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29-01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始丰稿卷二
            明 徐一夔 撰
  记
   晏居记
杭郡民庐比辏如栉而寿安坊当阛阓四达之冲又最
嚣处也今浙省左右司员外郎张君光弼之居在焉屋
数楹甚湫且隘门垣外嚣尘閧如也君甚安之或曰小
卷二 第 1b 页 WYG1229-0155b.png
人射利惟赢之为务乃不恶嚣员外君日乘高盖车从
丞相论决政事降登出入在乎华堂粉署之间今卜私
第不于爽垲是择其故何哉君漠然不以为意方自署
其楹间曰晏居且谓一夔曰传称晏子之居近市虽湫
隘嚣尘弗易吾居甚类之愿自附焉子幸为我记之吾
于是知君之所以市居者矣夫践历华要宅高旷而处
深靓以适其身故所宜也然地位峻绝不与人事接则
耳目不能无蔽宜君有弗安者焉是故晏子之居市也
卷二 第 2a 页 WYG1229-0155c.png
物之贵贱无不察而知之非徒然也方齐景公繁于刑
以踊贵屦贱告而景公省于刑仁人君子之用心故如
是也今君之居寿安也大官贵人与凡布衣韦带之士
由兹坊而东西者必叩门上谒君则摄衣出迎引寘上
座与肆议论下至闾阎之老工商技艺之流或有陈说
亦必曲为之尽天下之事当无有不悉施诸有政将不
止于一事之讽而己且吾闻之晏子相齐三君食不重
肉妾不衣帛名显诸侯数百载之下太史公闻其风采
卷二 第 2b 页 WYG1229-0155d.png
犹欲为之执鞭其贤不可及已独念当是时公弃其民
而政在陈氏晏子于区区贵贱之事则务陈之而于国
之大计则有未尝数数然者他日乃与邻国之大夫加窃叹
焉何也君刚简亮达故左丞杨公提兵镇江浙时用材
略参谋其军府事声望赫然既而退处西湖之上粗衣
粝饭著书赋诗以自佚其有用之身较其风裁不知自
视晏子何如也乃今江浙之地未全归于版图丞相用
便宜命表授君为从事廓清之略克复之勋亦惟一二
卷二 第 3a 页 WYG1229-0156a.png
左右是赖无或如晏子之举其细而遗其大可也虽然
今之人未尝不慕古之人也惟善学者鲜鲁有男子学
柳下惠柳下惠之所可者鲁男子以为不可此所以为
善学柳下惠者若白圭自以为禹扬雄自以为孟子王
通自以为孔子君子终不与也大抵尚友古人必也权
轻重取舍于心术之微而后为至夫岂曰居室之类而
已以君之高见卓识顾岂有待于余之言哉余言之且
以告凡慕古人者
卷二 第 3b 页 WYG1229-0156b.png
   西溪隐居记
西溪在嘉禾郡城之西三里溪流回合汇而为泾贯而
为港微波细漪皆洁妍可爱初郡之置以秀水名志称
秀水在北门外西溪其支流也缘溪上下长坡平陆漫
衍曲折若龙蛇驰骛树木散出篁竹丛生隐如深林绝
壑今鲍先生之居在焉先生之居逐溪而成屋数楹在
竹树中高亢轩豁有蔬可茹有桑可蚕有牲鱼酒醴可
以供祭祀宾客旁无杂邻农家渔舍参差相映大官贵
卷二 第 4a 页 WYG1229-0156c.png
人老生夕彦非来谒者迹不相及白日悠永沙禽水鸟
之泳翔村歌野唱之响应轻舟短楫之来往举不出于
顾盻之外诚类夫隐者之居焉初先生世居崇德州之
北其门人有为之卜筑者徙此二十年矣丙申丁酉之
岁荒墟下聚未有不被兵燹者西溪虽近城府而安全
无恙郡人至比之武陵桃源先生安焉叹而言曰以天
之福幸存此庐吾将老于此矣因号曰西溪隐居或曰
鲍先生非隐者也方科举盛行时尝三荐于乡盖有志
卷二 第 4b 页 WYG1229-0156d.png
于世用者鲍先生非隐者也余解之曰先生之荐于乡
也间会辍科而止一再试于春官又以额溢而归逢时
多故遂澹于进取虽外省用例屡授文学之职卒不以
一资半级而果于行今太尉开府吴中辟为教授亦辞
不就谓先生为隐可也虽然今国家辑宁四方将蒐罗
老成之士兴治立教以建不拔之基吾知不遗先生谓
之不终隐亦可也唐贺季真虽仕而未尝忘隐宋种明
逸虽隐而未尝忘仕君子不以迹论也既而余造先生
卷二 第 5a 页 WYG1229-0157a.png
夷犹西溪之浒遥见髯叟圆收方屦曳杖行水竹间逍
遥如世外人心甚羡之趋前乃先生也揖而问之曰先
生果于隐耶先生哑然笑曰我之出处君所知也时溪
上秋意苍然先生携余至其家治酒馔相款洽既别属
余记之余退而列其隐居面势与其出处之迹为西溪
隐居记先生名恂字仲孚世为崇德人于经邃于易所
著有易学举隅卦爻要义行于世云
   梅花易洞记
卷二 第 5b 页 WYG1229-0157b.png
