怀将以三
思名其堂未几得异梦云有纵火欲焚其居后之窦峰
者急往救之至山阿见两崖壁立水交道中有平坡长
史卧其上用本坐其下进士侍焉因及名堂之意进士
曰三思出季文子之言疑于事也弗协请以时思易之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52-0292a.png
长史曰时思又不若松岩为雅吾先世居于斯堪舆家
善之自武魁府君以来代有显者近颇戕于人藉尔之
力亟完之而松植其上又修复先茔亦多植松以荫之
则思其先之大者宜不过此其以松岩名语毕而寤即
手识之使其中子旻来休宁请记呜呼是不谓之异矣
哉古之人谓梦生于因盖昼有所见夜梦随之率得诸
彷佛不可致诘未有耳提面命若此之详且审者岂非
一念之所感而然哉上慕其亲中忆其兄下思其子人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52-0292b.png
之至情孰切于是而用本之一身备焉求之诚故梦之
真耶诗云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况父子兄弟一体而分
呼吸相通精神相属而不可解于心者㦲迹是论之斯
亦有不足异焉者矣夫松长年后凋之物其操至于凌
雪霜傲风日非一切卉木早发先萎者比长史以是而
名用本虽嘉其脩废补坠之功亦拟其寿之隆于是其
操之坚于是而后可以瞑目于地下乎彼名能孝者于
其亲属纩之言必痛心刻骨况得诸既没之后接诸梦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52-0292c.png
寐之间其感何如㦲是将终其身奉以周旋而不敢一
日忽焉者矣虽然吾将有进于是焉昔松尝见梦于丁
固解之者曰十八公也其后果然盖松之为祥也尚矣
然则长史与方伯进士食其报而未尽者固将开其兆
以示用本之后人使知所勉以求副乎斯梦者欤吾知
用本始虽不免怛焉而终有所谓释然者矣予与善和
程皆梁将军忠壮公裔先尚书襄毅公又素厚长史父
子宗谊蔼然百世一日而旻与其群从多美资质喜问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52-0292d.png
学俟捷于功名之场者森如也梦之徵也或有在于斯

   桂岩记
歙大里汪铣廷润者吾友成都府倅文明之子固始尹
良贵之从弟美风资喜问学每辱过予言动未始越矩
度予甚爱之以为大里汪氏佳子弟云一日请曰铣之
先六世祖碧山翁尝植桂所居堂后题曰丛桂祝之曰
愿吾子孙有如此树迨今可谓久矣而树益茂铣父及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52-0293a.png
从兄奉先训以经术自奋遂上国学对大廷领郡邑之
命于盛时庶几可以符先祝矣而铣不能读父之书则
以桂岩自名因以示警焉惟先生一言有以启发小子
之志意幸㦲辞不获则告之曰子之所以自名而有取
于桂焉者将不忘其先世之所以垂裕者尔然桂之为
物岂直可与况夫士之显者而已哉小山之歌招隐则以
况夫士之隐者旧矣可与却邪而卫正则与芝同功可
与坚节而厉行则与姜同操夫其义闳而用博如此乃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52-0293b.png
眷眷于郗生之所为自负者则恐先世之用情将不止
乎此尔故吾亦将有进于子者子以英年负才器承故
家文献之后而问学不已必思大有所立以远为先世
之光迓续其父兄之近绪庶乎其可㦲保正气而不馁
厉志行而不变晦则如淮南之所歌虽隐不怨进则如
郗诜之所对虽显不矜夫如是则为无负其先世之
厚望而于其父兄且有荣耀焉顾予归田恒苦多疾药
裹之需实资桂以自辅他日或幅巾藜杖造大里汪氏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52-0293c.png
之居婆娑树下攀露丛挹天香歌小山之词求金粟荐
茗而啜之以考子业之成当是时也殆将有不知子
之为桂桂之为子者乎若然斯诚可为汪氏佳子弟矣
   清风亭记
凡可以系去思而示风劝者初不以事之大小与所处
之华陋盖有清议焉世之为郡邑固有喜兴作崇廨宇
而饰厨传者其举错可谓大且华矣然不旋踵为后之
人所指目叹笑者比比也一园亭之小且陋其何足录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52-0293d.png
然后之人相与谨葺之登而咏歌望而怀思闻而歆慕
不已则何使人之至于斯㦲是必有道矣吾观绩溪县
治之所谓清风亭者有感焉初济南李公宗仁当成化
中以监察御史坐与时忤谪主绩溪簿而不卑其官清
勤公恪甚宜其民不踰年邑大治乃以其暇日即公廨
之西艺圃莳蔬縳草为亭每与宾僚啸咏其间或坐茂
树临方塘举酒相属盖忘其去国之远而少息其簿书
