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583-078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海塘录卷二十六
           内阁中书翟均廉撰
 杂志
抱朴子潮汐者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水再大再
小又夏时日居南宿阴消阳盛而天高一万五千里故
夏潮大冬时日居北宿阴盛阳消而天卑一万五千里
故冬潮小春日居东宿天高一万五千里故春潮渐起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583-0786d.png
也秋日居西宿天卑一万五千里故秋潮渐减也
西溪残语或问四海潮皆平惟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
如雷霆冰岸横飞雪崖傍射澎腾奔激其故何也或云
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
逼涌而为涛耳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吞馀姚奉化
二江侔之浙江尤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也今观浙
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阔二百馀里故
海商舶船怖于上潬惟泛馀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583-0787a.png
于杭越矣盖以下有沙潬南北亘之隔碍洪波蹙遏潮
势夫月离震兑他潮已生惟浙江潮水未至洎月经乾
巽潮来已半浊浪堆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潬猛怒
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
西溪残语旧于会稽得一石碑论海潮依阴阳时刻极
有理大率元气虚翕天随气而涨敛溟渤往来潮随天
而进退者也以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
日也月者太阴之精水者阴𩔖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583-0787b.png
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于朔望消于朏魄虚于上
下弦息于朓朒故潮有大小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
平于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在地之辰
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
应之过月望复东行潮附日而又西应之至后朔子时
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俱复会于子位其小尽则
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三分半复对月
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583-0787c.png
六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复会于子位是知潮常附日而
左旋以月临在午潮必平矣月在卯酉汐必尽矣或迟
速消息之小异而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矣
唐文粹卢肇日至海成潮入图法八月之望日在翼轸
之间此时潮最大今立此望之夕日入初于时在戌见
潮初生之候
番禺记早潮上晚潮下两水相合谓之沓潮
寰宇记琼管志云江浙钦廉之潮皆有定候琼海之潮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583-0787d.png
半日东流半日西流潮之大小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盛

辍耕录浙江昼夜二潮甚信土人以诗记之曰午未未
末申申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轮此候潮也
初一日午末初二日未初十五日如初一夜候则六时
对冲子午丑未之𩔖
钱塘候潮图潮至每月二十四五渐减二十六七渐生
至初三渐大不差顷刻惟八月十五独大常潮远观数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583-0788a.png
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
庉庉声如雷鼓犹不足以形容之每年是日远近士女
来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迎潮
朱子语𩔖潮之迟速大小自有常旧见明州人说月加
子午则潮长自有此理沈存中笔谈说亦如此谓月在
地子午之方初一卯十五酉
性理大全问晦翁谓月加子午则潮长未详其说潜室
陈氏曰此说不可晓今海居者但云月上潮长月落潮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583-0788b.png
退诚验其言乃是日加卯酉方位非子午也朔日之潮
可验朔日月与日会日才出卯方即潮长入酉方即潮
又长是月与日相随出没
就日录东海渔翁海潮论云地浮于大海随气出入上
下地下则沧海之水入于江谓之潮地上则江河之水
归于沧海谓之汐浙江发源最近江水少海水多其潮
特大
高丽图经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古人尝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583-0788c.png
论之在风俗记以为海䲡出入之度浮屠书以为神龙
之变化窦叔蒙海涛志以为水随月之盈亏卢肇海潮
赋以为日出于海冲击而成王充论衡以为水者地之
血脉随气进退率未之尽大抵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
之气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且与元气升
降互为抑扬而人不觉亦犹坐于船中而不知船之自
运也方其气升而地沈则海水溢上而为潮及其气降
