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229-02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始丰稿卷十
           明 徐一夔 撰
  杂述
   欧阳公书王彦章事
古人为文非徒然也盖必有为而作宋至庆历盖已四
十年不用兵矣一旦赵元昊叛兵聚西陲历四五年而
攻守之计不决欧阳公独持用奇取胜之议朝廷不以
卷十 第 1b 页 WYG1229-0292b.png
为然而边将多失机会公以梁将王彦章之善于用奇
也故于其事独惓惓焉彦章姓王氏郓州寿张人号王
铁枪事梁至宣义军节度使梁晋交争河上之战凡数
百合彦章战辄胜至于德胜之战尤奇末帝时小人段
凝用事忌彦章功名唐兵攻兖州故与羸卒遂至于败
见执于唐死之欧阳公著五代史既列彦章于死节传
而加感愤叹息其后在河北又得其家传并画像以家
传补旧史之略以画像损坏重加补缉且为著画像记
卷十 第 2a 页 WYG1229-0293a.png
至于德胜之战传既书之画像记复申言之不厌于复
其所以然盖致其希慕不可及之意而警发当时用兵
者之不尚奇也议者以谓古之良将多矣欧阳公何独
惓惓于彦章其意盖不足于公也夫公不举古之良将
而独举彦章非谓古之良将不善用奇也盖举近则人
易知所谓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是也若谓彦章事梁
为乱贼之党而以其死为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
则尤大非且自古乱贼莫甚于汉之莽操梁虽倔起乘
卷十 第 2b 页 WYG1229-0293b.png
唐衰而取之视莽操尤当末减且扬雄尝事莽矣荀彧
尝事操矣彦章起自卒伍素不知书尚得而外之哉彦
章之事梁政如舅以嬖妾为妻为之妇者何敢不以为
姑乎苟其说行非特不知欧阳公之意有在且不知五
季之世死节之臣为不多见使彦章之忠义不白于天
下后世无以为人臣劝因著于篇
   宋行宫考
宋行宫在杭州凤凰山下即唐以来州治也按咸淳临
卷十 第 3a 页 WYG1229-0293c.png
安志建炎三年二月高宗诏以杭州为行宫时执政奏
屋宇隘陋高宗以百官六军未得其所不御正寝绍兴
元年十一月诏守臣徐康国措置且命不得华饰二年
南门成名曰行宫之门三年以百官遇雨坭行非便诏
梁汝嘉创廊庑于南门之内十八年名南门曰丽正北
曰和宁东苑门曰东华二十八年始增筑禁城而其宫
殿之制六参官起居与百官听宣布则曰文德殿谓之
正衙其四参官起居则曰垂拱殿谓之常朝曰紫宸殿
卷十 第 3b 页 WYG1229-0293d.png
则上寿御焉曰大庆殿则朝贺御焉曰明堂殿则宗祀
御焉曰集英殿则策士御焉此四殿者皆即文德殿随
事而揭名未暇专建也后殿有四曰崇攻(一名/祥曦)曰福宁
曰复古曰延和福宁则寝息之所复古则燕閒之所而
延和在垂拱之后遇圣节冬至正旦寒食斋戒或避正
殿则御焉曰选德殿则孝宗建以为射殿曰缉熙殿则
理宗辟以为讲殿曰熙明殿则度宗改东宫之益堂为
之置经籍其中以肄习焉而讲筵延阁则在禁中高宗
卷十 第 4a 页 WYG1229-0294a.png
之将倦勤也即秦桧旧第更筑新居其内禅也则退居
之名曰德寿孝宗之内禅也改名曰重华而居焉不更
作也至于东宫初无定制盖宋诸帝多由外邸入继正
统不遑筑宫如孝宗之资善堂度宗之益堂皆在宫中
遂以为就学之地至于臣僚之署独学士院在和宁门
内盖放唐北门之制也郊社圜丘则在嘉会门外龙华
寺西太社太稷则在观桥东北其地北有灵池九宫贵
神坛则在东青门外一里籍田先农高禖等坛皆在嘉
卷十 第 4b 页 WYG1229-0294b.png
会门外南四里理宗以南渡后依海建都宜以海神为
大祀又立海神坛于东青门外太平桥之东宗庙太庙
则在瑞石山之左(即凤凰山/左翅也)景灵宫则在新庄桥之西盖
太庙乃宗祀之常而景灵宫则汉原庙之制也又有钦
先孝思殿以奉神御则仍东都之旧置在内中阁则自
真宗御龙图阁召近臣观太宗御书及古今名画其名
昉见仁宗召辅臣于天章阁朝拜太祖太宗御容则不
独藏书画也南渡后遂令修内司复建诸阁太宗阁曰
卷十 第 5a 页 WYG1229-0294c.png
龙图真宗阁曰天章仁宗阁曰宝文神宗阁曰显谟哲
宗阁曰徽猷徽宗阁曰敷文不忘先也而高宗阁则曰
焕章孝宗阁则曰华文光宗阁则曰宝谟宁宗阁则曰
宝章诸阁皆在禁中阁置学士直阁苑囿凡五处曰聚
景园曰玉津园曰富景园曰翠芳园曰玉壶园聚景在
清波门外玉津在嘉会门外富景在崇新门外翠芳在
钱湖门外玉壶在钱塘门外集芳在葛岭其后理宗以
赐其相贾似道为第宅云南渡后宫室不过如此若夫
卷十 第 5b 页 WYG1229-0294d.png
苑囿之设亦不过奉其亲宴游非荒嬉也德祐二年宋
亡元有司封鐍以幼主北行明年为至元十四年民间
失火飞烬及其宫室焚燬殆尽后十年西僧嘉木扬喇勒智
言于朝即其基造佛寺五(曰兴元曰报国曰白/塔曰般若曰小仙林)塔一(曰/尊)
(胜/)而坛庙亦皆夷为民居僧舍元末之乱张氏毁塔造
城五寺亦就废今姑识之
   吴越国考
吴越国在杭州凤凰山下其子城南曰通越门北曰双
卷十 第 6a 页 WYG1229-0295a.png
