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塔铭¶
塔铭¶ 第 652b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十七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 塔铭

** 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

夫大地生死。颠瞑长夜。情关固闭。识锁难开。有能蹶
起一击碎之。掉臂独往者。自非雄猛丈夫。具超世之
量者。未易及也。历观传灯诸老。咸其人哉。余今于达
观禅师见之矣。师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门人称
尊者。重法故也。其先。句曲人。父沈连。世居吴江。太湖
之滩缺。师其季子也。母梦异人授其附叶大鲜桃。寤
而香满室。遂有娠。师生。五岁不语。有异僧过其门。摩
顶。谓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人天师。言讫。忽不见。师
遂能语。先时见巨人迹下于庭。自是不复见。髫年性
塔铭¶ 第 652c 页 X73-0652.png
雄猛。慷慨激烈。貌伟不群。弱不好弄。生不喜见妇人。
浴不许先。一日。姊误前就浴。师大怒。自后。至亲戚妇
女。无敢近者。长志日益大。父母不能拘。尝有诗曰。屠
狗雄心未易消。盖实录也。年十七。方仗剑远游塞上。
行至苏州阊门。游市中。天大雨。值虎邱僧明觉。相顾
盻。壮其貌。因以伞蔽之。遂同归寺。具晚餐驩甚。闻僧
夜诵八十八佛名。心大快悦。侵晨。入觉室。曰吾两人
有大宝。何以污在此中耶。解腰缠十馀金授觉。令设
惊请剃发。遂礼觉为师。是夜即兀坐达旦。每私语三
叹曰。视之无肉。吃之有味。觉欲化铁万斤。造大钟。师
曰。吾助之。遂往平湖巨室。门外趺坐。主人进食。师不
食。主问何所须。师曰。化铁万斤造大钟。有即受食。主
人立出铁万斤于门外。师笑。食毕。径载回虎邱。归即
闭户读书。年半不越阃。见僧有饮酒茹荤者。师曰。出
家儿如此。可杀也。僧咸畏惮之。年二十。从讲师受具
戒。尝至常熟。遇相国严养斋翁。识为奇器。留月馀。之
嘉兴东塔寺。见僧书华严经。跪看良久。叹曰。吾辈能
此足矣。遂之武塘景德寺。掩关三年。复回吴门辞觉
曰。吾当去行脚诸方。历参知识。究明大事。遂策杖去。
一日闻僧诵张拙见道偈。至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
真如亦是邪。师曰。错也。当云方无病。不是邪。僧云。你
错他不错。师大疑之。到处书二语于壁閒。疑至头面
俱肿。一日斋次忽悟。头面立消。自是凌跞诸方。尝曰
使我在临济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如何。过
塔铭¶ 第 653a 页 X73-0653.png
匡山。穷相宗奥义。一日行二十里。足痛。师以石砥脚
底至日行二百里乃止。游五台。至峭壁空岩。有老宿
孤坐。师作礼。因问一念未生时如何。宿竖一指。又问
既生后如何。宿展两手。师于言下领旨。寻迹之。失其
处。至京师。参遍融大老。融问从何来。曰江南来。又问
来此作么。曰习讲。又问习讲作么。曰贯通经旨。代佛
扬化。融曰。你须清净说法。师曰只今不染一尘。融命
褫师直裰。施傍僧。顾谓师曰。脱了一层还一层。师笑
领之。遂留挂塔。知识啸岩法主。暹理诸大老师。皆及
门去。九年复归虎邱省觉。乃之淞江。掩关百日。之吴
县。聊城傅君光宅为县令。其子利根。命礼师。子不怿。
子一日。搦二花问师云。是一是二。师曰是一。子开手
曰。此花是二。师何言一。师曰。我言其本。汝言其末。子
遂作礼。之天池。遇管公东溟。闻其语。深器之。师因拈
蔷薇一蒂二花问公。公曰。此花同本生也。师分为二。
德问公。公无语。因罚斋一供。遂相与莫逆。时 上御