山阴胡君龙臣居越王山之下环其庐植梅数十百株
而日居其间读易因名其处曰梅花易洞且曰昔五峰
胡先生读易岩庐自号易洞吾名亦奚不可然客来辄
不解曰甚矣胡子之欺人也大山长谷穴而为洞嵌空
㟏岈其上穹然而盖覆其旁屹然而壁立其中廓然而
有容蛇龙居之虎豹藏焉此洞也若五峰先生读易之
地似也今子虽依山为屋所谓嵌空㟏岈之状无有也
其屋规模不广制度不华覆盖其上者独其枝若屈铁
卷二 第 6a 页 WYG1229-0157c.png
之交错其花若雪之灿烂所谓穹然屹然廓然者亦
无有也非洞而曰洞甚矣胡子之欺人也余乃为之解
曰独不观之儒先之图乎天地亦一洞也岂真居室哉
何也乾南坤北一上一下阴阳之宅也离东坎西一阖
一辟阴阳之门也巽承乎乾而位西南震交乎坤而位
东北阴阳之所以终也阴阳造化生生不息如循环然
昔之至人心与造化游尝言弄环馀暇时往时来盖以
天地为一环矣夫洞环类也环非实环洞岂实洞哉是
卷二 第 6b 页 WYG1229-0157d.png
意也五峰先生知之矣胡君慕先生者也岂以弗知而
欺人哉余窃闻之圣人作易本之阴阳见乎卦辞学之
者将以见夫用善观物者即微而知著即小而知大即
近而知远自一室而至于天下自一日而至于四时自
一呼一吸而至于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吉凶消长之理
进退存亡之道莫不悉备胡君诚有以知之无自善其
身请以告我
   独柞轩记
卷二 第 7a 页 WYG1229-0158a.png
余所僦屋在嘉兴春波门外蔀屋三四楹不喧不寂于
居穷甚宜屋东向启牖牖外大树一挺然当牖中大五
十围高四五十寻梢槊擢根入地不知几百尺其才坚
实可用盖柞属也日夕视之若贞人介士高冠长剑端
俨自持而庸夫孺子凛然莫敢犯时方暑恒踞坐树下
阴下覆清以润风行叶间声琤然若秋至私窃自庆有
此获也署之曰独柞轩云久之主人翁进曰公爱兹树
乎侬先世手植兹树将百年于兹日者荆楚暴卒蚁聚
卷二 第 7b 页 WYG1229-0158b.png
城邑地无山林环城六七十里凡亭榭道路丛薄丘陇
之植不问老弱坚脆悉罹斧斤水载陆负而来编而为
栅构而为橹联而为校揉而为弧剡而为枪析而为薪
于是树之生意尽矣而吾庐之植独存侬不知天故遗
此以为异耶抑造化之所钟固自厚于他植也余叹曰
凡物之生有幸不幸大山长谷生植千万沾濡雨露蒙
犯霜雪其材老且成时当无事家给人足宫室器用公
私毕作良工师来度材宜栋梁为栋梁宜樯楫为樯楫
卷二 第 8a 页 WYG1229-0158c.png
宜琴瑟为琴瑟宜俎豆为俎豆其幸也一遇丧乱暴殄
于卒伍之手为栅为橹为校为弧为枪为薪特不幸尔
今兹树也其寿与否非吾所能知夫既不殄于卒伍苟
遇良工师将舍之耶抑取之也余将为翁为树庆矣且
吾闻之昔者山阴陆公务观之帅蜀也于其舍处见大
楠四皆历岁数百者公以蜀故僭国也王氏孟氏尝极
土木之侈而四楠者无恙为楠记之至今其文照映家
集言植物者有徵焉顾此树者不两以相比不三以相
卷二 第 8b 页 WYG1229-0158d.png
参而涉历世变与彼四楠者无异吾业觚翰亦将为兹
树记翁谢曰诚蒙不鄙侬家树有遭矣乃记诸壁
   如心堂记
欈李唐君善医其居在郡城东隅尝燬于兵已而更作
之亢爽可居也用其两楹之间为居药之室而名曰如
心既得今左丞鄱昜周公畀之篆额而未有记一日过
余请曰子幸为我广如心之说揭诸楹间以为记盖尝
闻之如心为恕其说具于礼经注疏盖恕字之文从如
卷二 第 9a 页 WYG1229-0159a.png
从心故云然文公先生用推已之说释恕字之义然虑
未尽也故用此说以足之究其大义不越乎视人如已
而已无他道也今唐君之为医以恕行之非善用其心
者乎凡人之生得乎天地者盖鲜如也然而不知自慎
内刿其心外伐其形故夫六淫之寇夫孰能免方其被
疾也呻吟痛苦而望已于人犹溺而思援焚而思拯为
之医者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其可忽哉
苟有告焉视人之疾犹已之疾可也缓急不加诸心若
卷二 第 9b 页 WYG1229-0159b.png
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不可也此医之所以贵乎恕也虽
然知此者少也古今之言医者必曰扁鹊仓公鹊之治
病声动诸侯而秘所传方非恕也仓公不以家为家或不
为人治病病家怨之非恕也至若阳庆仓公师也以富
给故不为人治病亦非恕也太史公不究其用心之非
