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2b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五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书问
** 与陆五台太宰
伏惟老居士。亲授灵山付嘱。来此末法。现宰官身。匡
持像教。数十年来。法门九鼎一丝。唯老居士一身担
荷。山僧居常独处山林。每感护法深恩。未尝不涕泗
交颐也。往以未得瞻礼为阙。春时祇园暂对。业巳庆
快生平。既而东归海上。复闻阐提作大法障难。心甚
惊怖。赖我老居士以衣覆被。不独使法门安堵。抑令
大藏表显。人天无复惊疑。某每对三宝。然香炼臂。以
酬法施之心也。致谢无量。其台山大藏因缘。料巳不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2c 页 X73-0562.png
二藏公。向未有闻。想奉持之心。益坚固矣。
** 与李廓庵中丞
忆昔长安月夜。促膝谈心。香积良期。饱餐不二。回首
风尘。从兹隔绝。一别几十年所矣。念忠怀道谊。耿耿
精明。常目在高空云汉閒也。嗟嗟浊世。道与时违。薄
福众生。不能睹麟凤之祥。惟无长者。政若骊龙失颔
下之珠。不独九渊无光。抑且孤负贫济。又安能望臻
极乐。以享四事之丰乎。况复魔党横行。夜叉四出。而
啖生人之肉。可谓无安犹如火宅。不独炎洲赤土也。
伏惟长者。凝神澹泊。游刃玄虚。引松竹之清风。发冰
霜之高韵。不减羲皇太古。山僧比业重愆。堕兹瘴海。
仅持一息。聊复四年。朔雪炎方。相县万里。追忆旧游。
岂可再得。虽绝徼遐荒。而草木有知。安能一日忘于
阳春惠泽。不识白毫光中。曾一照及罪垢头陀。以业
因缘而行佛道否。
** 答许鉴湖锦衣
辱垂问法语数则。鄙人钝根庸流。安可以副高望。聊
竭比量。奉酬来旨。所云西来意者。毕竟西来有何意
耶。若果意自西来。则祖师未来以前。此土人皆无佛
性耶。殊不知此意。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丝毫。似衣底
明珠。向自有之。佛祖但一指示。原无实法与人也。若
作实法会。则远之远矣。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
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
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苟
** 与李廓庵中丞
忆昔长安月夜。促膝谈心。香积良期。饱餐不二。回首
风尘。从兹隔绝。一别几十年所矣。念忠怀道谊。耿耿
精明。常目在高空云汉閒也。嗟嗟浊世。道与时违。薄
福众生。不能睹麟凤之祥。惟无长者。政若骊龙失颔
下之珠。不独九渊无光。抑且孤负贫济。又安能望臻
极乐。以享四事之丰乎。况复魔党横行。夜叉四出。而
啖生人之肉。可谓无安犹如火宅。不独炎洲赤土也。
伏惟长者。凝神澹泊。游刃玄虚。引松竹之清风。发冰
霜之高韵。不减羲皇太古。山僧比业重愆。堕兹瘴海。
仅持一息。聊复四年。朔雪炎方。相县万里。追忆旧游。
岂可再得。虽绝徼遐荒。而草木有知。安能一日忘于
阳春惠泽。不识白毫光中。曾一照及罪垢头陀。以业
因缘而行佛道否。
** 答许鉴湖锦衣
辱垂问法语数则。鄙人钝根庸流。安可以副高望。聊
竭比量。奉酬来旨。所云西来意者。毕竟西来有何意
耶。若果意自西来。则祖师未来以前。此土人皆无佛
性耶。殊不知此意。人人本来具足。不欠丝毫。似衣底
明珠。向自有之。佛祖但一指示。原无实法与人也。若
作实法会。则远之远矣。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
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
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坐之可拘。苟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3a 页 X73-0563.png
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
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
有。心本无相。有相则非真心矣。斯皆妄想攀缘影事。
岂可当以为真乎。所云念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
净则佛土净。心土若净。无生死亦无去来。所云看话
头可以入道者。若道属话头。则可人人易入。亦有看
之而不入者。殊不知此乃古人一期方便。如敲门瓦
子。所谓借路经过耳。岂实法哉。然摄引初机。须是从
者里钻过。始得下手工夫。古人自有方便。直以单提
一念为主。如宝剑横空。佛魔俱断。情尘何敢撄傍。如
是用心。若一念精纯。诸缘顿脱。所谓一门深入。久久
当自信耳。
** 与孔原之
念与足下同乡土。岂独同五浊秽土耶。推之本乡。实
同一法清净土中来。山野自知归路。忍抛足下。宁不
把臂乎。昨临行作数语。属弼生留别足下。且引王维
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之句。此盖就文士痛处劄
锥。足下即不能于此悟入。愿归命三宝前。受持圆觉
经一卷。精心熟诵。字字不忘。待三年后见山野。以此
当供养。闻足下道伴。信心清净。愿足下教之以念佛
法门。求生净土一门。可以深入也。计高选在即。临事
冀善保重。且五浊恶世。非体菩萨大悲心。决不能使
众生欢喜。愿足下体此。
** 与郭美命太史
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
有。心本无相。有相则非真心矣。斯皆妄想攀缘影事。
岂可当以为真乎。所云念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
净则佛土净。心土若净。无生死亦无去来。所云看话
头可以入道者。若道属话头。则可人人易入。亦有看
之而不入者。殊不知此乃古人一期方便。如敲门瓦
子。所谓借路经过耳。岂实法哉。然摄引初机。须是从
者里钻过。始得下手工夫。古人自有方便。直以单提
一念为主。如宝剑横空。佛魔俱断。情尘何敢撄傍。如
是用心。若一念精纯。诸缘顿脱。所谓一门深入。久久
当自信耳。
** 与孔原之
念与足下同乡土。岂独同五浊秽土耶。推之本乡。实
同一法清净土中来。山野自知归路。忍抛足下。宁不
把臂乎。昨临行作数语。属弼生留别足下。且引王维
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之句。此盖就文士痛处劄
锥。足下即不能于此悟入。愿归命三宝前。受持圆觉
经一卷。精心熟诵。字字不忘。待三年后见山野。以此
当供养。闻足下道伴。信心清净。愿足下教之以念佛
法门。求生净土一门。可以深入也。计高选在即。临事
冀善保重。且五浊恶世。非体菩萨大悲心。决不能使
众生欢喜。愿足下体此。
** 与郭美命太史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3b 页 X73-0563.png
承命为勉师塔铭。业巳草草报覆。惟依样画葫芦。不
敢妄意增减。但于公所谓见悲于法门者数语。此沥
公肝肠之苦。第勉师无以为辞。惟是时不无流涕之
叹。鄙人特为表而出之。使后之观者。亦足以感发于
公今日之心也。公亦以我为增益谤乎。其铭则脱然
翻案。此则不敢让公矣。
** 与吴运使
承示名公书记。欲山僧印證。大段世俗之学佛法者。
多舛驳不精。难以著相。定于是非之辨。若非久留心
佛法禅道。历参真正知识。以淘融滓秽。荡涤尘习。而
伹取依稀彷佛。学相似语资谈柄。作影身草者。断断
难窥实际。即有真心为生死大事。且又执我见。立墙
堑者。又没交涉。今所谓名公者多矣。云外野人。又何
敢妄拟其优劣。幸有管东溟居士法眼存焉。东溟先
执业于楚侗公。今观此书。所以力救楚老之弊。不避
斧钺。此正谓当仁不让于师。非具正法眼。秉慧剑。称
雄猛丈夫者不能也。山僧就中略视一周。巳见大意。
然管君见性。亦未放许透彻。要之秉教奉行。苦心深
虑。言言有本。事事有君。殊非漫语。且就此中。亦不能
见管君长处。公傥若留心此法。请读圆觉经千万遍。
字字融通心地。以至忘言契会。自有一念相应处。是
时公自有分晓。不必广求佛法。亦不必多起知见。定
不随他人脚跟转矣。古语有云。丈夫自有冲天志。不
向他人行处行。此非虚谈。公若果趋向此事。切须真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3c 页 X73-0563.png
实为生死大事一著吃紧。万万不可作戏具增口过。
以公真心待三宝。故山僧亦披肝露胆。不避讥嫌。为
公道耳。
** 与黄子光
时来安坐海印光中。与诸幻众。挥麈默谈。顷閒贤伯
仲氏。炳然现我三昧也。惟幽居远市。闭户究心。山色
