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与栖霞懒庵师¶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3a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四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书问

** 与栖霞懒庵师

吾师高卧烟霞。烧松叶鬻鹿泉。盖三十馀年矣。其视
尘类。如缘钵虫耳。况此瘴乡逐客乎。楞伽笔记。盖红
盔下。驴前马后生涯。奉供山中诸大士。聊以泄此中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3b 页 X73-0553.png
毒气耳。聚首想发一大笑也。

** 与密藏开公

昨日侵晨绕塔毕。即抽身赞经。及至奇哉是法华经
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此中可容无数分身诸佛。是
故游戏林閒。相与謦欬弹指。必声震大千。但此中众
生。不觉不知耳。公法缘若毕。可来共坐食顷。若未毕。
当究竟真实。无以疲劳生厌倦也。法身不动。于何不
乐。某和南。

** 与悟心首座

昔调达害佛。佛以慈心三昧摄之。竟以成就佛之忍
力。达磨初至少林。中毒者五。思大师以弘法被害者
七。此佛祖之槩可见者。况吾辈生末法。道德愧不若
佛祖。其时又更远。何足怪哉。但老人本心为曹溪祖
庭。生平切以六祖不欠汝命一语。作如幻三昧。观其
定业。必欲酬偿。期于生死路上。无少挂碍。果若欠渠
宿债。亦任酬之而巳。若其不欠。如以礼从人。其人不
受耳。此中大光明藏。纤尘不立。方是真实大受用处。
子其安心。勉力尽道。

** 与体玄小师

朽夫投身火宅。真成毒海。自非铁石肝胆。冰霜心地。
何以坐消白日。诸所堪能。惟浮沤脆质。幻化死生。不
识可能苟存一息。以待诸子。掀髯长笑于高空明月
閒否。顾多劫尘习。非此不足镕冶。傥仗诸佛神力。于
此煅炼薰修。使金刚种子。脱体光明。直令微细缘影。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3c 页 X73-0553.png
荡然净尽。成就最上因缘。弥感 圣恩。何惜一死。公
万万勿以常情。为朽。夫忧也。

** 寄无相禅人

佛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正信难发。正法难闻。今座
下生尘劳中。具此正信。临于晚年。为佛弟子。得遇善
知识。幸闻正法。此难中之难。盖无量劫来。善根种子
薰发故。遇缘而熟。非偶然也。今后将念佛话头。把作
命根。一息不可放过。閒忙动静。一切不失。乃至念得
梦中纯熟。即于大限。生死头上。少分相应。切要从前
一切世俗烦恼习气。一齐斩断。于二六时中。切不可
横发。纵然发时。就要照破。决不记忆。再结生死业。又
作地狱种子也。

** 与龙华主人

尝闻菩萨舍身喂虎。割肉喂鹰。临当舍时。实为难割。
乃作种种观门。所谓观身如幻。观世如空。百千方便
而后舍者何也。以其苦行难行耳。今者贤师弟子。舍
此身肉手足。喂诸菩萨之贪虎。饲诸知识之饿鹰。此
身有限。食者无穷。且又欢喜无厌。不假方便。不生一
念退堕之心。若非贤师弟子。以此求无上道。即是来
此末法。酬偿宿债也。若酬之过当。返徵其剩。是则将
来诸方知识。定作今之龙华主人。而贤师弟子。定作
诸大知识也。此乃诸佛诚言。非虚语也。唯海印一人。
怕结来生债。时时思算。现前酬偿。当愿以法供养。而
准折对之。所谓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此本怀也。但此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4a 页 X73-0554.png
时法力未充。贫于法财。待积畜三年。定箕踞龙华树
下。作师子㖃。以謦欬之声。振动三千世界也。是时譬
如然香烧指。无始宿债。定要一时酬毕。呵呵。

** 与月清上人

生灭去来。聚散起止。皆病眼空花。苟幻瞖未除。不无
颠倒见耳。朽夫生平。志向上事。于彻骨冰雪中。死者
不一。唯博得胸中无事。此外更无所有。将谓修行无
灵验。及经此段因缘。于痛彻骨髓处。拶破从前关捩
子。于生死台前。如入黄檗之室。及远投万里。饮瘴烟
面忍饥虚。日坐尸陀林中。唯披阅楞伽。忽见从上佛
祖。不是恁般知见。始知从前。皆沈幻化光影门头。惟
此足超三十年行脚。看来古人出家了生死。不是等
閒事。作真佛弟子者。亦不是等閒人。说禅道佛法。亦
不是儿戏。朽夫所谓因王法而入佛法者。是知诸佛
神力。调伏众生。不止一方便。今日可谓。将此身心奉
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也。万里无可为信。特此报公
欢喜耳。其佗复何所云。

** 与印庵法师

临行相视于圄中。悲喜之状。宛然在目。别来虽坐瘴
乡。饮毒雾时。复以此高怀。消热恼耳。罪夫年来。此中
法味不少。古人云。铁轮旋顶。定慧不失。罪夫何敢有
此。盖三十年中。历此工夫。差亦可见。公知我者。谅不
以为妄也。

** 与方山衲云师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4b 页 X73-0554.png

惟座下踞枣柏之室。受天人之供。挹性海之波。运悲
花之楫。盖巳十年于方山石堀閒也。其所享法乐。过
于四禅。尚以智眼。睹迷方之客乎。不慧身临瘴壑。心
入寒空。遥聆梵音嘹喨。几堕无想。若非座下声震尘
刹。则是不慧耳闻十方也。不慧堕此炎荒。不减铁围。
昔闻菩萨亦向此中作大佛事。而如来光照两山黑
暗之间。皆成净土。此非诸佛大言也。近于穹庐中。所
作公案。聊持一叶。奉供九会之众。想十方诸佛。见此
希有事。亦再叹奇哉。天南雁飞不到。尺素难通。独有
文殊右手。可伸而至。傥不舍有缘。惟愿摄之。

