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牧斋有学集卷十六
 序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
往余笃好震川先生之文与先生之孙昌世访求遗
集参读是正始有成编昌世子庄游于吾门谓余少
知其先学抠衣咨请岁必再三至既而与其从叔进
士君谋重锓先生全集以惠后学而进士君以雠勘
之役属余余老而归佛旧学芜废辍禅诵之功䌷绎
累日条次其篇目洮汰其繁芿排缵整齐都为一集
既辍简喟肰而叹曰余服膺先生之书不为不专且
卷十六 第 1b 页
久丧乱废业忽忽又二十年今乃始旋其面目旷肰
知先生所以为文之宗要岂不幸哉先生钻研六经
含茹雒闽之学而追溯其元本谓秦火巳后儒者专
门名家确有指授古圣贤之蕴奥未必久晦于汉唐
而乍辟于有宋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
道学新安未可以盖金溪永嘉而姚江亦未可以盖
新安真知独信侧出于千载之下而未尝标榜为名
高也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颉颃眉
山不知汪洋跌荡得之庄周者为多壮而其学大成
每为文章一以古人为绳尺盖柳子厚之论所谓旁
卷十六 第 2a 页
推交通以为之文者其他可知也参之孟荀以畅其
支参之榖梁以厉其气参之太史以著其洁其畅也
其厉也其洁也学者举不能知而先生独深知而自
得之钩摘蒐狝与古人参会干毫芒杪忽之间旋观
裨贩剽贼掇拾涂泽之流如秦越人疹病洞见肺腑
之症结解而辟之劈肌中理无所遁隐以毷氉举子
羁穷单只提三钱鸡毛笔当熏灼四战之冲驯至霜
降木落草枯靡萎而其为之渠帅者卒以吁嗟叹伏
而自悔其降心之不蚤于乎此岂徒肰也哉先生以
几庶体贰之才好学深思早服重积蒿目呕心扶斯
卷十六 第 2b 页
文于坠地轻材小生䛕闻目学易其文从字顺妄谓
可以几及家龙门而户昌黎则先生之志益荒矣先
生常序沔人陈文烛之文讽其好学史记知美矉而
不知矉之所以美学先生之学者无为沔人之知美
矉则几矣其尤可叹也先生儒者曾尽读五千四十
八卷之经藏精求第一义谛至欲尽废其书而悼亡
礼忏笃信因果恍肰悟珠宫贝阙生天之处则其识
见盖韩欧所未逮者余固非敢援儒而入墨也余少
壮汨没俗学中年从嘉定二三宿儒游邮传先生之
讲论幡肰易辙稍知向方先生实导其前路启祯之
卷十六 第 3a 页
交海内望祀先生如五纬在天芒寒色正其端亦自
余发之今又承进士君之命论次斯集得以怀铅握
椠效微劳于简牍有深幸焉日月逾迈老将至而髦
及无以昌明先生淑艾之教譬诸萤火熠熠欲流照
于须弥之顶亦自愧其微末巳矣而进士君大雅不
群能表章其家学南丰之瓣香不远求而有托斯可
喜也谨牵连书之以为序
  李忠文公文水全集序
崇祯壬午吉水李忠文公勤王北上诀其孙长世于
古钟山下授以文水文集若干卷长世顶戴捧持罔
卷十六 第 3b 页
敢失坠顷乃杀青缮写以传后世而属余为其序余
惟公纯忠大节与庐陵信国公后先五百年惊耀青
史公自命其集曰文水接踵文山神者告之矣呜呼
二公之文元气旁薄不可以辞章区别也窃尝私论
之信国以节义为文章其文如剑之吐花如星之流
灼使人闪烁昱耀而不敢狎忠文以道学为文章其
