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第 468a 页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校
* 法语
** 答郑昆岩中丞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
毫发。争柰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
法语¶ 第 468b 页 X73-0468.png
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
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
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
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
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
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
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
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
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
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
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
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
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
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
非虚语也。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
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
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
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𢆯言妙语蕴在胸中。当
作实法。把作自已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著。此
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
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
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
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
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
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
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
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
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
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
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
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
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
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
幸托本具般若。内熏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
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
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
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
非虚语也。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
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
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
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𢆯言妙语蕴在胸中。当
作实法。把作自已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著。此
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
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
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
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
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
法语¶ 第 468c 页 X73-0468.png
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
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
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
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
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
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
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
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
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修行最初
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
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
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
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
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
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
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
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将从
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著。只是将自
已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
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
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
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
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
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如
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
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
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
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
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
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
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
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修行最初
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
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
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
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
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
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
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
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将从
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著。只是将自
已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
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
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
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
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
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如
法语¶ 第 469a 页 X73-0469.png
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𢆯妙知见巧法
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巳。譬如
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
话头。都是不得巳。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
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
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
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
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𢆯妙。者些
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至若工夫
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
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
无可柰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
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
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
可当作实事。伹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
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挨追将去。我者里元无
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定要见个下落。
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
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好消息。若一念
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华影落。阳𦦨波
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
力处。不为𢆯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若
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矣。至若藏识
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
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巳。譬如
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古人说参禅提
话头。都是不得巳。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
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如敲门瓦子一
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
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
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𢆯妙。者些
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疑虑。至若工夫
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状横起。或欲
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
无可柰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来。习气种子。今
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分晓。先要识得
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随他调弄。决不
可当作实事。伹只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
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挨追将去。我者里元无
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定要见个下落。
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要赶尽
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好消息。若一念
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华影落。阳𦦨波
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在。此乃初心得
力处。不为𢆯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可生欢喜心。若
生欢喜心。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矣。至若藏识
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
法语¶ 第 469b 页 X73-0469.png
照不及处。自已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
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
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
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
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则明言。祖师门
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
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
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
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
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證悟者。
从自已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
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
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
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
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此之證悟。亦有
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
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
者深。其馀渐修。所證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
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
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
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
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
乃先悟巳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
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
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
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
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则明言。祖师门
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须日有定课。
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应耳。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
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
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
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證悟者。
从自已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