极之三年。大千润公开堂于少林。师结友巢林介如
辈。往参叩。及至。见上堂讲公案。以口耳为心印。以帕
子为真传。师耻之。叹曰。西来意固如是邪。遂不入众。
寻即南还。至嘉禾。见太宰陆五台翁。心大相契。先是
有密藏道开者。南昌人。弃青衿出家。披剃于南海。闻
师风。往归之。师知为法器。留为侍者。郡城楞严寺。为
长水疏经处。久废。有力者侵为园亭。师有诗吊之曰。
明月一轮帘外冷。夜深曾照坐禅人。志欲恢复。乃嘱
塔铭¶ 第 653b 页 X73-0653.png
开公任恢复之事。而属太宰为护法。太宰公弟。云台
公。施建禅堂五楹。既成。请师题其柱。师为联语曰。若
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遂
引锥剌臂。流血盈碗书之。自是接纳往来。后二十馀
年。太守槐亭蔡公。始克修复。盖师愿力所持也。师见
象季法道陵迟。惟以弘法利生为家务。念大藏卷帙
重多。遐方僻陬。有终不闻佛法名字者。欲刻方册。易
为流通。普使见闻作金刚种子。即有谤者。罪当自代。
遂与太宰公。及司成冯公梦祯。廷尉曾公同亨。囧卿
瞿公汝稷等定议。命开公董其事。万历己丑。创刻于
五台。居四年。以冰雪苦寒。复移于径山寂照庵。工既
行。开公以病隐去。续蒇其役者。弟子寒灰如奇。奇子
幻予本及。最后弟子澹居铠也。初桐城吴公用先。为
仪曹郎。参师入室。从容及刻藏事。师遽曰。君与此法。
有大因缘。师化后。吴公出长浙藩。用冯司成初议。修
复化城。为径山下院。藏贮经版。固吴公信力。亦师预
谶云。师于嘉禾刻藏有成议。乃返吴门。省得度师觉
公。觉巳还俗。以医名。闻师来。慑甚。师伪为贾人装。僵
卧小舟中。请觉诊视。觉见师大惊。师涕泣曰。尔何迷
至此耶。今且奈何。觉曰。唯命是听。师立命剃发载去。
觉惭服。愿执弟子礼亲近之。师来之日。觉夕餐。饭盂
忽堕地迸裂。其诚感如此。师初过吴江。沈周二氏。聚
族而归之。至曲阿金沙。贺孙于王四氏。合族归礼。师
于于园。书法华经以报二亲。颜书经处。曰墨光亭。今
塔铭¶ 第 653c 页 X73-0653.png
在焉。闻妙峰师建铁塔于芦芽。乃送经安置塔中。且
与计藏事。复之都门。乃访予于东海。万历丙戌秋七
月也。予以五台因缘。有闻于内。避名于东海那罗延
窟。慈圣皇大后。为保圣躬。延国祚。印施大藏十五部。
皇上颁降海内名山。首及东海。予以谢 恩入长安。
师携开公走海上。至胶西。秋水泛涨。众度必不能渡。
师解衣先涉。疾呼众。水巳及肩。师跃然而前。既渡。顾
谓弟子曰。死生关头。须直过为得耳。众心钦服。予在
长安闻之。亟促装归。兼程至即墨。师巳出山。在脚院。
诘朝将长发。是夜。一见大欢笑。明发。请还山。留旬日。
心相印契。师即以予为知言。许生平矣。师返都门。访
石经山。礼隋琬公塔。念琬公虑三灾劫坏。正法澌灭。
创刻石藏经。藏于岩洞。感其护法深心。泪下如雨。琬
公塔院地。巳归豪右。矢复之而未果。乃决策西游峨
嵋。由三晋。历关中。跨栈道至蜀。礼普贤大士。顺流下
瞿塘。过荆襄。登太和。至匡庐。寻归宗故址。唯古松一
株。寺僧售米五斗。匠石将伐之。丐者怜而乞米赎之。
以存寺迹。师闻而兴感。树根为樵斧剥斲。势将折。师
砌石填土。咒愿复生。以卜寺重兴兆。后树日长。寺竟
复。其愿力固如此。江州孝廉邢懋学。延居长松馆。师
为说法语。名长松茹退。邹给谏尔瞻。丁大参勺原。留
驻锡匡山未果。遂行。过安庆。阮君自华。请游皖公山
马祖庵。师喜其境超绝。属建梵刹。江阴居士赵我闻。
谒请出家。遂薙发于山中。师詺名曰法铠。所谓最后
塔铭¶ 第 654a 页 X73-0654.png
弟子也。师复北游至潭柘。 慈圣圣母闻师至。命近
侍陈儒致斋供。特赐紫伽黎。师固让曰。自惭贫骨难
披紫。施与高人福倍增。儒随师过云居。礼石经于雷
音寺。启石室。佛座下得金函。贮佛舍利三枚。光烛岩
壑。因请舍利入 内。供三日。出帑金。重藏于石窟。以
 圣母斋衬馀金。赎琬公塔。遂拉予偕往瞻礼。属予
作记。回寓慈寿。同居西郊园中。对谈四十昼夜。目不
