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587-01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长安志卷十二 宋 宋敏求 撰
县二
长安
长安县(唐赤今/次赤)本汉旧县盖秦之地名也史记秦始皇
本纪曰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兵击赵又曰卢绾封长安
侯长安故咸阳也汉书曰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又
曰长安县高帝五年置属京兆尹(括地志曰按史传所/载长安之名久矣又)
长安志卷十二 宋 宋敏求 撰
县二
长安
长安县(唐赤今/次赤)本汉旧县盖秦之地名也史记秦始皇
本纪曰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兵击赵又曰卢绾封长安
侯长安故咸阳也汉书曰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又
曰长安县高帝五年置属京兆尹(括地志曰按史传所/载长安之名久矣又)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587-0159d.png
(卢绾封之初项羽尚未灭盖长安得名非始于汉但未/详所在耳及高帝五年入关乃取长安以名县也马迁)
(云长安故咸阳者据当时之名因终说其事非谓封绾/之日改咸阳为长安矣又按史记赵亦有长安君未详)
(赵取嘉名将更/有长安地名也)
王莽曰常安唐贾耽郡国县道记曰长安县故城今谓
之苑城汉京兆府在故城内上冠里其县治今失其所
在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
汉于其地起未央宫城曰长安城隋开皇三年迁都徙
县治长寿坊西南隅(括地志曰案今县界兼有周镐京/及杜伯国之地镐京在今县治西)
(云长安故咸阳者据当时之名因终说其事非谓封绾/之日改咸阳为长安矣又按史记赵亦有长安君未详)
(赵取嘉名将更/有长安地名也)
王莽曰常安唐贾耽郡国县道记曰长安县故城今谓
之苑城汉京兆府在故城内上冠里其县治今失其所
在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
汉于其地起未央宫城曰长安城隋开皇三年迁都徙
县治长寿坊西南隅(括地志曰案今县界兼有周镐京/及杜伯国之地镐京在今县治西)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587-0160a.png
(北十八里镐池是杜伯国今在县治东南九里下社故/城是又有汉奉明县地今县治北八里奉明故县是)
领市一坊五十四唐总章元年析置乾封县治怀真坊
长安二年省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安县后唐同光三年
复旧
县境(东西四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
六乡管六里(唐五十九乡有渭阴/乡见于下馀不传)
义阳乡在县西南二里管布政里
善政乡在县西一十五里管安化里
领市一坊五十四唐总章元年析置乾封县治怀真坊
长安二年省梁开平元年改为大安县后唐同光三年
复旧
县境(东西四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
六乡管六里(唐五十九乡有渭阴/乡见于下馀不传)
义阳乡在县西南二里管布政里
善政乡在县西一十五里管安化里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587-0160b.png
同洛乡在县西南四十里管安宁里
丰邑乡在县西二十里管龙台里
苑西乡在县北三里管崇徵里
华林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居安里
子午镇在县南四十里至东杜角村景祐二年置以南
山子午谷为名
社坛在县西南五里光德坊
黄帝坛
丰邑乡在县西二十里管龙台里
苑西乡在县北三里管崇徵里
华林乡在县南一十五里管居安里
子午镇在县南四十里至东杜角村景祐二年置以南
山子午谷为名
社坛在县西南五里光德坊
黄帝坛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587-0160c.png
百神坛
赤帝坛以上并在县南一十里安化门外
白帝坛在县西一十里开化门外
夕月坛在县西一十里开远门外
雨师坛在县西一十里金光门外
黑帝坛在县北二十五里中桥
司中司命坛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
杜角镇在县南四十五里又有西杜角
赤帝坛以上并在县南一十里安化门外
白帝坛在县西一十里开化门外
夕月坛在县西一十里开远门外
雨师坛在县西一十里金光门外
黑帝坛在县北二十五里中桥
司中司命坛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
杜角镇在县南四十五里又有西杜角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587-0160d.png
秦杜镇在县西南沣水西四十里入鄠县路
临皋驿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今废
子午关在县南一百里汉书曰平帝元始五年王莽通
子午道因置关今废又曰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中径
汉中师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
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
谷(括地志曰汉书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盖/以子午为阴阳之王气也风土记曰王莽以皇后有)
(子通子午道从/杜陵直抵终南)
临皋驿在县西北一十里开远门外今废
子午关在县南一百里汉书曰平帝元始五年王莽通
子午道因置关今废又曰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中径
汉中师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
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
谷(括地志曰汉书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盖/以子午为阴阳之王气也风土记曰王莽以皇后有)
(子通子午道从/杜陵直抵终南)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587-0161a.png
中桥渭水渡在县北二十六里
嘉麦渭水渡在县北二十六里
段留渭水渡在县东北二十六里
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里
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五里
南山一名终南山在县南七十里连乾祐县界龙首山
在县北一十里三秦记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
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十丈土赤不毛秦
嘉麦渭水渡在县北二十六里
段留渭水渡在县东北二十六里
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里
南沣店沣水渡在县西四十五里
南山一名终南山在县南七十里连乾祐县界龙首山
在县北一十里三秦记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
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十丈土赤不毛秦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587-0161b.png
时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括地志/曰今案)
(山首在长安故城中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已堙平其馀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
