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梅村家藏稿卷弟四十 文集十八
 记二
   讲德书院记
国家受天显命丕冒九有重惟江南经赋奥区保釐得人实资材杰爰畴
咨卿士妙选盈廷之俊而我蒲州韩公特膺简卑以来敷惠泽于兹土其
职任甚钜先是江南逋额未登令下钩考而中吴初议驻兵 天子之命
公若日方事之殷所亟兵赋良出于不获巳闵念吾民疲蔡其悉乃心怀
柔辑和俾克全济公拜命蒇饬惟谨越视事再期有 诏蠲十五年以前
旧赋又三阅月撤姑苏驻防之兵还京师公奉扬德意送往劳来细大毕
协吴民欢忻凫藻拜首和门者日累万人公推让不居日此 朝廷如天
之赐抚臣何力之有父老怀不克展退而谋于诸生某等日其何以报公
哉唯即湖山绾毂之区创为讲院岁时嘉会来游来观黄发鲵齿循阶及
序相与论说尊君事上之礼庶无负公之教育亦公所以仰答 朝廷之
盛心也伟业忝荷帡幪乐闻斯举爰从诸父老后拱揖而言日吾吴通都
卷四十 第 1b 页
望国被海带湖田有肥瘠淳卤民有愿巧柔嚣议曹书佐人竞锥刀隧正
闾师工为螟豆区釜钟收不中算更繇赋调输或溢程文簿牛毛奇羡
铢两先负未集来逋总至下虽累入吏固弗除非甚简括曷繇丕诚于理
军府之立也无崇山广泽雉兔麋鹿之区以供射猎无林麓洲渚灌栵萑
菼之产以给薪樵无鱼盐铁冶丝纩梓漆之利以澹军实地揪而隘人稠
以厖主客狎处愚黠异数一以为网罝一以为窟宅民是用重困吾公有
忧之其始至也劝力田务东作数疆潦置町防申版图息奸诡赡鳏寡戢
豪右乃进其耆老而告焉日逋尔蠲日役尔均日讼尔平日荒尔恤 天
子命我弛征已责尔其量入修赋毋缺于租挈以负 诏条 天子命我
赦过肆青尔其力农㥫行毋嚚于斗诤以丽挞罚黄绶以下𣀮敚矫虔我
其为尔案劾之掾史之属贪惏放横我其为尔殄歼之既而日设兵所以
卫民也储偫委积必䂊必克脯资饩牵告丰告备夫乃可以肃军制则又
日保民所以养兵也候奄致训刍荛不淫啬夫设枑鼓柝时警夫乃可以
帖民生于斯时也公之威德流闻逖迩鲸鲵收迹光于有截 廷议戢矢
櫜弓帅归朝请士还卒伍惟是三军启行屝屦糇粮繄公是赖公乃收合
卷四十 第 2a 页
艅艎传饬津吏庶人一苇勿得苛留浃辰之间峨艑云集赤泥连樯假诸
邻境黄头鼓柁雇以官钱无不衔尾叩舷舣于水涘供张如法办严有期
大会射堂劳飨加礼巳而便时出舍饮饯都亭介驷千群革车百乘门不
轚互路绝嚣呼属城厨传载燧先驱隶人牧圉陈刍置顿绋缡维之烝徒
引笮为粥于路役夫其休民于是乎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既安既乐或咢
或歌始吴之人抱布贸丝见夺于市畜鸡种黍被掠于鄙一童鞭驱斑白
负担抶而大诟呼声嗷嗷与屠争言饮羊无直椎破卢罂酒流沟中始吴
之人投缿怨家告缗恶子搔瓜沤麻戟手致死负眊带铃突入搜牢斧斩
门阙捽头以去始吴之人倅马就草腾入良苗敦丘甗山其颠濯濯栎社
弗享鸟亡其巢提旄挈伣负墙而号今也门唐个寝由公而复粪除宗祧
涂堲垣屋父兄闾党由公而亲肥牡旨酒进醵西邻田畴禾黍公为膏雨
斥彼蝗蝝谷我士女关梁涂术公为安车踰度险阻即此康衢民如弃婴
亡子匍匐失路公也父母提携乳哺民如痀瘘尪㾐搔把尘垢公也俞跗
洗沐营救膴膴其原畇畇其隰山霭而青水环而碧陂塘烟火庶物蕃殖