奔走之劳寄萧閒简远之趣于炎熇尘壒之外因题其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52-0294a.png
楣曰清风赋诗纪之宾寮和之亦可谓一时之胜矣主
上更化初公起废去尹宣城又以荐来守徽州而故亭
岿然独存临安高君梁尹绩溪数过而徘徊其上曰此
君子之遗爱也爰葺而新之用以副其民之怀思介举
子许魁士人程儒来休宁山中请予记于戏廨宇之美
厨传之丰所以悦人家而求延誉于上官者世岂无之
顾君子终不以此易彼也然则观清风之名而使污者
洁暴者仁处困者融融喜功者缩缩则一亭虽小而清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52-0294b.png
议存焉高君于是可谓知所重者矣宋苏文定公谪尹
绩溪尝郊行见双岭甚秀因作翠眉亭传诵至今然则
李公将来名偕位升业与时亨隐然殿文定之后俾两
亭角立于水乡山郭之间为美谈而相无穷也独非盛

   祁门孚溪李氏先祠石桥记
徽李氏之居祁门者号孚溪特盛有先祠焉合其族而
祀之前桥圯久不治弘治辛亥岁五月乃克新之其族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52-0294c.png
之人具颠末以来告曰吾族之先有讳彻者盖诸李之
祖彻后八世曰府君秀实再入孚溪而光大之以垂裕
我后人计其生在宋太宗祥符间有子六孙二十有五
曾孙一百有二其胤实繁而末益分逮元至正庚申裔
孙曰见山始倡建祠于府君墓左奉祀事而配以社规
条戒约所以为世守者既备且严盖于今百三十年祠
亦中燬而再新矣惟其桥也蠹行者危之或涨作至不
得以时供展谒族人以为忧曰本辉曰以中谋谋易木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52-0294d.png
以石筹之匠氏谓其役钜费殷非千六百工不可募于
族而李源义官景瞻首应之任其责之半桥原查坑福
州流口诸族人亦各捐其财力有差而景瞻诸子侄复
紏其族之半以相之不一月告完其长虹亘其密栉比
其圬孔坚其垩孔鲜山若划而增明水若㵾而增妍盖
李氏之祠桥一新而行者坦坦观者啧啧谓非本辉以
中不足与谋始而图终集事则景瞻之力居多焉敬宗
起坠之举于是为盛非伐石纪名其何以昭示我后人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52-0295a.png
敢拜以请则诺而进之曰愿有复焉凡李之为后人者
亦知夫敬宗起坠之义当上法古之人而不伍于流俗
者乎请以桥喻夫一水之隔必藉桥以济而桥之成坏
济者之利害存焉诚不可苟而况有大焉者乎人之生
也其所谓植身保家者至难济也岂直一水之隔而已
㦲然非学以基之行以持之固有望洋不可及之叹者
矣然则学与行之成坏其为一身一家之利害轻重何
如㦲引而伸之其大益有甚焉则凡李之为人后者伊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52-0295b.png
始自今一学之习一行之修必如斯桥之积功而后可
成就工而后可济隐足以利其身仕足以利乎人夫然
后无愧于始迁祖之贻谋与诸君子之嘉绩由此观之
桥之建虽一事其所系于兴劝者顾不远且大㦲是诚
不可无纪景瞻之先曰昭三自孚溪迁李源传六世得
景瞻以行义重其乡其卒也又卜地而得吉孚溪人异
之为孝诚所致其子彦夫为郡庠生负才器而嗜学从
予游进进不已计其所至当显其族于异日云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52-0295c.png
   著存堂记
祁阊之胡有奉其名大本其字者盖一族之彦云尝从
其乡先生习举业业垂成继失其父仕达翁及其母饶
孺人君以禄不克逮养罢所业不复问功名事间筑堂
以奉祀晨昏思惟若与亲对每岁时设衣荐食惟谨于
是年六十矣其志不少变县人郡守汪公孝之为名其
堂著存以暴其不忘亲之意君子婿程循辈走休宁请
记其事以传属抱疾久无以应也既经岁而循等请益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52-0295d.png
坚乃口占授之曰子之事亲盖恒性无足异庄生所谓
无所解于心者也世降俗偷而人性离则生能致养者
鲜矣况以时思之常目在之而弗替焉者乎然则著存
之义非反躬之切穷理之至者不足与此此汪公所谓
名堂而有进于胡君者欤夫子之所以求乎亲者爱与
悫焉固也然必以继述显扬为之目而继述显扬又非
贵贱贫富得丧利钝之足云也言行不敢戾古人修之
身刑之家以达一乡使人称之曰此某之子则庶乎其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52-0296a.png
可哉君通礼记春秋二经学益深事益练达人硕儒或
自以为不及脩两朝实录有司率礼君预事而君且交