** 与幻一律师

古云。割发宜及肤。剪爪宜亲体。盖爪发疏。而肤体亲
也。忆下劣被罪之秋。法门震荡。神鬼惊泣。座下辟谷
饮水。再四周旋。恨不得以身代之。非有切于肌肤者。
又何以至此哉。是所谓关心法门。有同体之休戚者。
是以法为怀。愿以法谢。楞伽一部。是足以酬之。

** 与庐山圆通寺大众

曹溪粪埽头陀。敬白庐山圆通合山大众。惟吾曹溪
六祖大师法道。由南岳马祖大唱于江西。至有宋时。
最盛于庐岳。而圆通甲于诸刹。为第一弘法之所。讷
师峻节。大觉高风。迄今五百馀年。水鸟树林。溪声山
色。不异当年诸老升堂入室时也。况殿宇巍峨。钟鼓
交参。向来无恙。惜乎圣人巳远。此道无闻。汝等诸人。
堕于流俗。但知粥饭气息。不知有从前佛祖向上事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4c 页 X73-0554.png
黑业更深。心光埋没。以致龙天见怒。回禄生瞋。一旦
遂为煨烬。使琳宫梵宇。委为荒榛。是虽五运使然。寔
由汝等业火所烧。变净土而为火宅也。汝等能知及
此乎。所幸佛祖有灵。先得总持。作汝等依归。心忘人
我。力合异同。令汝等各舍贪痴。共为一命。从前法道
盛时。不过合千万人如一身耳。今既如此。又何患丛
林不重兴。祖道不再振耶。苟从兹以往。心心不退。念
念专精。一直向前。至死不二。即可化秽邦成净土。变
火宅为莲池。况片瓦根椽。咸出十方之力。复何难哉。
所大患者。心不等。誓不坚耳。总持长老来曹溪。具述
大众恳意。欲老夫权为汝等作导师。此虽法门所当
为吾徒分内事。但老夫夙业未消。罪根未拔。安敢率
意妄为。重为法门笑具。傥蒙佛祖冥资 圣恩浩荡。
使老夫头颅。光烁此时。第一瓣香。以祝吾 皇圣寿。
第二瓣香。以酬佛祖深恩。第三瓣香。则当供养南岳
庐山诸大知识。定当熏及圆通。是时汝等闻香。悉知
憨山老人。降生出胎时节也。汝等勉力。幸勿迟疑。珍
重珍重。

** 与宗玄禅人

公灵根夙植。不失正因。闭关藏修。屏绝外缘。正是吾
辈真实行履。但不审曾蒙善知识开示。得正修心法
门否。关中定非悠悠岁月者比也。书中具云。因看老
人金刚决疑。夜梦通身骨肉。俱被换却。但求换心不
可得。此是公夙习般若。灵机涣发。因公静中。妄念潜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5a 页 X73-0555.png
消。不觉梦中。现此境界耳。虽是梦幻。正是用心得力
处。若以此梦。时时参究。向心不可得处。著力看觑。觑
来觑去。久久自有真光独露时也。岂不见二祖侍达
磨。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
得。磨云。与汝安心竟。祖于言下大悟。遂受西来衣钵。
公求老人换心。正好与此公案同参。即今老人。问公
将心来与汝换。公又作么生。把作梦中语会耶。不作
梦中语会耶。岂不见。佛言生死涅槃。皆如昨梦。政恐
公将梦中事。作实法会耳。金刚以六喻。为入般若之
玄门。且梦为六喻之首。公能以此梦事。例观诸法。则
法法如梦。毕竟不可得。不可得处。为般若归极。公若
未了。但将二祖问达磨公案。时时参究。自有忽然梦
破时节也。

** 与云栖寺大众

老朽仰暮大师。三十馀年。向以业牵。未及一造丈室。
自恨生平阙缘。昨持瓣香。赡礼龛前。俨在常寂光中。
与诸法侣周旋謦欬。想大师必发一熙怡微笑也。老
朽自还匡山。缅念大师存日。说法不减灵山。其调众
条章。因事制宜。即乘时律部。精详曲尽。惟诸大德。受
化日深。根巳淳熟。况枝叶不存。唯有真实。故丛林安
逸。四事充盈。宛然大师踞华座时。不减毫发。故大众
身心恬怡寂静。如明镜止水。何容纤尘妄想念虑哉。
诚如世尊言。末法比丘。能奉波罗提木叉。如亲我无
异。由是而知。山中法侣。从今日去。至尽未来。受用大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5b 页 X73-0555.png
师白毫光中一分功德。犹不能尽。何所欠少。所欠少
者。一片休歇心耳。若人人放下身心。各各单求。大休
歇地。则大明国里。无容更觅佛法禅道矣。此中纤尘
不立。若生一念无惭愧心。则不惟负恩。而自负多矣。
闻惠文法师在山。与古德法师。二友相与。夹辅丛林。
调和大众。如侍大师白槌之日。但愿在谛观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一语。觌面不昧。即大师日夜放光动地
也。老朽老矣。后会无期。故增忉怛。言不尽意。

** 与巢松一雨二法师

顷人来。知公闭关诵华严经数卷。尚有馀功阅疏钞
此等精神入法性海。举世让公一筹矣。念老朽老矣。
栖息空山。举目寥寥。以是于二公伯仲。不能去于寤
寐也。自恨生逢盛世。竟未睹其盛。岂特佛前佛后之
难。今哲人俱往。独遗朽物。且幸有伯仲在。况复各天。
欲一言笑。而不可得。抑恐终身无再见之日。老朽此
际诸念皆灰。独以伯仲为怀者。所重在法门也。老朽
山中雨雪连月。拥衲石床。纂华严经要。至十地品。梦
中偶有一偈。最可为公道。或佛神力。故假老朽。以发
伯仲悲愿也。别录寄览。用发一笑。只作梦语看耳。顷
检楞严通议前卷中。破执文中。似初机难于埋会。傥
于中果有不通处。愿公为我通之。以法忘情。正不当
有人我见耳。匡山景物。最是惬心。第助缘为难。顷于
七贤峰下。如莲华中。结一草庐。可称极奇绝处。思二
公相对一谈。亦万古快事也。有怀不禁。灯下草草。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5c 页 X73-0555.png