文如河之回澓如海之吞纳使人演迤沈浸而不能
厌于以经天丽日配三精而贯五纬则一也二公艰
难谋国建置略同信公建分镇用兵之策以阔远罢
忠文建监国分封之议以群咻罢以本朝之国势与
卷十六 第 4a 页
先帝之英明岂不迥出南宋而奸邪小人酿乱乘危
盗弄不减于似道炀蔽有甚于宜中使今之为信国
者绊足折翼焦肠燥吻退无浮海之再迁进无空坑
之一决而徒以三揖相从叹异代于同日天乎人与
谁执其咎此可为拊膺痛哭者也信国集多散佚奏
对之牍不少概见世所流传雒诵欷歔泣下者指南
吟啸诸集耳公集经冢孙藏弆独为完好其文则尤
长于奏疏而书问次之盖其殷忧军国结念君父如
饥渴之须饮食无须臾之或忘其筹策安危灼见缓
急如藏府之视症结无杪忽之或差故其言详明闿
卷十六 第 4b 页
直亲切有味非骈枝俪叶之徒可以几及者迄于今
翻警急疾呼之疏如越人之起死一病而一药省临
危诀别之苦辞如鲛人之下泣一泪而一珠太史公
言蒯通主父偃读乐毅答燕惠王书未尝不废书流
涕而况于百千世而下忠臣志士心血沾洒读公之
书骨惊肉飞双剑跃而九钟应者乎又况于并游共
事恨不获从公于九京篝灯顾影老泪渍𥿄如见眉
目如闻叹息者乎呜呼又不独为公恸而巳也余辱
公道谊之知平生得公手书累百馀通𥿄墨重复旁
行夹注家书俗语都无文饰亦相戒不削藁由今思
卷十六 第 5a 页
之公之忧君父为朋友刚肠热血流丹化碧郁郁肰
盘牙于蝇头蚕书退笔故𥿄之间固未尝与烟墨煤
丸同归于坏灭也抚公之集盖有馀悲焉昔信国既
殁其客谢皋羽翱作西台恸哭记而龚开圣予故在
广陵幕府为文宋瑞陆君实立传皆在桑海遗录中
今余既以长世之请撰神道之铭而又为叙其遗文
实兼皋羽圣予之为长世曰此吾王父之志也故不
敢辞而又以忍死馀生挂名谢龚之后未尝不重自
愧也遂牵连书之如此
  成文穆公全集序
卷十六 第 5b 页
余读商书至说命之篇每掩卷深思以谓人主之命
相也期以安金轮调玉烛延登受策中外颙望以为
吉祥善事而高宗去成汤未久商道方隆顾其命传
说之辞则曰若涉大川女作舟楫若岁大旱女惟霖
雨何其无疾而呻未病而药忧之深虑之早而叮咛
倚毗之若是其切也及观于崇祯初服大名高阳用
舍之际乃慨肰而叹曰吾乃今而知说命之辞至于
今日盖信而有徵也怀宗以上圣不世出之姿愤蹙
国忧多垒开聪辟门号咷博求巳巳之役拜大名成
文穆公于廷召高阳孙文正公于家钤索锁钥中外
卷十六 第 6a 页
相应八城克复危关不迥天下欣欣肰想望太平未
一载而大名去又二载而高阳归于是乎奸谗盘牙
庸软接迹沦胥焚突不可救药而社稷随之矣呜呼
当国家阳九百六板荡方蹶此亦载胥及溺天既大
旱之日也人主得救时之相倚毗之为舟楫为霖雨
而佥夫骄人鼓谗波煽谤焰必欲为敌国除患而后
巳如涉大川也洪涛巨浸粘天荡日随蓝之风飓母
之浪倾樯捩柁交互发作虽有长年三老其将若何
如岁大旱也焚巫斩龙吁嗟舞雩旱魃之鬼顶目之
祅啸风遏云流金烁石虽有云师雨伯其将若何易
卷十六 第 6b 页
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又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古
之人主日中阳长梦卜命相汲汲乎将恐将惧以涉
川忧旱播告在庭岂偶肰哉高阳有集百卷𤏖于南
火兹文穆公之集则其子少宰公撰次藏弆以备国