仁贤导庸愚赈乏绝孳孳不已训育其子蒙颐豫巽泰
皆有立又遣蒙为学诸生世其经迹是观之胡君殆知有
古人继述显扬之说而无愧名堂之意欤虽然予亦将
有进于君者盖闻之舜五十而慕诚先正所示法而实
则约之为中制尔非故限之使夫为人子者取足于此
也老莱子行年七十弄雏亲侧是岂以老稚而损益其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52-0296b.png
孝㦲吾知胡君年弥高则德弥邵思弥切寿固孝之徵
也在诗有之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又曰孝子不匮永锡
尔类君之志亦岂取必于是耶然天之报施善人则有
不约而契者吾又知胡君之后将有志缵先烈名与计
偕起而为其显扬之地昌且炽焉者孝固庆之基也夫
如是则亡者存晦者著名堂之义岂徒云尔㦲予不及
识胡君重其行冀他日杖藜蹑履访君山中登其堂举
酒相属而固以考其德之成焉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52-0296c.png
   保训楼记
保训楼者富溪程氏子太珍所建以奉其先世遗书者
也程之先自晋新安太守府君十四传至梁将军忠壮
公忠壮又十四传至唐御史中丞都使公值广明之乱
起乡兵据东密岩以保族庇民其从孙炳始居富溪炳
孙可思尝列所居之景为八咏歌之而富溪之名始著
可思元孙卓仕为歙州学正始以儒倡其家而产亦充
卓子汝砺孙思礼曾孙骧三世皆有闻于时而骧举宋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52-0296d.png
开庆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其族益显骧孙以忠曾孙存
元孙亿三世皆有著述藏于家而以忠从弟克绍仕为
遂安簿尝表章太守府君之茔域存从弟尝又编刻族
谱建祠堂而收族贻后之制益备存季子僐生齐齐生
三子尚德尚褧尚质皆能以亢宗起废为志而尚德则
太珍之大考也太珍自以先世多纳交一时知名士在
宋则有若宗老端明公珌左史吕公午紫岩汪公宗臣
在元则有若虚谷方公回筠轩唐公元杏庭洪公焱祖万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52-0297a.png
户吴公讷在国朝则有若学士朱公升春坊汪公仲鲁
主事范公准或师之或友之故于其生也有庆其没也
有铭亭宇丘园有说有记编纂倡酬有序有跋有诗有
词有赋太珍惧其散遗而无统也乃告尚质暨诸父兄
相与辟基别构一楼而藏之凡唐宋以来文书别集与
夫宦牒公移之属悉以类附缥囊位置锦轴交辉百世
之手泽宛然在目而富溪之山川改观于一日矣乃颜
其上曰保训偕其从父正思请予记以诏其后人于戏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52-0297b.png
训者先世之所遗为子孙者所当奉以周旋而不可斯
须忽焉者也古之人固有为天子之相乃以山石草木
遗子孙而誓其勿鬻有为诸侯之子受简三年不能习
而亡之然则先世之贻谋与后人绳武若富溪程氏文
献之足徵者岂非千百之十一哉虽然念其人必思踵
其迹敬其言必思践其行谨继述之道于轮奂之外以
求无忝其所生则太珍亦不可不自勉也予与富溪同
出忠壮公后朅者屏居里中抱恙终岁一切文事谢遣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52-0297c.png
已久而太珍请之颛觊之确礼之廑往返十数而不自
沮予故嘉其志书以畀之然意荒词谫其何足副其诚
而为斯楼之重也哉
   定宇先生祠堂记
自徽国文公得河南两夫子之传斯道复明于天下及
门之士厌饫其说盖充然各有得焉顾未一再传能不
失真者则已寡矣定宇陈公先生生文公之乡崛然起
厌俗学之陋直以公为师其学之博盖无理不穷卒归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52-0297d.png
于至约其行之笃盖无事不核必底于大中然生当叔
季未有能知其德美者先生亦遁世无闷日以著述为
乐由是文公之言微者彰略者备离之者一溷之者莹
学者有所恃而不畔于圣人先生之道虽不大显于时
然绍前启后之功则有不可诬焉者矣先生家徽之休
宁陈村故宅在焉族人以蕃至四世孙王旬居益贫始
不能自存而为里人所据族孙彦威毅然率王旬之子
洪白有司请复之知府事福山孙遇及巡按御史莆田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52-0298a.png
陈叔绍相继下令俾县出公帑归地于陈而彦威又率
族人性初等鸠材募工建祠其中每岁正月二日合族
人行奠献礼复本先生意以八月一日祭始祖鬲山府
君奉以配焉盖于今三十年矣未有记之者彦威之孙