门钱氏纳土后二门犹存临安志载吴越钱氏造而不
言在凤凰山下宋政和二年孙沔守杭蔡襄为沔撰双
门记内云吴越王依山阜以为治而双门置木石锢金
铁用为敌备沔以为非礼制改作之则钱氏宫室在凤
凰山下无疑高宗南渡驻跸杭州徙州治于清波门内
今州治是也但宋南渡即其地为行都故后人但知有
宋故都而不知有钱氏耳初钱氏以强弩射潮筑堤捍
国而以铁幢识其射处以今验之去凤凰山仅二百许
卷十 第 6b 页 WYG1229-0295b.png
步此足为證钱氏当五季据有两浙八十馀年亦颇有
功德于民询之故老已不知其建国之处吊古者无从
质焉吴越旧有备史今亦不存因修新志补其阙略云

  赞
   崆峒外史画像赞
(阙/)溥氏千人之特道全显晦学兼儒墨慕古人之行
以砺其操服今人之服以溷其迹浅而言之排人之难
卷十 第 7a 页 WYG1229-0295c.png
不以为功拯人之危不以为德学士大夫称为畏友公
侯贵人待以揖客若论其至物我两忘以蘧庐等天地
真幻一视以浮沤为今昔盖廓乎不知其所容而邈乎
不知其所极也此其为人又安用问其所居之有东西
南北指崆峒于无何有之乡称外史为员外置之职也

   耿参议小像赞(字申叔/)
躯干秀挺心气和平起居语默不肆不矜蚤探经术得
卷十 第 7b 页 WYG1229-0295d.png
义理之奥晚佐方岳擅政事之名雪鬓霜须志操弥砺
金章紫绶品秩方升威仪耸乎朝著闻望孚于乡评是
为南阳之人物抑将追踪于洛社之耆英者乎
   徐良夫小像赞
心閒意暇神完气清挠之不溷挹之不盈闭户著书求
四子传授之绪出门啸傲得五湖烟月之情知之者以
为曲全其道而不知者以为欲以葬枅事属其家僮而
去其父年已老自伤其子死不以命容颜(阙/) 憔悴比
卷十 第 8a 页 WYG1229-0296a.png
入见上顾其老不使任事赐还乡里其还也语余以枅
死状悲不自胜余亦为之欷歔于邑且求余诔之余固
未暇其明年春自定海贻书于余曰吾儿已葬而吾舐
犊之情不能自已既为著其生死岁月纳诸圹子忍不
畀之言乎因系之以辞以纾其哀其父名良字仲本辞曰
呜呼人之生世有万不齐不贤者或有不虞之誉而
贤者乃有无妄之菑如乐氏子者可谓贤矣至于如此
而死哀哉虽然知子莫如父为之父者既有以慰之九
卷十 第 8b 页 WYG1229-0296b.png
泉之下则夫枅之不幸亦又何哀
  记
   馀杭县重建庙学记
杭之馀杭县肇置于秦至宋景德中始有庙学规模卑
隘绍兴中以法喜院改作之面势稍宏敞时宋行都在
杭庙祀弦诵为畿邑之望涉元弗替如初其后燬于兵
会圣朝更化首诏州县兴学知县梁初至始作讲诵之
舍以居师弟子员至于庙宇两庑皆未遑也而初以代
卷十 第 9a 页 WYG1229-0296c.png
去教谕王奎训导朱义邹济相与言曰学必有庙此独
未备奈何未几知县王原良继至奎等首以为言皆曰
是礼殿何可后踰年政敷民和乃鸠材庇工作礼殿六
楹崇若干尺广视崇加若干尺深视广减若干尺有奇
宏深靓奥以妥先师之神四配十哲以次就列而庙貌
一新矣既而县令丞又以秩满去至于明伦之堂习射
之圃治膳之厨储粟之庾以及祭祀之庖库作而未完
奎等方以为忧主簿杨铭德后至奎等又以为言曰是
卷十 第 9b 页 WYG1229-0296d.png
吾责也岂可使前绪弗就于是未完者悉完之肇工于
洪武十六年正月某日至四月某日而后讫工而凡学
所宜有者无一不具至是教谕训导相与谋曰吾邑庙
学自入国朝经时十年始克大备厥惟艰哉不可无述
以示久远乃使邑士韩守中来请文以记余乃为之言
曰古者论士于学士初入学则释菜于先师无庙也汉
或有学无庙唐或有庙无学而其论士亦皆不尽出于
学而近世之制有学必有庙于是乎论士焉且学之设
卷十 第 10a 页 WYG1229-0297a.png
所以聚人材而教育之固若无资于庙然世必致隆于
庙者盖吾夫子上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而集厥
大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以及群弟子则皆传其道者
也今焉衿佩济济朝斯夕斯诵其书而求其道非不欲
闻一而知十也然而道德之光辉不可得而亲见矣必
有神栖圣止之地以萃其景慕之心斯足以为成德达
财之助成周论士于学而士初入学必释菜于先师意
盖如此初国家之兴学也既因郡县之版藉而定师弟
卷十 第 10b 页 WYG1229-0297b.png
子之员额设为教条限以岁月责以成效亦既升舍选
登仕藉彬彬然矣寻又申严贡举之法至于春秋释奠
肇隆于太学阙里未遍于天下乃者又敕郡县通祀牺
牲制币以次俱升仪文之盛视昔有加焉呜呼国家推
大其制于学与庙其造就人材之意盖无所不至矣若
夫为之师以教为之子弟以学其有不愓然于斯者乎
馀杭山水之邑其民亦多秀而知学昔者龟山杨先生
以程门高弟唱鸣其学于东南而我紫阳朱文公实承
卷十 第 11a 页 WYG1229-0297c.png
道统之传则先生启之也先生盖尝宰邑于斯其流风
善政犹有存者夫以秀而知学之民而生长于先生过
化之地又幸而遭值国家崇儒重道之日所谓千载一
时也士宁有不自激励而奋起者乎自今而后吾知馀
杭之俊秀出为时用必也暴白儒效以副圣天子一新
学校之良法美意矣谨为之记以俟
   思政堂记
