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587-018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长安志卷十五    宋 宋敏求 撰
  县五
   临潼  鄠
   临潼
临潼县(唐次赤今次畿/西至府五十里)本周骊戎国春秋时晋献公伐
骊戎其后秦灭之为骊邑汉书高袓七年置新丰县(应/劭)
(曰太上皇思东归于是高祖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徙/丰民以实之故号新丰三辅旧事曰太上皇不乐关中)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587-0181d.png
(思慕乡里高祖徙丰沛屠儿酤酒卖饼商人立为新丰/西京杂记曰高祖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街巷栋宇物色)
(如旧士女老幼相庆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衢亦竞识其家匠人朝宽所为也移者皆喜其似而怜)
(之故竞加赏赠月馀致累百金别本曰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悽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以平生所好皆)
(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䠞鞠以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
(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立焉)郡国县道记曰今
县东十三里故新丰县西南四里新丰故城即高帝为
太上皇所立后汉灵帝末徙安定郡阴盘县寄治于此
城今亦谓之阴盘城后魏太和九年徙阴盘县于今县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587-0182a.png
东三十二里冷水西戏水东司马村故城是其新丰县
自阴盘寄治后又徙于故城东三十里盖在零水侧周
闵帝元年又徙于天宝废新丰县东南七里隋大业七
年又徙于天宝中废县所治垂拱二年以县东南三十
里有山踊出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于县界零口置鸿
州析庆山渭南两县置鸿门县以庆山高陵栎阳渭南
五县𨽻焉久视元年废州并鸿门县神龙元年复改庆
山为新丰县开元后玄宗每岁十月幸温汤岁尽而归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587-0182b.png
以县去汤泉稍远天宝四载析新丰万年二县于温泉
旁置会昌县于今治以山名名之又升为赤县(六载发/冯翊华)
(阴丁夫筑会昌罗城于温/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七载省新丰改会昌县改山
曰昭应(郑嵎津阳门诗注曰时有诏改新丰为会昌县/移自阴盘故城置于山下至明年十月老君置)
(于朝元阁而于其处立降圣观改新丰为昭应/县廨宇始成令大将军高力士率禁乐以落之)皇朝大
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为临潼
县境(东西五十五里/南北四十里)
三乡管一百一十六村(唐十/八乡)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587-0182c.png
旌儒乡在县西南管村三十九
会德乡在县东南一十里管村三十六
润渭乡在县东四十五里管村四十一
零口镇在县东四十里
昌亭驿在县西南五十步东至华州渭南县驿八十里
西至本府秦州驿五十里南至蓝田县七十里北至栎
阳县三十五里
戏水驿两京道里记曰大业六年置在戏水店骊山在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587-0182d.png
县东南二里骊戎来居此山故以名按土地记曰即蓝
田山也温汤出山下其阳多宝玉其阴多黄金三秦记始
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石柱
犹存山上立祠名曰灵台述征记曰长安东则骊山西
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云雾之中
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山七载又改曰昭应山山神
曰玄德公(水经曰浮胏山盖骊山之/麓而有异名一作胏浮)
庆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唐垂拱二年踊出(谭宾录曰新/丰县因风雷)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587-0183a.png
(有庆山踊出高二百尺荆州人俞文俊诣阙上书曰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
(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疏奏天)
(后大怒放之于岭外两京道里记曰庆山百馀尺居守/以闻百寮毕贺给事中魏叔璘曰地生骨堆何足可庆)
(或以上闻坐赐死识者谓叔璘窃语/是以被戮故祸不及家止身而已)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汉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关中
记曰鸿门在始皇陵北十里新丰县汉书沛公会项羽
处又文帝登霸陵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是北走邯
郸道也又亭尉呵李广处(续汉书郡国志新/丰县东有鸿门亭)坑儒谷在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587-0183b.png
县西南五里秦始皇坑儒于骊山下故名坑儒乡汉书
注师古曰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悯儒乡温汤西南三
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
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序云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
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
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