在目。溪声满耳。未必不对法身而聆长舌耳。春来动
定胜常。知坐进此道。欢喜无量。且云爝然于中。有难
对俗人言者。诚哉此事。惟在自知自信。正如哑人食
甘饮苦耳。其实何可吐露耶。寄去大慧语录。幸时披
剥。冀足下时与此老把臂共行。直使佛祖避舍三十。
日来所作水月道场。空华佛事。随见影响。候庄严有
绪。当迎杖舄。共升法殿也。右臂不仁久矣。不能公布
作书。一语普告。
** 与黄梧山
惟足下。夙植灵根。但今成熟未深。所赖信力坚固。不
被诸烦恼魔之所倾动。时方息肩苦趣。正当顿辔先
登。以策万里高步。驾此津梁。不意天摧法幢。一旦分
崩离析。遂至于此。朽夫法眼而观。了无尘迹。所苦正
在诸同志者。道力孱弱。失此依怙。为悲恋耳。朽夫虽
朽。惟以利生为事业。若忘足下辈。则忘自愿力耳。此
语非妄。此行万里。其别诸君语。递相发明。幸同观之。
** 与黄柏山
吾佛出世。全在机感因缘浅深。以彰法之久近。感深
以公真心待三宝。故山僧亦披肝露胆。不避讥嫌。为
公道耳。
** 与黄子光
时来安坐海印光中。与诸幻众。挥麈默谈。顷閒贤伯
仲氏。炳然现我三昧也。惟幽居远市。闭户究心。山色
在目。溪声满耳。未必不对法身而聆长舌耳。春来动
定胜常。知坐进此道。欢喜无量。且云爝然于中。有难
对俗人言者。诚哉此事。惟在自知自信。正如哑人食
甘饮苦耳。其实何可吐露耶。寄去大慧语录。幸时披
剥。冀足下时与此老把臂共行。直使佛祖避舍三十。
日来所作水月道场。空华佛事。随见影响。候庄严有
绪。当迎杖舄。共升法殿也。右臂不仁久矣。不能公布
作书。一语普告。
** 与黄梧山
惟足下。夙植灵根。但今成熟未深。所赖信力坚固。不
被诸烦恼魔之所倾动。时方息肩苦趣。正当顿辔先
登。以策万里高步。驾此津梁。不意天摧法幢。一旦分
崩离析。遂至于此。朽夫法眼而观。了无尘迹。所苦正
在诸同志者。道力孱弱。失此依怙。为悲恋耳。朽夫虽
朽。惟以利生为事业。若忘足下辈。则忘自愿力耳。此
语非妄。此行万里。其别诸君语。递相发明。幸同观之。
** 与黄柏山
吾佛出世。全在机感因缘浅深。以彰法之久近。感深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4a 页 X73-0564.png
则久住。缘浅则易坏。此理固然。今海印道场之在东
方。如日月光于幽谷耳。长松巨石。稠林阴翳。终天莫
睹。今观其不能久住者。殆非佛日炤临不深。实在机
感者。烦恼稠林。障翳不浅耳。又何以常情论成坏去
就乎。所愿障翳顿除。何患慧光不朗。朽夫此行。万里
长空。一般风月。有何去来之相。惟尊人无恙。子光得
所。足可安心。异日感应道交。依然海印三昧也。
** 与江吾与
善知识出现世閒。游行自在。如大狮子。所作皆奉如
来所使。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此为事。乃至为一众
生。不避三途剧苦。刀山火聚。不以为患。以朽夫今日
之事观之。但愿得一人。能不退菩提心。成就最上因
缘者。则朽夫实所甘心。否则七宝庄严。皆属有漏业
因耳。又何取焉。今朽夫掷身魔界。仅仅一纪。而其开
发信心。知有此道者多。但缘未熟耳。以今视昔之东
鄙。犹古今异代矣。且一时从游者。惟足下习染最重。
今见足下书。翻然改图。是不负此心。虽万里如面。岂
不欣然就道耶。
** 与即墨父老
离合之情。悲喜自昔。去来之想。梦寐为劳。盖心苦于
知已。念切于有缘。在古圣贤犹然。况恒品乎。闻之一
饮一啄。皆属前缘。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若山野之于
诸君子。一纪之欢。不减骨肉之爱。万里之遣。重遗手
足之忧。其不称千载之知已。多生之有缘乎。谚语云。
方。如日月光于幽谷耳。长松巨石。稠林阴翳。终天莫
睹。今观其不能久住者。殆非佛日炤临不深。实在机
感者。烦恼稠林。障翳不浅耳。又何以常情论成坏去
就乎。所愿障翳顿除。何患慧光不朗。朽夫此行。万里
长空。一般风月。有何去来之相。惟尊人无恙。子光得
所。足可安心。异日感应道交。依然海印三昧也。
** 与江吾与
善知识出现世閒。游行自在。如大狮子。所作皆奉如
来所使。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以此为事。乃至为一众
生。不避三途剧苦。刀山火聚。不以为患。以朽夫今日
之事观之。但愿得一人。能不退菩提心。成就最上因
缘者。则朽夫实所甘心。否则七宝庄严。皆属有漏业
因耳。又何取焉。今朽夫掷身魔界。仅仅一纪。而其开
发信心。知有此道者多。但缘未熟耳。以今视昔之东
鄙。犹古今异代矣。且一时从游者。惟足下习染最重。
今见足下书。翻然改图。是不负此心。虽万里如面。岂
不欣然就道耶。
** 与即墨父老
离合之情。悲喜自昔。去来之想。梦寐为劳。盖心苦于
知已。念切于有缘。在古圣贤犹然。况恒品乎。闻之一
饮一啄。皆属前缘。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若山野之于
诸君子。一纪之欢。不减骨肉之爱。万里之遣。重遗手
足之忧。其不称千载之知已。多生之有缘乎。谚语云。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4b 页 X73-0564.png
得一世之荣。不若得一世之名。即山野之于山海。固
不能流芳。适足以贻笑。不知儿童称说。父子相传于
几百年也。况复布慈云于边地。明佛日于重昏。开性
海之原。转文机之轴。下成佛之种子。孕作圣之胚胎。
山野心知此段公案。深信上天之载。自有无声无臭
者存焉。又何以论空华凋谢。瞖眼较得失乎。苟知去
彼取此。则诸君子可称出世知已矣。
** 与陆太宰长公
惟太尊人。乘悲愿力。现宰官身。作大佛事。为一代人
天眼目。世出世法。打成一片。总归金刚心地。即山野
所习知者。自出世以来。乃至末后垂手之际。未尝一
念舍护法心。度生之事业也。比虽顺世无常。随乎幻
化。而法身体坚。即三灾弥纶。湛然常住。不独社稷之
勋。泽及亿世。而法门之功。当与须弥共峙矣。呜呼。法
幢既折。四众何依。一利大檀。谁许白牛之驾。悲在法
门。实能令人痛绝也。所幸居士为克家之子。不独世
其世家。而亦世其出世家声也。所悲在彼。所喜在此
耳。山野远处遐荒。身婴罪地。恨不能持瓣香。诣龛室。
作梵呗以赞功德。而此一念。业巳飞越碧海长天矣。
遥持半偈。以供真前。想在寂光。必欢喜摄受。愿居士
念此片心。聊引侍者。代绕三匝于座下。幸无以荒唐
而拒之也。
** 与汪仲嘉
忆往昔从贤伯仲游。尚在儿童。一别三十馀年。不知
不能流芳。适足以贻笑。不知儿童称说。父子相传于
几百年也。况复布慈云于边地。明佛日于重昏。开性
海之原。转文机之轴。下成佛之种子。孕作圣之胚胎。
山野心知此段公案。深信上天之载。自有无声无臭
者存焉。又何以论空华凋谢。瞖眼较得失乎。苟知去
彼取此。则诸君子可称出世知已矣。
** 与陆太宰长公
惟太尊人。乘悲愿力。现宰官身。作大佛事。为一代人
天眼目。世出世法。打成一片。总归金刚心地。即山野
所习知者。自出世以来。乃至末后垂手之际。未尝一
念舍护法心。度生之事业也。比虽顺世无常。随乎幻
化。而法身体坚。即三灾弥纶。湛然常住。不独社稷之
勋。泽及亿世。而法门之功。当与须弥共峙矣。呜呼。法
幢既折。四众何依。一利大檀。谁许白牛之驾。悲在法
门。实能令人痛绝也。所幸居士为克家之子。不独世
其世家。而亦世其出世家声也。所悲在彼。所喜在此
耳。山野远处遐荒。身婴罪地。恨不能持瓣香。诣龛室。
作梵呗以赞功德。而此一念。业巳飞越碧海长天矣。
遥持半偈。以供真前。想在寂光。必欢喜摄受。愿居士
念此片心。聊引侍者。代绕三匝于座下。幸无以荒唐
而拒之也。
** 与汪仲嘉
忆往昔从贤伯仲游。尚在儿童。一别三十馀年。不知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4c 页 X73-0564.png
日月向何去。顷贫道以业风吹堕罗刹鬼国。昨南来
真州。蓦地相逢。恍然如梦。以情视之。不无悲慨。以法
眼观之。自不见有丝毫去来动静也。贫道坐此瘴乡。
一息千日。若从前造道如此。可不让古人。今将总洗
前愆。不敢不勉力自策。故于荷戈之际。力究此心。始
知从前知见。多落光影门头。苟不蒙 圣恩。大施钳
锤。安知有今日事。回观 天子爪牙。不险于黄檗拄
杖。愧钝根不若临济。当下三拳一掌耳。
** 与管东溟佥宪
忆昔山楼对坐。每听玄论。是时尚在颛蒙。虽不知维
摩室中之秘。盖亦心知其为不思议人也。别来三十
馀年。谓如食顷。信乎如来出世。始终不出刹那际三
昧也。贫道每自尅责。徒生斯世。枉入空门。虽有志齐
古人。然恨不得古之知识。如临济德山云门诸老。为
之师匠模范。即能以般若之火。镕佛性之金。而欲求
为真正佛祖面目者。盖亦难矣。是以二十馀年。苦切
山林。个中未敢轻放一线。种种幻化之缘。举皆空中
佛事。亦未肯以空华翳目。此一念孤光。惟有如来神
通天眼。尽知尽见者。是可与知已者道耳。顷荷诸佛
神力哀怜。而以不思议事摄之。贫道一遭世变。即私
自欣。谓铁围重关。非此钳锤。不足以摧碎之也。爰自
历难以来。独以金刚正眼视之。从始至今。就中欢喜
之心。不减平昔。且日益过之。所以弥感 圣慈。深荷