而地浮则海水缩下而为汐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583-0788d.png
气为阳而阳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昼由午至亥其
气为阴而阴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
阴阳之气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然昼
夜之攻击乘日升降如应乎月日临于子则阳气始升
月临于午则阴气始升故也夕潮之期日皆临子昼潮
之期月皆临午焉又日行迟月行速以速应迟每二十
九度过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会谓之合朔故月朔之
夜潮日亦临子月朔之昼潮日亦临午焉且昼即天上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583-0789a.png
而言之天体西转日月东行自朔而往月速渐东至于
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昼故昼潮自朔后迭差而入
于夜此所以一日午时二日午末三日未时四日未末
五日申时六日申末七日酉时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
下而言之天体东转日月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渐西至
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夜故夜潮自朔后迭复而
入于昼此所以一日子时二日子末三日丑时四日丑
末五日寅时六日寅末七日卯时八日卯末也以时有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583-0789b.png
交变气有盛衰而海潮之所至亦因之为大小当卯酉
之月则阴阳之交也气以交而盛故潮之大也独异于
馀月当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变也气以变而盛故潮之
大也独异于馀日今海中有鱼兽杀取皮而乾之至潮
时则毛皆起岂非气感而𩔖应之自然欤
管窥外编是篇所论既以为气有升降又以为地有沈
浮既以为乘日升降又以为如应乎月初无的见但务
臆度正医家所讥譬犹猎不知兔而广络原野冀一朝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583-0789c.png
之获术之疏也甚矣况皆以升降属之气又以升降属
之日所谓升降一与二与且地之与水俱为有形之物
则气有运动形皆随之可也今乃气之一升一降独地
为之一沈一浮而水则皆与气不相干惟因地之浮沈
而有溢有缩焉岂理也哉况形随气动则气升而地浮
气降而地沈可也今乃气升而地反沈气降而地反浮
是地与气亦不相干矣不但水也凡此又皆病之小者
独地有浮沈之说其病最大浮沈则动上动下无宁静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583-0789d.png
时矣吾闻天动地静矣未闻地亦动也意者地本不动
持论者无以为潮汐之说故强之使动耳又何足辨乎
唯篇末时有交变气有盛衰之言似有可取当存之以
备一说
养生杂书东海神名阿明南海祝融西海巨乘北海禺

龙鱼河图东海君姓冯名修夫人姓朱名隐娥南海君
姓祝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太名邱夫人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583-0790a.png
姓灵名素简北海君姓是名禹张里夫人姓结名连翘
咸淳临安志浙河之水每日昼夜潮再上常以月十日
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七最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
尺大则涛山浪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吴越春
秋夫差内传载吴王赐伍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
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
又越王外传越王赐大夫种死葬于西山之下一年伍
子胥从海上穿山胁而持种去与之俱浮于海故前潮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583-0790b.png
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种也其说荒诞无
稽闻诸家所论惟姚宽西溪残语及徐明叔传高丽录
有可载者
越绝书胥死之后吴王闻以为妖言甚咎子胥王使人
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乃有遗响发愤驰腾气若奔马
威凌万物归神大海彷佛之间音兆常在后世称述盖
子胥水仙也
万历钱塘县志旧传子胥为涛神自宋以前有祷辄应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583-0790c.png
大中祥符五年令本州每岁春秋建道场三昼夜罢日
设醮其青词学士院前一月降付观此则其时香火之
盛可想矣
太平广记海潮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里
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祀庐
州城内淝河岸亦有子胥庙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
俗云与钱塘潮水相应焉
神州古史考三江称子胥之涛犹夫七里著严陵之濑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583-0790d.png
耳谓子胥不为涛将母严陵不为濑乎且涛濑居前胥
陵在后山川之灵神或凭焉枚叔有云似神而非斯言
得之且夫石鸡清响以应涛牛鱼悬驱以奋旄据朝而
至旁魄而生亦未必状彼䱐门同兹鲲穴者也若云必
在吴都不登越境则子胥不当恚越鼓鬣于胥山之傍
文种不必怒吴带甲于重山之下叹故国之狐祥学江
神之牛斗此亦尽有三江之地而云伍相居前南阳附
后惟其似之无分疆界耳且祀神以弭江涛之害非假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583-0791a.png
