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a 页 WYG0589-02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朝事迹编类卷下   宋 张敦颐 撰
山冈门第六
  石硊山(硊牛/委切)
舆地志云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
以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势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
地也孙盛云东至方山有直渎自渎至北山或云是秦
时所掘山今方山西九里有大垄枕淮合垄悉是石名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b 页 WYG0589-0214b.png
石硊京师沟塘累石悉凿此垄取之在城东南四十五里
  天阙山
晋元帝即位起宫殿城阙郭璞云阙不便王导乃指牛
头山为天阙杨修有诗云牛头天际碧凝岚王导无稽
示妄谈若指远山为上阙长安应合指终南
  凤台山
宋元嘉中凤凰集于是山乃筑台于山椒以旌嘉瑞在
府城西南二里今保宁寺是也唐李白诗曰置酒延落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a 页 WYG0589-0215a.png
景金陵凤凰台长波泻万古心与云俱开昔时有凤凰
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巳久正当今日回明君越羲轩天
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琴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
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
相催又诗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
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
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宋齐
邱有诗云嵯峨压洪泉岝峪撑碧落宜哉秦始皇不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b 页 WYG0589-0215b.png
亦不凿上有布政台八顾皆城郭山蹙龙虎健水黑螭
蜃作白虹欲吞人赤骥相煿烁画栋泥金碧石路盘硗
确倒挂哭月猿危立思天鹤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
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日
晚严城鼓风来萧寺铎扫地驱尘埃剪蒿除鸟雀金桃
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尘飞景
阳井草合临春阁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当轩有直
道无人肯驻脚夜半鼠勃窣天阴鬼敲椓松孤不易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a 页 WYG0589-0215c.png
石丑难安著自怜啄朩鸟去蠹终不错晚风吹梧桐树
头鸣嚗嚗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不话兴亡事举首
思眇邈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笼鹤羡凫毛猛虎爱
蜗角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
诺风云偶不来寰宇销一略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
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音勺丝/缕也)安得生羽翰雉飞上
寥廓(其诗刻今/在保宁寺)
  覆舟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b 页 WYG0589-0215d.png
寰宇记云在城北五里周回三里高三十一丈东接青
溪北临真武湖状如覆舟因以为名舆地志云宋元嘉
中改名真武山以其临真武湖山复有真武观故也晋
北郊坛宋药园垒乐游苑冰井甘露亭皆在此山
  幕府山
寰宇记云在城西北周回三十里高七十丈东北临直
渎浦西接宝林山南接蟹浦舆地志云临沂县东八里
有幕府山寰宇记晋元帝自广陵渡江建康城荒落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a 页 WYG0589-0216a.png
府第居县北山下因以幕府山为名图经云丞相王导
建幕府于此山因名之山上有虎跑(蒲包切/蹴也)泉其西巅
有仙人台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王导温峤亦葬山西
又按寰宇记云陈武帝破北齐军四十六万于幕府山
下至后主祯明中尝幸此山校猎虞世南献赋以美之
杨修有诗云六代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闲倚楼
天暝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鸡笼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b 页 WYG0589-0216b.png
寰宇记云在城西北九里西接落星涧北临栖玄塘舆
地志云鸡笼山在覆舟山之西二百馀步其状如鸡笼
因以为名按南史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馆于北郊
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开馆于鸡笼山齐高帝尝就次
宗受礼及左氏春秋又竟陵王子良尝移居鸡笼山下
集四方学士抄五经百家为四部要略千卷又按宋文帝
元嘉中改为龙山以黑龙尝见真武湖此山正临湖上
因以为名今去县六里晋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四陵皆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a 页 WYG0589-0216c.png
在山南中有佛寺五所
  方山
寰宇记云山高一百一十六丈周回二十七里图经云
四面方如城东南有水下注长塘流溉平陆又按舆地
志云湖熟西北有方山顶正方上有池水山谦之丹阳
记曰山形方如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秦始皇凿金
陵此山是其断者文选谢灵运东出乡里相送至方山
灵运尝赋诗其略云解缆又流潮怀旧不能发又按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b 页 WYG0589-0216d.png
史宋何尚之为尚书令元嘉末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
以明所守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后果然又按齐武
帝尝幸方山顾左右曰朕欲经始山之南复为离宫期
胜新林苑徐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
江南未广愿少留神乃止图经谓齐武帝于方山筑苑
不知何所据而云
  摄山
寰宇记云周回四十里高一百三十二丈东连画石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a 页 WYG0589-0217a.png
南接落星山陈江总摄山栖霞寺碑云南徐州琅琊郡
江乘县有摄山其状似伞亦名伞山尹先生记云山多
草药可以摄养故以摄为名南史齐明僧绍住江乘摄
山今栖霞寺即其宅也今去城四十五里
  东山
上元县有两东山一在崇礼乡今土山是也晋书谢安
寓居会稽栖迟东山此安之旧隐也后于土山营筑以
拟东山今去县二十里一在钟山乡蒋庙东北宋刘勔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b 页 WYG0589-0217b.png
隐居之地南史勔尝经始钟岭以为栖息及造园宅名
为东山今去县十五里陈轩金陵集载李白李建勋东
山诗皆指土山而作
  白下
图经云旧属江乘县周回八里高八十丈东接竹堂山
南接蒋山北连摄山西有水下注平陆舆地志云阶础
碑石悉出此山南史梁散骑常侍韦载有田十馀顷在
江乘县之白山天嘉元年遂筑室而居屏绝人事不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a 页 WYG0589-0217c.png
篱门者十载今去县二十里
  浊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东南十里高一十丈周回五里山北
浊水出焉舆地志云溧阳县有浊山下有浊水即秦淮
之源也
  汤山
寰宇记云在县东北其西接云穴山山不甚高无大林
朩有汤泉出其下大小凡六处汤涧绕其东南四时常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b 页 WYG0589-0217d.png
热禽鸟之类入之辄烂以煮豆谷终日不熟草朩濯之
转见鲜茂旧有汤泉馆今废去县五十里
  大壮观山
图经云在城北一十八里周回五里高二十丈东连蒋
山西有水下注平陆南临真武湖北临蠡湖旧经谓陈
宣帝起大壮观于此山因以为名南史宣帝大建十一
年八月幸大壮观因大阅武命都督任忠领步骑十万
阵于真武湖上登真武门观宴群臣因幸乐游苑设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8a 页 WYG0589-0218a.png
竹之会仍重幸大壮观振旅而还
  临沂山
图经云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三十里高四十丈东北
