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居易堂集卷十九

  姜吏部如须哀辞(并序)
癸巳岁春二月廿有三日庚申姜如须先生以疾卒
于吴门之舍馆其友徐枋闻讣哭之恸而以越在数
十里屏居土室不入城府不得一视殓唅理丧事心
戚戚若有所失越十有四日三月癸酉乃服朋友之
服复为文而哭之呜呼人之生死亦大矣哉士君子
不幸生当革运之会错趾屯邅之时苟非怀二心遗
君亲者未有不以死为归者也齿剑仰药怀沙沉渊
国亡与亡九死未悔不以皎皎之身而试汶汶之俗
卷十九 第 1b 页
此其最也铲迹销光蓬累泥蟠奉身长往皭然不滓
而一饭不忘君德行歌惨于痛哭此又其称也昔陶
潜浮沉诗酒优游卒岁殁于宋文帝元嘉四年距晋
亡已九载而良史特书为晋徵士家铉翁隐居教授
以天年终卒于元大德中去宋亡几二十年而载笔
者必褒为宋遗臣迹二子之所为亦老死牖下已耳
而每与衔须结缨赴汤蹈火声施并永何哉岂非死
有前后节殊显晦而原心定论则之死不渝同归一
致乎吾今日于姜如须先生见之矣国破以后先生
弃家奔吴入林不返虽身存将母而与死无间艰难
契阔逾涉八年而乃心本朝夷险靡二行当拂乱而
卷十九 第 2a 页
益坚时撄困阨而逾壮壹郁侘傺缭悷怫结一见之
于诗歌词调激扬藻丽横发而神理沉郁措思哀痛
论者以为灵均之怨诽少陵之悲壮先生有焉其立
节既严故束物亦峻每以余之屏迹隐身杜门守死
咏歌奖训往复过从不能已已其或低回时路亦刺
讥立发客岁有明室遗老厕名启事先生恐其弹冠
脂车有隳素守乃贻诗规讽恳恳千言则先生之心
为何如哉人徒见其宾从笑歌杯酒留连以为若忘
于情者而不知其神伤心摧也夫家冤国恤萃于一
身创钜痛深并集方寸人非金石亦何以堪故新亭
风景西台登临无一非其伤生之具矣今年甫四十
卷十九 第 2b 页
而一病不起呜呼忧能伤人不复永年信哉余之所
遭与先生有同痛而先生忽然以死俟河之清人寿
几何拊事悼心能不摧绝先生为先文靖公礼闱所
得士乙酉之祸先文靖殉节止水门生故吏几同路
人而先生五年居吴四叩先人之墓每临殡宫哭泣
甚哀先生岂自以为寿不得长将相从地下耶先生
之太公亦仗节死事骂贼不屈者也则先生父师渊
源积渐有素岂偶然耶范滂将赴死与母诀曰仲博
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于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任末奔师丧病革敕其后曰必致我尸于师门死而
有知魂灵不惭若是乎父子师友之间死生之际盖
卷十九 第 3a 页
凛凛乎难言之今先生洁身固节全而归之不堕家
声不愧师传矣于其生也无间于前人之死则其后
死于今日岂复有贰于毕节当时者哉是先生虽死
而实有不死者存若彼后君遗亲生理灭绝虽假视
息而其臭腐固已久矣故曰人之死生亦大矣因挥
涕而为之辞其辞曰
天帝既醉九宇分披金苻暗窃玉铉潜移皇纲解纽
突骑横驰鸱鸮云翔凤凰枳栖祥麟迸野庙登狐狸
于是志士成仁忠臣取义弘演纳肝睢阳碎齿汨罗
三闾止水万里馀亦漆身吞炭剪须截指隐身门卒
全节佣伍或托青盲以避时或加白刃而不顾右引
卷十九 第 3b 页
鸩毒左推绂组既无间于纯忠又岂殊于九死若乃
蹈江海奔山林变衣冠埋姓名盖一往而不返亦百
折而不倾仙人陨涕于辞汉处士寓言于避秦污秽
荣禄粪土簪缨怀瑾握瑜雪白兰薰寔以砺俗岂曰
偷生吾友姜子寔惟其人原姜之初本自炎帝神皇
发祥绵历万𥜥功炽隆周德昌汉世又千百年吾友
诞嗣岳降星临无双国士结志青云拜身丹陛年逾
弱冠顿辔皇涂才名盖代直节不磨五鹿折角九阍
叩呼论事则气劘诸老说经则席夺群儒称诗齐于
十咏献赋媲于三都方黼黻乎休明岂踬跋于艰虞
天步顿倾皇舆再潴园陵鞠草社稷为墟公曰惟臣
卷十九 第 4a 页
死节矢志不渝痛惟先臣骂贼捐躯臣有老母臣死
谁依叠山后死职是踟蹰于是奉母避世不遑宁居
间关南北载驰载驱既非崔邠之脱帽又非安仁之
板舆家国伤心怆焉以悲世路险仄蹙蹙靡之乃至