神以鼓水波之恶列山周弃配食三朝祝融句龙见称
二纪鲍君桑李犹或有灵天吴海童不肆其虐感乎人
心通乎帝听而谓江潮之神不为子胥也乎
梦梁录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
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
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倾城而
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十八
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583-0791b.png
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观潮会
梦梁录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䌽旗或
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色绣鞋子满竿伺潮出海
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
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向于治平年间郡守蔡端
明内翰见其往往有沈没者作戒约弄潮文然亦不能
遏也
西湖志馀郡人观涛自八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士女云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583-0791c.png
集僦倩幕次罗绮塞涂上下十馀里间地无寸隙伺潮
上海门则泅儿数十执䌽旗树画伞踏浪翻涛腾跃百
变以誇技能豪民富客争赏财物其时优人百戏击毬
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盖人但藉看潮为名往往随
意酣乐尔
武林旧事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八月既望以至十
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
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583-0791d.png
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阔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尽
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手持十幅大䌽旗出没于鲸波万
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界不沾湿以此誇能豪民贵宦
争赏银䌽江干上下十馀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梦梁录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部押于潮未来
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又于水中动鼓吹前面导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583-0792a.png
引后抬将官于水而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上等舞
鎗飞箭分列交战试炮放烟捷追敌舟火箭群下烧燬
成功鸣锣放炮赐犒等差缘车驾幸禁中观潮殿庭下
视江中但见军仪于江中整肃部伍望阙奏喏声如雷
震余扣及内侍方晓其尊君之礼也其日帅司备牲礼
草履沙木板于潮来之际俱祭于江中士庶多以经文
投于江内是时正当金风荐爽丹桂飘香尚复身安体
健如之何不对时行乐乎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583-0792b.png
咸淳临安志钱塘江潮八月十八日最大天下伟观也
临安民俗大半出观绍兴十年秋前二夕江上居民或
闻空中语曰今年当厄于桥者数百皆凶淫不孝之人
其间有名而未至者当分遣促之不预此籍则斥去又
闻应者甚众民怪骇不敢言次夜跨浦桥畔人梦有戒
来者云来日勿登桥桥且折旦而告其邻数家所梦皆
略同相与危惧比潮将至桥上人已满得梦者从旁伺
之遇亲识立于上者密劝之使下咸以为妖妄不听须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583-0792c.png
臾潮至奔汹异常惊涛激岸桥震坏入水压溺数百人
乃知神明罚恶假手致诛非偶然耳
成化杭州府志崇宁万寿寺即浙江接待寺在江之滨
萧公桥东始建于宋淳熙间元大德九年改为十方禅
寺延祐四年宣慰使杨某置义渡岁给舟人以粮事具
无受传公义渡记至正末燬
咸淳临安志嘉熙间江潮冲突临江太平金浦安仁西
安仁东上五乡赵安抚与欢申请于朝尽蠲苗税后水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583-0792d.png
仍故道耕凿渐复赵安抚与筹申请拨税额入修江所
为修筑塘岸之费凡为钱二万四千四百五十八贯四
百三十七文绢三百三十二匹绵二千二十六两苗米
二千四百七十石八斗二升每岁本所经行催纳
梦梁录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船大小
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
料亦可载二三百人馀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
每船可载百馀人网鱼买卖亦有名三板(阙/)  等船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583-0793a.png
且论海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
险盖神龙怪蜃之所窟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乃
火长掌之毫釐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愚屡见
大商贾人言此甚详悉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