接落星山西临大江西南有旧沂县城
  祈泽山
旧经云初法师尝结茅于此有龙女来听讲既而神泉
涌于讲座下后遂为祈祷水旱之所山因此得名高五
十丈周回十里东连彭城山北连青龙山今去县二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8b 页 WYG0589-0218b.png
三里
  东庐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东南一十五里高六十八丈周回二
十里有三源一出山西流入秦淮一出山东北流入马
沈港一出山东南吴漕流入丹阳湖丹阳记云溧阳县
东有庐山与丹阳分界俗传云以庐舍为名又云严子
陵尝结庐于此
  卢龙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9a 页 WYG0589-0218c.png
图经云在城西北十六里周回五里高三十六丈东有
水下注平陆西临大江旧经云晋元帝初渡江到此见
山岭连绵接石头城真江上之关塞以此地近卢龙因
以为名
  马鞍山
图经云以形似得名西临大江东与石头城相接南史
陈后主祯明三年隋将济宜黄侯慧纪自荆州帅将士
沿江而下欲趍台城遣南康太守鲁肃将兵以铁锁横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9b 页 WYG0589-0218d.png
江隋将杨素奋兵击之争马鞍山四十馀战隋军死者
五千馀人今去城十里
  大巫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北四十五里周回二百五十步高八
丈长塘湖内接镇江府金坛县界
  小巫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回四里高五丈长
塘湖内石上有兽迹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0a 页 WYG0589-0219a.png
  平陵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西北三十五里高三丈周回三里晋
书云永和三年李闳斩韩晃苏逸于此
  铁冶山
图经云在溧阳县西南七十里周回二十里高一百八
十丈舆地志云前代铁冶山
  绛岩山
图经云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周回二十四里高一百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0b 页 WYG0589-0219b.png
六十五丈上有龙坑祠坛江南地志云汉丹阳县北有
赭山其土亦赤因为郡名本名赤山唐天宝六年改名
绛岩山
  竹里山
图经云在句容县方舆地记云行者以其途倾险号曰
翻山岘鲍昭有行翻车岘诗即此山也
  大城山
图经云周回二十二里高八十二丈南接苻坚山西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1a 页 WYG0589-0219c.png
雁门山北接竹堂山今去城七十里
  望祭山
东晋成帝于北郊以白山钟山配四十四神之数兼祭
之按通典梁武帝省四望座惟钟山及松江浙江五湖
白石山并存之
  白土冈
图经云北连蒋山其土色白因名之舆地志云同夏县
西有白土垄即此地按北史隋贺若弼尝破陈军于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1b 页 WYG0589-0219d.png
山之白土冈今蒋山西北有冈垄土色正白乃其地图
经云在县东二十二里非是盖同夏县在今县东十五
里而白土冈在同夏之西不应有二十二里之远也
  白杨路
图经云县南十二里石山冈之横道是也六朝杂事云
宋袁粲常酌于此忽逢村父便留连笑语人怪而问之
荅曰吾侣偶逢非知音也杨修有诗云残枝败叶几沾
春莫问栽培迹巳陈细雨斜风马无力萧萧满路更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2a 页 WYG0589-0220a.png

  千佛岭
在摄山栖霞寺之侧按江总栖霞寺碑明僧绍居士子
仲璋为临沂令于西峰石壁与度禅师铸造无量寿佛
大同二年龛顶放光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
宣始安王及宋江夏王霍姬齐田奂等琢石建像梁临
川靖惠王复加莹饰岭之中道石壁有沈传师徐铉张
稚圭王雱题名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2b 页 WYG0589-0220b.png
  谢安墩
在半山报宁寺之后基址尚存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
超然有高世之志李太白将营园其上乃作诗曰晋室
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
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屏忽飞翻组练照楚
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
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
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3a 页 WYG0589-0220c.png
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佳树蕙草留
芳根地古云物在台荒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
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王荆公诗云我名公字偶
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
随公
  桃花坞
在蒋山宝公塔之西北旧有桃花甚盛今不复存
  方山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3b 页 WYG0589-0220d.png
建康实录吴赤乌八年使校尉陈勋发屯田兵于方山
南截淮立埭号方山埭又按南史湖熟县方山埭高峻
冬月行旅以为难齐明帝使沈瑀修之瑀乃开四洪断
行客就作三日便办其埭今去城四十五里
  鸡鸣埭
建康实录青溪有桥名募士桥桥西南过沟有埭名鸡
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图经云今在
青溪西南潮沟之上又按南史齐武帝永明中散游幸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4a 页 WYG0589-0221a.png
诸苑载宫人从车至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景
阳楼上应闻钟声并早起妆饰帝数幸琅琊城宫人常
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故呼为鸡鸣埭若尔其埭又
当近北父老传曰今清化市真武庙侧是其处也二埭
恐皆当时所历姑两存之
  铸剑坑
图经云在溧阳县南八十里石屋山之西旧经云昔吴
王使欧冶子铸剑于此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4b 页 WYG0589-0221b.png
  射雉场
图经云在县东二十里齐东昏侯置射雉场五百所皆
以七宝装翳杨修有诗曰外作禽荒内色荒三千红粉
日严妆潘妃纵有嫣然态不步金莲到射场
  绝地
图经云在县南三里古大社西有凶地三亩晋周顗司
马秀苏峻皆宅于此悉以祸败宋王僧绰曰大丈夫当
以正道自居何宅之有凶吉寻为元凶所害杨修有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5a 页 WYG0589-0221c.png
曰四主衣冠今不终高门列戟谩重重由来瘠沃分劳
逸莫道人凶非宅凶
宅舍门第七
  孔子巷
舆地志云孔子庙在乐游苑东隔青溪本圣亭侯所奉
之庙也旧在溪南丹阳郡之东南本东晋所立中废宋
元嘉十九年诏复孔子庙至齐迁于今处以旧地为浮
图今名孔子寺亦名孔子巷在城东南五里古长乐桥东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5b 页 WYG0589-0221d.png
  言偃里
史记孔子弟子列传言偃字子游吴人今不知其里所
在或云在城东二十二里
  四学
南史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立儒学馆于鸡笼山命雷次
宗居之因集丹阳何尚之立玄素学著作佐郎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谢玄立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
左风俗于斯美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6a 页 WYG0589-0222a.png
  陆机宅
建康实录云陆机入洛作怀旧居赋云望东城之纡徐
邈吾庐之延伫李太白题王处士水亭云齐朝南苑是
陆机宅其诗云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好鹅寻道士
爱竹啸名园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北堂见明月更
忆陆平原扫地青玉簟为余置金樽醉罢欲归去花枝
宿鸟喧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图经云在县南五里
秦淮之侧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6b 页 WYG0589-0222b.png
  江令宅
陈尚书令江总宅也建康实录及杨修诗注云南朝鼎
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胜地后主尝幸其宅呼为狎
客刘禹钖诗云南朝词臣壮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
