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a 页 WYG0175-062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左传事纬前集卷一    灵璧知县马骕撰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
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
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
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
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
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b 页 WYG0175-0621d.png
秋其实一也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
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
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
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
真伪而志其曲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
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以示劝戒其馀则皆
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
又曰非圣人孰能修之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左丘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2a 页 WYG0175-0622a.png
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
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
义而发其例之所重旧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
之要故也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
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
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
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其发凡以言
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2b 页 WYG0175-0622b.png
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
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
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
然亦有史所不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传不
言凡曲而畅之也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
其归趣而已非例也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
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称族尊君命舍
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之类是也二曰志而晦约言示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3a 页 WYG0175-0622c.png
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曰及之类是也三曰婉而
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许田之类是
也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
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
欲盖而章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推此五体以
寻经傅触类而长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
正人伦之纪备矣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
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傅皆不其然答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3b 页 WYG0175-0622d.png
曰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非如八
卦之爻可错综为六十四也固当依传以为断古今言
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
祖述进不得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
于丘明之傅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谷
梁适足自乱预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
之条贯必出于傅傅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
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错则备论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4a 页 WYG0175-0623a.png
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颍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
家故特举刘贾许颍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傅之
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傅集解又别集
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
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
同之说释例详之也或曰春秋之作左傅及谷梁无明
文说者以为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4b 页 WYG0175-0623b.png
臣言公羊者亦云黜周而王鲁危行言孙以辟当时之
害故微其文隐其义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经终孔丘
卒敢问所安答曰异乎余所闻仲尼曰文王既没文不
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
己矣夫盖伤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
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
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曰然则
春秋何始于鲁隐公答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5a 页 WYG0175-0623c.png
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
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
兴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文武
之迹不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会成
王义垂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
也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鲁乎子曰如
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若夫制作之文所
以彰往考来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辞约则意微此理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5b 页 WYG0175-0623d.png
之常非隐之也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
以辟患非所闻也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
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论也先儒以为制作
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亦又近
诬据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数故
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
至于反袂拭面称吾道穷亦无取焉
  晋杜预春秋长历论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6a 页 WYG0175-0624a.png
书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
工庶绩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诸侯必置日御世修
