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a 页 WYG0589-01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朝事迹编类卷上   宋 张敦颐 撰
总叙门第一
  六朝兴废

  大帝(即位在魏太和七年壬寅岁/)
权字仲谋姓孙氏吴郡富春人坚之次子兄为吴侯将
死以事授之破曹操于赤壁袭关羽于荆州黄武元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b 页 WYG0589-0177d.png
四月即位在位三十一年年七十一葬蒋陵
   年号
    黄武(七/) 黄龙(三/) 嘉禾(六/) 赤乌(十三/)
    太元(二/)
  会稽王(即位在魏嘉平四年壬申岁/)
权少子讳亮字子明母潘氏权薨即位至太平三年谋
诛大将军孙綝不克綝黜亮为会稽王永安三年孙休
鸩杀之在位七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a 页 WYG0589-0178a.png
   年号
    神凤(二/) 五凤(二/) 太平(三/)
  景帝(即位在魏甘露四年戊寅岁/)
权第六子讳休字子烈母王氏亮废孙綝迎休即帝位綝
典禁兵谋逆休因腊受贺缚而杀之永安七年七月休
薨在位七年
   年号
    永安(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b 页 WYG0589-0178b.png
  归命侯(即位在魏咸熙二年甲申岁/)
权废太子和之子讳皓字元宗母何氏休薨丞相杨兴
大将军张布说太后朱氏迎皓即帝位皓既得志骄淫
粗暴诛兴布杀景后天纪四年晋遣王浚舟师至建邺
之石头皓降之举家西迁晋太康元年诏赐归命侯越
五年死在位十七年年四十三
   年号
    元兴(一/) 甘露 宝鼎(三/) 建衡(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a 页 WYG0589-0178c.png
    凤凰(二/) 天册(一/) 天玺(一/) 天纪(五/)
 右吴四主共六十二年
 吴初都鄂后迁建业傅世四东据江南尽海置交(理/龙)
 (编今安/南府)广(理番禺/今广州)(理南郡/今江陵)(理江夏/今鄂州)四州有州四
 十二以建平(归/州)西陵(陜州陆逊/陆抗镇守)乐郡(江陵松/滋县东)南郡(江/陵)
 巴丘(岳州鲁肃/孙皓镇守)夏口(鄂/州)武昌(鄂州/县)皖城(舒/州)濡须坞(和/州)
 牛渚圻(宣/州)为重镇后得沔口邾城(黄/州)广陵自孙权破
 曹操于赤壁之后时刘璋牧益州周瑜请于权曰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b 页 WYG0589-0178d.png
 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还与将军据襄阳以䠞
 操北方可图也
东晋(继西晋/)
  元帝
讳睿字景文姓司马氏西晋宣帝懿之曾孙琅琊恭王
觐之子母恭王妃夏侯氏妃通小吏牛氏生元帝故元
石图有牛在马后初嗣父位永嘉初用王导计镇建邺
西都不守承制改元称王悯帝崩凶问至遂即位(元年/丁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a 页 WYG0589-0179a.png
德都建康帝性简俭初拜贵人有司请市雀钗帝以烦
废不许所幸郑夫人衣无文䌽永昌元年崩在位六年
年四十七葬建平陵庙号中宗
   年号
    建武(一/) 太兴(四/) 永昌(一/)
  明帝
元帝长子讳绍字道畿母荀氏元帝贵人永昌元年闰
十一月即帝位(元年/癸未)太宁二年王敦举兵内向帝乘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b 页 WYG0589-0179b.png
(多年/切)骏马微行观敦营垒敦梦日环其城惊曰此必
鲜卑奴来帝状类外氏须黄故云秋七月敦水陆五万
至于南岸帝击破之敦愤惋而死三年闰八月帝崩在
位三年年二十七葬武平陵
   年号
    太宁(三/)
  成帝
明帝长子讳衍字世根母庾氏明帝崩帝即位年五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a 页 WYG0589-0179c.png
中书令庾亮辅政(元年/丙戌)咸和三年苏峻作乱迁帝于石
头陶侃攻杀峻贼党立峻弟逸为帅滕含败逸奉御于
温峤舟巳而造新宫迁之咸康八年六月崩在位十七
年年二十二葬兴平陵
   年号
    咸和(九/) 咸康(八/)
  康帝
成帝母弟讳岳字世同咸康八年六月即位(元年/癸卯)建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b 页 WYG0589-0179d.png
三年九月崩在位三年年二十三葬崇平陵
   年号
    建元(三/)
  穆帝
康帝子讳聃字彭祖母褚氏康帝崩帝即位年二岁褚
后临朝(元年/乙巳)升平五年崩在位十七年年十九葬永平

   年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a 页 WYG0589-0180a.png
    永和(十二/)升平(五/)
  哀帝
成帝长子讳丕字千龄所生母周氏穆帝崩帝即位(元/年)
(壬/戌)雅好黄老辟榖饵药遂中毒不识万机兴宁三年崩
在位四年年二十五葬安平陵
   年号
    隆和(一/) 兴宁(二/)
  废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b 页 WYG0589-0180b.png
哀帝母弟讳奕字延龄哀帝崩无嗣皇太后迎帝即位
(元年/丙寅)桓温欲立威权惮帝守道诬以床第废为东海王
又为海西公安于屈辱太元十一年崩在位六年年四
十五葬安平陵
   年号
    太和(六/)
  简文帝
元帝少子讳昱字道万所生母郑氏废帝废皇太后诏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a 页 WYG0589-0180c.png
统皇极咸安元年十一月即位(元年/卒未)二年崩年五十三
葬高平陵
   年号
    咸安(二/)
  孝武帝
简文帝第三子讳曜字昌明所生母李氏咸安二年即
(元年/癸酉)帝溺于酒色长星见心甚恶之于华林举酒曰
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何尝有万岁天子邪初简文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b 页 WYG0589-0180d.png
见谶云晋祚尽昌明及李太后有身梦神人谓曰汝生
男宜字昌明及产东方始明因以为名简文后悟乃流
涕时帝戏所宠张贵人以年几三十当废贵人潜怒向
夕帝醉遂㬥崩在位二十四年年三十五
   年号
    宁康(三/) 太元(二十一/)
  安帝
孝武帝长子讳德宗字德宗所生母陈氏武帝淑媛太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8a 页 WYG0589-0181a.png
元二十一年即位(元年/丁酉)元兴三年灵宝逼帝西上后复
逼东下督护冯迁斩灵宝帝反正于江陵义熙十四年
十二月崩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七葬休平陵初谶云
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将为禅代密使王韶之缢帝而
立恭帝以应二帝云
   年号
    隆安(五/) 元兴(三/) 义熙(十四/)
  恭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8b 页 WYG0589-0181b.png
安帝母弟讳德文安帝崩刘裕矫诏立帝(元年/巳未)元熙二
年六月禅位于裕裕以帝为零陵王居秣陵二年裕使
人踰垣弑帝在位二年年三十六谥恭帝葬冲平陵
   年号
    元熙(二/)
 右江左十一帝都建康共一百六年
 刘聪既杀悯帝元帝即位迁都建康号曰东晋传世
 凡十有一爰自永嘉南渡境宇殊狭禹贡九州之地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9a 页 WYG0589-0181c.png
 仅有其二元帝初命祖逖镇雍丘(今东/京)逖死北境渐
 蹙于是荆豫(自淮北蔡颍/济等州以北)青兖四州(登莱密海/淄齐州是)及徐
 州之半(徐沂/等州)陷刘曜石勒以合淝(今庐/州)淮阴(今楚/州)寿
 阳(石季龙死后/复之今寿州)泗口(在今/泗州)角城(在/泗)为重镇成帝时酂
 守将退屯襄阳(今榖/城县)穆帝时平蜀汉(擒李/势)复梁益之
 地又遣军西伐入关至灞上(讨苻/健)再北伐一至洛阳
 (讨慕容隽破其/将姚襄于伊水)一至枋头(卫/州)所得郡县军旋又失去
 洎苻坚东平慕容炜西南陷蜀汉西克姑臧(凉/州)则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9b 页 WYG0589-0181d.png
 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复梁益青徐兖荆
 河内之地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德荆河司陷于姚兴
 以彭城为北境藩捍后梁益又陷于谯纵(义熙/初陷)每因
 刘石苻姚衰乱之际则进兵屯戍在于汉中襄阳彭
 城然大抵上明(今江陵/松滋县)江陵夏口武昌合淝寿阳淮
 阴常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又复青兖司荆河梁益
 之地而政移于刘氏之宋矣
南朝宋(继东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0a 页 WYG0589-0182a.png
  宋武帝
高祖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人楚元王交二
十一世孙父翘郡功曹母穆氏元熙二年十二月晋恭
帝禅位帝表让至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即位改元(元/年)
(庚/申)都建康传世凡八帝以俭德先天下碎虎魄枕施直
脚床却入筒布用葛灯笼三年五月己亥崩于西殿在
位三年年六十七葬蒋山初宁陵庙号高祖
   年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0b 页 WYG0589-0182b.png
    永初(三/)
  少帝
武帝长子讳义符小字车兵母张夫人永初三年夏五
月癸亥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癸亥)景平二年夏五月己酉
皇太后令㬥其过恶废为营阳王六月癸丑徐羡之等
弑帝于金昌亭在位二年年十九
   年号
    景平(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1a 页 WYG0589-0182c.png