乃曰美好不祥之器器何尤耶夫以仓扁诸人而犹若
是下此吾弗论也夫能师其术而不师其心者抑不谓
之贤乎唐君敦实周慎家世为医而外氏又医出也以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29-0159c.png
故郡人有疾者必趋其家曰是家世医也是能视人之
疾犹已之疾者也抑亦可以谓之明恕人矣嘻此道也
仲尼之门为仁之方也此道明则天地变化草木蕃不
明则天地闭贤人隐其功大矣唐君守之之固积之之
厚施之之博阴骘交孚和气充畅而其德之及人也远
然后知名堂之义不诬也遂为之记
   西岭草堂续记
钱塘泯上人志行绝俗蚤依云门法师受度至正中云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29-0159d.png
门来主下天竺之席上人实侍左右其所栖息则西岭
之草堂近焉西岭草堂者唐元和中杭之高僧道票师
所居也僧史称师神气清茂为道既高而诗尤精妙与
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齐名时之名人以摩云霄三语赞
之上人甚慕焉其言曰吾上视师虽不与同世而与同
乡里使师颜面肢体而与吾殊也我则不敢知苟颜面
肢体不与吾殊亦奚不可及之有则其中之所存盖可
见已将谋复作草堂会兵燹日炽而西岭之胜汨没于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29-0160a.png
风尘之中上人曾不少沮仍择地郡城之东构屋四楹
限以周垣植竹与树其前旧有陂池春夏水长水气上
行与竹树会清芬可挹上人闭门危坐披阅内典以探
教观之要暇则曳袖长吟顾瞻西山搜精鍊奇而西岭
岧峣宛在眉睫因亦署曰西岭草堂致其志也余曰古
之桑门上首积行累业蜚声一时垂名后世僧史所载
盖亦不鲜姑以钱唐言之若圣达观之神异辨才净之
辩博孤山圆之孤峻咸所宜慕者而上人顾独于师是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29-0160b.png
取盖必有所以然者吾尝思之学道之士以今慕古必
取其质之近似者惟其质之近似故其慕之也切慕之
也切精神念虑冥孚默契则其入道也易今人生而同
世以某问某犹有不知者上人之生去师五百馀岁而
独慕之非有所似恶能自信若是向余谒云门于天竺
见上人气貌不凡心甚敬之别去日久其法友与余相
见辄谈上人行业精进而余犹未悉其蕴间一造焉草
堂甫成止余就宿青灯永夜接膝蒲团之侧神清思远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29-0160c.png
窥其风致隐然有上摩云霄之意区区世相何得而溷
之哉然后知上人不徒慕也吾经有云惟其有之是以
似之草堂之作亦何必规规于西岭之下哉会上人谒
余请著西岭草堂续记于是乎书
   桃溪记
自余遭乱流寓无常处恒郁郁不乐思得幽夐之地营
半亩之室以宁厥居环视无有也客或进曰世岂无有
哉顾先生未之即耳太湖之南二十里许有溪焉水泉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29-0160d.png
清远左盘右纡势若篆籀郡志言越大夫蠡扁舟出五
湖时常过其处后人思之构桥溪上曰范蠡以志溪两
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望之蓊然方春始阳群葩
竞发嫣红腻白酣阳颒雨蒸为旦气烂若赪霞居人因
字溪曰桃茅屋三四楹在桃树中则吾家也附屋有田
二十亩勤力耕作足以具饘粥聚落相凑皆务农业官
租有程每相率先期而输不俟徵迫终岁无胥吏扣门
时虽争战过兵不及妻子皆不识兵有自城府来者言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29-0161a.png
兵暴状辄相惊讶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夐矣顾先生未
之即也嘻吾尝观陶靖节记桃花源事疑其地实在世
外非人间有如客所称不出吴江乌程二邑之交非桃
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乱世亦异矣哉然后知天壤间未尝
无绝境第吾驽薄弗获至尔客吴姓姿朴茂间至城府