交睫。信为生平至快事。遍融老巳入灭。为文吊之。有
嗣德不嗣法之语。师在潭柘。居常礼佛后方食。一日
客至。误先举一食。乃对知事曰。今日有犯戒者。命尔
痛责三十棒。轻则陪之。知事愕。不知为谁。顷师授杖。
自伏地。于佛前受责如数。两股如墨。乃云。众生无始
习气。如油入面。牢不可破。苟折情不痛。未易调伏也。
师与予计。修我 朝传灯录。予以禅宗凋敝。与师约。
往𤀹曹溪。以开法脉。师先至匡山以待。癸巳秋七月
也。越三年乙未。予供奉 圣母赐大藏经。建海印寺
成。以别缘触 圣怒。诏逮下狱。鞫无他辞。蒙 恩免
死。遣戍雷阳。毁其寺。师在匡山闻报。许诵法华经百
部。冀祐不死。即往探曹溪回。将赴都下救予。闻予南
放。遂待于江浒。是年十一月。会师于下关旅泊庵。师
执予手叹曰。公以死荷负大法。古人为法。有程婴公
孙杵臼之心。我何人哉。公不生还。吾不有生日。予慰
之再三。濒行。师嘱曰。吾他日即先公死。后事属公。遂
长别。予度岭之五年。庚子。上以三殿工。榷矿税。中使
塔铭¶ 第 654b 页 X73-0654.png
者驻湖口。南康太守吴宝秀劾 奏被逮。其夫人哀
愤。以缳死。师在匡山闻之曰。时事至此。其如世道何。
遂策杖赴都门。吴入狱。师多方调护。授以毗舍浮佛
半偈。嘱诵满十万。当出狱。吴持至八万。蒙 上意解。
得末减。师以予未归初服。每叹曰。法门无人矣。若坐
视法幢之摧。则绍隆三宝者。当于何处用心耶。老憨
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
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若释此三负。当不复走
王舍城矣。癸卯秋。予在曹溪飞书属门人计偕者。招
师入山中。报书。直云舍此一具贫骨。居无何。忽妖书
发。震动中外。忌者乘閒劾师。师竟以是罹难。先是
 圣上以轮主乘愿力。敬重大法。手书金刚般若。偶汗
下渍纸。疑当更易。遣近侍曹公质于师。师以偈进曰。
御汗一滴。万世津梁。无穷法藏。从此放光。上览之大
悦。由是注意。适见章奏。意甚怜之。在法不能免。因逮
及。 旨下云。著审而巳。金吾讯鞫。但以三负事对。绝
无他辞。送司寇。时执政欲死师。师闻之曰。世法如此。
久住何为。乃索浴罢。嘱侍者小道人性田曰。吾去矣。
幸谢江南诸护法。道人哭。师叱之曰。尔侍予二十年。
仍作这般去就耶。乃说偈讫。端坐安然而逝。御史曹
公学程。以建言逮系。问道于师。闻之急趋至。抚之曰。
师去得好。师复开目微笑而别。癸卯十二月十七日
也。师生于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寿六十有一。法腊四
十有奇。师生平行履。疑信相半。即此末后快便一著。
塔铭¶ 第 654c 页 X73-0654.png
上下闻之。无不叹服。于戏。师于死生。视四大如脱敝
屣。何法所致哉。师常以毗舍浮佛偈示人。予问曰。师
亦持否。师曰。吾持二十馀年。巳熟句半。若熟两句。吾
于死生无虑矣。岂其验耶。师化后。待 命六日。颜色
不改。及出。徙身浮葬于慈慧寺外。次年春夏霖雨。及
秋。陆长公西源。欲致师肉身南还。启之。安然不动。予
弟子大义。奉师龛至。经潞河。马侍御经纶。以感师与
李卓吾事。心最恸。因启龛拂面。痛哭之。至京口。金沙
曲阿诸弟子。奉归径山。供寂照庵。师临终有偈云。怪
来双径为双树。贝叶如云日自屯。以是故耳。时甲辰
秋九月也。越十一年乙卯。弟子葬师全身于双径山
后。司成朱公国祯。礼师塔。知有水。嘱弟子法铠启之。
俗弟子缪希雍。相得五峰内大慧塔后。开山第二代
之左。曰文殊台。卜于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茶毗。廿三
日归灵骨。塔于此。予始在行閒。闻师讣。欲亲往吊。因
循一纪。未遂本怀。顷从南岳数千里来。无意与期会。
而预定祭日。盖精神感孚亦奇矣。师后事。予幸目击。
得以少尽心焉。于戏。师生平行履。岂易及哉。始自出
