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牧斋有学集卷十八
 序
  卓去病全集序
呜呼士之求用于世也必有所挟以自重而世之用
士也亦必视其所挟者以重士于是乎士之所挟者
有倍称之息而无折阅之忧及其两不相遇也士之
有挟者往往困于资地不能自出其蕴蓄以干人主
人主之求士者亦往往限于士之资地不能自出其
耳目以相士而其相遇而不相当也以贾生之才遭
逢圣世人主置之前席咨嗟叹息而不能不困于长
卷十八 第 1b 页
沙以九江祝生奋史鱼之节发愤懑讥公卿而不能
与车丞相桑夫人争一言之遇合又况于吾友去病
连蹇场屋陆沉下僚终其身望高门省户数十步间
邈肰如天汉者乎呜呼去病其志洁其识坚其风骨
孤峭侧出无所附丽以通经汲古为其学以致君泽
民为其志藐肰书生讲求国家兵农礼乐要务万历
间河决澶渊卖田得百金为老丁生治装令巡行河
决口访问利害著河渠书若干篇宗党咸目笑之弗
顾推去病之意以为他日遇主如宋之范仲淹人主
开天章阁给笔札令条上天下事如南宋之陈亮布
卷十八 第 2a 页
衣上殿天子使执政召问从何处下手庶几扬眉抵
掌倾囊倒𢇮尽出生平所学衣被海内安能饰竿牍
工鞶帨与小夫壬人争利便目睫间乎遇益左家益
贫迂疏潦倒不能自振其位置日益高晚年谪李云
中督师阳羡卢公持节开府去病居属末舒雁行列
执手 上谒巳悉谢诸大吏延致后堂衣褒踞上坐
为卢公陈说数目插卜制驭事宜画灰借箸目直上
指卢公抠衣拳手奉教唯谨间请问天下大计去病
盱衡大言当今能指挥谋断申挞伐而辟蹙国者虞
山一人而巳余犹坐阁讼颂系请室卢公裁书布币
卷十八 第 2b 页
承问起居其严重去病如此呜呼国家缓急需士犹
疾病之需药也去病之所谙晓者医经经方其所储
待扶元起死之药也而世之所嗜膏粱刍豢也膏粱
刍豢可以养生而不可以疗病今唯膏粱刍豢之是
甘而上医之药方屏弃而不一试病已殆矣乃号咷
博求冀幸一中于是乎旧医之乳药下医之毒剂漫
尝杂进而病驯至于不可为世之薄去病者亲见杨
子云禄位容貌不足动人闻我之论其不揶揄而大
笑者亦鲜矣一叶落而知秋一壶冰而知寒一士之
用舍有关于国家之大故非识微之君子其孰能知
卷十八 第 3a 页
之而信之矣乎读去病之文者其尚以余言求之百
年而后深思尚论想见其为人亦必有知余之废书
叹息泣下沾襟而不能自巳者若其文之雄健深厚
方驾作者去病固不自以为能事而读者亦不当以
此多去病也去病之殁在崇祯甲申之十一月后九
年岁在癸巳其子人皋始汇其全集镂板行世而虞
山友人钱某为其序
  耦耕堂诗序
崇祯癸未十二月吾友孟阳卒于新安之长翰山又
十二年岁在甲午余所辑列朝诗集始出孟阳诗居
卷十八 第 3b 页
丁集中实为眉目而余为小传以引其端颇能推言
孟阳之所以为诗与其论诗考古之指意于时风人
词客希风说响者咸相与欷歔忾叹恨当吾世不得
一见孟阳又恨不得尽见孟阳之诗于是嘉定二金
子治文渭师从其婿孙介缮写松圆集以后诗文曰
耦耕堂集者镂板行世而属序之叙曰耦耕在虞山
西麓下余与孟阳读书结隐之地也天启初孟阳归
自泽潞偕余栖拂水涧泉活活循屋下春水怒生悬
流喷激孟阳乐之为亭以踞涧右颜之曰闻咏又为
长廊以西北山行吟坐卧皆与山接朝阳榭秋水阁
卷十八 第 4a 页
次第落成于是耦耕堂之名遂假孟阳以闻于四方
