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颂¶
颂¶ 第 723a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六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 颂

** 佛祖机缘(三十则)

释迦牟尼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
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云门云。我
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琅
琊觉云。可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颂曰。

才出头来便著忙。虚开大口说行藏。祇知要吐心中
颂¶ 第 723b 页 X73-0723.png
事。番惹旁人说短长。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陷地狱。佛敕阿难传问云。
汝在地狱中安否。云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
又令阿难传问。你还求出否。云我待世尊来便出。
阿难云。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云佛既无
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颂曰。

地狱天堂有甚差。受恩深处便为家。人生适意即为
乐。何用閒情检点他。

世尊因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来合欢梧
桐树两株。至灵山献佛。佛云。梵志。志应诺。佛云。放
下著。志放下左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志放下右
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志云。我两手尽空。未审更
放下个甚么。佛云。吾非教汝放下其华。汝当放下
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无一可舍。是汝免生死处。
志忽然大悟。颂曰。

擎来平地起干戈。放下教伊没奈何。直到水穷山尽
处。纵无一物也嫌多。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
伽黎围之。遂告云。吾有正法眼藏。密付与汝。汝当
护持。传授将来。勿令断绝。颂曰。

分明大地露堂堂。一片袈裟岂盖藏。才说密时原不
密。舌头遍地太郎当。

文殊师利。在灵山会上诸佛集处。见一女子近佛
座入于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
颂¶ 第 723c 页 X73-0723.png
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子
三匝。鸣指一下。乃至托上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
出。佛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定不得。下方过
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定。须
臾罔明至佛所。佛敕出此女定。罔明即于女子前。
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颂曰。

佛前女子路头差。不是文殊力不加。纵有拿龙捉虎
手。无如打鼓弄琵琶。

达摩初至金陵见武帝。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谛。摩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
契。遂折芦渡江。至少室面壁九年。颂曰。

远来一片热心肠。只道他乡是故乡。岂料相逢不相
识。掉头冷坐最凄凉。

二祖至少林。参承达摩。立雪断臂。问曰。诸佛法印。
可得闻乎。摩曰。诸佛法印。不从人得。祖曰。我心未
安。乞师安心。摩曰。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
可得。摩云。与汝安心竟。祖于是悟入。颂曰。

齐腰大雪臂摧残。特地将心强要安。借尔拳头筑尔
嘴。何曾添上一毫端。

六祖大师参黄梅。五祖著入碓房舂米。一日因五
祖索偈。欲付衣法。师书偈于壁曰。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默识之。夜
呼入室。密示心宗法眼。传付衣钵。令渡江南归曹
溪。颂曰。
颂¶ 第 724a 页 X73-0724.png

碓头柴斧有何差。又向晴空眼见华。刚道本来无一
物。如何又拾破袈裟。

未到黄梅早巳知。三更入室又何为。祇将衣钵为奇
货。引得儿孙个个痴。

南阳忠国师。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皆应
诺。师曰。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颂曰。

三呼三应太分明。辜负何曾有重轻。试向未呼前勘
破。长风日夜吼松声。

南岳让禅师初参六祖。祖问甚处来。师曰。嵩山来。
祖曰。什么物。恁么来。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
还可修證否。师曰。修證即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
即此不染污。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颂曰。

远来意气甚扬扬。问著何如雪上霜。早向太阳门下
立。何须拨火更浇汤。

马师一日升堂。百丈收却面前席。祖便下座。颂曰。

大将登坛八面风。捲旗息鼓四垒空。太平气象清如
许。方见王师大战功。

马师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祖曰。日面
佛。月面佛。颂曰。

病在膏肓不可医。闭门暗地自寻思。傍人不解难禁
处。才问如何巳失时。

赵州因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
去。婆云。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阿师。又恁么去
颂¶ 第 724b 页 X73-0724.png
也。后有僧举似师。师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师便去。
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师便去。婆曰。
好个阿师。又恁么去也。师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
为汝勘破了也。颂曰。