  文帝
武帝第三子讳义隆小字车儿母胡媫妤少帝废徐羡
之等迎立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即帝位(元年/甲子)三十年
二月甲子为元凶太子劭所弑在位三十年年四十七
葬长宁陵庙号太祖
   年号
    元嘉(三十/)
  孝武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1b 页 WYG0589-0182d.png
文帝第三子讳骏字休龙母路淑媛杀元凶劭自立(元/年)
(甲/午)元嘉三十年四月辛酉即皇帝位于新亭帝少机颖
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大明八年夏五月庚申崩在
位十一年年三十五葬秣陵岩山景宁陵庙号世祖
   年号
    孝建(三/) 大明(八/)
  前废帝
孝武帝长子讳子业小字法师大明八年闰五月庚午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2a 页 WYG0589-0183a.png
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甲辰)帝自以昔在东宫时不为孝武所
礼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乃纵粪于陵
肆骂孝武为齇(壮加/切)奴又发殷贵妃墓十一月帝左右
寿寂之等谋废帝怀刀入宫弑之乃崩于华光殿在位
一年年十七葬丹阳秣陵
   年号
    景和(一○正月乙未改永光/)
  明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2b 页 WYG0589-0183b.png
文帝第十一子讳彧字休炳母沈媫妤泰始元年冬十
二月丙寅即帝位(元年/乙巳)泰豫元年夏四月己亥崩于景
福殿在位八年年三十四五月戊寅葬临沂县幕府山
高宁陵庙号太宗
   年号
    泰始(七/) 泰豫(一/)
  后废帝
明帝长子名昱字德融母陈氏李道儿妾人呼李氏子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3a 页 WYG0589-0183c.png
明帝崩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癸丑)孝武二十八子明帝杀
其十六馀皆帝杀之元徽五年七月七夕杨玉夫等入
毡幄内弑帝于仁寿殿年十五葬秣陵
   年号
    元徽(五/)
  顺帝
明帝第三子讳准字仲谟萧道成奉太后令迎立升明
元年七月壬辰即帝位(元年/丁巳)改元徽五年为升明元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3b 页 WYG0589-0183d.png
三年四月壬辰禅位于齐齐封为汝阴王建元元年五
月己未杀之葬于遂宁陵
   年号
    升明(三/)
 右刘宋八帝共六十年
 宋武帝北平广固(慕容超广/固今青州)西定梁益(谯/纵)又克长安
 (姚/泓)尽得河南之地长安寻为赫连勃勃所陷至废帝
 景和中武牢西复陷后魏今大较以孝武大明为正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4a 页 WYG0589-0184a.png
 凡二十有二州扬理建业(今建/康)南徐理京口(今润州/丹徒县)
 徐理彭城(今徐/州)南兖理广陵(今扬/州)兖理瑕(今兖/州县)南豫
 理历阳(今和/州)豫理汝南(今蔡州/汝阳县)江理浔阳(今江/州)青理
 临淄(初理历城复理广固后/又移理临淄今青州县)冀理历城(今济/州县)司理义
 阳(今信/阳)荆理南郡(今江/陵府)郢理江夏(今鄂/州)湘理临湘(今/潭)
 (州/)雍理襄阳(今襄/州)梁理南郑(今兴元/府县)秦亦理南郑益
 理成都(今/府)宁理建宁(今姚/州)广理南海(今广/州)交理龙编
 (今安/南府)越理临漳(今廉/州)郡凡二百三十八县千一百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4b 页 WYG0589-0184b.png
 十九文帝元嘉中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克魏碻磝滑
 台(今滑/州)武牢(今河/南)洛阳(今西/京)四城其后又失又分军
 北伐西军克洪农开方二城以东攻滑台不克而平
 碻磝守之寻皆败退于是后魏太武总师经彭城临
 江屯于瓜步(扬/州)退攻盱眙(今楚/州)不拔而还明帝时后
 魏又南侵淮北冀徐兖四州又荆河州西境悉陷没
 则长淮为北境侨徐兖于淮南(淮阴立兖州淮阴今/楚州钟离立徐州钟)
 (离今/濠州)立青冀二州寄理赣榆(今海州/东海县)其后十馀年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5a 页 WYG0589-0184c.png
 灭亡然初强盛也南郑襄阳垂匏(今在蔡州形/若瓠垂故名)彭城
 历城东阳(今青州/益阳县)皆为宋氏藩捍
南齐(继宋/)
  高帝
萧氏讳道成字绍伯兰陵人汉萧何二十四世孙建元
元年夏四月甲午受宋禅即帝位于南郊(元年/巳未)都建康
传世凡七帝性简俭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皆改用
铁内殿施黄纱帐宫人著紫皮履华盖除金华瓜用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5b 页 WYG0589-0184d.png
回钉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四年
三月壬戌崩于临光殿在位四年年五十六葬于武进
泰安陵庙号太祖
   年号
    建元(四/)
  武帝
高帝长子讳赜字宣远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以皇太子
即帝位(元年/癸亥)明年正月辛亥改元永明帝性刚毅有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6a 页 WYG0589-0185a.png
政揔大体以富国为先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
未能顿遣永明十一年七月戊寅崩于延昌殿在位十
一年年五十四葬景安陵庙号世祖
   年号
    永明(十一/)
  废帝郁林王
武帝孙文惠太子长子讳昭业字元尚小字法身永明
十一年戊寅武帝崩以皇太孙即帝位(元年/甲戌)帝淫乱赏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6b 页 WYG0589-0185b.png
赐左右动至百数十万每见钱曰我昔思汝一个不得
今日得用汝未西昌侯鸾屡諌不听帝欲诛鸾鸾使萧
谌等领兵入宫弑之在位一年年二十二
   年号
    隆昌(一/)
  废帝海陵王
文惠太子第二子讳昭文字季尚郁林王废延兴元年
秋七月丁酉即皇帝位时宣城王鸾辅政帝起居皆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7a 页 WYG0589-0185c.png
而后行十月辛亥皇太后使宣城王入纂帝统令废帝
为海陵王建武元年冬十月鸾遣御师殒之
   年号
    延兴
  明皇帝
始安贞王子讳鸾字景栖海陵王废太后以帝纂统建
武元年十月癸亥即帝位(元年/乙亥)永泰元年七月己酉帝
崩于正福殿在位五年年四十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7b 页 WYG0589-0185d.png
   年号
    建武(四/) 永泰(一/)
  废帝东昏侯
明帝第二子讳宝卷字智藏永泰元年七月己酉以皇
太子即帝位(元年/巳卯)帝惑于潘妃为神仙等殿极奢丽又
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
也永元三年秋七月萧衍至南豫州帝闭宫门自守十
二月王珍国张稷率兵入殿弑帝斩首送萧衍在位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8a 页 WYG0589-0186a.png
年年十九
   年号
    永元(三/)
  和帝
明帝第八子讳宝融字智昭中兴元年三月乙巳即皇
帝位(元年/辛已)二年逊位于梁梁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孰
四月戊辰殂追尊为和帝在位二年年十五葬恭安陵
   年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8b 页 WYG0589-0186b.png
    中兴(二/)
 右齐七帝共二十四年
 南齐淮北之地所有绝少青州理胊山(今海/州县)冀理涡
 口(今泗州/临淮县)荆河理寿春(今寿/州)北兖理淮阴(今楚/州)北徐
 理钟离(今濠/州)又置巴东理巴州(今夔/州)其馀州郡悉因
 前代州凡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十
 四其后颇为后魏所侵至东昏永光初河北诸郡相
 继败没(今邓/州地)又遣军北伐败于圈马屯盆城(今邓/州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9a 页 WYG0589-0186c.png
 失寿春后三年齐亡始全盛也南郑(今兴/元府)樊城(今襄/州临)
 (汉/县)襄阳(今襄/州)义阳(今信/阳)寿春(今寿/州)淮阴(今楚/州)角城(今/泗)
 (州临淮/县东南)涟口(今泗州连/水县北)朐山(今海/州县)悉为重镇
(继齐/)
  武皇帝
萧氏讳衍字叔达兰陵人父为丹阳尹母张氏中兴二
年三月壬午齐禅位于梁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帝以
梁王即帝位(元年/壬午)都建康传世凡四帝生而有异光状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19b 页 WYG0589-0186d.png
貌殊特有文在手曰武帝初为儿时能踏空而行及长
博学有文武才干性溺于释教郊庙牲牷皆代以面宗
庙荐羞始用菽粟幸同泰寺铸十万斤铜像幸阿育王
寺设无碍法喜会设四部无遮会讲金字三慧经三度
舍身群臣以钱亿万赎帝请临宸极三请乃许太清三
年五月丙辰侯景举兵攻陷宫城帝忧惧寝痰崩于净
居殿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葬于修陵庙号高祖
   年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0a 页 WYG0589-0187a.png
    天监(十八/)普通(七/) 大通(二/) 中大通(六/)
    大同(十一/)中大同(一/)太清(三/)
  简文帝
武帝第三子讳纲字世赞母穆贵妃太清三年五月辛
巳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庚午)大宝元年十月乙未侯景逼