既而从形家言斥为墓田作明发堂于西偏而徙耦
耕堂于丙舍以招孟阳庐居比屋晨夕晤言其游从
为最密辛巳春约游黄山首涂差池归舟值孟阳于
桐江篝灯夜谈质明分手遂泫肰为长别矣此集则
自天启迄崇祯拂水卜居松圆终老之作总而名之
曰耦耕者孟阳之志也余与孟阳相依于耦耕者前
后十有馀载孟阳归新安余遂彳亍里居羽书旁午
师命促数岁时展省一再至山中视所谓耦耕堂者
巳邈肰如传舍矣孟阳殁而国变熸馀生残骸求死
卷十八 第 4b 页
不得土梗偶泊松楸仅存往者山堂涧户笔床茶灶
绿尊红烛之乐惊魂噩梦瞥肰不能一至仅于孟阳
诗句彷佛见之耳丧乱废业归心空门世间文字都
不省忆惟孟阳清词丽句尚巡留藏识中南冠越吟
嘲讽咏因而回思昔游一话言一谈笑显显肰犹在
耳目孟阳诵持首楞严经闻鸡警悟于篇什中每有
省发由今观之吾两人之游迹雪泥鸿爪巳茫肰如
往劫事此经中前尘分别交芦中空佛言如寤时人
说梦中事岂虚也哉后之君子读孟阳之诗追寻吾
两人游迹一切皆前尘影事观匿王之恒河揽演若
卷十八 第 5a 页
之朝镜以孟阳之诗当伽陀祗夜而不徒以声病格
律相比量也则庶乎其可矣余既衰且废孟阳墓田
有宿草不能往哭又不能料理其遗文而以累二金
子余则有馀愧矣撰文怀人摩娑青简藏山逝川圣
人亦未免有情而况于余乎嗟乎此余所以叙耦耕
堂之集援笔清泪辍简而不能舍肰者也
  李贯之先生存馀稿序
宋元以来学者穷经读书确有师承幼而学壮而成
老而传端序经纬精详次第具在宋学士之志曾鲁
者如金科玉条不可更易世降道衰教学偏背烦芜
卷十八 第 5b 页
之章句熟烂之时文剽贼佣赁之俗学耳食目论浸
淫熏习而先民辨志敬业之遗法不可以复考矣迨
其殁也世益下学益驳䛕闻曲见横骛侧出聋瞽狂
易人自为师世所号为魁士硕儒敢于嗤黜谟诰镌
彝经传大书浓抹以典训为剧戏驯至于黄头邪师
弥戾魔属充塞抗行交相袅乱而斯世遂有陆沉板
荡之祸呜呼学术之失也以其离圣而异躯捐古而
近习方其滥觞也朱黄丹铅钻𥿄弄笔相与簸弄聪
明贸易耳目而其极也经学蠹人心圯三才五常各
失其所率兽食人于是焉始古者谓之非圣无法学
卷十八 第 6a 页
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者诛不以听岂过也哉有
明万历中江阴有儒者曰李君贯之耆年壹行强学
好问之君子也其殖学以六经为根抵以程朱为绳
尺当斯世邪说横议横流瀹乱之日仞其师说强立
不返没身而巳者也贯之没二十有馀年其孙成之
刻其遗文请序于余呜呼贯之之文具在论不越尺
幅辞不辨枝叶宁朴而无冶宁直而无游宁狭而无
夸其功则记览讲贯其文则布帛菽粟文中子言颜
延之王俭任昉有君子之心焉吾贯之其殆庶乎取
贯之之文俪诸世之剪刻鞶帨裁红晕碧者我故知
卷十八 第 6b 页
其无与以逢衣浅带之士守老师宿儒之学萤乾蠹
死头童齿豁下上数百年独抱夫神徂圣伏邪说诬
民之忧胥天下奔约枉矢交流群射确乎其不与易
也一閧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相子之
命兔园之册隐肰与残经绝学相为终始非表微之
君子其有能知而思思而惧焉者乎贯之与余游明
灯张席忧心京京未尝不废书而叹余序贯之之集
不趣举其文而极论教学之废兴词烦而不杀者贯
