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587-01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长安志卷十六     宋 宋敏求 撰
  县六
   蓝田  醴泉
   蓝田
蓝田县(唐畿今次畿东/北至府八十里)秦旧县也竹书纪年曰梁惠王
命太子向为蓝田君水经注曰蓝田县盖子向之邑汉
书曰蓝田县秦孝公置山出美玉周礼曰玉之美者曰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587-0193b.png
球其次曰蓝三秦记曰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按县
秦属内史汉属京兆尹后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省
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复置𨽻京兆郡后周闵帝二年
析县置玉山白鹿县以三县置蓝田郡武帝建德二年
省郡废玉山白鹿入蓝田以𨽻京兆自县西三十里故
城徙峣柳城今治是也唐武德二年析置白鹿县三年
更曰宁民又析蓝田置玉山县贞观三年皆省
县境(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里)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587-0193c.png
四乡管四里(唐二十三乡有/节妇乡馀不传)
奉道乡连县郭管安仁里
玉山乡在县东一十里管严朱里
白鹿乡在县西南二十里管安道里
卢珍乡在县西北一十里管康和里
县城本名峣柳城以前对峣山其中多柳因取为名水
经注曰泥水历峣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亦谓
之青泥城晋中兴书曰桓温伐苻健遣京兆太守薛珍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587-0193d.png
击青泥城破之即其处也城周八里今县城但存东南
一隅而已周三里馀八十步崇一丈六尺凡三门
青泥驿在县郭下
蓝田驿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韩公堆驿在县南二十五里(作桓公/驿者非)
蓝桥驿在县东南四十里
藋平驿在县南五十五里(以上五/驿并废)
玉溪馆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入商州路俗曰硙子平蓝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587-0194a.png
田关在县东南九十八里即秦峣关也汉书曰赵高遣
将将兵距峣关(应劭曰峣音尧峣山之关李奇/曰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沛公引
兵绕峣关踰蒉山击秦军大破之后周明帝武成元年
徙青泥故城侧改曰青泥关武帝建德三年改曰蓝田
关因县为名隋炀帝大业元年徙复旧所即今关是
终南山在县南七十里
蓝田山在县东南三十里范子计然曰玉美出蓝田一
名覆车山郭缘生述征记曰山形如覆车之象其山出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587-0194b.png
玉亦名玉山后魏风土记曰山巅方二里圣贤仙隐之
处刘福鸣学道于此下有神祠甚严灞水之源出蓝田
谷西又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
皇旧居之所(帝王世纪曰尊/卢氏赫胥氏后)魏略曰刘雄鸣蓝田人少
以采药射猎为事常居覆车山每晨夜出行云雾中识
其道不迷时人因谓之能为云雾晋太康地记曰蓝田
出美玉故曰蓝田括地志曰臣泰案圣贤冢墓记骊山
之阳多美玉今县西北四十里有骊山即此山之北阜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587-0194c.png
骊山之阳或谓此也
蒉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事见上(郑氏曰蒉音匮苏氏音/曰蒉音蒯师古曰苏)
(是也丘/怪反)
倒虎山一名玄象山在覆车山北苻坚时王子年始隐
于东阳谷后避石季龙之乱徙于此
峣山在县南二十里
虎候山在县境(出地/道记)
金山在县南一十里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587-0194d.png
七盘山在县南二十里
王顺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旧图经曰昔道人王顺隐此
山得道
阜儿山在县东六十里乡俗所传尝有一禽止此山众
禽随之疑为凤也因名凤儿山语讹作阜儿山
白鹿原在县西五里三秦记曰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
于此原以是得名盖秦运之象其原接南山西北入万
年县界抵浐水晋书苻雄与桓冲战于白鹿原(晋中/兴书)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587-0195a.png
(曰桓温伐苻健督护邓/遐等奋击于白鹿原)
凉风原(一作/风凉)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门山北入万
年县界遁甲开山图曰骊山之西川有阜名曰风凉原
亦雍州之福地即砚山之阴也水经注曰狗枷川水有
二原西川水出砚山之研盘谷与若谷二水合而东北
流凉风原横岭在县北三十五里自临潼骊山东入县
界横接华州界
桓公堆在县南二十五里晋书桓温伐苻健遣苻雄等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587-0195b.png
拒温于秋思堆后因名桓公堆
䋫坡在县东南通典曰七盘十二䋫蓝关之险路也
倾谷在县东五十里
同谷在倾谷之西
倒回谷在县东南五十里灞水上源出此谷谷内通商
州洛南县界
蓝谷在县东南二十里
辋谷在县西南二十里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587-0195c.png
采谷在县西南三十里与辋谷并有细路通商州上洛