斜阳芳草正萋萋。漫把王孙去路迷。多少迷中留宿
客。五更梦破一声鸡。

赵州问新到。曾到此閒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
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
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
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颂曰。

赵州一味澹生涯。但是相逢请吃茶。若问梅花探春
色。一枝墙外过邻家。

远来经涉路迢遥。垒块填胸气正骄。不用灵丹并妙
药。只须一碗热汤浇。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
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
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颂曰。

大千经卷剖微尘。腊尽阳回大地春。拈出庭前柏树
子。西来祖意又重新。

南泉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
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即斩之。
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草鞋。安头上
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颂曰。

太阿出匣绝无情。触著须教断死生。偶遇白牯誇好
颂¶ 第 724c 页 X73-0724.png
手。却将驴粪换双睛。

睦州示众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巳明。如丧
考妣。颂曰。

长江无际渺风波。一任轻帆带雨过。到岸回头看白
浪。愁心转比在船多。

德山一日饭迟。托钵下堂。时雪峰作饭头。见便云。
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么处去。师便归
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师
闻。令侍者唤来。问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师
乃休去。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头至僧堂前。
抚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虽然如是。只得
三年。果三年而没。颂曰。

閒看师子漫调儿。顾欠频呻力尽施。触著翻身聊一
掷。低头归去令全提。末后句。莫狐疑。自在游行更让
谁。万古长空风月在。三年未必是归期。

德山因廓侍者。问从上诸圣向甚么去。师曰。作么
作么。廓曰。敕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师休去。明日
师浴出。廓过茶与师。师抚廓背曰。昨日公案作么
生。廓曰。这老汉。今日方始瞥。师又休去。颂曰。

惯战深藏陷虎机。穷追焉敢犯重围。纵然保得全身
去。折尽旗鎗巳丧威。

马祖与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正与么时如
何。丈曰。正好修行。堂曰。正好供养。泉拂袖便行。祖
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善愿。独超物外。颂曰。
颂¶ 第 725a 页 X73-0725.png

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家歌管不停声。渔翁归去芦花
宿。睡熟江天梦不成。

长沙因张拙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
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师曰。黄鹤楼
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师曰。得閒题
取一篇。颂曰。

黄鹤楼前江水深。风波日夜吼雷音。百千诸佛同摇
舌。觌面何劳别处寻。

夹山参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
不住。住即不似。子曰。不似。似个甚么。山曰。不是目
前法。师曰。甚么处得来。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曰。
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曰。垂丝千尺。意在
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
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便打。
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问抛纶罢钓时如何。师曰。
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
头谈而不谈。师曰。钓尽江波。锦鳞始遇。山乃掩耳。
师曰。如是如是。颂曰。

兰桡独倚把关津。钩线閒垂钓锦鳞。偶遇狞龙才一
撞。滔天浪里解翻身。

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颂曰。

长江一望渺寒烟。极目中流思惘然。可惜夜深明月
下。更无人问渡头船。
颂¶ 第 725b 页 X73-0725.png

赵州因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老僧在青
州。做领布衫重七斤。颂曰。

路到悬崖没处行。转身一步脚头轻。要寻挂角羚羊
迹。有眼饶君亦似盲。

雪峰因三圣问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师曰。待
汝出网来向汝道。圣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
也不识。师曰。老僧住持事繁。颂曰。

扁舟使尽一帆风。到岸何劳又转篷。若问渔翁何处
宿。放歌归去月明中。

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颂
曰。

天寒霜落月沉西。清夜迢迢鹤梦迷。海底日轮红似
火。行人犹听五更鸡。

云门上堂。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
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
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
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
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
息。亦是病。颂曰。

天街华月影珊珊。沉醉东风独倚栏。朝罢九重人静
后。六宫犹整尚衣冠。

鲁祖寻常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云。我寻常向师
僧道。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
驴年去。颂曰。
颂¶ 第 725c 页 X73-0725.png

