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录¶
附录¶ 第 847a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五十五
虞山私淑弟子 毛晋 编较

* 附录

** 大明庐山五乳峰法云禅寺前中兴曹溪嗣
法憨山大师塔铭(有序)

余小子广沦宾之在中秘也。偕同参数子。请益牢山
憨公于龙华精舍。萧宗伯玄圃。暨吾家司马体中与
焉。所闻非帝网之十玄。则祖灯之五叶。而师特以体
究念佛为露地两轮。后十年入粤。而皖江之素复我。
又后二十年入吴。因体中而浮渡之鼓振我。于是余
始能游师之籓。悉秘现涌没顺逆种种影事。又七年。
玄圃径曹溪而北。及送师于悬崖。明年。而余得请幕
府何公。克以师蜕还五乳也。又明年。上首福善莹石
为楮。而奉师自著年谱。使余吐舌为笔。余受卒业者
三。而龙华浮渡之会。俨然未散矣。师法讳德清。慕清
凉法界之玄。故字澄印。别号憨山。乃选于五台之奇。
以喻狂性之歇者也。系出金陵蔡氏。考讳彦高。妣洪
氏梦观音抱送而孕。诞于嘉靖丙午孟冬之旬有二
附录¶ 第 847b 页 X73-0847.png
日。白衣重包。十年辞家。依报恩寺主西林和尚使法
孙俊公为之师。十九礼栖霞云谷大师。薙发受具。二
十六北游。出入燕晋。得自在三昧于台山。三十八遁
迹东海之那罗延窟。久之得六种就。踰五十放于岭
南。而以出家优婆塞。大振曹溪之铎。 覃恩荐逮。袈
裟著身。而师年六十有九矣。又三年反自吴。营菟裘
于庐山五乳峰下。刹曰法云。以养十方之老。居数岁。
复如曹溪。当年之七十有八。腊之六十。是为天启癸
亥。先于悬弧者一日而示寂焉。师丰仪慈满。神情凝
定。望之似阿罗汉。初就外塾。而母督之严。徐而察焉。
知非池中物也。从臾若翁以裂爱网。而师之酬罔极
也。却十镒之供。于山阴藩邸。独拜 孝定皇后之赐。
泥金和血。以涂杂华。摄二老于香幢光蕊。其省觐也。
閒于报恩藏轮三宿子舍。有法喜而无情怛。君子曰。
生之成之。是谓圣善。熏之变之。是谓洁白。世閒慈孝。
其海之一沤而已矣。北讲之涉天堑也。自无极之说
华严玄谈昉也。南禅之反故鼎也。自云谷之付念佛
公案昉也。两大士口光。交灌师顶。不惊不溢。身恒晏
坐华藏道场。而清泰法王。若二法王子。入于净念猛
心。如形斯鉴。其养之专也。乃至行于都市。不见一人。
知其解者。以为密云尚往。他日更于肇公似昔人非
昔人义。得未曾有。所谓旋岚常静。江河不流。證之目
前。一一谛了。而七岁时生来死去之疑。涣然冰释。其
偈曰。生死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得宗
附录¶ 第 847c 页 X73-0847.png
通之相一。卓锡台山。略杓岸头。闻机数反。久乃不闻
吹万之諠。雪窟头陀。酬对以目。菜羹米汁。旬啖一升。
念息尘忘。立而丧我者。不知几旦暮也。其偈曰。瞥然
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
象森罗从起灭。得宗通之相二。牢山之会心也。海天
雪月。互影交光。三昧现前。无入无出。其偈曰。海湛空
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
都归寂灭场。得宗通之相三。又后三年。静中机发。不
因心念。意在舌端。其偈曰。烟波日日浸寒空。鱼鸟同
游一镜中。夜半忽沉天外月。孤明应自混骊龙。所谓
月落后相见。是耶非耶。得宗通之相四。盖自是回真
入俗。而有省觐之游。妙喜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个中
冷煖。惟师自知。意者菩萨根力。次第增上。明妙安乐。
恒与王所相应。故华严之在笔端也。六字佛名。心手
相得。即一点无空过者。而客主周旋。语不愆忘。文无
亥豕。妙法莲华。回向 慈圣。亦若是则已矣。台山无
遮之会。日更供具。席以半千。坐满万人。皆师阴为擘
画。如时而给。剥啄无声。所与首事妙峰登公。了不知
其来处。当事之严。不交睫者九旬。以水代飧者七日。
其去以匝月息者也。借曰壮龄。则耄期而径余邑屋
矣。云兴瓶泻。胁罕至席。不睹其倦于勤也。尝閒行海
南。访子瞻寂音故迹。而望郡城生气。独据西隅。趣行
北渡。而琼州地震。存毁具如师言。永嘉诠定。初曰引
起。后曰办事。师其二之中乎。台山之悟。四顾无所咨
附录¶ 第 848a 页 X73-0848.png
决。而以现量寓目首楞严王。八阅月无用心处。其在
那罗延窟。则楞严悬镜。半烛而成。亦无用心处。门人
曰。盍使一一文句。消归观心。师颔之。楞严之有通议。
自此昉也。尝以四法界观。说法华于岭南。至现宝塔
品。喟然叹曰。佛意要指娑婆人人目前即华藏。然须
三变净土者。曲为钝根渐示一班耳。从是法华之有
击节。有品节。有通议。自此昉也。折芦孤唱。楞伽握符。
栽松代兴。金刚司契。而师照以楞严之镜。则无门之
门。无住之住。皆若有启其鐍者。以故楞伽笔记。和人
目为流徵之音。而金刚决疑。则虽空生再来。固当相
视而笑。华严一宗。往往迷清凉之广。而耽方山之略。
不知广之可以略也。五乳一关。三周寒暑。疏之纲要。
其将与合论并珍。如是种种说通之相。布在方策。睹
烟悟火。宗通历然。谁谓与不传者俱往。而法云之漏。
刻之以香。课佛名日至数万。圆顿交参。禅土双妙。两
大士最初结束。撩起便行。直向山眉海目。绕锡三周。
作一宿觉。岂不真勇迈终古大丈夫哉。韦编珠笈。初
以为前茅。中以为副乘。卒以为辅车。于是作中庸直
指。大学决疑。著春秋左氏心法。道德南华内篇。为智
度善巧。而鬼神情状表章。丘明曰。夫夫冥参鲁竺之
心法也。东奥周参知。举大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以
质师。曰是吾宗所谓不属生死一著子也。参知跃然。
更为诸弟子畅其玄义。而师以西伯为东诸侯主矣。
盖西林翁尝钝置师以世谛使侍皋比。故于二酉多
附录¶ 第 848b 页 X73-0848.png
所渔猎。法书韵语。少作功力。美秀夙成。事辞之文。居
然良史。而非满字庄严。一乘鼓吹。无述也。王大司徒
弇州。属以慧业建[索-糸+((处-虍)/木)]。得其所谓夷然不屑。厥仲奉尝
赠以晤言曰。可知王逸少。名理让支公。而汪左司马
南溟。则悲五宗衰相。声挽力推。岌岌乎为径山中峰
之室佹得之矣。伏牛法光和尚。师目之宗门香象。自
庆小穴小友畜师。勉以离心意识参。出圣凡路学。而
师时巳得肇公意旨。北台□影师言庶几。独怪其吟
哦不停以为魔著。閒而请焉。报言骤发悟机。而有物
据我舌本。尔时恨不遭钳锤毒手痛棒。熟眠以至此
耳。师心识焉。馆于胡臬宪顺庵之署。强可觅句。遂不
得休。念光师之魔。且至寝不成寐。跏趺坐忘。起问居
诸。而数盈于把矣。故终其身于无碍辩才而得自在。
师之升闻于 慈圣也。为 圣躬祷也。其作无遮道
场也。为 皇储祷也。居一年。 贞皇应河清之瑞而
诞。唱导之侣。妙峰大方。咸被宠锡。而独师逃之海滨。
求华严菩萨住处。所谓那罗延窟而谷隐焉。 慈圣
多之。建宝坊于西山。以召而弗之敢往也。 赐金百
五十镒。以缮阿兰。而弗之敢拜也。无巳。请如汉汲黯
矫制事。果山以东。缁黄鳏寡。囚系之腹。而有司者策
书以报。 慈圣愈益多之。藏函 宝玺。有陨自天。以
草昧故庋于他。巳又 敕宫󳼶之胜任者。布金有差。
而观音庵之废墟。 赐额尚方。称海印禅寺矣。于是
有挟隆隆而耽视兹土者。号无赖黄冠百馀辈。称引
附录¶ 第 848c 页 X73-0848.png
宋七真故宇。以为讼端。莱守有闻于李中丞。将致辟。
而首难者。露刃偪师。谈笑道之立解。偕行数百武。其
党疑与师购。将倒戈。师更与入市。啖以瓜果。一郡尽
欢。谓方士杀僧矣。师乃明其不然。即渠魁无使灭耳。