** 与黄檗无念禅师

心光洞照。为日久矣。不慧忝在法门。道不胜习。泛泛
一生。无所建立。至于曹溪为六祖道场。又以障重。不
能卒业。往承师重念祖道。托梅公为护法。比时不慧
巳之南岳。机缘不偶。有负慈念。今来曹溪。但了人情。
非敢妄意有为。况年巳衰。时巳过。纵有夙愿。亦待来
生耳。昨过庐陵诸君子。皆以青原未了公案。切切痛
心。顷闻梅公转虔台。举皆相庆。意将仰借文殊遥伸
右手。一摩其顶。令其速證此庄严佛土大解脱门。然
曹溪青原嫡骨父子。惟师以未尽曹溪之愿。施之于
青原。师以荷担此道为心。安住平等法界。必不吝一
弹指也。何如。

** 答博山无异禅师

老朽自愧。道不胜习。无补法门。向为业力迁讹于海
外者。二十年所。远托异国。若无闻见。即令师大建法
幢。竟未一通消息。丙辰夏。避暑匡山。因顽石。乃能悉
其道妙一班。且恨未及见也。顷闻令师入灭。伤嗟乎。
法门薄怙。哀悼久之。比知座下开法于博山。喜不自
胜。辱书币远及。以令师塔铭见委。喜惧交心。义且不
敢固让。因念我 明二百年来。禅道寥寥。传灯阙典。
何幸得令师蹶起一代之衰。所系匪细。苟不能开正
眼纲宗。则使后学无以接响。此再四郑重。而不敢轻
举者也。然老朽自信。不谓非令师之知已。故深入其
三昧。而略其粗迹。况为文之体。亦不能冗载。铭中伹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6a 页 X73-0556.png
举其正令。其馀实行。别作一录可也。深愧不文。聊足
以写万一。其中无一字敢苟且。恐将来为传灯所釆。
自有具眼者。幸谕诸弟子。不可妄意增换。不唯伤文
体。且减令师之光明。是可惧也。幸心谅之。在老朽为
法门义当赞扬。辱来仪亹叠。增愧多矣。敬为庄严三
宝以重法乳之诚不尽。

又。

咫尺相望。如在眉睫。音声相及。不隔一毫。乃辱惠问
勤勤。复承慧炬远照。破我暗冥。相对灰心。益我三昧。
法爱之厚。无踰此者。念兹末法。宗门寥落。正赖维持。
所悲后辈浇薄。真实者少。多恣黠慧。偷心更甚。非大
冶红炉。不能镕此陋习。更愿不倦津梁。益加钳锤。是
所至望。所云若而人者。以老朽为法门故。曾有口业。
无怪尔尔。普贤以虚空舌。称赞诸佛。固其本行。岂在
报乎。公当默然。再不必以此置唇吻也。

** 与云门湛然禅师

西来一脉。至我 明百馀年。一丝垂绝久。未见有力
振者。何幸得公蹶起东南。建大法幢。独扬单传之道。
以开群蒙。使法门后进。顿舍陋习而归之。如水赴壑。
诚一代之伟事也。老朽昨游吴越。幸睹光仪。庆法道
之盛。赞莫能巳。老朽愧辱法门。一毫无补。且今老矣。
比匿迹匡山。以送馀日。闭关绝缘。一息待尽而巳。庐
山故称西江名胜。不惟莲社肇基。即归宗自晋开山。
有唐赤眼禅师。大阐宗风。下至佛印真净诸大老。三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6b 页 X73-0556.png
十七人。皆传灯盛烈。堕荒榛者。百馀年矣。近以达师
发起因缘。重兴以来。二十馀年。犹然故物。老朽但有
慨叹而巳。护法汪公。邢居士。拟奉迎座下。以光扬道
场。老朽闻之。欢喜赞叹。惟公正当盛化之时。名山胜
地。地灵人杰。因缘不偶。想必欣然。命锡大千掌果。定
不以山川远近为怀也。

** 答四一授公

投老匡山。掩关养疴。仅存一息。远遣手书。以经论二
疏见示。辱委为序。衰病连年。眼目昏花。头重眩晕。不
敢展卷久视。日唯昏睡。是以未能尽阅始终。不得妙
指。安敢妄拟。以此不及奉命。傥天假之年。衰病少愈。
尚当赞叹有分。

** 与关主修六逸公

昨来一场惑乱。想巳平贴。此事不是挟带做得的。要
须斩断命根处下手。一直做将去。更不当佗如何。我
又如何。才有丝毫存在胸中。便被佗掉弄矣。今日此
段因缘。乃百千劫求不得的。若是早有今日之缘。则
不流浪到今日矣。今日幸有此大因缘。岂可轻易放
过。百年光阴顷刻耳。偷此三年工夫。眨眼便过。咬定
牙关。转头便是。得做且做。待三年后。凭佗如何。纵不
悟道。也了此学道初心。乃是出生死第一步。又岂可
出门便打退鼓也。从此著实放下。更莫管佗如何。就
是刀鎗剑戟中。也须放身命。况平地白日见鬼作颠
倒想耶。切莫狐疑。直须斩断。快著精彩。不可被佗缠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6c 页 X73-0556.png
绕也。