故者其在中书日论国体筹边事焦心蒿目忧及溺
而戒其焚者约略具焉少宰之请序而传之也其不
徒以铺陈藻帨张馆阁之盛而巳也古之那诗曰昔
我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郡邑以成庶民以
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大命以倾百世
而下读公与高阳之遗文绎思那诗先正之言其有
卷十六 第 7a 页
傍徨屏营抚卷而流涕者乎余少出高阳之门晚而
公辱与之游今老且废矣冰寒灰死归心空门犹执
笔为序不辞厕名于末简者良欲使世之君子因余
之序而知公因公而知高阳因公与高阳而知国家
用舍存亡之故庶几知公之文不为苟作而余之所
以叙公集者为不徒也
  傅文恪公文集序
先师定襄傅文恪公文集二十卷公殁后十一年得
诸其冢子庭诗藏弆书楼贮以箧衍封题护惜比于
河图琬琰庚寅孟冬不戒于火新宫三日之哭于吾
卷十六 第 7b 页
师之文有深恫焉又五年乙未公次子庭礼访旧入
吴执手问故相向而哭归而搜讨遗集兵残火烬虫
穿蠹蚀蜡车障壁之馀十存四五公之婿方伯冯君
宦于白门为镂版行世而辱某为其序窃惟公以含
章挺生之姿居承明著作之署衔华佩实涣为文词
其大者主于谋王体断国论崇教化明道术而其绪
馀则用以藻绘典则鼓吹休明学士大士皆能望而
知之若其所以为文者则未之或知也盖庆历之间
山阴王文端公硕儒伟望斗杓一时芒寒色正如五
星之在天公以乡邦后进踵其清尘言坊行宇难进
卷十六 第 8a 页
易退风规羽仪肃穆映望而其文章尔雅亦髣髴相
似文端之文不以质掩其文而公之文不以文掩其
质如金有声如玉有色如麒麟之吐文章如凤凰之
中律吕彬彬乎郁郁乎其斯为盛世君子之文巳矣
国家育才史馆储峙公辅神庙中年号为极盛谦益
登朝犹及见公等数公雍颂殿陛舒雁行列古所谓
王多吉士高冈朝阳之俦侣也丙辰以后台阶失度
芒角浮动奔约四出禁近之地纷如而国脉亦稍替
矣尝试取公之文覆而视之味其和平知其有和羹
既戒之德袭其温厚知其有驺虞不杀之仁含咀其
卷十六 第 8b 页
咏歌俛仰不携不迫知其有朱弦疏越一唱三叹之
流风读公之文不独想见其人而国家日中鸿朗之
会太和元气在成周宇宙者盎肰攒聚于尺幅之间
于乎休哉河山如故典刑不遐以东京之遗老追华
胥之昔梦昔之哭也哭斯文之亡而今之哭也哭斯
文之存白首门生摩挲青简悠悠穷尘曷日而巳乎
公集外之文有大事狂言四卷镜儒释之源流披狂
伪之窟穴发挥心学开辟手眼唐之裴公美金之李
屏山未能或之先也黄帝之珠得于罔象丰城之剑
合于延津脩母致子以斯文为之先安知夫劫火之
卷十六 第 9a 页
馀不有焰焰而起者乎易有之先号咷而后笑谦益
啜泣为序而载笔以俟之
  董文敏公遗集序
故宫保礼部尚书华亭董文敏公其诗文有容台集
行世冢子祖和属其友人沈生友圣重为挍雠标举
其的肰可传者以示无上而请予为其叙余惟公以
光岳间世之姿生昭代休明之运出入承明回翔馆
阁其文章资地在乎河图琬琰金钟石衡之间摇笔
染翰散华落藻如龙之一鳞如凤之片羽海内争相
藏弆唯恐不克今欲举其金石高文溢囊盈帙者簸
卷十六 第 9b 页
之扬之钩其圆而纂其要是岂易为力者乎余尝谓
相古人之文若相人肰善相人者每阔略于裒衣大
带端步肃拜之会而旁求乎不衫不履粗服乱头之