四凤异林三荆分株既不同夫伯淮之被亦莫牵夫
仲海之裾为臣为子集蓼茹荼凛凛臣躬其敢陨越
憔悴放废姱修信洁撷众芳以为佩指后凋而为节
世界重昏不见日月君父痛深母兄念切采薇作歌
彼屺时陟方寸几何堪此崩裂旦复旦兮庶几生活
昊天梦梦长夜漫漫俛仰山河摧绝心肝贾太傅哭
泣以早死盛孝章忧伤而天年帝构玉楼天降玉棺
卷十九 第 4b 页
哲人萎矣梁木坏焉人百何赎泣涕涟涟秦人歌其
黄鸟蒿里悲其素骖谓天整遗大济时艰佐建武之
风猷睹司隶之衣冠岂期硕果遽坠重泉呜呼哀哉
畴昔之夜惟余心动巨卿死友元伯入梦玄冕垂缨
髣髴长恸感旧则邻笛怀悲伤逝则人琴抱痛嗟眭
夸之缟衣受唁愧范式之素车奔送呜呼哀哉惟公
之灵寔明我心八年草土绝迹市城繐帷在望若隔
寰瀛凭棺一哭俟之河清于是乃登高丘而延望陈
楚些以招魂呜呼哀哉岁在龙蛇而贤人嗟月犯少
微而隐士卒巷不歌谣行路啜泣况余与公体同休
戚孔李通家雷陈胶漆其为痛悼罔罔靡极揽茹蕙
卷十九 第 5a 页
以掩涕衣裒为之尽浥命也奈何如兹奄忽死生异
路永从此诀呜呼哀哉
  退翁老人南岳和尚哀辞
壬子九月二十七日吾师退翁老人南岳和尚长逝
于吴灵岩之大鉴堂其白衣弟子徐枋顿首为文以
哭之曰维竺乾之道东流震旦垂几千年其间显晦
纷纭亦或随时隆污虽大道固然未为全亏然历数
不世出之至人雷轰电掣海涵岳峙日耀星临所以
震动昌明光大乎佛道者固已悉其神力而要未能
一摄其全而释疑万古自吾师退翁老人南岳储和
尚一出而始能为佛洗千百年之谤而佛之道始大
卷十九 第 5b 页
全今而后有名世之大儒钜公者出无不快然知佛
之道固足以陶铸尧舜包含周孔而无遗憾也何也
盖吾师能以忠孝作佛事也昔昌黎庐陵为吾儒𥪡
赤帜而濂洛以下诸儒复扬其波诋訾佛道几同杨
墨历千百年固儒曲说守其城堑牢不可破而荷担
佛道者亦未能一辞而辟之何也垂世立教旋乾转
坤寔以道而不以言在躬行而不在斗诤也苟无其
道言之何益苟非躬行诤之愈损故亦间有一二立
说辅教者讵能破曲儒之见而释万古之疑乎惟吾
师一以忠孝作佛事使天下后世洞然明白不特知
佛道之无碍于忠孝且以知忠孝寔自佛性中出是
卷十九 第 6a 页
使佛之道若日之晦而复明也若月之缺而复圆也
若天地之混沌而复开辟也于戏则吾师之于佛道
世道为何如而胡不永其年而未七十而遽长逝乎
是故于其逝也无论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而凭龛一
哭声若崩城呜呼可以见人心矣或曰吾师之以忠
孝作佛事可得闻乎沧桑以来二十八年心之精微
口不能言每临是讳必素服焚香北面挥涕二十八
年直如一日身为法王年垂七十而明发之怀孜孜
靡已每言必乐道其二人之盛德惟恐二人之盛德
无闻于后所谓终身之慕者非耶郁然至心有非贤
士大夫之所能者吾师之忠于国孝于家者如此吾
卷十九 第 6b 页
师尝言锡类之仁孝为忠本故自为孝经笺说以刻
之而复敦请大德居士讲说孝经于丛席俾一千五
百衲子无不薰染于其中而又推其忠孝之心以翼
芘生全天下之忠臣孝子不容悉数即尝为不肖枋
排大难禦大患者谬以枋能无毁先人之志孝也必
使枋能无失故国之身忠也即一嘉惠于枋一人而
师之忠与孝全矣于戏吾师之所以嘉惠于枋一人
者即所以嘉惠于千载之伦常也故于吾师之逝也
枋哭之恸一恸而不能起也于戏是岂为我一人痛
乎寔为千载痛也吾师之所嘉惠于我一人者即所
以嘉惠于千载则吾之为千载痛者宁独非为我一
卷十九 第 7a 页
人痛乎于戏痛哉吾尝读史知例以义起如魏书之
有释老志宋史之有理学传创也创而得其义为不
刋矣然千古国史未有列释门大老者即如宝志一
行仅仅列于方术传彼固不能特创一例也若有深
明春秋之大义得史法者当于故国之史特立一大
人传以吾师一人竟之创千古之义例开千古之心
胸使天下后世学佛学儒者无不快然知佛道之固
足以陶铸尧舜包含周孔而无遗憾也以吾师之能
以忠孝作佛事也于戏吾意尽矣而吾痛未尽吾痛
未尽再托之辞其辞曰
维释迦文雅思渊才言如万华春遍九垓琅函宝笈
卷十九 第 7b 页
云汉昭回拈华一宗不立文字少室廓然惟第一义