姑孰阮竹友先生刚介有守隐居南陵之野绩学累行
卷十 第 11b 页 WYG1229-0297d.png
不求闻于人乡评所及称其贤者如出一口洪武十五
年春天子发币聘起天下贤士讲求治道时应诏者肩
摩踵接先生亦预旅见于天子之廷既而遣还以待后
命今年夏六月敕旨及门先生即日戒道入觐如初获
自布衣超拜四品官知杭州府先生既拜命不俟驺从
以一童自随择日上官视事既逾月自念一介之微而
受国家一郡之托其何以报郡有公廨一区在府治之
后深奥靓密郡守退食之所也先生善楷书乃大书思
卷十 第 12a 页 WYG1229-0298a.png
政堂三字揭于两楹之间其意以政有所未逮则于此
而致思也且属余记之余告之曰思之于人大矣天下
之事未有不思而得者以周公之圣一有不得于心犹
且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况众人乎杭为郡领县九地大
物众古昔称为都会虽钱谷之入于大农者差劣于他
郡而五方之民所聚货物之所出工巧之所稡徵输之
所入实他郡所不及而其治密迩使者府凡朝廷有所
须文书下使者府差次颁之杭承约束又在他郡先故
卷十 第 12b 页 WYG1229-0298b.png
为郡于杭者尤难一或不得其平并缘为奸者众是以
狱讼繁兴弊如蜂午有不可胜言者夫欲平其政如之
何而弗思此政之所以贵乎思也而思也者是非得失
之所由决也夫心之官则思思则知慧生而是非得失
判然于胸中大抵人之知慧多汨于耳目纷扰之时而
得于神气清明之后郑有大夫谋于国则否谋于野则
获者此也非其知慧有丰啬地有静躁耳先生致思于
退食之地厥有旨哉然尝观昔之为郡于杭者莅官之
卷十 第 13a 页 WYG1229-0298c.png
暇辄多作堂以寄其高旷之情若唐白太傅之虚白宋
梅龙图之有美蔡端明之清暑是也今先生莅官云初
不假缔构乃独以思政名堂推其志之所在视白太傅
之虚白梅龙图之有美蔡端明之清暑孰劳而孰逸哉
虽然时有古今事有简剧故治有劳逸其势然也今天
子方加惠斯民他日先生报政于朝书最上考蒙增秩
赐金之宠光被兹堂不其伟哉则彼虚白有美清暑之
适又何足羡哉
卷十 第 13b 页 WYG1229-0298d.png
   乐清轩记
君子未始无所乐也而众人之所乐者君子有弗与焉
是故羊豕以为羞粉黛以为饰丝竹以为驩此众人之
所乐也而君子则曰吾羹藜饭稻不必羊豕之美也缟
衣綦巾不必粉黛之靡也诵诗读书声若金石不必丝
竹之嘲轰也是则众人之所乐君子盖有弗乐者焉若
夫君子之乐在此而不在彼则其为乐不既清矣乎郑
君桂芳学广而行高隐居姑孰之野安意肆志乎恬淡
卷十 第 14a 页 WYG1229-0299a.png
寂寞之乡而于世俗纷华之事漠然不相入若将以老
其身焉者乡大夫数剡荐之卒辞不就会圣天子大召
天下遗逸士制书有曰共论治道以安生民于是乡大
夫以君荐既诣阙亲蒙清问奏对称上意擢知杭之钱
唐县为民选也既视事治其公署之东偏为退食之所
而颜之曰乐清徵予记之予告之曰清者浊之对也人
之情不入于清则入于浊甚可畏也今君奉天子命为
一邑长临乎吏民之上禄足以自丰权足以自用而其
卷十 第 14b 页 WYG1229-0299b.png
所治又在东南华丽之地湖山之秀人物之繁陆海之
储蓄何求而不得使资以自奉亦未为过而能泊然自
守如处士时甚至不以为戚而反以为乐其趋向与人
殊哉君又雅善草书喜赋诗莅事之暇燕坐此室草具
饮食已辄令家僮治笔砚作草书数行赋五七言三四
首遇得意处辄置笔跃然以喜而所以助其清者又如
此呜呼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田猎令人
心发狂此善戒也世俗之人往往溺而不止如蚁附膻
卷十 第 15a 页 WYG1229-0299c.png
何哉虽然吾亦清者也朝齑暮盐风梧雨竹天机忽动
时作咿唔声斯亦清矣顾吾处之有素初不以为乐也
闻君乐清始若有慊焉者自余而观是谓安于固然而
不自知者也如君者非余之所慕羡者乎庸不辞而为
之记
   悠然亭记
悠然亭者三衢舒氏之园亭也一日舒君访余于吴山
之阳道向慕外颇言园亭之胜欲得余记之余谢之曰
卷十 第 15b 页 WYG1229-0299d.png
吾未尝造君之亭不知所以记舒君徐为余言昔者欧
阳公未尝至杭其著有美堂记模写江山景物虽数造
者不能言也又何靳焉虽然姑言之其亭纵广各三丈
许户牖轩敞几榻整洁左右布席容客可十数辈未至
亭甃小径百步许两边种柳夏之日可藉其阴既至当
亭前种古桧绾结其枝为屏状如屈铁冬之日可揽其
翠其外凿大池养鱼千数百尾雨霁时鱼大小喁噞水
上又其外稻田连畦接畛苗盛时浓绿际天皆可观也
卷十 第 16a 页 WYG1229-0300a.png
引领南望又有好山如苍玉案横置于前陶渊明饮酒
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似与吾意合因取悠然
二字名吾亭子肯为我记之则吾亭滋不凡矣余诺其
请因为之言曰凡人跂行喙息于天地之间内之而营
衣食以仰事俯育外之而治赋税以给公上鸡鸣而起
日入而息弊精神于旦暮苟遇佳山水孰不欲上登崇
高下临清泠浣涤其胸次以取一饷之快哉舒氏为三
衢巨姓所以为家为官者其事猬如及间而息释倥偬
