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说¶ 第 745a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 说
** 杂说
滚滚红尘。漫漫世路。多少英雄。尽被担误。赏心乐事。
诗酒忘忧。琴书虽雅。犹让一筹。金谷兰亭。于今荒矣。
纵有虚名。与人俱巳。竹下逢僧。目中何有。岂但偷閒。
徒为借口。是知出世。最上一著。可惜时人。昧而不觉。
五欲场中种种恶缘。如沸汤裂火。能发一念为生死
心。如火中生莲。甚虽得也。苟不深生厌惧。求出离道。
难免烧煮。
世之聪明之士。生来但知世閒功名富贵。妻子爱恋
说¶ 第 745b 页 X73-0745.png
之乐。以为人生在世。止此而巳。不知大有过于此者。
古之豪杰之士。直出生死者无他。特看破此耳。
佛言。我于然灯佛所。实无授记。若有授记。即为著我。
作佛犹恐著我。况生死事业乎。
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此语不独为老庞家
传之秘。佛祖皆然。
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若妄有性。则佛祖无
出头处。刹那刹那。生灭之称也。悟无生者。方见刹那。
此语疑杀天下人。
如幻三摩提。金刚王宝觉。弹指超无学。此法神速若
是。仰山梦升兜率天白槌。与文殊贬入铁围山公案。
是同是别。世尊偏向魔王宫中。说心地法门。可笑别
无净土耶。
一切诸病。从痴爱生。痴爱不生。颠倒想灭。名为涅槃。
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当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
是可与愚者说耶。
梦幻泡影。露电阳𦦨。镜像水月。乾城芭蕉。此十种喻
为入道基本。知之者希。
妄想兴而涅槃现。烦恼起而佛道成。此法唯五眼圆
明。方许知见。
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漫虚名。此语。如来二十
年破执之谈。无以过之。
真歇了禅师卧病诗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
别人忙。诚哉是言也。
古之豪杰之士。直出生死者无他。特看破此耳。
佛言。我于然灯佛所。实无授记。若有授记。即为著我。
作佛犹恐著我。况生死事业乎。
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此语不独为老庞家
传之秘。佛祖皆然。
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若妄有性。则佛祖无
出头处。刹那刹那。生灭之称也。悟无生者。方见刹那。
此语疑杀天下人。
如幻三摩提。金刚王宝觉。弹指超无学。此法神速若
是。仰山梦升兜率天白槌。与文殊贬入铁围山公案。
是同是别。世尊偏向魔王宫中。说心地法门。可笑别
无净土耶。
一切诸病。从痴爱生。痴爱不生。颠倒想灭。名为涅槃。
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当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
是可与愚者说耶。
梦幻泡影。露电阳𦦨。镜像水月。乾城芭蕉。此十种喻
为入道基本。知之者希。
妄想兴而涅槃现。烦恼起而佛道成。此法唯五眼圆
明。方许知见。
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漫虚名。此语。如来二十
年破执之谈。无以过之。
真歇了禅师卧病诗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
别人忙。诚哉是言也。
说¶ 第 745c 页 X73-0745.png
性本非水火。寒热自然生。此予昔居海上时。病中诗
也。今寄居海外。故病忽作。宛若旧态。盖病不因地异。
情不为境迁。而趣味自别。难以语人。
东坡云。凡有所好。必有所蔽。余读居儋耳集。觉范后
至海外。就旧馆访其遗事。有老妪答曰。苏相公无奈
好作诗。何老妪尚知其好。岂非蔽耶。
东坡初被放。至岭外。食荔枝美。因云。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妨常作岭南人。余始诵之。将谓其矫。余居此几
六年矣。每遇时新一度。不觉诵此什伯过。
余平生爱书晋唐诸帖。或雅事之。宋之四家。犹未经
思。及被放海外。每想东坡居儋耳时。桄榔庵中风味。
不觉书法近之。献之云。外人那得知此语。殊有味也。
书法之妙。实未易言。古来临书者多。皆非究竟语。独
余有云。如雁度长空。影沈秋水。此若禅家所说。彻底
掀翻一句也。学者于此透得。可参书法上乘。
昔人论诗。皆以禅比之。殊不知诗乃真禅也。陶靖节
云。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末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此等语句。把作诗
看。犹乎蒙童读上大人。丘乙巳也。唐人独李太白语。
自造玄妙。在不知禅而能道耳。若王维多佛语。后人
争誇善禅。要之岂非禅耶。特文字禅耳。非若陶李。造
乎文字之外。
余少时。读陈思王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只作
形容洛神语。常私谓惊鸿可睹。游龙则未知也。昔居
说¶ 第 746a 页 X73-0746.png
海上时。一日侵晨。朝霞在空。日未出红。万里无云。海
空一色。忽见太虚片云乍兴。海水倒流上天。如银河
挂九天之状。大以为奇。顷见一龙。婉蜒云中。头角鳞
甲。分明如掌中物。自空落海。其婉蜒之态。妙不可言。
世閒之物。无可喻者。始知古人言非苟发。因回思非
特龙也。佛之利生。威仪具足。故称大人行履。如龙象
云。
** 知止
吾师佛圣人。出家学道。乃止雪山修行。及成正觉。即
据菩提场中说法。盖雪山清凉处也。意其众生。同处
五欲。都为烦恼之火。昼夜烧煮。炽然不息。而吾人独
欲出离。非夫置于尽绝之地。埋此身心。于万仞冰雪
之中。使之彻骨严寒。以之冻饿。大死而复苏者。又何
以止烈𦦨。免销铄哉。哉吾师止此而修行。菩提觉场。
且曰。其地金刚所成。乃极坚固处也。其所说法。乃性
海法门。原夫智海无性。迷之而为业为识。故曰藏识
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悟之而为觉为智。故曰觉海性
澄圆。圆澄觉元妙。意显众生。同此法性之原。妄有动
静迷悟之别。欲令吾人。即动以观静。即迷以照悟。不
为魔外之惑所倾。不为境界之风所动。非夫据乎最
极坚固之地。又何以摧邪外。建大业哉。故吾师据此
而说法。由是观之。吾师之所据。欲吾人之共据也。故
予有意于那罗延。那罗延。坚固也。处临大海。俨乎法
门。居名海印。炳乎三昧。语曰。于止知其所止。吾人止
空一色。忽见太虚片云乍兴。海水倒流上天。如银河
挂九天之状。大以为奇。顷见一龙。婉蜒云中。头角鳞
甲。分明如掌中物。自空落海。其婉蜒之态。妙不可言。
世閒之物。无可喻者。始知古人言非苟发。因回思非
特龙也。佛之利生。威仪具足。故称大人行履。如龙象
云。
** 知止
吾师佛圣人。出家学道。乃止雪山修行。及成正觉。即
据菩提场中说法。盖雪山清凉处也。意其众生。同处
五欲。都为烦恼之火。昼夜烧煮。炽然不息。而吾人独
欲出离。非夫置于尽绝之地。埋此身心。于万仞冰雪
之中。使之彻骨严寒。以之冻饿。大死而复苏者。又何
以止烈𦦨。免销铄哉。哉吾师止此而修行。菩提觉场。
且曰。其地金刚所成。乃极坚固处也。其所说法。乃性
海法门。原夫智海无性。迷之而为业为识。故曰藏识
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悟之而为觉为智。故曰觉海性
澄圆。圆澄觉元妙。意显众生。同此法性之原。妄有动
静迷悟之别。欲令吾人。即动以观静。即迷以照悟。不
为魔外之惑所倾。不为境界之风所动。非夫据乎最
极坚固之地。又何以摧邪外。建大业哉。故吾师据此
而说法。由是观之。吾师之所据。欲吾人之共据也。故
予有意于那罗延。那罗延。坚固也。处临大海。俨乎法
门。居名海印。炳乎三昧。语曰。于止知其所止。吾人止
说¶ 第 746b 页 X73-0746.png
此。可谓止其所止矣。又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又曰。绵蛮黄鸟。止于丘隅。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吾将三复斯言。
** 安贫
语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骄则失富。谄则献贫。是故
未若贫而乐也。贫而乐。则无不乐。是以颜子之陋巷。
原宪之环堵。子路之缊袍。荣公之带素。岂无所乐而
乐哉。苟得其乐。则虽天下不易巳也。噫。宜乎许由务
光。齧缺披衣。而荷决绝之行焉。孔子亦曰。饭蔬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学要
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
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
学备矣。缺则一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
肖之而巳。虽然不可以不知要。要者。宗也。故曰。言有
宗。事有君。言而无宗。则蔓衍无统。事而无君。则支离