又。

久雨苦人。不能遣讯。此心未常一念放下也。知公安
居寂静。身心泰然。妄念久自销落矣。但当妄念销落
之中。自一轻安快活。不可以轻安为受用也。若以此
为得。则从此堕于任病。只图幽幽绵绵。以无事为妙。
殊不知此病最毒。久久抱守。则毫无增进。潜长无明。
流注业识。命根不断。终是以唾擦死水银。绝无用处。
当此妄念销落时。正好著力提持话头。切切参究。重
下疑情。若疑情得力。靠定话头。昼夜审究。愈究愈深。
终有冷灰爆豆之时。若认定无事。不起疑情。终非真
实工夫也。高峰语录。正好为师。且不作玄妙道理会
也。勉之勉之。

** 与汉月藏公

闻公以向上一路。极力为人。此末法中最为难得。伹
众生识情深固。苟学人以思惟为参究。以玄妙为悟
门。恐不能透祖师关。亦难出妄想窠堀也。公如真实
为人。切不可以偈语。引发初机。直使死偷心。泯知见。
为第一著。庶不负此段因缘耳。若曰。如来禅。祖师禅。
如何如何。皆饾饤耳。闻寒灰同居。诚为益友。幸同以
此见勉。

** 答顽石上人

善知识为人。如师子调儿。虽一欠一伸。必尽全力。老
朽向为公者。诚不惜眉毛。所幸入博山之室。将谓脱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7a 页 X73-0557.png
体俱化矣。适见来书。犹然故吾。悲矣。足见入道之难
也。若此炉鞲不化。则将为不祥之金矣。公其勉力哉。
所须无足以当法眼。姑置之。幸以本分著力为望。

** 上山东德王

伏惟贤王殿下。聪明天纵。善果夙培。慈德内融。仁恩
外著。深居宫壶。存想山林。此实般若因深。诚福慧两
足者也。切念贫道云外野人。屡荷垂慈。眷顾殷勤。驰
情再四。感激甚深。惭愧无地。昨幸亲觐威光。仰劳玉
体。问道谈心。超尘脱俗。此实千载奇逢。三生庆幸。虽
瞬息片时。巳胜多劫矣。且感信心弥笃。釆纳不疑。句
句投机。心心在道。况以有限生死为惧。无常病苦为
怀。此在富贵所不留心者。贤王令所刻意。斯实迥出
浊世之表。归依净土之门。若非多生善根。何能如此。
伏承问日用工夫。敬陈如左。

戒杀生可以延年寿。寡淫欲可以却疾病。息妄想可
以明真心。断烦恼可以出苦趣。念佛可以生净土。宽
仁可以治国家。忏悔可以灭罪障。慈悲可以养臣民。
歌唱盈耳。不如念佛千声。嬉游终朝。不如静坐一日。
此上功德。乃却病延年。多嗣永祚之妙法也。真心本
来清净。因妄想染污。而苦恼旋生。佛身元是自心。因
无明障蔽。而光明不现。即心是佛。自心作佛。念佛念
心。观心观佛。一念妄心起。佛做众生。一念恶心起。佛
即造业。一念觉心起。众生即化佛。一念善心起。地狱
即变天堂。所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造天堂。心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7b 页 X73-0557.png
造地狱。心净则佛土净。心秽则佛土秽。除此心外。无
片事可得。是故心想秽浊。则夜梦梦颠倒。心想净。则
梦游胜景。然而生死如夜旦。境界如梦幻。皆从自心
之所变现。若人心心念佛。念念净土。则现前观想成
就。过去罪业消除。临终病苦不缠。一念往生净土。即
得见佛闻法。亲近弥陀。与安养极乐世界。诸大菩萨。
同游莲池海会。将来垂悲愿力。转去十方度生。不被
生死拘留。往来得大自在。此修行直捷法门。除此心
外。皆是邪魔邪法也。故曰惟有径路修行。伹念阿弥
陀佛。切不可错认秽浊五欲之乐。遮障本有清净真
心。失却本有清净极乐也。

** 与蒲州山阴王

忆念往昔。乞食人閒。持钵大檀之门。即辱法眼相看。
忘形屈势。使野人区区。自不知其固陋。出人朱户。侧
傍玉颜。若游蓬荜。而狎鸥鹭。自非达人。深證无生。两
忘物我者。不能如此德香薰人。不觉点染心骨。别来
十载。端若须臾。纵居冷地彻髓冰霜时。或隐隐妄想
潜兴。妙音色相。俨然现我心镜也。自入台山。深赖妙
师硺磨之力。然虽上愧古人。要且不失初心。颇有自
信之地。未敢有负知已。自尔云散清凉。妙师振迹芦
芽。山野潜形东海。亦复数年。日坐海印光中。安居澄
平世界。尘境幽然。身心日远。是于大檀音问。竟归寂
灭矣。适万固老衲。随缘海上。入我堀中。询及大檀所
證法门。且云日深如幻三昧诸有并空。寸心无住。山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7c 页 X73-0557.png
野喜不自胜。尝闻轻拱璧驷马。而重坐进此道。至有
善入尘劳而作佛事者。未见其人。是今见之大檀。足
不负我辈知已者耳。然虽山川幽邈。且心光炤明。纤
毫不隔。第恐情生故自隔耳。嗟乎。此生巳矣。言笑无
期。惟愿大檀。安心一境。平视死生。是则把臂寂场。至
无尽际。岂直千里同风者比哉。未遂接足。故托此寂
音。以扣玄默。冀神珠朗炤。不在多言。