石门谷在县西南四十里(唐昭宗乾宁二年行莎城/镇又次石门镇之圣寿寺)
库谷在县西南五十里谷有关
霸谷(一作/灞)古滋水也亦名蓝田谷水即秦岭水之下流
也东南自商州上洛县界流入汉书曰霸水出蓝田谷
北入渭师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水经注曰
霸者水上地名也水出县之蓝田谷三秦记曰有川方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587-0195d.png
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铜铁石图经曰其源出县东南
秦岭倒回谷西北流九十里出县界入万年县界骞村
岸阔六十尺(十道志霸水源/出终南山金谷)
金谷水出县西南终南山之金谷水经注曰水东北流
注浐水又北流历蓝田川北注于霸
刘谷水一名泥水出县东南刘谷水经注曰水出蓝田
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水合铜谷水出县
东铜谷水经注曰石门谷东有铜谷水合轻谷水西注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587-0196a.png
泥水
白马谷水出县东白马谷南流经县南又西北流入霸

句牛谷水出县西北句牛谷西南流入霸水围谷水又
有岐谷水出县西南岐谷南流入霸水狗枷东川水出
县西南终南山水经注曰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
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名焉又曰狗
枷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587-0196b.png
次东有雀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流历风凉
原入万年县界
荆谷水自白鹿原东流入万年县唐村界
辋谷水出南山辋谷北流入霸水
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水下出
蓝谷西北流入霸水
倾谷水自秦岭出南流入霸水
采谷水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万年县界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587-0196c.png
石门谷水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万年界
库谷水自南山出北流入万年界合浐水
蓼子涧在县南三里出南山西北流合辋谷水入霸水
咽瓠泉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旧图经曰唐李筌于此遇
骊山老母说阴符经传教既毕令筌取水筌乃携瓠就
泉汲水巳失老母因名咽瓠泉桂泉在县东北四十里
泉畔旧有桂一株(唐武德六年宁民令萌/昶引南山水入京城)
冰池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凿冰之所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587-0196d.png
淹池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石门汤在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口旧图经曰唐初有
异僧止于此大雪其地雪融不积僧曰必温泉也掘之
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凡有病者浴多痊嗣后有
白鱼之瑞复神女频降遂立玉女堂于汤侧明皇时赐
名大兴汤院
昆吾亭在县境汉宣帝霍皇后葬亭之东
蓝田故城在县西三十里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587-0197a.png
白鹿故城在县西十一里
周王山故城在县东二十五里
唐王山故城在县东四十三里有万金堡
宁民故城在县西南三十二里
青泥城在县南七里案峣柳城亦谓之青泥城即今县
是也未详复有此城
思乡城一名柳城在县东南三十三里旧说宋武帝入
关筑城于此南人思乡因名之又以城傍多柳故曰柳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587-0197b.png