佛力。此心又惟佛可知也。贫道常谓。古今异代。圣凡
真州。蓦地相逢。恍然如梦。以情视之。不无悲慨。以法
眼观之。自不见有丝毫去来动静也。贫道坐此瘴乡。
一息千日。若从前造道如此。可不让古人。今将总洗
前愆。不敢不勉力自策。故于荷戈之际。力究此心。始
知从前知见。多落光影门头。苟不蒙 圣恩。大施钳
锤。安知有今日事。回观 天子爪牙。不险于黄檗拄
杖。愧钝根不若临济。当下三拳一掌耳。
** 与管东溟佥宪
忆昔山楼对坐。每听玄论。是时尚在颛蒙。虽不知维
摩室中之秘。盖亦心知其为不思议人也。别来三十
馀年。谓如食顷。信乎如来出世。始终不出刹那际三
昧也。贫道每自尅责。徒生斯世。枉入空门。虽有志齐
古人。然恨不得古之知识。如临济德山云门诸老。为
之师匠模范。即能以般若之火。镕佛性之金。而欲求
为真正佛祖面目者。盖亦难矣。是以二十馀年。苦切
山林。个中未敢轻放一线。种种幻化之缘。举皆空中
佛事。亦未肯以空华翳目。此一念孤光。惟有如来神
通天眼。尽知尽见者。是可与知已者道耳。顷荷诸佛
神力哀怜。而以不思议事摄之。贫道一遭世变。即私
自欣。谓铁围重关。非此钳锤。不足以摧碎之也。爰自
历难以来。独以金刚正眼视之。从始至今。就中欢喜
之心。不减平昔。且日益过之。所以弥感 圣慈。深荷
佛力。此心又惟佛可知也。贫道常谓。古今异代。圣凡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5a 页 X73-0565.png
异路。然虽出处不同。事行各别。亦各有其志。莫不因
言宣志。即事见心。易演于羑里。骚发于江濆。道德著
于出关。南华作于遁世。是虽性情殊途。而志则一致。
举皆心假言诠。志藉事表。若夫贫道者。自知习气所
钟。钟于忠义。居常私念。丈夫处世。既不能振纲常。尽
人伦。所幸身托袈裟。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所
以三十年来。苦切此事。至若千尺寒岩。万年冰雪中。
彻骨彻心。𨽗一生九死者。又不止今日事也。所恨历
劫习气。欲顿尽于一世。固其所难。要且自知妙悟。万
不敢望于古人。而此一念精真。即穷劫不退。此非妄
语。痛念生此末法浇漓之世。偶被业风吹扇。好事者。
即以法门人数口之。愧理不充。行不备。不足以取信
天下后世。复遭此逆缘。类堕俗数。其迹既眇。其心益
微。尤难见信于一时。至若生死大事。实在已躬。报佛
深恩。宁无有地。闻之人子之事亲也。以不辱其身谓
之孝。今贫道断发毁形。既不能为世间孝子。而罹罪
辱行。又不足以终出世事业。真僧俗两失之矣。岂不
虚此生哉。实欲于九鼎一丝之秋。以程婴公孙杵臼
之心。匡持佛祖之命脉。庶不失为法王之忠臣。是故
当捶楚之馀。掷此瘴疠之地。不敢一息忘于度生之
事。一入瘴乡。不数日即以楞伽为佛事。三年之内。手
著诸书。在干戈壁垒閒。不敢一息懈怠。所以急欲了
此公案者。自念久居塞北。走尽天南。人閒极品炎寒。
俱巳备历。顾此蕞尔之躯。何当受此烧煮。志有待而
言宣志。即事见心。易演于羑里。骚发于江濆。道德著
于出关。南华作于遁世。是虽性情殊途。而志则一致。
举皆心假言诠。志藉事表。若夫贫道者。自知习气所
钟。钟于忠义。居常私念。丈夫处世。既不能振纲常。尽
人伦。所幸身托袈裟。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所
以三十年来。苦切此事。至若千尺寒岩。万年冰雪中。
彻骨彻心。𨽗一生九死者。又不止今日事也。所恨历
劫习气。欲顿尽于一世。固其所难。要且自知妙悟。万
不敢望于古人。而此一念精真。即穷劫不退。此非妄
语。痛念生此末法浇漓之世。偶被业风吹扇。好事者。
即以法门人数口之。愧理不充。行不备。不足以取信
天下后世。复遭此逆缘。类堕俗数。其迹既眇。其心益
微。尤难见信于一时。至若生死大事。实在已躬。报佛
深恩。宁无有地。闻之人子之事亲也。以不辱其身谓
之孝。今贫道断发毁形。既不能为世间孝子。而罹罪
辱行。又不足以终出世事业。真僧俗两失之矣。岂不
虚此生哉。实欲于九鼎一丝之秋。以程婴公孙杵臼
之心。匡持佛祖之命脉。庶不失为法王之忠臣。是故
当捶楚之馀。掷此瘴疠之地。不敢一息忘于度生之
事。一入瘴乡。不数日即以楞伽为佛事。三年之内。手
著诸书。在干戈壁垒閒。不敢一息懈怠。所以急欲了
此公案者。自念久居塞北。走尽天南。人閒极品炎寒。
俱巳备历。顾此蕞尔之躯。何当受此烧煮。志有待而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5b 页 X73-0565.png
形巳消。日虽长而生巳短。苟不努力强持一息。以法
为命。诚恐一旦委填沟壑。即与草木同枯朽矣。况一
失人身。万劫难复。傥或缘差异路。换面改头。即欲以
今日之身。作今日之事。持今日之言。求正今日之知
识。岂可复得。是以不知羞惭。亦不计其可否。但任因
缘而就。傥一言有契佛祖之心。当知音之赏。则夕死
亦足。何暇顾雌黄。审得失。以适众口之辨哉。明公知
我者。其不以我妄乎。闻之惟圣人能通天下之志。适
众人之情。未闻天下能通圣人之志。众人能适圣人
之情者也。但禀于心。不假于外耳。细诵来教。溢美过
情。深感护法精心。悲在同体。不敢以世谛量也。即荷
尊慈。所以属望于下劣者。正如哑人吃黄柏。难以吐
露向人。或于楞伽案头。幸一印正。则千里觌面。夫复
何云。第不审未死之年。可能接足承愿。如今日之谈
否。
** 与冯具区太史
忆昔对坐龙华树下。一别二十馀年。人世幻梦。于此
足观矣。贫道向沉幻网。荷蒙法王正令。以金刚宝剑。
而挥裂之。不然。何以有今日。是故弥感 圣恩不浅
也。年来瘴乡兀坐穷庐。惟以楞伽究祖师心印。所幸
智竭情枯。于此法门。颇有一线之路。随所游目自心
境界。笔而记之。不觉堕增益障。意将以此为报恩地。
久耽下劣。慧目未清。不识可与此法少分相应否。古
人以此向上一路。遍历百城。恨以业系不前。不能三
为命。诚恐一旦委填沟壑。即与草木同枯朽矣。况一
失人身。万劫难复。傥或缘差异路。换面改头。即欲以
今日之身。作今日之事。持今日之言。求正今日之知
识。岂可复得。是以不知羞惭。亦不计其可否。但任因
缘而就。傥一言有契佛祖之心。当知音之赏。则夕死
亦足。何暇顾雌黄。审得失。以适众口之辨哉。明公知
我者。其不以我妄乎。闻之惟圣人能通天下之志。适
众人之情。未闻天下能通圣人之志。众人能适圣人
之情者也。但禀于心。不假于外耳。细诵来教。溢美过
情。深感护法精心。悲在同体。不敢以世谛量也。即荷
尊慈。所以属望于下劣者。正如哑人吃黄柏。难以吐
露向人。或于楞伽案头。幸一印正。则千里觌面。夫复
何云。第不审未死之年。可能接足承愿。如今日之谈
否。
** 与冯具区太史
忆昔对坐龙华树下。一别二十馀年。人世幻梦。于此
足观矣。贫道向沉幻网。荷蒙法王正令。以金刚宝剑。
而挥裂之。不然。何以有今日。是故弥感 圣恩不浅
也。年来瘴乡兀坐穷庐。惟以楞伽究祖师心印。所幸
智竭情枯。于此法门。颇有一线之路。随所游目自心
境界。笔而记之。不觉堕增益障。意将以此为报恩地。
久耽下劣。慧目未清。不识可与此法少分相应否。古
人以此向上一路。遍历百城。恨以业系不前。不能三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5c 页 X73-0565.png
匝座下。谨遣侍者。持请印正。仰愿慧光洞照。彻秘密
严。大施门开。顿示宝藏。实所至望耳。
** 与唐抑所太史
仰辱同体真慈。多方护念。向闻炎方。真同火宅。饥馑
饿殍。枕藉道路。山野私念。极境穷荒。为道缘炉鞴。苟
能假此镕冶。尘垢消亡。精真独露。斯实 圣恩所赐。
良不负此生平。适足以报知已耳。又岂敢以逐境生
情。重取法门之玷。幸为谢诸故人。仰惟炤摄。更愿以
道自重自爱。
** 与王衷白太史
尝谓一切圣凡。皆依如幻业力而得住持。则去来起
止。聚散隐显。无非梦事。今山野万里之行。良足證之。
在智光圆照不隔寸丝。妄想瞥兴。淼漭云天。盖不知
何方何地。所云情生智隔。想变体殊。非虚言也。山野
仰藉慈被。诸凡无恙。惟粤中连遭饥馑。乍冒炎蒸。蹈
汤赴火。诚可为喻。山野诸所堪忍。惟以幻化浮身。难
禁销铄。恐即填沟壑。不能再瞻天日。幸为谢诸故人。
努力以道自重。玉磐诸公。不及别裁。惟慈远摄。
又。
世相空花。众生颠倒。所摇目者。惟智眼明见。端然寂
灭之境耳。想别来密證之功。已深入无际。闻之菩提
所缘。缘诸苦趣。忆昔长安。深夜灯前一见。忽若再生。
观座下惊喜之状。足知未见之心。与别后之怀耳。古
人虽云以理折情。若情与理。则大有不可折者。此其
严。大施门开。顿示宝藏。实所至望耳。
** 与唐抑所太史
仰辱同体真慈。多方护念。向闻炎方。真同火宅。饥馑
饿殍。枕藉道路。山野私念。极境穷荒。为道缘炉鞴。苟
能假此镕冶。尘垢消亡。精真独露。斯实 圣恩所赐。
良不负此生平。适足以报知已耳。又岂敢以逐境生
情。重取法门之玷。幸为谢诸故人。仰惟炤摄。更愿以
道自重自爱。
** 与王衷白太史
尝谓一切圣凡。皆依如幻业力而得住持。则去来起
止。聚散隐显。无非梦事。今山野万里之行。良足證之。
在智光圆照不隔寸丝。妄想瞥兴。淼漭云天。盖不知
何方何地。所云情生智隔。想变体殊。非虚言也。山野
仰藉慈被。诸凡无恙。惟粤中连遭饥馑。乍冒炎蒸。蹈
