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52-027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篁墩文集卷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记
   重脩南山庵记
南山庵在休宁县东南五里其来最远其境最幽胜盖
纹溪之水自断石蜿蜒而来绕庵之西折南至古城岩
迤逦而去芝山蔚然当其前一支垄虹亘洑行出庵之
东其麓有塘冬夏不竭土人号南山庵据其上故因以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52-0273d.png
名焉考旧牍庵始晋泰兴二年释天然者创建其后兴
废不常今庵中所藏田租刻唐贤通字文有小石表刻
宋淳熙字皆不可得详矣然老木大且数围其高参天
其阴蔽亩意非其来之远则乌有此数百年之物哉国
初庵燬于兵燹景泰癸酉释诚闰者来住里人张万山
助其财力庵以复新既又得石佛于塘之中丁岁旱奉
以祷雨得雨而熟里人益神之凡有事即祷而香火益
严非地之灵有以阴主之欤成化庚子先尚书襄毅公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52-0274a.png
赐葬南山之原距庵百馀步而庵地多程氏业捐之庵
者赐葬之制当有祠堂三间因起于庵之东会庵亦渐
弊矣闰与其徒惠靖复加葺焉郡县及乡之尚义者争
捐金济之庵以再新庵中为大雄之殿以事佛左为伽
蓝堂以奉汉寿亭侯关将军右为真君堂以奉唐雎阳
太守张中丞后为方丈两旁各为僧寮法所宜有者次
第以完惟先公之神实栖于是而斯庵出于古迹亦令
甲所宜存者修废起坠之功因不可无纪也闰号性空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52-0274b.png
鲍氏子僧行刻苦人所弗堪盖非其力弗食非其类弗
友用能一再新其佛宫而积其所得舍田为常住若干
亩从之游者服粗茹澹亦相与共之无外慕纷华中藏
矫伪之弊年几七十体癯而气坚苍藤瘦竹疑其为有
道者予以是敬礼之思异日得请而归占溪山之胜结
社以终老焉而闰也遂将为净土之远师草堂之凑公
矣惜予之迂左不能如渊明乐天之旷达而徒想其人
于异代可愧也哉闰所舍田其亩数及尝有所施于此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52-0274c.png
庵者其主名悉附著于石阴
   新屯寺钟楼并续置土田记
新屯寺在休宁邑南三十里黎阳乡相传以为唐寺也
肇迹于贞观赐额于天祐岁久寝弊当宋正和中僧法
夲尝一修之又置田五十亩寺濒于溪侵齧不时迨元
至正中僧秀芳复徙创云盖山麓县志云尔寺虽一再
更新而钟楼独久坏无以谨天时觉徒众自元季扺国
初兵燹之交版籍之易田之𨽻寺者亦荡无馀焉僧志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52-0274d.png
远程氏子所居曰程子塘去云盖山五里而近少入寺
礼碧云上人者为师长益淳谨好学思亢其宗乃重作
钟楼于佛殿之东岌立翚飞䌽绘相映追蠡在御众听
一新盖成化丙午九月九日也既又以其馀力构禅房
数十楹而尤惓惓于土田为常住之资前后所得三十
馀亩由是过者发伟观于苍山老木之间居者获美茹
于良畴嘉畛之上新屯之寺得远公而一日焕然有加于
旧焉然独惧夫来者不知夫成功之难也托予族人志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52-0275a.png
端请记其事予闻佛之为说自以为坚忍而不变净洁
而不污虽天下之珍怪丽好莫可与动其心者固无藉
于耳目之警弃南面王之乐而自逃于困馁不给之乡
至或捐躯以济人之危急而莫之恤也固无藉于口体
之奉天下之物比之风灯泡影一切皆幻而付之苦空
圆寂不可致诘之境固无藉于身后之名则夫钟楼之
设土田之增金石之刻彷徨于斯世而为其徒之计者