时其神情有在有不在故也公以经国大手擅昭明
云汉之文章出其绪馀兼综书画如王右丞所谓夙
世词客前身画师者故其题识赏鉴之文区明雅俗
别裁真伪东观输其博南宫逊其精三百年来书品
画㡭奉为金科玉条未省能出入者也本朝理学大
儒往往假禅附儒移头易面公于儒师杨慈湖于禅
师杨大年亲承紫柏大师受其砧锥染神刻骨故其
卷十六 第 10a 页
微词绪言发皇宗教殆欲披衣得珠吸水择乳视今
之开堂付拂持瓠子相印者迢肰如楹之与筳也公
之文此二种为最妙若其生平救时忧国抑塞苦心
则于江右程士之策见其一班士子胪传雒诵徒以
为帖括之资而巳则可叹也公著作在廊庙碑版照
四裔赠送记序富有日新大率以高文典册为体要
以铺陈连比为词章笔腾墨飞花骈叶俪此则吾所
谓抠衣雅步矜慎持择而或非其神情之所存也世
有为公之子云者其必有取于余言也乎公之声名
震薄耳目如唐人之望退之以为高人朗士秀出天
卷十六 第 10b 页
外不可梯接者虚和善下人人得至其前嘘枯吹生
蔼如也顾其束脩厉行老而益坚先帝既以耆硕待
公中人贵戚得其尺号片𥿄交相荐扬乌程方秉国
属公为称寿之文公曰吾老矣犹曲笔媚权贵何以
见鲁卫之士乎乌程遂以此衔公巳而谢病得宫衔
驰驿以归则先帝特旨也余序公斯集特表而出之
使天下后世知公之所以为文者如此
  杜韬武全集序
昔明高庙手提三尺剑荡扫前元风洒露沐即以诗
书礼乐训迪公侯将帅腹心爪牙之臣岐阳以姊子
卷十六 第 11a 页
领方镇幕中僚佐皆用东浙老师硕儒而中山王白
马之盟蔚为宗臣每朝会辄令人囊书自随治定功
成文德诞敷黔国定襄世崇藻翰郭氏连珠之集忠
武登坛泰顺之际词林鸿革未有能掉鞅排拉者开
创之后文治猬肰勃兴于斯为盛矣神庙万历中在
国家为乾清坤夷握符披图之候西陲则有杜大将
军韬武应运而出韬武之父若叔皆用汗马勋起家
为元戎韬武束发当匈奴每战克捷七佩将印十六
命提督总兵官所莅省八镇九恢复一郡四县五十
三寨俘馘套虏流贼五万有奇历官至左柱国特进
卷十六 第 11b 页
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崇功殊锡于诸镇无两敏而好
学被服儒素以其先征南为师法军书羽檄汗简错
互风樯阵马笔墨横飞著作之富撰集之多与其行
间功状云委而山积者皆足以充栋梁而汗牛马盛
矣哉古未有也旋观其全集则骚赋乐府雅歌古今
诸体无不胪陈也文则表奏序记颂赞传志无不繁
缀也诗之馀为词曲文之馀为连珠与七无不渔猎
也捞漉三教括囊万有横𥪡钩贯过河沙而放烟海
则元鹤教枢诸篇以俟后世子云者也隆万之间别
集之行世者五车四部横陈于国门都市不为不多
卷十六 第 12a 页
矣试与太霞之集比长絜短椟而列之皆珠也则未
知其孰为琅玕孰为木难也缫而籍之皆璧也则未
知其孰为盈尺孰为连城也三百年来戎旃军府摇
毫掷简雄帅萟林者前有元登后有韬武岂非貂貚
之美谈竹帛之盛事哉昔者周之顾命列玉五重赤
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彝玉天球河图在东
序以训文也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方以训
武也韬武文经武纬身兼数器国有大故将荐陈之
以为国容观美其当在赤刀兑戈东西房序之间乎