又。

不觐光相。屈指十五秋矣。人生悠悠梦幻。顾如此耶。
惟妙契忘言。真俗不二。若檀越之于贫道兄弟者。法
亲骨肉。两閒属目。难再其人。每妄想一兴。心光瞥尔。
顿现法身。是知三千里外。不隔寸丝。殆非虚语。龙华
谭上人来。得奉法言。手之三复。足见深入无量义处。
但贫道黄杨木禅。进寸退尺。乃不自知量。偶落语人
閒。遂为好事揭露。不意遥尘天眼。实增惭愧。何敢更
辱印證。过誉如此。傥不吝法爱。并流无穷。使千载之
下。想见同风。岂直音声相和巳耶。妙师赍藏往鸡足
此诚一椎两当。但万里云游。此心不无县县。向未有
问。达师当代师子也。向云游目三秦。嘱过门下一会。
未审至否。然此师风骨。真横空宝剑。使人一傍。则爱
根永断。岂但能轻万户耶。尝谓像代。可无临济德山。
而末法不可无此老也。

又。

数年不通音问。想檀越发无遗墨矣。人生梦幻如此。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8a 页 X73-0558.png
岂不重增悲慨耶。妙师造无缝塔。巳呈其样。必收檀
越秘密藏中。他日傥至借观。不识如何拈出。山野住
那罗堀中。修行无力。被山鬼搬弄。直嚷动三十三天。
致惊天王震怒。掷于大鞴炉中。通身锻鍊一番。且使
身心俱化。骨肉全销。以至家破人亡。迄今投之瘴海。
孤征万里。且喜火枷脱卸。庆快行脚。将补三十年前
未完公案。意檀越闻之。必心生痛痒耳。今巳长发就
道。恐檀越爱心不断。必作天南地北。梦想颠倒。挠乱
禅悦。特此问讯。乃报喜非报忧也。惟檀越与妙师。眉
閒光明。炤万八千土。然此万里。犹在眉睫閒。不知何
以摄受我也。

又。

一往梦事。前书具见。既皆颠倒。夫复何言。第在世相
有成亏于法性无加损。智眼明炤。谅不以之挠泰定
耳。山野以幻化空身。投之蛮烟毒雾中。如坐千尺寒
岩。万年冰雪。即有骨未融。而亦为之销烁也。不审异
日贤王。于何处索空生耶。山野近在五羊。得奉法旨。
读之深委慈念眷注之切。细披诸作。皆精心中出。自
当光耀千古。比于邸报。见断发表诫疏此。实贤王历
劫菩提习气。于此感发。亦乃负荷众生愿力所持。山
野以为贤王。果能亲生死如一发。则必能以一发引
千钧。以此上为社稷。下为苍生。致君尧舜。夫复何难。
是不待越三界。而取菩提。傥或习发于忠。以忠资习。
是不免于徉狂。虽博名高。难收实效。而世出世法。两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8b 页 X73-0558.png
皆失之。意贤王必有所以自处矣。便当幸以教我。翘
首德音。慰此县切。

又。

塞北天南。相县万里。在智眼圆观。曾无间隔。而妄情
自蔽。宁无去来之思乎。不审比来檀越。以法自娱。能
无衰恼耶。尝闻佛为波斯匿王。指不迁之见。以观河
印之。惟我贤王。终日临流。赌逝者如斯。而见未尝往
者乎。昔者每聆谈者。谓四大无常。而佛性真常。则以
为秘印。今则谓之不然。何也。以法性遍在无情。而法
法皆真。是则五蕴元虚。四大又何加损。观佛骨金刚
舍利之光。是以无生之念。薰有漏之躯。而成佛性常
住不坏者。比瞻六祖全身。信乎佛言不妄矣。贤王以
此视幻躯。如水月镜像乎。果于是中。觅之而不得。回
视目前。皆曰幻化。而忧恼之情。亦无地可寄矣。钝根
未入此番炉鞴。未免堕半生半灭之见。今入楞伽法
性海中。则洞达昔之知见。正若贵鱼目耳。由是知古
人不肯轻易可人。必到穷原绝迹之地。殆非以知见
凌物。殊非把住放行之说。此皆戏论。观永嘉之见
。则一切狐疑。顿然冰释矣。贤王智炤。以此为何如
耶楞伽笔记。皆钝根年来忏悔公案。寄上贤王。同妙
师判之。若此中有容针地。则钝根又当贬入铁围矣。

又。

计与老居士一别。几三十年。瞬息顷耳。信乎念劫同
一时也。第恐人生浮世。幻影几何。良友胜缘。不能再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8c 页 X73-0558.png
得。况参复商异路。宛如隔世。纵精神洞达。而形迹靡
从。言之令人悲慨耳。前大义自河中。持法旨来。今忽
屈指又三年矣。日月欺人。亦至于此。读札语知法体
耐老。筋骨益强。此老居士。多劫以般若薰蒸。金刚种
子。以为胚胎。况为造物迁流者而作真宰。于何不健。
深以为慰。山野幻躯入此炉冶。所赖 天恩陶镕。渣
滓渐见消落。抚心感愧。无以报称。虽坐瘴乡。不敢一
念忘 君恩佛慈也。

又。

人生天地閒。忽如远行客。况以一息馀生。持浮脆之
躯。而为客中之客。当此炎荒瘴海。毒气薰蒸者乎。知
贤王以此念我。而不知我以此念贤王也。自入罪乡。
三接法音。琅琅在耳。回想旧游。不隔纤毫。是知古人
不迁之旨。即在当人日用中也。山野年来。此中法味
不浅。但不得与知已共之耳。昨某来。具悉贤王起居
状。备审长殿下。仁孝纯至。此自般若种性中来。况今
得入圣胎。又得滋培长养之力。何虑不臻其妙。且又
喜以贫养志。以恬养知。此又从愿力而得。𦦨燄火宅
中。求此清凉人物。岂易见哉。惟贤王幻游浮世。百无
可心。可心者。惟此淡薄滋味耳。妙师无缝塔。一手托
出其样子。又在贤王幞头角边。即今如从地涌。而分
身之众。未知集否。又不知谁为弹指。开宝塔户。普集
人天。尽见多宝全身也。又不知幽暗众生。可能尽睹
此段光明否。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9a 页 X73-0559.png