帝幸西川使彭隽等进觞与帝极饮帝醉寝隽以土囊
压之帝崩在位二年年四十九葬庄陵庙号太宗
   年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0b 页 WYG0589-0187b.png
    大宝(二/)
  元帝
武帝第七子讳绎字世诚母阮采女承圣元年三月王
僧辩等平侯景传首江陵十一月丙午即帝位江陵(元/年)
(壬/申)先是魏使宇文仁恕来聘帝接遇有阙魏相安定公
憾之三年十一月魏军至栅下大攻帝出枇杷门亲临
督战兵败见执十二月魏军杀之帝在位三年年四十
七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葬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1a 页 WYG0589-0187c.png
颖宁陵
   年号
    承圣(三/)
  敬帝
元帝第九子讳方智字惠相母夏贵妃承圣三年七月
辛丑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明自采石渡江入建邺丙午
即伪位司空陈霸先杀王僧辩黜萧明而奉帝绍泰元
年九月丙午即帝位(元年/乙亥)太平二年十月逊位于陈陈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1b 页 WYG0589-0187d.png
奉帝为江阴王薨在位三年年十六追谥敬皇帝
   年号
    绍泰(一/) 太平(二/)
 右梁四主共五十六年
 梁氏州郡多沿旧制天监中有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
 十县千二十有二其后更有析置大同中州一百七
 郡县亦称此初武帝受禅数年即失汉州及淮西之
 地(梁州刺史夏侯道降后魏/魏将元英○义阳今申州)其后诸将频年与魏军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2a 页 WYG0589-0188a.png
 交战于淮南淮北互有胜负虽得瓠城俄而又失又
 克寿春中大通初大举北伐淮北城镇相次克平直
 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诸将又复汉中(自天监二年/失汉川凡经)
 (四十三/年克复)至侯景(东魏/将)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无
 实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高齐汉川蜀没于西魏
 (太清初侯景以十三州来降旋为东魏将慕容绍宗/所败二年景又围建康陷之承圣初齐将辛术南伐)
 (尽得淮南江北之地得传国玺反于齐三年西魏将/达奚武陷汉川尉迟迥陷蜀川其汉川经九年而复)
 大抵雍州(今襄/州地)下溠(侧驾反/音搓)(今随州/枣阳县)夏口(今鄂/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2b 页 WYG0589-0188b.png
 苟堆(今蔡州/真阳县)硖石城(今颍/州地)合淝钟离淮阴朐山为重镇
(继梁/)
  武皇帝
陈氏讳霸先字兴国吴兴人都建康傅世凡五帝所出
甚微初仕乡为里司又为油库吏后仕梁为陈王太平
二年十月辛未梁敬帝禅位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即
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元年/丁丑)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
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三年六月丙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3a 页 WYG0589-0188c.png
午崩于璿玑殿在位三年年五十七葬万安陵庙号高

   年号
    永定(三/)
  文皇帝
武帝兄始兴昭烈王之长子讳茜字子华永定三年六
月丙午即皇帝位(元年/庚辰)帝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
经史武帝甚爱之常称吾家英秀初起自布衣知百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3b 页 WYG0589-0188d.png
疾苦每鸡人伺漏传签于殿中者令投签于阶石上鎗
然有声云吾虽得眠亦令惊觉天康元年夏四月癸酉
崩于有觉殿在位七年年若干葬永宁陵庙号世祖
   年号
    天嘉(六/) 天康(一/)
  废帝
文帝长子讳伯宗字奉业母沈氏天康元年夏四月癸
酉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丁亥)帝性仁弱刑政皆归冢宰故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4a 页 WYG0589-0189a.png
光大二年冬十月甲寅宣太后令废为临海王太建
二年四月乙卯薨在位二年年十九
   年号
    光大(二/)
  宣帝
始兴昭烈王第二子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太后既黜
废帝以帝入缵皇统(元年/巳丑)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帝
位十二年九月癸未夜天东南有声如风水相激十四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4b 页 WYG0589-0189b.png
年正月甲寅崩于宣福殿在位十四年年五十三葬显
宁陵谥孝宣庙号高宗
   年号
    太建(十四/)
  后主
宣帝长子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母柳氏太建十四
年正月丁巳以皇太子即帝位(元年/癸卯)帝荒于酒色不恤
政事常使张丽华孔贵妃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5a 页 WYG0589-0189c.png
人预宴号为狎客是年秋自建邺至荆州江水色赤如
血天外有如风水相激之声帝设会舍身大赦天下祯
明三年正月隋将贺若弼韩擒虎进军宫城帝逃于井
中以绳引之而出至京师见宥隋仁寿四年十一月壬
子终于洛阳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赠大将军封长城县
公谥炀葬河南洛阳之芒山
   年号
    至德(四/) 祯明(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5b 页 WYG0589-0189d.png
 右陈五主共三十三年
 陈氏土宇弥蹙于梁西不得梁汉北失淮淝以长江
 为境(文帝初湘州之地为周军所陷后克/平之今鼎温潭衡等州之地是也)有州四十
 有二(地转狭而/州益多)郡百有九县四百三十有八宣帝太
 建中频年北伐诸将累捷尽复淮南之地(吴明彻斩/高齐将于)
 (寿/春)更经略淮北大破齐军于吕梁及旋师属高齐亡
 又总军北伐至吕梁周军来拒又大破之(自太建五/年北伐七)
 (年破齐军九年又破周将梁士彦/悉得于梁淮北城镇下邳朐山)旋为周军所败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6a 页 WYG0589-0190a.png
 虏其众(十年周将王执来伐吴明/彻退师全军没于清口)自是江北之地尽
 入于周复以长江为界(十二年周将以淮西地来/降又遣将克新野寻失之)
 隋军来伐遣将守狼尾滩(今峡州宜/都县界是)公安(今江陵/府县是)
 门安蜀地(今峡州夷/陵县界是)巴陵(今岳/州)巳下并风靡退散(信/州)
 (道大总管杨素自峡中舟师东下东之守/将相继而破信州即今云安郡归州是也)隋军自采
 石(隋将韩擒/虎袭陷之)京口(贺若弼/袭陷之)渡江而平之
  六朝建都
南朝建都之地不过建康京口豫章江陵武昌数处其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6b 页 WYG0589-0190b.png
强弱利害前世论之详矣吴孙策以会稽为根本大帝
嗣立稍迁京口其后又尝住公安又尝都武昌盖往来
其间因时制宜不得不尔及江南巳定遂还建邺保有
荆扬而魏蜀抗衡其宏规远略晋宋而下不能易也故
孙皓舍建邺而之武昌吴因以衰梁元帝舍建邺而守
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舍建邺而还洪府南唐遂不能
以立王导断然折会稽豫章之论而以建邺为根本自
晋而下三百年之基业导之力也故孙皓议迁都武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7a 页 WYG0589-0190c.png
陆凯上疏曰武昌土地危险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
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童谣云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
鱼宁还建邺死不止武昌居夫民谣本于天心乃以安
居而比死足明天意而知民所苦也苏峻乱宗庙宫室
并为煨烬温峤议迁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
纭未有所适王导曰古之金陵圣皇所居孙仲谋刘玄
德皆言王者之宅古之帝王不以丰俭移都苟冠卫文
大帛之冠何往不可若不绩其麻乐土为墟矣由是峤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7b 页 WYG0589-0190d.png
等之议不行齐萧颖胄议迁夏口柳忱以巴峡未实不
宜轻舍根本摇动人心帝不从俄而巴东之兵至峡口
迁都之议遂息梁元帝临荆峡二十年情所安恋不欲
归建邺故府臣僚皆楚人并欲都江陵周洪正諌曰士
大夫言圣王所都本无定处若黔首未见入建邺便谓
犹列国诸王今日副百姓心不可不归建邺南唐嗣主
用唐镐计迁豫章而王都官舍军垒十不容其一二自
公卿下至军士莫不思归自此论之六朝以来都邑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8a 页 WYG0589-0191a.png
议莫不以建康为根本也
  六朝宫殿
吴孙权迁都建邺徙武昌宫室材瓦缮治太初宫吴实
录有曰台城盖宫省之所寓也有曰东府盖宰相之所
居也有曰西州盖诸王之所宅也有曰仓城盖储蓄之
所在也宫室记云皆不出都城之内舆地志云都城二
十里一十九步本吴宫址盖谓是也晋琅琊王渡江镇
建邺因吴旧都修而居之即太初宫为府舍及即帝位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8b 页 WYG0589-0191b.png