第尽驱越境而巳。其以德报怨类此。而往者报恩殿
廊之烬也。师与雪浪恩公。矢以一期戮力。及奉 敕
藏还寺。而舍利窣堵。出光明桥以迎贝氎。师因入谢。
请 慈圣日减膳馐。需隆栋。久之事有端矣。戒于岛
夷。遂不果。而中贵人之与转藏轮者。尝以眦睚得过。
 上左右众铄之。谓其监缘饰佛事。多壑帑金。而诈
称黄冠。摭巳事鸣登闻以讼。有 旨逮师。及中贵人
对簿 诏狱。师内空其心。而外侃侃言事。请覈内府。
则赈饥之籍固在。而他无所得其漏卮。释憾于中贵
人者。本不欲患师。更以所稔颠末具广贞状。 上意
浸解。坐私建梵刹。戌之雷阳。而诸刹之蒙悉檀于
 慈圣者。虽往来厉而亿无丧矣。故相张洪阳先生。称
其难弃能弃。难忍能忍。以能幽赞 神庙之孝。为
 社稷功。亮夫。师于般若香光。固是云谷老人。安上鼻
孔。临岐偪拶。亦自不无妙峰恩公一臂。台山遂作。暮
云春树。清风匝地。何之非早岁埙𡎍。而师所描邈于
飞雪之炉。运风之斤。狎主之歃。亦不啻三铠甲龙。从
涅槃起矣。紫柏大师。于世罕所许可。而独轻千里之
驾于坚牢。晋琬公塔院之会。送难通理。一坐四旬于
宇内。法喜无两。其示寂圜扉。虽魍魉辈毒于含沙。而
附录¶ 第 849a 页 X73-0849.png
本所怀来。固未尝不在雷阳棨戟之下也。双径之游
虽微上首铠公。固当巳事遄往。愆期有待。而适会紫
柏。以舍利迁。爰及阇维。铭诸坚白。其斯以为方外素
交。扬厉云栖。證知吾师莲祖。为法华地涌中人。而浮
山朗目智公。亦以旋陀罗尼。与作点睛手。则予小子
宾。窃负法垒蝥弧。渐腾而附青云上矣。师谓紫柏澜
之浊矣。维泉之昧。及吾两人之未髦也。左提右挈。以
为曹溪涤除。宗门其有兴乎。左股既夷。壮马是急。故
紫柏自曹溪如燕。而师度岭巳还。乃心罔不在祖窟。
筮之以周臬宪海门。而曹溪志成。镇之以戴制台。而
屠沽之肆一洒。狙狯虎冠。兵奴我苾刍。蚕食我疆里
者。令不崇朝。乌散鬼匿。招提改观。于是乎范之以律
仪。经之以出入。守之以典籍。润之以法流。育之以义
学。如是者数年。宝坊轮奂。浸假若新。最后有事于大
雄宝殿。而一二黠悍师蠹。恶其害已。歙张群噪。将以
一矢加遗。而师方晏坐。诵金刚般若。深解义趣。愉愉
如也。噪者心怍。巳退而不释然。乃因制府之罢。诬师
掠用常住物。愬御史台。流寓二年。司理锡之鞶带。直
指弗是也。下郡徵典守节符会之。秋毫无爽。乃褫讼
者服以窜。而曹溪之蛊裕矣。师之少也。受遗西林翁。
独以心计偿两世逋负缗至千。于无遮之会。而竣籍
其羡。以𢌿塔院寺主大方赀至万。知以恬养。劳以谦
牧。发机于所不得巳。而藏用于所不可知。骥称其德。
而力倍凡马无算矣。虽报恩之筹以师命辍。海印之
附录¶ 第 849b 页 X73-0849.png
绩以城社隳。南华之墉以裨贩𡉏。而师惟心之土。悲
智妙严。岂复有乏少耶。贵珰之滥于榷也。薮盗丛奸。
不可向迩。差幸有浮慕于福田。而师受戴制台请。与
为婴儿。其应如响。于是税使者窘于至期。迫不得所
欲。而黄白之冶。受成有司。民不知有履尾之咥。白艚
遗粟食民而腾粤籴。邦人患之。而戴公胤子。将归温
陵。其行也。与白艚会。于时榷使有憾于将军。则多族
市井豪欢以媚灶。冑士之告急于师者再矣。师方安
居。扉为之启。从容谕众。而欲得贱籴耶。今罪在大辟。
籴虽贱。谁当食者。众怒少怠。而急白榷使者出令。宁
反侧心。且明非胤子之过。匡圉阒然。盖师轻身以先
持戟。使师涖大鉴宗盟。而师脱载鬼之弧。纳用缶之
牖无烈侠气。有烈侠功。所谓动刀甚微。謋然巳解。进
乎技矣。师毗尼纯白。廉而不刿。门庭在云栖紫柏之
閒。德充之符。逅之而慢幢折。疑城颓。瞋剑堕。出要咨
诹。不惜四楞著地。恻乎惟恐人之不有之也。踪迹半
天下。所至登羯摩之坛。升白椎之座。以数十会计。东
齐南越。法化久湮。佛种几断。而自其得师也。若醯鸡
之睹天地。熏于二严。誓于九品。乃至盂兰放生。诸白
净行。无冠笄童耄翕如也。别传之宗。时复为利根者
贾勇而齿牙无畏。投芥于针。使清凉之区。乃得遵
 累朝宪章。弛于任土。而大木终其天年。为官家佛法
僧物。寺主取大邑人。无灾用脱桎梏。居然五天之郛
一郏鄏矣。 今上毓于青宫。 诏戍士之老疾诖误
附录¶ 第 849c 页 X73-0849.png
者。陈情而宥。师有二焉。首尾覈奏。凡六年。乃听自恣。
而 慈圣之为 孝定也。临于湘东。大作佛事。然后
免妙喜之冠。反栖贤之圉。而师初行脚时。所铭一钵
一衲。虽丰城之与延津弗若矣。师所莫逆。海内贤豪。
无虑百数。而天随风负。则北之胡。南之戴为尤。湖东
练若以曾仪部金简。为三年淹。五乳十檀。则汪少司
马静峰。执其牛耳。是时名刹之虚左者。桐乡之浮渡
以堂。金沙之东禅以构。其曰尘尾是瞻。武陵云栖。则
萃通国之欢。以请禅讲胜流。刳心䁥就。美尽东南。而
竟为庐阜之岑寂所扄。巳复为曹溪之讴吟所吸。人
以为疲于津梁。而师固未尝下台山之座也。纵其乐
说无碍之辩。曲示单传。而镕入一尘法界。似圭峰。解
脱于文字般若。而多得世閒障难。似觉范。森罗万行。
以宗一心。而严无生往生之土。又似永明。虽正令寂
寥。稍似婆心太热。亦或观时逗根。不忍法堂前草深
一丈耳。先甲曰辛。以革其面。后甲曰丙。以蔚其文。二
十年以来。饮光之华。往往于吴楚閒振其夕秀。瀹曹
源者。岂曰无庸。师可报紫柏于净土矣。书华严时。梦
与登公谒清凉国师于金刚之窟。而慈氏法王。亦乘
率陀楼阁。影现梦心。锡以策文曰。分别是识。不分别
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佩斯印也。
以游世閒。所谓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
盖师之所从来深远矣。年谱之笔。绝于癸亥。而专以
法施为心。六字其末后句也。前化及之三旬。遍谢申
附录¶ 第 850a 页 X73-0850.png
警。若将远行。且各留楮墨为别众以师眷眷法云也。
判袂玄圃。而小不豫矣。侍者以遗教请。至心念佛而
外。无他嘱也。初度欲临。而张韶州奉紫叵罗衣为寿。
清言浃日。欢若生平。日中而骊驹叱驭。日晡而白牛
说驾矣。二时暖于顶。三日汗濡于鼻。睹貌如生。而遥
烛其瑞相者。谓招提且火。最后供通曰。内外诸法。空
洞一如。何去来之足问。然则参云谷时。所睹三圣。对
现色身。沤灭空澄。了无所得。永明有言。生则决定生。
去则实不去。刹那际中。去齐而送者徙市。去越而慕
者倾都。去震旦而哀者撼丘陵。荣者雕金石。如梦乍
醒。不消一咄矣。缘熏习影。重重无尽。而出缠弟子曰。
福善某某等。在缠弟子曰。即墨黄生纳善某某等。五
羊冯生昌历某某等。服勤请事。助转法轮。皆其盛者
也。于师台山愿文四摄众中。固是恒河沙一数。而黄
生剜臂为灯。以蕲反锡。痂瘢作大悲形。衣发皆具。首
楞严观。昼夜一蒲。勤勇坐脱。可谓奇中倍人。下逮余
小子宾。啖法乳于名字之初。洒心血于𡨔堵之后。虽
步趋未也。共相与力。倘亦有不可思议者焉。师瑰意
奇行。著于年谱。不可殚书。所著复有心经直说。圆觉
经解。起信疏略。起信直解。百法规矩直解。性相通说。
肇论注。八十八祖传赞。方便语。参禅切要。观老庄影
响论。憨山绪言。梦游集若干卷。并行于世。铭曰。 睹
师舌相。渝三纪而不能挈其广长。摸师眉毛。亘三旬
而不能知其在亡。听之以心兮。失嚬呻之师子。游之
附录¶ 第 850b 页 X73-0850.png
以目兮。得回旋之象王。其语无声。其默孔扬。其形不
疲。其神不伤。璞三刖而为玺。金百炼而弥刚。礼师塔
也。皮相者以为化城之幻迹。而心服者以为宝所之
慈航。 赐进士出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菩萨戒弟子皖舒广瀹吴应宾顿首拜撰。