从士大夫游以余志幽夐招余卜筑其处因记之云
   荔轩记
荔轩者嘉兴卓器之甫摭其先大父思乡之言而作者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29-0161b.png
也器之甫之先为闽人自其曾大父由进士第知平江
吴县遭值改物侨居嘉兴之甓川大父用荐起家积官
至黄岩州倅遂老甓川之上器之甫谓余曰吾先大父
之不能还闽也尝自叹曰吾进不得看长安花退不得
擘家山荔戚乎其言之也吾儿时在旁恒记之今至于
吾四世矣曾不能一下闽关擘所谓家山荔者引领南
望未尝不咨嗟太息考之荔谱荔于果族味最美巴蜀
岭南闽中皆有之其味闽为第一巴蜀次之岭南为下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29-0161c.png
是荔于果族非他土得专也吾谨摭吾先大父之言表
兹不腆之室以寓吾乡土之思可记以否余曰善哉器
之甫知所以崇始也记礼者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
其本甚言君子之不可不崇始也荔者适口之物君子
岂固此留意哉诚以怀土常物之大情有里闾焉吾不
得而息有坟墓焉吾不得而展有族姓焉吾不得而合
区区之心彷徨踯躅无以自宣此所以假土物以自见
也君子于此盖有以闵其情矣虽然人之生也在治世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29-0161d.png
或出而仕在乱世或避而去固不能必安于一乡然而
岁改月化而水木本原之义寖以微泯设有子孙过故
乡里视其里闾有若异域视其坟墓有若荒垄视其族
姓有若路人者盖有之矣器之甫惓惓于所自出之地
不厚矣哉余闻内附初姚先生嗣辉蜀人也侨居大江
之西先生以蜀多桤木作南桤堂示不忘蜀柳城姚文
公尝为赋咏蔼然桑梓之意器之甫之心其犹姚先生
乎然则君子之去其乡者其念虑之所存未尝不同也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29-0162a.png
登荔轩者盖亦有感于斯矣因并识之知县讳某州倅
讳某器之甫名成大以经术世其家云
   重建王贞妇祠记
浙东道都元帅周侯之守禦嵊县也重建王贞妇祠于
青枫岭上既成县学教谕项昱贻书一夔致侯之意请
记按青枫岭在县北二十五里深郁峭拔下临百丈之
涧至治初元县丞徐端凿石为屋以祠贞妇后五年佥
浙东廉访司事杜公秉彝行县改为木屋四楹于石祠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29-0162b.png
南五十步而近至正十八年旁郡失守祠当往来之冲
官兵舍顿燬焉及侯被嵊县之命过辞行御史中丞月
公公谓侯曰县有王贞妇祠废于兵燹宜更作之侯承
命惟谨既至外严斥堠内务安辑遂修举废坠仍构屋
四楹故址上命士卒致木石而属幕僚李某令史陆某
董其事二十四年四月也越三月告成又招失业之民
如干户居祠左右以备洒扫贞妇者夫家天台人也始
国家以一将之师徇地浙东有千夫长者虏得之贞妇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29-0162c.png
以计绐弗即被污谋死未获间已而师还从上青枫岭
顾视岭下涧澄澈深窈曰可以死矣即口占诗嚼指血
写山石上而投涧死其后有司以其事闻朝廷旌之曰
贞妇而邑人因易岭名曰清风云事具故秘书监著作
郎李公孝光所为记及宋史列女传呜呼方时承平贞
信之教浃于田里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虽有强暴
之夫不敢侵陵正女以冒刑宪不知贞妇之为烈也及
乎治极生乱氓𨽻佳兵穷凶稔恶以杀为嬉令妻靓女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29-0162d.png
猝就执辱慈父不能保哲夫不能庇衔冤茹毒没为异
类者不知其几然后知贞妇之为烈也夫秉彝好德乃
人心所固有吾谓兹祠之成过其下者徘徊瞻对想贞
妇奋死之烈奚独闺阁女妇罹不幸者知所激厉而凡
悍夫劲卒亦必改心易虑不致孤人之子寡人之妻以
自快矣然则侯建是祠于抢攘之日其笃伦理裨风化
之意夫岂浅哉余既嘉侯志又于贞妇为里后生故愿