称为建邺宫更明帝不改至成帝缮苑城作新宫穷极
伎巧侈靡殆甚宋齐而下因之称为建康宫以此考之
六代宫室门墙虽时有改筑然皆因吴旧址晋新宫在
吴太初宫之东吴昭明宫(孙皓/所起)在晋建康宫城西南惟
元帝建邺宫乃仍吴太初宫之旧今(缺/)行宫之东北乃
其地也
   太初宫
建康实录吴孙权黄武中徙武昌材瓦而增起即长沙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9a 页 WYG0589-0191c.png
王孙策故府在晋建康宫城西南即台城之西南也
   建康宫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曰建康宫亦名
显阳宫注云即今之所谓台城也舆地志云在法宝寺
之南今在府北五里
   新宫
晋谢安作新宫造太极殿欠一梁忽有梅朩流至石头
城下因取为梁殿成乃画梅花于其上以表嘉瑞杨修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29b 页 WYG0589-0191d.png
有诗云玉案金炉对御床岿然应是鲁灵光螭头直上双
鱼尾不让西京旧柏梁
   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长杨宫
南史宋前废帝景和元年以东府城为未央宫以石头
城为长乐宫以北邸为建章宫南第为长杨宫东府城
在古青溪桥
   金华宫
舆地志云梁大同中所筑昭明太子蔡妃所居在青溪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0a 页 WYG0589-0192a.png

   披香殿
杨修金陵诗注云在台城后宫庾子山赋云宜春苑中
春巳归披香殿里作春衣盖指此也
   灵和殿
在台城内晋武帝时殿下柳本蜀郡所献条如丝缕帝
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绪字思曼杨修有诗
云得地恩深雨露偏丹墀左右玉阶前君王属意君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0b 页 WYG0589-0192b.png
否好似风流一少年
  六朝郊社
终吴之世未暇礼文宗庙社稷不见于史晋初置宗庙
在吴都城宣阳门外舆地志云在县东二里图经云大
社大稷坛在县南二里宋齐而下时有改易晋元帝二年
作南郊在宫城南十五里郭璞卜立之舆地志云在今
县城东南十八里图经云古南郊坛在县南十八里成
帝作北郊坛于覆舟山之阳制度一如南郊实录云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1a 页 WYG0589-0192c.png
郊坛在县东八里潮沟后东近青溪又按通典宋孝武
帝大明三年移北郊于钟山北原道西今钟山定林寺
山巅有平基二所阔数十丈乃其地也南唐郊坛在长
乐乡去县十二里遗址尚存今为藏冰之所
  六朝郡国
三国鼎立之后土宇分裂得失不常魏武定霸所置
郡国十二(新兴谯乐平陵西平武新平乡略阳平带襄/方 乐 章 南 阴)
(阳/)而省者七(上郡定朔方渔五原庐云/中 襄 阳 江)文帝置七(朝歌/ 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1b 页 WYG0589-0192d.png
(平城弋阳阳魏兴丰/新 义 安)明及少帝增二(上庸阳/ 平)得汉郡者
五十四焉蜀先主于汉建安之间初置郡九(巴东梓巴/西 潼)
 (江阳/朱提) (汶山/宕渠) (汉嘉/涪陵)后主增二(云安/兴古)得汉郡者十有
一焉吴大帝初置郡五(临贺庐珠崖新武/昌 陵 安)少帝景帝各
(临川建临海天衡阳合湘东部建/安 平 门 浦北)归命侯亦置十有二郡
(始安/安成) (始兴/新昌) (邵陵/武平) (九德/桂林) (吴兴/荥阳) (东阳/宜都)得汉郡者
十有八焉晋武太康元年既平孙氏凡增置郡国二十
有三(荥阳长顿丘广上洛昌临淮新东莞随襄城阴汝/阴 广 宁 黎 野 郡 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2a 页 WYG0589-0193a.png
 (义阳/宁浦) (毗陵/始平) (宣城/略阳) (南康/乐平) (晋安/南平)省司𨽻置司州
别立梁秦宁平四州仍吴之广州凡十九(司豫冀兖荆/徐扬青幽平)
(并雍梁秦凉/益宁交广)郡国一百七十三(仍吴所置二十五仍蜀/所置十一仍魏所置二)
(十一仍汉旧九/十三置二十三)惠帝不君中州尽弃永嘉南渡建邺(今/建)
(康/也)开基九州之地有二焉自兹以降国分南北更王迭
霸疆理不常宋至孝武大明中州凡二十有二郡二百
三十有八县千一百七十有九南齐继统又置巴东一
郡馀并因之为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2b 页 WYG0589-0193b.png
十有四频与元魏侵吞互相得失萧梁之时多沿旧制天
监中有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县千二十有五其后
更有析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郡县亦称于此陈氏较之
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淝而以长江为境有州
四十有二是其地愈狭立名益多为郡百有九县四百
三十有八此皆疆宇之列乎南者也
  六朝保守
晋蔡谟曰时有否泰道有屈伸㬥逆之寇虽终灭亡方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3a 页 WYG0589-0193c.png
其强盛皆当诎而避之要终归于大济而已为今之计
莫若养威以俟时王羲之曰以区区江左营综如此天
下寒心久矣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
非所当作二人者能言之而不得行之行之而足以安
江南者孙权一人耳陆瑁尝劝权曰九域盘互之时率
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陆逊尝劝权曰施德缓刑宽赋
息调权报之曰发调者盖谓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
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何以多为顾坐自守可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3b 页 WYG0589-0193d.png
耳以此知权之志未尝不在于天下然以传考之亦未
尝求逞于中国曹公来侵则破之拒之而巳治舰立坞
筑堤遏湖作涂塘明烽燧始终所以备魏者至矣及移
笺于曹公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则权固未尝得志也
嘉禾中因蜀寇魏一攻淮南闻明帝东行则遽敛避诸
将之攻樊城司马懿救之亦引军亟退自后世观之谓
之怯可也而权不以为耻岂非天下之势既未有可投
之隙与其力争而取败不若退守而待时也耶史称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4a 页 WYG0589-0194a.png
继父兄之业有臣以为腹心股肱爪牙兵不妄动故战
少败而江南安此权之所以为智也及嗣主立诸葛恪
为政首侵边以怒敌东兴之战幸捷顾不能持胜复违
众大举一败涂地恪既丧躯而孙氏之业因以衰焉则
权之兵不妄动利害果何如也其后孙皓用诸将计数
侵入晋鄙陆抗曰苟无其时虽复大圣亦宜养威自保
不可轻动今不务力农富国审官任能明黜陟慎刑罚
训诸司以德拊百姓以仁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4b 页 WYG0589-0194b.png
费万计士卒凋弊寇不为衰而我巳大病矣夫争帝王
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谋非国家之良策也
抗之言兼有陆瑁陆逊蔡谟王羲之之论而皓不之用
此其所以亡也东晋自庾亮经营征伐皆不能有成谢
安父子乘苻坚倾败之馀图之如恐不及也至于渡河
入邺讫无尺寸之得宋文自以富强诘戎兵于元魏道
济再行无功皆诸将以败继败而胡马遂至瓜步梁武
遭魏氏之乱陈庆之以数千兵入洛而嵩高之袭几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5a 页 WYG0589-0194c.png
歼尽及贪河南之地纳叛将弃睦邻而身国颠覆陈宣
帝始稍辟土宇于北齐旋失淮泗于后周虽以桓温刘
裕非常之才度越历代诸将而温伐苻健慕容炜皆几
成而败裕平南燕灭姚秦亦既得而失则六朝用兵攻
伐之策可见矣
形势门第二
  钟阜(建康之东馀见寺苑门蒋山寺/)
图经云在县东北周回六十里高一百五十八丈东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5b 页 WYG0589-0194d.png
青龙山西临青溪南自钟浦下入秦淮北接雉亭山汉
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钟山吴大帝为立庙封
曰蒋侯吴录云大帝祖讳钟因改名曰蒋山按丹阳记
云京师南北并连山岭而蒋山岧峣嶷异其形象龙实
作扬都之镇诸葛亮尝至京观秣陵山阜云钟山龙盘
盖谓此也又按舆地志云钟山本少林朩宋时使诸州
刺史罢职还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焉山之
最高峰地有五愿树树柞朩也宋元嘉中百姓祈祷率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6a 页 WYG0589-0195a.png
有应验寰宇记云自梁以前立寺七十所今存者六又
按南史宋散骑常侍刘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
石蓄水朝士雅素者多从之游又雷次宗元嘉中开馆
鸡笼山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
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
孔稚圭作北山移文以讥之旧经云晋谢尚齐朱应吴
苞孔嗣之梁阮孝绪刘孝标并隐于此唐大历中处士
韦渠牟亦隐此山号遗名子颜真卿题其所隐之堂曰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6b 页 WYG0589-0195b.png
遗名先生三教会宗堂又陈后主与张机游是山尝以
松枝代麈尾故梅挚诗有千松(缺/)麈尾之句又按文选
沈休文钟山应教诗云灵山纪地德险峭资岳灵又云
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盖美之也荆公绝句云偶向
松关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
从来自不知又一绝云涧水无声绕竹流竹间花影弄
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又一绝云终