** 大明海印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

我 神宗显皇帝。握金轮以御世。推 慈圣皇太后
之志。崇奉三宝。以隆顾养。 上春秋鼎盛。前星未耀。
 慈圣以为忧。建祈储道场于五台山。妙峰登公。与
憨山大师。实主其事。 光宗贞皇帝。遂应期而生。于
是二公名闻九重。如优昙钵华。应现天际。妙峰不出
王舍城。大作佛事。而大师有雷阳之行。其机缘所至。
横见侧出。固非凡情之可得而测也。大师之迁化于
曹溪也。大宗伯宣化萧公。亲见其异。为余道之。巳而
南海陈迪祥。以行状来谒余表塔。余曰。有吾师宣化
公在。他日请为第二碑。又明年乙丑。其弟子居庐山
者曰福善。奉全身。归五乳。而留爪发于曹溪。走书来
告曰。大师东游。得子而憙曰。刹竿不忧倒却矣。灯灺
月落。晤言亹亹。所以付嘱者甚至。塔前之铭。非子谁
宜为。余何敢复辞。谨按师讳德清。族蔡氏。全椒人也。
父彦高。母洪氏。梦大士抱送而生。七岁。叔父死。尸于
床。问母从何处去。即抱死生去来之疑。九岁。能诵普
门品。年十二。辞亲入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内江赵文
肃公。摩其顶曰。儿他日人天师也。十九祝发。受具戒
附录¶ 第 850c 页 X73-0850.png
于无极某公。听讲华严玄谈。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
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慕清凉之为人。字曰澄
印。从云谷会公缚禅于天界寺。发愤参究。疽发于背。
祷护伽蓝神。愿诵华严十部。乞假三月以毕禅期。祷
巳熟寐。晨起而病良巳。三月之内。恍在梦中。出行市
中。俨如禅坐。不见市有一人也。雪浪恩公。长于师一
岁。相依如无著天亲。嘉靖丙寅。寺燬于火。誓相与畜
德俟时。以期兴复。师既岿然出世。而雪浪卒为大论
师修治故塔。稍酬誓愿焉。师尝听讲于天界。厕溷清
除。了无人迹。意主东净者。非常人也。访之。一黄面病
僧。目光激射。遂与定参访之约。质明则巳行矣。即妙
峰登公也。师以江南习气软暖。宜入冬冰夏雪。苦寒
不可耐之地。以痛自摩厉。遂飘然北迈。天大雪。乞食
广陵市中曰。吾一钵足以轻万钟矣。抵京师。妙峰衣
褐来访。须发鬖𣯢。如河朔估客。师望其眸子识之。相
视一笑。参遍融贞公。融无语。惟张目直视。又参笑岩。
岩问何方来。曰南方来。岩曰。记得来时路否。曰。一过
便休。岩曰。子却来处分明。游盘山至千像峰石室。见
不语僧。遂相与樵汲度夏。时万历元年癸酉也。明年。
偕妙峰结冬蒲坂。阅物不迁论。至梵志出家。顿了旋
岚偃岳之旨。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
鼻孔向下。峰一见遽问师何所得。师曰。夜来见河中
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峰曰。且喜有住山
本钱矣。遇牛山法光禅师。坐参请益。法光发音如天
附录¶ 第 851a 页 X73-0851.png
鼓。师深契之。送师游五台诗云。雪中师子骑来看。洞
里潜龙放去休。且曰。知此意否。要公不可捉死蛇耳。
师居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春夏之
交。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驰骤之声。以问妙峰。峰举
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證观音圆通语。师
然之。日寻缘溪横彴。危坐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
忽然忘身。众籁阒寂。水声不复聒耳矣。一日粥罢经
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既觉。
身心湛然。了不可得。说偈以颂之。游雁门。兵使胡君
请赋诗。甫搆思。诗句逼塞喉吻。从前记诵见闻。一瞬
现前。浑身是口。不能尽吐。师曰。此法光所谓禅病也。
惟睡熟可以消之。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君撼之
不动。鸣击子数声。乃出定。默坐却观。如出入息。住山
行脚。皆梦中事。其乐无以喻也。还山。剌血书华严经。
点笔念佛。不废应对。口诵手画。历然分明。邻僧异之。
率徒众来相嬲。巳皆赞叹而去。尝梦与妙峰夹侍清
凉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随所演说。其境即
现。又梦登弥勒楼阁闻说法。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
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自此识智之
分。了然心目也。师既建祈储道场。遂远遁东海之牢
山。 慈圣命龙华寺僧瑞庵行求得之。遣使再徵不
能致。赐内帑三千金。复固辞。使者不敢复命。师曰。古
有矫诏赈饥之事。山东岁凶。以此广 圣慈于饥民。
不亦可乎。使者持赈籍还报。 慈圣感叹。率阖宫布
附录¶ 第 851b 页 X73-0851.png
金造寺。赐额曰海印。师诣京谢恩。为报恩寺请藏。
 上命师赍送。因以便归省父母。寺塔放光累日。迎经
之日。光如浮桥北度。经在塔光中行也。师还。以报恩