县学生荣具始末属之敏政谢不敢当请益坚则𢥠然
以告曰于戏道未始一日忘于天下而人之获闻斯道
则有说焉自宣圣博约之训畀颜子以一贯之说告曾
子而子思之明善诚身孟子之知言养气后先立教如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52-0298b.png
出一揆盖知之真则其行也达行之力则其知也深两
者并进如环之循然后作圣之功可图而道可几也去
圣既远百家肆出为世大蠹至程朱氏而后绝学以传
从事其遗书者盖多以闻道自诡所谓知之真行之力
者其孰可当其人耶是固有非末学所敢议而百世之
下号文公世适则先生其人矣或乃以训诂之儒疑先
生是岂善论其世者㦲彼训诂者或夸多斗靡而流于
迂或强探力索而习于凿或单词隐语而入于怪间有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52-0298c.png
一二之得亦所谓偶然之知尔先生之书具在窃㐲窥
之其言约而义精其文赡而味永非有闻于斯道而充
然其若此㦲不以真知为学而指训诂者为知不以达
道为志而推愿悫者为行是何足与论先生而究斯道
体用之大全也㦲因先生以求文公溯河洛上窥洙泗
图无愧于两间固士之责亦先生所望于学者乡邦小
子尤不可不勉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人以之
又云毋念尔祖聿修厥德陈氏以之祠成于景泰壬申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52-0298d.png
之岁力多出彦威而荣能读先生之书后当有闻于时
者其追远向道之诚出流俗远甚法当书之性初以下与
有劳费者悉附名石阴
   尚德堂记
文昌胡氏其先有讳大中者本居饶之安仁元大德中
来主休宁簿有惠政及民尝颜其退食之所曰尚德以
自勉颜之三日而得男因以堂名名之其受代也民不
忍其去请留家于县文昌坊之东遂占籍焉再世有讳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52-0299a.png
仕龙以明经典徽州路教当时士多赖以成者顾大有
异焉自元大德至今弘治上下百八十年四经回禄左
右前邻无弗罹者而胡氏之堂独无恙岂所谓适然者
耶于是典教八世孙昭具其事请予记于戏德人之所
受乎天以为性者尊之吉弃之凶圣贤之垂训一惟使
人尚乎此而已然理欲之辨交于心学者昧敬怠之说
则知夫德之所当崇若樊迟者曾几何人知尚之矣而
求足称其名若南宫适者复几何人迹是观之胡氏之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52-0299b.png
所以勤其身启其家而获乎天者岂非难哉或乃谓天
下胡氏多祖公满以为有妫圣人之后疑名堂之义嫌
于僣且夸者亦大不然夫圣德固不易以窥然求所以
入德者必自颜孟始颜子发舜何人之言所以广学者
之自小也孟子致不如舜之忧所以警学者之自沮也
夫岂不嫌于僣且夸而两贤者言之若此哉予故窃有
进于胡氏者使敬足以胜怠理足以制欲则天之所以
性于我者可以渐复而为善人吉士之归也可几矣岂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52-0299c.png
徒諟之于目熟之于口而曰尚德尚德云乎哉先正有
言天之报施于人莫大于知愚贤不肖而世乃以贫富
贵贱得失利钝为言可谓悖矣胡氏之先尝有教养之
泽于吾乡食其报而未尽也昭世其儒业为里塾师力
学不已乃思白其先德于无穷其志尤可嘉者故辄记
之且以勖其后之人焉
   治绩亭记
圣朝求贤与图中外之治非一途然莫重进士甲科士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52-0299d.png
之出此者自元臣硕辅至百执事之列大抵多自好以
有立于功名之场视他途盛焉我宪宗皇帝成化初注
意守令以天下治忽系此而令于民益亲诏吏部择进
士为县数十年来实号得人省台之选相属于道若吾
休宁则已四更其人矣盖自陈君以庚寅岁至至五年
召入授南京刑部主事俞君以乙未岁至至六年召入
授监察御史欧阳君以辛丑岁至至五年复以监察御
史召张君以丙午岁至至四年有奇亦以监察御史召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52-0300a.png
每召命之下山川草木与有荣耀父老童稚聚观歌呼
以为圣天子不遗远外而从大臣之请垂念民牧子惠
有劳故湛恩稠叠贲兹下邑如此于是耆民金希杰等
合长厚之民鸠帛布市材甓构亭邑治之东伐石请文
以上侈天子之明命下昭令君之治绩不鄙见属予不
佞顾当屏斥之馀病伏山问才气孱耗不足以发挥盛
举而畎亩微忠实私以为圣朝得人庆莫能终辞焉因