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决
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此则闵儒之地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587-0183c.png
其不谬矣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立旌儒庙(贾至/作碑)
硙千谷在县西南七里
凤皇原后汉延光二年凤皇集新丰即此原也亦骊山
之别麓唐韦嗣立构别庐于骊山凤皇原鹦鹉谷有重
崖洞壑飞流瀑水中宗临幸改为清虚原幽栖谷(唐书/曰新)
(丰鹦鹉谷水清相传云此水清天下/平开皇之初暂清寻浊至是而复清)
很石在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南二里形似龟初始皇
之葬远采此石将致之骊山至此不复动石崇一丈八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587-0183d.png
尺周十八步
渭水在县北十里西自万年县界来东入渭南县界泠
(一作/零)在县东三十五里来自渭南县界亦曰百丈水
水经注曰泠水出胏浮山历阴盘新丰两原之间北流
注于渭
戏水在县东二十七里汉书曰陈涉之将周章西入关
至戏秦将章邯距破之应劭曰戏弘农湖县西界也孟
康曰水名也苏林曰在新丰东南三十里师古曰戏在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587-0184a.png
新丰东今有戏水驿其本出蓝田北界横岭至此而北
流入渭孟苏说是应说失之戏许宜反水经注曰泠水
出浮胏山戏水出骊山鸿谷(鸿一/作冯)又北历戏亭东即周
幽王死处两京道里记曰戏水周幽王以褒姒游于此
故以为名水至浊北流入渭东西有店南去昭应县二
十九里
阴盘城河水在县东北一十四里出县北杨村社鱼池
水在秦始皇陵东北五里周四里水经注曰泉出骊山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587-0184b.png
本导源北流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初
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市谷水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
灥澄泉在县西南五里(灥从缘切两/面泉出也)
鸣犊泉在县西北一十里
石涧河在县西二里
水碓河在县西五里
王桥河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587-0184c.png
蝎蚸井在县东北上七里官道侧井旁有回道萦绕及
于水次
温汤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
在新丰县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
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
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
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帝故事曰骊山
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张衡赋序曰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587-0184d.png
余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十道志曰今
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
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
柏千馀株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
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赐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
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唐年小录曰开元十年置温泉宫/实录与元和郡县图志曰开元十)
(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
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是岁发/冯翊华)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587-0185a.png
(阴等郡丁夫/筑会昌罗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焉华清宫
北向(正北门外有左右朝堂门宇相/对有望仙桥北有左右讲武殿)正门曰津阳门(宫/北)
(门之内曰津阳门门外有弘文馆/以下见津阳门诗注及今所在迹)东面曰开阳门(宫之/东面)
(正门也门外/有宜春亭)西面曰望京门(宫之西面正门也门外近/南有御交道上岭通望京)
(楼/)南面曰昭阳门(宫之南面正门也今谓之山门门外/有登朝元之路本唐之御辇便路也)
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南有/小汤)其南曰飞霜殿(寝殿也白/少傅以长)
(生殿为寝/殿非也)御汤九龙殿(在飞霜/殿之南)亦名莲花汤(明皇杂录/曰玄宗幸)
(华清宫新广汤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587-0185b.png
(功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仍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㺥/出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
(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而莲花今/犹存又尝于宫中置长汤数十间屋环回甃以文石为)
(银镂小船及白香朩船置于其中至于楫棹皆饰以珠/玉又于汤中垒瑟瑟及沉香为山以状瀛洲方丈津阳)
(门诗注曰宫内除供奉两汤外而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甃以文虫密石)
(中央有玉樽捧汤泉喷以成池又缝缀锦绣为凫雁置/于水中上时于其间泛银镂小舟以嬉游焉次西曰太)