亦异乎佛之说矣虽然是或一道焉无藉乎耳目之警口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52-0275b.png
体之奉身世之名佛已成者也若其徒之学佛者岂能
无藉乎此而遽有得乎彼哉宜远公之有是举而记不
可辞也闻其声而念戒我者之心食其粟而感饱我者
之惠诵其文而德教我者之言勇往精进力于其说以
求无负于远公虽于佛未可知然祝蕃禧以酬国恩禳
丰岁以作民福田固寺与僧之所恃而为存焉者也可
不勉欤
   仙游张氏遗像风木图记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52-0275c.png
凡子孙于祖考之生而致孝也承其颜养其志如斯而
已其殁也颜则恶乎承于是保其容之遗者于堂不敢
死其亲也志则恶乎养于是谨其体之藏者于墓不敢
亡其亲也斯古之道也中世之人不惜悬重购以求名
绘结生茔为娱目保身之计于其先容先墓漫不加省
何哉予观于张氏遗像风木之图不觉慨然曰是可以
占孝矣张氏出唐梁国公睦之后曰团练招讨副使浚
自光州固始迁闽之仙游招讨再世曰宋奉议郎睿三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52-0275d.png
世曰泉州郡学教授弼又十一世曰阳山处士子清十
二世曰元承事郎和十三世曰兴化路判礼十四世曰
临江路判铉铉之弟曰百川处士铨鸿胪序班燧则入
我朝矣百川之子曰乐素君瀚乐素之子曰慎庵君福
再世不仕慎庵之子乡贡进士炫始为此图且请诸搢
绅各为之赞以序为属盖炫之叔父雪梅君尝有志为之
之弗竟炫之兄煇乃重修谱牒考其兆域而摹其遗像
之存者付炫俾竟其志云将使为子孙者按图而知某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52-0276a.png
为某祖之像某为某祖之兆虽时有后先地有远迩蔚
乎粲然如闻其謦欬于室堂如奉其松楸于庭户又因
赞述而知其出处显晦与其积善流泽之详俾知所感
且知所励若斯之为图亦庶几古之孝者欤然予窃进
于张氏夫孝有夲有文力其夲而后文可称也升其堂
睹其容之遗则思承生者之颜抚其兆感其体之藏则
思养生者之志斯可谓之力夲乎未也立身扬名圣有
明训亏体辱亲大礼是严必也处而学为良儒出而仕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52-0276b.png
为良臣使人称之曰此仙游张氏之后以似以续而不
匮则张氏之先固有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哉然
则斯图之为重又岂独以其文哉炫好学博雅不伍于
流俗他日当有以亢其宗者是为记
   广对鸥阁记
吏部侍郎镜川杨公为学士时尝续其先志作对鸥之
阁盖摘唐人诗中语也然鸥之所以咏于诗者则皆夲诸
列子所谓海鸥忘机盖习谈之公自为记甚详而又命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52-0276c.png
予识之故窃有进于公者夫机心之有所中也岂独鸥
哉狠鸷悍烈虽石虎之射可以没羽然有时而自中则
盘回隐伏虽弓蛇之饮可以戕身岂若无机心者可以
优游委顺付悲喜于身外之为乐哉此公之先所以有
取于鸥而思以贻后者也今公出领铨曹可以黜陟生
者入总史事可以荣辱死者固当无所容心其间俾是
非不昧贤否不淆为钜儒为宗臣则天下后世盖将知
公之承其先者不徒取于对鸥之适而已予方被放去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52-0276d.png
归其乡将渔钓以毕此生于江海之上计盟鸥以自辅
而疏慵拙直鸥固不予弃也思公之阁抚公之卷辄广
公之意而识其后亦因以见予之志焉
   重建观音寺记
都城西南五里许曰玉河乡池水村中有古刹曰观音
寺初莫知其所从起倾圯荒秽日甚一曰天顺壬午岁
乡之人曰权五合里之善士延释恩祥重作之为祝釐