家。即胁不至席。四十馀年。性刚猛精进。律身至严。近
者不寒而慄。常露坐不避风霜。幼奉母训不坐阈。则
尽命立不近阃。秉金刚心。独以荷负大法为怀。每见
古刹荒废。必至恢复。始从楞严。终至归宗云居等。重
兴梵刹一十五所。除刻大藏。凡古名尊宿语录。若寂
音尊者。所著诸经论文集。及苏长公易解。尽搜出刻
塔铭¶ 第 655a 页 X73-0655.png
行于世。性耽山水。生平云行鸟飞。一衲无馀。无容足
地。严重君亲忠孝之大节。入佛殿。见 万岁牌。必致
敬。阅历书。必加额而后览。偶读长沙志。见忠臣李芾。
城垂陷。不欲死于贼。授部将一剑。令斩其全家。部将
恸哭奉命。既推刃。因复自杀。师至此。泪直迸洒。弟子
有傍。侍者不哭。师呵曰。当推堕汝于崖下。其忠义感
激。类如此。师气雄体丰。面目严冷。其立心最慈。每示
弟子。必令自参。以发其悟。直至疑根尽拔而后巳。接
人不以常情为法。求人如苍鹰攫兔。一见即欲生擒。
故凡入室不契者。心愈慈而恨愈深。一棒之下。直欲
顿断命根。故亲近者希。凄然暖然。师实有焉。于戏。师
岂常人哉。即其见地直捷稳密。当上追古人。其悲愿
利生。弘护三宝。是名应身大士。有人问师何如人。予
曰。正法可无临济德山。末法不可无此老也。师每慨
五家纲宗不振。常提此示人。予尝叹曰。纲宗之不振。
其如慧命何。原其曹洞。则专主少林。沩仰圆相久隐。
云门自韩大伯后。则难见其人。法眼大盛于永明。后
则流入高丽。独临济一派。流布寰区。至宋大慧。中兴
其道。及国初楚石无念诸大老。后传至弘正末。有济
关主。其门人。为先师云谷和尚。典则尚存。五十年来。
师弦绝响。近则蒲团未稳。正眼未明。遂妄自尊称。临
济几十几代。于戏。邪魔乱法。可不悲乎。予以师之见
地。诚可远追临济。上接大慧。以前无师派。未敢妄推。
若据尧舜之道。传至孔子孟轲。轲死不得其传。至宋
塔铭¶ 第 655b 页 X73-0655.png
濂雒诸儒。遥续其脉。以此證之。师固不忝为转轮真
子矣。姑录大略。以俟后之明眼宗匠。续传灯者釆焉。
以师未出世。故无上堂普说示众诸语。但就参请机
缘开示。门人缉之。有内外集若干卷。行于世。入室缁
白弟子甚多。而宰官居士尤众。师生平行履。不能具
载。别有传。乃为之铭。铭曰。

佛未出世。祖未西来。击涂毒鼓。谁其人哉。鹫岭拈花。
少室面壁。只道快便。翻成狼籍。黄梅夜半。老卢窃逃。
谁料岭南。有此獦獠。南岳青原。擦脓涕汉。多少痴人。
被他诓赚。五家手快。如抚舜琴。南熏倏至。辨者知音。
儿孙恶辣。触者先亡。但放一线。其家永昌。门户孤单。
命在一丝。有救之者。定是嫡儿。如汉张良。为韩报仇。
纵然国破。宗祧可求。是生吾师。如石迸笋。出则凌霄。
孰知其本。为法力战。通身汗血。大似李陵。空拳不怯。
身虽陷虏。其心不亡。千秋之下。毕竟归王。师金刚心。
尽化为骨。逼塞虚空。岂在山麓。师不知我。谁当知师。
一死一生。春在花枝。

** 云栖莲池宏大师塔铭

师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志所归也。俗姓沈氏。古
杭仁和人。世为名族。父德鉴。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师
生而颖异。世味澹如。年十七。补邑庠。试屡冠诸生。以
学行重一时。于科第犹掇之也。顾志在出世。每书生
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从游讲艺。必折归佛理。业巳栖
心净土矣。家戒杀生。祭必素。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
塔铭¶ 第 655c 页 X73-0655.png
耳。浮生几何。吾三十不售。定超然长往。何终身事龌
龊哉。前妇张氏。生一子殇。妇亡。即不欲娶。母强之。议
婚汤氏。汤贫女斋蔬。有富者。欲得师为佳婿。阴閒之。
师竟纳汤。然意不欲成夫妇礼。年二十七。父丧。三十