(子汤又次西少阳汤又次西尚食汤又次西宜春/汤又次西长汤十六所今唯太子少阳二汤存焉)玉女
殿(今名星辰汤南有玉女殿北有虚阁/阁下即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七圣殿(殿在宫/中自神)
(尧至睿宗昭成肃明皇后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皆太/真所植南有功德院其间瑶坛羽帐皆在焉顺兴影堂)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587-0185c.png
(果老药室/亦在禁内)宜春亭(在开阳/门外)重明阁(今四圣殿北临高有/重明阁倚栏北瞰县)
(境如在诸掌阁下有小也中植莲荷池/东凿井每盛夏泉极甘冷邑人汲之)四圣殿(重明之/南曰四)
(圣殿殿东/有怪柏)长生殿(斋殿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山城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饮鹿泉金)
(沙洞玉筑峰皆玄宗为名洞居殿之左玉筑峰上有/王母祠实录天宝元年新作长生殿集灵台以祀神)
灵台朝元阁(天宝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即改/名降圣阁按上文立降圣观疑非是)
君殿(朝元阁之南玉石为/老君像制作精绝)钟楼(在朝元/阁之东)明珠殿(长生殿/之南近)
(东/也)笋殿(殿侧有魏温泉堂碑其石莹/彻见人形影宫中号颇黎碑)观风楼(楼在宫外/东北隅属)
(夹城而达于内前驱驰道周视山川/大历中鱼朝恩毁拆以修章敬寺)斗鸡殿(在观风/楼之南)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587-0185d.png
歌台(在斗鸡殿之南/台南临东缭墙)毬场(宜春亭之北门外曰/毬场其西曰小毬场)连理朩
饮鹿槽丹霞泉(并在朝元/阁之南)羯鼓楼(朝元阁之东近/南缭墙之外)禄山
乱后天子罕复游幸唐末遂皆圯废晋天福中改为灵
泉观赐道士居之
安幕邸两京道里记曰相傅汉高祖幸新丰安营幕于

枌榆社汉书曰高祖祷丰枌榆社张晏曰枌白榆社在
丰东北十五里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587-0186a.png
谢聚关中记曰在始皇陵北十馀里
鸿门亭在县东七里
曲邮亭张良追汉高祖处
步昌亭三辅黄图曰成帝于霸陵北步昌亭起昌陵即
武帝之废陵也
骊戎故城在县东二十四里殷周时骊戎国城也两京
道里记曰城高一丈五尺周四里
幽王城一名幽王垒在县东南戏水上城高八尺周二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587-0186b.png
百八十步(两京道里记在/县东北四十里)国语曰幽王灭于戏苏林曰
戏邑名也在新丰县东南三十里戏亭是也史记曰褒
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
不信诸侯诸侯益不至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
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潘岳西征赋曰履犬戎之
侵地疾幽王之诡惑举伪烽以沮众淫嬖褒而纵慝军
败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赫赫宗周灭为亡国阴盘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587-0186c.png
城在县东北一十四里汉县事见上两京地里记汤泉
水阴盘故城东门外去昭应十五里故城汉高祖与太
上皇所置新丰邑汉灵帝改封段颍盘侯即此是阴盘
城高一丈三尺东西南北各三千一百步往来大路必
由此城行人憧憧无所留碍近古帝王未尝经过必迂
回城西别开御路贞观中乘舆将自东门入汤泉水岸
深数丈时水暴涨平岸又见物状如猪出临门命有司
致祭其物起向北因失所在开元八年冬乘舆自南入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587-0186d.png
行至半城黑气自城东北角起倏忽满城从官皆相失
上策马踰城赴官路下至渭川云气稍解侍臣分散寻
求乘舆所在既谒见悲喜迸涕上亦怅然自是还宫数
日不出翰林学士通事舍人王翰作答客问上之词曰
龙跃汤泉云渐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
天道常然何问哉
新丰故城在县东北十八里
昌陵故城汉成帝鸿嘉元年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师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587-0187a.png
古曰戏水之乡
白鹿观在县西南一十五里骊山中本骊山观有老母
殿唐高祖武德六年幸温泉傍观川原见白鹿遂改观名
太玄观两京道里记曰唐武德二年置在骊山下开元
二十七年以宫墙逼近难于展敬乃令諌议大夫道士尹
愔徙之今在宫北一里
灵台观在零口店北二百步两京道里记曰天宝初供
奉睦霞奏置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587-0187b.png
宝云寺在零口镇市东坡上临零口去县三十六里隋
开皇中置号灵岩寺唐会昌五年废咸通六年再置名
鹫岭寺太平兴国六年改持国寺津阳门诗注曰本名
庆山寺德宗时改寺有缘阁复道而上武后朝以禁匠
取宫中制度结搆之
福岩寺两京道里记曰在县东五里南山半腹临石瓮
谷有悬泉激石成臼似瓮形因以谷名名石瓮寺太平
兴国七年改津阳门诗注曰石鱼岩下有天然石其形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587-0187c.png
如瓮以贮飞泉故玄宗以石瓮为之寺名寺僧于上层
飞楼中悬辘轳斜引脩絙长二百馀尺以汲瓮泉出红
楼乔树之杪开元中以造华清宫馀材脩缮佛殿中有
玉石像幽州所进与朝元阁道像同至精巧无比叩之
如磬馀像并杨惠之塑脱空像皆元伽儿之制妙极纤
丽旷古无俦红楼在佛殿之西岩下临绝壁楼中有玄
宗题诗草八分每句一体王维山水两壁(寺前有孔雀/松下有赤茯)
(苓入土千年/则成琥珀)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587-0187d.png
灵台祠在县东南三十里即秦始皇祠也三秦记曰骊
山颠有始皇祠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强殛死之两
京道里记曰到彼即下视诸山有羲轩已降形(唐王玙/请于昭)
(唐县南三十里山顶置太华上宫露台祠/石婆父祠疑是此然三秦记已有之未详)
秦始皇庙在县东一十五里会德乡
李真人庙两京道里记曰真人名顺兴后魏时得道于
此津阳门诗注曰顺兴后周时修道此山神尧传禅真