日纷。学而无要。则涣散寡成。是故学者。断不可以不
务要矣。然是三者之要在一心。务心之要在参禅。参
禅之要在忘世。忘世之要在适时。适时之要在达变。
达变之要在见理。见理之要在定志。定志之要在安
分。安分之要在寡欲。寡欲之要在自知。自知之要在
重生。重生之要在务内。务内之要在颛一。一得而天
下之理得矣。称理而涉世。则无不忘也。无不有也。不
知。又曰。绵蛮黄鸟。止于丘隅。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
而不如鸟乎。吾将三复斯言。
** 安贫
语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骄则失富。谄则献贫。是故
未若贫而乐也。贫而乐。则无不乐。是以颜子之陋巷。
原宪之环堵。子路之缊袍。荣公之带素。岂无所乐而
乐哉。苟得其乐。则虽天下不易巳也。噫。宜乎许由务
光。齧缺披衣。而荷决绝之行焉。孔子亦曰。饭蔬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学要
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
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
学备矣。缺则一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
肖之而巳。虽然不可以不知要。要者。宗也。故曰。言有
宗。事有君。言而无宗。则蔓衍无统。事而无君。则支离
日纷。学而无要。则涣散寡成。是故学者。断不可以不
务要矣。然是三者之要在一心。务心之要在参禅。参
禅之要在忘世。忘世之要在适时。适时之要在达变。
达变之要在见理。见理之要在定志。定志之要在安
分。安分之要在寡欲。寡欲之要在自知。自知之要在
重生。重生之要在务内。务内之要在颛一。一得而天
下之理得矣。称理而涉世。则无不忘也。无不有也。不
说¶ 第 746c 页 X73-0746.png
忘不有。则物无不忘。物无不有。物无不忘。物无不有。
则无入而不自得矣。故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会万物而为已者。其唯圣人乎。噫。至矣尽矣。妙
极于一心。而无遗事矣。是故学者。固不可以不知要。
** 牧心
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
心体本虚。物欲交错。妄想集积。了无一隙。是以气蒸
体昏。熠熠炎炎。而不安矣。故曰。物撤疏明。不撤则不
虚。不虚则不明。不明则不安。故安心在乎虚。心本如
如。内外平等。其不平者。由乎重轻。是以愚者重其外。
智者重其内。圣人重两忘。重外者坠。重内者矫。两忘
者平。平则无不中。故持心在乎平。心体本明。无所不
照。由其汩昏。故有所不照。观夫世人。日益其汩昏。虽
用卒无以自鉴耳。故用心在乎照。心本不迷。由失照
故迷。迷祛则照泯矣。故悟心在乎忘。
** 观心
观心。第一微妙法门也。夫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
心不明。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閒一切种种
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无生矣。
无生则虽生而无生。生而无生。则念亦无念。无念则
颠倒何起。有起则非正观也。正观则无不正。
** 读庄子
真宰本无形。超然尘垢外。忽尔一念迷。闯入者皮袋。
如被裹猿猴。左右不自在。起坐要奉承。饥渴索管待。
则无入而不自得矣。故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
为一。会万物而为已者。其唯圣人乎。噫。至矣尽矣。妙
极于一心。而无遗事矣。是故学者。固不可以不知要。
** 牧心
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
心体本虚。物欲交错。妄想集积。了无一隙。是以气蒸
体昏。熠熠炎炎。而不安矣。故曰。物撤疏明。不撤则不
虚。不虚则不明。不明则不安。故安心在乎虚。心本如
如。内外平等。其不平者。由乎重轻。是以愚者重其外。
智者重其内。圣人重两忘。重外者坠。重内者矫。两忘
者平。平则无不中。故持心在乎平。心体本明。无所不
照。由其汩昏。故有所不照。观夫世人。日益其汩昏。虽
用卒无以自鉴耳。故用心在乎照。心本不迷。由失照
故迷。迷祛则照泯矣。故悟心在乎忘。
** 观心
观心。第一微妙法门也。夫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
心不明。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閒一切种种
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无生矣。
无生则虽生而无生。生而无生。则念亦无念。无念则
颠倒何起。有起则非正观也。正观则无不正。
** 读庄子
真宰本无形。超然尘垢外。忽尔一念迷。闯入者皮袋。
如被裹猿猴。左右不自在。起坐要奉承。饥渴索管待。
说¶ 第 747a 页 X73-0747.png
名利为他忙。田园尽典卖。更有一种痴。将脸要人爱。
脂粉摸臭皮。恰似精鬼怪。个个都为他。惹下来生债。
伤嗟今古人。谁肯自惊骇。惟有漆园生。此味少知解。
** 圆扇说
予己丑夏日。偶为狂士所黩。寓墨之东郭。有出扇
索书者。因信口为说。以记之。
大火横流。销金铄石。瓮牖两閒者。鲜不为其烧煮矣。
嗟乎人者。苟得吾皮骨以自持之。则食息起居。唯命
是听。使清凉之乐。顿生于肘腋。炎蒸之状。即解于肌
肤。蚊蚋之队。指挥而立退。嘬噆之苦。擘画而潜消。又
何誇生羽翩以御泠风。乘飞云而游六合。悲夫。凉飙
一至。委成弃捐。霜露才兴。视为长物。是岂非为而不
宰。功成而不居者。夫何以与此哉。
** 寂寞说
寂寞之为言易。而履之为难。其自得于心。尤难于履
行焉。即㳷㳷世故。无论其低昂。然在古豪杰士。或出
或处。行显而心隐。诚难以概迹见。非夫具超力之眼。
而持圆照之鉴者。又何以壮其形容哉。噫。宜乎楚狂
行歌于仲尼。许由掉头于尧舜。虽然。岂二子之是。而
三圣之非耶。是各是其是。而以是为得者。原于大道
皆影响耳。恶影而和响者。其难语寂寞之旨。向道君
子。有寝处焉。
** 诚心说示昙支
心不诚不明。性不静不定。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
脂粉摸臭皮。恰似精鬼怪。个个都为他。惹下来生债。
伤嗟今古人。谁肯自惊骇。惟有漆园生。此味少知解。
** 圆扇说
予己丑夏日。偶为狂士所黩。寓墨之东郭。有出扇
索书者。因信口为说。以记之。
大火横流。销金铄石。瓮牖两閒者。鲜不为其烧煮矣。
嗟乎人者。苟得吾皮骨以自持之。则食息起居。唯命
是听。使清凉之乐。顿生于肘腋。炎蒸之状。即解于肌
肤。蚊蚋之队。指挥而立退。嘬噆之苦。擘画而潜消。又
何誇生羽翩以御泠风。乘飞云而游六合。悲夫。凉飙
一至。委成弃捐。霜露才兴。视为长物。是岂非为而不
宰。功成而不居者。夫何以与此哉。
** 寂寞说
寂寞之为言易。而履之为难。其自得于心。尤难于履
行焉。即㳷㳷世故。无论其低昂。然在古豪杰士。或出
或处。行显而心隐。诚难以概迹见。非夫具超力之眼。
而持圆照之鉴者。又何以壮其形容哉。噫。宜乎楚狂
行歌于仲尼。许由掉头于尧舜。虽然。岂二子之是。而
三圣之非耶。是各是其是。而以是为得者。原于大道
皆影响耳。恶影而和响者。其难语寂寞之旨。向道君
子。有寝处焉。
** 诚心说示昙支
心不诚不明。性不静不定。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
说¶ 第 747b 页 X73-0747.png
志不壹不笃。气不养不和。忿不惩不平。欲不窒不寡。
学不讲不博。问不辩不通。节不立不坚。操不持不劲。
是故君子之学。在重其人所轻。益其人所损。取其人
所弃。得其人所无。故道大德弘。身裕名贵。超然而无
对者也。
** 泽山说
闻之庄生有言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
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觉。盖言有所藏。则有所负。
无藏则无负矣。虽然以无藏为至。愚意有所藏。则较
不藏者胜焉。故曰。山怀玉而草木润。川贮珠而岸不
枯。岂非内有所藏。而外有所光者耶。是故君子贵藏
器于身。待时而后用也。且夫山之积也厚。故高而众
美具。泽之积也深。故下而众德归。取象君子。又有以
焉。
** 觉梦说
幻人方乘一叶。而泊幻海之𨽗。将与窈淼之众。居广
漠以休焉。适有浮游先生者。触而问曰。嘻。异哉。吾睹
子之难穷也。望其形也飘若云。目其容也凄若冰。叩
其中也空空。即之也温。绎之而渊且深。缄乎若闷。汎
乎若乘。拟之而似人非人。何居何事。而至此乎。幻人
无以应。唯唯默默。无知无识。无示无说。与之寝息。坐
卧饮食。起居寤寐。无閒者旬日。先生心烁意消。而将
与之俱化。先生且行。有请于幻人曰。予风波之民也。
愿假舟楫。即浮游而之彼岸者以凭。师无意乎。曰居。
学不讲不博。问不辩不通。节不立不坚。操不持不劲。
是故君子之学。在重其人所轻。益其人所损。取其人
所弃。得其人所无。故道大德弘。身裕名贵。超然而无
对者也。
** 泽山说
闻之庄生有言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
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觉。盖言有所藏。则有所负。
