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589-035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吴纪闻卷六     宋 龚明之 撰
  西楼诗
绍兴中郡守王㬇显道建西楼赋诗者甚众独耿时举
德基为擅场其诗曰西楼一曲旧笙歌千古当楼面翠
峨花发花残香径雨月生月落洞庭波地雄鼓角秋声
壮天迥栏干夕照多四百年来无妙手要看风物似元
和德基他文称是居太学久之不得一第而死惜哉
卷六 第 1b 页 WYG0589-0350d.png
  郭仲达
郭章字仲达世居昆山自幼工于文游京师太学有声
因归乡省亲作诗别同舍云半菽年来属未涯羞骑款
段出京华涨尘回旋风头𦂳绮照支离日脚斜掠过短
莎惊脱兔踏翻红叶闹归鸦不堪回首孤云外望断淮
山始是家俄又赋一篇云也知随俗调归策却忆当年
重出关岂是长居户限上可能无意马蹄间中原百甓
知谁运今日分阴敢自闲倘有寸功裨社稷归来恰好
卷六 第 2a 页 WYG0589-0351a.png
试衣斑其诗传播一时后以守城恩拜官被知已荐居
帅幕久之官至通直郎卒于京师年四十馀无子
  淩佛子
淩哲字明甫与余同肄业郡庠诚实君子也绍兴中为
正言上疏论秦氏亲党因缘得科第有妨寒素进取之
路公论甚与之累迁至吏部侍郎后以敷文阁待制通
议大夫致仕年八十馀而卒公处己以廉待人以恕虽
身至从班不啻如寒士非时未尝辄至郡中终年无一
卷六 第 2b 页 WYG0589-0351b.png
毫干请书室之前有一茶肆日为群小聚会之地公与
宾客谈话甚苦其喧遣介使之少戢巳而复然公不与
较因徙以避之其长厚𩔖如此人目之为淩佛子
  昆山学记
程咏之宰昆山其政中和有古循吏风尝修治县庠张
无垢为作记欲镌之石或谓无垢托此以讽朝士寻即
巳之今横浦集亦不载因附见于此右通直郎知平江
府昆山县事程公咏之文简公之曾孙伊川先生之侄
卷六 第 3a 页 WYG0589-0351c.png
也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作书抵余曰沂闻为政
莫先于教化教化莫先于兴学吾邑有学卑陋不治甚
不称朝廷所以尊儒重道之意学门有社坛斋厅掩蔽
于前气象不舒沂乃移于社坛之西辟其门墙广袤数
十丈又以东隅建学外门周植槐柳增崇殿门营治斋
宇气象宏伟殿堂斋庑鼎鼎一新遇月旦则率县官诣
学请主学者分讲六经与诸生环坐堂上以听焉时知
府事待制蒋公名其堂曰致道并书学榜以宠贲之于
卷六 第 3b 页 WYG0589-0351d.png
乎可谓盛矣又曰先生昔学于大儒其所见闻非俗儒
比愿以其所闻者明以告我我将有以大之余曰吾老
矣久抱末疾旧学荒落顾何以副子之请虽然不可以
虚辱也辄以闻于师者以告左右左右其择焉窃尝以
为学者当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师当学孔子之学非
为博物洽闻絺章缋句高自标置视四海为无人攘臂
而言曰吾仕宦当至将相吾富贵当归故乡吾当记三
箧于渡河赋万言于倚马此正俗儒之学孔子之学乃
卷六 第 4a 页 WYG0589-0352a.png
不如是熟诵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之说子夏掬溜
播洒之说孟子徐行后长者之说以求孔子之心可也
是谓孔子之学若乃学如马融如陆淳博如许敬宗文
如班固如柳子厚亦可矣而依梁冀而助武氏而事窦
宪而附王叔文此吾侪之所羞道而孔门之罪人也咏
之以为如何如其不然当明以教我
  王唐公
王绹字唐公秦正懿王审琦五世孙建炎中为御史中
卷六 第 4b 页 WYG0589-0352b.png
丞金犯维扬车驾南渡公扈从以行东宫初建以资政
殿学士权太子少傅未几拜参知政事力丐奉祠御书
霖雨思贤佐一联以赐之绍兴七年薨于昆山僧舍年
六十四谥和子陔公为人刚正有守立朝无所阿附宣
和乙已策士于廷公为详定官多取议论剀切者置甲