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今城东段大夫约之
宅正临青溪即其地也故王荆公诗云昔时江令宅今
日段侯家此可验也
  沈约宅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7a 页 WYG0589-0222c.png
南史梁沈约迁尚书令虽名位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
东田瞩望郊阜尝为郊居赋以叙其事东田在钟山之
下也
  孙玚宅
建康实录陈起兵部尚书孙玚居处奢豪宅在青溪东
西即江总宅玚家庭穿筑极林泉之致歌童舞女当世
罕俦
  刘子圭宅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7b 页 WYG0589-0222d.png
南史齐刘瓛字子圭居于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永
平七年竟陵王子良表武帝为立馆帝以扬烈桥故主
地给之檀桥在今县东二十五里青龙山之前
  朱异宅
南史梁朱异及诸子自潮沟列宅至青溪其中有台池
玩好每暇日与宾客游焉
  诸葛恪宅
图经云在县东二里古元风观前南接青溪里俗传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8a 页 WYG0589-0223a.png
在今县东南百馀步面对青溪其东即江令宅也
  宋齐邱宅
旧传在镇淮桥之北御街之东今南北较务是也其后
又为南唐国子监
  杜姥宅
建康实录晋成帝恭皇后杜氏母裴氏即杜弘治之妻
也裴氏名穆孝武帝封为广德君初穆渡江宅于南掖
门外时裴氏寿考故呼为杜姥图经云在旧县东北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8b 页 WYG0589-0223b.png
里旧县在冶城今天庆观之东是也其宅未详所在
  乌衣巷
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朩登
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
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
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
尾曰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出无
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9a 页 WYG0589-0223c.png
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
三月天南无雁飞至今岁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
巷刘禹锡有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见/摭遗)图经云在县
东南四里晋书王导纪瞻宅皆在此巷
  乘黄署
舆地志云在东府之西北五辂及朝军凡驾马者之所
去县东北六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19b 页 WYG0589-0223d.png
  纸官署
舆地志云宋永初中立旧日齐帝于此造银光纸以赐
王僧虔在县东一十五里
  扶南乐署
建康实录吴赤乌七年扶南国献乐人于此置舍以教
宫人在县北二里
  铜螭署
台城刻漏署西本洛阳之旧物宋平姚秦迁于此魏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0a 页 WYG0589-0224a.png
帝为太子时玩以玉手扳刺螭口中因入不出后人常
见白蝘蜓在其中梁元帝移之江陵此物后遂不复见
杨修诗云挈壶传箭逼天聪铸出蟠螭巧范同何事腹
中藏怪物人惊蝘蜓气如虹
  锦署
图经云在县东南十里宋迁百工于此也杨修诗云人
衣褴缕地衣红不念家家杼轴空厥篚织文应岁贡更
翻新样集机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0b 页 WYG0589-0224b.png
  焚衣街
齐东昏侯自制服为四种冠五彩袍一月中二十馀出
辰出三更归夜出清晨返梁自襄阳出师废之焚奢淫
服六十二种于御街中杨修诗云雉头金缕又珠胎烟
绪香云昼不开御路傍人皆叹息逡巡红焰作青灰
谶记门第八
  秦淮石志
保太中浚秦淮得石志按其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凡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1a 页 WYG0589-0224c.png
字他字磨灭不可识令诸儒参验乃辅公祏反江东时
年号太祖受命国号宋改元乾德江左始衰弱岂非威
令将及而符谶先著也
  石印
天玺元年历阳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楚九州渚吴
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江表传云历阳
县有石山临水高百丈其三十丈所有七穿骈罗穿中
色黄赤不与本体相似俗相传谓之石印又云石印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1b 页 WYG0589-0224d.png
发天下当太平下有祠屋巫祝言石印神有三郎时历
阳长表上言石印发皓遣使以太牢祭历山巫言石印
神三郎说天下方太平使者作高梯上看印文诈以朱
书石作二十字还以启皓皓大喜曰吴当为九州作都
渚乎从大皇帝逮孤四世矣太平之主非孤复谁重遣
使以印绶拜三郎为王又刻石立铭褒赞灵德以荅休
祥此见吴志注
  石室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2a 页 WYG0589-0225a.png
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馀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
瑞皓乃遣司徒董朝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
年改元天纪大赦以协石文
  三断石
吴后主天册元年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
月字又于吴郡临平湖边得一石函中有一小石青白
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遂立
石纪吴功德按实录云县南三十里西接牛头山丹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2b 页 WYG0589-0225b.png
云岩东路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断此纪功之碑也
今移在府治中可辨者二百馀字漫灭者五十馀字杨
修诗曰孙吴纪德旧刋碑埋没蟠螭与伏龟惆怅石冈
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
  宝公铜牌记
按高僧传公讳宝志宋元嘉中现形于东阳镇古朩鹰
巢中朱氏闻巢中儿啼遂收育之因以朱为姓施宅为
寺公自少出家依于钟山道林有铜牌记多谶未来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3a 页 WYG0589-0225c.png
云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在左边子子孙孙万万
年江南中主名其子曰弘冀吴越钱镠诸子亦皆连弘
字以应之而国朝宣祖讳乃正当之
  潜鹤鼓
台城端门上二鼓初得于会稽雷门传是越王旧物击
之声闻洛阳后孙恩乱兵击破中有二鹤冲天而去自
是不复鸣后人呼为潜鹤鼓杨修有诗云端门击破使
人惊潜鹤双飞上玉清怪得旧时声太远冲天合自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3b 页 WYG0589-0225d.png
皋鸣
  天水碧
南唐末时前数年宫人挼蔷薇水染生帛一夕忘收为
浓露所溃色倍鲜翠因令染坊染必经宿露之号为天
水碧宫中竞服之识者以为天水赵之望也
  独足台
陈末时有一鸟独足飞上宫城台上以觜画地云独足
上高台盛草化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门当水开解者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4a 页 WYG0589-0226a.png
为独足指后主独行无众盛草言荒秽隋承火运草得
火而灰及国破隋炀帝馆于都水台所谓上高台当水
开也杨修诗云鸟迹分明在帝台管弦声里辄书来回
头一觉风流梦犹得朱门傍水开
灵异门第九
  八功德水
蒋山悟真庵后按梅挚亭记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
锡于此山中乏水时有庞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4b 页 WYG0589-0226b.png
渴饮措之无难俄而一沼沸成后有西僧继至云本域
八池巳失其一似竭彼盈此也其泉一清二冷三香四
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自梁巳前
尝取给御厨又按杨修诗注云高僧昙隐游行于此忽
闻金石丝竹之音俄见清泉一泓莹彻甘滑有积年疾
者饮之皆愈
  志公鲙残鱼
高僧传宝志尝对梁武帝食鲙帝曰朕不知味二十馀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5a 页 WYG0589-0226c.png
年师何为尔志乃吐出小鱼鳞尾依然今金陵尚有鲙
残鱼
  牝狙触网
按湘山野录云南唐李后主猎青龙山一牝狙触网见
主雨泪稽颡屡指其腹主戒虞人保守之是夕诞二子
还幸大理寺亲录囚系一大辟妇以孕在狱未几诞二
子煜感牝狙之事罪止于流其山去城东二十五里