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
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
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
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此之證悟。亦有
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
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
者深。其馀渐修。所證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
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
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
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
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
乃先悟巳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
法语¶ 第 469c 页 X73-0469.png
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
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
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
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𢆯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
落。一味平常。更无𢆯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
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更无𢆯妙。工
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
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著其心。
将谓𢆯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
亦名见剌。比前粗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
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
种狂见。最在所忌。
其次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
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今修
行人。伹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
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
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
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穷劫。亦不能悟。以不了
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
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其次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
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
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
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
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𢆯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
落。一味平常。更无𢆯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
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更无𢆯妙。工
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
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著其心。
将谓𢆯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
亦名见剌。比前粗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
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
种狂见。最在所忌。
其次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
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今修
行人。伹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
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
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
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穷劫。亦不能悟。以不了
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
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其次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
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
法语¶ 第 470a 页 X73-0470.png
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
六尘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
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
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
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
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
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
知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其次不可自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
见闻知觉。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
新證。退失故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
较计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
破。则决定直入。无复显虑。大槩工夫做到做不得。正
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其次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
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
则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
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
中最险。
其次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
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
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馀。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
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
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
六尘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
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
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
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
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
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
知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其次不可自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
见闻知觉。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
新證。退失故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
较计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
破。则决定直入。无复显虑。大槩工夫做到做不得。正
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其次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
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
则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
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
中最险。
其次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
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
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馀。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
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
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
法语¶ 第 470b 页 X73-0470.png
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今之做工夫
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
专只与作对头。如小儿戏灯影相似。转戏转没交涉。
弄久则自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
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滚。费
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日疲。只说
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
堕之心。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
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性实法耳。者里切须透
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
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
撇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
参话头。著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
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
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
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鞲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
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
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巳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
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
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
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其所行履。可以日劫相
倍矣。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
也须从者里透过始得。
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
专只与作对头。如小儿戏灯影相似。转戏转没交涉。
弄久则自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
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滚。费
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日疲。只说
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
堕之心。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
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性实法耳。者里切须透
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
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
撇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
参话头。著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
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
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
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鞲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
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
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巳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
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
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
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其所行履。可以日劫相
倍矣。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
也须从者里透过始得。
法语¶ 第 470c 页 X73-0470.png
** 示无生禄禅人(乙未夏日在圜中说)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
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已躬下事
未明。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
傥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
中了悟。如贫得宝。拌身舍命。陆沈贱役。未尝惮劳若
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
岐之供众。凡名载传灯光照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
来。乃至过去诸佛。求无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尘数。无
一类而不受身。无一身而不苦行。百劫修因。故感天
上人閒。无量供养。乃至末法儿孙。犹受用白毫光中
一分功德不尽。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者哉。痛念
末法。去圣时遥。法门典刑。巳至扫地。吾辈出家儿。不
知竟为何事。生来祇知惧饥寒图饱煖。一入空门。因
循俗习。游谈终日。捧腹纵情。徒骋六根。备造众恶。不
耕而美食。不蚕而好友。虚消信施。唐丧光阴。竟不知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岂复知因果难逃。罪福无爽。一
朝大限临头。如石投水。三途剧苦。一报五千。再得出
头。知更何日。兴言及此。痛可悲酸。目击时流。滔滔皆
是。望吾人之修者。如披沙拣金。非曰绝无。盖亦鲜矣。
嗟乎。三界牢狱。四生桎梏。大火所烧。生死险宅。何由
能湿猛𦦨离众苦。至无畏处耶。非丈夫儿具灵根含
夙骨者。不能奋发猛勇。一超直入。汝等幸尔生逢佛
法。形寓袈裟。早值明师。六根完具。若不痛念无常。深
法语¶ 第 471a 页 X73-0471.png
思大事。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改往修来。昼夜精勤。早
求出离。因循度日。纵放身心。大限到头。悔之何及。嗟
乎行矣。其无忘我临岐叮咛之言。以负吾自负也。
** 将之雷阳舟中示奇侍者
佛祖教人于生死中。顿證无生法忍。且每怪其于无
生中。妄见生灭。此语如对市人说梦事。闻者非不明
目张胆。但未證真耳。要之所说非所闻。所闻非所见
也。古人贵实證者。直欲于生死法中。亲切勘破而巳。
非别有奇特处也。尝见小儿怕鬼者。每于夜中行。恍
然一物随之。大生惊怖。虽慈母善谕本无。亦未之信。
必待其自信不疑而后止。苟自至不疑之地。纵假鬼
怖之。将一笑而释矣。余昔游塞上。同健儿乘马夜行。
道傍一石。马忽见而大惊。几堕地。尔乃顿辔奋力鞭
策。绕石周行数十匝。仍引熟视良久。方纵逸而去。马
自是遇物皆不惊。余因是知道人游生死险道。历境
验心。必如是而后巳。是故华严以善财表證。其所历
百城。参多知识。至于刀山火聚。亦迟回待劝而后入。
及入之果得清凉大解脱门。此其策马绕石。令其熟
视之谓耶。由是观之。佛祖殊无他长。盖能熟视世閒
相者耳。世人所惊怖者。非生死祸患乎。佛祖乃欲令
人于中證无生忍。且又明言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噫
此果何谓哉。苟非熟视自到不疑之地。吾意虽慈尊
善谕。殆亦难免惊怖也。余比以宏法罹难。上干 圣
怒。如白日雷霆。闻者掩耳。自被逮以至出离。二百馀
求出离。因循度日。纵放身心。大限到头。悔之何及。嗟
乎行矣。其无忘我临岐叮咛之言。以负吾自负也。
** 将之雷阳舟中示奇侍者
佛祖教人于生死中。顿證无生法忍。且每怪其于无
生中。妄见生灭。此语如对市人说梦事。闻者非不明
目张胆。但未證真耳。要之所说非所闻。所闻非所见
也。古人贵实證者。直欲于生死法中。亲切勘破而巳。
非别有奇特处也。尝见小儿怕鬼者。每于夜中行。恍