为之记若夫懿行奇节则有著作公之文与信史在兹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29-0163a.png
不复著侯名某字某大名人是年十月记
   嘉兴路新建儒学记
嘉兴之学在通越门内二百步而近肇建于宋绍兴中
学迫于庙规模隘陋弗称先时守臣亦欲斥而大之而
其地南临广衢西北委巷惟东面宽厂而多民庐且邻
于执政娄氏里第既入国朝娄氏虽微而民庐犹辏集
故自宋季以迄于今莫克改作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淮
南行省郎中陈公来守兹郡适丁兵燹而向者民庐辏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29-0163b.png
集之地悉皆为墟公与教授孙某相度面势慨然以兴
学为已任乃劝民以地售于学其不愿售者则以他学
地随所择易之得地以丈计者南北四十二丈有奇东
西视南北则不及四之一遂约学计之入鸠材庀工先
作论堂五间左右翼以夹室揭层轩以广前荣堂崇三
丈六尺广三倍于崇深视广三之二焕以丹碧涂以黝
垩中设讲经之座以重都授堂旧名正礼今以明伦易
之次作东西步廊为间各十有二以趋堂廉步廊之内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29-0163c.png
为斋庐四西曰成德曰养正东曰致道曰时敏斋各为
屋四楹敞以前轩次又为屋九楹而门术中辟其外则
凿地为池架梁以达两庑之间立重门于外而缭以周
垣兹学至是始克大备斯役也克承公意先事趋办者
嘉兴县尹石某而董治其事规材量费则学正朱某府
吏陈某顾某也公不间风雨日一至学凡一木石之恶
一工匠之怠审视程督不啻若治家事故其成不苟不
缓始于是年八月某日越七月迄工明年四月二日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29-0163d.png
时一夔侨居嘉兴之野承公致币俾助教诸生且属之
记一夔固辞不获乃作而言曰学校之设国家风化之
机在焉非细故也尝窃闻之初国家起自朔漠以威武
立国未遑学校之事中统至元之际天下大定许文正
公衡用儒术为辅相凡其谋谟皆经国大计至于学校
一事尤切切言之其言自国都以及州县皆设学校使
皇子以至庶人之子皆从事日明君臣父子之道自洒
扫应对以至治国平天下迟以十年则上知所以御下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29-0164a.png
下知所以事上而上下亲睦此诚不可拔之论然当是
时国学肇建而州县尚多苟且延祐更化上深厌吏蠹
赫然欲刓去之顾学校难须成于月日断以科目取士
盖将朝用其人而夕收其效也大抵天下之势此急则
彼缓矧夫上之人以是求之哉由是学校之设始若冠
之有旒履之有絇姑具人文而已当国者以提调则付
之守令以勉励则付之风宪曰有任之者矣而受其任
者既不皆出于儒术而钱榖词讼又从而夺之几何不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29-0164b.png
视为迂阔之务月更朔望相率入谒庙廷退坐论堂引
师弟子剿取儒先成说敷陈一过已则掉臂而去如是
以为故事而欲学校有成如文正所云其可得乎循习
之久卒至人纪废坏寇贼奸宄以迄于今弗振者职此
由也嘉兴自唐季以郡置土田民物不劣他郡惟学隘
陋有乖具瞻三百馀年于兹公之来守值时艰虞顾以
学校之废莫甚于今日思欲振而起之难以时诎举嬴
为辞遂出独见大作兹学使庙既克全其尊而学之方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29-0164c.png
位严正规模廓大缔构坚密又悉冠乎东南之庠序呜
呼此岂徒资观美也哉诚以受国家一郡之托所系者
重是用崇兹闳耀之居使凡学者耳目不蔽于凡近则
志气清明志气清明则念虑之所存精诚之所至沉潜
乎诗书六艺之府须以悠久造诣精切践履笃至修于
其家而知事亲敬长施于其国而知尊君亲上师师成
风孝弟忠信之道立狠戾悖逆之习变而教道成矣虽
然陆宣公郡之先哲也其言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29-0164d.png
所学继自今嘉兴之士宁无不负所学如宣公者出乎
吾知自公之为凡为郡者来取法矣不然此三百馀年
隘陋之学也公胡为于难为之时为之不疑哉初公与