无藏则无负矣。虽然以无藏为至。愚意有所藏。则较
不藏者胜焉。故曰。山怀玉而草木润。川贮珠而岸不
枯。岂非内有所藏。而外有所光者耶。是故君子贵藏
器于身。待时而后用也。且夫山之积也厚。故高而众
美具。泽之积也深。故下而众德归。取象君子。又有以
焉。
** 觉梦说
幻人方乘一叶。而泊幻海之𨽗。将与窈淼之众。居广
漠以休焉。适有浮游先生者。触而问曰。嘻。异哉。吾睹
子之难穷也。望其形也飘若云。目其容也凄若冰。叩
其中也空空。即之也温。绎之而渊且深。缄乎若闷。汎
乎若乘。拟之而似人非人。何居何事。而至此乎。幻人
无以应。唯唯默默。无知无识。无示无说。与之寝息。坐
卧饮食。起居寤寐。无閒者旬日。先生心烁意消。而将
与之俱化。先生且行。有请于幻人曰。予风波之民也。
愿假舟楫。即浮游而之彼岸者以凭。师无意乎。曰居。
说¶ 第 747c 页 X73-0747.png
是何说也。子独不见梦人乎。方其长夜之寝也。必沈
酣颠瞑。精神惛瞀。魂虑变慑。形若尸解。而心若魍魉。
居不移席。而百怪生焉。时不加顷。而千载邈焉。至其
冥冥漠漠。徬徨四顾。或登无极之颠。或临不测之渊。
毒龙在前。猛兕在后。进之而履危。却之而迫险。入之
而无罅。升之而若坠。且将攀枯枝而挹朽藤。加以蜂
虿攒眸。蛇蝎系足。当是时也。穷心困智。出之而无方。
脱之而无术。救之而无人。呼之而谁与为亲。是何惶
惶业业。现诸形色。而发乎呻吟。即有觉者。竟何以宁。
惟其猛然叱吒。跃然而起。一觉而大寤之。回视梦事。
若依稀彷佛。然求之而不得。语之而不及也。是必将
与觉者。一笑而释之矣。噫。岂独梦人哉。世尽然也。先
生试将持此自觉。以觉诸梦者。
** 医说赠李高士
余被放之八年。癸卯冬。偶自曹溪。随缘乞食于凌江
水西。适有丈人。庞眉皓髯。访余于旅泊。睹其状貌伟
然。知为隐者也。扣其业。则曰岐黄。余是知为达士也。
或曰。昔人有言。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余谓不
然。盖达为医。而不达为相耳。何者。夫相之任。燮阴阳
而葆元气。剂众物而仁群生。致人君于泰定。措天下
于又安。此其职也。而未必尽。即尽而功未必忘。以其
先已后物。因利输忠。且必外假人主之权。资众多之
手。以济其事。况兢兢于得失是非荣辱之场。终身卒
业。而道未必光。日夜营营。劳神焦思。以至戕生伤性。
酣颠瞑。精神惛瞀。魂虑变慑。形若尸解。而心若魍魉。
居不移席。而百怪生焉。时不加顷。而千载邈焉。至其
冥冥漠漠。徬徨四顾。或登无极之颠。或临不测之渊。
毒龙在前。猛兕在后。进之而履危。却之而迫险。入之
而无罅。升之而若坠。且将攀枯枝而挹朽藤。加以蜂
虿攒眸。蛇蝎系足。当是时也。穷心困智。出之而无方。
脱之而无术。救之而无人。呼之而谁与为亲。是何惶
惶业业。现诸形色。而发乎呻吟。即有觉者。竟何以宁。
惟其猛然叱吒。跃然而起。一觉而大寤之。回视梦事。
若依稀彷佛。然求之而不得。语之而不及也。是必将
与觉者。一笑而释之矣。噫。岂独梦人哉。世尽然也。先
生试将持此自觉。以觉诸梦者。
** 医说赠李高士
余被放之八年。癸卯冬。偶自曹溪。随缘乞食于凌江
水西。适有丈人。庞眉皓髯。访余于旅泊。睹其状貌伟
然。知为隐者也。扣其业。则曰岐黄。余是知为达士也。
或曰。昔人有言。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余谓不
然。盖达为医。而不达为相耳。何者。夫相之任。燮阴阳
而葆元气。剂众物而仁群生。致人君于泰定。措天下
于又安。此其职也。而未必尽。即尽而功未必忘。以其
先已后物。因利输忠。且必外假人主之权。资众多之
手。以济其事。况兢兢于得失是非荣辱之场。终身卒
业。而道未必光。日夜营营。劳神焦思。以至戕生伤性。
说¶ 第 748a 页 X73-0748.png
老死而不悟者众矣。奚其达。若夫医则反是。其职也。
以命为任。以仁为心。以义为质。以物为已。以去邪为
务。以正气为理。以经为度。以权为用。故其治也。必致
心君于晏然。措四肢于调适。凡遇危履困。运独断之
智。持特立之操。不惑于众口。不避其群邪。多方缓急。
进退合宜。以大中为准。以至静为先。及其奏效也。不
计其利。不伐其功。斯岂为而不宰。功而不居者耶。非
天下之至达者。又何以与于此。由是观之。忘已之功
大。忘利之名高。不忘者。显报而幽罚。兼忘者。先微而
后著。足知忘功者。后必大也。嗟乎人者。苟能操良医
之心以治国。则何国不治。持忘已之心以御物。则何
物不容。物容则并包。国治则兼善。此圣人之成功。丈
夫之能事也。斯则术异而功一。名异而实同。又何以
显晦计其等差。贵贱拟其神明者哉。以丈人高其行
而神其医。余因论医之秘。以赘丈人之行李。冀观者。
不独知丈人之医。且因医以进君子之业。将施之于
天下国家。共睹轩黄之化也。丈人。达者也。知丈人之
心。则无往而不达矣。
** 此光楼说
曲阿曰鹤溪。为紫柏大师演化地。居士贺氏。聚族而
奉师最谨。有云峰长者。先于丁亥岁。建楼一区以奉
三尊。越丙申。大师过而眉之曰。此光。又二十年。大师
入灭。巳一纪。老人自岭外。走双径。会大师入塔期。取
道溪上。诸长者居士。见老人如见师。悲喜交集。斋款
以命为任。以仁为心。以义为质。以物为已。以去邪为
务。以正气为理。以经为度。以权为用。故其治也。必致
心君于晏然。措四肢于调适。凡遇危履困。运独断之
智。持特立之操。不惑于众口。不避其群邪。多方缓急。
进退合宜。以大中为准。以至静为先。及其奏效也。不
计其利。不伐其功。斯岂为而不宰。功而不居者耶。非
天下之至达者。又何以与于此。由是观之。忘已之功
大。忘利之名高。不忘者。显报而幽罚。兼忘者。先微而
后著。足知忘功者。后必大也。嗟乎人者。苟能操良医
之心以治国。则何国不治。持忘已之心以御物。则何
物不容。物容则并包。国治则兼善。此圣人之成功。丈
夫之能事也。斯则术异而功一。名异而实同。又何以
显晦计其等差。贵贱拟其神明者哉。以丈人高其行
而神其医。余因论医之秘。以赘丈人之行李。冀观者。
不独知丈人之医。且因医以进君子之业。将施之于
天下国家。共睹轩黄之化也。丈人。达者也。知丈人之
心。则无往而不达矣。
** 此光楼说
曲阿曰鹤溪。为紫柏大师演化地。居士贺氏。聚族而
奉师最谨。有云峰长者。先于丁亥岁。建楼一区以奉
三尊。越丙申。大师过而眉之曰。此光。又二十年。大师
入灭。巳一纪。老人自岭外。走双径。会大师入塔期。取
道溪上。诸长者居士。见老人如见师。悲喜交集。斋款
说¶ 第 748b 页 X73-0748.png
连日。有长者子懋谦。得承此光。未达本有。作礼乞说。
志不忘也。老人欣然谓曰。此大师以斯楼作广长舌
也。且尽十方是常寂光。一切众生。用此光于六根门
头。照天照地。是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鳞
甲羽毛。无不从此光中显现。斯则楼即此光。光即此
楼。包含万象。无不融摄。居此楼者。敬事三宝。礼念归
依。磬声佛号。乃至妻子团圞。食息起居。十二时中。折
旋俯仰。戏笑讥呵。一切动容。无非此光之妙用。虽梦
想颠倒。犹是此光之所发挥。苟能一念知归。则此光
固是吾家本有。天然自在。不从外得。如是现成。一切
受用。岂可自昧。甘为光外之人耶。懋谦日用真见。善
能应用。不孤本有。不唯大师法身常住。说无尽法门。
盈耳洞心。即可不出尘劳。端居极乐矣。又何于光外
别见此楼耶。即老人此说。大似日下挑灯。画蛇添足
耳。士其识之。
** 无情佛性义说
予养疴匡山。闭关谢缘。空一子扣关而请曰。某甲乞
食人閒。闻士君子谈佛性义。有不信无情说法者。有
谓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如大海沤。不信圆满具足者。
愿请大师为决所疑。予曰。固哉。此义甚深。难解难入。
非夙具上根种子者。未易信也。即其所见。亦佛所说。
但非了义之谈耳。苟不證信了义大乘。参请明眼知
识。未悟唯心之旨者。则鲜有不作如是解也。无情说
法。教有明言。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辟如诸天。有大
志不忘也。老人欣然谓曰。此大师以斯楼作广长舌
也。且尽十方是常寂光。一切众生。用此光于六根门
头。照天照地。是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鳞
甲羽毛。无不从此光中显现。斯则楼即此光。光即此
楼。包含万象。无不融摄。居此楼者。敬事三宝。礼念归
依。磬声佛号。乃至妻子团圞。食息起居。十二时中。折
旋俯仰。戏笑讥呵。一切动容。无非此光之妙用。虽梦
想颠倒。犹是此光之所发挥。苟能一念知归。则此光
固是吾家本有。天然自在。不从外得。如是现成。一切
受用。岂可自昧。甘为光外之人耶。懋谦日用真见。善
能应用。不孤本有。不唯大师法身常住。说无尽法门。
盈耳洞心。即可不出尘劳。端居极乐矣。又何于光外
别见此楼耶。即老人此说。大似日下挑灯。画蛇添足
耳。士其识之。
** 无情佛性义说
予养疴匡山。闭关谢缘。空一子扣关而请曰。某甲乞
食人閒。闻士君子谈佛性义。有不信无情说法者。有
谓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如大海沤。不信圆满具足者。
愿请大师为决所疑。予曰。固哉。此义甚深。难解难入。
非夙具上根种子者。未易信也。即其所见。亦佛所说。
但非了义之谈耳。苟不證信了义大乘。参请明眼知
识。未悟唯心之旨者。则鲜有不作如是解也。无情说
法。教有明言。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辟如诸天。有大
说¶ 第 748c 页 X73-0748.png
法鼓。名为觉悟。若诸天子。行放逸时。于虚空中出声
告言。汝等当知。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