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7a 页 WYG0589-0195c.png
水空流山自閒今属惟政乡去县十里
  石城(建康之西/)
吴孙权沿淮立栅又于江岸必争之地筑城名曰石头
常以腹心大臣镇守之今石城故基乃杨行密稍迁近
南夹淮带江以尽地利其形势与长干山连接舆地志
云环七里一百步在县西五里去台城九里南抵秦淮
口今清凉寺之西是也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阜龙
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正谓此也及晋伐吴王浚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7b 页 WYG0589-0195d.png
舟师沿江而下自三山抵石城刘梦得金陵怀古曰王
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
片降幡出石头荒苑至今生茂草古城依旧枕寒流而
今四海归皇化两岸萧萧芦荻秋宋顺帝升明元年以
司徒袁粲出镇于此由晋以来常为战守之地左太冲
吴都赋云戎车盈于石头盖谓此也宋大明中以其地
为离宫及齐武帝为世子即以为世子宫城之东有巨
石俗呼为塘冈乃王敦害周伯仁戴若思之处按建康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8a 页 WYG0589-0196a.png
实录晋元帝永昌元年敦收周顗戴渊杀于石头城东
塘颓石上百姓冤之至今纪其处至陈宣帝太建二年
其城复加修筑以贮军仓后主祯明元年徐孝克为都
官尚书性清素常以石头津税给之唐武后光宅中徐
敬业举兵使其徒崔洪渡江修石头以拒之敬业平分
军三百人守之寻置为镇仍徙县仓以实之故唐书地
理志云升州有石头镇中宗神龙二年废镇即移仓于
冶城德宗时浙江观察使韩滉乃于石头筑五城今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8b 页 WYG0589-0196b.png
址尚在江南野史汪台符上书陈民间九患为宋齐邱
所沮后齐邱使人夜缚其口沈石城下先主闻而叹之
江淹侍始安王石头城诗曰开局绕天邑襟带(阙/)
何逊登石头城诗曰天暮远山青潮去边沙出皆谓此也
  朱雀航(建康之南/)
晋咸康二年作朱雀门新立朱雀浮航在县城东南四
里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舆地志云吴南津
大航桥也王敦作乱温峤烧绝至是始用杜预河桥法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9a 页 WYG0589-0196c.png
作之地志云朱雀门北对吴都城宣阳门相去六里为
御道夹御沟植柳自朱雀门南渡出国门罗邺金陵野
步望宫柳诗云色承阳气煖阴带御沟清里俗相传今
桐树湾相对浮桥即其地也
  真武湖(建康之北/)
按建康实录吴后主皓宝鼎元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
流入新宫巡绕殿堂穷极伎巧至晋元帝始创为北湖
故实录云元帝大兴三年创北湖筑长堤以遏北山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39b 页 WYG0589-0196d.png
水东至覆舟山西至宣武城又按南史宋文帝元嘉二
十三年筑北堤立真武湖于乐游苑之北湖中亭台四
所后黑龙见于湖侧春秋使道士祀之至孝武大明五
年常阅武于湖西七年又于此湖大阅水军按舆地志
云齐武帝亦常理水军于此号曰昆明池故沈约登覆
舟山诗南瞻储胥馆北眺昆明池盖谓此也又于湖侧
作大窦通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引殿内诸沟经太极殿
由东西掖门下注城南堑故台中诸沟水常萦流回转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0a 页 WYG0589-0197a.png
不舍昼夜又按南史元嘉二十三年开真武湖文帝于
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固
谏乃止今图经云湖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不知
何所据也本朝天禧四年改为放生池其后废湖为田
中开十字河立四斗门以泄湖水跨河为桥以通往来
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后湖见作大军教场处
是也
城阙门第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0b 页 WYG0589-0197b.png
  越城
春秋时越既灭吴尽有江南之地于是筑城江上以镇
江险图经云周回二里八十步在秣陵县长千里后崔
慧景寇建邺萧懿入援自采石济岸顿越城举火台上
鼓噪相庆兹建康之南也今南门外有越台与天禧寺
相对见作军寨处是也
  吴固城
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南九十里高一丈五尺罗城周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1a 页 WYG0589-0197c.png
七里二百三十步子城一百一里九十步胜公庙记吴
时濑渚县也楚灵王与吴战吴兵不利遂陷此城吴乃
移濑渚于溧阳南十里改为陵平县灵王崩平王立使
苏乃为将战于吴吴军败收吴陵平县自平王听费无
忌佞言伍胥奔吴阖闾用为将举兵破楚奔南海固城
宫殿逾月烟焰不灭其城遂废
  金城
建康实录金城吴筑晋桓温咸康七年出镇江乘之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1b 页 WYG0589-0197d.png
城后温北伐经金城见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十围因叹
曰朩犹如此人何以堪因攀枝执条泫然流涕杨修金
城诗亦引此为据又按古图经晋中宗于金城立琅琊
郡温尝为琅琊内史至咸康七年出镇金城前云琅琊
盖指此也今去府城三十五里
  冶城
今天庆观即其地也本吴冶铸之所因以为名寰宇记
晋元帝太兴初以王导疾久方士戴洋云君本命在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2a 页 WYG0589-0198a.png
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烁不利遂移冶城于石头城东以
其地为园徐广晋记云成帝适司徒府观冶城园即此

  琅琊郡城
寰宇记云晋元帝过江为琅琊王国人立也其城在江
乘县界王隐晋书及山谦之南徐州记云江乘南岸蒲
洲津有琅琊城并立琅琊内史以治之图经云在县东
北六十三里今句容县有琅琊乡亦其地也又按寰宇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2b 页 WYG0589-0198b.png
记齐武帝永明六年移琅琊郡于白下在县北十八里
图经直以蒲洲津城为白下非也又按南史武帝永明
六年于琅琊城讲武习水步军九年又幸其城讲武观
者倾都梁徐钦业登琅琊城诗曰表里穷形胜襟带尽
岩峦登陴起遐望回首见长安
  建康县城
吴冶城东今天庆观东是其地寰宇记云在县西一里
晋太康三年分淮水北为建康县上元之地居多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3a 页 WYG0589-0198c.png
  同夏县城
南史梁武帝以宋孝武大明元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
三桥宅及即位大同元年分同夏里为同夏县寰宇记
云在城东十五里其地在长乐乡
  白下县城
按图经及寰宇记引舆地志云本江乘之白石垒也齐
武帝以其地带江山之胜移琅琊居之唐武德元年罢金陵
县筑城于此因其旧名曰白下贞观七年复旧治此地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3b 页 WYG0589-0198d.png
遂废今考唐书地里志云武德三年更江宁县曰归化
八年更归化曰金陵九年更金陵曰白下𨽻润州贞观
九年复更白下曰江宁前说兴废本末与此不同宜以
唐史为正又按南史齐武帝欲修白下城难于动役
系宗
启谪役在东晋者上从之后武帝讲武白下履行其
地曰系宗为国家得此一城图经云在西北十四里今
靖安镇北有白下城故基父老传云即此地也属金陵
乡去府城十八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4a 页 WYG0589-0199a.png
  临沂县城
按舆地志云晋成帝咸康三年分江乘县置临沂县𨽻
琅琊陈亡废矣在府城北三十里
  蒋州城
杜佑通典隋平陈于石城置蒋州寰宇记辅公祏据江
东用为扬州唐赵郡王孝恭平公祏又于其城置扬州
大都督后徙扬州于广陵此城遂废
  台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4b 页 WYG0589-0199b.png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建康宫注云今
之所谓台城也在县东北五里周回八里又按舆地志
云同泰寺南与台城隔路今法宝寺及圆寂寺即古同
泰寺基故法宝亦名台城院以此考之法宝圆寂寺之
南盖古台城地也今之基址尚在元和初陆乔家于丹
阳一夕有叩门者曰我沈约也呼左右召青箱来俄一
儿至约指谓曰此吾子也近从吾过台城命为感旧诗
因讽曰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5a 页 WYG0589-0199c.png
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与怀古垂泪国门
前杨修有诗云六朝遗迹好山川宫阙灰寒草树烟江
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
  檀城
舆地志云本谢玄之别墅太傅谢安与玄奕棋所胜者
至宋属檀道济故名檀城图经云在县东八里今按建
康实录在墅城东八里非去县东八里也地图谓之城子
墅今清风乡有城子墅在黄城桥之西即其地去府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5b 页 WYG0589-0199d.png
四十里
  石阙
县北五里有四石阙在台城之门南高五丈广三丈六
寸梁武帝所造及成朝士铭之时陆倕字佐公其文甚
佳士流推伏侯景作乱焚烧宗庙城郭府寺百无一存
寻高丽百济等国入贡见其彫残遂哭于阙下杨修有
诗云双石巍巍慰眼青满朝珍重佐公铭宫城府寺俱
灰烬翻使夷人谩涕零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6a 页 WYG0589-0200a.png
  朱雀门
晋都城南门也按晋作新宫立三门于南面正中曰宣
阳与朱雀门相对王导尝出宣阳门望牛首山两峰相