一。母丧。因涕泣曰。亲恩罔极。正吾报答时也。至是。长
往之志决矣。嘉靖乙丑。除日。师命汤点茶。捧至案。盏
裂。师笑曰。因缘无不散之理。明年丙寅。诀汤曰。恩爱
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汤亦洒然曰。君先
往。吾徐行耳。师乃作一笔勾词。竟投性天理和尚祝
发。乞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就坛受具。居顷。即单瓢只
杖游诸方。遍参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
随众炼广。入京师。参遍融笑岩二大老。皆有开发。过
东昌。忽有语。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
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师以母服
未阕。乃怀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居必奉。其哀慕如此。
至金陵瓦官寺。病几绝。时即欲就茶毗。师微曰。吾一
息尚存耳。乃止。病閒归。越中多禅期。师与会者五。终
不知邻单性字。隆庆辛未。师乞食梵村。见云栖山水
幽寂。遂有终焉之志。山故伏虎禅师刹也。杨国柱陈
如玉等。为结茅三楹以栖之。师吊影寒岩。曾绝粮七
日。倚壁危坐而巳。村多虎。环山四十里。岁伤不下数
十人。居民最苦之。师发悲恳。为讽经施食。虎患遂宁。
岁亢旱。村民乞师祷雨。师笑曰。吾但知念佛。无他术
也。众坚请。师不得巳出。乃击木鱼循田念佛。时雨随
塔铭¶ 第 656a 页 X73-0656.png
注。如是所及。民异之。相与累累然。挈材木。荷锄󰑁。竞
发其地。得柱础而指之曰。此云栖寺故物也。师福吾
村。吾愿鼎新之。以永吾福。不日成兰若。外无崇门。中
无大殿。惟禅堂安僧。法堂奉经像。馀取蔽风雨耳。自
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丛林。师悲末法。教
网灭裂。禅道不明。众生业深垢重。以醍醐而贮秽器。
吾所惧也。且佛设三学以化群生。戒为基本。基不立。
定慧何依。思行利导。必固本根。第 国制。南北戒坛
久禁不行。予即愿振颓纲。亦何敢违宪令。因令众半
月半月。诵梵网戒经。及比丘诸戒品。由是远近皆归。
师以精严律制为第一行。著沙弥要略。具戒便蒙。梵
网经疏发隐。以发明之。初师发足参方。从参究念佛
得力。至是遂开净土一门。普摄三根。极力主张。乃著
弥陀疏钞十万馀言。融会事理。指归唯心。又忆昔见
高峰语录。谓自来参究此事。最极精锐。无逾此师之
纯钢铸就者。向怀之行脚。惟时师意。并匡山永明而
一之。更录古德机缘中吃紧语。编之曰禅关策进。并
刻之。以示参究之诀。盖显禅净双修。不出一心。是知
师之化权微矣。万历戊子。岁大疫。日毙千人。太守余
公良枢。请公诣灵芝寺禳之。疫遂止。梵村旧有朱桥。
潮汐冲塌。行者病涉。余公请师倡造。师云。欲我为者。
无论贫富贵贱。人施银八分而止。独用八者。意取坤
土以制水也。或言工大施微。恐难峻事。师云。心力多。
则功自不朽。不日累千金。鸠工筑基。每下一桩。持咒
塔铭¶ 第 656b 页 X73-0656.png
百遍。潮汐不至者数日。桥竟成。昔钱王以万弩射潮。
师以一心力当之。何术哉。师道价日增。十方衲子如
归。师一以慈接之。弟子日集。居日隘。师意不庄严屋
宇。取安适。支阁而巳。其设清规益肃。众有通堂。若精
进。若老病。若十方。各别有堂。百执事各有寮。一一具
锁钥。启闭以时。各有警策语。依期宣说。夜有巡警。击
板念佛。声传山谷。即倦者。眠不安。寝不梦。布萨羯磨。
举功过。行赏罚。凛若冰霜。即佛住祇桓。尚有六群扰
众。此中无一敢诤而故犯者。不尽局百丈规绳。而适
时救毙。古今丛林。未有如今日者。具如僧规约。及诸
警语。赫如也。极意戒杀生。崇放生。著文久行于世。海