汤赴火。诚可为喻。山野诸所堪忍。惟以幻化浮身。难
禁销铄。恐即填沟壑。不能再瞻天日。幸为谢诸故人。
努力以道自重。玉磐诸公。不及别裁。惟慈远摄。
又。
世相空花。众生颠倒。所摇目者。惟智眼明见。端然寂
灭之境耳。想别来密證之功。已深入无际。闻之菩提
所缘。缘诸苦趣。忆昔长安。深夜灯前一见。忽若再生。
观座下惊喜之状。足知未见之心。与别后之怀耳。古
人虽云以理折情。若情与理。则大有不可折者。此其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6a 页 X73-0566.png
同体之悲。入于真知之境。如月印寒潭。人临宝镜。自
不能逃其形像耳。王城比来法社零落。知已星散。能
无寂寞乎。洞观近日入都。想重见故人。心相印可。自
有不能言者矣。下劣年来处此瘴乡。所托光摄。四大
清凉。无诸热恼。昔谈净秽随心。苦乐在已。今实證之。
以法界海慧照之。则又了无陈迹矣。
** 与高司马
承垂情遗草。尤辱知已之真。可称千载旦暮之遇。第
山野人匪戴发。言不关风。窃恐有玷明德耳。自惟早
弃笔研。志探玄理。穷究性原者有年。至若诗文。原非
本业。即有一二口头语。慨以应化之迹。殊非作者擅
场也。惟禅门著述。颇有数部草创。俟此行南中荷戈
之暇。缉集成编。寄请印正。傥其半偈可投。幸附不朽。
则法施之隆。未必不自长者真心流出也。
** 与曾见台太宰
往者同江雪夜。一夕千秋。临别教言。泰山九鼎。不独
感道义情真。实荷慈悲慨切。令此枯朽。得植根株于
炎方瘴海之閒。不为境风摇夺者。皆仗老居士一语
之力也。恭闻法体日益康健。此天佐以黄发耆颐之
福。愿加珍卫。慎起居。节饮食。省思寡虑。此为太上延
年之术。第念佛一门。尤为晚年凝神极乐之秘诀。出
世之上策也。惟翁居人臣之极。而世间相。巳视如浮
尘矣。其出世之功。傥稍留心于此。未必不为此生究
竟乐地也。
不能逃其形像耳。王城比来法社零落。知已星散。能
无寂寞乎。洞观近日入都。想重见故人。心相印可。自
有不能言者矣。下劣年来处此瘴乡。所托光摄。四大
清凉。无诸热恼。昔谈净秽随心。苦乐在已。今实證之。
以法界海慧照之。则又了无陈迹矣。
** 与高司马
承垂情遗草。尤辱知已之真。可称千载旦暮之遇。第
山野人匪戴发。言不关风。窃恐有玷明德耳。自惟早
弃笔研。志探玄理。穷究性原者有年。至若诗文。原非
本业。即有一二口头语。慨以应化之迹。殊非作者擅
场也。惟禅门著述。颇有数部草创。俟此行南中荷戈
之暇。缉集成编。寄请印正。傥其半偈可投。幸附不朽。
则法施之隆。未必不自长者真心流出也。
** 与曾见台太宰
往者同江雪夜。一夕千秋。临别教言。泰山九鼎。不独
感道义情真。实荷慈悲慨切。令此枯朽。得植根株于
炎方瘴海之閒。不为境风摇夺者。皆仗老居士一语
之力也。恭闻法体日益康健。此天佐以黄发耆颐之
福。愿加珍卫。慎起居。节饮食。省思寡虑。此为太上延
年之术。第念佛一门。尤为晚年凝神极乐之秘诀。出
世之上策也。惟翁居人臣之极。而世间相。巳视如浮
尘矣。其出世之功。傥稍留心于此。未必不为此生究
竟乐地也。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6b 页 X73-0566.png
** 与王性海大行
庐陵米价。竟无可酬。净土胜缘。业巳深结。承禅悦饱
餐。当不负空生托钵也。别后抵戍所。其地瘴烟。复逢
饥馑。惟此苦趣。触目心悲。痛彻骨髓。恨不能遍身毛
孔。一一如空。流出利生四事耳。斯实与贫道菩提分
法。为增上缘。承以楞伽见委。俟幻躯得所。暂息尘劳。
定当穷神。必不负嘱累因缘耳。
又。
前北来僧乾峰。巳托问讯。并致楞伽笔记。奉求印可。
惟法属有缘。事如有待。此经入震旦千有馀年。况经
三译之手。自昔弘法诸师。若清凉圭峰不少其人。所
注疏者。汗牛充栋。而独不及此。使达磨心印。暗而不
彰。以至今日。被座下拈出。于急流中一语拶破。入山
野钝根之手。播弄一番。诚非小小因缘也。岂与座下
同受灵山之嘱。将鼓簧此法。以救末代之弊耶。不然
何以有此难思之事乎。就中不知究竟何如。一旦以
此大宝。和盘托出。光照人天。未必不假神力也。愿指
点瑕疵。如夺秦庭之璧。是在座下勇健耳。
** 与傅金沙侍御
念此万里之行。得盛使周旋。直登彼岸。何莫而非法
力。此感不容声矣。自入瘴乡。心知罪状。日夜精勤忏
悔。不敢上负 圣恩。辜知已。坐毒雾中。以法为怀。日
夜无懈。顷乾峰上人来。幸接法音。喜不可言。具闻
圣心。有此回向。法轮大转。光被海宇。而玄枢默运。仗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6c 页 X73-0566.png
智力居多。庆跃何如。旃檀如来。下劣荷担。艰难之状。
种种不能委悉。今蒙大悲手眼。拔出沈沦。使法身不
迷。而下劣之心。即得解脱。无复成佛之想矣。又何以
来去见如来。住相为布施哉。种种因缘而求佛道。皆
分内事。第恐当面错过耳。
又。
惟如来出世。本非一种因缘。必感应道交。机宜冥会
而后现。岂独佛界然哉。法法皆尔。以旃檀如来一事
观之。实有不可思议者存焉。但佛如来。出于山野未
来之前。座下出于山野既放之后。然此佛事。非山野
无以成始。非座下无以成终。谛视此段因缘。若落众
生手。则不免于枯木朽株。竟入丹霞火炉。即堕落长
老须眉。又复何益。又安能现身兜率。降迹皇城。使无
量人天发希有心。作苦海之津梁耶。以此而观诸法。
盖不可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境界也。前作书致南韶
祝观察为护法。昨有报云。巳檄南雄拥送过岭矣。第
中使者汗漫。伴行者。无乃随脚根转耳。不识何时至
都门。突出眉閒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也。就光
中种种因缘。行菩萨道者。纵有弥勒腾疑。赖文殊智
眼。必一一洞彻无馀。不俟疲极之人喋喋也。奉寄楞
伽一叶以供慧目。盖此经洞明吾人日用现前境界。
顿令实證。所谓顿教法门者也。愿座下二六时中。不
可暂忘此法耳。
** 与张大心
种种不能委悉。今蒙大悲手眼。拔出沈沦。使法身不
迷。而下劣之心。即得解脱。无复成佛之想矣。又何以
来去见如来。住相为布施哉。种种因缘而求佛道。皆
分内事。第恐当面错过耳。
又。
惟如来出世。本非一种因缘。必感应道交。机宜冥会
而后现。岂独佛界然哉。法法皆尔。以旃檀如来一事
观之。实有不可思议者存焉。但佛如来。出于山野未
来之前。座下出于山野既放之后。然此佛事。非山野
无以成始。非座下无以成终。谛视此段因缘。若落众
生手。则不免于枯木朽株。竟入丹霞火炉。即堕落长
老须眉。又复何益。又安能现身兜率。降迹皇城。使无
量人天发希有心。作苦海之津梁耶。以此而观诸法。
盖不可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境界也。前作书致南韶
祝观察为护法。昨有报云。巳檄南雄拥送过岭矣。第
中使者汗漫。伴行者。无乃随脚根转耳。不识何时至
都门。突出眉閒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也。就光
中种种因缘。行菩萨道者。纵有弥勒腾疑。赖文殊智
眼。必一一洞彻无馀。不俟疲极之人喋喋也。奉寄楞
伽一叶以供慧目。盖此经洞明吾人日用现前境界。
顿令实證。所谓顿教法门者也。愿座下二六时中。不
可暂忘此法耳。
** 与张大心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7a 页 X73-0567.png
老人自历难以来。直至于今。返求本心中。一念动心。
悔心。了不可得。何况是非得失恩怨成坏见耶。老人
出世以来。七岁即知有生死大事。三十年来。历尽冰
霜。吃尽辛苦。单单博得此一念。奈何向沈幻化网中。
若非 圣恩一椎打破。不知又向驴年去也。年来坐
瘴烟中。住清凉地。日以楞伽印心。此实 圣恩所赐
也。想居士闻之。必大生欢喜矣。君甫年来德业何如。
凡百诫以清净寡欲。勿生分外贪求驰逐之想。将来
受用自有广大处。閒中收摄身心。当以学问为事。异
日成就。立于人前。可省惭愧耳。老人回观往事。真同
梦中。无复一一。谅在大心中。凡所真实功德。必不退
初心也。
** 答柯复元孝廉
闻足下病甚。此心日夜县念不巳。吾佛所言。一切诸
病从妄想生。既妄想为诸病本。即知断妄想。为一妙
药也。足下有志了生死大事。惜乎入此法门不深。前
会时草草放过。将谓因缘有待。不意生死逼之。速如
此耳。足下清癯骨立。即无病亦病状。况久病乎。计其
调理极难。苟不以生死关捩子。一口咬定。一切世念
情尘妄想思虑。一时放下。定难取效。如灯𦦨𦦨。祇见
其焦枯耳。当此之际。只是死心一著工夫。最为省力。
其他伎俩。都用不著。一切学问文字。皆使不上。若将
从前胸中所有之物。一齐吐却。则病根尽拔。枝叶自
然不生矣。老庞云。但愿空诸所有。此真语也。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7b 页 X73-0567.png
又。
佛言。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诸苦。可苦者