其业以考其术举全数而言故曰六日其实五日四分
之一日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有奇
日官当会集此之迟疾以考成晦朔错综以设闰月闰
月无中气而北斗邪指两辰之间所以异于他月也积
此以相通四时八节无违乃得成岁其微密至矣得其
精微以合天道事叙而不悖故傅曰闰以正时时以作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6b 页 WYG0175-0624b.png
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然阴阳之运随动而
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故仲尼丘明每于朔闰发文盖
矫正得失因以宣明历数也桓十七年日食得朔而史
阙其日单书朔僖十五年日食而史阙朔与日故傅因
其得失并起时史之谬兼以明其馀曰食或历失其正
也庄二十五年经书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
社周之六月夏之四月所谓正阳之月也而时历误实
是七月之朔非六月故傅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7a 页 WYG0175-0624c.png
作曰有食之于是乎有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此非用币
伐鼓常月因变而起历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
复发傅曰非礼明前傅欲以审正阳之月后傅发例欲
以明诸侯之礼也此乃圣贤之微旨先儒所未喻也昭
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而平子言非正阳之月以诬
一朝近于指鹿为马故傅曰不君矣且因以明此月为
得天正也刘子骏造三统历以修春秋春秋日食有甲
乙者三十四而三统历唯一食历术比诸家既最疏又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7b 页 WYG0175-0624d.png
六千馀岁辄益一日凡岁当累日为次而无故益之此
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谓之最密非徒班固
也自古以来诸论春秋者多述谬误或造家术或用黄
帝以来诸历以推经傅朔日皆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
乃天验经傅又书其朔食可谓得天而刘贾诸儒说皆
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公违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说
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常著历论极言历之通
理其大指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运其舍皆动物也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8a 页 WYG0175-0625a.png
物动则不一虽行度大量可得而限累日为月以新故
相序不得不有毫毛之差此自然理也故春秋日有频
月而食者旷年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数故历无
不有差失也始失于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
弦望朔晦则不得不改宪以从之书所谓钦若昊天历
象日月星辰易所谓治历明时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
合以验天者也推此论之春秋二百馀年其治历变通
多矣虽数术绝灭还寻经傅微旨大略可知时之违谬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8b 页 WYG0175-0625b.png
则经傅有验学者固当曲循经傅月日日之食以考朔
晦也以推时验而皆不然各据其学以推春秋此无异
度已之迹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为历论之后至咸宁
中善算李修夏显依论体为术名乾度历表上朝廷其
术合日行四分之数而微增月行用三百岁改宪之意
二元相推七千馀岁承以强弱强弱之差盖少而适足
以远通盈缩时尚书及史官以乾度与太始历参校古
今记注乾度历殊胜今其术具存时又并考古今十历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9a 页 WYG0175-0625c.png
以验春秋知三统历之最疏也今具列其时得失之数
又据经傅微旨證据及失闰旨考日辰朔晦以相发明
为经傅长历诸经傅證据及失闰时文字谬误皆甄发
之虽未必其得天盖春秋当时文历也学者览焉
  晋杜预后序
大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还襄阳解甲休兵
乃申抒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傅集解始讫会汲郡
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9b 页 WYG0175-0625d.png
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
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见之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
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
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
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其纪年篇起自夏
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
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
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0a 页 WYG0175-0626a.png
相次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
之史记也推校哀王二十年太岁在壬戌是周赧王之
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
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湣王
之二十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岁下去今太康
三年五百八十一岁哀王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
也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而哀王立
古书记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0b 页 WYG0175-0626b.png
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
为后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
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推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
之常也文称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即春秋所
书邾仪父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又称晋献
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春秋所书虞师晋师灭下阳
先书虞贿故也又称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即春秋所
书天王狩于河阳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也诸若此辈甚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1a 页 WYG0175-0626c.png
多略举数条以明国史皆承告据实而书时事仲尼修
春秋以义而制异文也又称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
疑洞当为泂即左傅所谓荧泽也齐国佐来献玉磬纪
公之甗即左傅所谓宾媚人也诸所记多与左傅符同
异于公羊谷梁知此二书近世穿凿非春秋本意审矣
虽不皆与史记尚书同然参而求之可以端正学者又
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傅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
皆与左傅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纪年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1b 页 WYG0175-0626d.png
又称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太
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
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
分之左氏傅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太甲
虽见放还杀伊尹而犹以其子为相也此条大与尚书
叙说太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
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为其粗有益于左氏故
略记之附集解之末焉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2a 页 WYG0175-0627a.png
  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
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治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于