本末具奏。曰。愿日减膳羞百金。十年工可举也 慈
圣许之。岁乙未。而黄冠之难作。师住山十三年。方便
说法。东海弥离车地。咸向三宝。而黄冠以侵占道院。
飞章诬奏。有旨逮赴诏狱。先是 慈圣崇信佛乘。敕
使四出。中人谗搆。动以烦费为言。 上弗问也。而其
语颇闻于外庭。所司遂以师为奇货。欲因以株连
 慈圣左右。并按前后檀施。帑金以数十万计。拷掠备
至。师一无所言。巳乃从容仰对曰。公欲某诬服易耳。
狱成。将置 圣母何地乎。公所按数十万在县官锱
铢耳。 主上纯孝。度不以锱铢故。伤 圣母心。狱成
之后。惧无以谢 圣母。公穷竟此狱。将安归乎。主者
舌吐不能收。乃具狱上。所列惟赈饥三千金。有内库
籍可考。 慈圣及 上皆大喜。坐私造寺院。遣戍雷
州。非 上意也。达观可公。急师之难。将走都门。遇于
江上。师曰。君命也。其可违乎。为师作逐客说而别。师
度庾岭。入曹溪。抵五羊。赭衣见粤帅。就编伍于雷州。
岁大疫。死者相枕籍。率众掩薶。作广荐法会。大雨平
地三尺。疠气立解。参政周君。率学子来扣击。举通乎
昼夜之道而知发问。师曰。此圣人指示人。要悟不属
生死一著耳。周君怃然击节。粤之孝秀冯昌历辈。闻
风来归。师拟大慧冠巾说法。搆禅室于壁垒閒。说法
附录¶ 第 851c 页 X73-0851.png
华。至宝塔示现。娑婆华藏。涌现目前。开悟者甚众。居
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
为宝坊。缁白坌集。摄折互用。大鉴之道。勃焉中兴。甲
寅夏。师在湖东。 慈圣宾天。诏至恸哭。披剃返僧服。
又二年。念达观法门死生之谊。赴葬于双径。为作茶
毗佛事。箴吴越禅人之病。作担板歌。吊莲池宏公于
云栖。发挥其密行。以示学者。自吴门返庐山。结庵五
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漏。专修净业。居四年。复往曹
溪。天启三年癸亥。宣化公赴召来访。剧谈信宿。公谓
师色力不难百岁。更坐二十馀夏。如弹指耳。师笑曰。
老僧世缘将尽。幻身岂足把玩哉。别五日。果示微疾。
韶阳守张君来问。师力辞医药。坐语如平时。既别。沐
浴焚香。集众告别。危坐而逝。十月之十一日也。曹溪
水忽涸。百鸟哀鸣。夜有光烛天。三日入龛。面颜发红。
须发皆长。鼻端微汗。手足如绵。僧徒惊告。谓师复生。
萧公语余衰老赴阙。跋涉二万里。何所为哉。天殆使
为师作末后證明耳。呜呼知言哉。师长身魁硕。气宇
堂堂。所至及物利生。机用善巧。如日晅雨润。加被而
人不知。山东再饥。师尽发其囷。亲泛舟至辽东籴豆。
以赈旁山之民。咸免捐瘠。税使与粤帅有隙。嗾市民
以白艚作难。群噪围帅府。师缓颊谕税使解围。不动
声色。会城以宁。珠船千艘。罢采不归。剽掠海上。而开
矿之役。绎骚尤甚。采使谒曹溪。师以佛法摄受。徐为
言开采利害。由是珠船罢采不入海。而矿额令有司
附录¶ 第 852a 页 X73-0852.png
岁解。制府戴公诒书谢曰。吾乃今知佛祖慈悲之广
大也。师为余言居北台。大雪高于屋数丈。昏夜可鉴
毛发。坚坐待尽。身心莹然。迟明塔院僧穴雪以入。相
𢹂行雪洞中里许乃出。当诏狱拷治时。忽入禅定。榜
箠剌爇。若陷木石。逾年在雷阳。闻侍者趣呼。逮系毒
楚卒发。几无完肤。此楞伽笔记所由作也。师东游至
嘉兴楞严寺。万众围绕。有隶人如狂易状。搏颡不巳。
曰我寺西仲秀才也。身死尚在中阴。闻肉身菩萨出
世附隶人身求解脱耳。师为说三归五戒。问解脱否。
曰解脱竟。懵然而觉。师之树大法幢。为人天眼目。岂
偶然哉。师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前后得度弟子
甚众。从师于狱。职纳橐饘者。福善也。终始相依于粤
者。善与通烱超逸通岸也。贵介子弟。剜臂然灯。以求
师道。现大士像于疮痂中。而坐脱以去者。即墨黄纳
善也。粤士归依者。冯昌历为上首。御史王安舜孝廉
刘起相陈迪祥欧文起梁四相龙璋。皆昌历之徒也。
师所著有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
楞严法华通议起信唯识解若干卷。观老庄影响论。
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集又
若干卷。嗟乎。师于世閒文字。岂必不逮古人。有不逮
焉。亦糟粕耳。师于出世閒义谛。岂必不合古人。有不
合焉。亦皮毛耳。惟师夙乘愿轮。以大悲智。入烦恼海。
以无畏力。处生死流。随缘现身。应机接物。末后一著。
全体呈露。后五百年。使人知有一大事因缘。是岂可
附录¶ 第 852b 页 X73-0852.png
以语言情见。拟议其短长者哉。是故读师之书。不若
听师之言。听师之言。又不若周旋瓶锡。夷考其生平。
而有以知其愿力之所存也。谦益下劣钝根。荷师记
莂。援据年谱行状。以书兹石。其词宁繁而不杀者。欲
以示末法之仪的。启众生之正信也。铭曰。人生出没。
五浊世閒。生死之涂。屹立重关。重关峻复。谁不退堕。
师子奋迅。一掷而过。济河焚舟。县车束马。一钵飞渡。
谁我禦者。冰山蛰伏。雪窖沉埋。冰解冻释。水流花开。
光明四照。上彻帝阍。荣名利养。匪我思存。震霆赫怒。
我性不迁。桁杨木索。说法炽然。觉范朱崖。妙喜梅州。
雷阳万里。谓我何求。军持应器。横戈杖锡。毁形坏衣。
古有遗则。大鉴重徽。灵照不昧。屈㫬之衣。如施画缋。
师之示现。如云出谷。触石肤寸。雨不待族。云归雨藏。
山川自如。孰执景光。以窥太虚。福德巍峨。文句璀璨。
视此肉身。等一真幻。匡山不来。曹溪不去。塔光炳然。
长照觉路 天启七年丁卯九月朔常熟幅巾弟子
钱谦益谨述。