  感龙产鲤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5b 页 WYG0589-0226d.png
昔民有女感黑龙于田野归而有娠后产鲤鱼投于水
中复能变化随母所出入后成龙而去母亡每春时必
来坟所乡人惧之因立庙祠焉谓之乌鲤庙在溧水县
东南二十五里
  郗氏化蛇
郗氏梁武帝皇后也崩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
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骚窣(苏骨切勃窣/穴中出也)声视
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式冉切说文/云暂视貌)晴呀(香牙切/张口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6a 页 WYG0589-0227a.png
以向于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谓蛇
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妖孽欲祟朕
邪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
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
罪谪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
力不自胜又鳞甲有虫唼(子合/切)(五狡/切)肌肉痛苦甚剧
若加锥刀焉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
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帝祈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6b 页 WYG0589-0227b.png
一功德以见拯拔也帝闻之呜呼感激既而求蟒遂不
复见帝明日大集沙门于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
其苦志公对曰非礼佛忏涤悃款不可帝乃然其言搜
索佛经录其名号兼亲抒睿思洒圣翰撰悔文共成十
卷皆采摭佛语削去闲词为其忏礼又一日闻宫室内
异香馥郁良久转美初不知所来帝因仰视乃见一天
人容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巳得生
忉利今呈本身以为明验也慇勤致谢言讫而去此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7a 页 WYG0589-0227c.png
梁武忏序
  燕雀湖
舆地志云走马桥见有燕雀湖穷神秘苑曰梁昭明太
子在东宫有一琉璃碗紫玉杯皆武帝所赐也既薨诏
置梓宫后更葬开坟为阉人携入大航乃有燕雀数万
击之因为有司所缚乃获二宝器帝闻而惊异诏以赐
太孙封坟之际复有燕雀数万衔土以增其上坟侧今
有湖后人因名燕雀湖杨修有诗曰平湖岸侧见高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7b 页 WYG0589-0227d.png
万土衔来燕雀群鉴面无波天一色此中文藻似储君
在城东四里下入青溪
  新洲
南史宋武帝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
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童子数人皆新衣于桩中𢷬
药问其故荅曰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
何不杀之荅曰寄奴王者不可杀帝叱之皆散收药而
反今薛家洲盖其地也属金陵乡去城北四十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8a 页 WYG0589-0228a.png
  生人蔘
南史梁阮孝绪字士宗母王氏有疾合药须得生人蔘
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逢忽一鹿前行
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其处果获此草今山中不复有

  木醴
建康实录陈后主祯明二年初覆舟山及松柏林冬月
出木醴后主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饧今废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8b 页 WYG0589-0228b.png
神仙门第十
  茅君山
茅濛字初成华阳人也隐华山修道秦始皇三十一年
白日上升是时先有民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
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始皇闻
之问故老曰此仙谣也于是有寻仙之意濛之元孙盈
得道于金陵句曲山上升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
真人居赤城时来句曲郡人改句曲为茅君山(事见/摭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9a 页 WYG0589-0228c.png
经云汉时有三茅君各乘一白鹤来居其上故号为三
茅君世传茅盈茅固茅震皆濛之后也山在句容县东
南四十五里(华山华阳皆/在句容县)荆公有诗云一峰高出众山
巅疑隔尘沙道里千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
前人间巳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陈迹是非分草
莽纷纷流俗尚神仙
  仙人台
幕府山之西有石棋盘说者云旧有仙人对奕于此故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29b 页 WYG0589-0228d.png
徐君平幕府山诗云仙去棋枰草自繁即此地也去城
北二十五里
  寻仙观
梁时造也与芝山燕洞相邻上有石坛旧经云昔茅君
行道之所唐垂拱五年道士宋文干因石琢像重修坛
焉在溧水县东南六十里
  太虚观
旧经云东晋时李盘白遇仙于此修道白日上升山顶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0a 页 WYG0589-0229a.png
有会仙亭唐开元五年建大中祥符元年九月奉敇改
今额在溧阳县西南四十里盘白山下初名招仙观
  华阳洞
旧经云即第八金坛大洞天也唐改为太平观在句容
县东南四十里茅山之侧
  华阳宫
旧经云张真人炼丹之所也梁朝陶隐居立为华阳上
馆唐天宝七年改今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0b 页 WYG0589-0229b.png
  燕洞宫
旧经云梁普通三年晋陵县女子钱妙真幼年于此修
行诵黄庭经积功三十年道成佩白练飞入洞中有石
室醮坛存焉天宝七年奉敕于钱真人升仙之所建宫
度女道士洞在宫东一百馀步
  太平观
梁书云陶弘景读书万馀卷善琴棋为诸王侍读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于是止于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1a 页 WYG0589-0229c.png
容之句曲山曰此是第八洞宫之名金坛华阳之天乃
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唐贞观九年为升真先生改为
太平观
  青玄观
旧经云本吴朝葛仙公宅也梁天监七年建有一丹井
在祠宇前去句容县西南三百馀步
  洞玄观
舆地志云赤乌二年吴大帝为仙公葛玄造玄后白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1b 页 WYG0589-0229d.png
上升山上至今犹有坛宇杨修有诗曰葛玄功行满三
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
仙观在方山下去城四十五里
  仙杏山
旧经云绝顶有杏林及仙人脚迹因以名之又有仙坛
石井故一名仙坛石山唐垂拱五年重修坛三所并石
井圣历二年县令岑仲琢石为像设香灯供祀之下有
清泉流入丹阳湖在溧水县东南四十三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2a 页 WYG0589-0230a.png
  白都山
昔白仲都常于此学道白日上升因以为名杨修诗云
驾鹤骖鸾自古闻策名仙籍是真君天边旧迹无寻处
满目青山空白云在城南八里西临大江
  石城洞
石头城西岭下南临大江有洞宛然按真语云此小有
洞之南门也
  道士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2b 页 WYG0589-0230b.png
蒋山明庆寺前乃陈宣帝礼元靖先生臧兢处今在宝
公塔之东
  静坛
旧经云宋侍中周舍立与道士坞相对帝问曰其坛如
何对曰风不鸣条云无肤寸鹿巾黄帔其数甚多白简
朱衣其来罕至因名曰静坛今按道士坞在蒋山古明
庆寺前与八功德水相近则静坛当在其处
  春涧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3a 页 WYG0589-0230c.png
钟山宋兴寺东梁处士刘许字彦度隐居之所杨修诗
云手拖葛屦坐藜床竹树萧然一水傍枕上白云船下
月卜邻东涧胜东冈
  玉晨观
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句曲洞北门之侧旧经本晋许
长史宅也昔高辛时展上公秦时巴陵侯后汉时杜广
平并于此学道得仙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陶弘景奏请
立为朱阳馆唐贞观中为紫微国师王先生改为华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3b 页 WYG0589-0230d.png