科建炎已酉金兵深入公具陈攻守之策宰相不以为
然巳而金犯维扬终无策公自建康扈从至临安道由
镇江从容奏陈陈东以忠谏被诛此其乡里也即命赒
卷六 第 5a 页 WYG0589-0352c.png
其家官其子车驾幸会稽时韩世忠邀击金兵归骑于
扬子江公议遣兵追袭俾与世忠夹击之同政者议不
合遂求去公虽为执政其家贫甚每以禄不及亲自奉
极俭薄仕宦二十年无寸椽可居自奉祠后寓昆山惠
严僧舍萧然一室服食器用无异于寒士天性仁孝赒
恤姻族无所不至俸入之馀买田赡给其孤贫者又为
之毕婚冠丧葬平居无他嗜好唯读书为乐其文温润
典雅深于理致于死生祸福之说尤所洞达其寝疾也
卷六 第 5b 页 WYG0589-0352d.png
家人召医且欲灼艾公曰时至即行留连无益薨前二
日书戊戌字示左右属纩之日果戊戌也其前知如此
公所著述有内外制四十卷奏议三十卷进读事实五
卷论语解三十卷孝经解五卷群史编八十卷内典略
录百卷
  顾景繁
顾禧字景繁居光福山中其祖沂字归圣终龚州太守
其父彦成字子美尝将漕两浙景繁虽受世赏不乐为
卷六 第 6a 页 WYG0589-0353a.png
仕闭户读书自娱自号漫庄又号痴绝尝注杜工部诗
其他著述甚富所与交者皆一时名士鄱阳张紫微彦
实扩以诗闻天下景繁结为一社与之唱酬今张集有
送顾景繁暂归浙西诗云墙头飞花如雪委墙根老柳
丝垂地春正浓时君不留山路晓风鸣马箠涛江入眼
浪千尺想见吴侬问行李田园久荒漫捡挍亲旧相逢
半悲喜行朝诸公访人材故人新赐尚书履袖中有策
则可陈君亦因行聊尔耳又他诗称誉景繁不一如云
卷六 第 6b 页 WYG0589-0353b.png
顾侯风味更严苦家贫阙办三韭菹龟肠撑突五千卷
底用会萃笺虫鱼又云虎头文字逼前辈衮衮颛蒙分
尺素天闲老骥日千里何用盐车追蹇步景繁隐居五
十年享高寿而终(子美除漕到苏台过南峰山拜先都/官墓都官子美之外祖也巡尉护送)
(至山中亲题于享亭之/壁予视景繁为中表)
  慈受禅师
慈受禅师深老靖康间住灵岩学徒甚尊之平生所作
劝戒偈颂甚多皆有文法镂板行于世尝自为真赞云
卷六 第 7a 页 WYG0589-0353c.png
自顾个形骸举止凡而陋只因放得下触事皆成就醍
醐与毒药万味同一口美恶尽销融是故名慈受孙仲
益作守时因上元命之升座慈受举似云灵岩上元节
且与诸方别只点一碗灯大千俱照彻也不用添油光
明长皎洁雨又打不湿风又吹不灭大众毕竟是甚么
灯教我如何说时高峰瓒老相去不远绝不会面因中
秋赏月书一绝寄瓒老云灵岫高峰咫尺间青松长伴
白云闲今宵共赏中秋月莫道山家不往还(师名/怀深)
卷六 第 7b 页 WYG0589-0353d.png
  蒋侍郎不肯立坊名
胡文恭守苏蒋公希鲁将致政归文恭公顷为诸生尝
受学于蒋因即其居第表为难老坊蒋公见之愀然谓
文恭曰此俚俗歆艳内不足而假之人以誇者非所望
于故人也愿即彻去文恭公愧谢欲如其请则营缮巳
严乃资其尝获芝草之瑞改为灵芝文恭退而语人曰
识必因德而后达蒋公之德盖人所畏而其识如是固
无足疑其如非吾所及也
卷六 第 8a 页 WYG0589-0354a.png
  孙郎中
孙纬字彦文擢进士第仕至尚书郎为人诚朴好以俗
下语为诗文而多近理秦师垣生于腊月二十五日尝
献寿诗云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
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师垣甚喜之公精于本朝
典故及巨室大家名系世次无不通晓尝著本朝人物
志行于世
  潘悦之
卷六 第 8b 页 WYG0589-0354b.png
潘兑字悦之操履甚正乡人皆尊敬之徽宗朝为中书
舍人迁礼部侍郎与先君子甚厚常往来于沧浪之上
饮酒赋诗延款竟日悦之无子妷民瞻工于诗与季父
唱和成集
  南北章
章氏本建安郇公之裔后徙于平江者有二族子厚丞
相家州南质夫枢密家州北两第屹然轮奂相望为一
州之甲吴人号南北章以别之
卷六 第 9a 页 WYG0589-0354c.png