** 憨山大师传

师讳德清。全椒人。姓蔡。母洪氏。梦大士𢹂童子入门。
抱之遂娠。及诞。白衣重胞。居常不乐俗。年十二。闻西
林和尚有大德。欲往从之。父不听。母曰。养子从其志。
乃送入寺。时无极讲经西林。雪浪长师一岁。先依无
极。见师如夙契。十九从无极聆华严玄谈。至十玄门。
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碍之旨。切慕清凉
附录¶ 第 852c 页 X73-0852.png
之为人。自字澄印。每于讲会。密察方僧可为侣者。一
日见后架洁清。思净头必非常人。比见乃黄肿病僧。
每早起事必办。不知何时洒埽也。故不寝以侦之。则
当众方放参时。巳粪除毕。数日净头病。师问安否。答
曰。业障身病巳难支。而馋病又难当。每见行斋食。恨
不俱放下。师袖果饵亲之。问其号曰妙峰。蒲州人。因
相期结伴为远游。既数日则巳去矣。更六年。师至长
安。有称盐客相访者。长须发。衣褐衣。入门即问认否。
师视其两目。忽记昔天界病净头也。云为山阴王请
 内藏来。师追妙师至河东。山阴王留结冬。订刻肇
论。向于不迁论。未明旋岚偃岳之旨。忽阅梵志自幼
出家。白首而归。邻人曰。昔人犹在耶。志曰。吾似昔人。
非昔人也。豁然了悟。初师方七岁。叔死。叔母抚尸而
哭。曰天耶。那里去也。师愕然。问叔身在此。又往何处。
曰死矣。意死向何处去。疑之。未几次婶举子。随母往
视见婴儿。问母何从入婶腹中。母拍一掌云。尔从何
入尔母腹中耶。又切疑之。自此死去生来之故。耿耿
于怀。至是如冰澌泮矣。明日妙师问所得。师曰。夜来
见河边两个铁牛。相斗入水中去也。至今绝消息。妙
师笑曰。且喜有住山本钱矣。时伏牛山法光禅师在
王所。示以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师深领其旨。每
叹曰。光师谈论。如天鼓音。一日搜师诗读之。笑曰。何
自得此佳句。复笑曰。佳则佳矣。那一窍欠通在。师问
和尚通否。曰三十年来。拿龙捉虎。今日草里走出兔
附录¶ 第 853a 页 X73-0853.png
子来下一跳。师曰。和尚不是拿龙捉虎手。光拈拄杖
作打势。师把住以手捋其须曰。说是兔子。恰是虾蟆。
光笑休去。一日谓公不必他往。愿同老伏牛。是相望
也。师同妙师登五台。光以诗送云。雪中狮子骑来看。
洞里潜龙放去休。问其意曰。要公不捉死蛇耳。师言
禅道久无师匠。比见光师。始知有宗门作略。大方主
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大风时作。万窍怒号。意喧之。
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古人云。三十年闻
水声。不转意根。当證观音耳根圆通。初师日坐溪桥。
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念即不闻。一日忽然
忘身。音声俱寂。自此众响阒然。不复为扰矣。人饷师
米三斗。日食麦麸和菜以合米为饮送之。半载有馀
粮。偶粥罢经行。忽入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
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说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
空。万象森罗从起灭。时年三十也。悟后无可请益。乃
展印楞伽经既夙所未讲。伹以现量照之。少起识心。
即不容思量。如是者八阅月。全经旨趣。了然量中。一
夕梦入金刚窟。石门榜大般若寺。见清凉大师。倚卧
床上。妙师左侍。师趋入礼拜右立。大师开示初入法
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来不动之相。
才说其境。其境即现。自知身心交参涉入。妙师问曰。
此何境界。大师笑曰。无境界境界。又梦履空上升。入
广大楼阁。瞻礼弥勒。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
附录¶ 第 853b 页 X73-0853.png
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自此识智之
分。了然心目。万历辛巳。 神宗皇帝遣官祈 皇嗣
于武当。 皇太后遣官于五台。就本寺建道场。讫癸
未。师以台山虚声难久居。遂蹈东海之上。易号憨山。
寻清凉疏。所谓那罗延窟者。即东海牢山也。 圣母
以五台祈嗣之劳。访求三人。大方妙峰俱至。命龙华
寺住持至海上喻师寻建寺西山。期以必往。又发三
千金为师建庵。师俱辞。丙戌。 敕颁十五藏经。散施
天下名山。 慈圣以其一送东海牢山。无可供奉。命
合宫布金修寺。 赐额曰海印。是冬禅室成静坐。夜
起见海。忽身心世界。当下消落。偈曰。海湛空澄雪月
光。此中凡圣绝行藏。金刚眼突空花落。大地都归寂
灭场。入室取楞严證之。开卷。见汝身汝心。外及山河
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全经观境。了然心目。
述楞严悬镜一卷。丁亥开堂说戒。四方衲子日益至。
作心经直说。以悬镜文简。学者不易入。始创意述楞
严通议。己丑为报恩寺请藏。斋送至龙江。便道省亲。
且欲重修本寺。师出家处也。乞 圣母日减膳羞百
两。积之三年可举。 慈圣俞之。甲午冬。入贺 圣节。
命说戒于慈寿寺。再请举修报恩寺。 上命徐俟明
年。乙未逮师。先是 上数恶内使。以佛事请用太烦。
偶以他故触 圣怒。有忌送经使者。因之发难。遂假
前方士流言。击登闻鼓以进。下镇抚司狱。望风旨者。
尽令疏向所出诸名山施资十数万计严讯之。师曰。
附录¶ 第 853c 页 X73-0853.png
愧为僧无以报 国恩。今安惜一死。以伤 皇上之
大孝乎。即曲意妄承奉。非臣子所以爱君之心也。有
死而巳。止供前施七百馀金。而前所辞建庵金。使者
不敢复命。师曰。古人矫诏济饥。今岁凶何不广 圣
慈饥民乎。令僧与使者遍散之。僧道孤老狱囚。各取
所司印籍以复。至是请覈内支籍。代赈之外无他。
 上意解。时相国洪阳张公。暨诸当事。营救甚力。后张
语人曰。人知憨公为大善知识。不知有社稷阴功也。
众闻之悚然。出狱戍雷州。侍御樊公继谪。问雷阳风
景何如。师方注楞伽经。拈卷示之曰。此雷阳风景也。
督府命住曹溪。辟堂𤀹源。行化之外。普润枯瘠。癸卯
达观在京师。适妖书发难。下 诏狱讯。以为师之故。
檄还戍所。因忆达师云。楞严说七趣因果。世书无对
解者。师云。春秋乃明明因果之书耳。遂著春秋左氏
心法。乙巳渡琼海。夜望郡城气索然。遂行。谓众曰。琼
城将有灾。行后。地大震。陷城东隅暨官民庐舍。仆明
昌塔。压碎师所寓楼。先时郡士大夫竞留师。师不止
故免。丙午遇赦。癸丑至衡阳。游南岳。礼八十八祖道
影。丙辰登匡山。避暑金竹坪。注肇论。僧某以五乳贻。
师喜其境幽。将投老焉。为达观茶毗。手拾灵骨。藏于
文殊台。丁巳下山。吊云栖说法净慈之宗镜堂。日绕
千指。归闭关谢众。效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
著华严纲要。重述圆觉起信直解。庄子内篇注。粤方
伯吴公暨诸弟子。固请。复至曹溪者三。壬戌冬至为
附录¶ 第 854a 页 X73-0854.png
弟子戒期。讲楞严起信诸经论。晚参示众云。老人稳
坐匡庐。今日踰河越岭。为著甚么。尔曹慎毋作容易
想也。癸亥冬十月。示微疾。韶阳太守挟医问疾。师不
御。侍者请垂一言。师曰。金口所演。尚成故纸。我又何
为。自后不语。端坐而逝。初。外道罗清。以其教遍行东
方。绝不知有佛法。师居东渐久。其长率众来归。开讲
大化。遂遍东海。岭南佛法久废。海门周公摄南韶。集
诸子问道于师。周鼎石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师答
此圣人指人要悟。不属生死一著。公击节叹服。有龙
璋者。闻师论心异之。归谓其友冯昌历曰。北来禅师。
说法甚奇特。因共请益。师开示以向上事。谛信不疑。
自是王侍御安舜欧文起梁四相等。相率归依。士人
向慕。法化大行。虽上下崇礼。奉为法王。而有为之事。
雀角至再。然当事有结轖。则必乞师解之。税使者恶
大将军因粤苦闽艚运米。新督席闽人也。公子舟次
白艚之旁。藉口以大将军资。公子行。鬨士民数千人。
沉公子舟。持戈围帅府甚急。帅令中军诣关。涕泣求
救。师遂破关往谒。从容开晓。使者悟。俾散乱民。师先
往大言于众曰。诸君所为。欲食贱米耳。今犯大法。当
取死。即有贱米。谁食之耶。围乃解。会城以宁复苏采
珠之扰。其在东海。 敕赐殿成。势家冀夺道场。搆方
外黄冠。称侵其道院事。下菜州。无赖数百。喧竞合围。
师令侍者他往。独。徐行其中。首一人舞铜牌利刃。出
其鞘。拟杀师。师笑视之曰。尔杀人何以自处。其人气
附录¶ 第 854b 页 X73-0854.png
索。收牌刀。围行城外二里许。将东西行。师踌躇。请首
者同至寓处。闭门解衣磅礴。谈笑自若。取瓜果共啖
之。一市喧云。方士杀僧矣。太守遣多役捕之。彼众惶
惧。皆叩首求解。师曰。尔勿惧。亦勿辩。第听吾言。太守
问狂徒杀僧耶。师曰。未也。来捕时。僧方与彼同食瓜
果耳。太守曰。何鬨。曰。市鬨耳。太守命三木。师曰。将欲
散之。乃故拘之耶。太守悟。但令地方驱之。不三日尽
解散。师于诗文天才骏发。少年入长安。王元美谆谆
诲以诗法。师不答。瞠目视之。敬美一见笑曰。阿哥输
却维摩了也。 论曰。庄生云。以圣人之学。教圣人之
才。其亦庶乎其可矣。余以辛酉入五乳。访师者三。语
甚洽。余谓师用世异才也。赠以诗曰。出世还应用世
人。师不语。其意深自得。又谓师老矣。何不加意嗣人。
答云。须其人精心求之。我求何益。初师在海上。即墨
黄生纳善。年十九。参究坚切。胁不至席。对大士破臂
然灯。保师速还。火发疮痛。日夜危坐。持观音大士名。
三月乃愈。痂痕结大士像。眉目身衣。宛然如画。求随
师出家。师不许。生乃曰。弟子打个觔斗来。师又何能
止我乎。又明年。竟坐脱。此岂所谓其人耶。非耶。其在
岭南则冯昌历。五乳之患难不二者为福善 赐进
士出身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按察使会稽陆梦龙
君启撰。