寒岩雪压一枝梅。无限春光不放开。却被东风轻漏
泄。暗香吹入梦中来。

沩山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
左胁下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此时若唤作沩山
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唤作甚
么即得。颂曰。

马腹驴胎佛祖家。大人行处路途赊。牯牛若较沩山
老。头角峥嵘更让他。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乾屎橛。颂曰。

山河国土露堂堂。瓦砾丛林总放光。若使一尘当面
立。恒沙诸佛尽遮藏。

** 金刚经颂(十八首)

*** 世尊著衣持钵空生叹希有

著衣持钵只如斯。饭食经行有甚奇。何故空生叹希
有。令人特地更生疑。

*** 应如是住

穷途白眼正悽惶。忽漫相逢大歇场。放下便为安乐
地。何须忉怛费商量。

*** 如是降伏其心

壁閒灯影弄孩儿。黑夜翻疑有鬼随。试到天明亲看
破。许多惊喜向谁提。

***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夜来梦到鬼门关。无数罗叉拥铁山。唱罢寒鸡天大
晓。回头一笑破愁颜。
颂¶ 第 726a 页 X73-0726.png

*** 不住于相

乾闼婆城落镜中。楼台殿阁满虚空。但看无数登临
客。倚槛披襟送去鸿。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鸟迹鱼踪莫浪寻。电光石火岂容心。时人伹听春禽
噪。谁信频伽鷇里音。

*** 无我人众生寿者

傀儡登坛待鼓锣。大家相聚听高歌。不知线索经谁
手。线断羞惭最懡㦬。

*** 四果不作是念

长途客店暂招商。一宿休閒岂久长。夜梦忽登兜率
界。回头空费好思量。

*** 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少携书剑走他乡。主意将来赴选场。偶向街头遇占
卜。报言当作状元郎。

*** 持四句偈其福甚多

年年鬼祟请神巫。送退还来作秽污。太上老君如律
令。诸邪从此一齐驱。

*** 须菩提感激流涕

心头痛处有谁知。国丧家亡说向谁。回首故乡消息
断。不堪重听雁声悲。

*** 歌利王割截身体

穆王心爱偃师人。歌笑欢娱当是真。一怒顿教支解
后。始知胶漆合成身。
颂¶ 第 726b 页 X73-0726.png

*** 一念信心即得菩提

莫道夷门荐狗屠。一言然诺许金躯。提锤直入中军
帐。夺得将军肘后符。

*** 三心不可得

寒空落落雁孤征。望眼昏迷里数生。自是本来踪迹
断。劝君不必计途程。

*** 无法可说

幻戏场中伎俩多。歌声不断舞婆娑。可怜观者增悲
喜。曾见其中一线么。

*** 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画工随意写形容。状貌衣冠各不同。好丑任他分别
尽。到头不是主人公。

*** 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贵贱原无定准程。从来白屋出公卿。一蒙天子亲宣
诏。便是当场第一名。

***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梦向华胥国里游。到时欢喜转时愁。一声鸡唱霜天
晓。枕上空华落两眸。

** 净土十六妙观颂

*** 第一日观。观落日如悬鼓

白日西沉寄所思。夕阳尽处有心知。一从别后无消
息。自此常如见面时。

*** 第二水观。观大水澄清。凝冰映彻。作琉璃

颂¶ 第 726c 页 X73-0726.png

清凉心地碧澄澄。莹彻犹如水结冰。一片琉璃光洁
地。休教埋没老胡僧。

*** 第三地观。观冰琉璃。成就地想

游心何处可经行。宝地琉璃一掌平。未动脚跟前一
步。看来原不涉途程。

*** 第四树观。观琉璃地上。作宝树想

行树重重七宝林。目前罗列气阴森。花含无量摩尼
聚。风动常宣妙法音。

*** 第五池观。观七宝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涌泉。水含八德注花閒。金刚池底金沙
布。念念心开七宝莲。

*** 第六总观。作宝楼阁想

宝严楼阁影重重。无量诸天集此中。不鼓自鸣天乐
动。法音盈耳乐无穷。

*** 第七座观。观七宝莲华中。含金刚台想

七宝华含七宝台。摩尼华蕊结胞胎。随心一片光明
藏。自身金容出现来。

*** 第八像观。观一佛二菩萨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见慈亲。从今一识娘生
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 第九佛观。观佛相好想