武将山长安记曰长安城西北有武将山即前汉末辛
孟所隐之处
少陵原在县南四十里东接万年县界西入县界五
里
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
(山首在长安故城中自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已堙平其馀即今宫城之太仓以东是也)
武将山长安记曰长安城西北有武将山即前汉末辛
孟所隐之处
少陵原在县南四十里东接万年县界西入县界五
里
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
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587-0161c.png
尖丘在县西北一十五里(今谓之/尖丘社)
渭水西从鄠县界流入水经注曰渭又东过长安县北
封水从南来注之
丰水(一作酆/又作沣)出县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丰谷其原阔
一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水深三尺自鄠县界来终县
界繇马坊村入咸阳合渭水诗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笺云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
东注于河禹之功也文王武王今得作邑于其旁地为
渭水西从鄠县界流入水经注曰渭又东过长安县北
封水从南来注之
丰水(一作酆/又作沣)出县西南五十五里终南山丰谷其原阔
一十五步其下阔六十步水深三尺自鄠县界来终县
界繇马坊村入咸阳合渭水诗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笺云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
东注于河禹之功也文王武王今得作邑于其旁地为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587-0161d.png
天下所同心而归大王为之君乃由禹之功故引美之
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诗又曰丰水有芑
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汉书曰漆沮既从丰
水攸同颜师古曰丰水出鄠之南山言沮水既从入渭
丰水亦同来也又张揖曰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
文子曰老子云丰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
形见于外决录注曰镐在丰水东酆在镐水西相去二
十五里水经注曰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
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诗又曰丰水有芑
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汉书曰漆沮既从丰
水攸同颜师古曰丰水出鄠之南山言沮水既从入渭
丰水亦同来也又张揖曰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
文子曰老子云丰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
形见于外决录注曰镐在丰水东酆在镐水西相去二
十五里水经注曰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587-0162a.png
东北流为支津一水西北流又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
昆明池水注之又北经灵台西又北至石墩注于渭又
曰渭水东与丰水会矩阴山无他高山异峦唯原阜石
墩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括地志曰丰水渠今名贺兰
渠东北流注交水
镐水(或作/滈)出县西北十八里镐池水经注曰镐水上承
镐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
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镐水又北流与滮池水
昆明池水注之又北经灵台西又北至石墩注于渭又
曰渭水东与丰水会矩阴山无他高山异峦唯原阜石
墩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括地志曰丰水渠今名贺兰
渠东北流注交水
镐水(或作/滈)出县西北十八里镐池水经注曰镐水上承
镐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
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镐水又北流与滮池水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587-0162b.png
合又北经清泠台西经磁石门注于渭帝王世纪曰今
镐池即周之故都也庙记曰长安城西有镐池在昆明
池北周匝二十一里尽地二十三顷史记曰始皇帝三
十六年使者从关东来夜过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
山上下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
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知一岁事退言曰祖龙者人
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苏
镐池即周之故都也庙记曰长安城西有镐池在昆明
池北周匝二十一里尽地二十三顷史记曰始皇帝三
十六年使者从关东来夜过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
山上下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
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
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知一岁事退言曰祖龙者人
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苏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587-0162c.png
林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张晏曰武王居镐镐
池君则武王也师古曰镐池在昆明池北后汉志曰镐
在上林苑中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古史考曰武王
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冢皆在镐聚
东社中(括地志曰今按镐池又又北流入水通渠不至/磁石门亦不注渭矣今图经滈水在县西四十)
(里其水自鄠县界入本/县界一十里入清渠)
滮池水出县西北二十里滮池诗曰滮池北流浸彼稻
田毛苌注曰滮流貌也郑玄云丰镐之间水北流也(括/地)
池君则武王也师古曰镐池在昆明池北后汉志曰镐
在上林苑中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古史考曰武王
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冢皆在镐聚
东社中(括地志曰今按镐池又又北流入水通渠不至/磁石门亦不注渭矣今图经滈水在县西四十)
(里其水自鄠县界入本/县界一十里入清渠)
滮池水出县西北二十里滮池诗曰滮池北流浸彼稻
田毛苌注曰滮流貌也郑玄云丰镐之间水北流也(括/地)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587-0162d.png
(志曰今案其/池周十五步)
涝水来自鄠县界北流入渭