** 憨山大师塔院碑记

岭南无佛。五祖所讥。而能大师出其无根之智。剖三
附录¶ 第 854c 页 X73-0854.png
光而刬五岳。扫轨易向。以师百世。何其盛也。玄风既
衰。法地亦坠。积劫之因。是为辟始。师与达观涤源曹
溪之盟。结想未纾。师乃被难。达观闻之惊曰。憨公巳
矣。此愿曷酬。而师以 主恩佛佑。流宥五刑。适赴其
地。虽业累所缠。然亦因缘之愿力也。初至解纷上将
督府德之。愿为护法。先时道场土宇。割裂侵并。流徒
肆为屠沽。至是檄县。期以三日尽之。因谓师六祖腥
膻。巳为涤然。生灵涂炭。请师救济。其一珠船千艘。皆
海上巨盗。资以 钦采之势。踰期不归。横掠海上。吏
不能制。其一矿役暴横。掘墓破居。师乃徐动榷使。启
诱信心。严约珠船。彻所遣役。归有司岁额解进。民自
此安枕矣。遂辟祖庭。立义学。登坛说法。自宰官文士。
下及𧵑贩。咸遂归依。改径拓产。归所侵田。以屠肆为
十方旦过寮。设库司。清规井然。如官府法。岁大饥疫。
劝施掩骼。作济渡道场。夫无著之机。弃绝圣智。有为
之化。波润津梁。大小精粗。至人毕贯。所以君子契其
精玄。小人怀其乐利。没而不忘。其在斯乎。玄圃萧先
生北上入访。因游次谓曰。巳为师觅一片福地。问何
在。曰天时冈。师戏云。天时冈宰相定穴。非吾法王。孰
能居之。既别即示微疾。数日而逝。甲子春。庐山弟子
福善等至。请龛还庐。岭南弟子欧文起刘起相。暨山
寺大众议留。乃阄卜之。三阄皆得留字。韶太守张三
星为建塔院。即所指天时冈也。然龛卒归五乳。是为
衣履之藏。铭曰。聪明圣智道不涉。焦金腐芥世丧裂。
附录¶ 第 855a 页 X73-0855.png
大师精神十方彻。挠挑风雷弄日月。波澜不荡光不
灭。曹溪中流祖源遏。刊山涤源九州列。洪钟在函无
扣歇。水逝风行非续绝。曹溪五乳无迹辙。与塔而三
其巀嶪 天启七年六月 赐进士出身广东等处
提刑按察司按察使会稽陆梦龙撰。

** 本师憨山大和尚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

谨按本师以万历丙申。逆缘入粤。生平履历。备载于
萧玄圃吴观我钱受之诸名公碑铭。亦既逗漏不少。
今所纪者。自庐山迎灵龛。还曹溪。及开龛漆布始末
也。吾师弘法。一生精神。半在曹溪。备载于中兴录。暮
年归休于庐之五乳。天启壬戌。起相同堂主本昂等。
坚请师南还。以癸亥冬。示寂于曹溪。五乳眷属。知微
善公欲迎灵龛归庐。龛前拈阄。三拈皆得留字。于时
宗伯萧公捐赀。会本道我斋夏公。韶府张公。暨远近
缁白弟子。及十房僧道。崇建塔院。善公者。本从师于
患难九死之馀。孝诚笃挚。邀请吴越诸宰官。归依师
门者。具书当道。何制台下令。强迎归庐。乙丑之春正
月也。崇祯庚辰。起相承乏司李瑞州。入山扫塔。始知
形家异议。既入塔。复启𣪁卜地。因忆壬戌侍师于庐。
师别诗云。一片远心溯流水。相期端为不传衣。又曾
于众中授记云。尔他日为兵部权要之官。当为我修
蔡家先坟。二十年来。一官拓落。既难提石上之衣。又
罔效包土之力。尝怀内疚。忽猛省曰。师灵未妥。倘了
此段公案。其于修坟。不既多乎。遂谋力任南迎之役。
附录¶ 第 855b 页 X73-0855.png
长男珵烨随任。因力赞之。癸未秋。楚𡨥震邻。兵燹是
虞。嗣孙慈力广成等。用予言龛前拈阄。三阄皆顺。起
相解任将南归。遣男珵烨代迎。有晏生日瑞者。曾物
色之。两造中赏其胆智可任。渠亦坚请效劳。因命之
往康郡粮馆亦留。都人难之曰。大师吾梓里也。彼能
迎。我独不可留乎。相先托同乡康郡司李廖公文英。
为东道主。值廖奉台檄。办事准安。巳在舟中矣。为风
所留。几八十日。晏生恳之。廖欣然许诺。一夕风转南。
遣人趣晏曰。风利不泊。迟则自误。值晏痢病。动转不
得业。扬帆北渡。晏生巳夫望矣。是夕石尤风大作。又
逆递廖舟还故处。晏生手额曰。大师之灵也。于是檄
星子县署篆。宁公主其事。牌行山中。众莫敢抗。瑞郡
守戎金国柱。康郡守戎胡宗圣。皆遣兵迎送。旗鼓导
引出山。𡨥警日迫。河道梗涩。六舟南迈。途中值贼。客
舟皆被邀截。独灵龛船得风扬帆径去。钩竿皆著手
不得。如是屡经险阻。履险卒夷。川岳助顺。何莫非吾
师之灵也。是年冬仲朔二日。灵龛到山。山中大众。欢
声如雷。以为从天而下也。晏生及嗣孙慈力为余言
龛灵异甚。初出山及度岭皆四人𢌿之。比到濛里登
岸。夫力倍之犹勉强。此何说也。予谓老人家显异。欲
以肉身出现乎。择吉入塔。在甲申九月。而荒盗频仍。
复值 燕都大变。崩心痛悼。欲先期入山省视未遑
也。有宋总戎纪者。语僧远苍曰。大师名喧宇宙。岂同
馀人。金刚之体。保无缺漏。请开瞻礼。于四月廿八。集
附录¶ 第 855c 页 X73-0855.png
众拈阄许开。开则道骨如生。俨然端坐。不倾不倚。发
甲皆长。衣服鲜洁。白绫坐褥。无半点瑕。数珠绒串若
新。大众欢呼。归命顶礼。观者如堵。后数日。前吏部尚
书李公日宣。韶府黄公锟者。入山随喜。共作證明。始
信肉身大士。应缘度世。前有大鉴。今有本师。先是卓
锡泉久竭。郡侯黄公。留心法门。百计搜剔。比灵龛既
启泉则自涌。应若影响。岂偶然也。起相与余宗元紏。
本府长春社中。缁白善信。设阖山大斋。以重阳日入
山。廿五日斋僧。十月初十日。漆布升座。十房户长。长
老耆旧。塔主堂主。及长春社。护法居士。具佥帖请嗣
孙慈力等。守奉塔院香灯。宋公首捐五十金。漆布且
请李公撰募疏。谓塔院襟眉未舒。为修创取香灯田
产之费。制台沈公业题百金。此皆与本师夙值般若
之缘。故能于末后一著。各出手眼。为千秋竖光明幢
也。起相绵力。何幸躬逢其盛。爰识其始末如此 崇
祯十七年十月吉日原任江西瑞州府推官顺德菩
萨戒弟子刘起相顿首谨识。