直探心源言为道蔽不二门中本来一体从古大老
得彼失此于维吾师广大崔巍心传诸祖文继如来
言满天下为霆为雷文峰卓立学海弘开以斯至文
于焉载道触处敷宣甚深微妙河沙世界罔弗诏告
诏告维何维忠与孝昔我尼父行在孝经百行维先
万世作程师知其义孜孜是勤丛林标榜尘刹仪刑
移孝为忠寔惟一致志在春秋天经地义孑然孤撑
以支天坠片言不磨以醒帝醉长夜一灯狂澜一柱
维师之道寔范吾儒君臣父子大义克扶彼儒诋佛
非迂则愚内圣外王徒为区区佛无不该奚止合符
卷十九 第 8a 页
吾师之生为佛洗谤西竺东鲁汝和予唱无忝徽音
克明师匠昌黎庐陵师扼其吭而今而后万古是谅
师之出也如日中天无幽不烛万汇昭然三代礼乐
尽在是焉以兹慧命覆此大千胡为长逝而不永年
吾师之逝山颓木折天上灵岩摧其巀嵲大地衔悲
诸天恸绝日霾无光众星陨越群生安仰怙恃斯夺
如风斯号如雨斯泣如闻遗欬如睹慈容狮弦失响
猊座长空嘹嘹哀梵漠漠悲风含悽道惨夕磬晨钟
吾之痛师无可告语激楚辞缠绵怨悱魂逝肠回
言无纶绪屈宋大招惟心痛只曾吟恒悲莫知所指
于戏我心云何不尔吾痛无尽以告终古
卷十九 第 8b 页
  李侍御灌溪先生哀辞(并序)
天诞伟人必使之被显名跻大年非以厚其人所以
厚天下也非以厚一时之天下所以培民彝于无已
也故其人尝岿然独峙以系天下之望天下亦群焉
仰之其人而存固无所为屑屑于天下也然信史书
之千秋颂之即以存故国之风为狂澜之砥而隐然
寄纲常之重焉昔宋室既亡故相家铉翁隐居教授
不涉世事又十九年而逝而史称为宋遗臣呜呼自
昔适丁革运之会守身异代之后未有如此之贞确
久长而不渝者设历年更久守身益固年考益高而
皭然不滓聿称完人则其人之存亡不更重于往哲
卷十九 第 9a 页
乎吾故于前侍御灌溪李先生之没而俯仰叹悼为
史册之所希有也先生年二十馀荐登上第早膺民
社之寄即著廉吏循吏之称考绩入最官为御史触
邪指佞奋不顾身有破柱折槛之风及忤时在贬奉
身里居仰事太翁色养备至不言躬行有舞袖洗裙
之孝昔人称李景让孝于家忠于国者先生真不隤
其家声矣迨遘世变先生潜节固守确乎不拔自鼎
革时年未五十乃自五十而六十而七十而八十而
守益固节益高三十馀年有如一日因回环先生一
生之著绩或出或处无时无事不合于道此天下知
与不知无不痛先生之殁咨嗟涕洟谓天下之不可
卷十九 第 9b 页
以无先生也此吾之所以为天下痛先生也至我一
人之私则更有无已之悲焉先生为先文靖公总角
交少同砚席壮则同朝晚同里居文章事业激扬砥
砺迨先文靖毕节止水先生为后死存其孤而恤其
后藏之中心未易一二言尝会葬先公先生悲不能
自胜见者皆为流涕又以不肖之息影土室也先生
绌父执之分忘达尊之年时操小舠酒尊襆被顾我
于空山荒野之间又必偕吾师郑桐庵先生及一二
方外同心之友晨夕谈笑流连信宿必极意而后返
而历岁无倦焉则其气谊为何如者去年腊月先生
于风雪中独过草堂剧谈移晷聪明步履有同壮夫
卷十九 第 10a 页
余窃庆幸先生之寿未艾胡期今之遽尔长往也呜
呼先生往矣典型沦丧木坏山颓即微知已之感世
谊之戚而有馀痛而况如不肖者宜乎旬月以来泪
如縻而心如捣也更有痛者土室中人不出户庭人
间世事一概废绝致不能一吊先生之丧一临先生
之穴今将就窆而我心缺然则我无已之悲其有以
自解乎呜呼创臆填膺无所抒写聊陈楚些以志吾
哀其辞曰
伟人之生寔维岳降元精亶储钟祥休鬯胚胎前光
卿长无让早绾炎符清风远飏履职台端霜威忼忼
国步未倾皇猷克壮中外经纶为时哲匠胡遘沧桑
卷十九 第 10b 页
旋隐园巷一砥岿然百川为障令闻风驰逸情云上
八十之年受天之贶江左夷吾渭滨公望维公之殁
灵光既倾大星宵陨赫曦昼暝未期旦旦遽即冥冥
民之无禄丧此典型远近痛悼追维德馨巷不杵相
孺亦涕零维公之年胡不百龄载绥视履以跻澄清
公今往矣如彼苍生我陈大招告公之灵呜呼我公
维余父执元礼龙门童年早及函丈周旋孝穆殊特
夙昔褒称声名题拂我当孤露公寔覆翼感知怀旧
填膺创臆屠维协洽暮商无射维此岁月我公陨殁
俯仰衔悲维余啜泣呜呼哀哉公称肥遁聿号癯仙