内多奉尊之。曾讲圆觉经于净慈。听者日数万指。如
屏四匝。因赎寺前万工池为放生池。师八十诞辰。又
增拓之。今城中上方长寿两池。岁费计百馀金。山中
设放生所。救赎飞走诸生物。充牣于中。众僧减口以
养之。岁约费栗二百石。亦有警策守者。依期往宣白。
即羽族善鸣噪者。闻木鱼声。悉寂然而听。宣罢。乃鼓
翅暄鸣。非佛性哉。噫。佛说孝名为戒。儒呵有养无敬。
师于物养而敬。且有礼者也。非达孝哉。师道风日播。
海内贤豪。无论朝野。靡不归心感化。若大司马宋公
应昌。大宰陆光公祖。宫谕张公元忭。司成冯公梦祯。
陶公望龄。次第及门问道者。以百计。皆扣关击节。徵
究大事。靡不心折。尽入陶铸。监司守相。下车伏谒。及
贤豪候参者。无加礼。不设馔。皆甘粝饭。卧败席。任蜥
塔铭¶ 第 656c 页 X73-0656.png
缘蚊嘬。无改容。皆忘形屈势。至则空其所有。非精诚
感物。何能至是哉。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
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
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又书颂曰。老鼠唧唧。华
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前。
床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
严品第一。侍御左公宗郢。问念佛得悟否。师曰。返闻
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仁和令
樊公良枢。问心杂乱如何得静。师曰。置之一处。无事
不办。坐中一士曰。专格一物。是置之一处。办得何事。
师曰。论格物。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何事不办得。
或问师。何不贵前知。师云。譬如两人观琵琶记。一人
不曾经见。一人曾见而预道之。毕竟同观。终场能增
减一出否。 今上慈圣皇太后。崇重三宝。偶见师放
生文。甚嘉叹。遣内侍赍紫袈裟斋资往供。问法要。师
拜受。以偈答之。师极意悲幽冥苦趣。自习焰口。时亲
设放。尝有见师座上。现如来相者。盖观力然也。师天
性朴实简淡。无缘饰。虚怀应物。貌温粹。弱不胜衣。而
声若洪钟。胸无崖岸。而守若严城。禦若坚兵。善藏其
用。文理密察。经济洪纤。不遗针芥。即画丛林日用。量
施利。酌厚薄。覈因果。明罪福。养老病。公众僧。不渗滴
水。自有丛林以来。五十年中。未尝妄用一钱。居常数
千指。不设化主。听其自至。稍有盈馀。辄散施诸山。库
无储蓄。凡设斋外。别持金银作供者。随手散去。施衣
塔铭¶ 第 657a 页 X73-0657.png
药。救贫病。略无虚日。偶检私记。近七载中。实用五千
馀金。不属常住。则前此岁岁可知巳。师生平惜福。尝
著三十二条自警。垂老自浣濯。出溺器。亦不劳侍者。
终身衣布素。一麻布帏。乃丁母艰时物。今尚存。他可
知巳。总师之操履。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
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
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
必尽修万行。若夫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
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巳。先儒称寂音为僧
中班马。予则谓师为法门之周孔。以荷法即任道也。
惟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