序其事而记其下方曰陈君名寓字时安宁德人故大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52-0300b.png
司寇林庄敏公之甥起己丑进士俞君名深字浚之新
昌人故少宗伯钦之从子起乙未进士欧阳君名旦字
子相安福人故宋少师文忠公之族孙起辛丑进士张
君名錞字汝器定州人近贰文水令鹏之子起甲辰进
士凡其宅心端其律己严其莅事勤恪其听讼明审其
督赋均平与夫优崇儒学敬恭祀典延询耆艾约束公
人恤鳏寡弭盗贼诸善政虽不必尽同而要其归则无
不同者一出于保护名节求不失所以为士者而已于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52-0300c.png
戏穷经将以致用用不本于经则或师心而入于不情
或任术而流于不诚其弗至于政舛而身踬者寡矣乌
在其为士哉四君者皆起经术学优而仕类能以古之
循良自期许故十馀年间显有成绩后先相望以不负
进士之科与先皇所以慎简民牧丕图治理之意是诚
不可不记之俾贤者因之而益劝不及者闻之而有警
也陈俞欧阳三君已别有纪述兹不赘张君承三君之
后其政甚勤其心恒以不得民是惧巡按御史赵君英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52-0300d.png
上疏乞旌异之事下未及报而召命来矣盖君之获乎
上者如此君筮仕休宁恒有似续之忧居无何得四
男议者又以为其政之平心之恕殆于是有可徵焉者
乎希杰等请附书之是为记
   展墓图记
弘治庚戌岁锦衣卫千户李君玠上疏言先臣太师文
达公赐葬南阳邓州刀河之原二十有二年臣不佞备
位禁近不得以时展省心愓焉弗之宁惟圣主赐告俾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252-0301a.png
少遂其孝思不胜大愿章下兵部请如令诏可君以是
岁冬至邓州嗣岁春敬诣墓下行礼牲牢在陈奠献有
章亲党偕来郡官毕集山川草木赫有光辉行者拥路
瞻者咨嗟连数里不绝以为希阔之举始见自今君又
上推其世走奠其先大父少保之墓于紫金山之阳又
上及其先江川府君之墓与宋元以来祖墓于长乐林
及光化之蒿堰皆行礼如太师之仪且率僮仆履丘垄
整茔垣之颓者几处葺亭室之隳者几所画其兆域而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252-0301b.png
还侵地若干抚松槚而增新木若干亲畚锸以倡工捐
金榖以劳众不遗馀力悉还旧观而乡人念文达公之
勋德方请于朝秩诸公祠君又协力有司作新庙于城
巽隅堂寝庑门轮奂有严缨簪佩珩像设如法蒇事之
际阴消日月神灵顾歆上下胥说乃退而与郡官父老
亲戚友朋饮宴弥月告别祠墓束装还朝取道新安访
予南山之下出图相示请记其上方予受而嘉叹不已
曰于戏是亦足劝于世之为人臣子者矣惟我文达公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252-0301c.png
以河南乡试第一人举进士甲科事宣皇英考宪宗首
六卿进三孤在帝左右典机务赞宥密格心之功佐王
之业视古大臣无让而休休乐善汲引忠贤为列圣燕
翼之谋未始有毫发伤人害物之举措天下于治安还
士风于忠厚盖自天顺以来一人而已主上重其功而
备饰终之典乡人慕其德而有烝尝之托去世弥远风
烈弥著是岂权位势力所能为哉矧二惠兢爽于时其
伯曰太常少卿而仲则君也受学家庭负有奇略用公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252-0301d.png
荫及累树功于比边授锦衣百户进千户识达之明建
立之果后此名位将不可量而展墓一事尤足以占其
忠孝之大端非一时豢养自好者比天之报施善人不
于其身必于其子孙观于文达公及其嗣人益验予少
从公游公不鄙而妻以子谫劣无似负知为深见公子
之奋发英特克世其家盖瞠乎莫能为役而废斥之馀
抱病经岁文气卑弱笔力萎凡其何足与发挥盛事而
增重于斯图也哉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252-0302a.png
   不瑕堂记
知东阳县事祁门蒋公秉彝之谢政里居也年届六十
矣岁正月一日寔始生之辰客有合其友二十二人将
举酒于堂以贺之者公固辞曰伦不佞耄以去官又不
慎于言动以弭菑警愠谤叠生为玷孔多是奚足贺客
曰不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古之贤圣未有不
罹愠谤于当时者以文王之忧心悄悄而诗人歌之曰
烈假不瑕周公之维音哓哓而诗人歌之曰德音不瑕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252-0302b.png
圣若文王周公亦何瑕可指而不免于辱且谗焉下此