禳禜之地成佛殿六楹将以次及两廊未就而祥逝越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52-0277a.png
十年矣风朘雨削殿复倾圯住者取具过者兴叹迨成
化丁酉岁而祥之徒德显始继其师之志尽出己赀协
以众募抡材鸠工辟邻地百馀丈狭者以广污者以新
佛殿之六楹者岿然中起高敞靓深不替以隆左为伽
蓝堂右为祖师堂天王殿峙其前观音殿掎其后外为
山门殿左右为方丈钟鼓有楼庖厨库藏有建子屋数
十楹居其众收民田二百馀亩赡其食栋宇翚焕像设
庄严丹垩藻绘争耀竞爽经始于某年某月讫工于某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52-0277b.png
年某月落成之日远迩毕集蔚乎粲然易倾圯为坚致
更荒秽为精洁可与名山福地勋戚贵近创建者相长
雄不徒甲一乡而以显高足恒裕惧其积久而或泯命
其弟善彬因予所善求记予因访其兴废之故盖近得
石刻于土中谓金天会七年梁王统军至杭上谒天竺
礼观音大士像及大藏经异之因徙而北有比丘智完
率其徒以从殆斯寺之所由始也石刻于大定十七年
九月考之史梁王为乌珠实以天会七年己酉入临安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52-0277c.png
是时为宋建炎四年高宗逊于海凡玉帛图籍尽航之
经像实与之俱至大定十七年丁酉几五十年矣而寺
昉于此乎立是为宋淳熙四年孝宗方励志中兴世宗
亦贤主盖尝自儗汉唐之盛图功臣于衍庆宫乌珠预
焉殆夲其志而为此以致夫褒勋悼往之意欤其举措
不暇论然抚时与事则有不胜其感者矣自大定丁酉
至皇明成化丁酉三百六十年矣而寺昉于此乎兴然
予尝至天竺见所谓沉香大士像者杭僧率指为梁物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52-0277d.png
以金石刻證之梁物已北徙中失于兵燹久矣而杭僧
不知也其废兴之故如此则今寺之以观音名岂非称
情也哉呜呼自宋之南金元之入幽冀之间变亦极矣
我高庙龙兴天下始定于一文皇继之而兴都焉山川草
木皆获呈露以被中原圣人之泽况斯寺近在郊畿得
人焉以起废而为祝釐禳禜之地其德泽被于齐民犹
甚独非幸欤后之来者宜悉此意以祥显二公之心为
心嗣葺之俾勿坏则庶几如国之干臣家之肖子而斯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52-0278a.png
迹之可永也祥号瑞庵仕为僧录右觉义显为性天仕
为右善世裕方领祠部牒为住持与彬惓惓思以文字
昭其师故予嘉其志而记之如此
   瀛州行乐图记
河间之为郡也据滹沱中堡二水之间故因以名城四
面皆湖泺一望渺然鱼鸟可食之物茭蒲菱芡可荐之
实为民利甚厚其尤胜者菡萏花相属六七里游者乘
小艇绝流以入酾酒击鲜使人竟日乐而忘归故在前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52-0278b.png
代又名郡为瀛州马君文奎自京官考成来判郡事佐
其长以惠利其民人治益閒暇遂得适其所谓乐者于
是乡进士宝应陶君懋学为作行乐图发其吏隐之趣
值予被放南还得观焉其图马君坐磐石以瞰清流不
盈尺而妙得其真修篁古松交荫其上荷芰在下荡漾
水云翛翛然若凉飔徐来飘人巾裾有不知六月之为
暑也童子治茶灶其旁或捧书挟琴各极其态一鹤溯
风唳其前长空泬寥有川鸣谷应之势盖河间郡诚佳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52-0278c.png
胜马君政亦閒暇斯图足以发之而予言则有不能尽
其妙者乎予家江南中世徙河间有先垄在焉亦将受
一廛事渔钓以终老顾出于病散沦落之馀方挟妻拿
走南北而力未能也辄因马君之请记其事君父宪佥
公与先师南阳李文达公进士同年君以庭训入官累
有声绩后此名位当益进时一展卷指其所经游所眺
望将无忘于河间而心语曰此吾宦乡与人同乐之地