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陊诸
恶趣。后悔无及。诸天闻巳。生大忧怖。惭愧改悔。且天
鼓音岂有情耶。而能说法觉悟诸天。至若光明云台
宝网。各出妙音。说偈赞佛。乃至尘说。刹说。此又谁为
舌相耶。即光音天人。全无觉观语言。但以光中出音。
各各办事。且光中之音。岂从口出耶。是皆无情说法
之实證也。又若宗门。香严闻击竹以明心。灵云睹桃
花而悟道。又从何善知识口门而入耶。又云。众生佛
性。各各分具。此亦教中有说。但为三乘劣机。覆相之
谈。非究竟一乘极则语也。即如华严经云。我今普见
于一切身中成等正觉。且毗卢遮那一佛也。一切众
生非一人也。若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则一切众生各
成一佛。是则齐成有多佛矣。若止一佛。且是各具。又
何言一切众生。身中成正觉耶。又云奇哉。奇哉。一切
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然如来德相。法身全体也。
众生具有。岂分具耶。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馀。此
言人人与佛同体。非但言佛也。圆觉经云。一切众生
皆證圆觉。非特具也。故阿难云。我与如来。宝觉明心
各各圆满。所谓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室千灯。光光
交映。如此圆满广大法门。昔二乘在座。如盲如聋。宜
乎曲见。惊怖其言而不信也。惜乎俗谛。学佛法者。多
告言。汝等当知。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
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陊诸
恶趣。后悔无及。诸天闻巳。生大忧怖。惭愧改悔。且天
鼓音岂有情耶。而能说法觉悟诸天。至若光明云台
宝网。各出妙音。说偈赞佛。乃至尘说。刹说。此又谁为
舌相耶。即光音天人。全无觉观语言。但以光中出音。
各各办事。且光中之音。岂从口出耶。是皆无情说法
之实證也。又若宗门。香严闻击竹以明心。灵云睹桃
花而悟道。又从何善知识口门而入耶。又云。众生佛
性。各各分具。此亦教中有说。但为三乘劣机。覆相之
谈。非究竟一乘极则语也。即如华严经云。我今普见
于一切身中成等正觉。且毗卢遮那一佛也。一切众
生非一人也。若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则一切众生各
成一佛。是则齐成有多佛矣。若止一佛。且是各具。又
何言一切众生。身中成正觉耶。又云奇哉。奇哉。一切
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然如来德相。法身全体也。
众生具有。岂分具耶。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馀。此
言人人与佛同体。非但言佛也。圆觉经云。一切众生
皆證圆觉。非特具也。故阿难云。我与如来。宝觉明心
各各圆满。所谓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室千灯。光光
交映。如此圆满广大法门。昔二乘在座。如盲如聋。宜
乎曲见。惊怖其言而不信也。惜乎俗谛。学佛法者。多
说¶ 第 749a 页 X73-0749.png
习口耳知见。未有真参实究工夫。未悟广大圆明之
体。即有所见。但认昭昭灵灵识神影子。把作实事。且
又执定血肉之躯。封为我相。其实未开只眼。故生种
种分别。以权说为了义。以已见为究竟耳。今不必论
无情说法不说法。佛性各具不各具。岂不闻法界观
颂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
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但将此偈蕴在胸中。一切
日用六根门头。见色闻声处。一印印定。久久纯熟。自
然内外一如。有情无情。打成一片。一旦豁然了悟。是
时方知山河大地。共转根本法轮。鳞甲羽毛。普现色
身三昧。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到此方信赵州有时拈
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
用。古德示众云。大众见么。即今十方诸佛。历代祖师。
一齐向老僧拂子头放光动地。斯乃禀明于心。不假
外也。又何向含元殿里觅长安耶。空一子闻说。欢喜
踊跃。作礼而退。
** 四愿斋说
四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
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
菩萨行者之所发也。然菩萨非别人。乃大心凡夫。于
尘劳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
必须下化众生。欲化众生。必先志断烦恼。欲断烦恼。
必先广学法门。故此四事相与而有。众生乃佛之对
也。烦恼者。众生之本也。法门者。治烦恼之药也。以众
体。即有所见。但认昭昭灵灵识神影子。把作实事。且
又执定血肉之躯。封为我相。其实未开只眼。故生种
种分别。以权说为了义。以已见为究竟耳。今不必论
无情说法不说法。佛性各具不各具。岂不闻法界观
颂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
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但将此偈蕴在胸中。一切
日用六根门头。见色闻声处。一印印定。久久纯熟。自
然内外一如。有情无情。打成一片。一旦豁然了悟。是
时方知山河大地。共转根本法轮。鳞甲羽毛。普现色
身三昧。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到此方信赵州有时拈
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
用。古德示众云。大众见么。即今十方诸佛。历代祖师。
一齐向老僧拂子头放光动地。斯乃禀明于心。不假
外也。又何向含元殿里觅长安耶。空一子闻说。欢喜
踊跃。作礼而退。
** 四愿斋说
四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
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
菩萨行者之所发也。然菩萨非别人。乃大心凡夫。于
尘劳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
必须下化众生。欲化众生。必先志断烦恼。欲断烦恼。
必先广学法门。故此四事相与而有。众生乃佛之对
也。烦恼者。众生之本也。法门者。治烦恼之药也。以众
说¶ 第 749b 页 X73-0749.png
生无边者。因烦恼无尽也。以烦恼无尽。故法门亦无
量也。难度者愿度。难断者愿断。难学者愿学。三者既
能。则佛道虽无上。亦可成矣。是所谓四弘誓愿。有大
心者。方能发此大愿。具大愿者。方能建大业。立大功。
成大名。是皆以大行资愿。非虚愿耳。是四者。非假外
求。乃求诸已而巳矣。何以明之。以吾人自心本来是
佛。与众生原无二体也。因一念有我。我一立。则敌我
者皆人。人又一我。众我聚而众生成矣。众生所本。本
乎烦恼。烦恼坚执。则我相益固。我相固。则人不亡。我
丧则人不立。人不立。则烦恼空。是则我心烦恼若尽。
则返观人我。如空花耳。我若空花。则觅众生。若邀空
花而结空果。彼此求之。了不可得矣。所谓烦恼尽。而
众生空。斯则不度而自度矣。是相与而无也。然举世
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烦恼。烦恼用事。非真心
也。然烦恼者。情也。若断烦恼。而以烦恼之心断之。是
借贼兵而赍盗粮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曰益
多。求欲断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学法门耳。法门者。
乃出情之法。为消烦恼之具。所谓空法也。空法者。佛
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学佛者。以吾人之心。体
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学
自心之佛行。断自心之烦恼。度自心之众生。则如汤
消冰。不劳馀力矣。是则四愿固难。若返求之。吾心中
无不具足。自不假于外也。若知不假于外。则吾人现
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远而天下
量也。难度者愿度。难断者愿断。难学者愿学。三者既
能。则佛道虽无上。亦可成矣。是所谓四弘誓愿。有大
心者。方能发此大愿。具大愿者。方能建大业。立大功。
成大名。是皆以大行资愿。非虚愿耳。是四者。非假外
求。乃求诸已而巳矣。何以明之。以吾人自心本来是
佛。与众生原无二体也。因一念有我。我一立。则敌我
者皆人。人又一我。众我聚而众生成矣。众生所本。本
乎烦恼。烦恼坚执。则我相益固。我相固。则人不亡。我
丧则人不立。人不立。则烦恼空。是则我心烦恼若尽。
则返观人我。如空花耳。我若空花。则觅众生。若邀空
花而结空果。彼此求之。了不可得矣。所谓烦恼尽。而
众生空。斯则不度而自度矣。是相与而无也。然举世