之之志也贯之名如一藏书万卷著礼记缉正若干
卷乱后咸燬兵火成之于劫灰焚荡之馀收拾馀烬
卷十八 第 7a 页
镂板家塾庶几乃祖之绪言不坠于地可谓有志者

  萧伯玉春浮园集序
余每与伯玉晤语移日分夜谈谐间作顾不恒商确
文字间或微言评泊相视目笑而巳天启初余在长
安得伯玉愚山诗喜其炼句似放翁写置扇头程孟
阳见之相向吟赏不去口伯玉每得诗文矜重藏
丹黄点勘比于欧苏诸集彼此落落固未尝盱衡扺
掌以文人相命肰而两人闻之交相得也丧乱甫息
伯玉遣石涛僧遗书劝以研心内典刋落绮语余方
卷十八 第 7b 页
笺注首楞严谢绝笔墨报书曰如兄约久矣书往而
伯玉巳不及见肰吾两人文字之交其终始如此也
今年夏五伯玉之犹子伯升蒐辑遗文属余删定且
为其序余得而论次之伯玉之诗体气清拔瘦劲奡
兀取法涪州向谓今体似放翁者馀波绮丽偶肰合
耳又尚简奥标新领异取材于刘义庆郦道元离奇
轮囷孤行侧出则陆鲁望司空表圣之流也以审音
之法喻之广场法曲五音纷会孤桐么弦迥绝烟杪
诚难与丝肉竞奋娱心顺耳若夫鱼山空宵衡岳静
夜烟盖停氛灯帷静耀峻壁之龙吟潜戛半峰之猿
卷十八 第 8a 页
梵遥呼人世之繁音促节夫安得而与焉以此评伯
玉之诗文其庶矣乎肰余之知伯玉者盖不尽于此
西江儒者以道学为教而伯玉则归心佛学芟薙枝
叶即姚江诸公改头换面者亦不欲过而问焉诸所
悟解以了义为宗以唯心为镜不以性掩相不以实
掩权不以圆融掩行布坊禅讲之末流扫邪伪之恶
网深心苦语低眉努目于叙楞伽评雪浪之文识法
者惧有馀忧焉而世之知伯玉者或寡矣昔者法界
之镜弘演于圭山者以裴公美助之发明也止观之
宗大畼于荆溪者以梁敬之助之治定也末法晦蒙
卷十八 第 8b 页
正轮陵替斯世无圭山荆溪招揭日月虽有渊才雅
思若吾伯玉者如车一轮如鸟一翼徒抱廓清式遏
之志而无以自展漫漫长夜其何时而旦乎嗟乎斯
集行世之知伯玉者必多矣推伯玉之志虽复飞文
掞藻燄燄天壤间亦将比诸须弥之萤火初不以斯
文为有无也余故循而论之以證明吾两人文字之
交其有终始者如此
  徐存永尺木集序
崇祯巳卯存永侍尊甫兴公徵君访余拂水存永方
绮岁才藻丽逸余以孝穆期之后十馀年存永偕陈
卷十八 第 9a 页
开仲自闽过存坐绛云楼下摩桫沁雪石周视插架
古史旧文谈兴公与孟阳游迹余为诗曰高人有福
先归地野老无谋但诅天酒罢悲吟欷歔别去是岁
绛云楼灾存永寓书相三日之哭又七年以尺木集
请序存永之诗富有日新至是而大就哭曹能始长
篇述阳秋询琬琰富矣哉古良史也往存永谈闽诗
深推其友许有介顷游南京见有介诗每逢佳处爬
搔狂叫喜存永为知言乃忾肰命笔为其集序乳山
道士适来告曰存永所居偪塞戎马宛委江雨桑架
炮车播迁困厄其诗当益工所就殆不止此嗟夫读
卷十八 第 9b 页
有介之诗知闽之才士与存永争能斗捷者后出而
愈奇听乳山之言即存永一人之诗所谓见新非故
者屡迁而未见其止甚矣人才之难尽而斯人之文
心灵气未可以终穷也唐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所吹
烟竹之笛笛中第一瓜州江上秋夜横吹寥亮逸发
为牟生平吹笛第一俄而邻舟有客请吹河山可裂
铁管可碎意其蛟龙也今存永有介之诗皆笛中第
一也则未知孰为李牟之吹耶孰为邻客之吹耶余