卷十 第 16b 页 WYG1229-0300b.png
而就閒旷据榻而坐玩花竹之幽茂观禽鸟之上下野
意横集尘坌顿消方是时虽不见南山其兴亦已悠然
况又有南山佳色发其兴哉此吾舒氏园亭所以作也
世常言古今人不相及以地位言之诚有不相及者若
夫心与境会其兴悠然而生则渊明之兴一悠然而舒
君之兴亦一悠然也初何古人今人之间舒君姿爽朗
器宇恢廊好与贤士大夫游宜其所得夐出于寻常之
表吾他日倘至三衢而登于其亭苟吾之兴亦一悠然
卷十 第 17a 页 WYG1229-0300c.png
则当为君泚笔赋之
   菽水轩记
越人李养能甫居姚虞之间事亲至孝恒愧不能备甘
旨以菽水二字颜其晨昏之室其意以谓吾欲为孝仅
能为菽水之养尔非敢以为孝也且徵余记之余曰昔
者仲由氏之贫不能养也孔子尝告之曰啜菽饮水得
父母之欢心是亦为孝以此言之孝殆不止于饮食古
之人盖有以三鼎为养者矣牛羊豕具焉君子不以为
卷十 第 17b 页 WYG1229-0300d.png
足亦有以五鼎为养者矣牛羊豕之外又加鱼麋焉可
谓备物矣而君子亦不以为足此有以见养不止于饮
食而在于得其欢心夫能使父母列鼎而食而使父母
之心不怡则不若啜菽饮水而得其欢心之为愈也易
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此之谓欤夫
菽者豆之总称贫者煮以为粥饥而啜菽渴而饮水养
之至薄者也吾意养能甫家虽不甚赢其养未必止于
菽水其云然者盖示其不自足之心耳扬子云曰事父
卷十 第 18a 页 WYG1229-0301a.png
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养能甫之心不自足于饮食之
奉则其馀皆不自以为足从可知已姚虞之间舜支子
之所封也有舜之遗风焉若养能甫之为养其殆庶几
乎宋绍兴执政李庄简公光养能甫之七世祖也力沮
和议为秦桧所斥谪居岭海十有馀年而没南渡忠臣
以公为称首呜呼忠孝无二道庄简公身居朝廷故效
忠于国养能甫于今为庶故孝行于家世有先后而忠
孝出于李氏一门亦可羡哉是为记
卷十 第 18b 页 WYG1229-0301b.png
   春晖堂记
同郡马仁安甫初主郿县簿又主临卬县簿七八年之
间较其宦辙所至自今天子之都渡大江北涉汳洛入
潼关仰观太华之胜徘佪乎秦汉故都西过汉中扳缘
栈道而上剑阁览观全蜀而后出夔门径瞿塘滟滪之
险盖万有馀里而还可谓远游也已而其人气岸奇伟
谈说身所历处使人听之虽不出门户如亲履其地而
睹山川之形势衰惫之气顿起视其行橐则甚萧然独
卷十 第 19a 页 WYG1229-0301c.png
见其有手轴一包裹如秘宝发而视之题其眉曰春晖
余诘之言在乡里时二亲相继而殁吾思吾亲不置作
堂曰春晖以见不忘及既出而仕去吾堂日远故以兹
卷自随求四方能言君子敷吾区区之意时取而诵之
庶几如登吾堂而见吾亲也余告之曰仁安甫之所以
自见者其本于孟郊氏之诗乎夫亲之德大矣举天下
之物皆不足以形容之而惟春晖为近古之善方人者
尝以日为喻其称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
卷十 第 19b 页 WYG1229-0301d.png
也盖夏日之日有可畏之象冬日之日有可爱之意此
以喻一人之性情则或似之而以喻人父母之德则未
当也夫晖日之光也春日之晖燠煦万物万物以之而
长养故言父母鞠育之恩顾复之意惟春晖可以拟之
此孟郊氏谓人子之心如寸草然不能报也然则孟郊
氏可谓善言父母之德者矣以余而观天下之事未始
有不可足者如饮食衣服宫室事之至切于已者也是
故羹藜饭糗不足于食易之以膏粱则足矣缊袍布褐
卷十 第 20a 页 WYG1229-0302a.png
不足于衣易之以狐貉则足矣荜门圭窦绳枢瓮牖不
足于居室易之以华堂丽宇则足矣至于亲也存能奉
之以滫瀡殁能厚之以棺椁远能荐之以时物可以谓
之孝矣而皆不可以为足也苟有足心则非孝矣蓼莪
之诗人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良以父母之德无涯不
易报故也然则孟郊氏春晖之喻其亦蓼莪诗人之意
也欤呜呼诗可以兴此有以知吾仁安甫春晖之念不
惟家居之日有见乎其位闻乎其容声而后不敢忘故
卷十 第 20b 页 WYG1229-0302b.png
虽䟤跋万里王事倥偬旅怀凄恶亦不敢暂忘也若仁
安甫者可以谓之孝人也哉于是笔以为春晖堂记
   风木轩记
风木轩者钱唐褚偩本中思其亲而作也本中性至孝
稍长丧其母既壮又丧其父其丧母也哀痛愁苦几不
能生丧父亦如之母殁之岁有嘉木二茁于所居之墙
上枝叶类椅桐本中以母殁而佳木生亦异徵也爰改
植于所居之傍十阅寒暑二木剑拔而上而其父又殁
卷十 第 21a 页 WYG1229-0302c.png
后数年本中过谓余曰始偩不幸丧母会有木生之异
改而植之以谓既不见母或远而忘此木所以识也当
是之时吾先人见而怜之时偩以先人方强健必享百
龄之寿以庇覆我诸孤如二木之日就长茂而息其阴
也讵意二木方长茂而我先人竟弃我诸孤而去悲不
自胜尝与二弟徘佪树下有风飒然起于木末俄而怒
号树为披靡有欲仆之状移刻不止偩顾二弟言曰古
之人有欲养而亲不逮者盖尝以风木为喻今我与尔