山河改易带砺迢肰悬车服矢侨居旅食高文大篇
卷十六 第 12b 页
岁弃残齧英灵光怪侧出于蜡车障壁之馀呜呼斯
可谓三叹巳矣余与韬武交四十年矣于其请序不
忍以老病辞又自惟沧海馀生旧尘史局今得籍手
斯文以阐扬国家人文化成之盛岂非旧史之事守
乎柳子曰思报国恩独惟文章君子亦可以悲其志
也夫
  黄陶庵先生全集序
嘉定黄陶庵先生讳淳耀字蕴生举崇祯癸未进士
卓肰为命世真儒抗节致命乙酉之难闻者皆敛色
正容以为今之颜清臣文履善殁后十馀年而其徒
卷十六 第 13a 页
侯子玄泓作为行状文直事核无愧良史陆子元辅
侯子玄汸张子珵相与排缵遗文刋为全集陆子以
陶庵于余有知己之言属为其序余顷者屏居江村
追念平生师友葺高阳孙文正公吉水李忠文公之
文手自撰次以示来者又得陶庵之集而卒业焉乃
喟肰而叹曰孟子有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余于此三君子者既得而师之友之矣请因其文
以知其为人高阳之为人奇伟沉塞如高山深林龙
虎蛙伏嘘云吸风变化莫测是故盘行隐深弥望傥
莽重岩增起波澜灏溔使人可仰而不可跂者高阳
卷十六 第 13b 页
之文也吉水之为人庄严易直如苞凤角麟不鸷不
抟音中钟律行应规矩是故正色谠言指事陈理如
药应病如坊止水使人可用而不可狎者吉水之文
也陶庵之为人清真高简如圭瓒黄流不杂瓦缶冰
壶玉衡宜悬清秋是故懔懔怀霜眇眇临云悬匏众
清朱弦三叹使人可爱而不可求者陶庵之文也有
志于尚友者读三君子之文而知其须眉如在謦欬
不远吊碧血于同时激丹心于终古其亦可以无憾
矣乎呜呼贤人君子其身既与社稷终始而其文章
则有鬼神护诃侧出于劫灰煨烬之馀肰吾循览其
卷十六 第 14a 页
文志意发越元气郁盘求其雕伤殄瘁之象而不可
得也既而歌陶庵之诗出风入雅含宫咀商有鹤呜
沔水殷勤讽谏之志而无大东正月哀思噍杀之词
乱世之音无之而况于亡国乎古之善琴者秋而叩
角则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冬而叩徵则阳光炽烈坚
冰立散当斯时也而贤人君子之文无恙比律恊吕
激夹钟而发蕤宾造化其能舍诸吾窃疑卜子夏之
论诗与孟子之论世殆至于今而有验有不验也余
老学髦忘抚卷而茫肰自失陶庵之徒邮传其师之
绪言于天人之际审矣故推言之以发其端如以文
卷十六 第 14b 页
而巳矣陶庵固不待文而显而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序虽不作可也
  浩气吟序
呜呼九域飙回三精雾塞寝庙之玉衣晨举昭陵之
石马宵驰扶日月于南交画乾坤于北户崎岖庸蜀
实仗老臣收拾老邕岂惟一旅夫何桂山云扰漓水
波翻四郊断蚁子之援三都成鱼烂之溃谋人之军
师国邑我则死之下可见天地祖宗事巳毕矣于是
慷慨誓死豫暇赋诗嚼张巡之齿牙曼声长咏握鲁
公之拳爪运笔核飞伟彼义人慨肰赴难抗词同日
卷十六 第 15a 页
洵芝焚而蕙叹合口唱酬譬金舂而玉应遗言付嘱
副墨流传壁漫留涂星绮芒角于字里墨陈𥿄故雷
风发作于行间亦曰念哉吁其悲矣昔者睢阳苦战
更楼起横笛之吟越石重围长啸发扶风之咏以至
空城被执吟啸之集频烦柴市归全正气之歌激越
其人为宇宙之真元气其诗则今古之大文章吐辞