山林无闷逍遥引年岂期一旦哲人萎焉呜呼哀哉
卷十九 第 11a 页
精灵仿佛乘云骑箕上下星河经带寰区公虽往矣
亘古终誉我今安仰矫首东维夏屋之封娄江之墟
千秋一宿永夜安居
  老友苍眉张君哀辞(并序)
岁甲寅十月壬辰老友苍眉长逝讣闻徐子伤悼之
至不自知其涕之无从也呜呼乙未岁冬始识苍眉
于今二十年俛仰二十年间苍眉之翊我忧患慰我
穷愁未易一二言其所以解纷禦侮为之惟恐不力
趋之惟恐或后若饥渴之切身若嗜欲之不可解于
心也则于其死也吾能无悲乎第其死时不能与之
一诀其殡时不能视其饭唅吾又何以为心也耶是
卷十九 第 11b 页
宜乎其死后三四十日而余犹戚戚若有所失也呜
呼吾见其一棺戢身萧然无馀有足悲者夫复何言
幸有其友惠君孟仁笃古人之谊其所以周旋其身
后与苍眉存时无异而且力索余一言以哭苍眉呜
呼苍眉可以瞑矣苍眉平时尝语余曰某闾阎穷叟
自与草木同腐所幸者一生得识徐孝廉而吾友惠
君可属肝膈耳今于其死后而惠君谆谆乞余言甚
急若非此则无以慰苍眉于地下者余甚愧之而亦
可以见苍眉之知人矣语曰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惠
君知苍眉之心而能必慰之于其身后此余之所谓
古人也余既悲苍眉之忽然长逝而又重惠君之谆
卷十九 第 12a 页
谆无已因挥涕而为之辞辞曰
造化茫茫万物逆旅死何以悲生何以喜譬如昼夜
事有必尔倏而扶桑忽焉濛汜人生百年有如此矣
呜呼张君号曰苍眉年跻七十寿称古稀晚慕禅悦
脱然去来生无所累死又何悽余之悼君余心自悲
惟君于我急病让夷余昔盛时交满天下接盖扶轮
执辔命驾陵谷沧桑掉臂交诧翻覆云雨欺绐变诈
独有苍眉交忧患时视我采薇若已有饥视我葛帔
若身无衣我有外侮以身禦之大憝含沙严辞往谕
巨浸稽天漏舟径济卫我种种靡他自矢君之卫我
人所莫喻有时载酒慰我牢愁抗声高歌浮白相酬
卷十九 第 12b 页
谐笑杂𠴲以解我忧我尝疾病君求医药当我沉绵
君心煎灼必我霍然君始大噱我当行遁窜迹僧寮
君常伴我慰我寂寥寒飙淅淅夜雨潇潇或时奔走
雪咽风饕篷窗暑夜芒屩霜朝如是廿年靡所不历
心同忧喜有如一日犹记昨岁君忽遘疾我来视君
赠君药石君疾有瘳谓君再生君必长寿以几令辰
庶几报称以展我心我闻古人无德不报一饭必酬
我心是效况于廿载忧患殷勤我心如结欲效无因
岂期一旦遽赴冥冥病不我招诀不我闻迨造君庐
桐棺是陈呜呼哀哉我何为情君每见我笑言稠密
问讯劳苦覼缕休戚胡我此来惟我啜泣我言莫应
卷十九 第 13a 页
我嗟何及幸有惠君摭君遗迹邀余一言慰君窀穸
呜呼哀哉死而有知寔闻我言兼听我辞我陈楚些
魂兮何之君尝属我为君立传誓必为君重开生面
托之贞珉千古无眩君必闻之斯言若券含笑九京
我言是颔

  庄子赞
黜聪堕明爰葆其真释仁去义性乃无敝吾知之矣
真性若水五味既调厥水乃淆惟其甘旨旋亦腐秽
若彼湛然亘古无愆惟葆我真物莫得撄惟浮我性
物莫能竞吾全其我无可不可止若乘空行若御风
卷十九 第 13b 页
脾睨揶揄吾无隐乎忽为大鹏翼垂天云水击风负
能小天下忽为蝴蝶轻举一叶彼栩栩者我梦觉也
大而能化审乎无假扩而能收与造物游今我拟之
伊谁似之庄生庄生其人其人
  汉寿亭侯赞
髯之逸群有国士风风霆前驱日月在躬威震华夏
千古为雄奚止气吞乎当涂而势压夫江东呜呼前
有纳肝同公不二心之极致后有碎齿继公不两立
之纯忠而皆未能如公有以禠敌国之魄而摧奸雄
之锋呜呼我公此所以为千古人臣之宗
  观音大士十赞
卷十九 第 14a 页
   一(一大士趺坐莲花上/手执如意身微俯者)
极乐国土乃有大士尘沙刹界功德无二说法现身
微言妙谛度彼众生维我如意
   二(一大士坐莲花瓣上/风而行悠然中流)
我坐莲瓣是般若船泛香水海三千大千援天下溺
如已溺焉舍身徇物以大悲故
   三(一大士素衣独行净瓶杨/枝花趺草茵一无所有)
空诸所有独步无上现种种身是为人相妙鬘垂缨
是为我相大慈大悲诸相非相
   四(一大士拥膝坐蒲团上首/微頫前一净瓶插杨枝)