潏水在县南十里东自万年县界流入(师古曰/潏音玦)交水(一/作)
(郊/)东自万年县界流入水经注曰交水又西南流与丰
水支津合其北又有汉故渠出焉又西至堨分为二水
一水西流注丰一水自石堨北经细柳诸原北流入昆
明池(图经曰郊河水在县南三十二里自/万年县界经本县三十里合丰水)
戏水水经注曰源出骊山坑谷水在县南二十七里自
涝水来自鄠县界北流入渭
潏水在县南十里东自万年县界流入(师古曰/潏音玦)交水(一/作)
(郊/)东自万年县界流入水经注曰交水又西南流与丰
水支津合其北又有汉故渠出焉又西至堨分为二水
一水西流注丰一水自石堨北经细柳诸原北流入昆
明池(图经曰郊河水在县南三十二里自/万年县界经本县三十里合丰水)
戏水水经注曰源出骊山坑谷水在县南二十七里自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587-0163a.png
万年县界流经县五里合交水
楩梓谷水出南山北流合润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
焉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豹林谷水出南
山北流三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又北流二里有子午
谷水自东来会自北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图经豹林/谷水子午)
(谷水今并/入郊河)
龙骡谷水合郊河
太河谷水合郊河
楩梓谷水出南山北流合润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
焉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豹林谷水出南
山北流三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又北流二里有子午
谷水自东来会自北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图经豹林/谷水子午)
(谷水今并/入郊河)
龙骡谷水合郊河
太河谷水合郊河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587-0163b.png
沣谷水合丰水
西北入城经西市而入苑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
为二水流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北流又东流为渎
越沉水上过名永安渎
清明渠东南自万年县流入西北流又屈而东北流入
京城
永通渠隋开皇四年开起县西北渭水兴城堰初名富
渠仁寿四年改
西北入城经西市而入苑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
为二水流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北流又东流为渎
越沉水上过名永安渎
清明渠东南自万年县流入西北流又屈而东北流入
京城
永通渠隋开皇四年开起县西北渭水兴城堰初名富
渠仁寿四年改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587-0163c.png
野韭泽即汉牛首池也在县西北三十八里
漕河在县南一十五里自万年县界来经县界五里入
于渭汉书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龙首渠在县东北五里自万年县界流入而注于渭
明渠汉时渠也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间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自鄠县界来经县界一十里入于
渭
漆渠在县西一十里旧自县之坈河分水经县界二十
漕河在县南一十五里自万年县界来经县界五里入
于渭汉书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龙首渠在县东北五里自万年县界流入而注于渭
明渠汉时渠也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间
清渠在县西五十里自鄠县界来经县界一十里入于
渭
漆渠在县西一十里旧自县之坈河分水经县界二十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587-0163d.png
里入漕河汉书曰汉穿渠通漆水故曰漆渠(括地志曰/胡亥将运)
(南山之漆/而开此渠)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引交水西北入城
经西市而入苑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为二水流
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流又东流为渎越沉水上过
名永安渎
漕渠唐天宝二年京兆尹韩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
潭于西市以贮林木大历元年尹黎干自南山谷口开
(南山之漆/而开此渠)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引交水西北入城
经西市而入苑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为二水流
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流又东流为渎越沉水上过
名永安渎
漕渠唐天宝二年京兆尹韩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
潭于西市以贮林木大历元年尹黎干自南山谷口开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587-0164a.png
漕渠抵景风延喜门入苑以漕薪炭
石閮堰在县西南三十二里水经注曰交水西至石堨
汉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所造
昆明池在县西二十里今为民田
定昆池在县西南十五里景龙文馆记曰安乐公主西
庄在京城西延平门外二十里司农卿赵履温种植将
作大匠杨务廉引流凿沼延袤十数里时号定昆池通
典曰神龙中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主发
石閮堰在县西南三十二里水经注曰交水西至石堨
汉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所造
昆明池在县西二十里今为民田
定昆池在县西南十五里景龙文馆记曰安乐公主西
庄在京城西延平门外二十里司农卿赵履温种植将
作大匠杨务廉引流凿沼延袤十数里时号定昆池通
典曰神龙中安乐公主恃宠请昆明池中宗不与主发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587-0164b.png
怒自以家财别穿池号曰定昆池
鹤池在县西一十里
盘池在县西北二十里
雁鹜陂庙记曰在镐池北地方六顷承昆明池下流河
池陂水经注曰昆明故渠上承昆明池而东经河池陂
而北亦曰女观陂
雍门颜师古曰在长安西北尚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
里广记曰赵父家在门西即钩弋赵后父也长安故城
鹤池在县西一十里
盘池在县西北二十里
雁鹜陂庙记曰在镐池北地方六顷承昆明池下流河
池陂水经注曰昆明故渠上承昆明池而东经河池陂
而北亦曰女观陂
雍门颜师古曰在长安西北尚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
里广记曰赵父家在门西即钩弋赵后父也长安故城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587-0164c.png
在县西北十三里
下杜城在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
春秋左氏传晋范宣子曰昔丐之祖在周为唐杜氏杜
预注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记曰周宣王
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史记曰秦