也哉则其情之所寄景之所触将悠然自得于尘壒之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52-0278d.png
外岂直感岁华资玩好而已
   静轩记
歙诸吴以居溪南者为望溪南诸吴以名仁字世美者
为望世美君缘其名而以静名轩且求益于士君子得
静之说甚富君之子恕复以请于予予以为静之义大
矣其见于经出于圣贤之所教诏者烨乎炳然言之多
则听之厌予将何以副成子哉虽然吾之所谓静者不
以迹而以心则城市窅于山林不以心而以迹则终南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52-0279a.png
巧于捷径盖君子之所贵乎静者非迹也心也吴君之
处于斯轩也其有思乎望溪南之山而爱其如玉之峙
曰斯静之体立于吾心者耶酌溪南之水而喜其如鉴
之清曰斯静之用涵于吾心者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日复日岁复岁而吾心之不克尽者寡矣顾名思义而
吾之所谓求仁者亦不远矣使心失其所养汩汩于名
扰扰于利驰骛四出于黄尘赤日之下而不自知乃谓
人曰吾之轩将以习静其孰谅之哉予方蒙恩解组而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52-0279b.png
南将弛担息肩于新安山中且与吴君结净社老友朱
槿之开落可抚而观焉白鸥之出没可挟而驯焉高才
疾足者将笑之以为迂且癖而莫与吾也然静中真乐
有不可以强人者苟相悟以心则无往而非安閒自适
之境又宁可以形迹拘拘焉求乎一轩之中哉
   淳安县儒学重修记
予南归扺淳安值江涨不能去乃取道入谒夫子庙于
学宫学宫皆经新饰焕然于江渚之上心甚异之教谕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52-0279c.png
许君仁训导黄君奎王君普揖而进曰初庙学久弗治
而棂星门泮池偏于西非制之宜今刘侯篪来知县事
之始即𢥠然曰是岂可泛然不加之意哉乃卜吉鸠工
迁正棂星门俾泮池与戟门相值南向而池之方广视
昔倍之作泮池石表于西改廪饩仓于东建观德亭于
射圃至于殿庑斋舍或易其栋梁或加之丹垩或益以
砖甓次第兴修无弗完者皆刘侯之力也明日燕尊经
阁又明日燕魁星楼坐客咸指其临观之美与其虔奉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52-0279d.png
之严啧啧叹曰非刘侯则日加敝漏而后来者益不可
为矣三君子因请记其成诺之而未暇也予归两月王
可来休宁申其说为之检旧志及诸先正之记而言曰
淳安夲歙东乡自隋唐以来𨽻新安其后割以畀睦而
东西往来者怃然有眷眷桑梓之意况得贤侯以新兹
学宫与有远耀而可以无言哉淳安素称佳山水生其
间者秀而文自宋扺今尝一再魁天下其馀并芳趾美
以出而建勋名于一时可登史册光仕籍为斯学之重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52-0280a.png
者彬彬焉予独念夫学以至圣人之道而道岂顿悟之
可得钻研之足尽耶盖闻此邦有融堂钱氏实得慈湖
之传上宗陆子其言渊以悫其行硕以颛真可谓百世
士矣然朱陆之辨学者持之至今予尝诵两家之书而
窃惧夫人之不深考也自艾于粗浮之习而追病夫支
离之过其言具在炳若日星今弗究其晚年之同而取决
于早岁之异其流至于尊德性道问学为两途或沦于
空虚或溺于训诂卒无以得真是之归此道所以不明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52-0280b.png
不行而师之教弟子之学渊源所承宜有据焉可也矧
今天子更化之初学宫鼎新适逢其会则凡游于斯者
岂可不敬以心学为勉勉之何如以钱氏为先容上求
圣门道一之说而致夫体用之极功以不负贤侯祇承
德意作兴学者之盛举岂非伟然烈丈夫之所为哉其