  余良弼占卦影
余仔字良弼三舍法行与余皆肄业郡庠又以同经聚
于一斋良弼试上舍义题自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至干
禄百福子孙千亿良弼反覆用天人之说遂中高选既
贡京师道由南徐访一日者揲蓍得卦影画文书一轴
书天人二字于其上下书两甲两癸又画二雁一入云
中一为箭所中日者云此文书二十年后可复用良弼
以为不然既试南宫果不第退舍而归累试皆蹉跌后
卷六 第 9b 页 WYG0589-0354d.png
罢舍法以免举赴省义题与预贡时不少异即欲尽写
旧作同舍晓之云文格与今不同矣用之必不验良弼
深以卦影之言为信竟书之不易一字乡人用新格者
俱见黜独良弼得之廷试后一第下世时去揲蓍时适
满二十年之数
  王彦光
王葆字彦光擢宣和甲辰第昆山自郏正夫登第后有
孙积中后六十载无有继之者彦光擢第时吴昉博士
卷六 第 10a 页 WYG0589-0355a.png
适为邑宰有致语云振六十载之颓风贾三千人之馀
勇纪其实也绍兴改元天子广言路讲求贤良等材彦
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其末以
储嗣为请语尤切直至谓仁宗时中外无事海宇晏然
而范镇等为国远计其所纳忠急急在此况当今日国
步多艰人心易动强虏未靖群盗陆梁天下之势危若
缀旒而甲观之崇未闻流庆中外惴恐此为甚急臣愿
陛下为宗社无疆之计广求宗室之中仁明孝友时论
卷六 第 10b 页 WYG0589-0355b.png
所归者历试诸事以系人心执政读而奇之彦光素为
秦益公器重和议既定梓宫及太后皆还彦光时主宗
正寺簿上书于益公仅三百字大意谓自古宰相功业
之盛无如伊尹周公究其终始之言伊尹过周公远矣
方其相成汤辅太甲其功无与比当是时遂思复政于
君而启其告归之意今咸有一德之书是也周公则不
然夹辅成王坐致太平之功此时可以告老矣而卒不
之鲁故其后有四国流言之祸今欲为伊尹乎欲为周
卷六 第 11a 页 WYG0589-0355c.png
公乎惟阁下所择益公得书颇喜久之除司封郎彦光
既丁内艰服阕再居旧职一日益公语彦光曰桧待告
老如何曰此事不当问之于某益公曰他人不敢言以
公有直气故问之尝记绍兴八年某为右相时公以书
劝某去位保全功名今何故不言彦光曰果欲告老不
问亲与雠择其可任国家之事者使居相位诚天下生
民之福益公默然俄除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益公
薨出知广德移汉州又移泸州终浙东提刑彦光居乡
卷六 第 11b 页 WYG0589-0355d.png
教诱后进终日论文不倦其所成就甚众所学最长于
春秋有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备论两卷弟万侄嘉彦
登第参政范公尝作挽诗云喻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
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浮
生如此了何必更淩烟日者悲离索公乎又杳冥门人
辨韩集子舍得韦经此去念筑室空来闻过庭路遥人
不见千古泣松铭
 彦光鉴裁甚精李乐庵为布衣时流落兵火之馀一
卷六 第 12a 页 WYG0589-0356a.png
 见以为佳士妻以女弟今参政周公初第时爱其博
 洽即纳之为婿二公寻即荣遇而又学术气节耸动
 当世人于是服其知人至于从其学者亦能第其甲
 科之先后无不一如所期至今言其事者莫不称叹
 以为不可及
  状元谶
穹窿山在城之西里老相传云穹窿石移状元来归一
夕闻有风雨声诘旦视之果有石自东而移西者淳熙
卷六 第 12b 页 WYG0589-0356b.png
辛丑黄子由遂魁多士昆山虽去松江不远旧无潮汐
绍兴中方有之犹不及二十里外李乐庵尝见一道人
云潮到夷亭出状元后以此语叶令子强因作问潮馆