便可出洋迤逦过七洲洋船中测水约有七十馀丈若
经昆崙沙漠蛇龙乌猪等洋神物多于此中行雨上略
起朵云便见龙现全身目光如电爪角宛然独不见尾
耳顷刻天雨如注风浪掀天可畏尤甚但海洋近出礁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583-0793b.png
则水浅撞礁必坏船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自
古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昆崙亦深五十馀丈又论舟
师观海洋中日出日入则知阴阳验云气则知风色逆
顺毫发无差远见浪花则知风自彼来见巨涛拍岸则
知次日当起南风见电光则云夏风对闪如此之𩔖略
无少差相水之清浑便知山之近远大洋之水碧黑如
淀有山之水碧而绿傍山之水浑而白有鱼所聚必多
礁石盖石中多藻苔则鱼所依耳每月十四二十八日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583-0793c.png
谓之大等日此两日若风雨不当则知一旬之内多有
风雨凡测水之时必视其底知是何等沙泥所以知近
山有港若商贾出到台温泉福买卖未尝过七洲昆崙
等大洋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山门便可放洋
过海泛往他国也至浙江船只虽海舰多有往来则严
婺衢徽等船多尝通津来往谓之长船等只如杭城柴
炭木植柑橘乾湿果子等物多产如此数州耳明越温
台海鲜鱼蟹鲞腊等货亦上潬通于江浙但往来严婺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583-0793d.png
衢徽诸船下则易上则难盖滩高水逆故也江岸之船
甚夥初非一色海船大舰网艇大小船只公私浙江渔
浦等渡船买卖客船皆泊于江岸盖杭城众货之区客
贩聚多兼仕宦往来皆聚于此耳
西湖志馀杭人最重江鱼鱼首有白石二杖故又名白
石鱼每岁孟夏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渔人以
竹筒沈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有一网而举千
头者泼以淡水则鱼皆圉圉无力或鱼多而力不能举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583-0794a.png
惧覆舟者则截网使去头水取者甚佳二水三水则鱼
渐小而味渐减矣瞿宗吉竹枝词云荻芽抽笋棘花开
不见河豚石首来早起腥风满城市即从海口贩鲜回
仁和县图经橐籥沙出县东四里海际之人采用鼓铸
铜锡之模诸州皆来采亦犹邢沙可以碾玉也
仁和县图经盐消出县东十里炼成朴消又有冬月自
地中涌起消通透光莹者名霜花
咸淳临安志谨东美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583-0794b.png
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顾临适
遇之亦怀一杯就其樽对面东美不问临亦不与之语
酒尽始散去
东坡居士集予前后守倅馀杭凡五年秋夏之间蒸热
不可过独中和堂东南颊下瞰海门洞视万里三伏常
萧然也绍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岭外热甚忽忆此处而
作诗曰忠孝王家千桂宫东坡作吏五年中中和堂上
东南颊独有人间万里风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583-0794c.png
皇朝𩔖苑好事者以潘阆遨游浙江咏潮著名以轻绡
稍写其形容谓之潘阆咏潮图宋尚书赠诗曰宋朝归
圣主潘阆是诗人王元之亦赠诗曰江城卖药常将鹤
古寺看碑不下驴其为名公所激赏如此
西湖志李嵩钱江望潮图夏圭钱江望潮图并见珊瑚
网钱选江潮图见江宁方洲集童寿卿潮出海门图见
王炎吾汶稿赵伯驹夜潮图见王冕元章集
咸淳临安志东坡在杭州作有美堂会客诗额联云天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583-0794d.png
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
鲁直曰盖自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大清宫
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句皆雄
俊前无古人坡和陶停云诗有云云屯九河雪立三江
之句亦用此也
齐书张融作海赋文词诡激以示镇军将军徐凯之曰
此赋实超木赋但恨不道盐耳融即求笔注曰流沙构
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583-0795a.png
郝元敬诗话钱思复赴江浙乡试时出浙江潮赋人皆
不知钱塘江为曲江思复独据七发用之考官得其卷
置前列思复乃搆曲江草堂暮年自称曲江老人
西湖志馀钱思复惟善钱塘人博学能文章以浙潮赋
起名其首句云维罗刹之巨江兮实发源于太末试官
嘉之遂中选盖其时满场无知罗刹为浙江者
咸淳临安志吴仁璧关右人中第入浙谒钱武肃殊礼
之累召璧入幕坚辞不就以诗谢云东门上相好知音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583-0795b.png
数尽台前郭隗金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樊林
敝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十里溪光一山月
可堪从此负归心武肃复遣人请撰罗城记仁璧坚不
从武肃怒沈于江吴人惜之
咸淳临安志八月十五日观潮东坡作诗曰吴儿生长
狎涛渊冒利忘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
变桑田时新有旨禁弄潮故云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
轻生不自怜盖言弄潮之人为贪官中利物致其间有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583-0795c.png
溺死者故朝旨禁断某为主上好兴水利因作此诗言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意言东海若知此
意当令斥卤地尽变桑田此事之必不可成者以讥兴
水利之难知也
吴越备史武肃王以开平四年八月筑捍海塘怒潮急
湍昼夜冲激板筑不就表告于天云愿退一两月之怒
涛以建数百年之厚业祷胥山祠云愿息忠愤之气暂