向导指为天阙牛首山在今城南门近东面势正与桐
树湾相对以其地考之今上元左南厢也
  白下门
两汉地里志未有白下县按南史宋明帝时闻人谓宣
阳门为白门以为不祥甚讳之右丞江谧误犯帝变色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6b 页 WYG0589-0200b.png
曰白汝家门按唐会要及地理志武德二年更江宁曰
归化八年又更归化曰金陵九年更金陵曰白下贞观
九年又更白下曰江宁则白下县始于此然未知其得
名之因一说谓春秋时楚使子朩之子胜处吴邑为白
公金陵吴邑也恐白之得名自此始一说谓本江乘县
之白石垒以其地带江山之胜故为城于此曰白下城
东门谓之白下正其往路也一说谓齐武帝时巳阅武
于白下自唐武德以后因之也荆公东门诗有东门白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7a 页 WYG0589-0200c.png
下亭之句参寥访荆公诗曰苦嫌荣禄早收身归与渔
樵共隐沦白下门西山迤逦兴来长是岸乌巾徐师川
诗曰广陵才过又金陵白社还思白下亭雁翅夹连千
里浪蛾眉山出两峰青正谓此也
  丹阳门
丹阳丹杨丹徒各自有义按前汉志秦鄣郡乃汉丹阳
郡武帝二年更名也九域志引江南地志云汉丹阳郡
北有赭山丹赤故因名曰丹阳至东晋始以丹杨为义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7b 页 WYG0589-0200d.png
按地理志建邺秣陵丹杨句容溧阳江宁皆𨽻丹阳郡
属扬州所统注云丹阳山多赤柳在郡西故曰丹杨丹
徒春秋时谓之朱方按建康实录孙权镇京口注曰秦
始皇发赭衣刑徒伐山开道故名邑曰丹徒
楼台门第四(亭馆附/)
  落星楼
图经在县东北临沂县前吴大帝时山上置三层楼楼
高以此为名左太冲吴都赋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是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8a 页 WYG0589-0201a.png
也今石步相去一里半有落星墩里俗相传即当时建
楼处今去城四十里
  烽火楼
图经云在石头城西南最高处杨修诗注云沿江筑台
以举烽燧自建康至江陵五千七百里有警半日而达
按南史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至瓜步声欲渡
江始议北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帝登烽火楼极望不
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贻大夫之忧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8b 页 WYG0589-0201b.png
予过矣又齐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萧颖胄诗合
旨帝谓颖胄曰宗室便不乏才
  景阳楼
舆地志云宋元嘉二十二年筑至孝武大明中紫云出
景阳楼因名之今法宝寺西南遗址尚存
  入汉楼
东晋书云义熙八年于石头城东起入汉楼在城西门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9a 页 WYG0589-0201c.png
  梁昭明书台
旧传梁昭明太子著书于此今遗址尚存蒋山定林寺
后山北高峰上
  卫玠台
晋书云玠字叔宝初字豫章南辞王敦归建邺都人闻
其姿容观者如堵寻以疾终年二十七时人谓之看杀
葬江宁杨修有诗云年少才非洗马才珠光碎后玉光
埋江南第一风流者无复羊车过旧街其台传在城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49b 页 WYG0589-0201d.png
十里
  周处台(亦名子隐台/)
府雉东南有故台基曰周处台今鹿苑寺之后梅挚记
云按西晋史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弱冠时好驰骋不
修细行州曲患之自知为众所恶慨然有激励之志里
人以三害切讽于是射虎斩蛟往见陆云具以诚告曰
古人学道贵朝闻夕死君前途尚可第患志之不立何
忧名之不彰遂退而向学有文言必信行必谨如是期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0a 页 WYG0589-0202a.png
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吴平入洛累迁郡太守
率有善状拜御史中丞凡所紏劾不避权贵卒树功名
没世远耀噫天地至大根一气陶万化未始无过阴阳
寒暑小有缪戾则从而改之卒归大顺而况于人乎古
圣贤本天地之性以修其性亦未尝讳过后之人不独
讳之而巳抑又从而文之自底悔尤良可嗟惜惟子隐
少而不逞长乃自悟一旦番然去恶即善遂为名世忠贤
可不重乎则中人所禀因物染迁为时诖误德有小眚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0b 页 WYG0589-0202b.png
言有小疵未甚子隐之害于其乡又何惮改为哉予因来
是台新是堂非止卜高明之居也包游览之胜而与民同
乐亦将有激时世云
  九日台
南史齐武帝永明四年四月作商飙馆于孙陵冈世呼
为九日台十道四蕃志云武帝九月九日以宴群臣孙
陵冈即吴大帝蒋陵今在钟山乡蒋庙之西南俗呼为
松陵冈去县十二里杨修有诗云甲光如水戟如霜御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1a 页 WYG0589-0202c.png
酒杯浮菊半黄东日西风满天仗箫韶一部奏清商
  雨花台
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得天雨赐花天厨
献食荆公有诗云盘直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
新霜浦溆绵绵静薄晚林峦往往青杨无为有诗云空
书来震旦康乐造渊微贝叶深山译曼花半夜飞香清
虽透笔蕊散不沾衣旧社白莲老远公应望归
  新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1b 页 WYG0589-0202d.png
晋初元帝渡江仆射周顗与群臣游宴坐中叹云虽风
土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因而流涕王导曰诸公当须
戮力中原以壮王室何为作楚囚悲邪众皆肃然整容
宋孝武即位于新亭仆射王僧达改为中兴亭城南十
五里俯近江渚杨修有诗云满目江山异洛阳北人怀
土泪千行不如亡国中书令归老新亭是故乡
  五马亭
晋元帝与彭城王玄西阳王羕南顿王宗汝南王宏南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2a 页 WYG0589-0203a.png
渡之后当时谶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谓此也亭
今废其地属金陵乡去城西二十五里幕府山之侧
  赏心亭
丁晋公建也公以家藏袁安卧雪图张于其屏乃唐周
昉笔经十四太守无敢觊觎者后为一太守以凡笔画
芦雁易之王琪密学来作守登临赋诗曰千里秦淮在
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
雪图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残蝉不会登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2b 页 WYG0589-0203b.png
临意又噪西风入坐隅荆公有诗云槛折檐倾野水傍
台城佳气巳消亡谁披草莽寻千古独倚青冥望八荒
坐觉尘沙昏远眼忽看风雨破骄阳扁舟此日东南兴
欲望江流万里长又诗云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
只空村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寻白日昏稍觉野云
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无言
醉容喧
  白下亭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3a 页 WYG0589-0203c.png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诗云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王荆公有诗云东门白下亭摧甓蔓寒葩则亭在东门
明矣荆公旧宅在今报宁寺故基其诗有门前秋水可
扬舲有意西寻白下亭之句今废矣
  东冶亭
晋太元中于汝南湾东南置亭为士大夫饯送之所杨
修有诗曰忍泪相看酒共持一生心事几人知年年折
尽东亭柳此别绵绵无尽期旧傅在县东八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3b 页 WYG0589-0203d.png
  翠微亭
城西五里清凉寺山顶南唐时建林逋有诗云亭在江
干寺清凉更翠微陈轩金陵诗集注云清凉寺翠微亭
最为佳处
  三山亭
城西五里清凉寺石头城之西面对三山其地属金陵

  儒学馆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4a 页 WYG0589-0204a.png
南史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学馆于北郊命雷次宗
居之即今覆舟山之南也
  汤泉馆
徐铉有汤泉旧馆诗今遗基尚存在神泉乡汤山之下
  仪贤堂
建康实录吴时造号为中堂杨修诗注云在台城内梁
武帝谦恭待士大通中有四人来年七十馀鹑衣蹑履
行丏经年无人知者帝召入仪贤堂给汤沐解御服赐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4b 页 WYG0589-0204b.png
之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旧事了如目前帝心异之举朝
无识者惟昭明太子识而礼重之四人喜揖昭明如旧
交时目之为四公子杨修有诗云两两鹑衣白发翁讲
筵谈柄坐生风昭明太子欢相得应与商山四皓同
  祓禊堂
杨修金陵诗注云在县北五里台城内天渊池中架石
引水为流杯之所六朝上巳日宴锡公卿于此舆地志
云宋元嘉二十二年凿天渊池造景阳楼今法宝寺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5a 页 WYG0589-0204c.png
南有景阳楼古基侧有池旧傅即天渊池岁久湮没今
不复有堂矣
  听筝堂
晋元帝幸谢安宅命宴安侍坐使桓伊吹笛为一弄毕
又抚筝按金縢曲声伊慷慨俯仰可观安泪下沾襟
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此堂基