我行于野以嬉以敖鱼泳禽飞卉夭木乔谁将风谣被之管箫谁剪蓬蒿
卷四十 第 2b 页
望其羽旄乃取厉锻乃勤畚挶乃陶瓴甓乃施朴斲圬人改涂工师度木
三筵六寻讲堂夏屋弦颂之馆羽籥之房歌诗习礼矜佩锵锵槃辟雅仪
读法亮章忠顺事长式训无忘春秋都试严鼓在室熊旗豹侯张帷置帟
负弩抱籣持幢夹戟从公至止孔武有力厥初相国命世作辅故吏诸生
熟于掌故谓公其来赖天之祐国计民瘼讨求有素公今政成著于旗常
允文允武令闻令望 帝鉴其忠修我纪纲赐金进秩殿此大邦岳牧屏
虞维舜之哲周宗燕喜吉甫陈力公在南国克釐庶绩告于有众小心翼
翼再拜稽首归 上之德伟业以为是举也道合于忠孝和于人民宜伐
贞珉刻兹令猷垂示来𥜥俾勿壤故不可以无记
   赠监察御史汉阳顾公开明祠堂记
山东道御史汉阳顾公如华字西巘以 国思赠其父开明先生讳应历
如其官汉阳之人相与追表其懿行而俎豆之学宫矣又明年西巘奉使
吴中将归而立庙于家修其敬宗收族之礼而丽牲之石不可无辞爰以
命之伟业日吾先世故吴徙也练塘之丘陇访求之不可复识岂无懿德
繇当时鲜大书深刻以著之故世远而莫之能考也今汉阳之顾占名数
卷四十 第 3a 页
于汊川巳近百年吾子孙赖先人之名德以膺休命苟不表其所自镵诸
乐石俾岁时烝常有所观感其何以告司祐而示来𥜥俾勿斁伟业受其
请而书之日古者自诸侯以降卿大夫以及于士皆有田以供祀享牲牢
笾豆歌钟羽舞事为之节文而定其度数其无庙者不过庶人祭于其寝
而巳自井赋采地之制不行虽贵为公卿不立庙以祀其祖父者固已多
矣夫顾公亦犹行古之道也礼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始祖之庙而三始
祖谓别子之始受爵者此在三世之后其子孙追而本之者也今顾氏以
御史始贵而公首追封然则始受爵未有踰乎公者也可得云先祢后祖
而必远求之高圉亚圉也哉礼日支子不祭法当为宗子立庙大夫供其
牲物以从俾宗子主其事祝嘏之词日孝子某为介子其荐其常事此礼
之尝也开明先生有三子伯如芝仲如兰而西巘其季也西巘为余言先
生下帷讲授则长君为之都讲率诸弟以孝友有邹鲁之遗风自仲氏先
亡流离世故渴而葬先生于祖墓仰见烽火烛天尝惧祖宗之禋祀遂坠
于地比家门通显为其先人立庙而伯兄已不及待矣每春秋时享执笾
释爵呜咽而将事此仁人孝子之用心所谓礼之变而得其正者也又何
卷四十 第 3b 页
疑焉先生于经史皆有论著其最嗜者蒙庄之学夫庚桑楚之居长垒山
也其人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庚桑楚闻而不释然日吾闻至人居环
堵之室而百姓不知所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然欲俎豆予于贤人
之间我其杓之人耶然则先生将糠秕尘垢乎当世之事又安在乎庙食
之尊而必为文以著之也余窃闻先生内行脩饬事两尊人及其伯兄备
极孝敬设义田以敦族死丧必收饥荒必恤又推其恩以及里党汉阳之
人至今称之彼其读书行道厚自期待以有用于斯世既屡困锁院感愤
抑塞蒙庄之学殆有托而逃焉者尔夫士之蕴德抱义者不于其身则于
其子孙然则西巘处丧乱之后修箕裘而隆孝享其裨益于风教当何如