其兄今甘肃行省参政俱以科目自奋参政既以大对
魁天下扬历省台谠言直道为时名臣公亦首荐于乡
会朝廷辍科稍起从部使者辟暨参佐大藩出其奇谋
硕画克济王事及为郡取其尤病民者力言于上罢之
曾未期月政用大敷兴学特其一也学始奠址工垦土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29-0165a.png
得钱一窖遂用以相役人谓兹学之兴盖不偶然云公
名宗义字子方参政名祖仁字子山河南人至正二十
三年建宁路儒学教授徐一夔记
  序
   自得斋类编序
河南高公德进甫有藏修之室曰自得斋既得宗工钜
儒为之论著而先陇白云山舍亦皆有述其子巽志虑
其久而散轶也汇而次之合记序铭赞志状诗词凡若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29-0165b.png
干首将锓诸梓题曰自得斋类编而请余序初公以清
才粹质积学素行蒙部使者推择为掾历中外御史府
行部朔南进廉能而退贪鄙赫有声光而恒虚心抑志
乐从宗工钜儒游以广器业若故虞文靖公集欧阳文
公玄曹文穆公鉴余文忠公阙户部尚书贡公师泰监
察御史程公文今江浙行省左丞周公伯琦翰林学士
承旨张公翥危公素直学士张公以宁咸亲承焉久而
相知之深是以不靳于论著非徒作也窃尝论之国家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29-0165c.png
文章之盛泰定天历以来敷张神藻润色鸿业耸元德
于汉唐之上者三数公而已今公皆与之游可谓极黄
河太华之观而无憾者矣矧又得其论著铿鍧炳耀可
以侈当今而誇后世哉昔唐柳侍御文学博雅尽交天
下知名士而柳州先生实其子也欲著其父之善取凡
尤厚者六十七人疏其出处刻石以传后世君子韪焉
徐考其实不过示交游之广而已而彼六十七人者未
尝有所论著如欧虞诸君子之于高公也今论著之广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29-0165d.png
既足以度越前人而巽志梓行以贻永久其意不尤厚
乎虽然是编之成一以成公志一以集宗工钜儒之善
视世之曲学謏闻而遽以不腆之言加灾于木以衒名
者相去何如也因不让而序之公名某由御史掾出官
淮东廉访司照磨调浙东宣慰司都事善歌诗有纪梦
集十卷巽志字士敏华年笃志以善属文称用荐为鄮
山书院山长云
   送贡友达序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29-0166a.png
宣城贡君友达以春秋试于有司中在前列道梗未即
会试春官用便宜命授平江路儒学正吾党之士徵言
以华其行贡氏自宋叔世以儒立家友达之从大父文
靖公宏才硕学际熙洽之运职掌内制以老成博雅著
称世父尚书公以高文卓识受知今天子入备侍从出
领风纪晚岁被旨开部闽南勤劳王事以殁海内伏其
声望乃父乃兄联芳袭美奋自文学纡青紫绾组绶者
亡虑数十人近世大江以南衣冠文物之盛无踰贡氏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29-0166b.png
矣及兵起举族奔浙西虽在颠沛之地咸砥节砺行守
其家法不替大夫士称焉友达粹雅而精敏有过人之
资贡氏之彦也弗沮于时矢以科目进刻意春秋之学
贯综经传敷为大义遂为有司所知藩府虑其濡滞乃
有学正之命夫学有教授为之长而正居其次牖导辅
掖之方友达闻诸父兄者熟矣为之不难也矧又重以
春秋之学哉夫春秋为书孔子以治法正乱世其立言
大旨一本乎性命之正以言其要则在乎明君臣父子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29-0166c.png
之分以定民志夫欲立教于斯世春秋之用莫大焉友
达本之于家学扩之以春秋之说辅其长以为教学校
之政有弗修者乎嗟夫求美玉者必之昆崙之丘求良
马者必之冀北之野求名人硕士者必于故家世族之
门而吾党之望于友达者盖不止于此也他日决策大
廷为名进士受显秩居要位垂声迈烈世济厥美斯属
厌焉友达其勉之哉
   送琼上人葬亲诗序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29-0166d.png
临海琼上人蕴中之学佛于浙水西也其先君子桧屏
方先生及其母夫人相继而殁值时多艰未遑奔走以
襄事恒悲不自胜居不求安食不求饱与人言辄涕泣