拥膝而坐俨若有思思济群生是曰大慈慈容端好
卷十九 第 14b 页
珂眉宝目三千大千在我化育伊维慈母亦太导师
婴乳蒙求视此杨枝
   五(一大士坐草茵上一手支地/一手垂膝首微侧颜似微笑)
音亦可观寂亦可闻兹默然者如海潮音吾一叩之
开言含笑说无可说道无可道
   六(一大士立莲花瓣上浮大海中风/涛拍天大士低眉俯视安隐自在)
为乘戒舟为鼓慈棹风波稽天如履坦道风自何发
波自何兴我心既定风波永宁诞先登岸度彼迷津
   七(一大士现童子相一手轮珠/箕踞坐草上回顾一瓶一钵)
现身维何为默为说身外何有一瓶一钵解我璎珞
为此记珠行游婆娑念兹在兹
卷十九 第 15a 页
   八(一大士耸身危/坐巳品莲上)
辟支声闻梵王帝释惟此一心纷纷籍籍千手千眼
亦惟一心还归本来曰是普门谛观大士面目谁真
   九(一大士手执净瓶以杨枝/洒之双足踏宝莲华而行)
澍我军持八功德水承我双趺宝华香蕊以此恩波
普济万汇以此芳躅纳民于轨我有大愿此水此华
芬芳润泽永永无涯
   十(一大士闭目敛手结跏安坐一磐石/上四面云气围绕身顶皆见圆相)
慈意妙云悲心慧日云荫大千日炤无极宴然瞑坐
周恒沙国惟此大定浩劫瞬息惟此幻身寿逾磐石
  移居十景图赞(余山居屡迁因集古人移居十事皆读书隐居/者以自况因作移居十图而各系以赞凡十首)
卷十九 第 15b 页
   霸陵山
汉梁鸿字伯鸾扶风人始受业太学家贫尚节介博
览无不通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欲女之谢不娶娶
孟氏女光光归鸿七日尽释赍装椎髻布裙操作而
前鸿喜曰真吾配也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
诗书弹琴以自娱
伯鸾清高爰求贤匹裘葛俱隐节尚悉敌弹琴著书
夫耕妇织共入霸陵乐是潜德
   上党
魏钜鹿张臶字子明养志不仕少游太学学兼内外
后归乡里袁绍前后辟命不应移居上党以高隐终
卷十九 第 16a 页
年一百五岁
咄哉子明永卧园丘不事天子不友诸侯移居避世
百岁何求
   方城
晋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学业优博词藻温丽
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祥览文史溢于机箧
常徙居载书三十乘
茂先博物赐麟角笔书三十乘博物是出以是为迁
非徒壁立
   桐庐
戴勃谯郡人晋处士安之子也与弟颙并隐遁不
卷十九 第 16b 页
污修父业安授以琴勃颙各造新弄数部以弹焉以
桐庐多名山兄弟往游遂留居之
勃颙并隐克脩父业新声十弄弹琴一阕往游桐庐
山云自悦兄弟留居与尘中绝
   衡山
宋刘凝之支江人也少慕老莱子严子陵之为人推
家财与兄子及弟娶妻梁氏女遗送丰盛毕散之亲
族夫妇率安俭苦筑室于野非其力不食后携妻入
衡山绝岭结小庐居之采药服食焉
落落刘生尚友真隐携室入山结庐绝岭俯视寰区
茫茫悠永
卷十九 第 17a 页
   会稽南山
宋朱百年会稽山阴人携妻孔入南山而居以樵箬
为业每得樵辄束置道旁为人所取去辄复置久之
须者随所直多少留钱归之
转居南山樵不取钱道头樵者伊朱百年
   积金涧
梁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多异操及长身
有奇表齐高为相引为诸王侍读奉朝请闭影不外
交惟披阅为务永明中脱朝衣挂神武门而去止句
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晚移积
金东涧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闻其响欣然为乐时
卷十九 第 17b 页
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仙人通明挂冠神武华阳隐居丹砂自煮三朝盛名