五蕴身心耳。若五蕴皆空。又何苦之有。然五蕴身心
本来自空。但吾人未亲看破。若亲看破。则一切所有
如空中花。能见此身心如空花者。即名观自在菩萨
矣。凡在病苦中者。应当作如是观。若为苦恼逼迫。心
地不得清凉。伹就逼迫不著的。一眼觑定。此处著力。
恰似与阎老子作对头一般。定要觑透。若此处一透。
则百千万劫生死机关。一时顿裂。如此掉臂而行。是
名大自在人也。古人皆在疾病祸患死生关头做出
来。故得如此稳稳当当光明广大也。勉力图之。
** 与丁南羽
往昔未面足下。巳见其心。江干既见足下。则睹其神
矣。三世十方诸佛。历代祖师。向足下一毫端头。放光
动地。无怪乎其然也。向以大士如幻三昧惠我。每蒙
甘露见洒。顿令热恼清凉。既而觉音持康祖道影来。
展之瘴烟毒雾中。令人血泪迸流。遍身毛孔也。惟康
祖吾长干祖也。舍利吾师之骨肉也。且贫道忝为克
家儿孙。既不忍祖翁田地为荆榛。又岂忍睹现身于
瘴海乎。居士其重我之悲愿哉。达师之赞。实有以启
之耳。时时瞻其像。诵其言。真足令人化血肉之躯。为
金刚骨也。此段公案。无物可酬。旧端研一只。可以供
足下乎。若令此研磨穿。则足下身光。当与楞伽宝山。
并峙于性海中矣。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7c 页 X73-0567.png
** 与游二南
人生聚散如云。世事如梦。流转势速如电。此身不实
如芭蕉。此三世诸佛入理之门。吾人日用现證而不
觉。是与足下别来亲切境界。不审法眼观之。作何滋
味。
** 与屠赤水
尝谓向上事属上上根人。即有志者。其根未必利。根
利者。其志未必精。贫道私念捷疾利根。真能一超直
入者多。惜以无上妙慧。作世谛流布耳。间者晤德园
居士于王城。靡不以此兴慨。贫道比以夙业重愆。取
辱法门。遗师友忧。蒙 恩谴炎海。于丙申春仲抵戍
所。时值其地连遭三灾。真同火宅。日坐尸陀林中。披
阅楞伽。于无生之旨。脱然自信。始知此事。不从外得。
本自具足。回视昔日工夫。大似含元殿里觅长安。即
此万里调伏。差胜三十年行脚。古人以火聚刀山为
道缘炉鞴。非虚语也。弥感 圣主恩大难酬。于此经
有当于心者。笔之成帙。名曰观楞伽记。今巳脱稿。暇
则检点髑髅眼开识乾者。亦不减维摩丈室中人也。
然此虽为撮摩虚空。适足以消炎热。报罔极。酬知已
耳。时与丁右武聚首五羊。每谈明德。必出手书。光明
焕发。恍若入宝林而视满月。清凉悦怿。不言可知。因
知居士长斋绣佛。与德园居士伯仲。结制西湖之上。
切究此事。喜得莲师为證盟。贫道遥空合掌。赞叹不
巳。窃念利根大志如居士。友如德园。师如莲池。可谓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8a 页 X73-0568.png
诸缘具足。何患不一超直入。真宇宙閒千载奇事。古
人云。若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慨斯末法。此会此
缘。难可再见。谅不虚负矣。读普陀志。护法真情。字字
皆从光明藏中流出。贫道三复。不觉感激填心也。嗟
乎。唯我 圣慈。一代弘誓。累劫津梁。非籍圆通手眼。
几乎沈埋佛祖矣。念此曹溪为祖庭重地。法海源流。
惜乎荒秽寥寥。殆难举目。海门居士摄南韶时。属贫
道纂其志。安得居士俯垂一机。击涂毒鼓。使鍱腹降
心。为祖道之光耶。
** 与王念西太史
般若种子。在五蕴中。如玉在璞。珠在渊。任其埋藏深
厚。光明自然发辉。昔与座下晤语祇园。真不减荆山
合浦也。别来幻化如斯。在智眼观之。了罔陈迹。然性
海波澜。惟游泳者。识其深广耳。山野年来。坐此无多
增进。但于今事门头。目前无异法耳。古人谓净秽随
心。苦乐在已。心外无法。真不吾欺。所入楞伽境界。殆
非寻常恃佛法知见。可能凑泊。即山野生平行脚。到
水穷山尽处。方见佛祖鼻孔。只在众生穿衣吃饭中
也。寄入慧目。略见此番行脚。不敢辜 圣恩。负知已
也。法华击节。亦自偶尔。狭路相逢处拈来。盖发前人
所未发。虽出一已之见。实可诸佛之心。愿座下试并
披剥。傥有一得。幸广法施。令一切见闻。顿入自心现
量。彻诸法实相。则眉閒白毫相光。突出于座下一毛
端头也。此中生涯。具见于此。无馀蕴矣。勺原同处经
人云。若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慨斯末法。此会此
缘。难可再见。谅不虚负矣。读普陀志。护法真情。字字
皆从光明藏中流出。贫道三复。不觉感激填心也。嗟
乎。唯我 圣慈。一代弘誓。累劫津梁。非籍圆通手眼。
几乎沈埋佛祖矣。念此曹溪为祖庭重地。法海源流。
惜乎荒秽寥寥。殆难举目。海门居士摄南韶时。属贫
道纂其志。安得居士俯垂一机。击涂毒鼓。使鍱腹降
心。为祖道之光耶。
** 与王念西太史
般若种子。在五蕴中。如玉在璞。珠在渊。任其埋藏深
厚。光明自然发辉。昔与座下晤语祇园。真不减荆山
合浦也。别来幻化如斯。在智眼观之。了罔陈迹。然性
海波澜。惟游泳者。识其深广耳。山野年来。坐此无多
增进。但于今事门头。目前无异法耳。古人谓净秽随
心。苦乐在已。心外无法。真不吾欺。所入楞伽境界。殆
非寻常恃佛法知见。可能凑泊。即山野生平行脚。到
水穷山尽处。方见佛祖鼻孔。只在众生穿衣吃饭中
也。寄入慧目。略见此番行脚。不敢辜 圣恩。负知已
也。法华击节。亦自偶尔。狭路相逢处拈来。盖发前人
所未发。虽出一已之见。实可诸佛之心。愿座下试并
披剥。傥有一得。幸广法施。令一切见闻。顿入自心现
量。彻诸法实相。则眉閒白毫相光。突出于座下一毛
端头也。此中生涯。具见于此。无馀蕴矣。勺原同处经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8b 页 X73-0568.png
年亦深用锥劄。虽识痛痒。犹未彻心酸鼻。大段佛性
义。自有时节因缘耳。惟法界海慧。自他不隔。即此觌
面无容赘谈。第愿以法资神。无忘度生事业。是所至
祷。
** 与徐明宇侍御
连得手书。知信道之笃。其于安隐快乐之地。自得受
用无量矣。岁除前二日。行脚僧自东海持尊翰到。知
已还乡。兼得中丞讣音。悲痛五内。既读札中语。知中
丞末后一段光明。全在公柱杖头。放出百千万劫大
事因缘。何幸于宰官身中。仅得再见。不觉化悲为喜。
然此事虽是生平道力。亦重赖善友提𢹂。公念道情
真。目前有此榜样。足徵佛法灵验矣。昔欧文忠公问
一僧云。古人临生死之际。有谈笑脱去者。今何寂寥
无有。僧云。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人念念
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文忠大惊。此语正吾人学道之
标的也。承示平时颇自检点。及至当境。习念又生。此
正公念力真切处。方能见谛如此。夫子亦曰。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又曰学而时习之。此习字。岂但文字之
学。所谓习于性耳。性本无物。清净虚明。为物欲染习。
故汩昏而不明。试思吾人自有知觉以来。以至今日。
习于世故。染于物欲。日夜火驰。未尝暂止。较自悔悟
知非以来。念道工夫。比于欲习久近何如。生熟紧慢
又何如。夫子尝论弟子中。能三月不违者。独颜子一
人。其馀则日月至焉。由是观之。以日月之工夫。敌多
义。自有时节因缘耳。惟法界海慧。自他不隔。即此觌
面无容赘谈。第愿以法资神。无忘度生事业。是所至
祷。
** 与徐明宇侍御
连得手书。知信道之笃。其于安隐快乐之地。自得受
用无量矣。岁除前二日。行脚僧自东海持尊翰到。知
已还乡。兼得中丞讣音。悲痛五内。既读札中语。知中
丞末后一段光明。全在公柱杖头。放出百千万劫大
事因缘。何幸于宰官身中。仅得再见。不觉化悲为喜。
然此事虽是生平道力。亦重赖善友提𢹂。公念道情
真。目前有此榜样。足徵佛法灵验矣。昔欧文忠公问
一僧云。古人临生死之际。有谈笑脱去者。今何寂寥
无有。僧云。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人念念
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文忠大惊。此语正吾人学道之
标的也。承示平时颇自检点。及至当境。习念又生。此
正公念力真切处。方能见谛如此。夫子亦曰。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又曰学而时习之。此习字。岂但文字之
学。所谓习于性耳。性本无物。清净虚明。为物欲染习。
故汩昏而不明。试思吾人自有知觉以来。以至今日。
习于世故。染于物欲。日夜火驰。未尝暂止。较自悔悟
知非以来。念道工夫。比于欲习久近何如。生熟紧慢
又何如。夫子尝论弟子中。能三月不违者。独颜子一
人。其馀则日月至焉。由是观之。以日月之工夫。敌多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8c 页 X73-0568.png
生欲习而欲胜之。是犹滴水救积薪之火。势不能也。
古人明言。学道无他伎俩。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