解之者曰吾属出家以有旁侍毋过哀为也上人谢曰
吾非人子哉是何言也迄兹方成行嗟乎孝弟之道出
于天性夫岂以所趋异途所学异业而有二哉而言佛
者类曰为佛之徒务究竟实际以割慈忍爱为贤虽其
至亲有不暇顾若上人者又岂得以此议之哉吾闻佛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29-0167a.png
在世时虑其母摩耶夫人或堕轮转为说法超度有孝
行书具在内典近世明教者惧其义或湮复广其说以
告凡学佛者由是言之佛之道未尝违孝以为高此柳
柳州所以有取于元皓师也上人世儒家其学佛也又
得名师德为之依归行成业隆去而游大方大方主席
争相延致为四众上首其立身行道有如此者是能统
合儒释而弗偏之归也行矣营其宅兆慎修窆繂发引
之日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动凡吊者吾乡多缝掖之老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29-0167b.png
必曰学佛如琼公又奚云也是上人之行不徒尽道于
其亲抑又有弘教之功焉慧上人敏机文上人焕章其
同袍友也以上人之志有足矜者相率为诗赠之而同
郡徐一夔为之序
   送钱唐二生游学序
今年正月华亭钱恺元悌唐奂有章旅谒余于秀水之
东请曰恺二人者淞邑之小子也居同里学同志闻中
吴大藩开馆以待宾客高材硕学之士萃焉间营绍介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29-0167c.png
以从之游然而未敢自谓有得兹见先生愿益一言之
教余谢之曰今之所谓磊落之士盖毕致于中吴矣子
从之游挹其风裁听其论议观其猷为必有大异于人
者奚取于余之迂疏也哉请至于再不已乃告之曰天
下之士不入于道德则入于权术盖道德之说胜则权
术隐权术之说胜则道德隐是故道德胜则有颜子闵
子之徒离亲戚去坟墓以事孔子权术胜则有苏秦张
仪之徒离亲戚去坟墓以事鬼谷子大抵道德之效远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29-0167d.png
大而难至权术之效卑近而易为窃观春秋至于战国
相去未百年也而权术之学已轶道德而过之岂非远
者大者人所畏难而卑者近者人所乐趣也哉元悌和
而通有章固而警其必有见于此矣易大传曰二人同
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士非无志也恒成于
同而沮于异古之人有同父而异道者矣有同师而异
业者矣故学惟同志为难今子二人学同志矣志于远
大而不于卑近余之望也子尚勉哉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29-0168a.png
   送周山长考满序
友人四明周君致尧精敏过人少游乡校读书为辞章
有声年二十从其外氏游宦齐鲁之境遂北游京师览
观天子宫阙之壮百官之富居无几何会大丞相为国
求福选天下能书者遍书大藏佛典而授以文学之职
致尧适在选中既竣事出为其乡之鄮山书院山长再
调秀之宣公书院方是时致尧年才三十馀与致尧游
者咸曰以致尧之材之年而假兹艺致身不亦左乎余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29-0168b.png
解之曰书非末技也昔人固尝用以取士矣以书致身
亦入仕一涂也奚名为左矧国家优崇之选二科而已
曰举遗逸也举进士也遗逸不常举也进士科三岁一
举群天下之士而试之登名于吏部者不过百人而止
取之之目审之乡以观其行也求之经以观其学也博
之词以观其才也问之策以观其政也揆之于古占其
一者己足名世而今责备于一人又有异者如其说者
未必得之而得之者未必如其说也嗟乎士必是涂出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29-0168c.png
其不至于老且死者几希故君子之仕也行其道也有
志于世用而较轻重于出身之际不其拘哉初致尧之
为鄮山也教育有方里子弟来学者鳞集郡侯敬之与
分庭伉礼今其来兹书院燬已久未有能复作者时方
多故致尧以教化之地不可以时诎解请于郡侯作之
量材庀工八月而书院成致尧职文学其见于施为己