与泉石伍移居东涧松风长午
   北渚
唐王绩字无功 人也性简傲弃官不仕沈于酒
退耕东皋即以自号时绛州仲长子光无妻子结庐
北渚绩爱其真淡徙与居时对酌甚欢子光未尝与
交语绩有田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鸭艺药草自供以
周易老庄置床头时读之
彼王无功弃官不仕五斗亦醉号东皋子仲长天隐
块然无侣维德不孤绩来北渚田十六顷岁惟种黍
卷十九 第 18a 页
对酌甚欢不一交语
   箕山
唐田游岩将母妻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山居自
称由东邻高宗幸嵩山诣焉问之曰先生比佳否对
曰臣泉石膏肓烟霞锢疾不佳也
泉石膏肓烟霞锢疾许由有邻游岩筑室
   岐亭
宋陈慥字季当 人工部郎希亮子也少使酒好
剑轻财为侠与苏轼游轼大奇之壮折节读书不遇
弃田宅隐于光黄间岐亭庵栖焉徒步往来山中妻
子奴婢皆自得人莫之识也见其帽似方屋而高曰
卷十九 第 18b 页
此岂古方山冠乎因谓之方山子轼谪黄过岐亭识
之人始知为慥云
季长好侠折节盛年弃家埋名遁光黄间往来山中
人号方山不遇大苏姓字不传
  宗子烱太君王氏遗像赞(并序)
彤管所称青简所载中闺名彦邦媛芳规尚矣然盛
女德者或未闻其妇则著妇道者或未睹其母仪此
固至行之难兼寔亦全人之希遘所以绛纱之幔止
载传经黄绢之辞仅称孝女莱妻暨乎鸿匹而慈训
未及宁馨七诫等于三迁而令模不推中馈虽千古
为烈惟一节可称况义备三从德兼四行者乎拜瞻
卷十九 第 19a 页
图像用赞芜辞辞曰
生称女表没号礼宗爰托豪素著其徽容庶几髣髴
亮节端踪堂前垂美孝里遗风尚论孝行若叔先雄
为妇为母断织九熊玉成令器聿为人龙女诫懿德
萃美厥躬挹彼风烈昭我管彤
  郑青山泛舟小像赞(并序)
余少读范宣城书览逸民独行诸行事未尝不致慨
于闻其语未见其人也及与吾友郑子青山定交见
其事亲孝交友信敬身严始憬然而叹此即古独行
之流欤客曰志捍金石意严冬霜斯独行之所繇名
也郑子其何居焉噫世当挽季江河末流士鲜惇茂
卷十九 第 19b 页
之行家无世守之学且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
杰出内行淳修庸德寔为奇节矣是以论其世也郑
子年跻强仕而孝事尊君有婴儿之色居恒极甘旨
洁滫瀡志养兼脩惟恐不及余固获交纪群间尊君
尝语余曰余少未克尽孝养于先人今受吾子之奉
良有愧焉嗟乎夫人子之事亲而无间于亲心如此
斯其至性通于神明矣郑子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
呐不出口而急人之急然诺不侵生平主敬弗亏暗
室所谓火灭修容衣带必恭郑子有焉郑子少修博
士业余与同学既而知天下将乱乃慨然尽弃其学
而以医学世其家沈思笃嗜不二三年遂涣然不逆
卷十九 第 20a 页
于心汤熨所及沈痼立起一出而名重天下矣乱后
数年味道守真终亨时晦虽形依城阙而冥然有遐
举之志故自画其像单舸水裔类古通隐者流斯又
逸民之亚也昔宋学士濂修元史列名医朱震亨于
儒林传中岂非以其人不敢以医命欤故至今称为
良史若郑子笃行似夏统贞默似申屠蟠而孝友乐
义则似郭原平严世期吾愿异日珥笔作皇明史者
遵汉书京房故事为郑子立两传分列逸民独行中
也因为之赞赞曰
韩康卖药女子知名夏统扣船风雨随声宝筏利时
玉函垂经吾闻医理寔同相业若济巨川女作舟楫
卷十九 第 20b 页
吾闻金仙寔有慈航普济群品是称医王则是桂棹
兰枻浮家泛宅者将与造化分工和缓抗席岂特郭
翻野人之舟陶岘水仙之游也哉
  杨曰补小像赞
其中温良泽乎风雅勃颙并隐耦耕于野山高水深
千仞不下古之沉冥无复过者
  吴佩远琴书小像赞
一时玉人千古国器有湖海心食神仙字中路飘摇
风风雨雨名编钩党世推君顾共保岁寒松石间意
  狮林广运大师遗像赞