可知也然愠谤生于小人公议定于君子故诗人之言
出而天下后世为善者弗怠为恶者弗敢逞焉彼巧于
避谤而苟禄自安者鄙夫之长也媚于销愠而窃名自
嘉者乡原之良也吾何取于斯人而吾子亦何病之有
请以不瑕名子之堂因以为寿焉何如蒋公谢不敢当
曰此圣贤之事小子何足识之于是客介其友一人来
休宁以告予予尝闻蒋令之名也稔则诹其详客对曰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252-0302c.png
蒋公性庄重勤恪出文献之后其父曰武忠君奇爱之
遣从学今亚卿康先生之门以春秋荐于乡作令东阳
政声出诸县之右既而谢归端居自适有男六人有孙
三人其男之长者曰光绍公之志受业于庠若公群行
亦可谓有常者矣而忧愠谤之来不受贺盖慎之也然
则古之人年愈高德愈邵而躬愈下者殆蒋公之谓乎
夫瑕玉之疵也假使有瑚琏圭璧于斯精纯㮚温孚尹
旁达可以器宗庙瑞诸侯而青蝇污之则蝇之罪也岂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252-0302d.png
玉之罪哉君子亦自玉其成而已矣昔公明仪谓文王
我师之言出乎周公非欺我者真后学之法守哉而蒋
公谢不敢当过矣敛者亨之基也伸者诎之随也故
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吾知蒋公将有得于圣贤之绪
馀而膺上寿集遐福自今伊始庭阶玉树亦将森然无
少玷缺以昭公之德善于异时可知焉然则名堂之意
甚善辄书以畀之客为汪表其一人来休宁以告予者
为程启皆祁学之彦光之友而启则近出予族云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252-0303a.png
   桂岩书院记
戴氏居婺源之西桂岩里其先曰彦亨君当元之乱尝
纠义旅捍一乡主将上其功畀镇抚之秩于闽非其志
也弃归创书院于桂岩之东延师以训子孙割田食之
曰国兵新戢而文治兴我后人当世业此无废也其子
道谋孙希英奉训唯谨然岁久而弊弦诵中辍希英之
子善美当成化辛卯力修复之浮梁族人侍御君珊实
纪其成而善美犹病其隘以陋也间与其子瑞珉瓒暨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252-0303b.png
其孙铣之为儒生者议希英君有废宅在里之翁村境
幽胜而材尚坚好养士居业于是为宜乃募工撤而新
之为堂十有二楹为门屋十有二楹两庑各六楹衡以
亩计者四纵倍之中一室祀彦亨君暨道谋希英两公
左为书楼十有二楹以𢇮书右为私庾十有二楹以藏
榖树其隙地缭以砖垣浮梁族人参政君琥为作桂岩
书院四大字刻其上仍议割田供费以亩计者三十而
私庾之材甓则亦出于道谋君之尝所遗者也书院之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252-0303c.png
教一遵白鹿洞规私庾之藏亦放社仓遗法至于四时
之祭合族序拜之仪则杂用家礼及郑氏世范经始于
丁未秋八月落成于冬十二月以铣之从予游也请续
书之用诏来者久未之应而弘治壬子铣上南畿秋试
中尚书第三人书院之名益暴乃克记之曰君子之学
必本诸身心然后可推之一家以及一乡而进施于邦
国顾其出于天而垂于谟范者非养之有定所居之有
定业则亦岂足自遂而达诸圣人之道哉我两夫子嗣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252-0303d.png
圣传于千四百年之后徽国文公继焉盖尝有志复党
庠术序以还隆古之盛而厄于厉禁识者憾之国朝龙
兴学遍海宇列圣嗣统率心于道化百馀年儒风丕振
书院之作数有闻士之出以用世而助成治理者不无
其人焉若戴氏此举岂非兴起于先正之风而然哉矧
我文公实出婺源膏馥所渐最先且迩求所以诵习其
遗书而服行之不知其要可乎居敬所以立本精义所
以通用盖圣学肯綮所宜交修而不可阙焉者也人诚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252-0304a.png
至此则渊乎其有得于心学粲乎其有启于身教享其
先则孝孚萃其族则仁鬯周其乡则惠流推之邦国岂外是
哉其有裨于兴道善俗不亦大哉岂徒曰修复其先业
侈观听之美于一乡一时而已善美君尝大发粟助官
赈饥恩授承事郎有子六人孙曾十馀人而铣最秀颖
淳硕所以显其宗于异时者当不负其学云
   友恭堂记
凡爱之理施于下曰友施之上曰恭施之无当而以友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252-0304b.png
为恩恭为謟者比比也惟兄友其弟虽笃而不曰恩弟恭
其兄虽过而不曰謟岂非出于天典民彝之定则有不
可易焉者哉自干戈琴弤之事出而恭义乖鸱鸮狼跋