识其语今巳过夷亭矣但未知验于何时然潮汐起于
昆山邑人必有当此谶者
  四幡之助
大父自甲子既周之后遇生朝则舍一大幡于宝积寺
刹柱岁率以为常时曾王妣之越上留其婿顾沂大夫
卷六 第 13a 页 WYG0589-0356c.png
家大父往省之夜宿于萧山渡系舟于一古柳之下终
夕为之安寝拂晓舟师大惊四顾皆巨浸舟齐于朩之
杪须臾水退独免漂溺是夕王妣梦舣舟之地有四黄
幡覆其上方有疑于心王父既归言其事因屈指计之
已历四生朝矣
 吴仁杰云龚浩字子正往萧山访顾沂舟值水发比
 到家其妻云向梦有黄幡六首罩一舟龚问其日正
 水发之夕也盖尝以生朝施二幡于承天寺不染尘
卷六 第 13b 页 WYG0589-0356d.png
 观音殿凡三岁矣适如梦中之数按吴氏感应录所
 记微有不同当以此说为是然不染尘观音殿乃是
 在城报恩寺今北寺也
  乐庵
乐庵在昆山之东南六七里李公彦平游息之所也公
本江都人绍兴初避地居此尝为溧水宰以德化民四
年无犯死罪者剡章交上召对陈便民十事除知温州
未行擢监察御史出知婺州召拜司封郎官迁枢密院
卷六 第 14a 页 WYG0589-0357a.png
检详时上屡引见僧徒谈性空之理一日因对论及禅
宗公奏曰昔周公亦坐禅上愕然公徐曰周公思兼三
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
之坐以待旦非坐禅而何陛下诚能端坐而思所以爱
人利物之道即坐禅也何必他求乎俄以引年挂其冠
而归遂即庵庐而居之自号乐庵安叟居年馀上爱公
精力不衰诏起致仕除侍御史同知壬辰贡举因革去
险怪之习文体为之一变而所得多一时名士因上疏
卷六 第 14b 页 WYG0589-0357b.png
论后戚不当居枢筦之地迁起居郎不就知台州又不
就复上请老之章时王仲行为右正言亦力弹之莫子
齐为给事中不书黄周洪道直学士院不草制皆遭迁
逐布衣庄治尝作四贤诗公道学精通且乐于教学者
尝诵康节语以告人曰学为人之仁学为人之事所以
教人者率不外此公中年以后绝欲清修唯一苍头给
事年几八十视听言论虽少年有所不及庵之左右皆
植修竹经史图书满室忽旬馀不食屏医却药终日燕
卷六 第 15a 页 WYG0589-0357c.png
坐一夕亲作手简遍别亲旧仍命其子不得斋僧供佛
书讫倏然而逝所著文章甚多号乐庵集又有易说语
孟说若干卷
  吴江词
建炎庚戍两浙被兵祸有题水调歌头于吴江者不知
其姓氏意极悲壮今录之于后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
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
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
卷六 第 15b 页 WYG0589-0357d.png
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
雪浪净洗边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
清波
  徐望圣
徐师回字望圣师闵之弟尝为南康太守作直节堂苏
黄门为之记以为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一为物所挠虽
松柏竹箭之坚不能自保惟杉能遂其直求之人盖不
待文王而兴者黄门未尝以言假人其推重公如此子
卷六 第 16a 页 WYG0589-0358a.png
闳中孙林兢曾孙藏
  羊充实
羊充实旧与予肄业郡学其为人好崖异且狠愎一夕
同舍对床剧谈充实偶以言侵众遂相率联句戏之云
彼美羊充实弯弯角向天口内餐荷叶尻中放瑞莲细
毛堪作笔粗毳可为毡子贡虽曾爱齐宣不见怜其他
不能尽记充实见诸公更相应答机锋甚锐遂哀鸣不
巳自是处众和易待人亦有礼谚所谓菱角鸡头之说
卷六 第 16b 页 WYG0589-0358b.png