耶余辱西巘之知追考公行事为悉敢备著之于石而系之以颂日惟顾
之先出自吴系分族显来赤乌练水灵异肇厥初中更播越谱牒亡百馀
岁徒汊川居蜀江蜿蜒连湘巫奕世载德生醇儒执经屦满罗生徒诞厥
贤胤称丈夫绣衣骢马声赫都揽辔蚕丛及鱼凫岳岳光气腾谏书按行
两浙民徯苏溯源顾本常踟蹰箕裘庆泽追良谟立庙割牲荐清酤我将
我享盥濯乎子孙宗老咸来俱授罍奠斝翼翼趋裳衣弁舄陟俨如镵之
卷四十 第 4a 页
金石庶不渝
   崇明平洋沙筑海堤记
自古人臣勋在专征以劳定国者非特战胜攻取巳也无亦审地利准水
形筑堤防端径术俾我制其胜彼失其险夫然后百世赖焉如是即天吴
阳侯支祈罔象沉玉刑牲无不允格况于趋功乐事之人乎虽然江淮河
济障遏时闻泾渭淄渑堰埭未改而独于海难言之也岂以沃焦穷发浩
汗无垠非人力所得而施者哉吾吴郡东南渐海崇明踰绝津堠而为域
诸沙逦迤者七百里平洋直亘其南实旧县也故隶扬州绿陁崩不常乃
迁新邑属之吴而分其地以为鄙烟火聚落千有馀家界以小洪阔远难
理浙中勾章诸岛对峙若聚棋置块海师张帆捩柁踔绝万里亡命出没
升平时且以为忧自逆氛大作郑成功张名振鲸奔鳄噬连舻如云尝一
窥金焦兵至佚去既归狡谋再逞谓平洋沙外接沧溟内连港泊有深岸
可以下杙有遗秉可以因粮图根株窟穴于其中而亟肄以疲我 朝议
移苏州大帅于其邑以禦之固垒严兵亦未有以靖也会关中梁公有克
复宣云之功分阃江左著威名于芜湖采石换任宛陵于顺治十一年再
卷四十 第 4b 页
被浙东之命未及行而大帅罢政镇督府以公江湖忻代著有成绩欲倚
其才办寇先用便宜俾之摄理八月之三日公渡海入其军中申号令固
封守甫十日而张名振以三千人犯堡镇又十日以数万人围高桥洪土
城公皆迎击破之先后两战凡斩千有八百馀级生得二十馀人公谍知
其恇扰将遁决计于十一月二十六日从小洪进兵身率步骑以火攻烧
屯拔栅中军李廷栋等蒙冲夹击碎其五舟贼大溃走此平洋沙所繇复
也公为人沉勇有智略在宣大之日马上以鞭稍筹算能识其山川险易
故所向有功其渡平洋也召诸将指示之曰从此去县沙十五里常以潮
之进退为广狭浅者淤绝淖泥深者渟泓水潦马遇澝而骇人厉涉而艰
我多留兵则不能少留兵则不足贼至发奔命赴之非长策也吾视其水
势非甚湍悍若下竹落捷石菑负薪捧土以填之即小洪可塞长堤可成
寇至不得突而我骑逞于康庄之衢矣亟条上与行省诸大臣商其事时
督府马公鸣佩中丞张公中元谓公所建于地方计甚深出俸金赎锾相
佽助而邑宰陈侯慎克佐其劳将吏诸生啬夫版尹询谋佥同揆日戒众
鼛鼓方集恍惚若有神教之者见糠秕扬著水面如切绳墨辄循其迹用
卷四十 第 5a 页
赋厥功畚挶既下土缜而坚水回而洑登登冯冯缩版斯就公喜日天所
赞也躬亲为植量高庳揣厚薄度远迩计徒庸属役赋文已定而后授之
有司与裨校曰庀汝而不在者且致其罚先是浙抚累檄趣公而堡镇高
桥洪二战督府列上功次请必留公于江南有 诏报可明年春 天子
命公以都督佥事充江南总兵官寻设水师一万五千以属之公仰思委
任图有以遂其前劳也在堤事不敢怠遑日营月画筑城以固屏障设戍
以严徼巡列树以表道途置亭以休逆旅凡可以左右于堤之功者次第
修举于是大陈兵卒五骑为伍方驾齐辔自郊及牧以达于新堤邑之耆
耋童孺来游来观三里一休五里一顿无断溪绝坂之艰无渐裳濡轨之
苦皆惊顾叹喜以为此造物者鞭山驱海以为之非版筑之所可及公乃