卷十 第 21b 页 WYG1229-0302d.png
所见是也因相向而泣遂名所植二木处曰风木之轩
值四十二代天师以朝觐过钱唐偩修谒焉以情事上
白天师矜之为篆三大字揭诸轩中而未有为不肖孤
记者故敢以请嗟乎孝子之所见与众人不同天下之
物众人见之以为悦孝子或以为悲此不得养其母者
见蓼蓼之莪或以为蒿或以为蔚也今夫褚氏之墙嘉
木茁焉改而植之长茂立见此盖和气薰蒸之所致使
他人处此必指为家庆咏歌舞蹈称扬之不暇而本中
卷十 第 22a 页 WYG1229-0303a.png
息于兹树值天风撼之乃独起无涯之悲何其所见与
人殊哉记礼者曰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
心如将见之夫雨露之被万物华泽鲜好穹壤之间有
知觉运动者莫不情驩意怿而孝子独加怵惕此本中
所以见风木而兴悲也虽然仲由氏之所感盖少以贫
贱故躬负米以养其后南游于楚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连轸结驷而游而亲不在此所以有不足之感今褚氏
家故馀饶本中亲在堂时甘旨足以备养非有仲由氏
卷十 第 22b 页 WYG1229-0303b.png
之不足而其区区之心乃犹若此嗟乎若本中者可以
谓之纯孝人矣乃不让而为之记
   幻泊轩记
太湖之上有真庆禅寺是为韫中琇师之居寺之北有
别业花竹泉石颇潇洒师朝夕燕休于是揭名曰幻
泊以表所见之出于寰区有原师无极者其法侣也亦
尝辱与余俱一日偕来谒余吴山之下原师曰彼之幻
泊意欲得子记之何如余辞之曰吾所学不与而道合
卷十 第 23a 页 WYG1229-0303c.png
吾所知者目击道存不驰骛于窅冥昏默浮屠氏之说
博大玄远上极无际不可以思议具述远而山河大地
近而食饮宫室又近而四肢百骸耳目鼻口一动一静
一呼一吸以至尽未来际一皆视为虚幻而不以为真
实而吾之所见不然非山河大地不足为吾身之所依
非食衣宫室不足为吾身之所资非四肢百骸耳目鼻
口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不能使吾人伦日用所欲适宜
故吾所见惟真之为务而不知他有所为此无它第吾
卷十 第 23b 页 WYG1229-0303d.png
所学异业故不能不岐而二之虽然此身泊于此室政
如一叶之舟泊乎沧江之上溟海之涯师能以泊为幻
其视世相不啻电之易灭露之易晞吾见向之浮屠人
衣不以麻而以狐貉食不以蔬而以膏酪覆不以茆茨
而华其堂杰其阁使若人也克知以泊为幻必不以此
为乐琇也积其功行如此其必为菩萨大士之徒吾爱
其人而未暇与论其所以殊亦将往造其室观其幻花
幻竹幻泉幻石使百累悉至于无姑为记其幻泊而使
卷十 第 24a 页 WYG1229-0304a.png
书之壁肤
   兰菊草堂记
钱唐徐子贞甫廉介有雅操筑草堂于城东隅不莳他
物独莳兰与菊而日循行其间客或过见之曰子爱此
耶子贞曰吾爱其与吾性合尔既而大书兰菊草堂四
字而请余记盖兰之为物生于涧谷深绝之地人虽不
采而清芬细馥洒洒然于风露之下有不求媚于人之
意焉菊之为物发于卉木彫落之后时虽揫敛而幽姿
卷十 第 24b 页 WYG1229-0304b.png
雅艳采采然在风露之表有不争妍于时之意焉之二
物者有道之士所不弃也方子贞隐处时人见其恋嫪
此二物不置固曰其性然尔而不知其见于用者何如
也及遭维新之朝尽起天下之遗逸而用之子贞起自
草堂得以才行选为亲王官属趋跄王廷一以直道自
持如兰之不求媚于人菊之不争妍于时为王所礼貌
所谓国有道不变塞焉者盖如此诗曰惟其有之是以
似之岂不信然子贞之所守可谓不兰菊愧矣因笔之
卷十 第 25a 页 WYG1229-0304c.png
为记
   安序堂记
安序堂者今四十三代天师无为子之所作也天师既
膺符箓之命爰即府第之西大作重屋丹楹画栋穹檐
邃宇干青云而丽白日望之如在天上其东则象山庞
然其西则仙岩岿然又其北则高风亭跂然翼然而麈
湖琵琶云林三十六峰则罗列相向川光岳色毕赴于
眉睫之下天师既即其上𢇮凡先世琴剑图籍与夫道
卷十 第 25b 页 WYG1229-0304d.png
藏所储仙经真诰三洞琼纲以及近世儒先道德性命
之书靡不备具琅函缥帙荖次鳞比化日悠永端居清
閟以博其趣不知身在大道之世天师以谓此第吾所
自适者然耳而吾所以存诸躬与为吾后胤法者当必
有防范之具乃即其下两楹之间颜曰安序且徵余著
堂记大传曰君子所居而安易之序也得其序则安矣
圣人作易卦自奇耦而成八变而至于六十四爻分阴
阳而成六变而为三百八十四卦爻所著性命之理幽
卷十 第 26a 页 WYG1229-0305a.png
明之故事物之情莫不各有次第是之谓序序之云者
如乾之象为龙有潜有见有跃有飞有亢是也易有圣
人之道四曰象曰辞曰变曰占君子于易而得其序亦
惟象辞变占之间究心焉耳大凡卦爻有象而后有辞
辞所以著象故玩辞而观象有变而后有占占所以决
变故观变而玩占君子居而学易既观象矣又玩辞焉
以观其所处之当否动而用易既观变矣又考占焉以
观其所值之吉凶验之于事反之于身有居安之实斯
卷十 第 26b 页 WYG1229-0305b.png