信矣
  苏民三百年不识兵
姑苏自刘白韦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乾符
间虽大盗蜂起而武肃钱王以破黄巢诛董昌尽有浙
东西五代分裂诸藩据数州自王独钱氏常顺事中国
本朝既受命尽籍土地府库帅其属朝京师遂去其国
盖自长庆以来更七代三百年吴人老死不见兵革承
平时泰伯庙栋犹有唐昭宗时宁海镇东军节度使钱
卷六 第 17a 页 WYG0589-0358c.png
镠姓名书其上可谓盛矣大观中枢密章公之子綖为
蔡京诬以盗铸诏开封尹李孝寿即吴中置狱连逮千
馀人遣甲士五百围其家钲鼓之声昼夜不绝俗谓之
聒囚鼓州民目所未睹莫不为之震骇狱既不就又遣
三御史萧服沈畸姚(忘其/名)重按其至也人皆自门隙中
窥之不敢正视识者已知非太平气象故其后有建炎
之祸方章氏事未觉时城中小儿所在群聚皆唱云沈
逍遥莫知其由巳而三御史果至
卷六 第 17b 页 WYG0589-0358d.png
  之彝老
之彝老外冈杨氏子名则之字彝老尝学诗于西湖顺
老学禅于大觉琏禅师诗号禅外集禅学有十玄谈参
同契俱行于世尝作早梅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
难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又雪霁观梅诗云荒园晚景
敛寒烟数朵清新破雪边幽艳有谁能画得冷香无主
赖诗传看来最畏前村笛折去难逢野渡船向晚十分
卷六 第 18a 页 WYG0589-0359a.png
终更好静兼江月淡娟娟
  纪异
盛章季文作守时谯楼一夕为火所焚有得其煨烬之
馀者欲析而为薪见其中有大吉二字遂闻之于朝又
郡学有一立石中夜光起教官言于州因作瑞石放光
颂亦奏之又大成殿一夕为雷击其柱火光异常东壁
额上遗四带青布巾大可贮五斗粟教官命以香案置
之中庭诘朝视之无有矣
卷六 第 18b 页 WYG0589-0359b.png
  朱氏盛衰
朱冲微时以常卖为业后其家稍温易为药肆生理日
益进以行不检两受徒刑既拥多赀遂交结权要然亦
能以济人为心每遇春夏之交即出钱米药物募医官
数人巡门问贫者之疾从而赒之又多买弊衣择市妪
之善缝纫者成衲衣数百当大寒雪尽以给冻者诸延
寿堂病僧日为供饮食药饵病愈则已其子勔因赂中
贵人以花石得幸时时进奉不绝谓之花纲凡林园亭
卷六 第 19a 页 WYG0589-0359c.png
馆以至坟墓间所有一花一朩之奇怪者悉用黄纸封
识不问其家径取之有在仕途者稍稍拂其意则以违
上命文致其罪浙人畏之如虎花纲经从之地巡尉护
送遇桥梁则彻以过舟虽以数千缗为之者亦毁之不
恤初江淮发运司于真扬楚泗有转般仓纲运兵各据
地分不相交越勔既进花石遂拨新装运船充御前纲
以载之而以馀旧者载粮运直达京师而转般仓遂废
粮运由此不继禁卫至于乏食朝廷亦不之问也勔之
卷六 第 19b 页 WYG0589-0359d.png
宠日盛父子俱建节钺即居第创双节堂又得徽庙御
容置之一殿中监司郡守必就此朝朔望勔尝预曲宴
徽宗亲握其臂与语勔遂以黄罗缠之与人揖此臂竟
不举弟妷数人皆结姻于帝族因缘得至显官者甚众
盘门内有园极广植牡丹数千本花时以缯䌽为幕帟
覆其上每花标其名以金为标榜如是者数里园夫畦
子蓻精种植及能叠石为山者朝释负担暮纡金紫如
是者不可以数计圃之中又有水阁作九曲路入之春
卷六 第 20a 页 WYG0589-0360a.png
时纵妇女游赏有迷其路者朱设酒食招邀或遗以
簪珥之属人皆恶其丑行一日勔败检估其家赀有黄
发勾者素与勔不协既被旨黎明造其室家人妇女尽
驱之出虽闾巷小民之家无敢容纳不数日巳墟其圃
所谓牡丹者皆析以为薪每一扁榜以三钱计其直勔
死又窜其家于海岛前日之受诰身者尽褫之当时有
谑词云做园子得数载栽培得那花朩就中堪爱特将
一个保义酬劳反做了今日灾害诏书下来索金带这
卷六 第 20b 页 WYG0589-0360b.png
官诰看看毁坏放牙笏便担屎担郤依旧种菜又云叠