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念念弥陀。头头极乐矣。来
纸索书。谨录净土诗二首。愿公留心净土一门。倘肯
于念佛公案得力。久久自有受用地。往时每到中丞
公坐席中。见其衔杯之閒。念佛不离口。虽唾嗟谈笑。
不觉佛现舌端。足见此老生平。以此为秘密行。正当
五欲烈𦦨中。投此一念。当下五内清凉。若甘露洒心
耳。窃见近世学道之士。祗知贪求玄妙。不知向根本
处下死工夫。平居无事。谈论爽口。岂不为快。及临荣
辱祸患生死之际。便见手忙脚乱。此非他人误已。乃
自误耳。此事一毫假借不得。正似鍮石真金。入火自
见。惟公灵根宿植。今既秀发。愿以念佛三昧水。时时
灌之。久久纯熟。开花结实。自有时节耳。感公见信贫
道之真且笃。且恨良晤之难。不觉漏逗如许。贫道年
逼六十。有漏之躯难堪。十年瘴烟埋没。今须发浩然。
无复故吾。休息之心。不离一念。但业绳未解。不敢高
枕山林。且于曹溪有休老之志。欲借掊土掩此枯骨。
以了此生。不知缘分何如。以是与公会晤更难。但有
风便。不妨数数致问也。
又。
往于海上有缘。幸得一接光容。睹其貌粹骨刚。心知
为最上根器。第机缘未熟。徒有赤心一片。未敢遽然
吐露。譬若宿种巳深。特时节未至。必待时雨溉灌而
古人明言。学道无他伎俩。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
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念念弥陀。头头极乐矣。来
纸索书。谨录净土诗二首。愿公留心净土一门。倘肯
于念佛公案得力。久久自有受用地。往时每到中丞
公坐席中。见其衔杯之閒。念佛不离口。虽唾嗟谈笑。
不觉佛现舌端。足见此老生平。以此为秘密行。正当
五欲烈𦦨中。投此一念。当下五内清凉。若甘露洒心
耳。窃见近世学道之士。祗知贪求玄妙。不知向根本
处下死工夫。平居无事。谈论爽口。岂不为快。及临荣
辱祸患生死之际。便见手忙脚乱。此非他人误已。乃
自误耳。此事一毫假借不得。正似鍮石真金。入火自
见。惟公灵根宿植。今既秀发。愿以念佛三昧水。时时
灌之。久久纯熟。开花结实。自有时节耳。感公见信贫
道之真且笃。且恨良晤之难。不觉漏逗如许。贫道年
逼六十。有漏之躯难堪。十年瘴烟埋没。今须发浩然。
无复故吾。休息之心。不离一念。但业绳未解。不敢高
枕山林。且于曹溪有休老之志。欲借掊土掩此枯骨。
以了此生。不知缘分何如。以是与公会晤更难。但有
风便。不妨数数致问也。
又。
往于海上有缘。幸得一接光容。睹其貌粹骨刚。心知
为最上根器。第机缘未熟。徒有赤心一片。未敢遽然
吐露。譬若宿种巳深。特时节未至。必待时雨溉灌而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9a 页 X73-0569.png
后发。此必然之理也。自尔鄙人。以业力所使。不得自
由。一堕瘴海。忽忽八年。时时私念。此生恐无复与公
结出世缘。顾鄙人悲愿习气似深。凡遇具有般若种
子者。一见即如磁石吸铁。欲自解于心。必不可得。又
安能忘于公乎。辛丑七月望后。冯王二生归自都门。
持手书至。不觉喜心倒剧。呜咽沾襟。盖以人生知已。
会晤良难。至于道缘知识。尤其相遇之难。而信根难
发。又难于遇知识也。以其知识固有。而求其大发真
实信根。为生死事切。如公之痛恳猛利者。万万难得。
然此般若种子。即吾人本有之心光。一旦迷之而为
业识。缠绵于躯壳之中。从来止知有此血肉之身。而
以种种声色香味诸尘境界埋没。如万里奔涛。杳无
涯际。愈阔愈深。而愈见有味。安肯急流中猛省。回头
望彼岸乎。自古迷中倍人。未有不如此者。公既知已
躬下本有的万古灵明之性。是则此性在我本有。不
假外求。又何惧其不能得。第恐信之不笃。见之不真。
求之之心不切耳。功名富贵。求之于人。此个事求之
在我。孔子所谓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虽然求之在
已。第一先要认得真。说得透。看得破。方不错用心。万
一知见不正。见理不真。不遇师友。将所疑之事。一一
说得透。或目前人我是非。毁誉得失。计较之心不忘。
或旧染习气浓厚。不能顿净。遇境触发。都把作正经
道理会。此便是堕疑网。生退屈的时节也。以我等本
性原来清净。只是无量世来。生生恶习。染至于今。熟
由。一堕瘴海。忽忽八年。时时私念。此生恐无复与公
结出世缘。顾鄙人悲愿习气似深。凡遇具有般若种
子者。一见即如磁石吸铁。欲自解于心。必不可得。又
安能忘于公乎。辛丑七月望后。冯王二生归自都门。
持手书至。不觉喜心倒剧。呜咽沾襟。盖以人生知已。
会晤良难。至于道缘知识。尤其相遇之难。而信根难
发。又难于遇知识也。以其知识固有。而求其大发真
实信根。为生死事切。如公之痛恳猛利者。万万难得。
然此般若种子。即吾人本有之心光。一旦迷之而为
业识。缠绵于躯壳之中。从来止知有此血肉之身。而
以种种声色香味诸尘境界埋没。如万里奔涛。杳无
涯际。愈阔愈深。而愈见有味。安肯急流中猛省。回头
望彼岸乎。自古迷中倍人。未有不如此者。公既知已
躬下本有的万古灵明之性。是则此性在我本有。不
假外求。又何惧其不能得。第恐信之不笃。见之不真。
求之之心不切耳。功名富贵。求之于人。此个事求之
在我。孔子所谓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虽然求之在
已。第一先要认得真。说得透。看得破。方不错用心。万
一知见不正。见理不真。不遇师友。将所疑之事。一一
说得透。或目前人我是非。毁誉得失。计较之心不忘。
或旧染习气浓厚。不能顿净。遇境触发。都把作正经
道理会。此便是堕疑网。生退屈的时节也。以我等本
性原来清净。只是无量世来。生生恶习。染至于今。熟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9b 页 X73-0569.png
不由人。而留心此事。几曾若今生自幼至今。读书做
事。及日用饮食男女声色货利之熟哉。故学道人。必
定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便是入门下手初步。其次消
磨习气。必定要念力为主。或古人话头。或单提一咒。
切切记心。时时在念。久久此念纯熟。中心有主。则于
遇境逢缘。内不出。外不入。中閒一念。炯炯孤明。一切
应事接物。如镜现像。不将不迎。来无所黏。去无踪迹。
此便是最初得力处也。若于微细情想。潜滋暗长。不
自觉时。或巳知巳见。吝惜护痛。不肯一刀两段。此便
是因循软暖。自恕自欺。处者里最要吃紧著眼。决不
可放过。亦不可被他瞒过。若轻放恕过。便是自欺。故
孔子曰。毋自欺也。此便是教吾人行路。把手拖步一
般。以吾人情昏智暗。一向只在光影门头。识神影子
里弄聪明。全于本地真实处不相干。若者里认得。便
是披沙拣金。砂土若去。金体自纯。不患不到精耀时
节。公留心此事。较之他人更易。以其根利。而困横巳
多。一切世念。巳被不如意处消磨许多。巳得便宜不
少。世人以为失。公必以为得。如老子所谓去彼取此。
是亦天之所造也。且如鄙人处瘴乡八年于此。其实
从前未證法门。参透许多。此难与俗人言也。其修行
之方。诸经俱有。只是不要作玄妙话会。若作话会。多
一重障耳。六祖坛经。最为心地法门之指南。但中下
根人。不能凑泊。以无工夫故耳。永嘉集一书。实是坛
经注脚。若见解依六祖。用工夫如永嘉。何患不一超
事。及日用饮食男女声色货利之熟哉。故学道人。必
定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便是入门下手初步。其次消
磨习气。必定要念力为主。或古人话头。或单提一咒。
切切记心。时时在念。久久此念纯熟。中心有主。则于
遇境逢缘。内不出。外不入。中閒一念。炯炯孤明。一切
应事接物。如镜现像。不将不迎。来无所黏。去无踪迹。
此便是最初得力处也。若于微细情想。潜滋暗长。不
自觉时。或巳知巳见。吝惜护痛。不肯一刀两段。此便
是因循软暖。自恕自欺。处者里最要吃紧著眼。决不
可放过。亦不可被他瞒过。若轻放恕过。便是自欺。故
孔子曰。毋自欺也。此便是教吾人行路。把手拖步一
般。以吾人情昏智暗。一向只在光影门头。识神影子
里弄聪明。全于本地真实处不相干。若者里认得。便
是披沙拣金。砂土若去。金体自纯。不患不到精耀时
节。公留心此事。较之他人更易。以其根利。而困横巳
多。一切世念。巳被不如意处消磨许多。巳得便宜不
少。世人以为失。公必以为得。如老子所谓去彼取此。
是亦天之所造也。且如鄙人处瘴乡八年于此。其实
从前未證法门。参透许多。此难与俗人言也。其修行
之方。诸经俱有。只是不要作玄妙话会。若作话会。多
一重障耳。六祖坛经。最为心地法门之指南。但中下
根人。不能凑泊。以无工夫故耳。永嘉集一书。实是坛
经注脚。若见解依六祖。用工夫如永嘉。何患不一超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69c 页 X73-0569.png
直入。只恐作话会耳。楞伽最是直捷。只是难看。独此
二书可为羽翼。愿公留心念之。
** 与陈剑南贰师
承示近日于楞伽坛经探讨。工夫颇进。此则大为足