不违乎易之序矣既安其序其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
存亡之道将无所求而不得大而君臣父子小而事物
细微亦无所处而不当故得其序则安不得其序而能
安者未之有也天师以神仙之胄超迈之姿作止语默
与道委蛇视人间世穷通得丧毁誉荣辱曾不足以累
其灵台顾犹虑其积诸躬与为后胤法者未循乎易之
序而昧于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所以然而諰諰然以
安序为意无乃过乎不然易与老合昔之人盖有本其
卷十 第 27a 页 WYG1229-0305c.png
旨以注易者矣天师虽以清净无为为宗凝神至道有
得于易存之于躬者莫非实理垂诸后胤者亦莫非实
德尚何患乎存诸已者有未至为后胤法者有弗裕乎
以安序名堂此盖天师慎于持盈不自满假之盛心也
今也领袖仙班于维新之朝光膺帝眷岁时入觐将必
有如广成子之告轩辕黄帝者矣道德所孚阴翊皇祚
于百千万䙫而天师之玄胤亦蒙休被祉于无穷不其
盛哉虽然此非吾侪小人之所敢知然而徵诸至理则
卷十 第 27b 页 WYG1229-0305d.png
有必然者矣于是笔以为安序堂记
   环翠楼续记
国朝设行人之职以传命于四方盖本周官之制行人
员至众又设率人为之长非材识迈众在言语之科者
不与兹选而卓子强氏与焉子强世居闽其居在三琅
山之下其山气势磅礴隆而为麓衍而为原而群峰罗
立老人在其前贪狼在其后天骥在其左文笔在其右
如拱如挹每旭日始旦翠气四合坌入窗户苍然袭人
卷十 第 28a 页 WYG1229-0306a.png
坐客莫知其所从来诚佳处也初卓氏以儒术起家宋
全盛时有讳梦龙梦麟者伯仲联登进士第佐州有声
实子强之十四世祖也其后有六学先生菊泉先生明
性理之学与紫阳朱夫子游于子强为九世祖六学菊
泉存日以谓山川之间神秀发舒亦必有待于是作楼
为燕息之地以传其胜曲栏横槛窙豁无碍三琅山之
胜萃于目前名曰环翠后之人克承先志率皆未弊而
葺环翠之胜一如昨也子强既仕于朝使于四方无虚
卷十 第 28b 页 WYG1229-0306b.png
日环翠之胜未尝不往来于怀遇善画者授以乡山大
意俾规模为图趋办之暇时加披览匪徒曰挹其胜而
已而其先人神明之往来亦或如在也子强过浙上谒
余授经之堂具道其所以请记余告之曰怀土恒物之
大情古有庄舄者本越人也显于上国其心未尝忘越
而每为越吟兹固人情之所不能免然吾有为子强言
者子强闽人吾不暇远引请以闽人告之唐贞元间闽
人有欧阳詹生者尝游上国其亲虽有离忧其志乐也
卷十 第 29a 页 WYG1229-0306c.png
詹在亲侧其亲虽无离忧其志不乐此足以明为人父
母者欲其子为国宣力以功名显也夫人以有用之躯
而老于一同之地与草木同腐亦独何哉子强年富力
强材足以有为宦辙伊始环翠之胜不必加恋嫪也他
日光膺宠命归荣故乡顾视环翠之山色光彩绚烂照
映乎书楼之上计日可待矣斯时也图何有焉因笔以
为环翠楼续记
   柴氏义事记
卷十 第 29b 页 WYG1229-0306d.png
钱唐有柴姓望名而字宗礼者其人姿朴茂不尚表襮
见义事辄为其友有金观者本栝苍人自其父游宦钱
唐遂家焉观尝举进士元至正中亦登备榜为州县学
官矣遭值运去物改穷居田里生事落甚母殁不能葬
宗礼相其经营未克襄事观竟以哀毁成疾而殁已而
其妻亦相继殁宗礼哭曰吾友之不幸至是哉且其子
弱三丧在前吾责也乃捐家赀治葬事其力弗逮则告
助于观所尝往来者因得举观及其母与妻之丧从其先
卷十 第 30a 页 WYG1229-0307a.png
人之兆葬焉声称所及四方之士咸恨识之之晚于是
人以义士目之呜呼朋友道丧久矣平居无事意气
相与襟期相许其胶如漆及夫一死一生交情乃见孰
肯施德于不报之地哉今夫人未为无所施率皆有所
为而为今观已死其子且弱夫岂有所为而为之者求
之古人惟郭代公柳仲涂范丞相苏长公二三君子尔
他鲜闻也是二三君子者为义诚厚然或藉贵富或资
俸禄推以予人若不难也宗礼一介之士其家不过中
卷十 第 30b 页 WYG1229-0307b.png
人之产而亦能如古人之所为独不可尚也哉友人筦
籥为余道其事甚悉故为笔之以示夫观民风者焉
   梅阁记
梅阁者今浙江按察副使何公宴居之所也公性洁脩
于凡植物独梅花是好作层屋出梅花上每冬深梅花
骤发俯槛盻睐玉雪灿烂芬芳袭人诗兴油然而生吟
哦竟日不知此身之在太素乡也因自诵曰吾鼻祖水
部府君在扬州见东阁官梅赋诗有名吾名吾居曰梅
卷十 第 31a 页 WYG1229-0307c.png
阁夫岂不可既而徵余记之惟人生乎百世之下而尚
友乎百世之上必其风声气韵有以动乎心术之微意
领神会有不期然而然者非勉强也虽然此特以众人
之善尚友者言之耳若夫推其所自出本乎一源盖不
必较远近戚疏则其所以相感者又易易然矣此宪使
公所以有慕于何水部之梅阁也按何水部逊字仲言
世为东海人八岁能赋诗弱冠有文名当时范云沈约
皆负重名云称其文含清浊中今古沈约亦面誉之曰
卷十 第 31b 页 WYG1229-0307d.png
吾读卿诗一日三复不能自已其为当时名人所推重
盖如此唐人于诗为尤盛而杜子美出诸家右亦推重
之曰沈范早知何水部是也水部尝为梁建安王行参
军记室后官至尚书水部郎从其王镇扬州时东阁有
梅方发水部倚树而吟终日不去其诗清绝见于家集