之掩袖而听者其为烟竹为蛟龙能一一而辨之耶
听蛟龙之笛者惊其入破呼吸盘擗以为人
卷十八 第 10a 页
若夫雪山浴池之歌大树紧那之弦管仙人狂醉须
弥踊没其视蛟龙之声不犹蝇声之发于蚓窍耶由
是观之存永之诗不能尽存永有介 之诗不能尽
有介而八闽与天下之诗心师意匠新新不穷其不
当以方隅之见坐井天而窥隙日也亦若是则巳矣
白门之士就余论诗遂有爽肰自失者遂书之为尺
木集序三年笛里关山无恙尚期与存永有介尊酒
细论开口而一笑也
  唐祖命诗稿序
余同年友宣城唐君平有才子曰允甲字祖命自其
卷十八 第 10b 页
弱冠才名藉甚有诗数百篇乱后诗益工顾不肯尽
出谨刻其十之三四而请余为其序余老且废业度
无以厌祖命之意逡巡不欲为而祖命请益力祖命
梅圣俞之乡人子弟也盖尝读欧阳公叙圣俞之诗
略举祖命之生平而考其近似则有不胜慨肰者欧
阳公谓圣俞少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巳惊其长者
则祖命似之圣俞累举进士困于州县年五十犹从
辟书祖命起家中翰遭谗放黜丧乱屏退长为旅人
而年亦巳五十矣与圣俞资望不一而其寥落不偶
未尝不似欧阳公称圣俞之诗长于本人情状风物
卷十八 第 11a 页
英华雅正变态百出祖命富于庀材工于使物云谲
波诡闻见叠出固未尝规摹圣俞而所谓感人之至
与乐同其苗裔者未尝不求其似之也其有不同者
圣俞生有宋百年全盛之时朝著宁谧四彝宾服其
仕宦连蹇志气不获伸者独圣俞一身穷故其忧思
郁积羁愁感叹之言可以矢诗遂歌发作驰骋而其
友若欧阳公谢景初者可以收藏类次尽得其文词
若吾祖命者遘会阳九遭逢乱离以其曤目喑口蜇
吻裂鼻弹舌击齿之苦攒聚偪塞尽托于诗诗虽工
固有所不能尽而又不得不尽也则姑以箧衍为府
卷十八 第 11b 页
藏以扁鐍为城堑出其十之三四为墨子之木鸢而
閟惜其所谓五六者为鲁府之大弓宝玉其所出之
三四固巳足摆磨跳踔惊动海内其所閟藏之五六
虽其哆兮似春凄兮似秋能与圣俞上下追逐而世
固无由而知之也呜呼圣俞之诗欧阳公以为穷而
后工不知夫祖命之诗之工至于不能自有其诗而
其穷始极斯尤可悲也巳余游留都与祖命执手祖
命别余之溧水而遣平头裹粮以候余文悯而与之
酒平头告我曰主人孤装垂橐每夜有光怪出书簏
中余曰嘻此文字之祥丰城之剑气属斗牛其跃而
卷十八 第 12a 页
出也不远矣归语尔主吾当重为之序而蘸笔以俟

  梅杓司诗序
余采诗于宛陵得梅氏禹金季豹子马之诗喜圣俞
风流于今未坠因以想见诸君子𢋫歌矢诗皆在有
宋圣明承平閒暇之日为之抚卷三叹也而杓司来
游吴复见其诗知梅氏一门之诗散华落藻总萃杓
司而杓司生当乱离颠顿结轖钟仪之南音庄舄之
越吟诗馀饮罢时时于笔墨之间见之则其视昔之
君子尤可感也杓司每过余论诗请余评骘则余得
卷十八 第 12b 页
而言之夫诗之为道骈枝俪叶取材落实铺陈扬厉
可以学而能也刿目玺心推陈援新经营意匠可以
思而致也若夫灵心俊气将迎恍忽禀乎天性出之
天肰其为诗也不矜局而贵不华丹而丽不钓棘而
远不衫不履粗服乱头运用吐纳纵心调畅虽未尝
与捃抚搯擢者炫博争奇而学而能思而致者往往
自失焉杓司之诗盖实有之昔者东晋之世王谢子
弟靡不揄长裙跻高屐胡床麈尾高自标置至今游