假山得保义幞头上带著百般村气做模样偏得人憎
又识甚条制今日伏惟安置官诰又来索起不如更叠
个盆山卖八文十二初勔之进花石也聚于京师艮岳
之上以移根自远为风日所残植之未久即槁瘁时时
欲一易之故花纲旁午于道一日内宴诨人因以讽之
有持梅花而出者诨人指以问其徒曰此何物也应之
曰芭蕉有持松桧而出者复设问亦以芭蕉答之如是
卷六 第 21a 页 WYG0589-0360c.png
者数四遂批其颊曰此某花此某朩何为俱谓之芭蕉
应之曰我但见巴巴地讨来都焦了天颜亦为之少破
大学生郑肃有进花石诗大寓规谏之意至今传于世
  徐稚山
徐林游定夫先生字之曰稚山绍兴中坐赵忠简公所
引忤秦丞相意罢宗正少卿又以前任江西运使日尝
按秦之妻弟王昌秦夫妇衔之俄有将两浙漕节者密
受风旨诬劾公讥议均田良法安置兴化军秦死放还
卷六 第 21b 页 WYG0589-0360d.png
除户部侍郎事载绍兴正论
  无庵
昆山陈氏子名法全弃家从道川为僧参请勤至一日
行静济殿前偶撞其首于柱间忽然大悟旁观者见其
光彩飞动而全自不知也自此遍走山林道价日增后
住湖州道场山号无庵
  结带巾
宣和初予在上庠俄有旨令士人结带巾否则以违制
卷六 第 22a 页 WYG0589-0361a.png
论士人甚苦之当时有谑词云头巾带谁理会三千贯
赏钱新行条制不得向后长垂(缺/) 服相类法甚严人
尽畏便缝阔大带向前面系和我太学先辈被人叫保

  周妓下火文
昆山有一名倡周其姓后系郡中籍张紫微作守时周
忽暴死道川适访紫微公因命作下火文云可惜许可
惜许大众且道可惜许个甚么可惜巫山一段云眼如
卷六 第 22b 页 WYG0589-0361b.png
新水点绛唇昔年绣閤迎仙客今日桃源忆故人休记
丑奴儿怪脸便须抖擞好精神南柯梦断如何也一曲
离愁别是春大众还知殁故某人向甚么处去向这里
分明会得蓦山溪畔芳草渡头处处六么花十八其或
未然与君一把无烟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谐谑
鸡冠花未放狗尾叶先生(嘲叶/广文)三间草屋田中舍两面
皮缰马辔丞(田马自/相谑)冬瓜少貌犹施粉甘蔗无才也著
卷六 第 23a 页 WYG0589-0361c.png
(猜谜妇人富/英对丁中散)数行文字那个汉书一簇人烟谁家庄
子筵上枇杷宛类无声之乐草头蚱蜢犹如不系之舟
醉公子酉生年九十柳青娘卯生年十八镜上占钱铜
声相应马前断事鞍上治民锄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滕达道与/郑毅夫对)
  思韩记
韩正彦字师德魏公之犹子嘉祐中知昆山县昆山号
为难理而公能以静胜囹圄为之数空创石堤疏斗门
卷六 第 23b 页 WYG0589-0361d.png
作塘长七十里而人不病涉得膏腴田百万顷部使者
以最上又请以输州之赋十三万从近便输于县鸠造
塘馀材为仓廪以贮之民大悦比去遮道以留生为立
祠作思韩记镵诸石
  徐氏安人诗
徐稚山侍郎有妹能诗大不类妇人女子所为其笔墨
畦径多出于杜子美而清平冲澹萧然出俗自成一家
平生所为赋尤工有一文士尝评之云近世陈去非吕
卷六 第 24a 页 WYG0589-0362a.png
居仁皆以诗自名未能远过也有诗集传于世
  吴中水利书
宜兴士人单谔尝著吴中水利书其说谓苏湖常三州
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于松江以入海故少水患今
吴江岸界于松江太湖之间岸东则江岸西则湖江东
则大海也自庆历二年欲便粮道遂筑北堤横截江流
五六十里遂致太湖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
又睹岸东江尾与海相接之处污下茭芦丛生沙泥涨
卷六 第 24b 页 WYG0589-0362b.png
塞而又江岸之东自筑岸以来沙涨今为民居民田矣
虽增吴江一邑之赋而三州之赋不知反损几百倍邪