至今犹脍炙人口后来杜子美在蜀会裴节度登东亭
送客见梅赋诗因用其事和裴诗遂有东阁官梅动诗
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此宪使公之梅阁所以名也
卷十 第 32a 页 WYG1229-0308a.png
然观水部平生止以文学立名而于事业不多见抑岂
当时所用者止于文学耶不可得而知也今宪使公学
广而才赡其见于制作大篇云行短章铿鍧得水部家
法方持部使者节按行浙水西盖将以饮冰齧蘖之操
如梅花之犯寒而茂扬芳声迈伟烈以报主知讵止以
其玉雪之灿烂芬芳之袭人如何水部之发兴于诗也
哉吾闻古之善占人后者曰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宪
使公之于水部有耀矣如但曰所好之似岂知言者哉
卷十 第 32b 页 WYG1229-0308b.png
   玉带山房记
玉带山在兰溪县东三十里而近其山秀拔顶趾皆青
而其腰色纯白横亘数十百丈如拖玉带故号玉带山
邑人王端翁先生有先庐在其下因署曰玉带山房属
予以记且曰玉带之胜在吾户庭非一世矣我先人在
元至元初以羁孤之迹至燕获事窦文正公默得其铜
人针法用医官起家稍迁江西官医提举后签太医院
事虽留燕岁久而朝夕之念未尝不在玉带左右故未
卷十 第 33a 页 WYG1229-0308c.png
老而谢官归休于玉带之下而负病踵门者不远千里
而来望见玉带粲然曰活我者在是矣一时玉带之色
若濯而莹吾幼在侍旁观先人按俞穴求经络之贯属
以验气机不敢不究心焉先人既殁中更多故薄宦不
足以达人不以我为无似见谓克承先绪趋吾乞疗者
如趋吾先人焉曾不以吾父子异世而或我间玉带之
色犹幸一如昨也维是先人之弊庐在玉带者何可不
图表见以昭先志敢固以请余曰嘻玉韫于石而山木
卷十 第 33b 页 WYG1229-0308d.png
为之光润况在于人乎古有庚桑楚者居畏垒之山而
畏垒大穰彼庚桑楚者恶能使畏垒大穰哉由其德之
薰蒸故山为发祥耳余游四方遇有过玉带者谈王氏
父子生人之死不可殚纪其积世德如累金城于先生
谂之而信他日玉带之上祯符发见如畏垒之穰未足
多也其必有曳玉庙朝垂声迈烈以大其施者为之徵
乎山房所以识也签院号镜潭瑞翁号玉泉盖山下有
渊澄渟莹彻光可以鉴故其父子以自命云
卷十 第 34a 页 WYG1229-0309a.png
   明德楼记
吾邑张可敬氏与余同侨武林城中一日手出一卷见
余于授经之堂发而视之则前内翰鄱阳周伯温甫所
篆明德楼三字周公以篆书名一世而此三字端劲圆
润得斯冰之妙抚玩久之缅想前朝文物之懿不忍释
手已而掩卷问楼之面势与名楼之义何若可敬进曰
吾居在邑之中先大父为处州学官而归爰作兹楼以
务穷理尽性之学适周内翰以使事过天台尝登吾楼
卷十 第 34b 页 WYG1229-0309b.png
为先大父书此三字揭之楣间以示正学之有在吾大
父不幸捐馆兹楼亦燬于兵幸内翰公之遗墨犹在作
新楼于旧趾取其遗墨摹而揭之吾大父虽殁犹不殁
也子幸为我记之可敬之大父伯宁先生也吾去乡里
蚤未尝一造其楼而拜先生今观先生之所以表见者
亦或可得而窥其涯涘矣涉浙而东山岳之秀无出天
台而赤城琼阙玉霄诸峰之最秀者又悉赴于县楼近
市廛高出众屋上诸峰之秀悉可揽而有秋高气清先
卷十 第 35a 页 WYG1229-0309c.png
生身处埃壒之表倚楼而望天宇镜净纤翳不生万象
呈露先生神观爽朗收视返听冥然内观所谓天之所
以与我者其本然之体段顾不洞见于此乎此楼之所
以名也虽然此义也文公先生于孔氏之遗书言之备
矣而其门人弟子又复以镜为喻以谓镜之为物尘垢
去而镜之体见犹物欲去而心之体全是则是矣此第
言其用力之地初不若即境观心表里一致之为至亲
且切也文公先生平生精力尽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卷十 第 35b 页 WYG1229-0309d.png
四书而明德二言又大学第一义学者诚有见乎此大
之而用天下国家小之而为天下国家用胥此焉出经
生学士何可以习熟见闻而易视之哉吾闻文公先生
四书之成传于吾台最蚤意者先生去前辈未远精微
之旨盖必有所受矣宜其表见如铭刀剑铭户牖之不
敢忽也不然兹楼专山岳之胜芳题雅匾何所不有而
独有取于此哉吾虽不及聆先生之绪论因可敬之请
而粗言之而亦未知其至与否也夫苟未至在可敬用
卷十 第 36a 页 WYG1229-0310a.png
力如何耳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子幸归而求之
   滋德堂记
先王之忧民也以凡踵行喙息于天地之间者未免淫
于六气而致夭折故制为医药之具以全其生而跻之
于寿考德至厚也是以周官设医师掌医之政令凡邦
之有疾病者造焉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而
制其食若五味五榖五药之齐存于神农氏子仪之术
者是也而岐伯俞拊秦越人淳于意诸人察五气五色
卷十 第 36b 页 WYG1229-0310b.png
五声之剧易九窍九藏之变动以定盈虚休王又皆羽