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毙。至若慈能与乐。悲
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耶。出世始终。无一
可议者。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非夫应身
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临终时。预于半
月前。入城别诸弟子。及故旧。但曰。吾将他往矣。还山。
连下堂。具茶汤设供。与众话别。云此处吾不住。将他
往矣。中元设盂兰盆。各荐先宗。师曰。今岁我不与会
矣。有簿记。师密题曰。云栖寺直院僧。代为堂上莲池
和尚。追荐沈氏宗亲云。过后始知其悬祀也。七月朔
晚。入堂坐。嘱大众曰。我言众不听。我如风中烛。灯尽
油乾矣。只待一撞一跌。才信我也。明日要远行。众留
之。师作三可惜。十可叹。以警众。淞江居士徐琳等。五
人在寺。令侍者送遗嘱五本。次夜入丈室。示微疾。瞑
塔铭¶ 第 657b 页 X73-0657.png
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至。围绕。师复开目云。大众老实
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众问谁可主丛林。师曰。戒
行双全者。又问目前。师曰。姑依戒次。言讫面西念佛。
端然而逝。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午时也。师生
于嘉靖乙未。世寿八十有一。僧臈五十。师自卜寺左
岭下。遂全身塔于此。其先耦汤氏。后师祝发。建孝义
庵。为女丛林主。先一载而化。亦塔于寺外之右山。师
得度弟子广孝等。为最初上首。其及门授戒得度者。
不下数千计。在家无与焉。缙绅士君子。及门者亦以
千计。私淑者无与焉。其所著述。除经疏。馀杂录如竹
窗三笔等。二十馀种。行于世。率皆警发语。师素诫弟
子。贵真修。勿显异。故多灵异不具载。呜呼。我闻世尊。
深念末法众生虽度。恐断慧命。灵山会上。求护正法
者。即亲蒙授记。亦不敢入。惟地涌之众力任之。且曰。
我等末世持经。当具大忍力。大精进力。即有现身此
中。亦不自言其本。泄佛密因。但临终阴有以示之耳。
观师之行事。潜神密用。安忍精进之力。岂非地涌之
一乎。抑自净土而来乎。不然。从凡夫地。求自利尚不
足。安能广行利他。护持正法。始终无缺者乎。予有感
而来。略拾师之行事。以昭来世。其他具诸别传。乃为
之铭曰。

三毒焰炽。五热周章。孰能药石。顿使清凉。欲海横流。
波浪滔天。谁能济度。驾大法船。惟我大师。实乘愿力。
放身其中。随宜调适。蚤断爱根。如狮脱索。才出尘劳。
塔铭¶ 第 657c 页 X73-0657.png
便露头角。开净土门。张法界网。捞漉三根。其赴如响。
以金刚鎞。刮瞖眼膜。根本不生。枝叶自落。大冶红炉。
慈悲忍力。入此陶镕。痴狂顿息。毛孔光明。通身手眼。
从无用中。法轮常转。若非付嘱。定是地涌。岂属寻常。
具大勇猛。师徒空来。亦从空去。虽善藏身。欲隐弥露。
钟鼓交参。云霞绮互。塔影高标。法身常住。

** 敕赐清凉山竹林寺空印澄法师塔铭

诸佛法身。托于文字般若。故如来应世。独重持经法
师。欲其慧命不断故也。爰自白毫敛耀。像季弘经。则
马鸣龙树无著天亲。性相标宗。各擅其美。及大法东
流。惟清凉大师。浚法界之源。纲维教网。捞摝人天。以
其自性宗通。而弘四辨之说。无碍圆融。圭山而下。难
其人矣。近代远绍芳规。杰然师表者。惟我竹林空印
澄公大师。师讳镇澄。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李氏
子。父仲武。母吕氏。初梦一僧持锡入室。觉而遂生。幼