所以重斯学者不亦大哉予不佞生朱子之乡敢窃书
其所闻为记刘侯永新人文献旧家知所先务而馀政
及民尤多属郡吏治可当首选庙学之修肇工于成化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52-0280c.png
丁未十一月竣事于弘治己酉十一月相其事者县丞
黄福主簿朱智典史李景董其役者耆宿周甲应乙邵
丙皆能体侯之意有功斯学事得附书
   忠孝道院记
忠孝道院在休宁之商山其先兴废不一当宋南渡有
邕州安抚吴文肃公其第与院相迩文肃诸孙曰资渊
仕元为建德路遂安尹生子真常不任昏宦因寄迹歙
之乾明观历官提举崇道明德宏教法师兼知观事以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52-0280d.png
以是院之久沦于兵燹也至大己酉请于朝得赐旧额
重建于村心为居人祷祈之地至正乙酉用堪舆家言
复移建于商山之贺里干著于令甲上𨽻乾明水秀山
环灵气攸萃祷祈益验道院之名益显至我朝正统甲
子几百年院日就倾圯祷祈者病焉于是文肃裔孙曰
士彬以语都纪沈懋清懋清乃挟其徒许中元一再修
之中元以传其徒胡元静元静以传其徒陈道明间至
京师请予记以示来者予观道家者流率以为出杨氏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52-0281a.png
之为我儒者必诎之然是院独以忠孝名岂固有感于
儒者之说而为是哉亦其法有所谓忠孝而儒者偶未
之察耶是或一道也三代而下人臣之贤莫如留侯人
主之盛莫如文帝留侯汲汲于君父之雠进退从容有
儒者气象文帝奉藩极其恭谨在位恭俭号称孝文然
皆喜黄老之学则世所谓道家者其法之臧否说之醇
驳固宜有审所择而慎所趋者哉宝清静以为治而谓
佳兵为不祥奉遗体以周旋而以忘生为深耻亦忠孝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52-0281b.png
之推也夫忠孝士之大节顾其名乃署于深山长谷琳
宫贝宇之间孰不骇闻创见而予则以为不然归斯受
之孟有明训麾诸门墙子云是严吾岂能外儒先以为
学而靳一言为是院之重哉道明邑之仙源人知读书
能自立且以彝名其轩殆亦观忠孝之名思向慕以求
无愧于老氏之徒者予故嘉其志特书之
   休宁率口程氏世忠行祠记
世忠行祠者我率口程氏所建以奉先世祖梁将军忠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52-0281c.png
壮公而又上推其源以及晋新安太守府君下溯其流
以建其始迁祖三三宣议府君者也太守府君讳元谭
当永嘉之乱来为郡实有安集还定功赐第郡之篁墩
子孙家焉十二传至忠壮公讳灵洗值梁侯景之变复
起乡兵捍贼殁而为神历代严祀之号其庙曰世忠胤系
蕃昌居他姓十九其别居率口则自宣议府君讳敦临
者始宣议上距忠壮二十有四世自其先叶尝一迁新
屯再迁兖山戾止靡常众心弗宁乃卜宅于率水之上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52-0281d.png
居焉当宋之季业以复振税之以石计者三百馀爰立
师以迪嗣人植产以赡先墓蔚然硕宗与篁墩相高其
卒也子孙相与割田置守专祠于里之齐祈僧舍盖宣
议四传有孙二十二人其为教谕者曰一夔举乡贡者
曰梦麟曰应龙号经畬者曰一麟中省元者曰一震梦
麟尝夲伊川家法立宗会乡先生宏斋曹公实序之而
祠事未启也正统丁卯春一夔五世孙道和一震五世
孙玩始倡族人立世忠行祠为正堂四楹东西庑八楹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252-0282a.png
门屋四楹前阙石溪右临水渠妥灵合族于是为称然
子孙日多祠日隘成化丙午冬道和之弟春和玩之子
钤复倡族人增创寝堂四楹广厦回廊虹贯钩连周垣
相缭扄钥惟谨每岁正元日奉三祖之像于堂奠献礼
成长幼叙拜饮福而散又以元夕前二日为忠壮始生
之辰制花灯以乐神凡五日其供祀也有田其受成也