思夫龙者实司溟渤效神灵不可莫之报也命作特庙以时祀享而堤之
事毕溃于成是役也起于十一年甲午之腊月迄于十四年丁酉之三月
其长也以里而栽其广也以寻而度高则视广而加赢焉薪茭土石救筑
削屡之工十而居八垣墉瓴甓缮完修除之工十而居二皆如公所料之
素今督府郎公廷佐自中事以观厥成共兹规画乃分条其经始月日并
卷四十 第 5b 页
卷四十 第 5b 页
锯牙奋鬣我张其罝彼入其穴桓桓将军鹳鹅置阵陷井奚逃蔓草务尽
秦鞭叱石钱弩争潮蛟龙畏铁螮蝀成桥精卫空衔爰居大骇水由地中
剑倚天外囊沙非智蹈冰亦危宁烦息壤岂假芦灰涡口堤高灅津流浅
白马波平黄牛道远士女婆娑是用作歌黍禾谷口杨柳江沱台骀障泽
召伯树埭如坻如矢亿载勿壤
  湖州岘山九贤祠碑记(并颂)
记曰凡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国故者若唐虞之有伯夷后夔周之有
周公有则自奠之无则合于邻国此郡国得祀其先贤所自始也月令以
孟春祷祀山川及古之卿士有益于人者汉元始四年举此礼蜀郡以文
翕九江以召父应诏书然则二千石之重凡有功德于民者可无祀哉湖
州地称西吴自周历汉为侯国孙吴宝鼎中立为吴兴郡郡置废不一其
改名湖州则隋仁寿二年始也当南渡六朝士大夫之过江者乐其山川
吴兴遂为大府王逸少羲之谢文靖安皆起家郡守逸少迁会稽内史文
靖至宰相柳文畅恽仕萧梁加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守终于其官唐
大历十一年诏以颜真卿为刺史迁刑部尚书封鲁国公以忠死杜樊川
卷四十 第 6a 页
牧连为黄池睦三州刺史其授湖州在会昌中以司勋员外郎乞外补也
宋孙莘老觉从谏院出知广德军熙宁四年十一月改湖州终御史中丞
苏子瞻轼以翰林学士请外初判杭州改密又改徐元丰二年四月再移
湖州到官未三月罢王龟龄十朋绍兴廷对第一乾道中以侍御史改吏
侍郎力辞请外任湖州先后凡历四郡明陈筠塘幼学以万历三十二年
守湖州巳去复留居六载迁副史以去此九贤之载在典册次第可考者
也岘山之有祠始于三贤三贤者有颜氏苏氏王氏而他弗及岘山在襄
阳羊叔子所遗爱今岿然于碧浪浮玉之间者此名显山考诸掌故避唐
庙讳而改湖人之思太守者不啻叔子乃即其地置祠树之碑以彷佛襄
人之意祠岁久敝挠居人友金甑炊焉则以名贤之俎豆辱于屠沽庖湢
者有之矣 本朝康熙中广陵吴公讳绮字园次由工部郎守此郡见而
叹日祀以揭虔可若是其渎耶亟命属徒鸠工重作其事考湖守之多贤
阙而未备乃下教询咨得王逸少而下贤守有六合前匦之藏主定为九
贤而书其官舍太守无位尊而有德斯土者乎日此祠为贤守而作不得
跻于其列礼也于是士庶欢欣戒期荐力筑墉树宇改檐易磩丹涂白盛
卷四十 第 6b 页
有翼有严未浃旬而祠成妥神之房合食之几罔不鹢洁都人士秋月之
望来游来观进而言日我公刬暴去慝远绩前人而庇吾民今又搜扬废
堕克有此举吾侪小人何可不昭所报相与谋作宫而肖公像焉既两祠
俪美走望交集而岘山于是乎益胜越明年三月伟业于太守宗亲为睦
用兄弟来继旧好宴于兹山为赋甘棠园次再拜辞日某不堪也诚得卑
之一言愿焜耀昔贤之令德以无忘景行某也实与有宠绥余乃不揣固
陋泚笔作颂爰纪湖人千百年之命祀其辞日