冶城者访乌衣马粪故事犹为向往况金陵定鼎丰
水有芭宛陵之梅条叶被泽则梅氏之在今日亦犹
卷十八 第 13a 页
昔之王谢也且杓司盛年积学川渟岳峙人之期许
与其所自许者非小桑海虽殊家风未艾余固知穷
冬冱寒当不与寓木蔓草俱尽也援采诗之例以杓
司一编附禹金诸贤之后谓为家之瑶环国之琬琰
也岂不美哉时江左名辈屈指过江人物必以杓司
为第一流无疑倘以余言为职志乎
  范长倩石公集序
昔在休明之世吾吴徐武公吴文定王文恪诸公以
馆阁钜公操文章之柄一时名贤辈出若刘昌谟杨
君谦刘廷美之流浮沉郎署回翔藩臬宏览博物含
卷十八 第 13b 页
英吐华残编齧简映照湘素降及正嘉文徵仲以耆
年长德主盟词苑王禄之陆子传诸公掞华落藻前
辉后光国家当重熙累洽人文化成士大夫含章挺
生与天之卿云地之器车荣光休气参两叶应岂偶
肰哉余通籍后犹及见吴参知文仲范学宪长倩文
仲万历初已参预词人之列温文尔雅详视却步有
礼让君子之风长倩荫藉高华骀荡流俗晚视学政
在滇云万里之乡卒自放山水间以老二君品第不
同方诸前哲亦犹中郎之虎贲也文仲故有集行世
长倩已没二十年其子撰次遗集而属余为之序长
卷十八 第 14a 页
倩少负渊敏不纯师不屑如世间文人寻行数墨缵
言琢句以求当于作者挥毫信腕文不加点游戏掉
举放笔自笑亦未尝膏唇拭舌自以为能事也诸天
质多罗树香满五十由旬坐其下者染香而不能去
雪山池中甄陀女歌声柔软清净五百仙人皆心逸
不自持诗文之妙固无事襞绩鞶帨而能使人口耳
邮传色飞神解以此评长倩之集则庶几近之或曰
吴中别集弇山以降卷帙动以百计斯文岂足以尽
长倩乎嗟乎斯文固不足以尽长倩而长倩之风流
亦非斯文之所能尽也天平之山房栊蔽亏阁道逦
卷十八 第 14b 页
迤流丹韵碧吐烟峦而驻月驾者长倩之诗苑画笥
也梨园子弟旧舞新歌唱商女之后庭泣龟年之红
豆者长倩之閒情丽曲也劈窠倒薤细字蚕书禁扁
树楣缠蛟龙而飞翚翟者长倩之文心笔阵也陇西
之伉俪詶赠芳华天水之房帏讨论金石玉台彤管
唱予而和汝者长倩之嘤鸣友声也肰则长倩之文
章馀于天地间者故巳不胜其多矣而子犹存乎见
少不亦辽乎
  徐女廉遗集序
嘉定徐女廉先生名允禄长于予十七年同为郡弟
卷十八 第 15a 页
子员郡守大校士广场歙集女廉为大司都讲褒衣
方领叉手阔步诸生皆属目却行女廉从众中觅予
拱揖而言曰此虞山钱受之也今日乃得相见幸甚
诸生皆视归于予肩踵骈蹑女廉徐执予手引去既
而定交于昆山之西寺用士相见礼曰吾生四十年
方得一友敢不重拜禅房止宿剧谈申旦屈指一时
名人胜流皆不可女廉意辙摇手曰假假间有许可
或时论所蹈藉掀肰顾视意豁如也女廉家食贫妻
子皆啖糠覈敝衣苴履泊肰自守自为诸生不怀一
刺干谒意有所不与贲育不能夺也吴中名士亲丧
卷十八 第 15b 页
相吊唁女廉曰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吾有所
制之矣尝就试之昆昆人有王母丧诸生杂肰吊送
女廉弗往巳而为具召客女廉踞上座豪饮大嚼人
曰昔者不吊今日饮如之何女廉曰吊则不吊饮则
饮庸何伤丙午试琐院表题失格姻家谭生谋刺闺
通外廉为终试地女廉正色曰钻径窦坏场屋得一
举子而丧吾徐女廉虽死不为明日拂衣去矣其孤
立行意皆此类也女廉动止骀荡口语期艾谈及古