武公十一年初县杜即此地也括地志曰盖宣王杀杜
伯以后子孙微弱附于秦及春秋后武公灭之为县汉
宣帝时脩杜之东原为陵曰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
下杜城在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
春秋左氏传晋范宣子曰昔丐之祖在周为唐杜氏杜
预注曰周成王灭唐迁之于杜为杜伯国记曰周宣王
四十三年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史记曰秦
武公十一年初县杜即此地也括地志曰盖宣王杀杜
伯以后子孙微弱附于秦及春秋后武公灭之为县汉
宣帝时脩杜之东原为陵曰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587-0164d.png
庙记曰下杜城杜伯所筑东有杜原城在底下故曰下
杜(杜伯冢在/城之东南)
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县西二十里西北三面有墙南
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
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十六国春秋曰苻坚建元二
十年慕容冲据阿房城初民谣曰凤皇凤皇上阿房坚
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千万株
于阿城以待凤皇之至冲小字凤皇终为坚贼
杜(杜伯冢在/城之东南)
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县西二十里西北三面有墙南
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
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十六国春秋曰苻坚建元二
十年慕容冲据阿房城初民谣曰凤皇凤皇上阿房坚
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千万株
于阿城以待凤皇之至冲小字凤皇终为坚贼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587-0165a.png
汉未央改在县西北一十四里石虎建建武十一年废
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村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
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三会寺在县西南二十里宫张村唐景龙中中宗幸寺
其地本仓颉造书堂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大宁寺在县西南五十里江留寺唐灵感寺也景龙二
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兴教院在县南六十里楩梓谷口本百塔信行禅师塔
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村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
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三会寺在县西南二十里宫张村唐景龙中中宗幸寺
其地本仓颉造书堂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大宁寺在县西南五十里江留寺唐灵感寺也景龙二
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兴教院在县南六十里楩梓谷口本百塔信行禅师塔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587-0165b.png
院唐大历六年建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严福寺在县南五十里董村唐咸通七年置本翠微下
院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妙果尼寺在府西南旧为西台寺唐御史台也有崔湜
所撰御史台精舍碑皇朝开宝中改石门山神庙在县
西一十五里刘弼桥西
石炭堰神庙在县西南四十里荆任村唐贞元十四年
置石父庙
严福寺在县南五十里董村唐咸通七年置本翠微下
院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
妙果尼寺在府西南旧为西台寺唐御史台也有崔湜
所撰御史台精舍碑皇朝开宝中改石门山神庙在县
西一十五里刘弼桥西
石炭堰神庙在县西南四十里荆任村唐贞元十四年
置石父庙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587-0165c.png
石婆神庙并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石张衡西征
赋曰昆明灵池黑水玄沚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注
云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今石人宛在疑
后人名石父石婆云
河伯庙在县北二十六里中桥村
汉高祖庙在县西四里班政坊皇朝开宝三年敕修雍
侯庙在府城北街汉元年立秦王将分关中以章邯为
雍王都废丘自汉迁都长安而雍地无复侯王之名章
赋曰昆明灵池黑水玄沚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注
云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今石人宛在疑
后人名石父石婆云
河伯庙在县北二十六里中桥村
汉高祖庙在县西四里班政坊皇朝开宝三年敕修雍
侯庙在府城北街汉元年立秦王将分关中以章邯为
雍王都废丘自汉迁都长安而雍地无复侯王之名章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587-0165d.png
邯死废丘而庙食长安亦雍之旧地又雍齿亦侯未知
孰是安平公庙在府西街隋宇文恺封安平公文帝开
皇中迁都城赏恺之功故庙食存焉
周穆王陵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张恭村
樗里子墓在县东北长安故城中史记樗里子秦惠王
之弟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谓人曰后百岁
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也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
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
孰是安平公庙在府西街隋宇文恺封安平公文帝开
皇中迁都城赏恺之功故庙食存焉
周穆王陵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张恭村
樗里子墓在县东北长安故城中史记樗里子秦惠王
之弟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谓人曰后百岁
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也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
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587-0166a.png
里(樗里侯室在昭王庙西渭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唐息隐太子陵在县境
恭懿太子陵在高阳原
唐息隐太子陵在县境
恭懿太子陵在高阳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587-0166b.png
长安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