毫若须弥目若莲。重重相好总无边。通身毛孔光明
聚。照彻三千及大千。

*** 第十观音观。作大士形像。佛立顶冠想
颂¶ 第 727a 页 X73-0727.png

长大无边大士身。顶光化佛等微尘。细看毛孔含生
土。触目分明是故人。

*** 第十一势至观。作端坐。手执莲花想

光明色相总非差。顶上天冠百宝华。华里净含诸佛
土。不知谁是主人家。

*** 第十二普观。作自身往生莲华开合想

心想莲华量若空。托身深处密难通。光明照破华开
后。醒眼依然似梦中。

*** 第十三杂观。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参差。来去随人任所之。只道两头分二
路。谁知动处不曾移。

*** 第十四。上三品观

心想遥登兜率宫。庄严妙丽境重重。亲闻弥勒谈真
谛。只恐相逢是梦中。

*** 第十五。中三品观

天子求才选孝廉。乡评大小共称贤。一朝特地登金
殿。白屋公卿岂偶然。

*** 第十六。下三品观

剑树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变金莲。椎埋拜将英雄
事。始信为官不是钱。

** 本住法颂寿黄檗山无念禅师八十(有引)

上御宇之三年。癸亥仲春。二月十有七日。乃黄檗
山无念禅师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惟师少志向
上。早悟自心。开顶门之正眼。竖无畏之高幢。法门
颂¶ 第 727b 页 X73-0727.png
归重。衲子趋风。莫不指归第一义。令入自信之地。
诚末法之津梁。长夜之慧炬也。宗门寥落。赖师独
振其家声。不慧虽未承颜。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
以法忘情。无彼我相。为日久矣。嗟今老矣。愧不能
一接麈尾。以结法喜之缘耳。今幸值师示生之辰。
十方宰官居士缁白众等。各持供养而兴庆赞。不
慧闻而欢喜。私谓悟无生者。离寿者相。非四相之
可迁。安可以世谛而拟之耶。乃说本住法颂。敬遣
侍者。遥持香花。用申赞叹。是以滴水而称大海。以
一隙而睹太虚。非敢尽其涯量。聊见微忱。以法供
养之意耳。而说颂曰。

诸法自性常寂灭。湛然不动如虚空。世界森罗及万
象。唯此一法之所印。佛未出世祖未来。此本住法无
欠阙。草芥尘毛体自全。白牯黧奴亦知有。何况众生
各具足。而与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无生灭。又岂四
相之可迁。不来不去无始终。是故名为本住法。若人
悟此体如如。一超顿绝凡圣见。正眼开时生死空。迷
悟两关当下辟。巳过关者掉臂行。独蹈大方无滞碍。
犹如师子自在游。非是野干可随逐。揭开五蕴封蔀
茅。露地披襟坦然坐。是名无畏解脱人。从此常依本
法住。唯师了此本住法。独踞黄檗最高峰。巍巍不动
若须弥。万象森罗齐额手。日月游行若电光。世界山
河镜中影。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万法无起灭。是故
一尘与空合。即与虚空共一体。一切微尘亦复然。身
颂¶ 第 727c 页 X73-0727.png
与微尘等无二。身尘既入法界空。自性体与虚空等。
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寿无量。空中世界任起
灭。一切圣凡从去来。是法不动相常住。此是大地众
生寿。众生既与诸佛同。吾师岂与众生别。但愿吾师
常化生。證入众生无量寿。