像教东渐异人辈出荷担大道增辉佛日或假有为
卷十九 第 21a 页
以示神力楼阁涌现庄严瞬息飞走丹青虚空金碧
顿开化城竟跻乐国见者皈心砭愚袪惑五浊慈航
津梁罔极以兹誓愿适然来集功成身逝不留朕迹
身尚不留况于勋德去来翛然义谛第一式瞻遗影
威仪抑抑智囊眼黄尘寰足白睦州现身净名示疾
丰标俨在清风披袭
  故宫保张大司农遗像赞(并序)
于戏此故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张公静涵遣像也公
勋德重于本朝风节表于今世笃行同于古人学道
超于先哲守身不二达尊兼三以是而往可以无憾
公殆所谓完人者耶余自稚齿即奉教于海内大君
卷十九 第 21b 页
子如倪文正黄相国诸公独公则于世变后始获交
焉而奉公之教最深且久俯仰二十馀年公略其分
位忘其年齿而谬推挹于余故余衔公之知亦最深
非诸公所同也甲辰秋公寓书论道奖诩过当而复
属余题故御史秦公大音遗墨秦公与余一见而亦
为知已余拊时怀旧掩卷太息不能已已不谓不四
五年而公亦继秦公往矣而今复为公题遗像也于
戏遗臣故老身任纲常而泰山梁木一旦颓坏则故
国风流于斯顿尽避世之士无所瞻依此余之所重
悲也而况有知已之感乎而余更有所进矣昔所题
秦公之遗墨寔与其宗子灯岩氏者而今公之遗像
卷十九 第 22a 页
亦灯岩所绘也灯岩师事二公学问渊渊得二公之
精微求无忝其师传故兢兢惟恐失坠如是又非独
眷怀于存亡今昔者是非余之所能及也因为之赞
赞曰
特赞之贵计相之年博望之节曲江之贤西铭南轩
称其学无尽无垢逃于禅在昔一人得一已千古而
今公则包举数贤肩其全余昔辱公之教书联六𥿄
而今复读公与其弟子论学之篇虽称小友于公者
二十馀载而愧未能究公之一焉于戏闻公之名四
海所共知公之心千载无愆而晰公之学则或同室
而茫然今绘公之像或以见公之容貌而因以不泯
卷十九 第 22b 页
公心学之宗传呜呼是像之所以为具瞻吾固知高
山之仰不专而咸而朝斯夕斯如炙羹墙者则公高
第弟子秦氏之灯岩
  吴江周长生画像赞
孝侯伯仁俱生令子咸有父风史载其迹于今为烈
如遘音容维兹玉立翛然风貌令闻克从不坠家声
缅怀前哲亦将无同吾知其为忠毅之子上下千载
而克振其宗者耶
  张苍眉画像赞(写像为/顾生)
拜石为丈水亦吾师高怀旷适五湖之湄仙癯鹤瘦
伊遁称肥交契云霞性同鹿麋既绝尘而违俗嗣莱
卷十九 第 23a 页
民之芳躅亦抗志而寻幽从赤松以同游栖托则竹
中高士渔钓则苕霅孤舟名成三影诗称四愁引如
意以擎凡耕东林之山畴折松枝为麈尾而清谈玄
箸弄铁笛以自娱而声遍方州若乃周郎顾曲桓伊
弹筝陆羽煮泉韩康卖药既诸艺之能精亦千金而
一诺急病让夷倾盖垂橐嗟乎斯人为善最乐于是
虎头写其状貌孝穆颂以辞章传神阿堵德隅不忘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八尺须眉苍
  徐次洲画像赞
水声潺潺松风谡谡彼有人焉绝尘高躅意气欲吞
江湖雅志不移陵谷溯早时之盛事寔岁晚之孤芳
卷十九 第 23b 页
飞腾六艺豪荡千觞酿倾次道翰辍中郎逸情云上
高论风翔既感时以长往斯卷怀而善藏慕向长之
遣累学陆贾之析装今吾举似阿谁可儗伯珍乐潜
爰栖九岩修仁诫子不问园田景山中圣孝克逃禅
所谓怀文抱质而抗志箕山者非耶吾知其人无忝
家声南州高士东海遗民
  薛逸庵画像赞
吾闻大隐在朝市李伯阳为柱下史东方曼倩浮沉
金马隐于朝者也梁伯鸾赁舂庑下王君公市侩墙
东隐于市者也古人负绝俗之姿尚浩然之志正不
必憔悴山林长往不返以矜其高唯夷犹寓托随地
卷十九 第 24a 页
可隐而其隐始大薛子逸庵杂迹尘坌之区而翛然
有尘外之致入其庐炉香茗碗秩秩琴书入其圃药
阑石磴修竹方池花药盈阶蔬蔌满畦彼非隐者能
如是乎昔薛公藏于卖浆家薛方终身嘉遁固世有
其人若逸庵者其能不坠家声欤故观其画像湛矣
神清幅巾竹杖飘飘出尘吾目之为大隐而亦叹其
为先民
  题瞻明宗子居士像赞
幅巾染衣欲扫尘迹孝克逃禅东林遗则似翛然物