然一物随之。大生惊怖。虽慈母善谕本无。亦未之信。
必待其自信不疑而后止。苟自至不疑之地。纵假鬼
怖之。将一笑而释矣。余昔游塞上。同健儿乘马夜行。
道傍一石。马忽见而大惊。几堕地。尔乃顿辔奋力鞭
策。绕石周行数十匝。仍引熟视良久。方纵逸而去。马
自是遇物皆不惊。余因是知道人游生死险道。历境
验心。必如是而后巳。是故华严以善财表證。其所历
百城。参多知识。至于刀山火聚。亦迟回待劝而后入。
及入之果得清凉大解脱门。此其策马绕石。令其熟
视之谓耶。由是观之。佛祖殊无他长。盖能熟视世閒
相者耳。世人所惊怖者。非生死祸患乎。佛祖乃欲令
人于中證无生忍。且又明言于无生中妄见生灭。噫
此果何谓哉。苟非熟视自到不疑之地。吾意虽慈尊
善谕。殆亦难免惊怖也。余比以宏法罹难。上干 圣
怒。如白日雷霆。闻者掩耳。自被逮以至出离。二百馀
法语¶ 第 471b 页 X73-0471.png
日。备历苦事不可言。从始至终。自视一念欢喜心。竟
未减于平昔。观者莫不惊异为非常。然而生死祸患。
他人故为余惊矣。及视余不减欢喜心。乃又惊。余不
惊其所惊。而人惊其所不惊。是或有道焉。奇侍者。不
远三千里赴难。问余于幽狱。巳而荷蒙 圣恩。贬窜
岭南。奇乃伴行舟中。遂书此为别。嗟乎。生死险道。正
在所惊。其无闻我欢喜心如梦事耶。异时验子于寂
灭场中。无以今日之言为梦语。
** 示无隐桂禅人
明桂西蜀李氏子。年十七出家。参伏牛法光和尚。礼
清凉。感文殊光相。烧一指供养。如京谒遍融禅师。从
古梅座主听讲。复从大方宗师请益机缘。访余于东
海海印道场。受金刚宝戒。余观其骨气孤硬。可为法
门标帜。第以名言厚习。不能洞发性真。初闻余言。犹
河汉而无极也。因字之曰。无隐。每为曲唱傍通。方便
调伏者期年。一日闻唯心宗旨。恍然自信。遂誓归依。
三阅寒暑。相从于患难。又期年丙申十月来五羊。依
栖于垒壁者数月。余方观棱伽。拟令入室。冀入第一
义。心忽有归省之思。余以为忠于法门。孝于师亲。其
志一也。因示之曰。惟佛性之在缠。如神光之在目。虽
明暗去来。而照礼独立。以障翳厚薄。故智用浅深。是
故从上佛祖。必经多劫。事多知识。入多法门。然后得
见性真。所以然者。如人被缚。自不能解。必假手于他。
至若释然解脱。自在纵横受用处。又非解者所可与
未减于平昔。观者莫不惊异为非常。然而生死祸患。
他人故为余惊矣。及视余不减欢喜心。乃又惊。余不
惊其所惊。而人惊其所不惊。是或有道焉。奇侍者。不
远三千里赴难。问余于幽狱。巳而荷蒙 圣恩。贬窜
岭南。奇乃伴行舟中。遂书此为别。嗟乎。生死险道。正
在所惊。其无闻我欢喜心如梦事耶。异时验子于寂
灭场中。无以今日之言为梦语。
** 示无隐桂禅人
明桂西蜀李氏子。年十七出家。参伏牛法光和尚。礼
清凉。感文殊光相。烧一指供养。如京谒遍融禅师。从
古梅座主听讲。复从大方宗师请益机缘。访余于东
海海印道场。受金刚宝戒。余观其骨气孤硬。可为法
门标帜。第以名言厚习。不能洞发性真。初闻余言。犹
河汉而无极也。因字之曰。无隐。每为曲唱傍通。方便
调伏者期年。一日闻唯心宗旨。恍然自信。遂誓归依。
三阅寒暑。相从于患难。又期年丙申十月来五羊。依
栖于垒壁者数月。余方观棱伽。拟令入室。冀入第一
义。心忽有归省之思。余以为忠于法门。孝于师亲。其
志一也。因示之曰。惟佛性之在缠。如神光之在目。虽
明暗去来。而照礼独立。以障翳厚薄。故智用浅深。是
故从上佛祖。必经多劫。事多知识。入多法门。然后得
见性真。所以然者。如人被缚。自不能解。必假手于他。
至若释然解脱。自在纵横受用处。又非解者所可与
法语¶ 第 471c 页 X73-0471.png
也。即称上根利智。有能一念顿悟自心。不从人得者。
未必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
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閒关险阻。依稀彷佛如
梦中事然。且大通十劫。犹不现前。身子发心。中道退
沮。在圣尚尔。况其他乎。是知信向此段大事因缘。能
操久远之志。持毕竟之怀者。从古为难得。历观前修。
拌舍身命。亲师择友。动则三二十年。乃至尽形毕寿。
不以穷达改心易虑。以极愿力所持。穷劫而不化。千
载如一日者。所以光明广大。一发则为人天师表。非
苟然也。禅人以夙习般若闻熏之力。不忘所先。今幸
为佛子。历事法门。殷勤若是。苟能执金刚心。尽此形
寿。乃至周遍恒沙。以极究竟菩提。不退初心。将布法
云于火宅。圆智种于觉园。未必不以今日为因地也。
子行矣。即归峨嵋。亲见普贤。傥问诸变化人。报言瘴
海炎方。不减白银世界。无恙无恙。
** 促小师大义归家山侍养
余少读史。窃慕程婴公孙杵臼之为人。念曰。持此心
为人臣子者。可谓不沗所生矣。及长出家。乃曰。吾佛
为三界法王。四生慈父。苟能持二子之心。为弟子者。
可谓不负已灵矣。及读传灯诸祖机缘。见神光之断
臂。船子之覆舟。百丈之于马祖。杨岐之于慈明。叹曰。
苟忘身为法。若诸老之为心者。何患祖道之不昌。法
门之不振乎。嗟夫。丈夫处世。既不能尽命竭力。以事
人主荣名显亲。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易地皆
未必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
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閒关险阻。依稀彷佛如
梦中事然。且大通十劫。犹不现前。身子发心。中道退
沮。在圣尚尔。况其他乎。是知信向此段大事因缘。能
操久远之志。持毕竟之怀者。从古为难得。历观前修。
拌舍身命。亲师择友。动则三二十年。乃至尽形毕寿。
不以穷达改心易虑。以极愿力所持。穷劫而不化。千
载如一日者。所以光明广大。一发则为人天师表。非
苟然也。禅人以夙习般若闻熏之力。不忘所先。今幸
为佛子。历事法门。殷勤若是。苟能执金刚心。尽此形
寿。乃至周遍恒沙。以极究竟菩提。不退初心。将布法
云于火宅。圆智种于觉园。未必不以今日为因地也。
子行矣。即归峨嵋。亲见普贤。傥问诸变化人。报言瘴
海炎方。不减白银世界。无恙无恙。
** 促小师大义归家山侍养
余少读史。窃慕程婴公孙杵臼之为人。念曰。持此心
为人臣子者。可谓不沗所生矣。及长出家。乃曰。吾佛
为三界法王。四生慈父。苟能持二子之心。为弟子者。
可谓不负已灵矣。及读传灯诸祖机缘。见神光之断
臂。船子之覆舟。百丈之于马祖。杨岐之于慈明。叹曰。
苟忘身为法。若诸老之为心者。何患祖道之不昌。法
门之不振乎。嗟夫。丈夫处世。既不能尽命竭力。以事
人主荣名显亲。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易地皆
法语¶ 第 472a 页 X73-0472.png
然。又何屑屑以事龌龊乎。故予自知。有向上事以来。
此心翩翩。负超世之思。即处樊笼游廛市。未尝不置
身冰雪。千岩万壑中也。隆庆初。予居龙河讲肆。识妙
峰师。于稠人中。睹其貌悴骨刚。知为法器。虽未语而
心许之矣。万历癸亥。余北游上都。适遇于长安市。共
坐龙华树下。一语而决生死。乃结伴同参。共游方外。
过河中。山阴檀越。延之道院数月。是时宗尚童年。为
沙弥。明年余同妙师。入清凉。置身万年冰雪中严寒
彻骨。几死者数矣。时予幸有自信之地。越丁丑山阴
檀越。以书抵清凉。属宗从事法门。因著入槽厂。宗跃
然负米采薪。履水踏雪。百务惟先。日夜无隙。众皆推
其精勤。然殊无短长。越辛巳冬。奉 慈旨。求 皇储。
荐 先帝。建大会于台山。日集万指。宗独任点茶汤。
昼则周旋不失一人。夜则以馀力课诵。余始心知其
力能荷负。第未察其信根耳。明年壬午春。台山会罢。
余与妙师诀。师曰。某即不能荷锡相从。柰何吊影长
途乎。乃目宗谓此子可代执役。因命宗曰。古人从师
为法。誓死为期。尔其尽形竭力。傥中道志沮。当此生
不面尔。其志之。明发。即理策东西。余同龙华老人。养
痾于大行之障石岩。宗只身以从。百务惟勤。凡操食
时。必侍立辍餐而后巳。察意之可否。以为忧喜。予饱
亦饱。予偶不欲食。则涕泗交颐。亦终日不餐也。余每
每私察。久之如一日。因谓龙华老人。此子天性纯孝
人也。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其是之谓乎。明年癸未。
此心翩翩。负超世之思。即处樊笼游廛市。未尝不置
身冰雪。千岩万壑中也。隆庆初。予居龙河讲肆。识妙
峰师。于稠人中。睹其貌悴骨刚。知为法器。虽未语而
心许之矣。万历癸亥。余北游上都。适遇于长安市。共
坐龙华树下。一语而决生死。乃结伴同参。共游方外。
过河中。山阴檀越。延之道院数月。是时宗尚童年。为
沙弥。明年余同妙师。入清凉。置身万年冰雪中严寒
彻骨。几死者数矣。时予幸有自信之地。越丁丑山阴
檀越。以书抵清凉。属宗从事法门。因著入槽厂。宗跃
然负米采薪。履水踏雪。百务惟先。日夜无隙。众皆推
其精勤。然殊无短长。越辛巳冬。奉 慈旨。求 皇储。
荐 先帝。建大会于台山。日集万指。宗独任点茶汤。
昼则周旋不失一人。夜则以馀力课诵。余始心知其
力能荷负。第未察其信根耳。明年壬午春。台山会罢。
余与妙师诀。师曰。某即不能荷锡相从。柰何吊影长
途乎。乃目宗谓此子可代执役。因命宗曰。古人从师
为法。誓死为期。尔其尽形竭力。傥中道志沮。当此生
不面尔。其志之。明发。即理策东西。余同龙华老人。养
痾于大行之障石岩。宗只身以从。百务惟勤。凡操食
时。必侍立辍餐而后巳。察意之可否。以为忧喜。予饱
亦饱。予偶不欲食。则涕泗交颐。亦终日不餐也。余每
每私察。久之如一日。因谓龙华老人。此子天性纯孝
人也。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其是之谓乎。明年癸未。
法语¶ 第 472b 页 X73-0472.png
余即东蹈海上。藏修于牢山深处。人迹所不能至。神
鬼之乡也。余因入那罗窟而居之。披荆榛。卧草莽。犯
风涛。涉险阻。艰难辛苦。不可殚述。人不堪其忧。而宗
实甘心焉。余亦将谓老死丘壑。无复人世矣。居三年
丙戌。蒙 圣天子诏。为 慈圣圣母颁大藏经。布天
下名山。及二牢焉。余乃喟然叹曰。因缘障道。往哲痛
心。福始祸先。前修明诫。意欲避之。宗与同伴安桂二
侍者。进曰。师即无意人世。岂不上念 圣心。所以隆
重法门。为斯民之福利乎。余乃翻然念曰。惟我 圣
天子仁孝 圣母慈恩。以法为社稷苍生福。某敢不
竭躬尽瘁。以敷扬法化。上报 圣恩。法王忠臣。慈父
孝子。实予所图。第此海峤遐陬。故称蔑戾。苟不等心
死誓。何以转魔界而成佛土。尔辈试揣其衷。果能以
法为心。毕命从事。则止之。否则去之。无使异日。作世
谛流布。昧人天眼目也。安等唯唯。进曰。师唯何人。此
惟何事。愿师安意。以道自任。为法忘情。我辈敢不视
师为行止。余于是拜受慈命。尅意建立。经营事务。无
论巨细。一切委宗。而以安桂二人为知事。予但总其
纲要耳。上赖 圣慈宠灵。不三年丛林告成。法道聿
兴。四方衲子日益至。时则东海洋洋佛国之风焉。天
人冥会。转化之机。盖亦神且速矣。山门供众。法物毕
备。秋毫皆出宗心。建立规模。居然不减在昔。观者以
为天降地涌将为东鄙法幢盛世永永福田也。竖立
未几。狂魔竞作。己丑岁即遭侵挠。余所经涉。无论污
鬼之乡也。余因入那罗窟而居之。披荆榛。卧草莽。犯
风涛。涉险阻。艰难辛苦。不可殚述。人不堪其忧。而宗
实甘心焉。余亦将谓老死丘壑。无复人世矣。居三年
丙戌。蒙 圣天子诏。为 慈圣圣母颁大藏经。布天
下名山。及二牢焉。余乃喟然叹曰。因缘障道。往哲痛
心。福始祸先。前修明诫。意欲避之。宗与同伴安桂二
侍者。进曰。师即无意人世。岂不上念 圣心。所以隆
重法门。为斯民之福利乎。余乃翻然念曰。惟我 圣
天子仁孝 圣母慈恩。以法为社稷苍生福。某敢不
竭躬尽瘁。以敷扬法化。上报 圣恩。法王忠臣。慈父
孝子。实予所图。第此海峤遐陬。故称蔑戾。苟不等心
死誓。何以转魔界而成佛土。尔辈试揣其衷。果能以
法为心。毕命从事。则止之。否则去之。无使异日。作世
谛流布。昧人天眼目也。安等唯唯。进曰。师唯何人。此