如此去此而有民社尚可一二数哉于其行也序以赠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29-0168d.png
   送丘克庄赴会试序
余侨居秀水上士之避地而至者无不辱与余游广陵
丘氏克庄其一也岁壬寅大比江浙行省聚属郡之士
而试之克庄用流寓例以诗经就试江浙预在选中克
庄年方三十气刚而和识朗而融志果而不苟吾党之
卓然者初在广陵时天下承平四方无事广陵之盛珠
玉锦绣家充户积一时贵游子弟斗鸡走狗以事娱乐
者多其南北巷人也克庄家故饶财使去而与驰逐未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29-0169a.png
能或之沮也顾独从师友稽经史以问学为事视彼少
年之习漠然不以为意及广陵被兵扶携妻子而南乡
里之雄提兵踵至据有浙西一时谋人策士乘机遇会
以取富贵者又多其东西鄙人也顾乃入庠序训生徒
取所入以给视彼得志之为澹然不以动念嗟夫处富贵
之地而不淫其志当患难之秋而不易所守则其人之
所自树立者固有以异于人哉今夫人挟其所有试于
有司濡墨伸纸措辞析理求不戾于程度众人所能克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29-0169b.png
庄亦能之若夫气足以自强识足以自广志足以自立
不知众人视克庄何如也昔在于唐士之举于其乡而
贡于朝者率从所知荐其材行然后典春官者信而有
徵以故得人为盛今法不然也克庄赴春官余故私列
其人以为赠言冀夫典春官者拔一士而表异之为世
砺也
   送张叔方序
士贡于乡未赴春官而有典校之命非盛时例也比由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29-0169c.png
道阻外省虑其濡滞用便宜命命之于是钱唐张谊叔
方以至正二十三年乡贡得为松江儒学正叔方精敏
嗜学故贞居先生之从子鄱昜徐君成中之高弟也贞
居清才奥学高蹈物表号一代玄儒成中明经砺行秉
志不惑为一时名士二人者较其迹虽有儒墨之分然
若贞居之高风成中之雅操要皆不可及四方之士固
有慕与之游而弗获者矣而吾叔方一以从子而观道
德于前后一以高弟而承教诲于左右谚有之绳尺之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29-0169d.png
下无枉木叔方得贤父师若此其所造就固有异于人
哉今贡于乡使上于春官进而在五十人之列出而服
官政必表表伟伟使吾党欣快矧教职哉虽然外相固
将以是养吾叔方之器业底于远且大毋徒自薄曰此
冷官也庶几不负外相之意叔方勉之
   送勤上人卒业天竺序
自佛法流通中国时君世主咸知尊尚槩莫盛于元然
不特奉其像教而己不远万里至于西域延致佛胄为
卷二 第 31a 页 WYG1229-0170a.png
帝者师隐然有与共治之势由是名师钜德各以智慧
奋起以护其教元贞大德之间有佛海大师者起于浙
河之东历主大刹说法为人天师表数膺帝眷阐扬證
悟克称上旨咸谓有随机助化之力则今勤上人之法
祖也异时我先人以经术教授越中佛海方谢上天竺
之席归老其得度寺且选俊秀为其法胤间遣二三辈
来学今上人在焉先人谢之曰吾所说性命道德不与
而宗合宜无我师佛海使来请曰人亦有言东海有圣
卷二 第 31b 页 WYG1229-0170b.png
人焉同此心也同此理也西海有圣人焉同此心也同
此理也先生苟能启我以东海圣人之道则西海圣人
之道亦不外是先人既伏师之高识尤喜上人之颖异
一夔侍次间以语及今犹记之其后上人出游大方益
求西方圣人之道行修业隆居第一座犹曰吾儒师师
徐先生云今年冬余遇上人吴淞江上叹曰佛乘之替
莫甚于今日吾佛之道自利利人杭之湖山吾祖过化
之地吾将缚茅其处草衣木食取凡内典究明三观之
卷二 第 32a 页 WYG1229-0170c.png
旨使诚有得于圣人之道亦奚必据猊床挥麈拂然后
为道之行余比见为佛之徒其视世相而自辍者多矣
今上人不为世相所沮而益务精进其不谓之卓然有
见者哉余游杭久中虽流落他郡私心未尝不在其山
之阿水之澨今焉老而无成亦将谋如上人计旦夕苟
遂则将与上人结社上人归见水光山色其为我祝曰
毋使我社人迟迟其来也
 
卷二 第 32b 页 WYG1229-0170d.png
 
 
 
 
 
 
 
 始丰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