宫天宝七年为玄靖先生改紫阳观前有郭真人养龙
池醮坛丹井俱在大中祥符中奉敕改今额
寺院门第十一
  吴建初寺
舆地志云吴赤乌十年沙门僧会自西竺来传佛法吴
大帝作寺自此起杨修有诗曰僧会西来始布金常闻
钟磬伴潮音江南古寺知多少此寺独应年最深旧传
在城南二百馀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4a 页 WYG0589-0231a.png
  同泰寺
梁武帝改年号大同起同泰寺在台城内穷竭帑藏造
大佛阁七层为火所焚梁帝舍身施财以祈佛福自大
通以后无年不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俄而侯景
兵起陷城遂以虚器进膳自庚辰至丙戌七日不食而
崩杨修诗曰佛事庄严国力疲照天金碧倚栏危沈檀
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
  蒋山太平兴国禅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4b 页 WYG0589-0231b.png
梁武帝天监十三年以钱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冈独龙
阜以葬志公永定公主以汤沐之资造浮图五级于其
上十四年即塔前建开善寺今寺即其地也唐乾符中
改为宝公院南唐升元中徐德裕重修开宝三年后主
改为开善道场太平兴国五年改赐今额庆历二年府
尹叶龙图清臣奏请为十方禅院按高僧传及宝公实
录公讳宝志宋元嘉中现于东阳郡古朩鹰巢中朱氏
妇闻巢中儿啼遂收育之因以朱为姓乃施宅为寺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5a 页 WYG0589-0231c.png
公自少出家依于钟山道林寺常持一锡杖杖悬刀尺
及镜拂之类由是知名齐梁间死而将葬梁武帝命陆
倕制铭葬已赐玻瓈珠以饰塔表南唐保大七年加号
妙觉塔名应世本朝太平兴国七年舒民柯萼遇老僧
往万岁山指古松下掘之得石篆乃宝公记圣祚绵远
之文于是遣使致谢谥曰宝公妙觉治平初更谥道林
真觉大师按建康实录开善寺有志公履唐神龙初郑
克俊取之以归长安今洗钵池尚在塔西二里法云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5b 页 WYG0589-0231d.png
基方池是也寺西有曰道光泉以僧道光穿斸(竹足切/斫也)
得名曰宋熙泉以近宋熙寺基之侧有八功德水在寺
东悟真庵之后一云泉在寺北高峰绝顶寺东山巅有
定心石下临峭壁寺西百馀步有白莲庵庵前有白莲
池乃策禅师退居之所寺后向东有塔曰娄约即慧约
娄禅师之塔高僧传曰葬于独龙山宝公之左是也旧
有宝公及娄约塔碑梁王筠撰文今不复存杨次公诗
曰今古忙忙利禄间几人能此叩松关猿惊鹤怨不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6a 页 WYG0589-0232a.png
处虎踞龙盘空见山芳草路随流水远老僧心共白云
閒淮南旧隐抛离久一诵移文一愧颜荆公诗巳见钟
阜下
  半山报宁禅寺
王荆公故宅也其地名白塘旧以地卑积水为患自荆
公卜居乃凿渠决水以通城河元丰七年公以病闻神
庙遣国医诊视既愈乃请以宅为寺因赐额报宁禅寺
寺后有谢安墩其西有土山曰培塿乃荆公决渠积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6b 页 WYG0589-0232b.png
之地由城东门至蒋山此半道也故今亦名半山寺陈
轩金陵集载荆公半山诗凡十五首寺中有宝禅师语
录序王斿撰米芾书
  清凉广惠禅寺
伪吴顺义中徐温建为兴教寺南唐升元初改石头清
凉禅寺后主复改清凉大道场本朝太平兴国五年闰
三月改为今额旧传尝为李氏避暑宫寺中有德庆堂
今法堂前旧基是也后主尝留宿寺中故其诗有未能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7a 页 WYG0589-0232c.png
归去宿龙宫之句德庆堂名乃后主亲书祭悟空禅师
乃后主自为文碑刻今见在旧有李氏宫人亲写藏经
及本朝所赐御书今皆不存唐温庭筠清凉寺诗曰诗
阁小窗藏雪岭禅堂秋水接蓝溪东坡先生舍弥陀画
像于寺中其诗曰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盖谓此也杨次公题清凉寺翠微亭诗曰君勿爱清凉
清凉如火如沸汤君勿恶炎热炎热如冰如积雪勿爱
亦勿恶未是逍遥处君不见海会山前一条路一车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7b 页 WYG0589-0232d.png
一车去今古转辕何日住落花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
分明语又因舟次秦淮寄清凉老曰云居一众舟次秦
淮忽尔狂风动地白浪滔天致此片帆难以寸进又恐
是石头老子把定要津不肯放过今者食时巳及香积
未充更不敢遣化菩萨去午烦若是灵利人必巳会得
了也时王荆公在清凉寺见之云清凉应是推辞不得
  升元寺(亦名瓦棺寺/)
升元寺即瓦棺寺也在城西隅瞰江面后踞崇冈最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8a 页 WYG0589-0233a.png
古迹累经兵火略无彷佛李主时升元阁犹在乃梁朝
故物高二百四十尺太白诗所谓日月隐檐楹是也(此/见)
(杂/说)今西南隅戒坛乃是故基南唐将归我宋数年前升
元寺殿基掘得石记乃诗谶其辞曰若问江南事江南
事不凭抱鸡升宝位(谓李煜丁/酉年生也)走犬出金陵(谓王师甲/戌渡江也)
子建居南极(曹彬列桷城/南乃子建也)安仁秉夜灯(谓潘美恐有伏/兵命纵火也)
东陵骄小女骑虎渡河冰(钱俶以戊寅年入朝尽献/浙西之地骑虎之谓也)瓦棺寺
之名起自西晋长兴年中长沙城阿陆地生青莲两朵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8b 页 WYG0589-0233b.png
民间闻之官司掘得一瓦棺开见一僧形貌俨然其花
从舌根顶颅生出询及父老曰昔有一僧不说姓名平
生诵法华经万馀部临死遗言曰以瓦棺葬之此地所
司具奏朝廷乃赐建莲花寺五代兵火焚之李太白登
瓦棺阁极眺金陵城云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
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香出霄
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汉
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寺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9a 页 WYG0589-0233c.png
神扶万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大爱敬寺
梁武帝普通元年造在蒋山之北高峰上唐乾符间重
修广明元年改为广明爱敬禅院南唐改广孝禅院本
朝开宝七年移额入城中今寿宁寺是也李建勋爱敬
寺诗其略云云散经窗湿山晴石路香
  法宝寺(亦名台城寺/)
梁同泰寺基之半也建康实录梁武帝大通元年创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39b 页 WYG0589-0233d.png
泰寺寺处宫后别开一门名大通门(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为名)
(也/)帝晨夕讲议多游此门伪吴顺义二年置为台城千
福院本朝改赐今额寺前有丑石四各高丈馀俗呼为
三品石政和间取归京师其寺今在城北
  法光寺(今名鹿苑寺/)
即梁之萧帝寺旧传天监十三年造元绛寺记云不知
从昔之名故后人以帝氏目之南唐保大间重建后主
易名曰法光寺有子隐堂郗氏窟今𨽻祥鸾坊本朝敕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0a 页 WYG0589-0234a.png
改鹿苑寺
  栖霞禅寺
摄山齐明僧绍故宅也按栖霞寺江总碑云齐居士平
原明僧绍宋泰始中游此山乃刋朩结茅二十许年有
法度禅师与僧绍甚善僧绍遂舍宅成此寺盖齐永明
七年正月三日也唐高宗尝建寺碑并书寺额武宗会
昌中废宣宗大中五年重建本朝太平兴国五年改为
普云寺景德五年改赐景德栖霞禅寺寺有舍利塔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0b 页 WYG0589-0234b.png
隋文帝葬舍利处南唐高越林仁肇建塔徐铉书额曰
妙因寺左有千佛岭乃明僧绍子仲璋创造齐文惠太
子同僧琢梁临川靖惠王采饰寺后有天开岩碧藓亭
白云庵迎贤石醒石中峰涧石房白云泉亦名品外泉
寺前有明僧绍高越墓菩提王庙菩提王即摄山靳神
也庙旧居山前今移置寺左仁庙朝尝赐金宝方牌熙
宁间取寄华藏寺中石佛额有玻瓈珠后坠地因置阁
盛之大观中为权要取去米芾尝作诗纪其事寺今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1a 页 WYG0589-0234c.png
唐高宗陈尚书令江总碑沈传师齐疏及沈传师徐铉
题名按陈轩金陵集刘长卿顾况李绅皮日休韩熙载
徐铉徐锴柳琰权德舆皆有诗德舆诗其略云萦纡松
路深缭绕云山曲重楼回朩杪古像凿岩腹皆寺中景
也今去城四十五里
  祈泽寺
寺记云宋少帝景平元年建去府城二十里梁朝置龙
堂有初法师者来结茅庵于山下日夜诵法华经有一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1b 页 WYG0589-0234d.png
女郎来听移时方去师讶之因问其住止女曰儿东海
龙女游江淮间闻师诵经来听之师曰此山乏水汝能
神变为我开一泉可乎女曰此固易事容儿归白父言
讫不见数日后忽作风雷良久有清泉涌于座中南唐
保大中以久旱祈雨于旧寺基信宿而雨作自后以为
祈祷之所本朝治平改赐祈泽治平寺许坚尝有二诗
其后王荆公题云高人遗迹空佳句谁识旌阳后世孙
  铁索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2a 页 WYG0589-0235a.png
本东晋尼寺也尚书仲杲女见释书有比丘尼问讲师
师曰女子削发出家为比丘尼后因铁索罗国尼至遂
就此建寺尼以铁索罗为名中国尼自此始
  明庆寺
蒋山上明庆寺后别有小岭碧石青林幽邃如画世人