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烦恼。烦恼用事。非真心
也。然烦恼者。情也。若断烦恼。而以烦恼之心断之。是
借贼兵而赍盗粮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曰益
多。求欲断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学法门耳。法门者。
乃出情之法。为消烦恼之具。所谓空法也。空法者。佛
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学佛者。以吾人之心。体
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学
自心之佛行。断自心之烦恼。度自心之众生。则如汤
消冰。不劳馀力矣。是则四愿固难。若返求之。吾心中
无不具足。自不假于外也。若知不假于外。则吾人现
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远而天下
说¶ 第 749c 页 X73-0749.png
国家生民物类。皆众生也。返求自心现前日用。若以
烦恼之心而为之。然于自身六凿相攘。况家齐而国
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现前。以空法而用事。则念
念烦恼转为智光。照了众生。同归自性。则与佛同体。
此则烦恼空而众生尽。众生尽而佛道成。民胞物与。
浩然大均。又岂愿为徒设哉。由是观之。出世之法。在
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巳往。凡所作为。无论致君泽民。
未尝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愿。无非成佛之行。岂特
为操虚尚事。耳目寄与而巳哉。某以此见志。其有得
于此乎。
** 感应说
佛说一切世閒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不可爽。
而世人不信者。谓为虚谈。孔圣安命之说。世有信者。
每每推算。但求福利胜事则喜。而恶闻其灾患。此惑
之甚也。殊不知死生昼夜。三世轮回。如昨日今朝之
事耳。请以近事喻之。譬夫请客。凡设席之物。无论精
粗丰俭。色色预备现成。则临时陈列。一一具足。若少
有欠阙。必不全美。此一定之事也。人生一世。正报身
命延促。依报家产资财。功名贫富贵贱。秋毫皆是前
生修定。今生所受用者。不从外来。尽是自作自受耳。
故曰。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未来果。今生作
者是。世人自恃智能才技。可以致功名富贵。殊不知
功名富贵。非才智可致。以吾前世修定。今世偶因才
智会合而然。故得之而喜者。惑也。又吾固有之富贵
烦恼之心而为之。然于自身六凿相攘。况家齐而国
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现前。以空法而用事。则念
念烦恼转为智光。照了众生。同归自性。则与佛同体。
此则烦恼空而众生尽。众生尽而佛道成。民胞物与。
浩然大均。又岂愿为徒设哉。由是观之。出世之法。在
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巳往。凡所作为。无论致君泽民。
未尝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愿。无非成佛之行。岂特
为操虚尚事。耳目寄与而巳哉。某以此见志。其有得
于此乎。
** 感应说
佛说一切世閒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不可爽。
而世人不信者。谓为虚谈。孔圣安命之说。世有信者。
每每推算。但求福利胜事则喜。而恶闻其灾患。此惑
之甚也。殊不知死生昼夜。三世轮回。如昨日今朝之
事耳。请以近事喻之。譬夫请客。凡设席之物。无论精
粗丰俭。色色预备现成。则临时陈列。一一具足。若少
有欠阙。必不全美。此一定之事也。人生一世。正报身
命延促。依报家产资财。功名贫富贵贱。秋毫皆是前
生修定。今生所受用者。不从外来。尽是自作自受耳。
故曰。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未来果。今生作
者是。世人自恃智能才技。可以致功名富贵。殊不知
功名富贵。非才智可致。以吾前世修定。今世偶因才
智会合而然。故得之而喜者。惑也。又吾固有之富贵
说¶ 第 750a 页 X73-0750.png
功名。而为人之所破坏者。则疾怨其人。深恨其事。殊
不知我之福量所包者止此。其破坏者。皆非我分之
所宜有。亦或少欠彼人而失之。以为忧者则反怨天
尤人。以致结冤而不解者。过也。是知孔圣之安命。即
吾佛之因果。若知安命。则贫富得失。一切委之前定。
皆我自造。则穷达寿夭。皆吾命之固然。若明信因果。
则今生受用一切。皆我前世修成。原非他人之可与。
亦非智力之可能。即有才智而致之者。亦是我分之
固有也。如此。又何计较得失。而劳苦心虑。妄积恩怨
于其閒哉。若明智之士。的信因果报应。不必计其前
之得失。伹称今生现前所有。以种未来之福田。如世
之农者。择良田而深耕易耨播种及时。则秋成所穫。
一以什伯计。此又明白皎然者。但在所种之田。有肥
瘠之不同耳。佛说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胜田。孝事父
母为敬田。济贫拔苦为心田。吾愿世之智士。不必计
巳往之得失。但种未来之福田。苟能省无益过度之
费。节身口侈靡之财。种之于三田之中。不惟增长未
来福德庄严。则将现世。亦身安心乐。为第一福人也。
若能种福于三田。再能留心于佛法。以念佛而消妄
想。以慈悲而转贪瞋。以软和而化强暴。以谦光而折
我慢。如此则是大心菩萨之行也。居士果能信此。当
称最胜勇猛丈夫。
** 张孝子甘露说
余尝读方外志。谓混沌初分。而人始生。体有光明。蜚
不知我之福量所包者止此。其破坏者。皆非我分之
所宜有。亦或少欠彼人而失之。以为忧者则反怨天
尤人。以致结冤而不解者。过也。是知孔圣之安命。即
吾佛之因果。若知安命。则贫富得失。一切委之前定。
皆我自造。则穷达寿夭。皆吾命之固然。若明信因果。
则今生受用一切。皆我前世修成。原非他人之可与。
亦非智力之可能。即有才智而致之者。亦是我分之
固有也。如此。又何计较得失。而劳苦心虑。妄积恩怨
于其閒哉。若明智之士。的信因果报应。不必计其前
之得失。伹称今生现前所有。以种未来之福田。如世
之农者。择良田而深耕易耨播种及时。则秋成所穫。
一以什伯计。此又明白皎然者。但在所种之田。有肥
瘠之不同耳。佛说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胜田。孝事父
母为敬田。济贫拔苦为心田。吾愿世之智士。不必计
巳往之得失。但种未来之福田。苟能省无益过度之
费。节身口侈靡之财。种之于三田之中。不惟增长未
来福德庄严。则将现世。亦身安心乐。为第一福人也。
若能种福于三田。再能留心于佛法。以念佛而消妄
想。以慈悲而转贪瞋。以软和而化强暴。以谦光而折
我慢。如此则是大心菩萨之行也。居士果能信此。当
称最胜勇猛丈夫。
** 张孝子甘露说
余尝读方外志。谓混沌初分。而人始生。体有光明。蜚
说¶ 第 750b 页 X73-0750.png
行自在。吸风饮露。不产五谷。泉涌露降。凝结如脂。名
曰地肥。味若醍醐。人食之甘。嗜而无厌。其体渐重。不
能自举。故地肥薄而五谷生。五谷生而地肥绝矣。人
始谷食而情窦凿。欲火生。故醇气浇而露不甘。泉不
醴。俟圣帝明王出。天德合而醇气守者。故甘露降。醴
泉涌。时则为祯为祥。为灵为瑞。感于人而应于天。由
是观之。今之瑞。古之常也。尧舜之世数致焉。三代无
纪。春秋不载。至西汉武帝降。始以为年。嗣是代有之。
我明洪武八年。 圣祖诣斋宫。祀上帝。甘露降于圜
丘之松杪。凝枝垂悬。其状如珠。其甘若饴。乃敕群臣
采而啖之。命为诗歌制论以纪之 世庙亦然。是知
甘露之瑞。皆见于王者之德。而未闻降于野。今龙山
张子鸣球。以笃孝。感甘露降庭槐。香美异常。经旬不
散。其故何哉。尝试论之。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之行也。孝德至而中和之气育。中和育而醇气守。醇
气守而天德合。天德合而祯祥应。故甘露降。醴泉涌
也。夫孝一也。自天子以至庶人。本无二致。第心圆而
气足者。应之速。久近亦然。余故谓张子之孝。自有所
不知。故祯祥应之如此久。而说之者。犹有所未至也。
嗟乎。人心之溺也久矣。然靡不有此形。有此形。靡不
有此性。性既尽而孝德全。而祯祥应。而人有若张子
者。一孝兴于家。百孝兴于乡。千万亿兆兴于国。以及
于天下。则人不减圣。事不减古。而天下国家可登于
太上。混茫均享华胥之乐。吾将必谓露皆甘。泉皆醴
曰地肥。味若醍醐。人食之甘。嗜而无厌。其体渐重。不
能自举。故地肥薄而五谷生。五谷生而地肥绝矣。人
始谷食而情窦凿。欲火生。故醇气浇而露不甘。泉不
醴。俟圣帝明王出。天德合而醇气守者。故甘露降。醴
泉涌。时则为祯为祥。为灵为瑞。感于人而应于天。由
是观之。今之瑞。古之常也。尧舜之世数致焉。三代无
纪。春秋不载。至西汉武帝降。始以为年。嗣是代有之。
我明洪武八年。 圣祖诣斋宫。祀上帝。甘露降于圜
丘之松杪。凝枝垂悬。其状如珠。其甘若饴。乃敕群臣
采而啖之。命为诗歌制论以纪之 世庙亦然。是知
甘露之瑞。皆见于王者之德。而未闻降于野。今龙山
张子鸣球。以笃孝。感甘露降庭槐。香美异常。经旬不
散。其故何哉。尝试论之。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之行也。孝德至而中和之气育。中和育而醇气守。醇