惟何事。愿师安意。以道自任。为法忘情。我辈敢不视
师为行止。余于是拜受慈命。尅意建立。经营事务。无
论巨细。一切委宗。而以安桂二人为知事。予但总其
纲要耳。上赖 圣慈宠灵。不三年丛林告成。法道聿
兴。四方衲子日益至。时则东海洋洋佛国之风焉。天
人冥会。转化之机。盖亦神且速矣。山门供众。法物毕
备。秋毫皆出宗心。建立规模。居然不减在昔。观者以
为天降地涌将为东鄙法幢盛世永永福田也。竖立
未几。狂魔竞作。己丑岁即遭侵挠。余所经涉。无论污
法语¶ 第 472c 页 X73-0472.png
辱。即祁寒溽暑。奔走于风尘道路。冒生死之际者。不
可指陈。而此心一念孤光。未尝少易。宗辈之志愈益
坚。三年如一日也。或谓余曰。古人言到处家山。以师
高致。道眼视此。不啻轻尘聚沫。柰何惓惓于此。余曰。
尝闻世之君子。以身殉国则死国。以身殉法则死法。
今蒙 慈恩。以法见托。而且表扬 圣孝。其事虽异
其命实均。避难不义。弃命不忠。不义不忠。何以为法。
假而以此即有封疆尺寸之寄。苟临难而去之。又何
以自处。宁效死而弗去。不为苟生以失经。或者唯唯。
顷亦魔风顿息矣。又四年乙未。春二月。衅从中起。以
魔事为借资。致 圣天子震怒。诏下金吾。逮及者众。
是时安巳先去。宗与桂共婴此难。余则以一死肩之。
荷蒙 圣恩 诏遣雷阳。于是冬十月。出长安。与宗
别。余观往事如梦游。亦未尝一语及世谛常情也。宗
送余河梁。余乃谓之曰。丈夫处世。固不恋恋为儿女
态。况吾释子。学出情法者乎。第尔从老人几二十年
矣。老人固未尝以一语佛法累汝。不知汝于何处见
老人乎。宗稽首曰。宗自事师以来。自知愚钝。不敢外
求。上不见有佛祖。下不见有禅道。唯知作务供众生。
于动静閒忙疾病祸患死生之际。止此一念。直观师
心而巳。是故师生则生。师死则死。余曰。我心无相。汝
作么观。宗曰。师心若有相弟子则无今日也。余乃大
笑而别。独携善侍者而南。明春三月抵雷阳。频岁饥
荒。瘴疠大作。余坐尸陀林中。毒气炎蒸。交攻而至。殆
可指陈。而此心一念孤光。未尝少易。宗辈之志愈益
坚。三年如一日也。或谓余曰。古人言到处家山。以师
高致。道眼视此。不啻轻尘聚沫。柰何惓惓于此。余曰。
尝闻世之君子。以身殉国则死国。以身殉法则死法。
今蒙 慈恩。以法见托。而且表扬 圣孝。其事虽异
其命实均。避难不义。弃命不忠。不义不忠。何以为法。
假而以此即有封疆尺寸之寄。苟临难而去之。又何
以自处。宁效死而弗去。不为苟生以失经。或者唯唯。
顷亦魔风顿息矣。又四年乙未。春二月。衅从中起。以
魔事为借资。致 圣天子震怒。诏下金吾。逮及者众。
是时安巳先去。宗与桂共婴此难。余则以一死肩之。
荷蒙 圣恩 诏遣雷阳。于是冬十月。出长安。与宗
别。余观往事如梦游。亦未尝一语及世谛常情也。宗
送余河梁。余乃谓之曰。丈夫处世。固不恋恋为儿女
态。况吾释子。学出情法者乎。第尔从老人几二十年
矣。老人固未尝以一语佛法累汝。不知汝于何处见
老人乎。宗稽首曰。宗自事师以来。自知愚钝。不敢外
求。上不见有佛祖。下不见有禅道。唯知作务供众生。
于动静閒忙疾病祸患死生之际。止此一念。直观师
心而巳。是故师生则生。师死则死。余曰。我心无相。汝
作么观。宗曰。师心若有相弟子则无今日也。余乃大
笑而别。独携善侍者而南。明春三月抵雷阳。频岁饥
荒。瘴疠大作。余坐尸陀林中。毒气炎蒸。交攻而至。殆
法语¶ 第 473a 页 X73-0473.png
者亦数矣。秋八月。奉檄来五羊。昔之在门者。亦接踵
而至余见则诟骂曰。尔等各有出生死路脚跟。谁无
一尺土。见我何为。皆痛斥而去。顷之宗亦自蒲中万
里相寻。躬事㸑煮。无閒在昔。粤省会亦遭疫疠。骸骼
蔽野。余命宗率人亲捡埋葬。不下万馀。作津济道场
以拔之。会罢。促宗归曰。尔何恋恋于此耶。余生平志
在忘生。以学出情法者。今虽荷戈行伍。何莫非佛事。
万里比邻。太虚咫尺。以法界海慧观之。了无去来生
死之迹。又何嗟嗟作梦中颠倒耶。但冀尔识心达本。
以金刚𦦨。烁破历劫情尘。务使爱根习气缘影荡尽。
毫无自欺。如此可谓不负佛恩。不辜本有。方是老人
不负汝处也。否则抱佛而眠。犹不免为魔伴。况复守
此幻身。而增空华障翳。究竟何为。且尔父母师长。今
皆老矣。若弃彼取此。亦为法中之愚也。岂正信哉。尔
其行矣。幸为谢诸故人。生当重相逢。死则长别离。异
日常寂光中。回视今日。犹作梦中事也。尔其识之。无
忘所嘱(丁酉仲春二十五日书于垒壁之旅泊齐)。
** 示洞闻乘禅人
洞闻法乘。夙负上根。初脱尘缘。遇水潦鹤。顷觉其非。
遂弃去。入天目山。与性融首座辈。结庵居之。切磋已
躬下事。坚忍数载。复参达观禅师。亲近有日。以厌喧
求寂之念未忘。遂辞去。隐于罗溪。兹特谒老人于瘴
乡。求心地法门。老人遵梵网经。为授金刚宝戒。乘五
体投地。如泰山崩。为法之勤。一至于此。老人以久饮
而至余见则诟骂曰。尔等各有出生死路脚跟。谁无
一尺土。见我何为。皆痛斥而去。顷之宗亦自蒲中万
里相寻。躬事㸑煮。无閒在昔。粤省会亦遭疫疠。骸骼
蔽野。余命宗率人亲捡埋葬。不下万馀。作津济道场
以拔之。会罢。促宗归曰。尔何恋恋于此耶。余生平志
在忘生。以学出情法者。今虽荷戈行伍。何莫非佛事。
万里比邻。太虚咫尺。以法界海慧观之。了无去来生
死之迹。又何嗟嗟作梦中颠倒耶。但冀尔识心达本。
以金刚𦦨。烁破历劫情尘。务使爱根习气缘影荡尽。
毫无自欺。如此可谓不负佛恩。不辜本有。方是老人
不负汝处也。否则抱佛而眠。犹不免为魔伴。况复守
此幻身。而增空华障翳。究竟何为。且尔父母师长。今
皆老矣。若弃彼取此。亦为法中之愚也。岂正信哉。尔
其行矣。幸为谢诸故人。生当重相逢。死则长别离。异
日常寂光中。回视今日。犹作梦中事也。尔其识之。无
忘所嘱(丁酉仲春二十五日书于垒壁之旅泊齐)。
** 示洞闻乘禅人
洞闻法乘。夙负上根。初脱尘缘。遇水潦鹤。顷觉其非。
遂弃去。入天目山。与性融首座辈。结庵居之。切磋已
躬下事。坚忍数载。复参达观禅师。亲近有日。以厌喧
求寂之念未忘。遂辞去。隐于罗溪。兹特谒老人于瘴
乡。求心地法门。老人遵梵网经。为授金刚宝戒。乘五
体投地。如泰山崩。为法之勤。一至于此。老人以久饮
法语¶ 第 473b 页 X73-0473.png
瘴烟。四大违损。乃闭关却迹。习静以休。乘亦礼拜归
山。请授戒法。因示之曰。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与一切
众生鳞介羽毛。乃至地狱三途。以极空散销沈。靡不
眉毛厮结。不隔纤毫。其所同者。金刚心地。所异者情。
想爱憎耳。由佛祖善用其心。故转秽邦成净土。化刀
山为宝林。即剧苦辛酸。皆为极乐真境。此无他术。盖
于此心中情想不生。爱憎无寄。譬如净目。彻见晴空。
又何颠倒幻华。自生起灭哉。众生返此。无怪乎种种
颠倒。自取其咎耳。佛祖怜悯此辈。特特出世一番。并
无剩法与人。不过直指此心。令一切众生。当下知归。
故毗卢老子。初坐菩提场。亦不过宣明过去十方三
世诸佛此戒法耳。千华台上。叶叶释迦。亦不过禀明
诸佛此心。宣传此戒法。即四十九年摇唇鼓舌。波波
挈挈。为人委曲周旋者。亦不过普令众生。信受此戒
法。及至末后拈花。天人瞪目而不知者。亦只迷此心
戒耳。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乃至二十八传。递代授手。
达磨西来。神光立雪。无言无说。盖亦分明直指此心
戒耳。展转六传。至老卢俗汉子。柴担下闻金刚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盖乃顿悟此戒。不从人得。不因
师授。性自具足者也。又更有何奇特哉。及至黄梅印
正。即解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黄梅老人。
亦不柰伊何。只得无语归方丈。即三更密付。大似乌
豆换人眼睛。岂此外更有奇特哉。从此儿孙满目。遍
满寰中。得之者死。失之者生。千七百人。鼓簧播弄。亦
山。请授戒法。因示之曰。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与一切
众生鳞介羽毛。乃至地狱三途。以极空散销沈。靡不
眉毛厮结。不隔纤毫。其所同者。金刚心地。所异者情。
想爱憎耳。由佛祖善用其心。故转秽邦成净土。化刀
山为宝林。即剧苦辛酸。皆为极乐真境。此无他术。盖
于此心中情想不生。爱憎无寄。譬如净目。彻见晴空。
又何颠倒幻华。自生起灭哉。众生返此。无怪乎种种
颠倒。自取其咎耳。佛祖怜悯此辈。特特出世一番。并
无剩法与人。不过直指此心。令一切众生。当下知归。
故毗卢老子。初坐菩提场。亦不过宣明过去十方三
世诸佛此戒法耳。千华台上。叶叶释迦。亦不过禀明
诸佛此心。宣传此戒法。即四十九年摇唇鼓舌。波波
挈挈。为人委曲周旋者。亦不过普令众生。信受此戒
法。及至末后拈花。天人瞪目而不知者。亦只迷此心
戒耳。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乃至二十八传。递代授手。
达磨西来。神光立雪。无言无说。盖亦分明直指此心
戒耳。展转六传。至老卢俗汉子。柴担下闻金刚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盖乃顿悟此戒。不从人得。不因
师授。性自具足者也。又更有何奇特哉。及至黄梅印
正。即解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黄梅老人。
亦不柰伊何。只得无语归方丈。即三更密付。大似乌
豆换人眼睛。岂此外更有奇特哉。从此儿孙满目。遍
满寰中。得之者死。失之者生。千七百人。鼓簧播弄。亦
法语¶ 第 473c 页 X73-0473.png
不过递相发明此心地法门。岂此心外别求妙悟耶。
若离此外别求。即堕外道邪径。故梵网经。云卢舍那
佛心地。初发心中所诵。一名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
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
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云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子。
故五十五位进修。未见佛性。皆堕涂程。及至末后等
觉位中。乃云。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到此直
入佛性海中。由是观之。从凡入圣。成佛作祖之要。舍
此金刚心外。岂复更有剩法耶。是知此戒不易悟。悟
则名为住位。不易行。行则名为行位。不易通。通则名
为向位。不易净。净则名为登地位。不易忘。忘则名为
人佛位矣。法乘今日。诚当自揣。以何心为出家。以何
心为参师访友。以何心为乐求佛法。以何心而愿受
此戒。苟得其心。则三世诸佛。历代祖师。普及一切众
生。一齐向老人一毛端头放光动地。则汝二六时中。
与诸圣凡眉毛厮结也。此则是名真持戒者。否则险。
险则堕。参参参(洞闻初礼铁嘴兰风为师。此云水潦鹤者。指兰风也)。
**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住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
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譬若时雨。三草二木。无不蒙
润。随分充足。各得生长。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
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
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
若离此外别求。即堕外道邪径。故梵网经。云卢舍那