** 奉挽 憨翁禅师圆寂  萧云举(少宰广西人)

鼓棹双林扣夕扉。故人把袂洽心期。一年契阔龙华
会。万里音书雁断时。茅结牢山归北海。花开庾岭向
南枝。衡阳地褊袈裟阔。匡岳云深杖锡移。台镜本空
观自性。风幡忽动想能师。几回凉月倍清梦。一宿秋
风对故知。隐几谈天收密义。挥毫见地扫群疑。久无
粘缚心常定。空有慈悲首重垂。落叶秋深忘语倦。听
附录¶ 第 856a 页 X73-0856.png
钟夜半说心危。每嗟尘世心常苦。更到禅台路转岐。
法语听来堪唯唯。客程催去故迟迟。老知湖海应难
遇。会嘱机缘忽漫离。雁过寒山秋影尽。马嘶曹水去
声悲。尺素传书人北面。阇黎闻讣泪交颐。法门摧栋
材难得。觉海藏舟事莫追。睡蝶蘧蘧才入梦。犹龙矫
矫欲何之。晤来巳是经千劫。化去何烦赞一辞。忘我
非贪无相好。观空莫诧有形奇。回看峰色林端寺。梦
想潮音箧里诗。圆寂那曾分去住。庄严不改旧威仪。
秪愁法侣应稀少。托钵传衣更属谁。

** 奉挽 憨翁大和尚(有叙) 吴中伟(左方伯海盐人)

憨山大师。禅宗龙象。余治兵湖南。获展参诣。庚申春。
再承乏岭表。道经曹溪。顶礼南华。 祖像仅蔽风雨。
虽巨材山积。而龟曝鹤飞。丹青剥落。徘徊久之。慨然
太息。询厥所以。老比丘答言。此我 憨大师未竟业
也。安禅七日。金地将完。谗搆三途。法轮中辍。言罢掩
抑。悲不自胜。予重怜其意。语之曰。若等真思大师。予
当为若招之。比丘辈咸各欢喜无量。投地称谢。遂重
趼千里。殷勤启请。始于比年某月。再入曹溪。则僧辈
巳三诣大师。而予亦三致书师矣。卓锡之日。法讯见
贻。薄宦紏缚。未遑酬次。每念他日北归。庶几从容化
城。仰参心谛。而法腊巳满。遽登涅槃。俾予数年所怀。
竟成虚想。夫金刚不坏。则大教常流。石电难延。则肉
躯等尽。予悼宗风之永寂。哀玄义之将颓。感往多哀。
伤今欲绝。揽笔成诛。情见乎词矣。
附录¶ 第 856b 页 X73-0856.png

归尽天龙有大师。讲坛华雨落迟迟。厨中法膳慈宫
出。岭表恩流 圣主知。鸥鸟宰官疑玩世。旃檀海藏
有经时。是谁高足如迦叶。把撰遗疏痛所思。

曹溪滴滴泣南华。当日亲承坐具纱。心印独传无一
字。地金重布有三车。林风月掩床头火。谷雨烟消定
后茶。末法中兴还更堕。低徊双树独长嗟。

谶记南宗岁巳千。道场重此更安禅。法流心在无穷
悟。祖去衣藏不再传。泣断比丘黄叶下。灵埋锁子白
云边。应留遗教经同佛。犹自中流得宝船。

满月当年一试参。归依初地忆湖南。衣从白氎身常
净。教演青莲舌再含。金版译穷经几部。银钩书就祖
千函(予曾刻师楞严通议师亦为予手书祖像赞传)是谁檀越真师负。三度
书招秪自惭。