* 箴

** 座右箴示黄生

欲不可纵。志不可荡。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
学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而外驰。勿嗜
好而内丧。恬憺自居。百骸无恙。不为物诱。其神自王。

** 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于物欲。勿郁郁于乱想。勿矫矫于浮云。勿逐
逐于世网。宜定志以素居。冀凝神而静养。藜藿澹以
自茹。山水清而独赏。披玄易以穷化。览春秋而鉴往。
诵南华以销忧。叩西坟而破障。观世态若阳焰。听是
非如谷响。视众物如虫臂。看此身如鼠壤。富贵于我
何求。得失于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
何惚何恍。形似木鸡。心如象罔。孔子曰。不忮不求。何
用不臧。此之谓善长。

** 我箴

一切爱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无量。逐境心生。
随情动念。心境两忘。物我无辨。物无妍丑。由我是非。
我心不起。彼物何为。动静等观。贵贱一视。凡圣齐平。
名不思议。
颂¶ 第 728a 页 X73-0728.png

** 身箴

敬咨尔身。尔何为者。四大合成。内外虚假。聚沫芭蕉。
尘埃野马。众苦稠林。生死旷野。昧之者多。识之者寡。
一息不来。赘疣土苴。

** 心箴

尔胡为心。恍惚杳冥。为物之则。为人之灵。昭昭不昧。
耿耿常惺。善恶之府。贤圣之庭。无为欲蔽。勿使妄萦。
恬憺寂寞。其神自宁。

** 性箴

尔体圆明。尔形精奥。不动不迁。无相无貌。如水之湿。
如火之燥。万化不移。名言不到。去住来今。閒忙静躁。
卓尔独存。是名真道。

** 命箴

咨尔何从。实唯天顾。寿夭穷通。听其所遇。不忮不求。
无怨无恶。鹑居鷇食。龙云豹雾。信乎尔神。浮沉有数。
安以俟之。无容外慕。

* 铭

** 母子铭(并序)

清因弘法致难。上干圣天子怒。声若雷霆。私念老
母。闻之必惊绝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阳。道经
故乡。迎老母于江上。一见欢喜谈笑。音声清亮。胸
中略无纤毫滞念。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
忧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
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相与侍坐。达旦
颂¶ 第 728b 页 X73-0728.png
即作永诀。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
亦与汝长别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顾。余因感天下
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乃为之
铭曰。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
如木出火。木巳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 澄心铭示丁右武

真性湛渊。如澄止水。僧爱击之。烦恼浪起。起之不休。
自性浑浊。烦恼无明。愈增不觉。以我取彼。如泥入水。
以彼动我。如膏益火。彼乱我真。乱实我生。我若不生。
劫烧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从何障。
忘我之功。在乎坚忍。习气才发。忽然猛省。省处即觉
一念回光。扫踪绝迹。当下清凉。清凉寂静。挺然独立。
恬澹怡神。物无与敌。

** 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一念不生。
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不出不入。无状无貌。
百千方便。总归一窍。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
妄想生怪。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著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内心不起。
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觉。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
应念而现。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著。
颂¶ 第 728c 页 X73-0728.png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净土天宫。逍遥任意。不用求真。
心本是佛。热处若生。生处自熟。二六时中。头头尽妙。
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 师心铭

人性本大。超乎形器。直以有我。自生障蔽。习染浓厚。
故为物累。问学不广。故多自是。见理不明。骄矜恃气。
轻内重外。逐物丧志。嗜欲戕生。不知避忌。弃已忘真。
孰称为智。达人虚怀。应缘无滞。与时逶迤。龙蛇玩世。
得失靡惊。贵贱无预。恬憺怡神。省思寡虑。力其未能。
谨其未至。学其无为。行其无事。听其无听。视其无视。
返观内照。念念不住。诸妄消灭。精一无二。此乃至人。
师心之秘。在我求之。恢有馀地。不如是观。名为自弃。