右军清鲠推迁仕进深源北伐忧时疆诤东土赈荒为民请命省赋轻租
名高计听龙矫鸿惊八法之圣垂之千年倾心万乘进忤怀祖退谐支遁
栖迟名山服食养性 谢传沉敏雅量高风放情丘壑骤致三公顾命受
遗辑穆元功宣武窥鼎苻秦连烽功济苍生镇物雍容经远无竞善让克
终此邦去思西州是同播之丝竹东山故封 柳氏将家妙解谈义文畅
好学多才多艺新诗斐然马射无对尺牍素工围棋尤最焦桐雅奏白蘋
高会感怀父曲清商别制苕水洋洋弹琴而治载其清静终古弗替 鲁
公正直书法坚凝浯溪劖石忠孝收京弟兄死国家庙丹青射堂有碣抒
卷四十 第 7a 页
卷四十 第 8a 页
虔庶无愧辞
   修孙山人墓记
太白山人何以名日太白秦之望山人秦人尝隐焉故名也或日山人不
知何许人自谓孙姓名一元字太初莫能得其邑里或日太初安化王之
苗裔则又并其姓名而疑之昔者东汉之季宦竖擅朝扶风梁鸿伯鸾挈
其妻子出关适吴会为人赁舂自给其卒也葬于吴妻子归扶风阅千百
年太初再以秦人人吴先后用隐遁终不归葬然太初之出关踪迹遍衡
湘泰岱间既而买田吴兴栖迟不去为人渥颜飘须携铁笛鹤瓢以自随
费相国一见之南屏山寺为敛容叹服其诗与李献吉何仲默郑善夫齐
名何李未相见而特厚善夫晚乃与高士长兴吴君珫绍兴守安仁刘公
麟按察使建业龙公霰御史吴兴陆公昆为苕溪五隐刘公后官司空实
志君墓此岂鸿之变姓名杂佣保所知仅一皋伯通耶鸿以五噫之歌见
猜时主故深自晦匿太初顾得隐居放言无所忌乃东汉逸民传至今读
之犹识伯鸾为扶风人而太初莫能详其所自出彼其蝉蜕变化自全尘
壒之表者讵偶然已乎太初善饮好谈论切名实醉则引人说时事扼腕
卷四十 第 8b 页
慷慨友人方豪称之日太初非隐者知兵晓吏事使之用于世不减王景
略其推之不无太过夫谓太初有用世才则可谓太初非一意于隐此不
足以知太初也易日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古之肥遁者先乱形之未
成引领绝迹得以行其所志不幸濡忍一㡳于论胥求为逄萌梅福难已
在明之中叶武宗戏渝驰驱举天下事委之嬖倖近习之手而宗藩草泽
之祸大作赖孝皇馀烈未泯国以不亡其大势去东汉之季盖无几矣刘
公龙公辈引身以退太初一布衣弃家狂走其中岂复有所恋哉后百馀
年云间白石山人者复出当海内无事积薪厝火中外宴安山人得于其
间交王公营声誉自比于陶弘景戴安道为通隐未几椓人再窃柄党祸
兵祸纷紏于不可解山人仅而获没不数年天下大乱贤人君子虽欲远
引高蹈龙不能潜鳞凤不能戢翼每罹于矰缴网罗之患唯有读太初之
书上下其盛衰而有感于前贤之不可及为唏嘘太息巳耳太初绝婚宦
自称有羽化术晚娶于湖之张氏无子年三十七以没病革属刘公以志
铭而日葬我必于道场山之麓会郑善夫来唁偕苕溪四隐者封哭而去
今改卜竁于归云庵东则又学使者汪公相此土足安山人体魄且去旧
卷四十 第 9a 页
冢不数武以无忘末命故与刘公谋而迁焉归云太初所挂瓢处善夫以
是名其堂而墓星陊圯不存此若堂若斧者跛羊已牧于其上矣康熙纪
元之七载太守吴公讳绮字园次政事之暇憩于兹山慨然日吾忝司牧
而前贤之丘陇茀秽不治其谓之何乃命拨时度址而庀工焉余于太守
兄弟也以春日来省视而山人之太白亭适溃于成爰戒期出郊酹酒于