** 与曾见斋太常

惟公信心笃厚。念道情真。殊非声音色相者比。至若
冥二利之行。蕴护法之心。而以斯道为任。若公与二
三君子者。无多让巳。末法之幸。何幸如之。鄙人私念。
尘中作主。最难得人。以其现处五浊烦恼深坑。今欲
就路还家。不离当处而證菩提。非勇猛丈夫。不敢自
视。若果真为生死大事者。第一要具金刚正眼。觑破
目前种种幻化。不为五欲技儿之所引弄。不为是非
人我之所障蔽。不为功名富贵之所惑乱。不为身心
世界之所笼罩。不为妄想憎爱之所牵缠。如是则处
世如空。居尘不染。可谓善入无碍大解脱门。所以庆
喜示溺。世尊独以如幻三昧示之。正谓此耳。惟公特
为生死事切。愿试入此三昧。若入得其真。则如大火
聚。触处洞然。彼何物而敢撄傍耶。世人学道。举皆舍
却目前。别求玄妙。不知妙在目前。往往多作障碍。不
得真实受用。且又别生无量臆见。横谈竖说。殊不知
即在见闻觉知之閒。但只识破虚伪。不被其瞒昧耳。
佛祖说法。如猜谜之技。止以空拳示人。昧者不知。谓
将果有奇特之物。生无量图度之想。若智者看破。殊
发一笑。由是观之。则佛祖亦无奇特。止是不为诸幻
诱惑之人耳。故云。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
是同。所以无欣厌。看破则无欣厌。无欣厌则无取著。
无取著则无障碍。无障碍则得解脱。得解脱则无法
无缚。无法无缚。则不被生死拘留。如此可称具金刚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9b 页 X73-0559.png
眼大智人矣。不出生死而證真常。不涉程途而登佛。
地。岂非雄猛大丈夫哉。鄙人忆昔。偶以无碍大解脱
门。一语突出公前。然公著意扣之。鄙人常数举其玦。
观公眼目动定。似未全身担荷。故虽去百馀城。而法
爱之心扑落不下。不惜遥伸一手。再为举之。殊不觉
舌长拖地也。

又。

缅惟道谊真期。顿超色相。妙契忘言。初无彼此。良以
独居幽眇。寂寞情深。心境寥寥。岂不依依法中骨肉。
顷月清上人来。承动定胜常。知已善于日用工夫。渐
增绵密。逆顺境缘。无非佛事。第恐于佛事中。增益知
见。以为病剌耳。看来此事。原一平等真际。任运现前。
了无遮障。吾人所以不得真实受用者。诚所谓四相
潜神。非觉违拒者也。悲夫末法。五欲炽盛。尽被烧然。
孰肯留心冷地。惟公力荷担之。自非般若缘深。何能
笃信如此。更冀顺时勉图。志登彼岸。庶不负法门知
已所望也。那延僻处东鄙。为蔑戾车众。埋没倒置久
矣。鄙人不自量。适当其冲。非敢振起名山。抑愿度诸
难度。自非内恃寸心。外仗诸大知识神力所被。则所
不敢留影石室也。

又。

十月得接西来法音。俨如色相临我石室。不独忆念
精真。抑及道心浓厚。皎然彻见高抱矣。忻跃何如。悲
夫世道交丧。人心汩溺。火驰而不返。槩不知其谁为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59c 页 X73-0559.png
已有也。岂得挂齿于生死大事哉。惟公所云以此事
为大。且痛切如此。实雄猛丈夫之所能者。但不知于
日用一切顺逆境缘。能炤破否。于一切烦恼习气。能
消磨否。然此事鄙人早年。切切用志。将谓万分奇特。
只今十五年中。穷历冰雪。冷地看来。原无异样。愿公
伹只于此身心世界。圆观一念炤破。如镜中像。来无
所黏。去无踪迹。直令此智现前。如大冶红炉。一切境
界。烦恼习气妄想。触之如片雪轻霜。不可依傍。又如
太阿当空。谁敢撄其锋者。此则名为大自在人矣。何
者。良以吾人本体。原是妙明真心。圆炤法界。本无身
心我人世界生死之相。因最初一念妄动而有生。因
生有灭。既有生灭。即名生死。既有生死。则有身心世
界虚妄之相。宛然具足。被其笼罩。所谓迷本圆明。是
生虚妄者也。由是吾人认以为实。不能炤破。故为生
死拘留。故于一切境界。若功名富贵。人我是非。喜怒
哀乐。妄想情虑。儿女眷属。种种意态。诸生死业。皆在
目前。念念与之打交滚矣。安有一念暂息哉。一念暂
息且不能。又安能圆观洞炤。当下消灭。如片雪红炉
者乎。是则虽为生死。而不知生死之根本也。由其不
能于此炤破。加之求道之志。与之角立。便起无量欣
厌思算之念。思算日深。则厌离日切。苦恼日重。将谓
必待舍离而后能。若终身不能。则终身于此绝分矣。
岂不虚生浪死哉。此盖世有志者之通弊也。至若有
志于尘劳境缘上作工夫者。又以见闻觉知昭昭灵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0a 页 X73-0560.png
灵。缘尘对境生灭之念。认为真实。都谓即此便是。此
又病中之病。最难治者也。良以纵灭一切见闻觉知。
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此正所谓识神之影
明。妄想之机关。生死之堀穴。所知之大障。此尚非真。
况彼缘尘扰扰者乎。由其无真知见人。与之决择。大
都流入此弊。见之不明。炤之不破。若是则虽为生死。
而实重增生死。岂不谓病中之病也。惟公既为生死
痛切。则愿不可坐在此中。亦不可思算厌离等待将
来。但只日用工夫。将一切境缘烦恼身心世界。一一
炤破。目前无有一法当情单单的的。于一念妄想未
生以前。一觑觑定。任他种种变幻起灭。切不可追随。
譬如明镜当台。虽现色相。而无去来之迹。如此鉴炤。
久自圆明。圆明则生灭无寄。生灭无寄。则生死何从
而寄之耶。此则虽非要妙。乃初心第一步之要紧处
也。惟公以道相看。即道中骨肉。既为生死痛切。就当
随处下手。更不可思算等待。虚抛日月也。信口不知
所裁。愿公朗炤而力图之。