** 觉非铭

万里之行。步步皆非。维人不觉。寸步不移。人生百岁。
念念不住。昧者冒然。孰分新故。善恶迭迁。如环无端。
莫知其极。谁使之然。使者不知。愈新愈迷。脚跟罔措。
举足成疲。疲之既久。失其故有。变怪百出。不见其丑。
以迷为觉。大地皆错。嫫母效颦。恬然自乐。霎时临镜。
忽然猛省。伹歇狂心。不劳施粉。天然秀媚。眉目清朗。
本来面皮。毫发无爽。无论美恶。不须雕琢。只任现成。
自然还朴。觉不觉是。不知知非。是非俱唾。万物齐归。

** 梦觉铭

善恶无端。一心返复。圣凡不隔。唯存梦觉。以觉入梦。
颠倒滋重。以梦入觉。当下解脱。梦觉俱非。寂尔灵知。
颂¶ 第 729a 页 X73-0729.png
不生不灭。何虑何思。幻化百千。唯在一念。念起不觉。
太虚闪电。烦恼不结。业即不生。爱憎坚固。实生死根。
因果报应。捷如影响。根若不生。枝从何长。业有多种。
以杀为先。好生恶死。彼此皆然。躯壳虽异。佛性是同。
伹平等观。杀念自空。心镜尘埋。习染既厚。以觉消磨。
光明自透。渐磨渐落。念起即觉。觉至无生。心境空廓。
妄想驰逐。究竟无益。谛审思维。死生迅疾。生死来往。
大梦冥冥。但随业转。如不有生。有生不著。须从梦觉。
醒眼看来。无绳自缚。念念回光。心心返照。但不随情。
是名要妙。

** 忘缘铭

情有智愚。性无明昧。凡圣之分。实存向背。如臣事君。
如子侍父。一念精真。不容顾伫。顾伫则移。移则造迷。
迷之既久。其神日疲。不移即悟。悟则不顾。独立湛然。
妙用常住。应缘若响。处世如空。逍遥物化。顿脱樊笼。
不出不入。无去无来。空华世相。水月襟怀。

** 观世铭

四大幻身。本无一物。愚者执之。爱憎桎梏。妙圆觉心。
弥满清净。妄想积迷。颠倒增病。渴鹿逐𦦨。愈逐愈渴。
看破即休。始知是错。游戏神通。不离日用。贵贱好丑。
任其搬弄。达人大观。洞然明白。离合悲欢。了不可得。
六尘境界。如梦聚宝。无量贪求。一觉便了。音声色相。
风月行空。于斯不著。岂是盲聋。以此处世。有何挂碍。
身虽凡夫。名观自在。
颂¶ 第 729b 页 X73-0729.png

** 六根铭

身为业媒。心为业种。从六情根。贪奔爱涌。眼流于色。
失其真明。耳流于声。遗其本闻。舌非爽味。实多妄语。
恣意纵情。识风内鼓。习发窍鸣。如簧有声。不知所自。
听者震惊。出口入耳。爱憎斯起。声巳消亡。祸方资始。
如雷击粪。忽生毒菌。愚者食之。误伤其命。维鼻合身。
同为一觉。总是浮尘。身多过恶。意乃枢机。波流毒海。
为彼所漂。汩其真宰。是故世人。虽生不生。若能返观。
各得精真。精真若复。六根无物。似云浮空。如响出谷。
不被形拘。不为心碍。迥出情尘。超然自在。

** 念佛三昧铭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
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
常衬两足。何必待身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
是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