其墓墓绕长松数干株有残碑三尺没草中字剥蚀不可读余与围次手
扪摸得其中一二事叙致颇甚奇太初尝大醉取幅巾挂树抽碧玉导刻
松身作严光徐稚陶潜数字已而就其根熟睡抵黄昏乃起夫山中诸松
其合围者率数百年太初之刻字其存与不存不可知若墓门之树幸未
剪伐太初魂魄必游于此无疑也呜呼太初死人皆以为仙去江山周光
禄日太初固不死试与公等发其冢必空棺吴兴同隐者则以太初学道
未必得冲举其人与文自不凡今归云僧犹藏刘陆诸君手迹皆追惟平
生宿草犹哭之语二者言不同其爱太初一也嗟乎以是可以观太初矣
园次日是亭也都人士之出游者将以为休憩之所子其为我纪太初并
识此山之胜吾将镵诸石余日太初不名一德自同时之友且不能定其
卷四十 第 9b 页
出处而余又乌乎言虽然以太初之为人又得诸君子代之谋永久乃没
未二百年非遇贤刺史如吴公者为之谋修复则此荒基榛梗野鼠冲人
而走者几不辨其处然则作为文字用诏来者俾此亭长守而勿替庸可
已乎吴公以诗文重天下其出守是邦修前人之名迹而光大之无废弗
举务大利益乎斯民是亭之作过之者将有脱屣富贵摆落尘坌之想于
以弘长风流训世励俗不为无助何可以不书吴公繇工部郎为吴兴守
江南之扬州人共事者有郡丞大兴于公琨通守静乐姚公时亮是日同
游者御史歙县方涟吴公雯清司理长洲既庭宋君实颖孝廉江宁仲调
白君梦鼐昆山原一徐君乾学贵阳辰六越君闿而余则太仓吴伟业梅
村也戊申三月廿六日记
   云起楼记
无锡吴侯为治之三年政成化浃始用事于惠泉之山亭导壅去堙墄平
甃洁因旧亭之制而易檐改涂焉未也斗折而上筑楼三楹崇阶广阿有
严有翼既成侯亲题其颜日云起而张具以落之其明年余以宗人来谒
偕都人士之萃止者登焉客有谂于余日子可得其说乎是楼也为惠泉
卷四十 第 10a 页
而作也易日并冽寒泉食诗日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匪自今矣
夫泉者始而汎觞继而澎濞其蓄也有本其行也有渐类夫幽人君子忧
愁抑塞蝉蜕乎泥滓之中或乍伏乍鸣或一见一否潏潏然淈淈然郁挠
潎冽而不能以遽出岂独其性然哉此亦水之势也若夫应龙蚴蟉天际
而云从之絪缊乎无垠布濩乎无外其为观也大矣传日泰山之云肤寸
而令不崇朝而雨天下斯侯之谓乎而吾何足以窥之余日是则然矣抑
余更有进焉夫天地之道其犹鼓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自其有形者观
之云有变化起灭焉泉有流行坎止焉自其无形者观之洪纤高下混茫
乎一气而已今夫无锡望县也地大气浮钟水丰物而侯以人事节宣其
间政教之盛风俗之淳文章宾从之雅凡蒸动而丕变者皆云也滋液而
渗漉者皆泉也又乌得而分之乎吾闻诸侯之为台榭也大可以容宴豆
高可以占嘉祥今以侯之昼考夕省劬劳庶政于不遑乃得高明爽垲之
地以遂其优游伴奂虽以吾徒之憔悴而暂寄乎此乐其水泉之甘云物
之美若似乎其不忍去而况锡之人乎侯之所以嘉惠斯土者亦足以见
矣是可书也侯讳兴祚字伯成绍兴之山阴人余则梅村居士伟业也康
卷四十 第 10b 页
熙七年九月十七日记
梅村家藏稿卷弟四十终
卷四十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