今节义及军国大事摄衣整冠论辨蜂涌滇南王给
谏仲举在官寓白门班荆感慨作直臣论以赠仲举
卷十八 第 16a 页
读之辄为流涕天启辛酉余官詹端女廉贻书累数
万言谓巳巳之役徐元玉得谋国大局而于廷益为
孤注公等当早决大计劝请南迁定商家五迁之议
勿谓宋头巾所误词垣诸人咸吐舌弗能收余心不
以为不肰而未敢言也甲申三月戎政请临遣抚军
津抚趋具舟海道仓皇错迕大命以倾岂知夫忧危
虑早号呼助余乃自二十年前一老书生发之女廉
巳矣殁而犹视其在此矣呜呼女廉其束脩镞砺端
正洁白可以为天子之大臣其忠言奇谋奋发建白
可以参天下之大议若夫耸肩策足描牙拊颏文章
卷十八 第 16b 页
议论雄健侧出虽其佩觿能解操刀必割或矫而过
中或抗而违俗要亦可激扬末流惊动悯俗世有知
女廉者摩娑简牍想见其生平须眉肝胆离奇抑塞
如闻谈笑如接难駮谓女廉不死可也女廉既终老
不遇二子永京皆有才志困阨章句而长子巳前死
矣门人潘润暨犹子士亮能于沈灰馀烬萤乾蠹老
之馀搜采遗集传诸青简其风义有大过人者余自
惟以辁材后生托女廉末契酒酣已往执手促膝如
魏武帝所记桥玄车过腹痛之语丁宁郑重历历在
耳今老且废矣无以副亡友之绪言而犹以残生馀
卷十八 第 17a 页
息握枯竹钻故𥿄慬而序其遗文后之君子有因而
知予者亦将为之喟肰而叹息也
  徐季重诗稿叙
吾于春秋之世得审乐者二人延陵季子之听秦风
也曰此之谓夏声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师旷之占楚师也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
竞多死声楚必无功何谓夏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
之音是也何谓死声怨怒哀思怗懘噍杀之音是也
是二声者生于人心命乎律吕而著见于国运之存
亡废兴兵家之胜败采葛伯越巴歈兴汉水调急而
卷十八 第 17b 页
隋亡入破繁而唐蹙自古及今未有易此者也余老
耄多忌讳恶闻人间所称引越台吴井谷应月泉之
诗白杨荒楚呜号啁噍若幽独君之孤吟若甘棠之
冥唱蒙头而避之唯恐遗音之过吾耳也新秋病足
适袁子重其来自鹿城得徐子季重诗伏枕听之忽
肰而睡涣肰而兴其悲凉则玉衣石马也其忻喜则
樱桃杕杜也其激昂蹈厉则笛里关山兵前草木也
徐而按其音节其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
鞳者魏献子之歌钟也有夏声无死声当山崩钟应
之秋而启阳至灰飞之律此何祥也耶或曰弘正之
卷十八 第 18a 页
间李宾之论诗以宫声为主徐子盛世公卿之馀子
也舍逢掖而为遗民丰水有芭士服旧德其诗应宫
声也不亦宜乎记称师旷审音先熏其目居今之世
人尽师也夫子其将以伏枕而听当子野之熏目欤
季札观乐归吴阅百岁而化去今子老矣始有事于
采风以徐子为青蘋之末奚为不可徐子之友归子
以其言告余余曰善哉吾未之前闻也吾方有幽忧
之疾未能用丝竹陶写聊假徐子之诗以资吾之挟
瑟鼓缶而巳矣
  陈昌箕日记诗叙
卷十八 第 18b 页
闽中陈孝廉昌箕公车北上三过吴门皆遣信相闻
赠答而不获一面今年落第归复修故事以所为日