气守而天德合。天德合而祯祥应。故甘露降。醴泉涌
也。夫孝一也。自天子以至庶人。本无二致。第心圆而
气足者。应之速。久近亦然。余故谓张子之孝。自有所
不知。故祯祥应之如此久。而说之者。犹有所未至也。
嗟乎。人心之溺也久矣。然靡不有此形。有此形。靡不
有此性。性既尽而孝德全。而祯祥应。而人有若张子
者。一孝兴于家。百孝兴于乡。千万亿兆兴于国。以及
于天下。则人不减圣。事不减古。而天下国家可登于
太上。混茫均享华胥之乐。吾将必谓露皆甘。泉皆醴
说¶ 第 750c 页 X73-0750.png
而饮啖随宜。不俟讴歌鼓腹。又何以瑞应为哉。
** 不迁字说
门人梁四相。稽首作礼。乞表其字。余字之曰不迁。意
取肇公论旨也。余少读肇论。至旋岚偃岳而常静。江
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
茫然莫知所指。万历甲戌行脚至河中。与道友妙峰
结冬于山阴道院。因校刻此论。恍然有所悟入。及揭
帘。睹风吹树叶。飘飏满空。乃自證之曰。肇公真不吾
欺也。每以举似于人。咸曰。迁中有不迁者。余笑曰。若
然则为理不迁。非肇公所谓物不迁也。然既曰。即物
不迁。岂舍物以求理。释动以求静哉。梁生讳四相。然
万物靡不为此四相所迁。而不迁之物。非常情所可
测识。独肇公洞见肺肝。今梁生归心法门。其有志于
此乎。苟得不迁之妙。则日用现前。种种动静閒忙。逆
顺苦乐。得失劳逸。利衰毁誉。以至富贵贫贱。大而祸
患死生。则了不见有纤毫去来相也。即释迦之分身。
观音之随应。普贤之万行庄严。乃至世出世法。一口
吸尽。又奚止于现宰官身而说法者乎。由是观之。尧
舜以之垂拱。伊吕以之救民。颜子以之箪瓢。孔子所
以无入而不自得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嗟乎。夫子此语。真长夜梦中木铎也。肇公引而
伸之。老人以此字梁生。能无负此语。可称圣门的骨
子。况法门乎。
** 黄用中字说
** 不迁字说
门人梁四相。稽首作礼。乞表其字。余字之曰不迁。意
取肇公论旨也。余少读肇论。至旋岚偃岳而常静。江
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
茫然莫知所指。万历甲戌行脚至河中。与道友妙峰
结冬于山阴道院。因校刻此论。恍然有所悟入。及揭
帘。睹风吹树叶。飘飏满空。乃自證之曰。肇公真不吾
欺也。每以举似于人。咸曰。迁中有不迁者。余笑曰。若
然则为理不迁。非肇公所谓物不迁也。然既曰。即物
不迁。岂舍物以求理。释动以求静哉。梁生讳四相。然
万物靡不为此四相所迁。而不迁之物。非常情所可
测识。独肇公洞见肺肝。今梁生归心法门。其有志于
此乎。苟得不迁之妙。则日用现前。种种动静閒忙。逆
顺苦乐。得失劳逸。利衰毁誉。以至富贵贫贱。大而祸
患死生。则了不见有纤毫去来相也。即释迦之分身。
观音之随应。普贤之万行庄严。乃至世出世法。一口
吸尽。又奚止于现宰官身而说法者乎。由是观之。尧
舜以之垂拱。伊吕以之救民。颜子以之箪瓢。孔子所
以无入而不自得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嗟乎。夫子此语。真长夜梦中木铎也。肇公引而
伸之。老人以此字梁生。能无负此语。可称圣门的骨
子。况法门乎。
** 黄用中字说
说¶ 第 751a 页 X73-0751.png
黄生元衡。余字之曰用中。因为之说。夫中非有体。安
可用耶。以衡视之。其中自见。然衡为天下平。万物之
准也。人之所必信。可不言而喻。惜乎。人知衡之可信。
而不知其用中在是。犹凡人知食之可饱。而不知可
饱者味耳。以味精而食粗也。故曰惟精惟一。允执厥
中。不知味则不知精。不知中则不善用。能用其中。始
称大用。黄生志之。
** 欧嘉可字说
欧生兴际。远来谒余。少年勤苦。余见而嘉其志。因字
之曰嘉可。凡曰可者。训为仅可。仅则有所未尽。非也。
夫人之欲于心者。可则嗜之。不可则厌之。且心之嗜
欲。不尽不止。亦有欲尽而不止者。岂曰仅哉。是古今
之人。虽在可中。而不知其可也。独禅门向上一路。以
心印心。谓之印可。在圣人则曰无可不可。然无不可
者。则无有不可者矣。故举世之人与物。世与时。时与
命。皆有确然不易之可。苟知其不易之道。则穷达一
际。险夷一致。出处一时。如斯则无不可者矣。人能洞
见此可。则无往而非所遇也。欧生知此之际。名为实
际。实际岂小可哉。
** 士修字说
郑生尚志问字于予。予字之曰士修。盖志于道。非修
不足以尽道。然道在吾人。本来具足。无欠无馀。良由
物欲葑蔽。而失其固有。以致六凿相攘。六官失职。此
愚不肖者所不及。即有志者。又或贤者行之过。智者
说¶ 第 751b 页 X73-0751.png
知之过。圣人所以折衷之。抑其太过。引其不及。归于
大中至正之体。以完其本有。不失其天真。故谓之修
耳。非舍此之外别有修也。故曰。修道之谓教。是知圣
人教人。非有益于人也。但就其所赋而裁成之。因其
所志而引发之。以至于日用见闻知觉之閒。起居食
息之内。无非本明独露之地。苦于夙习而障之。故即
其所明以通其蔽。如目为色蔽。即色以通之。耳为声
蔽。即声以通之。舌为味蔽。即味以通之。鼻为香蔽。即
香以通之。身为触蔽。即触以通之。意以知蔽。即知以
通之。洗其夙习。而发其本明。譬如磨镜。垢净明现。然
镜明本具。非因磨洗而增益之也。以其所习者道。故
用志以启之。苟无专一不拔之志。必为习染所夺。而
日流于颠瞑。邈然而不知返。不足以为人矣。又足以
称士哉。故予曰。士贵乎志。志贵乎修也。为士修说。
** 徐子厚字说
徐生天载作礼请字。余字之曰子厚。因为之说曰。天
乃吾性之本然者。而言载者。义取性能载物也。传曰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盖中乃性之体。和乃性
之德也。吾人能致尽其性。则体周而德广。则能位天
地。育万物。此特性分之固然。第止性虽本具。苟非所
养。则不能极广大以尽精微。故余取其厚者。意欲深
其所养。以重其厚。方能持载而不遗。故曰。风之积也
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
无力。然吾人本具性德。虽天然广大。自非积养深厚。
大中至正之体。以完其本有。不失其天真。故谓之修
耳。非舍此之外别有修也。故曰。修道之谓教。是知圣
人教人。非有益于人也。但就其所赋而裁成之。因其
所志而引发之。以至于日用见闻知觉之閒。起居食
息之内。无非本明独露之地。苦于夙习而障之。故即
其所明以通其蔽。如目为色蔽。即色以通之。耳为声
蔽。即声以通之。舌为味蔽。即味以通之。鼻为香蔽。即
香以通之。身为触蔽。即触以通之。意以知蔽。即知以
通之。洗其夙习。而发其本明。譬如磨镜。垢净明现。然
镜明本具。非因磨洗而增益之也。以其所习者道。故
用志以启之。苟无专一不拔之志。必为习染所夺。而
日流于颠瞑。邈然而不知返。不足以为人矣。又足以
称士哉。故予曰。士贵乎志。志贵乎修也。为士修说。
** 徐子厚字说
徐生天载作礼请字。余字之曰子厚。因为之说曰。天
乃吾性之本然者。而言载者。义取性能载物也。传曰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盖中乃性之体。和乃性
之德也。吾人能致尽其性。则体周而德广。则能位天
地。育万物。此特性分之固然。第止性虽本具。苟非所
养。则不能极广大以尽精微。故余取其厚者。意欲深
其所养。以重其厚。方能持载而不遗。故曰。风之积也
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
无力。然吾人本具性德。虽天然广大。自非积养深厚。
说¶ 第 751c 页 X73-0751.png
则负大任也无力。是故古之豪杰之士。赋特达之才
者。靡不刻苦励志。以淬其利器。以待天下国家之大
用。以建千载不朽之大业。所以光照百世。泽流无穷。
所谓源远而流长。厚之至也。以其性为天地万物之
本。故能尽其性。则可与天地参。方尽丈夫之能事。能
事毕。则可名为人。否则与物同腐朽。又何以称丈夫
哉。是以圣人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去
华取实。厚之道也。故余字之曰。子厚。子其勉之。
** 容我字说
天地至大。万物无所不容。而且曰容我。岂我独不能
见容哉。虽然必有说矣。昔人有云。谁云天地宽。出门
惟有碍。是亦有不能见容者。非天地不能容我。由我
不能容于天地耳。是以圣人并包万物而不为已有。
不为已有是无我。无我则无物。无物则无物与敌。无
物与敌。则物我忘。物我忘。则物皆我。物皆我。则我混
于万物矣。以其混同。故能容我。此圣人之能事也。唯
忘机者似之。故以此字李丈人。
** 谢汝忠字说
章贡孺子。名曰上嘉。请余为字。字之曰汝忠。谓移孝
于忠。固上之所嘉者也。以孺子得丙而生。丙火象君
德也。阳明而刚正。外刚而中柔。德之实也。故曰柔嘉。
谓阳刚而阴柔。君刚而臣柔。此上下之正。天地之和
也。以大来而小往。阳求阴。阴入阳。故在卦为离为火。
在人为心为目。心精而溢于目。目视而主于心。内外
者。靡不刻苦励志。以淬其利器。以待天下国家之大
用。以建千载不朽之大业。所以光照百世。泽流无穷。
所谓源远而流长。厚之至也。以其性为天地万物之
本。故能尽其性。则可与天地参。方尽丈夫之能事。能
事毕。则可名为人。否则与物同腐朽。又何以称丈夫
哉。是以圣人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去
华取实。厚之道也。故余字之曰。子厚。子其勉之。
** 容我字说
天地至大。万物无所不容。而且曰容我。岂我独不能
见容哉。虽然必有说矣。昔人有云。谁云天地宽。出门
惟有碍。是亦有不能见容者。非天地不能容我。由我
不能容于天地耳。是以圣人并包万物而不为已有。
不为已有是无我。无我则无物。无物则无物与敌。无