上三才协则宝命昌于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闻长世
然则有为之务可不慎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
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恊于礼兴动顺其节失则
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之大旨为皇王之明鉴也
若夫三始之目章于帝轩六经之道光于礼记然则此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2b 页 WYG0175-0627b.png
书之发其来尚矣但年祀绵邈无得而言暨乎周室东
迁王纲不振楚子北伐神器将移郑伯败王于前晋侯
请隧于后窃僣名号者何国不然专行征伐者诸侯皆
是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绝夫子内韫
大圣逢时若此欲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
赏之以利则无财说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凤乃
似丧家之狗既不救于己往冀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
有得失据周经以正褒贬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3a 页 WYG0175-0627c.png
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不赏而人劝
实永世而作则历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鸿
猷遂寖汉德既兴儒风不泯其前汉傅左氏者有张苍
贾谊尹咸刘歆后汉有郑众贾逵服虔许惠卿之等各
为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
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
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
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为甲矣故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3b 页 WYG0175-0627d.png
晋宋传授以至于今其为义疏者则有沈文何苏宽刘
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可于经传极疏苏氏则全不体本
文唯旁攻贾服使后之学者钻仰无成刘炫于数君之
内实为翘楚然聪惠辩博固亦罕俦而探赜钩深未能
致远其经注易者必具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乃不入
其根节又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
十馀条习杜义而攻杜氏犹蠹生于木而还食其木非
其理也虽规杜过义又浅近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4a 页 WYG0175-0628a.png
雀在其后按僖公三十三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杜注
云郤缺称人者未为卿刘炫规云晋侯称人与殽战同
按殽战在葬晋文公之前可得云背丧用兵以贱者告
箕战在葬晋文公之后非是背丧用兵何得云与殽战
同此则一年之经数行而已曾不勘省上下妄规得失
又襄公二十一年傅云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公姑
姊妻之杜注云盖寡者二人刘炫规云是襄公之姑成
公之姊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为质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4b 页 WYG0175-0628b.png
及宋逃归按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衡己能
逃归则十六七矣公衡之年如此则于时成公三十三
四矣计至襄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馀矣何得有姊而妻
庶其此等皆其事历然犹尚妄说况其馀错乱良可悲
矣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奉敕删定据以为本其有
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则特申短见虽课率庸
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
四门博士臣杨士勋四门博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5a 页 WYG0175-0628c.png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朝散大夫行大学博
士上骑都尉臣马嘉运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
尉臣王德韶给事郎守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
登仕郎守大学助教云骑尉臣随德素等对敕使赵弘
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凡三十六卷冀贻诸学者以裨
万一焉
  左丘明小传
左丘明鲁人或曰楚左史倚相之后也为鲁太史受经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5b 页 WYG0175-0628d.png
于孔子时周室衰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以
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丘明观其史记
据行事仍人道因物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
历数藉朝聘以定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
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
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
损大人当世君臣有权威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
隐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又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6a 页 WYG0175-0629a.png
于鲁悼知伯之谋无不备载以为国语其文不主于经
故号曰春秋外传云鲁侯欲以孔子为司徒将召三桓
议之乃谓左丘明丘明曰臣丘其圣人与夫圣人在政
过者离位焉君虽欲谋其将弗合乎鲁侯曰吾子奚以
知之丘明曰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
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
相与逃于重丘之下羊相与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五
年不制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矣今君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6b 页 WYG0175-0629b.png
欲以孔丘为司徒召三桓而议之亦与狐谋裘与羊谋
羞也于是鲁侯遂不与三桓谋而召孔子为司徒愚按
狐羊之喻类战国策士之言而孔子之为司徒不见于
家语及太史公书无乃后世之所附益当时未必有其
事与或曰丘明孔子以前贤人孔子所引率前世人如
老彭伯夷之类又左传国语属缀不伦似非一人所为
传春秋者疑楚人左史倚相之后故载楚事特详多无
经之传此其證也其说颇乖异不可考据夫孔子所称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7a 页 WYG0175-0629c.png
渊骞之流岂非及门之士马迁谓鲁君子左丘明作传
又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且内外传杂采异文若齐晋
大国亦皆有无经之传何必楚人之所作哉自左氏既
没二百馀年经既遭焚书亦废灭及鲁共王坏孔子旧
宅于壁中得古文逸礼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
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
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
汉武帝时河间献左氏及古文周官光武之世议立左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7b 页 WYG0175-0629d.png
氏学公羊之徒上书诋左氏左氏之学不立成帝时刘
歆挍秘书见府中左氏传大好之引传释经转相发明
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以为左氏好恶与圣人同亲见
孔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二弟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
详略不同歆数以问向向不能非也及歆亲近欲建立
左氏列于学宫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儒
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于太常博士责让之和帝
元兴中郑兴父子及歆创通大义奏上左氏始立学宫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8a 页 WYG0175-0630a.png
自此以后左氏显而二传微矣今观左氏一书条例文
辞无不灿然明备而公谷穿凿往往自生牴牾优劣昭
然奈何汉儒聚讼纷纷久而后定岂古文之隐显有时
圣贤之大业谅亦终不可晦尔
 
 
 
 
左传事纬 前集卷一 第 18b 页 WYG0175-0630b.png
 
 
 
 
 
 
 
 左传事纬前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