收汹涌之潮函诗一章置海门云传语龙王并水府钱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583-0795d.png
塘借与筑钱城因采山阳之竹令矢人造为箭三千只
羽以鸿鹭之羽饰以丹朱鍊刚火之铁为镞既成用苇
敷地分箭六处币用东方青九十丈南方赤三十丈西
方白七十丈北方黑五十丈中央黄二十丈鹿脯煎饼
时果清酒枣脯茅香净水各六分香炉布置以丙夜三
更子时属丁日上酒三行祷云六丁神君玉女阴神从
官兵六千万人镠以此丹羽之矢射蛟灭怪渴海枯渊
千精百鬼勿使妄干唯愿神君佐我助我令我功行早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583-0796a.png
就祷讫明日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人用六矢每潮
一至射以一矢射至五矢潮乃退
钱塘县志钱王命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潮乃退东趋
南陵馀箭埋于候潮通江门浦滨镇以铁幢誓云铁坏
此箭出又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罗
山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依匠人为防之制又以木
立于水际去岸二丈九尺立九木作六重象易既济未
济卦由是潮不能攻沙土渐积岸益固也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583-0796b.png
吴越备史钱武肃王命强弩数百以射涛头又祝胥山
祠仍为诗一章函置海门既而涛头遂趋西乃运巨石
盛以竹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其重濠垒堑通渠广
陌亦由是而成焉
成化杭州府志慧炬字照庵越之诸暨人出家于杭之
宝石山崇寿院明天台性真之旨洪武初海潮冲坏堤
岸室师祷潮神说三皈戒净水洒处即止吴越人称菩
萨云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583-0796c.png
钱塘胜迹记宝逵晦迹灵隐山号刹利法师有刹利院
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善持秘咒时浙江潮水大溢以
至于激射湖上诸山宝逵诵咒止之一夜有伟人黑冠
朱衣谓逵曰吴伍员复求雪耻耳师慈心为物员闻命
矣言讫而灭自后潮水击西兴而杭州涨沙数里
孙宇台集骆丞之咏灵隐而及浙江潮也人咸疑之而
余以为无可疑也乃治潮者出于灵隐僧又何奇也钱
王时以万弩射潮而潮不能郤也僧都统赞宁与知觉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583-0796d.png
禅师延寿建塔创寺于江干以镇之而潮循故道焉是
其一也前南齐时惊涛为害宝逵诵秘咒累日吴行人
形见于梦而潮击西兴东岸以平又其一也洪武初海
潮冲岸坏民庐舍照庵慧炬时居理公岩为潮神说三
皈戒杨枝洒处即止不决又其一也然则灵隐之有关
于浙江潮而灵隐僧能治潮也所从来矣而又有异者
往者六和塔灾火出于北高峰而焚之夫北高峰为火
山而能飞火于六和塔者何也吾是以知灵隐之有关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583-0797a.png
于浙江潮也
成化杭州府志余良肱知杭州钱塘江潮善溢漂官民
庐舍良肱累石堤障之潮不为害
咸淳临安志风篁岭有显应庙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
人宋天圣丙寅明道癸酉尝再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
无潮患以兵部侍郎致仕
谢承后汉书吴郡王闳渡钱塘江遭风船欲覆闳拔剑
斫水骂伍子胥水息得济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583-0797b.png
成化杭州府志秦王缆船石在钱塘门外相传秦始皇
东游泛海舣舟于此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
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关僧思净刻大石佛于此旧
传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南向一岸皆大江也故始
皇缆舟于此
西湖志馀潘同浙江论云胥山西北旧皆凿石以为栈
道唐景龙四年沙岸北涨地渐平理桑麻植焉州司马
李珣始开沙河胥山者今吴山也而俗讹为青山其时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583-0797c.png
沙河去胥山未甚远故李绅诗曰犹瞻伍相青山庙又
曰伍相庙前多白浪景龙沙涨之后至于钱氏随沙移
岸渐至铁幢今新岸去胥山巳逾三里皆为通衢至宋
绍兴间红亭沙涨其沙巳远在胥山西南矣
神州古史考云杭州郡城乃古江水所径耆旧所传内
筑海洋之埧外有江涨之桥犹前志也今城中犹存漾
沙坑洋灞头前洋街通江桥等名武林门外有江涨桥
潮王庙旧与江通可知宋许彦国晚宿江涨桥诗云鸟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583-0797d.png
径青山外人家苦竹边江城悬夜锁鱼市散空船岸静
涵秋月林昏宿水烟又寻僧榻卧夜冷欲无眼
仁和县志秦以前杭城内外皆海之溢流所及是以众
安桥西北堍进路澄清坊即古之前洋街稍北往西纯
礼坊即古之后洋街其西湖昔通海故秦始皇尝系缆
于湖滨之巨石即今之大佛头也今之小北门即宋之
天宗水门其门外大河古谓之泛洋湖正德年间其居
民启土掘出一大船乃是泛海之舟规制甚异艮山门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583-0798a.png
外其地谓之沙田盖以海沙之所涨也武林门外亦是
海水所及故一则曰江涨务二则曰江涨桥北新桥往
北近曰三里洋远曰十里洋由是观之乃知杭城悉是
海水所溢井水味咸不堪汲饮自李邺侯凿六井以引
西湖之水民始便焉故杭人至今祠之
春渚纪闻苏轼元祐四年出典馀杭时水官侯临亦继
出守上饶过郡以尝渡江败舟于浮山遂画回江之利
以献公相视其宜一自富阳新桥港至小岭开凿以通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583-0798b.png
闲林港或费用不给则置山不凿而令往来之舟搬运
度岭由馀桥女儿桥港至郡北关江涨桥以通运河一
自龙山闸而出循江道过六和寺由南荡朱桥港开石
门平田至庙山然后复出江道二十里云
 
 
 
 海塘录卷二十六