佛心地。初发心中所诵。一名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
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
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云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子。
故五十五位进修。未见佛性。皆堕涂程。及至末后等
觉位中。乃云。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到此直
入佛性海中。由是观之。从凡入圣。成佛作祖之要。舍
此金刚心外。岂复更有剩法耶。是知此戒不易悟。悟
则名为住位。不易行。行则名为行位。不易通。通则名
为向位。不易净。净则名为登地位。不易忘。忘则名为
人佛位矣。法乘今日。诚当自揣。以何心为出家。以何
心为参师访友。以何心为乐求佛法。以何心而愿受
此戒。苟得其心。则三世诸佛。历代祖师。普及一切众
生。一齐向老人一毛端头放光动地。则汝二六时中。
与诸圣凡眉毛厮结也。此则是名真持戒者。否则险。
险则堕。参参参(洞闻初礼铁嘴兰风为师。此云水潦鹤者。指兰风也)。
**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住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
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譬若时雨。三草二木。无不蒙
润。随分充足。各得生长。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
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
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
法语¶ 第 474a 页 X73-0474.png
真正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沈沦。枉受辛苦耳。所以卢
祖初至。黄梅问何处人。答曰。岭南人。黄梅道。獦獠亦
有佛性耶。祖曰。人有南北。佛性岂有二耶。自此一语。
如雷惊群蛰。流布人閒。知之者希。悟之者鲜。是则岭
南为禅道佛法之源头。爰自卢祖演化。道被中原。而
门庭之前。竟埋荒草。寥寥几千载矣。谈者皆谓非善
根地。是不达佛性之旨耳。余蒙 恩遣雷阳。以丙申
春。至秋来五羊。垒壁閒注棱伽经完。戊戌夏。即为诸
来弟子演说。每一座中。见诸善男子辈。亹亹而来。余
深嘉之。未几有善士十馀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
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磨。自是归心日诚。听法
弥笃。余哀其未悟。悯其不达进修自度工夫。因授以
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
以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
心日诚。罪障日消。必以往生为愿。果能此道。虽在尘
劳。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
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
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
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
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
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是则一念恶
心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宛尔。天
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思惟。应当
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日月
祖初至。黄梅问何处人。答曰。岭南人。黄梅道。獦獠亦
有佛性耶。祖曰。人有南北。佛性岂有二耶。自此一语。
如雷惊群蛰。流布人閒。知之者希。悟之者鲜。是则岭
南为禅道佛法之源头。爰自卢祖演化。道被中原。而
门庭之前。竟埋荒草。寥寥几千载矣。谈者皆谓非善
根地。是不达佛性之旨耳。余蒙 恩遣雷阳。以丙申
春。至秋来五羊。垒壁閒注棱伽经完。戊戌夏。即为诸
来弟子演说。每一座中。见诸善男子辈。亹亹而来。余
深嘉之。未几有善士十馀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
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磨。自是归心日诚。听法
弥笃。余哀其未悟。悯其不达进修自度工夫。因授以
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
以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
心日诚。罪障日消。必以往生为愿。果能此道。虽在尘
劳。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
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
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
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
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
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是则一念恶
心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宛尔。天
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思惟。应当
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日月
法语¶ 第 474b 页 X73-0474.png
如流。时不可待。傥负此缘。当面错过。大限临头。悔之
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 示真遇禅人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
山。参访知识。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
参。顷辞往普陀礼达观师。授以毗舍浮佛偈。复持来
五羊。幻人于幻化场中。作如幻佛事。开诸幻众。说如
幻法门。禅人作礼请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为说一
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而开示之曰。善哉佛子。当善
思惟。一切诸佛依幻力而示现。一切菩萨依幻力而
修持。一切二乘依幻力而趣寂。一切外道依幻力而
昏迷。一切众生依幻力而生死。若夫天宫净土。依幻
力而建立。琼林宝树依幻力而敷荣。铁床铜柱依幻
力而施设。镬汤垆炭依幻力而沸腾。鳞甲羽毛依幻
力而飞潜。蠢蠕蛸翘依幻力而动息。以极三世诸佛
之所證。六代祖师之所传。总不出此幻网。三昧禅人
安得而逃之耶。汝试谛思何因而落生死。何因而入
母胎。何因而汩没爱缠。何因而愿出沈沦。何因而发
足超方。何因而参访知识。何因而履名山登福地。穿
丛林入保社。今年而南海。明年而五台。后年而峨眉。
汝将遍历寰中。纵经尘劫。穷尽十方微尘国土。承事
十方诸大知识。总皆不出幻化门头。非究竟真实处
也。然虽如是。唤作迷头认影。不访就路还家。苟能一
步踏断幻结。则无边幻网。一时顿裂。无涯幻海。一时
何及。各宜努力。珍重珍重。
** 示真遇禅人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
山。参访知识。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
参。顷辞往普陀礼达观师。授以毗舍浮佛偈。复持来
五羊。幻人于幻化场中。作如幻佛事。开诸幻众。说如
幻法门。禅人作礼请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为说一
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而开示之曰。善哉佛子。当善
思惟。一切诸佛依幻力而示现。一切菩萨依幻力而
修持。一切二乘依幻力而趣寂。一切外道依幻力而
昏迷。一切众生依幻力而生死。若夫天宫净土。依幻
力而建立。琼林宝树依幻力而敷荣。铁床铜柱依幻
力而施设。镬汤垆炭依幻力而沸腾。鳞甲羽毛依幻
力而飞潜。蠢蠕蛸翘依幻力而动息。以极三世诸佛
之所證。六代祖师之所传。总不出此幻网。三昧禅人
安得而逃之耶。汝试谛思何因而落生死。何因而入
母胎。何因而汩没爱缠。何因而愿出沈沦。何因而发
足超方。何因而参访知识。何因而履名山登福地。穿
丛林入保社。今年而南海。明年而五台。后年而峨眉。
汝将遍历寰中。纵经尘劫。穷尽十方微尘国土。承事
十方诸大知识。总皆不出幻化门头。非究竟真实处
也。然虽如是。唤作迷头认影。不访就路还家。苟能一
步踏断幻结。则无边幻网。一时顿裂。无涯幻海。一时
法语¶ 第 474c 页 X73-0474.png
顿枯。无量幻业。一时顿消。无边幻行。一时顿得。无量
幻生。一时顿度。此则是名以幻修幻。所谓众生幻心。
还依幻灭者也。其或未然。则纵经三生六十劫。以文
殊为父。观音为母。普贤为师。而欲恃此亲因。以求出
生死事。远之远矣。汝谛思惟。其无谓我为幻化人。非
真实语也。参参。
** 示优婆塞易真潭
佛性善根。如草种在地。但有土处。莫不有之。若遇时
雨。靡不发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迟速耳。人人皆有
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开导。如时雨降。则勃然生
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此从上佛祖教化
门头。贵在观根逗机。善为开导。使其自性成熟。非有
别法。以誇诞众生也。善土易真潭。生在边地。长于尘
劳。汩汩口体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念生死事大乎。
自非夙种善根深厚。油然于中而不容巳者。何乃遇
缘即发。不待教而能若是耳。余初贬雷阳。未度岭时。
谈者谓边俗好鬼。而啖血食。绝无善人。且据佛言。边
地下贱。篾戾车种。以为六难。以其断绝佛种。破灭善
根。不闻三宝名字故。余以为实然。顷过电白。见潭𢹂