尚可堡在县东今存
明市堡在县西南四十里
鸡子堡在县北四十里土坡状如鸡子因以为名
黄栌堡在县北三十里
汉御羞苑鼎湖宫皆在县境
唐万东宫仪凤三年建
万金宫在县东四十五里天耀三年诏新造凉宫为万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587-0197c.png
金宫(高宇遗言万金芳桂奉天寿宫并停废文明元年/武后诏奉天宫置道士观芳桂万金各置僧寺以)
(旧宫/为名)
胜因寺即唐法池寺也在县城内旧图经曰寺旧有池
故以名张说有蓝田法池寺二法堂赞建中中改通灵
寺后又改今名
崇法寺即唐悟真寺也在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白居
易有诗述其灵及后改名
永福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本唐神尧山庄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587-0197d.png
崇仁寺在县东北四十里唐开元二十六年置
清源寺在县南辋谷内唐王维母奉佛山居营草堂精
舍维表乞施为寺焉
虎候山祠汉书曰秦孝公置
金山神庙在县南十里辋谷口金山之前旧图经曰黄
帝时风后灭蚩尤之众于此盖风后之祠济众侯庙在
县东南五十里倒回谷其神名石门将军唐京兆尹第
五琦杨知至祈雨有应至乾符中岁旱诏使致祷应时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587-0198a.png
沾霈遂封济众侯增葺庙宇今榜助顺王未详
都神庙在县城内会县境诸神岁时飨于此
黄崖神庙在县东五十里倾谷口
古华胥氏陵在县西三十里
荆轲冢在县西北三十里
燕子冢在县东八里汉书曰临江闵王荣景帝太子废
为临江王坐侵庙壖地为宫上徵荣将行祖于江陵北
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587-0198b.png
矣荣至诣中尉簿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有数万燕
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世名燕子冢
贺若妇冢在县西南一十五里妇县人也姑有疾刲股
肉奉姑疾遂愈府县以闻敕旌表门闾名其乡为节妇
(志未载岁/月疑唐事)
   醴泉
醴泉县(唐次赤今次畿东/南至府九十里)本汉左冯翊谷口县地在九
嵏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今县东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587-0198c.png
四十里谷口城是王莽曰谷喙后汉魏晋为池阳县后
魏武帝于谷口置温秀宁夷二护军改池阳为宁夷县
𨽻咸阳郡西魏置宁夷郡后周改为宁秦郡隋开皇十
八年改宁夷县为醴泉县𨽻京兆郡以县界有汉醴泉
宫因以为名(方舆记曰汉宣帝时开泉味如/酒故以名县亦汉宫之名也)其城即古
仲桥城也唐武德元年析置温秀县(按县北有温秀/岭当以此为名)
省醴泉贞观十年营昭陵在九嵏山析云阳咸阳二县
后置醴泉县𨽻雍州天授元年𨽻鼎州大足元年还𨽻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587-0198d.png
雍州广德元年升为赤
县境(东西六十二里/南北一百二里)
六乡管二百五十村(唐十六乡有白鹿长乐/瑶台修文四乡馀不传)
美华乡在郭下管村四十四
通畤乡在县西北六里管村二十四
新望乡在县西一十二里管村三十
崇孝乡在县东北一十五里管村四十九
神安乡在县西北三十里管村五十四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587-0199a.png
白泾乡在县北五十里管村四十九
县城周二里馀一百步
醴泉镇在县城内
北醴泉镇在县北二十里(按今有甘北/镇疑是此)
醴泉驿在西门内东南至咸阳驿四十五里西北至乾
州奉天驿七十里今废
名光渡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泾甘渡在县东北三十里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587-0199b.png
九嵏山在县西四十里汉书地理志曰谷口县九嵏山
在西四夷郡国县道里记曰九嵏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
出焉高六百五十丈周十五里
武将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一名/凭山)
芳山在县东北五十里(一作/万山)
覆甑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承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有石泉三辅黄图所谓浪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587-0199c.png
无劳山在县西北六十里
温宿岭在县北汉时温宿国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为
(隋志作/温秀)
甘谷在县西八十里
泥泉谷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泉谷在县西北六十里
西水谷在县北七十里
承阳山两水谷在县西七十里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587-0199d.png
豆卢谷在县西北八十里
黑狗谷在县西北九十里
巴谷在县西北九十里
白水谷在县西北一百里
泾水自乾州永寿县西北流入县界尚书禹贡曰泾属
渭汭(属𨽻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毛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春
秋左氏传襄公十四年曰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
报栎之役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以毒药/投泾水)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587-0200a.png
(之上流晋师/饮水多死)史记曰秦二世梦虎啮左骖杀之卜泾为
祟二世乃斋望夷宫而欲祀之汉书曰泾虽不在大川
之祀以近咸阳得此大川之祀汉书注颜师古曰泾水
出安定泾阳笄头山东至阳陵入渭益部耆旧传曰汉
武祀甘泉至泾桥有女子浴于泾水乳长七尺上怪遣
问之女曰帝后第七车知我时侍中张宽在第七车对
曰天星主祭祀斋戒不洁则女人星见水经注曰泾水
导源安定朝那县西笄头山秦始皇巡地西出笄头山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587-0200b.png
即是山也盖大陇之异名(按汉武故事张宽所对并云/渭桥渭水北史曰苻坚以关)
(中水旱不时议依郑白故事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𨽻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续以溉)