下庆幸。古人云。生平无限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以诸苦皆生于有。故佛说三界苦趣。谓之三有。所言
空门。非空无之空。乃刳空之空。庞居士云。但愿空诸
所有。谓内空诸想。外空诸缘。内外皆空。心境俱泯。则
诸苦自绝。此禅门出生死之捷径也。所云净土文。此
又出苦海之要津。安可以浅近视之。试为足下略言
之。佛者觉也。即吾人本有灵明性耳。吾心本来是佛。
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若了此本来无物。即顿见
自心本来佛性。是名成佛顿教法门。此外非别有佛
可成也。言净土者。有二种。谓事土理土。在事则涉有
相修为。种种行门。即龙舒净土文所说。乃接引中下
根人之秘诀。所言理土。乃诸佛诸祖自受用之境界。
名常寂光。言常则不变。寂则不动。光则不昧。即吾人
自性之本体也。故云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又云。心净
则佛土净。又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乃上上
根人所證境界。坛经净土之旨。盖谓此也。所云修净
土者。以念佛为主。盖净自心之方法耳。吾人日用万
苦交错。秽浊本心。如污浊水。若急流猛𦦨。念佛一声。
则五内清凉。诸苦顿歇。此即佛救众生之苦也。以念
佛故。心垢顿除。一念清净。所遇之境无非极乐。风声
二书可为羽翼。愿公留心念之。
** 与陈剑南贰师
承示近日于楞伽坛经探讨。工夫颇进。此则大为足
下庆幸。古人云。生平无限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以诸苦皆生于有。故佛说三界苦趣。谓之三有。所言
空门。非空无之空。乃刳空之空。庞居士云。但愿空诸
所有。谓内空诸想。外空诸缘。内外皆空。心境俱泯。则
诸苦自绝。此禅门出生死之捷径也。所云净土文。此
又出苦海之要津。安可以浅近视之。试为足下略言
之。佛者觉也。即吾人本有灵明性耳。吾心本来是佛。
即六祖所云。本来无一物。若了此本来无物。即顿见
自心本来佛性。是名成佛顿教法门。此外非别有佛
可成也。言净土者。有二种。谓事土理土。在事则涉有
相修为。种种行门。即龙舒净土文所说。乃接引中下
根人之秘诀。所言理土。乃诸佛诸祖自受用之境界。
名常寂光。言常则不变。寂则不动。光则不昧。即吾人
自性之本体也。故云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又云。心净
则佛土净。又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乃上上
根人所證境界。坛经净土之旨。盖谓此也。所云修净
土者。以念佛为主。盖净自心之方法耳。吾人日用万
苦交错。秽浊本心。如污浊水。若急流猛𦦨。念佛一声。
则五内清凉。诸苦顿歇。此即佛救众生之苦也。以念
佛故。心垢顿除。一念清净。所遇之境无非极乐。风声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0a 页 X73-0570.png
月色无非真境。触目无非净土。举念皆见弥陀。又何
待三寸气消。过十万八千佛土之远哉。此种法门。第
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然随缘
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苦切。
然厌苦心切。则欲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诀。单持
一念。如大将身陷重围。决志突出。一人单刀与万人
敌。勇决如此。则生死怨贼。众苦魔军。不战而自退。此
所谓真将军也。佛经云。与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
勋。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一大欢喜。此正所谓向
空门而消豪杰之气者也。贫道自幼离俗。即切志此
事。生平所遇魔垒甚多。皆力战而退。然虽未出重围。
今可自称佛门上将。不啻李广飞骑。此事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安敢向俗人道。以此事。臣不得献于君。子
不得献于父。又安敢为世俗友人乎。今足下猛然发
此信心。盖宿种有在。只待时而发。今见净土一书。盖
春雨也。如膏之泽。润巳蕉之芽。此造化之机甚微。是
亦足下受福之始也。贫道尝谓。吾人处世。日用不过
一饱食。一安眠耳。此外皆长物也。今既不得饱食安
眠。且又拌死营营。以求悦人之耳目。以增自已之苦
海。此可称智人乎。既不得世閒受用。而出世之乐。又
茫然不知。诚可悯耳。世閒事求之于人。出世事求之
于已。在我所可必得者。舍之而不为。可为痴之至矣。
如所云云者。皆贫道生平出家所證实到境界。殆非
常流口舌者比。今计从十九岁出家。至五十八岁。四
待三寸气消。过十万八千佛土之远哉。此种法门。第
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然随缘
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苦切。
然厌苦心切。则欲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诀。单持
一念。如大将身陷重围。决志突出。一人单刀与万人
敌。勇决如此。则生死怨贼。众苦魔军。不战而自退。此
所谓真将军也。佛经云。与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
勋。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一大欢喜。此正所谓向
空门而消豪杰之气者也。贫道自幼离俗。即切志此
事。生平所遇魔垒甚多。皆力战而退。然虽未出重围。
今可自称佛门上将。不啻李广飞骑。此事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安敢向俗人道。以此事。臣不得献于君。子
不得献于父。又安敢为世俗友人乎。今足下猛然发
此信心。盖宿种有在。只待时而发。今见净土一书。盖
春雨也。如膏之泽。润巳蕉之芽。此造化之机甚微。是
亦足下受福之始也。贫道尝谓。吾人处世。日用不过
一饱食。一安眠耳。此外皆长物也。今既不得饱食安
眠。且又拌死营营。以求悦人之耳目。以增自已之苦
海。此可称智人乎。既不得世閒受用。而出世之乐。又
茫然不知。诚可悯耳。世閒事求之于人。出世事求之
于已。在我所可必得者。舍之而不为。可为痴之至矣。
如所云云者。皆贫道生平出家所證实到境界。殆非
常流口舌者比。今计从十九岁出家。至五十八岁。四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0b 页 X73-0570.png
十年来。皆此一念。即今遭此大谴。于大苦猛火烈𦦨
之中。得清凉地者。非别有方法耳。此事非足下有此
大缘。必不敢道。恐掩口而笑耳。只如向来文字语言。
种种皆从此中流出。自知就里之妙。亦不能言。世人
以文字目之。特浅浅耳。举世法眼者稀。贫道年来混
俗和光。此四字从小知妙。生平力学。近于十年之内。
苦心操切。又今三年之内。稍得相应。可见涉世之难。
至人不易学。不易至也。此独与足下道耳。较之此事。
全在逆境中做出。更见受用。且功更大。日劫相倍。此
须大力量人。乃可为之。昔人有言。有将相之骨。无出
家之福。此语不浅。然出家之难。亦非细事。贫道生平
之苦。不啻足下万倍。然受苦之志则与足下霄壤矣。
贫道自出家以来。凡所称谓。与人未尝言兄弟二字。
何也。其心志在于独行独步。不与世俗为伍。此乃向
上出世志也。今三年之内。方与交游。称兄弟。正是混
俗和光。得力最初一步工夫。是知菩萨应世之心。妙
在无方无住。为最上乘。六祖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则顿悟本来。旷劫生死苦轮顿息。此岂小丈夫哉。
此则贫道自知。向皆住于偏枯空寂之地。即若世人
住于烦恼海中。无二致也。足下乃向住于有者。与贫
道住空无异。今能翻然一蹋便破。即顿超贫道三十
年工夫。可称一超直入。此非抛却现前境界。别求出
路。若舍却目前。别求解脱。则非愚即狂。永嘉云。弃有
著空病亦然。犹如避溺而投火。正谓此也。以与足下
之中。得清凉地者。非别有方法耳。此事非足下有此
大缘。必不敢道。恐掩口而笑耳。只如向来文字语言。
种种皆从此中流出。自知就里之妙。亦不能言。世人
以文字目之。特浅浅耳。举世法眼者稀。贫道年来混
俗和光。此四字从小知妙。生平力学。近于十年之内。
苦心操切。又今三年之内。稍得相应。可见涉世之难。
至人不易学。不易至也。此独与足下道耳。较之此事。
全在逆境中做出。更见受用。且功更大。日劫相倍。此