而神鬼胥惊摇笔而星河如覆况复流连警跸沈痛
封提死不忘君没而犹视人言天荒地老斯恨何穷
我谓劫尽灰飞是诗不沫伊余晼晚遘此痗瘥皓首
师生肠断寝门之哭萧晨冰雪神伤绝命之词灯火
卷十六 第 15b 页
青荧须眉如见窗棂寂历叹噫有闻庸表汗青长留
碧血呜呼八百三十纪之算鸿朗庄严一千一百字
之章鼎钟铭勒岂徒托诸诗史终有考于斯文
  佟氏幽愤录序
佟氏幽愤录者故登莱佥事观澜佟公当绝命时自
著幽愤先生传其子今闽抚思远并出其对簿之揭
与槛车之诗集录以上史馆者也东事之殷也江夏
公任封疆重寄一时监司将吏皆栀言蜡貌不称委
任江夏按辽时佟公为诸生与同舍杨生昆仁筹边
料敌画灰聚米慨肰有扫犁之志江夏深知之以是
卷十六 第 16a 页
故号咷呼援以助我而公自以世受国恩谙知辽事
盱衡抵掌乐为之用当是时抚清虽熸辽沈无恙以
全盛之辽撼新造之 以老熊当道之威布长蛇分
应之局鹬蚌未判风鹤相疑传箭每一日数惊 庐
或一夕再徙公将用辽民守辽土倚辽人办辽事赦
胁从招携贰施钩饵广间谍肃慎之矢再来龙虎之
封如故经营告成岂不凿凿乎其有成算哉天未悔
祸国有烦言奸细之狱罗钳于前叛族之诛瓜蔓于
后公既以狱吏膊书衔冤毕命驯至于一误再误决
河燎原辽事终不可为矣呜呼批根党局假手奄宦
卷十六 第 16b 页
借公以螫江夏又因江夏以剪公此能人要路所为
合围掩群惟恐或失者也杀公以锢佟氏之族锢佟
以绝东人之望于是乎穹庐服匿之中望穷
   之属目断刁环翕侯中行说之徒相率矫尾
厉角僇力同心以致死于华夏坚胁从之心胆广内
讧之羽翼失招抚之大机破恢复之全局盖自群小
之杀公始此则操刀推刃者瞢瞢不自觉而世之君
子亦未必知其所以肰也国家当白山作难人主旰
食中外震惊惟是秉国成参庙算者用是以快恩仇
恣剸决岐口沓舌张罗设械巧于剪外人之所忌而
卷十六 第 17a 页
精于弭敌国之所短画庙社于一墙委人主为孤注
河东之司命遥寄于柄臣之门关外之师期尅定于
狱吏之手如公之死不死于丹书不死于西市而死
于髣髴错莫诞漫不可知之口语迄于今藏血久碧
墓草再陈山川陵谷俯仰迁改而卒未知坐公死者
为何法责公死者为何人天不可问人不可作有鬼
神搆斗其间而公与国家并受其害可胜痛哉公绝
命之词曰数实为之天王圣明衔刀仰药怨而不怼
有馀忠焉思远间关苫块泣抱遗文负延祖之忠而
抱伟元之痛犹前志也嗟乎云台未圮伏波之子关
卷十六 第 17b 页
草索以上书天水犹存相台之孙吁金柁而辩诬今
者乌屋谁瞻鹤表安仰羽林有死事之孤而纶竿无
肆赦之诏此思远之所以仰天擗地茹血饮泣而不
能自解者也余读幽愤录涕泪渍𥿄不自知其无从
乃窃取公羊子之义书其后曰于观澜见忠臣之至
于思远见孝子之至又为大书特书谂于后之谋国
者曰前鉴不远尚慎旃哉
  范勋卿文集序
余庚戌通籍出吾师耀州王文肃公之门公长身伟
干声如洪钟每侍函丈必为余诵说海内贤士大夫
卷十六 第 18a 页
盱衡扼腕咨嗟慨慕希风问影如恐不及崇水范异
羽先生其所屈指甲乙者也余因是以心仪先生遂
与定交巳而国论沸腾党议蜂起先生桂性愈烈兰
心不改浮湛放逐老于郎署不得以振缨奋袖少展
其精华炜晔之气而余则继耀州之后目为党魁饮
章录牒踰冬逮系受钩党之祸视先生为尤烈肰而
余与先生入甘陵之部刋元祐之碑除名削迹终老
而不相贷贳者则皆以耀州为主名河上之歌所谓
同病相怜者余两人似之松柏之悦芝蕙之叹视他