记诗属余评定序而传之嗟乎国家当重熙累洽辟
门开窗之际士之蹻褐趋时若昌箕辈者如骏马之
嘶风如雄剑之出水飞腾踊跃唯恐后时余虽废退
田野每一闻问辄为首涂劝驾动色相告如垂白老
媪见三五盛年笄而求字必将握手拊背谆谆慰勉
如欲身之为传姆也今昌箕之试而罢罢而归也如
随阳之雁如绕树之乌形影孤单惊飞浪泊蹙蹙肰
如非其所有事者而余以馀生颓景尸居假息亦不
卷十八 第 19a 页
复知海内故人鹏抟鹢退近作何状读昌箕来书与
其日记之诗追思公车往还故事如东城父老谈开
元天宝盛事不知其巳历尘沙积劫也昌箕掉鞅词
坛日新富有散华落藻足以沾丐作者其诗之美盛
亦何待乎余言而余苦爱其都下感怀四首缠绵恻
怆有风有雅有元裕之谢皋羽之遗音焉夜央灯炮
长吟闇诵如见眉宇如闻叹噫肰则余所未见者昌
箕之面而巳谓余为未识昌箕则岂可哉余衰晚归
心内典不复读世间文字止阅楞严第十参求如鸡
后鸣顾瞻东方之义而昌箕之诗适至岂亦鸡鸣风
卷十八 第 19b 页
雨诗人思君子之徵兆耶序诗而姑与为讔昌箕归
以示存永开仲共一笑也
  陈古公诗集序
佛言此世界初风金水火四轮次第安立故曰四轮
持世四轮之上为空轮而空轮则无所依道书载内
洞天福地其中便阙疏窗玲珑钩贯一重一掩如人
肺腑以此證知空轮建立灼肰不诬也人身为小情
器界地水火风与风金四轮相应含而为识窍而为
心落卸影现而为语言文字偈颂歌词与此方之诗
则语言之精者也今之为诗者矜声律较时代知见
卷十八 第 20a 页
封锢学术柴塞片言只句侧出于元和永明之间以
为失机落节引绳而批之是可与言诗乎此世界山
河大地皆唯识所变之相分而吾人之为诗也山川
草木水陆空行情器依止尘沙法界皆含摄流变于
此中唯识所现之见分盖莫亲切于此今不知空有
之妙而执其知见学殖封锢柴塞者以为诗则亦末
之乎其为诗矣吾尝谓陶渊明谢康乐王摩诘之诗
皆可以为偈颂而寒山子之诗则非李太白不能作
也佛于鹿苑转四谛后第三时用维摩弹斤第四时
用般若真空淘汰清净肰后以上乘圆顿甘露之味
卷十八 第 20b 页
沃之今不知弹斤不知淘汰取成糜之水乳以当醍
醐此所谓下劣诗魔入其心腑者也呜呼将使谁正
之哉陈子古公自评其诗曰意穷诸所无句空诸所
有闻者河汉其言余独取而證明之以为今之称诗
可与谈弹斤淘汰之旨必古公也古公之诗梯空蹑
玄霞思天想无盐梅芍药之味而有空青金碧之气
世之人莫能名也昔人称西土赞颂之诗凝寒静夜
朗月长宵烟盖停氛帷灯静辉能使闻者情抱畅悦
怖泪交零古公之诗庶几近之李邺侯居衡山闻残
师中宵梵唱先悽惋而后喜说知其为谪堕之人吾
卷十八 第 21a 页
今而后乃知古公矣夫
  胡致果诗序
孟子曰诗亡肰后春秋作春秋未作以前之诗皆国
史也人知夫子之删诗不知其为定史人知夫子之
作春秋不知其为续诗诗也书也春秋也首尾为一
书离而三之者也三代以降史自史诗自诗而诗之
义不能不本于史曹之赠白马阮之咏怀刘之扶风
张之七哀千古之兴亡升降感叹悲愤皆于诗发之
驯至于少陵而诗中之史大备天下称之曰诗史唐
之诗入宋而衰宋之亡也其诗称盛皋羽之恸西台
卷十八 第 21b 页
玉泉之悲竹国水云之茗歌谷音之越吟如穷冬冱
寒风高气慄悲噫怒号万籁杂作古今之诗莫变于
此时亦莫盛于此时至今新史盛行空坑厓山之故
事与遗民旧老灰飞烟灭考诸当日之诗则其人犹