善士数辈。头面作礼。余甚异之。及过苦藤岭。诛茅茨
施茶结缘。盖潭创为佛事。集众信而为之者。此则不
因开导而自为之。岂非善根纯熟。时节因缘巳至。有
不能自止。触事而现。遇缘而成者耶。由是观之。佛性
幻生。一时顿度。此则是名以幻修幻。所谓众生幻心。
还依幻灭者也。其或未然。则纵经三生六十劫。以文
殊为父。观音为母。普贤为师。而欲恃此亲因。以求出
生死事。远之远矣。汝谛思惟。其无谓我为幻化人。非
真实语也。参参。
** 示优婆塞易真潭
佛性善根。如草种在地。但有土处。莫不有之。若遇时
雨。靡不发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迟速耳。人人皆有
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开导。如时雨降。则勃然生
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此从上佛祖教化
门头。贵在观根逗机。善为开导。使其自性成熟。非有
别法。以誇诞众生也。善土易真潭。生在边地。长于尘
劳。汩汩口体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念生死事大乎。
自非夙种善根深厚。油然于中而不容巳者。何乃遇
缘即发。不待教而能若是耳。余初贬雷阳。未度岭时。
谈者谓边俗好鬼。而啖血食。绝无善人。且据佛言。边
地下贱。篾戾车种。以为六难。以其断绝佛种。破灭善
根。不闻三宝名字故。余以为实然。顷过电白。见潭𢹂
善士数辈。头面作礼。余甚异之。及过苦藤岭。诛茅茨
施茶结缘。盖潭创为佛事。集众信而为之者。此则不
因开导而自为之。岂非善根纯熟。时节因缘巳至。有
不能自止。触事而现。遇缘而成者耶。由是观之。佛性
法语¶ 第 475a 页 X73-0475.png
未必尽善。魔性未必尽恶。随其所习。故有异耳。佛说
边地恶种。盖言其重者。欲人生正信。生中国。闻正法
故也。余见潭纯诚笃信。创建善缘。足见佛法广大。不
难行于边地。乃作疏。命潭与二三善友。同心一力。果
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作佛事。
将转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从此一人一事倡始也。
一阴以至坚冰。一阳而炎赫日。造化之机如此。道化
之机亦然。佛言。无佛法处。建立三宝。非菩萨人不能
克成。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潭岂非大心众生耶。
若从此增进。信心不退。善根转深。勇猛精进。顿悟本
心。即永断生死。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必不从今日
出门一步。为初地也。伹办肯心。决不相赚。勉之。
** 示本净贵禅人
禅人宝贵。以守护佛法为心。初书金字法华诸经。募
造旃檀释迦弥陀二圣像成。居端州之鼎湖。时往来
五羊。稽首请益。予示之曰。吾佛有言。诸法从缘生。诸
法从缘灭。是知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
生无有。未生无有。则虽有而性常自空。性空则诸法
本无自性矣。故曰。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能达缘
起无性者。则为成佛真种矣。善哉佛子。汝之所书诸
经者法也。所造旃檀如来者佛也。以汝之信力为因。
托诸所化为缘。是则佛从缘起而法亦从缘起。于法
性中法即佛。而佛即法也。第不审果了此法性空乎。
性不空乎。若言其性空。则现见佛之相好庄严。毕竟
边地恶种。盖言其重者。欲人生正信。生中国。闻正法
故也。余见潭纯诚笃信。创建善缘。足见佛法广大。不
难行于边地。乃作疏。命潭与二三善友。同心一力。果
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作佛事。
将转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从此一人一事倡始也。
一阴以至坚冰。一阳而炎赫日。造化之机如此。道化
之机亦然。佛言。无佛法处。建立三宝。非菩萨人不能
克成。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潭岂非大心众生耶。
若从此增进。信心不退。善根转深。勇猛精进。顿悟本
心。即永断生死。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必不从今日
出门一步。为初地也。伹办肯心。决不相赚。勉之。
** 示本净贵禅人
禅人宝贵。以守护佛法为心。初书金字法华诸经。募
造旃檀释迦弥陀二圣像成。居端州之鼎湖。时往来
五羊。稽首请益。予示之曰。吾佛有言。诸法从缘生。诸
法从缘灭。是知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
生无有。未生无有。则虽有而性常自空。性空则诸法
本无自性矣。故曰。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能达缘
起无性者。则为成佛真种矣。善哉佛子。汝之所书诸
经者法也。所造旃檀如来者佛也。以汝之信力为因。
托诸所化为缘。是则佛从缘起而法亦从缘起。于法
性中法即佛。而佛即法也。第不审果了此法性空乎。
性不空乎。若言其性空。则现见佛之相好庄严。毕竟
法语¶ 第 475b 页 X73-0475.png
光明炽盛。赩如宝山。而华严八十一卷灵文。三十九
品之次第。五周因果之行布。四十二位之森严。不欠
一字。法华之三周授记。忏法之诸佛洪名。不少一人。
灿然满目。焕乎全彰。谓之性空无物可乎。若言其性
不空。方其缘之聚也。则纸自纸。墨自墨。金自金。而香
自香。如是纸墨。皆为世谛流布。如是金香。皆为恶业
庄严。如是佛法之名。又何从而有耶。求其本无。则性
自空矣。方其今之缘聚也。即以世谛之金香而为佛。
即以世谛之纸墨而为经。然纸墨之相不异当时。体
不增于昔日。而佛法之名既彰。则敬慢之心悬隔。其
助成之人。虽不改于故武。而善恶之机天渊矣。由是
观之。则一切诸法。本无自性。从缘会而生者明矣。斯
则能达此佛此法。本无自性。则为成佛真种矣。而汝
所作种种诸胜缘。不审达无性而作耶。不达无性而
作耶。由作而后得无性耶。若达无性而作。则佛法在
已而不在物。若不达无性而作。则佛法在物而不在
已。若由作而后达无性者。则已与物皆无性矣。达已
无性。则无能作之人。达法无性。则无所作之法。人法
双空。是非齐泯。则已与物皆无迹矣。又从何而分别
耶。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菩提亦不可思议。佛子。如
是而知。则为真知。如是而作。则为妙行。否则以思惟
心而作难思之佛事。譬如手把萤火而烧须弥。祇益
自劳。又何从而究竟耶。善哉佛子。谛观法王法。法王
法如是。应如是作。应如是持。可谓善超诸有矣。
品之次第。五周因果之行布。四十二位之森严。不欠
一字。法华之三周授记。忏法之诸佛洪名。不少一人。
灿然满目。焕乎全彰。谓之性空无物可乎。若言其性
不空。方其缘之聚也。则纸自纸。墨自墨。金自金。而香
自香。如是纸墨。皆为世谛流布。如是金香。皆为恶业
庄严。如是佛法之名。又何从而有耶。求其本无。则性
自空矣。方其今之缘聚也。即以世谛之金香而为佛。
即以世谛之纸墨而为经。然纸墨之相不异当时。体
不增于昔日。而佛法之名既彰。则敬慢之心悬隔。其
助成之人。虽不改于故武。而善恶之机天渊矣。由是
观之。则一切诸法。本无自性。从缘会而生者明矣。斯
则能达此佛此法。本无自性。则为成佛真种矣。而汝
所作种种诸胜缘。不审达无性而作耶。不达无性而
作耶。由作而后得无性耶。若达无性而作。则佛法在
已而不在物。若不达无性而作。则佛法在物而不在
已。若由作而后达无性者。则已与物皆无性矣。达已
无性。则无能作之人。达法无性。则无所作之法。人法
双空。是非齐泯。则已与物皆无迹矣。又从何而分别
耶。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菩提亦不可思议。佛子。如
是而知。则为真知。如是而作。则为妙行。否则以思惟
心而作难思之佛事。譬如手把萤火而烧须弥。祇益
自劳。又何从而究竟耶。善哉佛子。谛观法王法。法王
法如是。应如是作。应如是持。可谓善超诸有矣。
法语¶ 第 475c 页 X73-0475.png
** 示法锦禅人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
忍辱法门。更为开导之曰。永嘉大师有言。我师得见
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忍之一行。为成佛之
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生生世世。为提婆达
多之所谤害。至于今生出世种种破法。无所不至。甚
而杀害其命者非一。及法华会上为其授记作佛。且
曰。我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胜妙功德。皆由提婆达
多善知识故之所成就。岂非以忍之一行。为成佛之
要行耶。又云。昔我于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
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由是观之。一切
众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而成无上菩提。福慧庄严。
皆以无我而至。以我与物敌故是非生。是非生则爱
憎立。爱憎立则喜怒滋。自性浊而心地昏。心地昏则
诸恶长。诸恶长则众苦集。众苦集而生死长矣。是皆
从我之所致。甚矣我之为害。譬如严城坚兵岂易破
哉。老氏有言曰。柔胜刚。弱胜强。此盖忍行之初地也。
众生恃其我见坚牢难破。所以一言之逆不能受。一
事之违不能安。一饥一寒之不能耐。一念之欲不能
净。斯皆不知忍之之方。徒增我见之执耳。所以佛教
诸弟子修和合行。又曰。苦法忍苦法智。又曰。无生法
忍。八地乃得。是知从生法忍忍至无生。则妙行圆佛
果成矣。忍之一行岂浅浅哉。故曰。凡有所作皆当忍
法语¶ 第 476a 页 X73-0476.png
之。是则举心动念处以忍试之。举足动步处以忍先
之。折旋动容处以忍持之。喜怒哀乐处以忍验之。如
斯则心有不敢妄动。身有不敢妄作。事有不敢妄为。
情有不敢妄发。故老氏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即忍
之异名。由不敢为天下先。故忍为成佛第一行。如此
则忍大而我小。故忍能衣被于我亦能衣被于物。自
利利他之德无出此者。故曰。柔和忍辱衣。谓是故也。
禅人求法语。故余题之曰。忍辱为衣。禅人勉而行之。
其无以为口头话。且又无以此博饭具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
之。折旋动容处以忍持之。喜怒哀乐处以忍验之。如
斯则心有不敢妄动。身有不敢妄作。事有不敢妄为。
情有不敢妄发。故老氏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即忍
之异名。由不敢为天下先。故忍为成佛第一行。如此
则忍大而我小。故忍能衣被于我亦能衣被于物。自
利利他之德无出此者。故曰。柔和忍辱衣。谓是故也。
禅人求法语。故余题之曰。忍辱为衣。禅人勉而行之。
其无以为口头话。且又无以此博饭具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