** 过匡山奉吊憨山大师  王思任(山阴人)

七峰绝顶□开峦。萝葛穷时剩石攀。溪舌珑玲难剪
截。教人犹自听憨山。

灵光作线一相牵。八里庄前二十年。今日拜师犹骨
在。知师原是古金仙。

赐环炎海 主恩多。鳄浪蛇云伏几魔。遮莫灵山因
道力。空馀好相听弥陀。

治任千般为一龛。曹溪庐阜若何参。早知风月犹擎
架。一火烧时没得担。

** 奉挽五乳大师   博山后学大舣

象王迹应瑞莲开。五乳峰前吼若雷。今日树烟何叆
附录¶ 第 856c 页 X73-0856.png
叇。紫云旋入白云推。

南华福地塔全身。脚底犹披五乳云。柱杖搅浑清世
界。不知得法几多人。

** 哭五乳大师     弟子福能

忆断南华归去来。那堪巳脱旧莲胎。人谁得髓应成
笑。我未忘情自合哀。荷法从今皆弱质。论文视昔几
雄才。可怜孤客馀双眼。遥对青山泣草莱。

乍得归依双径山。师资可想鹫峰閒。几堪玉树苍苔
󰢍。即使香台末路还。语对石泉分哽哽。涕当风叶堕
潸潸。印心四卷楞伽在。掉臂何人巳出关。

泣对缄书转不平。空于手泽诉归盟。相逢未惜悬千
载。自弃须知负一生。推古但云𢹂履去。临哀谁解作
驴鸣。萧萧客舍残冬雪。点袂依人若有情。

泪洒天涯寄弟兄。先师遗嘱太分明。须眉五老堪摩
拟。腰脊三梁自现成。红叶乡人双眼血。白云弟子一
心旌。于兹领取拳拳意。何必高谈论死生。

** 寄憨大师曹溪法眷书

海印白衣弟子虞山钱谦益。致书于憨大师曹溪塔
院住持诸上座师兄。恭惟甲申之岁。大师真身。自五
乳归于曹溪。迄今十有三载矣。某荐经丧乱。万死一
生。视息仅存。草土自屏。既不能襆被腰包。躬埽塔院。
又不克斋心顶礼。遥致瓣香。仰负劬劳。俛辜记莂。跼
天蹐地。叹愧何巳。唯是多生承事。毕世归依。布发未
忘其宿因。失乳久思夫慈母。此则海墨难尽。劫火不
附录¶ 第 857a 页 X73-0857.png
灰。我大师固当于长寂光中。重加怜慜密为加被者
也。粤自法幢倾倒。末劫凌夷。师子逝而野干鸣。龙象
寝而妖狐炽。家家临济。个个德山。宗师如茨。付拂如
苇。而又搆造妄语。侮慢圣僧。谤紫柏则曰本无师承
毁大师则曰但称义学。聚聋导瞽。惑世诬民。法门之
败坏。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举世饮狂井之药。而有一
人不狂。举世怖晓镜之头。而有一人不怖。单撑孤立。
风雪当门。此一人者。或者护世四王。密谛力士。假手
是人。为如来使。使之屏除魔外。不断佛种而我大师
慈心悲悯。普施无畏。亦岂无厚望于后人。与诸上座
与。某缁白不同。同出大师之门。并受遗嘱。居今之世。
随波逐流。坐视斯人。中风狂走。摇手闭目。不为拯救。
亦何以称海印之真子与。魔强佛弱。俗重道轻。智眼
无多。法城日倒。未上诸上座。能不河汉吾言否也。今
所欲亟请于座右者。近代紫柏云栖。皆有全集行世。
大师梦游集。嘉兴藏函。但是法语一种。其他书记序
传之文。发明大法者。有其目而无其书。闻大师遗稿。
藏贮曹溪。卷帙甚富。今特为启请。倒囊相付。当订其
讹舛。削其繁芜。使斯世得窥全壁。不恨半珠。人天眼
目。刹尘瞻仰。断不可辽缓后时。或贻湮没之悔也。又
大师著春秋左氏心法。乃发明因果之书。常自言曹
溪削稿时。灯前烛下。徵求案断。魂魄可追。毛发皆竖。
以今世时节因缘。正当开显此书。用以革顽止杀。捞
拢劫浊。追思大师往昔付托。良非聊尔。流通之责。胡
附录¶ 第 857b 页 X73-0857.png
可逭也。伏祈诸上座合力搜罗。悉心采集。片纸只字。
罔有阙遗。楗椎集众。招告大师真身之前。举授轺车。
诏使郑重邮致。俾某得藉手撰集。以告成事。此则法
乘教海。千秋之耿光。非及门一人之私幸也。大师五
乳塔院滥竽载笔。南海陈相公。曾为题识。勒石南华。
甲申巳后。归龛事迹。山门当有实录。不揆芜陋。愿考
覈作第二碑。以备僧史。某年七十有五。誓以西垂之
岁。归命佛门。会台贤之异同。破性相之岐执。阐扬遗
教。弘护真乘。庶几黾勉馀生。不负大师摩顶付嘱至
意。俟文集毕工。少有端绪。当为文一通。启告大师冥
机密感。念兹在兹。而今固未遑及也。遥望双峰。焚香
作礼。岭海迢然。如在床席。天寒夜冻。琢冰削牍。意满
楮狭。不尽所云。岁在丙申十一月长至前三日某和
南奉启。

右钱牧斋宗伯。访求憨山大师遗稿。书以托龚孝
升中丞者。顷𢹂至海幢。华首和尚观之。弹指赞礼。
盖叹钱公能不负师。龚公能不负友。而两公皆能
不负佛所付嘱也。使授诸梓。命今释跋其后。呜呼
斯道凌夷。于今巳极。良由信根轻鲜。忘法本而背
佛恩。其视慧命断续之閒。若越肥秦瘠。笑啼皆伪。
起倒随人。请以此书正告天下万世之为法门后
昆者。知钱公所以尽心于大师之心。与龚公所共
弘护之心。与和尚所共流通之心。皆共出于三世
诸佛大悲大愿之心。皮下有血。人触著便痛。不隔
附录¶ 第 857c 页 X73-0857.png
一丝。危涕既零。忘身非险。即生佛慧命。实嘉赖之。
岂止为大师竖立光明法幢而巳。时丁酉春正月
谷日华首门下弟子比丘今释跋。

台谕憨大师全集。泰处署中。搜罗咨访。非力所及。
适金道隐在此。知中丞传台札于海幢法侣。其堂
头宗宝老人。欢喜赞叹。焚香设拜。属道隐题跋付
梓。布告诸方。俾凡有收藏大师法语者。单辞片纸。
皆来聚集。现在数种。附中丞行笥。此外更有所得。
泰当为续上也。门人万泰顿首。

** 憨山大师全集旧序

余尝思维世圣贤。立身一代。或开创。或继述。或守成。
或重兴。或救弊。其用心于制作之微。事无不周。义无
不备。使千万世下。有能寻其旨趣。皆可因之而振起
也。此非古今之大经大法哉。于是更进而思之。夫经
世圣贤。尚能以身尽一代之事。以道开万世之心。况
我佛祖出世为人。以超生死性命之法。而化凡圣迷
悟之心。其示现普门。感应异类者。岂不能续三世之
慧灯。传大千之种智乎。余于憨山大师见之矣。大师
悟门。与教化之广大。巳见于自已著述。与诸明眼传
记赞铭之详。举世莫不知为再来肉身大士矣。余何
能赞一辞。盖痛念法门而有感焉。大师当此宗门凋
落之际。方与云栖达观二大师。相为鼎立。以悟宗门
之人。不据宗门之位。是预知宗门将振。故为宗门大
防。独虚此位。而尊此宗。使其狂妄僭窃之徒。自生畏
附录¶ 第 858a 页 X73-0858.png
惧。而不敢眇视轻贱。此其心又奚啻程婴杵臼哉。呜
呼。有三大师如此光明赫奕于前。而后世尚有僭窃。
不恤为大师之罪人者。宁不大可慨与。虽然。孔子作
春秋。正万世名义。虽不能使万世之名义皆正。而有
不能正名义者。亦何能逃春秋之诛。余昔年见大师
赞予寿昌先祖及撰塔铭。即突出大好山。千里遥相
见。之句。巳知与先祖把手共游向上一路矣。至于平
生说法著作。曲尽一代时教。始终本末。全体佛心。全
行祖意。其提唱拈颂。及指示偈语。曾何减于古人。曾
何让今人。天下后世。自知师实祖位之人。不居祖位。
岂可以师不自居。即为非祖位人乎。师没后二十二
年。而全身不坏。与曹溪六祖。开创重兴。无有二义。其
进于维世大经大法。而能续法身慧命。诚无不周。无
不备也。兹大师法孙坚如。欲募刻师全集。乃特请为
序而赞成之。予嘉其为法忘躯之诚。因述余所仰慕
感慨之思云尔。天界后学道盛和南题。

** 憨山大师口筏引

客岁龚中丞孝升入粤。虞山钱宗伯属收憨山大师
遗文。维时华首老人。与鼎湖栖壑和尚。裒集法语及
诸论述。附星轺以往珠海。牟尼光巳照映吴山浙水
閒矣。余从友人黄秋闻又得遗言一则。乃师中兴曹
溪祖庭时。与邓生敷说。所谓口筏者也。师信口说法。
泚笔千言。文不加点。皆从不思议中流出。其示邓生
言下指点。纵横穿漏。从来单提直指。未有如是之简
附录¶ 第 858b 页 X73-0858.png
捷透快者。师与云栖紫柏。同时称三大宗师。弘皆亲
受记莂。云栖以低眉作佛事。师与紫柏。以努目作佛
事。而其作略大都从五台水观中来。故其楮墨所宣。
莫不有千峰积雪。万壑轰雷之雄概。此片纸亦具见
一班矣。刻成仍寄宗伯。俾补入全集中。而敬书数语
于后。丁酉蒲月中州曾弘合掌言。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五十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