聪慧不群。为儿嬉喜佛事。蚤有出世志。年十五。即投
礼西山广应寺引公为师。得度为沙弥。服勤三年。登
坛受具。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法师。弘教于大
都。师寻依讲肆。参穷性相宗旨。融贯华严。靡不该练。
如是者十馀年。复从小山笑岩二大知识。究西来密
意。妙契心印。一时义学推为上首。先是予游京师。法
会众中。独目师当为法匠。既而同妙峰禅师。结隐五
台。将建无遮法会。集海内耆硕。嘱妙峰力招。师果至。
予大喜。为台山得人。时万历壬午岁也。法会罢。予与
塔铭¶ 第 658a 页 X73-0658.png
妙师分携。濒行。不忍与师别。夜谈连宵。力劝师曰。时
当末运。法门寥落。撑持者难得其人。公慎勿住人閒。
当留心此山。深畜利器。他时当为金色主人。师问其
故。予曰。昔司马头陀相沩山。以形与山相称耳。师欣
然应诺。予即以所居紫霞兰若居之。师住此壁观三
年。大有开悟。塔院主人大方广公。请修清凉传。随留
讲诸经。声光赫奕。四方学者日益集。未几与雪峰创
狮子窟。建万佛琉璃塔。遂成丛林。于中讲演华严大
经。学者数千指。坐寒岩冰雪。俨在金刚窟中也。圣母
 皇上为国祈福。注意台山。闻师风雅重之。 特赐大
藏尊经安供。寻复命师。于都城千佛寺。讲师自著楞
严正观。复于慈因寺。讲演诸经。时妙师造千佛铜殿。
安置大显通寺。 上嘉其功行。命重修。改赐额永明。
建七处九会道场。延诸大法师。讲演华严。以师主第
一座会罢。师以古竹林寺。文殊现身处也。废久复缉。
所用多出内帑。未几幻出一大道场。乃集诸弟子。重
讲华殿疏一周。复修南台。为文殊化境。师自是疲于
津梁矣。遂谢诸弟子。单提末后一著。默然兀坐。众有
请说法者。师曰。吾随幻缘。力任大法。恒以生死大事
为念。今老矣。人世几何。学者以究心为要。岂复以播
弄唇吻为得耶。尔辈当以此自勉。吾将行矣。居顷之。
示微恙。危坐三日夜。谈笑如常。中夜寂然而逝。万历
丁巳六月十四日也。师生而安重。寡言笑。律身严。御
众宽。不肃而威。说法三十馀年。三演华严。虽登华座。
塔铭¶ 第 658b 页 X73-0658.png
万指围绕。意若无人。天厨日至。而粗粝自如。居尝专
注理观。胁不至席。渊沉静默。老无惰容。受法弟子。以
千百计。出其门者。率皆质朴无浮习。盖有以师表之。
其于讲演。提纲挈要。时出新意。北方法席之盛。稽之
前辈。无有出其右者。所著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
若照真论。因明。起信。摄论。永嘉集诸解。行于世。师生
于嘉靖丁未。世寿七十有一。僧臈五十有奇。全身葬
于竹林之左。 上闻师迁化。赐帑金建窣堵波。额曰
空印大法师应身之塔。惟我 国初。禅讲诸师。多启
宸衷。膺 宠渥。二百年来。未有福德深厚。上致 眷
顾隆恩之若此者。岂非曼室应身而来者耶。抑清凉
之影响耶。师得度弟子。惟栋等七人。受法门人。远清
等数百人。多能开化一方。明年戊午冬。法孙方茂。门
人大谦。持师行状。远来匡山。求为塔上之铭。予与师
称法门知已。铭舍予孰为之。乃为铭曰。

法身无形。遇物而彰。文字焕发。般若之光。故持经者。
慧命是托。了达性空。说不可说。西天此土。代不乏人。
爰有清凉。曼室化身。性海波翻。义天星灿。法界圆融。
炳然齐现。居金色界。据宝华座。出广长舌。杂华纷播。
千载而下。适生大师。芳规远绍。狮子的儿。高踞窟中。
发大哮吼。百兽震惊。闻声奔走。双提性相。大开宝藏。
一雨普滋。三根应量。名闻九重。隆恩眷顾。梵刹聿兴。
法幢高竖。三十馀年。诲人不倦。以知见力。随顺方便。
律身精严。潜神澹泊。回彼狂飙。还醇返朴。示幻此身。
塔铭¶ 第 658c 页 X73-0658.png
人天师表。于末法中。实为僧宝。塔影撑空。法身独露。
风动水流。圆音弥布。千尺寒岩。万年冰雪。日月无穷。
光明不灭。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