至今樵采者不敢近杨修诗云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
安石位岩岩逡巡奏罢金縢曲堂上沾襟叹不凡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5b 页 WYG0589-0204d.png
  蚕室
𨽻县北七里耆阇寺前沙市中六朝皇后亲蚕之所也
杨修诗云摘茧抽丝女在机茅檐苇箔旧堂扉年年桑
柘如云绿翻织谁家锦地衣
  三阁
陈后主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其窗牖户壁栏槛之类皆以沈檀
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设宝帐其服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6a 页 WYG0589-0205a.png
玩之属瑰丽皆近古所未有每微风至香闻数里朝日
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
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阁张丽华居结绮阁(丽华本兵/家女以织)
(席为/业)龚孔二贵妃居望仙阁并复道交相往来以宫人
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江揔等
对贵妃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赋诗互相
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词被以新声采宫女有容色
者千百数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6b 页 WYG0589-0205b.png
后庭花临春乐等丽华聪慧有神采尝于阁上靓妆临
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颜色荐
诸宫女后宫咸德之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
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时后主怠于政事
百官启奏并因宦者蔡临儿李善度进请后主每置张
丽华于膝上共决之大臣有不从者因而谮之言无不
听于是张孔之权熏灼四方内外交结货贿公行赏罚
无常纲纪瞀乱矣及隋军克台城二妃与后主俱入井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7a 页 WYG0589-0205c.png
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栅下北史高颎传隋
平陈晋王广欲纳张丽华颎曰武王伐纣戮妲巳今陈
平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当以北史为正
  驰道
宋孝武帝作驰道自阊阖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馀里
为调马之所也杨修有诗云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
株拂翠烟玉勒金羁天下骏急于奔电更挥鞭
  齐云观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7b 页 WYG0589-0205d.png
陈后主祯明二年建在台城内国人歌曰齐云观寇来
无际畔杨修诗云上界笙歌下界间缕金罗袖郁金裙
倚栏红粉如花面不见巫山空暮云
  层城观(亦名穿针楼/)
舆地志云齐武帝七月七日使宫人集此是夕穿针以
为乞巧之所亦曰穿针楼在台城内杨修有诗云秋星
如弹月如梳宫妓香添乞巧炉万缕千针同一意眼穿
肠断得知无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8a 页 WYG0589-0206a.png
  桂林苑
寰宇记云桂林苑在县北落星山之阳左太冲吴都赋
云数军实乎桂林之苑即此地也
  乐游苑
舆地志云在晋为药园宋元嘉中以其地为北苑更造
楼观后改为乐游苑宋孝武大明中造正阳林光殿于
内侯景之乱焚毁略尽陈天嘉六年更加修葺陈亡遂
废又按实录宋文帝元嘉十一年三月禊饮于乐游苑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8b 页 WYG0589-0206b.png
会者赋诗颜延之为序南史梁大通三年武帝幸乐游
苑时新造两刀槊(山卓/切)成帝因赐羊侃河南国紫骝马
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观者登树树俄
而折因号其槊为折树槊及陈宣帝即位北齐使常侍
李騊駼来聘赐宴乐游苑尚书令江总作诗以赠之寰
宇记云其地在覆舟山南去县六里
  上林苑
南史宋孝武大明三年于真武湖北立上林苑建康实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9a 页 WYG0589-0206c.png
录云在县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饮马塘杨修诗注
云其苑连鸡笼山在县北七里
  芳林苑
寰宇记云芳林苑一名桃花园本齐高帝旧宅在府城
之东秦淮大路北武帝永明五年尝幸其苑禊宴王融
曲水诗序云载怀平浦乃眷芳林盖此也又按南史齐
时青溪宫改为芳林苑梁天监初赐南平元襄王为第
益加穿筑果朩珍奇穷极雕靡命萧子范为之记蕃邸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59b 页 WYG0589-0206d.png
之盛无过焉
  芳乐苑
齐东昏侯方在位时与宫人于阅武堂元会皇后正位
阉人行仪帝戎服临视又于阅武堂为芳乐苑穷奇极
丽多种树朩日与潘妃放恣亵渎不可言明帝崩竟不
一日蔬食居处衣服无改常潘妃生女百日而亡制斩
衰杖绖衣悉粗布群小来吊盘旋地坐举手受执蔬膳
积句不听音乐左右直长阉竖等共营肴羞为天子解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0a 页 WYG0589-0207a.png
菜又于苑中立店肆模大市日游市中杂所货物与宫
人阉竖共为裨贩以潘妃为市令自为市吏录事将斗
者就妃罚之帝小有得失潘则杖又开渠立埭躬自引
船埭上设店坐而屠肉于时百姓歌云阅武堂种杨柳
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江河门第五(沟渠溪井附/)
  大江
西接江宁界东接句容界北接真州六合县界沿流一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0b 页 WYG0589-0207b.png
百二十里按三国志吴书魏文帝有渡江之志徐盛从
建邺筑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
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退文帝叹曰魏虽有武
骑千群无所用也又按江南野史周世宗问孙忌江南
虚实忌曰长江千里险过汤池可敌十万之师世宗闻
而忌之
  秦淮
秦始皇东巡会稽经秣陵因凿钟山断金陵长陇以疏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1a 页 WYG0589-0207c.png
(或云断金陵长/陇乃方山也)其淮本名龙藏浦上有二源一源发
自华山经句容西南流(华山在句容县界/高九里似蒋山)一源发自东
庐山经溧水西北流入江宁界(东庐山在溧水县东南/十五里高六十八丈周)
(回二十里山西/一源入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其分𣲖屈
曲不类人功疑非秦皇所开而后人因名秦淮者以凿
方山言之杨修诗曰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
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直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1b 页 WYG0589-0207d.png
吴后主孙皓所开𨽻钟山乡去县三十五里西至霸埂
东北接竹港流入大江杨修诗注云渎在幕府山东北
长十四里阔五丈深一丈初开之时昼穿夜复自塞经
年不就伤足役夫卧其侧夜见鬼物来填因嗟叹曰何
不以布囊盛土弃之江中使吾徒免殚力于此伤者异
之晓白有司如其言乃成渎道直故名曰直渎舆地志曰
白下城西南蟹浦浦西北有直渎伏滔北征记云吴将
甘宁墓在此俗云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2a 页 WYG0589-0208a.png
渎又按晋书苏峻举兵温峤帅师救京师遣王愆邓期
兵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也杨修有诗曰昼役人功夜
鬼功阳开阴阖几时终不闻掷土江中语争得盈流一
水通
  横塘
吴大帝时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杨修有诗云早
潮才过晚潮来一一轩窗照水开鉴面无尘风不动分
明倒影见楼台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2b 页 WYG0589-0208b.png
  青溪
建康实录吴赤乌四年冬凿东渠名为青溪寰宇记云
青溪在县东六里阔五丈深八尺以泄真武湖水舆地
志云青溪𤼵源钟山入于淮连绵十馀里溪口有埭埭
侧有神祠曰青溪姑今县东有渠北接覆舟山以近后
湖里俗相传此青溪也其水迤逦西出至今上水闸相
近皆名青溪陶季直京都记云京师鼎族多在青溪埭
尚书孙玚尚书令江总宅当时并列溪北又南史齐永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3a 页 WYG0589-0208c.png
明元年望气者言新林娄湖有王者气帝乃筑青溪旧
宫作新娄湖苑以厌之又实录云郗僧施泛舟溪中每
经一曲作诗一首隋炀帝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妃二人
于此栅下杨修有诗云倾城倾国两妃嫔此地闻名不
见人潜想旧时红粉面落花风里步香尘
  潮沟
舆地志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建康实录云其北
又开一渎北至后湖以引湖水今俗呼为运渎其实自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3b 页 WYG0589-0208d.png
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自归蒋山寺门前东出至青溪