翼其道以补天地造化之所不及为生人万世立德者
也秦为无道敢于焚烧六经以废周公孔子之道至于
医药之书所以续斯人之命者则幸独存于世诚以天
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今夫人明乎经络骨髓阴
阳表里之原五苦五辛温凉燥湿之性盖本诸神农氏
子仪岐伯俞拊秦越人淳于意之遗法以济人利物故
论其德殆不可袭而取之言其所自则必尚世言其所
卷十 第 37a 页 WYG1229-0310c.png
及则必尚众而非苟且于一时侥倖于一人之所可致
也故君子务滋德焉钱塘有徐镇字鼎夫者本医家子
性静而敏郡以帑秀选为杭学弟子员习经艺辞章有
足称者而不废医其家尝作堂以储药而未有名请余
名其堂余曰经云树德务滋子之道亦类是宜名滋德
生曰唯唯盖生之先君子以医名于大方其疗法具存
于家已树德矣而生以妙年承之又愈人疾亡算如余
之多病亦且赖生以存可谓善于务滋者矣虽然吾尚
卷十 第 37b 页 WYG1229-0310d.png
告生以滋之之术独不见富人之滋财乎一金为母则
子百金百金为母则子千金万金惟其滋财之心胜故
虽走荒徼而犯狼虎浮重溟而触蛟鼍滨死弗惮遂乃
至于大盈又况滋德无此险难不过举斯心加诸彼而
已生以滋财之术滋德持久而不懈德之为用有不可
胜言者矣其以吾言为然否乎生曰承教承教愿笔以
为记
   泽存室记
卷十 第 38a 页 WYG1229-0311a.png
易贞庭干本荆州人幼时从其父母避地来浙遂家焉
姿粹雅行甚谨饬以选为杭学弟子员出入学校非特
不为嬉戏徵逐事未始见其笑而至矧怒而至詈恒有
不怡之色余沗为都授师生尝从余质疑义余为之辨
析从余习文字余为之删润生善笔札余时有论著多
属生缮写故生在衿佩之列往来余所尤密每熟视生
而甚矜之一日告余曰贞之从亲至浙也日渐长大觊
有所成立以养吾父与母今幸吾父犹强健而吾母竟
卷十 第 38b 页 WYG1229-0311b.png
弃不肖孤而去欲报无地是以煢煢如在疚恒读大戴
记至母殁而杯棬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潸然出
涕犹惧其或忘也爰就吾母饮食起居之处颜之曰泽
存先生其能赐以一言之教乎余语生事死如事生事
亡如事存人子之道也曷敢有死其亲之心夫杯棬饮
器也揉木为之而加髹焉常人之家日用之所须非贵
重而不可致者也记礼君子以是器也其母之所尝御
母虽已殁而口泽之气犹存捧兹遗器而哀痛之诚心
卷十 第 39a 页 WYG1229-0311c.png
有不期然而然者故若有不能饮者焉非诚不能饮也
生以之自见可谓不死其亲者矣凡人知养其亲于生
存之日固不必论求有不忘其亲于既殁之后者或未
必然则是死其亲者也死其亲非孝子也人固未尝无
所思也有睹河洛而思禹者矣有见甘棠而思召伯者
矣彼其思也出于众人之所同见杯棬而思母则惟孝
子为然嗟乎亦有誓及黄泉无相见者吾则不知其何
心也古称纯孝为难由生观之盖亦庶几乎所谓纯孝
卷十 第 39b 页 WYG1229-0311d.png
人矣生方育材于学校将向用于时今日之不遗其亲
则他日之不后其君的然可见故移此心以服官政畅
皇仁迪民性革薄从忠使风俗如唐虞三代之时顾不
在于生辈乎吾虽耄尚及见之笔以为记
   存诚斋记
郑敬常甫敦固周慎孝友行于家庭信义孚于乡党学
足以华躬而不自衒识足以致远而不自贤与之游者
挠之不见其浊澄之不见其清盖庶几所谓古有道之
卷十 第 40a 页 WYG1229-0312a.png
士者焉尝洁一室名曰存诚请余著记余曰敬常甫其
为知道者欤盖天下之理不出乎诚人之所以参天地
而为人者此诚也出乎诚则入乎伪矣甚可畏也夫人
之所以为人身之所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
朋友之交也以至一事一物一动一静一食一息莫不
有实理存乎其间理无为也在人以实心行之耳仰不
愧俯不怍则可至于圣人矣圣人之心浑然天理无往
而非诚众人之心胶胶扰扰与利害物欲相旋转于无
卷十 第 40b 页 WYG1229-0312b.png
穷故于人伦日用之间不暇尽其道未免苟焉而已故
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故君子诚之为贵乌乎诚
非圣人不能全也夫欲至乎圣人者其在存诚乎敬常
甫以存诚名斋非知道者其孰能与于此吾尝谓圣贤
言诚散见于五经四书其言备矣原其入德之要未有
若乾之九二闲邪存其诚一言盖学者用力之方也敬
常甫其有见于此乎盖邪者物欲所生之秽污所以汨
没乎灵明者实在于此邪既闲则诚自存矣敬常甫为
卷十 第 41a 页 WYG1229-0312c.png
人威仪辞气必其学用心于内而以敬自持者以敬自
持则方寸之间凛然神明之居城坚池深外侮焉能入
哉此必敬常甫之所自得人所不能知者余也学未闻
道其于圣贤之学故不敢以易言之而亦不敢不用其
力尚当从敬常甫询其所以然庶几圣学之要或得而
闻一二乎
 
 
卷十 第 41b 页 WYG1229-0312d.png
 
 
 
 
 
 
 
 始丰稿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