物与敌。则物我忘。物我忘。则物皆我。物皆我。则我混
于万物矣。以其混同。故能容我。此圣人之能事也。唯
忘机者似之。故以此字李丈人。
** 谢汝忠字说
章贡孺子。名曰上嘉。请余为字。字之曰汝忠。谓移孝
于忠。固上之所嘉者也。以孺子得丙而生。丙火象君
德也。阳明而刚正。外刚而中柔。德之实也。故曰柔嘉。
谓阳刚而阴柔。君刚而臣柔。此上下之正。天地之和
也。以大来而小往。阳求阴。阴入阳。故在卦为离为火。
在人为心为目。心精而溢于目。目视而主于心。内外
说¶ 第 752a 页 X73-0752.png
一也。故君之求臣。如心之于目。臣之事君。若目之于
心。是则内外一而用不异。德合而功成。故可嘉也。否
则殆巳。所谓耳视而目听。则天君失守。五官失职。求
其嘉也。讵不难乎哉。是知人臣之事君。若目之听命
于心者。忠之至也。故予因其嘉而益嘉之。以忠固可
嘉也。予观孺子神迈而骨骏。气和而心泰。大人之质
也。语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其实则预秉大人
之象。业巳见乎仪容体貌之閒。即仲尼之为儿戏。陈
俎豆。设礼容。岂非天有所授。而人有以成之耶。先生
以是月。送孺子进小学。即詺此名。予字之曰以忠。先
生欲予书此。藏之珍袭。将为孺子之左劵云。
** 觉之字说
方遗民氏。从父宦游衡。礼予问出世法。因请法名。詺
之曰福心。以心为福田之本。众善之所归。如膏壤而
生百谷也。复请字。字之曰觉之。以佛者觉也。古德云。
即心即佛。以此心本来是佛。因迷之而为众生。是迷
觉之变也。吾人日用现前一念。觉则一念佛。念念常
觉。则为常住佛。不觉则永堕迷途。失其故有。如人有
目而居暗室。一无所见。所谓颠瞑而不自觉者也。以
心是福田。以觉为种子。日用不觉。如有田不耕。安可
以望有秋乎。吾故曰觉之。觉之者。种福之本也。方子
能觉。则不辜本有。乃福之大者也。
** 读达师洞闻字说
洞闻之语。则遵文殊择圆通。以观音耳根为胜。又以
心。是则内外一而用不异。德合而功成。故可嘉也。否
则殆巳。所谓耳视而目听。则天君失守。五官失职。求
其嘉也。讵不难乎哉。是知人臣之事君。若目之听命
于心者。忠之至也。故予因其嘉而益嘉之。以忠固可
嘉也。予观孺子神迈而骨骏。气和而心泰。大人之质
也。语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其实则预秉大人
之象。业巳见乎仪容体貌之閒。即仲尼之为儿戏。陈
俎豆。设礼容。岂非天有所授。而人有以成之耶。先生
以是月。送孺子进小学。即詺此名。予字之曰以忠。先
生欲予书此。藏之珍袭。将为孺子之左劵云。
** 觉之字说
方遗民氏。从父宦游衡。礼予问出世法。因请法名。詺
之曰福心。以心为福田之本。众善之所归。如膏壤而
生百谷也。复请字。字之曰觉之。以佛者觉也。古德云。
即心即佛。以此心本来是佛。因迷之而为众生。是迷
觉之变也。吾人日用现前一念。觉则一念佛。念念常
觉。则为常住佛。不觉则永堕迷途。失其故有。如人有
目而居暗室。一无所见。所谓颠瞑而不自觉者也。以
心是福田。以觉为种子。日用不觉。如有田不耕。安可
以望有秋乎。吾故曰觉之。觉之者。种福之本也。方子
能觉。则不辜本有。乃福之大者也。
** 读达师洞闻字说
洞闻之语。则遵文殊择圆通。以观音耳根为胜。又以
说¶ 第 752b 页 X73-0752.png
普贤心闻洞十方为准则。一以耳圆。一以心洞也。若
在老憨分上。看他虚空与眉毛厮结。比比说法。万象
皆闻。则三大士一场懡㦬。而紫柏此语。亦无地可寄
矣。此处透得。方称洞闻。
** 与堂主天香更字无隐说
堂主明桂。旧字天香。请海印老人易之。以其近于俗
也。老人笑而应曰。名是假名。况真非可名。凡可名者
皆俗耳。因而罢去。一日偶诣丈室白曰。弟子夜来梦
师为更其字。及问字。何乃忘之矣。老人复大笑曰。生
死涅槃皆如昨梦。然所可名字者。皆梦语也。善知诸
法如梦。则一切名字语言。无非梦事。苟观法如梦。则
佛法常现前。因詺之曰无隐。意取分明目前。六根相
对。无非佛事。且如灵云见桃花而悟道。香严闻击竹
以明心。此皆即声色门头而实證者。山谷道人。依晦
堂和尚。乞指捷径处。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
曰不是不是。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问曰。
闻木樨华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
拜曰。和尚恁么老婆心切。此乃者俗汉从香尘而得
悟入者。堂主莫道从香尘而入者。可字无隐。其他又
有隐耶。仲尼又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参。
** 虚怀字说
五台竹林大师。入灭之明年戊午。门人大谦远来匡
在老憨分上。看他虚空与眉毛厮结。比比说法。万象
皆闻。则三大士一场懡㦬。而紫柏此语。亦无地可寄
矣。此处透得。方称洞闻。
** 与堂主天香更字无隐说
堂主明桂。旧字天香。请海印老人易之。以其近于俗
也。老人笑而应曰。名是假名。况真非可名。凡可名者
皆俗耳。因而罢去。一日偶诣丈室白曰。弟子夜来梦
师为更其字。及问字。何乃忘之矣。老人复大笑曰。生
死涅槃皆如昨梦。然所可名字者。皆梦语也。善知诸
法如梦。则一切名字语言。无非梦事。苟观法如梦。则
佛法常现前。因詺之曰无隐。意取分明目前。六根相
对。无非佛事。且如灵云见桃花而悟道。香严闻击竹
以明心。此皆即声色门头而实證者。山谷道人。依晦
堂和尚。乞指捷径处。堂曰。祇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
曰不是不是。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问曰。
闻木樨华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
拜曰。和尚恁么老婆心切。此乃者俗汉从香尘而得
悟入者。堂主莫道从香尘而入者。可字无隐。其他又
有隐耶。仲尼又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参。
** 虚怀字说
五台竹林大师。入灭之明年戊午。门人大谦远来匡
说¶ 第 752c 页 X73-0752.png
山。求予为塔铭。公受业京都。西山碧云寺。碧云为王
城胜刹。四事之丰。第一享僧中最胜欲乐者。公能舍
此。而之寒岩冰雪中。亲近知识。潜心佛法。竹林门人
以千百计。独公以末后光明不朽为念。其存心重本
可知巳。及予与坐谈。扣其所蕴。专注理观。谨于律行。
则其所趋。又非世谛碌碌者比。予甚嘉之。先字愈光。
予嫌其衒也。乃为更之曰虚怀。盖取其虚心而能受
益也。良以众生长寝生死而不寤者。直以沈瞑五欲
积习浓厚。烦满胸襟。故凡所举措。皆为业资。以其执
而不化其所有。则积垢益深。垢益深而业益重。积迷
不巳。而苦道愈长。终无返省。何光之有。究其所以。其
心不虚之过也。圣人虚已以游世者。以能舍其所执
耳。所执既舍则心自空。心空则境自寂。心空境寂。则
物我兼忘。我忘则无能执之心。物忘则绝所执之境。
斯则心境求之了不可得。虚之至也。其怀若此。则超
然独立而与道同游。又何一物之可拘。纤尘之为累
乎。然以无有入无有。妙行冥符。横身为物。所谓不起
灭定而现诸威仪。此至人涉世之能事。又岂止劳谦
而巳哉。盖光而不耀者也。
** 聂应如字说
聂生游于达观禅师之门。师字曰应如。予观其字。因
知师所以授生者。最上法门也。乃为之说。夫如非相
似之说。盖直指吾人本体而言。所谓真如者。乃一心
之异称也。然真则不妄。如则不变。故名真如。以其心
城胜刹。四事之丰。第一享僧中最胜欲乐者。公能舍
此。而之寒岩冰雪中。亲近知识。潜心佛法。竹林门人
以千百计。独公以末后光明不朽为念。其存心重本
可知巳。及予与坐谈。扣其所蕴。专注理观。谨于律行。
则其所趋。又非世谛碌碌者比。予甚嘉之。先字愈光。
予嫌其衒也。乃为更之曰虚怀。盖取其虚心而能受
益也。良以众生长寝生死而不寤者。直以沈瞑五欲
积习浓厚。烦满胸襟。故凡所举措。皆为业资。以其执
而不化其所有。则积垢益深。垢益深而业益重。积迷
不巳。而苦道愈长。终无返省。何光之有。究其所以。其
心不虚之过也。圣人虚已以游世者。以能舍其所执
耳。所执既舍则心自空。心空则境自寂。心空境寂。则
物我兼忘。我忘则无能执之心。物忘则绝所执之境。
斯则心境求之了不可得。虚之至也。其怀若此。则超
然独立而与道同游。又何一物之可拘。纤尘之为累
乎。然以无有入无有。妙行冥符。横身为物。所谓不起
灭定而现诸威仪。此至人涉世之能事。又岂止劳谦
而巳哉。盖光而不耀者也。
** 聂应如字说
聂生游于达观禅师之门。师字曰应如。予观其字。因
知师所以授生者。最上法门也。乃为之说。夫如非相
似之说。盖直指吾人本体而言。所谓真如者。乃一心
之异称也。然真则不妄。如则不变。故名真如。以其心
说¶ 第 753a 页 X73-0753.png
光明广大。湛若虚空。其体寂然。乃至日往月来。昏明
相代。云行鸟飞。风动尘起。四时循环。日夜无隙。种种
变幻。起灭不停。而空体凝然寂然不动。吾人禀此真
如之性。赖以成形。而为妄想迁流。荣辱忧喜好恶喜
怒疾病祸患。乃至死生代谢。种种变幻而为遮障。是
则自体本如。而今不如矣。故禅师因其固有而导之
曰。子应当如。故曰应如。谓本来自如。而今不如。欲复
本有。不必外求。但当如耳。苟如其本如。更何如哉。是
知吾人圣凡不隔。端在迷悟如与不如之间。不如则
凡。如则圣矣。般若云。所言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由是
观之。不独心体本如。而一切诸法。近取诸身。则四大
六根。细而披剥。则三十六物。内外皆如。远取诸物。则
山河大地。鳞介羽毛。草木微尘。极尽世閒一切相状。
靡不皆如。故曰。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