人尤为笃挚者繇肰也余今年七十老矣先生作为
卷十六 第 18b 页
歌诗遣使者涉江来贺因缄其所著文集示余余方
朝食辍箸而读之日中而卒业则又废书抵几欷歔
流涕而不能止也盖国家之党祸酝酿日久至庚戌
而大作当其时一二佥人以閒曹冷局衡操宫府之
柄媒孽正人剪除异已号为君子者分清浊之流争
玄黄之战迭胜迭负坚垒不相下久之而㭬人当国
皇纲解纽衣冠涂炭廉耻凌彝于是元气伤残兵燹
交作土崩瓦解而天下遂至于不可救药迄于今叹
沧桑悲禾黍者靡不傍徨怨慕跼高天而蹐厚土岂
知一二佥人膏唇拭舌依丛而止棘者其流毒遗祸
卷十六 第 19a 页
遂足以移九鼎而隳七庙乎又岂知流离淹恤如先
生辈抑没于荒江野渡之间者孑为周遗斩为夏肄
徒足以兴故国之悲而勤异代之惜乎旋观先生之
文原本经术贯穿古今凿凿乎如五榖之疗饥药石
之治病至于指摘利病分别贤佞劳人之苦心与大
人之伟略峥嵘磊落侧出于笔墨之间以先生之才
略与其文章当国家多事之日上不能为陆敬舆次
不能为李伯纪而下不得为陆务观陈同甫徒使衰
老如余读之而屏营太息嗟瞻乌之爰止恨豺虎之
不食辟如寒蛩吟壁秋蚓鸣窍谁复有过而问之者
卷十六 第 19b 页
其尤可为三叹已矣余迩来焚弃笔墨于时人著述
掩口不欲置喙独手先生之集展转不能置念先生
与余积薪硕果大江南北如星辰之相望非余谁当
序先生者而五十年以来恩牛怨李之残局清流白
马之遗恨读先生之文可以考见一班世有仲淹君
实续七制而修长编者将于斯文有取焉余固不敢
自爱其狂言以为乘韦之先非徒取其文而已也
  高玄期景玄堂集序
余为书生好以寸管评量天下士在浙西推嘉兴高
明水为第一时人莫之许也而君之舅李玄白叹为
卷十六 第 20a 页
知言时时为余道其为人余虽未识君其眉宇谈笑
宛宛肰在目中也巳而君改名氏取上第擢官水部
用造府第事株累逮系以死余每有芝焚蕙叹之感
今读其诗集有馀悲焉君天才明锐赋性通脱读书
采掇菁华不守章句为诗文陶冶性情不事剽贼鉴
古则如米南宫黄长睿画在逸品元镇子久之间风
亭月榭飞觥度曲则才人韵士挹其风流花宫莲社
摇牙握麈则道人名僧飧其明理围场射圃挽强陷
坚则期门佽飞避其雄骏一时士大夫咸以为秀出
天外不可梯接一旦牵率官守管领将作弃笔墨而
卷十六 第 20b 页
拊版干舍书画而理砖甓金钱匮乏期会促数舌燥
唇乾手瘏鼻蜇国家既用违其才臣子亦处非其地
鼎柱车而马守门其不至于颠越者鲜矣俄而龙火
漂焚朱邸震荡天心帝心交讧并怒鬼神助其凶虐
君父莫可如何而东市之难作矣自古国家大运不
造杀机将发则必有忠臣志士适逢其会刀轮死空
热铁在颈犯阴阳之冶而入天地之笼有不知其所
由肰者此固非人臣之罪而亦非明主之过也呜呼
岂不悲哉吾观君绝命之诗曰牛马任呼还世网刀
山离境即禅床此与稽中散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卷十六 第 21a 页
者曾何以异中散既殁有人诣鲍靓闻静室有琴声
特妙靓曰此嵇叔夜也今君虽巳矣而其诗哀弦清
唱流传人间世有通灵如鲍靓者安知不指为叔夜
之琴声乎
  高寓公稽古堂诗集序
呜呼士君子不幸而生于天地板荡陆沉沧海之秋
怀忠抱义抑没无闻者可胜数哉嘉兴高水部寓公
以文学世其家为文士出令冲边乘城捍敌为才吏
沥血带索为父讼冤为孝子今读其诗集而叹世之