呼为屏风岭有高僧隐于此忽闻丝竹之音俄而有清
泉一派莹彻甘滑有积年疾者服之愈梁巳前尝取给
御厨水俗呼为八功德水杨修有诗云翠壁如屏旱不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2b 页 WYG0589-0235b.png
枯一泓甘滑饮醍醐高僧到此闻丝竹还有金鳞对跃

  佛窟寺
城南二十里牛头山下有深坑言是辟支佛窟寺记本
沙门道庆禅房梁天监中司空徐庆造寺因名曰佛窟
杨修有诗云曩事何人为證明白云深锁翠微坑巳闻
过去辟支佛未见如来弥勒生
  普济寺(旧名头陀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3a 页 WYG0589-0235c.png
梁头陀寺也建康实录梁武帝大同元年置头陀寺记
舍人石兴造寺在蒋山顶第一峰后移置山下本朝治
平中改赐今额殿后有应潮井其水与江潮相应及有
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在其西即普通元年所置大爱敬
寺基也
  净妙寺(旧名齐安寺/)
南唐升元中建额曰齐安本朝政和五年正月改赐净
妙旧临官路今移置高陇面秦淮王荆公齐安寺诗刻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3b 页 WYG0589-0235d.png
云日静山如染风暄草欲薰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去城四里
  宝林寺
旧经云本同行寺梁天监中武帝与宝公同游此山见
林峦殊胜命建精蓝因以同行为额亦名圣游寺唐会
昌中废伪吴太和中复建后改为秀峰院南唐保大九
年重修本朝嘉祐中改赐今额有琪树在法堂前梅摰
诗其略云影借金田润香随璧月流远疑元帝植近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4a 页 WYG0589-0236a.png
志公游建炎间树为兵火所焚今寺属宝林山
  宝乘院(亦名草堂/)
齐草堂寺也寺乃齐周颙隐居之所颙后出仕孔稚圭
作北山移文以讥之高僧传云时有释慧约姓娄少达
妙理颙素所钦服乃于钟山旧馆造草堂寺以居之今
寺左乃娄约置台讲经文之地寺后即颙旧居也王荆
公草堂寺诗云周颙宅作阿兰若娄约身归窣堵坡唐
会昌中寺废本朝复建治平间改赐今额𨽻钟山乡去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4b 页 WYG0589-0236b.png
城十一里
  圣汤延祥寺
𨽻汤山下旧有汤泉十所今存者六唐德宗时韩晋公
滉为浙江观察使滉小女有恶疾浴于汤应时而愈乃
以女妆奁建精舍于汤山之右且求僧以主寺事时得
竹林寺一市蛊毒药僧远近赖之多获全济故其药至
今以温汤为名按唐书滉观察浙江在贞元以前寺之
建当在建中兴元间而图经乃云咸通十二年韩公置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5a 页 WYG0589-0236c.png
精刹咸通盖懿宗年号是时晋公巳亡也
  景德寺
伪吴始名崇孝寺本朝景德中改赐今额建炎元年以
其地改充太庙今𨽻嘉瑞坊
  长干寺(今名天禧寺/)
丹阳记大长干寺道西有张子布宅在淮水南对瓦棺
寺南张侯桥也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江东谓山陇
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5b 页 WYG0589-0236d.png
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名小长干在瓦棺寺南
巷西头出大江梁初起长干寺按塔记在秣陵县东今
天禧寺乃大长干也(昔有并州胡萨诃死经七日更生/云见观音教曰洛下丹阳会稽有)
(阿育王塔可/悉礼拜之)荆公有诗云梵馆清閒侧布金小塘回曲
翠文深柳条不似千丝直荷叶相依万盖阴淡淡岑云
相上下翩翩沙鸟自浮沈羁人乐此忘归意忍向西风
学旧吟
  能仁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6a 页 WYG0589-0237a.png
南唐古寺基也保大年中升州特进守司徒致仕钟山
公李建勋尝舍庄田入寺后废本朝拨赐地基起兴慈
禅院咸平初李建勋女润州本起寺住持临坛精律大
德尼进晖申明乞以故父李相公旧所施庄田入兴慈
寺至今供常住也咸平后改承天寺崇宁间又改天下
承天为能仁寺真宗皇帝赐升州法主圆觉大师赐紫
德明七言二韵诗一首诗曰精勤演律达真风释子南
禅道少同(南中多长/老禅僧)奥旨筌蹄悟佛理慧灯广布九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6b 页 WYG0589-0237b.png
(真迹今/藏本寺)
庙宇门第十二
  吴大帝庙
𨽻府城西门外今庙庭即当时旧宫唐大中初邑人台
州永宁簿周知业以家赀重修建炎间兵火废毁其地
在石头城清凉寺之西今去府七里杨修有诗云古朩
阴森庙岿然龙蟠虎踞旧山川当时鼎足一场梦空里
旋风飞纸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7a 页 WYG0589-0237c.png
  蒋帝庙
帝即后汉秣陵尉蒋子文金陵图经云汉末子文为秣
陵尉逐盗钟山伤额而死尝自谓骨贵死当为神及吴
大帝迁都建邺子文乘白马执白羽扇见形故吏白吴
帝为立庙不尔百姓大疫权犹未信翼日复见于路云
当令飞蛊入人耳后如其言帝乃立庙于钟山封子文
为蒋侯权避祖讳因改钟山曰蒋山晋苏峻之难钟山
神同蒋侯为助且曰苏峻为逆当共诛锄之后果斩峻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7b 页 WYG0589-0237d.png
按杜佑通典宋高帝永初二年普禁淫祀自蒋子文祠
以下皆绝孝建初修复加蒋侯爵位至相国大都督中
外诸军事明帝初四方兵起求救于神遂封为蒋王齐
永明中崔慧景之难迎神还台以求福助事平授以帝
位又按南史梁武帝天监六年旱甚诏祈蒋神求雨十
旬不降帝命载荻焚其庙当神上俄有云如伞倏忽骤
雨如泻台中宫殿振动帝惧驰诏追停少时乃静自此
帝益畏信是时魏军围钟离蒋帝神报敕必许扶助既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8a 页 WYG0589-0238a.png
而无雨水长遂挫敌人凯旋之后庙中人马脚尽泥湿
当时目睹焉齐既封以帝号于是以庙门为灵光之门
中门为兴善之门外殿曰帝山内殿曰神居西阁有佛
殿名灵鹫东阁即子文所居也南唐追谥曰庄武帝更
修庙宇开宝八年焚毁雍熙四年邑人张革于旧基重
建景祐二年知府陈待制执中复增修之朝廷赐庙额
曰惠烈政和八年本县复加修饰有南唐及景祐政和
庙记可考今𨽻蒋山之北去城二十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8b 页 WYG0589-0238b.png
  晋元帝庙
旧在卞将军庙侧今移在嘉瑞坊城隍庙之左
  武烈帝庙
旧经云隋司徒陈杲仁有战功唐封忠烈公伪册武烈
帝本庙在江夏
  楚平王庙
吴越春秋云楚平王都于固城庙今在溧水县南九十
里昔周成王封熊绎子男之田于蛮荆之地至庄王时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9a 页 WYG0589-0238c.png
赐姓为芈(音敉/楚姓)氏至灵王立与敌日寻干戈边鄙不宁
时吴军失利乃陷濑渚至平王用佞臣之言杀太傅伍
奢并其子尚子胥奔吴吴用之破楚而入郢此庙即平
王之旧址也唐广明元年重修
  晋谢将军庙
即晋谢玄也咸通九年置开宝四年重修在府城西南
三里
  晋卞忠正庙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49b 页 WYG0589-0238d.png
晋尚书令赠侍中骠骑将军卞壸谥忠正苏峻之乱与
其二子力战死之葬吴冶城今天庆观乃其地也后七
十馀年盗发其墓尸僵如生鬓发苍然瓜甲穿手背安
帝赐钱十万封之入梁复毁武帝又加修治李氏有江
南建中正亭于其墓穿地得断碑公名存焉徐锴实为
之识本朝庆历中知府事龙图阁直学士叶公清臣又
封墓刻石表之改亭名曰忠孝取其母之言曰父为忠
臣子为孝子也又五十年左丞叶公梦得来守是邦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0a 页 WYG0589-0239a.png
亭为堂图公像列之常祀春秋祠焉乃为之记
  晋阴山庙
在县南向西十二里旧经云建武中丞相王导于冈阜
间隐约见数十步骑驻立于垄上导怪之使人致问俄
失其所夜见梦于导曰我乃阴山神也昨随帝渡江寓
泊于晨见之所卿为我置祠当福晋祚导乃以其事闻
上置庙于此仍名其冈为阴山杨修诗曰炉香烟断暮
云凝阴德山高众所称开府琅邪旧蒙福龙飞一马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0b 页 WYG0589-0239b.png
中兴
  梁祈泽夫人庙
梁置今𨽻祈泽寺之侧旧经云有初法师者尝讲法华
经于山中有女郎来听初问之荅曰儿东海龙王女也
师告以山中乏水后数日忽闻风雨㬥作向晓有泉出
于座下后遂为水旱祈祷之所因号祈泽夫人绍兴元
年旱祷有应本府状其事于朝且言已有祈泽夫人之
号因赐庙额曰嘉惠今去城二十三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1a 页 WYG0589-0239c.png
  青溪夫人庙
按舆地志青溪岸侧有神祠世谓青溪姑南朝甚有灵
验尝见形于人祠今与上水闸相近说者云隋平陈斩
张丽华孔贵妃于青溪栅下今祠像有三妇人乃青溪
姑与二妃也
  潘真君庙
旧经云昔潘氏兄弟三人于此山中得道化白鹤冲天
后人思而立庙在溧阳县东南六十里三鹤山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1b 页 WYG0589-0239d.png
  茅君白鹤庙
茅山白鹤庙记云此庙即祠三茅君之所也霓旌屡降
鹤驾时逢茅君分理于赤城玉洞每年以十二月二日
驾白鹤于此会诸真君故名焉在句容县东南三里
  荆将军庙
旧经云荆轲庙也烈士传曰昔左伯桃羊角哀往楚并粮
于梁山左伯桃死而角哀达乃厚葬伯桃于梁山下一
夕角哀梦伯桃告曰幸感所葬柰何与荆将军墓相邻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2a 页 WYG0589-0240a.png
每地下与吾战为之困迫今年九月十五日将大战至
时望子借兵马于冢上叫噪相助角哀觉而悲之如期
而往曰今在冢上安知我友地下之胜负乃命开棺自