人潜告符契至今山下有祠宇周幽王陵在县东北二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587-0188a.png
十五里两京道里记曰陵高一丈三尺周三百步
秦始皇陵在县东一十五里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
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徐广/曰一)
(作锢锢/铸塞)而致椁宫观百姓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今匠作
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
(鱼似鲇/四脚)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
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587-0188b.png
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巳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
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朩以象山汉书刘向传秦
始皇帝葬于郦山之阿(师古曰阿/谓山曲也)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李奇曰圹/中为游戏)
(之观也师古曰多累石作椁/于圹中以为离宫别馆也)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
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孟康曰作机发木人/之属尽其巧变也晋)
(灼曰工匠为机咸皆知之/已下闭门皆杀工匠也)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
(师古曰言不/能尽其本数)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587-0188c.png
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
下矣(师古曰周章/陈胜之将)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师古曰言至其墓所者/发掘之而求财物也)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师古/曰凿)
(谓所穿冢藏/者音在到反)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
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
离牧竖之祸(师古曰/离遭也)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
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
甚丽有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587-0188d.png
见矣贾山传秦始皇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师古/曰吏)
(以督领徒/以役作也)旷日十年(师古曰旷空也废也言为/重役空废时日积年岁也)下彻三
(师古曰三重之/泉言其深也)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师/古)
(曰锢谓铸而/合之也音固)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
为葬薶之侈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
葬焉(师古曰颗谓土块蓬颗言块上生蓬者耳举此/以对冢上山林故言蓬颗蔽冢也颗音口果反)
史考曰秦始皇使刑徒七十万人作骊山北山石为碣
水经注曰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587-0189a.png
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取羊烧之火延十日不
能灭国志曰始皇陵有银蚕金雁以多奇物故俗云秦
王地市关中记曰秦始皇陵在骊山之北高数十丈周
六里今在阴平县界此陵虽高大不足以消六十万人
积年之功其用功力或隐不见不见者骊山水泉本北
流北流者陂障使东西流又此土无石于渭北诸山运
取大石故其歌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一唱
万人相钩今陵下馀石大如覆土屋其消功力皆此𩔖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587-0189b.png
也三辅故事曰始皇陵七百步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
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箔四门施徼奢侈大过六
年之间为项籍所发两京道里记曰陵高一千二百四
十尺内院周五里外院周十一里俗呼当陵南岭尖峰
作望峰言筑陵望此为准
始皇太子扶苏墓在县东南三十四里墓崇九尺后汉
冯衍墓在县东十四里墓崇二丈
唐奉天皇帝齐陵在县东一十六里旌儒乡新丰店西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587-0189c.png
唐文敬太子惠昭太子二陵在县东一十五里旌儒乡
恭哀太子陵在县境
庄恪太子庄恪陵在骊山北原
赠太尉段秀实墓在县西一十五里
僧一行葬塔在铜人原明皇幸温汤过其塔前驻马徘

   鄠
鄠县(唐畿今次畿东北/至府六十五里)本夏之扈国也尚书启与有扈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587-0189d.png
战于甘之野孔安国曰甘有扈郊春秋左氏传夏有观
扈杜预曰始平鄠县有扈乡帝王世纪曰扈至秦改为
(姚察汉书训纂曰按扈改鄠/二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甘亭殷为崇国文王伐
崇是汉志鄠县属右扶风(冇扈/父亭)晋属始平郡后魏太平
真君七年属京兆郡自汉至隋皆于鄠城置县即今县
北二里故城是大业十年徙今治县境(东西五十二里/南北一百里)
五乡管五里(唐二十四乡汉冇/长水乡馀不传)
宜善乡连县郭管陈平里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587-0190a.png
扈亭乡在县西北一十二里管甘泉里