般若。以此而观。则诸法本自如如。诸法既如。又何好
恶当情取舍。而为生死之业所留碍哉。所谓万境本
閒。而人自闹。若人转物即同如来。物转则心境皆如。
物我兼忘。圣凡平等。生死去来。如梦如幻。与吾灵觉
之体。有何交涉。是故吾人有志出生死者。应当如也。
故曰应如。子其识之。
** 何希有字说
何生字希有。笃志向道。人能向道。诚希有也。若真能
见道。则更为希有。余尝读金刚经。至空生叹世尊曰。
希有。余甚疑之。及寻其未叹以前。并无甚奇特。亦无
相代。云行鸟飞。风动尘起。四时循环。日夜无隙。种种
变幻。起灭不停。而空体凝然寂然不动。吾人禀此真
如之性。赖以成形。而为妄想迁流。荣辱忧喜好恶喜
怒疾病祸患。乃至死生代谢。种种变幻而为遮障。是
则自体本如。而今不如矣。故禅师因其固有而导之
曰。子应当如。故曰应如。谓本来自如。而今不如。欲复
本有。不必外求。但当如耳。苟如其本如。更何如哉。是
知吾人圣凡不隔。端在迷悟如与不如之间。不如则
凡。如则圣矣。般若云。所言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由是
观之。不独心体本如。而一切诸法。近取诸身。则四大
六根。细而披剥。则三十六物。内外皆如。远取诸物。则
山河大地。鳞介羽毛。草木微尘。极尽世閒一切相状。
靡不皆如。故曰。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
般若。以此而观。则诸法本自如如。诸法既如。又何好
恶当情取舍。而为生死之业所留碍哉。所谓万境本
閒。而人自闹。若人转物即同如来。物转则心境皆如。
物我兼忘。圣凡平等。生死去来。如梦如幻。与吾灵觉
之体。有何交涉。是故吾人有志出生死者。应当如也。
故曰应如。子其识之。
** 何希有字说
何生字希有。笃志向道。人能向道。诚希有也。若真能
见道。则更为希有。余尝读金刚经。至空生叹世尊曰。
希有。余甚疑之。及寻其未叹以前。并无甚奇特。亦无
说¶ 第 753b 页 X73-0753.png
玄妙语。惟言世尊著衣持钵。饭食经行。洗足敷座而
巳。更无别奇特也。空生何所见而惊叹若是。此语千
载上下佛祖注解不破。忽被空生看破世尊行履处。
不觉失声乃尔。何生希有。果何所见而希有耶。苟如
空生看破世尊处。看破自家屋里。此盖家常日用过
活事耳。更指何法为希有法。何事为希有事耶。傥未
著眼。但以文字相而争誇赞叹之。恐他日回头一觑。
则见又不希有矣。何生乞法语。以老人无法可说。故
因其说。而说之以此。
** 香林字说
大都慈善长老。名真孝。达师字之曰。香林。请余为说。
余居五羊时。见西洋番舶载旃檀至。询其所产。则曰
产香之国。最毒热而多巨蛇。其蛇自毒。热莫可解。独
赖此香以解之。故盘附其上。以得清凉。香因蛇毒而
亦盛。且其树孤生。生处不生众草。独香成林。故古德
云。旃檀内绝凡材。今达师以香林美孝。字岂无谓哉。
惟我释迦本师出世。说戒定慧三学。独专于戒。戒品
甚多。独尊梵网大戒。此戒乃是教菩萨法。非金刚心
不能持之。伏睹经开戒品。以孝为本。故经云。孝名为
戒。谓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顺
一切众生。且律载戒品。粗列五百。细则三千威仪。八
万细行。佛独指孝字为本。意谓佛子能尽此孝。则一
切戒品。一心具足。此岂非若旃檀孤生。三毒热恼烧
炙身心。无可解救。至依于戒。乃得清凉。岂非若旃檀
巳。更无别奇特也。空生何所见而惊叹若是。此语千
载上下佛祖注解不破。忽被空生看破世尊行履处。
不觉失声乃尔。何生希有。果何所见而希有耶。苟如
空生看破世尊处。看破自家屋里。此盖家常日用过
活事耳。更指何法为希有法。何事为希有事耶。傥未
著眼。但以文字相而争誇赞叹之。恐他日回头一觑。
则见又不希有矣。何生乞法语。以老人无法可说。故
因其说。而说之以此。
** 香林字说
大都慈善长老。名真孝。达师字之曰。香林。请余为说。
余居五羊时。见西洋番舶载旃檀至。询其所产。则曰
产香之国。最毒热而多巨蛇。其蛇自毒。热莫可解。独
赖此香以解之。故盘附其上。以得清凉。香因蛇毒而
亦盛。且其树孤生。生处不生众草。独香成林。故古德
云。旃檀内绝凡材。今达师以香林美孝。字岂无谓哉。
惟我释迦本师出世。说戒定慧三学。独专于戒。戒品
甚多。独尊梵网大戒。此戒乃是教菩萨法。非金刚心
不能持之。伏睹经开戒品。以孝为本。故经云。孝名为
戒。谓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顺
一切众生。且律载戒品。粗列五百。细则三千威仪。八
万细行。佛独指孝字为本。意谓佛子能尽此孝。则一
切戒品。一心具足。此岂非若旃檀孤生。三毒热恼烧
炙身心。无可解救。至依于戒。乃得清凉。岂非若旃檀
说¶ 第 753c 页 X73-0753.png
能消蛇之大毒耶。孝生于众生热恼心地。自体清净
以消烦恼。烦恼逼而戒光圆。岂非若旃檀生于毒热
之地。自体清凉。而因热毒以成其香耶。一孝全而众
戒满。戒满而孝愈真。如栴檀林。故曰香林。以之为名。
不亦宜乎。此乃达大师不说而说也。余说为赘。
** 坚白字说
寿公为京都住持。雅志向上。喜近知识。虽未游历百
城。而诸方名行尊宿至者。无不随喜。可称坐参。往亲
吾法兄古梅法师。师深器重。尝以坚白字之。予因为
之说曰。佛性之在缠。如摩尼之堕溷。莲花之处泥。不
为烦恼秽浊所昏。不为五欲淤泥所污。盖其自性天
然。本然清净光明皎洁若此也。而人者。见秽浊而不
知摩尼之光明。见淤泥而不知莲花之香洁。是以汩
汩尘劳。而不知自性之圆明也。公生长尘中。矫矫有
出尘志。心期极乐。厌离生死。是果一念孤明。应缘常
照。方且即尘劳作佛事。转秽邦成净土。又岂直以坚
白同异目之哉。虽然志不磨不坚。心不洗不白。吾人
志不坚磨以忍。心不白洗以戒。若忍至无生。戒归自
性。自性清净。即所谓磨之不磷者是也。若磨之不磷。
则涅亦不缁矣。坚则不坏。白则不渝。不坏不渝。实相
常住。净土无量寿。义在是乎。公果以吾言观自心。则
怀中之物。当自现前。是不负其亲友也。不然则不独
负他人。抑且自负。公其勉旃。是为说。
** 自性说
以消烦恼。烦恼逼而戒光圆。岂非若旃檀生于毒热
之地。自体清凉。而因热毒以成其香耶。一孝全而众
戒满。戒满而孝愈真。如栴檀林。故曰香林。以之为名。
不亦宜乎。此乃达大师不说而说也。余说为赘。
** 坚白字说
寿公为京都住持。雅志向上。喜近知识。虽未游历百
城。而诸方名行尊宿至者。无不随喜。可称坐参。往亲
吾法兄古梅法师。师深器重。尝以坚白字之。予因为
之说曰。佛性之在缠。如摩尼之堕溷。莲花之处泥。不
为烦恼秽浊所昏。不为五欲淤泥所污。盖其自性天
然。本然清净光明皎洁若此也。而人者。见秽浊而不
知摩尼之光明。见淤泥而不知莲花之香洁。是以汩
汩尘劳。而不知自性之圆明也。公生长尘中。矫矫有
出尘志。心期极乐。厌离生死。是果一念孤明。应缘常
照。方且即尘劳作佛事。转秽邦成净土。又岂直以坚
白同异目之哉。虽然志不磨不坚。心不洗不白。吾人
志不坚磨以忍。心不白洗以戒。若忍至无生。戒归自
性。自性清净。即所谓磨之不磷者是也。若磨之不磷。
则涅亦不缁矣。坚则不坏。白则不渝。不坏不渝。实相
常住。净土无量寿。义在是乎。公果以吾言观自心。则
怀中之物。当自现前。是不负其亲友也。不然则不独
负他人。抑且自负。公其勉旃。是为说。
** 自性说
说¶ 第 754a 页 X73-0754.png
尝谓人生而主之者性。性一而品不一。至有圣贤之
分者。以有生知学知困知之不同。由夫习之厚薄。故
成有难易。生知之圣。故不世见。学困之知。正在习之
厚薄耳。故曰。性近习远。其是之谓乎。吾人多在学地。
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著
力。不能顿见自性。当验习气厚薄。切磋琢磨。于根本
处著力。譬如磨镜。尘垢若除。光明自现。吾人日用工
夫。最简最切。无过于此。故曰。学道之要但治习。习尽
而性自尽耳。以其自性本明。更无增益。唯在人欲障
蔽。贪瞋痴爱而为种子。沈湎其中。故为所困。是知困
非穷困之困。盖为恶习所困耳。孔子曰。不为酒困。此
特被困之一端。凡厥有生。所困非一。不为诸障困。便
称大力量人。故学道人。第一先具勇猛根骨。如一人
与万人敌。大似李广单骑。出入虏庭。吾人果于声色
货利物欲场中。单刀出入。足称雄猛丈夫。以此言学。
但于不困处便见自性。非是离困之外。别求学知之
功也。所以禅家言立地成佛者。乃顿见自性而巳。非
是别有一佛可成。佛者觉也。即自已本有光明觉性。
能见此性。立地便是圣人。到此则不见有生学困知
之异。始是尽性工夫。此性一尽。则以之事君为真忠。
以之事亲为真孝。以之交友为真信。以之于夫妇为
真和。施之于天下国家。凡有所作。一事一法。皆为不
朽之功业。所谓功大名显者无他术。由夫真耳。己酉
冬暮。予舟次芙蓉江上。章含黎子见访。睹其光仪莹
说¶ 第 754b 页 X73-0754.png
然冰玉。温厚和雅。是其多生游心性地。习气消磨。故
发现于形仪之表者如此。即从此增进用力不巳。直
至私欲净尽之地。圣贤不期至而自至耳。若夫功名
事业。如响应声。似影随形。犹欬唾之馀耳。故曰道之
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天下国家。是皆自性之真光。
非分外事也。君其志之。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发现于形仪之表者如此。即从此增进用力不巳。直
至私欲净尽之地。圣贤不期至而自至耳。若夫功名
事业。如响应声。似影随形。犹欬唾之馀耳。故曰道之
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天下国家。是皆自性之真光。
非分外事也。君其志之。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