知君未尽也君自南虞衡请还里遭乙酉之变痛愤
卷十六 第 21b 页
不欲生念太夫人春秋高终鲜兄弟未能即自引决
盖其悲歌慷慨低回结轖以生为可厌而以死为可
乐也决矣祈病而病祈死而死庶几从容就义者之
所为而去夫榻前牖下之徒远矣吾观其吊同年殉
难之诗曰可怜李黼榜偃蹇老维祯病中述志曰和
陶书甲子吊屈赋庚寅唯将前进士惨澹表孤坟此
其诗何诗也此其志何志也身异沈湘心同哀郢朱
噣之哭移语亭为西台鱼腹之悲指月波为厓海谓
我何求吁其悲矣续哀江南赋序则曰兼年累日怅
切南冠饮恨吞声私修汉腊荷衣秋满柳箭春摇恐
卷十六 第 22a 页
菊水无延岁之方桑沧非可俟之日霸孙启祚尚扬
赤壁之灵弱宋遗都犹报朱仙之捷岂有芦箄荻筏
竟浦浮江代马北靴凌波渡水乌孙千骑控淮水而
鸣弦雒阳双鹅指吴会而煽翼五都冠盖邈矣风华
万里缦缨此焉戎俗此则子山谢其红紫子美伤其
萧瑟未免有情不堪再读者矣呜呼弹丸左辅烽火
甘泉百雉炮车耻登楼而清啸一墙坚垒怆闻笛以
悲吟婴城之长句犹新裹创之残血巳碧斯人巳矣
天固不欲留谢幼度祖士雅于今日也而岂徒肰哉
今之士大夫读寓公之诗为之发植毛𥪡羽声变徵
卷十六 第 22b 页
酹酒而凭吊者亦有人焉尔乎如无其人而忠孝之
精气复叠成灰于尺幅之间光怪陆离见于山川而
烛于天我知其不终没没也巳
  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余于诸方尊宿所心师者一人曰楞严白法琮公公
发明心地悬契寂照虚空之理而外脩婴儿行顾好
与高长公念祖游数为余言其人余以是见念祖如
旧相识也念祖之祖父为玄期寓公二水部夙承家
学文章之菁华与名理之苕颍皆成于胎性根于种
智其为诗清虚婉约么弦独唱昔人所谓孤桐朗玉
卷十六 第 23a 页
自有天律庶几似之念祖以余老马识涂出其行卷
以求一言余窃谓诗文之道势变多端不越乎释典
所谓熏习而巳有世间之熏习韩子之所谓无望其
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
光者是也有出世间之熏习佛氏所谓应以善法扶
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以境界净治自心应
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證洁
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者是也出世间之熏习
则念祖之于琮公咨决扣击者故当朝夕从事焉而
世间诗文宗旨亦岂有有外于是乎易曰拟议以成
卷十六 第 23b 页
其变化而至于变化则谓之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而
疑于神矣韩子之云根茂实遂膏沃光晔者亦是物
也世间与出世间亦岂有二道乎念祖之为诗去烦
除滥俗情既尽妙气来宅其熏习于琮公者深矣如
染香人身有香气知其不待乎佣耳搰目戛戛而求
之矣以吾言质于老人如有当也则将进而徐有得
焉余老矣犹将执简以观子之成
牧斋有学集卷十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