有次其散胙也有规行之四十年而祠亦再新矣春和
从孙文杰与一麟八世孙祖瑗皆好学勇于义始相与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252-0282b.png
具其事请书之予于率口之程实同所自出尝伏拜祠
下会其族人不下六千指盖其处者多良士归者多贞
媛能不以富贵为丰啬而以礼义为盛衰故其平居往往
知敬先睦族亢宗起废之为功有如此者呜呼世之人华
其居室台榭以示观美或罄力于老子佛氏之宫以徼
冥福顾于身之所从出者漫焉弗之省则吾于率口之
族嘉羡太息为之执笔不能已者岂独水木本源之私
哉继自今始凡有事祠下者仰祖烈之如在抚先业之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252-0282c.png
益充思以绳武为志而大振其世风俾有出于轮奂豆
登之外宗工钜儒且将有不一之书拟其后矣诗云岂
无他人不如我同姓故记之而窃有告焉
   婺源县庙学重修记
婺源儒学在县西山麓凡起废之功率有记独以泮池
为阙典学者病之成化丙午之岁进士即墨蓝君章受
命来知县事盖期年而政成乃以次修大成殿及两庑
创学门及藏脩之居饰明伦堂而新之科第有表舍奠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252-0282d.png
有器而于泮池用工倍焉盖学宫去水远无所从出惟
冲山有活水可取道而至有识者虽窃计之而力莫能
遂也君首捐俸鸠工伐山通渠渠凡数百丈导其流自
射圃北迤逦而左经馔堂历三贤祠又演而南始潴为
池作石栏以环之告成之日山增而秀水辟而深草木
含辉弦诵得所称古泮宫之制盖役不及民费不勤官
而成兹伟绩为诸邑之冠焉非君有过人才力不足语
此于是训导李君仁具其事来休宁请予记于戏君子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252-0283a.png
爱人小人易使皆夲于学道泮宫者道化所从出也我
文公先生实产是邦阙里岿然比于邹鲁而于祠阁有
记经子有跋凡所以病吾人者以为溺心于程试之习
驰骛乎纂组之工而不专业于圣门思与学者深䆒力
行庶其俗可以一变至道盖先生之训炳若日星如此
又何假于鄙陋不腆之词哉独以泮宫既新则圣泽益
宏道化益兴在上者益相期以子惠为心在下者益相
戒以梗率为耻我文公先生所谓专业圣门一变至道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252-0283b.png
者将见于盛世为天下先以上副圣天子建极宏治之
意又不独轮奂之美疏凿之勤可以冠诸邑名一时而
已蓝君所以治婺源者若广储峙赈煢独造舆梁禳虎
患其政孔多且以其暇日重葺文公年谱语录及编刻
云峰胡氏家集以传庶几教养兼举不负于学道之君
子其名位与日俱升所以利济乎斯人者将有大焉而
婺源初政不可不书也县丞李君应钟主簿于君晟典
史陈君某及教谕廖君絅训导张君节皆能捐俸以助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252-0283c.png
生员孙普程禄陈俊王道辅实董其役而李君克相斯
举尤惓惓焉故记其成以告来者使嗣其志而弗隳则
婺人之幸宁有既乎
   道一编目录后记
宇宙之间道一而已道之大原出于天其在人则为性
而具于心心岂有二哉惟其蔽于形气之私而后有性
非其性者故圣门之教在于复性复性之夲则不过收
其放心焉尔颜之四勿曾之三省与子思之尊德性道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252-0283d.png
问学孟子之先立乎大者而小者不能夺其言凿乎如
出一口诚以心不在焉则无以为穷理之地而何望其
尽性以至于命哉中古以来去圣益远老佛兴而以忘
言绝物为高训诂行而以讲析编缀为工辞章胜而以
哗世取宠为得由是心学晦焉不明尼焉不行虽以董
韩大儒尚歉于此而亦何觊其他哉子周子生千载之