(斥卤之田百/姓赖其利)
甘河自县西北甘北镇西来至县东北泾甘渡合入泾
水谷口城在县东北四十里汉县也沟洫志曰田于何
所池阳谷口即此城也郊祀志公孙卿言黄帝升仙于
寒门水经注曰九嵏山东仲山西谓之谷口即古寒门
也按云阳县谷池水所出谓之谷口未详孰是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587-0200c.png
紫府观在县东北三十里唐太宗为道士薛颐置今废
瑶台寺在县西北昭陵之西
要册三庙一在市北一在县西二十里一在县西三十
五里(按汉志有天齐公祠玉床山祠/五帝祠五所图经皆不著)
唐太宗庙在县西门外去县一里
肃宗庙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开宝敕云去甘/北巡镇三里)
太宗昭陵在县西北五十里(陵庙记在县/东三十里)
九嵏山白鹿长乐瑶台三乡界古逢南村下宫去陵一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587-0200d.png
十八里(元和郡县图志曰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封内周一百二十里陪葬诸王七(蜀王愔赵王福纪王/慎越王贞嗣纪王登)
(曹王明/蒋王煇)公主二十一(清河公主驸马都尉程怀亮晋安/韦思安豫章唐义识新兴长孙曦)
(兰陵窦怀悊高密段纶长乐长孙冲遂安王大礼南平/刘玄意衡阳阿史那社尔新城韦正矩城阳薛瓘安平)
(杨思敬襄城萧铣长沙豆卢怀让安康独孤/谌临川周道务普安史仁表晋阳汝南常山)妃嫔八(郑/国)
(夫人彭城夫人纪国太妃韦氏越国太妃燕氏赵/国太妃杨氏贤妃郑氏才人徐氏窦卿妹石塔)宰相
一十三(中书令马周岑文本崔敦礼司徒英国公李绩/尚书左仆射魏国公李靖右仆射虞国公温彦)
(博右仆射宋国公萧瑀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徵高阳公许敬宗)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587-0201a.png
(右仆射莱国公杜如晦/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丞郎三品五十三(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吏)
(部侍郎马载户部尚书武阳县公李文亮卫尉卿齐国/公房仁裕礼部尚书张后胤国子祭酒孔颖达礼部侍)
(郎孔志亮工部侍郎孔元惠散骑常侍褚亮秘书监永/兴公虞世南工部尚书阎立本吏部尚书姜晦中书舍)
(人杜正伦殿中监唐嘉会学士姚思廉卫尉卿魏叔王/光禄卿姜远秘书监岑景倩宗正卿李芝芳光禄卿房)
(光义卫尉卿房光敏子阆州刺史诞清河郡主婿赠鸿/胪卿窦庭兰金州刺史卢贞松天策府记室薛收宗正)
(卿段伦金紫光禄大夫长孙璿赠吏部侍郎安康伯太/史令薛绩银青光禄大夫李震洪州刺史吴黑闼晋州)
(刺史裴艺宁州刺史窦义节卫州刺史萧业吏部郎中/马颛幽州都督平元公长孙敞原州都督李改明临淮)
(公李规琅邪公李珍常山公李清千金公李俊中山公/李裾汝州别驾房左清道率房回江夏郡王道宗夔国)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587-0201b.png
(公刘洪贞雍州长史李弼特进观国公杨仁恭原州都/督史幼虔陜王府司马谦芮国公豆卢行业西平郡王)
(李琛简州刺史建宁/公李安南都督姜简)功臣大将军以下六十四(大将军/薛国公)
(阿史那忠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右骁卫大/将军嘉川县公周护仁镇国大将军丹阳公李客师大)
(将军雁门公梁建方左镇卫大将军虢国公张仁贵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秦叔宝大将军周国公郑仁泰益)
(州都督王愔辅国大将军刘弘基武卫大将军申进达/孙武达丘行恭阿史那尔钵苾金吾大将军梁仿左卫)
(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监门大将军仇怀古大将军薛咄/摩芝大将军苏花熟大将军汉东公李孟常光禄大夫)
(芮国公豆卢宽大将军尉迟宝林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武卫大将军天水郡公丘行恭金紫光禄大夫贺兰)
(整大将军张太师冠军大将军许洛仁大将军张延师/大将军琅琊王冲右卫大将军史大奈左武卫大将军)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587-0201c.png
(怀德县公牛伯亿左金吾大将军梁仁裕左屯卫大将/军金水郡公姜确左监门大将军王波利大将军公孙)
(雅靖大将军可汗阿史那步真大将军史弈大将军李/蒜大将军阿史那德昌右监门将军龚善左金吾将房)
(先忠内侍将军张阿难黄野军都督拔野□都督浑大/宁阿史氏祔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子阗玉尉迟母阿史)
(那氏祔将军仇务荐右武卫大将军怀宁县公杜君绰/将军麻仁靖右监门大将军贺祓俨将军鲁何道将军)
(杨思训将军元仲父将军豆卢承其将军解斯正贵将/军徐定盛将军康乂安将军报志玄将军薛万均将军)
(元思贤将军李承祖中郎薛承庆右郎将尉迟巡昱右/卫郎将姜中郎将段存爽按陵庙记图然所载陪葬诸)
(臣姓名差舛恐未得其详或有/不当陪葬者更须参校乃善)所乘六骏石像在陵后
青骓平窦建德时乘(赞曰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什伐赤平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587-0201d.png
王世充窦建德时乘(赞曰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有中四箭处)特勒
骠平宋金刚时乘(赞曰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飒露紫平东
都时乘(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砻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平刘黑闼时乘有
石真容自拔箭处(赞曰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有中九箭处)白蹄
乌平薛仁杲时乘(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鞭定蜀)寝宫在山上
元无井泉百姓供水劳弊后经野火徙瑶台寺侧葺行
宫贞元十四年欲就寺侧修复之以移改旧制访近臣
集议然后葺焉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587-0202a.png
肃宗建陵在县东北一十八里武将山修文乡刘村四
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陪葬功臣一尚父汾阳王郭子仪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587-0202b.png
 
 
 
 
 
 
 
 长安志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