外能息心乎净域而不知其少壮之时飞扬跋扈文
章砚席故今观其眉宇犹尔丰神之奕奕嗟乎吾今
卷十九 第 24b 页
而后知髯之逸群角立杰出
  业师郑桐庵先生画像赞
惟我先生今之商瞿出处默语以易为模终亨时晦
自履坦途峨峨高山具瞻德隅熙怡悦泽道胜而腴
而口欲无言目若有营者吾知其为易之忧患而不
敢忘乎故吾猗欤先生故国遗民斯时硕果避世之
士列仙之儒
  故赠大理安甫陆公遗像赞(并序)
人臣以身许国幸而际会休明身名俱泰不幸而毕
节致命以死继之尚矣虽然难言之矣或秉国之钧
或膺民社之寄而国亡与亡义无可诿或处禁近之
卷十九 第 25a 页
地任谏诤之职而事机迫人言与祸会则其死也所
谓死于其官者也所谓不失其职者也若曰进退绰
绰成仁取义则有间焉善矣欧阳子作五代史而分
立死事死节二传也若夫退休林下不绾军国之柄
而骤更世变死系纲常暨身未离乎士林非有拾遗
补阙之责而抗直不挠卒触邪指佞以死此其死也
重于泰山千古为烈成仁取义又何愧乎昔正德初
逆瑾为乱流毒缙绅时陆安甫先生讳■初成进士
无官守无言责寔未离乎士也而独以直节忤瑾致
伏阙暴死时论痛之以为公名父之子抱非常之才
甫成进士或少敛其锋锷以需其大且远者所得不
卷十九 第 25b 页
止此呜呼是岂知公者乎以瑾滔天之恶举世风靡
公独不惜孱然之躯以捍之使天下后世知士气必
伸有宁死而不夺者则公一身虽死而其所纲维于
万世者何如也呜呼膺滂遘节甫之祸对狱忼慨谓
死当葬首阳山上不愧皇天下不愧夷齐若公之死
可以当之矣然后可以列于欧阳子死节之传矣然
后可无愧于孔孟成仁取义之言矣拜瞻遗像敬系
以赞赞曰
所绌者孱然之躯所伸者浩然之气其为气也上为
星辰下为山河亘千古而靡替呜呼陆公死于一时
生于万𥜥
卷十九 第 26a 页
  元镇东儒学提举朱泽民先生镜容赞(并序)
旌表贞节朱太夫人睢阳之裔也先学士文靖公奉
母纯孝笃渭阳之谊与朱氏宗党周旋无间居恒尤
喜称说外家文献故余小子童时即得备闻朱氏之
前言往行焉犹记崇祯癸酉岁之端阳朱太学汝梅
氏敬奉其先世所藏睢阳五老图乞先文靖公题咏
五老者即宋丞相杜祁公太子宾客王公涣光禄卿
毕公世长尚书郎冯公平及兵部郎中朱公讳某者
朱氏即其后也于时欧阳文忠公有次韵五老诗白
发忧民虽种种丹心许国尚桓桓可以见之矣余时
年十二得观五老之像瞻礼敬对不敢漫视又不能
卷十九 第 26b 页
释手又五年戊寅先文靖公延先师以发先生授经
于余馆吴趋里第先师携其先世手泽赴馆复得见
泽民先生镜容及水亭图余时年十七其为敬爱瞻
礼亦同于五老图因得遍读诸名贤题识知朱氏世
德之长不啻昆崙之源而诸图之去而复来及再失
再得或阅几传或踰百载而完好如新复归世守种
种神异不减张僧繇所画天竺先生像者岂非名德
精爽与世长存固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传者乎
癸亥岁九月之朔先师长君致一偕其群从过余涧
上草堂复出镜容水亭二图属小子题册尾再一展
礼回首如昨而距戊寅岁已四十六年余今年已六
卷十九 第 27a 页
十二沧桑陵谷何可复言即先公先师捐身殉国亦
三十九年俯仰今昔余与致一不觉相视泫然而尤
幸世守之如昔也敬系以赞赞曰
伟哉泽民孝友之裔(朱氏自唐名仁轨者/称孝友先生居睢阳)亦孝亦友克世厥
懿敦此大节蔚为名世文同三闾孝比参骞昔贤所
目公庶几焉公不骛时时其舍旃入参文苑出寄戎
索在所著绩原本于学为仕为隐不愧不怍存复同
初何逊濂洛(公精于理学有存/复斋集同初铭)断石著异摹镜称神于戏
伟哉郁林后身(公大父卜兆于阳山之原将营葬公大母梦一衣冠伟/丈夫告云勿夺我宅吾将为夫人孙次日役者凿地遇)
(古墓得一碣汉郁林太守陆绩之墓异之欲重掩而碣已断碣旁刻六字曰此/石断人来换因重刻一碣仍旧瘗之施夫人复梦前伟丈夫曰再感盛德吾真)
(得为夫人孙矣是夜/公生详载公墓志)
卷十九 第 27b 页

居易堂集卷十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