刎而死报并粮之义也庙在溧水县南四十五里
  茅司徒庙
按稽神录云浙西僧德林少时游舒州路见一夫荷锄
治方丈之地左右数十里不见居人问之对曰顷时自
舒之桐城至此㬥得痁疾不能去因卧草中及稍醒已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2b 页 WYG0589-0240b.png
昏矣四望无人惟虎豹吼叫自分必死俄有一人部从
如大将至此下马良久召二卒曰善守此人明日送到
桐城县下遂上马去倏忽不见惟二卒在焉某即强起
问之荅曰此茅将军也常夜出猎虎忧汝被伤故使护
汝更欲问即日已出矣不复见二人即起而行意甚轻
健至桐城顷之疾愈以所见处立祠祀之德林止舒州
十年及回则村落皆立茅将军庙今俗呼茅司徒在溧
阳县东门外一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3a 页 WYG0589-0240c.png
  菩提王庙
神即楚大夫靳尚也今在摄山按神录楚靳神居临沂
县旧经云齐永明初有法度禅师讲经于摄山尝患山
路硗确僧徒疲于往来神为平治之法度因为受菩提
戒立祠于彼故世号菩提王江揔栖霞寺碑云梁大同元
年二月神又见形著菩提巾披袈裟容止甚都来入禅
堂请寺众说法庙旧在山前今移置栖霞寺门之右
  二判官庙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3b 页 WYG0589-0240d.png
旧经云本延祚院土地神唐会昌中寺废景福二年神
托梦于里人曰我二判官也久为延祚寺伽蓝今巳迁
次于寺外可为我置祠当福于尔既而夜见火光连天
人即潜于光所窥见炬彗荧荧焉因就其地建庙祀之
在府西门里
  楚靳尚庙
摄山记云楚靳尚以谗杀屈原为天所谴作一大蟒穴
在山后人为之立庙杨修有诗云汨罗鱼腹葬灵均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4a 页 WYG0589-0241a.png
渡如飞不救人天意明知谗口毒果遭天谴作蛇身
  五龙堂
府城西门外古太一观基也南唐保大八年改为舞雩
祠十三年有玄光尊像乘一朩自江中流汎及岸而止
道众迎接入堂供事之徐锴尝作记述其事
  兴德王庙
伪吴天祚二年李先主升梦中见其神因立庙祀今废
其地在钟山蒋帝庙之北去城十三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4b 页 WYG0589-0241b.png
  炳灵公庙
伪唐升元中置按五代史后唐长兴四年封东岳三郎
为威雄将军大中祥符元年奉敕封炳灵公庙在府城
新桥之西
  张仆射庙
旧经云唐天祐中有清河张司徒者营建金陵百姓怀
而祀之今呼张仆射庙庙之北相去四里有南唐张懿
公墓道或云仆射即懿公也名君咏字德之尝为特进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5a 页 WYG0589-0241c.png
太子太傅初不曾任司徒其说未详今在府城西门外
十里
坟陵门第十三
  吴大帝陵
吴志神凤元年大帝崩葬蒋陵按乐史寰宇记在县东
北蒋山八里丹阳记云蒋陵因山为名舆地志曰九日
台当孙陵曲折之傍故名蒋陵亭苏峻之乱王师败绩
于西陵即此地也今蒋庙相对向西有曰孙陵冈是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5b 页 WYG0589-0241d.png
蒋陵
  吴步夫人陵
吴志赤乌元年追拜夫人步氏为皇后后合葬蒋陵今
蒋庙西南有孙陵冈上有步夫人墩墩之侧有夫人冢
乃其地也
  吴宣明太子坟
吴志孙权皇太子登谥宣明太子初葬句容后三年移
葬钟山西蒋陵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6a 页 WYG0589-0242a.png
  吴甘宁墓
伏滔记吴将甘宁墓在直渎之下俗云墓有王气孙皓
恶之凿其后为直渎温庭筠过吴主陵诗其略云虚闻
直渎三十里青盖何曾到洛阳盖讥之也
  吴葛仙公墓
吴太极左仙翁葛玄墓在句容县西南一里郡国志云
句曲有葛玄冢
  晋元帝陵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6b 页 WYG0589-0242b.png
建康实录晋元帝永昌元年春葬建平陵在鸡笼山之
阳不起坟
  晋明帝陵
建康实录晋明帝大宁三年葬武平陵在鸡笼山之阳不
起坟
  晋成帝陵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康八年葬兴平陵在鸡笼山之阳
与元帝同处不起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7a 页 WYG0589-0242c.png
  晋康帝陵
建康实录晋康帝建元三年葬崇平陵𨽻钟山之阳不
起坟
  晋穆帝陵
建康实录晋穆帝升平五年葬永平陵𨽻幕府山之阳
起坟今幕府山前近西里俗相传有穆天子坟即其地

  晋哀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7b 页 WYG0589-0242d.png
建康实录晋哀帝兴宁三年葬安平陵𨽻鸡笼山之阳
不起坟
  晋简文帝坟
建康实录晋简文帝咸安二年葬高平陵在钟山之阳
不起坟
  晋孝武帝坟
建康实录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葬隆平陵在钟山
之阳不起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8a 页 WYG0589-0243a.png
  晋安帝陵
建康实录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崩明年葬休平陵在钟
山之阳不起坟
  晋恭帝陵
建康实录晋恭帝元熙二年葬冲平陵在钟山之阳安
帝同处不起坟○按东晋十一帝元明成哀四陵在鸡
笼山之阳简文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并不起坟今
不复可辨惟穆帝一陵在幕府山起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8b 页 WYG0589-0243b.png
  晋山简墓
建康实录晋永嘉六年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山简卒归
葬建康真武湖南覆舟山之阳舆地志云山简墓在乐
游苑内
  晋温峤墓
建康实录晋温峤初葬豫章朝廷追思之乃为造大墓
迁葬元明陵北幕府山之阳按晋书峤拜骠骑将军开
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初葬豫章后朝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9a 页 WYG0589-0243c.png
追峤勋德将为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陶侃上表
愿停移葬诏从之其后峤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载丧还
诏葬建平陵北即是峤妻何氏墓非峤墓也
  晋郭璞墓
真武湖中有大墩里俗相传曰郭璞墓按晋王敦加荆
州牧敦将举兵使璞筮璞曰无成敦怒收璞斩之当时
或归葬于此
  晋竺使君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59b 页 WYG0589-0243d.png
𨽻金陵乡张阵湖墓前有二碑以晋书参考之乃宁朔
将军竺瑶尝为桓温部将太和五年破袁瑾于武丘
  宋武帝陵
建康实录宋高祖永初三年葬初宁陵𨽻丹阳建康县
蒋山图经云在县东北二十里政和间有人于蒋庙侧
得一石柱题云初宁陵西北隅以此考之其坟当去蒋
庙不远
  宋文帝陵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0a 页 WYG0589-0244a.png
建康实录宋文帝元嘉三十年葬长宁陵图经云𨽻县
东北二十五里与武帝陵相近今未详所在
  宋文帝袁后陵
南史宋元嘉十七年葬先皇后袁氏于长宁陵长宁即
文帝陵也
  宋明宣沈太后陵
南史宋明宣沈太后为文帝美人生明帝元嘉三十年
葬建康之幕府山今宝林寺西南有坟垄相传为国婆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0b 页 WYG0589-0244b.png
坟疑即沈后所葬之地
  宋明帝陵
建康实录宋明帝泰豫元年葬高宁陵𨽻临沂县幕府
山西与王导坟相近今山前有坟垄晋穆帝陵在山南
或以西为明帝之墓
  大司徒甄邯墓
图经云在县北七里后湖之侧按南史宋张永尝开真
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朝士何承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1a 页 WYG0589-0244c.png
天曰此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时
三台居江左者惟甄邯此必邯之墓及启冢又得一斗
复有一石铭云大司徒甄邯之墓今未详所在
  宋谢涛墓
按土山净名寺新得古碑云宋散骑常侍谢涛元嘉十
七年葬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东乡土山里
  宋谢涛夫人王氏墓
夫人琅琊王氏大明七年合祔于土山里谢涛之墓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1b 页 WYG0589-0244d.png
古碑可考夫人之祖曰献之父曰静之
  冥漠君墓
宋书云元嘉七年彭城王义康修东府城城堑中得古
冢为之改葬使法曹参军谢惠连为祭文其略云东府
掘城北堑入丈馀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砖甓铭志不
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公命城者改埋东冈祭之以豚
酒既不知其名字远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
  齐明钦刘皇后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2a 页 WYG0589-0245a.png
南史齐明钦刘皇后高帝为明帝纳之永明七年葬江