** 与汪南溟司马

某忆往昔。参长者于毗耶离城。辱慈光洞炤。不以下
劣。授我金刚如幻三昧。是时犹住音声色相閒。虽其
心领神会。尚成眼钝头迷。至于广大自在无碍解脱
门。深信长者独證之馀。皆无入者。某固识之而未能
也。蒙以法示我。动之以定。拔之以智。吃吃相为。恨不
能令我七日掩关。一超直入。尔时某虽暗钝。岂不勇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0b 页 X73-0560.png
猛跃然。良以丝毫未透。如隔千山。此古人亲證实到
真切语也。既而长者隐宰官身去。复教某善事良友
妙峰禅师。长者无他念。盖悲法门寥落。属望区区。将
有以负荷耳。临行回旋。说偈叮咛。恳恳言外。不啻骨
肉。斯岂常情哉。尽皆法爱也。清凉分锡。某倾一命。以
事知识。如妙师者无二志。是故十年岩穴。耿耿孤明。
一念冰霜。心心独炤。虽痛彻骨髓。有愧古人。至若比
比小歇场。亦颇自信。此皆自我长者大智光中所流
出也。敢忘所自。有负于知已哉。比知长者深證无生。
游戏人世。某固愿一振锡。走绕禅床三匝。以谢慈惠。
良为宿业所引。至于东海。爱此深山大泽。志卜纳此
枯骨以休。其于长者妙音色相。未尝去于三昧也。曼
室老人。岂不时时遥伸右手。过有馀城。为一摩顶摄
受乎。

** 与周幼海天球

往从长者。游王舍城。尝坐四衢高楼。共谈不二。尔来
瞬息十年。都成梦幻法门矣。鄙人居五台十七年。寒
彻心骨。幻体不禁。远寻东海旸谷。结庐以居。所居二
牢。东海名胜。乃佛经所载。古那罗延堀者。鄙人卜于
最深幽绝处。其形则背负众山。面吞沧海。群峰拥抱。
中藏一庵。天然奇妙。建立禅堂数楹。聊为装点化工。
容此幻众。上倚重霄。下临无际。俨如蜃结。长波入座。
鱼龙绕阶。而梵侣经行。影沉空水。端入琉璃之镜。窃
忆长者年高。苦无济胜之具。似不能入此海印三昧。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0c 页 X73-0560.png
敢求妙书数篇。县之高阁。再得长题数篇。竞秀乾坤。
则是长者法身。常住此中矣。长者能如愿乎。

** 与瞿太虚

贫道往持一钵。走王舍城。首参长者。重辱慧眼相炤。
顿入不二法门。连床促膝。每为终夜之谈。令诸初心
大士。皆发无上菩提。此一段般若胜缘。皆吾长者宿
愿所持也。慨兹末法。斯道寥寥。求之真谛。凡在色相
之閒者。宛若陈人。未尝不拊髀深悼。若夫揭疑雾于
性天。索玄珠于智海。非长者罔象之手。谁可当之。西
郊慰别。雪满祇林。片言见心。痛彻骨髓。直使天华错
落。释梵钦崇。慧日圆明。魔宫震坼。惟此因缘。又非浅
鲜也。别后三千里外跬步不移。百万法门。寸心无住。
在路沿缘。长至日方抵白下。诸凡无恙。所持大藏入
寺之期。舍利散于重霄。祥光现于塔表。光光北向。网
网交罗。瓦砾丛林。普皆金色。人天瞻仰。不可胜计。感
应之徵。一至于此。岂非长者末后半偈。预为授记耶。
期月效事。即归海上。逼除二十五日业以入堀。与诸
龙象诵长者无量义。各各皆发正等心。但不审维摩
室中诸大士。身心能无疲厌否。

** 与顾朗哉

别来坐此瘴乡。餐岚烟而饮毒雾。颇与啮雪吞毡同
味。每念龙华树下。细语论心。海印光中。长吟发啸。此
境此时。但一兴怀。炎蒸顿失。是又足下洗我此心也。
斯又梦想所不到耳。长安火宅不减炎方。谁与足下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1a 页 X73-0561.png
清凉热恼耶。山野此中冰雪心肠。受用不尽者。具在
新刻数种之中。愿与足下共之。

** 谢毛文源待御

鄙人初念世道寥寥。自知匏落。甘伏岩穴。寻见末法
之馀。人心不古。大都皮肤损益倒置。故逃遁海上以
自休焉。不意 圣泽无私。法云广布。光被海宇。滥及
草茅。降斯盛典。置此名山。以垂万世。然而虽为正治
之馀。实所谓治天下者。将以为真治之事。爰自受命
以来。夙夜惶悚。人微事重。不能敷扬教化。诚恐有负
 圣心。湮没圣典。惧彻心骨。比者天幸明公。现宰官
身而作佛事。一弹指顷。顿令海印发光。须弥涌动。天
人忻悦。磨幻倾摧。使我法王正令全彰。群生向化。非
夫妙契契灵山。亦乃乘宿愿力。以缘会象形。鼓簧斯
道者耶。诚可谓世出世法。真俗交归。人非人等。欢喜
无量。恭惟盛世功德。实并山海同其高深。明公法身。
当与 社稷相为常住矣。营建之业。奉承法旨。独檄
鄙人一力任之。此实省烦费。所司尤为便益。但寺居
深山。道路隔绝。凡百运用。不无艰难。幸马即墨。力任
持之。边鄙书刻无人。多不如法。止完三碑。尚有一后
序。即续图之。其木植南方。求之未至。天气逼寒。碑亭
俟于春融兴造。姑此先报。以了现前公案。惟此胜缘
不易。愿乞明公。会同大中丞。各垂一机。以当法施。不
独山灵增重。万世之下。犹窥妙音色相。于孤峰片石
间也。草渎威严。不胜惶悚。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1b 页 X73-0561.png