须大力量人。乃可为之。昔人有言。有将相之骨。无出
家之福。此语不浅。然出家之难。亦非细事。贫道生平
之苦。不啻足下万倍。然受苦之志则与足下霄壤矣。
贫道自出家以来。凡所称谓。与人未尝言兄弟二字。
何也。其心志在于独行独步。不与世俗为伍。此乃向
上出世志也。今三年之内。方与交游。称兄弟。正是混
俗和光。得力最初一步工夫。是知菩萨应世之心。妙
在无方无住。为最上乘。六祖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则顿悟本来。旷劫生死苦轮顿息。此岂小丈夫哉。
此则贫道自知。向皆住于偏枯空寂之地。即若世人
住于烦恼海中。无二致也。足下乃向住于有者。与贫
道住空无异。今能翻然一蹋便破。即顿超贫道三十
年工夫。可称一超直入。此非抛却现前境界。别求出
路。若舍却目前。别求解脱。则非愚即狂。永嘉云。弃有
著空病亦然。犹如避溺而投火。正谓此也。以与足下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0c 页 X73-0570.png
见面时难。前札盖先巳作。临封复读足下来书。感激
过越。乃对使据案草草。不觉葛藤如许。盖惯曾为侣
偏怜客耳。足下发此无上心。乃出世因缘也。又安可
以世俗泛泛而应。故披沥如此。足下以此劄参之。以
消日月。未必不为清凉散也。
又。
前得来书。有归心净土之说。足下猛利如此。因而对
使。据案草草盈纸。不知所云。大段极言。劝足下著实
在不如意中。讨个安乐地。所遇境缘难处。就在难处
中。放下身心。任他呼牛呼马。在我无可不可。此段受
用。惟老子能之。即夫子未得此法门。未免处世为难。
及见老子之后。被他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当便得无
量受用。至若对门弟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与夫
空空如也。此段皆了悟后的话头。决不是在前头巾
语也。吾人心中不净。只是者些人我是非。执情放不
下。意必固我。定要依我。方是好事。且我既要依我。而
人岂不要依他人乎。此皆苦海秽土中事。只放下此
心。心中便乾乾净净。快活无喻。何为而不可。坦坦荡
荡。即此便与佛心相应。以此心念佛。则心心皆弥陀。
念念皆净土也。
又。
在省临行。种种梦事。据其所述。了然目前。虽未尽信。
盖于言外。巳得其微旨。大为快事。自古操行之士。虑
其人品未定。罹患难者。恐其功罪不明。贫道今巳两
过越。乃对使据案草草。不觉葛藤如许。盖惯曾为侣
偏怜客耳。足下发此无上心。乃出世因缘也。又安可
以世俗泛泛而应。故披沥如此。足下以此劄参之。以
消日月。未必不为清凉散也。
又。
前得来书。有归心净土之说。足下猛利如此。因而对
使。据案草草盈纸。不知所云。大段极言。劝足下著实
在不如意中。讨个安乐地。所遇境缘难处。就在难处
中。放下身心。任他呼牛呼马。在我无可不可。此段受
用。惟老子能之。即夫子未得此法门。未免处世为难。
及见老子之后。被他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当便得无
量受用。至若对门弟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与夫
空空如也。此段皆了悟后的话头。决不是在前头巾
语也。吾人心中不净。只是者些人我是非。执情放不
下。意必固我。定要依我。方是好事。且我既要依我。而
人岂不要依他人乎。此皆苦海秽土中事。只放下此
心。心中便乾乾净净。快活无喻。何为而不可。坦坦荡
荡。即此便与佛心相应。以此心念佛。则心心皆弥陀。
念念皆净土也。
又。
在省临行。种种梦事。据其所述。了然目前。虽未尽信。
盖于言外。巳得其微旨。大为快事。自古操行之士。虑
其人品未定。罹患难者。恐其功罪不明。贫道今巳两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1a 页 X73-0571.png
得之。幸之幸也。即老死沟壑。又何憾焉。是故休老曹
溪。志愿益坚。傥徼六祖之灵。借一掊土。掩此枯骨。更
复何慕。以此修崇之举。其功虽钜。不以岁月计其速
成。此心颇觉自宽。且法门佛事。如空中云。原无定相。
如亢阳祷雨。以精诚之至。无不尅应。天时人事。其致
一也。晓公天性敦笃。忠实君子。即名教中所难得者。
惜乎气过于躁。而心过于慈。故于小人之言。易动而
无断。贫道感知已之遇。且为地方作福。横身于百折
之锋。而与生民除其害之大者。幸亦催仅自免。今区
区力巳竭矣。而事方无涯。安能以有限之精神。泛无
涯之毒海。岂有智者所甘心耶。去岁非贫道在。则地
方大有可畏者。今秋极欲邀贫道往。故力辞之耳。贫
道自视此身。为法门所系。将徼佛祖之灵。托之以为
万世功德。是大有过于此者。敢不自爱。今多方委曲。
始遂藏迹之计。况自今以望。故吾不远。岂忍蒙不洁。
又为净土之污辱乎。鸟不厌高。鱼不厌深。曹溪将为
邱隅也。足下知我者。以为何如。承示念佛。须持数珠。
此系念工夫最亲切。向日不敢言者。恐足下有耻心
在耳。今既须之。谨将自持伽南香珠一串奉上。但把
持巳久。香气虽无。而精神巳满。知足下得此。必能顿
入欢喜藏也。
** 答杨元孺元戎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𦦨中。觅得一片
溪。志愿益坚。傥徼六祖之灵。借一掊土。掩此枯骨。更
复何慕。以此修崇之举。其功虽钜。不以岁月计其速
成。此心颇觉自宽。且法门佛事。如空中云。原无定相。
如亢阳祷雨。以精诚之至。无不尅应。天时人事。其致
一也。晓公天性敦笃。忠实君子。即名教中所难得者。
惜乎气过于躁。而心过于慈。故于小人之言。易动而
无断。贫道感知已之遇。且为地方作福。横身于百折
之锋。而与生民除其害之大者。幸亦催仅自免。今区
区力巳竭矣。而事方无涯。安能以有限之精神。泛无
涯之毒海。岂有智者所甘心耶。去岁非贫道在。则地
方大有可畏者。今秋极欲邀贫道往。故力辞之耳。贫
道自视此身。为法门所系。将徼佛祖之灵。托之以为
万世功德。是大有过于此者。敢不自爱。今多方委曲。
始遂藏迹之计。况自今以望。故吾不远。岂忍蒙不洁。
又为净土之污辱乎。鸟不厌高。鱼不厌深。曹溪将为
邱隅也。足下知我者。以为何如。承示念佛。须持数珠。
此系念工夫最亲切。向日不敢言者。恐足下有耻心
在耳。今既须之。谨将自持伽南香珠一串奉上。但把
持巳久。香气虽无。而精神巳满。知足下得此。必能顿
入欢喜藏也。
** 答杨元孺元戎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𦦨中。觅得一片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1b 页 X73-0571.png
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苟能当下一念清凉。顿见
大地皆冰。自不在身心世界中。作归宿也。此从上大
力量人。游戏生死场中。能转尘劳作佛事。化烦恼作
菩提者。特仗渠一只冷眼。一片冷心肠耳。更有何神
通妙用哉。此言甚易知。甚难见。且如佛祖单以诸法
如梦一则语。为出世要路。而世之智愚。例皆能言人
生如梦耳。其语虽似。其意则非。其实未曾真真实实。
一眼观破人生如梦也。若果觑透。则自然能与一切
荣辱利害。得失是非关头。掉臂而去矣。又谁敢撄其
锋哉。其实就中无甚玄妙。至于最初一步。不无其方。
吾人处世。先要将梦中事。试举向目前。细细观察。定
要的的。看到不觉发一大笑处。到此则顿觉寻常说
如梦话头。迥然不同矣。即将一同处。一念转将目前
境界。置向梦中细细观察。看到昏沈沈重颠倒时。忽
然猛觉来。如此则回观生平。向来历过一切种种境
界。谛实求之。了不可得。了不可得处。即是诸佛祖师
出生死第一关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五
大地皆冰。自不在身心世界中。作归宿也。此从上大
力量人。游戏生死场中。能转尘劳作佛事。化烦恼作
菩提者。特仗渠一只冷眼。一片冷心肠耳。更有何神
通妙用哉。此言甚易知。甚难见。且如佛祖单以诸法
如梦一则语。为出世要路。而世之智愚。例皆能言人
生如梦耳。其语虽似。其意则非。其实未曾真真实实。
一眼观破人生如梦也。若果觑透。则自然能与一切
荣辱利害。得失是非关头。掉臂而去矣。又谁敢撄其
锋哉。其实就中无甚玄妙。至于最初一步。不无其方。
吾人处世。先要将梦中事。试举向目前。细细观察。定
要的的。看到不觉发一大笑处。到此则顿觉寻常说
如梦话头。迥然不同矣。即将一同处。一念转将目前
境界。置向梦中细细观察。看到昏沈沈重颠倒时。忽
然猛觉来。如此则回观生平。向来历过一切种种境
界。谛实求之。了不可得。了不可得处。即是诸佛祖师
出生死第一关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五
与陆五台太宰¶ 第 571c 页 X73-057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