太平乡在县东一十五里管仁让里
负阳乡在县西一十三里管五萯里
珍藏乡在县北一十二里管货泉里
县城周二里二十四步
甘泉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秦渡镇在县东四十里(一作十/五里)
马祖坛在县东北三十二里龙台中泽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587-0190b.png
驿在县北门内东北去本府秦川驿七十里西至盩厔
县驿七十里
终南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鸡头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十六国春秋曰苻生不能守
长安欲西上陇山士卒散尽遂入鸡头山寻为追兵所

牛首山在县南二十三里南接终南山在上林苑中西
京赋曰绕黄山而款牛首山海经曰牛首之山有鬼草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587-0190c.png
其叶如葵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使人不忧(三辅黄图曰/甘泉二宫中)
(有牛/首山)
五林山在县境汉书曰鄠有五林(按近世僧院有在重/云山紫阁山云际山)
(白云山者/此并不载)
渭水北去县十七里
丰水经县东二十八里北流入渭
玉水北过上林苑入渭
涝水在县西二里说文曰涝水出扶风鄠北入渭山海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587-0190d.png
经曰牛首之山涝水出焉西注于潏水多飞鱼状似蚶
可巳痔疾李善注文选曰潦水即涝水也汉书注颜师
古曰潦音牢亦水名出鄠县西南山潦谷而北流入于

高观谷水在县东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
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
太平谷水在县东南三十里阔七步深二尺其底并碎
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十道志曰太平谷水一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587-0191a.png
名林谷水即清水(水一/作渠)之上流也源亦出终南山檀谷
水十道志曰长乐渠之上流也源出县南终南山檀谷
甘谷水在县西南二十二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
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耿谷水在县西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
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扈阳谷水十道志曰一名扈水又名马腹陂水水经注
曰扈水上承扈阳池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587-0191b.png
没猪泉在县东南其源澄湛俗传昔有野猪没而为泉
图经曰按说文猪即猪也水所停曰猪尚书禹贡曰大
野既猪亦曰彭蠡既猪荥波既猪皆由水所停尔又曰
黑水西河为雍州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底绩至于
猪野今鄠县实终南之隈没汨没也盖泉泽即水所停
尔而俗神之非也今傍有禹庙
渼陂在县西五里出终南山诸谷合朝(一作/胡)公泉为陂
十道志曰有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本属奉天又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587-0191c.png
说文曰渼陂在京兆鄠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
唐宝历二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人采捕其
水任百姓溉灌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县
龙台驿在县东北三十里周二十五里有唐马祖坛在
其中十道志上林有龙台观上林赋曰登龙台掩细柳
是万舆记在丰水西北近渭
八部泽在县东南一十八里周五十里
满地泺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周三里即高水上源东北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587-0191d.png
流入长安县界冯席村
甘亭在县西南五里续汉书曰在甘水之东长水乡汉
有营校之地胡骑所屯(刘屈/氂传)
文殊台一在县东三十里
论公台在县西南五里
望仙台在县西三十里
新罗王子台在县东南六十里
县故城在县北一里即汉鄠城也周四里县枕终南山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587-0192a.png
沣镐二水合流入渭山水之胜甲于秦中故班孟坚西
都赋曰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钟官城又名灌钟城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簴处
周酆宫在县东五里
秦萯阳宫在县西南二十三里
隋太平宫在县东南三十里对太平谷
隋甘泉宫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对甘泉谷
汉宜春观在县境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587-0192b.png
逍遥□禅寺在县东南三十里后秦弘始三年置
云际山大定寺在县东南六十里隋仁寿元年置为居
贤捧日寺本朝太平兴国三年改(寺内有李顺兴先生/石记云顺兴初居长)
(安大统乡昆明池南居贤村为周太祖所重令以所居/村置寺以居贤人号居贤寺因名村为居贤村顺兴自)
(魏武之始隐居北山念持金刚经聚叠瓦塔以记经数/于南北三岭时称为中南仙也其地旧有寺周武末寺)
(废至大业中乃以此地赐驸马都尉吴国公尉迟安为/柴庄安尝见一老人素服谓安曰此古寺地何不再葺)
(之安遂来置寺因掘/地得顺兴石像焉)
周王季冢在南山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587-0192c.png
汉陈平墓在县南十里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587-0192d.png
 
 
 
 
 
 
 
 长安志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