存其事犹在残篇齧翰与金匮石室之书并悬日月
谓诗之不足以续史也不亦诬乎余自劫灰之后不
复作诗见他人诗不忍竟读金陵遇胡子致果读其
近诗穆乎其思也悄乎其词也愀乎忧乎使人为之
欷歔烦酲屏营徬徨如听雍门之琴聆庄舄之吟而
按蔡女之拍也致果自定其诗归其指于微之一字
卷十八 第 22a 页
思深哉其有忧患乎传曰春秋有变例定哀多微词
史之大义未尝不主于微也二雅之变至于赫赫宗
周瞻乌爰止诗之立言未尝不著也扬之而著非著
也抑之而微非微也著与微修词之枝叶而非作诗
之本原也学殖以深其根养气以充其志发皇乎忠
孝恻怛之心陶冶乎温柔敦厚之教其徵兆在性情
在学问而其根抵则在乎天地运世阴阳剥复之几
微微乎微乎斯可与言诗也巳矣胡子汲古力学深
衷博闻其为诗剪刻陶洗刋落凡近过此以往深造
而自得之使后世论诗史者谓有唐天宝而后复见
卷十八 第 22b 页
昭陵北征之篇不亦休乎余虽老而耄矣尚能磨厉
以俟之
  李黼臣甲申诗序
元人张子长叙胡师古之诗曰古之为诗能卓肰自
奋继三百篇之后者其致未尝不厚而其辞未尝不
盛厚则所感者深盛则所被者远古昔圣贤之诗其
旨本此而清越幼眇之奇抑扬蹈厉之节则又诗之
舆卫鼓吹以和怿先后其义者也惟厚与盛诗之宗
旨也古人之诗意匠相合绿情绮靡如雷雨之满盈
如膏液之脉发虽清吟幽唱其味弥厚虽单词片咏
卷十八 第 23a 页
其气弥盛今之人气不足志词不足言纵极其铺排
扬厉绸绩组织而袛成其薄与衰而巳矣黼臣之诗
吾向为序之以甓湖之珠宝应之玉为比拟近见其
甲申诗益有进焉以书生少年当天崩地拆之时自
以受国恩抱物耻不胜枕戈跃马之思其志气固巳
愤盈喷薄不可遏抑矣发而为诗其厚且盛如子长
之云宜也珠之产于甓社也宝之降于帝廷也其气
洋洋肰其光熊熊肰近则辉山川远则镇宇宙有不
厚且盛焉者乎黼臣之治诗未艾也归而求之甓社
之珠与宝应之玉有馀师矣夫
卷十八 第 23b 页
  湖外野吟序
余初叙素臣诗策名骥骋脩坂花攒锦簇夭桃流莺
如也巳再叙素臣诗恸龙湖瞻乌屋风紧云轻秋虫
寒螀如也越十有馀年见之于八宝素臣之齿日长
学殖行修岿肰为劳人良士江淮之间诗坛矗立莫
不捧盘执觯推为祭酒素臣抠衣敛衽翛肰自下出
其所著湖外野吟是正于余谨谨肰如有失也素臣
之言曰诗之为道感荡天地陶冶性情牢笼庶物穷
极神逵童而习之婆和成韵白首吟哦而片言只韵
不得其形似诚难之也吾非专爱今人也纵吾之雎
卷十八 第 24a 页
盱跳梁不能较今人之辙迹其敢訾謷今人以自痑
乎吾非不欲薄古人也竭吾之刻画抉擿不能窥古
人之毫毛其敢评泊古人以自树乎萌于骄甲于易
翳于昧杀于欺四者得一即有下劣诗魔入其心腑
牛鬼蛇神飞精说法吾敢乎哉童而学之发种种矣
而后今乃知其难也其将何从而可余曰人有览镜
而迷其头狂走而求之者又有临镜而憎其面询镜
而碎之者之二人者更相命也亦更相笑也尝试与
子清明在躬晨朝引镜如临止水如见古人旋观二
子之为有不盍肰失笑者乎今之称诗者司盟立墠
卷十八 第 24b 页
更相角抵而子独清明在躬厚自引匿斯亦晨引镜
之时也巳三折股知为良医子能知诗之难则其得
于诗也不浅矣吾将更为子排年序之以观子成
牧斋有学集卷十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