下始阐心性之微旨推体用之极功以上续孟氏之正
传而程子实亲承之其言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252-0284a.png
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
而上达也此其言之切要意之诚恳所望于后学者何
如而卒未有嗣其统者于是朱陆两先生出于洛学销
蚀之后并以其说讲授于江之东西天下之士靡然从
之然两先生之说不能不异于早年而卒同于晚岁学
者独未之有考焉至谓朱子偏于道问学陆子偏于尊
德性盖终身不能相一也呜呼是岂善言德行者哉夫
朱子之道问学固以尊德性为本岂若后之讲析编缀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252-0284b.png
者毕力于陈言陆子之尊德性固以道问学为辅岂若
后之忘言绝物者悉心于块坐走诚惧夫心性之学将
复晦且尼于世而学者狃于道之不一也考见其故详
著于篇
   兖山汪氏重建祠堂记
新安汪氏多祖唐越国公号最蕃其居休宁兖山者自
歙徙族益盛其彦曰世行君自新昌谢政家居诸务未
遑首倡其弟侄本父兄之志新其先祠为六楹焉其中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252-0284c.png
专奉越国公高曾祖祢左右序列于上诸旁亲之主左
右序列于旁限以重门缭以周垣凡神厨祭器库之类
悉以如式经始于成化丁未十二月讫工于弘治戊申
八月告成之日昭穆载严宗䣊咸喜以为四时祼享之
仪有所据而行五服袒免之亲有所恃而萃百世孝敬
之风有所肇而兴不可无记以示我后人于是汪君请于
予而予莫能副之甚久间叩其所以立祠之义则曰窃
闻吾乡之先有陈定宇氏一时钜儒其上世本唐鬲山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252-0284d.png
府君之后陈氏先祠寔中祀之吾之所以主祀越公者
本定宇意也又闻浙之浦江有义门郑氏累世同居其
先祠并祀伯叔群从男女之主上之人尝旌其门下其
家范以风四方吾之所以建祀旁亲者用郑氏例也其
馀一遵朱子家礼与国朝颁行之定式并行而莫敢戾
焉吾之所以承先志致隆于祠事者如此而已予闻之
𢥠然以叹曰呜呼先王报本追远之礼垂世作程而具
于载籍炳如也中世以来章缝之士心知之而力不及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252-0285a.png
公卿之家势可为而不暇又其甚者华寝室以奉妻孥
饰台榭以乐燕私于宾友大捐利于道宫佛刹以自媚
于鬼神而觊冥福其不知类至于若是而欲民习之正
礼教之兴道化之洽岂非吾人之所甚忧者哉有志于
复古如汪君有志于正家宪后而因以风一乡之人如
汪君岂非今之难得者哉君名道字世行起乡进士筮
仕知湖广醴陵再知江右新昌率以德政闻尝有徙学
筑城之役皆事之难集者君优为之又建白行家礼崇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252-0285b.png
宗祀十条多匡时善俗之见朝议取而行之诚哉君子
之学由身及家而施诸有政不可诬也记而传焉俾有
事于陟降豆登之间者油然以兴惕然以思谨礼文崇
孝敬而以流俗之渐是惧将不有扩君之志而增辉于越
公者乎君之父讳伯善读书好义乡称长者兄讳世宁
躬行孝弟以率其族起其家皆惓惓于是祠者故并记之
   恭谦堂记
祁门善和程氏之老曰用亨与其兄用仁极友爱凡车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252-0285c.png
马衣服可相共者无尔汝一饮食之嘉者不集不食用
仁出抵暮不返必迎候醉归则扶掖还寝室乃退或有
疾竟日夕不离侧疾瘥乃己事酬酢客过从与一切家
政必议议叶而后行由是家人化之娣汪之事其姒方
也若兄弟然相好不二子侄之胜读者必共业而无敢
哗者焉盖用亨之父曰孔隆处士家范极严识者占其