** 与张守庵

尝闻佛说学般若菩萨。即为担荷如来。今见我公。如
是用心。求无上菩提。诚信世尊言不虚也。切念末法。
法门衰替。若非我公全身担荷。何得慈尊光炤十方。
且如天人多受欲乐。不省发菩提心。又非我公天鼓
音声。无思说法。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耶。是则公为真
报佛恩者。不知谁为报公之恩耳。尝念常不轻菩萨。
授记人人成佛。即有以恶骂捶打。菩萨皆悉能忍。此
乃吾佛观此末法众生。多刚强难化。若菩萨愿于此
时。弘通佛法者。须具坚忍力。精进力。大慈悲力。方能
善入尘劳。而作佛事。若此三力不充。但生一念退堕
之心。则不能顿超五浊矣。鄙人自谓世尊现身东方。
安坐海印道场。日每讽诵华严。六时不断。且又善巧
说法。而以种种譬喻因缘。演说诸法。顿使天龙欣悦。
顽石点头。十方云集。菩萨推拥不开。但毗耶室内。多
有小乘。每于斋时。见钵中无水。灶里断烟。人人皆生
疲厌望食之想。鄙人虽善谈不二。愧无维摩神通。遣
人前往香积请饭。以解大众之饥耳。承慈恩重会普
光明殿。昨构木南方。今巳登彼岸。其法海无涯。全仗
神运耳。喜不可言。鄙思再得。充满三千。则可三展净
土。可容十方分身诸佛矣。若少一毫端。则不免又劳
弹指也。

又。

昔人多为法忘身。未见实事。今于公见之矣。今目前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1c 页 X73-0561.png
谁不强口高谈。向佛门中做地狱种子。及拔一毛。皆
生死相关。何人能似公生平解脱。视生死如游戏。一
切祸患了然不动于心。古称大力量人。便是此等样
子也。尝闻菩萨。为一切众生。甘受三途之苦。公为大
地众生。舍此身命。犹是本少利多也。记得与公别时
语云愿老和尚。说法利生。我安心欢喜。为法门死。只
此一言。入在贫道金刚心中。穷劫不坏。直至成佛。亦
不能昧。此非大菩萨人安能如是。贫道自入瘴乡。因
此一言。不能倾刻怠惰。专以度生为事。以佛法为命
也。今将三年内所著诸书。皆发明佛祖心印。究明大
教旨趣。以此祝 圣寿无疆。报护法之德。万分之一
也。但愿公仗此法力。早蒙解脱。尚冀未尽之年。广作
无边佛事耳。

** 答龚修吾

寻绎所问三则。皆从山僧无念一语中来。然非公真
切工夫于本分事者。究论不能至此大段。今人作工
夫。多堕识情窠臼。错认光影门头。伹以昭昭灵灵为
妙悟。却不知昭昭灵灵者。正熠熠妄想耳。且又将心
待悟。以谓此中实实有个光景。为所得之地。此皆未
达究竟心原。而以有思维心。图度无思维境界也。然
山僧所言。无念如空者。非是断灭无知豁达空也。论
云。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以其吾人心体。本
自灵明廓彻。广大虚寂。本无纤毫妄想情虑。清净光
明。了无一法。永离诸见。本无身心世界之相。但有一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2a 页 X73-0562.png
念妄见。即是生死根本。何况种种思算计较耶。吾人
做工夫。第一要谛信自心。本来清净光明广大。而观
此现在身心世界。皆是幻化不实。如梦中事。如太虚
浮云。倏起倏灭。起灭自彼。而吾心体寂灭。湛然不动。
虽有种种分别计较之心。总是妄想。以清净心中本
无此事。由其心本无生。所以山僧说无念耳。是则所
无者。但无一切分别妄念耳。岂是断灭顽然无知耶。
故老庞云。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是以山僧
示人作工夫。先有的的信得自心。如此而于一切时
中。但任运观之。凡有一念起处。即是妄想。当下一觑
觑定。勘此念毕竟向何处起。不知起处。莫道不疑。疑
至极处。当自了知。不知亦不许思算。亦不得相续攀
缘。如此看来。久久纯熟。自然心体灵明寂灭。现前一
切妄想情虑。如汤消冰。应念化为真心矣。到此方信
自心。真个如此广大灵明寂灭。始信心佛众生。本来
平等。了然不疑。无复他念耳。若果无他念。不妨念念
而竟何念哉。至此亦无光景可得。即此便是工夫。不
用别求主宰。然此段工夫。切不可将心待悟。亦不可
向光影门头。把作实事。亦不可将他古人言句。存在
胸中。当作自已知见。亦不可作道理玄会。亦不得除
去目前。别寻好处。心境本来一如。不可话作两橛。亦
不可说心在腔子里黑漫漫地。古人目为黑山鬼。堀
若堕此中。最难出头。若心体离念。即是常寂光土。何
用别求净土。若一念圆明。心体离念。触处逢原。可谓
与栖霞懒庵师¶ 第 562b 页 X73-0562.png
大自在人耳。公果的信山僧此说。则前来三疑顿断。
不必分星擘两也。若一一搜求差排。更增驰求妄想
耳。惟公为道真切。但愿从今以去。将前一切伎俩知
见放下。再将求玄寻妙。佛法知见一切放下。若一切
圣凡情尽。非真而何。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耳。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