者名潮沟其沟向东已湮塞西则见通运渎按实录所
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益湮塞未详所在今府
城东门外西抵城濠有沟东出曲折当报宁寺之前里
俗亦名潮沟此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
  霹雳沟
王荆公诗云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忆曾骑款段随
意入桃花在城东五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4a 页 WYG0589-0209a.png
  北渠
吴后主引北湖水入宫城巡绕堂殿极机巧费役万工
杨修有诗云金殿分来玉砌流黑龙湖撒凤池头后庭
花落恩波断翻与南唐作御沟在城北二里
  蟹浦
舆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蟹浦源出钟山北流九里入
大江在城西北十六里
  覆杯池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4b 页 WYG0589-0209b.png
晋元帝中兴颇以酒废政丞相王导奏諌帝因覆杯于
池中以为诫杨修有诗云金杯覆处旧池枯此后还曾
一醉无东晋中兴股肱力元皇亦学管夷吾今城北三
里西池是也
  落叉池
蒋山宝公塔之东悟真庵前旧传迦毗罗神隋梵僧密
多至此与神交战落叉于此池因以得名
  三岩石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5a 页 WYG0589-0209c.png
台城内千福禅院本梁同泰寺后吴顺义二年置院前
有丑石四各高丈馀又三岩山西有白莲阁阁下有小
石池面方一丈馀言是陈时景阳井今有古石井栏其
上本镌刻文字悉已残毁惟戒哉二字可辨今名法宝
院杨修有诗曰萝蔓藤花岁自添露痕还似雨痕沾莫
将废苑为閒地犹可岩岩使具瞻
  邀笛步
旧名萧家渡在城东南青溪桥之右今上水闸是也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5b 页 WYG0589-0209d.png
书云桓伊善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
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伊素不与
徽之相识自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
徽之令人谕之曰胜闻君善吹笛为我一奏伊是时贵
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
去客主不交一言故今名为邀笛步也
  迎担湖
南徐州记云费县西北八里有迎担湖昔晋永嘉中元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6a 页 WYG0589-0210a.png
帝南迁衣冠席卷过江客主相迎湖侧遂以此为名在
府西北五里石城后其湖溉田三十里
  太子湖
吴宣明太子孙登所创谓之西池晋元帝即位明帝为
太子更加修之多养武士于池内筑土为台时人呼为
太子西池建康实录云晋太元十年夏四月苻坚为姚
苌慕容冲所迫遣使求救诏太保谢安率众救秦帝自
行西池在城北六里周回十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6b 页 WYG0589-0210b.png
  苏峻湖
南徐州记云迎担湖西北有苏峻湖本名曰石陂建康
实录晋成帝咸和二年苏峻举兵于石头陶侃温峤庾
亮阵于白石使将军杨谦攻于石头峻轻骑出战谦诈
奔白石垒峻逼之才交锋峻坠马侃督护李阳临阵斩
峻于白石陂岸至今呼此陂为苏峻湖在城北十五里
周回十里
  半阳湖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7a 页 WYG0589-0210c.png
舆地志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又南徐州记
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
冰热处鱼入冷处即死冷处鱼入热处亦死民种稻则
溉热水一年再熟今废杨修有诗云江南龙节水为乡
水不绝阴又半阳一片湖光共深浅两般泉脉异温凉
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十五里
  绛岩湖
图经云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源出绛岩山周回二十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7b 页 WYG0589-0210d.png
里溉田一百顷旧收岁课钱二百二十贯咸平三年正
月奉敕除放
  固城湖
图经云水路在溧水县南九十五里东西二十五里南
北三十里有四派东经五堰经常州宜兴县界入太湖
  丹阳湖
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涂县分界昔
唐李太白常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8a 页 WYG0589-0211a.png
而作诗曰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
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
流水
  溧阳湖
图经云在本县西北四十里曹姥山西经溧水县东流
入县界又南流三十里入长塘湖一名濑水吴越春秋
云伍子胥奔吴至濑渚遇女子因跪乞食女食之授以
壶浆诫曰勿言既济女巳投水后子胥伐楚还投金于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8b 页 WYG0589-0211b.png
濑水以报之须臾有妪行哭而来曰吾女三十不嫁遇
穷人食之投水而死乃取金以归水次有碑李太白文
  五马渡
图经云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与彭
城等五王渡江处按晋书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
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云五马
之名取此
  桃叶渡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9a 页 WYG0589-0211c.png
图经云在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妾名
也其妺曰桃根献之诗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
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不用楫者谓横波急也尝临此
渡歌送之杨修有诗云桃叶桃根柳岸头献之才调颇
风流相看不语横波急艇子翻成送莫愁
  麾扇渡
图经云在县东南四里故朱雀航之左晋广陵相陈敏
反南渡江时假顾荣丹阳内史荣发舟南岸敏率众万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69b 页 WYG0589-0211d.png
馀人出不获济以白羽扇麾之其军遂自溃因以为名
也杨修有诗云旌旗烁日刃凝霜甲光如龙人似狼羽
扇一麾风偃草策勋多谢顾丹阳
  白鹭洲
图经云在城西南八里周回十五里对江宁之新林浦
唐李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长命洲
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在石头城前帝日市鹅鸭鸡豚之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0a 页 WYG0589-0212a.png
属放此洲名为长命洲置户十家常以粟谷喂饲岁各
千石而为狐狸所食及掌户窃而烹者各半舆地志魏
使李恕来聘帝时于此放生问恕曰北主颇知此事乎
对曰魏国不杀亦不放帝无以应之杨修诗曰梁武慈
悲不鼎烹蒙恩豢养亦虚名狐狸口腹应潜饱就死多
于日放生
  葛仙丹井
仙公葛玄炼丹井也按建康实录吴大帝好道术玄尝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0b 页 WYG0589-0212b.png
与游处后玄白日升天其井尚存外有石栏相传云南
唐所造今去城四十里方山顶上是也
  景阳井(亦名胭脂井/)
台城中景阳宫井也按南史隋克台城陈后主与张丽
华孔贵妃俱入井隋军出之故杜牧之诗云三人出眢
井谓此也其井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
帛拭之作胭脂痕或云石脉之色类胭脂故云图经不
载杨修有诗云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1a 页 WYG0589-0212c.png
惶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唐李白金陵歌曰石
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
色横飞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
马小儿谁家子太清之岁来关囚金陵昔时何壮哉席
卷英豪天下来冠盖散为云雾去金舆玉座成寒灰扣
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沈景阳井谁
歌玉树后庭花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送
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1b 页 WYG0589-0212d.png
  应潮井
蒋山头陀寺中塔记云梁大同元年后閤舍人石兴造
山顶第一峰佛殿后有一井泉与江潮盈缩增减相应
杨修诗云碧甃时时减复增山头海面密相应古来泉
脉谁穿凿潮落潮生不暂澄
  藏冰井
覆舟山上有凌室乃六朝每岁藏冰于此也杨修诗云
尤喜凌人职未隳闭藏出纳示箴规战兢国步艰难者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2a 页 WYG0589-0213a.png
常似临深履薄时在城东北十里
 
 
 
 
 
 
 
六朝事迹编类 卷上 第 72b 页 WYG0589-0213b.png
 
 
 
 
 
 
 
 六朝事迹编类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