今欲泄太湖之水莫若先开江尾茭芦之地迁沙村之
民运其所涨之泥然后以吴江岸凿其土为朩桥千所
以通粮运随桥谼开茭芦为港走水仍于下流开白蚬
安亭二江使太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则三州水患必
减元祐中东坡在翰苑奏其书请行之
  右中吴纪闻六卷凡二百二十五条宋宣教郎龚
卷六 第 25a 页 WYG0589-0362c.png
  希仲撰及其子昱所叙行实附后熊之外王父王
  君家所藏前后散脱数纸先大父录本以传先大
  父既殁熊于外家始睹元本缺帙比前甚多其后
  从人搜访缀辑竟无此书今年冬会周君正道于
  吴城寓舍偶及此事周君以录本见示所存二百
  条其馀亦皆缺失遂得校正增补尚恨未完噫淳
  熙九年距今才二百年而书仅存于世先大父之
  卒巳二十馀年犹未获其全非区区留意郡志此
卷六 第 25b 页 WYG0589-0362d.png
  书将泯没而无闻矣士君子著述将垂不朽其传
  之难必也如此岂不甚可惜哉因为记其大略以
  示来者云至正二十五年二月之吉武宁卢熊记
  吴中风土人文范文穆公吴郡志无馀憾矣昆山
  龚希仲又考新旧图经及地志不载者曰中吴纪
  闻命次子昱釐为六卷自叙云效范忠宣公东斋
  纪事暨苏文忠公志林体皆取其有戒于人耳即
  中援引诗句居十之五往往借说诗寓感时索隐
卷六 第 26a 页 WYG0589-0363a.png
  之意其卷首载范文正公条陈急务十条且云抱
  负奇伟不容不见于设施自非圣君贤相委曲信
  任之亦安能行其所学殆亦蹭蹬名场昌黎所谓
  不得其平而鸣者欤二百年后武宁卢熊修苏州
  府志辄取材焉读其跋可想见其尚友深情云或
  曰字熙仲宗元之曾孙父况与苏过齐名于朝人
  号龚苏居昆山黄姑别墅作期颐堂日饮其间年
  九十二临终预知时至遗命二子晃昱曰毋设仙
卷六 第 26b 页 WYG0589-0363b.png
  释像于柩前供一花一水诵论语孝经足矣其孝
  行详本传虞山毛晋识
  传云明之幼事祖母李李自言少尝大病梦神告
  曰与汝七十七及期果病且革明之斋心屏处夜
  祷于天乞减己五龄以益李寿灼香于顶者七闻
  脑中有爆裂声不为动诘旦李病良愈又五年乃
  卒宣和三年明之以诸生贡京师迎父母往巳而
  母与弟继亡去乡数千里贫无以归葬或使以旅
卷六 第 27a 页 WYG0589-0363c.png
  殡僧舍否则火之以其烬归明之不从取其家所
  有自一钱之直皆折卖之不足又乞贷于人竟护
  二丧以归先墓在西山大朩数万族人利其直悉
  斩而分之明之不能制独泣且骂每伐一朩仆明
  之辄号恸响震林谷绍兴二十年乡贡年巳六十
  或劝少匿其数为异日计笑曰吾平生未尝妄语
  且不敢自欺卒书其实晚以特恩廷试授高州文
  学年逾八十法不应出官吴士在朝者列奏其行
卷六 第 27b 页 WYG0589-0363d.png
  义敕监潭州南岳庙淳熙五年乞致仕乡人奉直
  大夫林振等举明之乡曲儒宗经明行修议论操
  履众所师法而穷居在下先是淳熙二年庆寿赦
  文内孝行节谊著于乡闾仰长吏保明当议旌录
  时参政钱良臣谓明之无吏考难之吴仁杰曰公
  试与丞相敷陈必能动上听良臣问故仁杰曰龚
  君顷以至行能动上帝是以知今日必能动人主
  因具言其事良臣为之竦然果得旨超授宣教郎
卷六 第 28a 页 WYG0589-0364a.png
  致仕仍赐绯衣银鱼时李衡以忠谏去国年几八
  十德望绝人独以兄事明之时人高之目为二老
  明之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谓平日受用
  唯一诚字尝附益山谷语以省吃俭用号五休居
  士
 
 
 
卷六 第 28b 页 WYG0589-0364b.png
 
 
 
 
 
 
 
 中吴纪闻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