之诗作而友道缺后之人得以藉口曰大圣且然况齐
民哉然中世以还愚若普明而知感幼若文举而知让
则所谓天典民彝者果终晦于利放于欲而不足与为
善哉新安陈氏居祁门石墅者曰宗远友其弟本清甚
笃本清亦严事其兄邑人嘉之题其堂曰友恭旧矣曰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252-0304c.png
程时勉者始具其事来休宁请其说予亦嘉之而语之
曰懿哉其所以名陈氏之堂者乎彼堂之喜名者或以
贵侈而张其荣或以家世而施其矜或以物玩而取其
适皆具焉耳夫堂者所以承先泽礼宾贤而走集乎子
姓非燕私之室可比宜有大书常目在之庶可以垂法
戒诏后昆岂直以示观听之美而已哉昔者考室之诗
奏于落成之际其首章愿其为兄弟者式相好而不相
犹论者以为善颂则兹堂之以友恭名也其所谓善颂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252-0304d.png
者欤孔子有言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盖
不仕而有仕之道焉今宗远推其一家之爱入粟于官
预活民之功而膺冠服之令则兹堂之以友恭名也其
所谓亦政者欤予雅闻宗远且重名堂之义故推本爱
之理出于天典民彝之定则者以为告俾知友恭亦人
之常事非由外铄而思以图其终焉则宗远兄弟遂为
陈氏百世埙篪之倡斯堂之焯然于后来也其孰禦之
宗远名濙曾大父曰思学号德星大父曰汝彦号慎密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1252-0305a.png
父曰振文号养心皆事儒学有行义至宗远益以孝闻
所业不出耕读之外盖一乡之良士堂作于弘治三年
冬十二月二日题其名者今礼部侍郎康公永韶而时
勉与予同族于宗远为亲家云
   竹窝静趣记
古之达者于植物中多好竹以自标置或居之而以为
可友或无之则以为俗而不可医盖竹诚有可好者至
其所适之处则惟静者知之迨中世不然虽有竹而莫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1252-0305b.png
知其可好也莫知其可好则有俟其长而戕之课园丁
之利以甘鼎俎供器用其不知竹也甚矣若吾汪时春
氏则又不然时春家竹甚盛结竹窝其间每掩扉谢客
啸傲终日挹清风于溽暑之候而莫知其炎抚劲节于
雪虐之际而莫知其寒苍翠之色足以清目琮琤之声
足以清耳嗒然虚心足以相契有不知竹之为君君之
为竹者因题其居曰竹窝静趣一日过南山竹院请曰
夫子素有癖于竹者其为我记之予不觉辴然谓曰夫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1252-0305c.png
竹一也其何与于人而受其好恶哉惟人之性静躁不
同而趣亦异故静者以为可友而其趣也长清竹之遇
也躁者以为可物而其趣也长下竹之灾也由是观之
植物且然而况人乎哉时春于是其所适之趣将有不
求人之知而求知于竹焉者矣竹亦将幸其遇之有合
而以时春为已归矣虽然静之为趣不可宣也宣而名
之安知不有哂之者曰竹有何好而公等乃好之若此
其酷哉吾又恐古之以竹相标置者亦且有不免于今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1252-0305d.png
之譊譊者矣而况我辈乎予于时春有内外兄弟之好
而其大父尚古先生博学励行隐不乐仕惟鸣琴咏诗
适趣于恬澹靖逸之境故时春得诸家庭而却纷华守
儒素其所好遂与予同如此好天良夕当策杖携壶径
造竹所击琅玕之节歌淇澳之章与子订岁寒之约于
此君为永好焉何如时春起谢曰可哉是为记
   怀德堂记
德者人之所得于天而具于心散于万事怀之则为福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1252-0306a.png
弃之则为盭然有已德焉有先德焉有嗣德焉皆不可
不怀之也怀之何如亦独于已德而思以进于先德而
思以绍于嗣德而思以启则庶几为福而不为盭焉尔
乎吾邑查以华氏于所居之北构堂为进修之所名之
曰怀德属予为记予考查氏谱其先自歙黄墩徙休宁
瑞芝坊至讳文徵者仕南唐为工部尚书谥宣公生五
子其长元方仕至殿中侍御史生道为宋龙图阁待制
以孝闻其次元规生陶为秘书少监陶生拱之历官尚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1252-0306b.png
书职方郎中兼权中书舍人传十三世至惟聪有子三
曰德轩怡轩介轩鼎足以立为乡善人而思静翁者尤
以齿德名则介轩之元孙以华之考也自尚书至以华
凡二十有二世上而祖考有以基其始中而一身有以
承其绪下而子孙有以绵其业于无穷者孰非斯德之
相为流通也哉宜其名堂以怀德而常目不忘之也诗云