兄弟之克成有以也里人嘉之为题其堂曰恭谦殆将
以孔隆拟杨氏之播以用亨兄弟拟杨氏之椿津焉其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252-0285d.png
得之乡评如此前进士知黟县事江侯闻之为大书
其扁而未有记之者今侍御似公来为郡求逸民以佐
政用亨在焉里人又为之啧啧叹曰孰有恭谦若程氏
兄弟而家之不淑令闻之不翕然者耶其姻党甥方英
林彦方表大惧堂事弗白始以记请曰愿无辞以诏来
者予观宏农之杨与广平之程自魏晋来同列右姓以
家法闻天下谱副于有司论其世故等夷耳椿津皆年
踰耳顺恭谦不衰国史书之而大贤君子有取焉今用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252-0286a.png
亨亦年六十用仁年六十有二老而笃行亦将可以趾
宏农无愧于天显者耶然椿津并登台鼎赫然一时而
用亨兄弟以布衣处林壑之下疑其有不可班者殆非也
天之所以与我者岂有所限于隐显而为之丰啬哉中世
以还固有居人上而阋墙攘臂无所不至者矣显而慝
焉顾岂若晦而淑焉者之为泰哉虽然慢者恭之贼傲
者谦之反也恭谦之为德也和和则吉吉则寿家以兴
傲慢之为德也戾戾则凶凶则菑家以否斯固君子之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252-0286b.png
所慎而尤莫切于兄弟之间也用亨之友于恭谦若是
其播而为一家之和钟而为一身之吉进而享耄耋期
颐之寿将不兆于斯欤子孙承之是则是效家益兴族
益荗获与椿津之贤相望为异代则一堂虽小而有系
伦理世教甚厚记而传之固宜用仁名恕保号拙翁学
春秋数不利于场屋而隐用亨名元佑号朴庵其先与
予同出广平自晋新安太守元谭府君以请留居郡至
梁将军忠壮公益显忠壮之后分居休祁昭穆具存而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252-0286c.png
予差有再世之长详见统宗谱云
   春风堂记
休宁北郭程氏有名万钟者尝构堂以春风名之取大
程夫子在汝阴事以为重谒记于予予𢥠然不敢当曰
夫子从学于周子以上续孔孟之传道德渊涵殆有未
易名者所谓春风特出于门人朱公掞氏后世味其言
追想其风采若天人烨然不可得而即焉是岂可以易
言哉发吟风弄月之趣人莫与归适傍花随柳之乐人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252-0286d.png
莫与识夫子之春风得诸师见诸身者如此后学乌足
以知之然验之以其近似亦有可窥其万一者夫子尝
与伊川同游佛舍僧群然从夫子而伊川为之独行盖
异端且驯于卒然之顷而况士类新法之行不嫌于条
例司官而荆公目之以忠信小人且格于閧然之馀而况
君子平居端坐如泥塑及接人则一团和气盖寓公生
客且歆仰于邈然之际而况州闾族䣊之人朱氏所谓
春风虽若一时偶有所得之词实足以书夫子粹面盎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252-0287a.png
背之妙岂非善言德行者哉万钟受其说于季父友云
先生文通揭之以名堂岂非能自得师者哉然师之而
弗求所以践焉不可也宅已以巽顺无暴慢之作处家
以雍睦无乖剌之举济事以温裕无忿戾之形夫如是
则庶乎不愧时雍太平之民而斯堂可以显矣孰谓夫
子之春风人不可以随分而有所承式哉若徒以示重
谓大贤非所敢企则将有事去名存如昔所讥铁炉步
者可不惧哉予于万钟有同里同姓之欢喜其谨愿好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1252-0287b.png
礼不忘先训友云又一乡耆儒所期于从子者甚远为
记之而藐焉末裔行毁业荒不能为役于夫子盖凛然
望洋之叹有不知其自失者矣
 
 
 
 
 篁墩文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