** 正心铭

心本光明。欲蔽故暗。天然之体。随情耗散。今欲正之。
袪欲制情。一真既复。诸妄不生。

** 诚意铭

意乃妄根。乘虚日凿。密察其原。潜乎不觉。觉则不妄。
妄息即真。至诚无息。其善乃敦。

** 修身铭

只体之欲。纵情之本。酒色之迷。陷身之阱。迷欲不返。
身心不固。徒有此生。诚为虚度。
颂¶ 第 729c 页 X73-0729.png

** 齐家铭

齐家之要。惟俭与勤。义礼若丰。澹薄自醇。勤俭传家。
澹薄宁志。是乃圣贤。处世之秘。

** 六妙铭(并引)

雪峤山主。结庐双径之朝阳峰下。千峰如指。故颜
曰千指。前峰紧抱。弯环如角。予名之曰麟角。且喻
独也。庵前有池。俗呼洗砚。盖东坡尝三游兹山。特
附讳乎。予易曰来月。古人喻道曰。池成月自来。池
上有斋。予扁曰洗月。喻心境也。斋后有泉。味甘冽
而醇。予题之曰。过乳。以昔圣言。劫初之水。味过于
乳。以从金刚际来。今峰顶之水。其源必深。可喻道
脉欲知本也。庵后有石。予名大歇。谓阿兰若。真修
行处。为寂灭场。乃大休歇地也。此景天然。故题称
六妙。而卷首书曰。六通四达。欲此境中人。老人随
不为妙缚也。直须双夺。故曰通达耳。手而各为之
铭。志不忘也。不作境会。不落言思。是在宾主自得
耳。

** 千指庵

千峰卓立。直指此庵。此庵如空。了没遮阑。问庵中主。
不出不入。有来参者。空中一咄。

** 麟角峰

群走奔腾。一麟自足。惟麟所重。在乎角独。片石如麟。
万木若毛。可笑骑者。不动一毫。

** 来月池
颂¶ 第 730a 页 X73-0730.png

月原不来。水亦不去。蓦尔相逢。不知其故。水底之天。
池中之月。去来之相。了不可说。

** 洗月斋

月本无尘。水自清洁。从何处洗。求之不得。月堕水中。
水涵月影。可惜观者。热梦未醒。

** 过乳泉

水中择乳。须是鹅王。此不须择。在乎善尝。不许入口。
要先知味。惟知味者。饮之心醉。

** 大歇石

石不善走。为何要歇。歇之大者。为本寂灭。趺坐此中。
不动不摇。吐广长舌。松风夜号。

** 般若轩铭(并序)

轩因阅此经以得名也。为吴门居士朱鹭王在公
栖息所。鹭故奇士。在公举乡进士。为郡司马。唾轩
冕。弃妻子。结隐于天目。无何复过双径。居此轩。阅
般若经。大有省发。予自南岳来。以达大师末后因
缘。得至此山。居士见而欢喜。执弟子业。予叹曰。非
大力量。欣寂灭之乐者。何能顿脱尘累而至此耶
因名朱曰大力。王曰大[金*(起-巳+戍)]。颜其轩曰般若。乃为铭
以纪之。铭曰。

咄哉此轩。光明透脱。内外洞然。了无缚著。六根门头。
圆通虚豁。世出世閒。一齐抛却。此轩之味。恬憺寂漠。
轩中主人。身心快乐。一切情尘。火聚太末。问此法门。
名不可说。
颂¶ 第 730b 页 X73-0730.png

** 毗耶室铭(有序)

居士管觉仙。生长吴门。早归三宝。不畜妻子。不治
生产。唯结一室。颜曰毗耶。以延十方。以无法可说。
但以香饭而作佛事。老人过其室。因请铭之。铭曰。

毗耶离城。坚固绵密。虽居市𢌅。而无尘迹。中有居士。
独寝一室。门不通风。六窗虚寂。唯有十方。不时云集。
有问法者。止是一默。香饭不请。随缘搏食。座不用借。
露地为席。诸有屏空。一尘不立。身心两忘。世界齐掷。
万累俱捐。诸缘顿息。在尘出尘。斯为第一。

** 铁如意铭(并引)

予别双径。雪峤山主。以铁如意并香奁为供。感而
为铭。

维此如意。代我心口。我不能谈。借尔善吼。尔言不无。
我法非有。两者既离。一亦不守。唯法身香。与尔作耦。
托此金刚。用垂不朽。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六
颂¶ 第 730c 页 X73-07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