乘县张山今𨽻淳化镇之北
  齐献武公墓
在栖霞寺侧有碑额云齐故侍中尚书令丞相巴东献
武公之墓
  齐明僧绍墓
𨽻摄山栖霞寺前明隐君僧绍旧居摄山后葬此今去
城四十五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2b 页 WYG0589-0245b.png
  梁吴平忠侯墓
南史梁吴平忠侯萧景字子照谥曰忠墓在花林之北
有石麒麟二石柱一题云梁故侍中抚将军开府仪
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今去城三十五里
  梁始兴王墓
南史梁始兴王萧憺谥曰忠武墓在清风乡黄城村有
石麒麟四及神道碑云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
忠武王之碑今去城三十七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3a 页 WYG0589-0245c.png
  梁安成王墓
南史梁安成王萧秀字彦达谥曰康墓在甘家巷有石
麒麟二石柱一及神道碑二题云梁故散骑常侍司空
安成康王之神道南史称佐史夏侯亶等表立碑志王
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各制其文欲择而用之咸称
实录遂四碑并建今所存者二其一巳磨灭其一字画
犹可读乃彭城刘孝绰文也去城三十八里
  梁临川王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3b 页 WYG0589-0245d.png
南史梁临川王萧宏字宣达谥曰靖惠墓在北城乡有
石柱碑二题云梁故史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
靖惠王之神道去城三十里
  梁建安侯墓
南史梁建安侯萧正立谥曰敏墓在淳化镇西宋野石
柱塘有石柱二题云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
神道去城三十五里
  陈高祖陵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4a 页 WYG0589-0246a.png
建康实录陈高祖永定三年葬高安陵𨽻县东南古彭
城驿侧今县东崇礼乡地名陵里有曰天子林其地有
石麒麟二里俗相传即陈高祖墓也去城二十五里
  陈文帝陵
建康实录陈文帝天康元年葬永宁陵𨽻县东北陵山
之南今雁门山之北
  左伯桃墓
烈士传曰左伯桃羊角哀燕人也二人为友同时游学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4b 页 WYG0589-0246b.png
闻楚王待士乃同入楚至梁山值雨雪粮少伯桃乃并
粮与角哀令往事楚自入于空树中饿死角哀至楚为
上大夫乃告楚王备礼葬左伯桃于此唐大历六年鲁
公颜真卿经此以诗吊之书于莆塘在溧水县南四十
三里
  双女墓
双女坟记曰有鸡林人崔致远者唐乾符中补溧水尉
尝憩于招贤馆前冈有冢号曰双女坟询其事迹莫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5a 页 WYG0589-0246c.png
知者因为诗以吊之是夜感二女至称谢曰儿本宣城
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不意
为父母匹于盐商小竖以此愤恚而终天宝六年同葬
于此宴语至晓而别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
  南唐张懿公墓
公名君咏字德之有神道碑题云大唐顺天翊运功臣
特进守太子太傅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张懿公神道去
府城十里在石头城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5b 页 WYG0589-0246d.png
  南唐李顺公墓
公名金全字德镠有神道碑题云唐故开府仪同三司
检校太尉兼侍中赠中书令李顺公神道在城西金陵
乡七里铺
  南唐高越墓
摄山栖霞寺旧门外北山之麓有石题云侍郎高府君
墓去县四十五里
碑刻门第十四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6a 页 WYG0589-0247a.png
吴孙皓封禅碑在常州宜兴县封禅山磨崖而刻今尚

吴天玺元年纪功三断石碑皇象书
晋侍中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公大宗碑公名含字
弘都今在府学颜真卿书
晋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真卿书今在府学
晋建威将军思平县侯竺使君铭在金陵乡张阵湖
晋建威将军思平县侯竺使君颂在张阵湖碑石损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6b 页 WYG0589-0247b.png
宋谢涛夫人王氏墓记在土山净名寺后菜圃中今移
在上元县
齐侍中尚书令巴东献武公碑在黄城村梁普通三年

梁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碑徐勉造贝义渊
书在清风乡黄城村
梁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刘孝绰撰贝义渊书在
清风乡甘家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7a 页 WYG0589-0247c.png
梁永阳昭王墓志铭徐勉造在清风乡居民井侧今在
上元县
梁永阳敬太妃墓志铭徐勉造在清风乡路傍
梁临川靖惠王神道在北城乡
梁侍中吴平忠侯萧公神道在清风乡花林村
梁建安敏侯神道在凤城乡淳化镇西
梁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碑丹阳陶弘景撰并书梁
普通三年五月五日记唐紫阳观主刘行矩等重勒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7b 页 WYG0589-0247d.png
句容玉晨观
陈江揔栖霞寺碑在摄山
陈宫井栏题刻在法宝寺之西邦人云字漫灭惟戒哉
二字可辨今不知其所
平陈碑隋薛道衡撰文虞世南书在石头城西
大唐高宗明徵君碑在摄山栖霞寺高宗撰高正臣书
大唐栖霞寺斋会记太和五年立
大唐栖霞寺律大师碑大历四年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8a 页 WYG0589-0248a.png
大唐重建开善寺记在蒋山寺
大唐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立陶臣庄书碑石损
断今置崇礼乡玉清观基上
大唐沈传师斋疏徐铉题名在栖霞寺千佛岭
大唐王法主碑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弘文馆学
士刘祎之文唐文明元年立在茅山崇玄观
大唐紫阳观碑太子右谕德徐铉文尚书虞部郎中杨
元鼎书并篆额在茅山玉晨观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8b 页 WYG0589-0248b.png
大唐玄靖先生李含光碑湖州刺史鲁郡公颜真卿文
并书在玉晨观
大唐道场茅山孙尊师诗碑唐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
事李德裕述前知盐铁转运使上柱国裴质方书在玉
晨观
大唐三洞景昭大法师韦君碑检校国子司业吴县开
国男陆长源文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窦泉书
并篆额唐贞元三年立在玉晨观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9a 页 WYG0589-0248c.png
大唐卞泊宫记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王师简文弘
文馆校书郎段令纬篆额在玉晨观
大唐许真人井铭徐铉文并书在玉晨观
大唐祠宇宫白鹤庙记大历十三年三月立尚书水部
员外郎河东柳识文华阳崖舍退士中山刘鸣素书在
鸿禧院
大唐义女碑李白文在溧阳县濑阳江北
伪吴兴化院铜钟铸文徐温铸在丹阳乡香林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69b 页 WYG0589-0248d.png
伪吴碇石铸文顺义元年铸在靖安镇
南唐方山宝华宫碑在方山崇真观
南唐洞元观请钟记在崇真观
南唐宝华宫功德什物在崇真观
南唐李顺公神道碑高越书在石头城北
南唐张懿公神道碑朱铣书在石头城后
南唐蒋庄武帝庙碑徐铉撰朱铣书图经云巳亡今碑
石在蒋庙门外此图经之误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0a 页 WYG0589-0249a.png
南唐夫人易氏墓志额在土山净名寺
南唐李后主祭悟空禅师文并亲书德庆堂三字在清
凉寺
南唐开善寺井记在蒋山寺
南唐义井栏刻字在石头城后七里铺
南唐僧用虚题栖霞寺诗在本寺千佛岭
景德栖霞寺殿记在本寺高陟撰
景祐重造蒋庙碑凌阳景撰今置蒋庙庭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0b 页 WYG0589-0249b.png
惠烈庙记在蒋庙曹熙立
蒋庙篆祭文蒋堂文邵必篆今在庙中
道光泉记王安国撰在蒋山寺
八功德水记梅挚撰在蒋山悟真庵后
蒋山太平兴国寺庄田记僧赞元立
萧帝寺记元绛撰在法光寺今名鹿苑寺
子隐堂记梅挚撰在法光寺
白云庵记王安国撰在栖霞寺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1a 页 WYG0589-0249c.png
宝禅师语录序米芾书在惟政乡半山寺
宋齐邱凤台诗刻在保宁寺
溧水长潘元卓校官碑今在溧水县(汉碑附此/)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下 第 71b 页 WYG0589-0249d.png
 
 
 
 
 
 
 
 六朝事迹编类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