毋念尔祖聿修厥德言德之出乎先者又云予怀明德
不大声以色言德之出乎已者又云欲报之德昊天罔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1252-0306c.png
极言德之启乎嗣者盖圣言之昭晰炳焕若此而查氏
有焉岂非贤哉查氏之后登斯堂瞻斯扁仰而窥焉念
祖德之可绳退而处焉患已德之弗称勉勉孳孳惟日
不足则福日臻盭日远则查氏之族益盛而斯堂之名
益暴将俾怀义者慕怀利者警岂不大有益于风教哉
以华出衣缨诗礼之胄而笃于孝友之行予嘉其志之
知所本也遂书记其堂
   务本堂记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1252-0306d.png
祁门程村之族曰宏者以叔大父事予尝请记其家之
务本堂予病未能也休宁孔道宏每以事还往必过予
请焉将再期矣而予疾少间乃克语之曰务本之义美
矣大矣惜予不足以发而又不能终嘿于吾子也自天
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身一修而百行从之人岂
可不知乎本之为务哉务之云何亦独曰重其所重急
其所急如此而已夫德本艺末吾德之务焉德成而艺
可为也义本利末吾义之务焉义举而利安所逃乎彼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1252-0307a.png
轻其所重缓其所急惟艺之业而利之求是皆所谓不知
本者思能有所立于世而号为吉人良士乌可得哉如
积土之基愈大则山可成如培木之根愈厚则材可冀
然则程之族人与后之子孙登斯堂绎斯名勤勤焉尚
德秉义以修其身所以副名堂之意而为程氏之望者
将不在于斯乎德艺有贵贱之分义利有君子小人之
辨其几甚微其科甚严而不知本之为务可乎吾告子
不踰此矣程村之先与予同出梁将军忠壮公之后忠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1252-0307b.png
壮传十二世曰逍遥公纂其曾孙百之始自歙篁墩迁
开化白沙北原百之孙琬则程村始迁祖也琬三世孙
寿当宋时为贵溪学官始以儒发身而迪其人寿五世
孙天禄始入田于颐真道院以奉其先之祀类皆知所
为务本者天禄七世孙存德则宏之曾祖也其族益盛
祖汝靖丁家之变能拓其先业不替益隆父彦祯思力
学亢宗不幸早世母李氏守节以终事载实录而宏美
器宇敦行义能孝其亲事其叔彦禄如父与其四弟甚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1252-0307c.png
友诲其三子甚力视务本之名则其志可知他日以才
谞入仕籍当不忝其世云
   留春轩记
中世以来乡里之自好者新其居率制佳号大书以颜
之盖出于铭座之遗或以为未足至请于君子识之歌
之发其义焉则又近于考室之颂虽名之者若袭识而
歌者若赘然人之自淑与君子之所望于其人以为善
则宁有已哉休宁叶君志道世处城北尝一新其室堂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1252-0307d.png
有轩而挹萝山之胜环植花竹蓊郁葱茜芬香袭人君
坐而乐之题曰留春识而歌之者盖多矣君复请于予
予于君居同邑相还往不能辞则告之曰人之所得乎
天以有生者仁也而仁之德在天为元于时为春见于
经者可知也然庭草之留傍花随柳之乐知其为春而
加之意者寡矣君乃取而专之乎一轩孰不以为艰哉
顾予窃有进于君者且君之燕处乎是宾礼乎是子孙
之承养乎是家人之奔走乎是其亦将有所思以求副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1252-0308a.png
乎斯名者乎使吾身之所得乎天者和而不盭所资乎
宾友者睦而不争所教诏乎子孙者顺而不悖所服从
乎家人者辑而不哗煦然以养陶然以乐则将鬯之为
五福薰之为百祥而所谓春者庶乎其有得矣有得乎
春则求仁之道不外此矣夫留有二义焉本其身言之
则有弗去之义本其后言之则有贻谋之义能存诸身
而弗去则有所贻以为其后之谋者必远昔庞公之于
子孙称人皆遗之危已独遗之安仁固所谓安宅者欤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1252-0308b.png
温公称积金积书不足遗子孙而以积德为久计留春
固所谓积德者欤矧君壮年拾遗金不受而归其人乡
闾莫不高其行今七十馀矣貌泽神腴类有道者两子
皆克家而诸孙亦多秀颖为诸生叶氏之盛其兆于斯
轩之名而弗爽乎予尝登君之轩爱其有城市山林之
胜为留终日然多病之馀才谫词絮不能如古之善颂
者稍自附于铭座之义用以副君之请焉
 篁墩文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